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可克达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车过可克达拉
yag195544 2017-7-6 19:27
车过可克达拉 诗、摄影/岳爱国 到了 到了 车子的前方就是可克达拉 一首伟大的东方小夜曲 在这里诞生 举目睃巡 每一株植物的叶片上 都凝挂着《草原之夜》雅驯的旋律 打开车窗 扑进车内的 是裹挟着东方小夜曲 玉屑似的音符的柔风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 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 姑娘就会来伴我的琴声” 醉人的旋律 像一杯温黁的美酒 每每嗅上一嗅都要醉上一回 今天 在东方小夜曲这坛美酒的故乡里 一丝轻得不能再轻的风 都足以令我醉死梦生
个人分类: 诗歌|20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
yag195544 2017-1-20 05:15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 岳爱国 /文 刚刚告别了浪漫的薰衣草庄园,再行,又邂逅了一个更加浪漫的地方 ——可克达拉。 可克达拉是维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 “绿色的原野”。乘着车子凭窗望去,眼前的可克达拉果然是满目的绿色。 知道并对可克达拉感兴趣是因了那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著名小夜曲的歌曲 ——《草原之夜》。 早已不记得是从何时喜爱听并会唱《草原之夜》这首歌儿的了,反正是一听便喜欢上了,因喜欢便自然会唱了。 直到孟贵彬老师给我讲了这首歌本是由他首唱到弃之不用的始末,并将孟贵彬老师对我所言记述在了《我所认识的孟贵彬》一文中(详见笔者的另一篇文章《我所认识的孟贵彬》,刊于《北京纪事》 1997年第7期),我便更加喜爱这首歌儿了。不仅喜欢这首歌儿的歌词和旋律,还喜欢这首歌儿创作的背景及背后所发生的故事。 1959年8 月 ,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 了 一部反映新疆生产兵团屯垦戍边生活的大型艺术纪录片《绿色的原野》。 于是,我从网上找到了《绿色的原野》这部片子,认认真真地看了几遍。说实话,在这之前,我并没有看过这部片子。 透过这部半个多世纪以前的老片子,我跟随着 13个少数民族兄弟的脚步、跟随着从内地支援边疆建设兵团战士的脚步,又回到了那个住着地窝子、顶风冒雪垦荒的年代。 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可克达拉草原的夜色一定是沉静的。但这里不能总是这样无谓地 “沉静”下去,不能总是止于荒草萋萋的荒蛮境地,可克达拉要改变模样,要变得富庶起来,要将这里辟为新疆的江南。为此,南泥湾359旅的老战士们来了,抗美援朝战场的战士们来了,当地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也来了,他们共同组成了一支新的队伍——生产建设兵团,用青春、用汗水、用满腔的热情,共同来浇灌出一方新的天地来。 在那一片热土上,有着大把的青春。有青春就一定会有爱情。可邮递员们却迟到了,他们未能及时跟上兵团战士们青春的脚步、爱情的脚步,无法将年轻人爱情的讯息传递给远方的姑娘。 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在年轻的兵团战士们共同努力下,这里丰收了,昔日的茫茫草原,终于成为了鱼米之乡、瓜果飘香的富庶之地。远方的姑娘终于收到了心上人的讯息,于是千里迢迢来到了可克达拉,为的是来伴小伙子们的琴声。 电影《绿色的原野》的编、导及解说词写作均为张加毅担纲。张导在创作的过程中思考着,整个影片的 画面 以战天斗地的劳动场景为主,场面 十分宏伟壮观, 片中的几个插曲也都是迎合这种效果而作的,已充分表现出了兵团战士们改天换地的激情,那么,其中是否再有一个浪漫 温柔一些 的主题曲 ,以 与其它几支歌曲 形成强烈的反差效果呢 ? 张导在与建设兵团的官兵们相接触的过程中,既感受到了他们的勤劳、勇敢与智慧,同时,也发现了蕴藏在他们身上的活泼、浪漫与青春的活力。一天的劳动结束了,虽然是那么的劳累,但兵团战士们仍充满着活力,他们围坐在篝火旁听着维族小伙儿唱着动听的歌曲 ……于是,本来就是诗人的张加毅便生发出了灵感: “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 张导将刚刚创作的歌词交给了年仅 21岁的田歌。 张导的这一选择是无法估量的,恰恰是将歌词交给了年轻的田歌而不是他人,于是才有了被后人誉之为 “东方小夜曲”的这首经典之作。此是后话。 年轻的田歌 在接到张导的歌词后,即刻便投入到了创作的氛围之中。凭着这一段时间与各民族兵团战士的广泛接触、新疆极富少数民族风情的歌舞的熏染以及自己的音乐灵性,只用了短短的 四十分钟, 田歌就为张导所写的《草原之夜》完成了谱曲任务。 田歌 唤来了 张加毅 导演, 轻声 地 唱了起来 …… 张加毅 十分清晰地记着 当 年 的情景, 回忆道: “ 他唱得非常动情,我当时也有点傻了,心想,现在是什么气候呀,我这词 儿 是写得软了一点,谁知道你这曲子比我这词 儿 还软,但是,确实好听。就这样让他唱了四五遍。正在这个时候,忽然听到生产兵团的战士们在窗外喊: ‘亚克西,亚克西! ’ 原来他们一直在窗外听着,这时候都鼓起掌来。这对我震动很大,我立即在田歌的曲谱上写道:同意录音,张加毅。 ” 现在想来,设若当年张加毅导演将《草原之夜》这首歌词交给了一位政治灵敏度高,成熟有余而激情不足的中年以上的作曲家,他们会将这首《草原之夜》的曲子谱成什么样子的呢?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也许会将这一块上好的尚未雕琢的玉石原料,雕琢成了一件俗不可耐的玉品也未尝不可。庆幸的是,是激情澎拜、浪漫有加的田歌接到了这一璞玉,并将其雕琢成为了一件绝世的精品,才得以让这首《草原之夜》的优美歌声悠悠地传唱至今,人闻人爱;并将踵美传辉,被我们的后人们久久地传唱下去。 今天的可克达拉与半个世纪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纪录片《绿色的原野》 中曾经展示过的早期影像已彻底不见了踪影,代之以丰富的种植模式,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一派丰收的景象。 可克达拉已彻底地改变了模样。 写作于 2016年8月1日 凌晨
个人分类: 散文|3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