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鸡尾酒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诺和诺德在欧盟推出糖尿病鸡尾酒Xultophy
bionion 2015-1-21 09:13
糖尿病巨头诺和诺德(Novo Nordisk)近日宣布,将瑞士定为商业化推出糖尿病鸡尾酒Xultophy(IDegLira)的首个欧盟国家,该药同时将在2015年间陆续在其他欧盟成员国上市。Xultophy是全球首个长效胰岛素和GLP-1受体激动剂复方药,兼具降糖和减肥功效,对广大2型糖尿病群体而言,是一大福音!业界预测,Xultophy将成为诺和诺德又一枚重磅产品,年销售峰值将突破10亿美元,如获FDA批准,前途更加不可限量。 肥胖与糖尿病“密不可分”,肥胖既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又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因。一方面,长期持续肥胖群体中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升高。另一方面,在2型糖尿病群体中80%都是肥胖者。而Xultophy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的降糖和减肥利益及所提供的便利性,有望促使2型糖尿病患者群体更好地坚持治疗和主动管理自身病情。 Xultophy是一种每日一次的单针注射制剂,于2014年9月获欧盟批准,用于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的治疗,该药适用于口服降糖药单药或联用基础胰岛素但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群体。临床数据显示,对于基础胰岛素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Xultophy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显著降低1.9%,同时伴随平均2.7公斤的体重减轻,而低血糖概率与Tresiba媲美。 Xultophy由Tresiba(insulin degludec,德谷胰岛素)和Victoza(liraglutide,利拉鲁肽)组成。其中,Tresiba是一种长效基础胰岛素;Victoza则属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刺激天然胰岛素分泌,该药是诺和诺德的重磅产品,年销售额高达20亿美元,在GLP-1市场傲视群雄。 然而,在美国市场,FDA于2013年因心血管风险拒绝批准Tresiba,并要求诺和诺德在提交长期预后数据证明Tresiba安全性之前,不能重新提交该药的上市申请。业界认为,Tresiba到2017年才会在美国上市。另外,根据FDA要求,任何复方产品必须由2种或更多已获批的药物组成,而Tresiba何时获批尚无时间表,因此Xultophy何时才能登陆美国尚不得而知。 糖尿病新药研发一直是生物技术领域的重点,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尤受关注,目前该领域竞争异常激烈,已上市的产品包括:诺和诺德的Victoza(liraglutide,利拉鲁肽,每日一次),百时美施贵宝和阿斯利康的Byetta(exenatide,艾塞那肽,每日2次)和Bydureon(长效缓释艾塞那肽,每周一次),赛诺菲的Lyxumia(lixisenatide,利西拉肽,每日一次),葛兰素史克的Tanzeum/Eperzan(albiglutide,阿必鲁肽,每周一次),礼来的Trulicity(dulaglutide,度拉鲁肽,每周一次)。 原文转自生物谷。
1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寻找属于自己的鸡尾酒
热度 4 lionbin 2013-7-2 15:39
好久没有这么津津有味地看一部电视连续剧了,因为是从网上下载的,掐头去尾,居然一集不落地看起来了。上次记得这样看的一部连续剧是六六的作品《蜗居》,这次仍然是她的作品——《宝贝》。六六的作品真的还是比较接地气的!该剧围绕孩子、家庭和婚姻问题进行探讨,描绘了70后,80后和90后带着显著年代特征的三对夫妻的命运,并揭示了一些现实问题。 剧中,老婆冯莹和老公张嘉平是70后的代表,他们是一对海归夫妻。由于第三者插足,可能许多观众对张嘉平的形象不是特别有好感。但是,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理想,对待自己价值的爱惜,凿实让我极为认可的。 下面,先提取一段剧中的情景和对白。 张嘉平从美国回来,秘书朱莉娅让他晚上陪客户去夜总会,还说让他贿赂客户,张嘉平说自己不会这样做。认为目前这笔生意,合作双方是利益共同体,“千万不要变成犯罪共同体”。 朱莉娅说:“在中国,这些作风叫做入乡随俗,而且在中国不会因为去了一趟夜总会,吃了一餐饭,就进监狱了,这是国情问题。” 张嘉平回答:“我在中国做过生意,而且也做得很成功,是双赢的。我觉得这个社会的构成,本身就像一杯鸡尾酒,分三五层的,不同的人就应该寻找那个跟他同一个颜色的酒,并在一起。” 朱莉娅认为,只找相同价值观的人合作,太理想化了! 张嘉平说:“当然,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我相信,确实有你说的那种人,他们没有私利,就不肯为公做事情。但是我寻找的,恰恰是那种他的私利和公利是统一的。比如说私营企业者,比方说那些对自己有一些高要求的人,不仅仅诉诸于些物质和金钱的这个群体。我打个比方吧,我觉得一定有这样的领导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领导,把自己的企业做得更强更大更规范,我就是要找这样的合作者。而且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找到。” 朱莉娅的疑问是:找是肯定能找到,问题是值不值得。 张嘉平回答:“有什么不值得呢?等我们一旦找到了,合作了,我们还会吸引更多的跟我们有同样价值观的人,这就属于我们的鸡尾酒。这个世界上的生意是做不完的,多得很,钱也是赚不够的。问题是,我们要做什么样的生意,我们要做那种令我们自己感到愉快的生意,交真正的朋友,这才是能力!” 朱莉娅不服气地说:“满大街都是这样做生意的人,人家都没有出什么事情,你非得找一个百里挑一的来吓唬自己干吗呢?而且我觉得,那些被揪出来的个体,不是因为行贿受贿,是因为与上层的关系出了问题,上层为了杀鸡骇猴。结果猴没有吓到,到吓到你这只鸡了。我个人认为,靠你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整个行业的现状。你却把自己排除在游戏之外。到最后你会发现,你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了,可是没有人跟你站在一块儿,你被淘汰了!你怎么办?” 张嘉平坚定地说:“我不相信,一时和一小部分会成为永恒的。但是你要相信,一定有一种审美,是贯穿的,是统一的,有一种价值是普世的。” 实际,这段对话之后,朱莉娅和张嘉平谁也没有说服谁。 我被这段对白打动,却是因为这段话道出了我曾经想说但却一直没有表达出来的认识。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 在国内,过马路也不应闯红灯:教授当自律的话题 ”,文中特别强调要做一个纯粹的人,必须自律。现在看来,在自律的同时,积极寻找与自己价值观相同的人,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显然,与这样的人为伍,你会感觉到放心,虽然不是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但我始终认为平平淡淡也是真! 在生活中,的确有那么一帮人人气很旺,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但是,在所做的这些“丰功伟绩”当中,究竟有多少事儿是可以完全放在阳光下的呢?遗憾的是,这样的事儿,经常会被看做是“入乡随俗”和“国情问题”而加以忽略,甚至被奉为“人生哲学”(不想用厚黑学这个词,因为根本都还算不上),而相应的人,甚至被看做是“人生导师”。当然,期盼做这样的人和事儿的人一直会很多,毕竟许多灰色地带的作为,并不会因此而蒙受多大的风险,甚至有些根本就算不上铤而走险。 但是,要我自己做这些事儿,我是非常不快的,所以总是试图逃避一些看似让我来“锻炼”的工作,因为我心里一直认为,如果通过非正规手段来获得的成功是没有什么成就感的,这不是我想要的!正如剧中的一段话:“我们要做什么样的生意,我们要做那种令我们自己感到愉快的生意,交真正的朋友,这才是能力!”这样的能力那怕是孤芳自赏,我也觉得挺值的!
个人分类: 一孔之见|3392 次阅读|10 个评论
我的人性论
duke01361 2013-3-5 21:00
我的人性论 哲学上常把人性分出善恶,我觉得人性不能用善恶化分。心理学上常把“人性”与“人格”(personality)相混淆。我对此不置评。 我把人性看作一种动态的精神外显。善恶好坏纯属个人喜好。一种动态的精神来自人的属性的配搭,包括社会性、动物性和灵性等主要三个方面,每个人的“人性”或“人格”是这三种元素按不同配比调配而成的“鸡尾酒”。 有人倾向于更多地用“动物性”勾兑这杯“鸡尾酒”,而有些人又会更多地往酒中掺入其他成分。 自由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217936.html
个人分类: My Ideas|26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团拜会与鸡尾酒会上的聚类—趣味数据挖掘之七
热度 33 tangchangjie 2011-12-28 09:54
团拜会与鸡尾酒会上的聚类—趣味数据挖掘之七(唐常杰) 在硕博士生的数据挖掘课程中,聚类是难点,一文难尽。此文用宴会上的见闻,用 异于传统的 方式,从讲课PPT上取些素材(这样比较快),来说明聚类的一些概念,为下篇做些铺垫,下篇将通过通俗的例子说明一个著名的方法。 团拜会上一道风景线 岁末年初,参加了几个团拜会。朋友们都知道我对酒特过敏,宽容地让我以茶代酒,因而能在酒席上清醒地倾听、观察和记忆,并在这里调侃敬酒的艺术。 社会是由各种纽带联络而成的人的集合,敬酒是众多纽带中的一种。老百姓敬酒传达亲情友情;伟人(如罗斯福、斯大林)的敬酒也是政治;文人敬酒吟诗作赋,企业家敬酒不忘投资。作为数据挖掘阵地上的戒酒一兵,笔者在敬酒中观察到了聚类技术的应用。 敬酒与聚类技术 善敬酒者都是聚类专家,试看下例: “赵总,你我 同学 多年, 这一杯酒你要喝了, … “老张,你我 一 同扛过枪 ,这一杯酒你要干了 ,… “老李,你我 同乡 兼 同学 , 感情深,这杯一口闷, …… 善劝酒者总是抓住自己与被敬酒者的相同点,说对方和自己聚在同一个“簇” ,令对方推迟不得,用的是对称聚类技术;“簇” --cluster ,有时也译为“类”。 当对方非常德高望重,不好意思把对方和自己聚成一簇,敬酒人会找几个同簇人士壮胆,说“我们几位同YYY,一起来敬..."; 有时,还分“簇”发起集团冲锋,让对方喝得尽兴;仔细思量,用的是非对称(或单侧)聚类技术。 常用敬酒词汇与短语还有:同学、同乡、同事、一同下过乡、一起扛过枪,...,等等。 如果一时找不到具体的共同点,对炎黄子孙,总可用“同胞”。 上述的 “同学”、“同乡”等名词, 相当于英文中的 Homo-Something, 在数据库技术中称为属性,对应英文单词 Attribute, 所以,这种敬酒技巧可泛称为 同A 技巧, 同 A 技巧的推广 同 A技巧还可推广。例如,假如那一天来临,科幻迷有机会到银河系中心开 联合星系 (联合国的推广)团拜会,来的都是广义人(外星智慧生命),见“人”都可称 同系 ( 同一个银河系 ) ;如果见到了我们这个太阳系的火星人,那简直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假定火星人也是两只眼睛),同在他乡为异客:“这一杯一定要干”,不干不解乡愁。 簇内相似度大,簇间相似度小 如果只往大处找共性(如 同胞 、 同星系 ),不足为荣,因为概念太大,而无特色。把一个大集合只聚成一类,最蹩脚的聚类家也会。 能干的聚类家于细微处见功夫,要找某些子集的特色,把大集合中的对象凝聚成若干个特色小簇,使得簇内相似度大,簇间相似度小,那才是万紫千红、信息量丰富的春天。 同 A 聚类 -- 投影到属性 A 上的小小区间 顾名思义, 同 A 即在属性 A 上的值相同或相近;前者投影到 属性 A 上一个点,是 严格的 同 A 聚类 ,后者投影到不太大的区间 ,是 宽松的同 A 聚类 。 巧得很,中华文明早为聚类作了准备。中文中有很多形如 “同某”的词汇,如同学,同乡,同志,同事,同袍,还有数学上的同态,同构,拓扑学中的同坯,等等。 图 1 中,横轴是 籍贯 ,纵轴是 班级 。图中的点代表学生。在横轴投影相近的那些点称为 同乡 ,在纵轴上投影相近的那些称为 同学 ,红圈中的点在双轴上投影都较近,所以是“ 同学 + 同乡 ”。多维的情形稍微复杂,但是思路是同样的。 图 1 同学与同乡 鸡尾酒会上人以群分 。国际学术会议常有鸡尾酒会方式的招待会( reception ),人们端着酒杯,不断流动,笑声中交流学术,干杯时结识朋友。 聚类之主动 v s 分类之被动 鸡尾酒会上,常看到一群学子围住一个学术带头人;也常看到几位研究者坐在角落,一边品酒,一边在草稿上写写画画,讨论问题;偶尔也有不善交际的离群点(outlier),远离人群,在边沿灯下,“独酌无相亲,...对影成三人”。这里,影响聚群的 不是万有引力或电磁力,也不是强、弱相互作用,而是学术思想的 凝聚力 ,是人格魅力。 鸡尾酒会上没有人指挥谁谁应该到哪里。所遵循的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聚类对象是主动的。 而在在分类中,对象是被动的,网络上时髦的“被”句型,是分类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如菜园子张青“ 被 ”分类到地煞,豹子头林冲“ 被 ”分类到天罡。某人“被捐款”, 某人“被集资”,等等。 主动与 被动 之差别 ,是聚类和分类的最大区别。分类有训练集和测试集,它代表了人们主观意志对分类过程的监督,在机器学习中,分类又称为有监督的机器学习,而聚类称为无监督的学习。 坐标变换与聚类 观察 图 2, 左图是图1内容旋转45 o 的结果。在 XOY 坐标系中,不容易简单表达聚类准则。旋转 45 o 后,在新坐标系 X’OY’ 中,能直接看出 同乡 即 同 X' , 同学 即 同 Y ’。 图2 (1)坐标旋转 (2)极坐标 令 θ =- 45 o , 它顺时针旋转,就转回 XOY 平面,中学数学中有坐标变换公式: x'=xcos(-45 o )-ysin(-45 o ) , y'=xsin(-45 o )+ycos(-45 o ) ; 下面讲 核函数 概念还要用到它,现在暂且 按下不表 。 坐标变换与核函数 聚类可以表现为在簇周围画一条紧边界。 考察图 2 右边的紫色扇面簇,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描述稍复杂一些,但在极坐标中却很简单。 坐标变换公式是: f(x,y)=r=x 2 +y 2 , g(x, y)= θ =ArcSin(y/(x 2 +y 2 ) (1/2) ) 坐标变换后,扇面变成 r, θ 平面上的矩形,例如, { { ( r, θ) |1 ≤ r ≤ 2 , 45 o ≤θ 90 o } 是一个扇面 。 在 XOY 平面,扇面 边界是非线性的,在 r, θ 平面上,边界却是直线段! 又例如, { ( r, θ) |0 ≤ r ≤ 1 , 0 ≤θ 360 o } 描述了图2(2)中的那个白色的园核。 于是,我们有理由 称 f(x,y) , g(x, y) 为 核函数 或 类核函数 , 可以这样来理解名称中的“核”字 : ( 1 )如果把图 2 右边看成是染色的青核桃, f(x,y) ≤ 1 所描述的正好是 中间哪个白色的 核 。 ( 2 ) 图 2 左边的坐标变换中类核函数是 f(x,y)=x’= xcos(-45 o )-ysin(-45 o ) , g(x,y)= y’=xsin(-45 o )+ycos(-45 o ) 。 设 a,b 为常数, X’=a, 是一条直线,也是一个 同乡簇 的中心线; Y’=b, 是一条直线 , 是一个 同学簇 的中心线; 点 (X', Y')=(a,b) 是一个点,是 同乡兼同学簇 的中心点; 中心线与中心点都与“核”概念相关,这也提示了选择和设计核函数的思路,设法引入曲线坐标系,综合考虑 坐标曲线簇与对象簇中心线、以及簇的边界的联系,设法联系原点与重要簇的中心,则核函数选择就有线索了。 核函数 (Kernal function) 是个较难懂的概念,在分类的支持向量机 SVM 技术中也要用到。 这里斗胆对核函数做了一个直观解释,有点反传统,未提及在对应的高维空间中的线性可分性,仅供辅助理解,科普不能代替严格的数学定义和证明,如有不妥,请专家指正。 多样化的距离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设描述人的维度有( x,y,z,t, 籍贯, 感情,信仰,… .. )。设人与人的距离为 d , (1)把 d 定义为在籍贯维上投影的差别,得到的簇是同乡 ; (2)把 d 定义为在信仰维上投影的差别,得到的簇是同志。 (3)把 d 定义为在感情维上投影的差别,得到的簇是朋友。 如果两个人在信仰和感情上的投影一致,哪怕 x,y,z,t 有巨大的时空差别,也心心相印,这就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的数学描述或解释, 天涯 和 比邻 描述的是在不同维度上的距离。 正邪两方都会用科学规律, 二战时,德日意三国的欧式空间距离不小,却聚成了一个反人类集团,是在政治和利益两个维度上的投影相近。 Minkovski- 距离 p 维空间中两点的 Minkovski - 距离 当 q=1 ,结果为各维度上差别之和 ,又称 为 曼哈顿距离 .说的是,城市曼哈顿以方格子路为特色,(似乎济南老城区经纬路那一块也类似),从(x 1 ,y 1 )到 (x 2 , y 2 ),有若干条最短路径,虽然转弯的次数不同,但长度都是|x 1 -x 2 |+|y 1 -y 2 }。 当 q=2 ;是最普通的欧式空间距离。实践中,有时为夸大距离,采用 q=3 ;有时为了缩小差别,可用 q=3/2, 等等。 但是,一旦人们在聚类之初选择了距离类型,或多或少地加入了 主观干预, 极大地干预了最后结果,例如,如上面所述,选择不同的距离定义,似乎开始的差别不大,但可导致结果分别是 同乡 和 同志 ,这两个概念差之千里,同乡不一定是同志,蒋介石的奉化同乡中也有坚定的共产党员。 笔者以为,如果距离的类型也是挖掘出来的,而不是主观指定的,那才真的是“无监督”,或者,从分布熵的角度,避开距离来解决聚类,这方面也许还有许多工作,可供处于选题饥饿的博士生做。 为深入研究的准备 的准备 的准备 聚类 是数据挖掘中难度较大的内容,文献 中,用 70 多页的篇幅,扫描和检阅了相关的成果和方法,也只是一个为深入研究而做的准备;本文只是为哪个准备而做的准备的准备,从远处看看轮廓,讲讲思想 , 尝尝味道,有了这些铺垫,下篇将通过通俗的例子说明一个著名的方法 。 参考文献 Data Min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2nd ed., Jiawei Han and Micheline Kamber, Morgan Kaufmann, 2006. P P383-464. 有中译本,《数据挖掘,概念和技术》第二版,范明,孟小峰 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相关博文 1 “被打”和“北大” 的关联 --- 趣味数据挖掘系列之 一 2 烤鸭、面饼和甜 面酱之朴素关联 --- 趣味数据挖掘系列之二 3 一篇它引上万的大牛论文与数据血统论-- 趣味数据挖掘之 三 4 巧挖科学博客之均击量公式,兼谈干预规则 ---- 趣味数据挖掘之四 5 听妈妈讲 过去的故事,分房与分类 ----- 趣味数据挖掘之五 6 借水浒传故事,释决策树思路--- 趣味数据挖掘之六 7 团拜会和鸡尾酒会上的聚类 — 趣味数据挖掘之七 8 农村中学并迁选址、K-平均聚类及蛋鸡悖论--趣味数据挖掘之八 9 灯谜、外星殖民、愚公移山和进化计算 --- 趣味数据挖掘之九 10 达尔文、孟德尔与老愚公会盟:基因表达式编程--趣味数据挖之十 11 十大算法展辉煌,十大问题现锦绣---趣味数据挖掘之十一 12 数据挖掘中的趣味哲学 --- 趣味数据挖掘之十二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科普札记|18224 次阅读|6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