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陪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老先生和小狗
热度 4 saraca 2018-11-10 10:31
院子里有一位经常遛狗的老人,背有点驼,头发花白,衣着得体,笑眯眯的,一看就是五六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儒雅模样,退休前也许是做科研的,因为这个院子里的大部分住户都是科分院的退休职工 。从年纪上看,这位老人退休差不多快二十年了。 记得十多年前,我搬到这个院子时,就注意到这样一位老人。他经常和老伴一起带着小狗买菜、散步、去公园。那时候,他头发还有些黑,不像现在这么灰白,衣服也很干净整洁,走路时身板硬朗,微微的笑着,一脸的慈祥和蔼。他的老伴看上去也应该是从科研工作战线上退休的,每当她站在院子里和熟悉的老同事寒暄打招呼时,说话干脆利索,举手投足间透着知识分子的知性和优雅。令我过目难忘的是,她有一头微卷的短发,每次都打理得很好看。跟随他俩、形影不离的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毛色雪白光滑,眼睛大而有神,机灵活泼,跑前跑后地紧跟着老头老太太的脚步。这条小狗性情温和,很少听到它在院子里朝路人汪汪汪叫,也很少随地留下遗迹。我很喜欢这样的小狗,碰到时总爱多留意几眼,看它在地上东闻西嗅样子,很有趣。我尤其喜欢它那双大眼睛,在白色毛发的衬托下,显得圆溜溜、黑亮亮、水汪汪地看着你,好像有许多话要说似的。我想这大约就是人们喜欢京巴犬的缘故之一了。 十多年过去了,老先生老太太和小狗遛弯的情形也在发生着变化。一开始,经常看到老太太提着菜篮子走在前面,老先生招呼着小狗走在后面。过了几年,看到老太太推着买菜的小推车走在前面,老先生和小狗依旧走在后面。后来,很少看得到老太太跟着出门了,只有老先生带着小狗出来遛弯。他也开始有点驼背了,步子也显得缓慢,碰到熟人也会停下来唠嗑;小狗的毛色也略微有些发黄,不再雪白如初了。再后来,我看到老先生带小狗出来遛弯时,常常把小狗抱在怀里,有时还把小狗放在买菜的小推车里,像照顾小孩般悉心。仔细一看,老先生的衣着也不是那么整齐了,灰白的头发有些凌乱,身体日渐清瘦,步履显得蹒跚而沉重。那只小狗呢,乖乖地躺在老先生怀里,或推车里,一动不动,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依旧像会说话似的看着你。无论晴天或雨天,都能看到老先生一个人带着小狗出门散步、雷打不动的样子。看着小狗从一只浑身雪白、 精力旺盛、 充满活力的小狗渐渐变成了一只毛色发黄、行动迟缓、甚至走不动的小狗,我常常想,是小狗需要老人带它出门定时遛弯,还是老人需要小狗陪着散步?另外,那个头发卷曲得很好看的老太太呢,为什么她很少出门了?也许,老先生比老太太更喜欢小狗,更依恋小狗的陪伴。 这么多年来,每次遇到老先生老太太和小狗,彼此都是微微一笑、点点头,不多言语,偶尔我也会说一句:这只小狗真可爱!然后就各忙各的。我不知道老先生老太太姓甚名谁,退休前从事什么样的研究工作?也不知道他们的儿女是否会经常回来看看他们? 半年前,碰到老先生带小狗出来散步。小狗走得很慢,一身长长的毛发脏兮兮的,可老先生一点也不嫌弃它。他停下脚步等着小狗,满怀慈爱地看着它,有点自我解嘲地说,它年纪很大了,老了,走不动。我不由地停下来问,有多大啊?老头充满喜悦地说,再过2个月就满15岁啦!刚抱回家的时候,它才2个月大,是9月7号出生的。看着老头对小狗的生日记得如此清楚,我不禁感叹,喜欢和陪伴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哪怕是普普通通的一只小狗,经年累月地悉心陪伴,也会萌生出父母陪伴小孩的感情,难怪很多人会把宠物狗视为自己一名 家庭成员 。 最近,下班回来在院子里又碰到老先生。他看我停好车,微笑着说,你的车真新,刚买的呀?我惊讶于老先生的记忆是不是也有些衰退了,因为我的车已经用了很多年了。我说,没有啊,昨天刚洗过。老先生像是没有听见我的话似的依旧接着说:真新,还是红色的车子好看!看来,老人是想找人唠嗑了。这一次我没有着急回家,而是一边整理车厢,一边和他说话。 不过,我注意到老人身边常伴的小狗不见了。没来得及问,我就注意到老人四处张望,顺着车底搜寻东西的眼神,知道老先生是在找小狗。果不其然,不到一分钟,那只小狗就出现在脚跟前。小狗换了一副新打扮,往日浑身卷曲蓬松的毛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身推剪得整整齐齐的短毛发,干净利索、 微卷棕黄 ,又有几分逗人喜欢的宠物狗样子了。看着小狗头上依旧顶着一头蓬蓬松松的发黄毛发,老先生赶忙解释说,天冷了,理发师说给它留着耳朵边的毛发保暖过冬。 看着老先生身上依旧保持着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的儒雅,我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他们那一辈人一直都保持着节约 简朴 的生活习惯,怎么会舍得花钱去宠物美容店打理小狗的形象呢?我不由地问,宠物店理发,贵不贵呀?老先生像以往那样乐呵呵地说,不贵不贵,这只狗体型小,才花了40元。我不由得笑着说,那多好,剪了毛发,更精神了。 就在我转身想要回家的时候,冷不丁听到老先生郑重其事地问:您贵姓?我一下子就慌了,连忙看着他说,免贵姓李。他说,十八子李啊!我急忙点点头说,那您怎么称呼?老先生说,姓高。我赶紧说,高先生好!您也是在植物园工作退休的吗? 老先生依旧保持着微笑,叹了一口气说,说来话长。大学毕业时 我被 分配到高能物理所,我的专业是核物理。因为家庭成分不好,不能去大西北核基地参加核能研发工作,也不能留在北京从事基础理论研究,被“ 充军 ”到云南,留在防疫站工作,研究核辐射对大气、土壤和水体等人居环境的影响。后来,1978年,知识分子可以归队了,邓小平说要把高能物理所搬到昆明来,我就被调回科分院工作。但后来,高能所也没有往南搬,留在分院也没有专业可干,我一个核物理研究专业在生物学领域没有用啊,只能做行政管理工作,打杂。 看着老先生怀才不遇、略微失落、自我解嘲的样子,我只好安慰似地说:行政也是工作,科研也是工作,都一样。他笑笑,依旧有点自我惋惜地说,四十岁呀,正是事业上精力最旺盛的时候,错过了,就是一辈子。我无言以对,只能报以同情的微笑,看着老先生和小狗回家了。 看着夕阳下,老先生和小狗,一大一小,步履蹒跚的模样,想到我的父辈们也是这样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抱着学以致用、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到离开工作岗位时,依旧为尚未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略感遗憾地退休了,甚至是抱憾退出人生舞台。我想起了一句话:每个人的一生,活到后来都是一部电视剧或长篇小说。
个人分类: 生活浪花|3985 次阅读|9 个评论
我要当“好好”先生
chengdong166 2018-9-3 14:40
今天是开学之后的第一天,虽然说题量很大,但孩子们还是基本按要求完成了作业,改第一面的时候,我非常开心,因为孩子们的计算还不错,毕竟自己也花了接近两节课的时间给孩子们讲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想到这些,内心顿觉安静了不少!可是,当我改第二面的时候,有不按我板演的步骤来写的,有易错点仍然继续犯错的,有书写杂乱无章的。真是让人很恼火,但是我还是很平静地把试卷改完了。 试卷改完后,我静坐在办公室内反思:今天连续上了两节课,孩子们上课都很安静,看似都很认真,但为什么最终回报给我的是这种低质量的作业呢?还有平时表现优秀的孩子,为什么作业依然会出现这些低级错误呢?回想起期末考试成绩,平时考试都很不错的孩子为什么高分人数不多呢?这些问题,让我久久不能心安! 带着这些问题,我回想起七年级的时候,孩子们和我在一起学习数学都很愉快,我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对孩子们的脾气也还不错,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我班期末考成绩全年级倒数第一,但是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竟然位居全区第一,正是因为这我还拿了全校教学质量一等奖,以及孩子们最受喜爱的老师!八年级的时候,因为孩子们开始叛逆,很多时候孩子们的举动我不能理解,所以我在班级上经常发脾气,经常在班上批评孩子们。可能是因为这个的缘故,开始出现个别孩子在我的背后说三道四,虽然我像七年级那样一直坚持做个性化辅导,一直对孩子们高要求,但是无法再冲击区年级第一了,更不用说全区第一了! 想到这些,我突然觉得我变了,脾气变得暴躁了,变得更严厉了,孩子们不敢接近我了,我在孩子们心中的地位也下降了,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成绩的下滑!现在想想,做一个严慈有爱的老师,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现在孩子们已经是九年级了,我也如愿继续陪伴着这群孩子们,在这一年里,我深知孩子们的学业压力尤其是心理压力会很大,需要我调整好心态,不断激励孩子们继续前行! 2018年9月3日 14:39 写于金东方初级中学
个人分类: 教育教学|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
热度 1 zhgzhang 2017-1-2 23:35
新年假期,暂时放下工作,陪伴年迈的父亲,过了几天平凡的生活。每天中午和弟弟一家人带父亲到父亲喜爱的饭店吃饭,晚上在家给父亲做饭,其他时间陪他说话。 母亲离去,我们兄妹三人把目光都集中在父亲身上。我们这才醒悟到,过去对父亲的关爱太少了。父亲还穿着已经穿了近七八年的衣服、戴着二十年前的磨损得不成样子的旧眼镜!虽然父亲也陆续自己买过几件衣服,都品质差、且不合身。赶紧拉着父亲买衣服买帽子配眼镜。父亲一下子焕然一新,年轻了许多。 另外一件令人揪心的事,是孩子姥爷身体也出了毛病,心脏、肺、肠都发现了问题。医生建议进一步检查,让住院。老人住了一天就跑了出来。他拒绝一切检查,说,就是检查出来也治不了,不如不检查。他说已经安排了后事,准备坦然迎接最后的日子。奇怪的是,孩子的姨妈们都反对检查。我想让孩子劝姥爷去检查,没想到孩子也持这种观点。有什么办法呢! 和孩子姥爷不同,孩子的爷爷一觉得不舒服就马上去医院检查。他的兄弟都因癌症去世,他自己格外重视查癌。八年前查出胃有可疑病变,马上就做了切除,现在没有发现其他部位有癌症迹象。 想起那句话: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虽不能与父母终生陪伴,能多相守一天都是幸福的。
3421 次阅读|1 个评论
《陪伴》——女儿作文里的爷爷和奶奶
baocunkuan 2016-6-19 16:38
陪 伴 我从很小就知道,疼爱我的奶奶不会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等你长大些了,懂事了,奶奶就回去啦。你的爷爷还得我陪着哪。” 每次我问起时,得到的都是这样的回答。 我见过我的爷爷。从他“自夸”的故事里我便得知:从以前到现在,爷爷都是个顶天立地的壮汉,是一个让石头戳穿了小腿都不哼哼一声的英雄——他才不依赖别人,哪会需要奶奶这样的女人的陪伴? 爷爷天生暴脾气,谁也不敢大声和他说话。我甚至不敢单独跟他呆在一个房间。有时想到了奶奶,那么心甘情愿的勤勤恳恳的照顾爷爷,还要忍受爷爷的暴躁和挑剔,便又佩服,又有些同情。 也许能不受爷爷的任何责备,又勤勤恳恳跟了爷爷一辈子的,只有那只黑乎乎的大烟斗了。 爷爷宝贝那个烟斗,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我有一次不小心碰了一下,就被训了整整一个下午。似乎除了爷爷以外,唯一能碰那个烟斗的就是奶奶。把那大烟斗小心翼翼的捧在左手的手心里,手指稳稳的握住烟斗的大头。右手捻住一小截带弯头的铁丝,一下一下地伸进烟斗里,每次都挑出几粒烟灰。我近乎崇拜的注视着奶奶富有节奏的纯熟手法,感觉她简直把整个灵魂都注入了烟斗中。每当烟斗中飘出烟来,我总感觉那是奶奶的全部爱意溶在了烟丝里。这种想法总让我恐慌。爷爷自然从不赞扬奶奶,但他从未在通烟斗方面责备过奶奶,就足以证明奶奶技艺的完美。 爷爷那么坚决,不屑于任何人陪伴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相信奶奶不会真的回去。“奶奶会离开”只是发挥着在我不听话时威慑我的作用。然而最终当我注视着载着奶奶的绿皮火车缓缓驶离站台时,仍泪眼模糊的赌气着大喊:“爷爷才不需要你陪他!你只能帮他通烟斗!” 一回老家,奶奶就病倒了。半年后,就走了。 我嚎啕大哭的站在奶奶的灵堂前,爷爷却搬把竹椅坐在一边,一脸淡然。大烟斗中不停的冒出黑烟,与插在奶奶照片前的香的烟混在了一起。泪眼间,我竟看到烟雾缭绕成奶奶的样子,弯腰为爷爷通烟斗。我揉揉眼,奶奶便消失了,只剩一缕青烟。我眨巴着眼睛——奶奶,那是你吗? 之后很长时间里,我都确信,奶奶就藏在那个烟斗里。 很多年后的一个清明,我随父母回老家为奶奶扫墓。当天傍晚,我站在家门口向远处望去,只见已年过耄耋的爷爷面朝大山坐在小路的尽头。我看不见他脸上的神情,只见到一缕极轻盈、极飘渺的灰烟从路的尽头打着旋升上天去、四散开来,融入了近处的炊烟。不知怎么,我就想起了奶奶。迟疑之中,我欲招呼爷爷,却听见一阵略带嘶哑的鹰啼。在空荡荡的山壁间无限次的回响——那么孤独,又那么自负。我定睛一看:是一只老家常见的难看的老草鹰,在半空跌跌撞撞的盘旋了几圈,落到了远方山顶的一棵栖木上。 爷爷抽完了烟,把坐着的竹椅拿起来。一回头,见了我,便用另一只握烟斗的手向我招了招。烟斗中的余烟晃动着飘出,被风吹响了大山的方向。 那一瞬间,我就明白过来:原来是你啊,奶奶! 还会有谁呢,心甘情愿的陪伴坏脾气的爷爷,一年又一年…… 后记:我的母亲(女儿文中的奶奶)于2006年的端 午节那天去世,至今已有十年年头。母亲把女儿从两个月大带到上幼儿园小班。只有四岁的女儿却要经历亲人的生死离别。母亲也多次出现在女儿的作文里——细腻的文字、略带她想像力的情节渗透着她对奶奶的爱与思念。
447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室友生宝宝想到的
热度 2 EVAzhou 2014-4-8 15:23
昨晚F室友告诉我们,胎位基本正常了,顺产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心中的隐隐的牵挂顿时释然。上次和F室友聊天得知,胎位有点不正,心中一直担心到昨晚,F室友比我小一岁,在去年八月份不小心中奖了,怀上了现在肚子里的宝宝。孕期前5个月是在学校度过的,庆幸的是孕期反应不大,我也见证了宝宝在肚子里一天天长大,感触到了宝宝的胎动,第一次和未出生的生命这么近距离接触,生命就这样美妙,甚至都有点想自己也生一个了。不过,也感受到在校期间生宝宝的各种问题。 F同学的老公在工作,工作很忙,播完“种子”之后就回来参加了一次婚礼,还有就是过年回家了几天,然后就一直忙于工作,年后到现在都没有回来过,F室友就在娘家准备待产,我个人感觉怀孕也需要准爸爸的陪伴,可是他一直没有什么时间陪伴,只是偶尔陪伴;其次,结婚时间不长,室友孕期花的还是父母的钱,她说一直不好意思给她老公要钱。感觉这样以来,就给她老公造成了一种错觉,会感觉生宝宝很容易,也不会心疼自己的媳妇。 F室友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姑娘,怀孕之后也因为她老公的这种表现偶尔会闷闷不乐,作为一个局外人,我也能感受到她的不愉快。不过,不管怎么说,孕期马上就过去,希望她生个健康的宝宝。但还是想劝告,那些准备在校期间生宝宝的朋友,三思而后行。
个人分类: 周周手记|3977 次阅读|4 个评论
在陪伴中与死亡和解
热度 23 何裕民 2013-3-25 09:30
娜宁转发给我一篇博客文章,颇有意义,故在此加以转发! 在陪伴中与死亡和解 如果你病入膏肓,如果你不再是一个有可能“好”起来的病人——你知道自己会面临什么?周围人会怎么看你吗? 很有可能,你还没有死,就已经不存在了。无论你说什么、做什么,都无法提醒周围人你的存在。 在电影《奥斯卡和玫瑰夫人》中,奥斯卡是一个10岁的小男孩,同时也是晚期癌症患者,他就是一个不可能“好”起来的病人。他的病给父母带去了恐惧,以至于父母都不敢面对他;他的病也给医生带去强烈的挫折感,奥斯卡和医生开玩笑甚至恶作剧都没用,医生仍然把他当空气。所有人眼里,都只有他的病。 10岁的奥斯卡虽然小,却也发现:“没有人再跟我开玩笑了,他们都害怕我。因为我不再是让大家开心的病人,让他们有信心治好的病人。但是我已经尽力了,疼的时候,我什么都不会说。” 奥斯卡不知道,他的医护人员和父母也不知道,好医生不是能够消灭疾病和死亡的人,而是能够帮助病人面对疾病与死亡威胁却仍然充满幸福感的人;好父母不是能够替孩子遮蔽一切风雨的人,而是能够永远站在孩子身边陪伴孩子的人。这就是很多绝症病人所面临的最绝望的事:不是疾病本身,不是病痛本身,而是极为强烈的被抛弃感,让他们感到无比痛苦。 好,既然你们当我不存在,那我就选择沉默。 奥斯卡从此不再说话,饿了不说,渴了也不说,谁问都不说。 幸运的是,这个医院的院长是个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人,他知道这个时候病人最需要的就是陪伴,于是他为奥斯卡找来了医院临终关怀的志愿者“玫瑰夫人”。 玫瑰夫人是奥斯卡所遇到的奇迹,奥斯卡也是玫瑰夫人遇到的奇迹。 当奥斯卡见到玫瑰夫人时,他向她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装笤帚的柜子门只有从外面才能够打开?玫瑰夫人回答:为了防止笤帚晚上逃跑啊。奥斯卡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奥斯卡又问:为什么没有人告诉我,我快死了?玫瑰夫人回答:因为你已经知道了!为什么还要告诉你? 在奥斯卡抱怨周围人的放弃时,玫瑰夫人毫不客气地指出:并不是只有你自己会死,所有人都会死,某一天,你父母,我,都会死。 奥斯卡强调:但是我会先死。 玫瑰夫人说:你认为你先死就拥有很多权利了?甚至是忘掉别人的权利? 奥斯卡恍然大悟:抱歉,我忘了,你们也一样,有一天也会死。 这就是玫瑰夫人,她以自己的智慧和真诚打开了奥斯卡的心门。她没有把奥斯卡当做一个危在旦夕的病人,而是把他当做一个可以平等对话的人。 技术化时代,人们太看重技术在挽救生命中的作用,太看重生命的物质延续,忽略了绝症病人本身的感受。医生和家属努力用技术去对抗死亡,如果不成,就干脆放弃,他们不知道在对抗与放弃之间仍然可以大有作为,那就是陪伴。 陪伴或许改变不了疾病本身,改变不了疾病恶化的进程,但是,那种温暖、那种支持、那种无限的爱心与耐心,却可以将一个病人的绝望变为希望,焦灼变为宁静,痛苦变作哲思。 人都是向死而生的,但是在真正面临死亡时,什么样的人可能淡然处之?那就是精神上没有遗憾的人。玫瑰夫人这样的充满爱心、智慧和创造力的陪伴,为一个临终病人“有尊严地安然地死去”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玫瑰夫人的到来,让奥斯卡对待每一天都像对待第一天那样。他在一封信中写到:“用第一次的目光,我开始凝视阳光、色彩、树木、小鸟、动物。我感到空气清新扑鼻,我深深呼吸。我听见走廊传来的声音,仿佛来自教堂的穹顶。我感到充满活力,为这纯粹的喜悦而颤抖,存在的喜悦。我惊叹不已。” 看,玫瑰夫人的陪伴,让一个即将离别人世的小男孩体验到如此美好的存在的喜悦。 整个陪伴过程带给玫瑰夫人的又是什么呢?“因为奥斯卡,我是那样风趣,我会编出各种传说,甚至还知道了摔跤场的种种趣事。他给了我无尽的爱,充盈我剩下的岁月。” 这就是陪伴,它给病人和陪伴者都带去了魔法般的礼物:在陪伴中让病人与死亡和解,在陪伴中让陪伴者发现生命的意义。 当物质的生命再也无能为力的时候,陪伴,让精神的生命无限地升华乃至于生生不息,直到永远。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732 次阅读|2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