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优良传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再谈学校管理工作优良传统不能丢
黄安年 2012-9-10 07:00
再谈学校管理工作优良传统不能丢 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 / 2012 年 9 月 10 日 首发 十年前的这篇短文谈的是《迎百年校庆,学校管理工作优良传统不能丢》。现在 10 年过去了,管理更加现代化和网络化了 , 然而这种网络化的发展同时也失去了人性化和面对面的交流及学校领导与普通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这个意义上恰恰是丢掉了当年学校管理的优良传统。我们需要的是在网络化管理的同时 , 强化面对面的交流和深入仔细的调查研究。 ************** 迎百年校庆,学校管理工作优良传统不能丢 黄安年文:发表: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研究 / 2002 年 9 月 7 日 首发 北京师大迎接百年庆典,弘扬名校传统,创建世界一流的活动,随着教育部和北京市委拨巨款重点建设北师大的签字仪式举行,以及 9 月 8 日 校庆纪念日的迫近,喜庆气氛已经越来越浓。近些年来,各界热衷庆典形式,高校也难例外。笔者以为在 “ 歌德 ” 之际,还得有点忧患意识。警钟应当长鸣! 建设一流的高校,需要有一流的学术水准、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时代观念、一流的建设质量和一流的管理能力。其中学校管理固然需要依赖科学化、现代化、网络化,同时还发扬北师大管理史上有过的优良传统,需要真正体现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北京师大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年,如果以 1952 年院系调整为分界线,则可以分为前 50 年和后 50 年,我是 1954 年由上海复兴中学考入北师大历史系的。当时学校分为位于原辅仁大学校址和恭王府的北校、位于宣武门的南校和位于新街口外大街的新校三个部分, 1955 年校本部由北校迁入现北京师范大学校本部所在地的新校。当时校部设在四合院的南楼( 60 年代初改为单身教员宿舍),包括党委、行政机关和团委、学生会等群众团体都挤在一座南楼里。 我于 1958 年毕业后留系世界现代史教研室任助教。 1960 年曾有幸被评为北京市文教系统的先进工作者。不久奉党委调令到党委科研部工作,这时的党委科研部实际上和教务处主管研究的机关是一套班子两个机构。我们这些来者系教学第一线的年轻教师(其中有的同事后来成了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师大校长)集中在三个每间不超过十八平方米的屋子里。当时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粮食极为紧张,办公室里还利用一点阳光栽起了 “ 再生菜 ” (将元白菜的菜根放在土里,让它二次长叶)。尽管生活困难,但是我们总是满怀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机关本职工作,记得文科的同志平均每周有近一半的时间需要到基层去听中文、历史、哲学、经济、政治、教育、外语等专业的几十门课程、和一些重点教研室,和第一线教师保持经常性联系,这种情况基本上一直坚持到文革前。 1960 年下半年,师大八层办公主楼建成,这在当时京城西北郊算是少有的高层建筑。党委和教务部门分别搬进了主楼的三层和二层,我所在的机构改称社会科学处,这个机构实际管辖当时学校文科的教学和科研等业务工作。在社会科学处工作的同事多有调整,我则留不动。那时的顶头上司还是副教务长、党委常委方铭。学校领导要求我们经常下基层尤其是到第一线听课,每周不得少于 1/3 到 2/5 时间的规定依然没有改变。即使党委和学校行政主要负责人也是要经常听课的。今天看来,高等学校以教学为主的观念是深入人心的,各级行政深入学校第一线的做法对于确保以教学为中心,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一般说来,当时教务部门的统计表报较少,必要的统计数字大都是靠我们这些行政干部直接到系、教研室向系主任、系秘书及教研室教师直接了解和统计的。 当时党委领导的思想工作也是很深入细致的。尤其是长期主管学生思想工作的党委专职副书记王正之同志(后相继调任高教司司长和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几乎每天早晨都要到操场散步,和学校的学生、教师混得极熟。有人说 “ 正之同志不见了 ” ,意思是正之同志已经离我们而去了,而正之同志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精神现在不见了。 60 年代的办公条件和今天显然无法相比。当时所有重要文件简报几乎都是要靠行政工作干部手写、复写、和老式打字机打字,根本没有复印机。记得为准备 1961 年文科教材会议,当时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这些研究报告全部是手写后,由教务员用复写纸复写出来,分送有关校领导审阅的。有时则用铁笔在蜡纸刻写,并送印刷厂油印,以满足数量上的需要。还有为准备党代会报告,在党委书记高沂同志(原高教部副部长)的亲自主持下,林碧君、马樟根和我三人参与几易讨论稿,也是靠手写、复写、和老式打字机打字的办法,所不同的是最后两稿是送师大印刷厂铅字排版和改版的。 当时我们这些从系里调往校部的 “ 修正主义苗子 ” 对于自身的业务并没有放松,但是都意识到自己的本职主业是行政工作,而在系里的兼课等业务只能是副职,不能喧宾夺主,否则就算不安心行政工作了。再说这些兼职工作并无任何报酬,完全是尽义务的。为了不使学术水平受到影响,往往一天要安排第四单元来充电学习,因为除了白天的工作时间外,晚上还经常开会和加班,所以一般要到晚上 9 点后才能抽出两三个小时出来学习。现在想起来,毕竟当时年轻力壮,虽然二十几岁的黄金时间奉献给北师大的行政工作,但是在行政工作岗位上锻炼了某些基本素质,却是终身收益的。从业务上,即使不可能对自己喜爱的美国史和世界现代史做深入探讨,但是探讨可以将基础打得扎实些,扩大知识视野,这是十分有意义的。遗憾的是接踵而来的 “ 文革 ” 动乱,使得我们三十几岁的好时光被 “ 运动 ” 掉了。 现在八层主楼已经成为危房,并在一年多前已被爆破,一座更加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在原来主楼的北面已经拔地而起。位于科技楼内的一些校部机关现代化设备早已鸟枪换炮,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室内无一例外地安上空调,建立了校园网和各个部门的网页。工资待遇和奖金和大幅度提高,和教师待遇相比,行政工作岗位对有些人更具有吸引力。然而学校的管理工作和实际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瞎指挥现象较为普遍。笔者以为,在学校管理手段科学化、现代化、网络化的同时,我们同样需要保持以往管理工作中深入一线、勤俭办校、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的优良传统。 黄安年文:学术交流网 / 学术问题研究 / 2002 年 9 月 7 日 首发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1902cid=24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35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过而不改谓之过
周可真 2010-7-18 22:45
孔子说: 过而不改,谓之过。 是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错误能承认错误并且改正错误,这就是君子;如果能像颜回那样 不贰过,当然就是君子中之佼佼者了。 提倡知错而认错并且改错,这本是儒家的优良传统,而如今这个优良传统差不多被彻底抛弃了,取而代之的是自称一贯正确者抑或死不认错者或总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客观原因或别人者;与这种社会风气相伴生的则是说假、撒谎成风。 孔子还说: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自以为一贯正确者抑或死不认错者或总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客观原因或别人者,则决不认为其苟有过而人知之是一件幸事,相反认为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所以绝不容许别人批评其过失。 知错而认错并且改错与允许别人批评自己的错误是一致的; 反之,自以为一贯正确抑或死不认错或总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客观原因或别人与容不得别人批评其过失也是一致的。
个人分类: 儒家.儒学|6306 次阅读|11 个评论
自尊心和虚荣心有什么区别
moxj 2008-11-13 21:14
图片链接 http://www.nipic.com/show/4/79/5e31d47b5e55274f.html 看到这个题目大概会让很多人想起小学的思想品德课来.确实,我也觉得讨论这个问题有些幼稚,但如果你让我准确简短的描述一下这两个词,并讲明白它们的区别,我表达能力这么差,显然是很费劲的.即便你文字功底非常好,如果要在人性中感悟这两个词也不是几段文字就能讲完的. 一般来说,自尊心指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当然,如果这样描述一个人的自尊心,那他就可能是一个负责的人,一个为人处世光明磊落的人.一个勤奋、刻苦的人。 虚荣心一般指以虚假的方式来保护自己自尊的心理状态。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看到有人对自己的外表、学识、作用、财产或成就表现的妄自尊大 ; 过分的渴求表场和赞美,通常我们会想到虚荣这个词. 这两种品质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我们. 我们这一代孩子和比我们更小的孩子相对 70 年代出生的人或 60 年代人都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怀. 大部分孩子有 强烈的 自我中心 意识,这种意识很早培养了我们的自尊心. 但也埋下了虚荣心这棵种子.由于教育和个人认识的差别,虚荣心在每个人长大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的发育.有的地方由于勤于锄草,自尊心长势好,虚荣心一直没有长成气候.当然这其中也有同学在群体中太多时候处在失败位置,得不到表扬和鼓励而导致自卑心理很严重的人. 很多时候我们的表现并不能非常明显的表达出内心世界的心态.这个时候自尊心和虚荣心会交织成长 .年龄小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表现自己的才华,当我们得到满足时,自己的自尊心也随着长大,同时变的更自信.但一些增加满足感的表扬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的虚荣心. 如果这个时候不检点我们的行为,欲望便会吞噬一些善良的念头.也许嫉妒就在这个时候发芽了. 自尊心的下面隐藏了太多虚荣心,我们变的容易受伤.在意别人的看法,猜疑的心理加重,给自己的勤奋和刻苦增加了很多额外的负担.失败来临的时候,自尊心再次受到打击,虚荣心有了释放的机会.也许在两种状态之间,人会发生很快的变化. 很多人都会用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去安慰别人.但谁能有在自己成长路上享受过程而不在意结果的心境呢?很多时候看到希望毕竟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然而就是这种希望,人们又怎么能把握它的尺度呢?老子在《取舍》中说: 难得之货使人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这种希望也许也是一种很高的心境.但是不是希望太低了呢?适当的把目标定高一点,自己的生活会更积极,但过分的把目标提高.对自己也是一种伤害.是不是又会有打击自尊心的可能呢? 虚荣心不止是摧毁自己勤劳、刻苦学习美德的蛀虫,更因为自己追求虚假,会让欺诈和不诚实滋长. 伤害到其他人. 虚荣心交织在荣誉感中,嫉妒心交织在进取心中,功利心交织在 事业 心中,我们怎么能找到它们呢?起码,坚持做一个诚实的人,让我们的虚荣心先从自尊心后面暴露出来.   最后,也许我们回顾一下以前学的党的三大优良传统是 ( 克服 虚荣这个缺点) 非常必要的: 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惠) 密切联系群众 (密切联系领导) 批评与自我批评 (吹捧与自我吹捧). 友情提示 欢迎阅读:   True Nobility 我把秘密藏在你心里 老师带我看世界 你的生活圈子很小吗? 做自己的领导 我防卫过当伤害了你 附:不知道是哪个哥们整理的十句话,转载也不好表明,就收藏在这下面了,大家一起感悟. 第一句 如果我们之间有1000步的距离  你只要跨出第1步我就会朝你的方向走其余的999步 第二句 通常愿意留下来跟你争吵的人  才是真正爱你的人 第三句: 付出真心 才会得到真心  却也可能伤得彻底 保持距离 就能保护自己  却也注定永远寂寞 第四句 有时候 不是对方不在乎你  而是你把对方看得太重 第五句 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 还能喜欢你的人 第六句 就算是believe 中间也藏了一个lie 第七句 真正的好朋友  并不是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话题 而是在一起 就算不说话  也不会感到尴尬 第八句 没有一百分的另一半  只有五十分的两个人 第九句 为你的难过而快乐的 是敌人 为你的快乐而快乐的 是朋友为你的难过而难过的  就是那些 该放进心里的人 第十句冷漠 有时候并不是无情  只是一种避免被伤害的工具           
个人分类: 成长思考|1021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