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自由平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乔治奥威尔:《动物庄园》的几个鲜明标识
热度 1 ArcZwing 2015-1-24 21:01
乔治·奥威尔,这个政治异端分子,自由主义的幽灵。 在其所有反乌托邦的作品中,《动物庄园》可以说是最为浅显易懂的一部。 李继宏老师的翻译功力也使得文章字句显得浑然天成。 封面的色彩相当有旧时代革命宣传的风味。 如图—— 故事讲的是,动物们被人类压迫,并且推翻了人类的统治,建立了自由民主的共和国。 猪成为了动物王国的领袖人物。在汉语体系中,这种设定本身就可以说是一种讽刺了。 猪的领军人物有铁血的拿破仑和机智的雪球。 毫无疑问的,没过几天,猪就解散了全民议会,而设置了一个委员会,全部由猪担任。 它们代表其他动物行使管理国家的职权,决定着动物农场的一切大小事宜。 由于代为群众行使行政权力,为动物们谋福利,为官者简直是一种牺牲,所以猪理所应当要享受更好的待遇。 拿破仑为了夺取政权,赶走了劳苦功高的革命同伴,也就是国家的“副主席”,雪球同志。 不仅派人制造谣言,污蔑他是动物农场全民的敌人,还给他戴上“特务”的高帽子。 人民在独裁专政下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他们却不知道为什么。 因为政府官方总是给出新的数据,说明动物农场的粮食生产总值同比上升了百分之多少多少——数据不会骗人。 更为重要的是,人民也已相信他们已经赶跑了人类,动物成为国家的主人,能够为自己的生活奋斗下去了。 对,不是奴隶,而是主人,拿破仑领袖也是这么强调的。这一点最重要! 为动物农场做出杰出贡献的马匹“拳击手”,在年迈之后,为抵御人类的进攻而身负重伤。 动物们却眼睁睁看见 他的尸体被猪送往屠宰场,纷纷大为震惊。 这时候,猪的手下,也就是新闻媒体的官方发言人出来辟谣。 说“拳击手”致死都是效忠拿破仑,效忠动物农场的。 本书附送了一个小书签,十分精致,似乎是动物农场发行的货币。 发行时间为1945年。 上面还有一句话:拿破仑同志永远是正确的! 这句话听起来十分耳熟啊。 封底是动物庄园的宪法,七大纪律。 但是随着时间的进展,革命最初的目标已经被领导人涂改的面目全非。 差不多了,上最后一句话,经典的不能再经典。 “全体动物都是平等的,但是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 好了,对于本书,只能说非常喜欢。 不谈个人感想。 就这些。
个人分类: 书籍阅读|672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温家宝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热度 2 kexuepifu 2012-9-16 09:52
温家宝在 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2012 年 9 月 14 日 ) 温家宝 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来清华看望同学们!上次我来清华的时候,同学们向我提出,说中国领导人出访时经常在国外的大学里演讲,能不能在国内的大学也作些演讲,并邀请我来清华作一次演讲。今天,我是来兑现承诺的。   走进清华园,看到同学们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心里非常高兴。清华是一块教育和学术圣地。清华园人杰地灵。一百年来,从这里走出了许多中华民族的精英,可谓人才荟萃,桃李满天下。“水木清华”,“婉兮清扬”。我年轻的时候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文中描绘的宁静恬淡的意境,至今记忆犹新。清华大学已经有 100 年的历史。 100 年,对于一个人来说已为期颐高寿,但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却正值盛年,或者说还是青年。我祝愿清华大学永远年轻!   站在这里,我首先想起曾担任过清华教授的梁启超先生。 1914 年 11 月梁先生第一次来清华作演讲,题目是《君子》。他引《易经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话,勉励学子们树立“完整人格”。我以为,他这次演讲,对清华优良校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以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就成了清华的校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自强不息”的品行,是古代先人的智慧和境界,它深深地融入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的身心意识中,使其刚健而不屈,独立而不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说作为客观事物的发展,以其“刚健”的品格,自行运动着,真正有见识的“君子”当知天时、任时命,顺应“天道”自然规律,以“天”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推动客观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厚德载物”就是要像大地那样广博宽厚,容纳万物。这是我国古代人生修养的积极方面。孔子就说过:“宽则待众”,要“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不念旧恶,怨则用希”。孟子主张“君子莫乎已,与人为善”,“利人者即为,不利乎即止。”厚德,就是要加强道德修养。清华老校歌中说:“器识为先,文艺其从”,意思是说上学受教育,首先学习的是“气度”和“胆识”,学文学艺是第二位的。这里的胆识和气度其实就是泛指做人的问题,文艺其实就是为学的问题,为人与为学相比,不能不占首位。   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华精神集中表现于两个命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个是奋斗精神,一个是兼容精神。这两种精神,在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内忧外患,历经磨难,仍得以繁荣昌盛,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与厚德载物的品德。   清华大学历经百年沧桑,与祖国同甘苦、共患难。在老一代清华人的身上,充满理想主义的情怀,他们不仅有着卓越的才智,而且满怀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事业的坚韧,表现出为国家和民族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清华一位老校长说过:“我们的清华大学,我们清华大学中的每一个成员,不是离开国家、离开人民孤立地存在的。我们学校的命运,我们学校中每一个人的命运,是和我们伟大祖国的命运密切地联系着的。”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南迁西南边陲,敌机狂轰滥炸,物质条件极端恶劣,但没有改变师生勤于治学、弦歌不辍的斗志,一大批学子就是在这种条件下成才的,一大批老师也是在这里创造一流业绩的。在新中国建设事业中,清华人第一次践履“我愿以身许国”的忠诚誓言,隐姓埋名从事“两弹一星”研究工作。有的虽然留学海外,但在获得学位后不到 10 天就返身回国参加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师生踊跃投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喊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时代强音,取得高温气冷堆等一大批先进科研教学成果,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我的事业在中国”的豪迈誓言和爱国情怀。长期以来,清华人在真理面前不苟且,不低头,“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在困难面前逆势而上、敢于担当。今天在座的各位青年朋友,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着将来建设国家的重任。怎样建设好我们的国家?也是每一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借此机会,在这里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国家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是这五千年是在艰难曲折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从有文字记载的殷商时代开始,经历过几十个朝代的更替,几十次分分合合。远的不说,就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距离我们这里不到一里之遥的圆明园遗址,就是祖国母亲身上一道永远难以愈合的伤痕,是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历史见证。虽然历经磨难,但我们的民族没有倒,国家没有散,愈挫愈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我们有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势力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所蒙受的奇耻大辱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此,中国人民站立起来,当家作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走过“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弯路,犯过“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我们搞了多年社会主义,并没有真正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我们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在探索中前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从不成熟到成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和实践,走符合国情的道路,使社会主义得以巩固和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生产力仍不发达外,还存在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上层建筑的许多方面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中又出现一些如收入差距扩大、司法不公、贪污腐败和环境污染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新问题。要彻底改变中国的面貌,真正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不但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继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而且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的自由平等。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自由平等,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其内涵、形式、途径都不尽相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为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一定基础。必须继续前进,而不能倒退。这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是时代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要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是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任何政府如果不加以监督,任何权力如果不加以制约,都会蜕变和腐化,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我们之所以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就是要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保障宪法赋予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建立有效制约权力、并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的制度。人民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源泉,领导者应该恭敬人民,相信人民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从而依靠人民。   我们党从革命到执政,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以及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职能和领导方法就要相应地转变,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宪法和法律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具有任何人必须严格遵守的不可侵犯的力量,是执政和治国的基石。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坚持司法独立和公正,是依法执政、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为大众所分享,那么它在道义上是不得人心的,而且势必威胁社会稳定。必须毫不动摇地改善民生,改革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使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还要看到,我们追求的目标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的进步。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保障每个公民的自由平等和发展权利,让每个人生活得有乐趣、有尊严、有安全感。面对社会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只要我们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并通过不懈的努力而取得明显成效,大家对国家的未来就会充满信心。我希望,在我们的社会,有对人心、人道和人本身的尊重,每个人都有其尊严、选择和发展机会,确保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提倡人间的同情和关爱,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社会的每个角落,让人间永远充满青春、奋斗和自由的气息。这是公平正义的真正内涵之所在。   自由平等是对每个人人格和权利的尊重。人生而平等,每个人在尊严和权利方面都是平等的,享有与生俱来的不可剥夺的生命、健康、自由和财产权利。自由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进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自由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言论、信仰等基本权利的实现。人类的进步就是在各种不同的思想的争鸣中萌发的。中国要有一个真正光明的未来,必须发挥全体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特别要鼓励人民的创造精神,提倡独立思想和批判思维。社会活力和凝聚力来自社会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来自社会文化的“个性化”,来自崇尚理性、尊重科学的精神,来自国民教育的普及。要创造更加平等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更加自由的学术氛围,让人民追求真理、探索自然的奥秘、社会的法则和人生的真谛。   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进行各方面的改革,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地逐步推进,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民主道路。我们相信,只要全党和全国人民不懈地奋斗,一个繁荣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一定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今天和大家谈谈心,我感到很高兴。我们从清华的校训、清华的精神,谈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从我们国家的历史,谈到中华民族的现在和未来。其实,个人的命运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在我的一生中,经历过许多真实的苦难,这些苦难使我懂得了我们这个民族所经历的灾难太深重了。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爱我的祖国,我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滴血液都浸透着对我们民族的爱,都流淌着对伟大祖国的深情。我的一切都是祖国和人民给予的,即使将来我化为灰烬也属于祖国。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深受无数为救国救民和民族独立解放所献身的志士仁人的影响。孩提时代,母亲给我讲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告诉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热爱我们的国家、热爱我们的人民,我一边听,一边流泪,立志长大后要报效祖国,献身人民。祖国和人民培养了我,给了我服务国家的机会,我也为祖国献出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今天,我已年届七十,即将退休了。我将回到母亲身边,回到群众中去,我永远也不会离开我的祖国和人民。   清华大学建立以来,为共和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专家学者,他们以渊博的学识、聪慧的才智和严谨理性的气质,诠释着一代大师“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箴言,上续民族惠民,下行“内圣外王”之道,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不计名利,忧道不忧贫,始终保持高尚的境界和爱国的热忱,在艰苦的环境中洗净铅华,彰显本色,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今天我们要培养和重塑民族的道德理性,就必须汲取传统文化的精神营养,倡导心存敬畏、行已知耻、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观,对社会要有奉献精神,对他人要有责任感,对弱者要有同情心,养成情操高尚的人格。这不仅是对社会的责任,对他人的尊重,更是人的自信与庄严。我相信,新一代清华人一定会牢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大力弘扬清华精神,努力学习,勤奋成才,将来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谱写清华大学更加辉煌的篇章! 【编辑 : 马学玲】 后记:非常遗憾,身居高位的清华校友们,没有一个人具有这样的思想,说出过这样的话语,展现过这样的风采。这是值得清华反思的。
个人分类: 未分类|1527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生活得幸福美好(20)
热度 1 jiangjiping 2011-12-18 21:00
如何生活得幸福美好 ( 20 ) (二十)不畏权势 蒋继平 2011 年 12 月 18 日 中国的最大特点是,人多,地大, 权贵。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 最鲜明的三条主线就是:人口的不断繁殖和增加, 地域的不断扩张和统合,权利的不断争夺和交替。 中华文明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权力争夺史。 而各个朝代的更替,都是通过暴力来实现的。即使同一个朝代, 为了王位的继承, 也充满着残酷的宫廷内斗。 这一切都是因为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 在封建专制制度的独裁统治下, 权力就是一切, 权力就是天,权力就是法。 因而,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 不管是野心勃勃的,还是胸怀大志的,他们的共同目标就是穷其毕生精力来争夺一个官位,以便一展抱负,或者满足私欲,或者两者兼具。 当代的中国,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也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们就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继而用枪炮打下了天下。 今日的中国,虽然没有了皇帝, 官员们也不用跪着上朝,但是, 权力的影响还是到处可见的。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目前中国社会仍然是有权就有一切的时代。 因为有权就有势,有权就有利, 有权就有理,有权就显贵, 所以,即使一个普通公务员的位子, 也会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人来竞争。 而且,一旦一人当官,其家人也跟着沾光。为什么会这样呢?其根本原因是, 在这种体制下, 上级决定下级的命运, 也就是官决定老百姓的命运。 这种现象跟世界潮流是背道而驰的。今日的世界是民主和自由占主流的世界。 在民主国家,当官的命运掌握在普通老百姓手中, 谁来担任领导职务, 由老百姓决定。 在这样的体制下, 当官的要想保住位子, 就必须处处为大多数老百姓着想, 尽量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上级的利益。在这种体制下, 民众和官员是平等的,公民到政府部门办事是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条例来进行,而不是通过公务员手中的权力,通过私人关系来执行。 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在美国, 全家从一个城市搬到另一个城市定居, 只要到当地的城市车辆管理所登记一下有关信息就行了。至于孩子上学,在当地找工作上班, 就医等等,一律与当地居民完全自由平等, 没有半点的限制。 在这种体制下,谁需要去找当官的“通门路”?谁需要“拉关系”来达到自己的生存需求?所以,在民主国家, 权力显得无足轻重, 人们不用敬畏权势, 只要遵纪守法, 勤劳努力,就可生活的幸福快乐。 假如有一天,中国人民也可享有官民平等的待遇, 由人民决定官员的命运, 因而,人民不用敬畏权势, 过着自由,平等和有尊严的生活,那么,人民的心情是会好起来的。 不过,实话实说,中国人骨子里的权欲心态根深蒂固, 即使没有任何权势, 在家也要当个“家长”。 中国人的家长作风是保证中华五千年独裁统治延续不衰的根基。 各级官员的一言堂作风, 正是这种家长作风的放大, 越是级别高, 其放大程度越大。 这种家长作风从小就给孩子们一种没有平等的等级观念,在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仗势欺人种子。 正因为家暴是很自然的事,人们已经习惯于家暴, 所以,人民对于“国暴”也就习惯成自然,从而麻木不仁。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 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家暴有切身体会。 到了美国,受到美国人人平等观念的影响,彻底改变了原来的家长式思维模式,对待孩子们都是平等和民主的方式,任何事情都是大家商量,讲道理为主, 从来不用家长的权威,更不用命令的方式。 我的两个孩子非常配合,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向我提出任何不合理的要求。 其实, 民主和平等首先要在家庭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后才能在全社会普遍开花结果。 据说, 中国历史上在唐朝李世民统治时期,官民是比较平等的。 因而,出了像李白这样的大诗人, 也有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昌盛。 后来, 到了武则天时代,又开始走向专制了。
个人分类: 社会体制|219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22: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