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应激状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关于健康的一些看法
热度 1 duke01361 2015-1-25 11:04
如果一个男人突然下身不再高昂如雄鸡报晓(),你一定要注意心脑血管问题;如果一个人经常感冒或者容易感觉疲劳,对任何异性都不动心,那表明这个人真的是老了。 我一直在考虑是什么促成了衰老,我觉得衰老首先始于免疫和慢性亚临床炎症。免疫本来是帮助人们不得病或少得病,但是参与免疫的细胞,细胞免疫,变得稀里糊涂,那么会造成肌体经常处于亚临床炎性应激状态。 该死的细胞不死也会如此招惹免疫,引发慢性炎性反应。 你可能听说过免疫细胞可以监管癌细胞,可能你不知道免疫细胞还可与癌细胞狼狈为奸。 搞细胞动力学的人比较在意细胞的周期、细胞的各种死亡方法。但这些人忽视了该死而不死的细胞引发的慢性炎症。这其实是类似细胞凋亡的一种肌体自毁机制,小到出现自身免疫性问题,如牛皮癣、狼疮、类风湿等等,大到血管内皮受损出现的各种血栓、癌症等。 当然,我提出的衰老的亚临床炎性应激这个学说还没有得到人们的认同,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来自你的信任。相信这个学说又利于指导养生。一方面尽量关爱自己的细胞,其实每个人每天的任务就是饲养自己的细胞。更重要的是遵照我理论的指导,合理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在这个问题上使免疫系统处于中庸状态太关键啦!
个人分类: 潘学峰论衰老健康|2153 次阅读|2 个评论
坏行为与癌症之间——双面人格的悲剧
热度 28 何裕民 2013-11-8 09:20
最近,一位我熟悉的外地女学者被确诊为肠癌晚期,听说情况已经比较糟糕了。由于工作关系,我们二三十年前就有所接触。表面她上是一个典型的“好女人”,实际上却是一个双面人。她以非常优秀的一面展现给公众——完全以他人的标准来约束自我生活,在公开场合从来没见她发过火,事业上很勤勉,日常行为很讲究,说话也很有分寸,每天早起锻炼身体。然而,内心却并非如此,脾气暴躁,私下常埋汰他人,哪怕是表面上的好朋友,经常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给他人使坏,能力一般,却目标很高,一心想在职务上不断攀升。她基本如愿了,三十多岁当处长,四十多岁当副局长,等到她五十多岁,当上了一厅局级干部。 几年前,因为她比较光鲜,引人注目,一些朋友们在一起私下聊天时就说起她,多数认为她势头正旺,并一帆风顺,生活方式讲究,又注意锻炼身体,肯定很有前景。我当时就不以为然。朋友问我为什么,我说她这种性格,以双面人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是对健康的祸害。最后,一语成谶,反倒让我挺内疚,而且我们一直认为肠癌患者的个性很不明显,她却是个例外,而且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 其实,现实生活中,双面人还真的不少。历史上,拿破仑就是典型的双面人格,拿破仑有胃癌可疑史(至少,他兄弟姐妹中死于胃癌的好几位),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也被认为具有典型的双面人格。他们的死,都是说不清楚的事件。 今天,少数女性患者中也有类似个性者(男性中也不少),何以她们更容易被癌症盯上?实际上,双面人是很累的,内心一直很纠结,她需要长期巧妙地掩饰自己,戴着面具生活着,多数时间扭曲着自我的“真情性”,内心时时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身体机能不断地“抗议”,只不过为了虚假的面子,她们大多不予理会罢了。因此,弦长期绷得紧紧的,就易崩断了! 文章选自新书《好女人,别让癌症盯上你》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3185 次阅读|27 个评论
[转载]心理压力是如何导致心脏崩溃的 作者:lw56102
twhlw 2012-12-5 04:39
  沈飞集团董事长罗阳51岁壮年突发心脏病去世,令人惋惜。在其之前还有更 著名的演艺界人士如侯耀文、高秀敏也是死于心源性猝死。回顾这些人,几乎都 和压力有关。压力对人健康的影响,在病理生理学中属于应激的范畴。应激的概 念是:机体自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 性适应反应。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叫做应激原,应激原多种多样,心理压力只是 其中的一种。   应激按照作用时间可以分为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一般情况下,急性应激反 应是保护机体免受伤害的。方舟子遇袭时体会的一系列反应算作急性应激。关于 急性应激的详细过程,方舟子结合自身体会已经写出了较为详细的文章,我就不 重复了。但与急性应激不同,慢性应激所带来的反应则大多是有害的。应激状态 下所激活的两大机体反应系统: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 腺皮质轴系统,在急性应激时可以帮助迅速调动大量能量,使心肺加速运转。但 是时间长了,就会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血中脂肪酸浓度,血脂增高; 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增高。这三高会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内皮损伤,具体到 心脏血管就是冠心病。   一颗正常的心脏在收到强烈刺激时一般不会歇菜,因为正常人的心脏功能还 有相当的储备。比如让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管径变宽,给心肌输送更多能量。心 肌细胞活动幅度更大,不光是收缩幅度加大,舒张幅度也增大,从而能向全身输 送更多血液。心跳速度加快等等。这三个方面的代偿必须协调一致,缺少任何一 方面,代偿就完全无效,甚至是灾难性的。而一颗饱受慢性应激摧残的心脏,冠 状动脉已经重度狭窄,刚刚够休息状态下的血流和氧气供应,突然受到指令要延 长时间增加强度的工作,心脏没有思考的能力,只知道接受指令,一群盲目的心 肌细胞加大加快收缩,就像一群斗志昂扬又无后勤保障的士兵,一次冲锋之后就 全军覆没了。   心肌细胞在缺血之后的20-30分钟就开始分批的坏死,如果血供没有恢复, 最终全部坏死。如果梗死面积较大,可以产生心力衰竭而死,病人会胸痛、呼吸 困难、可粉红色泡沫痰,直至呼吸心跳停止。如果是缺血坏死面积较大,或者正 好波及到心脏各部位间协同工作的信息传导系统(详见拙作《心脏里的独裁与自 治》),会突然死亡。
178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细胞修复疗法有望延缓人类衰老
xuxiaxx 2011-11-4 08:27
北京时间11月3日消息,研究人员近期发现一种药物疗法,有望治疗一种影响儿童的早衰疾病,这种疾病让儿童的衰老速度超过正常水平8倍。这项研究首次给出了如何限制并修复细胞DNA损伤的方法,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机体衰老过程的模型。科学家们认为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这项研究无疑将带来巨大益处,如缓解老年人某些重要脏器的衰老过程,并为世界各国的国民健康管理提供帮助。   这项为期18个月,由英国杜伦大学领导的研究的首批结果已经在《人类分子遗传》杂志发表。研究者对一组患有核纤层蛋白病的病人进行了观察,这是一种遗传性退行性疾病,一般认为是由LMNA基因异常引起的一组人类遗传病。其中最严重的情况包括发生早年衰老综合症(HGPS),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可以导致儿童早衰。   来自杜伦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的研究者应用试管模型以及分子成像技术对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和DNA损伤进行观察。氧化应激和人体的解毒和自我修复机制直接相关。当细胞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时,一种被称为活性氧自由基(ROS)的高活性分子的水平将急剧上升。这将导致对细胞结构和DNA的重大损害,而这正是人体衰老和早衰的发生机理。   研究小组对数千例病患进行了观察,并了解他们在服用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药物N-乙酰-半胱氨酸(NAC)之后的细胞损伤情况。他们发现这种药物尽管不能影响细胞应激水平,但是却能相当有效地控制自由基水平以及由此产生的DNA损伤。而对于细胞应激水平,现有的很多药物就能进行很好的控制。因此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综合NAC和其他传统药物一并给药,将有可能改善患有早衰症儿童的状况。   克里斯·哈特利森(ChrisHutchison)是杜汉大学生物物理学院教授,他说:“在患有早衰症的儿童身上我们能观察到由于DNA双链结构损伤导致的细胞发育异常。我们使用NAC和其他药物联合治疗可以对抗这种损伤。”   他说:“LMNA基因的变异还可以导致更多其它病症,包括肌肉萎缩症。我们已经发现这种DNA损伤是可以被控制的,我们的发现将是重要的一步,将帮助那些不幸患有早衰症的儿童以及器官衰老的老年人改善健康状况。”   不过研究者也承认他们目前的发现仍处在早期阶段,仍需要更多的测试和临床试验才能真正开发出一种行之有效的药物疗法。哈特利森教授说:“我们正采取审慎的步骤去观察患有早衰症的病人,并尝试了解是否有某种可以适用于更广泛范围的模型。能够帮助这些孩子提高健康水平并延长他们的生命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并且除此之外我们还能通过这一发现帮助改善世界各地许多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他说:“这一研究目前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不过它已经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有望帮助人们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减少人们的痛苦,让老人们再年过70或80之后能安享晚年。”   早年衰老综合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致命基因疾病,其症状是儿童表现出加速衰老。根据文献报道,全世界这一疾病的发病率约为每4~800万名婴儿中会出现1例。其发病率在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人群中几乎相同。尽管婴儿在出生时看不出任何异样,但是在18~24个月左右,婴儿便开始表现出明显的一系列加速衰老迹象。   早衰症的具体表现包括生长停滞,身体脂肪流失,掉发,皮肤老化,关节硬化,髋关节脱位,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等等。并且来自不同种族的儿童都表现出极其相似的症状。一般患者最终会因心脏病去世,患者死亡的平均年龄约为13岁,最早8岁,晚的21岁。   莱斯利·戈登(LeslieGordon)博士是早衰症研究基金会药物主管,他说:“哈特利森教授教授的研究不仅确认了早衰症的细胞损伤机理,还未可能的治疗方案指明了道路。这些进展将最终帮助医学界开发出治疗的方法并帮助那些患有早衰症的患儿。”   这一研究也将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个基准模型,帮助医师们找到针对个体的药物剂量和疗法,从而改善用药者的健康水平。(晨风)  来源:新浪科技  
109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5: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