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祭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2年的祭奠
热度 1 flysky97 2013-1-10 23:16
2012 年的祭奠 2012年,全世界共同见证了一个千古预言的破灭…… 2012年结束后,很多人都没有从末日前狂欢的氛围里走出来……于是,依旧有那么多荒诞的故事在上演…… 2012年,突然有更多的人知道了一个名字叫“莫言”,只是很多人并不知道他能获奖的作品叫做《生死疲劳》,更没有读过这样一部作品……也不会相信什么“六道轮回”…… 不过,穿越之风依旧很盛,于是,此地便有了“ 985风云 ”,还有“ 龟鳖变形记 ”……看人世间纷纷扰扰,任心事起起伏伏,昨日之日,今日之日,时光总会如烟消散…… 2013 年的元旦,没有像往年一样,给老师们发贺卡,发祝福,没有写自己的年终小结——因为太忙——“忙”或许更在于一种心态…… 那一天,看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元旦联欢晚会(他们把晚会的时间选在了 12 月 31 日,已经过了“世界末日”后十天),心里纳闷,为什么他们能把晚会做得如此之好——难道是因为他们不像生命和化学院一样做那么多的实验吗?看到精彩的某一刻,突然有些感动——或许,这是我在这所学校能看晚会的最后一年了——之后,还要回到打拼的世界……而他们还继续年轻着,或许,他们浪费那一点点时间,去把生活过得更精彩一些,去多浏览一下北京的风景,然后在二年级的时候再投入到紧张或许还是枯燥的科研生活中也无可厚非(原来,我的观点一直以为那样是浪费青春,不学无术)……很多机会,或许在他们的一生中也只会出现一次…… 2012 ,会因为看到一个人而欣喜,会看到一个人而黯然神伤…… 2012 ,我准备迎接我的新生命……虽然,也想到也许会充满荆棘…… 2013 ,我的主题词或许将是“ 论文”、“毕业”、“户口”、“工作 ”…… 看到了下面的两段话,暂作为新一年的序曲…… “ 愚人向远方寻找快乐,智者则在自己身旁培养快乐。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都蕴藏着快乐,只是在于你是否感受到了而已。快乐着的人,每一件事,每一个人身上,他都能发现能令自己欢悦的因素来,并让快乐扩张,鼓舞和影响了周围的人 。” “ 永远不要以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 —— 米兰 · 昆德拉 还有一句话,留给自己调整心态: 成功的人不抱怨,抱怨的人不成功 …… 2012 ,有一些活动留作纪念吧,有一些只能成为未来的记忆: 2012 2012 年 3 月 18 日上午 10:00 ~ 11:30 中国科学报社科学大使、首席科学家、推广大使聘请仪式暨第三届青年科学之星颁奖典礼 中国科技会堂 B103 (复兴路 3 号) 2012 - 4 - 21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京都大学三校联合学术研讨会 “ Cross Boundaries: Stem cells, Materials, Mesoscopic Sciences and Beyond ” 北京大学中关新园和清华大学医学科学楼 2012 - 4 - 22 纳米科技与生活 崔荣丽等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主楼 C305 2012 - 10 - 27 北京大学第二届生物交叉学科学术论坛 饶毅、王俊等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祐才报告厅 2012 - 12 - 7 日下午 2 第十三届北大生物医学论坛 玉泉路校区阶一 6 教室 2012 - 12 - 7 生命科学技术论坛 博尔迈 冠科陈太平 百奥赛图沈月雷等 北大中关新园群英馆 2012 - 12 - 13-14 毛细管电泳高级培训研讨会 北京理化测试分析中心 2012 - 12 - 7 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下午 14:00 “ 真心英雄活动 ” 北京民族园智选假日酒店 2013 - 1 - 10 仪器信息网新年联欢晚会…… 中钢大厦江南赋主题厅……
个人分类: 人文|3412 次阅读|2 个评论
祭奠南加大两位被害同学
热度 36 wengensheng 2012-4-13 15:58
这两天心情很不好,情绪很低落。今天半夜起来,找到了原因:我是很想就南加大两位被还同学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觉得这情形就像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大雪茫茫草原上走了很久,狂风卷着雪花,什么都看不清,也不知道要走到什么地方去。 来美国这几年,听到过,身边也发生过多起留学生意外去世的事,哪里都有意外,哪里都有悲伤。前年那件一对博士后夫妇不幸在旅馆游泳池中发生意外的事,让我很震惊。他们两人刚找到各自的新工作,正在憧憬未来。两人都老家都在河南,离我家也不远,其中那名女生和我来自同一个国内的研究所,使我觉得那件事就发生在身边。我那个时候好像也在找博士后的机会,面试,到处跑。 可是前天发生两位同学被害的案子,让我异常悲伤。他们都是好孩子,很优秀很努力的学生,工作到深夜,住在很便宜,但是治安很差的小区。可是中文报道充满了这样的标签:深夜、情侣、宝马车。我觉得这是在看笑话。我们的留学生,在这边孤苦伶仃,发生了意外,却被群起指责。被指责的竟然是受害者。 我的感觉就好象是一群在一起长大的小鱼,大家彼此感情很好,可是来到美国这个大海,大家分开了,各自去适应这个这个世界,在这个新奇的世界里求生存。外面的一切是那么陌生。国内的一切曾经亲切,但现在十分模糊。我们的大部分同学的生活费来自RA/TA的收入。那份钱不多,但也不少,维持租房、开车、吃饭、学费(fees not tuition),以及偶尔的外出旅游是足够了,节俭一些的同学过年时还能给家里的父母寄点钱。一辆车在美国是基本的生活需求,并不是奢侈品。特别是对于在“大农村”的学校学生,没有车,周末买菜都是大问题。谈恋爱也不是罪过。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在美国,相互帮扶着,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可是这些本来应该被赞扬的,在媒体那里却成了标签,遭尽谩骂。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我希望所有人都幸福,平和。 希望这两位同学一路走好,能在那一边获得一份宁静。也希望他们的父母,亲友能顺利来这儿,打理后事,并请节哀顺变。我知道他们的剧痛我无法去体会,希望他们能慢慢地让这一切过去,能让自己的生活在将来慢慢恢复有色彩。 关于案件的详细情况,请看下面这个报道: http://news.ifeng.com/society/2/detail_2012_04/13/13851631_0.shtml
8131 次阅读|38 个评论
我的母亲父亲(4)
热度 8 dxk990720 2012-4-4 19:05
今天我把一整天的时间都用来追忆我对母亲的思念上,因此,我在第四部分将题目稍作改动,请各位朋友理解我的一片苦心: 坚强的母亲在昏迷中与病魔搏斗了整整十一天。在这期间,母亲用这种方式把我们所有的亲人都召到了她的身边,我们每个人半小时轮流一次为她捏动皮囊式呼吸器,时而帮助她呼吸,时而帮助她吸痰,这种生命接力活动一直陪伴她走到生命终点的那一刻,尽管每个人都很疲惫,但是每个人都很想多捏一会,因为这种为母亲尽孝的方式和时间对每个人来说已经很短很短了。 我的大侄子(他小时候,我哥嫂离婚了,是我母亲一手带大的,爷爷奶奶最疼他,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奶奶特别挂念她的婚事),他似乎知道母亲的心意,趴在奶奶耳边说了一句,“奶奶,您可别走啊,我明天就把您的孙子媳妇领给您看”,奇迹又出现了,母亲居然又微笑了,还留下了热泪,这是我们都亲眼看到的。 母亲走的前一天,她的小便开始变得像米汤一样浑浊,母亲的全身各处再也找不到可以打点滴的血管了,即使找到了,也很快就堵塞了。这时我们都知道母亲已拒绝了所有的努力,她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每个人的脸上都笼罩着一种强烈的悲哀,那天夜里,我们家乡下了一场多年罕见的暴雪,我想这是上帝召唤我母亲回天国的征兆吧。 从晚上 11 点多开始,我母亲的喉咙里开始有痰鸣的声音,父亲告诉我,那是母亲要走的征兆(我是学中医中药的,中医讲“人死一口痰”就是这个道理),我的心头一下子揪紧了,尽管之前这些天脑子里无数次想象过这个结果,但我还是不能接受! 那天晚上天气是如此的冷,尽管屋子里生了两个大炭炉子,可我还是感觉冷气浸入了我的骨髓,那是一种从牙缝里都感觉到的冷!看着母亲静悄悄地安详地躺在那里,我在想:她冷吗?累吗?渴吗?饿吗?孤独吗?可母亲什么都不回答,只是安静地躺在那里,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 看着弟弟他们极度疲惫的样子,我实在不忍心,就让他们在旁边的床上休息一会,我和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就这么一边给母亲吸痰,一边捏着呼吸器,爷俩互相鼓励,互相支撑,与母亲一道进行着与死神的斗争。 到了天快亮也就是鸡叫第二遍的时候,我看着母亲的呼吸还算平静,就把妻子喊了起来,让她替我了一会,(我实在撑不住了)。此时,姐姐、妹妹和弟弟们也都起来了,我说:“今天的情况还算平稳,你们观察着母亲的病情,如有变化随时叫醒我”,可谁知我刚躺下没有 10 分钟,迷迷糊湖中就听到妻子喊我“妈妈已经走了”,没有亲眼看到母亲走的那一刻,实在是我人生的一大遗憾,也是我至今的痛!但我想也可能是母亲怕我那一刻承受不了打击,才趁我休息的时候离开我的,正如我本来打算春节哪里不去,专门陪妈妈,谁知妈妈竟不给我这个机会! 看到姐姐、妹妹她们伤心欲绝的样子,我感觉我居然平静了下来,很平静,完全没有了以前的狂躁和恐惧。弟弟和父亲也一样,我们三个都没哭,尽管眼睛都是红红的,我把我的手搭在母亲的手上,除了感觉体温越来越冷,再也感觉不到任何的脉动,这是我才意识到母亲已经确实离我而去了,望着母亲那种安详的神态,我实在不敢相信这就是与死神抗争了 11 个昼夜的母亲?那么安详而看不到一丝痛苦,那个时候我们都确认母亲已经被天使接走了,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告诉他们都不要再哭了,大家都有了圣灵降临的愉悦,我们都感觉母亲已经在天堂里慈祥地看着我们呢。 第二天,当我们把母亲送往殡仪馆的时候,我们发现母亲的四肢关节都很灵活,皮肤肌肉还有弹性,如果不是看到母亲的脸部颜色和冰冷的身体,谁都以为母亲是在安静地睡着了,这可能也是一个奇迹吧,这一点更加使我们确认母亲已经得救了,已经和上帝、天使在一起了。 接下来,在整个出殡仪式中,我没有掉一滴眼泪,以至于遭到了一些亲人和朋友的误解。现在想来真是不解,细细想来也许那时我们的眼泪早已经流干,也许是我们感觉母亲已经到了天国为她喜悦,也许是母亲已经住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不再悲伤。。。。。。 回到武汉后,我大病一场,三天又吐又拉,头晕目眩,感觉真要随母亲去了,直到一个月以后才恢复过来,我想可能是我精神紧张,身体透支(每天睡觉不超过 4 个小时,连续半个月)的缘故吧 现在每每打开我贴在胸口上的那张母亲照片时,我就有一种感慨万千的感觉瞬间涌上我的心头,母亲慈祥地望着我,我感觉我母亲和父亲对我的爱和照顾无微不至:试想如果我母亲一直不那么坚强,瘫在床上,我这个做儿子的该怎么办?患癌症的老父亲如果身体也不行,那我该怎么办?如果老父亲不能及时帮我承担照顾母亲的任务,我又该怎么办?如果二老对我有那么一丝丝的抱怨,我又该怎么办?如果不是我的兄弟姐妹替我承担孝顺二老的责任,那我又该怎么办?如果母亲在我回到家前走了而没给我尽孝的机会,我岂不是懊悔众生?。。。。。。 我是有福的!主把这一切全解决了,我想大声地感谢背后那位最最疼我们的阿爸父,没有您恩赐,这一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赞美主,一切荣耀全归于您!您当受赞美,永生永世! 对母亲,我尤应感激,不管生我养我的大恩大德我无以回报,即使在她辞世的这个具体事情中也体现了母亲的无微不至的关怀,首先,感谢母亲给了我亲自孝顺您老人家几天的机会,让我如此近距离的观察您的慈祥的面容,您的白发,体验您的呼吸和心跳。。。。。。了却我心中无尽的遗憾。以至于才能如此平静地接受您离开我的残酷现实。您没有耽误我一天的工作,把您安顿在墓园之后的第三天,我就回到了武汉,虽然病了,但还是没耽误公家的事情,所以,您在天国也应该放心了吧,还有,老父亲现在一切都好,他还在您的墓园亲自给您建了一个小花园,苍松翠竹,菊花百合都是您所喜爱的,每天他老人家都来这儿陪您聊聊天,所以,您也并不寂寞。 母亲,您也是有福的,上帝给了您特恩,在您发病前,您见到了日思夜想的儿子一家(虽然只有不到一天的时间);在您走前,主派遣了神父赦免了您的罪过(你那天也诧异,神父住在咱们隔壁,这也是咱们村子10多年都没有的事情),洁净了您的灵魂(自您领了圣体后就再也没主动吃什么东西,再也没说什么错话,您是干干净净去天国的);在您昏迷期间,我们又请了神父为您终傅,洁净了您的墓园,出殡那天,有那么多的神职人员和教友为您祝福,在您走的时候,所有的亲人都围拢在您的身边,祝福您到达天国;所有信徒该得到的您都得到了,这是天主对您一生最大的奖赏!我很羡慕您啊,深深为您祝福,感谢主!一切荣耀全归于主! 尽管如此,每当我深夜一个人时,我就忍不住拿出您的相片,看着您的慈祥的微笑,幸福的往事又一幕一幕地呈现在我的面前,当我想拥抱您的时候,张开双手我却发现,那不过是一种虚像在我眼前晃动,每当此时,我常常是泪流满面,不能自已,尽管我知道您此时在天堂,但我还是千万声地呼唤您:妈妈,我想您啊 补记:写完以后感觉身上轻松不少,因为这种对母亲负疚的感觉这两年把我压得好苦,不说出来,真的很难受!母亲您也不希望儿子这样吧,还希望您在天国继续保佑您的子孙以及天下做儿孙的能够平平安安,尽享主恩!
2592 次阅读|18 个评论
祭童年
热度 2 farmland 2012-4-4 18:42
艾森克的理论说人生有八阶段,每个阶段有特定的任务,完成任务人格才能发展良好。 我所体会到的虽然没他说的那么深刻,不过确实能感受到每个阶段还真有每个阶段的任务: 小时候就是要玩的,各种玩。各种玩具、游戏机、好吃的、好看的衣服,孩子如果喜欢就应该买给他,这可不是溺爱。 我就是属于小时候没玩好长大还忘不了的那一类。 我天性贪玩,一直渴求游戏机和变形金刚。 可是直到四年级才有了游戏机,直到寒暑假才能玩几次。我最喜欢的游戏叫做《重装机兵》,那是一个没有壳的游戏卡,电池暴露在外面(电池用来储存游戏进度的),有些松动,以致于每次玩了之后就会没进度,每次开机一看到给主角“起名”的画面,我就欲哭无泪。 我也一直没有变形金刚,百货大楼四楼拐角处的百变雄狮,我觊觎了很久很久,从我一年级开始,它就挂在那里,每次逛商场一定要去看百变雄狮是否还在。我甚至希望自己得一场病,然后以此为理由向父母索要。貌似是自从商场扩建,我就再也找不到它了。 于是我内心长存这些遗憾,并且曾经试图去弥补它们。 我下载了FC和MD模拟器,把曾经喜欢的游戏一个一个都找到,都玩通关。 还有《重装机兵》,在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我玩了三遍《重装机兵》,到现在为止一共玩了八遍。每一次都很迅速地做出再玩一遍的决定,不管有多么紧急的事情等着我。似乎,它在我心中的地位已经超越了任何事项。 虽说这些行为是为了弥补遗憾,但是心态是报复的心态。 郭德纲在相声里面说的“现在有钱了,我要报复以前没钱的时候”,其实很有道理,报复的是谁?不是报复具体对象。是以报复的心态去弥补遗憾。又比如杰克逊在梦幻庄园里安放小火车和摩天轮,也是这种心态的表现。 比赛可以有很多场,第一场输了,心存遗憾,下一场会激发这种报复的心态,然后能量爆发大干一场。譬如勾践卧薪尝胆。 要清楚,童年可是没有第二场。这一场没打好,抱歉,没下一场了,遗憾就是遗憾了,没有“报复”的机会。可能你之后会安排跟以前一样的场景,试图再在相同的场景里面重新去做没做好的事,但是你是无法填上这个遗憾的坑的。你摩天轮和小火车们造的再大也没有用了。当你重新拿起变形金刚,只觉得做工精细、逼真。而不再坚信他能够说话,不再给它安排台词,不再将它晚上放在枕边保护你安稳入睡,不再让它成为你玩具中的老大然后带领其它便宜一点的小弟们打败一切难看的坏人。你已经没有机会了,逝去的就是逝去了。 童年已经逝去了,没有了玩玩具的心情,条件反射都建立不起来了。所以就让童年逝去吧,遗憾就遗憾吧。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待去做,眼光总是集中在已经过去不可挽回的遗憾上,今天的漏洞就会成为明天的遗憾。 所以,回忆起童年的遗憾来,我不能做些什么来“报复我没玩够的童年”,只能是祭奠。
41 次阅读|3 个评论
青春祭
AridWinter 2012-4-3 20:26
青春祭
阳光冷峻,阴雨绵绵,又是一年清明时节。 路过跌跌撞撞的三月,算不上精彩,马上 就 要迎来人间四月 天 。有同学开玩笑说:又清明了,今年该去看谁?然后马上引起大家的共鸣。心有不甘,不安现状,青春有悔。这个时候,该为我们逝去的青春掘一 座坟墓了 。 你不可能 告诉 一年前的自己该守着时光机别走;你不可能 告诉多 年前的自己某 道 高考 题该怎么做 ;你更不可能告诉十年前的自己初恋是件多么美好的事 。 做能做的,改变能改变的,至于那些不能做的不能改变的, 随心所欲,随遇而安 。 二十五岁的今天, 爸妈 支持着我所有的决定,因为他们相信我的选择。感谢他们的信任,让我真正意识到自己成年了,真正觉得自己真的有能力掌控一些东西了。 青春 是一种无论以怎样的形式存在都是 美好 的东西。那些曾经的年少轻狂随风飘散,那个标志着我们疯狂时代的数字由期待变成了回忆。 也许永恒真的只适合墓志铭。 璀璨苍穹,漫天繁星。 我愿以此祭奠我的青春 !
21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3周年祭奠
冯用军 2011-5-12 17:02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3周年祭奠
默哀1分钟 逝者安息 生者坚强 三年前 山河破碎 长江呜咽 三年后 生机勃勃 笑意盎然 畅快哉 大者斯汶 三年立川 死者虽已忘记 但 生者不会忘记 人民不会忘记 国家不会忘记 民族不会忘记 感谢那些 为 重建汶川 默默奉献 的 人们 相信 川流不息 生命不止 众志成城 大爱无疆
个人分类: 皇家祭祀研究院|1806 次阅读|0 个评论
512:祭奠汶川地震遇难者
热度 1 zlyang 2011-5-12 11:38
512 :祭奠汶川地震遇难者 借 李学宽 老师《 纪念512,照片祭奠遇难者 》里面的白花,祭奠!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443210
3523 次阅读|2 个评论
清明祭奠
热度 1 心有余而力阙兮 2011-4-4 12:45
清明祭奠
妈妈在大年三十之前几天离开了我们。父亲走的时候我没能守候在身边,这次母亲走,我一直守护在旁。这个世界上我最亲的人走了,这句话没有亲身体验是不知道它的沉重的。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悲痛这个词中痛的含义。那是一种真真实实的心里的隐痛!其后的日子里,常常想要说而没有说出声来的话就是,“妈妈,我想你!”每当在心里涌出这句话时,同时涌出的是盈眶的泪水。 每次看到墙上妈妈的像片,生动的亲切感立刻浮现在心头,就像妈妈时刻在家等着我回去。然而顷刻之间又忽地惊醒—好像一脚踏空的感觉,伴着隐痛—妈妈已经不在那个她熟悉、我熟悉的老家旧房子里了 …… 。 儿女是飘飞的风筝,系在父母的手里。父母撒手了,风筝就容易飞散。我的家庭观念很强。父亲去世后,自己就曾有过生命的意义失色的一种感觉,但那时母亲还在,心还有依附之所。母亲离世,内心一下变得非常空虚。真的什么都是浮云一般。当然我自己现在的意义,还在于我的孩子和其他亲人。或许还应该在家庭以外的、作为生命个体的意义上发掘点意义来。 母亲的去世,有很多很多的感受、情绪、思想被引发。当时想写点东西记录下来,但无法下笔。现在也还不能沉静地整理这些东西。有一副悼念父母的旧时对联:“守孝不知红日落,思亲常望白云飞”,写得很好,是思念亲人时的真实写照。下面的一首诗,是清明节里我对母亲的思念,并以此诗祭奠父亲母亲。这也正是我还不能沉静下来的原因。 清明节的思念 对视宛如昨,顷惊已离家。 呼儿音在耳,欲语隔天涯。 山上青青草,心中素白花。 一声我想你,双泪潸然下。
个人分类: 诗歌|195 次阅读|1 个评论
清明哀思
xmx81 2011-4-4 10:39
按语:又是一年清明时,爷爷三周年的忌日也即将到来,千里之外的我虽未回老家祭奠,但在这里留下点滴文字,也是为对爷爷的哀思,聊以减轻些许心中的愧疚。 还记得 您手把手教我写自己的名字,您不让我用左手写字 还记得 您买了什么好吃的都会分给我们 还记得 您给我讲您的过往尤其是参军以后的事 还记得 您总在我假期返校时给我钱叮嘱我吃好点 还记得 …… 还记得 您躺在病床上我给您拔输液针头 还记得 您被下了病危通知书后突然清醒时我无声的哭泣 还记得 您的清醒不是回光返照,您听我讲您昏迷的状况 还记得 您和我的约定,只是您和我都失约了 还记得 …… 您走了 转眼即是三年 没有送您最后一程 也就在这几日 您出现在我的梦里 不用刻意去想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清晰 但您一直在我心底 您曾说 哪一天您走了 那也没有什么遗憾 妻贤子孝 儿孙满堂 这辈子足矣 三年来 我从未忘记您的教诲 您也知道 您和我的那个约定还没完成 您会在另一个世界看着我的 当约定完成,家祭的时候我会告诉您的 惟愿您在天堂过得安稳舒心 跪拜,遥祭之。 2011-4-4于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祭奠
大毛忽洞 2010-11-22 07:40
祭奠大火中的遇难者!
个人分类: 背景和内涵|3474 次阅读|1 个评论
大哥,你在另一个世界还好吗?
baoyongli800 2010-4-5 09:27
今天是老公的大哥去世后过的第一个清明节, 望着窗外阴沉沉的天空,心里不免有些许的惆怅,遂写下这段文字,以 寄托生者对亡者的缅怀和追忆吧! 老公的大哥在很小的时候就得了心包炎,据说当时情形很危急,生死未卜,婆婆常常在黑夜里偷偷地哭,把老公他们都哭醒了,但他们谁也不出声,装作不知道。后来去北京做了 两次 手术,大哥的身体才慢慢康复,长大后娶妻生女,事业也很顺利。 大约在十年前,大哥心脏的功能再一次出现问题,严重的时候,上楼都成为问题,每年都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由于长期心功能不全,下肢常常处于浮肿状态,静脉回流也越来越差,最后腿部皮肤变得薄如蝉翼,皮肤的颜色也变成了紫黑色,看起来特别触目惊心,如果不小心皮肤被刮伤了,就会流血不止,常常在睡觉的时候,把被子染湿,长期的大量失血导致血 中 蛋白含量极低。 2009 年春节过后,老公把大哥带到他们医院,老公亲自动手把大哥下肢所有表浅的血管末端都缝合了,腿部的情况才有所改善,皮肤也逐渐显出本来的颜色。 大哥的身体渐渐好转了,可以自己上下楼活动,可以买菜做饭。可就在我们都以为大哥的身体已无大碍的时候,却突然接到大哥去世的消息。据小姑说大哥上午还好好的,还骑摩托车去交取暖费,还买了过冬的白菜和大葱,可下午下班的时候就接到嫂子的电话,说大哥去世了,去世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在场,谁也不知道大哥是用了多长时间以怎样的心情走完了这段人生的最后历程,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这是一种怎样的遗憾。为此老公十分悲伤,婆婆更是无法忍受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残酷。而原本应该是最亲的人却没有去殡仪馆送大哥最后一程。 大哥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每次住院,同病房的病友总是被他逗得哈哈大笑,可是谁又知道这种乐观的背后是怎样的辛酸,记得小姑说过,大哥曾有一次对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谁也不知道,我活得太痛苦了,这句话是在小姑来长春护理住院的大哥的时候说的,除此以外,大哥没有向任何人流露过他的苦痛。 虽然生者有太多的不舍,但我觉得对大哥来说,早一天解脱也未必不是一种幸福,如果每天都在承受肉体及精神的双重折磨,那么这个肉身又有什么可以留恋的呢! 婆婆是一个常年修行之人,我曾经问过婆婆一个问题:为什么好人总是不长寿呢?,婆婆说:其实人到这个世界是来赎罪的,好人因为总做好事,很快就赎完他的罪了,所以早早往生去了,我不知道婆婆说得对不对,也不知道人死后是不是还有灵魂,会不会还有来生,但我宁愿相信,那些我们怀念的人是以另一种存在方式生活在我们的周围,只是我们无法看到他们。但愿另一个世界里的大哥没有肉体的伤痛,没有精神的煎熬,成为一个真正快乐的灵魂。
个人分类: 异度空间|7557 次阅读|3 个评论
清明祭奠 孔子后代有300多万人 已有80多代
xupeiyang 2010-4-5 08:58
清明祭奠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 孔子后代有300多万人,至今已繁衍80多代,其中在曲阜的孔子后裔占全市人口的1/5,有近13万人。 请见 http://news.163.com/10/0405/08/63GB1TVB000146BC.html
个人分类: 历史事件|2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堂也将桃李芬芳——祭恩师
penrose 2009-12-11 20:55
2009年夏日,我在博士毕业论文的最后一页写道: 从我踏入校园到博士毕业,整整是二十年寒窗。二十年读书生涯里我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和成绩,都是和诸位亲人、恩师、同学和朋友的帮助、支持和鼓励分不开的。我不曾忘记每一张微笑、每一个背影和每一份甜蜜;我也常常忆起每一起训导、每一次失败和每一回辛酸;我更是学会了分享每一项成功、每一滴喜悦和每一份快乐。二十年不会是终点,书中虽没有千钟粟和黄金屋,读书却给了我无穷批精神财富和无数个新起点。我想这个起点就如夏日这新绿一样,孕育着希望和美好,还有感恩! 是的,感恩!我需要感恩!二十年读书路上,有多少位亲人、恩师、同学和朋友相伴相助已然无法屈指数清。我最为清晰记得的是几位恩师对我殷切的关怀和爱护,在我读书生涯的数次转折点上最为重要的一位恩师,便是您我敬爱的赖老师。 我想起了我的初中时代,小学毕业成绩并不突出的我进了这所乡普通初中,简陋的教室和简单的生活,还有简朴的同学和老师们,便是这里的一切。而我,也是这所普通初中里普通的一员。我成功的起步来自于一次小小的数学测验。那是我们初一第一次测验,成绩可谓是差的一塌糊涂,全班仅有五个人及格作为班主任的赖老师把我们五个人叫去了办公室,没有批评、没有训话,只是幽幽说了一句:一周后的县里数学竞赛怎么办啊?随后给了我们每个人三本作业本,要求把数学课本上的习题做一下。当时单纯幼稚的我们却无法体会老师的苦心,有的同学把作业本放在一边不再理会,也有的同学真的认真做起了习题,但做到后来发现一周之内做完简直太困难了,也就灰心放弃了。而我的脑海里不时映出老师那副愁容满面的忧郁,心里也不知犯下那股傻劲,认真把课本上所有出现的习题都先抄原题在作业本上,然后盖上书认真解答。课本上习题大部分不难,但有那么几道思考题是费脑筋的很,通过和同学老师们讨论,我也最终解决了它们。一周后,三本作业本满满当当写上了所有习题原题和解答。也因此,我顺利通过了学校里数学竞赛选拔进入到县赛区,那是我第一到县城参加竞赛。竞赛的题目很难,许多都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而在范围内的大部分同学都能作答。我答完所有会做的题目并保证无误之后,开始审视着几道超纲的题,琢磨了许久后灵光一现,采用了我解答课本上一道思考题的方法,发明了一套证明方法解决了一道题,而剩下两道实在不会就放弃了。回到学校后,看到老师公布的标准答案,欣喜地发现我的证明方法和标准答案非常类似。那一次竞赛,我意外地成了学校里唯一一个拿数学奖的同学,虽然只是三等奖末奖,但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却激起了一朵小小的浪花。从此以后,数学课本上的所有习题我都认真抄写下来,然后自己看完例题之后就动手解答。一个学期下来,我把数学课本上所有的题目都反复做了三遍。也就从此,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凡是课本上出现的题目,我都会一一解答,哪怕再难也要把它弄明白。三年的初中生涯,除了借过同学的几本辅导杂志以及学校发的复习资料外,我一本辅导书都没有买过(大概手上没有任何零花钱也是原因之一),但书上的习题却统统做的滚瓜烂熟。三年初中,从第一次全校统一大考开始,我便是全校总分第一名,此后任何一次大考都没有退到第二或者以后的位置。那是我学业里最美好的一段回忆,因为那时心无旁骛,唯有不停地学习,穷乡僻壤没有学习资料就靠一本课本学透,就这样造就了我学习成绩的一个巅峰时代。也从此,我对我的自学能力有了自信,不再等待老师的教授便知如何进行深入地学习,用父亲的话来说,就是学会自己要了。我也因此有了保送到省重点高中,再考入北京上大学,再保送到科学院硕博连读等步步高升的学习道路。如今回想起来,这一切的转折点,便是那次数学小测验之后赖老师的幽幽一叹唤醒了我学习的欲望。曾经恩师的一句话,才有了学生的今天,这样的恩师,如何不值得感激? 可时隔多年,一直没有赖老师的音讯。直到今年春节假期,我才得以到恩师的家中拜访。老师问我几年来的境况,我只说还好,博士即将毕业,前途虽不定但还是有信心的。师母和家人都不在,赖老师亲自下厨做了几个菜,我们边吃边聊,不知不觉菜已凉了,赖老师却还教诲不停。我尽可能诚惶诚恐地回答,学生未成大业,也非大器,但凭有乐观的态度和不辍的精神就能不断进取的。临别前,赖老师问我什么联系方式最方便,我说上网吧,于是我加了他的QQ,给了Email便回了家。此后回京半年里,忙着毕业答辩和成家立业,竟然少有上网。忙妥当之后有了空闲,偶有一天收到赖老师的QQ留言问好,我简单回复了,却从此不见回音。新工作不甚紧张,可自己却也拼着一股劲想做的尽可能好一点,于是疏于和恩师联络也竟然成了习惯。终于,熬到了2009年的最后一个月,想起了回家过年,想起了家里的亲人朋友和恩师同学们。可是,对我最关注的赖老师,却没有机会走到下一年。2009年12月1日凌晨,赖老师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年仅四十余岁 上天总是个偏心汉,让我一生中遇到这么多位好恩师,又让我最感激的这位恩师早早地离去了,甚至我连声谢谢都还没来得及跟他说。老班长在校友录用一句话表达了恩师和我们的关系: 赖老师担任我们六班两年的班主任,一贯兢兢业业,关心每个学生,赢得了全班同学尊敬和爱戴。 一个老师要关心每个学生,并赢得全班所有同学的尊敬和爱戴,而学生又如流水来去匆匆,又有几个人能做到?桃李满天下的老师有很多,可每个桃李都芬芳感恩的老师又有几何?赖老师直到去世一刻,都不过是一名普通教师。他教我们开始是以政治课老师的身份担任班主任,后来因英语课没老师上才兼任英语教师,还是一名普通平凡的老师。就这样一位普通的老师,在我们每个学生的心里,都埋下了感恩的种子。而在我认识赖老师多年来,却几乎听说不到赖老师接受了哪位同学的恩惠或者有困难而求助于以前的学生只要你们过得很好,我便满足了,这或许就是赖老师的心愿。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似乎开始明白,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是什么样的一种境界。 可是,赖老师,您的匆匆离去,让我们何处去报恩于您呢?我努力地在记忆里寻找线索,也许照片是一种怀念,可我们那时唯一的一张照片是您趴在刚修好的京九铁路上给我们六名班委照的合影,而那时穷苦艰难的我因为一块钱的洗相片费用没敢要这张合影,就连这么一丁点珍贵的回忆,也就此抹掉了。学生拿什么怀念您?我的恩师。或许物质的怀念并不持久,我想到十几年前您那忧郁的眼神和幽幽的一叹,那一刻深深烙在我心里,一直也将永远激励着我,不忘记学习,不忘记前进,不忘记感恩。也许天堂里,您也会有那么一群学生,他们都那么尊敬您爱戴您感激您。天堂里,您的桃李,更加芬芳! 恩师,走好! 是为祭。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一日 学生敬上
个人分类: 信笔小文|6904 次阅读|5 个评论
今夜,我没有泪
刘玉平 2009-5-7 11:31
今夜,我没有泪 天空,依旧有流星 在飞 今夜,你早已沉睡 大地,掩埋了你的 梦寐 为了不该 忘怀的破碎 让心灵 不再麻醉 用文字点缀 洁白的花蕾 和着风儿 汇成 滴滴 思念的水 伴着青山 伴你安睡 大地,掩埋了你的 梦寐 今夜,你早已沉睡 天空,依旧有流星 在飞 今夜,我没有泪 * * * 附:一年前的几首小诗 一路走好! 写在川北地 震遇 难 同胞国悼 日 诗两首 向川北大 地震死难同胞志 哀 天堂里 有没有 六一节 歌曲生死不离(演唱:成龙) URL: http://www.chinaupb.com/uploadfile/dizhen/mp3/shengsibuli.mp3
个人分类: 诗词书画音|5175 次阅读|9 个评论
5.12汶川大地震周年祭
冯用军 2009-5-6 18:59
死者安息 生者坚强 5.12 我心中永远的痛
个人分类: Sociology Letter|23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归零:以汶川的名义——汶川地震半年祭
热度 1 lvnaiji 2009-1-28 17:32
吕乃基 汶川地震过去已近半年,期间又相隔了奥运和国庆,伤痛似乎已离我们远去。固然,世事日新,未必对此耿耿于怀;然而,地震后所发生的一切似乎尚未深入挖掘。地震对于灾区人民来说,是一次从肉体到心灵的归零,对于灾区之外的中国人民,主要是心灵上的归零。归零的根本意义在于显现和提升普世价值。归零之后摆在灾区和中国人民面前的任务就是重建。在未来的重建中,一些未归零被记忆的言行显得分外醒目。为重建的顺利,为中国的未来,我们必须、不得不在心灵上一再归零----以汶川的名义。 一、归零 归零,回到一切的起点和原初之处。各个学科,各行各业都广泛应用这一概念。胡锦涛任总书记20天后的西柏坡之行被认为是一次归零之行。其实是在将面对重重危机和挑战的中共拉回到了一个理想的基本面。 归零,在社会领域是如此艰难!在西柏坡之行之后,SARS,雪灾,火车事故,冥冥之中提供了一次又一次归零的机会,然后是更为惨烈的8级大地震,更为彻底的归零。这次归零在于四个方面:权、钱、人工自然,以及血缘。 权力归零。权力在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古往今来的中国社会(不知是否有少数例外),权力一直居于中心地位,左右社会中的其它一切。在地震后的灾区,权力短暂消失,代之以社会的自组织。中国其它地区的权力并未消失,全力以赴为了生命,回归了在一个社会中权力最基本的职能。这无疑也是一种归零。权力的滥用、腐败、甚至侵犯人权等在这一时刻销声匿迹,至少退避三舍。其次是钱或财产归零。钱在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权钱交易,由此可见一斑。在当代中国社会,钱的地位正在冉冉上升。然而,在灾区,地震在瞬间摧毁一切财物;灾区外,一切钱财都失去其本来意义,倾举国之力抢救生命。 第三,多少年来,依靠科学技术所建造起来的设施顷刻间灰飞烟灭。房屋(宁可当时没有房屋!)、通信、公路桥梁,还有水电,灾区的人们在两分钟内退回到原始社会,直接暴露于大自然的威严之下。可见人类对人工自然的依赖之深及后者之脆弱。最后是血缘。灾区里,多少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彼此相救,同住一个屋檐(帐篷)下,灾区外,多少无亲无故的志愿者开往灾区。彼此有过节者,一笑泯恩仇。还有国外的多少救援者。前不久还在圣火传递中持不同观点,转眼就伸出救助之手。一切都落实到人的身上,而这个人,不是汶川或北川人,不是四川或甘肃人,甚至也不在于国籍,就是具有最普遍意义的人。正是在这样的归零中,我们看到了启蒙运动的自然状态,看到了罗尔斯的无知之幕。 正是在权力归零的日子,民间的伟力得以释放。多年来,拥有强大权力的组织几乎包揽了一切,民间在享受组织温暖之时也失去了自信和独立行动的能力。地震发生后,民间迅速行动起来,什么添乱之类的话别说。四川的十几家NGO组成5.12民间救助服务中心,覆盖政府难以顾及的灾区。早在官方发布消息5天前,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上海、南京的新妈妈们凭本能发起向灾区婴幼儿捐赠奶粉的行动。各种车友会、登山俱乐部一马当先深入灾区。不被长辈们和社会看好的80甚至90后如韩寒、超女们二话不说奔向灾区充当志愿者,从中看到了下一代身上怀有的对社会的担当。大学女生为男生的突变惊讶:一直玩乐队的男生,现在去给灾区搬运卫生巾。这么熊的事情,一句话不说就去干了。在自然状态的丛林法则下,也自然发生哄抢、偷盗的行为,但大多被制止。在这些民间的行动中,看到了由下而上的自组织能力。卢梭的社会契约就是这样形成,公民社会就是这样成长起来。 在钱财归零的日子,私企高管甘当志愿者,5昼夜救20多名孩子,志愿者为运送伤员,放下自己的食品和水,再细心写上可食用,留给任何需要者。在救灾过程中,见证了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企业的力量。长虹、九洲、新希望,他们的主动行为填补了社会的空白,让灾民,更让社会看到企业担当的责任和中国的希望。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在返回原始社会之时,自然的伟力将大地撕开了裂痕,人与人之间的裂痕却暂时得以弥合[血缘不再成为屏障,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 在权、钱、人工自然,以及血缘归零的日子,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温家宝总理以其表现说明了一切。官员们再不需要通过察言观色来确定官场行事逻辑,拯救就是唯一任务。面对那么多孩子的亡灵,面对那么多破碎的家庭,四川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林强反省,如果生命的价值还不能战胜官场潜规则那我们就太没有良心。在强烈的负罪感驱使下,林强请求转让其火炬手及观摩北京奥运会资格。现场直播来自政府的信心,政府的信心来自对普世价值的尊重。对生命的关爱难道还需要保密,还要排斥民间和国际的参与?正是这一点,让中国政府一步站到现代政府之列。也正因为此,中国政府与民间、与国际社会达成了如此之和谐。前所未有的新闻开放,令人惊讶的秩序井然。一位半身被压在废墟下的大娘,在救援成员冒着余震危险多次抢救未果之后,试图割腕自尽,以让救援力量得以去抢救较容易获救的人员。面对掩埋在废墟中生命正在流逝的孩子,广元市市长马华希望变成吊车。在他们的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无论是平民还是官员,超女还是私企高管,中国人没有与生俱来的劣根性,中国人并不丑陋。在归零的瞬间(对于人类历史来说),中国人向世界展示了比任何一个民族毫不逊色的高贵的人性。这就是归零的根本意义。在普世价值的平台上,中国和世界站在一起。 二、重建 彻底归零,在人类社会实际上不可能。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阅读,然后再放回原处;在日常生活的意义上,书架和书归零,但读者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中,系统在经历分岔点后在一定程度上留有记忆。与其说归零,不如说是经历了一个分岔。在分岔点上可见各种抹不掉的记忆。 最强大的记忆无疑是多年来形成的国家机器。虹口乡党委书记马远见认为,震后秩序的恢复和救灾的及时开展,是因为基层政权在封闭环境中保持了惯性运转。类似的事例在当时和灾后比比皆是。举国之力的动员救灾更是如此。强大的国家机器也是重建的核心。 即使在如此惨烈的归零或分岔之后依然清晰可见未归零的权力及其种种影响。一个被掩埋者对施救人员声称:我是张书记。此言被戏称为最牛官腔。8级地震都未能震落其思想深处的官帽。甘肃当地的官员在月台上铺设了红地毯,以迎候乘专列赴灾区的胡锦涛总书记,胡锦涛让列车又前行了十几米后在无地毯处下车,这肯定让那些官员尴尬。在被问及林强的想法是否具有代表性时,他的回答是,实话实说,没多少代表性。 如果说,往日被遗忘的人性之善在权力归零之时得以彰现,那么在正常情况下被控制的人性之恶如哄抢、偷盗等也在此时暴露出来。范跑跑的行为提供了第三种案例,人的本能:趋利避害。即使是人性之善,灾民也不认为今后人际关系会怎么样。无论善恶还是本能,都需要社会的长期雕凿。 这次救灾过程,中国举国动员的广度、深度和效率令举世震惊。灾区被夷为平地,但我们还有举国之力,还有改革开放30年所积累的强大的物质基础。通往灾区的通讯和交通,所有救援物质的调运,媒体全方位的介入,以及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的排除等等,都赖以此。所有这些,将是重建的基础。王石及其万科集团提供了某种程度上显得另类的记忆,那就是在西方成熟的产权理论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理性设计的程序运行,包括赈灾救灾活动。很快,在网上的一片责难声中,王石变成王十,万科遭遇捐款门。万科并不孤立,在其背后还有许多跨国公司,它们则成了铁公鸡。在万科和铁公鸡的背后,还有由发达国家组成的现代社会,以及接受其理念的中国当代精英们。南方都市报5月27日的一篇文章说,赈灾救灾是善,在既定的游戏规则内行使权力同样是善,越界用权,善之花可能开出恶之果。这种记忆来自世界,在中国初露头角。虽然幼小,考虑到对权力制约这样的观念和制度设计对于中国社会的借鉴作用,在未来的重建之中,有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另类记忆相对应的是由无数网民所承载的民意。民意在圣火的传递中首先被点燃,在互联网上放大,被裹挟着汹涌而来,冲向铁公鸡,冲向范跑跑,又随着铁公鸡们的拔毛呼啸而去。与南方都市报的文章一样,在一片开除声中,范美忠所在学校的校长起初认为,应该在教育和辩论的范围内解决,而不是行政处罚!而后不久,范美忠已被教育部取消教师资格。民意、精英,以及权力的互动,在未来的重建中将起何种作用值得高度关注。与范美忠被取消教师资格相对应的是,蒋晓娟为受灾婴儿喂奶而被破格提拔为江油市公安局副政委。且不论这一行为本身,仅因喂奶而提拔,由此政府行为可以瞥见其价值观、行政程序,以及可以推知可能的行政能力。或许正是顾及到中国的民意,日本自卫队的飞机终于未能来灾区参与救灾。相似的还有以往种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的事例。感情至上,以及动辄伤及全体中国人民。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彼此理解尚有待时日。 上述这些在经历分岔点后留了下来,并非刻意所为,显示出传统及正在形成中的传统的力量。然而在经历分岔点之时,更需要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浅的层次上,灾区重建首先包括校舍建造的质量与监管、教育投入、水利建设与布局、防震知识与训练、信息沟通、交通、社会各种力量和要素的协调,以及地震幸存者本人(在特定意义上还有遇难者)的参与,他们是重建的主人。 但是,重建不仅是校舍、道路和县城,而且是文化,社会的结构和运行机制。被保留的权力应该是为了生命的权利,执政为民。也就是归零的权力。任何对此的逾越都是对正当权力的扭曲。然而,归零的权力如何执政?从人民大众身上汲取执政力量。震后救灾过程已经表明,今后的重建工作将继续表明,归零的权力得到来自民间的最大拥护和支持,在于国际上得到广泛认同。归零的权力,实际上拥有最大的权力。不少国人因西方国家恐惧中国在抗震中所显示的强大国力而沾沾自喜。其实,真正让中国强大起来的不是物质,而是在归零中显示出的精神,是政权与民众之间的高度吻合。而这样的中国绝不会让世界感到恐惧。 汶川地震过去近半年。虽然没有明显的证据说我们正在遗忘,但我们担心遗忘终究会到来。多难兴邦。要是如此惨烈的归零尚且不能把中国震往一个新的方向,中国还要承受什么样的磨难!? 对地震,对难,对归零的挖掘越是深入,就越难以遗忘。文革,一场发生于几十年前的人为的灾难正在或者已经被年轻一代遗忘,原因就在于没有深入挖掘。那么汶川地震呢?归零之中显示出中国人的人性之美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 那么丑陋的是什么,抑或,是什么让中国人变得丑陋? 揭示丑陋,是为了不再丑陋,是为了培育归零之中所显示的善,让其永葆青春。 归零,以汶川的名义。
个人分类: 人文|4253 次阅读|5 个评论
半年祭奠:5.12全球最壮观地震遗址映像(37图)
sxzx 2008-11-11 21:20
半年祭奠:512全球最壮观地震遗址映像(图) 三峡在线题记: 这是三峡在线的老朋友勒克儿-老党的博客给我提供的这篇文章。老党,真名党青。资深报人。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4部门表彰的全国抗震救灾优秀记者。四川抗震救灾模范。华西都市报创始人之一、曾任华西都市报连续7届编委、云南《生活新报》副总编辑、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天府早报》副总编辑。目前是《天府早报》编委、首席编辑。在三峡在线眼中,老党的博客是在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唯一仍在不断关注灾区的新闻记者专业博客。 本文中老党提供的照片,是在2008年记者节的这一天,他驱车600公里,花费500多元完成的拍摄。用老党自己的话说:半年后,重返青川东河口,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感谢老党用镜头为我们记录了这样真实的历史。此文是由老党授权由三峡在线在新浪博客发布。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地震后的灾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灾区重建中来。以下为全文: 半年祭奠512全球最壮观地震遗址映像 ----青川东河口村成为汶川大地震首个地震遗址公园 青川观庄镇红光乡东河口村的惨烈,应是汶川大地震12个极重灾区最惊天瞬间。这是因为,地震专家事后有言:汶川大地震,首破点起于汶川映秀,止于青川东河口。 日本国际救援队进入中国境内,第一站就奔赴这里。20多名极具地震国际救援经验的日本人,站在勒克儿称为断肠崖之地方,仅俯看几分钟后,集体默哀,走人 地震前,村庄在人间的一切气息,仅变成一座没具像的浮雕,烙在该村外出打工者脑海中,成为对亲人的唯一念想。 20秒的石破天惊,这里没留给世人任何触目惊心血腥映象,只有无限悲怆想象中,去感受恐怖和触摸惊心动魄一瞬。 灾后重建,浙江以举鼎之力,把红光乡东河口村打造成了汶川大地震后第一个地震遗址公园奉献于世,并将于11月12日正式开园。选择这天开园,正好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半年祭奠时刻。 11月8日,勒克儿和同事吴楚瞳首次走进这个全球最壮观、最惨烈的地球应力爆发形成的地震遗址群中的红光乡东河口村、石坝乡青龙村两个爆发点崩塌现场。 这个群方圆50平方公里,重点遗址群集中面积约30平方公里,涵盖了崩塌、地裂、隆起、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改变形态(详见图片解说)。 站在群中的东河口中央,半年前发生在此间的那惨烈一幕又凸显眼前王家山山脚下。 5月12日14时28分前,依山而栖、坐西向东的红光乡东河口村,各式农家小院在葱茏林木掩映中错落林立,清澈的青竹江、红石河蜿蜒缠绕其间,勤劳的村民或在在山坡劳作,或在家中喂猪喂鸭,一片世外桃源的天然宁静 14时28分,天崩地裂一声巨响,地底一股超然力量突然隆起,生生把沉默数千年的王家山从中间错成两半,被抬高的那一半大山,崩塌、断裂瞬间而至,上千万方巨石裹挟泥土雷霆万钧般从西向东以扇形倾泻而下,所到之处横扫千军,美丽的村庄倏忽消失,人类生活痕迹荡然无存,碧蓝的红石河被生生轧断,充满泥沙的一段,河床被抬高近百米,另一段河流倒流青竹江!王家山崩塌、断裂倾泻而下的扇形南北左右两边,巨大的气浪竟然把两旁所有树木拦腰砍断,房屋屋顶全部掠走 512特大地震发生,勒克儿和搭档吴楚瞳,是第一个走进这里的记者。 在青川,无论当地官员或普通民众,一提起这次地震灾难最重的灾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木鱼中学,红光乡 红光乡距离县城很远。由于当时道路和通讯中断,它到底重灾到什么程度,当地人说不清楚,也没见媒体报道。最权威的说法只有当地官员的几句简单描述:两座山同时发生泥石流倾泻,山脚下的村庄被埋了 当时采访时,关庄镇官员说,那里大概最多死了百多人因为那个村大多数青壮年都在外地打工,留在家里的仅仅是老弱病残但是勒克儿根据10多位在此地寻亲的外地打工者口中描述判断,东河口村,起码近千人遇难。因为山下有4个社的村民 好在公园此次对外正式公布了死亡人数和名单:512特大地震,东河口崩塌,4个社184户房屋和村民、过往行人、东河口小学师生等共计780余人被掩埋其中 地震时,通往村庄那条唯一公路被巨石斩断形成悬崖。无数打工回家寻亲者,只能站在这断肠崖上凭空凭吊亲人。 5月16日,同时失去母亲、妹妹、妹夫、弟媳两娘母5个亲人的东河口村村民何仙昆,就站在这崖,啜泣着对我们说,地震前,我们村是很漂亮的,到处是楼房,家家门前屋后到处是树木,可现在,这里已经变成石头和泥沙;同时与她一起来凭吊的是在双流机场打工的侄女何琼、在重庆打工的侄儿何强,他们俩姊妹,一场地震,双亲同失。 观庄片区,5个村,幅员面积263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其中外出务工5400人),地震发生前在家1.8万人。据当地官方16日灾情报告,地震导致该片区房屋100%受损,其中2/3垮塌,生还的村民全部无家可归。 5月16日上午11时许,东河口断肠崖,来了一队身着国际紧急援助队服装的日本人。他们是第一批抵达青川的国际救援队伍。 对东河口村这样罕见灾情,日本救援队员们踏进中国国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面向断肠崖,向遇难者默哀。领队小泉崇说,他们的救援,仅能针对地震后困在钢筋水泥等建筑物里的生命 东河口地震遗址有两大奇迹 一是王家山自西向东倾泻而下,扇形南北两边缘形成的两条生命线。扇形内,无一幸免。扇形南北两翼,几户人家奇迹生还。遗址公园内,家住北端的黄光礼、黄光华、何应军;南端的杨林生等4户生还,他们受损的房屋,作为地震民居遗址,成为景点。东河口村最幸运还有家住东边的何清凤。地震时,她在家,但她住在最东边,巨大泥石流到她家门时,已是强弩之末。她的家,当然地震民居遗址,只不过,要去那里参观目前很困难,因为,她家门口,就是巨大的东河口堰塞湖 第二奇迹是紧邻何应军住家附近,东河口小学内一棵直径约10厘米的梨树山崩地裂瞬间,两栋教学楼分别向南北向倒塌。巨大气浪像飓风袭来,老师拉着学生,一层叠一层死死抱住梨树抵抗 东河口小学,103名学生,9名教师。 地震时,何天义、何发贵、何清芳3位老师,为救3名未来得及跑出教室的学生,与孩子们一起被埋废墟。抱在梨树最外圈的6名教师和部分学生被飞沙走石所伤。但整整100名学生生还! 13岁的陈伟达和14岁陈一文,就是这棵梨树搭救的幸运者。但他俩也不幸,因为地震后,陈伟达失去所有亲人;陈一文仅和姐姐陈一萍相依为命 在关庄采访时,陈一萍姐弟俩那孤苦无助哀怜的眼神,曾令勒克儿迅速离开受灾群众帐篷,转身跑向空旷,一任热泪奔涌 这次采访一到关庄,我和搭档吴楚瞳一路寻找这姐弟俩。询问多人无果,最后竟在地震遇难者纪念台,奇迹般遇见陈一文同学何元敏。何说,他们姐弟俩目前已经到山东读书 这是当地外出河南打工的何祥贵几年前拍摄的一张红光乡东河村全景照片。(何祥贵摄) 利用震后公路旁一座简易铁索桥头堡废墟,建设者们巧妙构思,在此间建立起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门口。这里距离东河口村入口大约七八百米左右。(勒克儿摄) 这一重大150吨巨石所处位置,正好是当地村民、目前公园管委会副主任何祥贵家那珍贵的半亩良田中央。(勒克儿 摄) 公园管委会副主任何祥贵说,这里就是他家原来的位置。地震时,他母亲李国慧在山南边打菜籽幸免遇难。但父亲何庭发却随同6间房屋被深埋此间(勒克儿摄) 这里是东河口地震遗址中央,也是原村委会所在地。地震时,村委会9名干部全部遇难。(勒克儿 摄) 东河口小学百名师生,就是紧紧抱住院内这棵不朽梨树,逃过劫难。树上高高飘扬的红旗,原来矗立在校门口。旗杆被地震飓风折断,但红旗依然鲜艳。(勒克儿摄) 东河口堰塞湖。它位于青竹江红光段。該堰塞湖塌方总量1200万立方,最大库容600万立方,现有库容300立方。水最深处18米。(勒克儿摄) 位于东河口村西面的红石河堰塞湖。它紧邻东河口地震爆发点,塌方总量1800万立方,最大库容400万立方,现有库容200万立方。水最深处32米。(勒克儿摄) 建设接近尾声的青川东河口地震纪念台。該纪念台围绕三个重叠巨石而建,四周用大理石镌刻着青川全县4697名遇难者姓名供后人凭吊。(勒克儿摄) 这块大理石板上镌刻的遇难者,全部是东河口村村民。镌刻东河口遇难者姓名的大理石板共有8个。(勒克儿 摄) 东河口村民、读小学6年级的何元敏,在大理石板上找到爸爸何先力、妈妈杨国清名字(勒克儿 摄) 虽然时间过去了半年,但看着冰冷大理石板上的妈妈爸爸姓名,13岁的何先敏悲痛地再次哭了(勒克儿 摄) 东河口村民何先美,11月8日来到尚未竣工的地震遗址遇难者纪念台寻找自己亲人姓名。她的妹妹、妹弟以及父母,正好就深埋在纪念台底下(勒克儿摄) 看着大理石板上镌刻的亲人名字,东河口幸存村民何先美悲痛万分(勒克儿摄) 村民何先伦带着弟弟何先力的女儿何元敏一起来纪念台看亲人。叔侄二人和原来邻居何先美一起,看着镌刻在同一块大理石板上各自亲人名字,热泪同掬(勒克儿摄) 正在加紧建设的东河口地震死难者纪念台。纪念台中央的三块重叠的巨石,无言地叙述着地震瞬间的惊心动魄(勒克儿 摄) 地震时,通往东河口村庄那条唯一公路被巨石斩断形成悬崖。无数打工回家寻亲者,只能站在这断肠崖上凭空凭吊亲人。(吴楚瞳摄于5月16日) 512地震时,通往青川关庄镇东河口村的断头路近景(勒克儿摄于5月16日) 同一地点已经通车。只不过,公路上方尚有许多危石需要排险。11月8日,这里交通就短暂中断两次,等待放炮排危。(勒克儿 摄) 5月16日,站在断肠崖看见的东河口村地震后景象。图片右边(地理位置北面)何应军受损的白色房屋依稀可见。(勒克儿 摄于 5月16日) 11月8日,站在断肠崖同一位置东河口村地震地震遗址公园远景。(勒克儿摄) 5月16日,站在断肠崖看见的东河口村地震后景象。图片左边(地理位置南面)杨林生受损的白色房屋依稀可见。(勒克儿 摄于 5月16日) 11月8日,站在断肠崖同一位置看见的地震遗址公园景象。(勒克儿摄) 地震后,被绿树掩映的杨林生受损的白色房屋近景。(勒克儿摄于5月16日) 地震遗址景点:杨林生民居。(勒克儿 摄) 地震遗址景点:何应军民居。(勒克儿 摄) 地震遗址景点:何清凤民居(勒克儿 摄) 地震后,站在远处拍摄的何应军民居。(勒克儿 摄于5月16日) 5月16日拍摄的王家山崩塌近景(勒克儿 摄) 5月16日,东河口地震抬高河床近百米。逃难的群众走在河床上情景。(勒克儿摄) 11月8日,相同地点看见的河床竟是如此水秀(勒克儿 摄) 5月16日上午11时许,日本救援队员前往东河口断肠崖查看灾情。(勒克儿摄) 5月16日上午11时许,身着国际紧急援助队服装的日本救援队员,面向断肠崖向遇难者默哀。(吴楚瞳 摄) 5月16日,东河口断肠崖寻亲处,同一个村外出打工的何天为(左)安慰跪拜双亲的赵韵丽(勒克儿 摄) 在双流机场打工的何琼,在断肠崖处看着自己父母家大致位置,哭着跪了又站,站了又跪,眼泪已经流干(勒克儿 摄于5月16日) 随同日本救援队前来的记者,面对同时失去5位亲人的东河口村村民何仙昆(中)和悲痛欲绝的何琼,心情沉重,默默几分钟对望,没有发出一句采访提问(勒克儿摄) 震灾发生时,在关庄读高中的姐姐陈一萍逃过大难,弟弟陈一文在东河口小学抱着梨树劫后余生,但父母以及家里其他长辈都已不在(勒克儿 摄于 5月16日) 要是觉得不错,请点后面的投票投我一票吧 : 投票
个人分类: 社会时评|449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