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相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瑞士行之二: 相逢
热度 1 eugenef 2014-11-20 18:39
页首照片:彼得先生与我的合影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与彼得的接触,是从网络开始,所以,我的这位忘年交是穿越网络时空遇到的。老婆说,是网遇。这个说法确实非常准确。我细致地给她解释,不完全是。网遇,靠的缘分,是不可捉摸的。而我跟他虽然是通过网络建立的联系,但主要藉于他写了本书,我网络上看到了他的书。然后,正好我去年从单位辞职,有时间允许我给自己安排一些自己能支配做的事情。所以,也就在三四月份看到书之后产生翻译这本书的想法,也就大胆地找他的联系方式尝试写邮件跟他联系。但邮件并不是可靠的,第一封邮件发到了他所在的安德里兹水电公司,公司的邮件系统自动回复告知此人已经退休不在公司,但工作业务可以跟他的接替人联系,同时还告知了彼得的私人联系地址。正是这个地址,在我等了三周以后突然复活了,建立和保持一直到现在的联系。这一切说是缘,我真的相信!说不是缘,因为他埋头一年多写作这本著作,引起我的关注,然后发生联系,又像是命中注定。几次联系后,我把我写的《我的新农村梦》电子文稿发给他,他说他在人民大学学习汉语,觉得我发给他的书正好可以当他学习汉语的教科书。他的邮件回复是让我感动的,邮件的主题是Your dream my book. 我感动的是自己无意写的一本书能有这个用处!就这样,互相联系着,走过了半年,我很感激这位老先生,邮件中也称他为忘年交,帮助他学习汉语,他帮助我理解他的书。 两本书,一本说梦,一本专业学术著作,促成了这段特殊的跨国友谊! 两个人,一个近不惑,一个逾古稀,成为了这段忘年交友谊的享受者! 有朋自远方来,从网络的远方,从他熟悉的中国来,他的高兴在火车站一见面就强烈的感受到了,是相逢的喜悦。我们下车在站台上找有没有白头发的长者等我们。四处看,没有。我们站在靠近地道出口的地方,我老婆突然告诉我,那个刚从地道上来的人像是。我不知她说的是哪个,但我看到一个白头发的长者急匆匆地在站台另外一侧往另外一头跑过去。我隐约地感觉那就是,犹豫一会儿,我让老婆孩子在原地等,就跟着跑过去,过去他已经往回走过来了,他看到我就问我是不是Yujian, 我问他是不是彼得?然后他激动地跟我解释非常抱歉晚来了会儿,往常车子都是停在那个站台的,他晚来是因为车出了点问题。说着我们来到了我老婆孩子所站的地方。我让儿子喊他爷爷,问德语爷爷怎么说。我们没有什么行李,两个背包,儿子拖着他的小行李箱。他很主动地要帮儿子拉行李箱。我们就这样去找他的车,去他家了。路上有的话说,给我们解释车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给我们介绍沿路经过的地方,如一所一百五十多年历史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等等。 不久就到他家了。开门,他夫人嘉碧太太已经在那里迎接我们了。见面打招呼,她已经在厨房忙乎着晚饭。等我们把包放好,我把带过去的包饺子的擀面杖、酸菜、镇江香醋和其它姜葱蒜拿到厨房告诉她。然后,又把准备的藕粉、集邮册等小礼品给他们详细介绍。老奶奶,很细心。见到我儿子,就带他去客厅找各种各样的玩具,有乐高小积木,儿子就这样一下子熟悉了周围的人和环境。大家都忙乎了一阵,然后准备晚餐,彼得太太准备了牛排,但担心需要等太久,问我们想吃什么,还有一种意大利奶酪米饭加培根腊肉可以时间短一些。牛排要等两个小时,我们就改成奶酪米饭。嘉碧太太忙着厨房里的事,彼得忙着给我们介绍客厅,有他爸爸传给他的60多年的猫头鹰样本,还有一些音乐器材。我们介绍给他们带的礼物,不知不觉地晚饭就好了。彼得开始布置餐桌,他点亮了蜡烛架上的三支蜡烛,放好各种杯子。色拉和奶酪培根米饭,端上来了,很香很好看。倒上红酒,我额外要了瓶啤酒,晚饭就开始了。米饭和色拉都很好吃,基本都吃光了。吃完休息会儿,嘉碧太太又去准备甜点。吃完真觉得太饱了,过程的细节也全忘光了。 吃完晚饭,大家聊天。儿子打开他的小行李箱,拿出一本德国儿童故事书。大家讲着故事,彼得先生拿来他的中文老师给他的三毛故事书,后来又拿来中文儿童故事书《最好听的歌》。讨论完故事,我们两讨论准备的一些话题,一直到十点多,才感觉有些累和困意。 我们到房顶的客房休息,可我看见他们两位还在拿着ipad查着天气讨论第二天到底怎么安排? 这次相逢,开始时我是有所担心的,老婆说她没有任何担心,后来证明我的担心都是多余的。有也好,没有也好,这段经过了半年的忘年交友谊终于顺利地走出了网络,走进了现实,让我们大家所分享和拥有! 相逢带来的是喜悦!让我们更有信心期待接下来的精彩。
个人分类: 游记|2533 次阅读|2 个评论
无缘对面不相识
热度 1 ywang69 2012-2-23 22:47
坐川航飞机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免费接送。 清晨,在学校南门等川航接送中巴的时候,见到了好几位推行李包的人,我开始以为都是去机场。后来过来了一辆旅游大巴接走一批人,只剩下我和一位看起来面熟的中年人。睡眼惺忪的我也不好询问只好耐心的等待。 中巴来了,我俩都上车,司机很负责人都询问了我们的航班和手机号码。呵呵,居然同一航班,在车上一聊天才发现,这位老师居然是理学院某著名的大教授,而且和我住同一个单元,并且就在我楼上,更让人惊讶的是已经当邻居好几年了。 难怪一开始就觉得很面熟呢。 看来学校确实有点大,老师太多,不同学院的老师无缘相识,即使是住在同一个单元,这也是母亲来我这儿住不了几天就想回老家的原因。 母亲说,大城市人情太淡,哪有小城市好,走到哪里都能够碰到熟人。
个人分类: 谈天说地|3549 次阅读|1 个评论
师生在沪喜相逢
罗帆 2009-9-1 13:38
去上海的路上,不断收到学生的短信,他们安排晚上在南丹东路的和记小菜相聚。 下午到达弘和宾馆时,在读的工程硕士顾超已经到了大堂。他帮我们把行李搬进房间,稍事歇息,给我看了他的论文初稿。他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工作,论文选题是《高校基建工程项目风险控制研究》,上个学期已去学校开题。我一边看,一边与他讨论,然后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在论文初稿上进行修订。指导外地学生,平时只能靠电子邮件和电话联系。每次到他们所在地出差,都是师生交流的好机会。 改完论文之后,顾超引导我们去餐馆。途径徐家汇一带,感觉变化不小。 尹滢和婷婷已经在酒店等我们。金诺六点下班,彦妮与她之后赶了过来。 尹滢在上海世纪出版公司负责销售,前年已经答辩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她来武汉出差时,我俩曾在学校旁边的咖啡厅里聊了很久,说了很多悄悄话。这次相见,当着其他同学的面,她只和我说了半句,我就明白了她的意思,两人会心一笑。她的论文题目是《 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组织结构优化研究 》。她高兴地告诉我:您指导我设计的销售组织结构,目前正在世纪出版公司采用,效果显著! 其他三个女孩子都是我指导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婷婷在一家外资猎头公司工作,在沪闯荡几年后,考上了湖北省工商联的公务员,很快就要回武汉工作了。彦妮在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读博士,暑假还在做项目。她新婚不久,曾邀请我去参加婚礼,但当时太忙没成行,今天可要敬杯酒。金诺曾与武汉东星航空公司签约,但很快就跳槽了,现在上海一家期货公司任职,颇受重用。 看到弟子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不错,真开心!
个人分类: 人物写生|4498 次阅读|2 个评论
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luohuiqian 2008-12-2 22:42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他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在科学博客大赛悄然落下帷幕之际,送这句sohu博客的广告语给大家。希望我们会有再相逢的时候,希望科学的精神能永相流传,希望博客的智慧能启迪你我众人。 祝大家博客世界愉快!
个人分类: 七嘴八舌|6349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学咖啡】(7)孔桥相逢
luohuiqian 2008-11-21 18:37
: 第一章 初识门庭(7)孔桥相逢 在冲下桥的一瞬间,我的左肩离她的右肩只有0.01公分。三秒钟之后,我认出了她。我们几乎在同一个时刻回头凝望,刹那的眼神交错牵动了两颗扑腾的心。一个月后,她失踪在八达岭长城。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颐和园的十七孔桥,如一条飞虹横跨昆明湖碧波,有修蝀凌波、灵鼍偃月之境,诗云: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到颐和园一游,必为之惊叹。而我在此要讲的是我在孔桥上的一次巧遇,所谓人生何处不相逢,是为回味。 到京第一周,系里组织新生去颐和园游览,资费为每人五元(门票5元半价外加两块五的车费),我欣然报名。第二次游览的京城景点,成了我对北京最好的印象之一。我喜欢颐和园的山水,因为有家乡的味道。 北京的大景点旅游,最闹心的就是看不到风景尽看人头,颐和园当然不例外。我们到了颐和园后很快就被无数人头挤散了,只剩下我们宿舍八个人还在一起。大家都说,我们初次来一定要在一起不要分散。正是如此,我们西西349一直都是团结如一家人,这是后话。颐和园的壮丽和秀美是并存的,昆明湖的碧波荡漾、万寿山的巍峨耸峙、西山的连绵不绝,所谓人在画中游,大抵如是。我们痴迷在美丽的景色中,留连忘返。 我们四人一组在昆明湖来划船比赛,往湖心岛冲去,再折回,很是过瘾。后来又步行绕着颐和园走了一圈,眼看天色将暮,我们打算穿回十七孔桥找到回去的路,以便和大部队会合。于是,一路人杀奔十七孔桥。 就在这时,我遇到了一件令人无比惊讶的事我在十七孔桥上遇到了她。在冲下桥的一瞬间,我的左肩离她的右肩只有0.01公分。三秒钟之后,我认出了她。我们几乎在同一个时刻回头凝望,刹那的眼神交错牵动了两颗扑腾的心。我问道:你是,她答道:你是?!然后两人同时噢一声,顿时激动万分!原来,她是我高中隔壁班的同学!!!我甚至在此刻还不知道她名字,但是我从此知道了她,就是我在高中一直关注的那位总是穿黑衬衣独自晨跑的女生,一个从来都是独来独往的怪人,如今就站在我面前,这里不是我的高中,而是北京颐和园!世界上再也比这更巧的事情了,高考让我们大家分赴五湖四海,而缘分却让我们在异地他乡重逢了,重逢在大学的第一个周末。和她同行的还有另外两位高中同学,让我很是高兴。我一直不确定除了我考到北京之外,我们高中还有谁到了北京,如今一下子看到这么多旧同学,真是兴奋不已。遗憾的是,因为赶着去会合其他同学,我们只能在留下宿舍电话后就匆匆话别。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我们的再相逢是在我在北京的第一个国庆节。在10.1看完升旗之后,我们班组织去八达岭长城,而我则发挥我的交际神通召集了所有我们这届到北京的同学一行九人组成了小分队。她和那两位同学都在。这次游览,同样是看人头、挤景点,累的要命。然而走过来走过去,她总是一个人看看停停,渐渐拉开了距离,等我发觉的时候,她已经不见踪影。我以为她和我班上的同学还在一起,于是没有在意,在手机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联系到一个人很是困难。我们决定在出口处等待,我和另外几位同学等了又等,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回来了,她还没回。我们终于着急了,我和另外一位同学飞奔回去,在半个八达岭长城又跑了几个来回,还是没有找到她。因为买的火车票是往返票,我们担心赶不上车,就让其余六人跟我们宿舍同学回去,而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在八达岭下面再次寻人,几次的广播找人还是没有任何结果,天色逐渐暗了下来,我们两个都快崩溃了。好像只剩下了末班火车,我们只要上车回城,把希望留给了已经回去的同学。回到学校,他们给我的答复是没有找到!而我问在我们学校当老师的她表哥,回答也是没有回来。我吓坏了,宿舍的兄弟赶紧出谋划策,最后决定赶紧报警同时分头出去找,哪怕是漫无目的。在我们穿好衣服准备出门的时候,电话响了,是她。下长城的时候去了下面几个博物馆看,出来已经找不到你们了,只能坐了最后一班加班火车回来,她平静地说。我控制自己没有发火,我知道她也很郁闷,在电话里安慰了她一番,第二天送她回去便不再提此事。只是,通过这次,她真的认识了我。 在整个大学,她是贯穿在我生活中的一个人,然而令我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我和她始终没有产生男女之间的那种情感,而只是一种微妙的好朋友关系。这在我《人生第一次》系列文章里已经有了叙述,在此不再详述。依稀记得:寒冷的冬天她半夜打电话来要我去看狮子座流星雨;孤单的中秋节我送月饼和她一起在草地上吃;炎炎夏日我们一起逛798艺术工厂;徐徐春风我们在北师大的校园走了一圈又一圈;在我失意和痛苦的时候,她做了一个最好的倾听者;在她感到孤寂和冷漠的时候,我鼓励她和周围同学交往;终于大四来临,分别在即,我却忍住心里的泪水,转过头挥手话别;在家乡又一次重逢,我们还是能相互说上一大堆,然而彼此心已远离。她是我生活历程中一个奇怪的经历,奇怪的和她人本身一样怪。就如那次孔桥巧遇,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我是不相信命运的人,我一直信誓旦旦说我相信的是量子力学而不是任何一个某种形式的god。然而这次,缘分让我迷惑了。缘起缘落,就是如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原理,又如光子的纠缠态,你永远无法预知下一刻的到来,会是什么?你又或许可以单纯从你的状态,去预知她的状态。 在大四将要离开的日子里,我又一次去了颐和园,站在昆明湖畔。碧波依旧荡漾,青山依旧翠绿,人面却不知何处而去,故事永远成为了往事,我陷入了沉思 人生何处不相逢 随浪随风飘荡\随著一生里的浪 缘份随风飘荡\缘尽此生也守望 你我在重望那一刹\心中有泪飘降 纵是告别也交出真心意\默默承受际遇 某月某日也许可再跟你\共聚重拾往事 无奈重遇那天存在永远\他方的晚空更是遥远 谁在黄金海岸\谁在烽烟彼岸 你我在回望那一刹\彼此慰问境况 更多相关博文请访问 【 若水阁 】(参赛科学博客) , 欢迎 投票 支持我的博客! http://www.penrosent.cn/
个人分类: 大学咖啡|2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2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