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CITAVI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Citavi:参考文献与知识组织管理软件
hegaoxun 2019-8-15 15:27
Citavi6是Windows平台下一款强大的数据库型知识管理软件。除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的常见功能外,还有包括创建pdf阅读笔记、整理笔记、提取笔记等特色功能。使分散在各篇文献中的知识碎片得以整合,形成联系,避免重复翻阅文献,分散精力。 官方对citavi的介绍. Citavi -Swiss Academic Software 公司?为什么公司在瑞士,又说德语世界中的佼佼者? 说 Citavi 是德国造,是因为,他们的一个创始人是德国人,而且大多数的员工都在生活在德国。为什么公司在瑞士?因为他们另外一个创始人是瑞士的,而上一位德国创始人也喜欢住在瑞士,所以他们在瑞士注册了公司。 所以给 Citavi 打上“ 德国造 ”的标签一点不为过,德国人造的学术软件,这种条理性只有在真正使用 Citavi 中才能体会的到,细腻丰富强大的功能,不得不让我深深折服。 “在遇到 Citavi 之前,我同大多数人一样,一直使用着文献管理软件中的王者—— EndNote,它功能强大,可以做到我在管理文献、撰写论文方面所有的我能想到的事。然而,就是别人的一条推,让我决定尝试一下另一个软件 Citavi。虽然我使用的只是英文的beta版,但其比EndNote更加强大的功能让我深深折服。我不得不说,不是EndNote不够强大,是我的想象力太局限,难以想象一个文献管理软件可以做到这种程度——准确地说。 Citavi 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文献管理软件了,正如其自称的,它是一个“文献管理与知识组织(Reference Management Knowledge Organization)”软件,它支撑着从文献查找到完成论文的整个研究过程(Citavi supports the entire research process — from searching for sources to finishing your paper)。Citavi 确实做到了。毫不夸张地说,Citavi 覆盖了 EndNote 所有的功能,并且添加一些在研究中极为有用的的功能,比如快速的预览、方便的笔记、贴心的计划任务……摘录于:人人网 1、探索超过4800+种资源 Citavi 可以让您访问全世界一流的数据库和图书馆目录。您甚至可以在 Citavi 中使用各种电子资源特定的搜索选项,这是 Citavi 独有的功能。 2、参考文献、知识组织管理 Citavi 不仅仅是您的文献参考管理工具,它更重要的是可以组织整理你的知识,当日积月累,这就变成了你自己的知识数据库。您可以从您收集来的文献进行阅读、摘录、提问、解答、做读书笔记、卡片,等等。当你以后有了新的想法,您可以轻松打开Citavi,进行再次补充完善。 3、写论文更简单轻松 自动生成参考书目,边写边引,一键插入引文。当修改论文后,参加文献引用会自动重新排版更新,您无需再次手动检查,Citavi 通通轻松帮你搞定。 4、搜索更简单轻松 使用 ISBN 号码、DOI 编码或 PubMed 号,Citavi 就可以自动为您获取其文献信息,支持批量导入PDF文档,Citavi 会自动将每个文件作为一条文献导入,同时查找其文献信息并与 PDF 连接。 5、异常强大的笔记功能 相较于 EndNote 等简陋且难以发觉的笔记功能,Citavi 的笔记功能堪称豪华设计。在 Citavi 中,笔记或者说知识条目的建立、管理和维护具有与题录信息同等的重要地位。 Citavi 中的笔记分为摘要、目录、直接引用、间接引用、总结、图片或文件引用、评论、想法和分级等。用户可以根据分门别类、方便快捷地进行记录和检索。大部分类别支持从右侧的 PDF 预览列中快速建立。对 PDF 文件的标注、高亮等操作都可以在 Citavi 窗口中完成。使用 Citavi 可以不再依赖独立的 PDF 阅读器软件,Citavi 内置的PDF阅读功能更强大。 6、任务规划管理贴心顺手 Citavi 可以针对文献条目或其他事件建立任务并进行追踪和观察。比如可以标注文献的阅读进度、论文写作进程、提醒获取资料、图书馆还书备忘等。 7、文献条目结构化清晰易懂 Citavi的目录等级系统可以很方便地根据论文目录进行分类整理。这对项目的管理、学位论文的写作非常有用。除此之外,Citavi 还可以通过标签、星标等工具对文献进行整理。 8、强大的PDF全文搜索功能 Citavi 还具有大部分文献管理软件不具备的 PDF 全文搜索功能,也就是可以直接在 Citavi 中对文献条目关联的 PDF 原文进行搜索。有了这个功能,再也不用在茫茫文献中大海捞针了。 此外,支持在Word、Write、LaTeX里面书写、中文引用样式等超过 8459 种引用样式,您都可以免费下载使用、数据库在线搜索等功能自然不在话下。 9、完美兼容其他参考文献软件 Citavi 也可方便地导入、导出其他文献数据软件格式,比如:ris, .enw, and .bib,等格式都可以直接双击打开,完全不用担心兼容问题。 内容提要 看PDF记笔记好麻烦啊,有什么解决办法呢?(请见第4节) 之前记的批注在哪个PDF里,找起来好麻烦!(请见第5节) 上次的文献读到哪了?还没有查清的问题是在哪篇文献里?(请见第6节) 我的Endnote里已经有很多数据了,能不能导入至Citavi6呢?(请见第3节) 本文主要介绍Citavi6的部分实用功能,旨在引导读者快速上手,进而发掘并使用本文未尽的更多功能。 目录 如何安装Citavi6及其插件 如何新建项目,新建文献类别 如何导入Endnote数据,如何添加参考文献,如何管理参考文献 如何创建pdf阅读笔记,如何分类阅读笔记 如何记录灵感 如何整合、筛选阅读笔记 如何制定阅读计划 如何在Word中插入引文 未尽功能 从这里开始 1、如何安装Citavi6及其插件 官方网站 https://www.citavi.com/en 下载地址 http://setup1.citavi.com/release/default/Citavi6Setup.exe 安装过程中一直下一步即可,除下图外,无特别注意点。 如果您未使用Firefox或IE浏览器( Edge浏览器 不等同于IE浏览器)则不要安装第四项和第五项功能。该功能是从浏览器当前浏览页面中快速添加文献条目的功能(见第3节)。建议选用Firefox浏览器或IE浏览器以使用该功能。 如果安装成功,则能在Word程序、Adobe Reader/Acrobat程序和Firefox浏览器中看到Citavi插件。如下图所示: Word 2016 Adobe Acrobat Pro DC Firefox 2、如何新建项目,新建文献类别 双击Citavi6图标打开软件 初次打开软件点击 弹出新建窗口。然后选择Local project,输入名称,单击OK,一个新的Project就建好了。 (注:免费版Citavi6限制每个Project最多包含100条文献条目。个人版购买价格约人民币800元。该限制可以通过多建立Project来克服。) A:文献管理阅读面板、知识管理面板和计划任务面板切换;B:文献分类;C:文献条目;D:文献信息详情;E:文献阅读器(现在是折叠状态);F:窗口布局切换(文献管理模式和阅读模式切换);G:灵感快速记录按钮 在界面 B 处单击右键则会弹出新建文献类别、子类别等选项。该功能与许多软件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3、如何添加参考文献,如何管理参考文献 Endnote Libraries导入 如果您是Endnote用户,使用导入功能可以方便地将Endnote Libraries导入Citavi6。点击File菜单,再点击Import。 在弹出的窗口中连续点击两次Next。再点击Browse选择要导入的Endnote Libraries文件,再点击next即可完成导入。 如何添加参考文献 添加参考文献的方式有多种,这里介绍最常用的两种方式。 1.已有文献pdf文件 我们直接将pdf文件拖入界面 C 处即可完成导入。 如下图所示是一个已导入的pdf文件,但是我们发现右侧Reference选项卡中没有任何有关文献的信息。这是因为该pdf文件的metadata中未包含文献的题名、作者等信息。我们可以在下图红色箭头所示处点击More Fields... 。 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补全文献的DOI信息,按Enter确认,再点击ok按钮,Citavi6将自动补全文献确实的信息。 (注: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or DOI is a persistent identifier mainly to identify academic, professional, and government information, such as journal articles, research reports.) 结果如下图所示。 2.使用Web版数据库检索时直接添加检索结果 第1节中提到的Citavi Picker插件将在这里发挥作用。首先要保证插件处于未被禁用的状态,以IE浏览器为例。在管理加载项菜单中查看Citavi Picker的状态。 当我们使用安装有Citavi Picker的浏览器进行文献检索时,该插件会自动检测当前页面包含的文献信息。 点击Citavi图标,当前页面中的文献将自动添加到Citavi程序的Project中。 或者我们可以直接从检索结果页面点击浏览器下方的按钮导入,然后在弹出的列表中选择希望导入的文献,点击ok即可完成多个文献条目一次性导入。 (注:使用谷歌学术进行搜索时需进行如下设置,将显示导入选项改为EndNote并储存。如此设置以后Citavi Picker才能正常工作) 4、如何创建pdf阅读笔记,如何分类阅读笔记 如何创建pdf阅读笔记 我们可以在界面 F 处点击中间的图标,即Hide Left Panel,切换至阅读视图。 在该视图中可以将界面 D 处的选项卡切换至Quotations选项卡,最终结果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在这个界面中对提取文字或区域快照,生成知识条目。 H:内容选取工具与知识条目创建工具;I:知识条目列表;J:知识条目筛选按钮;K:任务选项卡 界面 H 处是笔记工具,它会随着不同的选择工具而切换。当前文本选择工具处于激活状态,我们可以用它标记我们需要提取的文本。当我们选择一段文字以后,我们可以看到界面 H 处发生了变化,我们点击Direct Quotation按钮后在界面 I 处自动生成了原文引用条目(后文称之为“知识条目”)。除Direct Quotation功能外,Citavi6还有Indirect Quotation、Summary和Comments功能可以使用,上述各功能只有细微差别,不再赘述。 某些pdf文件是图片性质的文档,无法选取文字,我们可以使用 界面 H 处的快照工具进行pdf特定区域的选取。pdf文件中的插图、表格也可以用该工具进行选取。具体方法和上述文本选取方式相似,不再赘述。 如何分类pdf阅读笔记 在生成的知识条目中,点击右上角的蓝色箭头按钮可以打开知识条目的高级编辑窗口。 L:页码与知识条目类别;M:原文跳转按钮 点击区域 L 处的按钮可以直接跳转到该条目在原文中的位置。界面 M 处的Page range表示知识条目所在的页码(如果pdf未编页码,此处页码不会自动生成,但是可以手动输入,Citavi6将以该pdf第一条手动输入页码的知识条目为参考,为之后添加的知识条目自动生成页码)。知识条目默认按页码顺序排列。界面 M 处的Keywords、Categories和Groups分别是三个对知识条目进行分类的维度。三个维度差别较小,和不同的文字引用工具类似。点击蓝色按钮即可打开对应维度的编辑器。下面以Groups为例,点击Groups按钮可以打开下图所示的窗口。我们可以点击New按钮新建Groups。 输入Groups名称,点击OK。 我们可以看到该条目直接指定到新建的test Group当中了。一个知识条目可以指定到多个Groups中,我们可以通过Add和Remove按钮来实现这个操作。 一下是三个维度都进行设定的效果图。 5、如何记录灵感 Citavi6不仅可以分割提取pdf中现有的知识,也可以快速记录阅读时产生的灵感。在界面 G 处有Thoughts按钮,点击后即可记录自己的想法。编辑方式与第4节的笔记工具类似,在此不再赘述。记录的灵感(在这里也称为知识条目)将保存在下一节中介绍的选项卡中。 6、如何整合、筛选阅读笔记 Citavi6最核心的功能就是整合、筛选知识条目的功能。在我们阅读一定量文献,生成了数量较多的知识条目之后,我们可以利用Citavi6强大的分类筛选功能对知识条目进行归纳、提取。 在界面 A 处点击Knowledge选项卡,即可切换至知识管理界面。 N:知识条目列表;O:知识条目筛选工具;P:知识条目筛选工具 该Project中所有产生的知识条目都将在界面 N 处显示出来。我们可以通过界面 O 处选择要显示的知识条目类型,其中就包括上一节生成的灵感。同样我们可以在界面 P 处选择三个筛选维度,即第4节中提及的知识分类方式。 这里我们也可以直接拖动界面 N 处的知识条目至界面 P 处的某一分类中,进行快速知识分类。 7、如何制定阅读计划 文献阅读通常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时间跨度长。例如在阅读时有某一问题需要查询其他资料,但是我们又不想打断当前阅读思路的时候,我们选择继续阅读,则有可能以往需要查询的内容;或者我们在短时间内阅读了多个文档,每个文档的阅读进度很不方便记录。我们可以使用Citavi6的Task功能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把上述待办事项或阅读断点生成Task记录下来。 与创建知识条目类似,我们可以选取pdf中某一段文字,再点击图中Task菜单来创建任务。与文字引用类似,我们可以将该段文字指定为某一特定的任务类别。 例如下图中建立的是讨论任务(而实际中我们可以认为讨论任务是文献追溯、背诵、写作等待完成事项)。各个属性设置与创建知识条目类似,在此不在赘述。多个生成的Task项目可以在界面 A 处的Tasks选项卡中进行查看和管理。 8、如何在Word中插入插入引文 Citavi6的插入引文功能与Endnote类似,但更为人性化。如果在第1节中安装了Word Add-in,那么启动Word以后可以在界面 Q 处点击Citavi以切换到插入引文选项卡。之后再点击Citavi pane Show按钮开启Citavi插件。 Q:Citavi插件选项卡 随后我们需要在Citation Style中选择插入引文的格式。初次使用Citavi6时,并未预置特定期刊的引文格式,我们可以点击 Citation Style下拉菜单,再点击Add Citation Style打开下图的窗口。在这个窗口中我们可以下载Citavi服务器中的引文格式。 我们在Name一栏中输入“organic”,再在空白处单击鼠标,短暂等待以后,服务器会返回含有关键字的所有格式。我们选择JOC格式,再点击apply。这样引文的格式就设置好了。 在Project下拉菜单中选择好我们要插入的文献来源后,我们可以在左侧的边栏中看到该project中所有的文献条目。与Endnote操作类似,我们需要先选定引文插入的位置,然后在左侧边栏右键单击需要引用的文献条目,再点击Insert,即可完成引文的插入。如要删除某条引文,只需在左侧边栏的Citations选项卡中进行删除操作。 9、未尽功能 Citavi6功能强大,远不止以上所提及的功能,例如免费云备份、参考文献插入、批注共享、在线检索等。各位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阅读Citavi6的帮助文档,以了解Citavi的所有功能。 注:综合整理自citavi官网和 辰书思行微信公众号所发布文章,侵权删。 参考资料: citavi中文网站: https://www.softhead-citavi.com/ 微信公众号: 辰书思行 @Ideaideed
个人分类: 效率软件|10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ENDNOTE的另外一个选择:CITAVI(推荐给导师以及科研新手)
热度 2 swsamleo 2012-6-21 14:34
现实中,大部分的科研工作者还是使用原始的文件分类来归纳看过的文献,尤其是科研新手研究生,没有很好的科研习惯,很可能在写文章的时候已经忘了所引用的出处。同时这样科研过程也很不好追踪。指导老师无法对学生的科研进度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在我本科的实验室,大家看文献处于很原始的状态,基本是GOOGLE学术搜索关键词,然后瞎看,找到觉得需要的就下载下来然后放在一个文件夹里。基本都是PDF的格式,偶尔有些资料还会是doc,甚至就一个网页。时间短点还好,时间一长,早就不知道那里获得的这些资料。于是写论文的时候瞎引用,或者找些不太相干的凑数。至于引用的格式也是五花八门不能统一。 可是在国外的一些实验室,尤其是先进的,比较有规模的实验室,这种小作坊式的实验格局是绝对不能使用的。如果说科研也是种工作,那么有效的管理和组织就是从小作坊式向大型工厂发展的根基。(抱歉玷污了神圣的科研事业) 国外比较好的大学会购买诸如ENDNOTE的软件来管理文档,譬如我所在的香港大学。图书馆有专门的ENDNOTE课程学习来帮助新的科研人员尽快熟悉。当然对于我们这种计算机的人来说,自己学会更快。不过这玩意可不便宜,估计每年港大向它交的钱都够一打我的年工资了吧。国内更不是每个学校都有了。而且加上ENDNOTE的缺陷还是不少的。这里不赘述。 最近有人推荐一款新的文献管理神器CITAVI,这款软件的有免费版本使用,对于非大型项目来说已经足够了。 这里是一个简单的入门教材链接(有下载链接,免费无限期,支持更新) http://blog.yuelong.info/post/citavi-get-started-1-settings-up.html 这是一个在德国的留学生使用的感受(支持德语) http://blog.renren.com/share/324021272/11621478893? from=0101010202ref=hotnewsfeedsfet=102fin=42ff_id=324021272#nogo 基本对着这两个教程,大部分的功能就可以使用了。 下面说说我的一些小发现和心得: 这款软件支持直接把你看的引用化为标准的可以发表的引用格式,你只要找一篇你要发表杂志,期刊,出版社的文章,然后做一个模板就可以把你收集的所有文章,网站,书籍等化为这个格式,这样就不用每次都要微调引用了,多烦啊,也不用每个去网上搜了,都在你这个软件项目管理中。 我认为对于每个手下有一堆研究生博士的导师都可以考虑统一让他们使用这款软件,原因是,这样很容易跟踪他们看了那些文章,要知道,这还包括他们对文章的点评,心得,意见,这些都可以在软件中直接书写。导师管理学生也分外简单了。这个软件还支持团队模式,可以几个人共享资源,同时操作。 希望 科研新手可以利用这款工具更好更快的进入科研殿堂。
个人分类: 科研工具|18547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