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背后的故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科研背后的故事:攀比
热度 33 unibright 2013-2-12 14:55
科研背后的故事:攀比 科研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特此小结。就事论事,不针对具体人,请勿对号入座。如能入座,博主将万分荣幸,如不能入座,深表遗憾。 1. 国内名校 互相 攀比 网上流传 清华 对全体教职员工,全部重新评聘,引起不小波澜。国内名校的管理体制是武氏评价体系的原始版本,在这个评价体系中清华连续 10 年稳座第一把交椅,近两年这个寨主的位置频频受到挑战。拿国家基金来讲, 2013 年的立项结果是:清华只有 600 多项,而上海交通大学逼近 1000 项。在这种背景下,清华校长有点沉不住气是预料之中的事。国家基金数直接与 SCI 论文数和权力寻租力度这两大因素相关,说实话评上教授的人不是为了应付考核,大多数不愿意写灌水的 SCI 论文,尤其是作为清华的教授傲骨尚存,估计绝大多数人不愿意低三下四去搞权力寻租,但基金数目急剧下降,会影响学校寨主的地位,这可不是小事,把教授降格为副教授重新评聘,应该说是学校为力保寨主地位而采取的一个非常规举措。在举国为排名比拼的情况下,越来越浮躁是很自然的,已严重影响到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这种现象类似于吸食毒品,愈演愈烈,普通高校正在步其后尘。 2. 大牛之中互相 攀比 大牛中的猛牛每年拿数千万的项目,而普通的大牛却只拿几百万的项目,因此大牛们也认为科技制度不公,这是不难想象的。 3. 小牛和大牛 攀比 虽然基金的资助额度逐年上升,但不能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大牛相比,小牛们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实现大牛梦想,有了项目,关心的不是如何做好项目,而是想着如何早日交差,再拿新项目,以应付日趋强化的考核。可怜的牛犊们只好靠多发 SCI 论文碰运气了。 4. 搞省级项目的人和搞国家项目的人 攀比 国家 863 的小项目(也叫探索导向型)少说也有 80 多万,加上地方配套起码有 100 多万,用几篇文章(并不要求是 SCI )和申请几项专利(注意是申请,不是授权)就可结题。省上一个重点项目也就 25 万左右,即使重大专项平均也就 50 万左右(一部分还要划拨合作企业,项目负责人实际可支配的没有多少),从要求上来看,省上项目一般不仅要有目标样机,还要求实现产业化目标,比 300 万左右的目标导向型 863 项目要求还要高。而单位对省上项目并不看好,从考核政策上甚至还有歧视行为,主要原因是省级项目对单位排名、学科评估贡献率并不高。国家项目很少有人来检查,而省级项目经常有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专家来检查,项目负责人一般都是教授级的人物,多少还要顾及脸面,做不好多少还有点压力,而国家项目只要把钱搞到手就万事大吉了,无任何后顾之忧。过高的要求和单位的不待见,使得省级项目负责人也没有积极性把项目做好。 5. 搞应用的与搞理论的 攀比 国家基金资助强度的增加极大的刺激了大牛、小牛的神经,引起了他们的兴趣,使其触角不断向该领域延伸,已对牛犊们构成明显的挤压态势。据官方报道一个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现在少说也有 80 多万,经验之人介绍写 8 篇好一点的文章来交差是不成问题的,也就是说 10 万元出一篇好文章,实在写不出来的话,花 5 万元找个枪手,还能发表在国际期刊上,而且在大同行看来还是高水平的成果呢,余下 5 万带领全家出国旅游也是不错的选择,实在花不完请外国朋友回国度假也是一种选项,还花不完的话买点国外的仪器先放着也行,钱好不容易弄到手,总不至于退回去吧。搞应用的人要完成技术指标就没有这么容易,别以为教授水平都很高,其实真刀实枪地能做事情的没有几个,大部分吹牛走穴还行。因此项目验收时,一些项目连照片都没有也不足为奇,更不用说样机了。有些样机也就是个摆设,演示不了,更不用说产业化了。网友评论得好:写文章时, 99 个错误, 1 个亮点照样可以写出很漂亮的论文,而搞应用时 99 个亮点, 1 个错误注定是失败的结局。 6. 搞民企项目的人与拿国家项目的人 攀比 现在实打实的民企项目也就几万元,在现行评价体系中给单位加不上分,单位自然也就不支持。民企老板给你几万元,一般都是很难啃的硬骨头,没有两下子,千万不要接,别以为你是教授就了不起,搞不出来的话,你在那些老板的心目中连农民工都不如。即使有两下子有时也会让你吐血,不像写文章可以编造数据,弄虚作假照样发表,对于民企的项目即使有一个很小的问题,验收是通不过的。即使几万元,老板们通常以挤牙膏的方式付给你,学校还要扣除各种管理费,还要给税务局交税,搞好后,最后一笔钱一般是要不回来的。不像国家的钱一次拨付就几十万,搞得项目负责人还要整天为如何花钱而发愁。就项目难度和水平而论,正常排序应为:首先是民企项目,其次是省级项目,最后才是国家项目,但各类评价体系却是反序进行的。 7. 单位内部 攀比 据了解,很多地方高校年终算工分时,国家项目权重为 3 ,省上项目权重为 1.5 ,企业项目权重为 1 或更小。因此,有些人只是为了争工分,或家里有老板,把钱打到学校应付考核而已,不是真正做科研,真正实打实的做企业项目的没有几个。根据考核制度,有能力的人也不愿意搞企业项目,仔细一算,搞还不如不搞更合算,如果没有纵向项目,就只好等着年终从绩效工资中扣钱便是了。根据目前高校的现状和实力,搞点基金、写点文章还行,能真正搞应用的人确实没有几个。通常大学教授自我吹嘘自己的水平有多高,可民企老板就是不买账,要是联合起来,共同骗点国家的钱也许他们还有兴趣。当然不排除个把能人确实可以干点实事,但那只是个例,通常不具普遍性。 8. 猛牛和贪官攀比 国家重大专项少说也有上千万元, 即便是猛牛 一般也要通过权力寻租才能得到,因此项目承担者对官办科研比普通人看得更透彻。当他们看到一些贪官轻而易举的获得巨额财产时,心目中也会产生巨大的落差,因此想方设法挪用、套用科研经费也是惯用的手段,不足为奇。猛牛们看到很多贪官逍遥法外,也会感到制度不公。
13066 次阅读|73 个评论
[转载]汤森路透揭秘:国际主流英文期刊投稿与审稿背后的故事
babybauble 2012-11-30 10:48
汤森路透大揭秘:国际主流英文期刊投稿与审稿背后的故事 进入页面点击【点击观看视频】
24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毛泽东反对“个人崇拜”——人民币背后的故事
热度 3 wangxh 2012-9-9 17:09
毛泽东反对“个人崇拜”——人民币背后的故事
在第一套人民币设计发行时,根据中外惯例,设计者原准备将毛泽东的头像印在人民币上,但送审时毛泽东却说:“人民币是属于国家的,我现在是党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么能把我的头像印上呢?”由于他态度坚决,设计方案只好更改,于是第一套人民币改为反映工农群众和生产建设的图景。 第二套人民币设计时,设计人员考虑到苏联卢布有列宁像、英国英镑有女王像、美国美元有华盛顿、林肯像,认为新中国的人民币应该画上领袖毛泽东像。已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南汉宸当面请示毛泽东:“主席,现在您已经是中国人民政府主席了,人民币上可以印主席像了吧?”毛泽东笑了笑回答:“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嘛,是当上了。但当上政府主席也不能印,制止歌功颂德,防止骄傲和功臣自居的现象。这几条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是作了规定的。因此,现在也不能印我的像。”原稿伍元券是少数民族抬着一幅毛泽东画像,一元券是天安门城楼正面挂毛泽东画像,二角券的火车头也挂毛泽东像等只能“报废”。 当时群众中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袁世凯时期,一块银元买一锅牛肉;蒋介石时期,一万法币买一条牛腿;毛泽东时期,一百元人民币买一头小牛。” 不在人民币上印领袖像的意义重大,它打破了过去和外国的传统习惯,取而代之的是反映劳动生产建设和各族劳动人民形象为主的设计原则。这在新中国成立后陆续设计发行的第二套、第三套人民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也是在毛泽东生前为出现领袖像的原因所在。 第三套人民币发行时,由于有了前两次的教训,本套人民币的设计、管理者没有再提印制毛泽东头像之事。但“文革”中发生过一个小插曲:印钞厂有些“革命群众”曾打电报给人民银行,声称要停止正在印刷中的壹元券,提出要印制带主席头像的钞票,并限期明确表态。总行上报中央后很快收到国务院转达的意见,“主席不同意在人民币上印他的像”,此事才告结束。 第四套人民币是 1983 年开始设计的,此时毛泽东已去世多年。设计者提出要反映新中国第一代主要领导人的光辉形象。于是设计人员经过充分研究,一致认为应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 4 位领袖侧面浮雕头像放在壹佰元券上,以科学概括“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俺认为这是有人想搞个人崇拜,但苦于没有正当理由,只好用这种“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理由”来贻笑大方】。这种设计思想上报中央后很快得到批准——这样违背了毛泽东个人意愿和不伦不类的壹佰元券终于问世。 在第五套人民币设计发行时,毛泽东头像首次独立成为壹佰元大钞的正面主景。放大了的毛泽东头像非常醒目,非常亲切,了却了亿万人民长期崇敬开国领袖的心愿——终于回归传统,穿新鞋走老路! 参考: 1.河北卫视大型文献纪录片《西柏坡来电》 2.人民币上的毛泽东头像——人民币背后的故事, http://gold.cnfol.com/091216/171,2009,6973149,00.shtml
个人分类: 社会|8136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Feynman 的物理学背后的故事视频讲座
isping 2012-8-27 16:44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apps/tools/tuva/ 为什么这些视频在 Microsoft Research 呢?是因为当年比尔盖茨偶然发现了这些录像,看了两遍。当时他非常的兴奋,说如果当初创业之前看到这些录像,他肯定会成为一个物理学家,而不是一个 IT 业的亿万富翁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90e82f01017yh9.html
个人分类: physics|44 次阅读|0 个评论
退学背后的故事
热度 36 magictttt 2012-8-5 16:31
《退学背后的故事》 1 引子 退学的事情,是两个月以前的事情。退学以后,每天的生活变得规律起来,做饭,吃饭,睡觉,跑步,看书,偶尔写写文章,自然醒,如果再养一条名叫巴马奥的宠物狗的话,就是朝鲜主席恩正金的生活了。 回想起退学之前的事情,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故事,好像是别人的故事一样,回想起来,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哦,原来退学的那个人是我,难怪最近这么多人关心呢,有一种做名人的感觉呢。”之前,有朋友留言说关于退学的种种,讲的有点少,我想,对于这样的朋友,也许他心里或多或少有着退学的打算,于是对退学背后的故事,有着好奇。而且,我的老朋友 YC 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送我,感慨颇多。根据铁匠理论,打铁要趁热,于是,就讲讲退学的故事吧,既然这个话题有人关心,不妨多讲一点,发挥一下光和热,做名人,哪怕是那么短暂的瞬间,也是很爽的啦。 2 我的人生哲学: 没有方向的时候,可以随大流做事情,那样是最保险的。 有了方向以后,可以跟随自己做事情,那样是最开心的。 以前看余华的《活着》,故事结尾,有这么一段话:“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当和尚。”有位朋友末了又加一句:“死了挂墙上 ” ,妙绝。年轻的时候,心里空空荡荡,好像空中飘,受虚空的蛊惑,特别容易为了理想而不顾一切,然后异常亢奋的去追求所谓理想,真正追求到了,也许会发现原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追求理想时的心态,比理想本身更重要,因为人的追求,落到最根本处,是对心灵自由和平静的追求。打个比方,努力工作,蜗牛一样不断往上爬,是因为你觉得那样生活会越来越好,家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再然后你自己会觉得很安心,吃饭睡觉安安稳稳。绕来绕去,追求的不过是一份安心的心态呢。 当理想很多,又急不可耐的时候,说明这个人完全没有理想。当找到内心平静(功夫熊猫里叫 inner peace ),其实理想不会有那么多,而且可以慢慢来,一步一步来,不会显得急躁的。最忌讳亢奋的时候做决定,特别是重要决定,冷静以后,平静下来以后做决定不迟的。曾经决定现在,现在决定未来。亢奋的决定,往往收获沮丧,平静的决定,才能收获希望。如果想要在未来收获内心平静,那么可以尝试,从现在开始平静下来,这是一种修行,一辈子的修行,何时开始都不会晚。 3 退学背后的故事 博士很锻炼人,无论是退学也好,继续读下去也好,经历过博士阶段的锤炼,都会越来越认识自己。在这里,博士我读了一年,收获很多,从最早不知道怎么做实验,到慢慢做的有点样子,从英语烂到极点,到跑到马路上用英文给白人算命,其中的学习和进步,没有经历过,我是无法想象的。这个过程,越来越认清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也越来越认清博士这个行业,作为最高学历,需要热情的心态和认真的态度,不然真的读不下来,就算读下来,也只是为了学历而已。现在的我,就是这样,虽然做实验认真,却没有自己的思路,而且,最要命的是,文献一看就忘,很难记得住,种种种种,都明显的表明我对现在的专业并不擅长,没有热爱。 当发现现在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的特长的时候,心情当然是沮丧的,后来转念一想,很多人不也是这样生活吗,并不需要那么热爱自己做的东西,只用认真的做好就行了,做什么都无所谓,认真做,就能做出名堂来。至从有了这个想法,我对现在的科研就没有什么追求了,至从没有了追求,心反倒安定下来了,只想好好做实验,拿到学位再说,学位实实在在的,其他都是虚的。 话虽这样说,我的心里,却有着一块挥之不去的阴影,我们实验室,普遍的毕业时间是 6 年, 6 年以后,我拿到学位,然后还要读 2 年博士后,再然后才是回国找工作。当然,也可能拿不到博士学位。至于回国找工作,想起来就是一脑袋的包包,现在竞争激烈啊,而激烈的竞争,主要来源于生源的不断缩减,计划生育的原因嘛。学生不断减少,而老师不断增多,总有一天,中国会像现在的美国一样,出现教师饱和的情况,教师这个职业在不久的未来,会越来越难找工作,就好像我现在温哥华看到的一样,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会有大量的讲师被辞退,这是由越来越少的生源决定的。作为一个至少 8 年以后,才能开始自己教师事业的中年新人来说,我并不觉得自己会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就算胜出,在大学里谋到一份职位,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也很难得到改善。 当时的考虑是这样,不管了,想再多也没有用,很多事情,看起来无路可走,不过自己吓自己,只想不做永远也没有用,做好自己的工作要紧,把手头的事情做好了,以后总有能够用到自己能力的地方,当不了老师可以进医院,进不了医院进公司,总能找到工作的。那个时候,做了这样一个决定,先读两年,可以不要命的做实验,一定要发一篇文章,发了文章以后,我会安心很多,对拿到学位也慢慢会有自信,对未来也不会那么恐惧,生活会进入稳定期,还会开始享受科研。若是头两年发不了文章,我就退学,因为,若是两年时间都发不了文章,证明自己确实不是那块料,纠缠下去,只会自寻烦恼,压力会越来越大,生活会是一团糟。 4 月份,回了一趟国,发现身边的朋友,都过的不错,特别那些没有读那么多书的朋友,还有年轻的文盲朋友,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都挺好,这让我羡慕的不行。那个时候,开始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得到的答案是这样:“我想要热爱生活,不要不死不活。” 更为重要的是,回国这段时间,中间有一个顿悟的过程,就像和尚的顿悟一样,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什么都觉得舒舒服服,整个世界,形形色色的人,嘈嘈杂杂的事,在我眼里,是一个自然整体。我的世界观变了,我的人也变了。若是翻我以前的文章来看,会发现, 2012 年 5 月 7 号以后,那天是我 28 岁生日,我变了一个人。 顿悟以后,变得很有自信,把自己 28 年的生活重新梳理了一遍,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而自己无法理解的情绪和事情,变得通透,曾经一个一个离散的点,变成一条完整的线,看到自己原来是这样一步一步成长过来的。注意力变得很容易集中,睡眠很好,身体状态恢复到鼎盛时期,机器测试得到的压力值是 0 ,而且,就连近视眼也慢慢开始恢复了,很神奇的。此后,发现自己的优点真的很多,最厉害的是交流能力,对人的心理有着让我自己都吃惊的把握,甚至可以感知动物的情绪,当然,我自己也变得开朗热情喜欢笑。 看到自己这样的成长,我意识到,没准我真是天才,虽然在此之前,一直都不知道。既然如此,我不可以把自己的这种天分给荒废了,我异常期待着,想看看自己的这种天分能发展到哪一步。现在的思维,开了窍,各种各样,新颖的想法接踵而来,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有很多。最关键的是,心里那个暖和温柔和平静,妙不可言。 然后,我就退学了,在博士第一年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此时的我,博士学位对我已经不重要,我相信着自己的能力,渴望着走上自己的路,做一些偏重于交流的事情,去发展自己的天分。未来,会是怎么样,我不知道,只是期待。慢慢走吧,我相信可以看到更多有趣的事情。 当然,不管如何,我并不觉得退学是一件光彩的事情,毕竟早就过了成年的年纪,一个决定,对自己对别人都是一个承诺。我读博士的时候,向硕士时推荐我过来温哥华读博的老板要好好学习,也向现在的老板承诺过要好好学习,拿到博士学位。现在,一年过去了,我做到了好好学习,但放弃了学位,退学了,就觉得违背了承诺,特别对不起他们。还好,退学以后,曾经的老板和现在的老板,都热情的祝福着我的未来,这让我很欣慰,不然,也许很长一段时间内心里会有不安。 祝大家学习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后记:下面是 YC 写给我的祝福,朋友这个词,现在听起来就感动呢。 一段人生( YC ) 27 岁那年,我失业了。在做了两年多的总经理秘书之后,因为总经理 “ 进去 ” 了,所以我失业了。 在这两年多的秘书生涯里,我的工作包括:每天给总经理泡茶;给所有来拜访总经理的客人泡茶;整理总经理的文档;陪总经理出去应酬,主要是陪那些点很低的港 澳台小老板吃饭。初中毕业出身的总经理带着我这个重点大学毕业的硕士女秘书,可能觉得风光无限吧!我没有贬低他的出身的意思,他的事业还是曾经干得不错 的,再说当年的珠海市委书记也是初中毕业出身,却似乎成了珠海人最怀念的市委书记。我的任务还包括完成总经理交派的各种稀奇古怪的任务,我被交派的最奇特 最不可理喻的一个任务是,有次总经理把我叫到办公室,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对我喊道:你去给我查一查,那个承包我们成衣车间的女人有几个烂仔(其实他的话用 粤语说出来还要不堪入耳,我用小波过滤了一下,大致是这个意思)!看我目瞪口呆的样子,他又大喊一声:快去查啊,你不想干了是吧!说得没错,我不想干已经 不是一天两天了,倒还不是这些稀奇古怪的任务,因为这些任务不是每天都有,只是偶尔才有。而我每天要面对的一个工作,是接听所有找总经理的电话,判读出哪 些电话可以转给总经理,哪些要挡回去。这个工作真是太难了,因为我们公司欠了很多债,找总经理的电话十有八九是要钱的,这些要钱的电话很会伪装,我经常判 断失误把电话转进去,结果挨了总经理的臭骂。但要是把电话全部挡出去,又会错过正常的需要总经理接听的电话,这个造成的危害更大。即使我所有的电话都判断 正确,我也要不停地说谎来挡掉那些要钱的电话。我编的谎言只有两条:他不在;他正在开会。有次当我说 “ 他不在 ” 时,电话那头的那个声音阴森森地笑了起来: 曾小姐,我就在你们公司楼下,你们总经理的车在公司院子里,你再帮他挡电话,我哪天把你 ...... 我惶恐得扔掉了电话。所以我每天都在惴惴不安中上班, 坐在秘书室里,听到电话响起都会心惊胆颤得跳起来。 所以在 27 岁那年终于不再做总经理秘书,我内心感觉到的是一种解脱。但伴随而来的烦恼是:我没有工资了。我虽然失业,却没有失去在公司的职位,我毕竟是珠 海市纺织工业集团下派到这家公司的硕士,当年的硕士是多么凤毛麟角,整个珠海市纺织工业集团也不会超过 8 个,而集团下属还包括了全国第一家上市的纺织企业 富华集团呢!鉴于我在集团公司是挂了名的,他们没有把我的职位除去,但我却没有了岗位,同时也没有了工资。于是在那段日子里,我每天醒来都要去找吃的,不 然就没有收入。我无比羡慕那些有职业的人,每天坐在办公室干着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就有钱拿,节假日也有钱拿,我那时觉得,幸福大抵也就是如此吧,有个职业, 每天有钱拿。 后来有一天,他们让我在公司院子的门口摆一个摊,卖公司库存的衣服。他们给我一个底价,我卖出去超过底价的钱,就归我了。啊,这个工作我喜欢,我真心喜 欢!我只要不怕风吹雨淋地站在公司门口马路边上,辛勤地吆喝卖衣服,就能有收入了。我不用再听到那些让我心惊胆颤的电话,也不用再替总经理(其实也是替公 司)编造谎言了,当然也不用去陪那些色迷迷的港澳台小老板吃饭了。我的心情前所未有的放松,虽然我每天在亚热带太阳的炙烤下,晒得又黑又干,以至于新的总 经理带着一班新人进驻公司时,我听到他们在偷偷议论前总经理秘书为什么会如此没有姿色。可是我真的很开心,我没有姿色,可是我心灵自由,我自食其力,我卖 衣服为生! 我们公司隔壁就是珠海市社保局,那是一个多么好的工作单位,你们懂的。公务员就是好啊,他们真高贵。当时珠海市社保局引进了一个当时的高级人才 —— 土鳖博 士,似乎是专门研究医疗保险的。社保局门口还挂起了一条横幅 —— 欢迎张 * 天博士到社保局工作。我每天站在公司门口卖衣服,就看到高贵的张 * 天博士以及欢迎 他的横幅。鉴于我卖的衣服都是外销尾单,只要你不在乎小疵点,这些衣服是很不错的。因此社保局那些高贵的员工也经常在中午休息时到我的摊子前买衣服。有一 天,张 * 天博士拿起一件衣服正准备买,他的 BB 机响了(有谁还记得 BB 机,还有当年铺天盖地的 call 台)。他看了一下 BB 机,就举着那件衣服跑回办公室 复机了。我完全相信他是因为急而忘了手里还拿着我的衣服,于是我心安理得地等他复完机回来付那件衣服的钱。可是竟然没有,他竟然没有回来!一直到傍晚,有 几个社保局的员工又来买衣服,我告诉他们说:你们张 * 天博士拿了我一件衣服还没有付钱。我的意思是让他们回去提醒他一下,却不料其中的一个高贵员工 “ 哧 ” 的一声笑了出来:张 * 天博士会拿你的衣服?人家什么档次,你什么档次,人家会拿你的衣服?我几乎惊呆了,原来高贵的人是不会犯错的,而错的永远是档次低一 等的人。 可以说,我一直是个脾气相当好的人,但那天我愤怒了。我一直冲到社保局局长的办公室(当然期间还受到了他的秘书或助理的阻挡),我对局长说:你们的员工拿 了我的衣服没付钱,还说是我档次低的错!我告诉你我什么档次,你们社保局把个博士当宝,而我们公司让硕士在门口卖衣服,你说是你们社保局的档次高还是我们 公司档次高? 这件事最终以社保局长袒护自己的员工而告终,那个缩头的博士一直躲在办公室没有露面,我心悦诚服地佩服社保局长,如此爱护自己的员工;也心悦诚服地佩服那 个博士,在档次低他一等的人面前绝不认错;我更加心悦诚服的是我们的社会,自动自觉地把人分等,公务员就是高档次的,卖衣服的就是低档次的。 而后来,我成了珠海市第一例考上博士的。当我准备去上海攻读博士,去社保局办理我的社保手续时,他们傻眼了,不知道如何办理,因为没有先例。拜托,你们不 是有博士在效力吗?于是我办理了失业证,正式成为下岗女工,同时也成为一名博士生。那年是 2000 年,我送给自己的 30 岁礼物。 这段经历一直刻在我的脑子里,我认为,无论做什么样的工作,心灵自由是最重要的。如果心灵不能自已,在外人看来再好的工作,也只会禁锢我们的心灵。而放飞自己的心灵,才会有心中的蓝天。 这篇博文写给 potentially 会成为海归博士的阿四。今天的海归,就如当年的土产博士那样风光、档次高,当然以后完全有可能也像现在的土产博士一样 风光不再,但毕竟现在还风光着。而阿四放弃了这样的前景,只为了心灵的自由。阿四是勇敢的。阿四告诉我他要去珠海,这是我们的缘分,我在那里的失落,也许 会是阿四在那里的飞扬。加油!
11329 次阅读|82 个评论
让我噎着的故事(5):耶稣钉十字架是安排好的既定动作
热度 2 xuyingxiao 2012-6-9 20:50
小时候就从课本中看过《最后的晚餐》,知道达芬奇的名画及其背后的故事,对犹大出卖耶稣并导致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气愤不已。 很多年以后,第一次听到洋人讲解圣经时,却惊讶地得知这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一切在旧约中都有预言,是上帝安排的“既定动作”:耶稣知道自己降世的目的就是要被钉上十字架替人类赎罪,他在挑选犹大做门徒时就是看中犹大是个贼、以后会出卖自己,……。 震惊之余,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妥,直到在网上看到一种说法:既然一切都是事先安排的,那么耶稣被钉十字架就是个苦肉计咯。这是个荒谬的结论,万能的上帝哪里需要表演苦肉计呢,我所感觉的不妥原来也就是在这里。那么上帝这么安排的原因是什么呢?上帝要赎了人的罪的话直接赦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这么费力气地安排耶稣来赎罪呢? 我想起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典故。当初马谡失了街亭,并认了罪,诸葛亮虽不愿斩马谡,但为了军法,还是只得挥泪斩马谡。 照着这种解释,一种可行的理解是上帝只是不愿意违背自洽原则而已。他在创造我们这个世界的时候是有其用意的,就像我们做一次模拟实验一样。上帝设定过一些规则,比如有罪就当死,除非有人赎罪,不能直接赦免。上帝即便万能,但他对这个世界选择不违背自洽原则。就像我们做模拟实验,对实验中的物体来说,我是万能的,我完全可以在模拟实验过程中任意进行干预,但那样实验就达不到我的预期目的了。我如果一时兴起完全可以在另外一次模拟实验中胡作非为一番,但这一次模拟实验不管出现什么样的现象我都选择在干预时不违背我自己设定的模拟规则。 所以,上帝的逻辑是:我爱世人,但世人皆有罪,按律法皆当死,我又不愿违背自洽原则,于是就安排我的独子耶稣去为你们赎罪,只要你接受耶稣赎罪,就被赦免得永生。 这么想来,诸葛亮如果像上帝学习的话就不用挥泪斩马谡了:军法如山,但蜀军正是用人之际,又与我情谊深厚,怎么办呢?——我爱众将,但马谡是个罪人,应该处死,我又不愿视军法为儿戏动摇军心,所以我自断一指帮你赎罪,只要你以后为国奋勇杀敌,就被赦免而功绩永载史册。果如是,蜀军将士依旧会很感动,以马谡的才干,放在合适的位置未必不会再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业绩。
个人分类: 思考|510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U.S. News及Times大学排名背后的故事
skdhf 2012-2-15 21:34
几乎所有要出国留学的人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都会考虑一个因素 -- 排名。因为在没有任何参考依据的时候,排名几乎成为了大家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硬性指标。我不能说参照排名不好,只是排名和名校并不完全对等。提醒各位同学思考这几个问题: 1. 我们去留学都是为了将来的就业,那么雇主是否会知道你所毕业学校的排名?职位和薪水会跟学校排名挂钩吗? 2. 每年的排名都有很大的变化,应该看哪一年的排名? 3. 你知道各个排名是怎么得来的吗? 我想以一个已经工作五年以上的过来人的身份向大家解答第一个疑问。没有企业会特别在意你的学校名次,当然,如果你毕业于哈佛、牛津这样的名校,确实能够让老板 impressive ,可是如果真是能够进这样的牛校,也就不用纠结于排名问题了。你的学校排前三十还是前五十,对于就业来说也许只能起到 30% 的作用。第二个问题基本上不需要答案,因为排名的变化并不代表这所学校实力的波动,而取决于许多因素。在此我想详细解答一下第三个问题。在此以两家最权威的媒体 U.S News 美国新闻周刊,还有 Times 英国泰晤士报的排名为例。 去澳洲、英国留学一般会参考 Times 的排名,包括世界大学排名,还有专门的英国院校排名。来自五大洲 15 个国家的 17500 多学术届人士接受调查访问, 50 多名教育界权威人士参与了对排名的审定,汤姆森路透集团( Thomas Reuters )为排名所需采集的各项资料提供了数据。各院校需提供 13 项独立的考评指数,以便评审委员会对大学从事的教学、研究及知识转移等各项活动进行全面的评估。这 13 项独立的考评指数可划分为 5 大类: 1. 教学 Teaching — 学习环境、师生比例、颁发的学士 \ 博士学位等( 30% ), 2. 科研 Research — 研究数量,收入及声望( 30% ), 3. 论文引用数量 Citations — 科研的影响力( 30% ), 4. 产业收入 Industry Income — 创新,即来自产业和学术人员的科研收入( 2.5% ), 5. 国际视野 International Outlook — 国际学生数量、国际教职员工及跨境学术研究 ( 7.5% )。可以看出来, Times 排名主要考评参选大学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 U.S. News 主要提供美国大学内的排名,因为美国学校众多,因此从综合排名到专业排名众多,足以让人眼花缭乱。那么, U.S. News 又是怎样去做排名的呢?从以下七点来评定: 1 、 同行评价和学校声誉 (25%) :邀请各大学的校长、教务长、招生处主任为同类学校进行评定,给出 1-5 分 ; 评定主要根据学校对教学的重视程度来评分。此项标准在排名中占很大比重,因为学校声誉或知名度对毕业生就业有很大影响。 2 、 在校生的回返率和毕业率 (20%-25%) :其中包括两个指标,一是一年级新生的回返率,对学生来讲,第一年是最困难的一年,退学率往往是 4 年中最高的。回返率占这一标准的 20% 。二是毕业率,美国大学实行学分制,学生毕业最少需要三年,多则七八年。 3 、 师资质量 (20%) :这项指标包括 6 个数据:小班课的百分比、大班课的百分比、教授平均工资和福利、持有博士学位的教授人数的百分比、学生和教授的比率以及全日制和半日制教授的比率。 4 、 新生质量 (15%) :这项指标包括,新生大学入学考试 (SAT 或 ACT) 的平均分数、新生录取率等。 5 、 学校资金 (10%) :这项指标是指一个财政年度内在教学、科研、服务以及其他有关方面为学生支出的人均费用。人均费用高,表明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多样化的课程和服务设施。 6 、 毕业率的增长 (5%) :这项指标是指预测的毕业率和实际达到的毕业率之间的差别,如果一个学校的实际毕业率高于预测的毕业率,就表明这所学校在教学方面有所成就,称为 “ 增加值 ” 。 7 、 校友捐 款人数的百分比 (5%) :这项指标是指最近两年内有多少校友为本校捐款。如果捐款的人多,间接地表明了校友对母校工作的满意程度。 乍看之下,这两个媒体的排名都十分严谨且公正。我的意思不是说排名不公正,我也相信两家媒体都是朝着公平公正的目标努力的。只是一些大学为了获得更好的排名,是能够有空可钻的。例如,将论文发表数作为对学校老师的硬性指标,在录取学生的时候为了提高新生质量,只看硬性分数而不是学生的实力,美国某知名大学还专门成立了校友联络小组,打电话给毕业校友索取各种赞助费。这也是造成每年排名会有一些大起大落的原因。有些学生一味追求排名,去了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学校之后,根本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学习节奏而无法毕业,最后被迫转学。 在了解了大学排名背后的故事之后,我想大家应该更加理性看待排名了。我个人的建议是,在选校的时候综合考虑地理位置、费用、个人兴趣之后,再参考专业排名和综合排名,切勿纠结于第 50 和第 51 名的区别,每个人都有名校情节,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追求名校就可以了。 转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d4f79010102wm.html?tj=1
23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游记》与《封神榜》背后的故事
热度 9 jiulianjushi 2012-2-1 13:39
在中国,《西游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电视剧也连播几十年不缀。绝大多数人也把《西游记》对佛教的描述等同于佛教本身,也就是把《西游记》当成了佛经,关于佛教的知识《西游记》成了主要来源,这难免误解真正的佛教,曲解真正的佛法了,累计而成自度度他的障碍。下面的文章摘自果卿居士《现代因果实录》之一,有助于了解《西游记》与真正的佛教之间的差异。 《西游记》与《封神榜》 师父,听你讲了《白蛇传》的故事,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对法海老和尚的歪曲丑化,就是对佛法的攻击,对许仙和白娘子人畜相恋的同情和赞美,实际上也是末法时期的颠倒行为。我们佛弟子有责任通过书籍和各种传媒工具把被颠倒了的,再纠正过来。我现在还有几个问题请教师父: 《西游记》是一部历代大众喜欢看的历史名著,被编成电视剧之后更受大众欢迎。但是,我从小时候看这出戏就觉得唐僧太窝囊了,观音菩萨怎么会叫孙悟空拜他为师?而且还教给唐僧一个紧箍咒,专治惩恶扬善的孙大圣?唐僧什么本事也没有,能教给徒弟什么呀!这个故事从佛教的观点应该怎么理解呢? 妙法老和尚答:“我觉得一个懂得佛法的人,应当这样理解《西游记》:唐僧原来讲的是自己修自己的小乘佛法,不能成就无上菩提。所以观世音菩萨化现成一个老和尚,指点唐僧去西方拜见佛祖,求取大乘经典。西天取经的路实际上就是唐僧自度度人的修行之路。而修行之路不是平坦的,充满了艰难险阻。 “唐僧的三个追随者,实际上集中体现了众生 ‘贪、嗔、痴’ 三种恶习。猪八戒代表贪欲重的人,贪财、贪色、贪名、贪利、贪吃、贪睡……所以给他取名八戒,意思是只有守戒才能熄灭贪欲,只有守戒才能获得智慧,所以叫悟能。孙悟空代表那些有本事,有能力但脾气大的人。取名悟空,就是告诉这些人要知道一切无常,万法皆空的道理。而沙悟净是指那些生性憨厚的‘老实人’,因为不明白佛法,造下了杀生吃肉的罪业(他曾在流沙河吃人为生),取名悟净是要他修净行,要想出离三界必须慈悲不杀。而身为师父的唐僧,四大皆空,不被财色名利所吸引,在生死存亡之际视死如归,宁向西方一步死,不向东土一步生。他在悟空破杀戒不听教诲的时候念紧箍咒,意味着用戒律来约束他,令他改邪归正。 “唐僧不会腾云驾雾,不会变化,只知一心念佛,表明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有神通。你看神通广大的孙猴子,在妖怪的神通大于他的时候,不是也束手无策吗?然而邪不压正的,在一心念佛的唐僧有生命危险时,观世音菩萨一定会逢凶化吉,助唐僧遇难呈祥。再说,那些猴子对付不了的妖怪,多是哪位圣人的侍者或坐骑之类跑下来作怪的,这应当理解成菩萨、仙人为帮助唐僧早证圣果,有意制造的障碍。“一切是考验,看你怎么办”,唐僧在生死悠关的时候,从来都没有怪过观世音菩萨让他取经啊! “孙悟空一个筋头十万八千里,却出不了如来佛的手心。如果佛想把大乘经典交给唐僧那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或者由孙悟空去取不就省事了吗?所以,这部《西游记》是告诉我们修行的艰难。在每一个学佛团体里,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在求佛道。佛教的团体就是个大熔炉,兼收并蓄。佛法是至刚的,无坚不摧;佛法是至柔的,无往不利。只要大家禀持修行的正念,就可共图大业。所以在经历了千难万险之后,师徒四人终于拜见了佛祖。然而在去藏经阁取经书时又遇到了障碍,这实际上是说只要未成佛,就会有无明,也是说只有舍,才有得。 “归来途中,所有佛经都掉进了水里,最后只剩下“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佛在《金刚经》里也曾说过‘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同时也是说到了末法的后期,从《楞严经》开始,所有经书的文字都会逐渐消失,最后只剩下“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 “其实我的这种解释,是在以正纠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西游记》和《封神榜》本来就是佛道相争,互为攻击的产物。近代中国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曾讲述了这两部书的来历: ‘当年北京白云寺白云和尚讲《道德经》,很多道士跑来听后都作了和尚,长春观的道士就不愿意了。以后打官司,朝廷为化解矛盾,令长春观改名为长春寺,白云寺更名为白云观。道士们并不服气,写了一部《西游记》小说骂佛教。看《西游记》的人要了解这一历史背景,就能看出它的真相。最厉害的是小说中描写唐僧取经回到通天河,全部佛经泡水后文字都没有了,只留下“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这就是影射玄奘法师所翻译的佛经全部是假的。可惜的是世人误信《西游记》,却把真正记载史实的《西域记》埋没了。 针对《西游记》创作的小说《封神榜》是和尚骂道士的。从这个观点看它,就看出处处都是骂道士的。比如说道士修仙必有劫数,要挨刀刃。看这两部小说。如果不明白它的佛道相骂的关系,便会认假为真。所以看书要明是非,辨邪正。’”(请参阅《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 以上是妙法老和尚对《西游记》的解释。他还建议我们熟读《楞严经》,就可以具备择法眼,多读大德高僧的著作就能开启自己的智慧。
个人分类: 几许感慨|8311 次阅读|14 个评论
周末闲话——新闻背后的故事
热度 1 yhliu971225 2011-12-10 23:36
周末了,有个人在想着各种饭局 有人在对着落选院士开炮 还有批人对着月亮猛拍 我呢,也来闲话一把新闻背后的故事。                                                 一、浏览量   8号下午,在我们学校主页上看到了王晓钢老师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的新闻。我知道王老师是科学网的资深博友,所以想都没想就直接给拷贝过来,作为博客新闻给发出来了。   不到 10 分钟,科学网 MM 就将其精选。然后奇迹发生了。当天浏览量将近 2000 ,第二天达 4000 ,第三天,超过 4600 。高度啊高度。   当天,王晓钢老师发了篇博文,《听数学家讲物理——再谈朗道阻尼》,编辑 MM 将其置顶,二天过去了,浏览量超过 5000 。王老师写过许多这样高水平的科学博文,这一高度也是破纪录了,可见置顶的力量。                                        二、科学网编辑只关注口水战?   声称要远离科学网的肖重发博主留言说:王老师的博文基本都是相当出彩的!谈科学能很科学,谈艺术能很艺术,就连谈社会问题也是一针见血。。。。。。。科学网编辑太势力了,。。。王老师当选会士了,他们才把王老师的博文 top 。可是,可是,王老师的那篇博文本来就是相当精彩的。。。。。。科学网老关注口水,迟早会泡沫化的! 我个人也有些差不多的感觉,科学网成了某些人的传声筒,将其个人的情绪无限放大,无所顾忌,不讲情操,不讲底线,来个鱼死网破又有什么好处!年末了,科学网编辑是否该总结总结了。                                                  三、 版权 我的博客新闻直接把学校里的新闻给转贴过来。当时我给新闻后面标注的撰稿人王正汹用 email 打了个招呼。科学网的博友赵纪军老师留言,说让我抢了先,他本来要写个相关的博客的。我一看就笑了。赵老师一定是最先知道这事的人。后来我们沟通了一下,才知道,赵老师在夏天就知道这事了,也是赵老师主张在学校主页上发这样一条新闻的,并且对新闻稿进行了仔细的斟酌。哈哈,看来是我在抢新闻了。 事实上这篇新闻稿写得相当有水平,添加了不少背景材料,这也是编辑 MM 精选它的原因吧。其实科学网上之前已经报道过这条新闻,我的博客新闻仍引起这么多人关注,感觉比较奇怪。可能还是新闻稿本身写得比较好吧,编辑 MM 将其精选也是原因之一。                   四 到底有多少华人入选 2011APS   Fellow   有人在后面提供了 APS 网站的链接,进去一看,只有 15 人入选 2011   APSFellow ,王晓钢老师是唯一的华人。而王老师自己说今年二岸三地共有 10 人入选,内地 5 人。我回头一看,原来那 15 人名单是 DivisionofPlasmaPhysics 学科的入选者。那好吧,我周末花些时间把其它二岸三地的入选者找出来吧,结果找到 11 位。内地 6 位。另外全球华人入选者有说是 24 人,有说是 27 人,我在 24 人基础上加了一位,给出了 25 人的版本。大半在美国。马上就有人反对,说还有很多。哎,谁能给出标准版。科技部网站上是没有滴。不知组织部管不管这事,要是把这些人都招安回来,那我国的科研实力不知得提高多少个点。                              五、 打榜   8号上午,唐常杰老师发篇精选博文,《巧挖科学博客之均击量公式,兼谈干预规则 ---- 趣味数据挖掘之四》,实际内容就是告诉大家怎样在科学网打榜。科学网有平均点击量,周排名,总排名,博文排名等排名榜。以前我从没关注过。看了常老师的博文,一方面觉得唐老师写得真有趣,另一方面也知道新手只能打周排名榜,或者博文排名榜了。看着自己的一篇博文点击量嗖嗖地长窜,想起了唐老师教的打榜方法,我这个太典型了。一看榜,果然,在周排名和博文提名中都可以看到我的名字了。啊,太神奇了。     但唐老师也说了,这样打榜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看来这个榜与我还是没有多少关系。   不知是不是所有新闻后面都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 
2725 次阅读|2 个评论
武汉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第三期跨学科论坛
limer 2011-11-22 20:41
武汉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第三期跨学科论坛 主题: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时间:11月24日(本周四)晚上7:30 地点:信息管理学院110室 主讲人:武汉大学国家遥感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张帆 讲师 主办机构:武汉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 欢迎有兴趣的同行参加!
38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什么一个道德国度面临道德解体危机【郑永年】
wuqiang198 2011-10-11 13:47
近来中国的媒体在讨论一个在世人看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问题,即“摔倒老人,要不要扶?”对数千年之前的孟子而言,“幼童要掉到井里,要不要拉一把?”这是一个不用提的问题,或者说这根本不是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上,人类的很多行为和动作,出自人类的恻隐之心或者本能,根本不用作任何理性的思考。因此,幼童落井要拉一把,老人摔倒要扶一把,都是不需要人类费理性来思考的问题,恻隐之心和本能的驱动足矣!科学家更发现,类似的恻隐之心和本能,甚至存在于动物群体之中。很多动物群体对环境都已经发展出群体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本能,互助互救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本能。   为什么中国社会要讨论这样一个本来根本不用讨论,或者不是问题的问题?原因极其简单,是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在中国社会变得如此复杂,而必须诉诸于人类理性了。这些年来,很多案件的发生,例如南京的“彭宇案”和天津的“许云鹤案”,不管其背后的故事如何,都似乎和人类的本能反应相对立。媒体上充斥着很多匪夷所思的标题,例如“十九岁大学生扶起倒地老人,法院判赔7万多元”、“老人摔破头围观群众无人扶,家属表示理解”、“孩子路见倒地老人上前帮助,被家长嘲讽训斥”、“解放军士兵扶昏倒老人被迫赔三千,部队找证人讨回公道”,等等。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中国老人倒地就没有人扶了。我们可以相信,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扶倒地老人的。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只能表明这个社会的道德出了大问题。“恻隐之心”是人类道德最本能的方面,连这个都被怀疑,都被摧毁了,这个社会还没有问题吗?因此,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社会怎么了?   这倒是一个需要人们理性思考的问题。中国文明长达数千年不中断。中国历来视自己为一个道德的国度,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是这么看待中国的。但是,现在为什么会演变成一个毫无道德可言的社会呢?如同一个社会道德的形成,有其不同的并且是复杂的原因,社会道德的衰落也如此。就中国文明来说,人们至少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   对商业文明负面影响缺免疫力   首先,在商业文明面前,中国传统道德的衰落具有其必然性。中国数千年里一直是农业文明,从来就没有经过商业文明的洗礼。儒家道德可以说是农业文明的精神结晶,表现在社会结构方面就是“士、农、工、商”的等级社会秩序,从商者被排在最后,最不重要。其它方面的制度设计,也是为这个等级秩序服务的。在历史上,尽管不同朝代对商业具有不同的态度,一些朝代敌视和排斥商业,而另一些则比较能够容纳和重视商业,但商人在儒家意识形态中的地位,从来就没有变化过。商业社会对道德的负面影响甚至冲击是必然的,但中国统治者使用的是排斥商业的做法。这种政策在遏制商业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传统文明没有能力容纳和接受商业文明。商业文明一旦来临,传统文明对商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任何免疫力。   这里,如果和西方作一比较会看得比较清楚。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政治秩序,可以说是商业文明的产物。在西方,近代意义上的商业阶层崛起在传统帝国解体之后的废墟上。随着商业文明的崛起,封建价值观很快衰落。商业文明要求对事物具有一种世俗的态度,于是宗教改革成为必要。宗教改革符合商业社会的需要,使得宗教能够容纳商业精神。但同时改革之后的宗教,也为商业社会塑造了一种新的道德价值体系。西方宗教改革和转型,因此和商业文明的兴起分不开。   基督教转型得最为成功。韦伯的着作《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就是论述这种情况的。改革后的宗教,在接受商业行为的同时,也约束着信仰者的商业行为。尽管商业行为、盈利和挣钱都被合理化,但挣钱本身仅仅只是工具,而非目的。商业行为和挣钱的最终目的,还是救渎人本身的灵魂。另外一大宗教伊斯兰教的转型,并不像基督教那样顺利。在很大程度上,伊斯兰直到现在不仅没有有效转型以容纳商业社会,反而有更为传统化的趋向,和商业社会和世俗行为表现为深刻的矛盾。   新道德体系还没有建立   中国传统道德现在受迅速崛起的商业文明的影响,传统道德体系的解体之迅速令人吃惊。这里不得不提到当代商业文明之前的几乎长达世纪之久的政治冲击。从清末以来,中国传统国家被产生于欧洲的近代国家所打败。无论是政治精英还是知识精英,都把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归诸于传统道德或者文化。因此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之前,儒家传统道德受到一波又一波的政治冲击。   近代以来,长期的革命和战争也使得道德的确立成为不可能,因为革命和战争就是要推翻旧秩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人们才觉得确立新道德的需要。不过,当时中国的做法,是以意识形态替代了道德,依靠宗教化了的世俗意识形态,对干部官员和普通老百姓的行为构成制约。革命和持续的政治运动摧毁了传统道德,而宗教化的意识形态一旦消失,社会便无道德可言。这就是中国现在面临的状况。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中国无能确立一个新的道德体系?在西方的道德重建过程中,除了宗教改革的作用,政治也扮演了很大的作用。并且随着世俗化的深入,政治在道德重建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政治的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第一是法治建设,第二是自律社会的形成。   今天,人们可以从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法意》(或者《法的精神》)中体会到,当时西方社会把法治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何种地步。世俗化意味着人们日渐脱离宗教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律变得重要起来。从前是宗教扬善抑恶,现在法律取代了宗教的位置。而法律是通过政治过程形成的,用来调节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更为重要的是,法律并不仅仅是那些写在纸上的条规,而是一种如孟德斯鸠所说的深入人心的“精神”。   如果法律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政治过程,那么自下而上的自律社会的形成,对道德的形成和成长同样重要。实际上,道德无非是社会成员中间自觉形成的行为规范,也同样通过社会的压力机制而发生作用。要形成社会自律,社会必须具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一个不受政治干预的空间。西方社会一直强调社会力量,从早期的资本主义(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即“市民社会”)到现代的非政府组织,都是社会力量的载体。    受保护的社会才能产生道德自律   西方道德力量的强大并不在于政府的推动,而在于社会力量的强大。实际上,在西方,一直是社会力量在推动政治和政府的道德化,而不是相反。也应当指出的是,政治在保护社会过程中的作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等方面的社会主义,或者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制度,是保护社会的制度保障。而这些制度的确立,都是通过政治过程达成的。这些社会制度的意义在于,社会成员只有在获取了生存和生活的基本需求之后,道德概念才会得到强化,即所谓的“衣食足而知荣辱”。   西方近现代道德的发展,对中国来说应当有比照意义。作为世俗文明,历史上宗教只在一些特殊的社会群体(即各种类型的宗教团体)中发生作用,但在中国总体道德建设过程中,历来就没有占据主要地位。改革开放前的政治破坏了传统道德,改革开放后的政治又没有尽到重建道德的作用。   首先是没有花大力气进行法治建设。中国尽管也一直在强调法制和法治,但法制和法治的现状很难使人相信其有助于道德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说,中国的法制不但没有“扬善抑恶”,却是在实际生活中起到了“扬恶抑善”的作用。本文开头所讲的“扶起摔倒的老人受到法律惩罚”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例子。   法治没有进展,除了日常人们讨论的“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同样重要的是新自由主义进入中国的法律领域,无论是在立法还是司法。新自由主义进入中国的社会领域是很显然的,例如医疗、教育和房地产等等,但经常被人们忽视的是新自由主义对法律领域的影响。在很长时间里,立法的主导原则就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劳动生产力,而社会正义和公平则被忽视。到现在,整个法律领域可以说是金钱主导一切,变相的GDP主义也在法律界盛行。例如中国的大部分律师,都想从事经济法或者与此有关的法律活动,不想甚至回避刑法和民事,除了政治原因之外,金钱观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以钱为本必然导致法律界的全面腐败。实际上,中国的司法腐败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一个应当以保障社会正义为目标的制度体系如此腐败,社会正义必然荡然无存。    法律沦为权力与金钱的工具   很显然,中国的法律面临政治和金钱的双重压力。结果怎样呢?法律只是工具,要不成为政治的工具,要不成为金钱的工具。中国只有法律的条规,而没有“法意”,法的精神。西方意义上的“法律秩序”(law and order)在中国并不存在。当法律成为权力或者物质利益的工具时,谁来保证“善”的行为?又有谁来惩罚“恶”的行为呢?   社会空间的缺失也使得道德无处生存。在数千年的儒家文明里,王权尽管在理论上专制,但往往是“统而不治”。中国社会具有高度的自治性。在社会底层,乡规民约调节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各个行业也有自己的行为规则。在当今社会,这样的传统道德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基础,但这并不是说,新的社会道德体系就不能产生了。没有产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社会没有自治的空间。   长历史时期的革命、战争和政治运动,已经把中国社会高度政治化。而确立政权之后,又没有去政治化的过程;相反,政治因素深入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对社会进行控制和管理。社会“被控制”和“被管理”的状况,表明社会本身缺少空间。缺少空间就决定了社会群体很难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自治制度,从而也很难形成社会成员的自觉和自律。换句话说,任何自下而上的道德找不到社会空间。如果法律要保障的是合乎人类道德观念的秩序,那么社会道德要调节的是社会群体之间,或者社会个人之间的互动和行为模式。既然社会道德难以形成,社会群体和社会个体之间的交往,就表现为赤裸裸的物质利益或者权力行为。   道德是任何一个文明的内核,其它方方面面的制度,无论是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还是社会制度,都是这个道德内核的外延。中国现在面临传统道德解体而新道德建立不起来的危机,这也是中国文明的危机。如果商业文明不可避免,那么就要重建一个能够容纳商业文明,但又能遏制商业文明所带来的负面结果的新道德体系。世界历史表明,道德的重建并非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人类主观努力的结果。如果新道德体系不能得到确立,无论怎样强大的经济力量,都不足以促使中国文明的复兴。
个人分类: 杂谈感想|9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背后的故事之三 : 两篇打酱油的科研论文
热度 4 费米子 2011-7-17 15:22
科研作久了,就发现科学真的是一个无边无际的海洋,未知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且不论化学生物医学等等,但就物理学本身就分支繁多,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去深入理解。“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一个人,既然没有分身术,也只好泛起一叶小扁舟,徜徉在科学的海洋中,希望能发现点什么。在一段时期内,探索的主要精力还是要循着一个大致的方向。但偶尔,也许会打打酱油,做点与主线关系不大的支线任务。而我在博士期间,打过两次酱油。 第一瓶酱油,是还在物理所的时候。那时刚发了第一篇关于自旋流的文章,接下来要做什么却毫无头绪。或者说,换了不少问题,却不了了之。刚好北大的马老师在台湾开会时,有个日本的组刚做了个实验,在半导体二维电子气上刻了一个环阵列,然后测了这个结构的电导。通过调节外加电场的大小,可以改变电子波函数的相位和它们之间的干涉,从而使电导出现震荡的行为。奇怪的是,他们在震荡曲线里观察到了所谓的"半波震荡",就是在若干震荡周期后,电导相位有个Pi的变化。于是我们想从理论上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我们做了一个理论模型来模拟这个结构的电导,结果却未能得到这个半波现象。在把电导的震荡曲线作了傅里叶变换后,则观察到了对应于单个量子环的震荡频率和高阶频率。后来,马老师去美国访问,那边的组里有个学生刚好也用紧束缚方法做了一个类似的问题。他们的方法可以考虑一些无序的问题。于是大家便决定一起写一篇,最后发表在PRB上。URL: http://link.aps.org/doi/10.1103/PhysRevB.76.125311 Time-reversal Aharonov-Casher effect in mesoscopic rings with spin-orbit interaction。 文章发表得很顺利,审稿人就写了几句话,大意是既然有实验结果,那么有相应的理论,很好。汗。。。估计是遇到朋友了。只是这篇文章没有解决初始的问题,也没有更深的洞察。这几年里居然被人从“量子网络”的角度得到了十几次引用。看来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量子相位的问题,我自己的感觉,绝对是量子力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只是目前还不是我现在主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瓶酱油,则是在德国期间。当时刚找好博后位置,便考虑毕业的问题。当时物理所的文章要求还没有降下来,而按照规定,我还缺一篇一作的SCI才能毕业。抓狂之际,便向指导我的小老板求救。于是便找了一个容易做的问题,用组里的程序,计算了硅纳米线的吸收和发光光谱。一个月后,文章投向欧洲物理快报,不料审稿人怀疑我们的计算方法,悲剧了。幸好物理所新所长上任,毕业要求降低,我也得以顺利毕业。而这篇文章则改投美国化学学会的杂志JPCC,审稿人也丝毫未见刁难,很顺利被接收了。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jp903898u Atomistic Simulations of Self-Trapped Exciton Formation in Silicon Nanostructures: The Transition from Quantum Dots to Nanowires。纳米结构的发光现象还是相当有意思的,只是这个问题在匆忙之中,研究的不够深入。Nano Lett上最近有篇实验的文章,引用了我们文章的结果来支持他们的实验结果。希望这些工作能激起这个领域更多的研究吧。只是这也不是我研究的主要方向。 总结 :酱油偶尔可以打打,但还是要坚持自己的研究方向,深入下去。 否则,殆已!
个人分类: 文章背后的故事|3695 次阅读|4 个评论
纳米国旗背后的故事(科普-插图)
热度 5 沈海军 2011-6-29 15:45
纳米国旗背后的故事(科普-插图)
沈海军 文 国旗 , 说白了就是一块带有象征国家标志的布,或飘扬在队伍中,或竖立在建筑物上 ……国旗 的作用和招牌有些相似,它可以无声地告诉人们, “ 这里属于美国 ”, 或者“属于中国”。纳米科技是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才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性新兴科学和技术,它的迅猛发展将带来一次新的工业革命。目前所有发达国家都在对纳米科技的研发进行大量的投入,试图抢占这一科技战略制高点。 讲到这里,有读者一定会问,纳米国旗到底是什么东西?国旗和纳米又有什么联系?其实,这里的所谓 “ 纳米国旗 ” 是指使用纳米技术或纳米材料制造的国旗。这些国旗或小得如发丝,或具有某特殊的功能。总之,这些纳米国旗并非科学家们的无聊之作,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彰显该国家或地区科学家在某项纳米技术上的领先水平, 即显示该国的某种科技实力 。 一、德克萨斯大学的纳米美国国旗 德克萨斯大学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拉达斯市,是美国的知名大学之一。 2006 年七月,美国有线新闻网报道了该所大学的一项纳米科技成果――纳米美国国旗。该国旗的作者是该校电子工程系的两位研究生, Jang-Bae Jeon 和 Carlo Foresca 。这是一款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的国旗。旗面的长度仅为人发丝的 1/10 ,为 7 微米左右,旗杆的直径及旗面的厚度均为数百纳米左右。这是一件本应进入吉尼斯记录而未能如愿的作品。吉尼斯官员们的理由是“很遗憾,我无法亲眼看到你们的作品。 ” 如图 1 所示,该纳米美国国旗被“插 ” (制备)在一张尺寸仅有灰尘颗粒大小的美国地图上 。 据报道,为了制造该纳米国旗, Jang-Bae Jeon 和 Carlo Foresca 采用了一种被称作聚焦离子束-气相沉积( FIB-CVD )的技术。其制作原理大致如下:在气态环境中,用聚焦的镓离子束辐照硅材料的表面,但凡镓离子束辐照的地方,气态物质就会在该处优先沉积、生长;巧妙地控制离子束的辐照位置,最终就会得到所需的三维纳米结构。 二、 Bilkent 大学的纳米土耳其国旗 近来,土耳其 Bilkent 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使用扫描探针显微镜在硅的表面绘制了纳米尺寸的土耳其国旗。该小组的负责人是 Ahmet Oral 教授,他所在的单位为土耳其科学院纳米中心。 如图 2 所示,该纳米国旗的线宽为 100 纳米;高度为 2 纳米,仅为十几 层原子的高度;国旗整体尺寸为几微米。相比之下,人的头发丝直径却为 50 微米左右。换句话说,该国旗的尺寸要比发丝直径整整小一个数量级。 为了制备该纳米国旗, Ahmet Oral 教授给扫描探针显微镜的探针及晶体硅之间施加电脉冲,并用扫描探针显微镜探针在晶体硅表面进行扫描。在电脉冲的作用下,晶体硅表面探针处的硅被氧化,凡是探针扫描的路径上就生成了凸起的氧化硅纳米线。最终构成一个细节尺寸为纳米量级的土耳其国旗。 三、康奈尔大学的彩色纳米国旗 2004 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硅芯片上刻蚀了世界上最小的彩色纳米美国国旗。这是一个包含了六种色彩的国旗,旗面尺寸约为 3 × 1.5 微米,领导该项工作的是 Carl Batt 教授。该纳米国旗连同另一幅“纳米白宫”作品被镶嵌在一块邮票大小的树脂上,最终将经过白宫负责人转交给美国总统。 该项工作已经得到了美国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采用的工艺为一种先进的纳米平面印刷技术。为了制备这面旗帜, Carl Batt 教授在硅芯片表面覆盖上一层玻璃膜,然后在薄膜上刻蚀了间距为纳米量级的平行线条。国旗上,每颗星的尺寸为 75 微米左右,由 36 条均布的线条组成; 5 条带,每条带由 52 条平行线条组成;由于这些线条的间距恰好和红、兰或绿等可见光中的光波长相对应,因此,稍微倾斜一下该芯片,就会观察到不同颜色所显示的国旗图案。当然,如果国旗上平行线条间距过小,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则该纳米国旗就会自动“隐身”。 四、美国 NASA 的纳米碳管国旗 这里介绍的是美国 NASA 研究人员制作的一张纳米碳管美国国旗。如图 4 所示,该国旗实际上是由两张纳米碳管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PS 合成的。两张照片中的纳米碳管密密麻麻,整齐排列,每根碳管的直径为数百纳米,长度为 1 微米左右;其中,一张照片所反映的整体尺寸为 4 × 6 微米,为斜视图;另一张照片是俯视图,尺寸较小,为 1.5 × 2.5 微米。经过电脑后处理,它们分别被涂成粉红和蓝的底色。蓝色的电镜照片置于红色照片的左上方,俨然构成一幅纳米世界的美国国旗。 为了生长这些纳米碳管,研究者们采用了一种被称作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的技术,即在高温的气态环境中,让碳物质在材料基底上生长;由于材料基底上布置有 催化剂,因此可催化纳米碳管的快速增长。 五、纳米五星国旗 2002 年十月一日 早晨,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像往日一样徐徐升起,依然是成千上万的民众前来观看。然而观众中却很少有人知道,从该日起,天安门上的五星红旗已经不再是往日的普通红旗,而是由纳米材料制成的防水、质轻的纳米红旗。这是世界上首面运用纳米技术的国旗。该纳米国旗由北京京工红旗厂有限公司研制,专门赠给天安门管理委员会。 该面国旗的规格、面料、所用颜色等都与每天在天安门广场正中飘扬的一致,但是在制作时增加了纳米技术。这样,国旗就不会吸水,水滴上去就会成水珠流走,解决下雨时国旗因为吸水就无法飘扬的问题。经过处理的国旗还能防尘,颜色可保持数个月之久。
12827 次阅读|8 个评论
论文背后的故事之二 : 自旋流导致的电偶极子
费米子 2011-5-21 14:24
Consistency in formulation of spin current and torque associated with a variance of angular momentum DOI: 10.1103/PhysRevLett.96.066601 这篇文章是在研一的下半学期开始做的, 是我的第一篇文章. 当时刚刚在研究生院上了半年的课,那时半导体自旋电子学领域刚好是自旋霍尔效应大热的时候, 而人们对于自旋流的定义却一直有争议. 据说焦点在于自旋流不守恒. 其实我在刚开始就对这种说法很困惑 : 为什么必须要一个守恒的自旋流呢? 当时已经有一些文章来讨论自旋流的定义问题, 但是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 于是我们就从相对论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按照Dirac的理论, 自旋是相对论电子的一个必然推论.那么要搞清楚自旋流的定义问题,这是个很自然的想法. 做的过程却不是那么简单. 最初我们是从角动量流入手的, 可是很复杂, 开始并没有得到很清楚的结果. 后来就先做电荷流.电荷流相对简单, 而真正的关键是发现电子密度会多出一项, 就是来自于一个电偶极子的贡献.这点其实是后来才认识到的; 当时我只是把电荷项写得尽量简单. 这一点也是一天中午从青年公寓去物理所的路上灵机一动想到的. 算是其中的一步重要的突破. 这样就得到了一个考虑了自旋轨道耦合后的Maxwell方程. 其中也包括了自旋流的物理效应.在我看来, 这个结果是这篇文章中最有价值的一个. 之后,动量流与角动量流就可以类似的来做,只是形式上要复杂不少. 文章的另外一个要点, 是将电子场部分与电磁场部分的分离. 这样就得到了电子在电磁场中所受到的力与力矩, 当然是在包括了自旋轨道耦合效应以后的. 这些结果也与前面的Maxwell方程相互印证. 另外, 将自旋单独从总角动量分离出来,也清晰的看到了自旋,轨道以及电磁场之间角动量的传递关系. 我们也据此给出了一个自旋流的定义. 文章的观点是, 自旋流张量的反对称部分给出一个电偶极子,其电磁效应由Maxwell方程来体现. 这个最终的物理图像还是相当简单漂亮的. 而这个图像, 其实是在一大堆繁琐的计算后提炼出来的. 文章发表以后, 却没有产生足够的影响. 也许是自旋霍尔效应演变为拓扑绝缘体后, 自己反而没有那么火热了,着实让人感慨. 最近有些工作探讨了自旋流的光学性质, 并为实验所验证, 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进展. 另外文章发表以后, 还被物理杂志邀请写了一个介绍性的短文发表. 没想到这个居然成功帮助我在毕业的时候达到论文标准: 毕业的时候, 因为在德国期间文章还没有发表, 而以前的一篇二作也不算数,差点无法按时毕业了...
个人分类: 文章背后的故事|2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人的“逃生学”
热度 19 gfcao 2011-4-13 13:46
本文就事论事,无意攻击任何人,请不要对号入座。不是我想在某些问题上纠缠不休,而是科学网一度的“逃生学”研究容易误导我们,有必要就此问题阐明自己的观点。如果谁认为我的观点错了,可以批评,但别把我的观点误认为扣帽子。 --------------------------------- 我不是做逃生研究的,甚至可以说对逃生学一窍不通,但我知道人类逃生有别于动物逃生。大家对韩红的这首《天亮了》很熟悉吧?可你们知道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吗? 韩红 - 天亮了 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 让我想起他们那双无助的眼 就在那美丽风景相伴的地方 我听到一声巨响震彻山谷 就是那个秋天再看不到爸爸的脸 他用他的双肩托起我重生的起点 黑暗中泪水沾满了双眼 不要离开不要伤害 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 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 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 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 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 看到太阳出来妈妈笑了天亮了 这是一个夜晚天上宿星点点 我在梦里看见我的妈妈 一个人在世上要学会坚强 你不要离开不要伤害 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 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 我愿为他建造一个美丽的花园 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 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 看到太阳出来天亮了 看到太阳出来他们笑了天亮了 那是一个令人哀伤的真实事件,过山的索道突然断了,在生命的紧要关头,一对年轻的父母用双手高高举起了手里的孩子,孩子幸存下来了,那对父母与所有索道上的游客全部遇难,这应该也属于一件群体灾难事件。 汶川大地震中,出现了众多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这些故事已经深深刻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用双臂支撑着讲台保护讲台下四个孩子的老师(有网友提示这个故事是假的,但我没看到相关说明,所以在此加以标注,姑且当故事看)。那个老师为什么不发挥他的本能逃生啊?他完全可以自己首先钻到讲台下的,按照逃生理论,谁能指责他?只因为他是老师,他是在课堂上。如果有人问我,假如我遇到这样的事件,我能像那个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吗?我只能告诉你,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碰到这样的事情,但我愿意以那个老师为榜样。 克拉玛依大火后,人们发现,一个老师将一个学生仅仅抱在怀里,消防人员试图把她们分开,但怎么也分不开,孩子的家长哭着说:“既然她们生不能分开,死也让她们在一起吧。”我想,如果那些老师们不顾一切选择自己逃生,不至于几乎全部遇难。 生命是宝贵的,谁都不愿意死,遇到死亡的威胁,求生是本能,这无可厚非,但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境,人们往往需要作出选择,那种冷血的本能只适用于动物,不适用于人类,因为人类是有情感、有道义的,不是有人口口声声大谈仁爱吗?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又扯什么本能? 中国的消防安全像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交通安全以及其他所有安全一样远远不是“科学”两个字能解释和解决的,在“人祸”这个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前谈任何安全无异于纸上谈兵,这是“美国人”不了解或者装着不了解中国的最根本原因。 这里我想说的是,人类的逃生不可能完全用专家的“科学”来解释,因为灾难中除了科学还有人性,父母会舍命救自己的孩子,老师会舍命救自己的学生,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们有感情,他们有责任。我曾经说过,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两重身份,一是作为普通公民的社会人身份,另一个是从事某种职业的职业人身份,在不同的场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作为社会人,在灾难中,你自我选择逃生无可厚非,但作为职业人,很多时候,你无权或良心让你无法优先选择逃生。我不明白一个愿意向故意杀人犯献爱心的人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选择了冷血?我无意攻击谁,只是不理解。 人们为什么谴责“范跑跑”?如果他仅仅是优先选择逃跑,大家不会过分地指责他,事实上,那时局面那么混乱,伤亡那么大,谁也无法搞清楚谁有过什么行为,大家之所以谴责他是因为他在网络上的那些言论。而现在我们的消防专家却希望替“范跑跑”开脱,把人们对“范跑跑”的谴责理解为“范跑跑该死,他不该跑”,中美文化的差别就真的那么大吗?大家都看过诺亚方舟(2012)吧,美国总统不是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吗?《铁坦尼克号》里的杰克不是也把生的希望留给了认识不过几天的罗丝吗?为什么到了消防专家的眼里一切的生命都成了无情无义的动物? 我觉得,专家们可以在消防技术方面多做点研究,向有关部门提供技术参考,但还是少谈逃生学为妙,因为消防专家貌似不懂得人类与动物的差别。
个人分类: 杂文|5652 次阅读|60 个评论
背后的故事:李湘真的“逼供”了章子怡?(图/视频)
sxzx 2008-11-17 22:00
背后的故事:李湘真的逼供了章子怡?(图/视频) 作者:三峡在线 早 前三峡在线就看到有消息称李湘在她的节目《背后的故事》中采访章子怡。很多人都说这是李湘与章子怡两个水瓶女的一场趣味对话。但也有一些媒体评论:李湘节目显狗仔本色,被章子怡猛泼冷水。 李湘主持的《背后的故事》是三峡在线经常关注的为数不多的节目之一。出于对她的欣赏,也出于对节目本身的喜欢。这次采访章子怡的节目被饱受如此评论,因此三峡在线在今晚播出的第一时间看到了上半部分。 《背后的故事》之李湘真采访章子怡 此前,三峡在线看到有媒体这样报道:由黎明、章子怡主演的《梅兰芳》即将于12月12日在全球首映。日前,两位重量级主角双双走进湖南卫视《背后的故事》演播厅,在李湘的逼供之下,章子怡终于揭开了自己跨国恋情的真实内幕。原来,正是华纳公司大股东艾维尼沃在汶川地震时所表现出的对中国受灾民众的伤感,最终打动了章子怡,让她决定与其订婚。 黎明和章子怡在《背后的故事》演播厅 逼供一词虽然在此也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那种真正意义上的逼供。但这样的说法似乎真的让人感觉李湘在节目显示出了狗仔本色一般。那么,李湘真的逼供了章子怡?李湘真的很八卦?很狗仔? 三峡在线并不这样认为,相反,本人觉得李湘这是一种真性情的体现,体现了她的率真、她的直爽、她的敬业。为何这样说?我们不妨来看看本人的以下分析: 从《背后的故事》的栏目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情感的穿越,心灵的震撼,那些新闻背后,那些人生背后,那些爱情背后,那些生死背后,有无言的大震撼 ,有拈花的大感动,有自孤峰顶上坐起,观灯的大境界,有泪水欢颜,宣泄淋漓的大俗世界!也就是说,对于来的每个一位嘉宾,李湘需要做的就是针对嘉宾挖掘出那些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如果嘉宾来了,问的与回答的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东西,或者说都是一些人尽皆知的事情,这样的访谈绝对是有违初衷的。如果真的这样,又如何能够体现主持人的素质与敬业精神? 如果没有李湘的这样一次访谈,恐怕关于章子怡的很多东西我们都永远处于一种无度的猜疑之中。不是吗?关于她的爱情,还有她曾经有关遇东方粉丝黑面具合影事件等等。 客观地说,虽然目前三峡在线只看到了上部分。但我个人认为这一期节目相当不错。无论是从创意策划,还是访谈的内容,都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只不过,就如同李湘采访少林方丈这样的节目之后,很多的人都只在关注李湘一身比较性感的装束而让方丈脸红?同样的道理,今天,看过这期节目的一些人们并没有从深层次来思考这个李湘为何如此率真?《背后的故事》真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三峡在线一直认为,《背后的故事》显然对李湘而言是一次转型的良机。告别了《快乐大本营》时期花花绿绿,极尽夸张的装扮和十分闹腾的主持风格,现在的李湘已经开始在着装上有意走上正规化,主持风格也更加成熟化。这样的节目更体现出了她是一个影视娱乐圈一个不可多得的多面手,一个善于打造个人品牌的绝对高手。 李湘和章子怡 对于这样一个标题,说完了李湘,自然还要说说章子怡。在这一期节目中,虽然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以及与李湘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章子怡在过去的这十年里,在努力中的一步步成长。同时也看到了她在戛纳为汶川灾区筹款的爱心。 但对于章子怡的爱情与绯闻男友,之所以在哪都能够如此备受关注?原因恐怕还在于她自己,曾经有人盘点过章子怡的十大绯闻男友,从高枫、张艺谋,再到成龙、霍启山、李安等最后到后来的泰伦斯.霍华德,一直今天的艾维尼沃。虽然有些或许真的是狗仔捕风捉影,但毫无疑问,说章子怡是绯闻最多的女星之一一点也不为过。有些时候,也不能完全怪罪也别人太狗仔、太八卦。另外,章子怡在节目之中说到一个她并不能确定其真实身份的人身上有狗味,未免让人觉得有些不太厚道吧?当然,是非曲直,相信每个人都会有一个自己的判断。这也仅仅是三峡在线的个人观点。 2008中国名校校长书记的十大换帅(图)
个人分类: 娱评天下|341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