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撤点并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听一听:什么是教育的效益?!
lxj6309 2012-11-20 11:05
最新消息:教育部回应农村学校数量锐减:暂停“撤点并校”( http://news.163.com/12/1120/08/8GO6OJQR00014JB5.html ) 文中说:“农村的布局调整是在广泛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事情,总体上提高了教育质量,提高了教师的配置,提高了教育的效益。” 请大家回忆在这种政策下发生的多少惨剧,:不断发生校车出事,公路上跑操遇车,更有大量的隐藏的失学记录,……请问:效益在哪里? 这个政策的成败还容许再诡辩吗?十余年了,还不惊醒吗? 请问:什么是教育的效益?教育的效益是可以用财政少花几个钱来衡量的吗?教育的效益是可以用牺牲一批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机会增大另一部分人受教育的质量来衡量的吗? 也许,今天是可以考虑在一些地方撤点并校了,但也必须是做好一切善后计划的前提下才可进行,如零散居民的迁移。
个人分类: 教育|23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撤点并校,不能图省事省钱
panfq 2011-12-15 15:59
2011年12月15日 10:25:3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最近,在关于校车安全的争论中、在关于留守儿童和“免费午餐”计划的讨论中,总会提到一件事,那就是农村“学校撤并”。真正的情形如何,“学校撤并”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多数成年人的小时候,每个行政村,都会有一所小学,每个乡镇,至少会有一所中学。乡村小学,条件自然不会太好,校园不大,几排校舍,有的还是土墙瓦屋,学生需要自带板凳,但至少离家很近,出门不远就能上学。   那时候的农村小学,地位很高,堪称村里的“最高学府”。因为在农民眼里,小学老师最有文化,小学自然是村里的文化中心,也是村民的活动中心。那些简陋的乡村小学,向城市输送了无数精英人才,也留下了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不知哪一年回乡,发现儿时就读的母校已经停用了。后来,又慢慢荒芜了、废弃了,直至被拆掉,改作他用。当年的老师,有的老了、退了,年富力强的则被调进了城。村里的孩子,则被分流到了镇上,甚至更远的县城。这在当下的农村,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学者梁鸿那本著名的《中国在梁庄》里,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细节,是村里的小学,如今被改成了养猪场。   这就是所谓农村学校撤并。乡村小学的撤并风潮,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的背景是,随着农民进城打工,随迁子女增多,一村一校出现了生源不足;很多乡村小学,师资不足,校舍简陋,办学条件不达标。因此,学校撤并也是有理由的,也收获了提高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的好处。   不过,“一刀切”式的学校撤并,也带了不少问题。很多学生原来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学,现在却要到几十公里外的学校就读,路上的安全成了问题,吃饭住宿的成本也随之增加。于是,今天我们还会看到,一些年幼的孩子,每天都要翻山越岭步行上学,因为中午无法回家,不少孩子饿着肚子上课;或是以烤土豆、冷馒头等充饥,这才有了随后的“免费午餐”计划。   乡村学校撤并,不仅造成部分孩子上学不方便,也预示着乡村文化中心的消失。没有孩子琅琅读书声的农村,缺了不少生气,更多了一丝萧瑟。虽然城市化是大势所趋,学校撤并以后,学习条件也改善了不少,但家长的负担也相应增加了。并且,中国还有那么多农业人口,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要到城里读书。目前,城市对乡村教育资源的“倒吸”,已经大大超过了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很多人不太跟得上了。   考察近代以来的历史,乡村精英的流失、城市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汲取,自100年前就已经开始。看当时的记录文章,述说乡村凋敝,学堂破败,日常所见,多为老弱妇孺,都有恍如隔世之感。当时,一批有识之士痛感于这种现状,发起乡村建设运动,致力于改造乡村教育。不过,乡村的沦陷,只发生在新兴大都市周边地区,更广大的农村地区,传统秩序尚存,城乡差距也没有充分显现。那时的乡村学校,和城里孩子享受差不多的师资,名牌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做中小学教师的,并不罕见。   当下,城镇化确是大势所趋,但那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大部分农业人口,还需要留在农村或就地城镇化。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才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正途。因此,乡村教育力量,不但不应削弱,还应该不断充实加强。当前,大量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面向农村的特岗教师指标十分抢手,如果教育投入和教师待遇有充分保证,吸引人才到乡村执教并不是难事。一些从农村走出的精英分子,也开始通过建设乡村图书馆、慈善捐助、志愿支教等方式,反哺乡村。民气可用,这些新生的建设力量,都可以用来重振乡村教育。   因此,以提高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为目的的学校撤并,不应让农村孩子上学更难、成本更高,不应该图省事、图省钱,而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农村的教育和文化特点、需求,推动教育资源配置的均等化。如果孩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将有不少人会因这个理由而放弃背井离乡,更会减少很多问题甚至悲剧。对于乡村教育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停止倒吸,重视反哺,教育的均等化,应成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丁永勋) 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1-12/15/c_111245968.htm 新闻汇集:公车 . 校车 . 撤点并校
个人分类: 教育评论|314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