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自我放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放假、放逐、边缘化散议——隽永集:思绪缕缕思想碎片智慧之光12
热度 1 pww1380 2015-5-21 19:04
放假、放逐、边缘化 散议 ——隽永集:思绪缕缕 思想碎片 智慧之光(12) :旧日思绪回眸 杨文祥 2015-5-21 日整理 《隽永集系列散论》题记 《信息文明之光 • 隽永集》在这里所捕捉的,虽然是一缕缕纷乱的思绪,一瞬间闪现的灵感和看似无序堆积的思想碎片,却很可能是智慧的闪光,更可能是人类精神的瑰宝。无论如何,这是作者作为一个精神主体所体现出来的人的智能、情感与意志的交相辉映。 尽管这缕缕不绝的思绪,一道道闪现不止的灵感和这些支离破碎的思想碎片,不过是一个不安的灵魂在其心湖中荡漾的死水微澜,可是我坚信,这既是我作为一个认知主体、情感主体和意志主体个体精神在不同时间点上起步的开端,更是一个个推动文化思考和文明进步的历史车轮继续前行的驿站。 留记于此,以为来日思想的启迪与思维之旅再出发的起点。 ————— 篱风 (杨文祥 pww1380) 写于2011-12-30日 清晨 (06:23 am) 修改于2012-1-11日 10:31 am 三年前的五月,我写了一篇题为《 “放假”,究竟是人类的“自我解放”,“自我放逐”,还是别的什么? ——亲近自然、亲近生命,发现和创造自然之美 》的博文。博文发布后, 张玉秀 老师读出了这篇文章对于 “放假”的意义的思索 以及对 生命与自然 的关系 的探讨。而 陈楷翰 老师则进一步将这一议题拓展为关于 边缘化 —— 人与社会 的关系 的探讨。 现将当年我基于陈老师的评论意见所作的回复与思考辑录于下,以便日后在此基础之上作进一步思考,也可供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作一参考。 1 .(“放假”) 究竟是“自我解放”,还是“自我放逐”,这个问题既可以作 微观视角 的(个体)观察 ,也可以做 宏观视角 的(社会)分析与思考 。 至于 边缘化 ,对一些人可能是一种 自觉的选择 ,而对更多的人来说,则是一种 现实的无奈 。 正由于这种 自觉 与 无奈 这两者之间的 质的区别 ,貌似相同无异的各自的“ 边缘化 ”也就具有了 全然不同 的 人文与社会 内涵 。 2 .从 科学哲学 的角度上看, 边缘化 , 甚至在主客体之间 ( 有意识地 ) 保持一定 有效的距离 , 是一切 科学研究 和 理性观察与思考 的 客观前提 。 在这一点上, 文理科同理,并无二致 。正如人要研究动物学,就必须走出动物界,在进化为人类之后,从 人的角度上 而不是 动物自身的角度上 来 对动物的行为和习性加以观察与思考 , 否则的话,这一 科学研究活动 就不可能进行,实际上也不可能存在 。 另外, 无论多么高明的医生,也不可能给自己动手术 ,也是这一道理。 可以说, 没有 自觉的边缘化 ,就不可能保持 科学研究 所必要的 有效距离 ,也就不可能存在 真正意义上 的 科学研究 。 这样,在这一意义上观察与分析,我们相当数量的 所谓的学术机构和那些长期混迹于 名利场 而乐此不疲的“专家学者 ”, 实际上他们的一切社会活动与 真正的 科学研究 和 学术活动 是 毫无关系 的 。从这一点上看, 我们(在科研领域)拿不到诺贝尔奖也就不再奇怪了 。 3 .即使是从 人与社会 的角度上看问题,只要是一种 理性 的和 科学 的 态度 ,就是一种 科学研究 活动 。当然,这是一种 大科学 的视角 ,而非 传统的那种仅将科研 局限在 理工 和 自然科学 范围的 “小科研”( 的视角 ) 。 至于 政治与文化 层次的 历史性课题 ,可参阅本博客( 信息文明之光 )的相关文章(参见2)。在评论栏这个有限空间里,恐怕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参见: 1 .《 “放假”,究竟是人类的“自我解放”,“ 自我放逐”,还是别的什么? ——亲近自然、亲近生命,发现和创造自然之美:隽永集:思绪缕缕 思想碎片 智慧之光(11)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570475.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421917.html 2 .《 纪念五四 反思历史 走向民族复兴 ——附:《信息文明之光》“纪念五四 反思历史 走向民族复兴”专题篇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96942-889293.html http://blog.gmw.cn/blog-136083-742505.html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隽永集|2560 次阅读|4 个评论
放假究竟是人类的“自我解放”,“ 自我放逐”,还是别的什么?
热度 2 pww1380 2012-5-13 18:09
“放假”,究竟是人类的“自我解放”,“ 自我放逐”,还是别的什么? —— 亲近自然、亲近生命,发现和创造自然之美: 隽永集:思绪缕缕 思想碎片 智慧之光( 11 ) 杨文祥 题记: 《信息文明之光 • 隽永集》在 这里所捕捉的,虽然是一缕缕纷乱的思绪,一瞬间闪现的灵感和看似无序堆积的思想碎片,却很可能是智慧的闪光,更可能是人类精神的瑰宝。无论如何,这是作者作为一个精神主体所体现出来的人的智能、情感与意志的交相辉映。 尽管这缕缕不绝的思绪,一道道闪现不止的灵感和这些支离破碎的思想碎片,不过是一个不安的灵魂在其心湖中荡漾的死水微澜,可是我坚信,这既是我作为一个认知主体、情感主体和意志主体个体精神在不同时间点上起步的开端,更是一个个推动文化思考和文明进步的历史车轮继续前行的驿站。 留记于此,以为来日思想的启迪与思维之旅再出发的起点。 ————— 篱风 (杨文祥 pww1380 )写于 2011-12-30 日 清晨 ( 06:23 am ) 修改于 2012-1-11 日 1 0:31 am 自然界是人类的原始家园。 这是一个没有边界——国界、省界、县界、乡界,没有任何人为限制,无限开放的自由天国。 当年,在人类走出大自然这一原始家园的同时,便一头扎入了人类世界——这个人类为自己 画地为牢自我禁锢的囚笼 。这是一个被国界、省界、县界、乡界;组织、群体、族群、亲友、家庭等一条条有形的绳索,一道道无形的牢门捆绑和禁锢得风雨不透的樊笼。 在这个囚笼里,人们不仅无法回归自己的原始家园,还要日复一日地为谋生计而终日奔波,疲于奔命。 为了让大家不至于一个个全部都“身心交瘁,英年早逝,死而后已”,于是有司——“有关部门”,便发明了“放假”这一大得民心的“惠民举措”。 人类社会这一所谓的“放假”,实际上是一种极为有限的“自我解放”——当然,如果不被误解为“自我放逐”的话。 这种有限的自我解放,如果用监狱管理的“专业术语”来讲——恕我不敬,既然人类久居在自我禁锢的囚笼里,自然用监狱管理的术语来描述才能够说得清楚些——这种有限的自我解放,如用监狱管理的“专业术语”来讲,就是“放风”。不行,还是不够准确。也许用“假释”这个术语更确切一些,就是让这些久居囚笼的人们有机会走出牢狱,暂时回到自由空间——这里所说的自由空间就是大自然,到这个人类的原始家园里来透一口气,恢复一下生机与活力,以便应付重返樊笼后的那种日益沉重同时也日益紧张的炼狱苦刑。 这样,放假的这几天,就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自由生活。 珍惜假期吧,热爱生活的人们。 而到大自然中去亲近自然,亲近生命,你不仅会发现千姿百态的生命形态,还有可能发现并如李学宽、张玉秀等几位学者摄影家那样创造出不可想象更不可思议的那种出神入化的自然的美。 我相信,这种亲近自然、亲近生命,发现美和创造美的休假方式,无疑是一种“珍惜假期,热爱生活”的最佳方式。 当然,如果你既不肯“自我解放”,也不愿“自我放逐”,宁愿蜷缩在“牢狱”院落的一角甚至萎顿在“狱室”内足不出户,也绝不会有人干涉你的这一难得的自由。不过,这时候你就该关心一下自己的健康状态了——身体的健康和精神心理方面的健康。 振作起来吧,朋友,和我们一道去亲近自然、亲近生命,发现和创造自然之美。 对了,本文的标题—— “‘放假’,究竟是人类的‘自我解放’,‘ 自我放逐’,还是别的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究竟该到哪里去寻找? 参见: 1 .李学宽《 自然界里不放假 》欣赏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565437 2 .李学宽、张玉秀等几位学者摄影家博客发布的摄影佳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6920
个人分类: 吹过竹篱的清风:隽永集|3916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