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小口径步枪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人才培养:猎枪PK小口径步枪
热度 9 boxcar 2011-11-22 09:51
我又来“跟风”了,不过这次跟的是股粉小的“微风”(不是威风)。 刚才看到吴国清老师的博文“ 你们还有这个专业吗? ”【 1 】里面提到了一句“ 一群五十多岁不懂业务(技术)的人带着一群二三十岁宽专业培养的人 ”道出了目前人才 / 人力资源的两个现实——中年骨干断层和培养模式的变化。 在最近 30 年中,曾有一批 50-60 后们在 80 年代的“干部年轻化”大潮中迅速上位,随后是在很多单位发生了 60-70 后人才流失,从而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葫芦”型的人才 / 人力资源结构,在某个特定的年龄段呈现出“缩喉”甚至“断层”结构。大家若分析一下自己所在单位的人员年龄结构,多少都回看到一些“不匀称”的现象。不过,这倒不是本文希望探讨的问题,本文重点要说的,其实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宽口径”和“窄口径”之争。做一个类比,就是猎枪(霰弹枪)与小口径步枪。 每次奥运会,射击决赛都是我最爱看的比赛。原因很简单:( 1 )咱国射击队很好很强大,经常能“射”落首金(例如许海峰、杜丽);( 2 )效率高,大概 10 枪决出胜负,不像球类比赛那样“揪心”;( 3 )戏剧性强,喜剧性也强,例如有严重跑偏的,也有巾帼完胜须眉的(张山 1992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那块双多向飞碟金牌)。射击比赛用枪按照口径来分,大概主要有两类——小口径的手枪 / 步枪和大口径的猎枪(霰弹枪)。小口径步枪一枪一个弹丸,打得是个精准,用咱东北土匪的黑话来说就是要“管直”,赛的是个“环”数,抠得是细节;大口径的猎枪一枪抛出一群弹丸,大概方向确定之后,“蒙”的是个概率,讲究的是反应速度,最后比的是个“中”数(基本上“冒烟”就算)。 “普及”完奥运会射击比赛知识,回到我要说的人才培养话题上来。咱国的人才培养,以前是走的“小口径步枪”的路子,有个准头儿——目标就像射击的标靶一样明确而且长期保持不变,有股子稳重劲儿——专业划分和培养计划都很细致,对学生的训练也很扎实。改革多年以后,大学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忽然发现,“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目标突然变得不清楚了。就好像射击运动员拎着把小口径走进射击场时,忽然发现原来的那些标靶已经没了,忽然这里飞出一个、那边冒出来一个叫做“飞碟”的东西,这时候再想用小口径步枪去打,拿枪上边的觇孔式瞄准具去瞄已无可能,因为这些“飞碟”几乎不会出现在你的瞄具之中,即使出现了,你再扣扳机也已经晚了。咋办呢?既然“小口径”的“一枪一个子儿”肯定是不灵了,那就改“宽口径”吧!步枪不好使了就换猎枪(霰弹枪)吧 ! 一发不一定能命中就改成一响一团弹丸轰出去,只要方向大致对路,肯定有个把儿弹丸能撞上目标。于是,“宽口径”专业培养成了最近若干年大学教改的热门关键词,原来的“少而精”地培养“天子骄子”,变成了最近 10 多年的大“扩招”;以往靠优秀学生在其工作后的卓越表现为母校树立的口碑,也演化成了大学就业率、算分排名次、看带不带 911 ( 985 与 211 的合称)头衔这些具有统计和概率色彩的数字游戏。“宽口径”培养的结果,搞不好是什么知识都懂一点儿,但都学得既不深又不精,靠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没法直接完成工作任务,说得难听一点儿可能就是“样样通、样样松”。在大学中的课业知识和就业后的工作联系非常紧密的工科,“宽口径”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刚毕业的时候恐怕“不大好用”。 毫无疑问,不能拿着“小口径”去参加“双多向飞碟”比赛,拿着“霰弹枪”当小口径步枪来打肯定也很不靠谱。或许在大学阶段改为“宽口径”培养是种适应当前人才市场需求的无奈之举,“人才”们在“入行”之前无疑不得不“让子弹在空中飞一会儿”,等待着去撞击虽尚不明确但却已经属于自己的目标(弹道使然)。在“入行”之后,或者说目标已经很清楚的情况下,就再不改继续跟自己玩“宽口径”、把精力分散到不同的方向上了,而应该努力围绕着这个明确的目标来完善自我,竭力做到最好。在目前的形势下,如何把大学的“宽口径”适时地缩紧到“小口径”,或许大学和用人单位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 【1】 吴国清: 你们还有这个专业吗?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41954do=blogid=510458
个人分类: 教育|8669 次阅读|2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