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食饮有节身体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习医心悟选登——来自学生的书评
热度 6 张三火 2012-9-13 21:47
从《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 中医 2010 级 1 班 刘璐 利用暑假,读完张老师的《食饮有节身体好——〈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从这本书里不仅发现自己平时生活中存在的饮食坏习惯,也增加了不少健康的饮食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一提到饮食人们就会想着怎样吃有营养,怎样吃会健康,尤其中国人的食补观念更是显著。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品种日益增多,人们对吃也越来越注重,但往往因为盲目吃补而造成一种适得其反的效果,像现在比较普遍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症等,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和人们的饮食密切相关的。 “药食同源”,每样食材或者药材都是有四气五味的,对于人还要分身体状况、个体差异,如果盲目进补,破坏身体营养均衡状态,因此吃出疾病,这些吃出来的疾病是因为人们的饮食生活缺乏科学的食养理论指导。 饮食不节百病生。每每赶上逢年过节的时候,各种聚会也会接踵而来,饭桌上少不了鱼肉和酒,节日过后往往会造成脾胃不适,体内湿热严重。这种现象应该每个人都会有吧,在长春读书的这两年,也总是为吃而发愁,毕竟不习惯东北的口味,加之每天三餐都是在学校的食堂吃饭,每每学期中就开始想念妈妈做菜的味道了,尤其是假期回家的时候,都会大饱口福的喂一下肚子里的“小馋虫”,结果馋虫喂饱了,自己的体重也上升了,这就是不节制导致的呀! 有节制才会健康。 2012 年春季时,因月经前胸胁胀痛去找张老师看病,老师说是因为肝郁气滞,血行不畅而导致的,再加上一些情志因素,更加重了病情,老师还嘱咐我在饮食上要少吃酸,我一下就想起自己平时真的是特别喜欢吃酸,有一次吃麻辣烫放了半碗醋,同学和室友酸的不行了,而我却吃的津津有味。《黄帝内经》中有“酸先入肝”、“谷味酸,先走肝”等,长期多吃酸味的人,由于肝气旺盛,通常脾气大,容易生气。过度食酸,不仅对性格上不利,也不利于身体健康。虽然自己接触中医的时间不长,但是忽略了饮食气味对身体的影响还是感到很惭愧,现在在吃东西上已经改掉嗜酸的不良习惯了,毕竟要从饮食上多加注意,才会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书中不仅纠正了人们平时在生活中的饮食误区和不良习惯,还详细介绍了五谷、五果、五畜之肉、五菜的气、味,功用,配伍禁忌以及使用方法等,又根据五季提出一些适宜的养生方法,既方便记忆又实用。同时书中穿插了一些具体的医案,有古代的医案,也有老师自己的医案,加之用上学过的《内经》理论,更加深了自己对于疾病的理解以及《黄帝内经》中所指导的养生思想。 “ 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 ” 要制定因时制宜的饮食养生法则,即因时选食性,因时调五味,以及慎选食物种类。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个人分类: 专著与书评|3794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三火老师:餐桌上同时有好几种肉菜,只吃一种吗?
热度 9 liuli66 2012-9-4 19:12
中医教授三火博主在《食饮有节身体好:《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中说:一餐最好只吃一种肉菜。 三火老师的理论是: 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关系,如果相生的两种肉,如牛肉、羊肉一起吃,可以起到相生互助的作用。 而猪肉、牛肉是两种相克的肉,一起吃会相互抑制,甚至产生毒性,由此引发疾病。 俺记住了三火老师的饮食指导,并努力践行之,比如今晚吃台湾牛肉面,只有一种肉。 可是俺今天看见某餐厅餐桌上同时有好几种肉菜,要告诉他们最好只吃一种肉菜吗? 或者餐桌上同时有好几种肉菜,俺是否只吃一种最好? 请不吝赐教,谢谢! 外一则 俺晚上在某餐厅吃台湾牛肉面。里面有几小片牛肉,一个煎鸡蛋,几片青菜。 感觉牛肉实在是太少了。想到当年米国某老太说了一个话,成为名言: 牛肉在哪里? 俺也想问这个餐厅:台湾牛肉面,牛肉在哪里? 参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601243.html
个人分类: 杂感|867 次阅读|29 个评论
中医教授三火博主《食饮有节身体好》:肉食具有填精补益的功效
热度 6 liuli66 2012-8-2 10:52
昨天预定网购张三火(2012),今天就网购到了张三火(2012): 《食饮有节身体好——《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 浏览目录,其中有: 以五肉为益——肉食具有填精补益的功效 1 狗肉:冬季温补佳品 2 羊肉:让你强壮的美味 3 牛肉:肉中骄子 4 鸡肉:补虚良药 5 猪肉:滋阴补血之佳品 三火写道: 五畜肉食主要给人们提供蛋白质和脂肪,也是人体所需热能的重要来源,具有补益气血、填精益髓、强壮身体的作用。(p.148) 三火教人们如何吃肉: 最安全的做法就是每餐只吃一种肉。(p.155) 三火还提醒: 肉食过量,尤其是多种肉食混合食用,往往容易造成营养过剩,反而危害健康。 LIULI将细读张三火(2012),并进行critical reading, critical thinking。
个人分类: 杂感|1179 次阅读|30 个评论
新浪微博赠书活动
热度 7 张三火 2012-7-6 20:10
今天,收到来自马勤编辑的好消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现正在新浪微博上做《食饮有节身体好——〈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的转发赠书活动,截止日期到7月10日,大家有兴趣可以去参与哦,呵呵! http://event.weibo.com/515788
个人分类: 专著与书评|3846 次阅读|24 个评论
陈安博士写的书评1
热度 3 张三火 2012-5-19 21:58
1评张焱的新书《食饮有节身体好――〈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 陈安 一   张焱是我家陈热闹的干妈,所以,是科学网上和我关系最近的人之一,虽然俺们都没有见过她一回。也所以,在她的新书出版之后,别的博主都踊跃表示去买一本或几本回来看或赠人,唯有我,敢于大着胆、腆着脸跟她索要一本免费的书并拿来批评而不是赞扬。   俺们已经收到了张三火的快递,比我预期得还多一本,一次给了俺两本,可见这份情意那是比科学网上诸位想自作多情的男博主要深厚得多,你们可不要嫉妒哟。这样的热情也使得俺们批评起来会大大地缩手缩脚。嘿嘿,也许竟然表扬的部分多于商讨的部分,本文是一评,一定会有二评,也许会有9评。   二   对于中医,我是这样想的:它在历史上肯定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只是可惜的是,就像我国其他学科没有进化到近代科学一样(包括数学这类完全自然科学的东西,我们都没有形成理论研究的风潮),中医也作为一种经验医学流传了下来,但是没有打通我所说的“从原则性机理到原理性机理”这一关键步骤,对于疾病的内在规律认知还不够深刻,这样,尽管它在操作性上有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却没有形成一套现代化的治疗流程。   但是,中医一定是起过积极作用的,这一点我认为应该没有问题。   那么,现代的中医师和中医研究者正是在沿着“经验——实验——理论——重复验证”这个路径在探索,我想尽管还是对于《黄帝内经》有所潜心,张焱也还是中医现代化探索中的一个努力者,而科学网上另外一位大仙——印大中——走得也正是这条路子,而老印据说是走通了一些关键步骤,这小子我一定是要拜见一回的,就冲他这么神就值得侃侃。      相对于老印,张焱在中医方面更加地道些,按照大家对她的了解,张焱是中医世家,可能对于中医的理解会更加传统一些、古典一些。   三      某日,我发现陈热闹有些萎靡不振的样子,一看舌苔,发现出现了明显异于平时健康时的样子,就去了中关村医院看大夫。   问大夫这个舌苔的表现,大夫笑道:这属于中医的范畴,我们不看舌苔。   倒让我大吃了一惊——我还以为和验血验尿一般,看舌苔也是认识病因的一种途径呢。   莫非真的如这位大夫所言,舌苔是中医望闻问切的一个重要渠道?而西方的现代医学则主要还是要从可检验的血和尿中发现更多可疑的方面?终于还是困惑了,一直到现在。   其实我想,不管是从什么角度入手,如果一个东西是可观测的,有征象,可以细化为不同种类和级别,则可以辅助以诊断出病因和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一个疑问我想待到什么时间和张焱同学探讨一下,看看她的意见,   四   中医里的崇古是一种典型方式,不管崇的是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还是黄帝内经,都是希望能够从古代的中医典籍里发现很多值得借鉴的内容,张焱的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个路子。   不过,和吕喆兄在科学网上经常借别人的由头说自己的话一般,我认为张焱其实也在用《黄帝内经》的由头说自己对于食饮的看法。也就是说,有“六经注我”的意蕴。   关于食饮对于健康的影响,不管中医西医,都有各自的看法,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殊途同归的,在《大长今》里,我们也可以看得到初通医道的小姑娘在给明朝来朝鲜的使者准备膳食的时候,就注意到这位使者有糖尿病表现的特点,而制订了少糖少盐的食疗策略,马屁可谓拍到了点子上,获得了这位身穿明黄制服(明显的是僭越)明朝中央政府官员的首肯,也就是说,大家从古代就注意到了人的身体健康和饮食之间的关系,而发展到今天的食饮体系,则更为体系化和科学化了。   张焱的新书是在食饮科学化的道路上走出的一步,尽管这样的一步借用了黄帝内经这个招牌。   我期待着在这方面张焱能够走得更远。   五      我看了武夷山老师的书评,应该说,还是很热情的,武夷山老师作为中医的拥趸,俺们早有观察,而由于武老师又是科学训练科班出来的,所以,在书评里给予了充分肯定,还是值得张焱大大地高兴一下的。      武老师也在最后严肃地探讨了几个可以商榷的地方,都是实验尚未充分展示的一些结论性的东西,我看了之后也觉得很有道理。   对于我来说,任何一门科学都应该是对未来负责的,也就是说,随着我们知识的日渐丰富,一定是未来某一刻要比当前的这一刻要更加完善和全面,而张焱所著,所言,所论,随着她以及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方面的研究与探讨中去,一定对于食饮方面的规律探究得更加贴切和准确。   我期待着哪天如果我们捧了张焱的书,结合自己的食饮实践,越发觉得张焱说的很符合自己的认知,干脆就照着书来计划每天的膳食结构,那就是著者的最大兴奋了。实际上,书里附了各种食品之间的禁忌关系,和药学里的配伍禁忌相仿佛,这个就真的会对我们的食饮生活有指导性,大家可不要错过哦,我是没买,你们一定得好好买上几本呀!   你如果不买,我买了赠给你行不?   亲爱的孩子她妈,三火,你说我这篇书评还凑合吧?
个人分类: 专著与书评|3620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三火收到的第二书评
热度 6 张三火 2012-5-15 14:48
融汇古今贯通中西,既能养生又能疗疾 字字皆含养生智慧,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食饮有节身体好 —— 〈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读后感 王号 小时候,家里很穷,整个社会的物资也很匮乏,常常没东西吃,饿出一身病。现在,手里有钱了,整个社会的物资也极其丰富了,想吃什么,基本上都能满足了,结果却吃出一身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等现代病层出不穷,这真是穷有穷的烦恼,富有富的麻烦。究其实质,这都是“ 食饮不节” 惹的祸!古人说“民以食为天”,吃饭这件事,看似平平淡淡,人人都会,天天都做的事情,里面的学问竟然大着呢! 若说外国人不会吃,也还罢了,中国人不会吃,真有点说不过去,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了极其丰富的饮食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能装鸵鸟,视而不见,更不能熟视无睹,甚至数典忘祖。 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姑且这么说吧),也是一部指导治病与养生的生命之书。说起《黄帝内经》,笔者禁不住要插播一段广告: 吴仪副总理(曾经兼任过卫生部部长)在即将退休之际,公开热捧中医药,在 2008 年 1 月 24 日 举行的 “2008 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 ” 开幕式上,吴仪表示,退休后要继续学习和研究中医药学。现在她已开始学习《黄帝内经》,了解中草药的药性功效和汤头的使用等。在学习中她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药的玄妙精深。中医药不仅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中医药在防治各种现代慢性疑难病中也取得了明显可靠的疗效,这些都给吴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来她还请老中医为她调养治疗,使她对中医药的疗效更有了真切的体会。因而她在近日举行的全国中医工作会议上动情地说:“我分管中医药工作的五年里,接触了老中医药专家和普通的中医药工作者,看到了中医药在农村、社区发挥的突出作用,感受到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日益广泛的关注和认同,更体会到了中医药的博大与精深。我今年将退休,在此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国中医药工作者道个别,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吴仪同志这段退休感言,大大鼓舞了国内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的各界人士,也大大增加了 《黄帝内经》的知名度和中医的影响力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老卫生部部长都开始研究 《黄帝内经》了,我们还等什么呢? 然而,由于成书年代久远,加之言简意赅,文意深奥难懂,常常使人望而却步!欣闻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的张焱老师以《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理论为指导,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行医实践,写了一本《食饮有节身体好 —— 〈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于是急购数册,一睹为快,并与亲朋好友分享。 该书首先介绍了中华文化食饮渊源和 《黄帝内经》中的食养智慧,继而批判了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食饮陋习——大吃大喝,花钱买病;盲目进补,适得其反等等,这些陋习的一个共同之处是,都应验了《黄帝内经》中的警告:“食饮不节百病生”,所以,本文以“食饮有节身体好 ” 立论,以《黄帝内经》中的食养理论为指导,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融汇古今贯通中西,旁征博引。《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所以,养生必须首先从饮食做起。 既不可暴饮暴食,也不可五味偏嗜。 本书详细介绍了 五谷、五果、五畜、五菜的气、味,功用,配伍禁忌以及使用方法等等。每部分都从中医、西医两方面来阐述,并会穿插一些具体的医案,有古代的医案,也有作者自己的医案。细细读来,字字皆含养生智慧,句句皆是肺腑之言。读后让人不禁感叹—— 一日三餐之间,竟然蕴含如此深奥的养生之理,合理运用平常食饮竟然也可以调节人体五脏六腑,阴阳气血。读之思之,不仅为中华先贤们“药食同源”的养生智慧所折服。 看武侠小说时,我们常常被武侠高手们“以指代剑”的武功境界所吸引,殊不知中医的“药食同源”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本书指出《黄帝内经》中关于食物和药物的气味理论是中医医药学和食疗养生学的理论基础,也是“药食同源”的理论基础。其实在中医看来,食物和药物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凡是食物皆可做药物,即食物可以替代药物。但这话不能反过来说。即:药物不能替代食物。比如,葱姜蒜、酱醋茶、五谷杂粮、乃至各种肉类和水果等等,日常使用的食物和调料,都可做药物使用,而且只要辨证准确,使用合理,往往都有很好的效果。吃点合适的食物,喝点合适的饮料,甚至是水,即可化疾病于无形,这是何等的境界!比如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女同学,因过瘦而患病: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畏寒怕冷、手足不温、头晕痛经、容易疲劳、经常感冒等,但又不愿意吃药,作者就建议她吃饴糖,当零食吃,结果才吃到一斤,就诸症若失,整个人的精气神就完全不一样了:气色红润、身体健康,与以前判若两人。还有一个例子,作者的一个学生说,他感冒时,吃点大葱蘸大酱,喝点开水,感冒就好了,根本不用吃药。作者分析道,这其实是活用了葛洪的“葱豉汤”,学生们自己不开火做饭,不能煎药,只好因陋就简,但也有立竿见影,“药”到病除之效。 说到葱,该书特别指出:葱主发散,不可多吃,多吃令人神昏,损须发,伤五脏特别是正月不宜生吃大葱。体虚容易出汗、有狐臭的人不宜食用。另外,葱不能与蜂蜜、大枣、狗肉、野鸡肉及地黄、常山同吃。一般人生活中只知道,生葱不能与蜂蜜同食,否则会令人腹泻。即是熟葱也不能与蜜同食,否则可令人发生气闭窒息,有死亡危险。而我以前只知道生葱不能与蜂蜜同食,竟然不知道是熟葱也不能与蜜同食,由此可见,处处留心皆学问,即是日常饮食,使用不当也危险重重。最后,本书还特别强调了脾胃的重要性,以及养护脾胃的方法,并提供了一些调养脾胃的食疗方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该书没有说啥东西最好,啥东西最补,而是指出膳食平衡、五味均和的重要性,并且强调: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一切都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定。该补的时候补,该泻的时候也要泻,一味蛮补,是要出大问题的。体现了中医以人为本,辨证论治、个性化养生的特点。因此,本书不仅能授人以鱼,更能授人以渔。 美中不足的是,全书没有介绍《黄帝内经》是何物。这对作者,或者对中医爱好者来说,这是简直太熟悉不过的问题。但是对于一般读者来说,可能有点突兀。幸运的是,现在网络比较发达,上网一搜,基本上都能找到满意的答案。可是,万一读者不方便上网呢?另外,中华养生智慧源远流长,各种典籍数不胜数,其中内容绝非一书可以穷尽,若能在各章节后面给出一个扩展阅读书目,则就能达到“一书在手,方向不愁”的导读效果了。 该书编辑认为,这是一本“用作者之良心,医者之仁心,师者之专心撰写精良的养生保健图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养生书籍,不需要专业中医知识即可读懂。因此,无论是居家生活、还是祛病养生,该书都应该成为人人必读之书,熟读之书。
个人分类: 专著与书评|3832 次阅读|26 个评论
三火收到的第一书评
热度 5 张三火 2012-5-15 14:37
中医养生图书就该这么写 ――评《食饮有节身体好――〈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 武夷山 在西方发达国家, “ 回归自然 ” 的呼声已有多年。在被中医药滋养了几千年的中国,中医养生思想受到民众青睐更是不足为奇。因此,在图书市场上,中医养生图书可谓是热浪滚滚。这些图书良莠不齐,像张悟本那本《把吃出来的疾病吃回去》把话说得太大太满,更是玷污了中医养生图书的整体形象,我们太需要一部拨乱反正的作品了。 2012 年 5 月,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张焱副教授的《食饮有节身体好――〈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推出,这是中医养生图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与同类图书相比,它有三个鲜明特点。 一是作者长期工作在中医教学和中医诊疗的第一线,理论实践结合得较好。笔者见过这样一些中医养生著作,基本上是其他类似著述的 “ 撮要 ” ,鲜见作者本人用中医养生思想指导医疗实践获得成功的鲜活案例。我们都知道 “ 纸上谈兵 ” 会导致战事失败, “ 纸上谈医 ” 同样危险。而在张焱老师的这本著作中,理论实践结合的案例比比皆是。我仔细数了一下,至少有 30 个例子。其实这毫不奇怪,因为张焱老师出生于中医世家,有家学渊源,她除了出色完成《黄帝内经》教学本职工作外,还长年出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二是作者以《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为主线,以现代医学和现代营养学的结论与成果为佐证,叙述脉络分明。相形之下,我见过的一些类似著作好比各种知识的大杂烩,读完之后未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本书第一部分指出《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中国两千年饮食养生之源;第二部分详述饮食不节的危害,敲响警钟,吸引读者往下看;第三部分详述《内经》所言 “ 五味四气 ” 的道理,强调 “ 有节制才健康 ” ;第四部分从《内经》中介绍的 “ 五谷 ” 、 “ 五果 ” 、 “ 五肉 ” 、 “ 五菜 ” 讲起,直到现代人的十大健康食物和健康饮品,树立 “ 平衡饮食 ” 的观念;第五部分专门叙述 “ 脾胃是后天之本 ” 的道理,介绍健脾益胃的食疗方法。全书读下来,对《内经》食养之道就有了初步但是印象强烈的理解,对指导我们日常实践奠定了基础。 三是全书分布着大量的知识点,如串成珍珠项链的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这些知识点有的能指导实践,有的能启迪思维。比如,该书第 10 页介绍说,《神农本草经》共载录了 365 种动物、植物及矿物质药物,将其分为三个等级:上品(有养生之效)、中品(能够治病)和下品(有毒,即偏性较大的药物)。这个三品之分,其实是把我们现在所说的 “ 预防医学 ” 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多么英明!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口头上都认可 “ 预防为主 ” 的方针,但在实践中,预防医学的地位是很尴尬的,因为,外科手术成功与否很容易判断,预防医学的成效则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方能见分晓。因此,急功近利的现代人,必然将会动手术的外科医生捧得高高的,将预防医学工作者贬得低低的。我们只有像《神农本草经》把养生药评为 “ 上品 ” 那样,重建价值体系,才可能把预防保健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我衷心希望此书能够再版重印,在再版时也可以顺便修正本书的一些缺陷。一是某些依据不足的说法,不一定援用。比如第 35 页,说 “ 由于动物被杀时的极度恐惧和巨大痛苦,使体内的生化作用产生了极大的变异,致使毒素遍布全身 ” 。这种说法我也听说过,但是比较怀疑,因为至今未见到可靠的文献依据。假如有人对雷电劈死(来不及痛苦就殒命了)的牲口做过测试,发现其体内毒素确实大大低于被宰杀的牲口体内的毒素,则这种说法庶几可以相信。二是前后文表述不完全一致的问题。比如, 68 页说, “ 橘皮作为药用时,需要放置时间较长一些,为的就是要散去它的燥烈之性 ” ; 142 页又说, “ 橘皮可入药,年代陈久的药效比较好,因此又叫做陈皮 ” 。前面强调减弱橘皮的副作用(燥烈之性),后面强调增强橘皮的正面作用(药效),到底哪一条更重要?还是同等重要?三是个别文字似乎有自相矛盾之处。如 209 页,既说 “ 山药鲜品 ” 治什么病, “ 炒熟食用 ” 治什么病,下一句又说 “ 不能吃生山药 ” 。 尽管我指出了本书存在的个别问题,但瑕不掩瑜,本书的养生宝典地位是难以动摇的。
个人分类: 专著与书评|3736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三火的新书在当当网上有卖的了!
热度 29 张三火 2012-5-2 14:01
刚才有博友问三火的新书《食饮有节身体好——〈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现在有没有开始卖。我到百度上搜了一下,已经有王府井书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妙书网等可以买到了。刚把消息告诉博友,就接到马勤编辑发来的当当网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730718 ,打折的哦,想拍的博友这下方便了,呵呵!记得看过要写评论哦,多提意见,给我反馈越多,我将来会做的更好一些,更有信心一些!希望看到的人能够从中受益,吃出健康,活出精彩!也能体会到三火和马勤的大爱! 刚才搜了下,淘宝上已有六家了,呵呵,我喜欢淘宝上拍去! 卓越和当当网上超29元免运费的,比较划算一些的,呵呵!
个人分类: 专著与书评|5790 次阅读|85 个评论
封底,编辑说的话让我感动!
热度 19 张三火 2012-4-26 20:54
今天收到出版社邮过来的《食饮有节身体好——〈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赠书了,只给了十本,当时送出去五本。书挺薄的,共197千字。看上去还不错。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呵呵! 特别是封底有编辑的话: 用作者之良心,医者之仁心,师者之专心撰写精良的养生保健图书 这段话很醒目,对于我来说,应该是一种鼓励吧,也是我和编辑的共同愿望,着实让我感动! 编辑马勤,是个秀美、勤奋、睿智的才女,70后的她本科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硕士毕业后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做了编辑。她在网上看到我的一些博文,就跟我说起她的想法,于是《食饮有节身体好》申报表顺利通过了,接着《内经养生原文精选》的申报又通过了。近日,她看到我写了“大爱中成药”系列,她对我说,她以前就有想做一本关于中成药方面的书,还曾经为此做过市场调查呢,过一段时间会把她的想法写出来告诉我。看来,这个选题,又被她瞄上了!她还惦记着我曾经打算写的《志在中医》呢,我想在闲暇的时候,把我家三代中医的行医历程和背景、艰辛,结合中医近百年来的兴衰成败,一并写出来,也会成为一个中医的历史见证吧! 遇到一个好编辑,幸甚幸甚! 新书5月份会上市的,着急的可以打购书热线:010 64065415;010 64065413 我这里的杏林书店说昨天出版社已经把书发出来,过两天就到了,呵呵,我订了20本。
个人分类: 专著与书评|5542 次阅读|49 个评论
《食饮有节身体好》书讯
热度 26 张三火 2012-4-13 16:10
《食饮有节身体好》书讯
新书终于出来了!呵呵,过几天在书店就能买到了!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让大家了解更多的中医养生知识,祝愿大家吃出健康!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重点图书推荐( 4 月) 书名: 食饮有节身体好――《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 书号: 978-7-5132-0819-2 定价: 29.80 作者: 张焱 编著 开本: 16 开 出版日期: 2012 年 4 月 装帧: 平装 印张: 14.5 版次: 1 版 1 次 上架建议: 养生保健 推荐语: 吃好不如吃对 好吃不如会吃 健康是吃出来的 卖 点: 《黄帝内经》研究专家用心撰写的精良之作   讲道理与说案例相结合,针对常见误区贴心提示     附赠全彩日常饮食宜忌挂图 内容简介: 你吃了吗?这是中国人日常问候的口头禅。面对日益增多的吃出来的疾病,这句话恐怕得改成:你吃对了吗? 早在几千年前,《黄帝内经》就曾警告人们:饮食不节百病生。现代人的不当饮食习惯和由此带来的疾病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也提醒人们在饮食生活中要反璞归真,回归健康。 本书从现代人在饮食方面的需求和容易触犯的误区入手,以《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理论为指导,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并附以临床实例,详细剖析吃坏身体、吃出疾病的真正原因,从而正确引导人们怎样才能吃出健康,纠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不良饮食习惯,力求使人们懂得适当适时地灵活运用《黄帝内经》中的食养之道进行自我养生保健,树立健康的饮食理念,更好地实现增强体质和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简介: 张焱,女,吉林省梨树人。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内经》理论运用研究;《内经》养生思想研究。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内经教研室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委员,吉林省周易学会常务理事。 从事《 内经》教学研究及中医临床医疗工作 20 余年,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与运用,对《黄帝内经》中的医学理论及养生学思想,均有深入研究,撰有专著《〈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
个人分类: 专著与书评|6525 次阅读|6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