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金属有机化合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MOF新应用:直接过滤水中污染物(百草枯)
zhpd55 2013-1-22 15:35
Phys.org 网站 2 013 年 1 月 21 日 报道了一种新型金属有机骨架(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简称 MOF )化合物,它可以从水中有效过滤毒素。科学家的研究结果 表明,这种新纳米材料具有从环境水中直接过滤掉毒素的潜在效能。 由澳大利亚 莫纳什大学( Monash University )机械工程系的 Mainak Majumder 博士和 Phillip Sheath 和澳大利亚 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Commonwealth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Organization ,简称 CSIRO ) Matthew Hill 博士 领导的研究小组,已经开发了一种独特地多孔 MOF 稳定材料 , 能够过滤水中的物质。 MOF类物质 是由金属原子通过有机分子连接 成簇的 ,对于其独特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等的存储或分离能力人们已经有所了解。但是,显示其从水环境中的分离应用尚属首次。 Mainak Majumder 博士说 MOF类物质 统一结构使其显示出非常高效的过滤器。 这些都是 晶体材料,而且具有完全相同大小的许多孔。所以当一种物质可以适应孔之大小,就会被捕获 , 而另一种物质 , 只是大于十分之一纳米则不能适应。因此你可以检测并捕获低浓度下的物质或是与其他材料混合的物质。研究人员展示了这种新 MOF 对于百草枯除草剂的过滤能力,草枯除草剂被确定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有关。 MOF 是一种非常精确的过滤器 , 可以从水中消除百草枯 , 而留下开其他污染物。 因为 MOF 类化合物可塑性强 , 所以研究人员发现当它们吸收了百草枯之后,其结构会有所改变。 这意味着 MOF 可以作为组成一种装置的基础,快速轻松地测试水中的污染物。由于其非常精确的过滤性能 , 这个测试应用可以为水中污染物的测定提供非常准确的污染数据。研究人员仅仅对 百草枯一种污染物进行了测试 ; 不过 ,MOF 可以被改变来过滤掉其他污染物。 这项研究发表在《材料化学》 ( Chemistry of Materials )杂志,这是在 科学领域内具有极高声望的一种权威杂志, IF 2011 =7.286 。 更多信息请浏览: Aqueous Molecular Sieving and Strong Gas Adsorption in Highly Porous MOFs with a Facile Synthesis Mainak Majumder † , Phillip Sheath † , James I. Mardel ‡ , Timothy G. Harvey ‡ , Aaron W. Thornton ‡ , Amanda Gonzago † , Danielle F. Kennedy ‡ , Ian Madsen § , James W. Taylor † , David R. Turner , and Matthew R. Hill * ‡ † Nanosca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Laboratories (NSEL),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onash University , Clayton VIC Australia 3168 ‡ CSIRO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Private Bag 33, Clayton South MDC VIC 3169, Australia § CSIRO Proces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Private Bag 33, Clayton South MDC VIC 3169, Australia School of Chemistry, Monash University , Clayton VIC Australia 3168 Chem. Mater. , 2012 , 24 (24), pp 4647–4652 DOI: 10.1021/cm301726k Publication Date (Web): December 2, 2012 Copyright 2012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Fax: 61 3 9545 2837 . E-mail: Matthew.hill@csiro.au . Nanosponge filters out herbicide poison s January 21, 2013 A new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can effectively filter toxins from water. (Phys.org)—New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the potential of a new kind of nanomaterial to filter out environmental toxins in water.
个人分类: 新科技|7350 次阅读|0 个评论
Fe_2(dobdc): 一步分离低烃混合物
zhpd55 2012-4-6 10:45
Fe_2(dobdc): 一步分离低烃混合物
据 CEN 周刊 2012 年 4 月 4 日 的最新消息报道, Fe 2 (dobdc) 可以实现一步法分离低级烃类混合物。 Fe 2 (dobdc)是一种 多孔有机金属化合物,实际上就是铁有机化合物,其 中 dobdc 为 -4 价阴离子即 dobdc 4– ,是 2,5- 二氧 -1,4- 苯双羧酸根离子( 2,5-dioxido-1,4-benzenedicarboxylate )。 Fe 2 (dobdc) 可以 选择性地与乙烯 / 乙烷或者 丙烯 / 丙烷混合物中某种 化合物结合,在 318 K 达到分离的目的, 用来分离和净化多种小分子量的烃类混合物。上图中橘色的是 Fe, 红色的是 O, 灰色的是 C 、而蓝色的则是氘。 一种可以选择性地与烃类化合物结合的固体吸附剂 , 有助于降低石化工业的生产成本,免除分离过程,减少能源消耗。 这项研究 2012 年 3 月 30 日 发表在《科学》( Science )杂志( Science , 2012 , Vol. 335 , no. 6076 , pp. 1606-1610. DOI: 10.1126/science.1217544 ) . 这项研究成果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和美国马里兰州的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 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它表明 , 金属有机骨架 (MOF) 化合物可用于相对高温混合气体分离和净化,混合气体包含乙烯、丙烯以及其他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 C1 到 C3 的所有原料气。 因为轻烯烃和链烷烃的分子大小和挥发性的相似性,它们的混合物分离需要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进行。低温与高压条件会使能耗增加,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 因为这些混合的生产是在高温 ( 约 500 ℃ ) 下进行长链烃化合的裂解,为了达到裂解产物分离之目的,需要将小分子的裂解气体混合物通常降温至 0 ℃ 以下 。 低温蒸馏分离成为化学工业中大规模分离最耗能的分离方法,但是为了生产工业聚合物如聚丙烯制造所需要的乙烯和丙烯纯原料气,不得不进行气体混合物的昂贵分离。为了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多孔金属有机化合物—— MOFs 。 MOFs 是由金属离子和有机基团连接的微结构晶体材料。在 MOFs 中心的 Fe 原子,是与烃类键合的活性中心,通过功能化的苯 - 双羧酸根阴离子相连。为了评价这种吸收剂作为一种分离介质的有效性,研究小组进行了大量的气体吸附和分离试验。例如 , 在 45 ℃ 条件下的 实验 , 他们分别使等摩尔的乙烷和乙烯混合物、丙烷和丙烯混合物通过一个载有 MOF 的分离柱。气相色谱分析的结果表明 , C3 混合物的流出物是纯粹的丙烷。直到 MOF 饱和,吸附柱中保留的是 100% 丙烯(在仪器的检测灵敏度范围内)。同样 ,MOF 分离了乙烷 / 乙烯混合物,分离气体的检测结果显示其纯度超过 99%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预测这种铁基金属有机化合物能轻易分离甲烷、乙烷、乙烯、乙炔气混合物,而且可以应用于需要净化的天然气 , 生产成分单一的纯净物,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目前普遍采用的分离方法更为有效。更多信息请浏览原文: Hydrocarbon Separations in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ith Open Iron(II) Coordination Sites Eric D. Bloch , Wendy L. Queen , Rajamani Krishna , Joseph M. Zadrozny , Craig M. Brown , and Jeffrey R. Long Science 30 March 2012 : 335 ( 6076 ), 1606 - 1610 . (DOI: 10.1126/science.1217544 ).
个人分类: 新科技|1105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