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厕所革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钱花了不少,为什么河水还不清
热度 11 Taylorwang 2020-9-7 09:21
去年秋到日本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会议地点在日本大板市郊的乡镇,我们住的宾馆离开会的地点约 3 公里,每天去会场,来回都是步行。会议结束后,又留下一天到日本大板市区及周边走了走。日本市容整洁,人们都养成了比较好的公共卫生习惯,街头巷尾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垃圾,不仅如此,乡镇的,城市的河流也很干净,水质清澄,透明度高,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不断提高,乡镇的污水处理,也已开始全面启动数年。但我的感觉,不少地方的农村污水处理,成效并不大。以我家乡为例,原来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现在再也见不到小时候清澄见底的河水。人民的饮用水都准备修建一条超过 100 公里的输水管道,从长江取水做自来水的水源。 在家乡的小镇上,也建设了一座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号称达 1000 多吨,且还是北京一家大型的环保公司设计建设,项目预算高达 1000 万。但由于污水收集管网不建全,进水的 COD 浓度只有 60 - 80 mg/L ,出水能达标是肯定的,这 1000 多万的预算,在专门搞环境工程我的眼里,也就只值 200 万,但关键是:由于没有能很好地收集小镇上的生活污水,这座污水处理站也就只是一个摆设,绝大部分的生活污水,仍是直排到小河中去了。 日本的乡镇污水处理,特别是分散的家庭污水处理,由于网管建设比较困难,往往采用每户,或相邻几户家庭的小型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通过厌氧-好氧的组合,脱除污水中的绝大部分的有机污染物和氨氮。我不敢肯定,日本的乡镇,郊野的水质很好,与这种污水处理方法的相关性有多大,但可以肯定,从削减污染负荷的角度,那样做是合理的。 在乡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要建立完善的排污管网是相当困难的,投资也是巨大的,有可能管网的投资比污水处理站本身的投资还要高,且管网的投资,往往难以得到中央环保基金的支持。可能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国内的某些大的环保公司,因为能拿到中央环保基金的补助而热衷于乡镇污水处理站的建设。我知道,随着人工成本不断提高,要维持一个环保公司的日常运行不容易,特别是将公司总部设在北京的大公司,人工成本更高。但对管网的建设不闻不问,使不少建好的污水处理站低效运行,甚至根本不运行而闲置。浪费了国家资源,误导了领导,同时,又没有起到真正的环境保护作用。 国内也有公司模仿日本的一些小型家庭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开发出国产的地埋式小型化的污水处理设施,有些产品还标上很个性化的名字如 “中国罐”。二年多前我去非洲卢旺达,住在朋友开的小酒店中。小酒店的周边没有污水收集管网,所有的污水,都是通过沙地渗漏的方法进入地下水。为了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酒店从国内引进了几只“中国罐”用于酒店的污水处理。“中国罐”的说明书也是相当简单,在国内,他们都应该有工程师到现场指导安装和使用。酒店工程部从国内买来,安装在非洲,供应商的工程师就不可能跟到非洲给他们提供服务了,我就发挥专业特长,临时做了安装调试工程师。认真分析评估这个“中国罐”,设计还是有不少巧妙的地方,如通过曝气产生的上升流,又能起到硝化流回流到前段的厌氧反硝化端,产生反硝化脱氮的效果,同时又不使用容易堵塞的水泵。整个系统,唯一需要动力的地方就是一台小鼓风机,由于采用一半水深的曝气方式,风机的风压可以很低,风机的功率只有几十瓦,是非常省电的,但这台风机,却是进口的日本的产品,我猜测,该产品应借鉴了日本类似的产品而开发。这个地埋式的污水处理系统,只有一台小风机需要动力,功率也很低,这样,一吨水的运行成本也很低,若每天处理 1 - 2 吨污水,每天的耗电可能只有 0.5 度电,每吨水的直接处理成本也很低,这样,即使普通的农民,也能负担得起处理成本。反观我家乡乡镇的处理站,虽然进水浓度极低,难以发挥处理作用,但原来建设的环保公司,居然开出每吨水 2 元多的处理成本,这也成为当地政府的不小的负担。若是一个完全农业乡镇,都难以负担这笔处理费用。既然交不起这处理成本,且由于管网不建全,这处理站也不可能给当地环境带来重大改善,那就不运行吧,不运行,也就不用交费了,这又是不少乡镇污水处理站,特别是经济落后地区乡镇污水处理站不运行,宁可让它晒太阳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从统计数字看,可以看到国家为了环保,为了水处理,在城镇,乡村建设了多少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率达到多少。但河水清不清,宏观上就可以直接看得出来。虽然城市的污水处理率越来越高,对于一线城市,已超过 90% 的处理率,但在乡镇,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污水的处理仍很低。 在一些乡村,厕所革命不与因地制宜的污水处理相结合,有可能带来更严重的水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对于广大农村地区,针于污水处理的问题,关键是用较小的成本,最大能力削减污染负荷的问题,而不是尽量搞高污水的排放标准。当处理成本远高于当地的支付能力的时候,就有可能存在处理设施不运行的风险。当过高的标准难以达标时,造假就也盛行起来。 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仍是 “实事求是”! 乡镇居民区比较集中,容易建设污水收集管网,仍建议采用适当集中的污水处理站。对于相对比较分散,污水收集管网难以建设,或建设成本太高的场合,就采用分散式处理装置。 对于污水处理而言,每吨水只要 0.2 - 0.3 元,就可以削减 50~60% 左右的污染负荷。若要削减 90% 的污染负荷,有可能要另外增加 1~2 元钱,来增加这 30~40% 的去除率。要想将污染负荷削减 99% ,另外这 9% 的污染物,每吨水有可能要增加 10 元钱,若要脱除 99.9% 的污染物,则这 0.9% 污染物的脱除,所要付出的吨水代价,可能高达 100 元。在广大乡镇地区,每吨水处理 0.2~0.3 元的处理成本还是可以支付的,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城市,采用削减 90% 的污染负荷也是合理的。当然,排污量应与当地的环境容量相适应,并满足环境功能区划分的要求。 一些环保公司,特别是在全国有影响的大环保公司,不应该整天考虑如何做一个局,将国家的环保补助申请到手,然后做几个有标志性的示范工程来交差,而应该问一问自己,花了这宝贵的国家资源,是不是真的能解决了环保问题,怎样将钱花在刀刃上,使污染负荷削减最多,并能可持续发展。 “实事求是”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 国家在环保上的投入,并不是要求建多少大规模的污水处理厂这空洞的数字,而是要真正达到绿水青山的效果。从乡镇河溪中的流水,我知道我们与日本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作为水处理的一员,我们还需要努力。
6284 次阅读|22 个评论
"厕所革命"的创新思维
热度 10 rongqiaohe 2018-3-3 10:48
最近,《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 把“厕所革命”一抓到底“。 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将“厕所革命”提到了议事日程,并且提出了“厕所革命”的实施方案,有的地方还提出了“厕所革命”的三年方案。( 引自: 人民日报评论员: 把“厕所革命”一抓到底. ( http://www.gov.cn/xinwen/2017-11/28/content_5242723.htm ) 人民日报 2017-11-28.) 女性出门的难事之一,就是上厕所 排队(图一)。害怕内急,出门上街不敢喝水。忍受缺水和内急的双重压力! 图一、 在平日的生活中,女性内急排队的事情经常发生。男厕因为大小便用具分开使用,可以免去排队的痛苦。 引自:《厕所需要革命》, 人民网 : http://yuqing.people.com.cn/GB/392071/395572/index.html 相同情况下,男厕所不排队等候,其原因,是大小便的用具彼此分开。女厕所却不能将大小便用具分开,人一多,就只能排队(图二)。人民网的文章提出:爱她,就别让她等待(图三)。 \0 \0 图二、男厕所门前空无一人,女厕所门前排成长队。内急排队这一问题必须要解决 。 ( http://news.sohu.com/20110219/n279423428.shtml ) 图三、爱她,就别让她等待。引自:《厕所需要革命》,人民网 : http://yuqing.people.com.cn/GB/392071/395572/index.html 本博建议为女生发明和设计特殊的小便池,解决内急入厕排队的问题。 根据泌尿系统的生理和解剖结构,女性是可以实现站立方便的(图四)。只要通过训练,自我不断的体会,就可以使用小便器。如图四而所示,只要弓下腰,背对小便器就可以实现站立方便。不但方便快捷,而且可以节约用水。 因此, 建议在女厕所安装针对女性的特殊小便池,可以让女性站立,或半蹲方便。既然政府提出了“厕所革命”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是否可以推进新的生活习惯? 图四、女生背对小便器就可以实现站立方便。 自己可以体会站立的姿态,经过训练,就可以站立解决内急问题。 图五、 可以发明和设计女性专用小便池,或男女都可以站立使用的小便池,或女性使用时,站立、半蹲都可以方便,使得女性不再受内急排队的折磨 。 其实,在 实际生活中,已经有人使用小便池了。 一切在于习惯,只要经过训练,习惯了也就方便了 。 为女性发明和设计特殊小便池,改变生活习惯 : 现代观念、站立方便、节约用水、快捷胜男。 “厕所革命”,让女性站起来!
个人分类: 浅谈|7150 次阅读|32 个评论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厕所革命”
yag195544 2017-12-17 19:35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 “厕所革命” 在我们国家的传统观念里,厕所之事向来属于小事,因而不受重视。 认真说起来,厕所之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当年周总理在世时,曾把厕所之事当成关涉外交工作的大事来抓。他为了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有重要外宾光顾的厕所没有难闻的气味,自己在家里尝试着用牙膏等物质遏制抽水马桶的臭味儿(那个年代还未发明除厕灵之类的卫生用品) ……除周总理之外,似乎还没听说过其他哪位大领导关心过厕所之事,也许有,只是未见诸相关媒体罢了。 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厕所是什么样就不提了,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若干年里,我们国家各地的厕所向来是受到中外所有人的诟病的,不管是在繁华的街道,还是在大型的购物场所,抑或是在名声誉满世界的名胜古迹,如果有内急,只要循着味道就可以找到厕所。这样的厕所能不受世人诟病吗? 如今,厕所之事已成为了国际上的大事!这不是吗,若干年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了 “厕所革命”这一概念,目的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 。 自此,全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逐步开始重视厕所之事了。 今天,我们国家又一位大领导重视厕所之事了。这个大领导就是习近平总书记。 早在 2015年4月, 习近平总书记 就对 “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 要求抓好这项工作。前不久, 习近平总书记 就 推进 “厕所革命”工作 再次 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两年多来,旅游系统坚持不懈推进 “厕所革命”,体现了真抓实干、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指示中说,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以上 这条新闻成为了 今年 11月 27日《新闻联播》的头条 ; 11月28日, 《 人民日报》专门为此发表了 “本报评论员”文章——《把“厕所革命”一抓到底》。可见,中国的痼疾——“上厕所难,难受在厕所”,已经在总书记的亲自关注下,逐步向好发展。 我们多么希望通过 “厕所革命”这一看似不起眼,又是关乎每一个百姓的事情实现“一花引来百花开”,今后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善于管事、会管事、能管事,将事情管到点子上,别等到总书记关心了才去解决,好吗? 下面,发几张外出旅游时拍到的厕所外观照片,虽不能完全说明这就属于 “厕所革命”,但起码是公园的管理者们在厕所这件事情上动脑筋了。 内蒙古满洲里套娃广场上的厕所 成都宽窄巷中的厕所 宁夏西部影视城的两处厕所 江西婺源李坑村村口处的厕所 江西龙虎山正一观道观外的厕所 写于 2017年12月17日
个人分类: 杂文|1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祝贺:可移动风干无味公共卫生间通过著作权申请
fmjzzh 2017-11-30 03:02
祝贺:可移动风干无味公共卫生间通过著作权申请 联合设计 知识共享 恩泽人们方便的享受 厕所革命的领航者,集成建筑模块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工业化生产标准的制定者,技术秘密、专利权、著作权、出版物全部实现中国智造、中国制造的华夏设计师! 发明人、著作权人、作者、设计师: 马永峰 程晓龙 程伟 阳光 邹肖琳 胡 振 马永辉 赵瑞昌 余小江 周狄锋 刘 文普 王军 何彬 王忠孝 屈艳利 刘长征 臧今楠 郭 鑫 谢颂焰 刘超 何锦 陈小聪 刘善兵 张伯明 孙玉军 孙万洪 王 琛 1、便后风干排风液浴处理技术; 2、排泄物固液分离技术; 3、排泄物消毒灭菌处理; 4、放化排泄物无害处理技术; 5、洗手水综合利用技术; 6、无开启窗新风液浴过滤技术; 7、通风换气处理系统综合发电技术; 8、门口驱蚊蝇技术; 9、液态排泄物尿素浓缩提纯技术; 10、风光互补能源储存技术; 11、机动车车架再利用技术; 12、集成公共卫生间模块化建造技术。 乐聚(北京)建筑设计院 必牧(天津)软件技术研究院 天津库图可移动建筑设计院 智造(天津)工业设计院 中安(天津)机电技术研究院 大师(天津)景观设计院 北京聚热太阳能照明技术研究院 缘泉节水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品万洁具设计(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乐一节能门窗设计院 天津一舒卫生间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建能电力设计院 天津水浴净化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承功消毒设备设计有限公司 模房(天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就专利设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诗道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微信18616523185 QQ342730465 jnjpzj@126.com
个人分类: 灵感语录|1013 次阅读|1 个评论
推进‘厕所革命”,提高城乡文明水平
热度 1 panfq 2017-11-27 18:28
近来很少写网络杂谈了,但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 “厕所革命 ” ,倒是我联想起以往 写过的 两篇关于厕所的 杂谈。 “厕所”问题,看似事 小,确关乎民生质量。尤其一些城乡郊区和农村的厕所,脏臭不堪。习总指示, 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 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 。 想到我以往写过此类 问题,就更能体会到 习总书记心系人民,切切实实在为人民群众生活排忧解难。 这正是“小厕所、大民生 ”,“ 小事情、 大情怀”。 以下附上我以往写的关于厕所的博客小文。要说明的是,当初写的时候用的是网名,总以为这类事情登不了大雅之堂。如今可以登堂入室了。还有,这两篇博文写于 2010 年,所涉及的地方的城乡建设到现在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上个厕所还得练就一身好功夫 写于 2010-9-1 一些城乡结合部和农村,急需解决 “ 如厕难 ”问题。 特写一:跃进渠两边,星罗棋布的是人类的排泄物 从甘肃民勤县城往东,走到东门大桥,向左拐,沿跃进渠沿继续往前走,你就会看到民勤独有的风景:从方砖嵌的渠底,到渠沿两边,绵延数百米,星罗棋布,到处是人类的排泄物。无论是大桥附近本地居民,还是从外地来的亲朋好友,还是民勤政府的公务员们,恐怕对这一场景并不陌生。可能大家对此都司空见惯了,并没有想到去改善它。 特写二:要解决生理需要,须练就一身的功夫 此地居民家大概下水不通畅,或者家里厕所使起来不方便,所以习惯于到门前的大渠周边方便。但这样的方便确实不易。你想,为了一次方便,要爬过好几米深的沟渠。要练就一身的功夫才行。先要从渠的一边跑下去,产生加速度,才能爬上另一边。有哪位体力不好,一旦下去,就可能上不来了。据说,一位初到此地的外地居民,学着本地人的样儿上厕所,不想困在渠底上不来了。亲戚朋友四处寻找不见他的踪迹,后来才发现他在沟渠里徘徊。 希望政府部门多关注民生 此情此景,无论对公共环境、市民健康及下游居民的用水卫生,都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吃喝拉撒睡,是市民正常的生理需求,既然周边居民有此需求,政府就统一解决了吧。无论是让市民集资,还是政府出资,抑或捐款。 但愿我对此景的述说能引起民勤县政府部门对民生的关注。 家乡中小学的厕所有改观了吗 写于 2010-9-18 今天的这篇日志恐怕要臭不可闻了,有可能成为史上最臭的博文。 鄙人有时会做这样的梦,梦中急于上厕所,可到厕所,发现周围到处是屎堆,没处下脚。请你不要以周公解梦或弗洛伊德的办法释梦。我倒情愿认为,梦部分程度上是现实生活留下的阴影。做这样的上厕难的梦,恐怕与小时候的农村中小学学生上厕的情景有一定的联系。 小时候就读于偏僻农村的中小学,对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厕所印象还是深刻的。有的农村小学用矮土墙围起来小块平地就是厕所了,条件好的挖个坑,搭两块木板或石板。学生上过厕所,须有人用锨铲些土盖在上面,以免招惹苍蝇(大部分农家何尝不是如此)。如果没人在上面垫土,过几天后再上厕所,就会出现上述梦中的屎尿满地无处下脚的情景。 后来到乡办、县办中学就读,学校厕所上终于有了茅屋顶,可以遮风避雨了。看来厕所也随着学问的加深而增加了深度,上面是间隔着几块木板或石板,算是跟下面的粪便拉开了距离。但过一段时间,如果是冬天,那粪便冻结积结,像小山似的日渐上蹿,眼看就要够到屁股眼了。如果是夏日,如把粪便处理不当,下面就像臭水沟似的,里面蠕动着无数的蛆虫,别提有多渗人了。曾经在某中学还发生过流氓夜窥女厕的情况,也不知那小流氓是怎么忍受厕下的恶臭的。 为了不让厕所的恶臭影响教学区,有的学校的厕所往往会修在与教学区有一定距离的隔着一块操场的大后方。如果有哪位小朋友如果闹肚子,下课后他就得疯跑,拉在裤子里可就不好了。 农村很难有城市一样的下水设施,一些地方缺水,更谈不上水冲厕所。但如果让厕所停留在上述现状,也不能证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 不知国家能否投资改善一下农村中小学的厕所状况,尤其是在目前大量投资改进基础设施的情况下。 前年到大滩乡办中学看了一下,学校有所改观。教室从外观看好像要好于对面的乡政府的房舍(这是好现象,说明政府重视教育的优先发展)。学校后面的厕所也好多了。有人告诉我学校的建设得到了中英基础教育项目的支持。 相关报道: 1. 北京 :320 所农村中小学学生不再用鼻子找厕所了 2. 潘石屹悬赏 10 万征集天水中小学厕所设计案 -- 人民网 —————— 相关新闻 习近平: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 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
个人分类: 政治与经济|726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免费厕纸到汽车为行人让路
热度 52 mdzhao 2015-4-28 15:51
国家旅游局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厕所建设和管理,要求各地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的厕所,到2017年末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一些地方把此称为“厕所革命”。随着“厕所革命”的开展,是否要给公共厕所配备厕纸的话题也再次被提起。 据新闻晨报报道,上海市相关部门正在考虑在全市2600多座环卫公厕免费提供手纸。为此,静安区一个公厕作为试点免费提供手纸。经过半年多的试点,结果是如厕者每次使用的卷筒纸长度平均为1.6米。预算一下,即便是静安区的39座公厕,一年光厕纸就要花费80万元。免费厕纸,免费得起吗?根据这份《公厕免费供应手纸试点报告》,试点的时候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如厕者会整卷拿走卫生纸,有的拉出很多来擦皮鞋,特别是下雨天。 保洁员说:“后来我们就把手纸放在公共区域,安装了锁具防止整卷被偷,这样如厕者互相可以监督,保洁员也能看到,有些如厕者就不好意思拉很多了。” 这让我想到,去年的“世界厕所日”自己就写过一篇博文“ 厕所的那些 事 ”,其中便提到大多数高校都没有提供免费的厕纸,即便是高校图书馆,提供免费厕纸的也寥寥无几。这大概也是与这个事情的推行需要不少经费来支撑有关吧?不过,印象中,厕纸问题的讨论,更多时候却往往是与文明程度之类的联系在一起,比如有人认为, “厕纸”是社会公德水平的“测纸”,一测之下,成绩不是那么令人乐观,似乎为“时机尚不成熟”之说找到了依据。也有人认为,是否提供免费厕纸也是一个城市一个学校文明程度的体现,反映了城市和学校的脸面,即便增加一笔支出也应该逐渐推开等等。 对这些评论,我认为都有一定道理,但归根结底其实是一个究竟愿不愿意推行的问题。如果愿意推行,其实这点钱无论是城市还是学校都是拿得出来的,而且从一般规律来说,越是免费厕纸普及,那种多拿多占的现象也越少,因为人们不用担心下次在别的地方如厕的时候会没有厕纸,兜里装那么些顺来的厕纸干嘛?加上一些管理措施、防范措施以及发现整卷拿走厕纸实行的惩罚措施,浪费现象不能说会杜绝,但一定会减少。便如日本、美国这些提供免费厕纸已经许多年并成为惯例的国家,其实到现在也还是有偷厕纸的人。据报道,日本德岛县,一间女厕3年失踪900卷纸,美国有一个人偷了3.4万美元厕纸(见 http://www.dqdaily.com/shishi/2015-04/24/content_2646667.htm ),但那些地方并没有因此就停止供应免费的厕纸。 记得酒驾入刑刚推行的时候,不少人怀疑是否会有效,但实行几年下来看,虽没有杜绝酒驾甚至醉驾,但有此行为的人大大减少了,无疑在这个事情上人们的文明程度也大大提高了。再举一个例子,便是杭州的汽车礼让行人,其实外地游客到杭州,过马路的时候对这一点是会有深刻印象的,路口甚至没有斑马线的地方,如果有行人过马路,公交车和出租车都是会停下来等行人过去的。这个措施刚推出的时候只要求公交车实行,开始行人还不习惯,后推广到出租车。虽然对私家车没这个要求,但公交车和出租车是一个榜样,所以大多数私家车只要看到公交车已经停车等人过马路的时候,也会自觉停车,甚至养成了习惯,即便没有公交车的时候, 私家车 见到行人也会停车礼让。据说这是让外地游客对杭州产生好感的事例之一,而杭州人却早已习惯,过马路的时候会等着公交车过来的时候一起过去,因为知道它肯定会停下来等人过去的。春节的时候到上海,过马路时却没有这样的礼让了,一时倒有点不适应了。 可见,文明风气的养成,文明程度的提高,通过长久的坚持是一定有成效的。厕纸免费供应,也许会有一个大量消耗浪费的阵痛期,但最后的良性发展应该还是可以预见的。那么,理应是文明程度更高的高校,是否能率先推行在学校的厕所提供免费厕纸呢?
个人分类: 其他|19033 次阅读|9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