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贰臣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评“药审行情:北京一般给参评专家公关费1万”
deepblue1969 2012-4-28 08:52
毛泽东曾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至理名言啊。尤其是这些“文人”,或言“知识分子”无耻无畏的情况下。这些人,打着专家的旗号,做着坑蒙拐骗的事情,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极尽无耻,但总能自圆其说,全身而退,让社会大众无可奈何。 问题是,当政者如果依赖这样的文人,就如同当年李自成信赖牛金星,崇祯信赖洪承畴一样,最终会被出卖,自取灭亡。而广大的人民大众则陷入水深火热。尽管洪承畴被列为“贰臣”,但对于这些无耻无畏之徒而言,已是后话了。 不过秦桧的下场确实值得这些人考虑。有多少为秦桧翻案的货色,尽管过去上千年,人们的思想观念已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对其的鄙视和痛恨,却使多少有关或无关的秦姓子孙内心纠结啊。这可能也是对那些无耻文人的警示,也是对广大百姓的一点安慰吧。
18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鉴鉴人(四)》-------我们都是吓大的孩子
热度 4 freefloating 2012-4-12 01:55
无题 有感 乱堆子 潍县大萝卜 春寒料峭 冻杀狂少 均非圣贤 日月可鉴 宁为贰臣 世不贰过 漱石啼血 托子君手 纯属搞笑,宁缺勿信 -------------------------------------------------------------------------------------------------------------------------------------------------------------------------------- 故乡断想 梨花微雕 我是谁 风筝很大,孩子很小,朔风野大,何为归期? 以上均篡改于任教高中课本,出处请自查 ----------------------------------------------------------------------------------------------------------------------------------------------------------------------------------- 推荐歌曲: Sinead O’ Conner FIRE ON BABYLON She Took My Father From My Life Oh Took My Sister And Brothers Oh I Watched Her Torturing My Child Feeble I Was Then But Now I'm Grown Fire On Babylon Oh Yes A Change Has Come Fire On Babylon Fire Fire Fire She's Taken Everything I Liked She's Taken Every Lover Oh And All Along She Gave Me Lies Just To Make Me Think I Loved Her Fire On Babylon Oh Yes A Change Has Come Look What She Did To Her Son Fire Fire Fire On Life's Backwards Life's Backwards People Turn Around The House Is Burned The House Is Burned The Children Are Gone Fire Fire Fire On Babylon Oh Yes A Change Has Come Fire On Babylon Fire Fire, Oh Fire, Oh Fire On Babylon Oh Yes A Change Has Come Look What She Did To Her Son Look What She Did To Her Son Fire, Haha Fire, Haha Fire Fire Fire, Aha Fire On Babylon Fire On Babylon ------------------------------------------------------------------------------------------- 我的两篇关于韩寒问题的博文: 我们是不是应该对青年人的偶像宽容一点——由韩寒问题想到的 我倾向于认为韩寒的早期作品不是老爸代写的 所有的中年人,不管多么机智,都不相信新一代的才华, 请您们遥想一下你过去的锋芒毕露吧! 如果没有才华的记忆,那就是因为你们是文化大革命毁掉的那一代,只有专业,没有文化。 此为正解。 年轻人,请你们先卸下你们的骄傲。 别和他们一般见识,好好说话,让他们一分吧,总要有个人先让一步,这个世界才能和平。 你们还年轻,而且更有才华。 精神上的撕裂总比社会上的纷争要好得多。 i pray in my tears, please forgive us, please keep us, please help us, please bless us. amen
个人分类: 自鉴鉴人|4257 次阅读|16 个评论
“贰臣”之“贰”
热度 8 boxcar 2012-4-4 17:58
“贰臣”之“贰” 吕 喆 王铮老师昨天写了篇《 贰臣辩:爱国当以爱民先 》【 1 】,引来了一阵不小的争论。为“叛徒”和“贰臣”们作辩护的话,没点儿见识、胆气和学问是绝对不能随便说的。我自认学识胆量不够,所以不参与深度讨论。但我忽然对“贰臣”中的这个“贰”字产生了一些兴趣,就耐不住寂寞也来结题发挥写篇博文。明知很可能会挨骂并被拍砖,还是斗胆贴出来供大家品评。“辩”我是万万不敢的,最多只能“辨”上几段。 开始读到“贰臣”这个词时,我有点儿奇怪,既然是服务过两个朝廷、东家老板的编号都从一数到了二,为啥用“贰”却不用“二”?大家可以说,指挥编修《贰臣传》的乾隆爷及其手下的文士们都贼有文化,写字的时候自然要写呗儿漂亮的繁体字,“二”这两横无论如何体现不出书法水平来,要写就的写个字划多的、所以就用“贰”了。其实照我看,他们想得也不够长远,至少这书的名字——“贰臣传”起得还不够给力,俺在没看字而只听到声音的时候,就差点儿把它当成“二人转”。 既然说着说着跑偏到“二人转”上去了,索性给“二人转”和“贰臣传”牵线搭桥找点儿联系吧。乾隆爷的老祖宗起家的地方是咱东北,其实也就是现在辽宁这旮的,努尔哈赤当年用明朝的建州左卫都指挥使的名号、以“十三付铠甲起兵”统一建州女真各部时转战的地域,也就是后来“二人转”兴起的地方。老努及其父亲爷爷当年也都算是明朝的少数民族都司臣子的,不过后来抓住机会单干造反,而且最终居然还成功了。乾隆爷找人编修《贰臣传》,当然不能把他爷爷的祖爷爷(努尔哈赤)列进去,因为人家只当了一小骨碌的明“臣”,后来就是后金的“君”了。老努那一代的女真将领,例如安费扬古、额亦都之流,似乎还算不上“贰臣”,因为在明朝这边儿都没官衔名分的。要列“贰臣”,也肯定主要列那些后来才投降过来的汉臣们,特别是不听话的那些,一定会被借机寒碜寒碜。 跑偏归来,接着说“贰”。这个字其实很有意思,现在似乎主要见诸和钱有关的金额大写,旁的地方很少见用的。据说前几年大家在银行填存款单、在邮局写汇款单啥的,经常搞错,“二”字经常会跑到“弋”字的肩头上去,很不安分的样子。可见,“贰”字中本来就包含了“二”,但却又不仅仅是“二”。除了“二”,还有“弋”和“贝”,如果说“弋”有流动的意思,而“贝”字是钱的意思,则大写金额时的“二”用“贰”来代替就非常的传神了。贰分、贰角、贰元和贰拾元面额的人民币上这么印,确实挺好的。不过,用到“贰臣”这里,大概就有了为钱财所动更换了第二个门庭主子的意思,所以乾隆爷们或者更早的人用“贰臣”而不用“二臣”,似乎也挺贴切的。明亡清兴 60 年间涌现出来的“贰臣”们,却也未必都是“有钱能使鬼推磨”推出来、磨进去的,其中也不乏刀戈之下屈从武力征服而变节的人物。所以“贰臣”一词的“贰”字中的“弋”,其实也是“戈”差那么一撇的,如果乾隆爷要是能把这一撇写进去,可能更厚道些。 其实“二”组出来的词总让人觉得文化底蕴不足,而且喜好蛮干的路数,例如二杆子、二愣子、二把刀之类。其实原本还有个“二傻子”的说法,但自从咱科学网上有位绝顶聪明的天狼星使者居然也非常谦虚地用了这个名号之后,彻底颠覆了俺对“二傻子”的概念。与“二”相比,“一”似乎更给力些,虽然有一枝独秀、一骑绝尘之类的光辉形象,然而也不免有“一根筋、一窝蜂、一边倒”之类让人时常感到遗憾和无奈。 参考: 【 1 】王铮: 贰臣辩:爱国当以爱民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11do=blogid=554811
个人分类: 历史|4726 次阅读|18 个评论
小三辩:爱与不爱辩证看
热度 3 王铮 2012-4-4 08:48
小三辩 既然写了《贰臣辩》,索性就写个《小三辩》吧。我有小三吗?没有。布衣一个,上班靠走路,配有小三吗?可是,没有吃过猪肉难道就没有听过猪叫? “小三”时下是被谴责的对象。为了明确“小三”的含义,防止被人偷换概念,我特别定义小三。小三指与一对夫妻或者事实夫妻的一方发生了爱情关系或者形式上的爱情关系并且具有某种性行为的第三方。通常有稳定恋爱关系的一对男女在这里可被视为事实夫妻。这里形式上的爱情特指涉及这个感情过程的双方至少有一方因为非相爱原因选择了对方。 从上述定义看,柳如是曾经是小三,宋庆龄也曾经是小三,甚至杨开慧都曾经是小三。比较这三个案例,柳如是是因为学术热情与艺术观的趋同,选择了作为学术大师的小三的地位,事实证明,他们的爱情是真实的,尽管柳如是曾经有过不贞行为。宋庆龄则是政治理想和事业导致的共同价值追求。杨开慧不同,她追随是社会对一个腐朽的反人性的婚姻制度的反抗潮流,是社会变革的文化选择,同时也是其父亲去世后她得到毛的鼎力相助的生存选择,毛,因为英雄主义情结和对杨父的崇敬选择了自己的行为,这就让杨感到毛的可信,作出了生存选择的爱情;在这里杨的选择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她们有共同的价值选择和文化基础,到死,她“唯望润之革命成功”,这就是志同道合的价值选择,他们的获赠的爱情诗歌,映证了他们的文化认同基础。在这些典型案例中,小三不存在任何道德缺陷,并且从感情生活来说是幸福的。柳型是精神型的,宋型是事业型的,杨型则是生活型的。它们的存在从进化论的观点看,是优化的,合理的。 社会应该抵制的是那些具有“形式上的爱情关系”中的小三,无论他或者她是否真心。如果作为第三方的他或者她本身不具有爱情原因与另一方保持情爱关系,这个“小三”本身有道德缺陷甚至是犯罪行为,社会应该反对和防范。事实上,如果小三本身有爱情诉求,而另一方仅仅以玩弄形式对待他或者她,这个小三行为也应该受到社会抵制,因为这种行为对作为社会一员的“小三”带来危害,而且这种危害有时候是巨大。从人道主义角度社会应该抵制这种小三行为。更严重的,“小三”一旦成为政治人物或者准政治人物,小三因为受到的感情伤害可能会发生病态,在事实上危害社会。这种例子在中国台湾并不少见。所以社会已经是必须反对这种“小三”行为。 小三的产生很复杂,观察表明,有的小三最初实际上是被强奸的结果。被强奸或者强迫后,他们(她们)对地方产生了性依赖,这在女性中常见。女生所以在被强奸或者强迫后有时会爱上对方,可能是一种进化选择。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女性在体力上处于弱者地位,而且一旦怀孕,弱者地位更为突出。女性一旦怀孕就需要被保护,所以进化选择了女性在具有可能被怀孕的行为后,试图获取地方的保护,而爱往往是获取保护的有些手段。这就演变出被强奸后反而爱上对方的现象。然而在现代文明中,由于一夫一妻制成为了人类的最优选择,被有偶者强奸后往往不能获得对方的爱,而强奸者在现代文明让仍然实施强奸说明他道德本身有缺陷,不会也不愿意给被自己强奸者有效的保护。结果导致,被强奸而爱上对方的人往往遭到遗弃、欺骗等不良后果。因此,社会最应该反对的也是最应该以各种方式抵制的是这一类小三。 许多男性小三是被感情欺骗后发生的,女性因为遗传需要爱,男性更可能因为奋斗中的孤独感也需要爱,在进化史上,男性发现作为一个进取者,他的生命充满危机,结果他直接的“应急管理”方式是获得女性的爱让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作为一种进化选择,导致进取心的男性渴望被爱,并且具有成为“小三”(或者是“大三”)的潜意识,这是进化的不幸。 上述两种情况,都是进化导致的一种人类选择,而且没有这种选择,人类可能已经绝灭,所以大多数小三是值得同情的。据我观察,他们的感情可能是很痛苦的,有时会痛苦而出现反差行为,人们可以宽容。但是,作为小三本身的人,为了生存,自己需要提醒自己用理智克服进化的本能,更要节制自己不要伤害社会。“冲冠一怒为红颜”,其结果自己留下的是千古骂名。 在我前面提到的柳型、宋型、杨型的小三类型里,小三现象具有符合人性美的意义,社会应该理解,甚至支持。如何成为小三的人,应该检查自己属于柳型?宋型?还是杨型?感情被欺骗的小三,往往被对方用“红颜知己”不断的欺骗着,这是也要用三种型号对比一下。如何达不到这种程度,就回头是岸吧。 无论怎么说,小三现象可能会对“原配”导致伤害。所以小三现象的有利益冲突的两方,最优的选择是保持自己独立的地位,从而保障不因为婚姻或者爱情的变质而受到伤害;对自己,有时可以放弃。而社会,对这两方都应该宽容,但是对那个“受益者”要给予更多的道德约束。 哈哈,从进化论的科学精神上悟的,没有实际经验。如果你说不符合你的经验,就当佛说吧,悟的,不是经验证实主义的。仅供参考而已。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4319 次阅读|4 个评论
贰臣辩:爱国当以爱民先
热度 18 王铮 2012-4-3 09:49
贰臣辩 讨论电影《柳如是》,涉及明末清初学问家钱谦益,有博友批评钱谦益投降清军,人格极差。历史是钱谦益在清军围困南京时,称“知大事之已去,投诚归命,保全亿万生灵,此仁人志士之所为”,开城投降清军。投降以后,到清廷任礼部侍郎,见清政府倒行逆施,在文集中批判清政府,他的著作“ 叙述了孙承宗赴辽东抗清的事迹,并记下了清军攻城破地以及杀人的史实” ,即乾隆所谓“狂吠之语刊入集中”,进而辞官。后来又与妻子柳如是,倾家荡产,支援郑成功、翟式耜等反清复明,以至于临死没有丧葬费。 满清统治者在坐稳政权后,为了笼络汉族地主与知识分子,在乾隆主持下修了《贰臣传》,并且说钱谦益对清政府的批评是因为“其意不过欲借此掩其失节之羞,尤为可鄙可耻。”因此,钱谦益之流被点名编入乙编第一名。乾隆皇帝自己亲自写诗“平生谈节义,两姓事君王,进退都无据,文章那(哪)有光?” 乾隆接着下令禁止他的著作,《四库全书》不得收录,导致一个文化断层。在封建正统思想下,他遭到了后代知识分子的鄙视。有趣的是现代青年知识分子,现代人喜欢韦小宝,钱谦益这个韦小宝式的人物却被他们鄙视。 谦益的最大污点是他是“贰臣”,什么是“贰臣”。“贰”这个词不好。当年北大盖“邵逸夫楼”,地学楼被命名为“逸夫贰楼”,国学大师题的,被人私下嘲笑,国学大师没有文化。我也这么认为这不是有贰心的楼吗?静下来一想,有什么呢?贰就是独立于一,北京大学就得有点贰的精神。当年许多“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就是贰臣。什么叫“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因为中国革命讲“统一战线”,民族资产阶级当时法律上认定是革命力量。1957年的做法“资产阶级左派分子”,像胡**、吴某,就是“左派”,“壹臣”了。不当“壹臣”的,他们是就旧政权的精英,批判旧政权,可是到新政权他们又持批评态度,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章伯钧、罗隆基、储安平、龙云、黄万里,哪个不是贰臣?这种贰臣精神,正是体验了他们独立的人格。他们中的许多人当年“知大事之已去,投诚归命,保全亿万生灵”,避免了长春围城的饥荒,避免了太原血战的悲惨,避免了重庆渣滓洞、白公馆悲剧,顺应人民解放的潮流,当然是仁人志士所为。然而,他们在 1949 年后坚持他们的理想,把新政权的问题,用“狂吠之语刊入集中”,用当时的话叫在“大量撰写反党反社会主义文章”,这不正是为了党保持进步,社会主义保持发展的理想吗?可是连黄万里的批评有关部门修路问题的《花丛小语》也戴上了这个帽子,他们没有前途。历史证明统治者定的“贰臣”往往是独立知识分子,没有什么罪过的。 在新中国著名的“贰臣”中,罗隆基提议毛泽东使用“保家卫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名义出兵朝鲜,避免对美国和联合国宣战。这不是“保全亿万生灵”之举吗?以“志愿军保家卫国”名义出兵,既改变了中国 15 世纪以来被动挨打的形象,振兴民族精神,又起到保家卫国作用,保护了国家精神。罗隆基这不是爱国行为吗?罗隆基没有爱国民党的旧中国,他爱了新中国。因为这个新中国对国民更好,至少多数时间是这样。毛泽东后来为了“教育”罗隆基,也是让他去民间参观,想用国民生活更好来教育他。“贰臣”罗隆基是以爱民重于爱国为基础的,其实他不服气的是这个“臣”,他说“无产阶级小知识分子凭什么管着我们这些资产阶级大知识分子”。不让小知识分子管,这也是清初许多知识分子的思想。当时有人提出来让汉族知识分子当政,结果让现在就有光辉形象的康熙皇帝斩了。这大概是钱谦益当时的经历。罗隆基、钱谦益的故事说明,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维护是艰难的。 说到底,国是什么?是人民的共同体。如何这个国不爱人民,就像当年列宁批判不断制造战争沙皇俄国那样,“工人没有祖国”。如果这个国已经不是人民认同的共同体,是很难动员公众爱国的。抗日战争,共产党的军队比国民党军队更有战斗力,就因为共产党建立了“民主政权”,民众有了一定的权利,使得民众更多的认同了自己的解放区是自己的共同体。钱谦益背叛的南明政权,当时贪污腐化导致民不聊生,强取豪夺让公众流离失所,完全失去了人民性,他选择城市“不设防”,避免了屠城,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人们并不谴责动辄屠城的清朝皇帝,不去谴责多铎的反人类罪,而是谴责为了和平作出损害自己名誉的人,我们是不是有点不知好歹。 有博友说,明末的清军入关就类似 1930 年代日本侵略中国。这是他不懂历史。满清政权,是当时中国的地方政权,他们被确定为“建州”,钱谦益就因为写了“万历四十二年,建州酋努儿哈赤叛,袭抚顺清河。”被乾隆抓到把柄。“ 万历四十二年,建州酋努儿哈赤叛,袭抚顺清河。”表明钱谦益认为清发迹于一个地方政权,就像 1948 年林彪挥军入关一样,一个地方政权想取代中央政权,而且这个中央政权已经弄的民不聊生了。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认识,也是众多的贰臣们投降清廷的思想基础。具体到钱谦益,他在南京的投降行为,类似现代战争中的“不设防城市”,为了“ 保全亿万生灵”,许多现代的仁人志士也是这么做的。做了以后,他开始记录清政府的暴行,记录抗清史实,对倒行逆施的政府持不合作态度,不正是一个手无寸铁的知识分子应该做的事吗?钱后来甚至支持反政府活动。保持了明末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实际上乾隆正是害怕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要在历史上上树立自己“千古一帝”的形象,用现代化说树立自己“里程碑”形象,才对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大加讨伐的。《明史·贰臣传乙编》就是一个思想上讨伐知识分子的文集。《明史·贰臣传乙编》与《武训调查》、《孔丘其人》是一路货色。在我们今天为武训翻案,而孔子正听时,我们是不是该为“贰臣”们做一些鉴别。 钱谦益说他的思想“非庄非老,不儒不禅 ” 。与非正统的李贽、汤显祖等过从颇密。李贽的著作也是被禁止的。满清政权,在实行文化专制,制造了许多思想冤案。我们今天不应该再用他们提倡的传统思想来认识当时的人了,对“贰臣”,他们其中的确有卑鄙的人,但是不能用封建的忠君爱国标准一棒子打死,而是应该用现代人文思想一一辨识。 历史上,满清政权,当时为了建立全国政权,大力争取知识分子,洪承畴就是代表,甚至派皇后去与他睡觉。夺取政权后,痛恨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把他们列入“贰臣”,真正实施以“狂吠之语刊入集中”,他们才是无耻,乾隆皇帝才是历史上最大的伪君子。皇帝提倡“忠孝”,其实出来的皇帝都是自己“不忠不孝”的。胡志明说要“忠于党,孝于民”,就是对传统“忠孝”的批判和创新。在现代我们要批判的就是统治者那种机会主义的背叛行为,承认人权高于忠君。不批判,我们就被囚禁在封建主义的思想领地里。 我有一言应听取,爱国当以爱民先。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4791 次阅读|3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