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存环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北极出现“臭氧大洞”: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
杨学祥 2020-6-21 15:09
北极出现“臭氧大洞”: 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 根据科学研究人员从北极观测站获得数据来看,截至3月底,通过在18公里的高空测量到臭氧层核心区域的臭氧含量情况是下降了90%。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大气科学家Markus Rex表示,气象气球通常测量到的臭氧含量约为3.5ppm,但它们记录到的仅为0.3ppm,这比我们过去看到的任何臭氧损耗都要严重,所以这直接说明了臭氧层的破坏非常的强,并且这是首次出现真正的北极臭氧层空洞。 大气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6.3nm以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nm)和全部的UV—C(波长290nm),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只有长波紫外线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能够辐射到地面,长波紫外线对生物细胞的伤害要比中波紫外线轻微得多。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保护伞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 臭氧层空洞是指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流失导致的臭氧缺口。 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其中波长为240~329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 相关报道 北极出现“臭氧大洞”,连锁效应会引发什么问题? 2020-04-06 16:44 地球的南北极可以说是维持生态系统的一个基础,而这两个地区只要任何一个地区出现“波动”,都能说明我们生态系统已经发生了巨变。一般情况而言,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这两个地区出现最多相关性消息就是冰川的融化,因为当冰川融化之后,可能会导致我们全球海平面的上升,从而引发更多的沿海低洼地带或者海平面较低的岛屿等被淹没,所以说关注点很多,而在最近还有一个消息是引发了大家的热议,那就是关于北极地区的。 北极出现臭氧层空洞? 对于臭氧空洞而言,这个还是与我们气候相关的,如果这个臭氧空洞越大,说明人类对气候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间接性的来说对我们地球也会带来直接性的影响。根据《自然》杂志报道指出,这次出现北极“臭氧大洞”可能是该地区有史以来出现的最大的空洞,与每年在南极形成的臭氧层空洞面积相当,所以这是非常罕见的,并且它还将被载入史册。 根据科学研究人员从北极观测站获得数据来看,截至3月底,通过在18公里的高空测量到臭氧层核心区域的臭氧含量情况是下降了90%。德国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大气科学家Markus Rex表示,气象气球通常测量到的臭氧含量约为3.5ppm,但它们记录到的仅为0.3ppm,这比我们过去看到的任何臭氧损耗都要严重,所以这直接说明了臭氧层的破坏非常的强,并且这是首次出现真正的北极臭氧层空洞。 北极臭氧空洞出现会带来什么影响? 大家都知道,臭氧的存在主要是避免地球生命受到影响,通常存在的区域离地面约10~50公里,位于平流层中形成保护层,当太阳紫外线辐射进入地球方向的时候,它的关键性作用就起来了,所以当这些臭氧大洞出现之后,那么臭氧就不会抵挡紫外线的影响,就会海子街照射在地球上,不仅保护不了生命,还可能带来其他的负面影响。例如直射更加容易到底地球的温度上升。 所以说北极突然出现这么大的臭氧空洞,我们可能都还没反应过来,这个有可能在未来几周内破裂的臭氧层空洞不会威胁人类健康,但是如果长时间保持“臭氧空洞”的存在,对北极的影响可以说是直接影响的。本身来说,2020年的时候,北极就出现了气温升高的情况,而且还引发了一次“北极甲烷爆发”的消息出现,所以北极的气温在上升,那么如果臭氧空洞不修复,必然会来带更高的气温。 北极气温上升会引发什么问题? 当然引发的问题就多了,上面最为直接的也说了“北极甲烷爆发”的迹象出现,同时北极地区还有病毒的爆发情况,举个简单的例子,在2019年《自然-科学报告》公布出一则消息,那就是在气温上升之后,北极海冰出现了消融,直接打开了一条移动的潜在途径。而病毒也就此出现了传播的情况,并且最为关键的是,科学研究团队已经发现了部分的哺乳动物出现了感染致命病毒的情况。 这里主要说明的是PDV病毒(海豹瘟热病毒),它是一种致命病原体,曾致北大西洋大量海豹死亡。 所以科学研究人员表示,随着北极海冰的持续消融,病毒跨越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传播可能会越来越普遍,间接的来说,随着气温的上升,可能导致冰川融化加速,病毒释放更多,变得更加普遍。 当然,该病毒是否会人类有影响暂时不清楚,但是通过数据显示,哺乳动物的影响是存在的,所以说我们也应该时刻关注PDV病毒(海豹瘟热病毒)的一个变化,不要等待这种病毒出现变异再来进行控制,那难度就更大了。这就是我们从北极臭氧问题,然后到气温,再到海冰,然后引发的一些“连锁效应”说明,大家参考下。 https://www.sohu.com/a/385879128_100158206
个人分类: 全球变化|2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事实还是谣言?拭目以待?!
热度 2 lyxiang 2018-1-14 10:19
在《最爱大北京 》的 微信公众号 的栏目,读到一篇文章:曝ofo资金仅能撑1个月,还亏空押金30亿,小黄车也要完?即有所思考,亦有所担忧。 共享单车的出现,毋庸置疑地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出行方便;但是,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带来了城市交通、市容诸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使得有关单位很是“头疼”。可以讲,共享单车,即检验着企业应对客户群体的应变能力与管理水平,亦在考验的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智慧 。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既需要营造稳定的客户群体,亦需要营造适合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既需要应对因资金所带来的困境,亦需要来自同行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不进则退。市场无情,否则将直接面临着破产死亡。 目前,对于Ofo既有各方面的报导,亦有 Ofo 企业的辟谣。或许, Ofo 企业将面临着押金“挤兑风潮”的残酷现实。Ofo前途问题,引起网友的关注与热议。已经有一些共享单车企业倒下去了,ofo能否继续走下去。难道在共享单车领域,真的要出现垄断的企业吗?垄断了,结果会是啥样?!企业有序竞争,百姓方可得实惠。 如何应对?!这些 有利于百姓出行、普惠百姓 的事业将如何发展? 政府有关部门是否应该、亦或可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何应对? Ofo 企业将如何应对现实的困境? 能否赢得再生之辉煌 !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既需要培育稳定的客户群体,亦需要营造适合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既需要应对因资金所带来的困境,亦需要来自同行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不进则退。市场无情,否则将直接面临着破产死亡。 政府有关部门、 Ofo 企业将如何运作? 我们拭目以待。 附录 : 曝ofo资金仅能撑1个月,还亏空押金30亿,小黄车也要完?摘自最爱大北京的1月14日|京城事儿全知道栏目。 共享单车领域是一个激烈的战场,往往还没被对手干死,自己就先爆炸了。 腾讯科技《一线》爆料,一位接近ofo内部人士透漏,本月10日发完工资后,从本周开始,ofo公司账户上的可用资金仅剩下不到6亿人民币,若按照ofo每月4-5亿元的人员工资和运维等支出、以及持续流出的押金计算,ofo手上的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 该人士还称,ofo至今仍欠供应商约25亿元人民币,亏空押金总额约30亿。ofo全球市场投放1000多万辆,平均订单约为每日每车一单。 这篇报道发出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媒体纷纷转载,ofo用户立马退押金,将ofo推上了风口浪尖。 随后,ofo官方出来回应,腾讯科技作为门户媒体,杜撰新闻事实,制造谣言,将用法律手段捍卫合法的权益。
个人分类: 时政资料|2885 次阅读|3 个评论
全球自然灾害使每年1400万人丧失家园: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杨学祥 2017-10-14 20:59
全球自然灾害使每年 1400 万人丧失家园: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 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一个过时的观点是,自然灾害仅仅影响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总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仅仅是一小部分。实际上,伴随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加剧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进程,导致上千万人丧失家园。 相关报道 联合国:全球自然灾害频仍 每年 1400 万人丧失家园 2017 年 10 月 13 日 20:1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 10 月 13 日 电 据外媒报道,联合国最新报告指出,全球每年至少有 1400 万人因自然灾害而丧失家园变得无家可归。 当地时间 10 月 12 日 ,越南宁平,当地民众划船出行。由于连日暴雨引发洪涝,街道已成汪洋。   据报道,联合国减少灾害救助机构以及关注国际人口迁徙机构联合发布报告,警告至此世界每年至少有 1400 万人口因为各种自然灾害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地震、海啸、水灾与风灾是造成众多世界居民无家可归的主要自然灾害。联合国警告,今后自然灾害对人类的打击将有增无减。仅在印度每年就有 230 万人口因自然灾害而丧失家园。   联合国说,上述数字并不包括因躲避灾难或逃避旱灾和躲避洪水而逃荒的人口。   联合国呼吁增加努力,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威胁与打击,因为自然灾害除了造成人员伤亡,还对民众造成丧失家园无家可归的更为悲惨后果。 责任编辑:李夏君 http://news.sina.com.cn/w/2017-10-13/doc-ifymviyp0953433.shtml?cre=sinapcmod=gloc=34r=0doct=0rfunc=16tj=none 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及其预测方法 我们在 2006 年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 事实上,最新资料表明,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 9.1 级地震和海啸之后,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1947-1976 年和 2000-2013 年分别发生了 7 次和 6 次,而在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1977-1999 年没有发生;流感世界大流行在拉马德雷冷位相的 1890-1924 年、 1947-1976 年和 2000-2013 年分别发生了 3 次、 3 次和 1 次,而暖位相没有发生 。 表 6 太平洋十年涛动( PDO )、低温、流感大流行、飓风、地震等灾害对比 时 期 1890-1924 年 1925-1946 年 1947-1976 年 1977-1999 年 2000-2030 ? 拉马德雷 PDO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冷位相 全球气温 低温 增暖 低温 增暖 低温? 流感爆发的相关年 拉尼娜年和强沙尘暴年 * 1886-1887 1898-1899 1916-1917 1955-1956* 1967-1968* 1975-1976* 2007 2010-2012 2016-2017 ? 厄尔尼诺和流感年 (1888)-1890 (1899)-1900 1918-1919 1957-1958 1968-1969 (1976)-1977 2009 2015-2016 2018 ? 太阳黑子谷年 m 1889 1901 ( 1902 低温) 1976 (低温) 2008 2018 ? 太阳黑子峰年 M 1917 (低温) 1957 (低温) 1968 2000 2011-2014 时 期 1890-1913 年 1914-1944 年 1945-1973 年 1974-1995 年 1996-2020 年 世界经济长波 第三上升期 第三下降期 第四上升期 第四下降期 第五上升期 时 期 1889-1924 年 1925-1945 年 1946-1977 年 1978-2003 年 2004-2012 年 8.5 级以上地震 6 次 1 次 11 次 0 次 6 次 时 期 1926 年 -1970 年 1970 年 -1994 年 1995 年 -2020 年? 飓 风 高活动期 低活动期 高活动期 中国 气温 时期 1903-1918 年 1919-1953 年 1954-1986 年 1987-2003 年 (引自李明志等人) 冷暖 低温期 高温期 低温期 高温期 登陆中国台风每年超过 10 次 1893-1898 年内有 3 年 1899-1951 年内没有 1952-1981 年内有 9 年 无资料 (引自张家诚等人) 注:第三次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提前结束,受到 20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自然灾害是经济危机的晴雨表,经济危机是自然灾害在社会生活中的应激反应,它们有共同的发生规律(见表 6 ),可以称为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根据这一周期,我们成功地预测了 2009 年世界甲型流感爆发, 2004-2018 年全球 8.5 级以上特大地震活跃期,本次的金融危机正在形成之中。 结论 全球金融危机的 7 年周期和 50-60 年康波周期是自然周期、经济周期和心理周期叠加而成,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不容置疑,时间集中在 2016-2020 年,可称之为气象 - 地震 - 经济超级灾害链。 参考文献 1. 李宪之 . 亚太地区 1991 年春夏两季自然灾害的探讨 . 北京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1994, 30(3): 355~360. 2. 周春平 . 大洋暖池及其影响 . 北京 : 气象出版社 ,2001. 1, 84. 3. 郭增建 , 秦保燕 , 郭安宁 . 地气耦合与天灾预测 . 北京 : 地震出版社 ,1996. 116 - 117, 135 - 138, 212. 4. 杨学祥,韩延本,陈震,乔琪源。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地球物理学报。 2004 , 47 ( 4 ): 616-621 。 5. 张丽欣 . 厄尔尼诺——来自天道的警告 . 北京 : 科学普及出版社 , 1999. 315~316. 6. 高庆华 , 胡景江 , 徐炳川 等 . 地壳运动问题 . 北京 : 地质出版社 ,1996. 131, 135. 7. 战淑芸 . 厄尔尼诺事件和地震活动 . 见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工作部 编 , 全国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集 (1990). 北京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0. 302~305. 8. 侯章栓 , 李晓东 . 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与外强迫因子信号检测 . 北京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000, 36 (5): 641 - 650. 9. 刘厚赞 , 刘辉 , 俞永强 . 海底火山喷发引发厄尔尼诺事件的数值模拟 . 气象学报 . 1998,56(5): 602~610. 10. 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的时空特征及其地球物理解释 .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01 , 7 ( 4 ): 509~510. 11. 任振球 . 全球变化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1990. 60, 72-74, 81, 88, 105. 12. 杨学祥 . 2001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 . 地球物理学报 , 2002, 45 (增刊) : 56-61 13. 杜乐天 . 自然灾害可能的深部流体肇因 . 地学前缘 , 1996, 3 (4): 298~305. 14. Walker, D. A., More EvidenceIndicates Link Between El Ninos and Seismicity. Eos. 1995,76 (4): 33,34,36. 15. 张家诚 , 李文范 等 . 地学基本数据手册 . 北京 : 海洋出版社 ,1986. 186~196. 16. 张家诚 . 再见 , 厄尔尼诺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21~22. 17. 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二室 . 一九八二年震情 . 地震 ,1983, (1): 47 ~ 48. 18.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19. Obridko,V.N.,Sokoloff,D.D.,Kuzanyan,K.M.et al.Solar cycle accordingto mean magnetic field Date.MNRA ,S 365,2006:827-832 20. 李爱云。太阳黑子周期与行星的引潮力。枣庄学院学报。 2010 ,第 2 期: 16-18 21. 湖北大学世界经济学科课题组(课题组成员:柳剑平、肖德、程崇祯、彭斯达、陈汉林、孙铭;执笔:肖光恩、周先平)。第五次世界经济长波与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 http://www.gmw.cn/content/2004-07/27/content_65180.htm 22. 杨学祥。气候变化周期与世界经济长波。光明观察周刊, 2004 年第 29 期,总第 145 期。 http://guancha.gmw.cn/2004-8/3/2196001.htm 23. E. 布赖恩特 . 气候过程和气候变化 . 刘东生 , 等译 . 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04: 11. 24.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 25. 吕俊梅, 琚建华, 张庆云, 等.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暖背景下ENSO循环的特征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10(2): 238-249. 26. 宋贯一。地球自转速度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解析。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1 ,第 2 期: 450-455 27. 杨学祥, 陈殿友.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 28.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29.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30.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31. 杨学祥,杨冬红。“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时期的全球飓风等灾害。海洋预报。 2006 , 23 ( 3 ): 30-35 32.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33.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34.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7 : 200-204 。 35. 杨冬红,杨学祥。潮汐变化周期及其相关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 2007 : 205-209 。 36.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37.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日期: 2010-01-12 来源:文汇报。 12 版:科技文摘。 38. 杨学祥 . 中国股市牛市与世界经济发展长波上升时期 . 金融界 . 2007 年 09 月 17 日 18:12 光明观察。 http://stock.jrj.com.cn/news/2007-09-17/0000026895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6576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1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倍煽动半岛不安:日本在下次朝鲜战争中能得到什么?
杨学祥 2017-4-19 10:33
安倍煽动半岛不安:日本在下次朝鲜战争中能得到什么? 杨学祥 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后分别支持朝韩双方的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 日本是朝鲜战争的最大受益者 由于朝鲜战争,美军大量军需品定单投向日本,带来日本经济的起飞 ( 据说第一笔订单就有十多亿美元,当时美元的购买力比现在大得多 ) 三年朝鲜战争,打出一个经济复兴的日本。此后日本经济即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成了世界第二。 朝鲜战争的最大受益者是谁? 有评论认为, 朝鲜战争中应该说中国,朝鲜,日本等多方都是有获利的,但就其中获利最大的一方应该为日本,因为正是这场战争使得二战之后的日本主权独立开始崛起。 第一,日本获得了恢复国家主权的良机。日本的外交政策非常的现实,那就是强权第一。这种现实主义是日本外交政策的最大特点。日本这种只有务实的民族主义,没有原则的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亦即机会主义的外交政策在朝鲜战争中充分的表现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摘掉战败国的帽子,重返国际舞台。基于日本是被美国独家占领的国家,因此要实现日本最为有利的媾和条件,就必须奉行以美国为中心,全力依靠美国的媾和方针。至此,日本开始以日美关系为基轴,支持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军事干涉,以实现自己在朝鲜战争中的利益。与此同时日本也出动了扫雷舰队支援美国对朝鲜的战争。为此,美国国防部改变了对日本严惩的态度,同时美国政府发表了对日“媾和七原则”,正式把日本拉进了美国阵营。随后, 1952 年 4 月 28 日 日本与美国为首等国家签订的《旧金山和约》正式生效,日本在名义上获得了独立,恢复了国家主权。就这样,日本政府依靠美国政府的大力扶持,通过千方百计的与美国合作,终于实现了早日媾和的战略构想。 第二,以朝鲜战争为契机进行军备重整。按照 1947 年 5 月 3 日 生效的《日本国宪法》第九条的规定:“日本永远不保持海陆空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日本放弃进行战争的权利,再加上世人对日本军队给亚洲国家造成的巨大破坏仍记忆犹新,日本社会各阶层也尚未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所以战后日本确定的国家发展战略是“经济立国”。与此同时,日本也主张国家应拥有自卫能力,但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前,不论是美国政府还是日本政府都不敢就重整军备问题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正是朝鲜战争的爆发既给日本带来了危险也给日本带来了机会。危险时日本会被拉入冷战,把它有限的资源用于重整军备,推迟日本的经济的全面恢复。另一方面日本也觅得了实现其战略企图的机会:在美国的亚洲防卫体系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为日本增加了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砝码。朝鲜战争爆发后,驻日美军陆续被调往朝鲜前线,盟军麦克阿瑟总司令指令日本成立国家警察预备队。日本也制定了《关于部队编成及组织规程》,开始招募警察预备队队员。至此日本开始了缓慢的重整军备之路。 第三,朝鲜战争为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奠定了基础。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占领下实行了战后改革,解散财阀,摧毁了垄断资本长期的封建性家族统治,促进了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打破了少数大企业对生产和销售的高度垄断,促进企业在市场中的自由竞争。农地改革使自耕农急剧增加,为现代工业提供了丰富的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国内市场,劳资关系的民主化,既提高了工人的社会地位,保障了他们应有的基本权利,也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和社会的稳定。通过实行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劳动改革等措施,日本初步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必须有庞大的资金注入。当时日本的实际状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的生产力几乎被破坏殆尽:国土荒芜,经济衰竭,民不聊生,一副凋零的景象。无论是政府,企业,银行还是个人都没有多少资金。能够从外部向日本提供资金的只有美国,但是美国对日本的敌对情绪很重,如果没有重大的情况出现,美国绝不会轻易对日本提供经济援助。而朝鲜战争对日本经济无疑是一支强心剂,使其苦于萧条的经济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走出困境。由于日本离朝鲜战场最近,因此美国把日本当成了它在远东的兵工厂和前沿基地。日本的工厂,运输机关,劳动力等都为了美国在朝鲜的战争而动员起来。日本当时所出现的通货紧缩,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的状况得以迅速的改观。朝鲜战争不仅使日本几近崩溃的经济得以起死回生,而且也为日本通过减少甚至消除它对许多国家的专业赔偿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与繁荣开辟了道路。 以上论述不难看出,朝鲜战争对战后日本的崛起起到了巨大乃至决定性的作用,在这里面的日本所得到的利益相对于其它国家得到的任何利益都要大的多,因为没有朝鲜战争就没有日本的崛起,自然的像今天这样经济政治文化繁荣发展的日本就不会出现在今天的历史舞台,所以日本才应该是朝鲜战争中最大的获利者。 https://wenku.baidu.com/view/7ddd06ec172ded630b1cb627.html 如果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日本不但可以获得出兵海外的天赐良机,而且可凭借离朝鲜接近的地理位置而变为美国攻击朝鲜的不沉航空母舰,重获美国的经济和军事支持,再次进入世界强国之列。这是安培煽动半岛不安的险恶用心。 战争是日本对外政策的主旋律 “八纮一宇”是日本千余年的国家方针。自大和国于 4 世纪末、 5 世纪初统一日本开始,即践行“掩八纮而为宇”的扩张计划。 日本古代有神功皇后“征伐三韩”的传说。 4 世纪末,倭王侵犯朝鲜,渡海攻破百济、新罗城池,并掳掠奴隶、布帛,后被击败,退回日本。 7 世纪日本派兵介入朝鲜三国(高丽、新罗、百济)政争,被唐朝与百济联军重创,此为中日间第一次交兵的“白江之役”(见《旧唐书·刘仁轨传》)。 16 世纪末,军事封建领主丰臣秀吉( 1537 - 1598 )初步平定战国纷争,立即向外扩张,先是迫使朝鲜、菲律宾、台湾琉球前来朝贡,进而大规模出兵朝鲜,试图以朝鲜作为征服中国的跳板。 1577 年,丰臣秀吉向其主公织田信长进言:“君欲赏臣功,愿以朝鲜为请。臣乃用朝鲜之兵,以入于明,庶几倚君灵威,席卷明国,合三国为一,是臣之宿志也。”(赖山阳:《校刻日本外史》第 15 卷) 1590 年(天正十八年)冬,已成日本实际统治者的丰臣秀吉致书朝鲜国王,宣称:“长驱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 400 余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史料日本》近世编,吉川弘文馆 1964 年版) 1591 年(天正十九年)、 1597 年(庆长二年)丰臣秀吉两度派遣大军渡海,于釜山登陆,曾占领朝鲜京城、开城、平壤三都,剑指明朝,甚至宣称要迁都明朝京师北京,由日本天皇统治“明国”。因中朝联军在陆战和海战中击败日军,丰臣秀吉铩羽而归,一蹶不振,然其“必图朝鲜、窥视中华”的扩张侈念对近代日本产生久远影响。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开启之际,日本刊行《日清战争实记》,连载坪谷水哉的《丰公朝鲜军记》(“丰公”指丰臣秀吉),该记的序文云:“我帝国开辟以来,堂堂六师境外从事征讨,自上古神功皇帝征服三韩以后,迄于天智天皇在位,前后 460 余年间,凡 30 余次,然征讨三韩之地,即今之所谓朝鲜半岛者,更深入中国本土与之交兵”。“文录、庆长间,出兵朝鲜前后两次,为时达七年之久,二十万貔貅蹂躏八道之野,几番与明韩联军鏖杀,耀日军威武之辉于异域,永绝邻邦觊觎之念,扬国威,张国权,功莫大焉。是丰太阁雄才伟略所致,流泽后世之民多矣……温故知新……以此鼓舞振作国民敌忾之气。” 丰臣秀吉扩张狂念遭遇重挫,继起的德川家康( 1543 — 1616 )建立江户幕府( 1603 — 1867 )。因国力所限,又为了禁止“异教”“异学”入境,幕府于 1633 — 1857 年两百余年间厉行“锁国体制”,对外侵略偃旗息鼓。 http://news.ifeng.com/a/20140528/40485403_0.shtml 1894 年 7 月,日本在美英帝国主义怂恿下,发动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打败了中国军队。清政府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900 年,中国爆发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俄、德、英、美、法、意、奥、日 8 个帝国主义国家互相勾结,决定出兵镇压。 8 月初,八国联军 1.8 万余人进犯北京。 1904 年 2 月 8 日 - 1905 年 9 月 5 日 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 日俄战争。 1914 年 7 月— 1918 年 11 月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是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的标志。战争过程主要是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之间的战斗,中国北洋政府于 1917 年 8 月 14 日 对德、奥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告终,并导致了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的奥斯曼帝国、欧洲中部的德意志帝国、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的俄罗斯帝国、欧洲中部的奥匈帝国四大帝国土崩瓦解,并促成国际联盟的成立。日本为了在东亚扩张势力和侵略中国,以 1902 年缔结的“英日同盟”为借口,在 1914 年对德国宣战,并迅速占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势力范围。 1939 年 9 月 1 日 - 1945 年 9 月 2 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是继一战之后发生的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战火燃及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战争分西、东两大战场,即欧洲北非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 1939 年 9 月 1 日 至 1945 年 9 月 2 日 ,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 61 个国家和地区、 20 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 2200 万平方千米。据少数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 7000 余万人, 4 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 1931 年— 1945 年 8 月 15 日 抗日战争( WarofResistanceAgainstJapan )是指 20 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1931 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 年 7 月 7 日 ,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1941 年 12 月 7 日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5 年 8 月 15 日 ,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851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845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8896.html 日本面临的最大威胁:海平面上升和火山活跃期 根据公元 500-1983 年日本火山活动资料,我们的统计数据表明气候变暖是日本火山进入活跃期的气候主要特征(见表 1 )。目前也正处于气候变暖时期,日本进入火山活跃期符合历史规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9292.html 表 1 公元 500-1983 年日本火山活动与气候冷暖的对应关系 年代 次数 冷暖 火山活动 500-600 3 冷 600-700 3 暖 700-800 18 暖 活跃期 800-900 69 暖 活跃期 900-1000 8 暖 1000-1100 4 冷 1100-1200 9 冷 1200-1300 17 暖 活跃期 1300-1400 44 冷 活跃期 1400-1500 20 冷 1500-1600 30 冷 1600-1700 78 冷 1700-1800 104 冷 1800-1900 159 暖 活跃期 1900-1983 591 暖 活跃期 500-1983 1157 海平面上升使日本水火交加无路可逃 科学家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冰盖和山地冰川的融化,是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10 -25 厘米 的原因之一。如今,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数值正在不断增加着。如果南极冰盖发生崩解,会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近 60 米 。如果南北极两大冰盖全部融化,其结果会使海平面上升近 70 米 。 http://mt.sohu.com/20160113/n434444771.shtml 图 1 绿色是海平面上升 60 米 后日本被淹没的地方 图 2 日本火山分布,红色为活火山,黄色为死火山 有网友指出,海平面上升 70 米 后世界版图的变化:先看看亚洲的,中国可谓损失惨重,主要是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孟加拉国基本要淹没了,柬埔寨,越南,印度,损失了大量平原。因为日本山地地形多,被淹的不多,被淹的基本就是东京那块平原地区。谁让日本生存环境差了,又火山又地震的,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了。 如果海平面上升 60 米 ,图 1 中绿色是海平面上升 60 米 后日本被淹没的地方。 海平面上升之后是日本火山灾害频发 如果日本庆幸自己领土被淹较少,那就大错特错了:海平面大幅升降带来的是日本海岛火山频繁喷发,火山遍布的日本山地不是人类的宜居之地,而是生物被焚烧的墓场。 数据统计表明,在公元 903-1983 年,日本火山频繁发生,总数为 1064 次,平均每年发生 0.98 次。 发生在小冰期数: 346 ,发生在小气候适宜期数: 718 ,后者是前者的 2 倍多。由此可见,日本火山在气候变暖时期比在变冷时期更活跃,是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见表 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9292.html 公元 1890-1983 年统计总数: 593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数: 393 ,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数: 200 次。 1890-1924 年和 1947-1976 年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共 56 年,平均每年发生火山喷发 7.01 次, 1925-1946 年和 1977-1983 年 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 28 年,平均每年发生火山 7.04 次;拉马德雷冷暖位相时期没有显著差别。但是, 1890-1983 年日本火山处于活跃期,平均每年发生火山喷发 7 次,是公元 903-1983 年时期的 7 倍。 由于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气候剧烈变化导致的海平面大幅升降将引发强烈的地壳均衡运动,导致日本火山活动的对应增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9443.html 下有海平面逐年上升(见图 1 ),上有火山猛烈喷发(见图 2 ),环境难民在水火夹击下无路可逃,大部分岛国难民将涌向大陆。谁是他们的亚诺方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96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9698.html 日本军国主义的决策是战争,而不是和平。 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两大原因 有评论认为,地处东亚外缘的岛国日本,国土狹窄,资源不富,却“不甘处岛国之境”,很早就有强烈的对外扩张诉求,其掠占的首批目标是邻近的朝鲜半岛、台湾岛、库页岛以及中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东亚大陆乃至全世界则为其侵略的“远大目标”。 http://news.ifeng.com/a/20140528/40485403_0.shtml 这是一个在日本 BBS 中人气极旺的帖子《日本将于 2050 年灭亡中国》:“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资源的匮乏性,决定了我国发展的终极形式是:发动战争!” http://www.junshi.cc/wangshangtanbing/tanbinglunzhan/2013/9889.shtml 资源的匮乏性是日本对外扩张的一个原因,逃离险恶的生存环境,在海外寻找生存之地,是最主要的原因。 1927 年,日本田中义一内阁以制定“满蒙政策”为目的召开“东方会议”,最后以《对华政策纲领》作为结论。《对华政策纲领》提出将“满蒙”(即中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地区)与“中国本土”分离对待的政策,试图将中国东北主权“剥离”出来,并指出“关于满蒙,特别是东三省, 由于在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我国不仅要予以特殊的考虑,而且要使该地维持和平与发展经济,成为国内外人士安居的地方”, “万一动乱波及满蒙,治安混乱,我国在该地区之特殊地位和权益有遭侵害之虞时,不管来自何方,均将予以防卫——要有不失时机地采取适当措施之思想准备”。然而,日本军部强硬的少壮派军官却认为日本内阁在“满蒙问题”上过于软弱,主张采取军事手段。 上述研究表明,气候变冷和灾害频发是导致战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日本而言,火山活动不仅导致气候变冷和灾害频发,而且导致生存环境恶化,生活家园被破坏。由于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求生欲望导致对外扩展侵略成为日本的基本国策。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 , 杨学祥 . 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8,Vol.23(6):1813 ~ 1818 。 YANGDong-hong,YANGXue-xiang.Thehypothesisoftheocesnicearthquakesadjustingclimateslowdownofglobalwarming.ProgressinGeophysics.2008,23(6):1813 ~ 1818.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 2011 , 54 ( 4 ): 926-934.YangDH,YangDB,YangXX,Theinfluenceoftidesandearthquakesinglobalclimatechanges.ChineseJournalofgeophysics(inChinese),2011,54(4):926-934 3. 杨学祥,杨冬红。 2013 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3):90-91.YANG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ofReasonsCausingChina'sFrequentSmogWeatherin2013.Technologyandlife.2014,(3):90-91. 4.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28(4):1666-1677.YangXX,ChenDY.StudyoncauseofformationinEarth’sclimaticchanges.ProgressinGeophysics(inChinese),2013,28(4):1666-1677. 5. 日本气象厅。日本活火山总览。东京:タカオカ印刷株式会社, 1984. 相关报道 安倍煽动半岛不安遭韩网友痛批:日本地震更现实 2017-04-1908:10:00 环球时报 济冬 朝阅兵方阵穿解放军旧军装受阅 四月十五日 ,是朝鲜已故领导人金日成的 105 周年诞辰,也是朝鲜一年一度的“太阳节”。朝鲜在金日成广场举行大规模阅兵活动。走在前面的方阵穿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战争时期军装一样的服装受阅,戴解放帽的部队和朝鲜其他部队区别不小。   【环球网军事 4 月 19 日报道 环球时报驻韩国、日本特约记者 济冬 蓝雅歌】“低水准的卑劣行径”,韩国《朝鲜日报》 18 日发表社评,痛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前一天 “煽动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发言。社评称,日本公职人员“期待并享受着邻国不幸”的言行,只会让两国关系离正常化越来越远。 17 日,安倍在日本国会就应对“朝鲜半岛难民涌入日本”的假设大谈应对方案。韩国外交部发言人赵俊赫 18 日表示不满称,有关方面有必要克制以假想状况为前提、可能引发误会,或给朝鲜半岛和平安全带来负面影响的言论。   据共同社报道,安倍 17 日在国会称,日本政府平时就准备“朝鲜半岛发生战事,海外日本侨民需要保护和避难的情况”,可能前往营救。他还称,在朝鲜半岛发生战争时,如果难民进入日本需要保护,日本也将做好准备,对难民进行合法登记或判断等。“日本在过度煽动半岛有事的不安”,日本活力门网站称。日本共产党议员宫本 17 日在国会也称,如果美国对朝鲜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日本也将遭受巨大损害,因此安倍现在需要做的是说服美国政府,排除掉先发制人这一选项。   韩国 JTBC 电视台 18 日指出,日本连日来过分强调朝鲜威胁和不安,甚至开始讨论半岛发生不测事态时如何保护难民的政策,“安倍看样子正露骨地将所谓的‘半岛危机’用于国内政治”。韩国《京乡新闻》发文指出,日本政府的刺激、非外交言辞并非一天两天的事,而这种行为的反射利益,就是让安倍内阁的支持率颓势得以反弹。这是在以邻国的安危作为牺牲品以获取自身的政治好处。文章建议,必要时刻,韩国应召见日本大使,以震慑日本的“妄动”。   韩联社 18 日称,对于安倍的煽动言论,韩国网友反映强烈。有网友称,“日本正在期待朝鲜半岛发生战争,以刺激日本经济,扩张自卫队军力和权限”。还有网友称,“分裂朝鲜半岛的罪犯的子孙,正在煽动朝鲜民族内斗,以获取个人利益”。此外,不少韩国网民嘲讽称,相对于朝鲜半岛发生战争,日本发生大地震更为现实,韩国应制定“应对日本地震和核泄漏的避难手册、日本地震难民涌入的应对标准”等,作为应对。   《朝鲜日报》 18 日指出,日本日前因韩国竖立慰安妇少女像一事撤回驻韩大使,后又悄悄返回韩国,要求与国防部长面谈,据悉也是为了商讨日本人避难问题。社评称,安倍煽动半岛危机的话,听起来就像是对慰安妇少女像问题进行的感情泄愤。虽然目前“反韩”情绪在一些日本人中扩散,但如果日本公职人员对此迎合,发表好像期待并享受着邻国不幸似的言行,只会让两国关系离正常化越来越远。   不少日本媒体转载了韩国舆论的不满。“韩国无法理解日本的危机意识”,日本《产经新闻》 18 日评论称,“在本应与朝鲜直接对峙的韩国,现实中竟然一点也感受不到危机”。 http://mil.huanqiu.com/world/2017-04/1050038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009 次阅读|0 个评论
火山频发、气候变冷和日本对外战争
杨学祥 2017-4-14 15:46
火山频发、气候变冷和日本对外战争 杨学祥 火山频发是小冰期形成的重要原因 大多数学者认为, 15-18 世纪的小冰期是由太阳辐射减弱或火山喷发单一作用或共同作用引起,火山灰中含有大量悬浮颗粒,阻碍了太阳辐射抵达地球表面。最近研究表明,小冰期从 13 世纪开始,源于公元 1275 年和 1300 年之间的 4 次火山喷发。在过去的 450 年,最近研究发现了火山喷发与大气和海洋低温的联系,短期的变冷时代从 13 世纪到 18 世纪,大气和海洋系统被火山喷发所控制。 现代火山活动有明显致冷的记录:小冰期对应强火山活动,小气候最适期对应弱火山活动。因为火山灰和二氧化硫等火山喷发物到达平流层后,较小的气溶胶可在数月内传播到全球,并可在平流层内持续漂浮 1~3 年,使太阳直接辐射减弱,造成大气降温。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火山喷发导致了 “ 小冰期 ” 的到来。研究报告称, 1275 年到 1300 年之间,热带地区经历过四次大规模火山喷发,喷发出来的大量硫酸盐颗粒进入大气层上空反射了太阳辐射,使地球气温降低; 1430 年到 1450 年,也发生了一轮大规模火山喷发 ,与地震活动一样,火山喷发与气候冷暖变化导致的冰盖消长有关。 1816 年,全球性的低温袭击了从欧洲、美洲甚至中国,北半球平均气温下降了 0.4-0.7 ℃ ,与道尔顿极小期有关,此前的蒙德极小期造成北半球持续 70 年的连续低温。但是,造成 1816 年寒冷现象的更直接原因是 1815 年坦博拉火山喷发, 1809 年也发生了火山喷发 。在此期间还有两次火山爆发,分别发生在 1812 年的加勒比海地区和 1814 年的菲律宾。 许靖华划分的小冰期周期:现代气候最适期 A :公元 1820 年以后;小冰期 B :公元 1280-1820 年;小气候最适期 C (中古):公元 600-1280 年;小冰期 D (公元初期):公元前 60- 公元 600 年(强潮汐在公元前 53 年);小气候最适期 E (希腊罗马时代):公元前 700-60 年;小冰期 F (荷马时代):公元前 1275-700 年;小气候最适期 G (上朝):公元前 1800-1250 年;小冰期 H (文明衰落):公元前 2200-1800 年;小气候最适期 I (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 2900-2200 年;小冰期 J (雪中人时期):公元前 3400-2900 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8404.html 表 1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潮汐极大值年、坏天时代和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修改) 极小期 时间 中国朝代 时间 气候变化 火山活跃期 潮汐极 大值年 奥特 1040-1080 西夏 金 1038-1227 1115-1234 变冷 变暖 1062 沃尔夫 1280-1350 元 明 1279-1368 1368- 小冰期 变暖 1275-1300 1264 史玻勒 1450-1550 明 -1644 小冰期 1440-1460 1470-1490 1425 蒙德 1645-1715 清 1644- 小冰期 1640-1680 1629 道尔顿 1790-1820 清 -1911 小冰期 1810-1820 1770 21 世纪 2007- ? 次小冰期? 197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18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35542.html 小冰期时期古代日本火山集中喷发 在 1280-1820 年小冰期期间,日本火山频繁喷发。显然,日本此间频繁喷发的火山是全球气候变冷(特别是日本气候变冷)的重要原因。 表 2 日本主要火山的喷发年份 日本白山火山喷发年份:公元 853 、 859 、 900 、 1177 、 1239 、 1547 、 1548 、 1554 、 1579 、 1599 。 日本富士山火山喷发年份:公元 781 、 800-801 、 826 、 853 、 858 、 859 、 864-866 、 870 、 932 、 937 、 952 、 993 、 999 、 1017 、 1033 、 1083 、 1181 、 1331 、 1511 、 1560 、 1627 、 1700 、 1707 、 1708 、 1709 、 1809 、 1825 。 日本伊豆大岛火山喷发年份:公元 680 、 684 、 1112 、 1338 、 1415 、 1421 、 1442 、 1552 、 1600-1601 、 1612-1613 、 1636 、 1684 、 1695 、 1777-1779 、 1783 、 1784 、 1786 、 1789 、 1803 、 1822 。 日本三宅岛: 1085 、 1154 、 1469 、 1535 、 1595 、 1643 、 1712 、 1763 、 1811 。 日本八丈岛: 1487 、 1528 、 1522 、 1605 、 1606 、 1690 、 1697 。 日本九重山: 1662 、 1663 、 1675 、 1738 、 1742 、 1803 。 日本阿蘇山: 553 、 785 、 796 、 814 、 825 、 840 、 864 、 867 、 1230 、 1239 、 1240 、 1265 、 1269 、 1271 、 1272 、 1273 、 1274 、 1281 、 1286 、 1305 、 1324 、 1331-1333 、 1335 、 1340 、 1343 、 1346-1369 、 1375 、 1376 、 1377 、 1387 、 1388 、 1434 、 1438 、 1439 、 1473 、 1485 、 1505 、 1506 、 1522 、 1533 、 1542 、 1558 、 1562 、 1573 、 1574 、 1576 、 1582 、 1583 、 1584 、 1587 、 1592 、 1598 、 1611 、 1612 、 1613 、 1620 、 1631 、 1637 、 1649 、 1668 、 1871 、 1675 、 1683 、 1691 、 1708 、 1709 、 1753 、 1754 、 1765 、 1772-1780 、 1781-1788 、 1804 、 1814 、 1815 、 1816 、 1826 。 日本霧岛山:公元 742 、 788 、 945 、 1112 、 1167 、 1184 、 1235 、 1524 、 1554 、 1566 、 1574 、 1576-1578 、 1585 、 1587 、 1588 、 1598-1600 、 1613-1614 、 1615-1618 、 1628 、 1637-1638 、 1659-1661 、 1662-1664 、 1677 、 1678 、 1706 、 1716 、 1717 、 1771-1772 、 1822 、 1832 。 日本桜岛:公元 708 、 716 、 717 、 164 、 766 、 1468 、 1471-1476 、 1478 、 1642 、 1678 、 1706 、 1742 、 1749 、 1756 、 1779 、 1780 、 1781 、 1782 、 1783 、 1785 、 1790 、 11791 、 1792 、 1794 、 1797 、 1799 。 日本有珠山:公元 1611 、 1626 、 1638 、 1663 、 1769 、 1822 。 日本渡岛大岛:公元 1741 、 1742 、 1759 、 1790 。 日本岩木山:公元 1571 、 1600 、 1604 、 1605 、 1618 、 1638 、 1640 、 1672 、 1686 、 1694 、 1709 、 1770 、 1782 、 1783 、 1790 、 1793 、 1794 、 1800 、 1807 、 1833 。 日本岩手山:公元 1686 、 1687 、 1719 、 1731 、 1823 。 日本鸟海山:公元 577 、 578 、 708-714 、 804-806 、 810-823 、 824-832 、 862 、 864 、 871 、 876-886 、 915 、 1659 、 1740 、 1801 、 1804 、 1821 。 日本蔵王山:公元 1183 、 1227 、 1230 、 1331-1333 、 1350 、 1620 、 1622 、 1623 、 1624 、 1625 、 1626 、 1630 、 1641 、 1668 、 1669 、 1670 、 1694 、 1794 、 1796 、 1804 、 1806 、 1809 、 1821 。 日本磐梯山:公元 806 、 1643 、 1719 、 1787 。 日本浅间山:公元 865 、 1108 、 1281 、 1427 、 1527 、 1528 、 1532 、 1596 、 1598 、 1604 、 1605 、 1609 、 1644 、 1645 、 1647 、 1648 、 1649 、 1651 、 1652 、 1655 、 1656 、 1657 、 1658 、 1659 、 1660 、 1661 、 1669 、 1704 、 1706 、 1708 、 1709 、 1710 、 1711 、 1717 、 1718 、 1720 、 1721 、 1722 、 1723 、 1728 、 1729 、 1731 、 1732 、 1733 、 1754 、 1776 、 1777 、 1783 、 1803 、 1815 。 小冰期时期古代日本的海外扩张 “八纮一宇”是日本千余年的国家方针。自大和国于 4 世纪末、 5 世纪初统一日本开始,即践行“掩八纮而为宇”的扩张计划。 日本古代有神功皇后“征伐三韩”的传说。 4 世纪末,倭王侵犯朝鲜,渡海攻破百济、新罗城池,并掳掠奴隶、布帛,后被击败,退回日本。 7 世纪日本派兵介入朝鲜三国(高丽、新罗、百济)政争,被唐朝与百济联军重创,此为中日间第一次交兵的“白江之役”(见《旧唐书·刘仁轨传》)。 16 世纪末,军事封建领主丰臣秀吉( 1537 - 1598 )初步平定战国纷争,立即向外扩张,先是迫使朝鲜、菲律宾、台湾琉球前来朝贡,进而大规模出兵朝鲜,试图以朝鲜作为征服中国的跳板。 1577 年,丰臣秀吉向其主公织田信长进言:“君欲赏臣功,愿以朝鲜为请。臣乃用朝鲜之兵,以入于明,庶几倚君灵威,席卷明国,合三国为一,是臣之宿志也。”(赖山阳:《校刻日本外史》第 15 卷) 1590 年(天正十八年)冬,已成日本实际统治者的丰臣秀吉致书朝鲜国王,宣称:“长驱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 400 余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史料日本》近世编,吉川弘文馆 1964 年版) 1591 年(天正十九年)、 1597 年(庆长二年)丰臣秀吉两度派遣大军渡海,于釜山登陆,曾占领朝鲜京城、开城、平壤三都,剑指明朝,甚至宣称要迁都明朝京师北京,由日本天皇统治“明国”。因中朝联军在陆战和海战中击败日军,丰臣秀吉铩羽而归,一蹶不振,然其“必图朝鲜、窥视中华”的扩张侈念对近代日本产生久远影响。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开启之际,日本刊行《日清战争实记》,连载坪谷水哉的《丰公朝鲜军记》(“丰公”指丰臣秀吉),该记的序文云:“我帝国开辟以来,堂堂六师境外从事征讨,自上古神功皇帝征服三韩以后,迄于天智天皇在位,前后 460 余年间,凡 30 余次,然征讨三韩之地,即今之所谓朝鲜半岛者,更深入中国本土与之交兵”。“文录、庆长间,出兵朝鲜前后两次,为时达七年之久,二十万貔貅蹂躏八道之野,几番与明韩联军鏖杀,耀日军威武之辉于异域,永绝邻邦觊觎之念,扬国威,张国权,功莫大焉。是丰太阁雄才伟略所致,流泽后世之民多矣……温故知新……以此鼓舞振作国民敌忾之气。” 丰臣秀吉扩张狂念遭遇重挫,继起的德川家康( 1543 — 1616 )建立江户幕府( 1603 — 1867 )。因国力所限,又为了禁止“异教”“异学”入境,幕府于 1633 — 1857 年两百余年间厉行“锁国体制”,对外侵略偃旗息鼓。 http://news.ifeng.com/a/20140528/40485403_0.shtml 4-7 世纪和 13-18 世纪气候变冷期也是日本火山活跃时期和对外战争时期。 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两大原因 有评论认为,地处东亚外缘的岛国日本,国土狹窄,资源不富,却“不甘处岛国之境”,很早就有强烈的对外扩张诉求,其掠占的首批目标是邻近的朝鲜半岛、台湾岛、库页岛以及中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东亚大陆乃至全世界则为其侵略的“远大目标”。 http://news.ifeng.com/a/20140528/40485403_0.shtml 这是一个在日本 BBS 中人气极旺的帖子《日本将于 2050 年灭亡中国》:“由于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资源的匮乏性,决定了我国发展的终极形式是:发动战争!” http://www.junshi.cc/wangshangtanbing/tanbinglunzhan/2013/9889.shtml 资源的匮乏性是日本对外扩张的一个原因,问题是,日本为什么选择在小冰期和火山频发时期对外发动侵略扩张? 章大卫和他的研究小组主要着眼于气候变化在过去 1000 年里对中国东部地区战争频率的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养活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作者调查了公元 1000 年到 1911 年间发生的 899 次战争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均记录在《古代中国战争记事表》中。他们把对这些数据与同时期北半球气候的一系列温度数据进行了相互对照。他们发现中国东部地区的战争频率,尤其是部分南方地区的战争频率与温度变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几乎所有战争的最高潮和王朝变更都发生在严寒时期。温度的波动对农业和园艺业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技术水平有限的社会里,比如前工业化时期的中国,温度的降低会极大地影响农作物和畜牧业的产量。据章大卫和他的研究小组称,在这样的生态压力下,战争将成为重新分配资源的最终手段。作者们总结称:“正是长期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农业产量变化推动了中国历史上战争与和平的循环转换”。他们建议研究人员在思考人类历史上战争的成因时应把气候变化这一因素考虑进去。 http://it.sohu.com/20070719/n251145995.shtml http://it.sohu.com/20070717/n251099394.shtml 发表在 11 月 9 日 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该项研究揭示,几个世纪以前,在被称为“小冰河期”的那段时间里,随着气温的下降,战争的次数反而增加了,与此同时也发生了饥荒,人口也出现了下降。依据该研究文章作者的说法,过去气候的数据可能有助于我们对未来大规模的、持续的气候变化作出精确预测和制定相应战略,但认识到这些严重事件的历史性社会影响只是朝着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   布雷克和中国香港的张教授及其英国同僚均认为,气温变化与战争间存在着一种可能的联系,因为气候变化会对水供应、植物生长季节以及土地的生产力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而导致食物缺乏。食物缺乏可能会引发冲突,如地区暴动、政府的不安定以及来自邻国的入侵,而战争和饥荒期间发生的流血事件将导致人口下降。 http://news.aweb.com.cn/2007/11/24/359200711240841440.html 上述研究表明,气候变冷和灾害频发是导致战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日本而言,火山活动不仅导致气候变冷和灾害频发,而且导致生存环境恶化,生活家园被破坏。由于日本处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求生欲望导致对外扩展侵略成为日本的基本国策。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16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注青藏高原的南水北调:西部沙漠蓄水是东部可靠水源
热度 1 杨学祥 2015-12-4 06:33
关注青藏高原的南水北调:西部沙漠蓄水是东部可靠水源 杨学祥,杨冬红 檀成龙为了调水入新疆,可以实现新疆突变的设想研究了多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89337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940033.html 我们把三篇中国西部源头的南水北调设想再次发表,表达对网友檀成龙的支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691.html 中国的地形特征是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由此形成长江和黄河两大主要水系,维系中华民族的世代繁衍生存。 青藏高原的冰雪是中国水系的主要源头,由于地理纬度不同,其中南部光照多融水多,北部背光融水少,由此导致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形成。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面积三十二万四千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介于北纬 44 ° 15 ′~ 46 ° 50 ′,东经 84 ° 50 ′~ 91 ° 20 ′。位于准噶尔盆地的中央,面积 4.88 万平方公里。由 4 片沙漠组成 , 西部为索布古尔布格莱沙漠,东部为霍景涅里辛沙漠,中部为德佐索腾艾里松沙漠,其北为阔布北—阿克库姆沙漠。 我在 2004 年 3 月 13 日 指出,在人退沙进的条件下,集青藏高原融化的雪水,把中国西部浩瀚无人的沙漠变为淡水蓄存之地,成为中国北方的天然地下水库,实现西部源头的南水北调,是改造西部沙漠、防止东部沙化和预防未来淡水危机的上策,应该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中国北方的干旱和沙尘暴愈来愈频繁。地形地貌、构造运动、高温、少雨和超常强烈频繁的春风等自然因素,以及过度开垦、放牧、不合理使用水资源和砍伐森林等使生态恶化的人为因素,是其形成原因,缺水是问题的关键。加强科学管理力度十分必要。 西北沙漠带地处青藏高原、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和蒙古高原之间,是北半球西风带的天然风道,有丰富的沙源,高温、少雨和过度农、牧、林业生产使湖泊萎缩,湖底砂石出露,形成类似咸海地区的沙漠化过程。天然风道中的强风使黄土东飘,沙漠东扩,是地质时期黄土高原形成的原因。青藏高原高于 6000 米 的冰山雪地集中在西南部,是印度河、恒河、湄公河和长江的丰富水源;而青藏高原东北部较低,全球变暖导致的冰融雪消使黄河的水源已日趋减少,源头沙化现象异常严重。 西北冰川面积达 2.8 万 km 2 ,储水量 28.5 亿 m 3 ,积雪储水约 361 亿 m 3 ,是降水量只有 100~200mm 的平原地区重要水资源。在全球持续变暖和西北沙漠化加剧的条件下保存这些水资源,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显而易见。 淡水资源短缺和土地沙漠化的严峻形势为中国治水方略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宝贵的淡水资源,是存还是放?把排水型的水利工程变为储水型的水利工程,已是水利工程建设的新趋势。问题是:我们能腾出多少空间来储存淡水?陈梦熊院士提出的“开发利用天然地下水库”方案意义重大(见:《科学新闻周刊》,第 28 期)。 人是第一可宝贵的,但过多的人口会使地球的资源不堪重负。人口的压力使恢复生态平衡的目标变得如此遥远——沙尘暴科考队的调查表明,尽管黄沙日复一日地侵吞了他们的良田和住房,由于燃料短缺,农民还是砍伐掉了唯一能阻挡黄沙的树林。如此看来,退田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还不够,必须退人还原——还给大自然一个无人为干扰的生态空间。错误的抗灾措施导致更大的灾害发生,人不退出,自然生态环境就难以恢复。在人退沙进的条件下,集青藏高原融化的雪水,把中国西部浩瀚无人的沙漠变为淡水蓄存之地,成为中国北方的天然地下水库,实现西部源头的南水北调,是改造西部沙漠、防止东部沙化和预防未来淡水危机的上策,应该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中之重。 http://www.envir.cn/forum/20042686.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89012.html 正如西部冰川融化是东部水源一样,西部沙漠蓄水也是东部可靠水源。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5738 次阅读|2 个评论
值在何处
ninglz 2014-12-12 09:21
值在何处 如今算不上富裕,曾经称得上贫穷。一把折叠伞、一个小小的计算器曾令人兴奋不已……于是,铁了心要去挣钱,出国! 初来乍到,一天打工能挣国内一个月的工资。虽忙碌奔波,却全然不觉辛苦,只因一个字 --- 值!家人高兴,同学朋友羡慕。 时光飞逝,祖国崛起了!中国梦、亚洲梦……中华民族又一次“站立起来”了!家人、同学、朋友富裕起来了。作为“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我们,虽然一如既往爱家人、爱故土,可是,家人、同学朋友不一样了,看我们的心态变了。 “比住房大比不过,比穿衣阔比不过,比收入高比不过……你们还呆在国外值得吗?” 许许多多的人感慨自己出错国了。许许多多的人成了海归……还有一些如我般死守无悔者,愿把他乡作家乡! 一同去单位报到的同期生升任省部级、一同长大的发小位高军级……他们的孩子想去哪个国家就去哪个国家,官二代、富二代的留学生活,没有了我们曾经的精打细算,有的是潇洒阔绰的风光无限。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寒酸至极。 没钱,有没钱的烦恼。有钱,有有钱的渴望。今天,有人看穿了钱不代表一切,有人还觉得钱是无所不能。人活在不同的阶段中,心生在不同境界里。 有人要钱、有人要尊严、有人想当爷、有人怕供着、有人爱刺激、有人图清静……这世界人与人不同,既是同一个人心也会在不停地成长中变化不断。 值与不值,要自己说。在我看来,我的值就是永远向前走,永远不回头———有目标,但不拘泥于结果。重过程,用心体味每一天。珍惜属于自己的微小世界!那不大的家,非名牌的物,窗外的一片蓝天,生机盎然的一盆花朵、相伴身边的友情、亲情与爱情。带给我安宁踏实,我知足于这种平平淡淡。因为我已明白轰轰烈烈的背后有多少担惊受怕?多少前途未卜…… 发表于《中文导报》 2014年12月3期(总1027期)
个人分类: 文化漫谈|2095 次阅读|1 个评论
点亮善念
热度 2 ninglz 2014-12-8 08:45
点亮善念 生活在异国他乡,不便与不惯之处在所难免。作为一个成人,已非年少无知。面对现实,先要明白我们并非被绑架而来,也无被迫无奈之难言之隐,选择了这里就要去适应这里。 说上学有同学欺负、说打工有同事歧视、说上课有学生刁难、说交通事故有警察偏袒对方、说住家有邻居找事生非……这一切有人归结为:日本人岛国性,自私、冷漠、狭隘、嫉妒、恃强凌弱……天天为中日两国的关系忧郁,时时恐惧地震了会有日本人对中国人举起屠刀!自己活得惶恐,让身边的人也无宁日。 不可否认,岛国与大陆生活环境的不同,中日历史背景的迥异,使得人的价值观与生活习惯存在着众多的差异,甚至对立。但我想说的是,就像男人与女人,是雄性荷尔蒙与雌性荷尔蒙的比例所致,而并非男性就只有雄性荷尔蒙,女性只有雌性荷尔蒙一样。人无论何国何种,没有绝对的好人和恶人,任何人灵魂中都有善也有恶,好人与恶人不同的只是心中善恶比例不同罢了。 生活中遇到恶人不奇怪,但自己的身边总是被恶人围堵?那恐怕就有些不自然了!善恶不分国界,哪里都有好人恶人。需要明白的是环境影响人,人也会反作用于环境的。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不仅仅是择友的警示,反过来讲,更是自我反省的镜子。如果,身边的人都“黑”,那不仅证明自己也白不到哪里去!而且证明自己与造“黑”的“墨”相似无疑! 记得有个无差别杀人罪犯,杀了多位邻居,却没有杀离他最近、最容易杀的那位。罪犯的解释是,在众多对自己无视、不屑的人中,只有他平时会点头或微笑向自己打招呼。 步入优雅洁净的环境,迎面走来风度翩翩的绅士,无论自己多么泼妇也会不自觉地淑女起来。 所以说,要改变自己身边的环境,就该从不再“怨天尤人”开始!让自己成为点亮他人心中善念的火种,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致一位同胞朋友
个人分类: 文化漫谈|2717 次阅读|3 个评论
感悟与哲思:人生意义 (随笔 旧作整理稿)
热度 1 pww1380 2014-5-13 20:18
感悟与哲思: 人生意义 (随笔 旧作整理稿) 篱风 ( 杨文祥 )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姚远博士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十分有意义。这是每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不免扪心自问却又常常不得其解的问题,也是一个历代思想者都无法回避,任何时代也都无法穷尽的问题。本文试作刍议如下: 意义即价值,这是一个建立在一种相对关系 —— 价值关系基础之上的相对概念。 人生的意义即指人的生命意义。 人的生命是一个由形成到消亡,由生到死的完整的生命历程。 人生的意义即存在于这一过程之中。 具体说来,这一意义既存在于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实践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之中,即 “ 天人之际 ” ,也存在于每一个个体生命与其生存环境和作用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前者是人类整体的人生意义,后者是人类个体的人生意义。 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中,必然相互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形成或好或坏的后果(结果)。 这一影响和结果(后果) 以及对这一影响和后果的预期 就是意义。 因此, “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存在于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完整历程之中,存在于每一个人类个体生命的生命过程之中。 本文认为,不但人类整体的文明历史进程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每一个人类生命个体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只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这一意义并非这一生命主体本身的自觉意识,除非把这一问题作为价值哲学的专门问题作一严肃认真的理论思考。 总之,生命过程是一个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具体过程结构而成的个体生命与其生存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际环境)进行互动的能动过程。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贯穿在整个生命过程的始终。 没有没有意义的生命,也没有没有生命的意义。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游记随笔集|2806 次阅读|2 个评论
温故知新:对人类生存环境与生态的忧思
pww1380 2012-1-4 23:36
温故知新:对人类生存环境与生态的忧思 杨文祥 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只有做到细水长流,才有可能与自然的自我修复、自我净化和资 源再生能力实现相对平衡,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否则,按照目前 穷奢极欲的 价值观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观,人类只能加速走向自己的末日。 当今时代是大自然考验人类智慧的时代。是选择细水长流的低碳生存,还是选择奢侈铺张自掘坟墓加速走向末日,这是文明与愚昧,理性与野蛮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令人沮丧的是,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目前的精神面貌 —— 人生观与价值观 —— 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文明传统,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与现代文明和现代理性相悖,实际上总是与野蛮和愚昧联系在一起。这一表现为历史和现实的 巨 大反差与冲突,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尽快展开对社会现实进行考察、分析与反思的历史警钟。 写于: 2011-02-08 22:16 参见:岁月遗痕《 把生活的 “ 水龙头 ” 拧得小一点 》 http://hwj1388.blog.163.com/blog/static/169006292011031115622995/
个人分类: 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24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温故知新系列:生存环境→科学认知→生活实践中自由的实现
pww1380 2011-2-3 21:33
温故知新系列: 生存环境→科学认知→生活实践中自由的实现 ——事实是残酷的,现实是恐怖的,但生活仍将继续 …… 作者:杨文祥 刚才与网友朱志敏探讨另一个话题时,不知怎么竟转移到对恐惧心理的分析上来。以下是这次对话中本人的两段回复。根据这两段回复的具体内容,本人拟就了本文的题目,全称是: 从生存环境到科学认知,再到生活实践中自由的实现 ——事实是残酷的,现实是恐怖的,但生活仍将继续 …… 1.每当人们论述主客观的关系时,最常用的口头禅莫过于“无情的事实如何如何 …… ” 这就是说,存在于客观现实中的事实是残酷无情的。它们不但总是与人们的美好愿望保持着一定的落差,而且更为恐怖的是,由这些无情的事实所构建起来的现实环境的运行竟然多半是与人的意志背道而驰,完全不考虑更不在乎我们这些善良人内心的感受。 于是,在残酷无情的现实面前吃尽了苦头的人们,对自己所不熟悉和不了解的现象——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以及由这些现象所构建的具体环境便本能地产生了一种排斥心理。在具体事实和具体现象面前,这种排斥心理就表现为恐惧;而在由这样一个个令人莫名恐惧的具体事实和具体现象结构为一体而形成的一定群体或个人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整体生存环境面前,这种排斥心理则表现为恐怖感。 这些恐惧和恐怖,无论是对具体事实和具体现象的恐惧也好,还是对整体生存环境的恐怖也好,不但没有也不可能扼杀殆尽人类生活下去的勇气。 正如我们每个人都明确地知道这样一个事实:人必有一死。可是,只要我们的精神和心理处于正常状态,就不会由于知道了这样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而惶惶然不可终日。 生活照样有条不紊地继续下去。人们依然我行我素,或潇洒悠然,或行色匆匆,不约而同,同时也是坚定不移地走向死亡——这一人类和一切生命的共同归宿。 2.恐惧是一种心理状态。从心理学角度上分析,恐惧是一种由于大脑缺乏对必要信息的 充分 把握而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时的一种心理上的应激状态。 在这里,我之所以格外强调“对必要信息的 充分 把握”,并且将“充分”二字涂红以示强调的重点所在,原因在于决定恐惧心理生成的机制不是完全的无知,而是对必要信息掌握得不够充分而使 心理处于一种不确定状态。 无论是“全然的无知”还是“对必要信息的充分把握”,这两种状态都是一种确定状态,而确定状态是不会生成恐惧心理的。“全然的无知”是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和“无知者无畏”的确定性状态;而“对必要信息的充分把握”则是一种“胸有成竹”,“胸中自有百万兵”和“艺高人胆大”的确定状态。 科学的使命是追求真理。科学研究与科学认知则是落实这一科学使命的具体过程。而 科学研究过程,就是对相关必要信息的搜集、分析与提取的过程。 因此,人类的科学研究和科学认知在满足人的求知欲望的同时,从心理角度而言,其首要功能就是将人从信息掌握不充分所导致的不确定状态的恐惧中解放出来。 免除恐惧是人类争得自由的第一步,而自由是人释放自身潜能从而赢得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前提。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既是每个人的人生梦想,更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社会理想。实现自由,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是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实现人的自由与发展就要从免除恐惧起步。 参考文献: 1 .杨文祥. 网海泛舟系列:浏览 朱志敏 配图博文《康定野外之林彪语录》有感( 正文与评论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42do=blogid=408769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25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悟与哲思(1):“人生意义”刍议
pww1380 2010-11-18 19:58
“感悟与哲思(1):“人生意义”刍议 作者 杨文祥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姚远博士的这个问题本身就十分有意义。这是每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不免扪心自问却又常常不得其解的问题,也是一个历代思想者都无法回避,任何时代也都无法穷尽的问题。本文试作刍议如下: 意义即价值,这是一个建立在一种相对关系 —— 价值关系基础之上的相对概念。 人生的意义即指人的生命意义。 人的生命是一个由形成到消亡,由生到死的完整的生命历程。 人生的意义即存在于这一过程之中。 具体说来,这一意义既存在于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实践与其自然环境的关系之中,即 “ 天人之际 ” ,也存在于每一个个体生命与其生存环境和作用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前者是人类整体的人生意义,后者是人类个体的人生意义。 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相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中,必然相互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形成或好或坏的后果(结果)。 这一影响和结果(后果) 以及对这一影响和后果的预期 就是意义。 因此, “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存在于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完整历程之中,存在于每一个人类个体生命的生命过程之中。 本文认为,不但人类整体的文明历史进程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每一个人类生命个体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只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这一意义并非这一生命主体本身的自觉意识,除非把这一问题作为价值哲学的专门问题作一严肃认真的理论思考。 总之,生命过程是一个由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具体过程结构而成的个体生命与其生存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际环境)进行互动的能动过程。这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贯穿在整个生命过程的始终。 没有没有意义的生命,也没有没有生命的意义。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4405 次阅读|2 个评论
今日大学校园的万花筒
陈龙珠 2010-11-12 08:50
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近日批评了 2 所大学领导层的不负责任,但或许 有所不公 。殊不知,目前不乏 有很负责任 的大学领导,为保证教授职称聘任等委员会投票选出公平、合情的结果来,对无记名的投票方式进行了创新的改革:在每张投票上编上只有几位核心领导们知道是谁的编号。但愿这种很负责的做法能够上行下效起来,在不久后的将来,于一些学院举行的重要 无记名投票 中也能如此而为之,包括全体教授(教师)参与的民意测评。 转载 :王旭明炮轰河北大学、华中科大 北京晨报讯 (首席记者罗德宏)发生撞人事件后河北大学的态度,肖传国雇人袭击方舟子后,肖传国的校方华中科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甚至可以说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前天,在腾讯网举行的2010年教育年度总评榜的启动仪式上,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再次语出惊人。   王旭明表示,在如今的教育界,主动的争取和调整太少,被字现象流行,什么被先进、被当选、被发言等。他表示,期待教育界能增强主动创新意识,面对问题和需要解决的矛盾应勇于站起来。王旭明还表示,河北大学和华中科大已经做了坏榜样,应该被整个教育界批评,并且已作为2010年教育界的大事件遭到全社会的谴责。据悉,在下月中旬的教育年度总评榜的发布仪式上,王旭明还将有猛语抛出。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3568 次阅读|0 个评论
部分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太恶劣
whitesun 2010-1-30 22:33
实在憋不住想说几句,如今部分知识分子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主要表现在:收入、工作、爱人、扶养子女、同学同事、亲戚等各方面的压力,导致身体与心理很难健康。举例来说,常有人和我说某某一个月去一两次,工资多少多少,你这么辛苦也没多几个钱,如果个人生存环境遇到大量这样不公平的现象出现,如果自己又无任何依靠使一些不公平的事情更有利于自己,那么老处在不公平的另一头极端,那么让人怎么活啊。这样的事恰恰在部分知识分子发生的太多。又如,一些地方,导师重来没发过SCI论文、从未发到发到某些指定的期刊,却要求学生发上去,类似的事太多了,作为并不是强者的部分知识分子仅用那些正面的知识已无法正常生存,如果不学点歪门邪道的知识,活着还不如死了更让人看得起和对社会的贡献大,因为如果这样的人死得多了,才可能呼吁社会更加注意一些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讲,既然不适应社会了,被社会淘汰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对社会间接做贡献。
个人分类: 有思有考|29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4: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