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重金属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重金属

相关日志

生蚝、贻贝、蛤蜊、蚬子等贝类海鲜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吗?
热度 1 zhengyongjun 2020-10-9 16:27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4362 次阅读|6 个评论
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具有更高的营养品质与安全性
热度 1 蒋高明 2020-9-27 11:41
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具有更高的营养品质与安全性 蒋高明 虞晓凡 宋彦洁 大连化物所徐恒泳研究员指出,现代食品由于化学化种植,导致了食物缺素,进而导致人体缺酶,从而造成了癌症、心脏病、肥胖等现代疾病大发生。他举芹菜为例,钙元素流失了 59.3% ,锌流失了 75.6% ,硫、钾、磷、钙、镁、锌、锶等 8 种元素评价流失 47% 。 无独有偶,本课题组也关注了营养元素与氨基酸流失情况。早在 2003 年和 2005 年,分别安排硕士研究生 虞晓凡和宋彦洁做深入的研究。其结果与徐老师的结论基本一致。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了有害元素如重金属,无机物硝酸盐具有增长的明显趋势。 有益元素减少,有害元素与有害成分增加,最终导致疾病爆发。这就是人们为节省长期购买廉价食物的代价。其实,按照元素降低 50% 计算,即使不考虑任何增加的人工成本,有机食物价格也至少普通食物的 2 倍。当然,这里没有考虑有害元素增加后如何去除的问题。徐恒泳研究员根据他的发现,建议食用真正的有机食物,很多疾病会慢慢减缓或治好。这对于全民大健康工程实施,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 国科大虞晓凡同学综合国内外研究论文发现: ( 1 )有机作物干物质含量比常规食品高出 7 ~ 20%; 含有更丰富的维生素 C 、花青素、异黄酮、类胡萝卜素和其他酚类化合物 ; 磷、铁、 Mg 等微量元素,锌、铜、铬等微量元素在有机作物中含量较高。 ( 2 )有机畜产品中含有较多的有益不饱和脂肪酸 ; 有机水果和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为正常水果的 20 ~ 50% 。 ( 3 )有机产品中基本无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低。 为了进一步验证文献报道的准确性,虞晓凡设计严格的对照试验,用自己种植的有机植物与常规植物比较后发现: ( 1 )有机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可溶性糖、维生素 C 含量。有机谷物、蔬菜中可溶性糖含量比常规提高 4%-167% 。有机生菜、胡萝卜、大白菜、红萝卜、黄瓜、韭菜、大蒜鳞茎的维生素 C 含量较常规高 9%-145% 。 ( 2 )有机种植黄瓜、韭菜、红萝卜、生菜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常规,分别高 184% 、 13% 、 61% 、 43% 。 ( 3 )有机红萝卜、芸豆角、黄瓜的鲜重高于常规栽培,分别高 18% 、 13% 和 25% 。干物质方面,总体上有机栽培蔬菜干物质含量比常规高 2%-64% 。 ( 4 )有机种植谷物中 Mg 、 Mn 、 S 、 Zn 等元素高于常规,有机蔬菜 K 、 S 、 Na 、 Mg 、 Fe 、 Mn 等含量较高。有机油麦菜、红萝卜和芸豆角 w(Zn)/ w(Cu) 比值较低;有机胡萝卜、红萝卜 w(Na)/ w(K) 比值偏低,有机韭菜 w(Ca)/ w(Mg) 比值较高。 ( 5 )有机大蒜鳞茎中大蒜素含量是常规的 3.6 倍,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 (P0.01) 。 ( 6 )有机谷物和蔬菜的硝酸盐含量均低于常规种植。谷物类硝酸盐含量减少 10%-57% ;叶菜类硝酸盐含量比常规低 26%-71% ;瓜果块茎类比常规低 28%-46% 。 ( 7 )有机种植谷物和蔬菜重金属 Cr 、 Cd 、 As 、 Ni 含量总体低于常规,有机栽培农产品 100% 达到重金属安全等级。 ( 8 )有机苹果 20 种农药残留均未超标准限量,符合欧盟的标准。 国科大研究生宋彦洁,设计有机与常规谷物种植对照试验,验证主粮中是否存在元素、有益成分缺乏现象。结果发现: ( 1 )从氨基酸角度来看,有机谷物 16 种氨基酸总量高于常规谷物,有机冬小麦 16 种氨基酸总量比常规冬小麦显著高出 14.2% ( P < 0.05 ),有机夏玉米 16 种氨基酸总量比常规夏玉米显著高出 7.3% ( P < 0.05 )。 ( 2 )有机谷物的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和苏氨酸含量高于常规谷物。因此,从蛋白质含量角度,有机谷物蛋白质含量要低于常规谷物;但从氨基酸含量角度,有机谷物蛋白质营养品质要高于常规谷物。 ( 3 )有机冬小麦籽粒 Mo 、 K 、 P 、 S 、 Mg 元素含量高于常规冬小麦,且 S 、 K 、 Mo 元素含量差异极显著( P < 0.01 );有机夏玉米籽粒 Mo 、 B 元素含量高于常规夏玉米,且 Mo 元素含量差异极显著( P < 0.01 )。 ( 4 )有机谷物籽粒有害重金属元素 As 、 Pb 、 Cr 、 Ni 含量都要低于常规谷物, Mn 、 Al 元素含量极显著低于常规谷物( P < 0.01 )。控制肥料施入比例时, Cr 、 As 、 Ni 元素含量总体上随着化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升高。 ( 5 )施用有机肥时,谷物籽粒 As 、 Ni 元素含量处于安全级别,施用化肥时,谷物籽粒 Ni 、 Pb 、 Cr 元素含量都超过安全标准,处于污染级别。 (蒋高明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 虞晓凡为合肥医科大学教师;宋彦洁为英国华威大学博士研究生 )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3435 次阅读|2 个评论
Hindawi高被引文章 | 制革厂废水中重金属污染生态系统的毒性和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Hindawi 2019-12-24 16:05
在生态系统中,排放含有重金属的制革废水是当今社会面临的最重要的环境和健康挑战之一。 重金属无法进行生物降解,且对微生物具有毒性作用,仅有少数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抗性和解毒作用。 因此,针对被排放到环境中的无机金属(铬、汞、镉和铅),人类社会需要更多地开发新式、高效、环保以及紧急的生物修复法,从而保护整个生态系统。 近期,Hindawi的开放获取期刊 Journal of Toxicology 发表了一篇 高被引文章 :Toxicity and Bioremediation of Heavy Metals Contaminated Ecosystem from Tannery Wastewater: A Review 。 该文对微生物的生物修复能力做出了重要的评估,特别是在环境保护方面。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利用细菌、真菌、生物膜、藻类、基因工程微生物(genetically engineered microbes)和固定化微生物(immobilized microbial cell)细胞去除重金属生物吸附的能力。在污染微生物的重金属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突破推动了生物修复技术的进步,使其有望成为传统技术的替代方案。 Figure 1: Mechanisms of heavy metal uptake by microorganisms 在移除重金属方面,生物膜的使用已经显现出了协同效应。作为可持续的环境技术,生物膜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实现重金属去除的高效化。 点击查看阅读原文 由查尔斯沃思集团(Charlesworth Group)统筹翻译。
2255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金属离子的毒性
richor 2019-9-7 20:24
【毒性机理1】 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双缩脲反应是肽和蛋白质所特有的,而为氨基酸所没有的一种颜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与双缩脲结构很类似,故在碱性环境中能与硫酸铜结合成 紫红色的络合物 ,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毒性机理2】 血红蛋白是氧气分子的载体,为了有效承载氧气分子,血红蛋白在血液中一般处于还原态。 而铜离子可以将还原态的血红蛋白氧化,从而无法有效运载氧气,这也是一种铜离子毒性的可能。
个人分类: 氨基酸|43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粮食质量安全指标体系由哪些要素构成
蒋高明 2019-3-23 09:29
粮食质量安全指标体系由哪些要素构成 蒋高明 宋彦洁 1 种植环节质量安全指标 粮食种植环节是影响粮食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该环节中耕种方式、投入品的使用、环境条件等直接决定粮食的质量。 1.1 农药、化肥施用量 粮食种植过程中,农民大量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去除杂草,导致了严重的农药残留,危害粮食质量安全;大量甚至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耕地质量下降,污染灌溉水等,并增加了土壤重金属含量,导致重金属超标,威胁食品安全,因此必须从源头上控制农药化肥的最大施用量。 GB/T8321.1~832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中,规定了几种常用农药的施用剂量,《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甚至明确禁止使用几种高毒农药,详见附表1。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2 收获环节质量安全指标 前期的种植环节直接影响粮食的营养品质状况,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收获粮食中的高残留农药和重金属含量。 2.1 农药残留量 农残能够加剧多种癌症的发生几率,如肺癌、直肠癌、骨髓瘤、乳腺癌以及白血病等,农药导致的癌症病人占全部癌症病人的10%。另外,农残也会严重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增加了患帕金森综合征的几率。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自2014年8月1日起实施。GB 2763—2014制定387种农药在317种食品中的3650项限量指标,并为这387种农药在相关食品中的检测配套制定了162个检测方法标准,基本覆盖了我国主要农产品品种及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农药品种,并对稻谷、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作物的农残最大限量有比较完善的指标和规定。 2.2重金属及其他污染物 重金属一旦随粮食进入人体,就会在体内产生蓄积性,还可转变成高度毒性的化合物,引起人们神经系统受损、智力下降、骨质疏松,甚至细胞癌变。 GB 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明确规定了食品中Pb、Cd、Hg、As、Cr等重金属污染物的限量指标,其中包括谷物及其制品。 2.3 营养成分含量 粮食作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部分,是人类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糖类物质和矿质元素等的重要来源,是满足人类营养需求的必需品,人体中所需的营养物质有90%以上来源于粮食。不同粮食种类,同一种类的不同品种分别有不同的营养物质含量,但都需要满足人们最基本的营养需求。附表4是常见粮食种类的营养成分含量表。 3 储存环节质量安全指标 粮食的储存分为个体农户储存和国家粮仓储存,国家粮库对储存环节的质量监管有硬性要求,但个体农户则难以监管。农户的粮食最终进入国家粮库,因此需要对水分及霉烂率严格监管。 3.1真菌毒素量 真菌毒素对人畜表现出致癌性、遗传毒性、致畸性,还会引起肾中毒、肝中毒、生殖异常以及抑制免疫反应,尤其是黄曲霉毒素,剧毒,能急性损伤肝脏,慢性中毒可引发肝癌。粮食储存过程中,由于农户个人缺乏科学储粮知识,导致粮食生霉发热,或国家的粮仓管理不当,引起粮食霉变,从而导致真菌毒素的超标。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1-2011《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已于2011年4月20日发布,2011年10月20日实施,其规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及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 3.2 储粮药剂残留 国家粮库储粮过程中,为了防止霉变,使用大量熏蒸剂进行熏蒸,会造成一定的药剂残留,如残留超标则会影响粮食的质量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127-85中规定马拉硫磷在原粮中的允许残留量为3mg/kg,我国原粮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磷化物在原粮中的允许残留量为0.05mg/kg。 (宋彦洁为英国华威大学博士研究生)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4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餐桌上的外来植物——牛膝菊
热度 2 lixiong45 2019-1-3 09:58
国庆回了趟老家,又过上了 “ 饭来张口 ” 的日子,母亲准备了几个家常菜,其中一种 “ 绿菜 ” 让我眼前一亮,那是老家称作辣子草的一种野草。 “ 这能吃吗? ” 我将信将疑的问母亲。信,是因为我知道这种菜应该没毒,从小就看到各种毛毛虫或昆虫取食,而且几乎所有牲畜和家禽都会吃,父亲也经常割去喂鱼。疑,是因为之前家里并不吃,我也从来没在饭店或菜市场看到这种植物。 “ 很多人还专门去找了吃,煮汤很好吃。 ” 母亲说 。 “ 好吧!你是从菜地采的吧? ” 我心里既很期盼尝尝这种草的味道,却似乎有些不放心。得到母亲肯定的回答后,我仍不忘从我的专业知识角度告诫: “ 这是一种入侵植物,到处都能长,要吃尽量采菜地里长的,其他地方长的不知道土壤有没有被污染,要是污染了,可能重金属超标,吃了对身体有害 ……” 这种在老家不起眼的野草,其身世可不简单。它的学名叫做牛膝菊( Galinsoga parviflora ),俗名有辣子草、铜锤草、珍珠草、向阳花等 1 ,在分类学上属于菊科牛膝菊属的一年生植物。通常人们见到的有牛膝菊本尊和它的亲戚粗毛牛膝菊( Galinsoga quadriradiata ) 2 ,肉眼不易区分,不过除了专业需求,平日里应该没有人去辨别其真身。尽管辣子草既能做饲料又能当菜吃,还有一定药用价值 1 ,但你可千万别被它这些好处蒙蔽了眼睛,它实际是一种不折不扣的 “ 恶草 ” 。牛膝菊和粗毛牛膝菊都原产于遥远的南美洲 1,3 ,迄今为止并不清楚它们是如何飘洋过海来到中国,总之它们踏上这片肥沃的土地就贪恋上了这里,成为臭名昭著的入侵植物。自从 1915 年首次在云南宁蒗县和四川木里县发现牛膝菊后,它们已经扩散到全国各地,无论是田间地头、山林荒地,还是路旁河岸都有它们的身影 1 。 菜地里的牛膝菊 牛膝菊强大的入侵能力依赖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 1 )牛膝菊生长周期短,繁殖力强,种子几乎没有休眠。牛膝菊种子小而多,一株牛膝菊就可能产生上千粒种子,种子容易随风扩散。在老家,牛膝菊种子在秋天随玉米一块成熟后落在土里不久就可以长成新的植株;( 2 )牛膝菊适应能力强,对环境要求低。如上文所说,几乎在各种地方,只要有土壤,牛膝菊就能生长,真可谓是给点阳光就灿烂;( 3 )身在异乡,牛膝菊并不思念亲人,因为这里没有让其闻风丧胆的天敌,日子过得十分逍遥,实在是乐不思蜀。尽管很多动物,包括人类都在吃它,但在其强大的生殖力面前,这种损失实在是九牛一毛;( 4 )和其他入侵植物一样,牛膝菊也喜欢干损人利己的事。其根部能分泌化感物质来抑制其他植物生长,从而形成自身单独优势群落,给当地的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 4 。说到这,没有人再为 “ 恶草 ” 牛膝菊喊冤了吧?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防控牛膝菊的战争从未停歇,然而这必然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除了传统的人工去除或化学防治,利用大自然 “ 一物降一物 ” 的规律进行生物防治或许是长久之计。这其中,包括人或牲畜对牛膝菊的食用。 第一次吃了牛膝菊煮的汤,口感挺不错,也没有其他异味,或许不久后这就会成为一道大众的野菜,毕竟它在原产地也被当作菜吃,在其他地方也被奉为佳肴 5 。如果科学家对其营养价值做一个正名,大概会促进它的利用,这对于解决其入侵问题是有一定帮助的。然而,吃也是一门学问,牛膝菊能吃,却不可随便采来吃,这是因为它还有另一条 “ 罪状 ” 。近年来,研究发现牛膝菊对重金属镉( Cd )的富集能力很强,属于 Cd 超富集植物 6 ,即使在土壤 Cd 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自身富集的 Cd 浓度也可能较高,而且大部分 Cd 会被转运到主要食用部位叶中。居于这种特性,牛膝菊对其他重金属也可能具有很强的吸收和富集能力。也就是说,随意从路边或废弃地采食牛膝菊可能会增加人体摄入有毒重金属的风险,毕竟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十分严峻 7 。因此,野生牛膝菊,最好只采食用自家菜地里长的。当然,为了确保安全,也可进行人工栽培,但要在其开花结果前采食,不要给它传宗接代的机会。 说来说去,我们欢迎辣子草加入我们的菜谱,但是要确保来自 “ 干净 ” 的地方。 参考资料: 1. 陈菊艳 , 邱建生 , 刘童童等 . 贵阳市乌当区外来入侵植物牛膝菊的入侵风险评价 . 贵州林业科技 , 2017, 45(1): 5-10. 2. 昌恩梓 , 齐淑艳 , 孔令群等 . 牛膝菊属两种外来入侵植物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2, 44(4): 108-113. 3. 李晓春 , 齐淑艳 , 姚静等 . 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种群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 . 生态学杂志 , 2015, 34( 12) : 3306-3312. 4. 汤东生 , 董玉梅 , 陶波等 . 入侵牛膝菊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 植物检疫 , 2012, 26(4): 51-55. 5. 窦剑 , 陆秦 . 羌寨里的 “ 猪草 ”—— 牛膝菊 . 生命世界 , 62-66. 6. 林立金 , 罗丽 , 杨代宇等 . 混种富集植物对牛膝菊镉积累的影响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4, 28(6): 319-324. 7. 环境保护部 , 国土资源部 .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 . 环境教育 , 2014, 6: 8-10.
个人分类: 生态环境|2844 次阅读|4 个评论
白血病与食物有关系吗?
热度 1 蒋高明 2018-9-4 07:52
白血病与食物有关系吗? 蒋高明 一、何为白血病 笔者第一次听说白血病这个名词,是从一部叫《血疑》的日本电影开始的。该电影于 1975 年拍摄,上世纪 80 年代初传到中国。电影讲述的是,天真善良的大岛幸子,在她科学家父亲实验室里,不幸受到生化辐射,患上血癌需不断换血维持生命。然而,幸子父母和她的血液都不同,唯有其男朋友相良光夫血型与她相符。幸子的特殊血型又引出了她的身世之谜,并由此演绎出一幕幕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在这个电影故事中,笔者了解到白血病是一种恶性疾病。 白血病,英文名为 Leukemia ,亦称作血癌,是造血系统出现恶性肿瘤引起的。其原因是,由于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变异,所形成的骨髓造血组织失常,人体免疫力下降。骨髓干细胞每天可以制造成千上万的红血球和白细胞,白血病病人过分生产不成熟的白细胞,妨害骨髓其它代谢途径,使骨髓生产的其它血细胞功能降低,最终引起死亡。另外,白血病可以扩散到淋巴结、脾、肝、中枢神经系统和其它器官,危害极大。 今天,白血病已成为谈白色变的重大疾病,仅次于癌症( 每年 我国 癌症死亡人数约 270 万 )。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布的研究报告称,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为 2.76 人 /10 万人 , 全国有 400 万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约 4 万人,平均每天增加 110 人。尽管各年龄段都有白血病人出现,但低龄化趋势非常明显,如新增长白血病患者以青少年为主,且 75% 来自农村家庭。白血病,这个标准的现代病,正在袭击中国上千上万个家庭,尤其农村家庭。 二、白血病病因 关于白血病的起因,学术界一般认为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环境因素为主,如受甲醛污染的儿童易发白血病。具体地,白血病起因如下: ① 病毒因素 RNA 病毒 在鼠 、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这类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属 于 T 细胞 型。 ② 化学因素 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接触 苯 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甲醛、亚硝胺类物质、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等也可诱发白血病;某些抗 肿瘤 细胞毒药物,如 氮芥 、环磷酰胺、甲基苄肼、 足草乙苷 ( VP16) 、 特尼泊苷 ( VM26) 等都有致白血病作用。 ③ 放射因素 《血疑》电影中幸子患白血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有证据显示,各种电离辐射可引起人类白血病,发生率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剂量,全身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后都可诱发白血病;大剂量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可使白血病发生率增高。 ④ 遗传 因素 有 染色体 畸变的人群白血病发病率高于正常人群。染色体畸变是因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而导致的疾病。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或有丝 分裂 时不分离而不能平均地分到 2 个 子细胞 内,会造成数目异常,或出现两种配子 ( 一种配子缺乏某一号染色体,而另一种配子则多了一个染色体 ) ;或整个染色体组都不分离,受精卵具有条染色体,形成多倍体。染色体结构畸变的基础为染色体断裂,临床上表现为缺失、易位、倒位、插入、 环状染色体 和等臂染色体等。染色体某一片段丢失和重复,常引起严重病变,甚至死亡。需要指出的是,染色体畸变也受环境因素诱导,如环境污染、食物污染等,因此遗传因素也许是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三、白血病症状 ① 发热 白血病最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 咽峡炎 、 口腔炎 、肛周感染最常见 ; 肺炎 、 扁桃体炎 、 齿龈炎 、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 ; 耳部发炎、 肠炎 、痈、肾盂肾炎等也可见到,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② 感染 病原体 以细菌多见,在疾病后期,由于长期粒细胞低于正常细胞和广谱抗生素使用,真菌感染可能性逐渐增加。病毒感染虽少见但一旦发生就很危险。 ③ 出血 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 牙龈 、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 视网膜 、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也较常见,可以是首发症状。 ④ 贫血 早期即可出现贫血。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以后再发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 心悸 、气短、下肢水肿等症状。 贫血 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老年病人更多见。 ⑤ 骨和关节疼痛 骨和骨膜的白血病浸润引起骨痛,可为肢体或背部弥漫性疼痛,亦可局限于关节痛,常导致行动困难。 ⑥ 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以轻、中度 肝脾肿大 为多见。急性淋巴系统白血病 (ALL) 比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 肝脾肿大的发生率高,慢性比急性白血病脾脏肿大更为常见,程度也更明显。 ⑦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系急性白血病严重并发症。由于常用化疗药物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因此成为现代急性白血病治疗的盲点和难点。浸润部位多发生在蛛网膜、硬脑膜,其次为脑实质、脉络膜或颅神经。重症者有头痛、呕吐、项强、视乳头水肿,甚至抽搐、昏迷等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可类似颅内出血,轻者仅诉轻微头痛、头晕。颅神经(第 VI 、 Ⅶ 对颅神经为主)受累可出现视力障碍和面瘫等。 ⑧ 其它组织和器官浸润 ALL 皮肤浸润比 AML 少见,但睾丸浸润较多见。睾丸白血病也常出现在缓解期 ALL ,表现为单或双侧睾丸的无痛性肿大,质地坚硬无触痛。白血病浸润还可累及肺、胸膜、肾、消化道、心、脑、子宫、卵巢、乳房、 腮腺 和眼部等各种组织和器官,并表现相应脏器的功能障碍。 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多因健康检查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才发现血象异常或脾肿大而确诊。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陈代谢亢进的表现。 四、儿童白血病 白血病的低龄化最严重莫过于儿童,在这个时期儿童症处于发育时期,造血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和健康。在我国,白血病发病率在成人各类肿瘤中占第六位,但在儿童肿瘤中占首位。这就是为什么媒体报道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这类群体患上白血病比较多的原因。 儿童时期发生的白血病多为急性白血病。小儿急性白血病的特点是起病急,发病初期多数患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型多为不规则发热。小儿白血病的发热特点是发热程度比较高,发热持续时间比较长,而且一般都找不到明显的感染灶。在发热的同时,患儿可出现皮肤出血点,有的患儿可出现贫血,有的患儿可出现骨及关节疼痛。医生在查体时会发现肝、脾肿大和淋巴结肿大。对原因不明的发热伴有这些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患儿,医生一定要检查患儿的末梢血象,尤其要注意白细胞的数量和形状变化,如果发现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异常,要进行骨髓穿刺检查。 儿童白血病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迅速,大多是急性;二是对化学药物治疗很敏感,癌细胞容易杀灭,再加上我国采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取得很大进展,临床治愈是大有希望的。因此,幼儿期的白血病如能及时发现,采用适当的治疗手段,往往都能取得满意疗效。 五、为什么是青少年? “ 对不起,妈!我生病了,还是白血病。都说越努力越幸福,我也以为考大学、上研究生就能让您离幸福更近,可事实证明我的努力给这个家带来的只有磨难和绝望。 ” 一封湖南白血病患者写给母亲的信让无数人落泪。主人公叫李真,毕业于湖南城市学院地理信息系,后考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2014 年拿到硕士录取通知书第 3 天,突然开始持续发烧,脊椎骨疼,眼睛出血。随后,李真被确诊为白血病。 2017 年,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播出了他乐观超然、母亲坚强伟大、家人不离不弃,与白血病抗争 3 年的节目,无不让人动容。遗憾的是,最终他还是没能战胜病魔,于 2018 年 7 月 7 日在河北燕达医院去世。 全国 400 万白血病中, 300 万来自农村。为什么是青少年?为什么是农村的孩子容易患这种 40 年农村基本不曾有的白血病?这是与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结构分不开的。农民工承担了建设城市与种地的双重任务,由于种地不挣钱,进城去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由爷爷奶奶看护。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目前 “ 留守儿童 ” 数量超过了 5800 万人; 57.2% 留守儿童中父母一方外出; 42.8% 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 79.7% 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 13% 儿童被托付给亲戚、朋友; 7.3% 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留守农村的孩子吃什么?按理说农村是不缺少食物的,因为他们离土地最近。遗憾的是,农村超市或小卖部李严重缺失优质的食物,而充斥的是质劣价廉食物。农村老人对于孙子孙女一般是疼爱有加的,孩子爱吃什么就给买什么,加上农村多不富裕,廉价食物就大量进入孩子的胃。 放学了,一群孩子蜂拥而出,冲到学校旁边的小卖铺,吸引他们的是那里的小零食。只有十几平方米的小卖铺里,小零食可谓琳琅满目,每个学生大量的零食中挑出中意的几款。一款名为 “ 一见钟情 ” 的花生牛奶只要1元,外包装上并没有生产日期。很多食品和饮料是 “ 山寨 ” ,很像某个牌子但又不是。小卖铺里都是一些包装粗糙、口味浓重的食品,这些零食单价往往低于1元,被人们称作 “ 五毛食品 ” ,如辣条等。小卖部成为乡村学校的标配,有学校的地方,就有上面介绍的小卖部。 自 2014 年起,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彭亚拉,曾就农村儿童营养和食品安全进行了 3 年的跟踪研究。研究团队深入江西、湖南、河北、四川等多地农村调查发现,农村学校周边出售的零食中,许多是劣质小零食,生产厂家、地址、电话等信息虚假的比例达 30% 。这些劣质零食中,仅辣条类就多达 30 余种。在被调查的孩子中,经常吃零食的占 73% ,有些孩子甚至一天能吃三四包辣条,还有不少孩子把零食当正餐。他们对 30 余种辣条分析发现,一些产品加入的化学添加剂多达 22 种,根据当地检测部门检测,一些产品中钠含量和细菌含量超标。食品添加剂不是天然的食品成分,加入过多,对身体危害非常大。轻的会导致急、慢性中毒,严重的会致癌,包括白血病。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他们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而由于文化素质较低,老人们考虑最多的是 “ 便宜 ” 与 “ 实惠 ” ,却忽视了质量和安全,这便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留下了严重隐患,农村儿童白血病远高于城市或与此有关。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农村癌症一样,倒退 40 年,几乎是非常稀罕的疾病,如今成为农村人群的最大杀手。 六、易患白血病的食物 ① 劣质粉丝 粉丝想必很多人都爱吃,但是劣质粉条甲醛含量可超标 400 多倍,重金属超标 200 倍。这些劣质粉条,多是用六偏磷酸纳和海藻酸钠加上工业明胶,搅拌后由过程筛子拉丝定型,后使用工业甲醛防腐而成的。这些甲醛粉丝出现市场上是非法的,但如果防控不严照样会进入市场,因很多人贪图便宜。 ② 爆米花 传统铅罐炸出来的爆米花中是含有铅的,甚至含铅量严重超标。如果孩子经常吃爆米花,那么对神经和消化系统都将非常不利,甚至还有可能因此而患上白血病。已经有很多例这样的事情发生,建议家长们最好不要给孩子经常买爆米花。 ③ 霉变食物 这种食物是最毒的,尤其是黄曲霉素含量会超标,烂掉的水果、发苦的坚果和变坏的食物,发霉的大米、小米、玉米等,都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以上这几种食物,小白鼠吃了会患白血病。 ④ 劣质饮料 大部分饮料都含有甜味素化学成分,劣质饮料含量更高。正常血液中 95% 是水,大肠吸水后给肾脏造血,如果通过喝饮料补充水分就会摄入甜味剂等化学物质。有些家长溺爱孩子,以饮料代水,长期下去饮料中甜味素就会随着大肠吸收到肾脏,由肾脏送到骨髓造血。微量甜味素在人体机能正常的情况下,可以随尿液排泄出体外 ,但大量甜味素进入人体后就很难降解,它会随着水分通过肾进入骨髓。当骨髓中的甜味素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成为堵塞骨髓的 “ 网 ” ,致使骨髓造血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⑤ 含甲醛的白菜 甲醛对人体有较大危害,尽管白菜、娃娃菜喷洒甲醛进行保鲜属于违规,但市场上依然存在甲醛菜。甲醛是公认的可造成白血病的一类化学物质。 ⑥ 含过多甜味素的食物 甜味素在食物中用途很广,其安全性问题在国际上广受争议。美国曾有科学实验证明,甜味素存在致癌隐患,特别是对妇女、儿童、老人的肝脏等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影响比较大。一些国家开始限制使用甜蜜素,我国也有限量要求,比如饮料、蜜饯、腌菜等,饮料加入量不能超过 1ppm ,有些产品不允许添加,比如饼干、面包、馒头、挂面等常吃主食产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甜蜜素食物是很难避免的。 七、预防白血病的食物 ① 蛋白质 白血病是血细胞发生病理改变所致,病人机体内蛋白质消耗量远大于正常人,补充量多质优的蛋白质,可维持各组织器官正常功能。蛋白质重要功能是构成抗体,具有保护机体免受细菌和病毒侵害、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所以,白血病患者应摄人高蛋白饮食,特别是多选用一些质量好、消化与吸收率高的动物性蛋白和豆类蛋白质,如禽蛋、乳类、鱼虾、瘦肉、动物血、动物内脏、豆腐、豆腐脑、豆腐于、腐竹、豆浆等。 ② 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临床资料证明,恶性肿瘤患者中,人体内有不同程度的维生素缺乏。国外医学研究证明多吃富含维生素 c 的蔬菜与水果,能阻止癌细胞生成和扩散。摄人大量维生素 c ,还能增强机体的局部基质抵抗力和全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控制和治疗癌症的目的。含维生素 c 丰富的食物有油菜、雪里蕻、西红柿、小白莱、韭莱、荠莱、山楂、柑桔、鲜枣、猕猴、沙棘及柠檬等。维生素 a 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调动机体抗癌的积极性、抵抗致病物侵人机体。含维生素 a 丰富的食物有胡萝卜、南瓜、蛋黄、动物肝脏、鱼肝油、苜蓿、柿子椒以及菠莱等。 ③ 铁质丰富的食物 白血病主要表现之一是贫血,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鼓励病人经常食用一些富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血、甲鱼、豌豆、黑豆、绿色蔬菜、大枣、红糖、黑木耳、芝麻酱、蛋黄等。 ④ 容易消化的食物 白血病患者,尤其在化疗过程中,消化系统往往会出现诸多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可采取少食多餐的进食方法,或在三餐之外,增加一些体积小、热量高、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糕点、巧克力、面包、鹌鹑蛋、鱼松、酸牛奶、猕猴桃、鲜蔬汁等。病人如有食纳不佳、消化不良时,可供给半流质或软饭,如二米粥、肝末粥、蒸蛋羹、酸奶、豆腐脑、小笼包子等,同时佐以山楂、萝卜等消导性食物。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食物必须不含或少含非食物的化学成分,最好选择真正的有机食物,从而为机体恢复提供健康的营养。在这个时候,不能再贪图便宜,购买含农药、重金属、塑化剂、抗生素、甲醛等超标的食物,不能继续加重病人肝脏等器官负担。 八、结语 尽管人类历史上有白血病记载,但这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病,是与环境与食物环境恶化有关的重大疾病。白血病死亡率高,治理费用高昂,一旦患上就令普通家庭倾家荡产,应引起全社会高度重视。青少年尤其农村孩子患白血病多,可能与乡村充斥大量劣质低廉食物有关。白血病应以预防为主,孕妇及婴幼儿尤其应避免接触放射线;防治各种感染尤其病毒感染;慎用某些药物如氯霉素、保泰松、某些抗病毒药物、某些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在工业生产中,避免接触酚、氯苯硝基苯、香料、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染料等,并做好职业防护及监测工作;在农业中,尽量发展生态农业,从源头杜绝有害化学物质进入食物链。最后,从食物安全角度考虑,生产与销售真正的有机食物可大幅度减少白血病患病概率。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747 次阅读|1 个评论
河池的净土保卫战
热度 4 huailu49 2018-8-14 07:26
河池本是个默默无闻的地方,是巴马带火了她。 就在刚刚过去的8月6日,广西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西土壤污染防治攻坚三年作战方案 (2018—2020年)》的通知,重点是“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严格防控涉重金属行业污染,规范管理危险废物和固体废物”。引人注目的是,其中有两处点到了河池市: 1.抓好河池市国家先行区建设。2019年有效改善刁江污染状况,到2020年,历史遗留尾矿库整治率不低于60%。到2020年,河池市土壤污染面积不增加、土壤环境质量不退化、土壤主要污染来源得到有效控制、区域土壤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制定设区市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年度控制目标,严格涉重金属行业准入,新(改、扩)建涉重金属项目执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减量置换”或“等量置换”的规定;河池市金城江区、南丹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执行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河池地处广西西北。近年来这里的养生养老旅游日渐火爆,尤其是东兰、巴马、凤山三县,被誉为“世界长寿金三角”。目前该市正全力推进建设的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涵盖了巴马、凤山、东兰、大化、都安、天峨,并辐射带动金城江、南丹的生态旅游和环江、罗城、宜州的特色民俗风情旅游,旨在打造一条长寿养生旅游带。 然而光鲜背后的另一面是,河池作为我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境内有锡、锑、锌、金、银、铜、铁、铟、钨等20多种有色金属矿藏。由于长期的有色金属采、选、冶行业发展,使得重金属污染相当严重,尤其是砷、铅、镉污染更为突出。2012年,这里发生了震惊中外的龙江河镉污染事件,波及河段达300公里。而在龙江河镉污染之前,河池市已多次发生重金属污染事件。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当地的一大顽疾。因此该市被国务院2016年印发的《土十条》明确为国家六个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之一。 2016年7月至8月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广西期间,对河池市的重金属冶炼企业进行调查取证,并责令当地对发现的问题全力整改。督察组指出,河池市大部分重金属企业生产和环保工艺落后,产能较低,污染问题严重,选矿、焙烧、冶炼等环节环保工艺达不到国家标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督察组还指出,河池市企业出城入园进度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企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存在等靠和观望的思想,政府推动力度和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不到位。 针对督察组指出的问题,广西已采取行动,摸清了河池市55个涉重尾矿库的基本情况,制定了治理方案;查清了该市16个砒霜厂遗址场地污染状况,开展场地调查和风险评估,编制修复方案;对于西江支流刁江流域的污染问题,已责成当地尽快查清刁江流域的污染状况以及其主要污染源。建立相关档案材料,对污染问题危害进行评估。据悉,河池市已对因企业长期环境违法问题查纠不力问责13人。 愿河池这次痛下决心,打赢这场净土保卫战! 参见: 一篇旧文
个人分类: 绿色经济|2627 次阅读|5 个评论
谈谈养殖业的抗生素、激素与重金属污染问题
热度 2 蒋高明 2018-7-20 09:59
谈谈养殖业的抗生素、激素与重金属污染问题 蒋高明 动物养殖是将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变成次级生产力的过程。动物是异常生物,需要捕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而生存。人类养殖的鸡、鸭、鹅、猪、牛、羊等,不需要动物们自己去觅食或捕食,而是将食物放在它们嘴边,动物的任务就是吃下饲料变成肉,需要的仅仅是一些空间和水分。但在传统的动物养殖中,动物们是有足够大的空间的,即使猪和牛也是能够活动的。现代养殖模式下,猪在屁股转不过身来的铁笼子里长大,鸡、鸭、鹅等禽类竟然是在工业传输带上长大的,不要说鹅与鸭失去了戏水的自由,鸡失去了沙浴的自由,就连晒阳光也根本不可能的。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内,鸭用38天左右时间,鸡45天左右,猪120天左右,完成其生活史,完全是在动物监狱里带病长大的。 目前的动物养殖严重违背自然规律,工厂化养殖虽然制造了大量廉价动物蛋白,但也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与健康损害问题。动物速成班现象造成的生态环境与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抗生素残留严重 工厂化 养殖动物应用抗生素现象十分普遍。以速生鸡养殖为例,在鸡长到第 2~3 天的时候用到的抗菌药物就是抗生素。通常情况下,会将氧氟沙星等药溶解到鸡的饮用水中,养殖工人会将按说明的 100g/ 瓶用量再翻倍到 1000 只鸡 / 瓶。第 18 天后鸡开始容易得病,需要对症下药。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肠道疾病,一得病就会几天不下蛋,所以防病、治病是关键,养殖户购买的饲料里通常有添加好的红霉素、土霉素等预防疾病。到第 28~29 天时,还需要再加强一次防治。 工厂化养殖的动物体内的抗生素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人体内抗生素残留。 2016 年2月23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江浙沪儿童尿液抽样检测发现,,79.6%的上海学龄儿童尿液中检出21种抗生素中的一种或几种;1种以上抗生素在尿中被发现的频率为58.3%,至少两种及以上抗生素或抗生素类别在尿中同时发现的频率分别为26.7%和23.5%,而且在一份尿样中最多能同时检测出4类6种抗生素;尿液抗生素总浓度之和在每毫升0.1-20纳克之间的尿样占47.8%,部分尿样抗生素浓度超过每毫升1000纳克。复旦大学医学专家认为,儿童时期抗生素暴露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之一。 不仅如此,使用工厂化养鸡场的鸡粪和猪粪还会造成土壤和蔬菜抗生素污染,抗生素还会通过蔬菜进入人体。中国农业科学院李志强等对天津蔬菜地土壤及有机肥中抗生素残留研究发现,集约化养殖场的猪、鸡粪便中金霉素检出率达到78%,最高值达到563.8 mg/kg(干基);四环素和土霉素检出率也高达56%,最高值分别为34.8 mg/kg和22.7 mg/kg。分析发现样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总检出率为64%,三种抗生素中土霉素检出率最低(18%),最高值达到105.6μg/kg(风干基);四环素检出率为36%,最高值达到196.7μg/kg;金霉素检出率为32%,最高值达到477.8μg/kg。在所调查土壤中,温室和大棚菜田土壤的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水平高于露地菜田土壤。无论是从养殖场直接运来的有机肥,还是商品有机肥,都存在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其残留水平和检出率与养殖场猪粪和鸡粪相当。 第二,工厂化养殖普遍存在激素残留问题 激素是那些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人类第二性征出现就是激素(雌激素或雄激素)导致的结果。激素是一类特殊的化学信息物质,可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生物的生理活动。在高等动物中,激素分泌量极微小,为毫微克(ppb)级水平,但其调节作用却极明显。激素虽然不参加具体的代谢活动,只对特定的代谢和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可调节代谢及生理过程的速度和方向,如让动物们生长更快就是对速度调节的结果。 市场上的速生鸭,如果用含有激素饲料喂养,一天就能长50克。对养鸭企业来说,正常饲养会赔本,就改用含生长素和抗生素的激素饲料。尽管国家加大了打击力度,但因市场驱动,激素鸡、鸭现象随时都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2012 年12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曝光了部分肉鸡养殖场,在养鸡过程中,非法给鸡喂激素类药品地塞米松。这样的鸡肉,没有经过任何检验,就被送到了市场。记者跟踪他们送到了不少洋快餐店,新闻现场就拍摄到有几万公斤的这样鸡肉被送到了上海某食品物流中心,然后送去洋快餐店。2013年4月16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严厉打击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类药品或其他禁用药品、在农药兽药中添加违禁物质等违法生产销售行为。 兴奋剂发挥作用的也是激素,它能让运动员能够跑得快,举得重。在日常生活中,激素还能让人长得快,长得高。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就会引起巨人症,分泌过少就会造成侏儒症。许多激素制剂及其人工合成的产物应用于临床治疗及农业生产。利用遗传工程方法使细菌生产某些激素,如生长激素、胰岛素等已经成为现实。养殖业中使用动物激素,肉类食物中残留的激素会进入人体,扰乱正常的生理发育,造成儿童性早熟等严重问题,因此必须对工厂化动物养殖激素使用实行最严格的控制。 第三,重金属残留问题 工厂化养殖中的 重金属,是通过工业化饲料添加进去的。饲料中的重金属进入食物链,进而对农业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2017年上半年,农业部办公厅公布了全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结果:55家饲料企业抽检不合格,其中不乏赫赫有名的饲料企业,如兰州正大有限公司、南昌东方希望动物食品有限公司、江西海大饲料有限公司、湘潭正邦饲料有限公司、红安正邦养殖有限公司等。上述公司的饲料产品部分产品被检测出铜、锌超标1-4倍不等,铜、锌超标占比达38%。 饲料厂添加的重金属最终会进入到生态系统中,畜禽粪便可检测的重金属种类远不止上面提到的铜好锌,而是接近10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贾武霞等对我国部分城市畜禽粪便抽样,分析发现严重的畜禽粪便重金属污染现象,Cu、Zn、Cd、As、Ni、Cr、Pb和Hg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77.5、1610.4、0.72、7.79、9.77、22.51、6.31 mg/kg和0.06mg/kg。猪粪中Cu、Zn、Cd、As含量显著高于鸡粪、鸭粪和牛粪,而鸡粪中Cr含量则高于猪粪和牛粪。猪粪Cu、Zn超标率分别达59.84%和95.08%, As超标率为3.28%; 鸡粪、鸭粪中Zn、Cu、As含量也存在超标现象。猪粪中Cu、As水溶态含量分别占总量的30.47%和12.19%,EDTA提取态Cu、Zn含量分别占总量的35.96%和48.93%。猪粪中Cu、Zn、As较高的活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向环境中流失的风险。 第四,粪便污染问题 。 除了畜禽粪便中的重金属,工业化养殖本身造成的粪便污染就非常严重。除了冲天的臭气,固体废弃物与污水排放也非常严重。北京8月30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30日在北京表示,目前中国每年产生畜禽粪污总量达到近40亿吨,畜禽养殖业排放物化学需氧量达到1268万吨,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以畜禽粪便为主的各类有机肥资源折合成养分约7400多万吨,但实际利用率不足40%,工厂化养殖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得不到有效利用,成为重要污染源。鉴于此,建议国家对 工厂化养殖列入工业项目严格管理,对水、空气、固体废弃物、重金属污染等必须予以严格管控。 第五,病死动物污染问题 。由于活动空间小,各种激素抗生素重金属添加,动物异速生长,工厂化养殖动物死亡率明显高于自由散养的动物,如工厂化养鸡死亡率3-10%,病死或淘汰的动物尸体造成严重的病死动物污染,并可能传播疾病。一些病死动物,曾经有一段时间被不法分子作为原料进行食品加工,进入了人类食物链,国家加大打击力度后就向江河湖泊海洋倾倒。 2013年3月10日,黄浦江漂来令人作呕的死猪,工作人员打捞的死猪数量超过了13000头,部分死猪身上还被检测出猪圆环病毒,对饮用水水源造成潜在威胁。 工厂化养殖成本低,环境污染大,要作为工业项目管理。其生产出来的肉要明白告诉消费者,其提供的营养快餐,是大众普遍认可的“垃圾食品”,不能混在生态养殖的动物肉中销售。待消费者普遍觉醒后,因工业化养殖的肉无人问津,逐渐转变为生态养殖。我国乡村或草原林地的生态空间是足够发展生态养殖的。 在乡村振兴中,要找理想的生态空间,将上述动物们释放出来。这些空间很有多,林下,果园下可以养鸡、鸭、猪;池塘湿地或稻田湿地可以养鸭;高杆的玉米地或林下可以养鹅;更广袤的草原可以养鸡和鹅;养猪有一定的猪舍,要达到10个月或一年以上;养牛要给牛一定的自由空间,牛舍周边大量种植本地植物,从而使牛生长在树林里。有良好的生态空间,牛就不容易生病,同时还美化了生态环境。无论养殖什么动物,最好自制饲料,用纯粮食做为饲料,不要添加激素、抗生物、动物内脏等成分,从而保障养殖场无臭味。健康的生态环境,加上健康的饲料,动物自由生长,这样的食物才是优质的动物产品。 生态养殖杜绝工业化饲料,告别重金属与抗生素激素污染,这样的肥料是优质的有机肥,简单堆沤发酵后就可以回到农田作为优质肥料。工厂化养殖普通食品去除重金属污染,这样的肉优质优价,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还不容易造成产品滞销。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6657 次阅读|2 个评论
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具有更高的营养品质与安全性
蒋高明 2018-2-19 10:15
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具有更高的营养品质与安全性 虞晓凡 郭立月 蒋高明 宋彦洁 玛德·雷姆诺夫 有机食品来源于有机生产系统,遵循有机农业种植标准,生产过程必须由独立的认证机构确认。有机农业生产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不能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基因工程产品等人工合成材料。然而,学术界对有机食品质量和健康安全方面存在的争论很多。有人认为有机生产存在“三不出”现象,即有机产品“看不出,尝不出,测不出”。为了客观地反映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在营养品质和食品安全的差异,本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自己的研究数据,介绍两类产品在感官质量、营养价值和安全性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有机产品味道更好,风味物质比例高,吃起来更劲道;有机作物干物质含量比常规食品高出7~20%;含有更丰富的维生素C、花青素、异黄酮、类胡萝卜素和其他酚类化合物;磷、铁、Mg等微量元素,锌、铜、铬等微量元素在有机作物中含量较高。有机畜产品中含有较多的有益不饱和脂肪酸;有机水果和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为正常水果的20~50%。有机产品中无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低。本研究表明,来源于有机农业系统的产品与传统产品之间存在明显质量和安全性差异,这一结论可为有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本文载《生态学报》英文版 38 (2018) 53–60,2018. Advances of organic products over conventional productions with respect to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food security ·Xiaofan Yua, b, c, 1, Liyue Guoa, b, 1, Gaoming Jianga, b, , , Yanjie Songa, b, Mahmud Abdimuratovich Muminova, b ·a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b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c College of Pharmacy,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Anhui 230032, China Received 3 September 2016, Revised 30 November 2016, Accepted 13 January 2017, Available online 17 February 2018 Acta Ecologica Sinica 38 (2018) 53–60, 2018 Organic products are derived from the organic production system, following organic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standards, and processing schedules must be identified by an independent certificate authority.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organic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is that all artificial synthetic materials such as pesticides, fertilizers, growth regulators, feed additives, and gene engineering products are not allowed to use. However, there is much debate on organic production quality and health safety issues in academic circles.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re is a “Three Cannot” problem with organic production, that is, organic products “cannot be distinguished, cannot be tasted and cannot be measured” compared to common ones. To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differences in nutritional quality and food safety between organic and conventional products, we combined extensive literatures with our research data and have reported some advances in the sensory quality, nutritional value, and safety of the two types of produc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rganic products tasted better; the percentage of leanness was higher, and the products tasted much tender. The dry matter content of most organic crops was about 7–20%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foods, and enriched vitamin C, anthocyanins, isoflavones, carotenoids, and other phenolic compounds and more elements such as P, Fe, and Mg and trace elements such as Zn, Cu, and Cr were verified in organic crops. Organic animal products contain more beneficial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the nitrate content in organic fruits and vegetables was 20–50% of that in normal fruits. No pesticide residues and less heavy metals were found in the organic products. Our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quality and safety between the products that originated from organic agriculture systems and conventional alternatives. This conclusion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c industry.
个人分类: 生态科普|3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常规农业与有机农业模式下农产品质与安全性差异
热度 2 蒋高明 2016-2-10 12:19
常规农业与有机农业模式下农产品质与安全性差异 虞晓凡 蒋高明 最近,有人撰写文章,认为有机农业模式下农药残留更高,品质与口感还不如常规农产品,将有机农业指责为骗局。对于这种有意误导消费者的宣传,我们认为有必要以事实来澄清。的确市场上存在一些有些假有机,采取的就是常规模式,其农药残留高说明是常规农业的问题。假的就是假的,不能代表真实的有机农产品品质与安全情况。真正的有机模式下,农药残留与产品品质的差异是什么样的?这里我们转发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论文《常规与有机农业模式下农产品品种与安全性评价》的摘要部分。 现代石油农业带来丰富物质的同时,过量施用化肥、农药等化学产品,导致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等弊端逐渐凸显出来。要保障“舌尖安全”,具有良好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农业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有机农业是消耗少、效率高、持续环境良性转化导向的农业生产体系,通过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在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有机食品是是一类真正源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的环保型安全食品。 本研究旨在解答消费者的疑问,即有机农产品与常规农产品相比,是否存在“三不出”(看不出,吃不出,测不出)?结合农场采样法和田间试验法对有机和常规种植模式下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涉及农产品包括谷物类,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类包括叶菜类,油麦菜、生菜、大白菜、韭菜;块茎类,胡萝卜、红萝卜、大蒜;瓜果类,芸豆角、黄瓜、苹果。主要讨论两种栽培方式对农产品的营养品质的影响,包括粗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 C 等含量,以及食用安全性的差异,包括硝酸盐、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研究结果表明: ( 1 )有机种植模式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可溶性糖、维生素 C 含量。有机谷物、蔬菜中可溶性糖含量比常规提高 4%-167% 。 有机生菜、胡萝卜、大白菜、红萝卜、黄瓜、韭菜、大蒜鳞茎的维生素 C 含量较常规高 9%-145% 。 ( 2 ) 有机种植黄瓜、韭菜、红萝卜、生菜 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常规,分别高 184% 、 13% 、 61% 、 43% 。 ( 3 ) 有机红萝卜、芸豆角、黄瓜的鲜重高于常规栽培,分别高 18% 、 13% 和 25% 。 干物质方面,总体上有机栽培蔬菜干物质含量比常规高 2%-64% 。 ( 4 )有机种植谷物中 Mg 、 Mn 、 S 、 Zn 等元素高于常规,有机蔬菜 K 、 S 、 Na 、 Mg 、 Fe 、 Mn 等含量较高。有机油麦菜、红萝卜和芸豆角 w(Zn)/w(Cu) 比值较低;有机胡萝卜、红萝卜 w(Na)/w(K) 比值偏低,有机韭菜 w(Ca)/ w(Mg) 比值较高。 ( 5 ) 有机大蒜鳞茎中大蒜素含量是常规的 3.6 倍,极显著高于常规模式 (P0.01) 。 有机谷物和蔬菜的硝酸盐含量均低于常规种植。谷物类硝酸盐含量减少 10%-57% ;叶菜类硝酸盐含量比常规低 26%-71% ;瓜果块茎类比常规低 28%-46% 。 ( 7 )有机种植谷物和蔬菜重金属 Cr 、 Cd 、 As 、 Ni 含量总体低于常规,有机栽培农产品 100% 达到 重金属安全等级。 (虞晓凡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15 界硕士研究生) 本硕士论文没有测定农药残留状况,特引用绿色和平对不同栽培方式采集的蔬菜农药残留分析,作为本文的注解。 不测不知道:什么样的果蔬才是放心的 蒋高明 为了寻找放心菜,绿色和平组织连续几个月对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线城市市民的菜篮子里的蔬菜与水果进行抽样测定,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只有比较才能有进步。该组织在三地发现的一些蔬菜中农药残留都比较多,只能对于蔬菜种类中排农残超标的名次,才能够比较出优劣。消费者如果很在意农药残留,就只能根据名单情况舍弃一些餐桌上的蔬菜或水果。但是,难道消费者没有别的选择么?经过专家建议,他们改对市民消费的多种食品进行横向比较,即对国家认证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农贸市场的食品、经过消费者认可的生态食品,依然在三地取样,将结果放在一起,就看出了优劣来了。我们叫这种做法为“食品金字塔”,通过这个“塔”,我们能够一目了然地发现最优的食品应当来自哪里?谁在垫底? 令人失望的是,测定结果中,那些有机认证食品并不是最好的,位于“塔”尖上的竟然是来自生态农场的食品。这符合我的判断,因为生态农场坚持的底线就是,源头就不用农药、化肥、地膜、除草剂、人工合成激素、转基因等有害技术。如果坚持做真的,是不会监测出农残的。当然,如果农场不够大,被污染是有可能的,即别人家打农药飘过来少量的化学物质,要做到一点农残没有,生态农场也需要努力,需要逐步扩大规模。 2015 年 11 月,在绿色和平送测的果蔬样品中,测出的农药超过国家最大农药残留规定的是韭菜。北京某农贸市场购买的韭菜腐霉利超标 105 倍,某有机韭菜也超标 5.5 倍,但来自生态农场的韭菜没有测出农药残留,即达到了“零农残”。价位中,五种来源的最高可以相差 6 倍,价格按照由高到低排列基本呈有机 精品 = 生态 绿控 菜场。详细检测结果可见绿色和平的报告。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结果呢?先来看最高农残为什么出现在农贸市场。因为价位低、供应量大,生产方没有定价权,中间菜贩掌握销售渠道,质量监控不是他们要关心的,他们拼的是数量,是低价,因此农药残留最多,这符合“便宜无好货”的市场规律。但高价为什么还不是好货呢?从抽检的韭菜中,发现有机蔬菜中也出现了较高的农残超标,也有混合农残现象出现。市民花高价购买理应给消费者一个明白和放心的产品。为什么不尽人意呢?这主要是由生产能力与销售渠道分化造成的。大宗有机食品进入普通消费者的厨房,超市是重要渠道,但超市也要利润,也有风险。且有机食品走超市往往是不能断货的,这就考验了有机认证企业的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诚信能力。 前段时间,天津被媒体曝光的假有机就是为牟取暴利,不对消费者负责引起的——购买普通蔬菜贴有机标签。华东某大城市的一个著名有机农庄,曾在短短的半年之内,在不到 200 亩的土地上,实现销售记录 8000 万元,他们卖出去的能够是自己的东西吗? 可见透明生产、明白消费才是我们要破解的主要矛盾。消费者只要明白食物对健康的重要作用,不花冤枉钱,多了解一些食物生产的基本规律,懂一些食物生产的市场规律,对所购买的产品有一定的知情权,通过购买让假有机退出市场,通过购买倒逼农药和一些非食物的东西远离食物链,通过购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自己的健康,或许我们的食品质量会逐步好起来的。 当蔬菜不能告别农残,当肉类不能告别抗生素,当水果不能告别激素和增甜剂,当饮料不能告别各类奇奇怪怪的添加剂,当酒、酱油、醋的生产与粮食脱钩,那我们的红色健康预警就不算被解除。而要解除这个红色预警,就必须全社会共同努力。如果不这样,正如日益严重的雾霾一样,每一个人都将会成为受害者。安全的食品来自健康的生态过程,好的产品必须有合理的价值回报。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何时告别农药残留?这取决于消费者的觉醒,取决于政府的正确引导,取决于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良心回归。 绿色和平报告链接如下: http://www.greenpeace.org.cn/hierarchy-vegetable-security-level/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934 次阅读|2 个评论
曾被公认为经济高效的生物吸附技术走向何处?
热度 5 sciencepress 2015-10-30 08:23
生物吸附现象是自然界以及人工构筑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在环境地球化学、废水生物处理工艺中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吸附法处理废水典型工艺流程图 生物吸附最初作为一种廉价的、环境友好的生物治理技术加以研究,希望用于废水处理、环境污染修复。但在重金属废水治理的实际应用中碰到了问题。 生物吸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生物吸附现象自上世纪40年代即被发现,之后经历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研究的繁荣发展时期,进入21世纪,虽然仍有大量科技文献发表,生物吸附技术却仍然没有实现商业规模应用,应用发展不尽如人意。生物吸附作为一种曾经公认的经济高效的生物治理技术,为什么碰到应用上的瓶颈?生物吸附是否还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环境治理技术?未来如何研究?它将向何处去? 分析生物吸附的研究与实践,发现生物吸附法已丧失了部分甚至重要优势。至少存在如下问题,阻碍了生物吸附成功商业化运作、达到工业规模应用。 1.成本较高 为适应废水处理要求(耐水力冲击、有一定去除效果等),通常利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学方法,将生物原材料进行固定化/改性/基因工程改造等,制备出满足工业运行要求的生物吸附剂。因此,生物吸附法中用到的生物吸附剂,尽管生物原材料较为便宜,但是其制备环节造成生物吸附剂生产成本昂贵。 为商业化运行制备的生物吸附剂,目的是为了如商业离子交换树脂一样使用。但是,生物吸附剂在废水实践过程中,发现反应器易于被堵塞,再生循环效果不佳。再生过程进而带来更高成本问题。生物吸附剂的最终处置技术不成熟,也存在如活性污泥或化学沉淀污泥一样的问题,及最终处置问题。浓缩的金属离子缺乏回收价值,难以真正弥补生物吸附剂制造成本。 目前,许多研究者利用各种低成本农业废弃物,例如秸秆、树叶,开展生物吸附研究。降低原材料成本原本可以期望减轻生物吸附剂的制备成本,但是这些材料,生物吸附量偏低,一般低于微生物的吸附量;选择性差;这些便宜的农业废弃物,难以直接拿来利用,通常还需要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进行改性修饰,但成本迅速增加;产生的大量材料不具有再生回收价值,一次性应用后即废弃,处理废水后仍然产生大量如化学沉淀污泥/活性污泥类之类的废弃物。因此,廉价农业废弃物在成本以及处理效果上无显著优势。我们实验室利用甜高粱发酵乙醇后的秸秆进行各种方法修饰改性,目前还未估算制造成本,但从生物吸附量来看,不如酿酒酵母对重金属的吸附量 。 上述因素,使得生物吸附法几乎失去了相对于物理化学技术处理污染的生物技术最显著的优势之一,即成本低廉的优势。 2. 工艺操作复杂 生物吸附剂的再生、清洗等过程使得生物吸附法操作繁琐。生物吸附剂由易于腐烂生物体组成,不及时处理,会带来味道。 3. 生物吸附剂的最终去向及处置问题 尽管人们常常提到生物吸附法无二次污染问题,但是这种提法实际是有问题的。因为生物吸附法不可避免地产生吸附一定数量的重金属/放射性核素等污染物的吸附剂,即使洗脱再生,在实际应用中也必然要碰到废弃生物吸附剂的去向以及处置问题。 目前,人们研究的生物吸附剂的再生问题,包括用酸或碱再生。但是绝大部分生物吸附研究,忽视了或者避而不谈废弃生物吸附剂的最终处置问题。如果随意丢弃,也存在严重二次污染问题。正如化学沉淀法中产生的大量难处理污泥或活性污泥一样,出现生物吸附剂二次污染、去向及最终处置问题。 现有最终处置技术不成熟。当前生物吸附对此研究相当少,或者在研究中根本不考虑这个现实问题,只是一味强调生物吸附作为一种生物技术的好处、成本低、无二次污染,这些并不符合目前生物吸附发展的实际情况。 4. 生物吸附法本身的缺陷 生物吸附法的本质仍然是物理化学过程,与生命过程无关。 与物理化学方法比较,生物吸附法似乎不占优势。生物吸附是不依赖于新陈代谢活动、主要依靠细胞本身成分捕获污染物。因此,现有生物吸附法,从本质上来说,更应归类为物理化学技术,难以作为真正的环境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以及废水处理。这样,如果用物理化学技术的特点来评价生物吸附法,生物吸附法优势几乎不存在:反应过程慢、效果不是最好、不能大规模应用、生物体容易腐败等后续处理问题、基因工程菌带来潜在风险不可知等。 在反应速度上,虽然比活体细胞要快,但与物理化学的快速仍不可比拟,物理化学吸附也许几秒、几分钟内就完成,例如,离子交换树脂、膜技术、无机物的吸附等。而生物吸附相比,需要几分钟到几个小时不等,时间上不占据优势。 在处理效果上,与物理化学方法比较,也很难称为高效处理技术。与无机吸附剂比较,例如Ti、Zr-磷酸盐的表面积是生物体的几百倍,对重金属的吸附量也高的多。机械强度低的生物质,在悬浮体系中难以维持长期废水冲击 (Fomina and Gadd 2014)。在大量矿山废水处理中,化学沉淀法是主流应用技术,虽然产生了大量难处理污泥,但是成本低、反应迅速、基本达标,获得了广泛应用。生物吸附法,利用生物吸附剂例如固定化细胞代价高昂,大规模废水处理,代价难以承受,技术本身不够成熟,更难以应用。 生物吸附剂来源、种类、修饰产品多样化,不标准,没有统一标准的产品,因此无法预测生物吸附剂对废水治理等净化效果。 生物吸附法在市场化过程中,难以受到使用者的青睐,从而放弃选择没有确定处理效果的生物吸附法,转而更喜欢采用成熟的、具有可预测处理效果、稳定的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法市场巨大,每吨离子交换树脂大约800-1500美元全世界消费额大约到165亿美元/年。离子交换法的优点是运行稳定、效果可预测。而花样繁多的生物吸附剂,其稳定性、处理效果还有待考验。而且,任何改善生物吸附剂性能的操作,都将大幅度增加生物吸附剂生产成本 (Fomina and Gadd 2014)。 5. 技术的成熟性和市场接受度 生物吸附技术在有毒有害重金属废水/放射性废水处理方面,成功应用实例较少。 6. 生物吸附研究有待突破与创新 许多研究者似乎没有注意到生物吸附面临的困境,在缺乏数据支持的情况下,仍旧习惯性地将生物吸附称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的废水处理技术 (Gaur et al. 2014)。 从广度上来看,目前人们的研究是拓展各类生物吸附剂种类,并对其进行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方法修饰。考察生物吸附效果(吸附量、吸附等温线、动力学、热力学等)和影响因素。但是,目前仍然缺乏生物吸附性能特别突出的生物(新)材料(高生物量、高选择性、耐冲击负荷等)。 污染物种类,已经包括各类放射性核素、重金属、类金属、有机物。重金属研究相对较多,放射性核素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对铀的去除研究,Cs、Sr也相对较多,但主要采用非放射性同位素方法开展实验室水平研究。 从深度上来看,细胞-污染物相互作用复杂。尽管已经利用了各类先进分析手段(物理、化学、生物、纳米、材料)开展研究,但仍缺乏系统性的总结和深入的理论构建。 大量微观层次的机理研究,虽然应用了多学科方法进行了多年的积累,但是相关成果对于成功应用生物吸附技术处理废水,似乎没有明确的指导意义与贡献。由于活细胞参与下生物吸附机制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生物吸附定义不明确,也导致国际同行交流困难。 生物吸附法的发展方向 尽管生物吸附的研究与开发进入了发展瓶颈期,但目前缺乏真正、深入的讨论,缺乏相应的国际同行间的交流。当前情况下,应该认真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深入分析生物吸附研究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以及实践探索,充分发挥生物吸附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作用。 1. 重新认识生物吸附的研究意义 2. 进行生物吸附法成本核算与比较 3. 深入探讨生物吸附法的本质及特性 以下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 生物吸附法去除污染物的能力(深度、广度)到底有多大?当污染物浓度在什么范围内,利用生物吸附法占有优势?例如,对于微污染水,当废水中重金属/放射性核素浓度很低时,生物吸附法的浓缩效果、程度如何?与其他物理化学方法比较如何?对实际废水治理效果如何?存在什么问题?通过这些问题,从而使生物吸附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 现有各类生物吸附剂有什么特点?怎样更好地评价生物吸附剂?是否某类生物吸附剂吸附性能更为突出?原因是什么?上述问题可指导生物吸附剂的筛选。 ▷ 生物吸附剂对目标污染物选择性有多大?应该怎样研究?如果需要,特别是对于低浓度放射性Cs、Sr的吸附,是否可以增强生物吸附剂选择性?潜力到底有多大? ▷ 模型模拟生物吸附行为,目前主要局限于Langmuir等经验模型。而且对现有数据缺乏仔细、深入的分析比较。应认真总结归纳生物吸附的特点,将其应用到合适的场合。 4. 探索生物吸附法与其他技术的综合利用 5. 开发出类似于离子交换树脂的商业化生物吸附剂 6. 加强生物吸附机理研究 7. 扩大生物吸附法的应用领域 本文由刘四旦摘编自 王建龙、陈灿 著《 重金属生物吸附 》一书。标题为编者所加,有删减。 《 重金属生物吸附 》是一本关于重金属生物吸附基础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专著,是作者十多年研究工作的系统总结与提升,引用了作者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及博士后的出站报告。本书全面、深入地论述了重金属与生物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特性及机理,以及生物吸附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全书共8章,主要内容包括重金属及其污染、生物吸附基础、生物吸附剂及其改性与再生、生物吸附影响因素、生物吸附机理、生物吸附过程模拟以及重金属废水的生物处理等。本书理论与应用并重,内容丰富、新颖,实用性强。 用您的手指点亮科学! 欢迎转发分享朋友圈, 您的鼓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点击“ 阅读原文 ”可购买本书。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8174 次阅读|7 个评论
忧心:湖南重金属污染治理进展缓慢
热度 2 huailu49 2015-10-17 20:07
据新华社2015年10月17日消息,湖南省财政厅透露,今年年底前湖南全省应完成的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资金项目共632个,目前实际完成407个,完成率仅64%,仍有65个项目未动工,160个项目在建,整体进展较慢。近日,湖南省环保厅和财政厅联合召开重金属污染治理进展滞后项目督办会,对16个地区和单位进行重点督办。 湖南省是“有色金属之乡”,长期以来重金属污染问题较为严重,长沙、株洲、湘潭地区被列为我国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试点区域。“十二五”以来,湖南省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共安排重金属专项资金项目772个,安排治理资金83.02亿元。 就在5个月前(2015年5月29日),经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共同组织专家评审,全国有30个地市被确定为2015年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支持对象,其中就包括湖南的11个地市,比例为全国之最: 常德市的石门县雄黄矿地区 湘潭市的竹埠港及周边地区 娄底市的冷水江地区 邵阳市的邵东县 岳阳市的原桃林铅锌矿及周边地区 益阳市的桃江安化涉砷锑地区 衡阳市的水口山及周边地区 张家界市的慈利县镍钼矿开采区 湘西州的锰三角地区 长沙市的七宝山地区 郴州市的三十六湾及周边地区
个人分类: 绿色经济|2982 次阅读|4 个评论
全国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点区域
热度 1 huailu49 2015-7-9 08:40
2015 年 7 月 2 日,环保部向媒体通报,中央财政近日下达专项资金约 28 亿元,用于重点支持 30 个地市加快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 2015 年 5 月,财政部、环保部联合组织开展了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竞争性评审工作,择优支持一批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开展综合整治,竞争排名的依据是:申报区域污染治理的紧迫性、方案的合理性、基础工作条件、保障措施等。 通过竞争排名,财政部、环保部确定对综合排名前 30 位的地市(下辖 38 个重点区域)予以支持。中央资金将连续三年对重点区域进行支持,其中 2015 年下达资金 279315 万元,用于加快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 此次获得支持的 30 个地市中,湖南占了 11 个(三分之一强),此外,甘肃、浙江、四川、广西、湖北、陕西、云南、青海、贵州、广东、山东、江西、重庆等省市区也有地市获得资金支持。 此次重点扶持地市的地域分布高度南倾,根据笔者的归纳,中南地区最多,有 15 个(其中湖南 11 个,湖北 2 个,广东 2 个);西南地区次多, 8 个(其中贵州 3 个,云南 2 个,四川、广西、重庆各 1 个);接下来是西北地区, 4 个(其中青海 2 个,陕西、甘肃各 1 个);华东地区 3 个(江西、浙江、山东各 1 个)。 经整理,涉及到 14 个省市区的 30 个地市和 38 个重点区域详单如下: 湖南省: 常德市的石门县雄黄矿地区,湘潭市的竹埠港及周边地区,娄底市的冷水江地区,邵阳市的邵东县,岳阳市的原桃林铅锌矿及周边地区,益阳市的桃江安化涉砷锑地区,衡阳市的水口山及周边地区,张家界市的慈利县镍钼矿开采区,湘西州的锰三角,长沙市的七宝山地区,郴州市的三十六湾及周边地区。 广东省: 东莞市的珠三角电镀区,韶关市的大宝山矿区及周边地区、凡口铅锌矿周边、乐昌市、浈江区。 湖北省: 荆门市的钟祥市,孝感市的大悟县。 贵州省: 毕节地区的赫章县,六盘水市的钟山区,铜仁地区的万山特区、松桃锰三角。 云南省: 昆明市的东川区,曲靖市的陆良县。 广西区: 河池市的金城江区、南丹县。 四川省: 凉山州的会东县。 重庆市: 大足县。 青海省: 西宁市的湟中县,海西州的格尔木市。 陕西省: 渭南市的潼关县。 甘肃省: 白银市的白银区。 江西省: 赣州市的崇义县、大余县、赣县、章贡区。 山东省: 烟台市的牟平区、招远市。 浙江省: 湖州市的长兴县。 根据竞争性评审的条件来看,尽管上述名单不一定能完全反映我国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但相信其地域分布的吻合度还是相当高的。 (参见: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区域分布 )
个人分类: 绿色经济|5389 次阅读|2 个评论
当谣言以科普的方式传播
热度 22 lionbin 2015-6-3 15:59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中流传一个帖子: 惊人发现!羽毛球选手居然没有患癌症的病例! 说在德国体育医学龙头艾伦斯特博士发现,所有运动选手中,唯独羽毛球选手没有罹患癌症的病例。艾伦斯特博士采集了每天打羽毛球60分钟以上的羽毛球选手的汗水,分析其汗水的成份,结果发现汗水中含有镉、铅、铜、镍等之重金属物质。艾伦斯特博士下的结论是:每天打羽毛球60分钟以上的羽毛球选手,自体内深处排出大量汗水的同时,亦将体内累积的致癌成份〝重金属〞排出体外,彻底去除癌症的根源,因此羽毛球选手是不会得癌症。根据以上的研究结论,艾伦斯特博士发表了“以排汗的方式,彻底去除体内的累积物,可预防癌症”的研究报告,艾伦斯特博士强调的“想要健康长寿,就要一天一次大量排汗。”这句话是绝对值得信赖的。文章还说: 汗具有排泄体内疲劳物质或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毒素的重要作用。虽然尿也会排出重金属,但是排出功能却远不及汗。亦即藉由汗,能够排出大量的重金属。 甚至还给出了一个汗与尿中的重金属元素量(100克中)的数据比较: 铅(μg):汗84、尿4.9 镉(μg):汗6.5、尿0.65 钴(μg):汗1.2、尿0.6 镍(μg):汗32、尿3.1 铜(mg):汗0.11、尿0.01 我对这个说法严重怀疑!虽然这个报道从文字本身看上去逻辑严密,类似在进行科普,但值得怀疑的地方太多了: (1)运动员在训练中都会大量流汗,为什么只是羽毛球选手不患癌症?(2)艾伦斯特博士的研究发表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直接说明,而采用非常模糊的说法?(3)汗水是否比尿液能排出更多的重金属,那个比较数据的出处?(4)罹患癌症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排出重金属就能彻底去除癌症的根源? 先在网上找找资料,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原来一年前,网上还盛传过另外一个类似说法的帖子: 排汗与排尿差别,为什么马拉松选手是不会得癌症! 内容与此大体相似,不同的是“羽毛球选手”被替换成了“马拉松选手”。那么我的第(1)个问题解决了, 这是一个可随意打扮和包装的说法,科学性大打折扣。 所谓的艾伦斯特博士是一个称为“Dr. Ernst”的德国人,体育生理学家和田径教练,长跑活动的推广者,然而, 他从来没有提出过出汗排重金属,也没有提过跑马拉松不得癌症,更没有发表过相关的研究论文。 可见,我的后三个问题也很容易理解了,可能就是他人以艾伦斯特的名义杜撰的。 看来那些倡导大家积极参与运动的人也是蛮拼的,不惜以造谣的方式来吸引大家的眼球。但 在这个良苦用心的背后,也隐藏了非科学理性对人的误导,以及错误锻炼方式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下面主要说说这点儿。 马拉松选手,也包括田径运动员,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患上恶性黑色素瘤和非黑素瘤皮肤癌的可能性都比正常人更大。而且, 类似马拉松这样的过度运动对普通人的身体是有害的 。在人类的新陈代谢中,重金属主要是通过肾脏排出去的,出汗只是一个辅助方式。 微微出汗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长期大量出汗,也可能会导致电解质紊乱,流失人体必要的微量元素。 许多重金属也是人类必需的元素,只有当它们的浓度超过了一定限度才会产生毒害作用,但是否会导致癌症,并非一个确定性的结论,也许人类自身因素、生活习惯和周边环境与癌症的联系更密切。
个人分类: 科普荟萃|13947 次阅读|66 个评论
[转载]2015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 中国广州 9月17-18
huangjinlou 2015-6-3 14:47
2015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第一轮通知 2015-04-23 11:27:55 来源: 中国生态修复网 字号【 大 中 小 】 浏览量: 1310 【导读】 为了加快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步伐,进一步推动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由中国生态修复网、中山大学、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联合主办的“2015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将于2015年9月17日-18日在中国广州中山大学隆重召开。 2015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 聚焦重金属防治 适应新常态发展 中国 • 广州 2015 年9月17日-18日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重金属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让群众远离重金属污染的危害。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3〕7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中,都明确提出了攻克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难题和加强试点示范的要求。按照环保部治理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规划,2013年是重金属污染减排工作的中期评估阶段,2016年将对减排工作开展全面考核。 根据《国务院关于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13号),日前,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对全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区、市)人民政府2013年度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情况进行考核。总的看来,各地区遵循“控新治旧、削减存量”的基本思路,以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为抓手,采取积极措施,扎实推进《规划》实施。截至2013年底,全国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总量比2007年下降10.5%,全国共淘汰涉重金属企业4000余家,淘汰铜冶炼204万吨、铅冶炼296万吨、锌冶炼85万吨、制革2580万标张、铅蓄电池5800万千伏安时。下一步,国务院有关部门将继续严格责任考核,加强涉重金属行业管理,落实资金投入,加快重点项目实施进度,以中期调整后的4440家《规划》重点企业为重点,严格环境监管,依法严厉打击惩治涉重金属的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确保2015年底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为了加快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步伐,进一步推动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由中国生态修复网、中山大学、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联合主办的“2015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将于2015年9月17日-18日在中国广州中山大学隆重召开。届时,峰会将邀请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及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主管领导、知名企业精英和主流新闻媒体的代表出席,围绕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理论研究、修复技术、工程案例等进行深入探讨交流,欢迎相关领域的各界朋友积极参与。 一.主题与议题 主题: 聚焦重金属防治 适应新常态发展 议题: 议题一: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前沿科学问题 议题二:“十三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思路与政策法规 议题三:重金属污染防治标准与技术规范 议题四:清洁生产与重金属污染防治 议题五: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 议题六:矿区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 议题七: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与土壤修复 议题八: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修复与管控 议题九:固体废弃物重金属污染治理 议题十: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估与防控 议题十一:重金属污染防治投融资模式与产业化 议题十二:典型地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经验 议题十三:重金属污染与农产品食品安全 议题十四:重金属污染防治信息公开与舆论监督 二、峰会要素 报到时间:2015年9月16日 开会时间:2015年9月17日-18日 示范项目现场技术交流时间:2015年9月19日 会议地点:中山大学 会议语言:中文 三、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生态修复网 中山大学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广州市环境技术中心 支持单位: 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协办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四、学术委员会(姓氏拼音排序) 白中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教授 柴团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教授 曹心德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陈梦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员 仇荣亮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党 志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冯新斌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高吉喜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何孟常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胡振琪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教授 黄锦楼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副研究员 黄沈发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教授 黄占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教授 贾永锋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姜 林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雷 梅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李芳柏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研究员 李向东 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及结构工程学系 教授 李永涛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教授 林玉锁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罗春玲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罗 明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总工 马奇英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潘根兴 南京农业大学 教授 沈振国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束文圣 中山大学生态与进化学院 教授 王金南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研究员 王 琪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王文雄 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 教授 韦朝阳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员 魏树和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研究员 吴丰昌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 吴龙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员 吴启堂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教授 肖荣波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教授 徐福留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教授 徐应明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研究员 薛生国 中南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 教授 叶向东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教授 叶志鸿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 臧文超 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中心 副总工 张 益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 教授 周 静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员 周连碧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朱永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五、峰会注册 本次峰会采取网上注册形式报名,登录峰会官网填写报名信息,注册并缴费后即报名成功,或者填写参会回执到组委会邮箱: service @er-china.com,缴费后组委会将与您电话沟通相关事宜。 注册费用: 600元 注册费用包括会议场地、会务、资料等,食宿及交通费用自理。 六、简要议程 9月16日 9:00-22:00 参会代表注册 9月17日 8:30-9:00 开幕式 9:15-12:00 大会报告 12:00-14:00 午餐 14:00-18:00 平行分论坛一: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前沿科学问题 平行分论坛二:“十三五”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思路与政策法规 平行分论坛三:重金属污染防治标准与技术规范 平行分论坛四:清洁生产与重金属污染防治 18:00-20:00 晚餐 9月18日 8:30-12:00 平行分论坛五: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 平行分论坛六:矿区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 平行分论坛七: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与土壤修复 平行分论坛八:重金属污染场地治理修复与管控 平行分论坛九:固体废弃物重金属污染治理 12:00-14:00 午餐 14:00-18:00 平行分论坛十: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评估与防控 平行分论坛十一:重金属污染防治投融资模式与产业化 平行分论坛十二:典型地市重金属污染防治与管理经验 平行分论坛十三:重金属污染与农产品食品安全 平行分论坛十四:重金属污染防治信息公开与舆论监督 18:00-20:00 晚餐 9月19日 8:00- 19:00 示范项目现场技术交流 七、展览 组委会在会场外设置展览交流区,为1)典型区域、地市重金属污染防治经验成果;2)科研院所相关技术、重大项目成果及案例;3)企业污染治理经验;4)检测仪器、评估技术方法、治理修复产品、药剂、设备、工艺及修复工程案例;5)青年学者(在校硕士、博士和年龄35岁以下的在职青年)相关研究、项目成果墙报等提供展示平台,详细介绍请查看峰会官网展览方案,或与组委会联系。另外,峰会组委会为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设置人才招聘位。 八、 示范项目现场技术交流 会务组会议结束后安排示范项目现场技术交流,示范项目路线为1)广州市-广东省韶关市;2)广州市-江西省贵溪市;3)广州市-湖南省郴州市;4)广州市-广西省河池市。具体交流项目地点待定,每个项目地点30-40人规模,现场交流以自愿报名为原则需另付费。 九、会前培训 会务组在会前安排两次现场培训与研讨,培训内容围绕矿山、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培训时间地点待定,培训时间1-2天/次,规模30人/次左右,培训以自愿报名为原则需另付费。 十、相关事宜 (1)关于联合承办、协办、展览等具体事宜请与组委会联系。 (2)有关会议的其他内容及日程安排,请登录 http://www.er-china.com 关注组委会发布的及时信息。 (3)中国生态修复网、中国生态修复网新浪微博、中国生态修复网微信平台将持续报道。 十一、组委会联系方式 中国生态修复网 联系人:赵佳佳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新兴东巷甲15号金泰鑫侨大厦2号楼 电 话:010-62670766/13522642593 传 真:010-62672355 E-mail:service @er-china.com 2015重金属污染治理峰会组委会 2015年4月 附件: 参会回执
16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环保部:重金属污染治理地方投入严重不足
redtree 2014-12-19 11:47
环保部:重金属污染治理地方投入严重不足 作者:冯永锋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4/12/18 14:28:20 本报北京12月17日电 记者冯永锋17日从环境保护部了解到,环保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对全国除西藏外的30个省(区、市)人民政府2013年度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情况进行了考核。结果发现,2013年度,基本实现了《规划》考核目标,但也存在一些比较严峻的问题。 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五种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类金属砷)排放总量比2007年下降10.5%,全国共淘汰涉重金属企业4000余家,淘汰铜冶炼204万吨、铅冶炼296万吨、锌冶炼85万吨、制革2580万标张、铅蓄电池5800万千伏安时。 环保部副部长翟青介绍说,尽管如此,重金属污染仍旧存在一些比较严峻的问题。部分地区“十二五”前期目标过于宽松加剧了后两年的工作难度,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内蒙古、湖南、贵州、陕西和云南按期完成《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困难。有色冶炼、铅蓄电池、聚氯乙烯等部分涉重金属产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今后两年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新增量控制难度大。此外,重金属污染治理地方投入严重不足,《规划》重点项目完成56.1%,但工程量大、实施周期长的污染源治理类和历史遗留类项目完成率仅为40%和16%,2013年仍有大批项目尚未启动。受其影响,历史遗留问题突出的地区环境质量仍然较差,重点企业监测达标率仍然较低,重金属环境风险隐患依然突出。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1032 次阅读|0 个评论
从养殖大户了解到的“料肉比”变化及其他
蒋高明 2014-11-16 16:24
从养殖大户了解到的“料肉比”变化及其他 蒋高明 有远方朋友来访,他是经某市领导介绍与我认识。该企业朋友是个有名的养殖大户,养殖种鸡 20 万只,长毛种兔 2 万只。当地政府对他的事业很支持,先后资助基金达数百万元。 因为他想了解生态农业的事情,自然我们的话题就多了起来。我说你现在的养殖规模很大了,为什么还要考虑搞生态农业?他说从长远来看,目前的农业模式有些危险,担心会因市场转型而受损。 聊天中,有几个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 : 第一个信息是规模化养殖的“料肉比”问题。我原以为还是当年的“ 2:1 ”呢,该朋友说,那个数据早就更新了,现在是“ 1.6:1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农民投入 1.6 斤的饲料,可以在一定个时间内生产出 1 斤的鸡(毛重),农民赚取的是差价。当年料肉比“ 2:1 ”的时候,幼鸡长大成鸡的时间是 45 天左右,如今缩小到“ 1.6:1 ”,鸡的生长周期必须在 38 天之内出笼,否则农民就要赔钱。 “料肉比”下降后,增加了养殖的难度,病死鸡问题突出,只好借助于抗生素与禽药。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过去养鸡全过程,每只鸡的药费是 0.3 元左右,如今提高到 1 元左右,这还是在理想状态下完成的。 “ 1.6:1 ”还不是最理想的,就在同一天,科学院某环境专家告诉我,美国的工厂化养鸡已经实现了“ 1.4:1 ”。“这样的鸡粪重金属含量很高,尤其铜和锌”。 第二个信息是有机肥质量问题。上述养殖大户告诉我,现在搞蔬菜种植的被假有机肥害苦了,主要的问题是重金属超标问题(如上面提到的鸡粪),其次是掺沙子、锯末、电厂灰,还有的将城市的污泥用来生产有机肥。有机肥对土壤的作用是缓慢的,往往三年以后显示肥效,在等待的过程中,一些农户被假有机肥或问题有机肥坑害了,加大了土壤改良的难度。 现在的人们连有机肥都造假,就没有人来管管吗?对于我的疑问,养殖户也无可奈何。 第三个问题是果农得癌症年轻化和癌症比例过高的问题。上述养殖大户还告诉我,在某山区果树种植区(苹果、山楂、桃、梨等),由于大面积长期喷洒农药,果农得癌症的很多,且年轻化明显,有些仅 30 多岁就发现时癌症晚期。对于果树区大面积爆发的怪病癌症问题,政府也很担心,有天果农知道了原因,会因此爆发不满造成集体事件,只好捂住消息不对外公布。政府对外宣传的时候,说他们的果树树区是搞的是绿色生态水果。这些话当地人都不相信。 从“料肉比”变化,到果农大量喷洒化肥,加上蔬菜种植户的“双轨制”问题,我们聊了很多。他严重担心目前的农业很不靠谱,主动通过关系找我们搞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与该养殖大户聊到的一些信息,也增加了我对食品安全问题严重性的担忧,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政府应当认真调查一下上述问题,适当将涉农资金向生态农业倾斜,并通过市民的主动消费,发展一部分可持续农业,促进环保、健康、农民增收、城乡和谐等一揽子问题解决。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5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香水有毒:劣质香水易致重金属中毒
ajygz 2014-8-31 15:52
香水有毒:劣质香水易致重金属中毒 学生成散装香水购买主力 http://pic.women.sohu.com/detail-597994-1.shtml#1 http://www.ln.xinhuanet.com/sspd/2014-06/19/c_1111217985.htm
个人分类: (中)医药与健康|175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区域分布
热度 13 huailu49 2014-8-28 14:55
十多年来,笔者一直想弄清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区域分布,可惜收效甚微,原因是国家高层(包括环保部、国土部、农业部、卫生部等相关部委)口风甚紧,想必是有所顾虑吧。因此只能根据公开报道的两条线索作一些粗略的推测。 一、环保部的规划 2011 年 2 月,环保部出台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该规划的关键内容据说是保密的,不过从媒体已透露的情况来看,国家将对汞、铬、镉、铅等重金属进行重点防控。由于重金属污染排放的区域性非常明显,所以在总量控制指标上,区分为重点区域与非重点区域。 所谓“重点区域”,包括内蒙古、江苏、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等 14 个重点省份。 从大区的角度来看,华东地区有江苏、浙江、江西等 3 个省被列为重点省份,中南地区有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 4 个省入列,西南地区有广西、四川、云南等 3 个省区入列,而西北地区有陕西、甘肃、青海等 3 个省入列。 据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介绍,重金属污染物呈现区域特征性污染,即便在 14 个重点省区,也不是每个地方都存在问题。为此又专门列出了 138 个重点防护区(名单不详)。 按照《规划》要求,到 2015 年,“重点区域”铅、汞、铬、镉和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要比 2007 年削减 15% ;“非重点区域”的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不超过 2007 年水平。 二、央视的新闻报道 我国的土壤污染分布图,目前在网上是搜不到的。下面这张图,还是笔者根据今年 4 月央视的新闻联播截屏得来的。 根据此图,笔者大致判断我国目前土壤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所覆盖的城市包括: 1、 辽宁:主要涉及沈阳、抚顺、阜新、锦州、盘锦、葫芦岛、朝阳、盖州等城市。 2、 京津冀:主要涉及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沧州、邯郸等城市。 3、 山东:主要涉及济南、青岛、烟台、淄博、潍坊等城市。 4、 长三角:主要涉及上海、宁镇扬、苏锡常、南通、盐城、泰州、杭嘉湖、宁波、绍兴、金华、丽水、台州等城市。 5、 湘赣鄂:主要涉及湖南、江西两省大部,以及湖北的江汉平原(如武汉、荆州、黄石、咸宁等地)。 6、 云贵川桂:涉及贵州、云南、广西三省区大部,以及川南的攀枝花等地。 7、 成都平原:主要涉及成都、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等城市。 8 、珠三角:主要涉及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江门、肇庆、惠州等城市。 三、小结: 由于以上两条线索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因此所覆盖的区域也并不完全吻合。两条线索均涉及到的省区有: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两条线索均未涉及的省区有: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福建、宁夏、新疆、西藏、海南、重庆。 本文的推测未必准确,一切以国家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参见: 1、还有比 “反转”更为紧迫的问题 2、 土壤里的重金属是从哪里来的?
个人分类: 绿色经济|48284 次阅读|34 个评论
土壤里的重金属是从哪里来的?
热度 18 huailu49 2014-8-25 16:34
目前所说的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有机物污染等多种类型。有专家估计中国 90 %左右的被污染土壤都与重金属有关,因此可以说我国的土壤污染以重金属污染为主。 重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 5.0g/ cm 3 的金属元素,目前已知的重金属元素有 45 种,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铬、汞、镉等,从环境污染角度来看,通常也将生物毒性比较显著的类金属砷视为重金属。社会公认的对人体毒害最大的重金属有 5 种:铅、汞、铬、 砷、镉。 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相比,土壤中的重金属无法降解,而且分离难度很大,修复起来非常困难。 那么,土壤里的重金属是从哪里来的呢? 根据笔者掌握的材料,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源头大约有以下几个方面: 1 、 矿山: 铅锌矿常伴生镉,而铜矿、金矿常伴生砷。某些有色金属矿区周边地表的重金属基础含量本来就比较高,再加上矿山的“三废”处理不当,导致在采矿过程中向周边环境释放大量重金属元素。这种情况在湖南、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南方省份比较严重。再加上南方多酸性土壤,土壤中的镉等重金属活性也因此增强,更易被水稻等农作物吸收。 2、 工厂: 冶金、电镀、塑料、电池、化工等行业是排放重金属的主要工业源,这些排放物以污水、灰渣、烟尘等“三废”形式使得工厂周围的土壤中重金属超标。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一些传统工业发达地区,如东北地区、长三角、珠三角。 3、 化肥: 化肥也是土壤重金属的重要来源,尤其是一些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的原料矿石中镉、铬、铅、砷等重金属含量超标。我国农民习惯上化肥施用量本来就偏大,加上南方又采用多季耕作,因此,滥施化肥的危害在南方省份更为严重。 4、 农药: 农药中常含有各类重金属元素,如甲基胂酸铁铵等有机砷杀菌剂、醋酸苯汞等有机汞杀菌剂和砷酸铅杀虫剂。我国农药的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2.5 倍。而据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 0.1% 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 99.9% 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土壤重金属严重污染。 5、 污灌: 农田灌溉时,如果利用没有经过处理的工业废水或生活污水,均会不同程度地造成镉、砷、铅、汞等重金属对土壤和作物的污染。尤其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采用工矿业污水灌溉农田的情况十分普遍,在海、辽、黄、淮 4 大流域,污灌农田约占全国污水灌溉面积的 85% 。 6、 地下水: 我国北方缺水,许多地方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都取用地下水,但许多地下水的重金属含量偏高。地下水污染源主要有三,工业污染,城镇垃圾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据环保部官员透露,目前,全国地下水资源符合Ⅰ类 - Ⅲ类水质标准的占 63% ,符合Ⅳ类 - Ⅴ类水质标准的占 37% 。 7、 公路: 城市与公路交通运输中汽车尾气排放、轮胎(磨损)添加剂中的重金属元素导致道路两侧土壤中铅、锌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严重。尽管无铅汽油已推广多年,但此前路旁土壤中的累积量不可能很快消除。 8、 饲料: 目前许多饲料生产企业为了迎合养殖户的需求,常常在猪、鸡等农畜的饲料中添加劣质硫酸铜和含砷制剂,因为这些添加物可以杀死畜禽体内的寄生虫,促进牲畜生长,甚至可以让猪肉的颜色变得更加红润。饲料重金属超标不仅直接危害人类健康,畜禽粪便还会加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 9、 电子垃圾: 电子垃圾中含有铅、汞、铬、镉、镍等几十种金属,但是目前电子垃圾的回收处理主要由一些小规模、家庭作坊式的私营企业,采用简单的手工拆卸、露天焚烧或直接酸洗等落后的处理技术。这就造成残余物被直接丢弃到田地、河流或水渠中,从而导致重金属污染。至于废旧电池随意丢弃,更是由来已久。 (笔者并非专业人士,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参见: 《还有比“反转”更为紧迫的问题》
个人分类: 绿色经济|54152 次阅读|51 个评论
重金属耕地修复之困
热度 9 alin21501 2014-8-4 06:56
2013年12月30日,国土资源部对外宣布,将于2014年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综合治理试点。 从2008年开始,针对耕地污染治理的政策密集出台。受政策利好影响,众多土壤修复企业短时间内迅速增多,且鱼龙混杂。此外,地方政府尚处于“示范工程”阶段,专业人才资源有限,短时间内难以适用于大面积的耕地土壤修复。 面对五千万亩中重度耕地污染,资金问题是绕不过去的一座大山。 “四十分之一” 2012年,根据国土资源部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地面积为20.27亿亩,这也是目前官方公布的最新耕地数据。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透露,环保部土壤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全国中重度污染耕地大体在五千万亩左右。而国土资源部的地质环境调查,在区位上及整个评价上,和环保部趋同,即全国中重度耕地污染面积,相当于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四十分之一。 针对这四十分之一的中重度污染耕地,王世元表示:“这些地方不能再继续耕种。过去出现过‘镉大米’的新闻报道,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严格制止。”而“镉大米”等由耕地污染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已经远离百姓的餐桌? 2013年初,广东省查出多批次来自湖南省的镉超标大米,引发了新一轮的“镉米”恐慌及对湖南耕地污染状况的猜测。同年6月,《民生周刊》记者在湖南采访时了解到,湖南省农业厅在农业部支持下进行了全省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该普查对全省4525万亩农产品产地进行了污染区域类别划分,筛选出了重点污染区域。 普查结果出来后,湖南全省将根据结果对农产品产地进行分级管理:对未污染的农产品产地,将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防止新污染;对轻度污染的农产品产地,将采取综合治理措施,进行治理和修复;对严重污染的农产品产地,划定为农产品禁止生产区,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当时,湖南省农业厅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民生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度污染区域是否退出口粮生产,还没有完全确定下来,但湖南省也对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估算。“湖南目前年产量是600亿吨,即使重度污染区退出口粮生产,估计可能一共影响十几亿斤到二十亿斤左右。虽然数目不太确定,但我们认为对湖南省的粮食生产不会造成很大影响,因为我们每年粮食产量上下浮动十几亿斤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直至2013年12月中旬,“镉米”产地湖南益阳多名农业系统工作人员均表示,益阳市尚未划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农民的农业生产照常进行,只是“镉米”事件导致部分农民种稻积极性下降,有部分农民将原来的稻田改作其他农业用途。 遭受污染的这四十分之一耕地是否会明确不再耕种?目前国家并未出台相关文件明确此事。针对已污染耕地,王世元表示,国家和地方政府将拿出相当大的资金进行耕地修复。“国家每年将拿出几百个亿,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地下水严重超采综合治理的试点。” 政策信号 “现在国家要做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我认为需要三个前提:一是问题严重,二是要有成熟可靠的技术,三是要有行业统一的修复标准。而后两个条件,目前都还不具备。”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阳生这样分析。 重金属污染治理及土壤修复技术是刘阳生的研究领域之一。他和他的团队,从2005年开始着手研究城市淤泥堆放农田对土壤的影响等耕地重金属污染课题。 刘阳生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重金属治理与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秘书长。他记得,2010年之前,全国涉及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企业不超过20家,其中真正具备专业能力、“叫得出名字的”只有5家左右。而到了2013年,专委会掌握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300家。 行业兴起背后,是政策密集出台带来的市场预判。 2009年之前,我国尚无专门针对重金属污染的法规。2008年以来,一系列重金属污染事件,特别是2009年8月发生的湖南武钢儿童血铅中毒事件,引起国家高度重视,要求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拿出解决办法。 2009年9月,环保部在西安召开全国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提出“向重金属污染宣战”。几日后的9月9日,环保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原卫生部向国务院联合上报《重金属污染防治综合实施方案》,最终由国务院办公厅于当年11月转发,重金属污染第一规落地。 紧接着,2010年2月,环保部成立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10年3月,国务院同意建立重金属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涉及国务院的13个部委以及全国14个重金属污染防治任务比较重的省份。 2011年2月9日,国务院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同年3月份,国务院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至此全面启动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政策的密集出台,触动了一大批人的敏感嗅觉。地方政府开始争相申报国家项目资金;商人开始创办相关企业;原本不具有此专业方向的院校开始招收相关人才;大量投资者开始看好这个行业,启动大笔资金进行投资,等待回报。 行业混乱 “我国环境保护工程中的大气污染控制、固体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等技术,大多是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后消化使用的,但是土壤不一样。”刘阳生说。 据他介绍,美国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大多受污染面积较小,受污染土壤体积较小,因此主要采取固化填埋的方式处理。“我国的耕地土壤修复,目的是恢复土壤的农业生产功能,满足农业的生产要求,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产业技术是固化、稳定化污染物。” 刘阳生进行的耕地修复,目前采用的都是原位化学稳定化技术,即在土壤原有位置上用化学药剂与重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使其不再被雨水浸出或被植物根系吸收。 “目前国内做原位化学稳定化的企业很多,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很多企业添加的药剂配方不够合理,导致必须添加很多才能起到稳定效果,造成成本过高、改变了土壤性质、植物减产等后果。”刘阳生说,“这300多家企业真正技术过关的并不多,这就是行业现状。” 刘阳生透露,土壤修复行业内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对于土壤修复工程并没有统一的验收标准。目前采取的验收标准五花八门,加剧了市场混乱。 “缺乏统一标准,对行业的不利影响很大,因为标准决定了修复采用的技术路线,也决定了工程实施的成本。”刘阳生说。 一项修复工程完成后,通常需要政府验收。验收时,政府聘请的各方专家会给出专业意见,判断此项工程是否适合在当地大范围推广。 刘阳生发现,许多验收专家给出的意见并不专业。“很多地方政府聘请的专家并不是土壤修复方面的专家,而是其他从事水、大气、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专家。”刘阳生补充道,“事实上,目前中国土壤修复方面的专家很少,因为这个领域在中国被关注的时间很短,不超过十年。” 巨资从何来 “目前我国的示范工程中,修复一亩耕地企业报价40万元,这只是中间价位。如何定价涉及到农田里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污染的程度以及修复要达到的效果。目前我国示范工程平均下来,报价至少要达到5万元一亩才能使企业保本。”刘阳生说。 目前,我国耕地土壤修复均属于“示范工程”,即由政府出资,涉及范围、面积较小,通常只有几百亩。“做示范工程的目的就在于测试一种修复方案在当地是否可行,是否有推广价值。” 据刘阳生了解,目前这种示范工程在全国遍地开花,一年至少开展数十个。其模式是政府选定需要修复的地区,公开招标,企业经过调研后做出修复方案投标,最终由专家委员会等机构选出中标者进行修复。 土壤修复资金量大,是环保部门最为头痛的问题。环保部重金属污染防治办公室主任张嘉陵曾表示,每年环保部门用于重金属污染防治的资金,仅能支持为数不多的项目。因此,我国5000万亩中重度污染耕地若要开展修复试点甚至将来推广,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便是“钱从哪来”。 “即使按照最少3万元一亩的修复价格来计算,5000万亩土壤修复也要花去1.5万亿元。这些钱要国家出是不可能的,只能吸引社会资本,但前提是国家出台什么样的政策去支持这个产业。”刘阳生表示。 对于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修复,刘阳生有两个想法:“若是污染场地修复,如一家废弃的化工厂,随着城镇化过程,其所在地成了城市核心区,土地价格会飙涨。如果政府在出让土地的同时要求开发商修复土壤,这是符合开发商盈利需求的,他就会为了利益而去修复土地,这种情况已经有不少成功案例。”  对于面积更大的耕地修复,刘阳生提出的设想是依靠大型农业企业进行修复。“政府可以做中间人,将一片受污染的耕地集中起来,给农业企业几十年的使用权,但前提是必须修复好耕地后用作农业用途,原来的耕地承包农民可以采取入股方式获得收益。大型农业企业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土地的产出价值,我相信这条道路是行得通的。” “国家是酵母,是引子,发酵完要形成一大盆甜酒,这需要社会资金。怎么把民间资本引到这个盆子里,需要政府的智慧。”刘阳生说。 作者:丁筱净 来源:《 民生周刊 》(2014年第2期)
个人分类: 科研随笔|2405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中成药中含的重金属化合物恰恰就是祛病救命的关键成分
热度 10 yindazhong 2014-6-16 11:03
中成药中含的重金属化合物恰恰就是祛病救命的关键成分 科学网 冯大诚 先生今天发了一篇博文 从重金属含量说传统药物的安全性 。 俺学化学出生的生命科学家伙看了只想“偷着乐”—— 中成药中含的重金属化合物(此处省略N个字…)恰恰就是祛病救命的关键成分—— 这事俺们外星人谁都知道,地球人咋就这么不明白事涅……哈!
个人分类: 中西医集合|3261 次阅读|28 个评论
以重金属元素、化合物等讨论中药毒性显示的是对中医药理论的无知
wya 2014-6-16 10:48
如果想对中医药发表专业意见,首先要懂中医药。 很难想象,一个化学专家依据化学理论对物理学发表专业意见、一个足球裁判依据足球规则去裁决篮球比赛。而对于中医药,用西医、分子生物学规则约束中医药实践的现象比比皆是。 是否应该规定一个门槛:只有用中医药方法治愈率达70%以上的专家的建议才能采信? http://www.chinavalue.net/General/Blog/2011-12-21/865904.aspx 比如,如果对症情况下,合理配伍服用马兜铃类药物数月也不会出现肾损伤,而且各器官都越来越好,您信吗? 中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用对了能治病,用错了便致病!西药也是如此。治疗癌症的放化疗药物哪个没有毒性及副作用?不要照样用吗? 是否能治病,关键是用药的医生水平,而非药物本身。 不能因为大多数中医从业者水平不行,就得出中医药不行的结论。
个人分类: 中医大师思想摘录|234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药重金属砷形态与价态转化过程模拟
热度 3 Myqqis106277670 2014-6-16 10:18
中药重金属形态与价态转换机理极为复杂,系统研究不多,以下仅从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角度,简单介绍重金属砷形态与价态转化,希望为含砷中药机理研究提供一点思路。 溶液的As形态分布如图1所示(未 考虑 矿物 沉淀,胶体吸附等因素 )。图1表明, 三价砷存在的基本条较为 强还原性环境,并随着碱度提高,其生存条件更显苛刻(还原度更低)。 中药雄黄 (Realgar) 不仅含有As,还有Fe,C,S等元素,服用后,在酸性厌氧的体内环境中,其化学反应如何?模拟结果如图2所示,如果不考虑吸附等因素,在极度酸性和还原环境下,三价砷所占区域还是蛮大的,其极端环境(右下角)的As以雄黄矿物形态(AsS)存在。但若考虑含Fe氧化物吸收,雄黄的存在区域大大地缩小,结果如图3所示。 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环境的复杂程度, 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 砷形态与价态转化更加复杂。必须指出的是,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可用热力学参数的丰富程度,机基础研究成果的丰富程度。
6738 次阅读|7 个评论
从重金属含量说传统药物的安全性
热度 35 fdc1947 2014-6-16 07:32
从重金属含量说传统药物的安全性 传统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问题一直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去年,英国药品及保健品管理署在其官网发布了一则中药警告,称这些中药含有巨量的有害毒素,包括铅、水银以及砷。这些中药中有北京同仁堂的牛黄解毒片、保灵堂的乌鸡白凤丸和恒隆昌的发宝。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也说,他们发现北京同仁堂生产的牛黄解毒片中含有巨量的砷。在这以前,香港卫生署发布公告,认为同仁堂“健体五补丸”被检测出汞含量超标,被责令召回。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表示,“中药重金属不能超标,应是不准超过我国法定的标准,而不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标准。” 近日,以“含重金属传统药物与安全”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493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强调:“只有建立重金属安全性评价的新标准与新方法,改变以元素代替化合物的片面毒性评价模式,才能为重金属安全性的科学与客观评价扫清道路、奠定基础。”(以上均据科学网新闻) “中药重金属不能超标,应是不准超过我国法定的标准,而不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标准。”这句话对不对呢?当然不错。中药当然必须符合我国的法定标准,但是, 我们还需要问一句,为什么我国的法定标准会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标准”相差这么大?是我们中国大陆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在生理结构上有大的区别?还是除了中国大陆以外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标准”都是胡乱制定出来的。 中药能不能出口,能不能挣洋人或“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钱,固然是一个问题。但是, 这些药物对国人的健康的影响却是一个更大得多的问题 。因此认真讨论一下我们的标准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标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看看我们的标准是否真的可靠,就是一个大的问题了。 我们还可以把这个问题说得更开一点 。我虽然不是从事药物研究的,但是,从常识上说,众所周知,我们对于中国传统药物的研究远远没有到分析清楚药物中每一种化学成分及其在人体中的作用机理的程度。这只需要看看并比较一下中成药与西药的说明书就很清楚了。 有人说,分析清楚中药中的成分并不最重要,因为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经过了数千年实践的检验。 实践当然是最重要的。实践是检验药物是否有效的标准。但是,如上面所说,中医中药是几千年实践的结果,所以自然是有效和安全的,是不是这样呢? 这样说,似乎有一定的道理,有些药,确实已经用了千百年了, 但是在很多方面,并没有真正的实践 。此话怎讲? 首先, 有些副作用,并不是马上能够看得出来的 ,例如,致癌作用,如果不做动物试验,光在人的身上宏观、粗略地看,很有可能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够看得出来,因为很多肿瘤从形成到产生症状就需要这样长的时间。 这种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相关作用(副作用)对于古人(以及如今的人而不用现代技术)来说是不可能看出来的 。如 服用含马兜铃酸的药物可以产生肾损害,这样的副作用相对来说并不需要很长时间的观察,但是,含马兜铃酸的药物与肾损害之间的相关也只是近若干年来才为人所知,更不要说需要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可以显示出来的药物致癌作用了。 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药物这方面的问题,对于古人不可能有多少实践,近期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的实践恐怕也远远不够。 进一步说,古人的寿命就是这样短 。我们且不说那时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来岁,因为这里有很多夭折的,去掉这些夭折的,就看正常死亡的,也就五六十岁罢了。现在有寿命记载的古人往往都是名人,这些人的经济条件从而生活条件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应当是较好的,他们大多数人的寿命也都是五六十岁。名画“娄东十老图”上,画在图上的十位“老人”,在画图时最年长的只有59岁,有的只有47岁,可是已经称“十老”了。那时候,人活到七十岁的就算是“古稀”了。“古稀”这样的话,不是一句谦虚,真是事实。本人年少时,左右邻居长辈五六十岁就算很老了,七十岁往上的极少。就拿如今鼓吹得很厉害的御医们来说,他们服务的对象,十位清朝皇帝也只有一位寿过七十岁。而如今, 满大街的老头老太太,七十岁真的就是“小弟弟”。中国千百年来哪里有这样的实践 ?过去人到了六十多岁,认为就应该快死了,民间都是六十大寿的时候就准备好棺材,所谓“六十竖寿材”。这样年龄的人有了疾病,医生一看,拱拱手说一句“另请高明”,病家还能够说郎中先生“见死不救”,或者嫌抢救太慢而打他一顿? 对于疾病,现在许多人很吃惊,过去为什么没有这么多癌症,没有那么多心血系统疾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人长寿了。人活得越长,DNA错误复制的概率当然增加,免疫系统错误判断的概率也增加,二者共同的作用下,人得疾病的概率当然大大增加。 这些情况,过去也不可能有多少实践。 总之, 所谓传统医药的实践,是很有局限的 。这种局限一方面表现在古人只能看到短期效果,对于其长期的毒副作用例如是否致癌等等,完全无法得知。另一方面,对于大量老年人疾病,所谓实践也实在是可怜得很。 既然如此,根据“几千年实践”得出的一些标准是否可靠当然必须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至于张伯礼先生所建议的“建立重金属安全性评价的新标准与新方法, 改变以元素代替化合物的片面毒性评价模式 ”,看上去自然是非常“正确”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化合物,其毒性当然相差颇大,例如前一些时候网络上很热门的三价铬与六价铬的毒性差得就很大,同是二价汞的氧化物与硫化物毒性也大不相同。但是,要证明所有的化合物在体内会不会转化以及怎样转化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更重要的是, 在商品检验的时候,检验化合物、特别是弄清楚是什么化合物比检验元素要困难不知多少倍,要快速弄清楚某一种植物或动物体内的某一种元素以什么化合物存在(特别是那些复杂的生物大分子)谈何容易 !甚至可以说是天方夜谭。也正因为如此, 国外的办法就是元素而不是化合物的检验。对于化合物的检验,他们“ 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 我不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先生是否学过化学,我也不知道出席以“含重金属传统药物与安全”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493次学术讨论会的传统医学家们是否有学过化学的,反正 他们在这里向我们的化学家给出了一个目前以及可预见到的时间内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毛泽东曾经说过: “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 。这个话是正确的。中国医药学,包括,中医、中药,藏医、藏药,蒙医、蒙药,以及其他民族的传统医药,都是伟大的宝库。传统药物是自然界留给人类的宝贵财产,多少亿万年来的自然进化的结果,许多是目前我们人类的智慧和能力尚不能及的,我们只能去努力发掘,争取为我们所用。所谓 发掘、提高,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去加以研究,这才是传统医药工作者最要紧的事情。 所以,我想, 对于那些 安全性有问题的药物,该淘汰的要淘汰,能暂时不用的就暂时不用,等研究清楚了再说,这才是对全人类特别是国人健康负责任的态度。国人的健康毕竟比涉及这些药物的商人和相关人员的收入更重要 。我们与其去与洋人争辩安全性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改变他们的标准,或者关起门来固步自封地披上一件“新标准”的皇帝新衣,还不如实实在在地去研究这些药物的成分、治疗机理和毒副作用。否则,我们更将大大落在日本人、美国人、韩国人和其他人的后面,这库里的宝贝就是人家的了。
个人分类: 科学与生活|8161 次阅读|61 个评论
中药重金属毒性评价的误区——应【中药不能承受之“重”?】
热度 7 Myqqis106277670 2014-6-6 17:33
我在李小文院士博文“改变以元素代替化合物的毒性评价模式 ”的留言中有提到“中药重金属毒性评价”,主要观点是 :如果以重金属“元素 ”标准评价中药毒性,就已经陷入误区 ,因此香山会议第493次研讨会提出“ 改变以元素代替化合物的毒性评价模式“的共识。但就” 如何改变 “ 的讨论很少,中国科学报官博【中药不能承受之“重”?】提到了 很多科学家,正在努力改变现有评价模式,我看完报道后感觉: 咱们仍未走出误区, 甚至有种越陷越深的感觉!因为重金属形态和价态比元素总量更加复杂,影响因素更多,更难以跳出误区。 我不是搞中药的,但搞过土壤重金属形态,也搞过水文地球化学模拟,只能提供一点思路,希望对中药重金属研究能有所帮助。我的观点如下: 中药重金属是以化合物形态存在的 ,有时是有机无机复合体,有时是无机化合物(即矿物),不同化合物形态取决于中药类型,也与产地有关(道地药材),根本由重金属所处生物化学环境的 热力学参数 所决定。不同中药材配伍, 药汤所含 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形态也会改变,换而言之,其药效取决于药汤的溶液体系。如果知道每一种重金属元素与不同化合物结合的热力学参数,理论上,药汤溶液体系的含重金属化合物种类及其含量是可以模拟计算的,这种模拟思路源自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程序PHREEQC,药汤比地下水更加复杂,因为前者的溶液组成以有机化合物为主。 我们可以进一步设想:如果存在这样的药汤化学过程模拟程序,我们可以模拟计算任何药方的汤药组成及其含量,进而推测有效成分,如果能够耦合生理生化过程,甚至可以预测药物成分在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及其产物和药用机理。总而言之,模拟计算可以减少大量漫无目标的实验研究,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另外,模拟预测可能发现没有想到的结果,因为模拟是预见,通过实验验证,这种研究思路在地质领域很普遍。
5498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我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粮食等于4千万人一年口粮
redtree 2014-5-25 22:03
我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粮食等于4千万人一年口粮 作者:丁栋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4-5-25 10:19:18 中新社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 丁栋)土壤污染和土地生态退化问题严重,土地废弃和粗放建设进一步加剧了土地供需矛盾,24日发布的《土地整治蓝皮书》提出,快速城镇化的中国面临土地利用新挑战,新时期土地整治必须把保护生态放在突出位置,提升利用效率,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 由中国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该蓝皮书显示,中国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的面积约5000万亩,很多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特别是大城市周边、交通主干线及江河沿岸的耕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造成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据测算,当前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相当于4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蓝皮书显示,中国土地盐碱化、沙化面积达20.25亿亩,水土流失面积达53.4亿亩。在自然生态环境退化的同时,矿山开发、生产建设每年造成大量土地损毁和废弃。 据统计,目前因生产建设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约1.12亿亩,对于人均耕地面积仅1.52亩的中国造成巨大浪费。每年仅矿山开采损毁土地约300万亩,生产建设损毁的土地面积更大,新增损毁土地的60%以上是耕地。 蓝皮书测算,中国城市平均容积率只有0.3,40%以上土地属低效用地,5%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城镇建设用地至少还有40%挖掘潜力,大量土地粗放利用,进一步加剧了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蓝皮书预计,当前中国城镇化水平正处于快速增长区间,以后一个时期,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处在高峰期,一系列区域规划的落实和产业园区发展,都将导致建设用地需求呈激增状态。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工业与农业、城镇与农村、生产与生态争地不断加剧,土地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原标题:土壤污染及退化严重 中国面临土地利用新挑战)
个人分类: 生活与健康|9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于树枝状分子的重金属去除剂性能优异
PAMAM1224 2013-12-24 09:55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展,水资源受到工业废水的污染,其中尤其是重金属的污染。重金属含量过高会损坏土壤肥力和可能会影响植物群和动物群。通过在硅胶表面接枝树枝状分子,用于水污中铬的处理,可以使铬离子的浓度由3.0mg/L降到0.24mg/L,且处理方法简单而高效,故树枝状分子在重金属处理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最新第四代高分子材料 - 高性价比树枝状聚合物材料的专业制造商—威海晨源分子新材料有限公司
1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能理解为何可以“加精”
热度 8 liwei999 2013-8-25 13:26
“加精”? 作者: mirror (*) 日期: 08/24/2013 17:36:10 有这样一篇博文 《水管重金属污染的问题》 ,镜某不能理解为何可以“加精”。作文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文要对题。这篇文章通篇只说铜的问题,与水管重金属污染丝毫不沾边儿。这样的 羊头狗肉文章 可以说是“十恶不赦”。 这篇文章的作者不知什么样的思考模式,凑出这样不伦不类的文章来。那些数据都是哪里来的?都是什么背景?真是见过不靠谱的,但是很少见过如此不靠谱的文章。对铜管的杀菌作用的事情这里不论。单就说说这些数据的背景,看看是否有些误导读者。 【国外的建筑中(医院,公共建筑和民居建筑)的冷热水管道普遍使用铜管】说法中,热水管用铜管是普遍性的,但是冷水管也用铜管的比例是否也象热水管那样,镜某表示怀疑。在欧美,至少热水管是自家范围的建筑物范围的敷设,而冷水管则是区域范围的、城市范围的敷设规模。显然,在“冷热水管道普遍使用铜管”的说法里面,冷热水管中铜管的使用情况是不等价。 因此,【欧洲国家的使用率达到90%以上,香港和新加坡铜质供水系统的比例分别是75%和85%。】中“使用率”的解读应该是热水设备的普及率,而并非别的什么理由。至于【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使用铜管代替以前使用的钢管和铅管,这一过程持续了近60年,现在美国有85%以上的供水系统是铜质的。在洛杉矶大地震中,铜管也经受住了考验。】的说法,第一,反映不出来80年代后这30年的情况,第二,钢管和铅管是冷水系统的使用情况,铅管部分涉及到了重金属污染的问题,铅管的作用多是为了柔性连结,在今天,这里是使用着波纹管。第三,“85%以上的供水系统是铜质的”说法显然不能服众,因为城市规模的自来水管的敷设,不论从经济的角度看,还是从工程的角度看, 使用铜管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在洛杉矶大地震中,铜管也经受住了考验”云云的说法,是把两个不大相干的事情联系到了一起。所谓受住了地震的考验的提法,不应该是说建筑物内部的事情,而应该是说埋设在地下的城市规模的输水管道吧? 从【 我国住宅中过去常用镀锌钢管供水 ,不仅对在水中易滋生的大肠杆菌、肺炎病菌等无能为力,也由于其自身易受大气、土壤和水的腐蚀,还会对居民用水造成了二次污染。】说法里,可以读出作者的视点是在 住宅中的水管上 。水管受到残留消毒氯气的腐蚀,时间长了要有铁锈的现象几乎是随处可见。但是这与大肠杆菌、肺炎病菌并没有关系。这些菌显然是与浴池(盆)的循环用水有关。为了节约能量和用水,有人发明了循环过滤使用浴池(盆)用水的装置。在那里,简单的过滤方式才是大肠杆菌、肺炎病菌的增殖的原因,与使用铜管几乎没有任何相关。 在今天,小规模的住宅中既不使用钢管,也不使用铜管,应该说多是使用树脂的管道。如果使用钢管,也是有树脂衬里的,接口处的内部,也有完备的防腐措施,不再会有残留消毒氯气的腐蚀的问题。当然,也不再会使用铅管做柔性连结部件了。面对这样的现实,帖子的作者却在说什么【即使使用了铜水管最高也只有0.1mh/l的含铜量,饮用含铜0.1mg/l一升的水就相当于摄取了0.1mg的铜,而这只是我们平时从食物中摄取量的1/20。因此,使用铜水管是安全卫生的】。【今天电视看到一则养水母的报道,发现水母换水后活力下降,就是因为自来水系统是铜管造成水中铜离子超标。】真不知是如何认识和思考问题的。也许这位博主是居住在某个超高级的住宅区内,那里的自来水管都是铜质地的!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424 次阅读|16 个评论
Nature:一种超积累As的蕨类植物
热度 1 jiangwei1987 2013-8-11 10:26
这是一篇比较早的论文了,是最近关注一个治理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的研究人员时看到的,由于本人对重金属的治理比较感兴趣,所以,特意看了一下该文章。 这种植物能够将土壤中的As运送到枝干以上部分,这样对土壤中As去除是非常有意义的。 由这个表可以看出,该植物对As的富集能力确实是非常的强,而且,该植物能够本身也是一种As抗性植物,能够耐受如此高的As浓度。 其实,一般重金属去除中,最难但又亟待处理的要算是Cd了,但是,由于原子特性的差异,Cd的去除一直都比Pb,As的去除要难很多,而且毒性还非常高。 参见: A fern that hyperaccumulates arsenic
个人分类: 文献追踪|3772 次阅读|2 个评论
请问:造纸污泥一般重金属都达标吗?
热度 5 mountainwind1 2013-7-21 22:08
城市生活污泥由于经常有小工业企业污水混入,以及女性粉刷用品,还有冲厕所消毒液等原因往往重金属超标,即使不超标积累起来也不少,但造纸污泥尤其是纸浆造纸的污泥,原先重金属都在制造纸浆时候去掉了,该不会有多少问题吧? 疯子 我溜到北京来了,拜会了师傅李老爷子,准备去遥感所传销造纸污泥大规模机械化治理沙化土地大试的馊主意,现在问题是心里有些秃:北京这里造纸厂在哪里啊?想搞污泥方便不? 造纸污泥重金属和有机氯一般不会问题大吧?——有机氯和残余重金属我准备用菱镁矿或水镁石稳定。 实在没有我只好用膨润土转化为特殊结构沉积岩了,膨润土是要钱的,我怕浪费了老爷子的经费啊!也担心稍了一条消耗北京工业污泥的道路啊。毕竟北京生活污泥重金属不大可能不超标——那么多年工业化城市了肯定残留很多管道没改回来吧? 我调理沙地是非得用到含微生物的有机质的,南方森林凋落物多,沙子一拌杠杠肥,农民都喜欢——小日本也喜欢。可,北方没这东西啊---要是超标厉害了的话我不得污泥参上很多膨润土秸秆啥的? 哦,农产品或食品加工行业污泥也行,不知北京哪里搞? 北京这地方有没有地方租农民的旋耕机耙地?有没有地方搞高压水龙喷枪或者撒播泥浆的设备啊?有没有地方搞分离喷洒种子的地方呢? 谢谢谢谢谢谢,谢谢兄为北京弟姐妹,拜托教教疯子我,疯子我无尽感谢,常言路在脚下,路在嘴上,路在朋友心里,身在他乡,真心想做点有益的事情,不靠这个赚钱的。肯定朋友们帮忙指点啦。
4519 次阅读|44 个评论
体内的重金属、环保与健康
热度 29 Taylorwang 2013-6-15 08:22
最近一个爆炸式新闻在网上传开了:纽约移民健康体检报告显示,来自中国大陆移民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比来自其它地方的人多。铅比其它亚洲新移民高 44% ,镉高 60% ,汞高 530% 。我不知道这个移民健康报告的取样样本数是多少,所用的方法是否科学。但对于我们来讲,国内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为, 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了,要修复被污染的土壤,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三十多年,我国已成长为全世界的生产工厂。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只注重 GDP ,而忽视了环保,导致国内的工矿企业的重金属污染事件层出不穷。为了增加农业产量,农业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以前生产的农药与化肥,其本身就带有少量重金属,而在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的过程中,也导致了部分农田的重金属污染。近几年来,国内对重金属污染的控制已越来越严,环评对电镀厂及含铅的蓄电池厂等的审批也越来越谨慎,往往要多次召开项目评审会。 这次纽约移民健康体检报告,进一步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控制重金属污染刻不容缓! 当然话从二边讲,我们也不能因人家报导我们体内的重金属比别人高而寝食不安。从亚洲其它地方移民到美国的,大部分是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国家,他们的工业化程度比我们差些,受重金属污染比我们少也是应该的。 从健康的角度来讲,这些重金属含量是不是已影响到我们的生存质量,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从目前来看, 我国发达地区如上海的平均寿命,及老年人生存质量好象也没有比纽约差多少。 从这方面来看,这些重金属好象还没有对总体人群的健康产生影响。当然 由于重金属污染引起的疾病,有可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故今后的发展趋势如何,必须加强监测。 以下谈几个特殊的例子,以供大家讨论与思考。 英国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群小孩分成二组,一组就按平常的养育方法,让他们到大自然中自由活动。而另一组则采用相当“卫生”的养育方法,对手,玩具经常消毒,尽量避免细菌污染。几年后的跟踪观察发现,不那么讲“卫生”的孩子更健康,总结的原因是:平时经常与一些细菌的接触,孩子们自己形成了比较好的免疫力。而另一组,因为没有细菌感染刺激,从而不能形成较强的免疫系统。在医学上接种疫苗的过程,其实就是用感染的毒性低,或脱毒的生物试剂,来刺激人体,让人体免疫系统起作用产生抗体的过程。 以下的事例可能就有点令人难以想象了,许多人都认为中国的环境污染严重,美国的自然环境比中国好多了。我也多次去过美国,美国确实比中国干净,因人口密度小,环境压力低,在西部许多地方若在中国都可成为不错的旅游观光之地。但事实是中国的土地好象更能养育人!记得那年与我们研究生同时毕业的外语研究生班的同学,有8个女生后来去了美国,后来到美国听介绍,她们中竟然有一半在美国不能生小孩。另一个例子是,有一对美国夫妇,在美国结婚了十多年,一直没有小孩,他们都打算不要小孩了,申请到广州的暨南大学教书半年,然后再在中国旅游观光半年。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到中国三个月后就怀上了孩子,双方父母都从美国赶来庆祝,那种高兴的劲别提了。 这会不会是轻微的污染激活了人的生殖能力? 再看看由于人类撤离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周边成为了“动物的天堂”!这真是让我糊涂了, 什么环境标准是科学的,什么是合理的?人的适应性有多大? 有一点大家都是认可的,对于很多元素,并不是越低越好,这些元素,它在体内的最佳浓度是多少?可以变化的范围有多大?会受其它的环境因素影响吗?这样想来,真正要开展的研究工作还真不少!
11067 次阅读|71 个评论
[转载]中国移民体内富含各种重金属元素
wangxiong868 2013-6-14 09:53
BRIEF NOTE The Health of Immigrants to New York City From Mainland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New York Health Examination and Nutrition Survey PETER MUENNIG, YUE WANG, and ALEKSANDRA JAKUBOWSKI Mailm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Department of 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New York, USA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newest New Yorkers of Chinese heritage, the largest and fastest growing immigrant group in the city. This article compares measures of the health of immigrants to New York from Mainland China to the health of other New Yorkers of Asian heritage along with all other New Yorkers. We did so using the 1,999 subjects in the 2004 New York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controlling for age and gender. We found that New Yorkers born in Mainland China have a lower body mass index, a smaller waist circumference, a more sexually conservative lifestyle, highly favorable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profiles, and lower rates of herpes II infection. However, they also have higher blood levels of lead, cadmium, and mercury than either reference group . This article provides the first study of the health needs of New York’s largest and most rapidly growing immigrant group http://www.pceo.org/pubs/JIRS%20Chinese.pdf
2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红三叶不同器官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特征
热度 3 duzhanchi 2013-6-5 16:36
摘 要: 在生长季节, 红三叶根系和茎系 9 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动态数学模型可分为 2 类: (1) 呈降 - 升型的二次多项式 ( y=cx 2 +bx+a , b0 , c0 ); (2) 呈升高型的指数函数( y=ae bx , b0 )。而其 叶片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动态数学模型与上述有所不同,可分为 3 类: (1) 呈“升 - 降”型的二次多项式 ( y=cx 2 +bx+a , b0 , c0 ); (2) 呈升高型的幂函数 (y=bx a , b0) ; (3) 呈升高型的线性函数 (y=bx+a , b0) 。 关键词: 红三叶;不同器官;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 在生长季节,植物体内的元素含量不断变化,其变动特征与植物本身的需求及其环境条件有关。以往,对于元素含量季节动态模型的研究,通常直接采用实测数据的变化曲线进行描述,没有使用数学模型表达;且测定对象大都为植物的地上部分或叶片,很少对不同器官元素含量动态进行比较。 本文以我国亚热带中高山地区广泛栽培的优良牧草红三叶( Trifolium pratense )为材料,对其根茎叶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用数学模型进行了定量描述,旨在从重金属元素进一步探讨红三叶的生态生物学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自然条件 研究地点位于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地区,海拔高度约1800m。该地区气候温凉湿润,日照较少。年平均气温7.2 0 C,年降水量2024.7mm,年相对湿度84%,年日照时数1224.3小时。土壤母质以石灰岩和砂岩为主。土壤为山地黄棕壤,pH值约5.7,田间持水量通常在35%左右。其余有关自然条件资料详见参考文献。 1.2 研究方法 在红三叶 ( Trifolium pratense ) 生育期间,按营养期、现蕾期、开花期、结实初期、中期和末期采样,而后 在 65 ℃下烘干,称重,粉碎。 在实验室测定了 9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其中,植物的营养元素 2 种( Mn 、 Mo )、有益元素 3 种( V 、 Ni 、 Co )、毒性较大的元素 1 种( Pb )、稀土元素 2 种( Ce 、 La )、其他元素 1 种( Y )。分析方法如下: Mo 用极谱催化波法; Mn 、 Co 、 V 、 Ni 、 Pb 、 Ce 、 La 和 Y 8 种元素 采用 ICP 发射光谱法。化学元素含量 用每 g 干物质中某元素的重量μ g 表示。 2 研究结果 2.1 红三叶根茎叶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 2.1.1 根系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 图 1 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红三叶根系 9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动态模型可分为 2 类,一类为二次多项式 ( y=cx 2 +bx+a , b0 , c0 ),呈降 - 升型,元素含量以营养期较高,现蕾 - 开花期降低,其后逐渐上升,至结实末期达到最高值; Mn 、 Co 、 V 属于此类;另一类为指数函数( y=ae bx , b0 ),呈升高型,元素含量随着生育期的后移而升高; Mo 、 Ni 、 Pb 、 Ce 、 La 、 Y 属此类。上述函数关系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 V 相关极显著( α= 0.001 ); Mo 、 Co 、 Ce 、 La 相关相当显著 ( α= 0.01 ) ; Mn 、 Ni 、 Pb 、 Y 相关较显著 ( α= 0.05 ) 。 9 种元素含量在生育期内的变化幅度有明显差异。其中, Pb 和 Mo 变化幅度较大,最低和最高值各相差 58.5 倍和 40.9 倍,变异系数分别为 98.6% 和 112.9% ; Mn 、 V 、 Ni 、 La 、 Y 变化幅度较小,相差不到 1 倍,变异系数低于 31% ; Co 、 Ce 居中,大约相差 2.5 倍,变异系数在 40% ~ 50% 之间。 2.1.2 茎系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 如图 2 所示,在生长季节,红三叶茎系 9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动态模型亦可分为 2 类,一类为二次多项式,呈降 - 升型, Co 、 Ni 属于此类;另一类为指数函数 , 呈升高型; Mn 、 Mo 、 V 、 Pb 、 Ce 、 La 、 Y 属此类。上述函数关系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 Mn 、 Ni 相关相当显著 ( α= 0.01 ) ; Mo 、 Co 、 V 、 Pb 、 Ce 、 La 、 Y 相关较显著 ( α= 0.05 ) 。 9 种元素含量在生育期内的变化幅度亦有所不同。其中, Mo 和 Pb 变化幅度较大,最低和最高值各相差 38.1 倍和 31.2 倍,变异系数分别为 147.5% 和 98.9% ; V 、 Ni 、 La 、 Y 变化幅度较小,相差不到 1 倍,变异系数低于 21% ; Mn 、 Co 、 Ce 居中,相差在 1.5 ~ 4.5 倍之间,变异系数在 38% ~ 79% 范围之内。 9 种元素含量的最高值通常出现在结实中 - 末期。但其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 Mn 、 Mo 、 V 、 Pb 、 Ce 、 La 、 Y 为营养期, Co 在现蕾期, Ni 在结实初期。 2.1.3 叶片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 从图 3 可以看出,红三叶叶片 9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动态模型可分为 3 类:( 1 )二次多项式 ( y=cx 2 +bx+a , b0 , c0 ),呈升降型,元素含量以营养期较低,其后逐渐升高,至结实初期达到最高值,而后又渐渐降低; Mn 、 La 、 Y 属于此类;( 2 )幂数函数,呈升高型; Co 、 V 、 Ce 属此类;( 3 )线性,亦呈升高型, Mo 、 Ni 、 Pb 为此类。上述函数关系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 Mo 、 Co 、 Ni 、 Pb 、 Ce 相关相当显著 ( α= 0.01 ) ; Mn 、 V 、 La 、 Y 相关较显著 ( α= 0.05 ) 。 9 种元素含量在生育期内的变化幅度有显著不同。其中, Mo 变化幅度较大,最低和最高值相差 51.5 倍,变异系数为 88% ; Mn 、 V 、 La 、 Y 变化幅度较小,相差不到 1 倍,变异系数低于 25% ; Co 、 Ni 、 Pb 、 Ce 居中,相差 1 ~ 4 倍,变异系数在 23% ~ 49% 之间。 9 种元素含量最低值的出现时间均在营养期。但其最高值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 Mn 、 La 、 Y 为结实初期, Ni 在结实中期, Mo 、 Co 、 V 、 Pb 、 Ce 为结实末期。 2.2 红三叶根茎叶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2.2.1 根系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表 1 列出了红三叶根系 9 种元素 36 组元素对在生育期间的相关系数。除 Mn-Mo 、 Mn-Ni 和 Mn-Pb3 对元素不相关外,其余 33 对元素均为正相关性,且皆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 Ce-Mn 、 Ce-Co 、 Ce-Pb 、 La-Mn 、 La-Co 、 La-V 、 La-Y 、 Y-Mn 、 Y-V9 对元素为相关极显著。这表明,红三叶根系 9 种重金属元素 之间通常具有相互促进的协同作用。 表 1 红三叶根系重金属元素的相关矩阵 Mn Mo Co V Ni Pb Ce La Y Mn 1.000 Mo 0.533 1.000 Co 0.812* 0.868* 1.000 V 0.819* 0.907* 0.957** 1.000 Ni 0.591 0.887* 0.921** 0.906* 1.000 Pb 0.533 0.968** 0.904* 0.886* 0.920** 1.000 Ce 0.965*** 0.903* 0.994*** 0.932** 0.942** 0.981*** 1.000 La 0.997*** 0.912* 0.976*** 0.977*** 0.967** 0.961** 0.969** 1.000 Y 0.998*** 0.926** 0.955** 0.985*** 0.944** 0.955** 0.945** 0.994*** 1.000 n=6 ,α 0.001 =0.974 :α 0.01 =0.917 ;α 0.05 =0.811 2.2.2 茎系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表 2 的数据表明,红三叶茎系的 9 种元素,除 Mn-Ce 、 Mn-La2 对元素不相关之外,其余 34 对元素亦均为正相关性,亦都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 Mo-Ni 、 Co-V 、 Co-Pb 、 Co-Y 、 Ce-V 、 Ce-La6 对元素为相关极显著。这说明,红三叶茎系 9 种重金属元素 之间亦通常具有相互促进的协同作用。 表 2 红三叶茎系重金属元素的相关矩阵 Mn Mo Co V Ni Pb Ce La Y Mn 1.000 Mo 0.914* 1.000 Co 0.832* 0.952** 1.000 V 0.851* 0.921** 0.988*** 1.000 Ni 0.815* 0.975*** 0.923** 0.861* 1.000 Pb 0.840* 0.947** 0.987*** 0.969** 0.925** 1.000 Ce 0.774 0.877* 0.973** 0.978*** 0.846* 0.969** 1.000 La 0.740 0.845* 0.955** 0.966** 0.812* 0.937** 0.993*** 1.000 Y 0.854* 0.943** 0.977*** 0.971** 0.912* 0.956** 0.968** 0.966** 1.000 n=6 ,α 0.001 =0.974 :α 0.01 =0.917 ;α 0.05 =0.811 2.2.3 叶片重金属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在红三叶叶片 9 种元素 36 对元素中,相关性显著者只有 15 对,占总元素对的 41.7 %。呈显著相关者为 Mo-Co 、 Mo-Ni 、 Mo-Pb 、 Mo-Ce 、 Co-Ni 、 Co-Pb 、 Co-Ce 、 V-Pb 、 V-Ce 、 Ni-Pb 、 Ni-Ce 、 Pb-Ce 、 La-Y 、 Mn-La 、 Mn-Y 。(表 3 ) 表 3 红三叶叶片重金属元素的相关矩阵 Mn Mo Co V Ni Pb Ce La Y Mn 1.000 Mo -0.080 1.000 Co -0.040 0.954** 1.000 V 0.491 0.663 0.802 1.000 Ni -0.120 0.955** 0.918** 0.622 1.000 Pb 0.012 0.939** 0.997*** 0.836* 0.905* 1.000 Ce 0.306 0.838* 0.928** 0.957** 0.811* 0.951** 1.000 La 0.959** 0.086 0.178 0.692 0.064 0.240 0.525 1.000 Y 0.982*** -0.070 0.018 0.583 -0.120 0.078 0.377 0.979*** 1.000 n=6 ,α 0.001 =0.974 :α 0.01 =0.917 ;α 0.05 =0.811 3. 结语 3.1 在生长季节,红三叶根系和茎系的 9 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动态模型均可分为 2 类:( 1 )呈降 - 升型的二次多项式 ( y=cx 2 +bx+a , b0 , c0 );( 2 )呈升高型的指数函数( y=ae bx , b0 )。其中, Co 、, Mo 、 Pb 、 Ce 、 La 、 Y 6 种元素,根系和茎系的模型相一致; Mn 、 Ni 、 V 3 种元素的模型不相同。而叶片元素含量的动态模型与上述有所不同,其 模型可分为 3 类:( 1 )呈升 - 降型的二次多项式 ( y=cx 2 +bx+a , b0 , c0 );( 2 )呈升高型的幂函数;( 3 )呈升高型的线性函数。 3.2 9 种元素含量在生育期内的变化幅度,根系和茎系以 Mo 和 Pb 较大,叶片以 Mo 较大,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在 30 倍以上。 3 种器官 V 、 La 、 Y 的含量变 化幅度均较小,相差不到 1 倍。 3.3 根系和茎系 9 种元素含量的最高值通常出现在结实中 - 末期,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叶片 9 种元素含量最低值的出现时间均在营养期,而最高值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 3.4 在生育期内,红三叶根系和茎系的 9 种元素, 90% 以上的元素对呈显著相关。而叶片只有 42% 的元素对达到了显著水平。 参考文献 1孔令韶,马茂华.新疆呼图壁绿洲荒漠草地优势植物体内元素含量和季节变化的研究.中国草地,1995,(5):23~28 2王庆成.混交林中水曲柳落叶松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季节动态.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5,23(2):14~19 3 李景信,马义,杨树安. 羊草及羊草割草地营养元素的动态研究.植物研究,1990,10(4):107~112 4 李晶,孙国荣,阎秀峰 . 星星草地上部6种元素含量季节动态及其分布. 草地学报 , 2001 ,9(3):213~217 5 张硕新 . 华山松针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 .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0 , 5 ( 1 ): 8 ~ 14 6 傅林谦,白静仁 . 亚热带黑麦草/白三叶草地牧草与群落中几种元素季节动态及分布. 草地学报,1996,4(1):26~33 7 魏刚,王建,周金池 , 赵洪亮,陈学广, 马连宝 . 银杏不同营养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季节动态的研究 . 北京林业大学学, 1999 , 21 ( 1 ): 96 ~ 99 8 廖国藩等.试验区种草养畜的自然环境.亚热带中高山地区人工草地养畜综合试验研究.北京:文津出版社,1992.8~12 (测定者:杜占池 钟华平)
个人分类: 植物化学元素生态|5253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四部委:2015年初步遏制华北地下水水质恶化
xjtuhyg 2013-5-2 11:06
四部委:2015年初步遏制华北地下水水质恶化   初步调查表明,华北平原局部地区地下水存在超标现象,主要污染指标为汞、铬、镉、铅等,主要分布在天津市和河北省石家庄、唐山以及山东省德州等城市周边及工矿企业周围;局部地区地下水有机物污染较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苯、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等,主要分布在北京市南部郊区,河北省石家庄、邢台、邯郸城市周边,山东省济南地区—德州东部,河南省豫北平原等地区。 2013-05-0208:41 人民日报 http://china.huanqiu.com/local/2013-05/3891568.html 关键词:华北平原,地下水,水污染,重金属,有机污染物,三氮   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水利部近日联合印发《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方案提出,2015年初步遏制华北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城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水质状况有所改善。方案的出台,意味着众所关注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将在华北平原率先突破。   污染防治形势严峻   局部地下水重金属超标,污染来自海河流域污染地表水入渗补给    海河流域受污染地表水入渗补给是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2010年,该流域废水排放量高达49.73亿吨,未达标的断面比例为60.6%,污染严重河流渠道、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以及不达标的再生水灌溉区等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显著。重点污染源排放也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此外,华北平原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低下、监测网络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也直接影响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和工业企业周边地下水污染呈恶化趋势,严重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源安全。 地下水污染治理和修复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形势严峻。 着力开展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十分必要和紧迫。   突出重点分区防治   优先保护饮用水源,解决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等突出问题   目前,地下水还是华北平原重要的饮用水来源,工作方案提出,要优先保护饮用水源,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这方面的路径包括了规范、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严格地下水饮用水源环境执法;加强地下水源环境管理;加强超标地下水饮用水源分类防治等。    为重点突破,有序治污,工作方案提出了分区防治的工作思路,要求优先解决华北平原地下水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等突出问题。   根据地下水系统特征,工作方案将华北平原及其地下水重要补给区划分为30个地下水补水、径流和排水相对独立的污染防治单元,每种不同的防治单元承担不同任务。   方案要求,在污染控制单元中,积极推进重金属超标单元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加快实施有机超标单元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并逐步开展“三氮”超标单元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   以重金属超标治理为例,方案详细列出了华北平原地下水重金属污染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 温榆河冲洪积扇单元 要着力解决北京昌平区地下水铅重金属污染问题,对北京市首都钢铁公司搬迁场地提出场地修复技术方案; 滹沱河冲洪积扇单元 要着力解决石家庄市峡石沟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地下水铅、汞重金属污染问题等等。   提高地下水水质监测能力   到2015年年底,完成监测区域点位建设,实施日常监测    要治污,首先要摸清污染状况。 针对目前地下水缺乏有效监测的状况,方案提出,到 2015 年年底,初步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网,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   首先要建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监测网。方案要求,到2015年年底,完成华北平原地下水监测区域点位建设,实施日常监测。环保部门针对华北平原城镇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补给径流区布设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组织开展水质例行监测,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指标分析,重点加强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三氮”污染指标监测。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监测网建成后将与国土资源和水利部门实施的“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相衔接,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    其次要加强地下水污染源监测。 到2014年年底,针对位于华北平原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源补给径流区地下水环境风险较大的重点污染源,即石油化工行业企业、大中型矿山开采及加工区、地市级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和填埋场、规模较大的生活垃圾堆放场、高尔夫球场、大中型再生水灌区、县级及以上工业园区等,方案要求每个污染源地下水背景区至少布置一个监测井和下游区至少布置三个监测井。   方案同时明确,环保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强监督性监测,并规范、引导、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监测 。 参见: 从南水北调中线取水口看水价或代价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683623 引渤入疆PK南水北调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656821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jsp?id=80835420pg=1 http://forum.home.news.cn/detail/87358389/1.html
1730 次阅读|0 个评论
SDF推荐期刊20130106
lishumin 2013-1-6 09:11
孙丹峰2013-1-66:49:42 StochasticEnvironmentalResearchandRiskAssessment 你的复杂网络用与重金属环境风险研究,可发表在这期刊上
个人分类: 方法总结|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12.14 SDF
lishumin 2012-12-14 08:47
孙丹峰8:31:58 我感觉这篇文章有新意,在此基础上与土地利用网络联立,解释重金属网络形成的机制,可以发在比较好的英文杂志上 http://wenku.baidu.com/view/30861ac18bd63186bcebbc42.html 孙丹峰8:35:36 与两个年份土地利用变化的一些参数结合,来演化重金属网络,以为重金属建立时利用了自相关,但形成演化应从其他变量来解释 千と千尋8:36:38 嗯很好的想法 孙丹峰8:37:20 上次我们讨论的中心也是这个 千と千尋8:37:25 是 8:38:24 成功接收离线文件“Early-warningsignalsforcriticaltransitions.pdf”(1,015.00KB) 8:39:08 成功接收离线文件“Science-2004-Rietkerk-1926-9Early-warningsignalsforcriticaltransitions.pdf”(549.00KB) 8:39:08 成功接收离线文件“NoiseandlargetimedelayAcceleratedcatastrophicregimeshiftsinecosystems.pdf”(1.84MB) 孙丹峰8:39:24 你看一下,本质都是复杂系统的特征量化和解释 网络结构测量与分析;网络不同尺度上的动力学行为;以及动力学特征与景观功能的关系。在这些研究中,很多物理理论,例如相变与临界性理论,渝渗理论等等,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区域物质分析、能值分析、信息流分析进行动力学特征与景观功能的关系研究 孙丹峰 9:19:25 李淑敏,你看可否元旦后组织一次讲座,你讲一下复杂网络科学研究进展与人地系统研究结合的潜力 千と千尋 9:24:01 可以考虑,我看能把素材组织起来吧 孙丹峰 9:24:49 好的,我想把网络理论和思路引入到我们人地关系研究
个人分类: 方法总结|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洋快餐“速成鸡”或隐含重金属元素
蒋高明 2012-11-25 09:06
危机攻关意识真强,这篇文章在大网站已经看不见,转载时连粘贴都不显示,只有在文本文件上转过来,希望大家能够看到。健康是自己的,钞票是他人的,不要为了他人的钞票牺牲自己乃至家人的健康吧。 洋快餐“速成鸡”或隐含重金属元素 http://www.cnmn.com.cn/ 2012年11月23日 中国经济网 http://www.krbb.cn/2010/info_view.asp?id=18530 !-- --   据报道,作为肯德基、麦当劳以及诸多大型超市的供应商,山西粟海集团有限公司培育雏鸡到成品鸡只需要45天,高温封闭饲养,饲料由集团特制统一配送   粟海集团表示,“速成鸡”和激素毫无关系,并援引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在《肉鸡速成不靠激素》中的表述:“影响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一是鸡种,二是饲料和饲养条件。 CNMn。 肉鸡之所以是“肉鸡”,是因为鸡种经过精心的选育,把饲料转化为肉的能力实现了“鸟枪换炮”的飞跃。 CNMn。   粟海集团工人们说,“这些饲料配了药,有添加剂,具体是什么不知道,但对人体肯定有害,周边的苍蝇都毒死了,年轻人都不敢在这里干活。 CNMn。 ”   该公司的配药车间里的瓶瓶罐罐上面贴有各种化学名称,既有 重金属 的硝酸银,也有灭菌的药剂。 CNMn。 配药员把药配好后,转交给工人加入不同型号的饲料中。 CNMn。 绿袋装的是一号料,黄袋装的是二号料,浅橙色袋装的是三号料。 CNMn。 据报道,这个车间一天能出五百袋,供不应求。 CNMn。   粟海集团表示,车间里的工业盐是用来软化水质的,氯化胆碱则是《国家饲料添加剂安全管理使用规范》第1224号文件中允许使用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CNMn。 而给鸡吃抗生素,“就像人病了要吃药一样,并非不可接受。 CNMn。 ”符合规范的使用,对健康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 CNMn。   据粟海集团签约的养殖户表示,按公司的要求,一个棚里装五千只鸡,密度大很容易生病,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要不断的喂药,提高鸡的抗病能力。 CNMn。 养殖户把药化在水里让鸡喝,用专门的机器设备调配供应给鸡食用,一天三次。 CNMn。 因为生长周期仅有45天,鸡不等发病就被粟海集团拉走屠宰,进而流入市场被人食用。 CNMn。 为了保证健康和成活率,一只鸡至少要吃八角钱的药,有些时候会达到一元多。 CNMn。 日常管理中,粟海集团对养殖户控制严格,不允许养殖户私自从外面购药,都是由该公司统一配药。 CNMn。 中国有色网 责任编辑:彭彭 据报道,作为肯德基、麦当劳以及诸多大型超市的供应商,山西粟海集团有限公司培育雏鸡到成品鸡只需要 45 天,高温封闭饲养,饲料由集团特制统一配送   粟海集团表示,“速成鸡”和激素毫无关系,并援引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在《肉鸡速成不靠激素》中的表述:“影响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一是鸡种,二是饲料和饲养条件。 CNMn 。肉鸡之所以是“肉鸡”,是因为鸡种经过精心的选育,把饲料转化为肉的能力实现了“鸟枪换炮”的飞跃。 CNMn 。   粟海集团工人们说,“这些饲料配了药,有添加剂,具体是什么不知道,但对人体肯定有害,周边的苍蝇都毒死了,年轻人都不敢在这里干活。 CNMn 。”   该公司的配药车间里的瓶瓶罐罐上面贴有各种化学名称,既有重金属的硝酸银,也有灭菌的药剂。 CNMn 。配药员把药配好后,转交给工人加入不同型号的饲料中。 CNMn 。绿袋装的是一号料,黄袋装的是二号料,浅橙色袋装的是三号料。 CNMn 。据报道,这个车间一天能出五百袋,供不应求。 CNMn 。   粟海集团表示,车间里的工业盐是用来软化水质的,氯化胆碱则是《国家饲料添加剂安全管理使用规范》第 1224 号文件中允许使用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CNMn 。而给鸡吃抗生素,“就像人病了要吃药一样,并非不可接受。 CNMn 。”符合规范的使用,对健康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 CNMn 。   据粟海集团签约的养殖户表示,按公司的要求,一个棚里装五千只鸡,密度大很容易生病,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要不断的喂药,提高鸡的抗病能力。 CNMn 。养殖户把药化在水里让鸡喝,用专门的机器设备调配供应给鸡食用,一天三次。 CNMn 。因为生长周期仅有 45 天,鸡不等发病就被粟海集团拉走屠宰,进而流入市场被人食用。 CNMn 。为了保证健康和成活率,一只鸡至少要吃八角钱的药,有些时候会达到一元多。 CNMn 。日常管理中,粟海集团对养殖户控制严格,不允许养殖户私自从外面购药,都是由该公司统一配药。 据报道,作为肯德基、麦当劳以及诸多大型超市的供应商,山西粟海集团有限公司培育雏鸡到成品鸡只需要45天,高温封闭饲养,饲料由集团特制统一配送   粟海集团表示,“速成鸡”和激素毫无关系,并援引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在《肉鸡速成不靠激素》中的表述:“影响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一是鸡种,二是饲料和饲养条件。CNMn。肉鸡之所以是“肉鸡”,是因为鸡种经过精心的选育,把饲料转化为肉的能力实现了“鸟枪换炮”的飞跃。CNMn。   粟海集团工人们说,“这些饲料配了药,有添加剂,具体是什么不知道,但对人体肯定有害,周边的苍蝇都毒死了,年轻人都不敢在这里干活。CNMn。”   该公司的配药车间里的瓶瓶罐罐上面贴有各种化学名称,既有重金属的硝酸银,也有灭菌的药剂。CNMn。配药员把药配好后,转交给工人加入不同型号的饲料中。CNMn。绿袋装的是一号料,黄袋装的是二号料,浅橙色袋装的是三号料。CNMn。据报道,这个车间一天能出五百袋,供不应求。CNMn。   粟海集团表示,车间里的工业盐是用来软化水质的,氯化胆碱则是《国家饲料添加剂安全管理使用规范》第1224号文件中允许使用的营养性饲料添加剂。CNMn。而给鸡吃抗生素,“就像人病了要吃药一样,并非不可接受。CNMn。”符合规范的使用,对健康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CNMn。   据粟海集团签约的养殖户表示,按公司的要求,一个棚里装五千只鸡,密度大很容易生病,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要不断的喂药,提高鸡的抗病能力。CNMn。养殖户把药化在水里让鸡喝,用专门的机器设备调配供应给鸡食用,一天三次。CNMn。因为生长周期仅有45天,鸡不等发病就被粟海集团拉走屠宰,进而流入市场被人食用。CNMn。为了保证健康和成活率,一只鸡至少要吃八角钱的药,有些时候会达到一元多。CNMn。日常管理中,粟海集团对养殖户控制严格,不允许养殖户私自从外面购药,都是由该公司统一配药。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4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南京猪肉铅超标”这样出笼
热度 1 bioxncai 2012-10-17 18:27
2012-10-17 来源: http://www.foodmate.net/news/guonei/2012/10/216111.html 核心提示:昨天,"南京猪肉铅超标率38.46%"的惊悚新闻,在微博和网络上疯传。少数知名博主还发表措辞强烈的评论:"铅超标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铅在食物链上传递,人吃多了会变得凶狠又愚蠢,我们再也不敢吃猪肉了!"偌大的南京市场,难道超过三分之一的猪肉已被重金属污染? 中国江苏网10月17日讯 昨天,"南京猪肉铅超标率38.46%"的惊悚新闻,在微博和网络上疯传。少数知名博主还发表措辞强烈的评论:"铅超标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铅在食物链上传递,人吃多了会变得凶狠又愚蠢,我们再也不敢吃猪肉了!"偌大的南京市场,难道超过三分之一的猪肉已被重金属污染? 疑问一:"猪肉铅超标"为何此时出笼? 南农大教授去年发表的论文,昨天才被某知名博主发现并写进微博,引起围观 去年10月,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周岩民教授和他的两位研究生吴萍、祝溢锴,在辽宁《养猪》杂志第5期(双月刊)发表署名论文--《南京和潍坊猪肉中重金属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调查》。之后,相继被几家学术网站转载。 说来也巧,前天,远在美国、拥有25万粉丝的新浪"大V""环保董良杰",不知咋的就浏览到这篇论文。"我每天至少看十篇环境污染学术论文,特别关注重金属污染。当然大部分是英文论文,这是我的工作。"北京时间昨晚7点,"环保董良杰"通过私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今早(北京时间),我根据论文内容,写了一条'南京猪肉铅超标率38.46%'的微博。因为有根有据,粉丝们迅速转发和评论。出乎南京人意料吧?"他问。 其实,更出人意料的是,这篇3000字论文发表时"动静"不大,却在1年后因140个字微博,从海外到国内,发酵成不大不小的"网络事件". 疑问二:"铅超标38.46%"如何算出? 国家猪肉质量有"常规无公害"和"高品质绿色"高低两个标准。论文参数就"高"未就"低",却未加说明 去年7月25日-30日,论文作者按照国家《肉与肉制品取样方法GB/T9695 19-1988》,先后在南京13个超市、农贸市场,随机抽取13份猪的腿肌样本。之后,又去山东潍坊市随机抽取8份腿肌样本。 两地样本一同进行猪肉中重金属(砷、铅、汞、镉、铜)及部分矿物质微量元素(铁、锰、锌)的检测。 国家猪肉质量有高低两个标准:一是"常规无公害"标准,即农业部2008年5月16日颁布的《无公害食品·猪肉》(NY 5029-2008);二是"高品质绿色"标准,即农业部2009年3月9日颁布的《绿色食品·肉及肉制品》(NY/T 843-2009)。就是说,两个都是合格的国家标准,但前者是通行标准,后者是更高要求的目标标准。 那么,猪肉检测该选哪个标准比对?通常是就低不就高。可当时,两位研究生手上正好有个绿色食品课题,"没多想,就选了高标准--绿色标准。"当年读研一的吴萍昨天向记者回忆道。 标准抬高,"问题"立现--南京13份猪肉样本中,除了5份铅指标偏高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合格。而潍坊的8份样本"一次通过". 铅指标高到什么程度?5份样本平均铅含量0.131毫克/公斤,高出"绿色猪肉"铅限量0.1毫克/公斤的标准。但如果选择"无公害猪肉"铅限量0.2毫克/公斤标准,则没有超标、完全合格。 他们再次不假思索,将5/13--"南京猪肉铅超标率38.46%"的结论,写进论文,进而发表。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任发政教授对本报记者评点说,在实验条件下,为写论文,做些小样本抽样是允许的。但如果是向社会公开的学术成果,就必须达到一定样本量,并要反复抽样,以求全面。而南农大的该论文,属于学术变网络的"被动转载",情有可原。但如果文中能标明两个质量标准的差异,则可避免如今的误解和炒作。 疑问三:猪肉中的铅来自哪里? 环境、饲料等因素都容易导致生猪"吃"铅,人畜健康有赖于生态环境的健康 昨天,记者先后采访南京市工商局、农委、质监局、商务局等单位,他们明确表示:南京市场猪肉质量长期稳定,不存在重金属超标问题。 "就全国而言,猪肉无公害标准已经是一个不低的安全标准,当前一要巩固,二要提高。但要认识到,由无公害标准提高到绿色标准,是一个渐进和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徐幸莲教授说,猪肉中的铅及重金属,主要是环境中的重金属,通过污染土壤、水体、大气、植物及动物饲料,最终污染生猪。解决生猪健康问 题,首先要解决生态环境健康问题。 昨天,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周岩民教授也给记者打来电话,说"那篇论文如果能引起人们对生态养猪环境的重视,就知足了";并郑重更正,"南京抽样的13份猪肉完全符合无公害猪肉标准,其中,61.54%的样本达到绿色猪肉标准". 昨晚9时,"环保董良杰"又发来私信,"建议三招:一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二防止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做饲料;三全程标识系统,全程追溯问责。如果仅靠刮风管理或道德谴责,用途甚小。"其内容极具建设性。
1468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2.6.25 与SDF讨论english paper内容
lishumin 2012-6-26 08:52
孙老师,是这样。您不是让我整理之前光谱的东西么,所以我在写之前用鲍京测得北京平原111个样点通过最小二乘分析重金属特征光谱的内容。会存在几个我认为比较严重的问题: 1、当时在平原区只取了111个样点,这么少的样点对北京平原区重金属光盘特征是否有代表性; 千と千尋8:32:05 孙丹峰8:33:23 样点主要反映农业区土壤的重金属特征,集中在大兴,通州和顺义 千と千尋8:33:57 2、在分析之前我又加了异常值分析剔除的内容,用这个方法 它也是通过PLSR方法得到的,具体确定异常值还要看样点对PLSR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 孙丹峰8:34:04 不能简单归到代表平原区土壤 孙丹峰8:35:18 异常值剔除是统计分析常用的,主要是考虑分析方法导致的污染 千と千尋8:35:28 当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简单通过这些样点的光谱和重金属来进行预测,但是这里仍会用到预测能力,比如要通过模型的r 孙丹峰8:36:09 重点放在光谱特征分析,预测目前不是重点 千と千尋8:37:15 我知道,但是在分析异常值时还是要通过PLSR模型的r,SEC,SECV来确定,但是 孙丹峰8:37:35 可以,没问题 千と千尋8:37:36 r非常低,甚至到0.0几,这样还能用它来说明我想说明的问题么 千と千尋8:38:37 还一个问题,我看了一下,除了Zn和Cr的r比较高,大约到0.3左右,其他6种重金属都是0.03~0.05的水平。 千と千尋8:39:47 我观察了一下重金属数据的特点,Zn和Cr所有样本含量变异系数很低,所以预测结果就好;其他变异系数都很高,就是低值非常低高值非常高,那么预测结果就很差 这也说明重金属在土壤中太微量了,以至于土壤光谱的变化还是不足以反映重金属的变化的 孙丹峰8:41:10 可以把这些问题在讨论中指出,目前是尝试和建立土壤重金属光谱特征数据库,是痕量数据,利用土壤常规属性的间接反映,因此单纯利用光谱肯定不行,除非污染量到达一个阈值 孙丹峰8:42:43 不同含量光谱特征变异分析是关键,变异大的应分成两类对比,没变异的可做成一类曲线 千と千尋8:44:49 还一个问题,我不想把8种重金属都放进来,图表太多,内容是反复的, 孙丹峰8:46:06 可以选代表性和对比性强的1-2个元素,想农工那样,考虑污染重的元素,Cr,Hg? 千と千尋8:47:06 我想取一个变异系数低的一个变异系数高的,Cr跟Cu吧,它俩在平原区Cr基本未污染,Cu有部分污染 孙丹峰8:47:19 好的 孙丹峰8:48:32 Cu污染跟农药,化肥,有机肥,污染有关系,可以反映设施农业集约化的污染
个人分类: 方法总结|1 次阅读|0 个评论
土壤重金属检测仪
caity2008 2012-6-16 23:54
土壤重金属检测仪 规格型号: SHM-9 主 机 价: 来电咨询 主机简介: 土壤重金属检测仪SHM-9同时测定主要重金属元素包括Fe、Mn、Cu、Zn、Mo、As、Cr、Ag、Hg等。 基本配置: 标准配置 在线销售: 土壤重金属检测仪原理: 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当原子受到外来X射线的照射时,内层电子会吸收能量而被激发,外层电子会跃迁至内层,在电子跃迁的过程中,由于能量的必散,产生荧光。每种重金属原子的电子在跃迁时所发散的能量都不相同,不同重金属的X荧光的光谱存在唯一性,根据重金属受X射线激发后产生荧光光谱的吸收峰位置和吸收强度,就可进行重金属含量的定性区分和和定量分析。 土壤重金属检测仪 主要特点: 1.测试便携: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现场、无损测试,仪器携带方便,适用于各种场合; 2.测量品种多样:同时测定主要重金属元素包括Fe、Mn、Cu、Zn、Mo、As、Cr、Ag、Hg等; 3.测量准确:重金属元素检出限可达mg/kg级; 4.测量时间短,速度快:测定时间2-4分钟,直接输出元素含量,无需任何数据输入或校准的步骤; 5.测量安全:完善的保护功能:带有X荧光安全锁,整机防辐射设计,安全可靠; 6.高端配置:彩色LCD触摸屏菜单操作和连续工作4-6小时的可充电锂电池; 7.功能强大:无限量数据存储(操作的PDA有1G的存储卡,所有数据存储在PDA内)。 土壤重金属检测仪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的特点: 1、 经过对比实验,该仪器在测试稳定性和精确性略优于国外同类仪器XLT792; 2、 价格不到国外同档次产品的1/2; 2、该仪器集成全球定位系统,结合仪器配套的软件分析系统可以储存和显示重金属的种类、含量、地理位置和测试时间等。 3、仪器配套的上位机软件,基于地理统计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重金属含量空间分析、插值和污染评价系统,能够实现测试数据的可视化、重金属含量分布填图和污染等级评价。
6 次阅读|0 个评论
灭绝方程的验证问题
gzchengzhi 2012-5-20 16:59
灭绝方程的验证问题
  一个理论提出以后,必须经过实验验证。灭绝方程的理论分析最终是要放到实践中去验证的。   然而目前验证这一方程结论的正确性与否,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跨越大。一种种群的兴起以及衰落过程通常都会达到几十万年,能够符合要求的生物种群数量不多,这给检验方程的正确性带来困难。   2.数据误差较大。目前古生物学研究已经有很多技术用于测量诸如化石中的重金属含量,古气候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等。但是测量的结果似乎误差还是比较大的。   因此要验证方程结论的正确性,也只能够在一个大致的时间范围以及比较大的误差上进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则是做一些特征分析。就是说找出方程推导的结果中,显示出比较明显的特征,然后对照实际获得的数据,看看是否具备相同的特征。    图1 理论计算结果(红色圆圈表示具有比较明显特征数据段)   例如,对于图1的方程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曲线中,具备这么几个重要的特征,分别用图中红色的圆圈表示。   圆圈1反映出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温室气体的数量由一个从含量较少到突然增加的特征。   圆圈2反映的是温室气体的上升速度快。   圆圈3和圆圈5反映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室气体数量的峰值在不断下降。   圆圈4的特征反映出的是下降的速度要比上升的速度慢。   为了了解理论计算与实际的数据是否相符合,这里也对实际数据进行分析,看看是否具备这5个特征。    图2 新生代至今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曲线   图2和图3取自 http://www.ipcc.ch/graphics/ar4-wg1/jpg/fig-6-1.jpg   从图2中可以看出图1中所包含的五个特征在该图中都存在。    图3 古生代至今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   图3显示了更长时间的数据。以其中的植物叶子气孔密度为标准,可以看出该数据包含了六个特征,其中第1个特征与理论分析(图1)中的特征1是一致的。特征3、5、6与理论分析中的特征3、5一致。图3中的特征2与理论分析的特征2相同,实际数据也上升的很快,但是图3中的特征4下降的也比较快,而理论数据中这特征4部分的数据下降的比较慢。   但是如果放在一个更大的误差范围来看,将图3中的特征4、5、6看作是一次下降过程,则又似乎可以用理论来解释。
37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来自高酸性毒湖的潜在的抗癌天然产物柏克利酸
liuyingxiang 2012-5-12 18:44
柏克利坑(Berkeley Pit)曾是位于美国蒙大拿州的比尤特露天铜矿。它有一个一英里长半英里宽,近似深度为1780英尺约合540米的湖。湖泊里流淌着30000000000加仑的金属污染的水,酸度达到pH 2.5。尽管湖水高度酸性,而且里面充满了有毒的重金属,但也长满了奇异的菌类。 一般认为,在有毒的水中,正常形式的水生生物难以生长,但这里已被证明它是一个具有丰富的独特和不同的真菌、藻类、细菌的环境,可以提供了不寻常的分子以供研究人员用于药物开发。这种艰苦的环境中被证明是一个不寻常的微生物产生新的生物活性代谢物的来源。 2006年,Montana理工大学化学系Andrea A. Stierle,* Donald B. Stierle和Kal Kelly报道从柏克利露天铜矿坑湖水 penicillium fungus 中分离得到一种新的螺缩酮,他们给它命名为柏克利酸(Berkelic Acid),初步试验表明这种微生物来源的螺缩酮对卵巢癌细胞株OVCAR-3体外抑制浓度达到纳摩尔级,有报道称是色烷caspase和金属蛋白酶MMP-3抑制剂。 Auckland大学教授Margaret Brimble打算合成柏克利酸,人工合成化学结构复杂的柏克利酸会帮助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治疗卵巢癌的抗癌药,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分子如何发挥功能并且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现成的来源。已从Marsden基金会获720000美元资助,计划在用三年的时间开展这项研究。2012年1月,在JOC发表了他们合成柏克利酸的论文。Margaret Brimble等证明插入的C-18位甲基具有挑战性,并介绍了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安装这一官能团的立体化学研究。他们最初设计的用Horner-Wadsworth-Emmons/oxa-Michael方法建立柏克利酸核被证明是不成功的。然而,通过向氧鎓离子引入一个甲硅烷基烯醇,然后采用一勺烩脱苄基/缩酮化/热力学平衡的方法,提供了作为单一非对映异构体柏克利酸核的四环结构。 2009年,Brandeis大学的Snider BB和Zhou J进行了柏克利酸的合成研究。尽管斯奈德“13步”合成路线并不是一条最佳途径,但确实向世界同行提供了深入了解这一潜在抗癌药物全合成的途径和方法。 2012年,Faanás FJ、Mendoza A、Arto T、Temelli B和Rodríguez F等报道了柏克利酸的规模化全合成。 附部分研究文献 1.Scalable total synthesis of (-)-berkelic Acid by using a protecting-group-free strategy. Faanás FJ, Mendoza A, Arto T, Temelli B, Rodríguez F.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12 May 14;51(20):4930-3. doi: 10.1002/anie.201109076. Epub 2012 Apr 4. 2.Formal synthesis of berkelic acid: a lesson in α-alkylation chemistry. McLeod MC, Wilson ZE, Brimble MA. J Org Chem. 2012 Jan 6;77(1):400-16. Epub 2011 Nov 28. 3.An enantioselective formal synthesis of berkelic acid. McLeod MC, Wilson ZE, Brimble MA. Org Lett. 2011 Oct 7;13(19):5382-5. Epub 2011 Sep 14. 4.A diastereoselective formal synthesis of berkelic acid. Wenderski TA, Marsini MA, Pettus TR. Org Lett. 2011 Jan 7;13(1):118-21. Epub 2010 Dec 7. 5.Total synthesis of berkelic acid. Snaddon TN, Buchgraber P, Schulthoff S, Wirtz C, Mynott R, Fürstner A. Chemistry. 2010 Oct 25;16(40):12133-40. 6.A flexible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the tetracyclic core of berkelic acid using a Horner-Wadsworth-Emmons/oxa-Michael cascade. Wilson ZE, Brimble MA. Org Biomol Chem. 2010 Mar 21;8(6):1284-6. Epub 2010 Jan 26. 7.A concise synthesis of berkelic acid inspired by combining the natural products spicifernin and pulvilloric acid. Bender CF, Yoshimoto FK, Paradise CL, De Brabander JK. J Am Chem Soc. 2009 Aug 19;131(32):11350-2. Erratum in: J Am Chem Soc. 2010 Jun 16;132(23):8223. 8.Introduction of the (-)-berkelic acid side chain and assignment of the C-22 stereochemistry. Wu X, Zhou J, Snider BB. J Org Chem. 2009 Aug 21;74(16):6245-52. 9.A Cycloaddition Strategy for Use toward Berkelic Acid, an MMP Inhibitor and Potent Anticancer Agent Displaying a Unique Chroman Spiroketal Motif. Huang Y, Pettus TR. Synlett. 2008 May 11;9:1353-1356. 10.Synthesis of (-)-berkelic acid. Wu X, Zhou J, Snider BB.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09;48(7):1283-6. 11.A synthesis-driven structure revision of berkelic acid methyl ester. Buchgraber P, Snaddon TN, Wirtz C, Mynott R, Goddard R, Fürstner A.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08;47(44):8450-4. No abstract available. 12.Generation and hetero-Diels-Alder reactions of an o-quinone methide under mild, anionic conditions: rapid synthesis of mono-benzannelated spiroketals. Bray CD. Org Biomol Chem. 2008 Aug 7;6(15):2815-9. Epub 2008 May 28. 13.Biomimetic synthesis of the tetracyclic core of berkelic acid. Zhou J, Snider BB. Org Lett. 2007 May 24;9(11):2071-4. Epub 2007 Apr 28. 14.Berkelic acid, a novel spiroketal with selective anticancer activity from an acid mine waste fungal extremophile. Stierle AA, Stierle DB, Kelly K. J Org Chem. 2006 Jul 7;71(14):5357-60.
个人分类: 化学哲学|5914 次阅读|0 个评论
晚中生代全球气温波动的成因分析
热度 1 gzchengzhi 2012-5-11 11:02
晚中生代全球气温波动的成因分析
  我注意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成善教授的一次谈话 ,其中提到中生代晚期发生过多次的气候波动变化,出现时冷时热的现象。这一点用通常的理论难以解释。不过从最近发表的有关恐龙排放甲烷气体可能会产生温室效应的论文来看。这种气温的波动应该跟恐龙的活动有关。   我尝试着对 晚期恐龙生存的微分方程 进行了改进 ,就是除了将重金属含量作为灭绝参数A来计算以外,另外再增加一个参数用来反映温室效应对恐龙数量增长的抑制。   当然温室效应是否会对恐龙数量的增长产生负面作用还存在疑问,但温室效应达到了一定程度以后确实会对恐龙产生危害。另外同重金属产生的负面作用相比,温室效应消失的也比较快,在恐龙数量急剧减少以后,就会出现温室气体被植物吸收并最终消失的现象。   考虑到这些因素以后,这里设重金属含量用A 1 表示,温室气体含量用A 2 表示,最终可以得到下面的三个方程:      在上述方程中e 1 比较小,反映出重金属消失得比较慢。而e 2 则比较大,反应出温室气体消失得比较快。   方程(3)还可以增加一个受制于资源限制,而导致恐龙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的一个项。如我在博文“ 地球自转轴倾角多大才适合恐龙生存 ”中的方程(6)中所引入的树高受限制的项一样 。这就跟马尔萨斯方程一致了。   通过前面的数值解的分析比较,该方程可能存在一个逐渐衰减的振荡解。该振荡解对应了晚中生代地球温度波动的现象。由于今天时间比较紧张,具体的计算结果明天再给出。    参考文献: 揭秘远古温室地球——访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成善教授 . . http://www.cugb.edu.cn/readRecord.action?ID=1571. 科学网—晚期恐龙生存的微分方程模型 - 程智的博文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1477-567775.html. 科学网—地球自转轴倾角多大才适合恐龙生存 - 程智的博文 .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61477-565218.html.
个人分类: 研究心得|4062 次阅读|2 个评论
晚期恐龙生存的微分方程模型
gzchengzhi 2012-5-6 14:28
晚期恐龙生存的微分方程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假设重金属累积为A,恐龙数量为B.   随着恐龙数量的增加,导致带入的重金属累积增加。   但是重金属本身也存在一个随时间流失的可能,比如雨水冲击、土壤掩埋等。因此可以用下面的方程(1)来表示重金属元素的积累过程。   而随着重金属累积增加,又导致恐龙孵化率下降,进而减少恐龙数量。另外还可以注意到,一个种群的生存需要一定的个体数量的维持,如果个体数量太少,则无法维持种群的延续。故在恐龙数量增长方程中,还要增加一个数量过少而导致恐龙灭绝的一项。这一项采用S型函数,也就是说,如果恐龙数量B小于临界点k,则该项导致恐龙数量呈现指数形式快速减少,并最终减少为零。而若恐龙数量大于临界点,则该项为零,对于恐龙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   综合在一起,恐龙数量变化方程可以采用下面的方程(2)来表示。      通过小心设置两个方程中的系数:a, b, c, e, k, α, β,可以得到该方程的一个数值解对应的曲线为:      图1 理论计算的恐龙数量与恐龙居住地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   (图中各参数已经做了归一化处理,以便可以互相比较)   这里可以利用赵资奎等 提供的恐龙蛋壳中的铱含量的数据,利用多项式进行数据的拟合,得到如下的曲线:      图2 实验获得的白垩纪晚期恐龙蛋壳内铱含量变化曲线   红色为拟合以后的曲线,反映了铱含量的趋势变化。可以看出铱含量在这一期间开始的时候没有什么变化,到了后来,可能随着恐龙数量的增加,导致铱含量迅速上升,在因为铱含量增加导致恐龙蛋孵化率下降,这引起恐龙整体数量的下降,地区的铱含量也开始逐渐下降。这与理论的预测还是比较接近的。   参考文献:    赵资奎, 毛雪瑛, 柴之芳, 等. 广东南雄盆地白垩系-第三系(K/T)交界恐龙蛋壳的铱丰度异常. 中国科学D辑: 地球科学, 1998, 28: 425-430 .
6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恐龙的这种生活方式应该有可能
热度 4 gzchengzhi 2012-5-5 09:16
恐龙的这种生活方式应该有可能
  我前几天有一个设想,就是处于白垩纪晚期的南雄盆地以及河源一代的恐龙可能采用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恐龙有固定的居住地,出外觅食,回家休闲排泄,最终导致在居住地重金属元素超标。   如图1所示:      如果恐龙采用这种生活方式,则可以这样来计算在恐龙居住地重金属累积的情况:   假设恐龙活动地区的本底重金属含量为γ,且含量稳定,因为植物生长可能需要一些微量元素。   恐龙出外觅食一次,然后回到居住地休闲排泄,导致外部的重金属元素永久残留在居住地。残留的数量可以这样计算:   假设恐龙每天食用200kg植物,50%排泄物留在居住地。则在居住地增加重金属的重量为100γkg   假设恐龙居住地范围为1000km 2   考虑到了白垩纪末期,恐龙数量减少,以每平方千米20只恐龙计算。则在该地区常驻20000只恐龙。经过一年的不断外出觅食,回家居住,这将可以给该地区增加重金属的含量为:   20000×365×100γ=730×10 6 γ=7.3×10 8 γ   15万年可以带来重金属元素的总重量为:1.5×10 5 ×7.3×10 8 γ=1.1×10 14 γ(kg)   从相关文献来看,包含重金属丰度从正常到异常的红土厚度约为100m   则该地体积为:100000 ×10 6 m 3   土壤密度按照:2700kg/m 3   则该地红土总重量为:2.7×10 14 kg,   由此计算出该处正常的重金属含量应该为:   2.7×10 14 γkg   从粗略的估算来看,如果恐龙采用本文假设的生活方式,则恐龙从外部带来的重金属元素与本地所拥有的重金属元素含量数量级上基本一致。证明恐龙经过觅食方式带回居住地的重金属元素是可以影响该地重金属含量的。如果再结合一些自然灾害,比如火山、地震、小行星撞击等,就可以产生更大的影响。
个人分类: 研究心得|6345 次阅读|14 个评论
用科学态度看待铬毒胶囊
热度 31 sulihong 2012-4-26 16:27
铬毒胶囊出来人人喊打, 但是既然是科学网,喊打应当用实验数据说话较好.我以前实验接触过铬酸盐,还发过相关论文.就我所知铬六价毒性较强,三价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六价铬本身接触过多会导致留鼻血和致癌风险,但是三价铬是生物相容性离子,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人体需求量极微;两者在一定条件会反应转化;人体本身还是有对重金属有通过新陈代谢排出的功能.所以对于胶囊,首先应当严格限制六价铬,或者对其处理转化为三价铬;其次对于三价铬的含量有一个限定标准.防止重金属人体积累.对于六价铬超标的毒胶囊严格销毁和禁止或者转化为三价铬. 但胶囊含有一定量以下的三价铬应是可以接受的,不应对此反应过度,只要我们是在科学的标准和规律范围内行事,就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当然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三价铬的限定量是做过严格的毒理实验和有长期的三价铬代谢规律测试观察而制定的. 搜索相关资料: 皮革鞣制一般采用1893年美国人马丁•丹尼斯(MartinDennis)发明铬鞣制法之后,世界上约90%的皮革都是用这个方法鞣制而成的。这就是为什么皮革中会含有大量的铬。 自然界有两种主要的铬的形态,一种三价铬,就是用来鞣制的铬,它是阳离子,带三个正电荷。只是铬鞣制工艺成熟,性价比高,至今依然统治着皮革及其制品行业。 确评估工业明胶的健康风险比较困难,原因有两个,第一,鞣制虽然使用的是三价铬,但是工业用鞣制试剂并不纯,不可避免地含有六价铬,三价铬和六价铬是共存在皮革中的;第二,毒性较小三价铬和毒性剧烈六价铬在使用和保存中可以互相转化。东北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模拟了皮革明胶的提取,结果发现总铬含量超25倍,六价铬含量超标100多倍。 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的 价态 有关,六价铬比 三价铬 毒性高100倍,并易被人体吸收且在体内蓄积,三价铬和六价铬可以相互转化。天然水不含铬;海水中铬的平均 浓度 为0.05ug/l;饮用水中更低。铬的污染源有含铬矿石的加工、金属 表面处理 、皮革鞣制、印染等排放的 污水 。 铬是人体必需的 微量元素 。三价的铬是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而六价铬是有毒的。人体对无机铬的吸收利用率极低,不到1%;人体对有机铬的利用率可达10-25%。铬在天然食品中的含量较低、均以三价的形式存在。 确切地说,铬的生理功能是与其它控制代谢的物质一起配合起作用,如 激素 、胰岛素、各种酶类、 细胞 的基因物质(DNA和RNA)等。 注:相关参考内容引用了果壳网和百度文库.
个人分类: 评论|8518 次阅读|65 个评论
微博:这个院士有点操蛋!
热度 17 xcfcn 2012-4-26 13:29
不知道是高级五毛,还是007。 1、 该文 核心观点:只要没死人,就不算啥事情。既然产家生产了,屁民就必须吃下去! 2、脑残才会认为大家成天只吃胶囊,就不吃其他食品了,根据天朝的惯例,无毒不食品。叠加性,难道院士不懂吗? 3、除了叠加性,还有累积性,重金属这种玩意一般来说立马中毒死翘翘的可能性确实很小,但是重金属都具有累积性,进去了就比较难出来。这个才是重金属的可怕性。 4、就算一切安好,光光废皮革的字眼不恶心吗?如果不恶心的话,我在你老饭碗里放点狗屎;甚至没放,仅仅是恶作剧一下,告诉你添加了几个ppm的狗屎,看你还吃不吃?! 5、正如何士刚在 什么叫避重就轻--关于胶囊 所言,果冻、老酸奶已经光荣中标了!至少这是公安部门内部传出的消息!
个人分类: 杂论|2255 次阅读|23 个评论
对中国药品真的没有信心
xupeiyang 2012-4-19 06:40
对中国药品真的没有信心
对中国药品、食品、保健品,真的没有信心。 “毒胶囊”2004年已曝光无人处理 浙江新昌抽查96批胶囊样品 33批检出铬超标 2010年,《中国药典》被修订,其中明确规定,药用胶囊以及使用的明胶原料,重金属铬的含量均不得超过2mg/kg。 卫生部部长陈竺针对胶囊铬含量超标事件表示,药物胶囊重金属限量早就有标准,我们现在要依法严加管理。陈竺表示,对我们的药品、对企业家的诚信、对医药卫生事业还是要有信心,有责任的企业家科学家是医药行业主流。
个人分类: 食品问题|26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日本选育出对镉等重金属吸收量极少的越光水稻新品种
klymzkm86 2012-4-18 23:14
镉对生物有机体的毒性很大,蓄积性也很强。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大宗谷类作物,镉超标大米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和东京大学、日本原子力研究开发机构共同研究、选育出对水田中镉吸收量极少的越光水稻新品种。 联合研究小组采用离子束照射越光水稻种子,选取引起其DNA变异的3000份种子种植在镉含量较高的水田中,收获后通过镉含量测定,选育出镉吸收量极低的3个品种类型。经测定,选育出的品种收获后镉含量仅为0.03PPM,是对比试验品种的1/30左右,同时大大低于0.4PPM的日本农作物产品质量标准。而且其生育状况、产量和味道没有变化。 另外,通过实验锁定了变异的DNA特定标识,对于高效培育镉吸收量小的其它品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原文来源: http://www.bioon.com/bioindustry/agriculture/521070.shtml
18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记录:我国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到底靠媒体还是政府?
热度 1 wya 2012-4-16 11:57
为何每次这样的消息都是首先出自媒体的暗访和调查? 难道政府监管部门只负责辟谣吗? 修正药业等药企胶囊产品涉嫌铬超标被紧急叫停 http://news.qq.com/a/20120416/000075.htm?pgv_ref=aio 同样的明胶,最后被套上了不同的包装,标明“工业明胶”的卖给各种工厂作为工业粘合剂,无任何产品标识的“白袋子胶”,则卖到浙江等地的胶囊厂加工药用胶囊。 按《中国药典》规定,出厂检铬,但是这种胶囊没有对重金属铬进行检测,就直接包装成箱,贴上合格证出厂了。在卓康、华星等胶囊厂,竟然连检测胶囊铬含量的设备都没有。 修正药业回应称,央视送检批号生产日期在新国标实施之前 昨日,“工业明胶制作药用胶囊”事件曝光后,修正药业官网一度被黑,网页被改为以“我的烂鞋子被你们拿去做胶囊了吗?”开头的六行字。 修正药业高级副总裁王之光对外回应称,央视送检的批号生产日期在新国标实施之前,此前铬元素含量并未纳入检测范围 。 该事件涉及企业包括通化金马、修正药业、海外制药、蜀中制药等。其中,通化金马为A股上市公司,1997年公司股票在深交所上市。去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0万元,截至上周五股价收于5.06元。业内分析,此事件将对该股造成利空影响。 据《医药经济报》报道,我国药用空心胶囊产业规模扩张极快,整个行业处于产能过剩,造成了业内的无序竞争。 而为了争夺市场,部分企业选择使用劣质原材料。 新京报记者 刘夏 ■ 追查 公安赶到时河北厂房起火 浙江新昌县已紧急查封问题企业,对4名企业负责人实行控制 昨日中午,央视记者赶到了河北衡水的一家生产基地,记者赶到时正好看到了一辆满载白色袋子的车辆开出工厂。而下午3时,当公安部门赶到时,该工厂的厂房车间突然莫名起火,目前公安部门已经赶到现场进行执法。 根源在这里: http://news.qq.com/a/20120417/000267.htm 知名药企为何铤而走险?   竞争激烈流通环节权力大   本次牵扯入铬超标胶囊风波的不乏蜀中制药、修正药业等知名药企,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等药剂在百姓生活中使用亦非常普遍。   “说到底是高竞争下的成本压力。”昨天,生物谷创始人张发宝说,本次卷入问题胶囊风波的13批次胶囊均为普药品种,在 研发创新不足的背景下 , 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而在现行的基本药物定价机制下,普药出厂价的招标定价本身就非常低廉。加之企业在销售药品的过程中,流通环节权力过大(销售加价),导致企业药品出厂价甚至比招标定价更低。如此,在高竞争、低定价、重流通的大医药环境下, 企业如果不在成本控制上下工夫,很可能就是微利或者亏损。“ 这是行业普遍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修正、蜀中等个别企业的问题。”张发宝指出。   蜀中制药素被称为“普药大王”,其生产的阿莫西林胶囊在抗菌消炎药市场上有不可撼动的市场地位,难道也受困于成本压力?“普药市场的市场竞争之激烈是你想象不到的,除非有着足够高的市场份额,能够影响市场规则,否则一样不赚钱。”张发宝指出。   谈及解决之道,包括张发宝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认为,要解决药用明胶行业的现状,唯有从基药招标体制、企业营销体制上做出根本性的改变,才 能从根源上解决医药生产企业以质量换成本的问题。 http://view.news.qq.com/zt2012/spirulina/index.htm?pgv_ref=aio 有寻租、无监管,乱象丛生不足为奇 有人说我国保健品市场的入门门槛太低,所以鱼龙混杂。实际上美国的入门门槛更低,FDA并不审批“膳食补充剂”(保健食品),但是在产品上市后FDA的巡视员会到处取样、抽检,同时也会处理消费者的不良反应报告。 而在我国,获批的保健食品外包装标注 “国食健字”字样,为天蓝色,呈帽形,俗称“蓝帽”。 根据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某螺旋藻生产企业负责人介绍,该企业平均每个“蓝帽”产品的中介申报费用为30万元至50万元,迄今共花费1000多万元。“ 有些中介的老总一年能挣几千万。” 如此重审批、轻监管的模式下,权力的寻租空间太大,又怎能不乱象丛生? 药监局:媒体送检问题胶囊数据不能作为执法依据 http://firefox.huanqiu.com/china/roll/2012-04/2628322.html 16日凌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网站就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一事表态:对媒体报道的13个铬超标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待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结果明确后,合格产品继续销售,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对违反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药用空心胶囊的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   “这样的表述其实很有意思,一般老百姓会觉得药监局反应挺快的——媒体一报道,药监局就马上查处了。”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媒体报道明明有检测结果,为什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要监督检查相关产品?而且,还要在监督检查之后才能确定如何处理相关企业?   据悉,媒体的记者分别在北京、江西、吉林、青海等地,对药店销售的一些胶囊药品进行买样送检。检测项目主要针对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经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反复多次检测确认,9家药厂生产的13个批次的药品,所用胶囊的重金属铬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规定2mg/kg的限量值,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   这个检测结果有没有法律效力?能不能作为相关部门执法的依据?    如何判断权威检测机构资格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要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理,必须依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拿出的相关检测结果。   根据公开资料,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是一家隶属于国家质检总局的国家级公益型科研机构,是在原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1979年成立)和原国家质检总局动植物检疫实验所(1954年成立)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该研究院下面有若干个检测中心,综合检测中心就是其中一个。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的检测项目包括食品保健品、快速消费品、电子电器产品、化工产品(材料类)等。   “如果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承担相关的检测任务,其检测结果是可以作为执法依据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 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基本上检测机构都是依附于相关部委。 如果这些检测机构被授权,其出具的检测结果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应。    但汪玉凯也表示,一家隶属于国家质检总局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结果,是否可以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执法依据,还不是很清楚。我国的相关部委往往都设立自己的检测机构,这些检测机构也曾经出现过偏袒行业、掩盖行业问题的事情。   但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是权威部门的检测机构,其检测结果理所当然具有法律效力,当然可以作为相关部门的执法依据。”竹立家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需要再进行抽检了,可以依据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的检测结果,判断那13个批次的胶囊产品是否存在铬超标的问题。   在竹立家看来,如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承认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结果,那该局下属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出具的检测结果也存在是否可以被信赖的问题。   竹立家说,只要是我国政府认定的权威检测机构,其出具的检测结果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不能因为这个检测机构隶属于另一个部委,就不予承认。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还没有给出抽检结果的时间表。众多业内人士关注的是,如果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最终给出的检测结果与中国检验检疫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结果不一样,该以哪个检测结果为准? 毁尸灭迹的效率真高!强拆的法律程序何在?物权法何用?? http://news.qq.com/a/20120419/000217.htm 宋训杰放火焚毁证据,是担心整个产业链被完全曝光 在前宋村村民宋晓(化名)的记忆里,“学洋明胶”老板宋海新的发家史就像“演电影一样”。上世纪90年代,宋海新在村子南头建起一间小厂房,几年间,这个小厂子神奇般的越做越大。2004年,宋海新耗资210万元将厂子注册为“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并交由大儿子宋训杰打理。 当天下午3点,宋晓看到“学洋明胶”门口围着一大堆人,有记者,也有紧急赶来查抄的警察。“警察在门口大喊开门,办公楼里的人跑上跑下,却无人开门。”宋晓看到,几名“学洋明胶”员工抱着电脑冲向二楼。 大约十分钟后,一股浓烟从“学洋明胶”办公楼的二层冒了出来,并伴有几声爆炸声。警察见状翻墙进入厂内,强行要求员工开门,消防车随后赶到现场将火扑灭,但此时办公室内的电脑和文件已经化为灰烬。据警方通报,为隐匿证据,宋训杰实施了放火。 事后,宋晓从一位在“学洋明胶”上班的朋友那里得知,看到报道后,宋训杰惊慌失措,“他看到门外的人越来越多,知道自己逃不过这一劫,就让工人将证据集中,拿到办公室点着。” 宋晓猜测,宋训杰放火焚毁证据,是担心整个产业链被完全曝光。“他们除了给生产药用胶囊的厂子供货,还经常(把工业明胶)卖给生产雪糕、乳制品和饮料的厂子,我们当地人都不敢吃果冻和冰淇淋这些食品。” 40多家作坊被强拆 强拆持续了两天,到4月17日,40多家明胶作坊被夷为平地宋晓说,当时很多村民没有看到央视的报道,并不清楚“学洋明胶”出了什么事,吸引他们前往围观的,是那场奇怪的大火。4月15日晚,“学洋明胶”门口已经聚集了几百名看热闹的村民,“当时没人觉得这事会和自己有关。” 直到晚上9点,村民们才发现,这场大火已经殃及池鱼。在村里一家明胶作坊打工的陈霞(化名)说,当时她在胶厂休息,突然听到一阵轰隆隆的机器声,她爬出宿舍,看到十几辆推土机和挖掘机已经开进村子。“十个人上来,不由分说就要推厂子,我的衣服和钱物都在宿舍里,和他们商量能不能拿出来,告诉我不行,机器横冲冲就推了过来。” 村民们发现,这些推土机和挖掘机的目标,是遍布前宋村的40多家明胶作坊。围在“学洋明胶”门口看热闹的村民开始疯狂地往回赶,试图阻止强拆,但来者态度坚决。他们只能看着挖掘机将厂子一 点点 蚕食,溶胶的铁炉被凿开,胶液流淌一地。这场浩大的强拆持续了整整两天,到4月17日,除了“学洋明胶”和“成大明胶”两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前宋村40多家明胶作坊被夷为平地。 http://news.qq.com/a/20120419/000715.htm 胶厂账册提及多家食品企业 蹊跷的是,昨日下午南都记者在发生火灾后的阜城县学洋明胶蛋白厂内,发现一个记账的小册子。根据册子的记载,账本主人曾借“江新3万元”。而宋江新正是学洋明胶厂经理宋训杰的叔叔。 这本册子涉及了账本主人与一些食品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和借款汇款等事项。其中提及“ 北京三露厂(用蛋白)”,“北京步步高饮料有限公司(用蛋白)” 等企业名称。(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北京三元食品也名列其中。册子里记载了如下内容:“8月19日到21日晚带二儿子北京,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西城区鼓楼西大街75号,厂址:昌平县南口镇南……发北京××胶25代(20代白,5代烘干)”。 昨晚,三元食品有限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何小唐回应,三元从未在河北进过明胶产品,也从未听说过这家公司,并表示跟学洋明胶蛋白厂没有业务往来,他们的食用明胶是从一家国外品牌商处进口 http://news.163.com/12/0419/16/7VFHHSVA0001124J.html http://news.163.com/12/0419/10/7VEPKI3H00011229.html#p=7VESKACR00AP0001 窝点闻风彻底清理 在掌握证据后,昨日凌晨1时许,记者再次来到该窝点,目睹到几台小面包车开入窝点后,随后向政府部门举报。记者多次拨打光明办事处城管办(执法队)值班电话,无人接听。记者又通过多方联系,拿到执法队相关负责人的手机号码,拨打依然是无人接听。 无法通知执法人员立即来到现场后,记者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前往执法队所在地举报,一路留在现场观看窝点反应,防止有人通风报信。1时10分,记者来到执法队办公室,被门卫告知没有执法队人员值班。记者逐一敲打各个办公室大门,没有一个有响应。记者又拨打留在执法车上的电话号码,一样是没有人接听。 1时30分,记者来到光明管委会。通过将近30分钟的联系,管委会应急指挥中心才帮忙联系上执法队。2时40分,记者回到窝点现场,看到粤BG5A37的小面包开入了窝点。2时47分,记者发现包括刚刚进入的粤BG5A37,所有面包车浩浩荡荡地开了出来。当最后一辆面包车开出小道时,执法队正好来到跟前。当记者反映运肉车已经全部撤离时,执法队队员回了一句话,“我的确看到两台面包车开走的情景。” 从记者举报到联系上执法队用了一个小时,从执法队接到通知到来到现场又花了40分钟,如此长时间足够窝点人员清理现场。果然,当记者来到现场时,窝点只剩下一个大锅、一个装满内脏的大桶和一些水桶,没有一斤猪肉。“不排除有人通风报信。”执法队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回应这个问题如是表示。 6人涉嫌加工死猪 执法队表示,4月10日上午,执法队曾联合安监办、光明派出所、光明市场监管分局、光明环保所等部门,对该处私宰生猪点进行过查处,并缴获私宰肉2000余斤及私宰肉工具一批。“当时里面有6、7头死猪,其余的因为已经切割,无法分辨。”一位执法人员说,这个窝点的确有对死猪进行加工的行为, 执法队过来时已经没有人员,无法找到责任人。 就现场的环境,能否确定17日晚上还有加工行为? 执法人员带记者来到一个大锅前,声称如果有加工必须烧水,锅肯定是热的。他用手摸摸大锅,表示是冷的,没有加工行为。记者蹲下看到,锅里的水还冒着热气,用手摸了一下,明显感觉到热度。对此,执法人员还在强调,锅是冷的,没有人进行加工。 执法队在现场没有查获一斤猪肉,便捣毁了大锅等生产工具。死猪的来龙去脉因为没有抓住加工人员,无法得知。昨日上午,光明管委会宣传部门联系记者通报了最新的查处情况。相关人员告诉记者,昨日凌晨,执法队捣毁了位于东周社区木墩村新南区25栋101号砖瓦房的一处私宰生猪窝点。当日上午10时,执法队会同光明公安分局工作人员再度来到现场,并依法查扣生猪一头、四轮小货车一辆,此外光明公安分局还将6名涉事人员带回调查取证。 该人员告诉记者,警方就此事正在展开调查,死猪的来龙去脉在调查清楚后会进行通报,现在还不 方便 透露. 现场的死猪被转移的干干净净,现场只留下几块猪皮和大桶的内脏,从大桶的内脏可以看出在记者到达现场前, 这里至少刚刚屠杀了十几头死猪,但是却在执法队到达前全部消失不见,在场的所有记者都表示不可以理解。 死猪屠宰场尽管被收拾的干干净净,但是记者在一个角看到了还没来得及带走的死猪的猪皮,和大桶刚刚取出的内脏,地上血迹斑斑,还冒着浓浓的血腥味,头上的风扇还在磨磨唧唧的转着,烫猪毛的大锅还热着,证明这些屠宰者刚刚收到口信刚刚离开。 在记者拨打综合执法队电话投诉无果后,记者到综合执法队办公室投诉,但是没有人值班,好不容易找到执法队负责人,却姗姗来迟,屠宰场拉着死猪在执法队来到的前十秒钟离开。执法队打着手电筒冲进屠宰场,但是一无所获,之前记者暗访拍摄的死猪被转移的干干净净,只见地上血迹斑斑和几块猪皮和大桶内脏。 蜜饯厂被曝随意添加漂白防腐剂 http://news.163.com/12/0425/04/7VTKN4BA0001124J_3.html 马光远:这些企业积累了很多跟质检部门作斗争的经验 (《今日观察》评论员) 甜味剂的甜度是蔗糖的30到40倍,但是它的成本又非常的低。所以对他们来讲,如果要使用蔗糖,那么成本就很高,所以这个就是随意的添加,让你感觉到甜,好吃。按照我们的《食品卫生法》,或者是按照蜜饯生产的卫生标准、检测的流程等等,不管你每年抽检多少次,但是这个检查的项目应该叫抽检,而不是叫送检。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厂家自己挑出一些好的、合格的产品去送检。我们看到这里面非常有意思,第一是每一次检查的时候,你自己选择样品送检,如果自己拿着样品去检查,还拿着不合格的去,那除非你脑子进水了。第二,在整个检查的过程中,它仅仅是检查有没有细菌超标,别的什么项目不做检查,交2000块钱就可以。那么这些企业有了多年的实战经验,积累了很多跟质检部门作斗争的经验。比如他会设两个厂,一个厂就是专门用来应付检查的,是样板工厂,叫样板间,真正生产的是另外一个厂。 如果质检部门到这么一个肮脏的地方去抽检,那他根本不用抽检,不用任何技术手段,一看就知道这是不合格的。事实上,对于蜜饯行业本身来说,它大多数情况下采用的是传统工艺,比如我们看到的晾,晒,烘干等等,要采取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现在很多厂家都做不到,因为这个行业本身的产业集中度是非常低的。现在有很多女孩子喜欢吃蜜饯,但你让她说哪一个蜜饯的品牌比较不错,她很难告诉我们,为什么?因为还没有一个好的品牌。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是厂家比较多、行业集中度比较多;再一个制造工艺本身处在一个传统阶段的情况下,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目前这个情况。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34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是什么毁了你的脸——美白、祛斑化妆品重金属含量调查报告
Bjqdsx 2012-4-11 10:19
美白、祛斑化妆品重金属含量调查报告 2012 年 4 月 调查概述 在中国,很多女性都梦想拥有雪白无瑕的肌肤。俗话说,“一白遮百丑”,足见白皮肤对于衡量美的重要性。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在中国市场受到广泛的欢迎。在一些美白、祛斑产品中,汞作为一种能使皮肤快速变白的成分被添加。然而,含汞的化妆品不仅不能掩饰人们皮肤的“缺陷”,反而会危害使用者的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化妆品中的无机汞会造成肾功能损害、皮疹、皮肤变色、结疤、焦虑、抑郁症、精神病、周围神经病变、抗感染能力降低等。 为了保证消费者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妆品卫生标准》(标准号: GB7916-87 )要求化妆品内汞含量不能超过 1ppm (含有机汞防腐剂的眼部化妆品除外,含乙酸铅的染发剂除外)。 2012 年 3 月至 4 月期间, 10 家民间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北京)、重庆两江志愿服务发展中心(重庆)、东莞市绿色珠江环保促进中心(广州东莞)、上海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上海)、安徽绿满江淮环境发展中心(安徽合肥)、天津未来绿色青年领袖协会(天津)、绿色龙江(黑龙江哈尔滨)、江苏绿色之友(江苏南京)、绿色盘锦(辽宁盘锦)和绿驼铃(甘肃兰州)——与国际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网络( IPEN )抽取了 10 个城市和网上商店的美白、祛斑类化妆品,利用手持 X 射线荧光分析仪(简称“ XRF 分析仪”)进行检测,以了解中国市场上的这两类化妆品中是否含有汞。该仪器被一些公司、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用于日常检测食品、消费品和其它物质如土壤、灰尘、合金、矿石等中的重金属含量。本次调查中,检测人员用已知浓度样品来标定 XRF 分析仪的系统误差,然后进行系统检测(具体检测方法请参考“附录三”)。 结果分析 1. 在实体店和网店购买的美白、祛斑化妆品中均发现汞含量超标的产品。 在所有抽检的产品中,有 112 个汞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 1ppm ,涉及美白和祛斑两类产品,汞含量从 18ppm 至近 44,000ppm 不等,占所有抽检产品数量的 23% (具体产品明细见“附录一”)。汞含量最高的五个产品高达 17918ppm 至 43988ppm 。 7 个超标产品来自于著名电子购物网站——淘宝网( www.taobao.com ),汞含量从 92ppm 至 8000ppm 多。其中,一个汞含量超标的淘宝商品的铅含量高达 7000ppm 以上,这些违法产品可以通过淘宝网的渠道销售至全国各地。在实体店购买的美白、祛斑化妆品中,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天津市、辽宁省盘锦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江苏省南京市、安徽省合肥市、广东省东莞市和甘肃省兰州市 10 个省或直辖市的共 10 个城市均检测出汞含量超标的产品。 2. 部分美白、祛斑化妆品中含有其它重金属,如砷、铅。 根据《化妆品卫生标准》( GB7916-87 ),化妆品中砷和铅的限值分别为 10ppm 和 40ppm 。在本次抽检的美白、祛斑化妆品中,部分产品的砷含量和铅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附录 2 中所列 46 个产品都被检测出含有砷或铅,或两者。其中 44 个产品超过了国家标准对化妆品中砷含量的规定。 20 种产品超过了国家标准对化妆品中铅含量的规定。然而,东南亚国家联盟对化妆品中铅含量的规定为 20ppm ,参考这个标准,则有 28 个产品超标。 23 种样品被检出同时含有三种重金属,汞、砷和铅。在同一个产品中含有多种有毒重金属,对使用者的健康带来更大的风险。 砷和铅是已知的、对人体健康伤害非常严重的有毒物质。无机砷是一种已知的致癌物质,可以引起肺癌、皮肤癌和膀胱癌。儿童智力低下可能与砷的暴露有关。铅是没有安全暴露水平的已知神经毒素。儿童铅暴露的危害是不可逆转的,并会持续到青春期和成年期。铅带来的健康问题包括学习障碍、难以集中注意力等;还可能影响儿童协调、视觉、空间和语言能力,以及贫血。 3. 化妆品管理法律法规及其执行力度需加强。 本次调查中检测到重金属含量超标的产品,涉及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天津市、辽宁省盘锦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江苏省南京市、安徽省合肥市、广东省东莞市和甘肃省兰州市 10 个省或直辖市的共 10 个城市。从淘宝网上购得的重金属超标产品则可能销往全国各地。这些违规产品的包装上均未注明其成分中含有汞、铅和砷,违反了《消费品使用说明-化妆品通用标签》( GB 5296.3 — 2008 )。 根据这一强制性标准,自 2010 年 6 月 17 日起,所有在国内生产或进口报检,并在境内销售的国产和进口化妆品,均须在产品包装上真实地标注产品配方中所添加的所有成分的中文标准名称(在 2011 年 6 月 17 日前 ( 不含 17 日 ) 生产的国产和进口报检的化妆品,不必进行全成分标注,可以销售到产品保质期结束。) 根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美白化妆品属于普通用途化妆品,祛斑化妆品属于特殊用途化妆品。 目前,我国只对特殊用途化妆品进行审批,而非特殊用途化妆品采用的是备案和市场监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而且在很多省份备案是自愿的。一些违规的化妆品企业就可能利用这一管理上的疏漏,使含有有毒重金属的产品流入市场。因此,有必要将美白化妆品列入特殊用途化妆品,加强相应的监管。 我国化妆品标准中汞含量限值为 1ppm, 这与其它国家的标准一致。然而,我国规定化妆品中砷含量限值为 10ppm ,铅含量限值为 40ppm ,这比东南亚国家联盟规定的 5ppm 砷含量限值和 20ppm 铅含量限值存在差距。而后者的标准已经在 10 个东南亚国家实施 1112 。收紧我国化妆品在砷和铅方面的标准限值,有益于保障消费者健康。 建 议 1 、 化妆品行业: • 化妆品制造商和配方研究人员应立即停止在化妆品中添加含有汞及其它有毒重金属和化学品,以安全的替代品替代。 • 化妆品零售商应停止销售含有违反国家规定的产品。经本次调查查明,汞含量超过 1ppm 或砷含量超过 10ppm 或铅含量超过 40ppm 的化妆品,应立即从实体店和网店中下架。化妆品制造商应依照相关法律和标准,主动在产品包装上标明产品所含成分。 • 化妆品制造商应设计和生产更为绿色环保和安全的产品,使用绿色、天然和安全的原料,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 2 、 政府部门: • 发布公告,要求检出汞含量 1ppm 以上的美白、祛斑化妆品全部下架。 • 将美白类化妆品列入特殊用途化妆品,加强监管。 • 与民间组织合作,就化妆品中的汞对公众健康带来的风险这一议题进行持续 的信息公开,以提高政府官员、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意识。 3 、 消费者: • 接受自己自然的肤色,不使用美白、祛斑类化妆品。 • 支持倡导消费品中化学品信息公开方面的政策。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5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耐重金属、促生及结瘤固氮的紫穗槐中慢生根瘤菌基因组草图发表
陈文峰 2012-1-15 08:09
Journal Bacteriol.2012年2月版发表了通讯作者韦革宏教授等人的一株根瘤菌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Mesorhizobium amorphae CCNWGS0123是一株能耐重金属,且具有植物促生作用及结瘤固氮功能的紫穗槐中慢生根瘤菌,其全基因组草图的发表将有利用该菌株与其共生体——刺槐一起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进行生物修复打下基础。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人们不要因此还去先污染,再用什么高效生物修复系统去修改环境,这是得不偿失的。如同这蒋先生的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ea01901000bbm.html 中提到:“直到今天,生态学家依然辛苦地在寻找所谓的重金属超富集植物,而不去告诉公众重金属就是“水泊梁山”里的“地煞星”,一旦释放出来就难以让它们回去,而不让它释放是有办法的。” 我自己做根瘤菌多样性和进化研究的,该文的发表对从全基因组角度研究根瘤菌的起源、进化和重组将有很大的帮助。 论文题目: Draft Genome Sequence of 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ium Mesorhizobium amorphae, Isolated from Zinc-Lead Mine Tailings 摘要: Here, we describe the draft genome sequence of Mesorhizobium amorphae strain CCNWGS0123, isolated from nodules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growing on zinc-lead mine tailings. A large number of metal(loid) resistance genes, as well as genes reported to promote plant growth, were identified, presenting a great future potential for aiding phytoremediation in metal(loid)-contaminated soil. 全文: http://jb.asm.org/content/194/3/736.full
个人分类: 根瘤菌基因组学|5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绿豆粥的颜色
热度 2 pingcn 2011-10-21 20:59
晚饭煮的绿豆粥,用的是新绿豆,煮时候绿生生的,很漂亮,待炒完菜去盛粥,却成了红色。 边吃饭边想——怎么绿的一会儿就变成红的了呢?为什么呢? Google 了一下,得到结果如下: 变红的原理: 从绿豆表皮部分溶出的酚类物质在空气中氧气作用下发生氧化聚合,绿色就变成红色了。 红色和绿色的区别: 绿豆汤的 清除自由基能力 和颜色关系很大。颜色碧绿的绿豆汤,效果要好得多,变色的绿豆汤就明显要差一些。 绿色汤的 防暑清热的作用 最强,解重金属毒的作用主要靠豆粒。 绿豆煮几分钟,绿汤清澈时候, 清热解毒 的效果最佳。 把绿豆粥煮成绿色的窍门 —— 1. 用纯净水煮。(据说,水的酸碱度会影响粥的颜色,偏酸的水煮出来是绿色的) 2. 煮时候加点醋,原因见上一条括号内。 3. 盖上锅盖,或者用压力锅煮绿豆粥就不容易变色。 4. 快煮快喝。煮沸 3 ~ 5 分钟,绿汤清澈时候,清热解毒的效果最佳。 google真强大(其实也参考了度娘,呵呵), 咱以后可以每次都喝绿生生的绿豆粥、绿豆汤了~ 嘻嘻 PS: 其实以前,我都觉得红色的粥很漂亮,以为红色的好呢。 看来,有时候,不能太相信直觉。 跑个题,看下图,哪一个更长? 然后,你用手指量一下,看看哪一支香烟更长。
54 次阅读|8 个评论
认真对付势利眼
热度 7 罗岚 2011-10-4 22:05
认真对付势利眼
到网上搜一搜“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就知道,即使身在外物,“势利眼”由来以久。如果不认真对付,很难在红尘俗世立足——最简单的方法: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这就是我经常倡导的合格博士必须具备的品质:来而不往非礼也。患难之交,你帮我一把,我帮你一把;锦上添花,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落井下石,你落花岗岩,我落重金属!你势利我,我必踩和回去。其实这是一种品质:大凡行政事务职业者,是势利眼的实现者。所以和这类人群来往的学者往往最终成为骗子:原因很简单,学者或科学家在势利群体里是弱者,哪怕是“左派”学者!学者之间的势利群体必然会被抛向行政圈:原因更简单,弱者的利益有限。无论是经济、学术地位、利益分配方面,到目前为止,特别是大学里,和行政接触紧密的个体基本上都成为了“老千”。 大学里行政怎样和学术交叉?如果有这样的愿望,仅仅把自己当做普通教授,平等接触。即使是教授,也绝对不会和主流、通俗主动为敌,不适应、不利用规则怎样融入社会呢? 上述仅仅提及了大学的势利眼现象,大学的学者是个相对独立的圈子,也许体制内科研院所的种种现象正好相反。 顺便理解了一下诺奖物理得主的模型(图片来自网络):这届 HASH 竞赛意大利设计已使用了切片,模型是立方体。
5377 次阅读|9 个评论
北服教授龚龑:循环利用废弃纺织品首要解决重金属残留
Bjqdsx 2011-6-14 09:32
北服教授龚龑:循环利用废弃纺织品首要解决重金属残留
循环利用废弃纺织品首要解决重金属残留 —— 《 CTA 中国纺织及成衣》 2011 年 6 月 8 日 纺织品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废料,如果对这些废料不加任何处理而丢弃,不仅会造成很大浪费,还会污染环境。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龚龑对如何循环利用废弃纺织品课题颇为关注,他在接受 “CTA 中国纺织及成衣 ” 采访时表示: “ 纺织品逐渐成为城市垃圾中的主导之一,每年形成的纺织废料达百亿吨之巨。如何循环利用废弃纺织品,成为极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 北京服装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龚龑 CTA :你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开始关注纺织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问题的? 龚龑:中国是世界上的纺织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随着物质消费水平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新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纺织品的废弃量也越来越大。 近年来,中国年人均纤维消费量增长较快,预计到 2011 年,国内纤维加工总量将超过 3600 万吨。 CTA :纺织废弃物如何产生?有何危害? 龚龑:一件纺织品在每个过程中,都有废弃物产生。纺织品使用后,又将作为一种废弃物被丢弃。 目前,对纺织品废料的分类回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业界需要针对这些废弃物的种类和性质进行合理的收集处理,同时还要考虑这些废弃物中那类物质有再利用的价值,做到在节省资源的同时也大大减轻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CTA :你一直研究纺织品重金属含量方面的问题,那么,纺织品含重金属主要有哪些类型? 龚龑:纺织品的多加工工艺会造成服装重金属超标,在人体不断积累到某一程度时,便会对健康造成无法逆转的损害,汞等重金属还会严重损坏人的神经系统。世界各国通过法律法规等,严控纺织品中含重金属,如锑、砷、镉、钴、铬、铜、镍、铅、汞、六价铬等。 纺织品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纤维在生长过程中从土壤或空气中吸收;染色过程中使用金属络合染料;在合成纤维生产过程中,采用锑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后整理过程中也有采用锑化合物作为阻燃剂对衣物进行阻燃整理。这些重金属都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CTA :从你的实验结果来看,纺织品所含重金属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里? 龚龑: 化学纤维存在 Sb (锑)残留,这从另一方面证实了目前化学纤维单体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锑化合物做为催化剂。 从植物纤维的检验结果看,目前自然生长的棉花已有一定的 Cu (铜)含量。由于本实验刚刚起步,目前没有对各产地的棉花进行统一检测,但就当前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土质污染已经影响到了植物的生长。土质的重金属污染导致土质上生长作物的重金属自身积聚,其后又再次引入到人类生活的各方各面。 目前,有不少企业采用回收塑料瓶制造衣服,这降低了塑料瓶对环境的污染,但回收塑料瓶制备的衣服中含有很明显的锑。衣服被称之为人体的第二层皮肤,服装中含有的锑对人体的危害就更为严重了。 发展循环经济,回收利用工业废料对人类和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回收环节做好各有害物质的去除工作也不容忽视。 CTA :对于如何更有效的循环利用废弃纺织品你有何建议? 龚龑: 我主要有两点建议。 一是对于纺织品废弃物,目前尽管比例很小,但也应引起重视。要积极开展废旧纤维及废旧聚酯的回收利用,制定相应的规划,采取分类管理、回收利用。建议依靠技术创新,探索一些新的纺织品废弃物的有效回收和循环利用领域。 二是多推广绿色生态纤维,如 Lyocell 、 PLA 纤维、天然彩色棉等,逐渐削弱化学纤维的市场主导地位。避免生产过程中聚合物单体生产过程中采用锑系催化剂对环境的污染,及生产服装中锑残留等问题。其次,纺织加工过程中尽量采用无污染、少污染材料,避免采用铬离子、铜离子等染料对纤维进行染色。 原文地址: http://www.adsalecta.com/Publicity/Interview/lang-trad/article-377/Printing.aspx
个人分类: 论文交流|47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重金属离子快速检测研究获进展
zhuangjinxia 2011-6-13 22:05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吴爱国课题组通过与国内相关单位合作,利用纳米金胶体作为反应界面,将传统的化学分析反应引入到金纳米粒子,从而改善了反应的选择性,提高了反应的灵敏度,大大缩短了反应的时间。该方法,仅通过裸眼或者简单的分析测试方法,例如紫外可见光谱即可实现对各类重金属离子快速灵敏检测。相关的技术已经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多项(中国发明申请号:200910152440.8;201010194041.0;201010251278.8)。利用该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汞离子和钴离子的快速、特异性检测。相关研究结果以全文的形式分别在线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会的分析化学杂志《化验员》( Analyst ),DOI: 10.1039/c1an15113d ,纳米杂志《纳米尺度》( Nanoscale ), DOI: 10.1039/c1nr10149h。 好好研究下这篇论文先~~
24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产品为啥“有毒”(1)? ——主动中毒、被动中毒与被投毒
alanzhou 2011-5-10 20:18
一般而言,农产品指以土壤为载体而生产出来的可直接食用或者通过简单加工后食用的天然食品。按道理既然可食用,农产品应该是百分之百无毒的,为啥社会出现那么多例如毒大米(一般重金属镉含量超标)、毒银耳(一般硫磺含量超标),还有海南的毒豇豆(农药残留)之类的有毒产品? 能食用的农产品本身是无毒的,之所以会有毒,可能在两个关键环节:生产及加工中中毒。农产品都是采自农作物的某些器官。这些农作物器官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有机和无机物质、逐渐从小到大而最后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自然生态条件,如 土壤、光、水等。如果要让这些农作物的器官形成批量供人类食用的农产品,就不离开农业工作者的介入。这种介入,主要在农作物生育期内农业工作者所做的有关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管理,可称之为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中农产品发生中毒,那又分主动“中毒”和被动中毒。农作物生育期期间为了维持生长、发育和繁殖会不断从土壤中吸收微量重金属元素如 As 、 Cu 、 Cd 、 Cr 、 Hg 、 Pb 及 Zn ,这些微量的重金属元素会作为营养物质的分配农作物各个器官。不过,如果农作物生长的土壤中某种重金属含量偏高的话,农作物可能会对该重金属元素进行奢侈吸收,从而造成该重金属元素在农作物各个器官的富集。当然,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对农作物无害,就跟人类碰到美食狂吃狂喝一样,但对食用该农产品的人类而言却可能有害;这可称之为主动“中毒”。 当然,人类不能因此而谴责农作物这种贪吃行为,因为如果要谴责的话,人类应该首先质问那些农业工作者为啥有意或者无意中为农作物提供美食。毕竟,农作物能够便利地吸收到重金属美食,跟农业工作者的一些行为是分不开的。比如,不加选择地在富含重金属的土壤上种植农作物,不加选择地给农作物灌浇富含重金属的水分,不加选择地给农作物施用富含重金属的有机肥料。 如果农作物生长期间有时会因贪吃而给人类带来伤害,所以愧疚的话,那么它也有委屈的时候,因为有时它是被动中毒。比如,当农作物发生病虫害的时候,有些人类农业工作者总喜欢喷施毒性较强、分解缓慢的农药,以快速灭杀农作物身上的病虫害。此举虽然保全了农作物的生长安全,但也给农作物留下了一身残毒,可称之为被动中毒。 当然,估计更让农作物郁闷的是,有时死后不但遭人类随意揉捏、鞭尸、分尸也就罢了,吐血的是死后还不得安宁。比如,麦粒除了粉身碎骨被蒸成馒头,馒头还得加甜蜜素和山梨酸钾染色;银耳被晒干了不算,还得加硫磺熏;诸如此类,可称之为被投毒!
个人分类: 随笔|4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作周年祭
热度 1 zhangwei4573 2011-5-6 22:42
工作将近一年了,依稀记得大约一年前,刚刚参加工作,我在科学网开了博客,并告诫自己以后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博客上。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博客上除了开博感言再没有其他的任何东西,更别说科研成果。现在真是羞愧难当啊。但现在想想其实工作这一年自己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首先是刚进单位主任让我写了一篇《新形势下统筹环境保护与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考》。当时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个有点空洞有点空泛的题目了,只是当时主任感觉是热点,就收集资料开始写,惭愧地说,其实很多内容都是借鉴其他作者的。但这篇报告还是发表在我们院的内刊上,并且在中国环境报上有发表。这篇报告虽然并无太多实际的东西,但在写作过程中让我对环境规划政策领域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浅薄,但算是入门了。 其次是撰写了《非常规污染物预测报告》的三个章节,分别是电子垃圾、城镇污泥、脱硫石膏。其实当时对这些并不熟悉,经过文献搜索和查阅相关资料后,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预测了2015、2020年三种固废废物的产排量以及综合利用量等。其它几个章节包括废水重金属、废气重金属、VOCs、PM10、PM2.5等,分别由小吴和小卢完成。很荣幸这本报告将出版成书,报告的的统稿和执行概要部分主要由我完成。通过这本报告的写作让我对研究报告的撰写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我的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 最近完成的一个报告是《环保投入经济贡献度测算研究报告》,报告从总产出、GDP、居民收入、就业等方面对“十一五”期间(主要包括2006-2009年)我国环境保护投资和环境保护运行费的投入对我国经济的贡献效应进行了测算。测算模型主要是基于我们自己编制的环境经济投入产出表。将环保投资和环保运行费作为外生变量,将列昂尼夫逆矩阵作为测算系数来计算环保投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当然本研究报告主要创新点在于对普通投入产出模型的扩展,不但考虑了居民消费的诱发贡献效应,而且还针对诱发效应中的经济漏损进行扣除,使得测算结果更加合理。这个报告是由我自己独立完成的,也得到了主任的肯定,就是写作时间长了点。下一步在对报告的修改的基础上争取写一篇水平较高的学术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刚刚完成的一个项目报告是《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报告》,主要针对环境守法、环境管理和环境绩效等方面对上海证券公司下食品、建材、钢铁、火电、石化、造纸、服装等行业的环境绩效指数进行测算,发布各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水平。这个项目去年刚上班的时候就开始做了,当时是收集各上市公司环境相关数据,然后就是评价打分,但是由于很多数据较难获得,而且很多都是定性的东西,较难定量化。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上市公司环境相关的数据和内容基本很难获得,这给我们的前期评分工作带来很大困扰,也是造成这个项目报告迟迟为完成的主要原因。但是最终通过努力还是完成了。其实上市公司环境绩效评估应该是十分具有意义的一个事情,这样可以促进上市公司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环境责任,目前已经有证券公司与我们洽谈联合发布报告的事宜。但相关数据的严重缺失是未来要解决的大问题。 接下来主要有以下几件事情,首先是治污减排经济结构调整效应报告要考试着手了。其次是自己的青年基金,第三是要抓紧时间学习CGE模型,争取今年能够掌握。还要准备考博的事情。 要继续努力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35 次阅读|2 个评论
食品安全标准真的内外有别吗
热度 12 jiahepeng 2011-4-27 08:58
中青报评论最近指出,外媒报道,瑞典研究机构数据表示,雀巢等部分婴儿食品含有砷、铅等毒重金属,存在安全隐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后通报,这些品牌在华产品检出的砷、铅等重金属,均未超出中国标准,这显示了 “ 内外有别 ” 的标准 。 ” 上述观点是基于新华网的如下报道: 数据显示,多年以来我国食品出口合格率均保持在 99.8% 的水平以上,而内销食品合格率却只有 90% 左右,暴露出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的尴尬。国外认为存在安全隐患,有关部门却回应为超国家标准。专家指出,我国的食品需要“摸高”才能进入国外市场,导致“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 在我们承认上述数据准确的情况下, 难道这个数据能导出“食品安全标准内外有别”吗?笔者以为不能。 得出任何结论之前,我们第一需要依据事实和证据,第二需要理性的推导,第三需要有全面的视角,第四还需要权衡利弊。 首先从出口食品合格率高于内销食品合格率这一点来讲。不能忘记,中国虽然是出口大国,但是并非食品出口大国,我们的食品出口额远远小于食品的生产额,而生产出来的食品大部分变成了内销产品。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出口和外销采用的都是同样的标准和同样的监管手段,基数大的那一方其不合格比例也可能更大。何况,中国国土庞大,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基层检验检测部门力量薄弱,这些都导致后者的管理检测工作比前者工作量要大得多,难得多。 而对于出口来讲,安全监管实际上要相对简单,因为出口都需要检验检疫合格,而出口都需要经过海关,这就使得针对出口的检验检疫工作,可以“坐享其成”,有自己的专门基地并实行直接监督管理,何况出口只是报关后由检验检疫部门检测,而内销则需要由工商、食品与药品监管局、农业部和质检部门一起做,互相之间的信息不通畅和有时候的扯皮是题中之义。 也就是说,即便出口和内销两者都采用同样的标准,在后者数量庞大,检测力量有限,而前者检测力量更加先进、货物更加集中的情况下,前者要更加容易监管和管理,也更容易实现加强管理的目的。 标准相同和产品不同 再回到出口问题。我们知道,出口一定要符合进口国的标准。不可否认,作为以发达国家为主的进口国,确实有很多标准比中国更加严格,许多是进口国为了避免发展中国家廉价农产品进入而设立的带有壁垒性质的技术措施。为了适应这些标准的出口食品,这些产品自身制备标准就可能更高,但是这不意味中国标准内外有别,而是食品标准本来就各国不一样。 而我们必须承认,在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很难把我们中国的统一标准完全向发达国家看齐。举一个例子,如果大米一些潜在有毒元素的含量都要像欧美国家一样,在中国现在这种各处污染状况严重的情况下,就会极大地增加中国产品的不合格率,对于食品生产者,包括广大农民,这会意味着很大的损失。何况情况并不是都这样,中国大米的镉限量是每公斤 0.2 毫克,与欧盟、韩国相同,比,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和日本 0,4 毫克要严。 但是必须指出,即使在很多情况下,中国的某一食品标准可能比欧美国家低一些,这也不意味着中国就会为了生产者和农民的利益而牺牲人民健康。在全世界现有科学认识的水平上确保食品 / 产品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也就是吃进去的总量在不同国家不能有差别,但从哪一个食品吃进去多少在不同国家是可以不一样的,因为你吃的食物构成是不一样的,这就会体现在食品标准上的限量数值不一致,这是全世界食品标准和监管的基本原则,也是世界贸易组织赋予成员国的权利。不仅美国如此,中国如此,甚至柬埔寨这样的不发达国家也如此。否则,全球就一个国际标准,还要国家标准干什么? 在这方面,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制定了基本的标准,任何国家就总体上而言食品安全标准都会参考这一标准制定的科学依据,特别是每日允许摄入量或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低于这个标准就是潜在危险,在这个标准之上,仍然会考虑与用量、饮食习惯和储藏条件、流通特点等相关的潜在风险( risks )。而越是富裕,食品产业所占的比重约低的国家,其食品标准可能就会比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制定的 benchmark (基本标准)高出来越多,比如欧盟就比美国的标准要严格。 正如卫生部食品安全首席科学家吴永宁教授所说,食品安全是一个支点,一头是公众健康,一头是食品生产者的利益,两者必须要取得平衡,否则就没有人替我们生产食品了。 中国并非都差 即便如此,也不意味着中国的标准什么都比别人差,而且这种标准的差别也要客观看待。举例来讲,在稻米和用大米作的婴儿辅食中,中国是唯一一个拥有无机砷(砷元素主要有毒成分)标准的国家,这方面,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在委托中国科学家牵头来论证制定全球稻米砷标准的工作。这是因为中国人长期食用大米,而中国自然环境中无机砷进入食品链的可能性更高(这方面,印度和孟加拉国有同样情况,但是他们并未制定类似标准),这方面,中国科学家不是吃素的。 实际上,这次说的:“ 瑞典研究机构数据表示,雀巢等部分婴儿食品含有砷、铅等毒重金属,存在安全隐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后通报,这些品牌在华产品检出的砷、铅等重金属,均未超出中国标准 ”,正是由于这一情况——即国外没有砷的标准,中国有——所以当然不能说中国标准比国外低。 而有些标准,国外看来更高并非实际上比中国高。比如一些媒体报道了上述产品中欧盟的铅标准比中国更严格,是每公斤 0.02 毫克,而中国配方粉是 0.15 毫克(液态产品为 0.02 毫克),但实际上,欧盟的标准是米粉溶于水后的标准(官方表述是加上角注:按照产品说明书复原为立即使用状态折算),中国的标准是固态米粉中的标准。大家都不会把婴儿米粉干着吃,而米粉冲了水一般是要稀释 8-10 倍,也就是说,其实中国和欧盟的标准基本上是一样的。当然欧盟这个标准看起来更加人性化一些,想到了消费者的食用习惯;而中国的标准是从监督管理者角度,执法不需要折算)。 精确传播的必要 回到我们一开始引述的那段话,就算我们把所有标准都抛开,只是从逻辑层面上来思考问题,这段话的结论也是不准确的。 这段话是这么说的: 外媒报道,瑞典研究机构数据表示,雀巢等部分婴儿食品含有砷、铅等毒重金属,存在安全隐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后通报,这些品牌在华产品检出的砷、铅等重金属,均未超出中国标准,这显示了“内外有别”的标准 。 而且类似的论点差不多都是这种表述方式,但是稍微想一下就会发现, 瑞典研究机构数据 表示的是 雀巢等部分婴儿食品 含有 砷、铅等毒重金属 , 而中国疾控中心说的“ 未超出中国标准 ”,两者根本不具有类比性。而要判断 “ 标准内外有别 ” , 至少要拿出来的是可类比的东西。 不可否认,在中国现在这种阶段,中国食品的部分标准要比欧美低一些,而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肯定要差得更多,但这一来不是标准这一因素决定的,二来与中国发展现状和社会公信力缺失等诸多因素有关。 而正是这种公信力缺失,导致大家总是不相信政府和专家的话,所以总是得出一些想当然的却广受欢迎的而实际上没有证据的结论来。 要做好精确传播,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广泛的搜集材料和咨询意见和依据文意符合逻辑地进行推断,然后进行精确的传播和合理的批评,而不是贸然盖棺定论,对于事情的解决,总是有好处的。(更多及时评论内容,欢迎访问 本人 刚刚创立和管理的微博群 “科学时评” )
个人分类: 思想评论|3724 次阅读|13 个评论
蘑菇富含重金属吗?
热度 1 songshuhui 2011-3-15 15:15
田不野 发表于 2011-03-10 14:24 流言: 蘑菇是不可以多吃的。每月最多可以吃200g。蘑菇虽好,但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特强,最多可以达到100多倍。几乎所有重金属,如铅、汞、镍,蘑菇都会富集。但是,我们人体却没有排出重金属的机制。久之这些重金属就会在肾小管内聚集,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肾小管的坏死。 真相: 蘑菇是我们对可食用大型真菌的俗称,其中包括蘑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等等很多品种。和绿色植物相比,蘑菇富集重金属的能力确实更高。 国外研究者做过一些针对野生蘑菇的重金属含量调查。近年来,我国也有不少科研院校对人工栽培的食用蘑菇进行了调查。例如,2007年有研究调查了重庆北碚地区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情况。该地区既是重要的工业基地,也是食用菌的生产基地。研究者对该地所产平菇、鸡腿菇、金针菇、姬菇和草菇中的铅、镉、汞和砷等重金属进行分析,发现草菇富集重金属能力最强,所有的草菇样品均被检出汞超标,三分之一的草菇样品铅超标;14%的鸡腿菇样品汞超标;4%的香菇样品铅超标;29%的姬菇样品汞和铅均超标。 菇类食品重金属超标的现象并不局限于重庆,来自于青藏高原的黄金菇,同样也被发现其中的镉和汞超标,而且铅和砷的含量还远高于香菇和双孢蘑菇。针对另一种大型真菌——灵芝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虽然它被有些人认为是一种神奇的药物,但有研究者发现一些样品中富含铅。台湾科研人员也调查了巴西菇(也就是姬菇或称姬松茸),同样发现有近半的样品重金属镉超标。不过,2009年,浙江林学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对浙江市场上的蘑菇样品进行抽查,并没有发现重金属超标的现象,只是和一般蔬菜相比,其含量确实偏高,且超过了蔬菜的重金属限量标准。 不过,重金属其实并不是蘑菇的必须元素,对蘑菇的生长也没有什么益处。那为什么蘑菇中重金属含量会很高呢?这些重金属是哪里来的呢? 其实,重金属含量高的原因是蘑菇会产生一些能和重金属络合的蛋白,通过与重金属络合生成无毒的络合体来解毒,从而让蘑菇“不怕”重金属;而在环境中,尤其是污染环境中,往往存在大量的重金属,于是蘑菇就把这些重金属“不小心”吃到了自己的肚子里面,并且越积越多。 蘑菇中的重金属,和有些毒蘑菇自身合成的毒素不同,它们是来自于环境中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培养介质没有受到污染的话,我们钟爱的蘑菇还是很好的食物。有些农户不了解环境情况,使用淤泥培育蘑菇。淤泥中虽然有不少的营养元素,但是如果河流等自然水体因排污造成其中的重金属含量过高,拿它来种植蘑菇,就有可能造成蘑菇中重金属的严重超标。 那么,这些重金属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吗?想想看,蘑菇都会通过合成络合蛋白来处理吸收来的重金属,说人类“没有排出重金属的机制”就有点妄自菲薄了。其实,类似功能的金属硫蛋白在人体内也存在,并且如果体内重金属的量增大会诱导产生更多的金属硫蛋白,提高解毒能力。此外,肝脏里的谷胱甘肽也能与重金属离子结合,并进一步通过消化道排出,起到解毒作用。对于一些特定的重金属,还会有特异的代谢方式,实现解毒和排泄。例如砷在人体内可以被转化为毒性更弱的单甲基砷和二甲基砷,并且更容易被排出体外。肾脏、肝脏甚至肺等器官都具有排出重金属的功能。一般说来,除非一次大量或者长期持续超出剂量的摄入有毒重金属,我们人体自身代谢重金属的能力是能够使我们免于它们的毒性危害的。 从一些不具有食品监管职能的科研院校的调查结果看来,我国市场上菇类确实存在重金属超标的现象,那么,喜欢吃蘑菇的我们怎么办呢?一般说来,野生蘑菇的重金属含量要比人工栽培的重金属含量要高,而需要覆土栽培的蘑菇,比如双孢蘑菇、鸡腿菇、姬菇等,容易受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相对而言,用秸秆培育的菇类中重金属含量要小。 作为普通人,我们很难准确判断食物中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希望我们的环境监测部门,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能够更加给力,为我们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后代,留下一个更有安全感的农业经济。 结论:部分证实。 蘑菇这类食用大型真菌确实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的情况,这与培养介质是否含有大量重金属有关。人体自身具有代谢重金属的能力,但是如果长期持续超出剂量的摄入有毒重金属确实可能带来危害。 参考资料: 黎勇,张小燕,袁琳,重庆市北碚地区食用菌重金属含量情况调查与分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01期1-5 魏海龙,柴振林, 吴学谦, 吕爱华,尚素微, 朱杰丽, 浙江省蘑菇重金属背景值及质量安全评价《浙江林业科技》2009年第29卷第3期39-42 本文已发表于 果壳网 谣言粉碎机 您也可能喜欢: 不容忽视的“镉大米”与镉中毒 土壤污染问题远比“镉米”更重要 “死鱼事件”与石油泄漏无关 荧光蘑菇”实验足够科学吗? 吃“小龙虾”会重金属中毒吗? 无觅
个人分类: 健康|2626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3-14学术
stillme2010 2011-3-14 10:34
开发了一种颗粒模型用于流化床中市政固体废弃物焚烧,包括固体废弃物颗粒燃烧以及重金属挥发。基于一个先前的简化的,非等温版本,该模型包含了一个 asymptotic combustion (渐近)模型用于含碳固体燃烧以及一个 shrinking-core 模型用来描述重金属挥发现象,颗粒在该模型当中被认为是非等温过程。本文的参数研究显示了温度对金属挥发过程的影响。简化的非等温模型的模拟结果和来自于一个实验室规模的流化床燃烧器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颗粒传导会强烈的影响挥发速率和时间的变化关系,目前版本的模型可以很好的拟合床温条件下 the shape of the plots 以及最大重金属挥发速率。
个人分类: 学术啊学术|18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九成被污染土壤与重金属有关 威胁已超农药
热度 1 xushui 2011-3-5 18:56
工厂也是土壤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CFP 说不清数据,缺乏法律规范,资金投入有限……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困难重重 最近,“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可能引发骨痛病”的消息见诸报端后,让湖南省株洲市马家河镇新马村村民再次回想起五年前的那次经历:2006年农历正月,新马村66岁的村民罗少坤在长期浑身无力以及疼痛之后,终因不明原因的疾病去世。接着,村里又有数十名村民出现呕吐、晕厥等症状,恐慌很快就笼罩着整个村庄。株洲市后来的检查结果令人震惊:1100多名村民被诊断为镉超标,其中200多人被认定为严重超标。 这起震动全国的镉污染事件,有2人死亡,150名村民经过体检被判定为慢性轻度镉中毒。 村民们也是在媒体曝光后,才知道这种银白色有光泽的重金属早已潜伏在自己生活中。如今,他们依然笼罩在重金属污染的阴影之下。 重金属污染阴影 株洲新马村耕地中的镉污染,主要来自1公里外的湘江。湘江是中国受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这条灌溉了半个湖南的“母亲河”因为接纳了大量工业废水,使河水中的砷、镉、铅的总量占全省排放总量的90%以上。 2006年污染事件后,湖南省政府将新马村这片区域划为污染区,污染区的村民不许再种水稻和蔬菜,政府每年给予他们每亩500元的补偿。该村及相邻两村共计千余亩土地已被当地宣布弃耕。 马家河镇的中路村,尽管这里也被划为禁种区域,但是,村民胡自能仍种了四五亩水稻。还没到春耕时节,胡自能的稻田一片荒凉,只有收割完的“稻叉”露出水面,下面还有看不见的“重金属幽灵”。当年湖南省政府对该区域的调查结果显示:水稻100%镉超标,叶类菜98%超标,胡自能的稻田也在这个区域。 胡自能并非不担心自己的大米会被污染:“村里的人都不敢喝当地的水,有人为此干起了卖水的生意,专门从市里其他地方运水到附近几个村子去卖,100斤的水可以卖几块钱。”不过,他出于省钱考虑还是种了水稻,他说这些稻米主要是供家里五口人食用。 部分村民擅自种植稻米的行为让天元区原副区长现镉污染处置工作组常务副组长周光裕感到无能为力。 他介绍,早在两年多以前,国土、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已同意将这片污染区内的农业用地改为建设用地。2008年国土资源部在下发的《国土资源部关于株洲市重金属污染土地有关问题的复函》中,允许株洲市对土地实行“征转分离”,对被镉污染的核心区域,实施土地功能转换,即分期分批逐步调整为建设用地。不过由于所需资金数额巨大,目前暂时只进行了6平方公里土地的转换。 土壤污染源繁多 实际上,新马村可以看作是我国近年土壤污染的一个缩影,它们存在着,一旦受到关注,就让舆论觉得无法轻松——毕竟这些土地上生长的粮食有可能会流进普通人的餐桌。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等特点,以前我国的重点治理目标集中在水、大气、固废污染问题上,政府、学界、公众对它的关注很不够,近年来伴随一些环境事件的爆发和研究的深入,大家才开始关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有机物污染等多种类型。我国的土壤污染仍以重金属污染为主。业内估计中国90%左右被污染土壤都与重金属有关。 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化工和矿山,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采矿业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加上科学技术落后、环保投入不足与意识不够、资源盲目开发,滥挖滥采使得云南、广西、湖南、四川、贵州等重金属主产区的土地被日渐污染。 在经济发达地区,重金属则来自于工厂,国内三十几家环保组织联合发布的《2010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称,IT企业重金属污染居首。一项由原国家环保总局进行的土壤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遭重金属污染,且其中10%属严重超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曾希柏曾走遍我国粮食主产区,花费了将近10年的时间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他说,除了化工和开采领域,农业、养殖业近年也成了重金属污染源。 他介绍,由于过度使用化肥,一些磷肥钾肥和复合肥中镉含量超标,能够使土壤和作物吸收到不易被移除的镉,即便是有机肥料也难逃重金属污染。而在一些小规模的养殖场,人们常常在猪、鸡等农畜的饲料中添加含砷制剂,因为这种重金属可以杀死猪体内的寄生虫,促进牲畜生长,甚至可能“让猪肉的颜色变得更红润”。 这些牲畜的粪便又是农民乐于购买的有机肥料。当含砷的肥料被堆积入田时,肥料内的重金属就会悄无声息地潜入地下,并随着耕种传递到农作物中。 “人们吃掉了这些重金属污染的饲料喂养的猪,又吃掉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种植出来的蔬菜和粮食,有些人甚至还喝着被重金属污染的地下水,人体就这样被二度污染,甚至三度污染。”曾希柏担忧地说。 扑朔迷离的污染面积 那么,中国受重金属污染土地面积究竟有多少? 一个关于中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的数字反复被媒体引用,即中国有五分之一耕地被污染,总面积2000万公顷。不过,这个说法遭到很多专家的质疑。 陈同斌根据多年在部分省市的大面积调查估算,认为重金属污染占10%左右的可能性较大。其中,受镉污染和砷污染的比例最大,约分别占受污染耕地的40%左右。 “重金属污染在北方只是零星的分布,而在南方显得较密集,在湖南、江西、云南、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地方,则出现一些连片的分布。”他公开表示。 而在曾希柏看来,污染和超标是两回事,污染是指超标到一定程度。曾希柏认为国内的一些数据是混淆了污染和超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估计,重金属污染在3%左右比较确切。 记者在采访和查找历史数据时发现,无论是3%还是10%,无论是专家还是媒体,在发布这些数据时经常会用到“估计”一词。而数据之间的冲突,也凸显了学界对土壤污染不摸底的现实。 在全国各地重金属污染事件集中爆发之前的2005年,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即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这是中国首次针对土壤污染的全国性普查,不过结果至今都未公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专家介绍说,环保部之所以不会对外公布数据是因为这是一个抽查的结果,而并非普查,“环保部也担心媒体用比例换算出污染的面积,即使是百分之几的污染面积,换算起来这个重金属污染也够大。而换算出来的结果可能并不准确。” 虽然没有确切数据,从官方的种种说法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土壤污染的担忧。2006年的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工作 视频 会议上,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周生贤指出,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而此前几年,环境保护部曾对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指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依照法律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发现,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 去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土壤环境保护政策研究”提交专题报告特别提醒:“土壤污染已经达到了一个被国家严重关注的关键点,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和长期的行动。” 防与治都是难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污染与控制研究室李发生介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土壤污染总体上呈加剧趋势。 由于土壤污染延时性的特点,如果不对土壤进行修复,土壤重金属会不断累积,现在没有出现的问题将来也会慢慢出现。 近年来,中国也在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的科技攻关,并初步取得一些进展。例如,陈同斌用蜈蚣草来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农地,这种草吸收土壤中砷的能力相当于普通植物的20万倍,通过蜈蚣草的吸附、收割,三至五年内,这片土地就可以“恢复健康”,但这种修复耗时较长,难以和污染的速度相抗衡。 曾希柏采用了另一种微生物的修复方法,但他说这类的修复办法成本太高。此外,修复资金也是一大问题。 “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需要全面考虑受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治理,资金需求巨大。但目前,我国污染土壤修复治理资金缺乏有效保障。”李发生介绍,当前中国污染土壤调查评估与治理修复工作的资金一般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土地开发商,资金来源有限且没有保障,修复治理工作难以开展,资金问题成为很多污染地块再开发的主要障碍。 由于土壤污染形势严峻,立法制定一个专门针对土壤的法律显得很迫切。目前,中国已有50余部关于环境污染的法规,但是缺乏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的专项法律法规。 李发生说,中国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在立法形式存在分散立法、附属立法、立法层级较低等缺陷,在立法内容上存在原则立法过多、可操作性差、基本法律制度没有建立等缺陷。 实际上,中国在2006年已经开始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起草工作。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王树义是立法组的首席专家,2月份他透露,酝酿多年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不久将出台。他说该法最终确定了以“治”为重点,“防治兼顾”的立法方向。 “立法这是必须的,但法立出来后监管和执行依然是一大考量。”曾希柏认为,目前解决土壤问题最紧迫的依然是从源头控制污染源,而执法和监管是个普遍问题。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作为我国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人们期待着这个规划能提供土壤污染僵局的破解之策。 责任编辑:NN050 (本文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个人分类: 环境学|134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九成被污染土壤与重金属有关 威胁已超农药
maokebiao 2011-3-4 08:56
说不清数据,缺乏法律规范,资金投入有限……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困难重重 最近,“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可能引发骨痛病”的消息见诸报端后,让湖南省株洲市马家河镇新马村村民再次回想起五年前的那次经历:2006年农历正月,新马村66岁的村民罗少坤在长期浑身无力以及疼痛之后,终因不明原因的疾病去世。接着,村里又有数十名村民出现呕吐、晕厥等症状,恐慌很快就笼罩着整个村庄。株洲市后来的检查结果令人震惊:1100多名村民被诊断为镉超标,其中200多人被认定为严重超标。 这起震动全国的镉污染事件,有2人死亡,150名村民经过体检被判定为慢性轻度镉中毒。 村民们也是在媒体曝光后,才知道这种银白色有光泽的重金属早已潜伏在自己生活中。如今,他们依然笼罩在重金属污染的阴影之下。 重金属污染阴影 株洲新马村耕地中的镉污染,主要来自1公里外的湘江。湘江是中国受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这条灌溉了半个湖南的“母亲河”因为接纳了大量工业废水,使河水中的砷、镉、铅的总量占全省排放总量的90%以上。 2006年污染事件后,湖南省政府将新马村这片区域划为污染区,污染区的村民不许再种水稻和蔬菜,政府每年给予他们每亩500元的补偿。该村及相邻两村共计千余亩土地已被当地宣布弃耕。 马家河镇的中路村,尽管这里也被划为禁种区域,但是,村民胡自能仍种了四五亩水稻。还没到春耕时节,胡自能的稻田一片荒凉,只有收割完的“稻叉”露出水面,下面还有看不见的“重金属幽灵”。当年湖南省政府对该区域的调查结果显示:水稻100%镉超标,叶类菜98%超标,胡自能的稻田也在这个区域。 胡自能并非不担心自己的大米会被污染:“村里的人都不敢喝当地的水,有人为此干起了卖水的生意,专门从市里其他地方运水到附近几个村子去卖,100斤的水可以卖几块钱。”不过,他出于省钱考虑还是种了水稻,他说这些稻米主要是供家里五口人食用。 部分村民擅自种植稻米的行为让天元区原副区长现镉污染处置工作组常务副组长周光裕感到无能为力。 他介绍,早在两年多以前,国土、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已同意将这片污染区内的农业用地改为建设用地。2008年国土资源部在下发的《国土资源部关于株洲市重金属污染土地有关问题的复函》中,允许株洲市对土地实行“征转分离”,对被镉污染的核心区域,实施土地功能转换,即分期分批逐步调整为建设用地。不过由于所需资金数额巨大,目前暂时只进行了6平方公里土地的转换。 土壤污染源繁多 实际上,新马村可以看作是我国近年土壤污染的一个缩影,它们存在着,一旦受到关注,就让舆论觉得无法轻松——毕竟这些土地上生长的粮食有可能会流进普通人的餐桌。 “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等特点,以前我国的重点治理目标集中在水、大气、固废污染问题上,政府、学界、公众对它的关注很不够,近年来伴随一些环境事件的爆发和研究的深入,大家才开始关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有机物污染等多种类型。我国的土壤污染仍以重金属污染为主。业内估计中国90%左右被污染土壤都与重金属有关。 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化工和矿山,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采矿业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加上科学技术落后、环保投入不足与意识不够、资源盲目开发,滥挖滥采使得云南、广西、湖南、四川、贵州等重金属主产区的土地被日渐污染。 在经济发达地区,重金属则来自于工厂,国内三十几家环保组织联合发布的《2010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称,IT企业重金属污染居首。一项由原国家环保总局进行的土壤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遭重金属污染,且其中10%属严重超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曾希柏曾走遍我国粮食主产区,花费了将近10年的时间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他说,除了化工和开采领域,农业、养殖业近年也成了重金属污染源。 他介绍,由于过度使用化肥,一些磷肥钾肥和复合肥中镉含量超标,能够使土壤和作物吸收到不易被移除的镉,即便是有机肥料也难逃重金属污染。而在一些小规模的养殖场,人们常常在猪、鸡等农畜的饲料中添加含砷制剂,因为这种重金属可以杀死猪体内的寄生虫,促进牲畜生长,甚至可能“让猪肉的颜色变得更红润”。 这些牲畜的粪便又是农民乐于购买的有机肥料。当含砷的肥料被堆积入田时,肥料内的重金属就会悄无声息地潜入地下,并随着耕种传递到农作物中。 “人们吃掉了这些重金属污染的饲料喂养的猪,又吃掉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种植出来的蔬菜和粮食,有些人甚至还喝着被重金属污染的地下水,人体就这样被二度污染,甚至三度污染。”曾希柏担忧地说。 扑朔迷离的污染面积 那么,中国受重金属污染土地面积究竟有多少? 一个关于中国耕地重金属污染的数字反复被媒体引用,即中国有五分之一耕地被污染,总面积2000万公顷。不过,这个说法遭到很多专家的质疑。 陈同斌根据多年在部分省市的大面积调查估算,认为重金属污染占10%左右的可能性较大。其中,受镉污染和砷污染的比例最大,约分别占受污染耕地的40%左右。 “重金属污染在北方只是零星的分布,而在南方显得较密集,在湖南、江西、云南、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地方,则出现一些连片的分布。”他公开表示。 而在曾希柏看来,污染和超标是两回事,污染是指超标到一定程度。曾希柏认为国内的一些数据是混淆了污染和超标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他估计,重金属污染在3%左右比较确切。 记者在采访和查找历史数据时发现,无论是3%还是10%,无论是专家还是媒体,在发布这些数据时经常会用到“估计”一词。而数据之间的冲突,也凸显了学界对土壤污染不摸底的现实。 在全国各地重金属污染事件集中爆发之前的2005年,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即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这是中国首次针对土壤污染的全国性普查,不过结果至今都未公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专家介绍说,环保部之所以不会对外公布数据是因为这是一个抽查的结果,而并非普查,“环保部也担心媒体用比例换算出污染的面积,即使是百分之几的污染面积,换算起来这个重金属污染也够大。而换算出来的结果可能并不准确。” 虽然没有确切数据,从官方的种种说法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对土壤污染的担忧。2006年的一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工作 视频 会议上,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周生贤指出,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而此前几年,环境保护部曾对30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指为了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依照法律程序确定的特定保护区域)土壤有害重金属抽样监测发现,有3.6万公顷土壤重金属超标,超标率达12.1%。 去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土壤环境保护政策研究”提交专题报告特别提醒:“土壤污染已经达到了一个被国家严重关注的关键点,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和长期的行动。” 防与治都是难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污染与控制研究室李发生介绍,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土壤污染总体上呈加剧趋势。 由于土壤污染延时性的特点,如果不对土壤进行修复,土壤重金属会不断累积,现在没有出现的问题将来也会慢慢出现。 近年来,中国也在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的科技攻关,并初步取得一些进展。例如,陈同斌用蜈蚣草来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农地,这种草吸收土壤中砷的能力相当于普通植物的20万倍,通过蜈蚣草的吸附、收割,三至五年内,这片土地就可以“恢复健康”,但这种修复耗时较长,难以和污染的速度相抗衡。 曾希柏采用了另一种微生物的修复方法,但他说这类的修复办法成本太高。此外,修复资金也是一大问题。 “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需要全面考虑受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治理,资金需求巨大。但目前,我国污染土壤修复治理资金缺乏有效保障。”李发生介绍,当前中国污染土壤调查评估与治理修复工作的资金一般来自政府相关部门和土地开发商,资金来源有限且没有保障,修复治理工作难以开展,资金问题成为很多污染地块再开发的主要障碍。 由于土壤污染形势严峻,立法制定一个专门针对土壤的法律显得很迫切。目前,中国已有50余部关于环境污染的法规,但是缺乏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的专项法律法规。 李发生说,中国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在立法形式存在分散立法、附属立法、立法层级较低等缺陷,在立法内容上存在原则立法过多、可操作性差、基本法律制度没有建立等缺陷。 实际上,中国在2006年已经开始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起草工作。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王树义是立法组的首席专家,2月份他透露,酝酿多年的土壤污染防治法不久将出台。他说该法最终确定了以“治”为重点,“防治兼顾”的立法方向。 “立法这是必须的,但法立出来后监管和执行依然是一大考量。”曾希柏认为,目前解决土壤问题最紧迫的依然是从源头控制污染源,而执法和监管是个普遍问题。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作为我国第一个“十二五”专项规划,人们期待着这个规划能提供土壤污染僵局的破解之策。 责任编辑:NN050 (本文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48 次阅读|0 个评论
油条与重金属
热度 5 jiaguangjia 2011-3-2 08:39
今天早上,在食堂就餐。一位朋友说,十分遗憾,没买到油条。另外一位朋友说,油条在美国应该不能上市,因为铝超标。我画蛇添足地说,铝属于重金属。当场被学化学的朋友批评了,铝不是重金属。属于重金属的常见的是铅、铬、镉、汞等。砷也不能算是重金属,铜好像也不能算。还得好好复习一下化学。谢谢朋友的指点。
4249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不容忽视的“镉大米”与镉中毒
songshuhui 2011-2-23 12:35
云无心 发表于 2011-02-22 07:03 人们总是在食品安全中学习化学知识,“10%大米镉超标”的新闻让人们空前关注起镉来——对于多数人来说,本来应该只在中学化学里与它见过一两面。10%这个数字是否准确暂且不论,镉中毒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镉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在冶金、塑料、电子等行业非常重要。它通常通过废水排入环境中,再通过灌溉进入食物,水稻是典型的“受害作物”。 根据不同的摄取方式来量,镉对健康有不同的影响。通过大米等食物摄取的,属于“长期小剂量”。这种情况带来的危害主要是肾脏和骨骼。目前,WHO对镉的安全标准就是基于对肾脏的毒性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7微克。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不超过60微克。 这个安全标准包括所有的镉来源。除了米饭,还有其他食物和饮水。对于大米,我国的安全标准是每公斤0.2毫克。相比与日本的0.4毫克,还要更严格一些。应该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意味 着高于这个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于它的大米就“安全”。比如说,如果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500克镉含量为每公斤0.15毫克的大米——这样的大米是合格的,也超过了WHO的“安全线”。如果只吃200克含量为每公斤0.25毫克的——虽然它超标了,但是总摄入量也还没有超过“安全线”。此外,我们还要吃其他食物,还要喝水,其中也还可能含有镉。对于“镉大米”产区的人们来说,其他来源的镉就更不能忽视。 这一次报道的“镉大米”中,镉的含量最高可达每公斤1.005毫克。这个数值与日本“高镉”地区产的大米差不多。在日本神通川和梯川流域,大米的镉含量最高达到过每公斤1.06毫克。 这种慢性镉中毒的症状被命名为“痛痛病”,日本在几十年前就注意到了它的存在。目前,中国还没有详细的病例统计。在日本的上述地区,统计的成人接近两万(占了当地人口的绝大部分),出现了近二百病例和一百多“疑似”病例,以老年女性为主。根据目前的研究,痛痛病的症状主要来源于镉对肾脏和骨骼的破坏。镉会在肾脏中累积,最后导致肾衰竭;对骨骼的影响则是骨软化和骨质疏松。长期接触更大剂量(WHO安全线的3倍以上)的镉还可能会导致消化道的障碍。在动物实验中,这种剂量的镉还显示了对生殖和发育系统的影响。不过,对于人类是否有同样影响,还没有可靠数据。 镉中毒更大的麻烦在于它的长期性。即使停止了食用高镉大米,肾衰症状依然会持续。 中国人很难不吃米饭。对于非“高镉”地区的人们来说,问题可能不是那么严重。根本的解决途径还是工业污染的治理,迫切的需要则是广泛严格地检测食物以及饮水中的镉含量,并且及时处理与公布。对于消费者来说,保护自己的可行途径是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尤其是单一来源的大米)的依赖。此外,根据日本的统计,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对镉过量也更加敏感。所以,保证自己的食谱中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增加对镉的抵抗力。 更需要关注的是,除了镉,大米之中还可能存在铅、砷、汞等其他的污染。考虑到大米在中国食谱中的分量,全面系统地评估与监控各种污染,就显得更加重要。
个人分类: 健康|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科院称云南广西等地农作物砷超标极严重
jefei 2011-2-22 10:11
前言: 新闻要哗众取宠比较容易,但要客观地报道却比较难。近一段时间,关于农业重金属污染的报道已经不少了,每看一篇就对未来失去一分希望,而在这篇报道里,我们不仅能看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严重情形,也可一窥形成原因,还有一些治理手段。既引起你的注意,又在黑暗中给你一线光明,真是很好的报道。未来会如何,就看现在政府以及民众的行动了。 云南、广西、湖南、四川、贵州等重金属主产区,很多矿区周围都已形成日渐扩散的重金属污染土地。国土部曾公开表示,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2011年02月22日01:59 中国经济周刊 李妍 2009年4月13日,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时隔十个月后的现场,厂区外黑色防渗漏的塑料布下被“封存”的土地。IC 土壤毒祸 因矿产资源滥挖滥采造成的农田重金属污染,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阿月是一位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姑娘,来自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某村,刚上大一的她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她说:“我能来北京上学,是很幸运的。” 谈及家乡,阿月情绪复杂。 云南个旧被称作“锡都”,占地1587平方公里,人口45.33万,锡的保有储量为90多万吨,占全国锡储量的三分之一,全球锡储量的六分之一。 在这里,所有的人都与锡紧密相关。 阿月的爷爷曾在锡矿工作30多年,阿月的爸爸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锡艺工匠,阿月的哥哥在做锡工艺品进出口生意,阿月抚摸着陪伴她18年的小锡镯,它已经紧紧卡在阿月瘦削的手腕上。 锡,让这片土地变得热闹异常,随处可挖的锡矿让附近村民迅速富裕起来,出嫁的女儿身上,都会缀满沉甸甸的锡饰。当地人认为,锡是神灵赐予他们的珍宝。 但与锡相生相伴的,是砷,其化合物是砒霜的主要成分。 根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的公开论文资料显示,在我国,砷作为锡的伴生矿由于利用价值不高,70%以上都成了被废弃的尾矿。截至2008年,我国至少有116.7万吨的砷被遗留在环境中,这就相当于百万吨的砒霜被散落在旷野中,任雨水冲刷,注入河流,渗进土壤…… 于是,这片因锡而富裕的土地也在因砷而痛苦。 阿月的爷爷死于砷中毒引发的肺癌。阿月的三个伯伯也是老矿工,因同样的病症已先后去世,阿月的爸爸后来离开了锡矿,可是已经染上了严重的砷中毒,连劈柴的力气都没有,好在后来学了点手艺活,以维持生计。 从此,阿月的家乡被称为“癌症村”。这里的癌症病发率一度高达2%,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100倍,平均寿命不足50岁。 上世纪90年代起,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面开展了整顿和治理工作,所有锡矿工人都要戴上防毒面具下井。但是,已经被污染的土地和地下水难以修复,沉重的历史并没有过去,受害的也不只是父辈。 阿月的哥哥视力很差,太阳下山了就看不清东西;阿月的姐姐身上有淡淡的毒斑,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都瘦弱无力,经常生病…… 阿月的家里原来有十二亩地,种烟叶和柿子树,每年能有上万元的收入。“烟叶早就没了,谁敢抽‘砒霜烟’啊?柿子树上结的柿子都黄澄澄的,拨开了核儿都是黑的。妈妈原来最爱吃柿子,我这辈子都不会吃柿子了。” 这片曾经富饶的土地已经无法耕作,农民们没了生路,水和菜都要到几百里外的镇上买,入不敷出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背井离乡。 记者问阿月,毕业了会回家乡工作吗?阿月沉默了很久,小声说:“我也不知道。” 痛苦 类似的案例不只是出现在云南个旧。 2001年,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突如其来的天灾摧毁了家园,可是,更大的痛苦却在洪水之后。 洪水冲垮了上游废弃的尾砂坝,导致下游万余亩农田有害元素最高超标246倍,农作物基本绝收,临近的刁江100多公里河段鱼虾绝迹,沿河地区全部污染。直到2004年,仍有60%的农田寸草不生,成为荒漠,刁江下游的河池市长老乡多年来报名应征入伍的青年,竟没有一个能通过体检关。 曾有调研专家估算,“毒水”将经刁江进入珠江水系,整个珠三角都将因此遇难,污染会很快蔓延至百万亩土地,影响过亿人口,修复年限超过百年。 除了云南、广西,还有湖南、四川、贵州等重金属主产区,很多矿区周围都已经形成了日渐扩散的重金属污染土地。 国土资源部曾公开表示,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而这些粮食足以每年多养活4000多万人,同样,如果这些粮食流入市场,后果将不堪设想。 掩盖 曾有一位从事土地污染研究多年的科学家告诉了记者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就在前几年,这位科学家受邀到某地检测土地重金属污染情况,实验结果出来后,科学家大为震惊,因为这块全国著名的粮食主产区污染情况已经严重到令人咂舌!科学家亲自将监测报告递交给当地的一位高级官员,这位官员在沉思良久后说道:“这个情况确实非常严重,我们也一直很重视,但是,我们目前无力治理,所以请不要告诉任何人我看过这份报告。” 记者通过多方搜集,找到了权威机构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的多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尚未在社会上公开披露。 根据论文资料显示,广东连南、广西南丹、湖南常宁、湖南常德、湖南郴州等地都存在着大量砷渣废弃,导致矿区周围农作物含砷量超过国家标准几百倍的情况。 湘江,全长856公里,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公里。这条灌溉了半个湖南的“母亲河”如今却因为接纳了大量工业废水,使河水中的砷、镉、铅的总量占全省排放总量的90%以上。 课题研究组还做了农作物重金属含量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从衡阳到长沙段的湘江中下游沿岸,蔬菜中的砷、镉、镍、铅含量与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比较,超标率分别为95.8%、68.8%、10.4%和95.8%。而这些“超标农作物”不仅被当地农户每天食用,还被运送到更多的乡镇和城市…… 论文中还提及,水田土壤中的砷、锌的含量还要高于菜地。据科研专家介绍,由于水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更强,水稻等水田农作物的重金属含量会更高。 2008年,湘江中下游农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调查实验结果全部出炉,但是仅作为科研成果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并未能在社会上公开以得到足够的重视。 据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消息,2010年,国家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重要工程立项,并于6月投资4.6亿元建设基础设施,9月获得国家环保部专项治理资金的支持,“湘江再见清水指日可待”。 但据科研学者介绍,按照调查论文中所提及的污染区域计算,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至少需要百亿投资和十年以上的恢复周期。 那么,这些“污染重灾区”的粮食是否流入市场,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呢? 2010年11月,记者致电湖南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接线人员称,粮食重金属含量检测对设备和技术人员的要求都极高,目前国内能做出权威检测的机构很少,他们目前还没有相关检测项目,因此不能表态。 今年2月16日,记者再次致电湖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站,该站负责人员称,从仪器设备和技术水平上而言该站可以做粮食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检测,但是,“我们单位没有做过湖南任何地区的粮食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所以没有数据。” 凶手 大规模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究竟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曾对矿业市场做过多年深度调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实行的是“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的政策。 “其结果就是地方政府拥有中小矿产资源开发的审批权,‘一哄而上’全民办矿的局面就此形成。” 罗仲伟认为,正是因为采矿权的混乱导致了我国矿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着集中度不足,开采工艺落后、统筹规划欠缺的“三大短板”。 据了解,在我国已探明的矿产储量中,共生伴生矿床的比重占80%以上,可是,只有2%的矿山综合利用率在70%以上,75%的矿产综合利用率不到2.5%,也就是说,我国绝大多数矿山都只是为了开发极少数矿石,将更多的矿产资源破坏和废弃了。 有媒体曾报道,在广西环江,绝大多数矿山都没有石排场和尾矿库,大量废石和尾矿就堆放在山上,这不仅占用了本可以利用的耕地,还容易在暴雨来临时形成泥石流,最可怕的是,尾矿中的有害成分在伴随雨水逐渐扩散到更大的范围,危害在时刻发生着。 另一个“定时炸弹”是裸露堆放的矿渣。 在云南个旧,冶炼厂、电镀厂非常密集,矿石在这里经过加工就可以身价倍增,同时,大量的矿渣被生产出来,废弃在矿山和矿厂附近。 据了解,在云南个旧老厂矿田竹叶山矿段,十几万吨砷渣已经裸露堆放在旷野里几十年,为了阻挡砷渣对农田的污染,农民们在砷渣周围堆砌了“土坝”,但是,砷还是通过雨水进入了地下水系统,据检测,该矿段附近的农作物含砷量超标100多倍。 而砷渣还只是重金属污染“五毒”之一,其他的还有汞、镉、铅、铬等重金属废渣。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累计产生铬渣600多万吨,其中仅有200多万吨得到处置,“五渣”总数更是难以计算。 另一个污染的来源则是化工企业排放的污水。 除此之外,农户们过度使用化肥也能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急速攀高。 救赎 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邓家塘乡,绿油油的草长满了整个农田,乍看之下还以为是青色的水稻。在这块已经被重金属严重污染、无法农耕的土地上,被称作“土壤清洁工”的蜈蚣草却生长得郁郁葱葱。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介绍说,蜈蚣草吸收土壤中砷的能力相当于普通植物的20万倍,通过蜈蚣草的吸附、收割,三至五年内,这片土地就可以“恢复健康”,在郴州已经有修复完工的土地恢复了耕作。 现在,蜈蚣草已经在湖南郴州、云南个旧、广西环江扎下了根,尤其是在广西环江,蜈蚣草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0亩~2000亩,成为世界上最大面积的砷污染农田修复项目。 蜈蚣草的“同盟战友”还有东南景天,这是在广东种植的专门修复镉中毒农田的植物,现在东南景天在全国也有上百亩的试验基地。 在西北,300多亩盐碱土地上种植了被称作“吸毒解毒高手”的竹柳,它不仅耐寒、耐旱、耐涝、抗盐碱,还可以吸收城市污水,消除氮磷钾,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成分。 陈同斌介绍说,植物修复法更接近自然生态,从经济投入、修复周期和避免二次污染等多方面考虑都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但是,植物修复法的进行却并不顺利,以云南个旧为例,目前治理修复面积还不到100亩,而污染面积却在20万亩以上。 杯水车薪。 虽然植物修复法已经非常“实惠”,修复一吨污染土的成本已经低于200元,但是修复面积的庞大使总投入数额惊人。陈同斌举例说,广西环江受污染土地达万亩,如果要全部修复,总投资至少需要几千万到1亿元,这对当地财政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 在广西河池市,蜈蚣草就与桑叶或甘蔗、苎麻等经济作物间作,使污染土地修复的同时,农民也有较好的经济收入。 但陈同斌仍然强调,并不是所有的修复地区都能够实现经济利益的兼顾,土壤修复还是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补贴,否则,修复规模就很难扩大。 另外,种苗繁育也并不容易。目前发现的超富集植物一般都是野生植物,其种苗繁育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实现大规模种苗就更加困难,所以现今使用的是先大棚育种再移植到修复区的办法,这无疑会增加成本和操作难度。 而且,类似蜈蚣草的砷超富集植物多集中在我国淮河以南,而在淮河以北则很少发现,这使植物修复法的影响范围大大受限。 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最为痛苦的则是三至五年的修复周期过于漫长,他们守在不能耕作的试验田旁,除了等待,他们毫无办法。 更为残酷的现实是,很多污染地区都等不及采用植物修复法,而选择了“客土法”。 “客土法”也称作物理修复法,简而言之就是将被污染土壤深埋到水稻根系不能达到的25厘米以下,用这种方法修复一亩污染土地就要花费上百万元,而且污染土壤仍然存在,甚至会继续扩大。但是,因为修复方法简单,花费时间少,这种饮鸩止渴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求解 “只有掐紧了准入、统一了管理、明确了监督,才能够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遏制住。”罗仲伟的观点也得到了陈同斌的认可,“矿产不合理开采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管住了开矿,就管住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最大问题。” 罗仲伟认为,我国矿业管理立法相对薄弱,多方插手、政出多门是导致权利、责任归属不清的重要原因;其次,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矿业管理体制。在管理方面,我国实行中央为主、地方为辅的权益分配。但是,由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资源的关注点不同,利益取舍不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在法律法规的执行上都会有偏差和扭曲。 罗仲伟认为,应该取消地方政府的矿业审批权,明令禁止地方政府参股矿业企业,建立矿业开采的利益协调机制。 另外,在矿业监督上,罗仲伟建议,成立专门的政府主管部门对矿业实行监督迫在眉睫。 “虽然矿业管理涉及到诸多部门和多方利益,调整和改革面临困境,但是,生命的代价也迫使所有相关方都不得不变,国家政策和专项治理也在不断加强,破解僵局并非难事。”罗仲伟表示乐观。 在前不久公布的2010年全国环保专项行动成果中,截至9月30日,共排查重金属排放企业11510家,取缔关闭584家,在14个省(区、市)确定了148个重金属重点监管区域,19个省(区、市)确定了1149家重点监管企业,其整治力度和监管效应都是前所未有的。 2011年,由环保部牵头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编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公布时间指日可待。由国家设立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也已经筹集完毕,增加财政投入将为“无力的救赎”直接输血。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这个圈住了土地、圈住了生命、圈住了全人类的土壤僵局能够寻求到真正的破解之策。
个人分类: 新闻评论转载|1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农田重金属污染触目惊心 每年污染1200万吨粮食
热度 2 maokebiao 2011-2-22 09:05
国土资源部曾公开表示,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而这些粮食足以每年多养活4000多万人,同样,如果这些粮食流入市场,后果将不堪设想… 2009年4月13日,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时隔十个月后的现场,厂区外黑色防渗漏的塑料布下被“封存”的土地。IC   土壤毒祸   因矿产资源滥挖滥采造成的农田重金属污染,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中国经济周刊》实习记者 李妍|北京报道   阿月是一位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姑娘,来自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某村,刚上大一的她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她说:“我能来北京上学,是很幸运的。”   谈及家乡,阿月情绪复杂。   云南个旧被称作“锡都”,占地1587平方公里,人口45.33万,锡的保有储量为90多万吨,占全国锡储量的三分之一,全球锡储量的六分之一。   在这里,所有的人都与锡紧密相关。   阿月的爷爷曾在锡矿工作30多年,阿月的爸爸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锡艺工匠,阿月的哥哥在做锡工艺品进出口生意,阿月抚摸着陪伴她18年的小锡镯,它已经紧紧卡在阿月瘦削的手腕上。   锡,让这片土地变得热闹异常,随处可挖的锡矿让附近村民迅速富裕起来,出嫁的女儿身上,都会缀满沉甸甸的锡饰。当地人认为,锡是神灵赐予他们的珍宝。   但与锡相生相伴的,是砷,其化合物是砒霜的主要成分。   根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的公开论文资料显示,在我国,砷作为锡的伴生矿由于利用价值不高,70%以上都成了被废弃的尾矿。截至2008年,我国至少有116.7万吨的砷被遗留在环境中,这就相当于百万吨的砒霜被散落在旷野中,任雨水冲刷,注入河流,渗进土壤……   于是,这片因锡而富裕的土地也在因砷而痛苦。   阿月的爷爷死于砷中毒引发的肺癌。阿月的三个伯伯也是老矿工,因同样的病症已先后去世,阿月的爸爸后来离开了锡矿,可是已经染上了严重的砷中毒,连劈柴的力气都没有,好在后来学了点手艺活,以维持生计。   从此,阿月的家乡被称为“癌症村”。这里的癌症病发率一度高达2%,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100倍,平均寿命不足50岁。   上世纪90年代起,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面开展了整顿和治理工作,所有锡矿工人都要戴上防毒面具下井。但是,已经被污染的土地和地下水难以修复,沉重的历史并没有过去,受害的也不只是父辈。   阿月的哥哥视力很差,太阳下山了就看不清东西;阿月的姐姐身上有淡淡的毒斑,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都瘦弱无力,经常生病……   阿月的家里原来有十二亩地,种烟叶和柿子树,每年能有上万元的收入。“烟叶早就没了,谁敢抽‘砒霜烟’啊?柿子树上结的柿子都黄澄澄的,拨开了核儿都是黑的。妈妈原来最爱吃柿子,我这辈子都不会吃柿子了。”   这片曾经富饶的土地已经无法耕作,农民们没了生路,水和菜都要到几百里外的镇上买,入不敷出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背井离乡。   记者问阿月,毕业了会回家乡工作吗?阿月沉默了很久,小声说:“我也不知道。”   痛苦   类似的案例不只是出现在云南个旧。   2001年,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突如其来的天灾摧毁了家园,可是,更大的痛苦却在洪水之后。   洪水冲垮了上游废弃的尾砂坝,导致下游万余亩农田有害元素最高超标246倍,农作物基本绝收,临近的刁江100多公里河段鱼虾绝迹,沿河地区全部污染。直到2004年,仍有60%的农田寸草不生,成为荒漠,刁江下游的河池市长老乡多年来报名应征入伍的青年,竟没有一个能通过体检关。   曾有调研专家估算,“毒水”将经刁江进入珠江水系,整个珠三角都将因此遇难,污染会很快蔓延至百万亩土地,影响过亿人口,修复年限超过百年。   除了云南、广西,还有湖南、四川、贵州等重金属主产区,很多矿区周围都已经形成了日渐扩散的重金属污染土地。   国土资源部曾公开表示,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而这些粮食足以每年多养活4000多万人,同样,如果这些粮食流入市场,后果将不堪设想。   掩盖   曾有一位从事土地污染研究多年的科学家告诉了记者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就在前几年,这位科学家受邀到某地检测土地重金属污染情况,实验结果出来后,科学家大为震惊,因为这块全国著名的粮食主产区污染情况已经严重到令人咂舌!科学家亲自将监测报告递交给当地的一位高级官员,这位官员在沉思良久后说道:“这个情况确实非常严重,我们也一直很重视,但是,我们目前无力治理,所以请不要告诉任何人我看过这份报告。”   记者通过多方搜集,找到了权威机构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的多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尚未在社会上公开披露。   根据论文资料显示,广东连南、广西南丹、湖南常宁、湖南常德、湖南郴州等地都存在着大量砷渣废弃,导致矿区周围农作物含砷量超过国家标准几百倍的情况。   湘江,全长856公里,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公里。这条灌溉了半个湖南的“母亲河”如今却因为接纳了大量工业废水,使河水中的砷、镉、铅的总量占全省排放总量的90%以上。   课题研究组还做了农作物重金属含量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从衡阳到长沙段的湘江中下游沿岸,蔬菜中的砷、镉、镍、铅含量与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比较,超标率分别为95.8%、68.8%、10.4%和95.8%。而这些“超标农作物”不仅被当地农户每天食用,还被运送到更多的乡镇和城市……   论文中还提及,水田土壤中的砷、锌的含量还要高于菜地。据科研专家介绍,由于水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更强,水稻等水田农作物的重金属含量会更高。   2008年,湘江中下游农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调查实验结果全部出炉,但是仅作为科研成果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并未能在社会上公开以得到足够的重视。   据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消息,2010年,国家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重要工程立项,并于6月投资4.6亿元建设基础设施,9月获得国家环保部专项治理资金的支持,“湘江再见清水指日可待”。   但据科研学者介绍,按照调查论文中所提及的污染区域计算,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至少需要百亿投资和十年以上的恢复周期。   那么,这些“污染重灾区”的粮食是否流入市场,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呢?   2010年11月,记者致电湖南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接线人员称,粮食重金属含量检测对设备和技术人员的要求都极高,目前国内能做出权威检测的机构很少,他们目前还没有相关检测项目,因此不能表态。   今年2月16日,记者再次致电湖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站,该站负责人员称,从仪器设备和技术水平上而言该站可以做粮食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检测,但是,“我们单位没有做过湖南任何地区的粮食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所以没有数据。”   凶手   大规模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究竟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曾对矿业市场做过多年深度调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实行的是“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的政策。   “其结果就是地方政府拥有中小矿产资源开发的审批权,‘一哄而上’全民办矿的局面就此形成。” 罗仲伟认为,正是因为采矿权的混乱导致了我国矿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着集中度不足,开采工艺落后、统筹规划欠缺的“三大短板”。   据了解,在我国已探明的矿产储量中,共生伴生矿床的比重占80%以上,可是,只有2%的矿山综合利用率在70%以上,75%的矿产综合利用率不到2.5%,也就是说,我国绝大多数矿山都只是为了开发极少数矿石,将更多的矿产资源破坏和废弃了。   有媒体曾报道,在广西环江,绝大多数矿山都没有石排场和尾矿库,大量废石和尾矿就堆放在山上,这不仅占用了本可以利用的耕地,还容易在暴雨来临时形成泥石流,最可怕的是,尾矿中的有害成分在伴随雨水逐渐扩散到更大的范围,危害在时刻发生着。   另一个“定时炸弹”是裸露堆放的矿渣。   在云南个旧,冶炼厂、电镀厂非常密集,矿石在这里经过加工就可以身价倍增,同时,大量的矿渣被生产出来,废弃在矿山和矿厂附近。   据了解,在云南个旧老厂矿田竹叶山矿段,十几万吨砷渣已经裸露堆放在旷野里几十年,为了阻挡砷渣对农田的污染,农民们在砷渣周围堆砌了“土坝”,但是,砷还是通过雨水进入了地下水系统,据检测,该矿段附近的农作物含砷量超标100多倍。   而砷渣还只是重金属污染“五毒”之一,其他的还有汞、镉、铅、铬等重金属废渣。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累计产生铬渣600多万吨,其中仅有200多万吨得到处置,“五渣”总数更是难以计算。   另一个污染的来源则是化工企业排放的污水。   除此之外,农户们过度使用化肥也能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急速攀高。   救赎   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邓家塘乡,绿油油的草长满了整个农田,乍看之下还以为是青色的水稻。在这块已经被重金属严重污染、无法农耕的土地上,被称作“土壤清洁工”的蜈蚣草却生长得郁郁葱葱。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介绍说,蜈蚣草吸收土壤中砷的能力相当于普通植物的20万倍,通过蜈蚣草的吸附、收割,三至五年内,这片土地就可以“恢复健康”,在郴州已经有修复完工的土地恢复了耕作。   现在,蜈蚣草已经在湖南郴州、云南个旧、广西环江扎下了根,尤其是在广西环江,蜈蚣草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0亩~2000亩,成为世界上最大面积的砷污染农田修复项目。   蜈蚣草的“同盟战友”还有东南景天,这是在广东种植的专门修复镉中毒农田的植物,现在东南景天在全国也有上百亩的试验基地。   在西北,300多亩盐碱土地上种植了被称作“吸毒解毒高手”的竹柳,它不仅耐寒、耐旱、耐涝、抗盐碱,还可以吸收城市污水,消除氮磷钾,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成分。   陈同斌介绍说,植物修复法更接近自然生态,从经济投入、修复周期和避免二次污染等多方面考虑都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但是,植物修复法的进行却并不顺利,以云南个旧为例,目前治理修复面积还不到100亩,而污染面积却在20万亩以上。   杯水车薪。   虽然植物修复法已经非常“实惠”,修复一吨污染土的成本已经低于200元,但是修复面积的庞大使总投入数额惊人。陈同斌举例说,广西环江受污染土地达万亩,如果要全部修复,总投资至少需要几千万到1亿元,这对当地财政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   在广西河池市,蜈蚣草就与桑叶或甘蔗、苎麻等经济作物间作,使污染土地修复的同时,农民也有较好的经济收入。   但陈同斌仍然强调,并不是所有的修复地区都能够实现经济利益的兼顾,土壤修复还是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补贴,否则,修复规模就很难扩大。   另外,种苗繁育也并不容易。目前发现的超富集植物一般都是野生植物,其种苗繁育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实现大规模种苗就更加困难,所以现今使用的是先大棚育种再移植到修复区的办法,这无疑会增加成本和操作难度。   而且,类似蜈蚣草的砷超富集植物多集中在我国淮河以南,而在淮河以北则很少发现,这使植物修复法的影响范围大大受限。   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最为痛苦的则是三至五年的修复周期过于漫长,他们守在不能耕作的试验田旁,除了等待,他们毫无办法。   更为残酷的现实是,很多污染地区都等不及采用植物修复法,而选择了“客土法”。   “客土法”也称作物理修复法,简而言之就是将被污染土壤深埋到水稻根系不能达到的25厘米以下,用这种方法修复一亩污染土地就要花费上百万元,而且污染土壤仍然存在,甚至会继续扩大。但是,因为修复方法简单,花费时间少,这种饮鸩止渴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求解   “只有掐紧了准入、统一了管理、明确了监督,才能够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遏制住。”罗仲伟的观点也得到了陈同斌的认可,“矿产不合理开采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管住了开矿,就管住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最大问题。”   罗仲伟认为,我国矿业管理立法相对薄弱,多方插手、政出多门是导致权利、责任归属不清的重要原因;其次,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矿业管理体制。在管理方面,我国实行中央为主、地方为辅的权益分配。但是,由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资源的关注点不同,利益取舍不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在法律法规的执行上都会有偏差和扭曲。   罗仲伟认为,应该取消地方政府的矿业审批权,明令禁止地方政府参股矿业企业,建立矿业开采的利益协调机制。   另外,在矿业监督上,罗仲伟建议,成立专门的政府主管部门对矿业实行监督迫在眉睫。   “虽然矿业管理涉及到诸多部门和多方利益,调整和改革面临困境,但是,生命的代价也迫使所有相关方都不得不变,国家政策和专项治理也在不断加强,破解僵局并非难事。”罗仲伟表示乐观。   在前不久公布的2010年全国环保专项行动成果中,截至9月30日,共排查重金属排放企业11510家,取缔关闭584家,在14个省(区、市)确定了148个重金属重点监管区域,19个省(区、市)确定了1149家重点监管企业,其整治力度和监管效应都是前所未有的。   2011年,由环保部牵头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编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公布时间指日可待。由国家设立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也已经筹集完毕,增加财政投入将为“无力的救赎”直接输血。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这个圈住了土地、圈住了生命、圈住了全人类的土壤僵局能够寻求到真正的破解之策。 污染现状 : 湘赣产大米镉多超标 严重后果 : 镉米冲击波仅冰山一角 全面重金属危机需警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26 次阅读|3 个评论
纳米与镉米——镉污染大米,可导致骨痛病等怪病
热度 1 sheep021 2011-2-14 21:14
调查称中国10%大米存镉污染 可导致骨痛病     中国市场10%的大米重金属镉超标,暗藏健康杀机 时 间:2011-02-14 00:00:00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作者:宫靖 重金属镉正通过污染土壤侵入稻米;学者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多地市场上约10%大米镉超标;多位学者对本刊记者表示,基于被污染稻田绝大多数不受限制地种植水稻的现实,10%的镉超标稻米,基本反映当下中国的现实。   重金属镉正通过污染土壤侵入稻米;学者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多地市场上约10%大米镉超标;中国在多种重金属污染的稻米之前几不设防   从一张油漆斑驳的桌子下面,84岁的李文骧老人扯出小半袋大米。颜色纯白,略有透亮感,颗粒饱满,肉眼看不出这些大米有什么异样。   但是,经过检测,这种大米中镉成分严重超标。当地人将这种大米简称为"镉米"。   镉,一种重金属,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排序第48位。在自然界,它作为化合物存在于矿物质中,进入人体后危害极大。    李文骧老人怀疑自己得的怪病与这种大米有关。老人身体还算硬朗,但已经20余年没法好好走路了。只要走上不超过100米,脚和小腿就会酸疼难忍。    医生无法确切诊断,老人干脆自己命名――软脚病。他告诉本刊记者,在其生活的广西阳朔县兴坪镇思的村,另外十几位老人也有类似症状。   从1982年退休回村算起,李文骧吃本村产大米已有28年。多位学者的研究论文证实,该村耕地土壤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就已被重金属镉所污染;相应的,所产稻米中镉含量亦严重超标。    医学文献已经证明,镉进入人体,多年后可引起骨痛等症,严重时导致可怕的"痛痛病"。所谓"痛痛病",又称骨痛病,命名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该国由于开矿致使镉严重污染农田,农民长期食用污染土壤上的稻米等食物,导致镉中毒,患者骨头有针扎般剧痛,口中常喊"痛啊痛啊",故得此名。这种病的症状与李文骧老人所说的软脚病非常相似。多位学者也直指,思的村不少村民已具有疑似"痛痛病"初期症状。   类似案例不只出现在广西思的村。实际上,多个地方均有人群尿镉等严重超标和相应症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无论农业部门近年的抽查,还是学者的研究均表明,中国约10%的稻米存在镉超标问题。对于全球稻米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现实。   在镉之外,大米中还存在其他重金属超标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研究人员即发表论文称,中国内陆居民摄入甲基汞的主要渠道是稻米,而非鱼类。众所周知,甲基汞是著名公害病之一水俣病的致病元凶。   一个完整的食物污染链条已经持续多年。中国快速工业化过程中遍地开花的开矿等行为,使原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镉、砷、汞等有害重金属释放到自然界。这些有害重金属通过水流和空气,污染了中国相当大一部分土地,进而污染了稻米,再随之进入人体。   数以千万计的污染区稻农是最大的受害者。稻米是他们一日三餐的绝对主食,部分农民明知有污染,但困于卖污米买净米之间的差价损失,而被迫食用污染大米。更多农民则并不知道自己食用的大米是有毒的,他们甚至不清楚重金属是什么。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几乎没有关于重金属污染土地的种植规范,大量被污染土地仍在正常生产稻米。   而且,污染土地上产出的污染稻米,绝大部分可以畅通无阻地自由上市流通。这导致污染稻米产区以外的城乡居民也有暴露危险,而危险程度究竟有多大,目前尚缺乏研究。    思的村怪病   多位土壤学者在其论文和讲义中不具名地提到桂林思的村,直称不少村民具有疑似"痛痛病"初期症状,且"鸡下软蛋,初生小牛软骨"   71岁的秦桂秀是思的村又一位"软脚病"老人。最近四五年间,她总是双腿发软,没有力量,一走路就痛。此外,她的腰也经常痛。她曾到桂林市一家大医院求治,被诊断为"骨质钙化"。具体病因,医生表示不清楚。   她说,本村有此类症状的不止十几人,或许50人都有。但本村一位村干部并不赞同她的说法,认为农村人腰酸背痛是常有的,这样的统计没有意义。这位干部同样无法解释如此多人有相同症状的原因。   事实上,国内多位土壤学者在其论文和公开讲义中不具名地提到思的村,直称该村不少村民已具有"痛痛病"初期症状;村中曾出现"鸡下软蛋,初生小牛患软骨病"的现象。   本刊记者向部分当事学者求证此事,学者们修正了上述说法。他们认为,更准确的说法是,部分村民有疑似"痛痛病"初期症状。学者的尴尬在于,迄今没有官方或医疗单位确认上述症状究竟为何病。   2010年12月,本刊记者在思的村走访时,多位村民私下证实,村中确有不少人浑身疼痛。一位上世纪80年代初从外村嫁来的村民说,当时外村女孩都不愿意嫁到本村,说是生的小孩会是"软骨头"。她嫁来后发现,这个说法有点夸张,但人们的担心至今没有消除。   村民证实,粮食未全面放开前,国营粮库曾经免收本村公粮。收粮的官方工作人员说:"你们村大米有毒。"该村村民与别村最大不同是,他们只能吃这种"有毒"、国家都不要的大米。   严冬中,村庄外的耕地里满是水稻收割后留下的稻茬,旁边一些蔬菜则长得翠绿可人。但这片被称做大垌田的近千亩耕地确实"生病"了:1986年的实测数字显示,上述土地有效态镉含量高达7.79毫克/千克,是国家允许值的26倍。   广西桂林工学院教授林炳营在该村的研究表明,1986年,该村所产水稻中,早稻含镉量是国家允许值0.2毫克/千克的3倍,晚稻则是规定值的5倍以上,达1.005毫克/千克。   阳朔县农业局农业环保站一位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该片土地重金属情况至今未有多大改善。一位资深农业专家说,镉污染具有相当大的不可逆性,土壤一旦被污染,即便经过多年,所产农作物中的镉含量也仅会有细微变化。   稻田的水源是流经本村的思的河,污染源是村庄上游15公里以外的一家铅锌矿。这家规模并不算大的矿,上世纪50年代起作为本县国营矿被开采,其时几乎没有环保设施,含镉的废水作为灌溉用水流进了村民的耕地。   据统计,共有5000余亩土地被该矿污染,大垌田是其中最严重的1000亩。后有研究表明,矿山早期废水含镉量超过农灌水质标准194倍。   这家铅锌矿效益并不好,几十年间时开时关,目前已转至私人手中。与此同时,没有村民明确地知道,这些来自大米中的"毒",是否进入了他们的身体,进入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多数人无法证实身上的痛是一种病,更无法证实其与稻米的相关性。 10%大米镉超标   南京农大潘根兴团队在全国多个县级以上市场随机采购样品,结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   受到镉污染的,绝不仅仅是思的村的大米。   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对全国市场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结果显示,稻米中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是铅,超标率28.4%,其次就是镉,超标率10.3%。   五年之后的2007年,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下称南京农大农研所)教授潘根兴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全国六个地区(华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县级以上市场随机采购大米样品91个,结果同样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   他们的研究后来发表于《安全与环境》杂志。但遗憾的是,如此重要的研究并未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多位学者对本刊记者表示,基于被污染稻田绝大多数不受限制地种植水稻的现实,10%的镉超标稻米,基本反映当下中国的现实。   中国年产稻米近2亿吨,10%即达2000万吨。如此庞大的数字足以说明问题之严重。潘根兴团队的研究还表明,中国稻米重金属污染以南方籼米为主,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为烈。2008年4月,潘又带领他的研究小组从江西、湖南、广东等省农贸市场随机取样63份,实验结果证实60%以上大米镉含量超过国家限值。数值如此之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南方酸性土壤种植超级杂交稻比常规稻更易吸收镉,但此因之外,南方诸省大米的镉污染问题仍然异常严峻。   潘根兴告诉本刊记者,中国稻米污染的严峻形势在短期内不可能根本改观。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研究员,多年致力于土壤污染与修复研究。他对本刊记者说,中国的重金属污染在北方只是零星的分布,而在南方则显得较密集,在湖南、江西、云南、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地方,则出现一些连片的分布。   陈同斌对广为流传的中国五分之一耕地受到重金属污染的说法持有异议。他根据多年在部分省市的大面积调查估算,重金属污染占10%左右的可能性较大。其中,受镉污染和砷污染的比例最大,约分别占受污染耕地的40%左右。   如果陈同斌的估计属实,以中国18亿亩耕地推算,被镉、砷等污染的土地近1.8亿亩,仅镉污染的土地也许就达到8000万亩左右。   让人心情沉重的是,这些污染区多数仍在种植稻米,而农民也主要是吃自家的稻米。不仅如此,被重金属污染的稻米还流向了市场。中国百姓的健康,在被重金属污染的稻米之前几不设防   追踪镉污染    湖南株洲新马村、广东大宝山等多个地区,稻米均被严重污染   距广西思的村2000余公里的湖南株洲市新马村,2006年1月发生震动全国的镉污染事件,有2人死亡,150名村民经过体检被判定为慢性轻度镉中毒。当年9月11日,湖南省政府公布调查结果,认为该村饮用水和地下水未受镉污染,但耕地土壤受到镉污染,稻谷中重金属严重超标。   2011年1月,本刊记者再次来到位于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镇的这个村子。该村及相邻两村共计千余亩土地已被当地宣布弃耕。村民至今认为,原先村中开办的摩托车配件厂向地下排放含镉废水是村民镉中毒的最直接原因,不过,政府力主的稻米镉污染也被村民认为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地政府至今没有正式公布该村稻米中的镉含量。南京农大农研所潘根兴教授一行,曾于2008年4月间向该村村民索要过两份原产米作实验室化验,结果显示,其镉含量分别为0.52毫克/千克和0.53毫克/千克,是国家标准的2.5倍。   株洲新马村耕地中的镉污染,主要来自1公里外的湘江。湘江是中国受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新马村上游数公里的霞湾工业区即是湘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在株洲市数个工业区周边,数十平方公里的农田被重金属成片污染。位于霞湾工业区边缘的新桥村村民向本刊记者证实,新桥、霞湾和建设等村数千亩土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前就被霞湾工业区排放的重金属废水污染。当地政府每年向每亩稻田发放800斤稻米的补贴,这样的补贴已有20多年。   而在湘江株洲、湘潭段,两岸有数量庞大的土地直接用湘江水灌溉。在理论上,它们受污染的可能性极大,但这方面的研究和数字较为缺乏。湘潭市环保协会副理事长王国祥曾出资检测湘潭县易俗河镇烟塘村的土壤和稻米污染情况,结果土壤含镉量和稻米含镉量均严重超标。   2008年新马村那次取样前后,潘根兴一行还专赴其余数个被媒体广为报道的镉污染地区进行稻米取样。这些地方有广东大宝山地区、湖南郴州白露塘地区、江西大余漂塘地区等。经实验,这些地方的稻米均被严重污染,镉含量至少0.4毫克/千克,高的可达1.0毫克/千克,总体是国家限值的2倍至5倍。 48号魔鬼    工业革命释放了镉这个魔鬼,而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大宗谷类作物   近几十年间,类似思的村和新马村镉米"有毒"的故事,在中国为数众多的村庄上演。对于65%以上人口以水稻为主食的中国来说,这样的故事无法让人感到轻松。   镉是一种银白色有光泽的重金属,化学符号Cd,原子序数48。它原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与人类生活并不交会。工业革命释放了这个魔鬼。国外有研究推算,全球每年有2.2万吨镉进入土壤。   镉主要与锌矿、铅锌矿、铜铅锌矿等共生。在焙烧上述矿石及湿法取矿时,镉被释放到废水废渣中。如开矿过程及尾矿管理不当,镉就会主要通过水源进入土壤和农田。美国农业部专家研究表明,水稻是对镉吸收最强的大宗谷类作物,其籽粒镉水平仅次于生菜。   已有研究表明, 镉主要在肝、肾部积累,并不会自然消失,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慢性积累后,人体将会出现显著的镉中毒症状。镉使人中毒的最通常路径是,损坏肾功能,导致人体骨骼生长代谢受阻,从而引发骨骼的各种病变。上世纪60年代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骨痛病患者,影响人群达数百人。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太原环境医学研究所刘占旗等研究人员,曾在2000年前后调查国内某铅锌矿污染区260名有20年以上镉接触者。其中84名接触者骨质密度低于正常,他们多数诉称身体有莫名疼痛,而最严重的22名接触者中有19名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和软化。   更有学者的初步研究表明,中国南方某些铅锌矿区域中,人群癌症高发率与死亡率与土壤镉含量及镉超标大米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除了镉,其他重金属也在侵蚀着中国的稻田和大米。   例如,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冯新斌团队以贵州多个汞污染地区为例,在2010年9月美国《环境健康展望》杂志发表论文说,中国内陆居民摄入水俣病元凶甲基汞的主要渠道是稻米,而非鱼类;浙江大学张俊会在2009年的博士论文中分析,浙江台州9个有电子废物拆解历史的自然村中,其中7个的稻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镉、铜、锌复合污染;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李永华团队2008年的研究则表明,湖南湘西铅锌矿区稻米铅、砷污染严重。   体制放大镜   村民均明知大米"有毒"却仍然长年食用。一位村民说:"有钱的用钱扛,没钱的有命扛"   面对被重金属污染的大米,人们往往束手无策。本刊记者在株洲新马村附近的新桥村采访时发现,村民均明知大米"有毒"却仍然长年食用。一位村民对此表示无奈,她说:"有钱的用钱扛,没钱的有命扛。"   这位村民道出的一个南方农村现实是:每人只有几分田,土地仅够产出口粮。假如卖污染米再买净米,其间较大的差价也会推高他们的生活成本。   多位学者指出,中国现行的土地承包到户制度,以及农民口粮基本自给等现实国情,成倍放大了稻米的重金属污染问题。   潘根兴认为,西方国家土地私有,农地主要由农场主和大公司种植,一旦部分土地被重金属污染,出于维护整体利益考虑,农场主或大公司很快会选择弃耕或调整作物。而中国的农民出现污染后个人无力应对,只能选择被动承受。   学者表示,西方国家比中国更重视企业经济行为的环境负外部性,一般要求企业向政府缴纳环境维保基金,这笔资金在多数情况下可以应对包括土壤污染在内的环境问题。而中国政府缺少这样的制度安排,客观上鼓励了环境负外部性的产生。   此外,政府对土壤污染信息的习惯性封锁,导致官民之间严重地信息不对称,更多的自耕农在茫然不知或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食用了重金属超标大米。   独特的饮食习惯也导致大米重金属污染在中国更为突出。稻米并非多数西方国家绝对主食,但65%的中国人以稻米为绝对主食。有学者计算,即便稻米达到国家限定的镉含量0.2毫克/千克,中国南方人每日摄入镉的总量也大大超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额。 镉米不设防   数量众多的重金属超标大米只要被允许种植,必然会有人受害   在几乎没有监管或者没有有效监管的现实下,重金属超标大米享受着让人感到恐怖的"自由"。   除在少数地方因为极端污染事件被叫停,大多数被污染土壤的主人即自耕农,均可以自由选择种植作物种类,包括稻米。广西思的村和湖南新桥村的农民,就没有收到任何来自政府方面的种植禁令。   此外,除了少量重金属超标大米在市场上流通时被检出,政府部门通常没有对村民和市民如何避免吃到被污染大米给出意见。   实际上,重金属超标大米在现实中是完全可以自由流通的。思的村和新马村的大米并未被政府方面禁止对外销售,因此,虽然多数稻米被村民自食,但仍有相当数量污染米自由流向市场。   近几年,由于国家在食品安全制度方面加大了力度,重金属超标大米大概很难出现在大中城市的大型超市中。但在各县市以及乡镇的农贸市场中,污染大米仍然令人防不胜防。   2008年2月,四川成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食品安全抽检中,检出邛崃市瑞泰米业有限公司和四川文君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大米镉超标,要求两企业整改。按照中国现行的食品质量管理法规,两家企业因生产销售镉超标大米是违法的,接受处罚天经地义。   但两家企业表达了委屈:第一,企业在购进大米时,本着就近原则收购,由于中间商的收购渠道复杂,无法判断哪个区域含镉,无法从进货原材料上控制;第二,镉超标与企业生产工艺没有关系,应与土壤含镉有关。   学者更普遍的看法是:政府一方面未在源头上禁止重金属超标大米,即允许在污染土壤上种植稻米,另一方面又在流通中禁止重金属超标大米,这是自相矛盾的,在现实中也是难以执行的。   一个不容乐观的事实是,数量众多的重金属超标大米只要被允许种植,必然会有人食用,也必然有人受害。   一般认为,流通到城市的重金属超标大米毕竟只是少数,由于不断更换所消费大米品种等原因,市民即使吃到重金属超标大米,危害也较小。   但陈同斌及其同事多年观察发现,随着土壤污染区农村居民生活日渐富裕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他们更趋向于将重金属超标大米卖到城市,再换回干净大米,所以城市居民遭受重金属毒害的风险也在日益增加。   2006年,湘潭市环保协会副理事长王国祥在靠近株洲的湘潭城区采集了500名喝湘江水的市民尿样,与其合作的长沙某医疗机构据此检测出一个吓人的结果:30%的人尿液镉超标,10%的人按国家职业病防治标准需要专业治疗。由于种种限制,王没能开展更多的检测。有研究人员认为,那些镉超标的湘潭市民除了饮湘江水的原因,很难说没有镉超标稻米的影响,因为在湘潭市场上也购到过镉米。   不管官员与民众愿意与否,多位学者认为,有一个趋势值得注意,即未来中国农产品安全问题中,重金属污染将取代农药,成为事故多发地带。 相关链接: 四肢无力美少女 ,“爬”到上海寻病因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内科的病房里迎来了一名特殊的患者,一位佤族同胞——娜办。女孩 花季般的年龄且四肢健全的她却只能依靠双手来回爬行 着实令人吃惊 ,为此,该院神经内科四代主任昨联合会诊为其找出无法行走的“罪魁祸首”。 娜办生活在云南省普洱市茫茫大山里的一户佤族家庭。几年前,娜办、娜满两姐妹先后出现四肢无力的怪病,正在娜办父母踌躇无力的时候, 村里又有两个同年龄的孩子也患上了相似的疾病,四个人的生活全靠双手蹲下爬行 ,几乎失去了自理能力。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条腿的营养冠军——蘑菇真能吸收重金属,特别是铅和汞
sheep021 2010-11-18 09:47
浙江省 蘑菇重金属 背景值及质量安全评价 在浙江省的蘑菇生产基地、超市和农贸市场对蘑菇进行实地抽样检测 , 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提出了浙江省蘑菇重金属背景值 . 研究结果显示浙江省鲜蘑菇重金属背景值为铅 0.144 mg/kg 、镉 0.026 mg/kg 、汞 0.038mg/kg 、砷 0.085 mg/kg, 该背景值为实地抽样检测 , 来源明确 , 样本分布具有代表性 , 分析方法和结果可靠 . 经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 , 表明浙江省蘑菇重金属含量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 蘑菇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一般蔬菜 , 特别是砷和汞 , 应作为质量安全控制的重点 , 在生产种植中要对栽培料中的重金属含量水平进行控制 . 四川凉山州 9 种野生 蘑菇 的 重金属 含量 野生蘑菇对 Cd 和 Hg 具有很强的积累能力,在土壤中没有 Cd 和 Hg 检出的情况下,蘑菇中均测出了 Cd 和 Hg , Cd 含量高达 28 . 3836mg / kg 出现在梭孢环柄菇( Lepita ventriosospora ), Hg 含量最高为 0 . 8607mg / kg 出现在大白菇( Russula delica ).在土壤受 Ph 污染的情况下,大白菇子实体积累 Ph 的能力最强,含量为 115 . 9290mg / kg .本次蘑菇样品 Zn 的含量不高.蘑菇对 As 的积累与土壤中 As 含量高低有关,最高含量为喇叭陀螺菌( Gomphus floccosus ),为 4 . 0035mg / kg .表明蘑菇对重金属的积累具有种特异性,与环境土壤重金属含量有关.基于蘑菇对重金属的强积累能力,可考虑作为净化重金属污染环境的特种生物. 重庆市北碚地区食用菌 重金属 含量情况调查与分析 ! 采集北碚的主要食用菌样品,分析其重金属平均含量表明,铅 E 镉 E 汞 E 砷,低于国标,说明重金属含量总体上是安全的。但是, %#F 样品的铅含量和 F 样品的汞含量超过国标,全部样品的砷含量均低于国标。食用菌重金属的平均总含量大部分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此外,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呈现出冬季最高的趋势,这种现象可能与环境中的重金属本底值有关。值得注意的是,食用菌重金属含量的变异系数极大,说明环境条件,品种和栽培技术影响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选择环境条件好,采用优良品种,改革栽培技术能降低食用菌的重金属含量。 评论: 蘑菇曾被称为一条腿的营养冠军。 有营养学家形象地表示:吃四条腿的(猪、牛、羊等)不如吃两条腿(鸡、鸭、鹅等) ,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蘑菇)。可见蘑菇的地位。 没想到蘑菇竟然也不是省油的灯,杀机重重。 还是《黄帝内经》那句话: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以及饮食有节。谨和五味等养生原则才是根本之道。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32 次阅读|4 个评论
控制养猪业中重金属污染的途径
hongkuan15 2010-11-9 17:35
三峡库区生态养猪模式中无公害猪肉生产控制重金属污染的途径   3.1加强工业三废的治理与产地环境的控制   猪肉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工业三废的污染。在重工业城市及其近郊,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尤其要重视产地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建议对包括农户在内的规模化养猪场,建立养殖环境污染监测机构(体系),督促生产者对生猪产地的合理规划选址,严格检测产地的环境,不合格的坚决不准其进行生猪的生产经营。对于工业三废的治理,应严格控制重金属的排放;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减少排放,提高回收利用率;依靠先进的技术,如嗜重金属的微生物、植物,来治理已被重金属污染的环境土壤、水体等。   产地环境的控制, 这是源头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生猪粪尿以及养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可以依靠如下措施来控制:合理建设生猪养殖场,采用先进的清粪工艺,应用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场区内合理绿化, 应用新能源技术沼气工艺等。 建议将养殖环境污染治理纳入法律法规,建议制定《养殖环境污染防治法》。各地政府应当建立养殖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实行管理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责任。强制推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对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标准的规模养猪场应进行整改或停止生产。   3.2饲料中重金属污染的预防   3.2.1加强饲料原料与饲料生产中重金属的监控   农作物、天然饲料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不安全因素。如土壤被重金属元素污染,重金属元素就可能向农作物、天然饲草饲料体内迁移和累积。而现在各养殖场自己种植的农作物、饲草饲料,并未纳入国家饲料重金属监测中。重金属元素具有富集性与累积性,其存在的潜在危害性不容忽视。建议有关部门将生猪养殖场农作物、天然饲料的质量监控纳入国家计划中。   在工业化生产饲料中,预防重金属的污染的关键控制点:一是加强饲料来源的重金属监控,在收购饲料原料时,加强监测,将潜在风险在源头就降低到最小;二是饲料加工工具和加工环境的质量控制,限制使用重金属元素的饲料加工工具、管道等,定期监测饲料加工环境,杜绝在生产过程中引入风险;三是运输过程中的重金属控制,限制使用含重金属元素的运输工具。   3.2.2对饲料添加剂的生产控制   严格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关于查处生产经营含有违禁药品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紧急通知》来执行, 严格控制重金属元素砷、铅、汞、铬和镉的添加量,严禁超标。禁止超量添加铬制剂,矿物性添加剂。   开发使用可代替普通添加剂的绿色添加剂。绿色添加剂包括中草药添加剂、糖萜素等,这些绿色添加剂,不仅能有利于消除重金属对动物机体的危害,还能提高生猪的生产性能。有资料显示,采用由矿物质原料组成的吸附剂来降低镉和铅在猪体内的毒性作用,其效果是明显的。   3.2.3规范使用配合饲料和添加剂   由于生产者大多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对非合理使用配合饲料以及添加剂的危害性缺乏意识,而且他们求利益心切,往往造成养殖过程中忽视了配合饲料以及添加剂使用的规范性。尤其是一些添加剂的过量使用,不仅造成了添加剂的浪费,有可能造成重金属的污染,也使得添加剂的效用没有最好的发挥出来。所以,应该大力向生产者宣传科学养猪的知识,管理者应该帮助生产者规范合理的使用配合饲料和添加剂。   3.3建立健全中国猪肉安全控制系统   国外的猪肉安全控制系统主要由法规标准系统,管理控制系统, 动物健康保障系统,猪肉安全检验及保证系统等子系统组成。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比国内外的猪肉安全控制系统,我国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3.3.1法规标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①细化法律中的有关规定,补充不足和模糊的方面。②制定的法规要向国际标准靠拢,如CAC,欧盟的法规标准。③强制推行HACCP管理、良好农业规范(GAP)、良好兽医规范(GVP)和良好生产规范(GMP)等。④研究制定将法规和标准落实到源头,基层的动力机制。⑤提高时效性,要及时根据我国的科学发展和卫生要求,对各项法规标准进行修改。   3.3.2实行猪肉产品卫生质量的全程监管制度   根据OIE的要求和规定,逐步建立一支适度垂直管理、高效精干、责权统一的官方兽医队伍,实行猪肉产品卫生质量的全程监管制度。实现从动物饲养屠宰加工市场检疫和出入境检疫的全面管理。全过程包括饲养、屠宰、加工、运输、储藏、销售、进出口全过程;也包括相关的场所、环境、设施、工艺、操作规程和操作方法;还包括科研、实验、检验机构、兽医诊疗以及动物福利各个方面。   3.3.3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   应发展追溯和透明系统,保证生产者、加工者、分销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透明。为了保证信息的快速传播,还应该建立,储存动物以及运输、进口、贸易信息的信息系统,动物疾病通知系统以及食品安全的预警系统。
个人分类: 未分类|2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内猪肉重金属污染状况严峻
热度 3 hongkuan15 2010-11-9 17:34
随着人们无公害意识和观念的不断增强,对安全,卫生,生态,健康等问题日益关注,全世界已经形成了一股追求无污染、无残留、安全卫生、健康的无公害食品的浪潮。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猪肉产品安全问题却十分突出。 影响猪肉安全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人畜共患疫病,第二是滥用或非法使用兽药及违禁药品,第三是农药和工业三废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残留的污染,由于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重金属的污染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突出。 根据资料显示,关于疫病、兽药残留的研究以及控制措施方面文献报道很多,也非常全面。而目前有关重金属污染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危害研究却很少 。为此,本文主要从国内猪肉中重金属污染概况,猪肉中重金属的来源与危害 进行详细的阐述。 国内猪肉中重金属污染研究概况 关于环境如水体、土壤、空气等以及植物中重金属污染已多见报道,但关于动物性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研究还不多。有关的文献都只是片面的研究了某一地区的一二种重金属元素,系统全面的无公害猪肉中重金属污染与控制现状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无公害猪肉生产中应控制的重金属元素主要是铅、镉、砷、汞和铬。    1、铅与镉 2002年9月,四川省井研、邛崃、蒲江县和资阳市雁江的屠宰现场, 随机抽取10头猪的猪肉和猪肝,对其中的镉和铅进行了测定,结果表面猪肉中铅含量在0.300 mg/kg以下,镉含量均在0.050 mg/kg以下,符合我国《无公害食品 猪肉》(NY5029-2001)规定的铅和镉含量的要求。不同屠宰场间猪肉中的铅和镉含量基本一致。 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2004年广东省食品污染物监测计划的统一部署,于2004年12月对全市主要农贸市场的产品进行了重金属铅、镉监测,其中包括了猪肉和猪肾。结果猪肉全部合格,猪肾中镉含量偏高。 2003年,在严格的质量控制下,对南通市6县2区共6种动物性食品中进行了有关镉污染状况专项调查,其中包括猪肾。结果表明,镉含量平均值最高的为猪肾脏,南通市动物性食品中存在一定程度镉污染,特别是动物肾脏镉污染严重。 2004年9月,在丹东市对65种食品中重金属铅进行了监测,结果全部合格。   重庆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2004年对重庆市的生猪,作了比较全面的重金属本底抽样检测,结果表明重庆市猪肾中镉残留严重超标, 超标率为86%, 镉残留平均3.8 mg/kg,所抽查的39个区县都有超标样品出现, 最高的超限80多倍。    2、砷和汞 据周蓉等报道,采用微波消解样品,应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绿色食品猪肉中的砷、汞进行了快速测定,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消解猪肉样品比湿法, 具有更好的时效性。 据黄裕等人对深圳经济特区屠宰生猪汞含量的调查显示,在1998年8月至1999年11月期间,对深圳市肉联厂屠宰的生猪中,随机抽检30头,分别对其肌肉、肝脏及肾脏的总汞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表明,深圳市屠宰生猪汞含量绝大多数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但其中有一头汞含量超标,说明深圳市售鲜猪肉中存在汞超标的问题。 祝玉双等人在2004年9月, 对丹东市的65份食品中砷、汞含量进行监测(包括对鲜猪肉的重金属监测),结果报告表明,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3、铬 2004年,重庆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重庆市的生猪猪肉,作了比较全面的重金属检测。其中包括了对铬的监测.结果全部合格。    猪肉中重金属的来源与危害 重金属污染通过污染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 污染植物, 动物通过对植物的摄取、水的饮用等进一步造成重金属对动物的污染。食品动物被污染后制成的食品,进入人体,将对人体产生危害。猪肉中重金属的来源以及对人体的危害,分别阐述如下。 1、猪肉中镉的来源与危害 镉是一种对动物和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重金属。环境受到镉污染后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人人体,引起慢性中毒。动物体内的镉含量,主要受摄入饲料中镉含量的影响。饲料中镉含量在非污染条件下是比较低的, 但在镉污染区或饲喂高镉量的饲料时, 可导致动物体内及畜产品中高镉量的残留。    镉被人体吸收后,形成镉蛋白。选择性蓄积于肾、肝,其中肾是镉中毒的靶器官。镉在体内,影响肝、肾酶系统的正常功能;使骨骼的代谢受阻,造成骨质疏松、萎缩、变形等。 由于动物体内缺乏超量控制的机制及有效保持平衡的机制,动物不能自动排泄镉,不能阻止体内镉过多沉着。镉的生物半减期很长,有20-30年,具有体内蓄积性。猪肉中镉污染最严重,且我国的国家标准比CAC的标准低,控制和预防猪肉镉残留是重中之重。 2、猪肉中汞的来源与危害 鱼粉营养丰富,含有大量动物蛋白质和钙、磷等矿物质,是最好的动物饲料原料。被汞污染的鱼类是饲料中汞的主要来源。 汞有金属汞和汞的化合物两种存在形态,化合物又可分为无机汞化合物和有机汞化合物。金属汞中毒常以汞蒸气的形式引起,通过呼吸道进人肺泡,经血液循环运至全身, 导致头痛、头晕、运动失调等。甲基汞在人体肠道内极易被吸收,大部分蓄积在肝和肾中,分布于脑组织中约占15% ,但脑组织受损害则先于其他各组织。日本著名的公害病水俣病即为甲基汞慢性中毒症。    3、猪肉中铅的来源与危害 猪肉中的铅污染主要来源于饲料中铅的污染。日常生活中含铅物品的使用,造成了铅对环境以及饲料原料的污染。进入食物链进而污染了猪肉。铅不仅可以引起饲养动物机体产生贫血、免疫功能障碍等急慢性病变,还可以影响哺乳动物的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等。铅含量达到一定量时可使鱼类致死,还可破坏水体自净作用。铅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人食用了被铅污染的猪肉食品后,可能会引起末梢神经炎,运动和感觉障碍等。四乙基铅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很大。 4、猪肉中砷的来源与危害 环境中的砷化合物不超过人体负荷的量不会造成危害。有些砷化合物在农业上作杀菌剂和杀虫剂,在其使用过程中,可进入植物体内,从而对一些饲料原料造成污染,长期饲喂猪会引起慢性中毒。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末梢神经炎和神经衰弱症候群的症状。由于添加超量砷制剂会使猪表现出皮肤红润、皮毛光亮,于是一些饲料厂家在饲料中超剂量添加砷制剂。但砷制剂是有毒的,不但对环境造成污染,并经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人体长期食入高浓度砷的猪肉,可引起急性砷中毒或慢性中毒。 5、 猪肉中铬的来源与危害 工业三废中含铬量高的情况下,将会导致铬污染周围环境,可引起在此环境中的家畜中毒。铬对人体有毒的主要是六价铬。据报道,经口腔摄入的六价铬有10%被机体吸收,其中10%可能在人体内停留达5年之久。摄入超大剂量的铬会导致胃肠道,肾脏和肝脏的损伤,甚至死亡。在规模化畜禽养殖业中,现在铬因其在改善繁殖性能、提高胴体品质等方面均有作用,被广泛用作添加剂, 且往往过量添加,但因此也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是增加了动物产品中的铬残留,对人有潜在危害;二是铬在周围土壤、水源或环境中不断增多,达到一定量时也会破坏环境,引起人和动物的灾害。因此在应用铬制剂时必须慎重。  
个人分类: 未分类|948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食品安全系列:猪肉里的重金属!
hongkuan15 2010-11-9 17:23
农民都知道的秘密?猪肉里的重金属 目前,农业部正在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制定我国的微量元素在饲料中的添加标准。 在长江边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的一个普通养猪场里,一道围栏隔开了两群肉猪。围栏的一边,猪脚下的泥塘已经被踩得狼藉不堪,漆黑的粪便和烂泥搅在一起。而围栏的另一边,却呈现完全不同的景象,猪脚下是一片黄土,看不到一点黑色。西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副教授刘力和她的学生注视着这截然不同的场景,心中充满了疑惑。  围栏两边的猪,不但粪便的颜色完全不一样,而且在体型大小上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它们是由同一批次的小猪仔成长而来的,为什么生长速度和排出的粪便看起来如此不同?刘力说。  帮刘力和学生养猪的农民是南沱镇本地人,看着他们在猪圈边充满疑惑,便凑过来热心地建议:刘老师,你们这么喂是不成的。  刘力明白他指的是什么。在这个项目一开始,当地人就对刘力养猪的方式感到很好奇:只是单纯地用纯天然饲料喂猪,而不再额外添加任何东西。刚开始养的时候,刘力把买来的小猪仔分成两组,一组交给农民按照传统方法喂养,另一组是由他和学生饲养。但一段时间过去以后,农民饲养的猪长得又快又肥,刘力养的猪却显得相对瘦小。  面对这样的情况,农民传授给刘力一个经验:一定要往饲料里加入一种神秘的物质,才能解决生长速度的问题。  南沱镇的猪肉在重庆当地非常有名,是安全、无公害猪肉的象征。当地猪饲养业有什么诀窍?刘力告诉记者,当时,那位农民拿出了一种蓝绿色的粉末给他看,并告诉他,在南沱镇,所有的养猪户都知道这个秘密,只要让猪吃混有这种粉末的饲料,猪就会食欲大增,也不容易生病,体型一天变一个样。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猪的粪便也会从黄色变成黑色,对此,这位农民的解释是,饲料的利用率高了,猪的肠胃把所有的东西都消化掉,粪便才变成了黑色。  这么神奇?这种神秘配方究竟是什么?刘力把农民送给他的蓝绿色粉末拿到实验室进行化验,结果发现,这些粉末是硫酸铜让猪快速增肥的诀窍,重金属添加物。  刘力副教授调查发现,除了在饲料中添加铜和锌外,很多猪饲料还含有大量铅、镉、砷、汞、铬等重金属元素。砷是毒性非常强的污染物,它的氧化物即是人们常说的砒霜,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要比铜和锌大得多。刘力说。由于在饲料中超标添加微量元素,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是我们近几年才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的周安国教授告诉《北京科技报》,例如,在饲料中添加的重金属元素包含铁元素,它会刺激猪圈周边环境中微生物的过量生长和繁殖变异。在这种环境中养殖的猪的状况也会每况愈下,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养殖户会往饲料中加入更多的添加剂,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周安国教授说,其实,自然界存在着很多重金属,比如锌、镉、铜、铅等,这些重金属同样存在于动物和人体内,是维持其健康的必需元素。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的问题,任何东西一旦超过这个度,必然会给环境或生物体造成不良影响。  最为严重的是,超标的重金属会在猪的肝脏等内脏器官中聚集,跟随猪肉进入我们的食物链中。假如我们吃的食物重金属含量超标,而我们又经常吃这些食物,那么食物内的大量重金属就会进入人体消化系统并很难被排出,它们会积蓄起来造成人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告诉《北京科技报》,研究发现,正常情况下,重金属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三种:食物、饮用水和大气。  自然环境中的重金属一般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这不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但是,如果在饲料中大量添加重金属,则会导致畜禽产品和粪便中重金属浓度偏高。把含有大量重金属的粪便施入到土壤中,重金属就会被植物吸收并通过食物进入人体。陈同斌说。  目前,关于环境如水体、土壤、空气等以及植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关于动物性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研究还不多。刘力告诉记者,经过他的研究发现,猪饲料中添加的90%的铜会随猪粪便排出,这些粪便进入土壤后会令其成为无法耕种的死亡之地。南沱镇养猪场附近种不了任何农作物,这已经成为当地尽人皆知的事情。并且那些黑色粪便经过雨水冲刷会直接流到长江里。  既然饲料中添加重金属有这么多危害,为何养殖户却执意要这么做呢?  周安国教授告诉记者,由于刚刚断奶进食饲料的小猪很容易腹泻,养殖户发现,添加一定的锌元素,就可以有效地减少小猪腹泻。而且从生理表现上来看,高铜高锌的饲料,会刺激猪体内的微生物的生长和脂肪酶的分泌,使得猪更多地进食,加速了生长,饲料利用率也相对提高。在饲料中添加的砷则能使猪的皮肤红润,皮毛光亮。由于小猪的消化系统还很脆弱,很容易因为进食量少而显得精神不好,卖相不佳。因此,加入砷这类刺激皮下血管的重金属可以使小猪看起来比较活泼健康。  但是,周安国教授却对砷在猪生长过程中的作用表示怀疑。在饲料中加入砷的作用是刺激猪的血管,令其扩张,如果是白色的猪,能使其皮肤看起来比较红润,打个比方来说,就像人喝醉了酒皮肤会发红一样,但这只是视觉上的变化,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生理改变。周安国教授说,而随着猪肉进入人体的砷却有可能损害人的健康。  但是,在饲料中添加重金属的并不是养殖户,而是大量生产饲料的厂家。 南京农业大学韩正康教授说。因为,一般的养殖户不了解添加微量元素的最大剂量,如果控制不好,添加过量会对猪本身产生危害,严重的会毒死生猪,这势必给养殖户的经济利益造成巨大损失。所以,农民擅自添加微量元素的情况比较少见,这和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的情况不一样。  饲料中的重金属超标问题比瘦肉精更可怕!一位饲料生产厂家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在现阶段我国的养殖业中,这正在渐渐成为通用的潜规则。如果饲料生产厂家想争夺市场,就必须在饲料中过量添加一些重金属。你要是不加,养殖户们就不会选择你的产品,到最后没有办法,我们只有硬着头皮往里面加。这位饲料生产者说。  韩正康教授也告诉《北京科技报》,在饲料中超标添加铜、锌等重金属元素,如今在饲料行业里的确不是什么秘密,包括正规的大饲料生产厂家都这么做。  周安国教授认为,饲料中重金属的添加主要是针对生长初期的小猪,在成猪饲料中表现并不明显。中国的基层养殖户希望厂家能够用更多的添加剂来改善猪的品质,很容易陷入长不够,添加凑的怪圈,这变相给饲料厂家增加了压力。因为对于厂家来说,不仅要冒着违规的风险,并且添加过多的重金属会增加成本,对生产并不利。  但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的常碧影研究员却告诉记者,前些年,很多饲料专家认为,微量元素在动物生长过程中有很强促进作用,但对它的负面影响没有提前预知。饲料专家的严重失误实际上成为超量添加的源头。  不久前,美国曾经发生养猪场附近的居民癌症患者突然增多的事件,才让人们首次认识到微量元素超标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世界一些国家对于微量元素在动物饲料中的添加纷纷做出明确的限定。  周安国教授说,目前,我们所知的相关信息都来自于国外。西方国家在养殖业中,对于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有非常明确的框架规定,并进行严密有效的控制。例如,如何正确地使用添加剂来治愈牲畜的疾病,何时停用来避免在环境中富集等规定非常清晰。同时,他们的养殖户也会遵守规定,严格参照专业指导操作。以铜为例,美国是禁止在饲料中添加的,欧盟将铜限制在160毫克/千克以内,日本也根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对饲料使用铜的上限分别进行了规定。  目前,农业部正在组织专家和相关人员制定我国的微量元素在饲料中的添加标准。农业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测测试中心(北京)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张丽英教授告诉《北京科技报》。  在张丽英教授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一)》(征求意见稿),其中对铜、锌、铁、硒、钴等微量元素在不同动物配合饲料或牛羊全混日粮中的最高限量都列出了明确限定。规范的第一部分,氨基酸、维生素、矿物元素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有望在今年6月份公布。张丽英教授告诉记者。  但是,张丽英教授也提出了在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困难。例如,尽管目前现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饲料卫生标准》中规定了猪、鸡配合饲料中总砷不超过2 毫克/千克,牛羊精料补充料和猪、家禽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中总砷不超过10毫克/千克。但是,虽然饲料中不允许过量添加砷元素,但却允许使用有机砷制剂。而目前的方法不能分别检测出这两项的砷含量,检测出来的是总砷的含量,因此,这在饲料安全监督管理上给判断砷元素是否超标造成了很大困难。张丽英教授告诉记者。并且,由于一些重金属元素的标准制定涉及各农业部门之间的利益。尤其一些饲料生产厂家的声音也影响了标准的制定。  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罗绪刚研究员表示,对于环境的保护,欧盟国家的相关标准一直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我们应该参照欧盟的标准。目前,已经有了替代硫酸铜和砷制剂的兽药,这些新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非常小。国家制定饲料中添加物的标准是科学家的事情,不能被企业的经济利益所绑架。  虽然陈同斌研究员在国际上第一个发现了一种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并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砷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用于解决砷污染问题。但是,他也强调指出,解决重金属元素的危害首先应该从源头上控制在饲料中的添加,而不要等到事后再花更大的代价去修复受污染的土壤。  饲料中微量元素添加标准出台后,能否遏制住微量元素超标的问题呢?有关专家认为,加大执法力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标准出台后,可以解决原来盲目添加的问题,也可以科学地指导饲料生产厂家和养殖户正确使用微量元素。  韩正康教授对此表示乐观,由于现在超标添加的问题出在饲料生产厂家,只要国家加强监管,就可以彻底解决问题。。  罗绪刚研究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此应该从重处罚,就像体育竞技中对待兴奋剂一样严厉,对那些违规超标添加微量元素的饲料生产厂家实行禁赛,在一定时间内不让它再进入这一行业,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人为因素超标添加微量元素的问题。科学家应该有预见性,认识到重金属超标对环境和人体的严重危害性,政府也应在在制定行业标准的时候有预见性,听取科学家的建议。  常碧影研究员说,包括科学家在内,我们对任何问题的认识都是从无到有、从多到少的过程。庆幸的是,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快,国外已经受到了环境的惩罚,这些经验对于我国的科学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是,如果重蹈覆辙,那只能说明我们的无知。 转载自:食品财富网
个人分类: 未分类|208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转:中国人的食品正遭受“重金属”毒害污染
hongkuan15 2010-11-9 17:12
被镉污染的扁豆。 南都记者 方谦华 摄 天津南排污河常年漆黑。 南都记者 左志英 摄 坐到餐台前,面对满桌饭菜,首先关心的不是它们的蛋白质、维生素含量,而是忧心其中铅、汞、铬、砷、镉是否超标,这绝非少数人的矫情。 它们从人类制造的污水中流进土壤,进入农作物,最后潜伏于人体内,酝酿着重金属危机的一次次爆发。在现代化轨道上狂奔多年,蓦然回首方觉,人们不时跌落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搭建的人类需求金字塔的第二层安全需求。 污染一次,遗害万年 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的一个小组正致力于污灌土壤蔬菜中镉的减量技术研究。简单而言,就是选择镉吸收能力相对较弱的叶类蔬菜,并结合生产中的土壤修复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蔬菜的镉吸收量。 之所以选择叶类蔬菜,是因学界公认,在所有农作物中,其最易受重金属污染,而镉,是导致天津土壤污染中最为重要的重金属之一。 蔬菜中的重金属,20多年来的监测,显示出一条令人忧心的轨迹。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天津资环所现任副所长王正祥就曾参与过天津市园田土壤和蔬菜中8种重金属,即汞、铜、锌、铅、铬、镍、砷、锡的含量状况调研。调查结果表明,施用城市垃圾肥的土壤,有5种重金属含量高于背景值,其中汞达到背景值的30多倍;而污灌区土壤,8种重金属含量全部高于背景值,其中镉超出10倍,汞超出125倍。 土壤中本来含有一定的重金属,未受外界污染的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称为土壤背景值。 王正祥等人的调查还显示,蔬菜中重金属方面,污灌区蔬菜中5种重金属含量高于远离城市污染源土壤,其中镉和汞超标2倍多。整体上看,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尚未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但这种积累的趋势值得警惕。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津市农业环境保护管理监测站的研究人员再次锁定污灌区蔬菜。他们从天津的东丽区、西青区和武清县这三个重金属污染相对严重的污灌片区采集大白菜、韭菜、芹菜、黄瓜样品进行重金属检测。结果发现大白菜中,43%的汞超标,23%的镉超标。而部分样品的铅属于轻度污染。说明污灌区蔬菜中重金属开始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王祖伟,近年持续关注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2006年,他指导研究生李宗梅,从东丽、西青等7个区县的污灌片区采集土壤和小麦样本并检测分析重金属的分布情况。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土壤中镉和锌含量超标;小麦穗实样本中,66 .7%的镉含量超标,最大超标1 .33倍。锌,也有一个样点超过食品卫生限量标准。 这些数据,并不会随着时光流转快速过期。因为重金属随污水进入土壤主要是40厘米以上土层后,不易转移,也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就如墨汁滴入清水中,浑然一体,难以剔除。现有的治理方法,如利用超富集植物吸收并将重金属转移出土壤,或利用土壤修复剂稳定重金属,或利用表面活性剂清洗土壤等技术手段,大多处于试验阶段,加之治理费用昂贵等因素,真正用于工程的成熟方法很少。 因而重金属对土壤,可谓污染一次,遗害万年。 污灌区高歌猛进 污灌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是天津农业的一大顽疾。2003年的数据显示,天津污灌面积为9万公顷,占全市灌溉面积的22%. 天津的污灌区主要有三个,南排污河灌区、北排污河灌区和北京排污河灌区,南排污河从城西流到城南,以生活污水为主,兼有工业污水。北排污河从城东城北流过,主要接纳冶炼、化工等工业污水。而北京排污河主要接纳的是北京的工业污水,途经天津北部的武清县、宝坻县、北辰区等。三大排污河的终点是同一个,渤海湾。 大量使用污水灌溉,天津乃情势所迫。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河流纵横,但严重缺水,每亩水资源拥有量仅为260立方米,只有全国亩均拥水量的15%.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王祖伟说,这主要是因为海河上游水库众多,水到天津段,所剩无几。 公开资料显示,天津农业年均耗水约12亿立方米,占全市可供水资源量的半数,因为灌溉方式粗放,水利用效率不高,农业用水实际需要24亿-28亿立方米,而每年能够提供给农业的水量仅为15亿立方米。 与农业的水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与日俱增。 天津是老工业城市,从洋务运动的军用工业起步,如武器与船舶制造,冶炼、化工、铁路、电信等,后逐步向民用工业倾斜,如棉纺、染织、面粉、制油、造胰、烟草、造纸等,催生了一串中国第一:第一台电视机、第一辆自行车、第一辆汽车等。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滨海新区开足马力后,天津工业迎来又一个春天。作为伴生品,工业废水不断增加,2003年的排放量是2亿多吨,成为企业与社会的沉重负担。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富含氮、磷等营养物,且一定含量的重金属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自然成为补给农业用水的不二选择。 天津的困局是全国特别是华北地区的缩影。中央从1956年便倡导污水灌溉,1957年将其列入国家科研计划,1959年确立变有害为无害、充分利用的原则。之后,全国陆续形成五大污灌区:天津污灌区、北京污灌区、辽宁沈抚污灌区、山西污灌区、新疆石河子污灌区。 有现实需求和政策鼓励,全国污灌面积节节攀升:1964年4.2万公顷,1976年18万公顷,1980年133万公顷,1991年306万公顷,1998年362万公顷,占全国灌溉总面积的7.3%,其中85%在缺水的北方,集中于大中城市和工矿区附近。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万洪富说,这两类地方的农作物重金属污染问题都比较严重。 从补品到毒品 天津南排污河旁于台村58岁菜农冯玉江记得,他还是孩子时,全村人就用南排污河的水浇地,有人还会从河里挖污泥铺到田里当肥料用。那时河水大多来自厨房、厕所、洗衣盆,富含氮、磷等,且有铬、铜等一些植物生长所需元素,是庄稼不错的补品。 大量文献资料显示,起初,污水所过之处,庄稼长势喜人,污灌被视作一举两得的好办法,既给工业和生活污水找到出路,又使农业增收,它对生态环境的杀伤力则被忽视。辽宁沈抚灌区曾作为污灌典型向全国推广,沈抚灌渠被当地人称作大米河。 大好形势没能一直延续。冯玉江记得,南排污河逐渐变得黝黑、恶臭,有时又像水墨画,出现大片大片的红、黄、蓝等色,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有种难以言表的怪味。在他印象里,转折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沿河陆续冒出很多工厂,当时于台村即有十数家,有生产自行车的,有做电镀的。而电镀厂,恰恰是排放镉等重金属的大户。于是,于台村一带随之成为研究天津污灌区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的理想地点之一。 用污水灌溉的农作物,易将超量重金属带入人体。 南都记者 霍健斌摄 1974年,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发现,使用工业废水多年的沈阳张士污灌区的大米遭到镉污染,糙米镉含量最高达2.6m g/kg,后来严重到完全不能食用、只能用来制作浆糊,张士污灌区只好改做开发区。 农产品重金属污染已是全国性问题。1997年,农业部环境保护所对24个省市的320个污染区的农产品进行调查,发现小麦、玉米重金属超标率高,分别为15 .5%和14%,以汞、铬、镉、砷等为主,在污灌区尤显突出,如张士污灌区小麦重金属超标率为27%. 今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提案称,农产品出口因重金属超标而被退货的事屡有发生,损失达数十亿美元。 改善污灌并不容易。2008年,天津市对南排污河进行全线治理,包括淤泥清理、河段固堤、堤岸绿化等,北京奥运会那段时间,水质骤然变好,但很快又大步倒退。当地媒体报道称,那是因为沿线企业入河污水口设置混乱,加之部分工业园区未按要求建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或处理能力不足、排水管网建设滞后等原因,向河内偷排生产废水的事情屡屡发生。 直到现在,还是这样。于台村村民张希福说,附近一家大型化工厂大概一周偷排一次水,有时是蓝水,有时是红水。 重金属污染对农作物的改变不只是品质,还有数量。它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抑制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对营养的吸收。一组经常被学界引用的数据是,全国有2000万公顷耕地受重金属污染,粮食每年因此减产1000万吨,受污染1200万吨,两项合计每年至少损失200亿元。 于台村西边的小南河村,与一家化工厂为邻多年。村民们说,化工厂把废水直排河道,用这种水浇地,玉米经常成片成片死掉。 无独有偶,2009年,因为炼铅企业违法排污,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广发乡金鸡岭村的庄稼几乎绝收。干瘪瘦小如麦穗的玉米,橘子一般大的黑黑的柚子,被摄影师卢广收入镜头,画面令人过目难忘。 缺乏约束的污水 污灌本不该成祸首。美国、前苏联等的污灌比中国起步更早,以色列后来居上,1/3的农业用水是污水,但这些水都经过严格处理,重金属含量大大降低,达到了安全使用的标准。 污灌水质问题很早已引起中国关注。1961年曾出台《污水灌溉农田卫生管理试行办法》,但从中国污水处理率看,这个办法没能真正发挥作用。1974年全国污灌会议上,沈阳的专家郑重提出:污水灌溉必须有条件,农田不是垃圾堆,不能不加限制地污灌。但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部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仍不加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直到1998年,全国污水处理率不足30%,2007年,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为63%,乡镇企业的污水处理率要低许多。 1985年,农业部首次发布《农田灌溉水质标准》,1992年和2005年两次修订,对农田灌溉水质要求、监测和分析方法做出具体规定。现行版本中,汞、镉、砷、铬、铅的含量都有要求。 污灌涉及环保、水利和农业等多个部门,但在哪个部门都属于边缘问题,哪个部门来监管农田灌溉水质,如果使用不合标准的污水浇地会受到何种处罚,并无相应的法规进行约束,更谈不上长远的发展规划。由此,《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实际效用不难推想。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污灌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不同作物、不同土壤适应何种水质的污水,还停留在泛泛而谈的阶段。 研究表明,不同植物种类、品种及同一植物植株的不同器官组织对重金属的吸收及蓄积能力差异巨大,比如砷污染土壤中生长的水稻,根部砷含量很高,米粒砷含量则相对较低。土壤的性质也会直接影响到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和毒性。一般来说,酸性越强的土壤,重金属活性越强,越易被农作物吸收。 因而,污灌区的利用,一方面要合理选择灌溉对象,食用根、茎、叶的农作物和中药材、绿色食品不宜污灌,高粱、玉米等高秆植物,棉花、林木等非食用植物可适量污灌;另外要合理选择灌溉时间,优先顺序为播种前、非苗期,苗期,小麦、水稻等灌浆时应杜绝污灌;有条件的地方,应实行清污混灌或轮灌;喀斯特地区和沙地不宜污灌;医药、生物制品、石油炼制等行业所排污水不宜灌溉。 但在维普、万方数据库输入污水灌溉技术这个关键词,只跳出40多篇论文,真正结合实际研究污水灌溉技术的只有寥寥数篇。农民们则摸着石头过河,总结出一些简单的办法。冯玉江说,如果水质看着太差,就把水抽上来沉淀一段时间再浇地。 近年城镇化高歌猛进,高楼大厦和柏油马路像摊煎饼一样吞没大片耕地,近在咫尺的传统污灌区首当其冲。冯玉江所在的于台村,原先人均1.5亩地,现在只剩人均二分多地,可能很快也会被征走。 天津污灌区如今实际面积几何,天津农委、天津水务局、天津市环保局等相关单位都不愿向南都记者透露,至于污灌区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的最新数据,更无法从官方获取。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万洪富说,农作物重金属污染问题关系到食品安全,比较敏感,了解实情并愿意透露的人很少。 呼吁20年,仍是老样子 重金属一旦进入农作物,深深嵌入细胞之内。王祖伟说,无论是浸泡、冲洗、蒸煮、煎炒,都无法将其减少或剔除。 而它们通过食物潜入人体后,如在土壤中一样,不易排出或者分解。国际公认,毒性最大的重金属有5种,铅、汞、铬、砷、镉。 铅,直接伤害脑细胞,特别是胎儿的神经系统,可造成先天智力低下,另外容易致癌、致突变;汞,食入后直接沉入肝脏,对大脑、神经、视力破坏极大;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能增加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铬中毒一般由六价铬引起,过量摄入六价铬,肾和肝会受损,胃肠受刺激、溃疡、痉挛甚至死亡,长期大量接触六价铬,接触部位易现溃疡等不良反应;砷,急性中毒会导致人在数天甚至数小时内死亡,慢性中毒则易诱发肺癌、皮肤癌、膀胱癌等;镉,在人体内形成镉硫蛋白,有选择地富积于肾和肝中,易引发肾病,且易阻碍骨骼代谢,造成骨质疏松、萎缩、变形等症状,如日本的痛痛病。 透过血清和头发,即可窥探到体内重金属是否超标。而这种隐蔽的污染是长期的,一旦爆发,触目惊心。1980年沈阳市调查发现,沈抚污灌区居民普遍存在白血球增多、肝肿大、慢性胃炎、贫血、高血压等疾病,其中以肝肿大尤为突出,检出率达10.6%,是清灌对照区的26倍。 需要说明的是,损害沈抚污灌区居民健康的不只是重金属,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学者分析认为,污水灌溉带入农田的污染物大于农田自净能力时,其中的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病菌、寄生虫卵等会对该地区环境卫生造成污染,危害人体。 作为人类健康一大杀手,重金属危机爆发频繁。远如日本的痛痛病和水俣病,近如陕西省渭南市华县龙岭村长时间食用砷、铅严重超标的核桃等,成为癌症村;因为农作物砷、铅超标,去年以来,陕西凤翔、四川内江、湖南郴州等地数千人血铅超标、镉超标。 治疗重金属中毒,常常使用螯合疗法。即注射某种螯合剂,与体内重金属相结合,然后随着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需要时长达1-2年。而重金属对各种器官造成的慢性毒害,以及由此在人们精神中留下的阴影,远非几年能够消除。 重金属染指的不只是农作物,还有水产品、猪肉等。 资料显示,2005年,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对省内四大湖泊水产养殖区及近海水域水产品质量进行调查,约四成样品镉、铅、汞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其中27%受到中度乃至重度污染。2009年,辽宁甚至专门试行出口活贝类被国内检测机构检出贝类毒素和重金属超标调查处理工作程序。 而猪肉中的重金属,则大多是人为故意,在广东高级畜牧师梁皓仪看来,这个问题比瘦肉精更严重。 梁皓仪说,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量高铜、高锌、高铁等被加入猪饲料,比如高铜,超标10多倍是常事。因为有外国公司和研究者大肆宣扬,增添这些重金属,可防止小猪腹泻及促进生长,使猪肤色红润。这些说法很不科学,对于细菌性拉稀,加重金属有点作用,但很多拉稀是病毒性的,这没有任何效果。 猪饲料中添加重金属的做法是舶来品。比如高铜,早在40年代即被英国用于猪饲料中,但后来研究表明,其在饲料中的含量超过一定额度后,会影响猪肉品质和安全。许多国家遂禁止或限量使用,中国采用的是后者。 虽然过量添加重金属的危害已是老生常谈,但并不影响中国猪饲料企业的热情。梁皓仪用愚昧二字作评,毛细血管充血,全身变得红润,脱毛,粪便发黑,这些都是典型的重金属中毒症状,但却被当做身体健壮的表现。 而且,很多用电镀废弃物生产的硫酸铜被加入猪饲料,这种硫酸铜的安全性无人监测,但毫无疑问,里面有很多有害物质。梁皓仪说,重金属问题,我呼吁了20来年,但还是老样子。 转载自:南方都市报
个人分类: 未分类|3507 次阅读|1 个评论
香烟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尚无研究
xupeiyang 2010-10-9 16:43
目前中国既是全球第一大烟草生产国,也是全球吸烟人数最多的国家。每一年都有近100万中国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包括高血压、中风、糖尿病、癌症、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所以,香烟本身就已经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如果还含有过量的重金属,会不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就尤为值得关注。 铅、砷和镉等重金属成分通过食品摄入人体肯定是有害健康的。然而对于它们通过呼吸进入人体会产生何种健康后果,目前几乎毫无研究。 《烟草控制》中国香烟重金属问题报告(全文)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0_10/09/2732726_0.shtml 结果 检测的发现表明,与大多数国家的香烟类似,中国香烟的焦油水平符合预测,主要是由烟草重量与过滤嘴的通风性造成的。过滤嘴的通风性对所检测香烟中焦油含量的差异具有大约50%的解释力,对一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具有60%的解释力。我们发现2005年至2006年间购买的香烟与2007年购买的香烟,在主要的设计特性上几乎没有明显变化。但是我们在2005年至2006年间在中国购买的13个香烟品牌的二次抽样中观察到,在各种重金属含量上中国香烟显著地高于加拿大同期生产的香烟,每克香烟平均包含0.82微克(1微克等于一百万分之一克)砷(最低0.3微克,最高3.3微克),3.21微克镉(最低2.0微克,最高5.4微克),以及2.65微克的铅(最低1.2微克,最高6.5微克)。 本研究的贡献 关于中国香烟设计与烟度排放的公开资料非常有限。近年来,中国烟草总公司许多香烟品牌的机器测量焦油量都有所下降,降到了与西方国家1970年至1990年间所谓的低焦油香烟相似的水平,而低焦油香烟的引入正是为了消除消费者对吸烟所引发的健康风险的担忧。来自本研究的发现表明,如大多数国家的香烟一样,中国香烟经报告的焦油水平符合预测,主要是由烟草重量以及过滤嘴的通风性造成的。我们尤其发现,中国香烟烟草中的镉含量与铅含量非常高,这可能是中国种植烟草的土壤条件造成的。随着中国增加其香烟出口量,中国香烟中出现如此高含量的重金属,可能会引发全世界对香烟健康问题的关注。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395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转:重金属污染: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litonwei 2010-4-29 12:0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章轲 因重金属造成的水源和土壤污染已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百姓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据环保部门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湖南武冈儿童血铅超标、陕西凤翔数百名儿童血铅超标、湖南浏阳镉污染,以及福建上杭、河南济源儿童集体血铅超标2009年,中国重金属污染致病事件频发。   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统计,2009年环保部共接报12起重金属、类金属污染事件。   重金属污染致病事件已进入高发期,并且给当地人民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危害。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国际所助理研究员张立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26日,自然之友、达尔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34家环保组织联合在京向社会发布了刚刚完成的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此举旨在提高消费者的绿色选择意识,倡导公众选择绿色产品,敦促知名品牌企业践行绿色承诺,并以供应链倒逼的方式促使知名品牌企业的零部件生产商改进生产方式,积极防治重金属污染。   IT业是重灾区   IT产品制造是重金属排放的源头之一。马军对记者说,调研发现目前大量的印刷线路板(PCB)生产企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已经给当地河流、土壤和近海造成严重污染。而一些为知名IT品牌大量供货的企业重金属排放违规超标,污染严重。   调查显示,涉及121名当地少儿血铅超标事件的福建上杭县蛟洋华强电池厂,是刚刚于2010年4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的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最重要的OEM厂商之一。   而南都公司宣称,已进入沃达丰、阿尔卡特朗讯、诺基亚、摩托罗拉、新加坡电信、英国电信BT等著名国际大企业的供应商体系,并获得阿尔卡特等企业评选的全球优秀供应商之殊荣。   在PCB生产企业中,一家名为惠州美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其监管记录显示2009年3月3日该公司被环保部门发现部分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铜、锌、镍、铁均超标排放,其中铜超标竟达5199.0倍,严重污染环境。   而这家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母公司MerixCorporation在其2008年年报中披露,Cisco和摩托罗拉是其最大的两家客户企业,采购额分别占到该公司2008财年净销售额的11%和10%。   调查还发现,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建滔集团旗下也有多家企业多次违规超标。其中一家名为东莞万年富电子有限公司的企业,2009年10月31日被当地环保部门发现擅自设置一条直径约10cm的软管连接污泥浓缩池的导排管预留口,将未经处理的污泥及生产废水通过软管绕过标准化排放口直接排入下水道,从污泥浓缩池排走未处理的污泥。   在公开资料上我们看到,建滔集团线路板销售额在亚洲名列前茅,其客户包括IBM和Intel等诸多知名IT品牌。马军说。   据介绍,在掌握了大量的调研资料和数据后,上述环保组织于今年4月15日和16日向29家国内外知名IT品牌的CEO发出了信件,向其确认违规企业是否为其供应商、是否还有其他的供应商存在环境违规问题,以及是否建立了供应商环境管理体系。   马军告诉记者,在收到此信后,部分企业及时回应并积极跟进,如松下、三洋、日立、索尼公司,中国的海尔和联想公司,美国的Intel,以及新加坡的新加坡电信都与环保组织进行了直接沟通。在这些企业中,松下公司、三洋公司、中国的海尔公司和联想公司的回应最为积极。   松下公司不仅对环保组织提供的超标供应商线索进行了核对,而且已经利用公开的数据检索了其一级供应商,同时其环境推进部部长和环保组织直接沟通,探讨与各个利益方合作,建立并完善供应链环境管理机制的问题。   三洋电机(中国)有限公司也多次与上述环保组织电话沟通,表示公司总部非常重视,要求开展核查,4月23日,三洋电机(中国)有限公司书面函件确认了核查情况,并表示会跟进确认出现问题的供应商整改情况。   海尔公司不仅确认了核查情况,并且告知已经对超标供应商进行跟进。海尔公司特别提到,其宗旨与环保组织一致,愿共同推动环境保护。   联想公司则对查询情况进行了书面通报,虽认为被问及的违规企业不是其供应商,但依然表示愿意与公益组织就其他的供应商是否存在环境违规问题以及供应链环境管理机制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沟通。   不过,据上述环保组织称,仍有20家企业至今未作任何回应,这其中包括了摩托罗拉、诺基亚、佳能、三星、TCL等中外知名IT品牌。   让我们感到吃惊的是,一些公司对其供应链条可能存在的环境违规问题表现漠然,其中一家公司甚至表示,我们有5000家供应商,检索起来太麻烦。然之友总干事李波反问说,检索一遍供货商,难道真的比让周边社区世代承受重金属毒害更麻烦吗?控制重金属排放,难道真的比未来清除沉积于河湖底泥、土壤、地下水以及近海中的重金属更麻烦吗?   马军对记者表示,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够唤起IT品牌对其供应链重金属排放问题的重视,由此回应公众的质疑,认真排查,作出反馈。更为重要的是,建立起一个长期的管理机制,严格控制其供应链条的重金属排放。   我们也希望以此次调研为基础,推进绿色选择消费者行动。马军称,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功能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也要关注IT产品生产过程的污染控制,以绿色消费推动产品的绿色生产。   水体重金属污染突出   重金属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吃的食物、水和大气。而水体中重金属污染最为突出。重金属污染也是危害最大的水污染问题之一。   研究表明,重金属通过矿山开采,金属冶炼,金属加工及化工生产废水,化石燃料的燃烧,施用农药化肥和生活垃圾等人为污染源,以及地质侵蚀,风化等天然源形式进入水体,加之重金属具有毒性大,在环境中不易被代谢,易被生物富集并有生物放大效应等特点,不但污染水环境,也严重威胁人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   国家环保部的调查显示,我国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突出,江河湖库底质的污染率高达80.1%。   2003年,黄河、淮河、松花江、辽河等十大流域的流域片重金属超标断面的污染程度均为超Ⅴ类;2004年太湖底泥中总铜、总铅、总镉含量均处于轻度污染水平。城市河流35.11%的河段出现总汞超过地表水Ⅲ类水体标准,18.46%的河段面总镉超过Ⅲ类水体标准,25%的河段有总铅的超标样本出现。   调查显示,由长江、珠江、黄河等河流携带入海的重金属污染物总量约为3.4万吨,对海洋水体的污染危害巨大。全国近岸海域海水采样品中铅的超标率达62.9%,最大值超一类海水标准49.0倍。铜的超标率为25.9%,汞和镉的含量也有超标现象。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GIS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滑丽萍等人长期研究湖泊底泥的重金属情况。该实验室的监测数据显示,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湖泊底泥的污染已严重妨碍了湖泊功能的正常发挥。   据介绍,重金属污染问题是我国水环境研究人员最早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底泥在水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多数学者在研究水相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时,同时也会对水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同步采样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湖泊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研究所涉及的重金属元素包括Fe、Mn、Hg、Cd、Zn、Cu、Cr、As、Ni、Se、Co、Ni等,积累了丰富的数据。   调查显示,我国湖泊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非常不均匀,基本上靠近工矿企业和人类活动频繁区的湖泊底泥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远离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区的湖泊底泥尚未受到重金属污染,保持比较洁净的水体环境。   滇池、太湖、松花湖这3个湖的底泥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滇池。南京的玄武湖虽属于风景区,应该属于污染较轻的湖泊,但其位于市内繁华区,湖泊底泥中金属的污染也相对较严重。山东荣成湾的月湖、云南的洱海、黑龙江省的镜泊湖都远离城市,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布符合自然规律,溶解氧含量较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比较强,是少受污染的湖泊。   除了水体里的重金属污染外,目前土壤里的重金属也是一大公害。据环保部门的统计,目前中国重金属污染土壤面积至少有2000万公顷,而且往往是城郊和污灌区的土壤同时遭受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复合污染。   矿物加工和冶炼、电镀、塑料(11435,-210.00,-1.80%)、电池、化工等行业是排放重金属的主要工业源,这些排放物以三废形式使得某些工厂企业周围的土壤锌、铅含量甚至高达3000毫克/千克。而城市交通运输中汽车尾气排放、轮胎添加剂中的重金属元素亦影响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成为城市重金属土壤污染的另一个主要来源。   因重金属造成的水源和土壤污染已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百姓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据环保部门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国土资源部此前表示,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防治技术明显不足   一旦重金属通过饮水、饮食、呼吸或是直接接触的路径进入人体,将极大损坏身体的正常功能。因为重金属不像其他的毒素可以在肝脏分解代谢,然后排出体外;相对的,它极易积存在大脑、肾脏等器官,一旦超标,容易引起基因突变,影响细胞遗传,严重时会产生畸胎或诱发癌症。   重金属污染情况严重,但防治技术却明显不足。   Related相关   重金属污染:   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统称为重金属,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镉、铬和汞等45种。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锌、铜、钴、镍、锡等。目前最引起人们注意的是汞、镉、铬等。   重金属随废水排出时,即使浓度很小,也可能造成危害。由重金属造成的环境污染称为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的相关事件:   水俣病事件,发生于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人们食用被汞污染的鱼、贝等水生生物,造成大量居民中枢神经中毒,60多人死亡。   富山骨痛病事件,发生于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人们食用含镉废水污染的河水和稻米而中毒,死亡100多人。   爱知米糠油事件,发生于1968年九州爱知县一带,人们食用含多氯联苯的米糠油后造成中毒,患者超过1万人,16人死亡。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水体中的某些重金属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毒性更强的金属化合物,如汞的甲基化作用就是其中典型例子。   生物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可以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在较高级生物体内成千万倍地富集起来,然后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积蓄起来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在天然水体中只要有微量重金属即可产生毒性效应,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毒性较强的金属如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质量浓度范围在0.0l~0.001mg/L之间。   重金属的污染有时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日本发生的水俣病(汞污染)和骨痛病(镉污染)等公害病,都是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的,所以应严格防止重金属污染。   26日,当记者问及对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区域如何防治,以及人们如何规避重金属污染问题时,北京交通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柯屾、环保部外经办孙阳昭博士均表示,没有有效的办法。   迁移是一个办法,但这很被动。柯屾摇着头说,人类总不能迁出地球吧?由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短则数十年(如镉),长则数万年(如铅),因此彻底解决现有问题并非易事。国际上多采用掩埋的办法。孙阳昭说。   据专家介绍,目前中国在环境噪声、固体废物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家排放(控制)标准体系,但在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和防治技术方面明显不足。亟待先进有效的重金属污染源头控制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和修复技术,包括汞、镉、铬、铅、砷的污染防治技术。   目前已开发应用的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包括化学沉淀、电解、离子交换、膜分离、活性炭和硅胶吸附、生物絮凝、生物吸附、植物整治等方法。采用化学法、物理化学法都将产生污染转移,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对于大流域、低浓度的有害重金属污染难以处理。而生物法具有效果好、投资少及运作费用低、易于管理和操作、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特点。   化学法主要包括化学沉淀法和电解法,主要适用于含较高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物理化学法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和膜分离技术,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适用于含较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   生物法则包括生物絮凝法和生物吸附法。目前开发出具有絮凝作用的微生物有细菌、霉菌、放线菌、酵母菌和藻类等共17种,其中对重金属有絮凝作用的有12种。用微生物絮凝法处理废水安全方便无毒、不产生二次污染。   专家表示,虽然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都可以治理和回收废水中的重金属,但生物法处理重金属废水成本低、效益高、易管理、无二次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另外,通过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应用,可使生物具有更强的吸附、絮凝、整治修复能力。因此生物法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不过,由于资金、实用技术以及利益驱动等方面的因素,国内生产企业、污水处理企业治理重金属的动力并不强,多数是将含有重金属的污水、废水、废渣和废气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我国《水污染防治法》中明确规定,国家禁止新建无水污染防治措施的小型化学制纸浆、印染、染料、制革、电镀、炼油、农药以及其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企业;禁止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必须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   与严格的法律法规相比,日常的监测与严格执法始终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综合整治方案将出台   来自环保部的消息称,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加强了对重金属污染的整治,在一些重点地区实施了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   在重金属主要污染地的湖南衡阳,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已于去年拉开序幕。治理范围将涉及衡阳湘江沿岸8市,流域人口4000万,占全省80%以上的有色冶金、化工、矿山采选等行业。   据当地媒体称,湘江流域的重金属污染治理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高度重视,国家发改委也已将该项污染治理列入了国家试点。   衡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的投资将超过千亿元,此举对于衡阳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也将是一次重大的机遇。   衡阳市发改委也组织专家对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开展相关研究,并委托具有甲级资质的咨询机构编制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规划。   去年8月,云南玉溪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了阳宗海砷污染案,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犯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被判处罚金人民币1600万元,相关责任人也被判处有期徒刑和罚款;同年,山东临沂市也严肃查处了临沂亿鑫化工有限公司蓄意违法排污重大环境污染案件,该公司经理于浩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逮捕或刑事拘留。   张立对记者说,目前我国对重金属污染防治尚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在近几年的重金属频发事故之前,我国对于重金属的污染防治主要停留在法律法规、废弃物及电子产品的管理办法、条例及行业标准等方面进行规定与防治上。   不过,目前世界各国对于重金属污染的新法规、新条例、新规定会越来越多,针对的对象会越来越广泛,适用的行业和领域也会越来越多。我国对于重金属的污染防治也从以往的被动应付逐渐过渡到主动应对的治理防治过程。   据张立介绍,国家环保部从十一五环境规划开始,特别是即将出台的十二五环境规划,强调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重金属污染防治。   本报获悉,目前,环保部正在会同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卫生部等部门,抓紧制定《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国家将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执法大检查,编制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筛选重点防控区域、行业和企业,将铅、汞、镉、砷和铬等重金属作为防控重点,统筹规划重金属污染治理,分期分批确定减排任务。   此外,国家将设立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张立透露,按照以奖促治的思路,国家将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过治理符合标准的企业区别对待,给予不同比例的奖励,鼓励推广应用治污新产品,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2010年,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将拿出10亿元,重点支持铅、汞、镉、铬、砷等重金属污染企业综合整治,清洁生产工艺改造、污染新技术示范和推广项目。   马军对记者说,对重金属污染防治,有关部门应该联合起来打群架。环保、水利、海洋、国土部门的监测仪器都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我们认为企业应该推动其供应商信息公开,以便将污染排放置于公众监督之下。马军呼吁,一些大的品牌厂商要推动自己的重金属排放供应商,严格按照国务院2010年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要求,建立污染物产生、排放台账和日常监测制度,定期报告监测结果,并向社会公布重金属污染物排放等情况。
个人分类: 科研团队|2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种农作物种植方式,两类消费群体,谁之过?
唐世荣 2010-3-12 09:14
两种农作物种植方法,两类消费群体,谁之过 ? 到外地考察,有时看到一些连自己都感到麻木的东西。所谓麻木,是司空见惯也。夜深人静时,这些让我麻木的景象总是时不时地浮现在眼前,让人感觉到,不吐不快。 经常听人说,环境污染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在中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到农村去转转后才发现,在各种低效的政策管制之下,这种污染转移趋势日益严峻。它不仅给农民带去灾难,也正在给城里人自己带来极大的健康风险。 农民伯伯们傻吗?他们好愚弄吗?他们好欺负吗?依个人愚见,并非象城里人想象的那样。以下事实佐证了农民伯伯们的智慧: 笔者在一些考察地,观察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种植方法。 一种是种在大棚里的蔬菜,大量使用化肥。使用多少呢?多到让人能在大棚地上处处看到白色斑块。这些斑块一遇到有灌溉水的地方,则变成青苔一片。这种方式下种植出来的蔬菜产量高,而且长得翠绿翠绿的,看起来非常诱人,但货架期短,放不了两天就会出现斑块状的腐烂。而种在城郊区大田里的蔬菜,往往用污水灌溉。污水污到何种程度?流动起来都非常缓慢!土壤呈现黑色,土里很少闻到农家肥的臭味。农民伯伯们将这种模式下生产的蔬菜等,放到清水中洗净,然后就卖给城里人了。种在大田里的粮食则是用有毒的矿山污水进行灌溉。污水污到何种程度?棕黑色、极酸性,很少嗅到农家肥的臭味。没办法,谁让他们缺水呢?这样的粮食如水稻大多种在靠灌溉沟渠不远的两侧,长势差,产量不高(水稻大约是 200-300 斤 / 亩),但据说口感较好。有人做过分析后发现,这些靠近污灌渠两侧的农作物如水稻,重金属含量往往超标。超出多少?上帝和农民伯伯们最清楚!反正, 口感好 的这些毒大米和超级养眼的蔬菜都卖给城里人啦,农民伯伯们自己是绝对不会吃的。 另一种是种在大棚内四周的田埂或远离污染沟渠的田块里,面积不大,主要依赖农家肥,使用地下井水灌溉。这里的土壤多呈现棕色或浅棕色,似乎有机质含量较高。地里的蔬菜长势一般,看起来并不特别诱人可口,可吃起来,却是口感不一般。以黄瓜为例,产量虽低,颜色不太翠绿,但货架期长,放几天才会出现自然脱水的情况,很少出现斑块状的腐烂。地里的粮食如水稻长势稍好,色感和口感一般,但产量相对不远处的污灌区水稻高(水稻大约是 500-800 斤 / 亩)。这些小块面积上的蔬菜和粮食,是在以户为本的理念下生产的,也是农民伯伯们留给自家成员享用的。 农民伯伯傻吗?好愚弄吗?好欺负吗?我看,他们一点也不傻,一点也不好愚弄,一点也不好欺负!你们污染我的种植环境,我让你们吃有毒的蔬菜和粮食!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感慨:要是我们的农民兄弟父老每天不再花心思琢磨以上两种种植方式,我们的社会不就和谐了吗?那该是多好的社会啊!环境保护是全民的事,不要总认为城里人比农民聪明,总以为可以任意污染这方食以土为本的净土,而不承担任何后果!可能吗?
个人分类: 未分类|5084 次阅读|1 个评论
改变命运的科学
sciencenews 2009-10-28 11:21
  与米兰·帕尼什(MilanPanic)的交流,听到最多的就是“科学改变命运”这样的表述。这位已经80高龄的前南斯拉夫总理应《科学新闻》之邀于10月23日在北京大学进行的“科学新闻大讲堂”演讲,也不断强调着这一点。   另一方面,尽管在前南联盟内战关头作为总理力挽狂澜,帕尼什却总是否认自己是一个政治家,他认为自己终生的定位只有科学家和企业家两种,而科学家与政治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是不妥协的,总是沿着追求真理的道路向前、向前、再向前。 这也恰恰是我们这一批“科学新闻”的追求者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目标。而且,随着我们杂志工作的展开,尽管服务职业科学家仍然是我们的核心定位,但是我们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仅仅把关注的视角停留在科学界内部。   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科学的解决方案,科学的确需要从SCI和影响因子的堆砌中,走到更加广阔的现实中,我们这份紧密联系科学界的杂志也一样。   事实上,让科学和科学家能更好地改变社会,也是我们服务职业科学家这一理念的体现。   于是,我们的记者深入到河南济源污染的最前线,聆听饱受重金属污染之苦的村民们的哭诉。我们也在夜半时分到多家据称已关闭的工厂去踩点,呼吸那白天完全闻不到的偷排出来的废气。与社会媒体不同,我们出发前和工作中,设计了包括取样在内的周密的方法。   同样,当村民们知道我们是来自中科院的记者,他们立刻围了上来,不仅仅是控诉污染之苦,更多的是迫切了解孩子们(当地尚未对14岁以上者进行血铅检测)血液中那数倍于正常标准的铅含量到底会给他们的终生健康带来什么影响。   在那一刻,我们深知科学的重要性,而我们进行的调研所显示的环境与健康关联研究的不足,也让我们痛感科学的缺位。   然而,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获知当地领导在一次公开讲话中称,“如果我们的企业达标,符合国家标准,要完全都关闭的话,将对我市的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当政者该怎么办?媒体和公众该怎么办?科学界该怎么办?   答案其实很明显。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发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但是这样的观点被地方领导们接受了吗?我们的科学界做出了足够的工作,解释和披露了此类伴随发展的灾难吗?我们的报道显示,与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相关性研究不足一样,科学界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很缺乏。   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科学改变更多人的命运吧。
个人分类: 主编心语|4996 次阅读|3 个评论
土壤酶与重金属的关系
hewenxiang 2009-9-24 10:51
酶作为土壤的组成部分,其活性的大小可较灵敏地反映土壤中生化反应的方向和强度。到本世纪 70 年代,国内外学者将土壤酶应用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领域中,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下面就此作一简单综述,以期对环境保护研究有所帮助。 1 土壤酶与重金属的关系 重金属对酶的作用机理分为 3 种类型: ( 1 )酶作为蛋白质,需要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作为辅基,此时重金属的加入能促进酶活性中心与底物间的配位结合,使酶分子及其活性中心保持一定的专性结构,改变酶催化反应的平衡性质和酶蛋白的表面电荷,从而可增强酶活性 , 即有激活作用; ( 2 )重金属占据了酶的活性中心,或与酶分子的巯基、胺基和羧基的结合,导致酶活性降低,即有抑制作用; ( 3 )重金属与土壤酶没有专一性对应关系,酶活性没有受到影响。 Kumar 等 将质量分数为 50 mg/kg 或 25 m mol/g 的不同金属离子添加到土壤中,脲酶活性均受到抑制, 作用的顺序为: Ag + ³ Hg 2+ Au 3+ Cu 2+ Cu + Co 2+ Pb 2+ 、 As 3+ 、 Pb + 、 Cr 3+ 、 Ni 2+ 其它离子;史长青 的研究表明,稻土土壤脲酶活性与 Cd 、 Cu 、 Zn 呈显著负相关,过氧化氢酶与 Pb 呈显著负相关;认为脲酶、过氧化氢酶可作为土壤污染指标。胡荣桂( 1990 )的试验发现,向红壤中投入 Cd 、 Pb ,当 Cd 质量分数为 30 mg/kg , Pb 为 750 mg/kg 时对脲酶有显著抑制作用,而低浓度 Cd 和 Pb 则有激活作用。许炼峰等 在蔬菜盆栽土壤上模拟 Cd ( 0~1.0 mg/kg) 、 Pb ( 0~10 mg/kg )污水灌溉,发现蔗糖酶比脲酶对重金属更敏感。 Lebedeva 发现质量分数为 20 mg/kg 的 Cd 不会引起脲酶活性明显降低,而 100 ~ 150 mg/kg 的 Zn 和 80 ~ 100 mg/kg 的 Pb 则使脲酶活性显著降低。沈桂琴等 的研究显示 Hg 、 Cd 、 Pb 对土壤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 Cr 具有激活作用,脲酶的反应最敏感;他们提出重金属的临界质量分数, Hg 为 1.5 mg/kg 、 Cd 为 3.0 mg/kg 、 Pb 为 500 mg/kg ;同时发现抗性酶活性现象,认为当重金属在土壤中达到一定质量分数时,大部分微生物死亡,而一小部分微生物在有毒物质污染下能生存下来,自行繁殖,从而产生抗性酶活性,表观上酶活性值降低后又增大,有时还会出现多个抗性峰。吴家燕 对水稻根系酶活性的研究也发现类似现象。 Todorov 等 认为 Pb 对蛋白酶活性没有影响,而明显激活脲酶活性,抑制淀粉酶。 Chandes 等 发现铜与脱氢酶活性之间关系不密切,认为脱氢酶 不能表征土壤铜污染的程度。 Rogers 等发现 Pb 、 Cu 、 Ni 、 Cd 和 Zn 复合污染均会降低脱氢酶的活性; Deng 等 指出金属对土壤纤维素酶的抑制作用不是由于 pH 的改变,而是由于微量元素与酶功能基团结合而导致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规定当土壤酶活性的抑制率大于 25 %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镉的临界浓度分别为 3 、 60 和 10 mg/kg ;土壤环境容量课题组对北京草甸褐土( pH 8.0 ~ 8.1 )和沈阳草甸棕壤( pH 6.5 ~ 6.8 )上添加不同用量的汞( HgCl 2 )发现草甸褐土汞的临界浓度为 3 mg/kg ,草甸棕壤的为 0.5 ~ 6.0 mg/kg 。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显示 Cu 、 As 对脲酶抑制作用显著;在 Cu 投加量为 100 mg/kg 时, Cu 对脲酶的抑制率大于 25% ; As 对脲酶也有一定抑制影响, Cd 、 Pb 则未见规律性变化。杨志新等 发现, Cd 、 Zn 、 Pb 对土壤酶活性的抑制效应顺序为 CdZnPb ;在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中,脲酶受重金属的抑制作用最为敏感。由上述可见,目前提出的土壤酶监测指标有土壤脲酶、脱氢酶、转化酶、磷酸酶等,而监测结果差异较大,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酶类型、土壤性质等不同而导致的。 声明:此文摘抄自本人投于《土壤与环境》2000, 9(2): 139~142的文章《土壤酶与重金属关系的研究现状》。版权所有,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科研|7707 次阅读|1 个评论
基金课题发现生活垃圾中重金属浸出规律
dnastar 2009-2-5 10:42
引自http://www.nsfc.gov.cn/Portal0/InfoModule_375/26654.htm 因为自己从事农产品,生物质深加工,感兴趣,聊以加重,便于和博友交流 基金课题发现生活垃圾中重金属浸出规律    作者:张双虎   发表时间:2009-01-19   摘自:科学时报   城市生活垃圾成分复杂,不仅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还含有各类无机物。其中的 微量重金属在填埋条件下,会随着有机质降解酸化重新释放 。如何预测垃圾填埋场中 重金属的溶出 和控制重金属对地下水土资源的污染,是环境科学关心的重点课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桑树勋及其博士生刘会虎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现了10多种生活垃圾中常见重金属的浸出规律。   重金属是生活垃圾处理的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常生活用品中的重金属大量增加,同时大量电子产品废弃物未经处理与生活垃圾一起堆放,造成生活垃圾中重金属逐渐增多。这些重金属常常会随着生活垃圾的焚烧或填埋处理,以各种化学状态和形态进入环境或生态系统。然后其依然会存留、积累和迁移,从而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我国对于生活垃圾重金属浸出的研究已有报道,这类研究大都考虑了重金属的 溶出与pH值 和浸泡液固比的关系,以及不同 淋洗方式对重金属淋出 的影响。 国外研究对生活垃圾焚烧底灰和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过程研究较多 ,部分学者分析过填埋场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好氧与厌氧条件对垃圾中重金属的溶出影响。但总体说来,未见有真正通过实验手段来研究垃圾填埋场重金属溶出工作的报道。刘会虎对《科学时报》记者说:因为垃圾在填埋后的环境既是地表水下渗所形成的动态淋滤环境,同时又是下渗水及垃圾自身降解产生的液体浸泡环境,所以我们决定采用不同酸碱度的模拟雨水对生活垃圾进行动态浸泡,研究生活垃圾重金属在不同酸碱介质下随时间溶出的规律,并建立预测数学模型。   发现重金属浸出规律   2006年,刘会虎在导师桑树勋的指导下,开始从地球化学角度对生活垃圾填埋场中重金属地球化学迁移的研究工作。   由于生活垃圾成分复杂,有些成分短期内无法降解,研究人员对从徐州一个垃圾中转站收集来的垃圾进行了人工分选,剔除了玻璃、金属、碎石以及一些有机难降解物质。分选后的生活垃圾在设定为105℃的烘箱里烘烤24个小时,对烘干后的垃圾干基的组分及含量进行检测。然后模拟实验所在地徐州大气降水pH值,用3种不同的酸碱度的溶液对这些垃圾进行浸泡。   我们通过绘制生活垃圾浸出液重金属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讨论浸出时间和浸泡液pH值对重金属浸出的影响,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拟合建立生活垃圾重金属浸出预测模型,并以重金属浓度为基础,分析计算生活垃圾重金属的累积浸出量、阶段浸出率、累积浸出率和累积浸出强度,通过这些数值反映生活垃圾重金属浸出的一般规律。刘会虎说。   2007年8月4日实验启动,研究人员每天取3种不同pH值浸泡液进行测定。通过6个浸泡阶段的测定,研究人员发现不同pH值的模拟雨水浸泡生活垃圾所产生的重金属的初始浸出浓度都很高。    重金属浸出浓度整体上与时间呈负相关关系 ,即,浸出液重金属浓度随时间总体降低。但因为不同的重金属有不同的化学性质,也有些金属和时间关系不明显。刘会虎说:我们对生活垃圾中12种重金属的浸出浓度进行综合分析,发现 浸出浓度的特点和重金属在生活垃圾中各元素的含量及存在形态也有关系 。   研究表明,绝大部分重金属的 浸出与pH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利用非线性函数拟合生活垃圾中重金属随时间浸出的浓度,具有典型的环境地球化学意义,函数拟合效果好。刘会虎说。   为科学处理垃圾提供依据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刘会虎测定、记录和绘制了12种生活垃圾中常见重金属在3种不同pH值浸泡液中的浸出曲线。并利用非线性函数拟合生活垃圾中重金属随时间浸出的浓度,建立预测数学模型,对重金属的浸出浓度和浸出总量进行预测。   ****刘会虎说。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代人头顶上的定时炸弹——生态环境地质病
liym 2008-11-21 22:08
在研究生院的时候,我选修了 林景星教授的《 生态环境地质学 21 世纪新兴的边缘学科》这门课,在课上林老师让我首次了解到了生态环境地质病这一个全新的概念。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现代生态环境研究室主任林景星研究员首次在全球提出了生态环境地质病的概念。什么是生态环境地质病?林老师告诉我们说, 由于严重的人为地质活动使地球上的元素发生扩散、迁移、富集,通过食物链,有毒物质转移到人体内,积存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爆炸性效应,我们称之为 生态环境地质病 。这种人为造成的元素迁移或富集具有延缓性、积存性、 爆炸性 效应,即这些元素进入到环境,刚开始并不会引起群体大规模发病,或只有少数敏感型的人或生物得病,但当这些化学元素在人 ( 或生物 ) 体内积存到所能忍受的极限量时,其 毒性 就会发生 爆炸 ,从而引发地方性、区域性、高比例的人群 ( 或生物群 ) 爆发疾病,给人群 ( 或生物 ) 健康造成极大危害,是隐藏在人 ( 或生物 ) 体内的 化学定时炸弹 。这种 化学定时炸弹 爆炸 的惨剧时有发生,并酿成巨大的环境灾害。 我想大家可能都在网上或者报纸等媒体上都曾听说过陕西的癌症村、大脖子村、泰国的黑脚病等事件。这些就是典型的生态环境地质病。 陕西省华县瓜坡镇龙岭村位于秦岭北坡一个形似龙背的山峁上,那里山清水秀,近年却一直笼罩在癌症的阴霾下。根据调查,该村 30 户人家、 154 人中,自 1974 年发现第一例食道癌患者,到 2001 年全村共死亡 59 人,其中死于癌症的 36 人,占全部死亡人数的 61% ,死于心脑血管病和肺病的 22 人,仅 1 人属于自然死亡,全村 30 户人家中只有 4 户未出现过癌症患者。林景星研究员的科研小组对龙岭村进行了为期 3 年的全面调查。调查结论让人震惊:作为主食的面粉中,铅超出国家标准 1.6 倍,属重污染;铬超出国家标准 2.98 倍,属于严重污染。芹菜中镉、铅、汞、砷、铬全都严重超标。耕植地、非耕植地以及室内用地,都受到了重金属元素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村里所有人的头发中检测出铅、砷等金属。可以肯定地说,铅、砷污染是龙岭村致癌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泰国的 黑脚病 。泰国西南部某地原本没有大的疾病出现,但近半个世纪以来,那里出现了 黑脚病 ,患者脚部皮肤先发黑,后溃烂,最后坏死。 1992 年,泰国经济部下属的地质调查部和英国的 GEOLOGICAL SURVEY 地质调查所联合攻关,他们发现,泰国西南部在地质上属多金属成矿带,有很多矿产,开始挖掘时还好,但过了半个世纪,废矿渣风化,有毒的元素 主要是砷,扩散到了水中。当地水中的砷含量严重超标,使得当地人出现了黑脚病。 这些地区性爆发的地质疾病都主要是由人类大规模对地质环境的作用而出现的。那么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究竟会有怎样的影响?现在的人为地质活动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原先地壳有 100 多种化学元素,由于人为活动影响,破坏了地壳元素的平衡状态,使这些元素扩散、迁移、富集,最终通过食物链转移到人身上,影响人类的健康。 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世界银行共同出版的《世界资源报告》一书中指出,地球上四分之一的疾病与环境因素有关。也就是说,疾病并不全是由病毒引起的。有病毒或遗传因素,但至少还有四分之一与环境变化有关,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据他们的统计,全球有 1100 万的儿童活不到 5 岁。另外,因空气污染引发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每年夺去 400 万儿童的生命。国内外的多种研究表明,目前地球上大约有 80%~90% 的高危病种(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是由环境严重污染引起的。 我国目前在环境地质病方面尚无准确的统计数据。面对我们身边越来越危险的定时炸弹,在林景星研究员孤独的呐喊声中,和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遭受到环境地质病的侵袭后,国家和每个人也逐渐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地质病了。国家开始在这方面加大了科研投入的力度,而社会上每个人也都知道了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环保的行列,争取把这种生态环境地质病消除在爆发前。 本文资料来源于林景星研究员课程讲义 感谢您的关注 请点此投票 谢谢
455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