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朱兆祥教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学者走了——痛悼力学界前辈朱兆祥教授
热度 13 sqdai 2011-12-1 08:02
一位慈祥和蔼的老学者走了——痛悼力学界前辈朱兆祥教授
昨天,在《钱学森文集》首发座谈会上,我的学长谈庆明教授告诉我,力学界前辈朱兆祥教授已于上周五( 11 月 25 日)溘然长逝。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位受人尊敬的力学界长者就这样悄然辞世了? 多数年轻学人可能不大熟悉这位老教授。由于尚未看到正式讣告,这里根据网上查到的资料对他稍作介绍(见链接): 他是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的早期组织者; 他是当年代表中国科学院到深圳罗湖桥头迎接钱学森先生回国的第一人; 他在 1956 年年初协助钱学森先生创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功臣; 他是宁波大学的创建者、首任校长; 他是在爆炸力学和冲击动力学领域卓有贡献的著名学者。 我是在 1966 年“文革”初期参与编写“力学所阶级斗争大事记”时知道朱兆祥其人的,很想与他近距离接触,一直苦于没有机会。直到 1981 年,钱伟长先生领导的中国力学学会理性力学与力学中的数学方法专业委员会计划在合肥举办“非线性波研讨会”,我受钱伟长先生之命,到朱兆祥先生在中关村的家里找他接洽。交谈之下,发现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说老,其实不算老,那时他刚进入花甲之年,不过已是一头华发了。他亲切地告诉我:“我与党同龄。”当时,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副主任(系主任是钱学森先生),做实际的领导工作。 在他的鼎力支持下,研讨会开得很成功,在会上,我们听到了他的关于爆炸波和爆燃波的精彩报告,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喜欢讲故事。我陆续听到了他的一些传奇经历,听到了在反右、“文革”期间遭罪的往事。他在担任力学所学术秘书和党支部委员期间,钱伟长先生是副所长, 1957 年钱伟长受到了冲击,他受命去探望钱伟长先生,“做一些思想工作”。大概后来他“批钱”不力,此行成了他“包庇‘大右派’”的罪名,因此挨整多年。有一次,我问他,怎么看这段经历?他先是哈哈一笑,接着告诉我,就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呗!并说,中科院的老领导张劲夫主政安徽省时遇见了朱兆祥,说了道歉话,用的就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这句话。朱先生豁达的态度,更增加了我对他的尊敬。 此后,我见到朱先生的次数不多。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十年前的这个时段,适逢庆贺钱学森先生九十大寿,有关方面组织了一二十个报告会,我有幸在北大哲学系听谈庆明教授讲钱学森先生在力学领域的成就,那时,朱兆祥先生、钱永刚先生都来了,一开始,就由朱先生讲述他当年在罗湖桥头迎接他的情形(见链接 2 )。他指着永刚说,当年的七八岁的男孩都成了学者了,我们真得老了。他的讲话赢得一片笑声和掌声。 那年他 80 岁,还健朗得很。后来听说他在智力上出现一些问题,我经常惦念他。谁知道昨天竟听到了噩耗! 力学界的一位忠厚长者走了,他开创的事业永存,他的崇高品格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写于 2011 年 12 月 1 日晨 【链接 1 】朱兆祥简介 朱兆祥,力学家、教育家和科技事业活动家。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的早期组织者,协助钱学森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事爆炸力学和冲击动力学的研究,在应力波的传播及其引起的损伤和屈曲以及高分子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等方面做作出了贡献。在中国科技大学,建立和发展了我国第一个爆炸力学专业。是宁波大学的创建者 。 朱兆祥简历    1921 年 2 月 4 日 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今宁波市镇海区)。    1937—1940 年 浙江省立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建筑科学习。    1940—1944 年 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获工学士学位。    1944—1949 年 任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助教。    1949—1955 年 任中央文化部科学普及局辅导处负责人,参加筹备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常务委员,负责组建协会秘书处。    1955—1959 年 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学术秘书。    1959—1985 年 任中国科技大学教员、副教授、教授;爆炸力学教研室主任,近代力学系副主任。    1985—1988 年 任宁波大学校长。    1989 年 —  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http://baike.soso.com/v141734.htm?ch=ch.bk.innerlink http://baike.zhyww.cn/npost/200812/20643.html 【链接 2 】朱兆祥: 50 年前我在罗湖桥头迎接钱学森回国 朱兆祥: 50 年前我在罗湖桥头接钱学森回国 2007 年 12 月 07 日 15:12   光明网-光明日报 日前,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建所 50 周年暨钱学森回国 50 周年纪念大会的现场,一位白发苍苍的八旬老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就是当年力学研究所的筹备人和负责人之一朱兆祥研究员。 “ 朱老是当年到深圳罗湖桥头迎接钱学森回国的人! ” 力学所所长洪友士说。果然,接下来朱老的回忆让现场的所有人回到了 50 年前那难忘的时刻 —— “1955 年秋天,钱学森先生突破美国政府的封锁回国。我受陈毅副总理的派遣,代表中国科学院去深圳迎接。那时我不认识钱先生,出发前我找到了中国科学院的赵忠尧和郑哲敏先生,又到上海拜访钱先生的父亲钱均夫老先生,了解钱先生一家的有关情况。钱老先生还给了我钱先生夫妇和子女永刚、永珍的一张合照,以便辨认。当我到广州时,陈毅副总理已有电报来请省府关照。地方上很支持,派了一位副处长陪同我前往深圳协同工作。 1955 年 10 月 8 日深圳罗湖桥头动人心魄的一幕是很难忘怀的。当时我们已经从中国旅行社探知,钱先生等 30 位离美归国人员所乘邮船将在九龙靠岸,当时的港英当局屈从美国的压力,对钱先生等一行将以所谓 ‘ 押解过境 ’ 的屈辱名义来对待。近中午时分,罗湖桥门打开了,这支光荣的爱国者队伍踏上界桥,面向祖国,步行过来了。正当我们拿着照片紧张地搜索钱先生一家之时,我的手突然被队伍中的一位先行者抓住,使劲地握着。我猛转身,发现对方眼眶里噙着的眼泪突然掉了下来。我意识到,此时此地我这个人,虽然原来谁也不认识我,也不知道我是来干什么的,现在却被看作伟大祖国的代表了。我也极为感动。就这样,一个挨着一个,每个人都带着激动的泪痕跨入国门 —— 我终于接到了钱学森先生一家。永刚和永真两个天真的孩子拉着我的手,不停地喊着: ‘Uncle   Zhu,   Uncle   Zhu’ ,他们也和父母一样沉浸在回到祖国的幸福之中。同时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在地珀萨定纳出发,和钱先生一家一路同行的还有李整武、孙湘教授一家。进入深圳车站休息室坐定后,我把科学院吴有训副院长和院学术秘书钱三强先生的欢迎函面交给他们。钱学森先生站了起来,再次和我们握手,并走到李教授跟前说: ‘ 整武兄,这下我们真的到了中国了。恭喜!恭喜! ’ 两个人又激动地握手。孙湘教授把怀中的孩儿递给丈夫,从手提包里取出他们随身带来的离美那天出版的《珀萨定纳晨报》给我看,上面印着特大字号的通栏标题 ——‘ 火箭专家钱学森今天返回红色中国! ’ 这天,钱先生终于安全地回到了祖国,开始了生活上崭新的一页。 ” http://news.qq.com/a/20071207/002745.htm 【链接 3 】王礼立教授讲述宁波大学首任校长的传奇人生 王礼立教授讲述宁大首任校长朱兆祥的传奇人生 “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 。 10 月 26 日晚,我校老领导,爆炸力学和冲击动力学专家王礼立教授登上我校的 “ 三做 ” 讲台,为师生们带来题为 “ 创建宁波大学的传奇人物 —— 老校长朱兆祥先生 ” 的讲座。这也是我校 2011 年建校纪念周的重要活动之一。讲座由副校长赵伐主持。 讲座中,王教授以三个 “19 年 ” 为主线,讲述了老校长朱兆祥的传奇人生及其与宁大创建之初的感人故事。朱兆祥出生于宁波市镇海区虹桥村一个渔民家庭。父亲早逝,未成年的他不得已辍学,进工厂做学徒,深刻体察到当时中国的落后及生活艰难。但是,长期艰苦的渔民生活铸就了他像《老人与海》主人公所说的那种刚毅性格 —“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 他发奋苦读 3 个月,最后考取浙江省立宁波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公费生。 19 岁,优秀的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 年,朱兆祥考上浙大,历经了人生第二个重要的 “19 年 ” 。在浙大学习期间,他深受竺可桢和郑晓沧所倡导的浙江大学 “ 求是学风 ” 的熏陶和影响,这也成为他此后创建和发展宁波大学的指导思想。 1955 年 10 月,根据陈毅副总理的手令,朱兆祥作为中国科学院代表赴深圳迎接留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国。朱兆祥不仅是钱学森踏入祖国大地时迎接他的第一人,还继续陪钱学森考察东北及全国 10 来个城市的工厂、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并协助钱学森筹建了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及中国力学学会。当人们颂扬钱学森、钱伟长和郭永怀等对创建力学研究所、以及推动我国近代力学发展的历史性功绩时,同样不会忘记朱兆祥所作的重要贡献。 朱先生的第三个 “19 年 ” 虽然充满波折,但尤其让人感动。在 “ 反右派运动 ” 中,他受到牵连,历经坎坷 。他用 “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 激励自己,将时间和经历倾注在力学教学和新学科的创建上,不断开拓创新。在中科大教学期间,他开设了 10 余门新课程,并亲自刻写蜡纸和油印了大量讲义。他常对青年教师说: “ 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时间是在晚上、周末和假期,不利用这三个时间,就无法在知识的大海中前进。 ” 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 1978 年,他被洗清冤案,但对这段过往只字不提,而是立即补交了 19 年积攒的党费。现场听众深为朱先生的宽阔胸襟感动。 坚忍不拔,爱国爱家。王教授在讲座中说,朱先生的三个 “19 年 ” ,向我们阐述了 “ 要在平凡中做出伟大 ” 的道理。从 1984 年开始,为了筹建宁波大学,朱先生倾尽全力,四处奔走,在各方帮助之下,宁波大学顺利建成。几代宁波人的愿望和奋斗,宁波没有综合大学的历史宣告结束。年逾花甲的朱兆祥老先生放下心爱的科研工作,回到家乡担任了宁波大学首任校长,投入繁重的建校工作 …… 王礼立教授朴实又动人的讲述令同学们沉浸其中,老朱校长的传奇人生经历和精神打动了在场师生的心,热烈的掌声不断回响在会场。讲座接近尾声之际,同学们踊跃提问,他认真进行了讲解。 讲座最后,赵伐副校长代表学校向王教授赠送了讲座纪念品 —— 越窑青瓷。 宁波大学新闻网:“做人做事做学问”讲座第 137 讲 http://news.nbu.edu.cn/WebNewsRead.asp?Id=16405 朱兆祥.jpg
个人分类: 名人纪实|11403 次阅读|1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1: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