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活疫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疫苗是当前最热门话题-我来做些科普
热度 9 gaoshannankai 2016-3-24 11:14
开场不得不按照惯用的中国科研报道方式,趁现在中国吹牛逼不用上税,我也按照这个模式 把自己工作吹一吹,顺便卖点私盐。吹完牛逼我自己都感到有些想吐,不过再回头看看例如 “透明计算”那批人,稍微好受一点。 不过,这篇文章最主要还是根据自己的一些研究工作,对当前一些活疫苗的安全性提出警示。 并对外领域的研究生等进行一点科普。尽到科研人员一份社会责任。 布鲁氏菌基因组测序破译跨物种感染机制 2016 年1月26日, Genes 期刊发表了石河子大学与南开大学合作的一项关于布鲁氏菌跨物种感染机制的研究。该研究获得了布鲁氏菌株019的基因组完成图,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从布鲁氏菌株019全部3091个基因中定位了可以其跨物种传播的关键基因rsh以及导致粗糙表型的基因WbkA。 布鲁氏菌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菌之一,是布鲁氏菌病的病原菌,有极强的侵袭力,对人类和动物均有较强的致病作用。1980年,中国新疆爆发了大规模绵羊布鲁氏菌病,石河子大学陈创夫教授团队第一次分离得到布鲁氏菌株019,从最初血清学和生化鉴定都认为布鲁氏菌株019属于绵羊种,到后来的一系列动物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发现019与绵羊种布鲁氏菌株有很大差异,再到进一步证实布鲁氏菌株019是新疆当地特有的菌株,019的具体种属分类和感染机制一直悬而未解。 石河子大学陈创夫教授与南开大学高山副教授合作的这项研究除了鉴定了布鲁氏菌株019属于猪种,还发现了布鲁氏菌株019与当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布鲁氏疫苗菌株S2在亲缘关系上最为接近。 这个发现对病菌活疫苗的安全性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当前,我国畜牧行业为防范布鲁氏菌病,广泛使用了活疫苗。这项研究结果暗示了,活疫苗如果产生一个基因微小变异也有可能致病。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为此研究的生物信息分析提供了软硬件支持( 论文已致谢 )。 原文链接:http://www.mdpi.com/2073-4425/7/2/7 原文标题:The Complete Genome of Brucella Suis 019 Provides Insights onCross-Species Infection 科普一下,活疫苗(举一个例子)怎么制成的: 本发明涉及一布鲁氏菌及其疫苗的生产方法。疫苗是由重组布鲁氏菌rS2-ΔWboA株作为生产菌株。该重组菌株通过非抗性基因筛选技术,缺失布鲁氏菌S2株菌WboA基因1-897bp之间的碱基序列,使其失去了光滑型布鲁氏菌细胞壁LPS结构中O链形成的条件,从而由光滑型转变为粗糙型。粗糙型重组菌株的安全性显著提高,但仍保留了对布鲁氏菌病良好的免疫效果。以此菌株生产疫苗将改变布鲁氏菌疫苗免疫动物与野毒株感染动物难以区分的现状,并有效提高现有疫苗的安全性。 这里仅仅一个例子,请大家不要对号入座。 菌株制备以及后续保存中,难免不引起其他基因变异,所以不是100%无风险。 我建议对于重组等手段获得的活疫苗,应该首先得到他的全基因组完成图,作为备案。这样的好处是, 谁敢乱搞,将来这就是证据,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可以根据这个全基因组定位致病或相关基因。
1702 次阅读|26 个评论
新型狂犬病毒减毒活疫苗可能用于狂犬病的治疗
热度 10 yanjx45 2012-9-2 15:55
美国费城 Thomas Jefferson 大学的 Bernhard Dietzschold 等在近期《病毒学杂志 (Journal of Virology) 》上发表论文证明:用狂犬病毒 (RV) 减毒活疫苗 TriGAS 进行暴露后治疗 (PET) ,可通过快速诱导中枢神经系统 (CNS) 组织中的适应性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导致野生型 RV 从中枢神经系统 (CNS) 中被清除,使大部分受感染的小鼠得以生存,从而使该疫苗有可能用于狂犬病的治疗。 采用新型 RV 减毒活疫苗,即含三个糖蛋白分子的 RV 减毒变种 TriGAS ,对被野生型 RV 感染的小鼠进行暴露后治疗( PET ),可在致病的 RV 已经入侵大脑并在其中复制的情况下提高小鼠的存活率。 PET 的成功是由于诱导产生了强有力的 RV 中和抗体应答,从而能将野生型 RV 从脑中彻底清除。 作者将正常鼠脑中的转录子与野生型 RV 感染的小鼠进行比较,将 RV 感染的小鼠又分为用新型 RV 减毒活疫苗 TriGAS 进行 PET 治疗的和未进行治疗的 2 组。实验发现,在只有野型 RV 感染而未用 TriGAS 进行 PET 的小鼠中,代表 1 型干扰素( IFN )反应的许多宿主基因都被激活。这表明,野型 RV 感染早期引起的 I 型干扰素反应不能控制 RV 的感染。相反,在用野型 RV 感染后又用减毒活疫苗 TriGAS 进行 PET 的小鼠大脑中,大多数选择性活化的基因能发挥适应性免疫的作用,包括调节 T 细胞的活化和分化、调节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增殖。这些发现得到采用定量 PCR ( qPCR )芯片进行的研究的证实。芯片实验的结果显示,在 RV 感染又经 TriGAS 进行 PET 的小鼠脑中,编码趋化因子配体 3 ( CCL3 )、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因子 2 (即白细胞介素 12B )和颗粒酶 A(GzmA) 的 3 个基因活化较早,并有更充分的表达。 已知这些基因的活化对调节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增殖发挥关键作用,这也可能用于解释减毒活疫苗 TriGAS 在 PET 中的作用机制。 从大脑中清除 RV ,需要在周围神经和 CNS 中快速诱导强大的先天免疫和适应性抗 RV 免疫。作者已经确定了 TriGAS 诱导有可能参与这一进程的几个基因。确定与这些基因产物的诱导相关的上游和下游路径以及这些基因产物的活性,最终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从 CNS 中清除 RV 所涉及的机制,并最终有助于延长 PET 的窗口期:从暴露后数天一直延长到 RV 已经到达 CNS 之后。这也就是说,在暴露于狂犬病毒后即使症状已开始出现,此时再开始 PET 仍然可能有效,从而使狂犬病的真正意义上的治疗成为可能。 这项新的研究成果将为狂犬病的治疗研究开辟一条全新的途径。 (国药中生武汉公司 狂犬病检测中心 严家新研究员 编译自 Journal of Virology , 2012 , 86(6) : 3200–3210 ,)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10003 次阅读|1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