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以药养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是谁让中国医生成了肮脏的商人,过街老鼠
热度 4 fangming781 2012-12-3 01:42
今年我大部分时间呆在了中国,呆在了母亲身边,这个给别人瞧了一辈子病的老家伙病了,憔悴虚弱,我呆在国内的很多时间都呆在了医院里,甚至我回复我的postdoc的邮件也大部分时间在医院里,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仅仅今年屡屡发生的弑医事件让我这个海外漂泊的浮萍着实触目惊心,因此在闲暇,我跟母亲讨论最多的也是这个问题。 母亲在北京行医几十年,退休后干不动了就回了老家,回家后依然每周在附近医院出门诊,直到这次病倒。她应该算是圈子内的人。我问她,医生靠开药来维持收入是不是普遍现象,答曰:是。为什么?答曰:因为医生的收入体系是不公平的,医生的专业建议和知识性的劳动根本无法反映在他的收入里,换句话说,如果在现行体制下把医药强行分开,由与医生所在的医疗机构完全独立的体系来供给药物,按照现在的劳动性收入水平,大部分医生,尤其是年轻的医生,都会离开这个行业,因为这些人承担了非常大的风险,承担了永无止境的加班,这些没什么,但这些接受了几十年专业教育的人无法养家糊口 ,会饿死街头。 以药养医到底荒谬到何种程度,母亲的一位老友来看望她这样告诉我,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在骨科,一个普通的骨折,没什么移位,只需要手法稍微整复一下然后石膏绷带固定等待其愈合就可,十年前遇到这种状况基本不用考虑,就是下意识就会这么干,但到今天,医学的进步远非十年前可比,这个病人可能会被切开皮肉,直视下复位,然后用一块钛合金钢板从内部固定起来,把螺丝直接钉到骨头上,我知道这个过程,因为我车祸骨折过一次,断成了好多块,很严重,我享受了这个过程,但我不能想象,没有我这么严重的,只是一般的断裂竟然也享受这个痛苦的过程,而且,这个金属板至今还留在了我的体内,我在德国的医生告诉我不用取出来,不会对我造成任何影响.但这个老人告诉我,现在中国的做法是再做一次手术把他取出来,当我听到对我没任何影响时我坚决反对把我体内的金属取出来,我不能想象有谁愿意再享受一次皮肉被切开的过程.基于两个原因造成了这中悲剧:这个在骨科工作了四十多年的老人说:第一 一些医生的私利,因为他们的收入不是来自于他们的劳动,合理处置的专业建议不会换来收入,换句话说他们不是通过专业劳动换取劳动报酬,而是通过使用这样的金属板的数量,及其开展此类无聊手术的数量,来获得报酬. 第二,病人和医生之间的不信任,他是个老人,不在乎钱财,他说有次他跟一个年轻人说不用开刀,年轻人说他的朋友骨折时就开刀了,然后年轻人说开刀的优势在哪里,他说当然直视下看的清楚所以整复的也漂亮,手法的话要依靠经验,但你的状况不需要开刀,年轻人说,不行,这是会影响我一辈子的大事,我说了算,必须开刀,后来年轻人在又听了别人说金属需要取出来,老大夫说不用,年轻人直接不客气的说你个老家伙行不行呀,不行直接退休回家就)OK了,老人耿直,坚决不愿意再做手术,年轻人差点打了老人,后来是个年轻的医生把金属板去出来.老人气得直哆嗦. 当我看到那么多病人在抱怨时,当我看到像我母亲,我母亲这位朋友这样兢兢业业在中国干了一辈子医生的老医生绝望时,我真觉得这个国家的医疗系统真病了.我在美国,英国,德国都长时间地生活过,这三个国家的医疗体系都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从没有,病人和患者的利益冲突到了如此令人发指的地步,上次母亲带我去她服务的一个农村时,她指着那片村落,她说,看这些农村都部分的享有了医疗保障,我为我的祖国有这样的进步,而欣慰,而事实上,以药养医的弊端不除,医生的正常劳动性收入得不到保障,国家事实上是浪费了更多的钱,换来的还是抱怨和指责,是医生和病人互相仇视,是才华横溢的医生怀着愤恨永远的离开了这个领域,是病人得不到合理的救治.母亲昨天谈到了现在在北上广普遍推行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这在美国和德国都有,这是个很好的制度在我看来,所有的医学工作者该接受系统的临床训练,接受好的经验,但事实上,推行起来,就完全变质了.母亲说在北京,这些参加培训的孩子不属于任何科室,他们在不同的科室轮转,科室的奖金和一些灰色收入自然没他们什么事情,他们应该算是劳动性收入最好的见证者,因为他们不可能有其他收入,他们大概每个月会拿到2000-3000人民币的收入,我从小就在北京生活,我每次回来也都在北京逗留,我知道2000-3000在北京该怎么生活,这些人大概都已经接受了6-10年的医学教育,大概26-33岁,该是成家立业的年纪,我觉得这点收入他们可能真得需要家里接济.而且,在我陪在母亲身边的日子里,我看到正是这些住院医生,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里,大概每天早晨7:30,夜医生要向昼班医生交班,而大部分住院医生把自己的事情做完离开大概是在晚上8点.并且,现在母亲住的这个病区,负责母亲的住院医生是每3天一个24小时班,请注意,是24小时班,也就是说每三天,这个住院医生就需要在医院里面待二十四小时,并且第二天不会有任何补偿性的休息.在这里,加班这个词就是外语,从没人谈过加班,加班费,劳动保障,他们听不懂,你也不用跟他们说,他们也从没有正常的周末休息,因为你不可能把病人扔下去high吧! 在二战中日本士兵在南京惨无人道的屠杀中,你可以想象那些日本士兵难道真是天生的畜生吗?不,他们也曾经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热血青年,他们自己,也被一些无耻的疯子送上了不归路.而今天发生在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这场仇恨和屠杀,不也一样,这些拥有医学知识的人是天生的黑心人吗?这些弑医的病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吗?这场屠杀会有一个胜利者吗?没有,和任何一场疯狂的斗殴和屠杀一样,不会有任何一方是胜利者,原本可以坐下来喝茶的兄弟自相残杀,攻击,相互不信任,这难道不可悲吗?到底谁是这场战争的刽子手,我觉得,这场战争的刽子手是现行的中国政府的医疗体制,我非常赞赏胡温的政府在推行这个星球上涉及范围最广的医疗保障上所作的努力,我经常向我的朋友提起这件事,但事实上,在母亲身边陪床的这半年多时间里,我觉得,胡温政府所投入医疗保障的钱,大部分被浪费掉了,因为医生需要苦思冥想怎样动用最多的医疗物质资源来保障自己得到温饱, 病人不信任社区诊所和医院,动不动就想像唐朝那些进京告御状的人一样,千里迢迢不计成本跑到北京城来寻求权威的终极裁决,事实上,北京城的医疗体系真的能给他们想要的吗?想想那些吃不饱的住院医生吧!他们到底能提供怎样的服务,想想那个三天一个24小时班的住院医生吧!他超负荷工作你能安心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他吗?为什么一个科室不招更多的住院医生,为什么?因为如果有了更多的住院医生,这个科室的非劳动性收入就会被分配成更多分,。。。。。。。 医院顶着事业单位的帽子,但祖国对他说,白衣天使同志,记住你自负盈亏,再困难不能跟国家伸手,有什么问题,自己解决。事实上,这就是纯粹的企业,企业里住着的,难道不是黑心的商人吗? 为什么公立医院病的这么严重,私立永远还是最差的选择呢?这真的和医疗保障的歧视性有关系,因为私立医院即使做的再好,有再好的管理,有再好的医生,有个紧箍咒,永远逃脱不了——医疗保障报销,就是说你在公立医院可以享受到国家这项福利,但私利医院是后娘养的,你小子如果敢在私立医院住院,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就跟你没半毛钱关系,谁还那么冒儿往那里跑呀!再有财力有才华的人谁会那么傻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建立和经营一家注定会倒闭的医院呢? 我赞赏政府在保障这个国家的医疗保障体系上所作的努力,但大笔一挥,财神一样把钱雪片一样扔出去,真能换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吗?怎么合理支配这笔钱,真的是现在急于解决的问题,我不相信政府的高层不知道这样的问题,我母亲告诉我现任的卫生部长陈竺先生本身是医生,他的夫人也是医生,一个退休的老人都看的清楚的事情他们会看不到。改变现在的医疗体制,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建立起医生能因为自己的劳动和专业意见,而不是自己耗费了多少物质性的医疗资源来决定的薪酬收入,医生需要理直气壮,有尊严的劳动性收入,知识性收入,而不是从药商那里得来。对与这些问题,我是个new comer,我不是直接感受这些问题的人,有商榷之处,愿接受批评。
4239 次阅读|5 个评论
又是关于“以药养医”
sstone2009 2012-5-18 22:41
今天看到新闻联播讲北京的公立医院开始实行医药分开,以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据说,医药分开就可以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降低医疗费用。为此,北京医保局还要追加多少的医保费用,老百姓还可以降低多少医疗支出。 又是一次关于“以药养医”、医药分开方面的话题,又一次刺痛我的神经。我依然还是疑惑,医药分开到底是不是可以实现设计师们的良好愿望?医药分开后,医疗费用真的就可以降低了吗?医院的药品不加价后,医药代表就会消失?招标就会得到彻底规范?公立医院们就变得有公益性了? 我怎么还是觉得,这仍是一个谎言! 比如,医保费用就不是老百姓的支出?比如,增加护理、治疗费用,医疗费会降低?比如,医院少了15%的药品加价,药占比就真的会下降? 如果这真是一个谎言,会不会就如皇帝的新装一般,一旦被事实揭穿,政策的设计者、政策的决策者们,会以怎么的心态面对公众?我又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之,幸灾乐祸?悲哀?愤怒?还是麻木?还是保持沉默? 还是保持沉默吧,对与错,与我何干?何况,那些人,总是会抛出新的谎言,来掩盖事实的真相,如干年后,当一切归于正途,谎言的制造者们早已不知去向!
个人分类: 医疗实践|28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万不要随便打点滴
热度 16 郝炘 2012-3-13 02:20
千万不要随便打点滴
补充:本博文首发于3月13日,原题是“感冒不用治”。最近又有几起因感冒打点滴死亡的报道,比如 中山大学一名博士生因感冒打点滴后 猝 死 ,还有 10岁女孩感冒打点滴后死亡 ,真希望大家从这些悲剧中吸取教训:千万不要随便打点滴! 原文 “感冒不用治” 如下: 看了黄丹萍的 博文 ,得知她的一位27岁的朋友“ 因为感冒,喝药后不舒服去医院打点滴,就此昏迷(呼吸都是靠机器),两周后去世 ”, 实在令人痛心。 国内看病动不动就打点滴,就连感冒这种小病,也打点滴。这是因为医院只顾挣更多的钱,没有为患者着想。这个年轻生命的消逝是 以药养医的悲剧 。 同样令人痛心的是,国内大众的医学常识太少了。 在国外,很少有人因为感冒看医生。即使去看,医生也不会给开药,更不会开方打点滴。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没有药可治,靠人体自身的抵抗力,过两三天,最多四五天就好了。顶多用点减缓症状的安慰剂,比如喝点姜汤、鸡汤什么的。 一个基本的医学常识是,治疗要保守。能靠自身抵抗力治好的病(比如感冒),不要吃药。能吃药治的病,不要打针(肌肉注射),更不要动不动打点滴(静脉注射)。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人体对外来的毒素有几道防御。胃和肠道除了消化吸收食物,也起防御的作用。如果吃进去的东西含有大量细菌,人会上吐下泻把它排出去。 乱吃感冒药也有危险 。 皮肤也是一道阻止细菌和毒素进入人体的防御,打针突破了这道防御,但肌肉注入的药物要进入血液循环还需经过肌肉吸收这个过程,比静脉注射慢点,如果出了问题,也许还能缓解。 静脉注射直接进入血管,一旦出问题,比如有过敏反应,或者药物生产过程不干净,注射液被细菌或其它化学成分污染, 打点滴使毒素或过敏源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后果不堪设想。 希望大家能从黄丹萍朋友的不幸早逝中汲取教训:感冒不用治,更不要用打点滴来治。 这是一家医院的宣传照,点滴室有电视,环境舒适,显然打点滴给医院带来不少的收入。(图片来自网络,这里没有商业用途。)
个人分类: 评论|21786 次阅读|23 个评论
应付控制使用药品的“妙招”
sstone2009 2012-1-16 21:51
晚饭的时候,听说为了应付已经开始的控制抗生素、控制用药,有的医生推说用药的管理规定,患者只能去某某药店自己购买,还可以开处方,这样,在医院的药费使用上,就可以“达标”。 这是应付控制使用药品的妙招,推而广之,也可以用来应付根除“以药养医”。 这也实在是对卫生部出台的高超政策的巨大讽刺!
个人分类: 疾病控制论|2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