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毛白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毛白杨的菱形皮孔
热度 2 nyj 2015-11-20 16:59
毛白杨是一种城乡栽植比较多的绿化树种,经常可见树干上有很多 “ 眼睛 ” 和大量的菱形皮孔。树干上的“眼睛”是侧枝修剪愈合后的伤疤,那么,那些菱形皮孔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原来,毛白杨在生长过程中,树干形成层不断分裂,进行茎增粗的次生生长,向内加粗木质部,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同时,表皮下的皮层组织中会有一部分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木栓形成层不断分裂,向内形成栓内层,向外产生木栓层,和表皮一起起到保护作用。 由于木栓层不透水、不透气,所以对植物保护效能很强,但同时也势必隔绝了周皮内部组织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于是皮孔这种用于与外界通气的周皮结构便应运而生了。在表皮的气孔部位,内方的薄壁细胞开始分裂,形成木栓形成层,但这个地方的木栓形成层不形成正常的木栓,而形成一群球形、排列疏松、有较大间隙的补充细胞,补充细胞不断增生,将表皮和木栓层胀破,形成肉眼可见的皮孔,外界气体由此出入,使得内部生活细胞仍然可以获得生活所必须的气体交换。随着树干的不断加粗生长,树皮不断扩展,皮孔也跟着不断扩大,最终开裂,和死亡裂开的木栓一起堆积在树干上,形成干树皮。 皮孔的外形与表皮细胞的排列方向、原气孔的方向、气孔的撑裂方式以及填充组织的生长方向等因素有关,不同植物皮孔的形状、大小、色泽、数目、排列方式不同,可以做为鉴定冬季落叶树种的依据之一,毛白杨的菱形皮孔就是一个非常明显、易于辨认的鉴别特征。
个人分类: 花草树木|14243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生态环境危急》连载之四十:人们为什么热衷于种杨树
热度 1 蒋高明 2011-10-16 23:38
蒋高明 目前,我国造林营造单一纯林过热现象令人担忧。几十年来,大量发展人工纯林的传统不但未有改观,反而愈演愈烈:原来的“南方杉家浜,北方杨家将”,现已发展到了“东西南北中,全是杨家兵”。如今,杨树已经南下江南,接近了南岭。甚至有人还在海南岛策划杨树育苗基地,试图将杨树栽到海南岛。 只要驱车绕山东一圈,就会发现该省到处都是杨树幼树、幼林,很难见到多样化的乡土树种。北方甚至江南各地的公路和铁路两侧,也以杨树居多,杨树中又以107、108或三倍体毛白杨之类的“人造品种”居多。笔者小时候,山东乡村的本地树如楸树、枫杨、侧柏、白蜡、国槐、榆树、苦楝、梧桐、板栗、核桃、皂角、香椿、臭椿、合欢、垂柳、旱柳、紫穗槐等等,都是随处可见的,而今几乎被清一色的杨树所取代了,而这个变化几乎是一夜晚之间就完成的。记得笔者大学毕业(1985)那年,农民们将河道两侧好端端的森林整体砍伐了,从此栽杨树至今。据说是上面要他们干的。 那么,为什么人们喜欢栽杨树呢?利益使然。杨树消费的终端在城市那头,现在蔓延到城镇这一级。人们对杨树的使用,不是利用其整体木材,而是将其剥成一层层的薄皮(厚约2~3毫米)使用。将杨树木皮再贴到高高密度板上,制造所谓的人造板材,用于城镇大规模装修或制作粗陋的家具。因为市场巨大,由此出现了一系列产业,即种植-砍伐-运输-销售-加工-再销售-装修。在华北某市,仅木材加工厂就有几百家。这种木材加工过程造成大量环境污染。化学黏合剂如脲醛树脂胶制作的木材会释放剧毒的甲醛,长期接触该类黏合剂严重威胁工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由于有很好的去向,杨树价格一路上扬,目前市场价格高达1300-1400元/立方米,接近了名贵木材如楸树和香椿的价格,后者1700-1800元/立方米。因楸树和香椿不能剥皮使用,只能做木材,其用途反而不如杨树大。有了这种畸形消费,全国上下大栽种杨树就不难理解了。 有人说,杨树长得快(华北地区7~10年可以成材),且用途大,老百姓喜欢,多发展不是很好吗?殊不知,长得快“烂”得也快。人造板材是“驴粪球表面光”,做家俱五六年就坏,用做装修材料亦然。因为价格便宜,扔掉了谁也不心疼。全国上下出现装修热,消耗了大量沙子、水泥、砖头、石膏、石头不说,杨树人造板材装修产品因其粗糙,坚持不了几年,很快就将那些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或部分再生资源严重浪费掉了。杨树寿命短,木材质量差,制作的成品寿命短,难以固定日益增加的大气二氧化碳。相反,哪些固定在优质木材中的碳,用其制作的家俱或者建筑材料,能够坚持数百年,可起到很好的碳固定作用。 高密度、单一树种的人工纯林对国土生态贻害无穷。有人用“绿色荒漠”来形容人工纯林问题:其一,地表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差;其二,生物多样性极差,生产力下降。我国享有人工林面积世界第一的美誉,但我国人工林生长量全球倒数,这正是由于人工纯林本身的生态学问题造成的;第三,土地生产力不能维持、不断衰减,需要像经营农田那些大量施肥和打药;第四,生态系统脆弱,极易感染病虫害,导致大面积损失。第五,景观单调,一些风景区以及公路、铁路沿线的人工杨树林在景观上无美可言。 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二战”以后也发展了很多杨树、柳杉等速生林,但那是特定时期出现的现象,是以“木材栽培业”农业方式经营的,与我们现在的做法有本质区别,更况当前意大利、法国的杨树栽培业已经衰退,并没造成灾难。如意大利杨树造林即使在20世纪50~60年代的鼎盛时期,也只是局限在波河平原一带,杨树林不超过该国森林总面积的2.5%。现在,意大利986万公顷森林中,天然半天然状态的森林高达98.6%。 日本早在30年前就致力于对人工纯林天然化改造,近来又进一步强调大力推进复层林作业、天然林保护和择伐作业,提高森林质量,以确保森林多种功能的长期有效发挥。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在国外,除了商品林,很难发现有成行成排栽植的人工纯林。而目前我国造林人工痕迹异常明显,有些甚至像军人站队那样要求整整齐齐。不是按照森林的自然规律办事,而是完全按照人的意志,迎合低俗的市场需求。整齐化一的杨树“横行”天下,就说明我们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功能缺乏考虑。 强烈呼吁国家在森林经营上多考虑乡土树种,增加生物多样性;在考虑速生获得木材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那些缓生而经久耐用的优良木材;逐步改变杨树“一统天下”局面,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应有的功能。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433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