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反革命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问法院院长:我国以:“反党”,“反革命”而定罪的法律是否存在
热度 2 zhangxw 2016-8-5 17:33
问法院院长:我国以:“反党”,“反革命”而定罪的法律是否存在? 张学文, 2016/8/5 坚决打倒反革命! 此类口号我们过去喊了多年了, 而以此被判刑的人数有多少,大家知道。 80 年代,我成为新疆人大常委会的委员,讨论涉及政治问题是常事。而人大的有关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一再告诉大家,现在“反党”、“反革命”这种罪名都失效了,都无法律依据了。我认识到现在你要给某某某一个罪名,就得用另外的帽子扣上去 … 我当时对此感到吃惊,可后来想一想这到也是,多少人在政治概念下被逼入死角 … 后来呢 过来我退休了 再后来呢 再后来我听说中国当局废除了劳动教养这个制度。这样联合国谴责侵犯人权的事就仅仅涉及朝鲜,而没有中国了。 再后来呢 再后来就是现在了,可我不知道我们国家的现行法律中有哪些是以“反党”,“反革命”而定罪的。 法院院长大人,如果这种法律现在依然存在,请告诉大家一声它具体有哪些法律,名称、内容。定罪情况,它已经在那年那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被通过的等等,以使公民们知道 。 它是江泽民、胡锦涛批准的还是习近平批准的? 我的法律水平很低,有劳大驾了。 曾经的人民代表
个人分类: 生活滴点.2.|955 次阅读|5 个评论
民国前后(7): 我很害怕“革命者”同胞
热度 32 Majorite 2014-2-10 23:04
我很害怕“革命者”同胞 嵇少丞 文革的风云人物侯成亚先生刚刚论完“关于反革命”:【 在历次的政治运动中,一些人被打成了反革命。他们中有的人确实是在不同程度上被冤枉了的。但是也有的人,他们至今还在反革命。他们不仅极力反对和全盘否定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而且反对从孙中山到毛泽东、从当初的国民党到后来的共产党的一切革命斗争,甚至反对五四运动一类的爱国行动。总之,他们反对历史上一切反剥削反压迫的正义斗争,反对一切变革不合理现实的合理诉求,巴不得让中国社会永远停留在满清时代。他们遣责人民正义的反抗斗争、革命战争搞动乱、杀了人,但对剥削者、压迫者、反动统治者杀人如麻、血流成河却毫无异议,甚至还要拍手称快、歌功颂德。这种人,不是反革命又是什么?这种人,如果在前苏联或现在的朝鲜,早就从肉体上被消灭了,他们还能到现在还振振有辞地发表缪论、蠱惑人心吗 ?】 在我博文《李大钊究竟犯了啥 罪遭杀生之祸?》后面,有人匿名地或实名地把“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不满”、“应该 肉体上被消灭的 反革命”、“美国情报局养的汉奸”、“被外国敌对势力利用”的“反共的伪知识分子”等一堆子高帽子戴到我头上。其实,俺就是论事论述,力图恢复历史真相而已。 有些中国人对自己的同胞总是杀气腾腾,通过“ 肉体上消灭” 同胞以示自己最革命,这等“愚昧有余、理性不足”的劣根性几百年没变。 例如,1905年底,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其中要求所有中国留学生要在清朝政府驻日公使和日本学堂登记。对此,留日中国学生组织起来搞罢课以示抗议,陈天华更是到东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以警国人”。可是,有一位姓郑的留日学生,不想耽误学业,继续去学校上课,没有参加罢课,于是被留学生同胞们拥入课堂,乱刀砍死。中国报纸如此评论道:此人之死,与陈天华烈士比起来,真是轻于鸿毛!因为陈天华是革命的,姓郑的留日学生是“反革命”的,所以,他死有余辜。1906年春天,陈天华的灵柩运回回家乡湖南,在长沙岳麓山举行公葬, 成为革命烈士。 上世纪三十年代,湖南省省主席何键,就是那个下令杀害共产党人向警予和杨开慧那个家伙,还下令枪毙一名湘妹子,理由是她竟然嫁给日本商人为妻,所以“有辱中华女性的民族气节”、“里通敌国”,“罪不可赦”。那湘妹子的日本丈夫撤侨回日本,她没走得成,就遭受如此杀身之祸。消息见报后,很多国人拍手称快,真是“大长我大中华人民之气,大灭小狗日本威风”。可是,1937年,郭沫若对夫人与4个儿子一个女儿不辞而别,离开日本秘密回国,先创办《救亡日报》为淞沪抗战鼓动宣传,后往南京拜谒蒋介石,发表对蒋介石进行肉麻歌颂的《蒋委员长会见记》,之后再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厅长之“高级职务”,日本鬼子再残酷,也绝没有对郭沫若日本太太佐藤富子及其他们的5个孩子判刑或处死。 罗瑞卿被楸斗 游街示众 国家主席夫人王光美穿旗袍、戴乒乓球-麻绳项链,被批斗 国家主席夫人王光美被架飞机、批斗 彭大将军 在批斗会上,国家主席刘少奇一副可怜相 镇压反革命 嘴里塞上东西,然后再枪毙, 怕他刑场上呼喊“反革命口号” 游街示众 …… 中国历史上死人最多的不是与外族的战争,而是发生在自己同胞“革命者”与“反革命者”之间的 内乱 与内战, 中国人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从 “ 肉体上消灭” 同胞可来劲呢 。 所以,作为崇尚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与言论的学者,我不怕老外,最怕的倒是那些自称为“革命者”、“爱国者”的自己的同胞。为此, 我与李小文博主一样,对于科学网上形形色色、或明或暗的“革命者”,高挂免战牌。
个人分类: 历史与现实|4606 次阅读|50 个评论
文革前的大学也很暗淡...
热度 1 zhuhong 2013-4-9 23:2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7249do=blogid=678411 文革前的大学也很暗淡...建国后,镇压反革命、反右运动、大跃进、四清运动,阶级成分论,等等...文革前的大学也很悲惨!... 哪一次运动,大学也躲不掉、躲不开...
363 次阅读|1 个评论
彭德怀弥留之际
caicheng004 2013-1-22 10:48
彭德怀弥留之际向侄女说:我想回故里和你们的父亲葬在一起,他们是烈士,我是反革命,我怕玷污了他们。 http://user.qzone.qq.com/470392481/infocenter 现在中央又说不能因为改革开放的成功就否定过去。共产党人就这么没有胸怀,评价是人民给的,是历史给的。你自己说了算数吗?太失望了!
1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革命的三手对抗反革命的三手
热度 1 ssglwu 2012-9-17 09:13
以革命的三手对抗反革命的三手
吴国林 日本对于钓鱼岛是民间与政府三手在进行,对此,中国人民及其中国政府也应当以革命的三手进行坚决还击。日本在钓鱼岛还涉及到军队,因此, 中国军队要做好随时打击的准备,在必要时可以首先使用战术核武器,以阻止美国霸权介入 。同时应当鼓励人民群众理性、理智、合法的反日大游行,以显示中国民间的伟大力量。本来中国是相对较弱的国家,没有必要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因为当侵略者到了你的家门,你还不使用核武器,那核武器是用来干什么?它是用来打击不愿意认输的侵略者。 如果一心想和平崛起,但是,国际霸权千方百计不让我们和平崛起,因此,必要的使用武器是应当和合理的。 照片取自网络。 广州反日游行,在花园酒店处 成功反日游行,在成都人民南路广场
个人分类: 杂记|2429 次阅读|1 个评论
捍卫韩寒,还是别有企图?——答施伯远先生
热度 6 hcrm 2011-12-29 09:17
我的两篇文章《韩寒的“反革命”、“反民主”、“反自由”》、《韩寒现在哪儿?》在凤凰网发表后,一位叫施伯远的香港人分别作了评论,据说此人是“ 香港高力特城市照明集团中国首家低碳照明运营系统服务商 、 董事 ”。 首先,我必须申明,我不怕炒作了他。 施伯远先生在《韩寒的“反革命”、“反民主”、“反自由”》一文后留言:“ 感觉你这篇文章很白痴,如易中天先生所说,属于完全没有搞明白的哪一类人。 ” 施伯远先生对我文章的定义是“白痴”,套用易中天先生的话说“没有搞明白”,还错了一个字:“哪”应是“那”。 我很感谢他于百忙之中读了我的“白痴文章”,并不惜笔墨留下“贵言”。其实,稍微认真读了我文章的人,最起码是不会以“白痴”来论的。我的韩寒“三反”文章,无非表明了以下三个观点: 一、 韩寒说“ 革命与中国未必是好的选择 ”,是他不了解中国的历史(有人说是韩寒“不读书”所致),抑或无视中国的革命史。观其语意,于中国而言,“好的选择”是“不革命”了?如果是,你出来谈什么“革命”干吗? 二、 韩寒说“ 改革和民主其实就是一场讨价还价的过程 ”,在他这里“改革”与“民主”显然是对立的,说白了,“改革”未必能带来“民主”。而韩寒能够在“改革”的情境下,公开谈论“革命”、“民主”和“自由”,甚至批评“改革”,这不是“民主”又是什么呢? 三、 韩寒说“ 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求更自由的创作 ”,还未到新的一年,他的“创作”已然很“自由”了,这样没苗头的话说出来干吗?无非惹人注目罢了。 如果不是“白痴”,谁都明白韩寒想做什么,为什么 施伯远先生硬要说我“没有搞明白”呢? 那他搞明白的又是什么?再说易中天的文章《韩寒的新衣》,起始就有这么一句:“ 说人家穿的是 ‘ 皇帝的新衣 ’ ,而且他说的还不是皇帝。 ”似乎说得很明白,韩寒不是皇帝,施伯远先生也不是皇帝,但确乎都说别人穿着“ 皇帝的新衣 ”——到底是谁没搞明白,不是显而易见的事么? 施伯远先生在《韩寒现在哪儿?》一文后留言 :“ 你是在炒作自己,还是在恶搞韩寒呢?你没能体会韩寒的语境也就罢,韩寒所所列的一些现象都是客观存在,至于革命与否,不革命不代表不改良,不改良更不代表不改革。你非要生硬的为二者对立,这是何故?如果不是你的认识问题的方法有问题,那就是哗众取宠了。你这样的认识水平,如果能称为江南第一才子,那我真的没有任何颜面见江南父老了。 ” 姑且不论 施伯远先生对“江南第一才子”这个网名的质疑,就他所说的“ 韩寒所所列的一些现象都是客观存在,至于革命与否,不革命不代表不改良,不改良更不代表不改革 ”(其中多了一个“所”字),让人颇难理解他到底是在捍卫韩寒还是在诋毁韩寒? 按照 施伯远先生的说法,韩寒只是在“列”一些现象,不是在深入思考问题。而且,从“革命”到“改良”再到“改革”,这是怎样的一种递进关系啊!如果我没有理解错,施伯远先生说韩寒谈“革命”的意思是:“不革命”的话,可以“改良”嘛!如果“不改良”,还可以“改革”啊! 我们今天的“改革”,在施伯远先生所认识的韩寒的眼里,连康有为、梁启超当年的“改良”都不如,不知韩寒是否同意这一“代言”? 而我那篇《韩寒现在哪儿?》的文章,到底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让施伯远先生如此愤恨交加呢? 一、 韩寒发表了“韩三篇” 后,“ 谈论他的 “ 革命 ” 、 “ 民主 ” 和 “ 自由 ” 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人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这也是“列”的客观现象啊,怎么在施伯远先生那儿,韩寒可以“列”,我就不行呢? 二、我说“ 革命可不是请客吃饭,说来就来。民主也不是投票选举,说选就选。自由更不是吊儿郎当,说跑就跑 ”,仔细想一想,没有哪句话哪个字是错的啊,我怎么就不能说呢?难道可以给韩寒“更大的自由”,我连“说几句话的自由”也没有了么? 三、我说“ 一个愣头愣脑的家伙,带着一群愣头愣脑的年轻人,整天不知道该干什么,就晓得玩车玩游戏玩网络,居然谈起了革命,说起了民主,要起了自由,实在令人忍俊不禁,又不知所以然 ”,这些话的确是我说的,我也确实“不知所以然” 。 韩寒们的“革命”、“民主”、“自由”,显然不是我们能够理解的,也并非施伯远先生所理解的。所以,我忍不住笑了,但没有笑出声来。 最后,我十分感谢施伯远先生,又让我“炒作”了一回。 2011 年 12 月 29 日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2003 次阅读|12 个评论
韩寒的“反革命、反民主、反自由”
热度 5 hcrm 2011-12-27 14:28
若不是北大教授 张颐武 撰文,欲使韩寒“ 化蛹为蝶 ”的话,我便不准备写这篇文章了。原因很简单,韩寒的 《谈革命》 、 《说民主》 和 《要自由》 ,只不过是博一个新年话题而已,所以有关方面才没有其他反应 。 照 张颐武 教授的说法,韩寒超越了“左”与“右”,那么,我倒想问的是:谁是“左”?谁是“右”? 张颐武 先生因为是北大的教授,所以他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文章,无疑在大众面前有一定的“权威性”。然而,仔细读他的这篇对韩寒的评论,感觉通篇都是他自己的观点,牵强附会于韩寒的“谈”、“说”和“要”。 譬如他说:“ 韩寒这几篇重要博文的意义,在于他开始试图超出对现象的罗列而更深入地思考,寻找 ‘ 阐释中国 ’ 的新路径。 ”表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很完整,可是经不住认真推敲的: 一、所谓“开始试图”,恰好说明“韩寒方式”不成熟,仅仅是一种尝试。 二、所谓“超出”,也只是对“现象的罗列”作“深入地思考”,这于韩寒是一大进步,于国人却未必。 三、所谓“寻找”,中国需要阐释吗?就韩寒的三篇“重要”博文,还真谈不上“新路径”,比之新的多了去。 从韩寒不“左”不“右”的三篇博文中,我们还真能读懂一些东西: 一、关于革命,韩寒很坦率地说:“ 革命是一个听上去非常爽快激昂并且似乎很立竿见影的词汇,但是革命与中国未必是好的选择。 ”言外之意,“不革命”才是中国“好的选择”?中国是因为有了旧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两个革命,才有了今日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也是因为有了改革与开放这样的“革命”,才有了今日之“韩寒现象”。韩寒自己得了“革命”的好处,让别人不要去“革命”,这不是“反革命”又是什么?! 二、关于民主,韩寒又很坦率地说:“ 改革和民主其实就是一场讨价还价的过程,你不能盼着执政者看了几本书忽然感化把东西全送给你。 ”他全然否定了“改革”,将“民主”与其对立起来,仿佛不“改革”,便会有更多的“民主”,这不是谬论又是什么?韩寒的“ 讨价还价 ”,生硬地孤立了“民主”,使之成为无源之水、无水之鱼;须知所谓“民主”,是人民自觉后的自我主张,怎么会是谁送与不送呢?这不是“反民主”又是什么?! 三、关于自由,韩寒依然很坦率地说:“ 首先,作为一个文化人,在新的一年里,我要求更自由的创作。 ”谁都知道,在当代中国的“文化人”中,没有谁比韩寒更“自由”的了,他可以横跨赛车与文学两个行当,而且还都是名利双收。再“自由”,便是要作“文化人”的“领 袖”了——其实,韩寒想作的是青年人的“领袖”,他说:“ 愿所有的年轻人都能像这个圣诞一样不畏惧讨论革命,改革和民主,担忧国家的前途,视它为自己的手足。 ”——这显然是一个“青年领袖”发出的号召,要的是“领导的自由”。这不是“反自由”又是什么?! 诚然,韩寒的“此反”非“彼反”,它只是一个年轻人的反向思维,目的一如他之前的一些言论,仅仅是为了引发话题、引人注目,否则,他不会写完了就完。倒是 张颐武 教授的评论,颇让人有些意犹未尽呢! 2011年12月27日 午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2741 次阅读|9 个评论
退出法律舞台的“反革命”
热度 3 fqng1008 2011-11-19 17:06
南开大学教授侯欣一在 “ 溯源反革命罪的存与废”一文中回顾了“反革命罪”的产生的前因后果,这是中国近现代法律史上“泛政治化”的一个突出例子。 据侯欣一介绍,1927年2月9日,武汉国民政府临时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惩治反革命罪的单行法规《反革命罪条例》,开“反革命”行为入罪化之先河。 《 反革命罪条例》是以1926年制订,1927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苏俄刑法典》为蓝本制订的。但也有学者认为,其实,该条例在内容上与苏联已制订完成但尚未正式颁布的《国事罪(反革命罪及对苏联特别危险的妨害管理秩序罪)条例》更为接近。不管哪种说法更为准确,该条例以苏联的相关法律为渊源则当无异议。同时也反映了武汉国民政府学习苏联法律态度之迫切。 “反革命”一词,同样源自于苏联,它从“五四”运动前后进入中国知识分子的话语系统,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开始流行。1925年《现代评论》曾发表文章称:“现在社会里面——尤其是在知识阶级里面,有一种流行名词‘反革命’,专用以加于政敌或异己者。只这三个字便可以完全取消异己者之人格,否认异己者之举动。其意义之重大,比之‘卖国贼’‘亡国奴’还要厉害,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被加这种名词的人,顿觉五内惶惑,四肢无主,好像宣布了死刑似的。”但在此前,反革命还仅是一种对他人政治上的谴责,而此后则成为国家利用公共权力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 该条例共17条,首先对反革命罪的基本特征做了规定,如第一条“凡意图颠覆国民政府,或推翻国民革命之权力,而为各种敌对行为者,以及利用外力,或勾结军阀,或使用金钱而破坏国民革命之政策者,均为反革命行为。”其次对各种反革命罪的具体行为及处刑标准进行规定,如第七条“以反革命为目的,破坏国家金融机关,或妨害其信用者,处二等至四等有期徒刑,并没收其财产”。仅此两条便不难发现,反革命罪的认定,或者说反革命罪与普通刑事犯罪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行为人的主观动机,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意图颠覆国民政府,或推翻国民革命之权力”的就是反革命。 武汉政府解体后,国共两党的法律有很大的调整,但反革命罪却被两党不约而同地继承了下来。1928年,新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便颁布了《暂行反革命治罪法》,将《条例》升格为法律。中央苏区也于1931年制订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并展开了声势浩大的肃反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反革命罪更是成了惩罚最严,打击最重的刑事罪名。直到1997年,在中国大陆“反革命罪”才被更名为“危害国家安全罪”,两年后,反革命的概念才从宪法中被剔除,至此作为一个宽泛的政治概念的“反革命”才最终退出了中国的法律文本。 事实上,反革命罪名的出现和存在在很多时候便成了那些心术不正的掌权者打击和排斥异己的撒手锏,它 退出法律舞台标志着中国社会的一个明显的进步。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448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江青不是孤立的一个人
热度 2 lzxun123 2011-3-21 12:32
《阎长贵杨银禄:江青不是孤立的一个人》下面这则资料摘自《凤凰周刊》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1_02/28/4884524_2.shtml 内容摘要 江青第一任专职机要秘书阎长贵在江青身边工作一年,在文革时被打成反革命;第二任机要秘书杨银禄任职五年多,被江青怀疑挑拨同志关系被踢出钓鱼台。近日,阎长贵和杨银禄接受《凤凰周刊》记者采访,力图还原勾勒出一个真实的江青,这或许是知情人的真知灼见,与“恨”与“冤”无关。 “蓝苹远远不是江青” 凤凰周刊:你无端被江青陷害,稀里糊涂蹲了7年大牢,你现在还恨她吗? 阎长贵:我的悲剧是历史造成的。我在江青身边工作整整一年,对江青说不上有好感,当然有恨。现在回过头来看,江青确实有野心,在“文革”中确实整了不少人,制造或参与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犯有严重的错误,罪恶很多,这是肯定的。但喜欢一个人,不要神化他,憎恨一个人,也不要把他丑化、妖魔化,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关于江青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作为江青身边的工作人员,我们有责任还原她的真实面貌。一个人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历史自有评判,个人恩怨不要带到历史研究中来。 凤凰周刊:在“文革”中受迫害的远不止你一人。《时代》周刊报道说,仅1966-1969年,就有50万中国人被江青迫害致死,你认同这一说法吗? 阎长贵:“文革”期间,江青参与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逼死了很多人,这是事实。但是我不赞成说,大规模的迫害事件是江青起了决定性作用。江青是个政治人物,不是孤立的一个人,她负责中央文革小组,说话、做事都非常霸道。但她一没有政权,二没有军权,她要办任何一件事,都得通过行政部门。要迫害人就必须动用公安力量。那么多迫害事件,把责任完全都推到她头上,不符合情况。就说1966年“破四旧”吧,光北京就打死了1000多人,是真真切切的红色恐怖,但这不能说是哪个人指挥的,群众自发的成分很大。当时红卫兵运动起来以后,《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文章赞扬这种过激行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当时整个中央文革小组和高层的意见。说这些灾难都是江青造成的,不符合事实。 凤凰周刊:那你怎么看江青这个人? 阎长贵:评价江青,要历史地、分阶段地看。我觉得,她的一生可以分作几个阶段。30年代,她是革命的爱国的进步青年。她1933年入党,到上海找党组织,不是为出名;她在上海演《娜拉》,一炮走红,后来又演了一些左翼的作品;抗战爆发后,上海的文艺青年,一部分去了重庆,一部分去了延安,江青选择了延安,说明她当时是有革命理想的。美国作家特里尔写了一本《江青全传》,说“30年代是江青的黄金时代”。客观地、历史地讲,这个时期的江青是值得肯定的。 江青30年代的朋友郁风(著名画家,“文革”中被整得死去活来)说过一段话:“我当时认为她是个很有希望的好演员。她确实想用功演好戏,甚至对电影兴趣也不大,只是一心一意要在舞台上大显身手。虽然她是属于那种底子不厚却心比天高的女子,但我敢说她绝对没有想到日后会把整个中国当作大舞台,演出惊天动地、遗臭万年的大戏。” 她还说:“许多30年代知道蓝苹的人,后来谈到或写到江青,都是谈虎色变,说她很早就是个野心勃勃、阴险狠毒、自私无情、虐待狂、玩弄男子的女人,说实话,我可没看出来。也许作为一个女人的原始性格的某些特点,如虚荣、泼辣、逞强、嫉恨、叛逆,始终存在于她的血液中。但是,蓝苹远远不是江青。从蓝苹到江青,从1939年成为毛夫人直到成为文革小组组长、旗手,有个复杂的渐变过程。” 郁风这段话很好,我想很多人都会认同这个说法,既客观,符合实际,又深刻,入木三分,是知情人的真知酌见。 江青的权力,不能说是人民给的 凤凰周刊:如你所说,从蓝苹到江青,有一个复杂的渐变过程。那么,是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些变化?她与毛泽东的婚姻,是决定性因素吗? 阎长贵:毛泽东和江青结婚,要以平常心看待。在30年代,毛泽东是革命领袖,江青是革命的进步青年,他们结合有何不可?在40年代,大家都公认江青比较贤惠,是个出色的家庭主妇,对毛泽东的生活照顾得很好。1947年转战陕北时,她跟随毛主席在一起,在中央领导人的夫人中她是唯一的,这是很不错的。50年代,江青疾病缠身,1949-1957年,她四次去苏联看病。尽管从1956年起,总理提名江青为主席五大秘书之一,是副部级干部,大概由于毛泽东本人对她的限制,江青对政治干预较少,但是毛泽东赞扬江青政治上很敏锐,对他有帮助。 凤凰周刊:很多书和文章都说毛泽东和江青结婚时,中央政治局有“约法三章”,限制江青参与政治活动,是这样吗? 阎长贵:不是这样。毛泽东和江青结婚时,上上下下确实有好多人反对,认为江青是演员出身,历史复杂,还有好多绯闻,毛泽东和她结婚有损党和领袖的形象。毛泽东不顾这些反对。关于“约法三章”,当时的总书记张闻天、张闻天的夫人刘英、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他们都是知情人,他们的书和文章中都一直没谈过。我也问过汪东兴、张耀祠,他们都说没听说过“约法三章”,他们说恐怕不是中央对江青有什么限制,而是毛泽东本人对江青有什么限制。 在这个问题上杨尚昆的话是很有权威的。他不止一次否认这件事。1986年,杨尚昆跟张闻天传记组的人谈话说:“过去有个传闻,说江青同毛结婚时中央有一个决定,不让她参加政治活动。实际根本没有这件事。第一中央不可能通过这么一个东西,果真如此的话,毛主席不要吵翻了吗?还有一个旁证,两年前我曾问过陈云,我说那时你在延安既是组织部长,又是政治局委员,你知不知道这件事?他说根本没有那回事。” 凤凰周刊:既然是毛泽东的主动限制,不让江青涉足政治,他后来在“文革”中又怎么会纵容江青胡来? 阎长贵:我个人认为,江青起来是在60年代。“大跃进”失败后,毛泽东和在第一线主持工作的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产生了分歧,这时毛泽东在政治上开始转向信任江青,让江青发挥作用。在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以后,在“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大背景下,江青涉足文艺领域,搞京剧改革。陈伯达后来说过,“文革”是从京剧革命开始的。这句话固然有吹捧江青的成分,但仔细分析,也不无道理。从那以后,江青从九级干部上升为重要的中央领导人,地位之高,连中央文革小组组长、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伯达也避让三分,自称是“刘盆子”,是傀儡,中央文革小组掌权的是江青。 江青的权力是谁给的?不能说是人民给的吧!把“文革”的责任都推给江青以及林彪,他们两人也担不起来。江青从革命的进步青年,到“文革”中横行霸道,作威作福,要当女皇,她的野心,是随着地位逐步升高而产生的,她如不当上政治局委员,有什么资格想当中央主席。 凤凰周刊:如果说,毛泽东需要透过江青发动“文革”,那么,这以后她步步高升,进入政治局,也都是毛泽东的意思? 阎长贵:这个问题请杨银禄同志谈谈。 杨银禄:“文革”中,所有政治局委员都有一份行政工作,唯独江青没有。主席开始并不愿家里人进中央委员会,更不用说进政治局了。“九大”期间,刚开始酝酿政治局委员名单时,是有江青的,主席给划掉了;有人提议李讷和毛远新要进中央委员会,主席也划掉了。江青后来进政治局,康生起了很大的作用。九届一中全会选政治局委员,当时安排人事工作的三人小组,分别是总理、康生和黄永胜。最后确定名单中加入江青后,康生第一个去给江青祝贺,一进客厅就用浓重的山东话大声说:“行了!行了!”江青出来和他握手,说:“谢谢康老!康老是我最好的老师。”康生说:“江青同志是我最好的学生。”江青进政治局,康生和总理的作用很关键,另外,林彪也是支持的。 凤凰周刊:还有人说“文革”一开始,江青就想打倒周总理,他们间的关系很紧张? 阎长贵:我不同意这个看法。“文革”初期,江青和总理有意见分歧,但她什么事都要依靠总理。我给她当秘书时,总理经常来看江青,对江青很尊重。每次来以前,先给我打电话,江青同志是休息还是工作,我想去看看,有没有空?我每次请示,江青都没有拒绝过。 一次有人可能要给总理贴大字报的事,我去给江青汇报。她说:“凡是涉及到总理的事,我心都不安。”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我听杨银禄同志说:1969年2月,江青从钓鱼台11号楼搬到10号楼以后,特意嘱咐他,凡与毛家湾林彪、叶群来往的电话,都要做记录,我给他们打电话也要记录,但总理与汪东兴的电话,不要记。说明她与林彪的关系,已经过了蜜月期,但与总理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至于江青反总理,恐怕是在林彪倒台以后。她有政治野心,总理当时是第二号人物,成了江青他们夺权的最主要障碍。说她一开始就想打倒总理,把总理视为眼中钉,这不对,这有一个发展过程。 凤凰周刊:毛泽东晚年经常批评江青,他什么时候开始疏远江青? 阎长贵:“文革”期间,两人关系应该说是不错的,毛泽东多次批评过江青,但从来没有想要打倒她。1975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到江青的问题:“我看问题不大,不要小题大做,但有问题要讲明白。上半年解决不了,下半年解决;今年解决不了,明年解决;明年解决不了,后年解决。”并没有要打倒她的意思。同样的问题,搁别人身上,早打倒了。反过来说,直到最后上了审判台,江青也没有背叛毛泽东。 江青看电影三忌:忌恐怖、忌黄色、忌恶心 凤凰周刊:生活中的江青是什么样子?在公众眼里,她反复无常、蛮横霸道、不讲道理,以女皇自居,是这样吗? 阎长贵:江青身高1.66米,身材修长,亭亭玉立,人还是比较漂亮的。“四人帮”倒台后,社会上有“三假”传闻,说江青的头发、乳房、屁股都是假的。我和杨银禄同志都可以负责任地说,这不是事实。她的头发很黑,很浓,油光顺溜,不是假的。说江青这假那假,是丑化、妖魔化,是人身攻击。还有人说她养“面首”,指浩亮、庄则栋等,我和杨银禄同志都问过他们本人,他们都说江青在我们面前是长辈,我们对她很尊重,她在钓鱼台住哪个楼我们都不知道。再说,江青是毛泽东的妻子,在这方面她不敢胡作非为,还有她的生活一步、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工作人员。说她养“面首”云云,完全是胡编乱造,人身侮辱。江青确实爱骂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很难相处,对工作人员时常骂:“你滚”、“你给我滚”、“你个人主义”,让人难以接受。 …… 凤凰周刊:江青在日常生活方面奢侈吗?是不是像人们传说的喜欢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情调? 杨银禄:她生活说不上多么奢侈,我没见她戴过什么首饰,也没有化妆品,到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京西宾馆等处开会,她自己吃的东西都算伙食费,自己掏钱,茶叶也自己带。她在外地休息,每次走以前都要问秘书:“伙食费算了没有?”有时还要看发票,工作人员不敢糊弄她。 江青穿的衣服也比较简单,基本是军装。不管穿什么衣服,都很得体。她有一次回钓鱼台,对工作人员说,“街上人们穿衣服太单调,女同志不是灰的就是蓝的,要不就是黑的,老三样。我提倡女同志穿花衣,穿裙子,我带头穿。”她叫吴连登(主席的管理员)到布店选几样素一点的布料,做了6件花衬衣,她穿了多次,在钓鱼台、京西宾馆、大会堂、中南海等地方露面,也鼓励那里的服务人员穿花衣。那时,她已年近60,觉得花衣服效果出不来,后来就都分给工作人员了。
个人分类: 天南地北|2085 次阅读|2 个评论
也谈奥数是不是“反革命”
热度 2 wqb 2011-1-27 10:54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上周六召开教育实践报告会,校长刘彭芝在会上喊出了“奥数不是反革命”。她认为,由于家长望子成龙、一些培训机构漫天要价,加重了学生负担,以致于现在奥数被严重妖魔化了。(中国青年报 1 月 25 日)。 “奥数是不是反革命”和“砒霜是不是毒药”是一个道理。砒霜也可入药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砒霜不是毒药,尽管有点副作用,那也是利大于弊的,报载“香港大学25日宣布,该校医学院成功把口服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研发成为处方药物,这是完全由香港研发的处方药物,并已治愈本港超过100名血癌病人。”(郑州日报数字版,2010-3-26)。 奥数是不是反革命,问题还是出在学校而不是家长,中小学升学择优,要是不把奥数当成重要参考指标,家长不可能那么热心奥数。所以,对那些把奥数当成择校、推优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和培训学校挂钩,暗中操作“占坑”而言,奥数确实是“反革命”,因为是“弊大于利”。
个人分类: 一句话观点|2464 次阅读|1 个评论
繁体字的目的论,革命者其是各个都是反革命
jiangjinsong 2010-4-15 22:10
繁体字的目的论,革命者其是各个都是反革命 繁体字 是搞生物出身,他讲了 一件事儿挺有趣。 凡生物的第一堂课,老师都会讲,搞生物一定要注意一条铁律,就是不能讲目的论。 啥叫生物学中的目的论?打个比方,长颈鹿的脖子为啥这么长?为了吃到树上的叶子。 这就是目的论。 目的论是个革命立场问题,谁讲谁就是反革命,是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不察。 但 繁体字 说, 很奇怪,说不让讲目的论,不让讲,这些老教授真的讲起具体的内容的时候,经常会冒出目的论,无法避免,都成 口头禅了。 革命者其实个个都是反革 命。 嚴重表揚一下鬼王,這廝真有進步! 讓人想不到的是,一個很少讀書的傢伙居然能把老夫酒桌上講的話記得大致不差,真是不能隨便輕視文盲,哈哈哈哈。 (不行,我得把生物學家與目的論那段的版權要回來,貼在自己的博客上,給自己找點點擊數。) 不過,這廝一旦開始評論就完了,滿腦子胡思亂想。
个人分类: 科學哲學|3742 次阅读|3 个评论
谈谈华东政法“反革命”案中的话语权之争
nso111 2008-12-1 17:26
谈谈华东政法反革命案中的话语权之争 近日,在各大论坛博客上,一条题为《有同学告我是 反革命 》的帖子引起网友热议。帖子转载了一篇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杨师群教授于 11 月 24 日的博客文章,博客透露两名女大学生到上海市公安局和市教委检举他在上课时有批评政府等内容,有关部门已立案侦查。( 12 月 1 日《新快报》) 一博问世万事非。告密、因言获罪、教授与大学生,诸多敏感的主题词注定会把这个故事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连日来,网民、学者、评论家从各自的领域发表了意见,而笔者却更为关心其中的话语权转变,整个事件还原下来,就是一场话语权的剥夺与反剥夺斗争。 首先,当然是教授对学生话语权的剥夺。且看杨教授的自叙, 我也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如果你们不愿意听我的课,以后不要选我的课就是了。读完此话,笔者十分失望。面对学生的质疑,杨教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简单粗暴得撂下禁课令的狠话。 无平等对话、无观点争鸣,完全是一派以师长自居的耍横。杨教授说的没错,他有权发表自己看法的,但同时他也否定了那两位女生抒发己见的声音。第一次博弈中,杨教授通过师生间不平等的身份对比轻易剥夺了两位女生的话语权。 如果为师者的霸道让人寒心的话,那么学生的反击则更让人惊心。当通过自身力量无法达到目的时,诉诸外力便成了水到渠成的选择,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向公安局举报老师的一幕。无论有心还是无意,两位学生做出了很有效但很残忍的选择。当她们把学术之争诉诸国家暴力机关之时,学术问题已然转变成了政治问题,在个人话语与国家强制力的巨大落差之下,学术自由、独立思想都是太过昂贵的奢侈品。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两名女生一定记得这句话,但她们的所作所为,却更像是在借用国家强制力,对自己老师话语权的剥夺。 老师的霸道固然反映了个人品德的缺失与学校体制的弊端,但学生的行为未尝不是一种暴力心态与奴化性格的暴发。行文至此,笔者不禁想问,究竟是怎样的学校环境和教育制度,使得一场本该单纯的学术之争充满烛影斧声的杀气。
个人分类: 书生妄言|3099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2: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