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虚荣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说,咱虚荣心满足得也差不多了吧?
热度 15 jiangjinsong 2012-8-9 16:03
#老蒋谈奥运# 2008年已经爽过一把了, 这次金牌数又排在前面了, 咱虚荣心满足得也差不多了吧? 是不是该大幅削减竞技体育经费, 给孩子们买点营养午餐了? 是不是少让孩子们天天不上学只练体操了, 他们未来的出路要考虑吧? 国家体育总局合并到文化部不是蛮好的吗? 少养一些官员, 民众负担也轻一点, 不是执政为民吗?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4183 次阅读|41 个评论
[转载]奥运金牌何时休
aaa0 2012-7-28 21:48
赛后采访时记者似乎忘记了站在一边获得铜牌的喻丹,这个温暖恬静的女孩很懂事的默默离开了,你为这个国家脆弱的虚荣心付出的同样多,在我们心里,你和冠军一样精彩,就算你没入围也一样
17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懂得控制虚荣心的才是智慧女人
dongzg101 2012-3-16 15:24
懂得控制虚荣心的才是智慧女人 2012-03-12 10:42:10 |分类: 情感倾诉 |标签: 靓女 贪色 色诱 谈恋爱 周晓群 |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周老师,您好,我最近看到您的博客,被您所写的那些真情实感的文字所吸引,我看到了有很多人在向您求助,我也希望能够得到您的真诚帮助。 我是一个已婚的女人,还有一个女儿。我爱老公,爱孩子,也爱这个家庭。可我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贪慕虚荣的人,而且,我坦白自己总是难以抵挡更禁不住外边的种种诱惑。 自从有了孩子以后,我发现自己是越来越经常地跟老公吵架了,主要都是因为他没有钱,给孩子买点东西都得挑那种廉价的打折的,因此,我常常内疚到总以为孩子跟着我来就是受苦来了,有时候还特别后悔要了孩子。 过去,我们俩会为没有物质东西而吵架,而现在则是经常会为了物质上没那么好而吵架,绝大多数的起因都是我挑起来的,都是我在说嫌他挣的钱不够多而引起他的反感的,我也知道总说这个不好,也没啥意思,可是我就是总也忍不住。 另外,我认为我还是一个性格古怪的人,甚至骨子里还有那么一点的不愿意安分守己。怎么说呢。我的工作是整天面对电脑发信息, QQ 经常在线,就会有陌生人来加我,加上以后,有时间就会聊天,如果聊的来的话,会每天都聊,久而久之我就会觉得自己会喜欢上这个人,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喜欢,闲暇时间时不时的就会想起对方,甚至跟老公在 ML 的时候,都会幻想着是在跟另一个男人做。更为要命的是,如果那个人长时间不在线,我会感到很烦躁很是心神恍惚,假如再时间长一点,不再跟那个人聊天,我又会慢慢地忘了对方,我就不会再记得曾经有过那么一个男人。然后,我的注意力又会关注另一个加我好友的陌生人,于是,事情又会重复往返……。 我一直都是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之中,我从来都有没见过那些跟我聊天的人,或许有几个只是在视频上见过,更不知道对方究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但我就是这样迷恋着跟他们聊天,说暧昧的话,甚至说一些带颜色的笑话,为的就是获取男人的欢心。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精神上出轨,但我始终会担心自己如果某一天禁不住物质诱惑而彻底沦陷,始终感受到禁不住财富诱惑而身体出轨是迟早的事情。假如真的走到了这一步,我想老公是肯定会跟我离婚的。 我一直觉得我不是一个好女人,一个好妻子,一个好母亲,可我就是不知道应该怎样才能调整好这种不平衡的心态,应该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贪慕虚荣?希望周老师您能给我指点一下迷津。先谢过了! 周老师的回复: 我曾经说过,女人的虚荣心是推动老公进步的原始动力,是推动整个社会前进的强劲能量,而且,我感到有虚荣心的女人才像一个真正的女人,所以说,女人爱慕虚荣没有错,错的是没能更好地控制住自己快速膨胀起来的虚荣心,让她长成了参天大树。 女人的幸福感大多来自于拥有的心态,来自于你攀比的对象和参照对象,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参照对象同样会有什么样的心情。至于你说的是不是精神出轨的问题,我感到那只是你的工作,还没有堕落到那种地步。 从你的来信中可以看出,你总是拿那些日子过得比自己滋润的身边人来跟自己比较,就好像自己开着奔驰一定要跟开宾利的去比,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假如你跟身边的那些骑自行车开电瓶车的人相比呢?你是不是还会感到自己的虚荣心没有得到满足呢? 不管你平时都跟一些什么人在接触和打交道,也不管你是不是每天的工作就是发垃圾广告,更不管你每天跟陌生人聊天是不是你的正经八百的工作,我只想提醒你的是,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别奢望自己可以过上那种超过了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生活方式,也别指望老公可以一夜暴富变成了你的 ATM 提款机,更别埋怨老公赚钱少,让你过不了富裕的少奶奶生活,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各有各命,强求不得。 还有,我想告诉你的是:懂得适度控制自己贪婪虚荣之心的女人才是最智慧最聪明的女人,懂得如何安排生活和懂得量入为出道理的女人,才是生活中的睿智女人。
个人分类: 心理咨询|12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是不对的呢?
热度 7 szc009 2012-3-4 23:17
从读小学到大学这些年,“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这句话一直都被老师和学校宣讲着,也因此一直扎根在我的心底。为此老师和学校就会举出很多一直为荣的例子,高中的时候举例子无非就是谁谁考上了名校,到了大学的时候就会说我们学校出了几个院士,企业界的领袖等等,曾经我也想能够让母校以我为荣。然而在不断的梳理自己的教育历程与生活经历时,却发现这句话潜在的危害很深,可以说是毒害,从教育的目的和功能角度出发这个提法更是错误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结合自身的思考和经历,简单的提出该口号的以下几点错误: 首先是事实上的错误,就拿读大学来说,试问有几个人学生真的在校时有“我以母校为荣”的?相信读大学那时候对大学的不满还是居多的,更谈不上以之为荣了,当然这里说的是大多数,也有对老师或学校提出学校的历史、名人,跟别人吹嘘下,不过这只是虚荣。“以之为荣”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而不是虚荣心。而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真的“以我为荣”吗?恐怕学校以之为荣的还真不多,用王老师的话来说就是“ 母校真正自豪的还真是日后有出息的学生,要是能捐款,学校就更自豪了。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757do=blogid=536378 ) 其次是思想上的错误,看起来这句话是鼓励学生成材的,但更多的时候会适得其反。这里没必要把教育的目的定位为追求真善美,培养独立人格的社会人,但造就多元化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总可以吧。但是无论是看到这句话的学生,还是提出这句话的学校不想到的不是成就大名利?前阵子也看到一些关于教育的评论,尤其是师生关系的,其背后的逻辑跟这句话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背后都是功利心,不是说功利心不好,对于教育来讲,功利化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有一件事情曾深深的触动了我,我过年的时候给初中、高中老师拜年,他们对我发出一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差了,跟你们那届比差远了。我确定老师是认真的,我就跟老师说,“我读书的时候也有老师这么说我们”,当然不是说我老师,也是有点开玩笑的意思。后来跟老师说,“其实老师很不容易,说的都是实情,现在孩子不好管,不过不拿他们跟其他届的学生比,应该会好些吧。”老师老师动情的感叹了一句:“其实把心思放在带的学生身上不容易,希望能够都有出息,怎么可能呢?交了那么多学生,有多少还记得老师呢?这些手里的孩子才是老师的骄傲……”老师说出这句话,我都有想哭的冲动,老师也不是跟我发牢骚,他对学生很用心的,可能也是力不从心了。其实有多少老师能够明白“手里的孩子才是老师的骄傲”呢? 最后是实践上的错误,错误常常是理论的先导,而错误的理论直接指导实践的错误。希望多出优秀的学生,杰出的校友本没有错,但是在教育实践上不能够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就会伤害很多学生,更会影响他们未来的成才。因为老师和学校也只有在校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影响学生,也才能给学生实实在在的帮助,尤其读书的时候是成长最关键的时候。俗话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如果母校不能够关心学生给学生哪怕“滴水之恩”,而只是喊着要他们“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期待着“明天母校以我为荣”,又怎么可能获得学生将来的“涌泉相报”呢?毕业后真正对母校有感情的,一定是在学校真正被关心的。记得大学有一次坐火车,车上聊天时遇到一个校友,他说毕业十年了都么回校过,我说,“学校今年校庆,你回去吧?”他顿了很久只说了三个字:“没意思”。每当看到“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横幅时,我都会想起火车上那一幕,一个学长提起母校以那种无法言语的表情说出的三个字。 曾经有个华人发财了,给美国的母校捐了很多的钱,国人都愤怒了,为什么不捐给国内呢?是啊,为什么呢?难道每一个学校和教育者不应该反省吗?我现在认为,若真的要“以之为荣”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学生以老师或者学校为荣是毕业以后,老师、学校以学生为荣只有在学生在校的时候。学生在校的时候才是老师和母校的真正荣誉之所在,因为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学校才能培养真正的荣耀;而有朝一日,曾经的在校生回报母校的时候,请母校也不要以之为荣,告诉那位回报母校的校友“母校为你的行为感到欣慰”,也告诉他同时告诉每一个在校的真正值得引以为荣的学生“这位学长的成绩很使我们震惊,他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也请那些回目校做报告的校友们,告诉你等学弟学妹们,“我们对于母校的荣耀在我们毕业离开校门那一刻才真正开始,在校的一年中的365天里,每一天24小时里都是和学校一起成长的岁月,无论是知识、学识、能力和品格,每一天都进步,那才是学校的荣耀真正之所在,学校现在以你们为荣,不是我们,当你们和我一样走出校园的时候,我们要珍惜我们的荣耀——我们的母校,关注她的发展。如果在你们毕业以后力所能及的帮助一下刚要走出社会的学弟学妹们一把,哪怕他们不是我们的校友,母校也会为你感到欣慰,也希望有一天你们能够做出让母校感到震惊的成就来……”
个人分类: 省思教育|37001 次阅读|25 个评论
高兴,胡乱记录一天的事情
热度 1 tang64 2012-2-15 21:33
1,天津大学申艳艳博士,北京科技大学博士于盛旺博士,来校正式报道. 小申动作比较利索,已经租好900元/月的65平米的套房,可以为自己暂时节约了300元/元住房补贴.当然更希望你们这些博士今年最迟明年都能够分上属于自己的房子. 记住:不管好坏,一定先要上. 前天/昨天,学校召开了新学期工作会议.书记,校长已经明确提出:争取为每位职工新旧校区解决各一套住房,初步定每平米不超过4000元. 咱们的领导说话还是算数的,你们真的赶上好机会了. 小于拖家带口,麻烦事比较多.慢慢来,先把家安排好. 明天要请来整修公司经理来单位,准备给你们统一购置全新的办公隔断屏风,也希望你们能够参与意见.如风格式样要求不统一,我就拍板了,否则龙多不治水,呵呵. 学校因为人才引进,奖励了我一些经费,希望大部分能够给大家花了,这样你们高兴,我也满足点虚荣心. 2,负责科研工作的郭校长,昨天下午突然通知我,要来单位调研座谈. 本想稍微准备一下,结果领导还是决定就参加我们常规的开学例会,有点惶恐(副所长还卧床有恙). 单位刚刚整体搬迁,条件还比较差,但他老人家真不讲派头,座谈从上午8:30持续到将近13点,中间也没有休息. 饭没有吃我们一口,烟还是自己带的,只喝了我们一杯茶,惭愧啊(实际上,自己很佩服人家,希望领导都这样就好了). 我也不会来事,只好这里说声:真心感谢您对我们的理解和关心吧! 关心帮助固然重要,有时一点点理解已经很让人感动.
3468 次阅读|2 个评论
谈谈职业期望值和面试紧张
kejidaobao 2011-12-9 15:34
文/谢 珊 1 职业期望值 总结毕业生就业工作时,出现最多的词句就是“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然而,毕业生大多表示在求职时已经没有什么期望值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什么是职业期望值? 职业期望是人对某种职业的渴求或向往,它既是个人内在职业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又是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内在动力源。职业期望是否合理,对能否成功就业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求职中常出现以下期望值问题: 1) 过于追求优越的待遇和条件。有些毕业生在职业追求上更多地看重自身利益的实现,主要考虑因素是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获得理想的个人收入,为到城市去、到发达地方去、到挣钱更多的地方去不惜放弃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抱负。 2) 受虚荣心影响,存在攀比心理。有些毕业生争强好胜,虚荣心强,不顾条件和环境因素等客观限制,盲目攀比,看到身边的人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就一心想要找一个比别人更好的,而不考虑所选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有利于施展自己的才能,往往因择业期望值超越现实而无法实现目标。 3) 自傲自大、好高骛远。部分毕业生找工作时“这山望着那山高”,期望值居高不下,这通常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眼高手低的印象。 4) 存在从众心理,盲目跟风。毕业生在求职时,普遍怀有很强的从众心理。这种喜欢跟风、追求所谓的热门职业的倾向,导致择业意愿过于集中,从而激化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构性矛盾。 造成职业期望值偏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教育成本合理回报、家庭期待、自我发展等,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并不单单是个人问题,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1) 从心理学角度看,自我认知的偏差使部分学生不能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盲目乐观,以为凭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过于理想化的心态势必会使本人的职业期望提高。 2) 从经济学角度看,在信息不完全条件下,部分学生可能只片面地看到市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需求非常旺盛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此专业的供给也非常充足的一面,错误地认为非常容易找到高收入的工作,故容易有尽可能高却不切实际的职业期望。 3) 从教育制度角度看,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本身带有很强的城市指向——其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均明显带有为城市服务的特点。当代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随着受教育程度的递增,学生会接受越来越多的反映城市理念的价值观,导致职业选择时偏好城市而疏远农村的倾向。 上述的启示是:毕业生应调整期望值,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实现人职匹配。 2 如何克服求职面试时的紧张 常收到这样一些电子邮件:“老师,我平常只要一遇到陌生人就脸红,紧张得说活只打结,要是以后面试,我该怎么办?”“别人都说面试是临门前的一脚,一定要镇定,可是我现在还没有下场参加比赛,就已经紧张得不得了了,怎么办?”“我每逢有什么大事就急着上洗手间,要是我参加面试怎么办?” 从现象看,这都是面试前紧张怯场的表现。怯场往往是不适应、担心、害怕的结果。面试前的紧张,通常基于以下原因: 1) 成熟程度。不同年龄的求职者,在面试时的焦虑程度高低有别,它表现出应试者的生理和心理成熟对面试焦虑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大学生求职者,能充分意识到面试成绩对职业生涯的影响,因此焦虑程度会显著地上升。 2) 认识评价能力。面试焦虑与个人的认识能力息息相关。如果大学生把面试视为关系自己终身前途的关口,一旦失败,什么前途、理想、荣誉、幸福都将付诸东流,其面试焦虑程度必然提高。 3) 知识经验。当由于知识经验欠缺而对面试有较大障碍时,特别是竞争者为已有工作的在职人员时,大学生很多就会坐卧不安、焦躁不己;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可能在面试前充满信心,但一到考场,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实在不足以应付面试要求,也会出现惊慌失措的情况。 4) 应试技能。训练有素的求职者,对面试思路、答题要点、要求等心中有数,在考场上得心应手、处之泰然,分轻重缓急,井然有序地回答问题。而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缺乏训练、没有良好知识积累和心理素质,就很容易在面试时心里慌乱。 紧张不一定是坏事,只要累积经验,习以为常,就可以消除过度的紧张,愉快地迎接紧张感的到来。把精力集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是我们提前需要好好注意的。为了确保自信、沉着、出色地接受面试,建议采取如下步骤: 1) 放下浑身不自在的初次体验。初次体验时所感到的不安,是由于对面试的相关知识、情况知道甚少或是全然不知,所以要调整二者平衡度,了解所不熟悉的面试程序。 2) 让你展示的技能在不同面试场合各有特色。对你的面试官进行调查了解,从而使自已每次展现的技能都有特色。 3) 集中注意于你的面试官。须关注你的技能将如何使你的将来的面试官受益。不要过于关注你自己,或者操心自己看上去是多么的不完美。 4) 提前训练,避免面试中出现紧张。克服面试中的紧张,最好的办法是提前训练,在未参加面试之前,多争取机会磨练自己在众人面前宣讲的胆量,这样才能以备战时之需。 5) 突出你的基本技能。记住要展现的技能并练习如何展现这些技能,直到自己能从容地回答问题、掌握娴熟的表现技巧。 (责任编辑 陈广仁)
个人分类: 栏目:走向职场|36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虚荣心强的人活得很累
热度 9 xupeiyang 2011-12-5 15:33
1、不择手段,努力使自己比别人强,强过之后,在与别人的差距中获得快乐与满足。 2、当受条件所限,无法使自己比别人强时,就会在与别人的差距中感受折磨与痛苦。   虚荣心强的人,其实活得很累,因为他/她是生活在极度的自信和极度的自卑之间,没有中间地带。 “死要面子活受罪”,这是句传统老话,很大程度上概括了这种人的心理和行为。 唐先生是这样 李先生也是这样 很多人是这样的 不好,不好,害人害己,一定要克服它。 我们小时候,学雷锋叔叔的话:虚荣的人注视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关注祖国的命运。这话我觉得还是有现实意义的。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4189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作曲家苏越从名家到罪犯经历:因虚荣心一败涂地
zhaoqingjun 2011-11-11 08:46
作曲家苏越从名家到罪犯经历:因虚荣心一败涂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1日02:49 京华时报 苏越听判。本报记者 蒲东峰 摄 《血染的风采》作曲者苏越被戴上手铐。   本报记者 裴晓兰   昨天上午,因创作《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坡》等歌曲而走红的知名作曲家苏越,被市二中院一审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   法院认定苏越以迎奥运巡演为由诈骗了5746万余元,用于偿还债务及公司经营。虽然具有酌予从轻处罚的情节,但因骗取的款项特别巨大,不足以轻判。   宣判后,苏越称自己愿赌服输,但量刑偏重打算上诉。他称,自己本想在后半生做轰轰烈烈的事,结果因要面子做了蠢事,伤害了朋友和家人。    宣判前求宽大处理   昨天上午10时,56岁的苏越被带进法庭,他戴着眼镜,身着橘红色号服,脚穿黑色布鞋。相比5个月前受审时,显得苍老了许多。   法庭首先进行了约15分钟的补充质证,公诉人宣读了苏越的到案经过和犯罪事实方面的证据,控辩双方进行了简单质证。最后,审判长让苏越进行最后陈述。   苏越称,首先他还是非常抱歉,辜负了曾给予他很大帮助的朋友和领导,也给家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他强调自己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企业,希望法院考虑他不是主观恶意犯罪,能给予他一定的宽大处理,让他在自己还有余热和才能时,有机会再为国家、社会以及家人作出贡献。   随后,审判长宣布休庭20分钟。苏越暂时被法警带出法庭。    被判无期当庭腿颤   苏越再次走上被告人席,审判长宣读了一审判决。   法院查明,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苏越在任无锡太湖传媒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等身份期间,虚构公司具有承接北京奥运会巡回演出活动的资格,伪造了与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宣传部、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单位签订的多份虚假《演出合同书》等,以投资迎奥运巡演可以获取利润回报、筹措迎奥运巡演资金等为由,先后以公司的名义与两家单位、一名个人签订多份《投资合作协议书》等,骗取他们共计5746万余元。   苏越将上述钱款主要用于偿还其所控制的公司的债务及经营使用。目前,苏越已归还2902万余元,尚有2840余万元未归还。去年3月24日,苏越被查获归案。在羁押期间,他主动交代了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部分犯罪事实。   法院认为,苏越已构成合同诈骗罪,且数额特别巨大。法院一审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听判后,站在被告人席上的苏越双腿颤抖,身旁的法警则一直用手搀扶着他。    数额太大不足轻判   对于苏越辩称自己没有想非法占有,只是想让企业渡过难关,法院认为,依照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行为人明知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使用欺骗手段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财物数额较大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应认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本案中,虽然苏越骗取他人钱款的动机是为单位解决资金问题,但对与被害单位、被害人签订的合同,苏越及其单位不可能履行,实际也未履行,从其行为及结果看,应认定他及其单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其行为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另外,虽然苏越具有酌予从轻处罚的情节,比如无前科劣迹,是初犯,能够如实供述全部犯罪事实,认罪态度较好,有悔罪表现,且其骗取的钱款未用于个人挥霍,但苏越骗取的款项特别巨大,给被害单位、被害人造成的经济损失亦特别巨大,所提情节不足以对其所犯罪行从轻处罚。    ■从名家到罪犯    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业    却因虚荣心一败涂地   苏越曾经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人,他创作的歌曲曾在上世纪80年代风靡全国,其前妻安雯曾是87版《红楼梦》晴雯一角扮演者。然而,在淡出公众视线多年之后,他却以一个诈骗嫌疑人的身份再次被关注,且涉案金额之巨,令人唏嘘。从音乐人到诈骗犯,苏越称他愿赌服输,但又抱怨刑罚过重,同时惋惜老天爷没有给他机会。   昨天,面对众多记者的提问,戴着手铐的苏越起初表情僵硬,随后又笑着自嘲道:“这辈子接受过无数采访,这么接受采访还是第一次。”   谈及音乐,苏越短暂哽咽。他说,在他认识他爱人的时候,曾说过自己一生有三个理想。“第一个理想是作曲,我写一首歌,让全世界的华人都会唱。差不多一年后,我实现了。1985年,我写了《血染的风采》和《黄土高坡》。”“第二个理想是,在我最红的时候急流勇退,到日本去学习,希望把一套完整的培养演员的制度带回来。”苏越说,1991年他回国后,带回了三位一体的经纪人制度。“现在所有的唱片公司都有企宣和经纪人,这跟我当时的努力奔走是有关的”。苏越的第三个理想,则是在中国做一家像样的文化企业,“走产业化的道路,为中国树立一个核心的文化价值。”但就是这个理想,让苏越走到了今天。   苏越说,自己1995年底开始经商,陆续开办10家公司。2003年,无锡太湖传媒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后,他正式投资文化产业,先后成为几家公司的总裁、负责人和实际控制人。   “我遇到了非常好的伙伴和股东。也恰恰因为他们太信任我了,给了我巨大的空间。”苏越说,2004年、2005年,公司在影视方面的投资每年都达到一个多亿。2006年,为了让公司早点上市,他开始扩大投资规模,但没想到,拍摄的电视剧被中央电视台大量退片,被占压的资金近一个亿,公司出现巨额亏损。   苏越说,自己爱面子、虚荣心强,没有把实情反映给董事会,只想自己私下解决。他借过高利贷,变卖了家产,并最终走上了诈骗的道路。他的公司是国有控股企业,正常弥补亏损的办法有很多种,“每一条路都是光明正大的,而我偏偏选择了一条要面子的路,让大家都不知道,捂着。”   在看守所的一年多,苏越也一直在总结:“虽然说成者王侯败者寇,虽然说很多人在边缘游走已经成功了,但我毕竟是犯罪的人,毕竟是走错了路。”   记者问到苏越是否为自己的选择后悔,他说,后悔都是刚出事的时候,现在说后悔已经没用了。他称自己不是很成熟的经营人,“用句老北京话说,就是‘你有多大金刚钻就揽多大瓷器活’吧”。他希望自己的事情能被当作一个教材,“甭管正面反面吧”,让大家反思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一些束缚的问题,和造成这些悲剧产生的因素。“就像原来雪莱说过的,我们这一代人都是铺路的石子,终于被铺在地上了,任务完成了。”   苏越还提到,2008年有被害单位报案后,经侦队给了他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希望他把这些钱补上,他也一直在努力,“但遗憾的是,老天爷最终没有给我这个机会。其实我有外国长期的居住权,但我从来没想过要走。”   苏越提到,他当初为了还债,背着安雯把房子、车全部变相抵押,还把安雯的存款全部取了出来。两人后来离异,“家里钱全部搭进去了,我都不知道她怎么过”。   今年6月开庭时,苏越意外看到了安雯的姐姐到庭旁听。苏越说,自己感觉对不起安雯,曾经,他和安雯一见钟情,如果没发生这件事,他还希望和安雯能破镜重圆,“但我现在这个样子了,也不想给大家添麻烦了。”   对于一审无期徒刑的判决,苏越称自己会上诉。“法律惩处是有严肃性的,这个我愿赌服输。但是我觉得判决确实比较重。”苏越几次强调自己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去要钱,都是为了帮企业渡过难关,自己清楚法律在检验合同诈骗罪行的大小时,是按数额来算,“像我这种数额恐怕也轻不到哪儿去了。我也没有期望能有奇迹出现,但上诉是我的态度和权力,我还是要把我的意愿说出来。”   昨天,审判长称,法院曾对苏越所控制的公司及他本人的银行账户进行查询,结果显示多数账户余额都为零,仅5个账户有存款,总计4000余元。其名下唯一房产已被6家单位查封。对此,苏越表示,公司还有股权和一些电视剧的版权,折现后应该有四五千万,但审判长表示,他所称电视剧的母带查找不到,部分股权已被公安机关冻结。   苏越说,在他后半生,他为了做他认为轰轰烈烈的大事,遇到风险时,采用了非常愚蠢的办法,把自己带入歧途,辜负了曾给予他很大帮助的朋友和领导,也给家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对此我遗恨终生”。   提及未来,苏越说,无期徒刑应该是服刑到一定年限,还是有回归社会的可能,“但是我没这个可能了,因为我的年纪大了”。
218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命科学的本质
热度 3 zhaodeyu 2011-9-16 11:18
  一提起生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生物,仿佛生物就是生命的代名词,生命科学就是生物科学。但这种观念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怀疑,因为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由同样的物质组成的,也应该由同样的原理支配,为什么生物有生命,非生物就没有生命,生与死的界限究竟在哪里?这已经成为科学上最大的难题。   如今的科学家已经不再从物质的角度来研究生命了,因为它们的组成物质是相同的,从这里出发永远研究不出结果。他们转而用系统的角度来看待生命,生命是在整体中表现出来的,没有整体就没有生命。可这并不能解决由死变活的难题,我们也找不到这样一个由死变活的临界点。如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一种晶体,它得到了水就成了生物,而失去了就成了非生物,仿佛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连续的,根本没有本质的区别。   生命问题真的那么难吗?不然,它之所以看起来很难,就是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而且自以为是高于一切的生物,如果非生物有生命,人就不那么高贵了。正是基于此,人们才相当然地在生物与非生物之间划下了一个巨大的鸿沟,虽然这满足了人类的虚荣心,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科学,也无法帮助我们认识真实的自己。   客观地说,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前,生命问题是不存在的,因为当时的自然界仍被看作是连续的,统一的,充满着生命力的。而在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科学则对这种传统观念进行了彻底的清算,自然界被分解成一个个间断的、独立的、彼此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的机械组合,这种观念得到了历史的鼓励,泛滥到科学的每一个角落,从而造成了近现代科学最大的生命难题。   不可否认的是,不少思想家提出了不少反对的意见,如培根曾说过:“在物质的固有属性中,运动是第一个特性,而且是最重要的特性——这里所说的运动不仅是机械的和数学的运动,而且是趋向生命力、紧张。”或者用雅科布·伯麦的话来说就是物质的痛苦。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天才的思想并没有得到科学的重视,物质一直被认为是死寂不变的,它要想运动,就必须需要能量,而能量自然就成了一种超越于物质之上的一种东西。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或许真理正是在对传统文化的抛弃中被扔掉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生命被视为物质的一种内在本性,因为物质在空间被认为是连续的,而且是在紧张的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生命力就体现在这种紧张与反抗之中。同样,在古希腊文化中,赫拉克利特也认为统一的物质具有生命,并把它称为生命之火。正是有了这种反抗的本性,局部物质才有可能在反抗中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个可观察的有序实体,世界就是由这种充满生命力的基础物质汇聚而成的。   当然,不少人会说,为什么生物有着非生物与众不同的生命运动,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自然界是层次存在的,一种普遍联系方式对应着一种力,也对应着一类生命系统。如星体、星体对应的普遍联系是引力波,原子、分子集合对应的是电磁波,而生物对应的则是存在于连续水环境的一种特殊的普遍联系方式(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没有水就没有生物。   可能还有人会疑惑,如果物质是统一的,引力如何而来,其实统一物质就象大海水的水,四周的压力是相同的,如果局部对周围的压力变小了,引力也就产生了。压力怎么可能变小呢?这要看物质的两种运动,一种是从无序到有序,一种是从有序到无序,有序的物质密度大,无序的物质密度小,当物质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时候,其相空间就会压缩,从而产生一个低势点,引力其实就是由物质的组织引起的一种不对称运动现象。斥力也是一样,当物质从有序向无序转化,其相空间就会膨胀,从而引起连续在空间中的物质向周围扩散,斥力同样是一种物质的不对称运动现象。   由此可见,生命不是生物的代名词,它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万物都是这种生命之流的一种汇聚。生命问题之所以出现,和近代科学的基础--原子论有关,因为它一开始就把物质的基础定义为死寂不变的,能量成了超越于物质之上的一种东西。可事实上呢?物质和能量是统一体,能量就体现在物质的紧张程度之上,有序的物质密度大,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高,无序的物质密度小,彼此的紧张程度低,所以,当物质从有序向无序转化的时候就会释放能量,反过来,当局部物质受到了能量的作用,也会从无序向有序形式转化,自然界的能量就是通过连续物质紧张程度的变化在空间中传递的。   现代科学把生命科学作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如果它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系统,还有情可原,如果它研究的对象是生物,那么就不能忽视水在生物体内的核心作用,没有它,生物就不可能出现,也不可能组织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更不会表现出区别于其它非生物的力学现象。不可否认,生命科学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但如果不去研究生物普遍联系的物质基础--水分子生命科学就永远黑暗重重。 现代人一提起生命科学,言必称基因,仿佛基因就是生命的本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命科学正在步入西方科学的后尘,自以为只要挖掘出了生命的基本构件,生命问题就解决了,可这种基本构件是无法持久的,挖掘到最后都是原子和分子,它告诉不了我们任何东西。只有从整体上研究生命科学才是有价值和意义的。因为生命科学真正的价值是一门讲究管理的学问,局部出了问题,不是局部基因的错,而是生存环境的错,只有改变了它们的生存环境,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个人分类: 自然科学|129 次阅读|7 个评论
多一点责任心,少一点虚荣心
热度 1 benyang22 2011-7-26 00:14
今早起来,看了徐静波的关于温州高铁事故的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d1c1670102dqsz.html 徐先生在文章的最后,给出了这样的忠告:多一点责任心,少一点虚荣心 这样的忠告不但适用于中国的高铁,也适用于中国的科研。
个人分类: 饭后胡言|2883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人的“虚荣心”会得到极大的满足:南科大学生家长的一个建议
热度 3 liuli66 2011-6-24 11:22
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079do=blogid=458691
个人分类: 杂感|1131 次阅读|7 个评论
从方舟子与主观美化到中国教授和美国教授的网上个人简历
热度 4 gutbahn 2011-4-26 03:10
读了方舟子与公认的一些很牛的教授的论战,感觉只有一个,方舟子会抓住任何牛人公开宣称,或者对牛人的报道中出现的,主观上愿意,甚至稍微有些可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对个人成就的美化,并揭露出来。这种美化的具体形式的一种就是将自己的获得的奖说的厉害点,夸张点。(注意,这里说的不是学术造假。) 如果方舟子只是想通过这种揭露来说明一个客观事实,那大家也不用辩来辩去,即使是方舟子博士本人在他当年的留学申请材料里恐怕也说了很多大话,至今没有兑现吧,所以豁达点被揭露的也没有必要言辞犀利的反击。 可是如果将这种对个人成就的小吹嘘和一个人的人品联系起来,那就有点过了。虚荣之心,人皆有之。个人感觉,这种美化,其实无伤大雅,对像我这样的“小”读者,还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也许只有站到那个高度的人才懂得里面的艰辛,也只有拿到那些荣誉的人才知道其实中的奥秘。 自己又想,为什么即使没看过美国教授的“传记报道”,却也觉得很多人很牛?哦,因为在网上,绝大多数人的简历都看得到,里面没有任何的修饰,上过什么学,得过什么奖,发过什么论文,机械的罗列在那里,有心的人,自己就会发现其中的价值。可是国内的教授的信息,很多却查不到,包括电子邮件,有些美国教授连自己孩子是谁都告诉你,可是我们的网络依然给国内的教授蒙上神秘面纱。而恐怕这种信息不对称,包括外文翻译成中文时的不对称,也给了科学家们对自己成就小小发挥的空间吧。 从这个角度说,我们这个社会还需要方舟子,虽然他揭露行为的动机是出于人身攻击,还是为了将科学界那点事向大众推广,我并不得而知,但是,通过这种方式,确实能推动知识的扩散。也算是方博士的一个功劳了。 最后想说,看了一些传记里描述的牛顿,从人格上讲,他简直就是糟糕透顶,但是这仍然不妨碍他成为人类最伟大的精华。所以,看来作为顶尖科学家,要么就不要给他人留下话柄,做个完美的人;要么就别太在意了,如果有真正顶尖的成果就已经足够让你的生命伟大了,既然不能成为完人,就让小缺点让一个科学家更像平凡人吧!
4283 次阅读|6 个评论
自尊心和虚荣心有什么区别
moxj 2008-11-13 21:14
图片链接 http://www.nipic.com/show/4/79/5e31d47b5e55274f.html 看到这个题目大概会让很多人想起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来.确实,我也觉得讨论这个问题有些幼稚,但如果你让我准确简短的描述一下这两个词,并讲明白它们的区别,我表达能力这么差,显然是很费劲的.即便你文字功底非常好,如果要在人性中感悟这两个词也不是几段文字就能讲完的. 一般来说,自尊心指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当然,如果这样描述一个人的自尊心,那他就可能是一个负责的人,一个为人处世光明磊落的人.一个勤奋、刻苦的人。 虚荣心一般指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看到有人对自己的外表、学识、作用、财产或成就表现的妄自尊大 ; 过分的渴求表场和赞美,通常我们会想到虚荣这个词. 这两种品质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我们. 我们这一代孩子和比我们更小的孩子相对 70 年代出生的人或 60 年代人都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怀. 大部分孩子有 强烈的 自我中心 意识,这种意识很早培养了我们的自尊心. 但也埋下了虚荣心这棵种子.由于教育和个人认识的差别,虚荣心在每个人长大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发育.有的地方由于勤于锄草,自尊心长势好,虚荣心一直没有长成气候.当然这其中也有同学在群体中太多时候处在失败位置,得不到表扬和鼓励而导致自卑心理很严重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的表现并不能非常明显的表达出内心世界的心态.这个时候自尊心和虚荣心会交织成长 .年龄小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表现自己的才华,当我们得到满足时,自己的自尊心也随着长大,同时变的更自信.但一些增加满足感的表扬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的虚荣心. 如果这个时候不检点我们的行为,欲望便会吞噬一些善良的念头.也许嫉妒就在这个时候发芽了. 自尊心的下面隐藏了太多虚荣心,我们变的容易受伤.在意别人的看法,猜疑的心理加重,给自己的勤奋和刻苦增加了很多额外的负担.失败来临的时候,自尊心再次受到打击,虚荣心有了释放的机会.也许在两种状态之间,人会发生很快的变化. 很多人都会用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去安慰别人.但谁能有在自己成长路上享受过程而不在意结果的心境呢?很多时候看到希望毕竟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然而就是这种希望,人们又怎么能把握它的尺度呢?老子在《取舍》中说: 难得之货使人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这种希望也许也是一种很高的心境.但是不是希望太低了呢?适当的把目标定高一点,自己的生活会更积极,但过分的把目标提高.对自己也是一种伤害.是不是又会有打击自尊心的可能呢? 虚荣心不止是摧毁自己勤劳、刻苦学习美德的蛀虫,更因为自己追求虚假,会让欺诈和不诚实滋长. 伤害到其他人. 虚荣心交织在荣誉感中,嫉妒心交织在进取心中,功利心交织在 事业 心中,我们怎么能找到它们呢?起码,坚持做一个诚实的人,让我们的虚荣心先从自尊心后面暴露出来.   最后,也许我们回顾一下以前学的党的三大优良传统是 ( 克服 虚荣这个缺点) 非常必要的: 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惠) 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领导) 批评与自我批评 (吹捧与自我吹捧). 友情提示 欢迎阅读:   True Nobility 我把秘密藏在你心里 老师带我看世界 你的生活圈子很小吗? 做自己的领导 我防卫过当伤害了你 附:不知道是哪个哥们整理的十句话,转载也不好表明,就收藏在这下面了,大家一起感悟. 第一句 如果我们之间有1000步的距离  你只要跨出第1步我就会朝你的方向走其余的999步 第二句 通常愿意留下来跟你争吵的人  才是真正爱你的人 第三句: 付出真心 才会得到真心  却也可能伤得彻底 保持距离 就能保护自己  却也注定永远寂寞 第四句 有时候 不是对方不在乎你  而是你把对方看得太重 第五句 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 还能喜欢你的人 第六句 就算是believe 中间也藏了一个lie 第七句 真正的好朋友  并不是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话题 而是在一起 就算不说话  也不会感到尴尬 第八句 没有一百分的另一半  只有五十分的两个人 第九句 为你的难过而快乐的 是敌人 为你的快乐而快乐的 是朋友为你的难过而难过的  就是那些 该放进心里的人 第十句冷漠 有时候并不是无情  只是一种避免被伤害的工具           
个人分类: 成长思考|1020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