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蓟县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九山顶摄影(5)杏:2013傻拍(44)
热度 3 zlyang 2013-7-12 14:23
九山顶摄影(5)杏:2013傻拍(44) 2013-07-06~07,党员活动。天津市蓟县九山顶。7日上午登山,阴天有雾。 请您指出较好的照片,特别是构图方面!并 请指出“好照片”里的缺点 。 感谢您的技术指点! (1) (2) (3) (4) (5)
3565 次阅读|8 个评论
九山顶摄影(4)导游照片:2013傻拍(43)
热度 2 zlyang 2013-7-11 13:32
九山顶摄影(4)导游照片:2013傻拍(43) 2013-07-06~07,党员活动。天津市蓟县九山顶。7日上午登山,阴天有雾。拍得几张可爱的小孩儿,家长不同意贴出。 贴出给赵导游拍摄的2张照片。如赵导游不愿意照片上网,请留言。感谢您的理解! 感谢您的技术指点! (1) (2)
4241 次阅读|4 个评论
九山顶摄影(1)山:2013傻拍(40)
热度 1 zlyang 2013-7-8 16:44
九山顶摄影(1)山:2013傻拍(40) 2013-07-06~07,党员活动。天津市蓟县九山顶。 蓟县九山顶自然风景区,位于天津市蓟县最北部的塞外深山,是国家级地质自然保护区 ——中上元古界标准地层最有代表性的山体,又是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典型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更是森林植被极为繁茂的绝色翡翠和天然大氧仓。九山顶主峰海拔 1078.5 米,是天津市的最高峰。 http://baike.baidu.com/view/165058.htm 7日上午登山,阴天有雾。但是下面沮丧的片子,怕不是雾的结果,还是摄影水平不够。 除缩小外,未做其它后期调整。用“光影魔术手”的“真实色彩”后,颜色变得鲜艳,且视觉感觉更清晰。但不采用后期制作,才是摄影的目的。 感谢您的技术指点! 预告:(2)植物;(3)岩石,将陆续贴出。 (1) (2) (3) (4) (5) (6) 最灰暗的(6)的“真实色彩”:
413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蓟县大火:央视为什么只公布一楼逃生的录像,而没有2-5楼
daladala 2012-7-18 16:03
第一段录像(通道十一)显示的是一楼商场正门附近的情况,显示的时间是15:39分到15:41分55秒。录像中最开始显示,正门附近的顾客并不多,而且只有三三两两的顾客进进出出,但在15:40分到15:41分之间,火势刚起时,画面中的顾客突然增多,包括几名慌乱的商厦工作人员,至少50人先后出现在画面中, 但基本是从一楼各个方向跑出来的,其中一些人甚至还驻足瞧向东南角,大概在探寻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第二段录像(通道二十八)显示的是商厦一楼卷帘门(侧门)的情况,显示的时间同第一段录像相近。画面中显示,15:39分的时候,火情就已经出现,到15:41分35秒的时候,烟雾已经开始弥漫,之后画面从不清晰到消失。此时正门摄像头中显示的顾客正在朝这边张望。根据天津公安方面的信息,起火的方位在商厦一层东南角。 这两段录像的公布不但没有打消人们的疑虑,反而让人们得出了如下结论:一、大火最开始是在15:40左右燃起,其后才开始蔓延;二、一楼顾客在50人以上;三、此前官媒报导的16:00大火燃起,在时间上有出入;四、商场在火情发生后,并没有广播(不知是否安装)或安排工作人员招呼二层以上乘客迅速撤离;五、从起火到烟雾弥漫费时不到2分钟,逃生的顾客和营业员应基本是身在一楼的。六、毗邻的消防车的确姗姗来迟。 录像同样让人们发出了这样的质疑: 二楼、三楼、四楼、五楼的顾客和商场营业员在哪里? 为何没有公布其他通道的录像?特别是二楼以上的录像? 而正是基于上述两段录像,人们不免推测正是由于火势蔓延的速度很快,二楼以上的顾客逃生的机率应该更小。 如果当局依旧称这样的推测乃是“谣言惑众”, 那么请官方公布通道十一15:42分之后的录像以及商场其它楼层的监控录像(有分析指应该有35个摄像头)。 这样心存疑虑的民众就可以知道:商场负责人是否将商厦一楼的大门封闭;如果紧闭了,又是何时打开的;在15:42分后的20分钟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二楼以上的顾客到底有多少人跑了下来?有多少人从侧门跑了出去;商场各楼层到底有多少顾客;在他们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个人分类: 中国纪实|3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津蓟县莱德商厦火灾原因中的科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热度 1 Greg66 2012-7-10 09:20
关于天津蓟县 莱德商厦的火灾起因,有这样的报道, “ 一楼一个空调室外机的电线起火 ”引起的,也有报道说是“ 商厦一层东南角中转库房内空调电源线发生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所致 ”。无论如何,是由于空调这个电气设备引起的,所以其中的科学问题既解决方法是: 研究空调设备问题引起了多少次火灾,伤亡多少人次; 研究火花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要具体的人的不安全动作、物的不安全状态); 研究抑制空调火花的技术措施; 提出具体的空调使用建议。 这就是一篇很好的学位论文,这就是事故预防的思路(安全科学方法),先统计、再分析、再解决。事故的其他原因,其他事故的原因的解决也类似。所以事故统计是无限重要的,没有准确的统计,无法搞好事故预防。
5101 次阅读|1 个评论
淹死会水的,烧死识路的 – 说说蓟县火灾的伤亡特征
热度 6 fpe 2012-7-6 23:06
淹死会水的,烧死识路的 – 说说蓟县火灾的伤亡特征 看了网上刚刚公布的火场牺牲信息,一个奇怪的念头进入我的脑海,为什么烧死都是工作人员( 90% )?而按照消防逃生理论,不识路的人的牺牲概率高,比如克拉玛依大火中,外地领导 17 死 6 伤,无一全身而退,这是火场不识路导致的正常逃生结果。现代旅馆对逃生的最大关注,来源于旅客的环境陌生特征,需要强化逃生路径的培训,所以到处张贴着逃生图,便于初来乍到的旅客可以按图逃生。那么,蓟县火灾这种看上去似乎与常识相矛盾的现象说明什么? 通常我们说“淹死会水的”,是因为那些会水的,敢于下水,因此增加了被水淹死的概率。那么,烧死识路的,说明什么呢? 因为那些识路的,敢于拖延,因此增加了烟气中毒的危险。 现代的消防安全设计,是基于一个简单的不等式来进行的,即“ RSET ASET ”(即需要 Required 安全逃生时间应短于已有 Available 安全逃生时间)来进行的。前者取决于建筑特征(比如行动距离等参数)和人群反应(比如行动速度等参数),后者取决于燃料特征(比如火场蔓延速度和烟气流动速度)和通风特征(如开门开窗的大小)。其中最大的不确定项,就是人群逃生的行动前耽误时间,即逃生决策六步骤中的 Pre-movement time 行动前调查 . 人们用这个时间来调查火场信息,询问逃生途径,以及在某些场合下的逃生准备(如商场售货员需要把 POS 机的现金盒打包带走,这是起码的职业素质和应急步骤)。显然蓟县火灾中的死者,低估了火场蔓延的速度,低估了烟气蔓延的速度,低估了外来救援的不确定性,导致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翻开火灾伤亡史,洛阳东都大火中的舞厅老板张 ( ? ) 建国也是一个不该死的死者,因为他是老板,更熟悉环境,别人不知道的逃生途径,他不可能不知道,为什么最熟悉环境的人会火场中毒?因为他们没有经过比较专业的逃生培训,也因为他们对火场危险一无所知,也因为他们比较轻信外来的救助。 那么,为什么会经常发生常识性逃生错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在于我国消防制度的非职业化。由于我国消防制度的非职业化特征,有经验的人不能留下来(必须开路,否则收入太低,养不活家庭),有理论的人不能科普(同样理由,收入问题), 进火场的人很多蛮干(因为门槛低,混入了缺乏培训的人),常识性错误比比皆是(比如消防队员烟气中毒)。 蓟县火灾中最不该死的人,牺牲了,最不该延误的消防队员,延误了,最应当公布的教训,隐藏了,这些都是非职业化消防的必然结果。如果需要改革消防制度,就需要涉及政府支出的合理化问题,这又是国家秘密,还是不碰为好。 一场重大灾难的发生,往往是一系列错误的结果,往往有制度不足的系统性贡献。在我国当前不能以人为本的“问责制“下,问责的都是表面的无知者,牺牲的都是制度改进的机会,满足民意的快意恩仇,却对未来的灾难预防于事无补了。困哉斯言。 有人问,为什么不会是378人死亡?如果是大面积的群死群伤,需要两个特征,要么,有人被踩死,说明逃生急,密度高,如深圳舞王大火;要么有长时间的延误,如洛阳东都大火。除此以外,很难导致大面积的伤亡。 附录: 10 名遇难者为: 王洋,女, 25 岁,住址:蓟县渔阳镇西关村,莱德商厦五层收银员; 杨洪霞,女, 28 岁,住址:蓟县渔阳镇上埝头村,莱德商厦五层售货员; 杨赛群,女, 25 岁,住址:蓟县渔阳镇上埝头村,莱德商厦四层售货员; 郭朝辉,女, 32 岁,住址:蓟县渔阳镇杨各庄村,莱德商厦五层售货员; 任丽春,女, 30 岁,住址:蓟县东赵各庄镇小赵庄村,莱德商厦五层售货员; 侯春华,女, 40 岁,住址:蓟县白涧镇天平庄村,莱德商厦五层售货员; 刘洪云,女, 44 岁,住址:蓟县县城青山溪语小区,莱德商厦罗莱家纺专柜经营者; 张立霞,女, 40 岁,住址:蓟县县城花园里小区,莱德商厦四层收银员; 王小红,女, 39 岁,住址:蓟县县城花园新村小区,莱德商厦五层售货员; 刘凤丽,女, 40 岁,住址:蓟县马伸桥镇马官屯村,顾客。
个人分类: 消防析灾|6786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