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地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茶马古道易武山
papaya313575 2012-6-7 17:26
茶马古道易武山
我们的车在七拐八弯中到了考察第一站——易武古镇,下车后,我们直奔“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馆”。博物馆的讲解员小 刀告诉我们,博物馆前身是易武关帝大庙,始建于清光绪四年,曾经是人们祝寿拜灵,寄托美好希望的地方,也是商海人士互通情报,交流经验的场所。几经风霜,这里还依然保留着一些历史的古迹:有关茶事争端历史的“断案碑”,曾经连接思茅至易武的干道桥梁——永安桥的碑文,还有“永远遵守”碑、“永远重修”碑、“执照”碑、古老的马帮铃铛和鞍具等,每一件器件都诉说着一段与普洱茶有关的陈年往事。 走出博物馆,我们踏上了一条沧桑的石板路,穿梭在老茶庄旧址间,耳畔不禁又响起了那首动情的歌曲——《茶马古道易武山》。“ 七村八寨连着连着那易武山 , 青石板铺的路曲曲弯弯 , 千匹马驮万担茶 , 跋涉艰难哟 , 茶马古道从这里走向远方 ...... ” 在清光绪年间( 1875-1908 年),易武茶山曾是六大茶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商号、茶庄、店铺林立,路桥、建房等各行业欣欣向荣。据说在产茶旺季,入山作茶者达数万人,每天有五六百匹骡马在易武集散,沿着官马大道瑞贡进京,沿着滇藏大道进藏,沿着东南亚大道进入老挝、转越南、走南洋等。数百年前商旅云集的热闹景象,如今 或许可以在脚下那 深深 烙在 石板上的马蹄印里找到答案。 “山山有茶树,寨寨都种茶”、“万亩茶山万担茶”,这些曾是易武古茶山的真实写照,现如今在麻黑、刮风寨等村寨仍具有大面积、代表性古茶园,这便成为我们第二天的主要考察地。 一路上我们笑谈着“麻黑”名字的由来(“麻黑”,据说是村民的先人赶到此地时,天色已晚,用当地话说是“麻黑麻黑”的,于是他们就世代此地定居),车停了,我们走出去张望,原来这里的古茶园并非如想象那般成片的规模,那些几经修剪而矮化了的古茶树,一小片一小片散落在林窗中。我怀揣着好奇,走近了这些矮化的古茶树(树高约一米五左右),惊奇地发现茶树已冒出了今春第一芽,嫩绿的芽头微泛紫红,煞是好看;有的老叶片下还暗藏着吐着芬芳的茶花,很是清秀淡雅;最为神奇的是,茶树的主干上生出了很多地衣,有大叶梅属、梅衣属、松萝属,这些藻类与菌类的共生体,分明指示着古茶园优良的生态环境。 茶山深处 “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馆”藏品 “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馆”藏品2——“永远重修”碑文 “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文化博物馆”藏品3——“执照”碑 晒春茶 古道青石板,小猫 麻黑茶,今春第一芽 古茶树上,大叶梅属地衣 古茶树上,梅衣属地衣 古茶树上,松萝属地衣
个人分类: 西双版纳|8075 次阅读|0 个评论
相濡以沫的苔藓和地衣
热度 2 gaojianguo 2011-12-25 13:31
相濡以沫的苔藓和地衣
地衣( lichen )在早期的植物演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主要是因为它可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基质和养分,地衣可以把岩石转化成土壤。虽然植物与植物的关系研究的较多,但对苔藓与地衣的伴生关系的研究较少涉及,通过揭示二者共生特性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早期的植物共生机制。 德国学者 Colesie 等通过比较有苔藓伴生和没有苔藓伴生的地衣的生理指标发现,有苔藓伴生的地衣叶绿素 a 含量更高,净光合速率更大,而暗呼吸速率更低,这些引起了其生存小环境的改变,包括夜间的生长环境温度更高,相对较高的夜间温度有助于地衣的新陈代谢。由于有苔藓的遮蔽,生长其下的地衣接受的光量较少,但地衣已经适应了这种荫蔽环境,光补偿点( LCP )比没有苔藓伴生的地衣显著偏低。改变的微气候环境还有在苔藓下生长的地衣可利用的二氧化碳更多,相比于生长在岩石或裸地上的地衣有更快的生长速度。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与苔藓伴生的地衣生长的更好。 作者强调这是首次阐述地衣与苔藓伴生生长的试验结果 。 我注意到这本来是投稿到 Journal of Ecology 的文章,最终发表的期刊同样是国际知名的刊物 Oecologia 上,标题是: The advantage of growing on moss: facilitative effects on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 and growth in the cyanobacterial lichen Peltigera rufescens . 他们的试验从整体上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除了对生长环境微气候的蹲点测定以外,主要的指标包括光合参数,所采用的统计方法也只是很简单的独立样本 t 检验,作者最终折戟沉沙于 Journal of Ecology 不知和本文没有从分子的角度揭示苔藓和地衣的共进化关系有没有关系,我不了解这里面的故事情节,目前还不得而知。共进化( co-evolution )是目前研究的比较火热的生态学的一个分支。事实上,我并不太希望看到做什么研究动辄就扯到分子生物学上,一些物种的共进化可以从分子的角度给予阐述或者解释,但想指望微观的手段揭示共进化现象的本质是舍本逐末、舍近求远。在这篇 Oecologia 的文章中好像没有说明这种伴生关系对苔藓生长的好处,但地衣能够生长好,显然也能促进苔藓的生长,这就是相濡以沫的好处,一荣俱荣。 moss and lichen.pdf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002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