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电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折腾电脑(5)——ACER的售后服务
dabaoski 2009-11-3 09:00
毫无疑问 宏基电脑的售后服务 是全天下 最差劲的 谁吃过亏谁知道
个人分类: 折腾电脑|3655 次阅读|0 个评论
四种备份 一个不能少
hucs 2009-10-24 18:40
四种备份 一个不能少 南昌大学医学院 胡春松 记得曾读过一篇美文,大意是人生要有四种备份,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境况。读后很受启发,但却没有实践。平常遇到问题,总是临时抱佛脚,直到多次遭遇令人痛心的损失,才彻悟四种备份的重要。也许,经历过一次之后,你就会有这样深切的体验。而我却经历多次,简直就是傻冒 、 笨蛋。这里,就讲述我在使用电脑时的体会。当然,内行看过只会笑笑。对于电脑知识的门外汉包括自己,记录这种感受,定会让更多的人受益。 还记得曾经有一次在 CCTV 看到朱军访谈杨澜的节目,其中她自己讲述了在纽约留学时的一次经历。也就是为了准备一篇论文的写作,辛辛苦苦花了很长时间并且熬夜,由于电脑故障的原因,一下子全没了,第二天还等着要用,却不得不从头重来的故事。那份焦急的心情,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电脑毕竟是聪明的傻瓜,有时候让人遭遇窘境。 我用的电脑从十年前老旧台式到现在的笔记本,坏了修,修了坏,每次损失的总是我辛苦写作的东西和查阅存留的资料,令我沮丧。开始时,图方便,是桌面的掉了;后来,是 C 盘的掉了;再后来电邮瘫了,原有的资料和联系都没了。汲取教训后,都放 D 盘,整个电脑烂了,却无法修理。为此,所有的辛苦熬夜 、 吸收的辐射,全都归零,让人疲惫 、 沮丧。再后来有了 U 盘,方便了许多,也存入了许多写的东西,结果要么掉了,要么整个被格式化成为废物 再又有,博客平台来了,可以零距离接触 、 交流,有的又要调整经营策略,令你无奈,必须相应调整。故障 、 病毒 、 陷阱邮件或恶意软件等等,写文章 、 写书,让你辛苦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简直令人抑郁啊!电脑带来很大方便,也带来很大损失,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痛定思痛,电脑这个聪明的傻瓜还是不能不用。只不过要用得智慧 、 从容。由此,我想到了那篇美文 -- 人生要有四种备份。从此,使用电脑也一定要有四种备份: D 盘存储, U 盘存储,电邮和或博客存储,纸质打印,缺一不可。还有,让好友也四种备份。双保险啊。这是我用电脑的深刻体念。 改变自己,什么时候都不晚。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写的这篇美文,我比较喜欢,也很认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8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加强锻炼!
阿路龟 2009-10-23 12:54
最近身体不太好。 每到上午十点左右,就会出现偏头痛的情况,真难受! 可能是每天对着电脑太久了,因为最近正在整理数据,写论文。而且,面临毕业,找工作还是读博,感 觉有点压力。 要注意啦!这是身体对我的行为表示不满,要求我进行调整! 以后每天增加1小时锻炼!坚持!
个人分类: 生活|3640 次阅读|6 个评论
另类视角看联想的功与过-转
sunapple 2009-9-20 10:42
【邋遢道人】柳传志闷声发财就是了,还立什么牌坊? 闷声发财就是了,还立什么牌坊?        昨天看到采访柳传志的电视专题。电视上柳传志一脸功成名就,春风得意的样子。发财是发大发了,现在又能扮演 改革 的开创者,还能够不得意吗?不过看完后倒是有点感想,就是人真得意时太容易忘形,糊涂的能把自己的丑事,干的坏事当作鲜花来夸,让贫道觉得这个主角费了半天劲儿打扮,花了好大力量表演,最后给人的印象是个丑角。        采访中说到,有一段公司高层争论过是不是要进行计算机自主技术开发。一部分人认为应该,一个公司没有自主技术,完全拼装别西方现成技术,长远看没有出路。反对者(包括柳传志和杨元庆等现在的高层,因为他们都露面了)说,公司现在首先面临的是怎么活着的问题,开发自主技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要花很多钱,最后还不知道有什么结果。而一个公司如果不存活着,一切都是空谈。只有先活下去了,有了足够的财力,再回头搞这些东西就容易了。因此,公司应该把销售作为第一目标,现在主要是进军国际市场。        贫道自己也做公司,知道活着是公司第一目标。自己都没有了,一切都没有了,柳传志的道理讲的很实在。可惜柳传志欺骗了同事,还欺骗了大众,欺骗了国家,甚至欺骗了自己。理由很简单,联想早就发财了,早就有雄厚的势力和市场了,但是联想至今还没有任何可称道的自主技术,无非是个有了牌子的山寨公司而已。所有产品,除了可以打着联想、 IBM 的牌子以外,与山寨电脑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各种现有技术的大拼装而已。因为柳传志在争论中说的等有钱了咱再干,是句忽悠人的话,再也没有真正去做。因此贫道说他欺骗了同事。        柳传志为什么欺骗了大众了呢?因为他一直打着 中国 计算机第一 民族 品牌的旗帜,大家以为他会把中国的计算机搞上去,因此一直在市场上支持他。但是,他并没有去做,除了闷声发财,什么也没再做。        联想作为中国最早,最大的计算机企业,本来是国家在新技术方面打破西方技术垄断的希望所在。因为你是第一,第一就压制第二和第三,资源就要像你倾斜。但是你什么也没做。起码在 90 年代前期和世纪之交是这种情况。等其他科研机构和企业去做这些事情了,又耽误了 10 年。所以柳传志欺骗了国家。        为什么柳传志欺骗了自己呢?因为他竟然把这件没有做的事当真了,把疮疤当甘露,把丑恶当鲜花,当着全国人民的面很得意地说了出来。似乎自己没为中国搞计算机自主技术还是个功劳一样。        当然,有人会说,人家联想就是个公司,盈利是第一目标,自主技术搞不搞是人家自己的事。说的很对,公司就该把发财当第一目标,那你柳传志就去发财好了,没人说你什么。但你非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为国家开创了什么事业的功臣,就有点当了婊子还要皇上立牌坊的嫌疑。        其实,一个时期一个标准。财发得大,还没有 经济 犯罪就算不错的老板了。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做到当大官的都给你倒茶,媒体给你擦粉,一群粉丝给你欢呼。不过,如果到了另一个时期,柳传志现在在做的,恐怕就是被钉在 历史 耻辱柱上的事情了。 民族产业,国之脊梁 没有民族产业,就没有民族的复兴!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27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己动手 瞬间清除系统垃圾
rexlee 2009-9-19 00:51
清除电脑垃圾的方法,简便而实用,留着且分享! 在电脑屏幕的左下角按开始程序附件记事本,把下面的红色标记的文字复制进去,点另存为,路径选桌面,保存类型为所有文件,文件名为清除系统LJ.bat,就完成了。记住后缀名一定要是.bat,ok!你的垃圾清除器就这样制作成功了!双击它就能很快地清理垃圾文件,大约一分钟不到。   复制内容,下面的文字,红色部分:    @echo off   echo 正在清除系统垃圾文件,请稍等......    del /f /s /q %systemdrive%\*.tmp   del /f /s /q %systemdrive%\*._mp   del /f /s /q %systemdrive%\*.log   del /f /s /q %systemdrive%\*.gid   del /f /s /q %systemdrive%\*.chk   del /f /s /q %systemdrive%\*.old   del /f /s /q %systemdrive%\recycled\*.*   del /f /s /q %windir%\prefetch\*.*    rd /s /q %windir%\temp md %windir%\temp   del /f /q %userprofile%\cookies\*.*   del /f /q %userprofile%\recent\*.*   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oraryInternetFiles\*.*\   del /f /s /q \%userprofile%\Local Settings\Temp\*.*\   del /f /s /q \%userprofile%\recent\*.*\   echo 清除系统LJ完成!    echo. pause   瘦身的电脑,看文献都舒服!
个人分类: 边走边想|3826 次阅读|3 个评论
既要因材施教,更要学会因时因势施教
famingkuang 2009-9-10 23:55
孔子说要因材施教,我觉得还不够,教育还应当因时、因势施教。 因材施教是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后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老师施行教育的方针是横向的。 因时、因势施教是老师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上在充分把握时代的脉搏后,教给学生最新、最有用的知识。老师的教育方针是纵向的。 没有把握时代脉搏的因材施教是迂腐;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但不因材施教是放纵。 当今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甚至可以说已经深入我们的每个细胞。 可我们的父母们,甚至教育专家们都没有看出网络教育才是当今最迫切需要的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还大力施行沿袭了两千多年了的传统教育模式,有的甚至以能施行全封闭式教育为乐事。 悲哀呀,中国无知的教育工作者们、中国无知的教育专家们、中国无知的父母们以及中国可怜的孩子们。 孩子之所以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拨,那是因为他没能通过正常的渠道学到正确的网络知识,没有通过正常的渠道学会与网络和谐相处。 我怎么忍心让我的小发发去这样的地方接受教育呢? 我要从一开始就教给他最有用的知识,送给他最强大的武器,以及驾驭这武器的能力。 我教他以电脑为伍,我教他在电脑上打字,我教他用电脑学习,我教他不懂的多百度,我教他不明白的还可以 GOOGLE ,我教他使用网络而不迷恋网络,使网络成为他最有力的武器。 所以我差不多快要什么都不用亲自教小发发了,在教师节里,我和小发发在 QQ 里快乐的聊着天。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契(q)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个人分类: 育儿圈|889 次阅读|8 个评论
繁殖的机器
songshuhui 2009-8-22 19:38
猛犸 发表于 2009-08-22 11:48 1994年6月号的《科幻世界》上,曾经刊载了前苏联科幻作家德聂帕罗夫的《蟹岛噩梦》。在这部短篇中,描述了一种机器螃蟹,它们可以利用太阳能来给自己提供电力,并且从周围环境中获取金属来制造更多的同类。在资源不足时,机器螃蟹们开始自相残杀,新制造出来的后代不停地变异。最后,它们进化成了一个庞大的怪物,孤独地徘徊在大海中的孤岛上。 这不是历史上第一部描写机器人的科幻作品早在《列子汤问篇》中,就有了偃师造人的记载但是给我留下的印象却很深。这篇小说中的机器螃蟹是一种能够自我繁殖、 能够进化的机器,它和生物之间的界限似乎开始变得模糊了。到了今天,这不仅仅再是一个幻想,我们已经能够看到一些希望。 救星 克劳斯 拉克纳尔(Klaus Lackner)是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工程中心的教授,今年56岁了。在16年前,他还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工作。那时他和他的朋友,威斯康星大学的粒子物理学家克里斯托弗文特(Christopher Wendt),正在喝啤酒聊天。一个念头突然冒了出来:怎样解决全球变暖问题? 他们都知道,这不是一件小事。他们打算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变成碳酸钙石灰石、汉白玉、白垩,都是这种东西。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然后变成固体的工作量和所需要的资源都是惊人的,不能指望有人投资或者国家拨款,所以他们只好转而寻求其他办法。 例如一个全自动的转化过程。假设一台机器。它能够复制自身。它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所需的电能。它可以很容易地获得制造它的原料。这样如何? 听起来很不错。机器数量将会以倍数递增,一台变成两台,两台变成四台,然后是八台、十六台。这像是一个细胞一样不停地分裂,而无穷无尽的太阳能将会让它们不停地繁殖下去,直到被制止为止。 太阳能不是问题,而一台机器所需要的原料无非是铁、铜、铝、硅、碳这样的常见元素罢了,这些东西遍地都是,只要提取出来就行。只有一个问题:怎样让机器自我复制? 这个问题曾经难倒过笛卡尔,不过我们现在已经有了答案。在20世纪40年代晚期,冯诺依曼(又是他!)已经初步解决了这一问题。当时他在加利福尼亚州帕赛迪纳的海克森研讨班上做了一系列演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机器要怎样才可以自我复制? 冯诺依曼认为,任何能够自我繁殖的系统,都应该同时具有两个基本功能。第一,它必须能够构建某一个组成元素和结构与自己一致的下一代;第二,它需要能够把对自身的描述传递给下一代。他把这两个部分分别叫做通用构造器和描述器,而描述器又包括了一个通用机器和保存在通用机器能够读取的介质上的描述信息。 这样,只要有合适的原料,通用构造器就可以根据描述器的指示,生产出下一台机器,并且把描述的信息也传递给这台新机器。随后,新机器启动,再进入下一个循环。 这种思路被几年后的一项惊人发现所验证。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完全具备冯诺依曼所提出的两个要求。而现在,我们虽然还没有设计出能够真正完全复制的机器,但是使用冯诺依曼的思路的自我复制产品的确已经存在电脑病毒就是其中最广为人知的一种。 克劳斯拉克纳尔和克里斯托弗文特打算按照冯诺依曼的思路开展他们的工作。他们给这个项目起名叫奥克松斯(Auxons),这是从希腊语的auxein借过来的,意思是成长。他们给最初的原型机安装了高温熔炉用来获取需要的金属原料,并且打算把它扔到沙漠里面去。在那里,奥克松斯可以获得大量的原料和能量,并且不会有人来打扰。虽然没有看到概念图,但是在我的想法中,奥克松斯看起来应该跟WallE差不多 然而,就现在而言,奥克松斯看起来还是有点过于精密了。它相当于将一条现代化的生产线全塞到一个小箱子里面去,用目前的技术水平来实现它,还是有些难度。不过它的创造者们还是信心十足,希望能够很快看到这种机器投入使用。想想它可能的用处吧:生产足够整个世界使用的电能、改善全球气候、甚至是改变大片区域的地貌,这些对于数亿个太阳能机器来说,完全不在话下。 这个项目并没有赢得所有人的叫好声。有人担心这种机器将会破坏沙漠地区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不可预测的结果。毕竟我们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了解得远远不够。结果会怎么样,现在还很难说。 《探索》杂志在1995年将奥克松斯评选为能够改变世界的七个主意之一。的确如此。无论是更好还是更坏,但是源源不断复制的机器,必将改变世界。 虚拟、现实和机器人 捷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1920年写过一部科幻三幕剧,叫做《罗素姆万能机器人》。这是人们首次听到robot这个词。近90年过去了,机器人及其相关产品早已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微软公司前董事长比尔盖茨在2006年12月的《科学美国人》上撰文,声称机器人将会变成另一个像个人电脑一样普及的科技产品。 虽然比尔盖茨做出了不少错误的预言,但是这次看起来还是比较靠谱的。家用卫生机器人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了,最近还有一些企业推出了机器人厨师。小朋友们抱着会撒娇的机器恐龙,科技馆门口站着机器迎宾小姐。甚至还有人信誓旦旦地认定,到了2050年,和机器人结婚都不在话下。 实际上,能够繁殖的机器并不少见比方说我们的工业流水线。在你看到这里的那一瞬间,世界上有大量我们看不见的机器人正在厂房里忙碌。日本是世界上工业机器人最多的国家,世界上一半的工业机器人都在日本。那些机器人和我们在卡通片中看到的不太一样看起来只是一支机械手臂,没有表情丰富的脸和健美好看的身段。这些机器人日复一日地在生产线上焊接组装手机、电脑、以及更多的机器人但是同样没有自我意识。这种机器人看起来要安全得多。也许很快,我们在家里也可以这么做了。 2008年7月,在切尔滕纳姆科学节(Cheltenham Science Festival)上,英国巴斯大学的艾德里安鲍耶(Adrian Bowyer)和新西兰科学家维克奥利弗(Vik Oliver)公布了一个叫做RepRap的机器人。这台方方正正的机器看起来像一个鞋架,完全看不出我们梦想的那种机器人的影子。不过,它可以自我繁殖虽然并不完全。 RepRap可以通过电脑的指令来制造实体的零件,然后由操作者手工装配。实际上,它的核心部件就是一个三维打印喷头,使用融化的塑料来制造零件,或者使用融化的低熔点合金来打印电路。因为并非所有的部件都可以用塑料或者这种合金来制作的,因此一些零件不得不采用其他材质。这距离我们想象的那种自我复制机器人似乎有点远。 实际上,它所使用的三维打印机并不是什么新东西。三维打印机的原理和传统喷墨打印机很像,只不过它的喷头能够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移动,从而塑造出三维的形象。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成熟的产品,但是价格却一直高高在上。在这方面,RepRap有优势得多。 这是由它的设计目的而决定的。RepRap是为了改善那些落后国家和地区的现状而设计的,鲍耶希望这种产品的大规模应用能够为落后国家提供一些制造业的就业机会。只需要一个RepRap和足够多的标准零件,你就可以拥有无数个。然后,你就有了一条自己的生产线。 这个项目是完全开放和免费的。任何人都可以下载相关的使用说明书,使用它制造出来的产品也不需要支付任何版税。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们就可以自己在家里生产衣架和拖鞋这种小件产品,还可以多制造几个RepRap送给其他人。 或者还有另外一种可能。2005年5月11日,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们展示了几块方块。这些方块每个都是10厘米见方,外表看起来一模一样。把四个方块摞在一起,它就变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机器人。它会寻找附近的方块,然后拼成一个和它一模一样的家伙。他的设计者介绍说,每一个方块中都有一块芯片,里面存储着拼装的指令,并且通过控制方块表面的电磁铁来完成各种动作。 这种机器人的前景很不错。我们可以想象由数十个或者数百个这种基本单位组成的机器人,当其中的某个单位坏掉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替换。只要生产过程足够简单,这种机器人的成本会很低,而用途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也许有一天,这种机器人会自己生产基本单位,然后一切都不用我们操心了。 微宇宙的上帝 想象一个很小的东西。大概有一根头发直径的7万分之一那么小。对了,那就是1纳米。1纳米是1米的10亿分之一,大概只有原子直径的10倍。在几十个到几百个纳米尺度上,人们打算制造些东西。这就是纳米技术。 195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费曼(《别闹了,费曼先生!》那本书说的就是这位很好玩的物理学家),曾经做过一次名为在物质底层有大量空间的演讲。他预言,人类将可以把分子甚至原子做为基础原料,在最微观的空间构建物质。例如,我们可以把碳原子一个一个排列成钻石。毕竟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在理论上,纳米机器可以构建所有的物体。 费曼的预言很快成真了。1991年,IBM公司的一个研发小组在一块镍板上,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用35个氙原子拼出了IBM的字样。随后,工程师们又制造出了几个纳米大小的齿轮、剪刀、螺旋桨这类东西,但是却一直没有找到好的马达来驱动它们。 如果打算在这样小的尺度上制造机器,工程师就需要向生物学家取经了。生物学家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他们发现生物体内存在着天然的分子马达,生物体的一切定向运动都与它有关。而不同类别的分子马达也有不同之处,有的用两条腿迈步前进,有的还分成了定子和转子。有了这些东西,那些纳米级的零件就可以被驱动了。 对分子马达的控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进展,用分子马达驱动纳米级别的机器很快就会成为现实。但是以现在的技术水平,生产这样的机器成本实在太高,最好的办法还是采用自我复制的方式。 纳米机器人的复制会容易一些。它们可以直接抓取合适的分子甚至是原子来构建一个新的自己,或者干脆利用DNA的自我复制的特性,从一个很快变成数十亿个。无论是速度还是成本,都是其他制造工艺望尘莫及的。这些小家伙可以在人体内工作,通过杀灭病毒、病菌来治疗疾病、通过提高供氧量来改善体质,甚至延缓衰老治疗癌症,这些都可能实现。想想看那部《垂暮之战》吧。 不过就现阶段而言,这种机器还不能指望很快出现。虽然最近这样的研究成果已经出现在学术期刊和科学杂志上,但是距离真正的应用,还有不小的距离。 上图并不是真的只是创意图 被毁灭的人 伴随着新技术而来的,往往不仅仅是赞叹。可以自我复制的机器可以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但是它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自我复制失控了呢? 2004年,有一本叫做《运动学的自我复制机器》(Kinematic Self-Replicating Machines)的书出版了。那本书的封面上是一片草原,上面挤满了兔子。这个封面像是一个警告,在提醒我们无限繁殖会导致什么样的可怕状况。 机器和兔子不同。兔子需要食物,需要排泄,需要自己的领地。当繁衍太多时,会因为生态的崩溃而大批死亡,最后重新恢复平衡。而机器不需要,当它的繁殖失去控制时,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吞噬所及的一切,而且每个周期都会增加一倍的数量。 对自我复制机器的担心由来已久,甚至出现了了一个专有名词灰雾(Gary Goo),专门用来描述世界被不停复制的纳米机器吞噬的场景。1986年,埃里克德雷克斯勒(Eric Drexler)的《造物引擎》(Engines of Creation)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这个名词,这种情形想来非常可怕,但是实际上并不太可能发生。 正如我们在每一台机器上面都安装了一个开关一样,任何一台能够复制的机器必然也有一个停止复制的控制机制。在我们体内,正常的细胞每分裂一次,线粒体的端粒就会缩短一次,当断于临界长度时,细胞就不再分裂,而会衰老死亡。计算机软件中往往也有这样的计数器程序,特别是在一些试用版软件中。同样的,对于自我复制的机器,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技术来防止其无限制地复制下去。 但是,万一这种机制失效呢?万一某个头发蓬乱穿着白大褂或者梳着油光水滑发型穿着昂贵三件套西装的家伙故意释放了这种无限繁殖的机器呢?万一机器在某天突然拥有自我意识(就我个人而言,完全不怀疑这一天的到来),变成了天网,甚或将我们的世界变成了The Matrix呢?这些依然是未知数。我们只能寄希望于科学家们的才智,姑且认为每当这个世界面临崩溃的边缘的时候,他们有能力将这个世界重新拉回正轨。 科学家们并没有去回避危险,是因为他们相信能够控制他们的造物。说起来,人类的整个发展史,不也是走过了一条类似的道路吗? 本文发表于《科幻世界》2009年02期,经松鼠会审稿人 robot 审稿,依审稿意见有所改动。
个人分类: 其他|18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果没有电视和网络
flyman 2009-8-20 16:21
现代人太依赖我们的电视、电脑、手机了,他们给了我们很多,但是剥夺了我们更多的东西时间、自由、情趣。 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没有电视,我们就不用每天看广告中夹带的各种无聊的节目了; 没有电脑,我们就不用每天都把时间搭在上面了。我们可以想想每天在电脑前做了多少无聊的事啊还累得眼睛近视、脊椎僵硬、腰椎突出。 没有手机,我们就不用24小时都处于被叫的状态了。现在我很享受不带手机的时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72 次阅读|0 个评论
折腾电脑(1)——Skype的回音问题
热度 2 dabaoski 2009-8-13 15:52
给某教授修电脑时遇到的问题,现记录如下: 电脑类型:Dell Studio XPS13系列笔记本 症状:出厂预装系统为Windows Vista,后格盘重装为Windows XP中文操作系统,但重装后安装软件Skype,打网络电话时听到的对方的声音存在严重的回音。 解决方案:经尝试,网上提供的通过调整声音属性系统设置的办法无效,于是猜测是声卡驱程的问题。在联系Dell的服务商之后从Dell提供的网页上(网址是 http://www.dell800.com/thread-7571-1-1.html )下载驱程并进行更新后, 回音的症状消失,问题解决。 后遗症:在问题解决后不久,重开一次机器,Skype又出现回音,于是再重装一次声卡驱程,回音消失。再过一段时间,重开机器后又有回音,再重装驱程,回音消失。。。。如此往复。 猜测这个故障是因为Dell提供的声卡驱程(For Windows XP)与操作系统及硬件并不能完全匹配造成的,因而目前尚没有permanent的解决方案。 最终建议:不要买Dell的这款笔记本,或者如果要买,也只能老老实实的使用原厂预装的Vista系统,或者想用XP,也不要打网络电话,或者想打电话,也只能忍着回音,或者不想忍着回音,也只能私下里问候Dell的服务商以及服务商全家。 生命中处处是痛苦,想不忍着也不行。。。。
个人分类: 折腾电脑|8195 次阅读|5 个评论
折腾电脑(0)
dabaoski 2009-8-13 15:35
从今天起在博客上增加一个目录,名为《折腾电脑》,顾名思义,这里将随机记录本人给别人折腾电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不过有几句话要说在前面,修电脑这个事情,不一定要专业人士才能搞的定。只要你足够熟悉互联网,一般毛病你自己也能修。 当你的电脑出现你故障时,你可以先试着google或者baidu一下相应的症状,网上一般都会有解决方案。 另外有个很好用的东西叫百度知道,当你不知道该怎么办时,你可以问问百度知道。而如果你问了,可百度也不知道,那你就来找我,我再去重新问问。。。。。 :)
个人分类: 折腾电脑|3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的电脑泄密了么?
cwhm 2009-7-14 16:55
信息时代各种资料信息都以二进制的格式进行保存,信息的权限无外乎口令和密码,电子时代又给我们带来了多少潜在的威胁。私人艳照,QQ被盗这些事情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细细想想,我们自己的各种行为方式已经给我们个人的 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大的潜在危机。由于自己不是做信息安全的,所以此文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可以更多的回帖,补充更多的信息。 (1):电脑不设置密码,这样无疑自己不在的时候,电脑里的信息对于任何可以接触这台电脑的人都是一览无余。除非自己的电脑里的信息都是可以公开的,无私人照片,无任何隐私,无任何机密,或者自己电脑就是网吧。 (2):网络账号密码安全,信息社会,最麻烦的就是是个论坛都需要注册,是个邮箱都需要设置密码,这样账号,密码一多,自己就记不清楚了。我们多数人采取两种方式,把所有的密码汇总在一起,放到一个记事本里或者放到一个EXCEL里,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这个EXCEL安全么?第二种方式,很多论坛和邮箱都有记住密码的功能,我们一些时候为了懒惰,不愿意输入密码,就选择了自动登录,其实自动登录,无疑暴露了更多的信息,只要有人使用我们的电脑,采取自动登录,无疑可以获取很多信息,举例QQ吧,QQ自动登录,通过QQ的聊天记录,可以找到一些我们和自己身边最亲密的人的聊天信息,比如和女朋友的甜言蜜语,甚至自己的账号密码信息。 (3):Foxmail,现在人邮箱多了,并且懒了,所有就有了foxmail,但是foxmail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安全威胁,foxmail多采用自动登录,而且foxmail里 会有各大论坛的注册后发给我们的注册信息,比如科学网就会发一封 Email1:您在科学注册的用户名是:cwhm 密码是:******** 激活我的帐号 ----------------------------------------------------------------------------------------------------------------------------------------------- Email2:您好!您在程序员联合开发网(http://www.pudn.com)的会员帐号为jave269,密码*******. 谢谢您的支持! 这个社会不乏偷窥者,进入你邮箱,随便输入一个“密码”或者password来搜信件,无意我们的密码都显露无疑,而往往我们很多论坛,很多邮箱都是同一个密码,获取了一个密码,或许就是获取了你其他更多论坛和邮箱的密码. (4):时不时留意下自己电脑的开始---我最近的文档,如果发现有些文档并非自己近期的操作记录,那么你的电脑肯定有人近期在使用。 谈的比较肤浅,也是自己能想到的方面,很希望大家可以补充,共同维护信息社会个人隐私和机密的安全,不让自己成为信息安全的羔羊。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16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者们必备的几项电脑技能
yuliping 2009-6-11 23:42
当初没有电脑的时候,绝大多数学者做研究当然用不了电脑,其困难可想而知。在南京农业大学读博期间,有幸看到 20 世纪 20 年代南农首任农经系主任卜凯( Buck )的一本专著,里面的统计数据处理全部用手工进行,比如计算均值、方差、回归系数,这些东西借用当今的电脑软件,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是如果纯粹手工计算的话,其工作量之大简直无法想象。卜凯在二、三十年代就开始在中国做农村调查,做规范的经济学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当时南京金陵大学农经系)那时就开始聘用老外做系主任,在今天看来,都是相当伟大的行为。我本科母校华中科技大学的张培刚先生,作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他在去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前,也在农村做过大量调查。有点扯远了,呵呵。 现在有了电脑,就离不开电脑了。不要说电脑已经成为许多实验仪器的一部分。作为普通学者而言,撰写课题报告、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举办学术讲座,哪项工作离得开电脑?至于对电脑的掌握,水平就千差万别了。电脑水平不够,轻则影响工作效率,重则影响科研产出了,这一点都不是危言耸听。下面随便聊聊这方面的体会。 一、 WORD 排版技术 不要以为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可以这么说, 95% 以上的学者都不会排硕博士论文,当然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当初是师弟教了几招,现在全部忘光了。你可以用最原始、最笨的方法排版,这是以牺牲效率,浪费时间为代价的。 至于每年要写若干课题申请报告,排版问题就更多了,比如有些申请报告,打印出来每页都不完整,要么空白很多,要么表格不对齐,犬牙交错,惨不忍睹。不要以为这不会影响评委的心情,绝对有影响的,就像考试的卷面成绩。 最近申报省社科基金,要求要用 A3 纸张双面打印。我就想不通, A4 双面打印与 A3 双面打印有什么区别?咨询科研处,更加有趣,往年送材料到相关部门,他们根本不看你的课题内容,格式不对一律拒收,胳膊哪能扭过大腿。当然可以送到街上请打字社拼版复印,咱们科研经费不足,有点舍不得。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在 WORD 里面将页面设置成 A3 ,然后再设置书籍折页即可。问题是人家 OFFICE 替你考虑很细,打印模拟显示根本看不出来是已经经双面打印重新排版过了的,也就是说,双面打印的模拟显示和打印结果根本不对应,折腾了 1 小时,才发现这个毛病。微软的目的是方便你修改,免得版式混乱得面目全非。人家服务周到全面,我们受委屈惯了,一下子怎么承受得起? 二、相关数据处理技术 数据格式用得最多的当然是 EXCEL ,但是在数据处理上,仅有 EXCEL 是不够的,比如各种数据库的数据、文本文件 TXT 的数据、 EXCEL 的数据,经常需要互相转化。不掌握这些基本技巧,硕导博导们当然可以让研究生帮忙,对我这样的专导(专科指导老师,呵呵),找学生也白搭,他们几乎一窍不通。 话又说回头,现在年轻人责任感普遍偏弱,你真的让研究生处理数据,恐怕也不能完全放心,需要加强督促、检查。当然,如果研究生借助软件进行数据转换还好一点,遇到笨孩子,他(她)给你手工输入,错误的可能性更大,绝不要以为这是天方夜谭。 三、相关软件的安装技术 我们当然应该用正版软件,但是在科研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安装和使用盗版软件是普遍现象。盗版软件安装当然和正版软件不一样,要严格按照有关说明来安装,一般先安装软件,然后输入注册码或运行注册机,有的还要修改注册表。当然,并不是每个学者都能自如地安装盗版软件。盗版软件最好从一些较大的科研论坛、科研博客上下载,不要下载小网站的盗版软件,木马和病毒无穷。 至于操作系统更为重要了,如果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和维护技术,包括病毒的防范技术,作用更为巨大。 四、妥善注意信息安全 有了电脑,就离不开密码。开机密码、邮箱密码、 QQ 密码、银行密码、投稿审稿密码、单位内部网络密码、博客管理密码等等,简直太多了。我不知道学者们拥有几套密码,千万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记忆方便而在七、八个要使用密码的不同场合只设置少于 3 个密码,因为一旦你的电脑被入侵,如果你的密码比较少的话,别人可以用你的密码进入你的其他系统,造成更大的破坏甚至损失。 备份是千万要注意的事情,记得南农有位研究生因为笔记本电脑失窃,博士不得不推迟毕业,所有的实验要重做,欲哭无泪。 五、信息检索技术 信息检索技术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大家都会在百度、 GOOGLE 、 YAHOO 等搜索引擎上检索,当然也会使用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超星图书馆等电子资源。但是如果你仔细阅读过 GOOGLE 的相关检索技巧的话,你肯定就没有这么自信。搜索引擎的高级使用技巧功能太强大了,令人叹为观止。 对于一些科研环境严酷的学者而言,单位根本就没有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等资源,如何查找文献?我单位现在才有部分网络资源,以前没有的时候,我设法从扬州大学下载相关文献,对付了好几年。 此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情报搜集能力,比如某些大牛,网上不公布他(她)的联系方式,你要和他联系,如何进行?某些学术会议的背景资料,如何搜集? 学者们都比较忙,但是花点时间学点技术,其效用绝对是巨大的,所谓 工欲善其事 , 必先利其器。如何学习呢?其实也很简单,只要用心就可以了,学者们生活在年轻人中间,他们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一次学习一点,时间长了必然受益匪浅。当然,互联网也是个不错的学习工具。 2009.6.11 晚俞立平于邗上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4989 次阅读|1 个评论
頸之痛,椎之痛
LEOLAND 2009-4-24 13:14
曲津華 頸和椎,都是人體的部件。我對二者之憂,不是一般的憂慮 —— 因為,它們都太值得關注了 —— 關係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品質。這時我在想,怎樣說才能讓你不覺得我太誇張。 頸椎兩個字常常是連起來用的,是指人的椎骨的最上一段;而拆開來說,或可以更全面地體現我的擔憂。 資訊時代,電腦成災!没错,這話是我說的,裡面有點誇張和怨氣,但並非特別離譜。你看,現在有多少人上班不與電腦為伍呢?電腦越普及,電腦族就越多,電腦病也越多見。而電腦病的首選,恐怕非頸痛莫屬!那麼坐次席的,恐怕要屬乾眼症和腰椎病了。如此說來,本文題目所說的頸、椎之憂,就擁有了廣泛的基礎,具有了普遍的意義,因而也就太值得一提了。 頸痛居首,椎在其中;腰痛頻發,也是病不離椎。從危害健康的範圍和程度來說,椎之憂,也是資訊時代公民的 “ 最 ” 之憂。現代電腦人,再也無法體會到劉禹錫《陋室銘》中 “ 苔痕上階綠 ” 的意境了,卻都加重了 “ 案牘之勞形 ” ! 總之, “ 頸之憂,椎之憂 ” ,也是, “ 我之憂,你之憂 ” !
个人分类: 未 分 类|4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样的错误只能一次
liudongyang 2009-4-17 19:59
老柳上网去冲浪,中了 电脑系统耍流氓,瘫了 多亏五张盗版盘 连着装了四五遍 , 坏了 所有资料全不见 以后日子怎么办 他说 俺们那个要装杀毒盘 俺们那个文件要还原 俺们那个高手来指点 俺们那个发疯找软件 俺们那个来还原 删了盘还能找得到 俺们那个文件恢复近一半 这样的错误只能犯一次 小样,要备份
个人分类: 见闻评论|871 次阅读|1 个评论
提高电脑使用效率的方法
lingfeng 2009-3-26 22:4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学习和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例如我现在每天就花十个小时坐在电脑旁。所以,学习一点提高电脑使用效率的方法还是有必要的,以下就是我所学到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1, 提高电脑运行速度 。电脑速度越快,当然效率越高。决定电脑速度快慢的首先是配置,在配置一定的情况下,适当的使用方法也可以提高电脑的运行速度,可以参考前一篇博文《 提高电脑运行速度的方法 》。 2, 建立桌面快捷方式。 对于常用的文档和文件夹,可以在桌面上建立快捷方式。方法是右击图标,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例如我常用的一个文件夹“读书笔记”目录是在D盘,就在桌面上建立了一个快捷方式,还有在D盘建立了一个word文档“记事本”,用来随时记录一些容易忘记的事情例如突然的灵感、重要的事情等,也把它的快捷方式发送到了桌面上。 3, 善用快捷键。 对于自己最常用的一些程序、文件夹、文档,可以建立快捷键。建立的方法是右击图标,属性,快捷方式,快捷键,输入快捷键后点击确定即可。前面提到的“读书笔记”和“记事本”,我都为它们建立了快捷键,打开很方便。 4, 不要将有用的文件存在C 盘(包括桌面和我的文档) 。一旦系统崩溃、中毒,需要还原或重组系统时,C盘上的数据就会丢失,所以重要资料都要存在D盘或E盘。 5, 使用休眠代替待机或关机。 这是我最近发现的一个方法,感觉非常有用。开机不仅速度慢,而且多次开机对电脑有损害作用。待机比较快,但是待机时电源没有断开(内存供电,其余的供电已经断开),仍然耗电,大约相当于五六十瓦的功率,而且待机后再开机往往速度比较慢,至少我的就是这样的。而休眠具有多个优点:完全断开电源所以节能,速度快,大概是开机速度的两三倍,重新开机后不需要重新打开很多程序。例如我用电脑时常常打开两三个word文档,三四个PDF文件,五六个网页,几个文件夹,两个电子词典等。如果关机后再开机,光打开这些程序就需要好几分钟的时间,而采用休眠后再开机,十几秒中就搞定。休眠的具体方法是:1.在桌面上单击右键。 2.从弹出菜单中选择“新建|快捷方式”。 3.在“创建快捷方式”对话框中输入“ rundll32.exe powrprof.dll,SetSuspendState ” , 4.单击“下一步”。 5.在“选择程序标题”对话框中输入“休单击“完成”。这样在桌面上就有了一个名为“休眠”快捷方式。(方法转自 http://blog.ixpub.net/html/19/13151619-89469.html )然后按照第3点为其建立快捷键,例如F4。当你暂时不用电脑时,按下F4电脑就自动进入休眠,再要用电脑时,按正常开机的方法开机即可。 6, 记住常用的快捷键 。常用软件中都带有许多快捷键,没有必要都记住。但是记住一些常用的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自己的使用电脑的效率。常用的一些快捷键如下: Ctrl + A 全选 Ctrl + C 复制 Ctrl + X 剪切 Ctrl + V 粘贴 Ctrl + F 查找 Ctrl + S 保存 Ctrl + L 左对齐 Ctrl + R 右对齐 Ctrl + B 粗体 Ctrl+Y 重复上一操作  Ctrl+B 应用加粗格式 F2  重命名项目 Ctrl + W关闭当前窗口 CTRL+O  打开“打开文件”对话框 ALT+TAB 切换当前程序 Ctrl+Z 撤消上一操作 ALT+ F4关闭当前窗口或退出程序 WINDOWS+ D最小化或还原所有窗口 BACKSPACE 查看上一级文件夹 格式刷的快捷键是:源格式上:Ctrl+shift+C目标格式上:Ctrl+shift+V Ctrl+N 创建与当前或最近使用过的文档类型相同的新文档 DELETE 删除被选择的选择项目,如果是文件,将被放入回收站 SHIFT+DELETE 直接删除被选择的选择项目 7, 使用绿色软件。 很多软件都有绿色版本,绿色软件免安装,在重装系统时可以提高效率。 8, 记录下常见电脑问题的解决方法。 我用电脑时间并不太长,但是同学们遇到问题喜欢问我,因为我每次遇到问题都是先从网上查找到解决方案,然后用word保存在一个文件夹“电脑问题”下,这个解决方案是我验证过确实可行(网上许多复制的答案往往不可行)并且精简为短短的几句话。这样下次遇到同样问题如果我忘记怎么办了,直接找到这个文件及可以方便地解决,免去了重新上网搜索方法并一一尝试的时间。 9, 整理收藏夹。 把经常要用的网址放到收藏夹里面并按类别整理好,定位到D盘。收藏夹的路径是C:\Documents and Settings\Owner,打开该路径,选中收藏夹,按住shift键把收藏夹拖到想定位的地方例如D盘,以后原来路径下的收藏夹消失,以后对于收藏夹所做的任何更改都保存在D盘。方法转自: http://bbs.xunlei.com/thread-625037-1-1.html 10, 使用系统还原功能。 不是指XP自带的系统还原,该功能极不可靠。建议安装“一键还原精灵”,重装好系统、打好补丁、杀毒、优化之后备份,以后如果遇到问题花五分钟左右还原一次即可,免去了重装系统的时间。 11 ,其它: 文献管理用EndnoteX2,可以方便地在论文写作时插入参考文献、自动下载全文、做笔记等。Word使用时注意经常保存,按快捷键“ctrl+S”即可;选中某一文字,双击格式刷可以多次复制该格式。同时打开多个文件,可以按ctrl+A全选再回车,或者选择其中几个(利用ctrl或shift键)再回车。
个人分类: 电脑与网络|8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提高电脑运行速度的方法
lingfeng 2009-3-26 22:22
电脑买了快三年了,当年还算可以的配置现在已经落伍。而且我安装的程序比别人多,电脑的速度自然就变慢了。提高电脑速度的根本方法当然是更新换代,可惜米米不足,只好想其它的方法。在经过多方摸索之后,终于总结出一套在不改变原有配置情况下提高电脑速度的方法,简单的来说就是使用三种软件。用这三种软件,使得我的电脑运行速度提高了三分之一。当然如果你的电脑已经很快,运用这些方法提速的感觉就不会很明显。 1, 给系统减肥。XP系统庞大,但是很多功能我们一般都不需要,通过软件删除这些文件可以提高电脑速度。一个不错的软件是XP减肥专家,附件可以下载XP减肥专家v1.3 绿色版,软件很小,不到1M,免安装直接使用。打开程序后,会出现选项的界面,基本上所有的框都可以勾上(图片所示是我选择的项目),选择好之后点击“开始减肥”,不到一分钟就删除完了。删除后Windows文件保护会提示你还原,选择取消即可。删除的文件放在回收站里面,如果有问题可以还原。我用了之后感觉提速效果非常明显,唯一遇到的问题是打开outlook不能用了,不过基本上我不用outlook发邮件。 2, 使用超级兔子或windows优化大师。我用的是超级兔子2008.01版本,使用超级兔子清理王的清理系统功能清理系统、注册表、使用痕迹、IE记录,这些基本上都可以全选,除了IECookies。使用超级兔子清理王的专业卸载功能卸载插件,标准卸载功能卸载不用的软件,智能卸载功能卸载难以删除的软件,优化系统及软件功能优化系统及软件,我一般采用自动优化功能。使用超级兔子魔法设置设置开机启动程序,去除不必要的开机启动程序可以加快开机速度。Windows优化大师同样可以实现上面的功能。软家具体的使用方法网上有很多介绍的文章,例如 超级兔子使用教程 , 超级兔子使用简明教程 , Windows优化大师使用教程 windowsXP减肥专家
个人分类: 电脑与网络|9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注意:白领上班装扮雷人,专家称面罩防辐射属“忽悠”
jijianlin 2009-3-25 14:33
为防止电脑屏幕辐射危害皮肤,武汉一些写字楼的女性上班族纷纷戴起了防辐射面罩。昨日,多位放射专家表示,防辐射面罩能阻挡电脑辐射的危害,这就是忽悠。  屏蔽电磁波99.9%?  防辐射面罩是一个蒙面面罩,只露眼睛和鼻子,戴上去就是个蒙面大侠,售价一般在几十元。  卖家称产品含有比蚕丝还细腻柔软的金属纤维,戴上后确保脸部皮肤不受辐射伤害。卖家还称,产品经过上海测试中心等多家权威机构检测,电磁波屏蔽率达到99.9%以上。  一位武汉的买家称,她在某写字楼做行政工作,每天用电脑超过8小时,最近面色黯淡,还有雀斑,可能是电脑辐射造成的,买了面罩全副武装后,感觉有一点效果。  专家称广告太虚假  电脑屏幕辐射的物理射线危害也没有那么夸张。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放射科主任曾晓云介绍,电脑用的是220伏低压电启动,和医院的X射线辐射不同,对人体危害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武汉普爱医院放射科主任吕国义认为,类似这样的产品包括孕妇防辐射服,广告宣传太夸张,产品纯粹是忽悠,所谓的效果只是心理作用。他说,电脑辐射的射线就如同日光灯、晒太阳一样,长期被照射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但不能说就不用灯或不晒太阳,只能少接触。  吕国义建议,防辐射可装配能减轻辐射的滤色板,还可在电脑旁摆仙人掌、芦荟、富贵竹等盆景植物,这是最便捷的方法,植物能吸收机箱中排放出的臭氧和屏幕辐射的电离。 上海能联泵阀有限公司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7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脑是人脑的仿生学
翁建明 2009-2-9 15:46
最近总想一个问题,记忆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今天翻看《未名》时,发现有篇文章探讨了类似问题,叫做《如果记忆可以格式化》,大意就是由于感情纠葛,他想要把他的大脑分区格式化,忘记那些无法忘记但又令他痛苦不已的事情。这文章使我有了不少共鸣,记忆就是这么无法控制,你拼命想记住的东西(比如遗传学讲义、六级单词...),老也记不住,但是很多不想记住的却深深地刻在了脑中。像病毒一样。。。 前天雙子座流星雨,我沒去操場,一個人在陽臺上,裹著厚羽絨服,看著流星墜落,迷信地许了几个愿望,想起了以前的很多事,很多人。多是痛苦,少有快乐。当然也有小时候一些稀松平常的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记住的事情。真的觉得在记忆面前,人很渺小。 有的时候觉得电脑就是人的仿生学。 每天,就像摄像头、麦所做的,人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会产生avi\mp3等文件,这些文件通过神经传到大脑,暂时储存在缓存里(大约有1000G)。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缓存就把白天产生的文件,传输到硬件进行永久储存,而在传输的过程(就是做梦啦)中大部分文件都丢失了(比如遗传学..),只有大约1G大小的文件存到硬盘里。但这只是正常的pathway。有些文件(病毒)一旦进入大脑就进入缓存和硬盘,并在那里永远扎根,并占用大量甚至全部空间,使人的运行响应变慢,有时候就连吃饭、睡觉这样简单的程序都运行不了,更不用说上自习这样占内存的程序了。另外病毒还大肆破坏硬件的结构,甚至有种叫木马的病毒能够操控人的行为。 现在看到身边的好多兄弟姐妹都整天行尸走肉萎靡不振空虚堕落,其实并不是he\she的配置不好,只是中了病毒。现在比较流行的病毒有shilian\wangyou\xiaoshuo等,朋友们若中了这些病毒,如果不想有一天系统崩溃,还是拔了网线,下个卡巴杀杀毒吧!但是我看到很多同学都用另一种办法:以毒攻毒。比如wangyou可以减少shilian造成的损伤...... 终于知道为啥熬夜之后头痛、精神恍惚、反应迟钝了,原来是太久没有做梦,缓存满了~ 从今天起要好好睡觉,让所有遗传学的讲义都顺利从缓存进入硬件,不然要挂啦。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学咖啡】(13)电脑传奇
luohuiqian 2008-11-24 21:39
:第二章 迷途寻路(13)电脑传奇 说来令人笑话,我与电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大学年代。中学时代我们的教学条件都贫寒的很, 97 年初中毕业后,我们那个初中才有了第一台电脑,是教委主任建议买的。而在高中,从来没有见过电脑长啥样,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我们高中课程居然还有 QBasic 编程一科,更搞笑的是,老师还煞有介事地上课并且让所有人考试都通过了,因为那是新课改试验时的一个重要选修课。也就这样,我这么一个彻头彻尾的电脑盲,来到了大学。 我所接触到的第一门计算机课 Windows97 操作和 Office 基本操作,确实难倒了我。听课是听不懂 PPT 里面讲的任何一句话的,想着上机应该很快学会吧。可是,第一次上机,傻眼了。我发现我居然连开机都不会,更不用说关机了。真正的难题在后头,我一直没搞明白其他同学是如何让鼠标跑到指定的位置又如何点击的,于是两个机时里我都在寻找这个难题的答案。后来才发现,人家的鼠标都是放在桌上蹭来蹭去的,而我居然是把鼠标握在手里,悬空挪来挪去,偶尔动一下也是得靠手抖一抖 更汗的是操作了,说实话,讲义里那些名词一个都没搞明白是啥意思。每次上机我都花大量时间在以前积累的问题上面,还没弄明白所以然,又有了新的问题。于是最后作业绝大部分都是抄别人或者干脆请别人代劳的。大一计算机课让我染上了电脑恐惧症,以致于后来学 C 语言之类,学的奇烂无比,编个简单的程序都要调试半天还通不过。当然计算机课很多的选修的,我是宁愿选修广义相对论这么深奥的课程,也不愿意碰那些计算机语言的。至今我的电脑知识,还处于相当低级的阶段,心里那个惭愧啊,甭提了。 私人电脑我是买不起的,而我们宿舍都是穷人,估计大家每个月的平均生活费都不到 300 块,何况是买个几千块钱的电脑了那是富人的奢侈品。到了大一下学期,大家已经觉得天天去机房令人厌烦了,于是决定凑钱买电脑。我想那是我们 349 宿舍第一件光辉的事,因为这次集资并不是平均每个人出多少钱,而是生活略微宽裕的同学多出,紧张的则少出。最多的是两位熙公子和林公子各出 800 ,最少的是我和小 P ,好像只有 300 块还是 400 块。这些钱都大致是我们一个月所有的生活费,难免心疼的很。不过在搬回来电脑那一刻,所有人都沉浸在幸福之中,毕竟咱 349 也有自己的电脑了! 自从有了电脑,晚上大家就不一定都去上自习了,有时就坐在电脑前完成自己的计算机作业,累了就让别的同学用而自己看会儿电视。使电脑最厉害的,是林范,唯一看《电脑爱好者》杂志的他,对电脑是情有独钟,电脑是他不离不弃的好朋友。很快林范有了他第一台电脑,又很快被换成了笔记本,再换成更高级的笔记本,总之,他是 349 的电脑先锋。而如开飞和小 P ,就是超级擅长编程,常常自己琢磨一些编程的技巧并付诸实验。熙熙是富家公子,电脑他是早就熟悉已久的,所以大学的电脑课程对他没有任何障碍。这四个人也成了 349 持有计算机二级证书的四个人,虽然不知道到毕业时候他们到底去取了那个证书回来没有。剩下的就是我了,艾,继续惭愧,尽管有了宿舍公用电脑,还是啥进步都没有。原因很简单电脑恐惧症啊! 宿舍这台电脑陪伴了我们整整三年有余,大二大三陆续有室友自己买了个人专用的电脑。于是这台公用电脑就成了我们几个穷孩子专用的了。当然,很快买它的初衷也消失了,它成了我们的另一个娱乐工具。打游戏、看电影、放音乐是最常用的功能。很怀念大学四年里和同学们一起联机打星际、 CS 的日子。记得楼道里都是我们的声音,你建了没有啊?、什么名字啊?、靠,又被菜了当然,我们宿舍里都是菜鸟居多,偶尔要挑战隔壁的时候,还得联合作战。记得斜对门有个高手老谭。任何游戏在他手里都玩的出神入化,打星际的时候每个兵种的攻击力射程出兵时间都记得一清二楚, CS 则对每种武器的性能了如指掌,而侍魂更是招招出奇花样百出。有一天我们终于 2V1 胜了老谭,于是成了我们星际水平整体提高的最有力的证据。记得那时我们还在宿舍里分队,六人分三队循环赛,谁问鼎谁可以免费吃饭,当时还不会打星际的我和另一个不喜欢打游戏的同学作裁判,搞得像 WCG 一样轰轰烈烈。还有一次是遇到了一位全国冠军光临,那时简直把老谭都激动了好几天。也怀念大学里大家一起看电影的岁月,那时下个电影也不容易,常常到学校 ftp 上找或者只有到外面去租碟看。然后一群人摆好板凳围拢在电脑前,关灯、放片。那个时候我们把灌篮高手、蜡笔小新、流星花园、寻秦记等等都扫了一遍,当然美女众多的新版倚天屠龙记是看了不下十遍的。偶尔也看些禁片,那感觉就是紧张刺激,有点像做坏事至于音乐,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于是电脑里各种音乐都有。最令人愉快的事情就是,一边在音箱里开着大声的音乐,一边打扫宿舍,完工后在光鲜的宿舍里坐着,美美喝上一杯茶。 349 的这台电脑记录了许多我们的故事,可惜的是,电脑这玩意总是不大争气,三年过后它就彻底不行了。比如黑屏、无故重启之类的事情就常发生,甚至光驱一动把碟给烧爆了最后,我们决定拆了买零件,买了 400 块,一起吃顿饭,算是悼念它。很遗憾,电脑里许多东西都没保存下来,记得有一份 ppt 是我们自己做的,每个人做一两张个性介绍的 ppt ,写上自己的名言,很是有纪念价值。依稀记得那一张张 ppt 里的内容,却再也想不全里面说的是什么 大学毕业后,电脑成了我们每个人必备的工具,再也不陌生再也不感到新奇了。如今电脑和网络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但我仍然最最怀念的,还是那台集资的公用电脑,它是我们大学四年生活最真实的见证。 更多相关博文请访问 【 若水阁 】(参赛科学博客) , 欢迎 投票 支持我的博客! http://www.penrosent.cn/
个人分类: 大学咖啡|16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电脑换新颜
daijingwei 2008-11-21 19:59
电脑换新颜 忙碌了两天,假期里新装的工作机终于有了新的面貌。 看,Redhat linux系统还是很漂亮很漂亮的。我的工作帐户桌面,还不错吧,呵呵。怎么看怎么觉得那只蜻蜓在微笑^_^ 其实自己只是假懂,目前对linux的认识状态就和我初一时候见到windows的状态一样,好在可以上网,图书馆的资源也相当丰富,这下又有的忙了。 在linux下发的第一篇博文,以此纪念。 ^_^ halt I will eat something 欢迎访问 http://jingweiii.cn 姗姗来迟的小屋
个人分类: 自言自语|270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5: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