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l冷冬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多地降温幅度达10℃左右 大半个中国气温将刷新低
杨学祥 2018-11-5 06:05
多地降温幅度达10℃左右 大半个中国气温将刷新低 中国天气网 昨天07:33 (原标题:超凶的冷空气来了 大半个中国气温将刷新低!) 中国天气网公号3日消息 锵锵锵—— 大家注意啦, 快备好棉衣啊, 超凶的冷空气来啦▼ 这次冷空气超凶der 它将发动两次强力攻势! 嗷呜一口吞掉北方 气温降幅超10℃ 大家快看看这图▼ ▲“雄鸡”背脊被它狠狠咬了一大口,气温溃不成军! 随着冷空气继续南移,11月3日夜间至4日,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4~6℃,内蒙古中部、东北地区中北部等地局地降温幅度达8~10℃以上! 尤其东北和内蒙古东北部一带今天气温达到近期顶点,明天降温更加剧烈,降幅大多在8-14℃! 不止是北方 冷空气还贪心得想去南方咬一咬▼ 你看,随着冷空气的扩散南下,华北南部及其以南地区也要降温啦! 从下周一开始到下周四左右,降温的冰冷逐渐向南蔓延至江南一带,黄淮、江淮、江汉、江南西部等不少地方过程积累降温幅度也可达10℃左右! 如郑州,最高气温将由明天的22℃、降到6日的11℃,长沙从明天的25℃、降到7日的13℃,超级冷! 大家看,大半个”雄鸡“的气温都要被它咬残啦▼ 哇呜一口喷出雨雪 中东部晴朗不再 注意了,除了大败气温,冷空气还有第二招! 这个周末,北方雨雪迅速增多。 中央气象台预计,11月3日夜间至4日,新疆西部和南部、青海大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中北部等地将先后出现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内蒙古中东部局地有大到暴雪。 像西宁,今天早晨已经出现了下半年来的首场降雪,兰州今天夜间到明天也可能出现雨夹雪天气。 ▲今晨西宁出现降雪(图/赵海梅容锦盟马晓萍) 等到5-6日,中东部大范围地区都在雨水笼罩之下,其中黄淮西部、江汉、西南东部等地雨势较大,南方从上周末开始持续了一周的晴朗天气即将结束! 当心哦 多穿点别感冒啦 冷空气在盯着你哦▼ https://news.youth.cn/gn/201811/t20181104_11773732.htm 厄尔尼诺就要来了 做好迎接冷冬的准备 已有 973 次阅读 2018-10-13 14:47 |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厄尔尼诺 , 拉尼娜 , 日食 , 南极海冰 , 冷冬 推荐到群组 关键提示:根据NOAA最新预测报告显示,2018年冬季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概率再一次提升了,高达70%到75%了,在前段时间我们一直维持在最高概率为70%,而最新的调整已经达到了75%,这可能给我们的一个预示就是厄尔尼诺现象或将来临。 在此之前我们就指出, 2018 年 8-9 月末南极半岛海冰最大值导致厄尔尼诺指数低位震荡, 10 月厄尔尼诺指数回归高位震荡,这一趋势由下列条件得到增强: 2019 年 2 月为南极海冰面积最小值,减弱秘鲁寒流,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2019 年 1 月 6 日 和 7 月 2 日 的两次日食都发生在极区,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预计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3 月达到厄尔尼诺标准,并在 2019 年 12 月转换为拉尼娜。厄尔尼诺持续时间由 2019 年 9 月南极海冰最大值的大小来决定。 目前,没有任何因素可以阻挡厄尔尼诺的发展, 2018-2019 年冷冬的到来已经没有悬念。图 2 表明, 2018 年 10 月以来,厄尔尼诺指数回归高位震荡:上升幅度大,下降幅度小,厄尔尼诺发展势如破竹, 2018 年 3 次日食在极区 (见表 1 )蕴藏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伴随厄尔尼诺的到来,寒潮、暴雪、强震、流感构成的灾害链会在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2 月肆虐全球,构成超级灾害链,人类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2018年是寒冬的可能性大 关注2018年厄尔尼诺快速发展 已有 651 次阅读 2018-10-9 17:30 2018 年是寒冬的可能性大 关注 2018 年厄尔尼诺快速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最近气象专家认为, 2017 年是个暖冬,若是拉尼娜现象结束那么 2018 年冬天就会是个寒冬,若是拉尼娜现象依然持续,那么 2018 年冬季就可能是个暖冬。 根据图 1 , 2018 年 6 月拉尼娜转变为厄尔尼诺, 8 月厄尔尼诺转变为拉尼娜, 10 月拉尼娜又转变为厄尔尼诺。 图 1 厄尔尼诺 3 区 2018 年 4-10 月海温变化曲线 根据图 1-2 , 2018 年 8-9 月末南极半岛海冰最大值导致厄尔尼诺指数低位震荡, 10 月厄尔尼诺指数回归高位震荡,这一趋势由下列条件得到增强: 2019 年 2 月为南极海冰面积最小值,减弱秘鲁寒流,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2019 年 1 月 6 日 和 7 月 2 日 的两次日食都发生在极区,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预计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3 月达到厄尔尼诺标准,并在 2019 年 12 月转换为拉尼娜。厄尔尼诺持续时间由 2019 年 9 月南极海冰最大值的大小来决定。 目前,没有任何因素可以阻挡厄尔尼诺的发展, 2018-2019 年冷冬的到来已经没有悬念。图 2 表明, 2018 年 10 月以来,厄尔尼诺指数回归高位震荡:上升幅度大,下降幅度小,厄尔尼诺发展势如破竹, 2018 年 3 次日食在极区 (见表 1 )蕴藏的能量得到充分释放。伴随厄尔尼诺的到来,寒潮、暴雪、强震、流感构成的灾害链会在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2 月肆虐全球,构成超级灾害链,人类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图 2 2018 年 7-10 月厄尔尼诺 34 区厄尔尼诺指数变化曲线 表 1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预测和实况(据林振山等, 1999 ) 日食时间 中午见食纬度 日食中心区 ri R1 R2 预测(实况) 2005-10-03 18 低纬 -1 -2 4 弱厄尔尼诺(未发生) 2006-03-29 29 中纬 1 2006-09-22 -27 中纬 1 2 0 (弱厄尔尼诺, 2004 年 8.5 ) 2007-03-19 p 极区 3 2007-09-11 p 极区 3 6 8 (拉尼娜, 2005 年 -2 ) 2008-02-07 p 极区 3 2008-08-01 p 极区 3 6 12 厄尔尼诺(未发生) 2009-01-26 -26 中纬 1 2009-07-22 25 中纬 1 2 8 (厄尔尼诺 ,2008 年 12 ) 2010-01-15 3 赤道 -1 2010-07-11 -22 中纬 1 0 2 (拉尼娜) 2011-01-04 p 极区 3 2011-06-01 p 极区 3 (拉尼娜) 2011-07-01 -64 高纬 1.5 2011-11-25 p 极区 3 10.5 10.5 厄尔尼诺(未发生) 2012-05-20 49 高纬 1.5 (厄尔尼诺夭折) 2012-11-13 -41 中纬 1 2.5 2013-05-10 2 赤道 -1 2013-11-03 4 赤道 -1 -2 0 拉尼娜?? 2014-04-29 p 极区 3 2014-10-23 p 极区 3 6 4 2015-03-20 p 极区 3 2015-09-13 p 极区 3 6 12 厄尔尼诺 2016-03-09 12 低纬 -1 2016-09-01 -2 赤道 -1 -2 4 拉尼娜?? 2017-02-26 -37 中纬 1 2017-08-21 38 中纬 1 2 0 2018-02-15 p 极区 3 2018-07-13 p 极区 3 2018-08-11 p 极区 3 9 11 极强厄尔尼诺 2019-01-06 p 极区 3 2019-07-02 -18 极区 3 2019-12-26 1 赤道 -2 4 拉尼娜?? 2020-06-21 30 中纬 1 2020-12-14 -40 中纬 1 2 6 注:预测误差为 1-2 年。??表示我们的预测。 引自文献(林振山 , 赵佩章 , 赵文桐 . 日食 -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应用 . 地球物理学报 , 1999, 42(6): 732-738. ) 相关报道 【今日头条】 2018 年是暖冬还是寒冬,种小麦该早、该晚?早做打算 ~ 2018-10-07 04:16 来源 : 好收成药肥 现在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也都凉快了下来, 有些农民朋友就会问今年是个寒冬还是暖冬, 因为寒冬和暖冬种植小麦的技巧不同, 若是暖冬可以按照正常的种植时间点种植, 若是寒冬就需要农民朋友小麦晚播 3 天,提高小麦的抗寒性。 对于多数农民的这一疑问,村里有经验的老农民说了这么一句俗语“头年洪水,次年寒冬”,是什么意思呢? 对于 2018 年冬天是寒冬还是暖冬,气象专家的说法是,因为 2017 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 ( 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 ) ,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 La Niña-- 小女孩,圣女 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 反厄尔尼诺 或 冷事件 ,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 1998 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 厄尔尼诺 -- 拉尼娜现象 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 中国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注意到, 1997 年在热带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 ( 中国附近海洋变冷 ) 已在一个月内转变为一次拉尼娜现象 ( 中国附近海水变暖 ) 。这种从未有过的情况是长江流域降雨暴增的原因之一。 这次厄尔尼诺使中国的气候也十分异常, 1998 年 6 月至 7 月,江南、华南降雨频繁,长江流域、两湖盆地均出现严重洪涝,一些江河的水位长时间超过警戒水位,两广及云南部分地区雨量也偏多五成以上,华北和东北局部地区也出现涝情。拉尼娜也会造成气候异常。中科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巢纪平说,现在的形势是 : 厄尔尼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而拉尼娜的影响又开始了,这使中国的气候状态变得异常复杂。一般来说,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大范围暖湿空气移动到北半球较高纬度后,遭遇北方冷空气,冷暖交换,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后,夏季到来,雨带北移,长江流域汛期应该结束。但这时拉尼娜出现了,南方空气变冷下沉,已经北移的暖湿流就退回填补真空。事实上,副热带高压在 7 月 10 日 已到北纬 30 度,又突然南退到北纬 18 度,这种现象历史上从未见过。 拉尼娜 它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度现象。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科学家认为 : 拉尼娜 这种水文现象对世界气候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将会给广东、福建、浙江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带来较多并持续一定时期的降雨。 1999 年上半年中国气候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气候专家经过研究分析,初步认为拉尼娜现象是影响中国上半年气候的主要原因。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振国认为,今年,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偏低,东亚经向环流异常,造成入春以来中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于是,北方强寒潮大风频繁出现,而降雨量却持续偏少,气温也居高不下。 据统计,今春北方地区风沙天气频繁, 3 到 4 月一共出现了 12 次大范围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影响范围包括西北、华北、东北西部、黄淮地区,甚至波及到了江淮地区, 5 月份西北地区又出现了 3 次区域或局部地区沙尘暴天气,其频率之高、范围之广,为近 50 年同期所罕见。气候专家陈峪说,西北地区近 50 年来沙尘事件频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2017 年是个暖冬,若是拉尼娜现象结束那么 2018 年冬天就会是个寒冬,若是拉尼娜现象依然持续,那么 2018 年冬季就可能是个暖冬。 根据往年的经验, 1988-1989 年和 1998-1999 两年都属于强拉尼娜现象,这两个冬天就是暖冬,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在 1990 年的 1 月和 2000 年的 1 月下旬,我国南方很多地区就出现了严寒天气,最低气温甚至达到了 -10 ℃ 。 农村俗语“头年洪水,次年寒冬”的意思就是说若是去年很多地区发生了洪灾,那么今年多半就是寒冬。比如说 2007 年我国的淮河水域就发生了大洪水,紧接着在 2008 年就发生了冬季雪灾。而 2017 年我国包括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滚滚东、广西、江西等多地都受到了洪水的侵袭,据统计 2017 年的洪灾受灾人数有 1108 万,直接经济损失 252.7 亿元。 我们今年处在一个拉尼娜的状态下,就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海温要比常年偏低 0.5 °以下,而这个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造成东亚地区经向环流异常,这样一个环流形势非常有利于中国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它使得我们会有一个冷冬,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这个冷的冬季就出现了。 拉尼娜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形成大雪的原因如下 : 进入 2008 年以来,亚洲高压非常活跃,不断形成冷气团南下影响中国,造成大范围大风降温天气,但是由于南方今年的暖气团也很活跃,大量来自太平洋、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频频光顾南方地区,当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强大冷气团迅速南下至南方地区,并与暖湿气团相遇后,这一冷、一暖两个正好结合在一起。受这两个气流共同影响,所以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在长江流域雨雪天气比较多,而且长时间维持着低温天气。如果只有强大的冷气团,而没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南方只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 如果只有暖湿气团提供的大量水汽,而没有冷气团光临,则根本没有什么灾害性天气。而两者齐备的时候,灾害就降临了。 同时,在中国遭受雪灾的严重打击时,美国中部出现 20 ℃ 的剧烈降温,暴风雪不时出没 (2008.01); 百年未雪的中亚地区突降 10mm 大雪,刷新了巴格达 100 年未雪的历史 (2007.12); 西欧 07 夏季水患严重,英法损失巨大 (2007 夏 ) ,入冬以来,俄罗斯北部边缘地区温度连创新低,一度达到 -50 ℃ ……拉尼娜仍未结束,事态依旧很严重…… 根据拉尼娜现象推断, 2018 年就存在寒冬的可能,因为是寒冬的可能性更大,就需要提醒农民朋友自然界的气候已经确定了 , 要想小麦的产量不受寒冬的影响,农民在播种“弱春性”、“半冬性”品种时,将播种时间推迟 3 天左右为宜。晚播 3 天,小麦的抗寒性就会明显提高,从而预防冻害的发生,保证明年小麦的丰收。 http://www.sohu.com/a/257977777_82238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9871.html 厄尔尼诺概率再次提升,高达75%!监测区高出平均温度0.7°C 原创 环球科学猫 2018-10-12 11:32:57 作者:文/罗兆春 气候的变化,已经不是第一次说了,而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似乎出现的概率再一次提升了,根据NOAA最新预测报告显示,2018年冬季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概率再一次提升了,高达70%到75%了,在前段时间我们一直维持在最高概率为70%,而最新的调整已经达到了75%,这可能给我们的一个预示就是厄尔尼诺现象或将来临。 当然这还是没给出一个明显的说明时间点,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数据比较清晰,科学研究人员预估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发展处厄尔尼诺现象。我们可以根据日本气象厅也才发布的厄尔尼诺现象报告显示,概率也是出现在70%,而NOAA的数据提升到了75%,这不得不说加快了很多,根据气温变化的监测报告显示,热带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表面温度异常,(与长期平均值的差异)逐渐增加。 在位于全球的四个厄尔尼诺监控区域,科学研究人员也发现了温度现在是高于平均水平的状态。NOAA的环境实验数据也表明了海面温度偏离2018年8月至10月初的长期平均值,关于厄尔尼诺监控的主要指标监测区域Niño3.4地区的温度在最近一周的表现结果是,高出长期平均温度的0.7°C,并且这个数据是高出了厄尔尼诺现象的0.5°C阈值,所以说已经是超越了正常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数据。 并且通过最近的大气环流状态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整个海洋温度的变化也是非常的奇特,海洋冷水区移步到了南美附近地区,而在印度尼西亚附近的远西太平洋堆积更温暖的水域,这使得温暖的水域更加的向东倾斜,通过记录显示,最近在中太平洋地区的信风大幅减缓,这是自1979年以来9月/ 10月期间最强劲的事件之一,科学家们已经逐步严密监控之中。 NOAA研究人员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在秋季发展也并不罕见,自从1950年以来,有9次厄尔尼诺事件在10月或者是秋季晚些事件出现,而在11月或12月达到峰值,所以这种状态是具有记录的,2018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我们不用感到惊奇,这就是一个正常的天气转变模式,当然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对气候的改变倒是真的很大,气候一般都是两极分化。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的影响可能很多人都比较关心,按照国家气候中心的数据显示,主要是出现降水分布明显,秋季容易出现南多北少的情况,全国气温以偏暖为主,所以相对来说气候来说是一个“破坏性”的现象,当前是还没出现的,这是NOAA公布的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新概率,大家作为参考即可,厄尔尼诺现象只能作为一个气候转变的标准参考即可。谢谢大家阅读! https://www.toutiao.com/a6611308345385026055/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0629.html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1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广东春运或遭遇最冷时段:关注1月最低气温
杨学祥 2013-1-8 03:47
广东春运或遭遇最冷时段:关注1月最低气温 杨学祥 我在2012年8月11日指出2012-2013年冬季发生冷冬的四大原因: 一、2013年年太阳黑子高值可能减弱“冷冬”的强度。 二、2010-2012年连续发生的3次8.5级以上地震地震和海啸可能导致冷冬。 三、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易发生冷冬。 四、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为强潮汐时期可能导致冷冬。 相关部门应该汲取2009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预测暖冬的历史教训,认真听取不同学术观点,避免预测失误带来的巨大经 济损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1213.htm 2013年1月潮汐组合:低温进入高潮 2012-11-29 06:53 2013年1月潮汐组合:低温进入高潮 杨学祥,韩延本,乔琪源,杨冬红 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3年1月是2012年10月-2013年1月强潮汐时期的第四个月。全球7级以上地震,9月发生1次,10月发生2次,11月上旬发生2次(截止到28日),地震增强趋势明显,伴随厄尔尼诺的增强, 11-12月地震可能进入本轮高潮,1月低温进入高潮。 潮汐组合A: 2013年1月5日为日月小潮(下弦),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度,两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幅度变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B:1月12日为日月大潮,10日月亮近地潮,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0.5247度,三者两两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强,潮汐南北摆动最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月19日为日月小潮(上弦),1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度。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1月2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0.92863度, 22日为月亮远地潮,21日为冬至,太阳在南回归线(南纬23度半),23日月亮潮和太阳潮近似在同一纬度,三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恨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1月27日为日月大潮,3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2度。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7299.html 广东8日晚再迎降温阴雨天气 春运或遭遇最冷时段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3年01月07日 09时07分   来源:南方日报 近几日气温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广东省气象台6日预计, 7号到8号白天广东省大部市县以阴天到多云天气为主,气温缓慢回升,但寒冷天气维持。明日夜间起,将有新一股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全省又有降温阴雨天气,其中中北部阴天有小到中雨,南部阴天有小雨,全省气温将下降3℃至5℃。 前日“小寒”刚过,这意味着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今冬南方的雨雪冰冻天气会持续多久?是否会出现2008年那样罕见的冻灾?随着春运临近,人们对严寒天气的变化更加关注。 南方雨雪冰冻提早 粤北作物已受冻害 这个寒冬来得早。去年11月下旬以来,我国境内先后出现7次大范围冷空气活动,全国平均气温为近28年同期最低,部分地区日最低气温破历史极值。 广东省以往多在春运期间出现的雨雪冰冻天气,这次早在2013年元旦之前就已降临,粤北最低气温曾下探至-5℃。受持续低温霜冻影响,京珠北等路段近日仍有薄冰。 据省气象部门统计,广东去年12月平均气温虽与常年同期持平,但月全省平均降水量51.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倍,全省月平均日照时数80小时,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5成。阴雨寡照之下,加上去 年12月下旬起的两次寒潮天气,粤北偏北大部分地区低于0℃,已致使粤北部分地区蔬菜、花卉遭受霜冻害,冬种作物生长放缓 。 “这个冬天冷得早,今年首次南方雨雪冰冻过程开始的时间也较常年偏早。”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分析道。 天气仿佛越来越冷了,是不是与全球气候变暖相左? 对此,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适应室副主任周波涛介绍,北极海冰面积减小是影响东亚及我国冬季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 1月底2月初最冷 “湿冷”格局难改 雨雪冰冻再袭,2008年的罕见灾情是否会重演呢?“2008年南方的雨雪冰冻天气是历史少有的, 目前的这次过程以及预报的8至11日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在强度上都不及2008年。” 何立富说,2008年冷空气活动十分频繁,一股接一股的冷空气使南方气温一次比一次低。 而近期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在本月6至7日前后出现了间歇 ,后期虽还有新的雨雪冰冻,但两次过程不是持续性的,不会有明显的灾害叠加。同时,根据最新气象资料,今年1月上旬到中旬的南方地区气温比常年还会偏低1℃左右,但偏低幅度明显不及2008年。 省气象局专家介绍,春运期间可能出现多次冷空气过程,最冷时段出现在1月底至2月初,可能发生阶段性严重低温寒冷灾害,对交通运输会造成一定影响。 其中,27日至31日,广东将有强冷空气入侵,局部地区可能再次出现寒潮天气(24小时降温10℃或以上),28日至30日前后可能有霜(冰)冻天气。 “湿冷”的格局也难改。本月广东省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正常略偏多一到两成,北部部分地区偏多两到四成。而2月下旬至3月上旬正值冬春环流转换之际,容易出现连阴雨和大雾等不利于交通运输的天气状况。(记者 谢庆裕) http://www.gov.cn/gzdt/2013-01/07/content_2306119.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报道评述:冷冬还是暖冬?
热度 2 杨学祥 2011-11-18 09:37
报道评述:冷冬还是暖冬? 杨学祥 今年哈尔滨10月平均气温为8.0℃,比历年同期高2.8℃,其平均气温偏高程度,位居近50年以来同期 第3位,仅次于1990年、1998年;11月上旬平均气温为3.7℃,比历年同期高5.5℃,其平均气温偏高程度, 位居近50年以来同期第2位,仅次于2005年。 我认为今年拉尼娜现象不能形成,形成拉尼娜现象的有利条件正在消失。今年不会形成很强的拉尼娜 现象,就此推测,今年冬天的气温,肯定会比前几年暖冬的时候要冷一些,但是不会像去年和前年那么冷 ,而最近几天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过去后,11月末到12月初,天气可能会很冷。 附件: 平均气温50年第二高 专家解释初冬气温偏高现象 哈尔滨新闻网 2011年11月18日 06时04分 哈尔滨新闻网讯(记者 张非非)今年入冬以来,我市天气始终“温暾暾”的,缺少些“寒气逼人”。哈尔 滨公众气象台台长陈莉、哈尔滨专业气象台专业气象服务科科长韩基良等专家告诉记者,今年10月平均气 温、11月上旬平均气温都比历年明显偏高,出现暖冬现象。 陈莉台长说,今年哈尔滨10月平均气温为8.0℃,比历年同期高2.8℃,其平均气温偏高程度,位居近50年 以来同期第3位,仅次于1990年、1998年;11月上旬平均气温为3.7℃,比历年同期高5.5℃,其平均气温偏 高程度,位居近50年以来同期第2位,仅次于2005年。 据气象专家介绍,我市今年出现“暖冬”,主要受以下气候条件影响: 我国处于偏暖期 气温变化有周期性。近100多年来,气象资料表明我国存在大约30年一周期的冷暖交替。上世纪20年代以前 偏冷,20到40年代偏暖,50到70年代偏冷,80年代后又转入偏暖,目前我国还处于这个时期。我国暖冬天 气出现比较集中的东北等地区,周期性表现更加明显。 温室效应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迅速增加,全球气温明显上升,暖冬就是在这种大背 景下发生的。我国处在东西伯利亚偏暖区南端,我国偏暖是全球偏暖的组成部分。 厄尔尼诺影响 近50年来,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当年冬季温度偏高的概率较大,1951年以来发生过15次厄尔尼诺现象, 有14次我国出现了暖冬。 纬向环流盛行 从1986年起,东亚上空纬向环流盛行,多为相对平直的偏西气流,偏北的经向气流较少,很少将西伯利亚 的强冷空气带入我国,寒潮很少出现。在平直的气流中,即便有些弱的偏北气流,带入我国的冷空气次数 也少、势力也弱,冷空气南下的范围不大,造成了暖冬。 欧亚大陆积雪减少 欧亚大陆积雪减少,使西伯利亚南侵我国的冷空气偏弱,也是暖冬原因之一。 http://xinnews.my399.com/system/20111118/000280275.html 长春平均气温高去年近5℃:拉尼娜正在减弱 2011-11-9 11:41 长春平均气温高去年近5℃:拉尼娜正在减弱 杨学祥 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 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附近;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 -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 我在9月24日指出,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慢时期,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9月23日秋分是形成 拉尼娜的高潮时期,9月过后,拉尼娜形成的可能性不大。 尽管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预计拉尼娜现象将会持续整个冬季,但就目前南美天气状况来看,当 前拉尼娜的影响尚且微弱。 全球多数国家的气象部门都曾预测,由于拉尼娜现象重返地球,今年冬天会是个冷冬。不过到了11月 ,情况发生了变化,“我认为今年拉尼娜现象不能形成,形成拉尼娜现象的有利条件正在消失。”杨老师 说,今年不会形成很强的拉尼娜现象,就此推测,今年冬天的气温,肯定会比前几年暖冬的时候要冷一些 ,但是不会像去年和前年那么冷,而最近几天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过去后,11月末到12月初,天气可能会 很冷。 附件: 长春平均气温高去年近5℃专家推测:比去年暖和 来源: 城市晚报 2011-11-09 03:43 编辑: 杜姗姗   上一股冷空气离开之后,暖空气重新占据了上风,今天开始,长春市气温将再度上升。今天白天,长 春市的最高气温将达到11℃,夜间最低气温也维持在0℃左右。外出的时候,身体强壮的市民可以将夹大衣 减薄成厚外套,不过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这个季节,尽管气温较高,但是保暖还是很重要。到了明天, 气温还将在今天的基础上再升高,最高气温更将达到13℃,在下一股冷空气到来之前,大家也不妨到外面 晒晒太阳,给身体补补钙。   今天白天,全省晴。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全省晴。 预计今天白天,我省大部分地区有2—3级偏西风 。全省火险气象等级为2级。 昨天长春气温之高最近几年从未见过   昨天是24节气中的立冬,古人一般会把这一天当作冬天的开始。而昨天走在长春街头,最明显的感觉 还是不冷。昨天长春白天的最高气温飙升到了9.6℃,记者翻阅了最近几年的气象资料,2008年的11月8日 ,长春市的最高气温为0℃,2009年的同一天,受到冷空气的影响,虽然白天的最高气温为5℃,但到了夜 间,就急降到了-8℃,而去年的11月8日,长春市的最高气温则为三年中的最低,达到-1℃。   记者从吉林省专业气象台获悉,2009年的11月8日,长春市全天平均气温为-0.1℃,去年为-2.6℃。到 记者发稿时为止,今年11月8日的日平均气温还没有出来,不过11月7日的日平均气温为2.0℃,而气象专家 判断,昨天的日平均气温绝对要高过7日,也就是比照去年同期的日平均气温高出5℃左右。   为啥这么暖 冷空气比较弱 在接连经历了2009年和2010年两个寒冬后,今年的冬天不仅姗姗来迟,而且气温相对比较高。吉林省 专业气象台专家表示,今年冬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相对比较弱,而且持续时间不长。冷空气缺少持续性 ,加上势力不强劲,就给我们一种感觉,那就是气温始终很高,而实际上,每次冷空气来的时候,气温还 是比较低的,像大家都觉得暖和的昨天,早晨长春市各地天气晴好,最低温度却均在-4℃以下,农安更是 出现了-7.4℃的低温,创下了今年入冬以来新低。同时,气象专家表示,72小时之内,我省各地气温将不 会有明显变化,而后期新的冷空气马上要到来,气温还会随之快速下降,目前冬天刚刚开始,到底是冷是 暖,或者有多冷,还要看后期的天气情况。   最近的气温高于常年同期   是与拉尼娜现象有关   记者昨日联系到了吉林大学退休教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杨学祥。杨老师认 为,最近的气温高于常年同期,是与拉尼娜现象有关。因为一般来说,每年气温的平均值变化都不大, 2010年出现很强的拉尼娜现象,造成今年年初气温偏低,该暖和的时候不暖和,到了年末的时候,天气也 就相对比较暖和。   “今年冬天气温总体上可能还是比暖冬的时候要偏低,但是应该不会重复前两年异常偏低的情况,相 对来说要暖和一点。”杨老师说,拉尼娜现象对中国的气候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出现拉尼娜现象,冬天就 会比较冷。而今年8月的时候,拉尼娜现象重现,全球多数国家的气象部门都曾预测,今年冬天会是个冷冬 ,不过到了11月,情况发生了变化,“我认为今年拉尼娜现象不能形成,形成拉尼娜现象的有利条件正在 消失。”杨老师说,今年不会形成很强的拉尼娜现象,就此推测,今年冬天的气温,肯定会比前几年暖冬 的时候要冷一些,但是不会像去年和前年那么冷,而最近几天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过去后,11月末到12月 初,天气可能会很冷。(记者 王昕/报道) http://news.xwhb.com/news/system/2011/11/09/010218116.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06185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476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