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苏格拉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苏格拉底教你怎么找到好工作?
热度 3 jinybao 2011-5-10 01:17
2011 年的寒假来了,学生们纷纷回家,加入了春运大军!每年的农历新年总是让人感到喜悦,与家人的相聚,对来年的憧憬,过年的收获。不过也有人会带着烦恼。特别是 80 后工作的群体,经济的问题引起要不要回家,回家后家人总是关心有没有对象,买了房没有; 80 、 90 后的大学生回家后,家长总是要提一提自己不想说的考试成绩,毕业班的学生始终被问及找工作的情况,父母会提出这些那些的要求,有些会偏离自己的实际和想法。年前错过的就业机会,以及在家人的期望压力下,该如何走好 2011 年的就业道路呢? 1 、看看 2011 年上半年就业态势,在机会中寻找机会,没有机会就创造机会。 元旦后,如火如荼的校园招聘逐渐冷清下来,大型招聘会告一段落,招聘企业与招聘信息都少了。大家不必为此担忧,这是就业的一个特点,年终了企业和单位也要进行总结,并对次年的工作进行计划。同时学校也是学生忙于考试的时候,所以寒假前和寒假都是 “ 淡季 ” 。然而,求职的毕业生却不能忽略寒假求职。 特别是那些 “ 想找工作但不见成效 ” 的毕业生,更要利用假期好好梳理前半程的求职经验与教训,从个人能力、求职技巧、求职期望值等方面查找不足,并做出相应调整,争取在下学期能顺利解决工作。 春节前后,各地将掀起新一轮应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的小高潮。 各地,尤其是大城市都会将举办人才洽谈会,服务对象主要是利用假期求职的各地毕业生。大家可以通过网络去了解。 1 月至 2 月,全国范围内的网上招聘会还有三场,分别是 2011 届高校毕业生网上联合招聘活动、 2011 年全国毕业研究生网上专场招聘周、 2011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 走进春天 ” 大型网络招聘会。毕业生可在假期上网找找工作。    三月四月求职的春天到来。这也是经常说的金三银四。 进入三四月份,应届生迎来第二个求职高峰。高校接连举办大型招聘会,招聘计划安排在 2011 年上半年的单位也会不断发出招聘信息。一度冷淡的校园招聘再次火热起来,这无疑是毕业生在第二学期解决工作的好时机。考研成绩一般在 3 月份公布,高校的录取结果也会陆续出来。尤其是落榜的同学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当然其实很多学生考后就知道自己要立即找工作啦,真好,“立竿见影”!!另外就是基层工作这个时候也开始启动,什么农村教育硕士、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尤其是想从政的,这不失为一个好机会, 基层工作经验 。   三四月,全国大型网上招聘会也非常频繁。 全国中小企业、有色金属行业、服务外包行业、信息行业等都将组织网上招聘会。另外, 2011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春季联合招聘周、 2011 届高校毕业生网上联合招聘活动也将在三四月份举办。 到了五六月份,应届毕业生求职又进入了淡季 ,企业大部分都完成了招聘计划,新的招聘信息数量锐减。此时,大部分毕业生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进入与单位的签约阶段。 高校于 5 月底启动集中派遣工作,毕业生要处理好档案、户籍、党团关系的转移工作,并做好离校准备 。按照往年惯例,应届毕业生预征入伍也会在 5 月份启动网上报名工作,应届生可网上报名并从所在高校参加预征。这部分毕业生在冬季征兵时可优先入伍。 5 月份仍在大规模招聘的往往是民营企业。 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全国民营科技企业与高校毕业生网上招聘周将提供大量岗位。据统计,目前约有 70% 的毕业生要到民营企业就业。 2 、寒假是特冷的季节,用冰点的冷静和理智,做好职业定位,确定用力的方向,缩小盲目的半径!! 大部分毕业生采取的求职方式很多都是海投,甚至霸面!屡败屡战!其实这种方式也没有错误,毕竟大部分毕业生没有职业规划,不明确就业方向,因此看到求职信息就想试试! 这样求职其实也是一种搞好规划和定位的方式,就是实践出真知,在经历中反思和总结。这里讲一个故事:叫“最大的麦穗”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陆续走进了麦地。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你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大家听到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 我们不妨这样想想!找工作就像找麦穗一样,都想找到最好的!但什么才是最好的?怎样才能找到呢?你可以先看看前 1/3 的麦地里的麦穗,看看大小如何,判断大的有多大,然后树立一个标准,即这么大的是“最大”的,然后在剩下的 2/3 麦地里按照以前的标准去找到属于你的那个“最大的”,就算不是最大的,那也是比较大的。 找工作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前半段可以疯狂地去找,神马招聘会,神马面试,神马企业都看看,都试试,如果被拒了,说明你不合适或者没达到别人的要求,这个时候就应该调整一下目标。如果录用了,你又不想去,至少在 HR 眼里你是符合当前工作的要求,只是你不满意而已,可以拔高一些。如果录用了,你又十分满意。恭喜你找到好工作了!如果始终徘徊,自己找的又多,那么可以将你找的所有工作类型、待遇、面试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一个较为平均的水平,自己可以在这个领域去选择工作和企业。总之就是缩小盲目的半径,确定用力的方向。 如果你是用这样的方法搞定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应该不回后悔!当然前提是你要找工作,最起码也不下于 10 个企业或单位。 3 、好好思考什么样的人可能帮得到你的就业,找出就业人脉图,然后结合自己的要求,做到双向互助,一定毕业就就业,别再毕业就失业! 熟人推荐是找工作成功率非常高的方式,企业也开始喜欢采用内部人员推荐的方式。这是一种减少盲目求职的局面手段。寒假里好好在脑海中描绘一下你的就业贵人,可以是家人,可以是亲戚,可以是以前的同学,可以是老乡,可以是毕业的师兄师姐,可以是你认识的所有人。一个电话、一个邮件、一个短信,去寻求帮助吧! 总之在毕业的时候不要去逃避就业。目前很多人考研就是逃避社会,害怕就业。其实这是一种 逃避。已经找到了工作,在工作中有很多心得体会,未来自己喜欢这个工作,发现自己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还不够,这个时候,可以继续回去读书。 反正毕业后,应该不要再用父母的钱,应该自己要独立自主啦。其实我们闲父母管的多,如果不想管的多,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不再向他们拿钱,自然会少很多限制。然后还给他们寄钱,这样就更加让他们放心啦!另外就是先工作可以有一定的职场人脉,这个人脉后面可能存在巨大的你喜欢进入行业的人脉。比如我的一个同学喜欢保健品,想从事保健品研究。一开始找的是添加剂企业,但是他的一个同事的朋友是从事保健品的,于是就这样认识了。然后顺理成章进入了保健品行业!! 当然,虽都想第一次就找到好工作,但是这毕竟是理想主义!现在要做的就是实际主义者启动行动的翅膀!不断的让这个翅膀坚硬一些,至少可以多飞一会!多飞一会要两个动力:一是职场核心竞争力;二是职场人脉!! 离 5 月底时间不多了。毕业生们应该更加理智一些。听父母的不如听自己的,等待不如出击,失败了灰心不如再战斗,因为方法总比问题多!除非你的脑海看到的都是问题。这个时候你应该学会眼里看到的是:国足失败了,但是国足依然是国足,依然有球迷看,依然受媒体关注,依然是期待和盼望,依然是在找解决方法!! 我的更多文章: 大学后期如何给力就业?恋上你的目标! (2011-01-14 09:08:51) 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找工作不考虑户口啊? (2011-01-07 07:55:29) 大学生如何选择通向职场的考证? (2011-01-05 17:35:17) 十大幽灵悄悄地阻碍了你!! (2010-12-29 09:07:27) 为什么你的简历总是“石沉大海”? (2010-11-27 23:47:12) 大一新生职业规划的主题:试试看! (2010-11-19 12:09:01) HR揭秘职场招聘潜规则!! (2010-11-13 23:53:34)
4998 次阅读|2 个评论
苏格拉底的启示
lantiantcm 2011-4-19 12:10
苏格拉底;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 古希腊 的 思想家 、 哲学家 , 教育家 ,他和他的学生 柏拉图 ,以及柏拉图的学生 亚里士多德 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 西方哲学 的奠基者。 苏格拉底名言摘录: 1. 认识你自己( know yourself )。 2. 逆境是人类 获 得知 识 的最高学府 , 难题 是人 们 获得智慧之门。 3. 我们的需要是越少,我们越近似上帝。 4. 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 5.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6. 美是难的,缺憾即是美。 7. 德性,美德即是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 8. 别人为食而生存,我为生存而食。 9. 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 10.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11.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12. 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 13. 男人活着全靠健忘,女人活着全靠牢记。 14.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15. 我非常清楚地知道,我并没有智慧,不论大的还是小的都没有。 16.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17. 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18.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师傅引进门,修行看个人。) 19.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学会爱人如己,爱人者人恒爱之。) 20.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21. 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22.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我是自然界最伟大的奇迹。 23.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24. 我知道自己的无知,我知我无知。 25. 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 。 26. 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 爱情。 27. 不要靠馈赠来获得一个朋友。(否则就沦为酒肉朋友了。) 28.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 29. 我到处走动,没有做别的,只是要求你们,不分老少,不要只顾你们的肉体,而要保护你们的灵魂。 30. 对哲学家来说,死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31.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32. 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 33. 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34. 如果我能忍受了自己的老婆,也就能忍受任何人了 ! 35. 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 36. 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 37. 任何确实的实验都说明,任何一种生理或心理的疾病都能靠吃素和喝纯水而减轻病情。 38. 想起来,我还欠某人一只鸡未还。(苏格拉底临刑前嘱咐御史的话。) 39. 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做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 40. 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3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生定律
热度 1 eduman 2011-4-16 22:59
人生定律 术数命理只能解释命运,而不是命运本身。人生的命运本质上是人的业力牵引而造作,由天、地、人三种力量不断互动影响而显现出来的。主宰命运的不是什么鬼、神,正是人自己。命运修造的几大定律与原则: 一、 因果定律: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產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二、 吸引定律: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又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 深信定律: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则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这件事就一定能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比如一个人深信积极的事物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生。又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这个人很快就会死去。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运修造的原则。由此看来,有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想给自己种福,必须建立好的信念。 四、 放松定律: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则这些东西的到来有时候能快到令你吃惊;相反,如果你对结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举个例子:大热天晚上停电,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着觉备受煎熬,老在想着这该死的电什么时候才来,电总是在你着急的时候偏偏不来,但当你最后受够了,人清静安定自然凉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时候,电就来了,倏忽间你的房里灯火通明,电风扇转起来了。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这是定律,这是放松定律。《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达到无念无想的地步,就是这个道理。值得注意的还有: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无所住而生其心”。 五、 当下定律: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所以修造命运的专注点、着手处只能是“当下”,舍此别无他途。根据吸引定律,如果人总是悼念过去,就会被内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变的旧现实中无法解脱;如果人总是担心将来,人的担心就会把人不想发生的情况吸引进现实中来。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做好目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六、 80/20定律: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须知命运修造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七、 应得定律: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 八、 间接定律:要提高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须通过首先提高别人的自尊间接实现。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过成就别人间接达成。又例如:有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润,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现,一两年内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產品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这就是间接定律在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间接定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九、 布施定律:布施就是“给出去”的意思。这个定律是说,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例如:你布施金钱或物质,你将会成倍地获得金钱或物质回报;你布施欢喜心,让他人衷心愉悦,你将会成倍地得到他人回报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你将会成倍地得到安乐。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 十、 不图报原则:这是布施定律的补充。这个原则是说:你布施的时候永远不要企望获得回报,你越不望回报,你的回报越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例如类似的情况不知你有没有碰到过:一天你开车赶着去会见重要客户,路上看到一对年老夫妇的汽车爆胎了。你因为赶时间不想管,但又觉得必须管,于是你停下车帮他们换轮胎。你把轮胎换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笔钱表示感谢,你婉拒了老人家并且祝他们好运然后你继续上路。当你赶到约会地点,却发现客户比你来得还晚,而且客户很爽快地就和你签了协议。你会不会觉得很走运呢?但这不是运气,而是定律。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给大象(施)称重量,大家说如果再给大象加一条丝巾(回报),大象的重量会增加多少呢? 十一、 爱自己原则:一切利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开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并真心喜爱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爱别人,才能爱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欢喜、安定和无畏,才可能有广阔的胸襟。你如果不喜欢不满意自己,那么你是无法真正喜欢别人的。这点非常重要。有些人把爱自己等同于自私自利,这是误解。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你如果对自己不喜欢、不满意,就会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员,爱众生的同时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请先好好认识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谈爱其他众生。 十二、 宽恕原则:如果把消极思想比作一棵树,那么其树根就是“嗔心”,把这个树根砍掉,则这棵树就活不长。要砍掉这个树根,必须懂得如何宽恕。第一个需要宽恕和原谅的对象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对你做过或正在做什么不好的事,都必须完全、彻底地原谅他们;第二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伤害过或正在伤害你的人,记住你无需与他们勾肩搭背嘻皮笑脸,你无需与他们成为好朋友,你只要简单地、完全地宽恕他们,就可以砍掉消极之树的树根;第三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你自己!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请先真诚地忏悔并保证不再犯,然后——请宽恕自己。内疚这一沉重的精神枷锁不会让你有所作为,相反会阻碍你成为面貌焕然一新的人。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十三、 负责原则:人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人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人就会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人如果依赖心重,就会往后看,盯着过去发生的、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长吁短叹。事实上,对你负责的也只能是你自己。请时刻提醒自己:“我对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负完全的责任” 十四、 不对抗原则:切忌有与命运对抗的想法和心态,这容易使人生不平之心。你想和命运对抗,其实是在和自己较劲,这样越对抗越难摆脱。最好的心态是不管命运是好是坏,我只管修自己,一日修来一日功,这样坏者变好,好者更好。所以“改变命运”应称为“修造命运”。 十五、 除草原则:人的杂念妄念就像花园里的杂草。杂草不需要专门的照料和养分,它自己就能长得茂盛。如果不管它,花园就会“杂草丛生”。所以一个好的花园,必须时常进行除草。所谓“时时勤拂拭”。相反正见善念就像花园里的花朵,必须细心种植栽培,才能生长得好。所有善知识和有用的有利的资讯,都必须时时接触和复习。重复重复再重复,把性格修造这种脑力劳动彻底变成体力劳动。 十六、 行动原则:有行动才有吉凶,无行动则无吉凶。例如一个人有了病,却不配合治疗,不进行体育锻炼,病会好吗?做了善事种了善因,就会產生一股力量,把人的行动向吉处推,但是没有行动,这股力量如何显现呢?所以学佛行善所带来的吉祥,也必须在行动中才显现出来。 人生定律 术数命理只能解释命运,而不是命运本身。人生的命运本质上是人的业力牵引而造作,由天、地、人三种力量不断互动影响而显现出来的。主宰命运的不是什么鬼、神,正是人自己。命运修造的几大定律与原则: 一、 因果定律: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產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二、 吸引定律: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又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 深信定律: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则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这件事就一定能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比如一个人深信积极的事物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生。又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这个人很快就会死去。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运修造的原则。由此看来,有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想给自己种福,必须建立好的信念。 四、 放松定律: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则这些东西的到来有时候能快到令你吃惊;相反,如果你对结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举个例子:大热天晚上停电,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着觉备受煎熬,老在想着这该死的电什么时候才来,电总是在你着急的时候偏偏不来,但当你最后受够了,人清静安定自然凉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时候,电就来了,倏忽间你的房里灯火通明,电风扇转起来了。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这是定律,这是放松定律。《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达到无念无想的地步,就是这个道理。值得注意的还有: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无所住而生其心”。 五、 当下定律: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所以修造命运的专注点、着手处只能是“当下”,舍此别无他途。根据吸引定律,如果人总是悼念过去,就会被内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变的旧现实中无法解脱;如果人总是担心将来,人的担心就会把人不想发生的情况吸引进现实中来。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做好目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六、 80/20定律: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须知命运修造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七、 应得定律: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 八、 间接定律:要提高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须通过首先提高别人的自尊间接实现。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过成就别人间接达成。又例如:有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润,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现,一两年内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產品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这就是间接定律在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间接定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九、 布施定律:布施就是“给出去”的意思。这个定律是说,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例如:你布施金钱或物质,你将会成倍地获得金钱或物质回报;你布施欢喜心,让他人衷心愉悦,你将会成倍地得到他人回报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你将会成倍地得到安乐。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 十、 不图报原则:这是布施定律的补充。这个原则是说:你布施的时候永远不要企望获得回报,你越不望回报,你的回报越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例如类似的情况不知你有没有碰到过:一天你开车赶着去会见重要客户,路上看到一对年老夫妇的汽车爆胎了。你因为赶时间不想管,但又觉得必须管,于是你停下车帮他们换轮胎。你把轮胎换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笔钱表示感谢,你婉拒了老人家并且祝他们好运然后你继续上路。当你赶到约会地点,却发现客户比你来得还晚,而且客户很爽快地就和你签了协议。你会不会觉得很走运呢?但这不是运气,而是定律。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给大象(施)称重量,大家说如果再给大象加一条丝巾(回报),大象的重量会增加多少呢? 十一、 爱自己原则:一切利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开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并真心喜爱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爱别人,才能爱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欢喜、安定和无畏,才可能有广阔的胸襟。你如果不喜欢不满意自己,那么你是无法真正喜欢别人的。这点非常重要。有些人把爱自己等同于自私自利,这是误解。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你如果对自己不喜欢、不满意,就会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员,爱众生的同时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请先好好认识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谈爱其他众生。 十二、 宽恕原则:如果把消极思想比作一棵树,那么其树根就是“嗔心”,把这个树根砍掉,则这棵树就活不长。要砍掉这个树根,必须懂得如何宽恕。第一个需要宽恕和原谅的对象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对你做过或正在做什么不好的事,都必须完全、彻底地原谅他们;第二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伤害过或正在伤害你的人,记住你无需与他们勾肩搭背嘻皮笑脸,你无需与他们成为好朋友,你只要简单地、完全地宽恕他们,就可以砍掉消极之树的树根;第三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你自己!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请先真诚地忏悔并保证不再犯,然后——请宽恕自己。内疚这一沉重的精神枷锁不会让你有所作为,相反会阻碍你成为面貌焕然一新的人。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十三、 负责原则:人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人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人就会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人如果依赖心重,就会往后看,盯着过去发生的、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长吁短叹。事实上,对你负责的也只能是你自己。请时刻提醒自己:“我对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负完全的责任” 十四、 不对抗原则:切忌有与命运对抗的想法和心态,这容易使人生不平之心。你想和命运对抗,其实是在和自己较劲,这样越对抗越难摆脱。最好的心态是不管命运是好是坏,我只管修自己,一日修来一日功,这样坏者变好,好者更好。所以“改变命运”应称为“修造命运”。 十五、 除草原则:人的杂念妄念就像花园里的杂草。杂草不需要专门的照料和养分,它自己就能长得茂盛。如果不管它,花园就会“杂草丛生”。所以一个好的花园,必须时常进行除草。所谓“时时勤拂拭”。相反正见善念就像花园里的花朵,必须细心种植栽培,才能生长得好。所有善知识和有用的有利的资讯,都必须时时接触和复习。重复重复再重复,把性格修造这种脑力劳动彻底变成体力劳动。 十六、 行动原则:有行动才有吉凶,无行动则无吉凶。例如一个人有了病,却不配合治疗,不进行体育锻炼,病会好吗?做了善事种了善因,就会產生一股力量,把人的行动向吉处推,但是没有行动,这股力量如何显现呢?所以学佛行善所带来的吉祥,也必须在行动中才显现出来。 人生定律 术数命理只能解释命运,而不是命运本身。人生的命运本质上是人的业力牵引而造作,由天、地、人三种力量不断互动影响而显现出来的。主宰命运的不是什么鬼、神,正是人自己。命运修造的几大定律与原则: 一、 因果定律: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佛教,还有基督教和印度教等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產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二、 吸引定律: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又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三、 深信定律: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则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这件事就一定能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比如一个人深信积极的事物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生。又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这个人很快就会死去。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运修造的原则。由此看来,有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想给自己种福,必须建立好的信念。 四、 放松定律: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则这些东西的到来有时候能快到令你吃惊;相反,如果你对结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举个例子:大热天晚上停电,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着觉备受煎熬,老在想着这该死的电什么时候才来,电总是在你着急的时候偏偏不来,但当你最后受够了,人清静安定自然凉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时候,电就来了,倏忽间你的房里灯火通明,电风扇转起来了。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这是定律,这是放松定律。《了凡四训》中云谷禅师要了凡先生念准提咒要达到无念无想的地步,就是这个道理。值得注意的还有: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无所住而生其心”。 五、 当下定律:人不能控制过去,也不能控制将来,人能控制的只是此时此刻的心念、语言和行为。过去和未来都不存在,只有当下此刻是真实的。所以修造命运的专注点、着手处只能是“当下”,舍此别无他途。根据吸引定律,如果人总是悼念过去,就会被内疚和后悔牢牢套在想改变的旧现实中无法解脱;如果人总是担心将来,人的担心就会把人不想发生的情况吸引进现实中来。正确的心态应该是不管命运好也罢坏也罢,只管积极专注于调整好做好目下当前的思想、语言和行为,则命运会在不知不觉中向好处发展。 六、 80/20定律: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80%的成果在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须知命运修造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七、 应得定律:人得到应得到的一切,而不是想得到的一切。云谷禅师对了凡先生所说的拥千金者值千金,应饿死者必饿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命运修造者,必须要提高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提高则人应得的不管质和量都会提高。 八、 间接定律:要提高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须通过首先提高别人的自尊间接实现。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过成就别人间接达成。又例如:有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润,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现,一两年内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產品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这就是间接定律在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间接定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九、 布施定律:布施就是“给出去”的意思。这个定律是说,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例如:你布施金钱或物质,你将会成倍地获得金钱或物质回报;你布施欢喜心,让他人衷心愉悦,你将会成倍地得到他人回报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你将会成倍地得到安乐。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 十、 不图报原则:这是布施定律的补充。这个原则是说:你布施的时候永远不要企望获得回报,你越不望回报,你的回报越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例如类似的情况不知你有没有碰到过:一天你开车赶着去会见重要客户,路上看到一对年老夫妇的汽车爆胎了。你因为赶时间不想管,但又觉得必须管,于是你停下车帮他们换轮胎。你把轮胎换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笔钱表示感谢,你婉拒了老人家并且祝他们好运然后你继续上路。当你赶到约会地点,却发现客户比你来得还晚,而且客户很爽快地就和你签了协议。你会不会觉得很走运呢?但这不是运气,而是定律。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给大象(施)称重量,大家说如果再给大象加一条丝巾(回报),大象的重量会增加多少呢? 十一、 爱自己原则:一切利他的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开端,就是接受自己的一切并真心喜爱自己。只有这样,你才能爱别人,才能爱世界,你才可能有真正的欢喜、安定和无畏,才可能有广阔的胸襟。你如果不喜欢不满意自己,那么你是无法真正喜欢别人的。这点非常重要。有些人把爱自己等同于自私自利,这是误解。如果仔细体会,就会发现你如果对自己不喜欢、不满意,就会很容易生出嫉妒心和怨恨心。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员,爱众生的同时为何把自己排除在外?所以请先好好认识自己,先跟自己做好朋友,再谈爱其他众生。 十二、 宽恕原则:如果把消极思想比作一棵树,那么其树根就是“嗔心”,把这个树根砍掉,则这棵树就活不长。要砍掉这个树根,必须懂得如何宽恕。第一个需要宽恕和原谅的对象是父母,不管你的父母对你做过或正在做什么不好的事,都必须完全、彻底地原谅他们;第二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所有以任何方式伤害过或正在伤害你的人,记住你无需与他们勾肩搭背嘻皮笑脸,你无需与他们成为好朋友,你只要简单地、完全地宽恕他们,就可以砍掉消极之树的树根;第三个需要宽恕的对象,是你自己!不管你过去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请先真诚地忏悔并保证不再犯,然后——请宽恕自己。内疚这一沉重的精神枷锁不会让你有所作为,相反会阻碍你成为面貌焕然一新的人。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十三、 负责原则:人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当人对自己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时,人就会向前看,看自己能做什么;人如果依赖心重,就会往后看,盯着过去发生的、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长吁短叹。事实上,对你负责的也只能是你自己。请时刻提醒自己:“我对自己的一切言行、境遇和生活负完全的责任” 十四、 不对抗原则:切忌有与命运对抗的想法和心态,这容易使人生不平之心。你想和命运对抗,其实是在和自己较劲,这样越对抗越难摆脱。最好的心态是不管命运是好是坏,我只管修自己,一日修来一日功,这样坏者变好,好者更好。所以“改变命运”应称为“修造命运”。 十五、 除草原则:人的杂念妄念就像花园里的杂草。杂草不需要专门的照料和养分,它自己就能长得茂盛。如果不管它,花园就会“杂草丛生”。所以一个好的花园,必须时常进行除草。所谓“时时勤拂拭”。相反正见善念就像花园里的花朵,必须细心种植栽培,才能生长得好。所有善知识和有用的有利的资讯,都必须时时接触和复习。重复重复再重复,把性格修造这种脑力劳动彻底变成体力劳动。 十六、 行动原则:有行动才有吉凶,无行动则无吉凶。例如一个人有了病,却不配合治疗,不进行体育锻炼,病会好吗?做了善事种了善因,就会產生一股力量,把人的行动向吉处推,但是没有行动,这股力量如何显现呢?所以学佛行善所带来的吉祥,也必须在行动中才显现出来。
个人分类: 文摘|1610 次阅读|2 个评论
“苏格拉底问题”:个人、企业、组织
热度 2 YonLushgry 2011-4-14 15:25
闫茂伟|文 阿马蒂亚·森在其《伦理学与经济学》(王宇,王文玉译;商务印书馆 2010 年版)一书中这样写道:“很难相信,由 苏格拉底问题( Socratic question ) ,即‘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所引发的自我反省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没有任何影响。正如贝纳德·威廉姆斯( Bernard Williams )( 1985 )所指出的那样,这一问题对于伦理学来说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核心问题。经济学所研究的人真的能够不受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的影响,并一成不变地恪守现代经济学所给予他们的那种不健康的精明和现实吗?”( P7-8 ) “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 尽管“能够”与否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回答清楚的,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现实的问题。但是,对于这一问题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态度和价值上的定位,即道德或伦理上的判断问题;而且,对于回答这一问题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立场与信念上的秉持,即正直而合理的品性问题。因为,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同样是受“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这一核心问题的影响的,即回答或研究这一问题的人同时也应该考虑“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的问题。 比如,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学中的利益或利润抑或效益最大化这一问题时,其自身也要考虑——其实也不能不考虑——“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的问题。甚至,有的时候也需要考虑自己应该如何生活的问题。如若不能真正的回答或违心的回答了这一问题,那么经济学家不仅在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上出了问题,而且其自身的品质也有些是否端正的嫌疑。而这种问题是应该值得提出并加以澄清的,因为这种情形不是出现不了的。那些坚决认为或故意认为“人”或“经济人”只是或就是追求或谋取最大利益或利润抑或效益而不用顾及他人、社会、民族、环境等的提出者,在态度和价值的定位或立场与信念的秉持上绝不是没有问题的。 “一个企业应该怎样应营生?” “一个人应该怎样生活?”或“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既是每一个人需要关注与思考的问题,同样,也是每一个社会需要注重与反省的问题。其实,这一问题总是伴随着每一时代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的。这里,我们无需做任何什么这样那样的假设,我们只要稍稍的关注一下现实、关注一下生活,我们总能感受到对这一问题的困惑与不解。而且,这一问题不仅仅渗透在每一个个体的个人身上,更是渗透于每一个团体的组织之中。比如,企业这一经济组织——在经济学上往往被称为“经济人”——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不论被动还是主动,对于“经济人”来说,“一个企业应该怎样经营?”或“一个企业应该怎样生存?”不能不是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甚至是一个必须要面对的挑战性问题! 先前的安然、环球电讯、世通公司,不久前的富士康、三鹿、英国石油公司,现在的双汇集团、上海华联超市等出现的问题与发生的事件,以及各自所遭遇的下场足以让现在的每一个企业深思与反省:“一个企业应该怎样经营?”或“一个企业应该怎样生存?”而这不仅仅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更是一个行为与行动上的问题。种种所谓的“企业或公司社会责任”、企业伦理或道德、公司伦理或道德等等并不仅仅是教科书、法律法规、行为守则、公司章程、标准指南等等的制定、设计、张贴与宣传,其中的每一项战略承诺、每一种责任落实都要企业切切实实的兑现——与企业利益紧密相关的兑现,而不能只说不做、忽悠社会、忽悠公众!作秀的下场迟早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再美的虚伪表演终究会露出丑陋的嘴脸! “一个组织应该怎样生存?” 当然,在一个联系日益紧密的社会中,“一个企业应该怎样经营?”或“一个企业应该怎样生存?”不仅仅是每一个企业时刻都要面临的挑战性问题,而是相关学者、媒体、政府及其职员等等都需要面对的复杂而现实的责任性、常态性问题。如果企业出了问题,需要追究责任的不仅仅是企业自身,还应该是与企业出现这一问题相关的那些学者、媒体、政府及其职员等。因为,在这当中,那些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的个人和机构同样需要注重“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和“一个组织应该怎样生存?”这一类问题。可以说,每一个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组织都有着这样的问题。于此,各自认知与践行的不同,结果与下场也不同。
个人分类: 论见&亮见|3577 次阅读|3 个评论
研一还没女友的孩子你依然伤的起,我要上路,因为我还有远方
热度 3 jay1060201001 2011-4-10 16:45
时间:2011年4月10日下午2点45分 地点: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计信学院5楼 人物:二十三岁单身闷骚男张洁 周末午后两点,坐在实验室舒服的椅子上,品着醇厚苦涩咖啡,哥有些惆怅,又有些轻松。午后的阳光洒满的窗台,好久没这么惬意了。每天背着书包在宿舍、食堂、图书馆和实验室之间来回奔波,仿佛被打了鸡血的木偶一样游走于全球某工商的校园,我定了定神,抿一小口咖啡,叹道:啊,自己原来还是这么完好的活着,贪婪者呼吸者钱塘江畔的氧气! 苏格拉底说过:最热烈的爱情往往以冷漠收场。看来我已是不止第一次成为其诅咒的对象,可能这就是我吧,对于很多事情喜欢追根问底,理智与感情在体内冲突着,欲望和激情在内心激荡着,让我久久不能停息。俞敏洪说过,他的大学是灰色的,他出国失败,当老师又被学校炒鱿鱼,还好把我的时机创立新东方,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我呢,我的大学又岂止用灰暗来形容,每个人都有他成长的苦痛与欢乐,我也从没例外过,高考失败,再战考入华侨大学,考研调剂,高中起就因为学习及其努力,心理失衡,成为了一个偏执狂,大学生活是在压抑与苦痛中度过,有点狂躁症倾向。经历了那么多才发觉,哦,我终于能像其他人一样,我还是依然年轻,也应该如他人一样感受这年轻岁月。目前为止,说句良心话,我没后悔过,犯过错,也没逃避过。 子曰:君子求诸己,我缺点很多,到目前为止,我还是个自我意识比较强的人,正如一些人曾说过我,你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优势就是有利于独立思考,然而劣势就是有点自以为是。当然我内心也渴望得到一种认同感,这种感觉在这个全球某工商难以被普遍认同,当然即使在哈佛也不会被普遍认同。这在我看来不是个大问题,因为并不会给别人带来任何影响。正是因为如此,其实我也是一个内心支配欲很强的人,古人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看样子我学的并不够好,顶多及格。儒家讲直、仁、忠、恕,我很直,自己和朋友们都认同的,当然容易得罪人了,这样子,不过比前两年好太多了。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老夫子说得好,这一点上我不够好,很多时候自己干的事会拿捏不定,其实很是自私,偏要摆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不过很多事终究还是做了,所以说如果自己是比尔.盖茨不会把钱全捐了,当然我这辈子断然成不了BillGates。忠,经常感觉自己过于忠,对朋友忠,对爱情忠,对理想忠,并没有啥错。所以这样的人容易被自己奴役,得不了空闲。对女人忠让哥吃了不少亏,下次遇到心仪的女人一定别再头脑发热了,不过这点上我是最不敢打包票滴。曾经有好朋友说过我,洁子,你在遇到五个女人之前是找不到女朋友的,这点我不敢苟同,不过目前也没敢否定。恕,我本来的理解是宽恕别人,其实何止宽恕别人呢,人其实最难得的是宽恕自己,给自己犯错的权利和机会,然后就不要纠缠自己的过错,用行动和时间让自己成长,让自己坚强。 今天在这也不得不晒晒我曾经的感情问题,坦白的说,目前为止,我爱过两个女人,日他,不知是不是巧合,抑或上天安排,这两个女人名字里都带一个“丹”,第一个“丹”是俺大学里遇到的,那时她犹如清风般从我身边走过,当时我的魂就飞了,没过几天就要了电话,那是09年六月份的事了,考研将这份感情隔了太久,考完试后我们聊了几天,不过都到10年了,说着快毕业了,我的脑海里还存留着写过的情诗和那些当时莫名的胡言乱语,就这样结束了。后来就是来到了这全球某工商,我一直对这个学校有种感激,因为遇到他之前我经历了很多,老师的鼓励让我这个二十出头的青年重新站在了生活的起跑线,犹如扬帆起航。这里有很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当然美眉也是比比皆是。于是我就在本学期的一个傍晚,在一个神马翻译的宣讲会上和第二个“丹”认识了,虽然当时他对我似乎有些不屑,俺还是厚着脸皮搭上了。有句话说:男人一旦爱上女人,就会变成很贱的动物。我当然不例外。算起来我是二十八天前的今天认识的,昨天就一切烟消云散了,她对我说:“你还是收手吧,对不起了”,连最后挽留的机会她都没给我,脑袋里也只剩下写过的几行情诗。我不后悔曾经“犯贱"过,至今她的一颦一笑还时不时在我脑中闪现,因为我已不再能记起她的模样,我曾经脑中幻想的一千种向她表白的方式也已经化为泡影,留着下个女人用吧。 如果说在追女人方面我的战术有误的话,这点我是百分百认同,然而这不是问题的根源。首先思想上我容易败下阵来,自己在心爱的女生面前总会变得软弱,我不太懂幽默,喜欢真实,讲实话(一般美眉喜欢被人忽悠),又是对于爱情有着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情结的人,这本身听起来就有些矛盾。一旦有了理想主义的情结,我就很容易把爱的对象理想化,神圣化,所以才会摔得很惨,就像我曾对第二个"丹"说过你是我的godness,这样很可能给她一种束缚感,这与仍处在校园里对于爱情理想化的美眉断然是难以行得通的。当然也有时机等等客观原因。 毛主席说: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此话太对了,还有就是要有极强的耐心和战斗精神,所以时间上也要允许,这点条件我是不大满足的,这学期自己依然任重道远,本月23、24我要去南京东南大学参加一个有关复杂网络的国际会议,与会的很多人都是该领域的牛人,香港城市大学的陈关荣老师,中科大的汪秉宏老师,中科院的方锦清院士......这些只能在论文上见到的人名会出现,客观的说,我不算很笨,不过在全球某工商的确客观环境所限,许多问题得不到交流,单打独斗写不出啥玩意的,要毕业,论文还是要发的,这次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而且本次会议食宿免费,还有免费南京中山陵旅游,哈哈。希望自己带着一颗求知的心,交流学习的心态过去,期望会有些收获。英语是我读研期间坚守的目标,五月份下半月还有BEC高级考试,目前我的英文的确有些提高了,与老外交流还算自如,希望一直保持。好吧,就写到这儿吧,手都酸了,各位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看了俺的文章一定要给点力啊!
3290 次阅读|3 个评论
哲学、上帝、爱情
热度 10 techne 2011-3-4 17:42
哲学、上帝、爱情 王 键   上帝在天堂里召开了哲学大会,古今的著名哲学家都列席参加。   但让上帝没想到的是,在会上哲学家们居然很热烈地讨论起了关于爱情的话题。   其实说来也难怪:无论多么伟大的学者,毕竟也都只能是肉身凡胎的凡人,当然也都会关心、渴望爱情。   当然,在上帝的领导下,这显然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以下是这次会议的记录,请看各位哲人的高论:   苏格拉底:“爱情是两个心灵的对话,通常会发生于男女之间(不过男人和男人之间也是有可能滴)。当然必须还要小心的是——打雷是经常的,而打雷之后肯定要下雨……”   柏拉图:“爱情是个完美的理念,爱情是灵魂的回忆,爱情是永恒的……”   亚里士多德:“我的爱情四因说:爱情是目的,其质料是生活,形式是婚姻,动力则是异性相吸……”   奥古斯丁:“爱情就是靠近上帝,离上帝越近,就爱得越深”   洛克:“爱情,就是在一块洁白的石头上慢慢刻下‘I Love You’ 三个字……”   休谟:“在爱情中时刻充满着怀疑和不确定——永远相爱究竟是如何可能的?我发现了这个著名的爱情归纳问题,其实根本没有永远的爱情……”   笛卡尔:“我已经为世界找到了一个基础,它就是爱情!我爱故我在……”   莱布尼兹:“爱情会让人失去理智,它只能是精神单子世界发生紊乱时的产物……”   康德:“爱情是一种信仰,它超越了纯粹理性划定的界限,当我们试图用理性去理解爱情的时候,就注定会陷入悖论和幻象之中。”   黑格尔:“爱情是辩证的,它的真谛在于你要像变戏法一样,很熟练地运用辩证法去说明你身边的那个爱人的所作所为永远都是正确的——所以我的婚姻生活很幸福……”   叔本华:“爱情是一场悲剧,爱情是失望,是无助,是折磨,你从爱情中所享受到的只有痛苦……”   马克思:“我和恩格斯合作,发表了著名的《爱情党宣言》。‘一个幽灵在心中徘徊,它就是爱情……恋爱党失去的只是锁链,而赢得的将是整个世界!’你们别不相信,看看我是怎么把美丽的燕妮骗到手的?嘿嘿!”   尼采:“我的爱情,要如同一个熟透的苹果落下,呈现于我的手中。这是一个不洁的世界,真正的爱情只属于那些超人——可是,到处都是戏弄伟大思想家的女人,我找不到女超人,所以只好独善其身……”   胡塞尔:“爱情应该是严格的。可是经过反复还原,我发现它似乎活动在意向性之外。爱情总是不知不觉,当我们仔细端详它时,爱情却因此而消失了。看来现象学和爱情无缘……还是让我们回到爱情本身吧!”   罗素:“我发现了著名的爱情悖论:如果一个男人只能爱那些不被自己的男朋友所爱的女人,那么他到底应不应该爱自己的女朋友呢?”   维特根斯坦:“爱情是发生在两个同构的人之间的事态,爱情是神秘的、不可言说的。关于爱情,我们最好保持沉默。”他沉默许久,又补充说到:“爱情是一种游戏,而这种游戏不存在某个本质或最终目的……”   卡尔纳普:“爱情需要证实,每次恋爱都是对你的爱情的确证,次数越多,爱情越多……”   海德格尔:“我发现了爱情最深处的秘密:为什么恋爱者恋爱,爱情却反倒不存在?爱情的本性——本性的情爱?无论如何,恋爱、坠入爱河或拥有爱情,都无法改变你那有限的、终有一死的命运……”   歌德尔:“是我证明了著名的爱情不完全性定理:它充分说明爱情要么会让你感到意犹未尽,要么就会让你体验至少一次错误……”   波普:“爱情得能被证伪才成,不曾失恋的人不会懂得爱情,而失恋有一次就够了……”   萨特:“爱情的存在先于其本质,爱情永远都是其所不是,而不是其所是——所以我和波伏瓦永远都爱不完,一辈子只恋爱不结婚……”   哈耶克:“爱情必须建立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充斥着目标和计划的爱情只能是一条通向奴役的道路……”   库恩:“爱情是一场革命,它通常会实现你的人生范式的转换,由此你将结束浪漫派时代,开始步入常规生活……”   费耶阿本德:“想知道爱情的方法论原则吗?想知道赢得自己爱人的诀窍吗?对此我的回答只能是:怎么都行,一切皆有可能……”   拉卡托斯:“我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一个可选择的更优的新爱情伴侣出现之前,那个旧的爱情伴侣是绝不会被自动淘汰的,尽管从理论上讲她完全可能已缺乏吸引力了……”   罗尔斯:“如果有利于这个社会中最不幸者的最大利益,爱情就应该成为一种福利……”   福柯:“爱情是破碎的、非连续的,爱情可能处处都有高潮,而同时处处皆是低谷。爱情是权力的象征,是一种无形的束缚……”   德里达:“爱情是我的延异,她的踪迹,可能的不可能性,不可能的可能性……”   随着各方高见迭出,会场吵吵闹闹,开始争执不休。   这时,上帝终于再也忍不住了,他从无形中跳出来现身,大声宣布:   “你们不要再费口舌了,必须服从组织的安排,要知道,只有我上帝才能真正创造、理解、维持爱情的真谛!”   上帝一张口,这,就只能是关于爱情话题的终结喽。^_^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1250 次阅读|9 个评论
希腊和罗马
热度 3 yanghualei 2011-3-3 14:33
古希腊是一个注重精神上的享受理想主义的国度,追求自由又尊重自由,包容差异性,其杰出的数学和哲学成就是最好的论证 ,可以从下面数学巨匠和哲学圣贤欧几里得、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毕达哥拉斯中发现,如柏拉图的“不懂几何免入内的”的学院门槛,“不应该从几何中获得好处”的学院准则,给问几何用什么用的学员几个硬币打发他走的行为决策,世界是上帝照数学设计的毕达哥拉斯信仰,欧几里得几何严格的演绎逻辑体系,故上帝选择的模板一定是美的且纯洁的,数学是自然的,现实是矫揉造作的,数学是理想的,现实是不纯洁的,故对数学研究是一种神圣的职责,从上面看数学和哲学就是一个理想国,其离现实比较远,故很少有外部激励,前进的动力就是对美真以及圣洁信仰的内在偏好,这可以解释女孩为什么不喜欢数哲,因为女孩是关注实用的生活中的哺乳动物,如果不关注实用孩子就无法养活,故 古希腊是一个注重理性和精神享受,追求自由和崇尚人性的民族,喜欢 数学和哲学 以及由其衍生的逻辑和规范,而其这种规范是对理性追求的必然结果。 罗马注重实用和物质享受,提倡勇敢的国度,同时主张规则和法律,在 建筑、医学 ,军事、法律以及水利道路和娱乐方面取得非凡的成绩 ,医学家盖伦等,出现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学家和医学家,如大型的洗澡堂等催生各种水利的建设,斗兽厂的游戏促使了规则的制定,军事的管理加速了法律的构建,战争使得道路的修建,对生理的享受促进医学的发展, 故罗马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和享乐主义的国度,在科学上其崇尚需求决定科学研究的风格,不提倡与现实不相关的研究,而其在法律上的规范是追求实用和享受的必然结果。 有一点强调一下希腊的规范和罗马的规范是不一样的,系统的规范来自对理性和精神的追求,表现在数学和哲学上,而罗马规范来自于对实用和享受的追求,其表现在法律、建筑以及医学上。
个人分类: 科学史|2875 次阅读|4 个评论
苏格拉底关于人生的教诲
bricklayer 2011-2-2 10:42
几个学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人生是什么?”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树林,要求大家从树林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   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致地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苹果。等大家来到苹果林的另一端,苏格拉底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了。他笑着问学生:“你们挑到了自己最满意的果子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回答。   苏格拉底见状,又问:“怎么啦,难道你们对自己的选择不满意?”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苹果,但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果林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接着说:“我和他恰好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一个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后来我又发现了更好的。所以,我有点后悔。”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也不约而同地请求。   苏格拉底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 郑重的选择,争取不留下遗憾;如果遗憾了,就理智的面对它,然后争取改变;假若也不能改变,就勇敢地接受,不要后悔,继续朝前走。
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苏格拉底的GDP——再告诉你一点经济真相(18)
newniu 2010-10-29 22:41
2007年10月的一天,天高气爽,苏格拉底和弟子们正在酒吧喝酒。当他们喝得差不多时,柏拉图贴着苏格拉底的耳朵,悄悄地说,中国的GDP快要超过德国了,来我们干一杯吧!要是德国不统一,中国早就超过了,也没有什么,不过让我们多等了两年,现在还不是超过了。 GDP是什么,超过他们做什么?,苏格拉底一脸茫然,好像一切与他无关。 看你说的,超过他们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世界第三了,这可是世界第三,不是我们班里那种第三名,级别可不一样。 的确可喜可贺,可是GDP是什么,我不知道呀,要不你给我讲讲吧。 GDP,用经济学术语讲,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如你看那个高个调酒师,在那里干活,也在创造GDP。GDP多,说明创造的东西多,你能说不好? 东西多了当然好,可我不明白市场价格计算什么意思? 你看那个调酒师为我们干活,他干得这个活要放到GDP里面,可是怎么放?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算算这个调酒师带来多少收益,然后加进去。 可是,我看到这个调酒师好几年了,没有什么变化呀,这GDP怎么能增长上去了? 全国GDP当然指全国总和,这就是科技的力量了。他袁隆平,把水稻从亩产1000斤提高到2000斤;还有国内外许多企业都搬到中国来了,那些效率高的,科技含量高的都来了,当然GDP就增长了。 是不是科技增加了,GDP就增加吗?,这个没有问题,你前天在我家看得电脑,两年前买的,主流配置,花了5000;现在主流的只要4000了,而且所有配件都上了一个层次。有点不合你的说法吧! 什么东西都要考虑一个比价,电脑降价了,这说明钱升值了。现在GDP统计没有考虑这么详细,它只考虑你花了多少钱,这也反映了科技的好处,在GDP不上升的情况下,都可以提高的人生活,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科技才是生产力。 不会以花钱为标准计算GDP吧 还是老师有智慧,还真有一种用花了多少钱来计算GDP的,叫做支出法。以你为例子来说,你花了100块买国内的东西,就是帮着国家产生了100元的GDP。全世界所有的人,企业等等吧,只要在我国买了我们的东西,都算成了我国的GDP。 要是在国内买了国外的东西怎么算?我国出口怎么算? 在我国买国外的东西,这只算增加值,就像做买卖,一加一减;出口嘛,其实也就是老外买咱的东西,也有个价,当然算GDP了 这是挺方便的,不过算赚得钱更方便,公司赚得钱,个人赚得,当然是税前 也有这个办法,叫做收入法,反正都一样 不过,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呀,你说GDP涨了这么多,为什么我怎么觉得最近挺难受的,肉也不敢随意吃了,油也涨了。前一段时候,我还想扩大一个咱们这个学院,我问了一下房子价格。我这一问呀,心里都有阴影了,我真得太难受了 GDP统计值,千真万确的,GDP高代表好,GDP增长一定是好的 那我生病了,医生给我看病所创造的GDP,我可不愿意要;地震了,房子要重建,我可负担不起这个GDP呀 这两种是外部灾难,我们最好不提,在正常情况下,GDP增长一定是好的 你说收入就算GDP,要是被抢了,是不是也算创造了GDP 你别说,还真的,现在加拿大都对小偷收税。不过,在我国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GDP是指你自愿交钱,正常情况下的自愿交钱 按你的说话,古代剪径的土匪的收入也算GDP了,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钱,你不自愿交钱,他不让你过呀 土匪不算,他们只是剪径,又没有付出劳动,付出劳动才行的 付出劳动才行,你说那土匪只要修了路,弄了点黄沙铺了一下,那就算GDP了? 老师你这不是糊涂吗?土匪是漫天要价,他们干那点活怎么算 那怎么才算呀,我真的不知道这GDP是怎么回事呀 GDP呀,要求你自愿交钱,还要付出合理劳动,土匪把路一拦,交钱才过人,那是强迫,不算自愿 可是你看那高速公路过路费,还不是一样,把路一拦,就要收钱,我不给钱,他们也不让过呀 这个吗?他们那些高速路是收钱还贷我怎么听说有一些路贷款早就还完了,还在收 这个吗,我想是少数,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不要光注意阴暗面 我还有个疑问呀,我前几天在路上走,就是去看你。我饿得走不动了,突然看见一个卖饼的,我招呼他,没有想到他狮子大开口呀,100元一个,其实平时也就1元一个。你说我花100元是不是就增加了100元GDP 在数字上算,这属于乘人之危,不仗义,不理他 可是,我最听老听房地产商谈刚需,房子本来不值什么钱,这样一折腾,房价涨了好几倍。你说算不算GDP? 在数字上算,这属于乘人之危,不仗义,不理他 不过,我怎么发现到处是这种事呀,本来我家小二要上大学了,你说学费要多少,我拿出了节省了半辈子的钱呀!这为GDP做贡献了,没有办法 老师呀,我看这GDP呀,大多数都是好的,只有极少数是没有办法的,咱不论这个好了 你当我小孩呀,我当你老师还是有能耐的,去年我的钱大部分花在看病、小二上学、还有学院的房子上了,我大部分是被迫的呀。少给我谈什么多数,少数的。我大部分钱都花得冤,你看GDP涨这么多,可我的工资还是那么少,你觉得我容易?我到是希望GDP不涨,我的工资涨。 你年纪这么大了,怎么还是一个愤青呀,纯粹是老愤青! 我愤什么愤,你不要以为看了一点经济学书,就了不得。我还是不明白GDP是什么? GDP简单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就是创造的价值 生产后,总要有消费吧,我很奇怪呀,这些东西都让谁消费了? 这个么,当然是肉烂到锅里,让全国人民消费了或者出口换钱,不过出口换钱是很少很少的,大多数还是让咱自己用了 你这么说,咱这个社会为了维护运转,消费得东西越来越多了。消费不就是社会运转成本吗? 应该这样算吧,这说明社会运转成本高了 可是社会运转成本升高了,有什么得意的。人家都说要成本降低,我们窜到第三位了,是不是社会有问题,怎么成本会上升的这样快? 哦,我也不知道,看来GDP高也不见得好,重要是看大家的感觉,心理上是不是觉得好 我也不知道怎么才算最准,不过百姓的感觉,应该更重要一些。 尾况说明: 中国人是开朗的民族,然而有些玩笑却很苦涩:GDP长得跟胡子一样快,工资涨得跟眉毛一样慢就是典型的一例。中国的GDP增速虽是发达国家的好几倍,但工资增速却远落后于这个幅度。经济连年保持接近10%的增长速度已经成为中国的骄傲,然而在GDP高速增长的同时,许多中国人并没感觉到收入有明显增长。至少相比于两位数的GDP增速,中国人的钱包并没有鼓起的那么快。当然,并不是中国人的感觉出了问题。事实上,中国人均收入水平增速已经连续多年低于GDP增速。也就是说,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人的 工资收入并没有跟着同步增长。与周围国家相比,印度平均工资水平在2003、2004和2005三年里分别上涨了11.45%、11.6%和14%,远远高于印度当年的GDP增长速度。2007年印度雇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上涨了14%。这一速度有望继续保持,预计2008年的平均涨幅将达15%。 中国的GDP增速虽是发达国家的好几倍,但工资增速却远落后于这个幅度。当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日本工资的增长速度比美国快70%,从1950~1980年,日本用了30年时间让百姓的工资收入追上美国,当日本和美国工资收入持平的时候,意味着日本人有了和美国人一样的购买力。当百姓具有足够的购买力时,国家绝不用担心消费低迷。而从1978~2004年,中国经济也高速增长了将近30年,工资水平却只有美国的4%。扣除国内实际购买力高的因素,国内实际工资水平也达不到美国的20%。在制造业,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甚至比上世 纪90年代才开始快速增长的印度还要低10%。2007年,中国员工今年的薪资涨幅有望达到8%,2008年达到9%,与全球最高的印度14%、15%的涨幅,已经接近有一小半的差距了。 而就是这样一个在增长的薪资水平,还在不知不觉中被拉面变贵、馒头变小、油价上浮、猪肉飞涨,以及柴米油盐消弭殆尽,还在不知不觉中被房价疯涨、教育重负的现实问题损耗大半,就连个人所得税重头戏瞄准的都是我们口袋里那点可怜的工资。 单从劳动时间来看,发达国家工人工作的时间呈现减少的趋势,GDP增长只有依靠生产率增长带动。怎么才能增长生产率,一是科技力量;二是减少不必要的损耗。然后,GDP仅仅是从货币上来统计的,那么会产生非常大的误差。科技在某些情况下还会降低GDP值,增加不必要的损耗反而有利于GDP增长。比如最近几年发展的信息产业,PC机、电话通信费用的价格一直在降低。增加不必要的损耗,比如高速公路多收费,大幅提高房价,从表面来看GDP的确增加了,然而这种行为不但没有实际经济价值,反而损害经济运行。 最后说明了GDP不仅仅是社会创造的价值,还代表了社会运转成本。从第一角度来看,GDP越高越好;而从第二角度来看,GDP越低越好。而我们现在有大量GDP增加是以社会运转成本方式增加的,并不会使普通老百姓得利。
个人分类: 经济真相|29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习漫谈(4):“一个人知识再多也是沧海一粟”
sqdai 2010-10-15 05:56
什么样的人有学问?对于这个问题, 钱伟长 先生有一段精彩的论述。他说:我有很多 20 年前、 40 年前不懂的东西,现在还不懂,我有功夫再把它们拿出来解决,有的解决了,我觉得就是很大贡献;有的没解决,有时晚上还经常在想,怎么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解决?不要紧,将来有人解决。 学问就是这样,应该觉得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那你就是很有学问;你觉得什么东西都懂,你大概是没有学问的。 (《大学教师必须搞科研》, 1993 年 5 月)。这段话太有意思了!我与青年朋友谈话时,每每引用这些话,听者莫不发出会意的笑声。笑声中悟出:自以为什么都懂的人,一定是没有学问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再来听听大哲学家罗素是怎么说的: 苏格拉底胸怀坦荡地承认 一个人知识再多也是沧海一粟 。归根结底更重要的是人应该求知。对利害得失无动于衷的探索就是 善 。 你看,两千多年前,这么有学问的苏格拉底就承认自己的知识就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也就是说,觉得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这才是大学问家的风采! 大凡认为自己知识渊博而目空一切狂妄自大的人,必定没有多大学问。一瓶醋不响,半瓶醋晃荡么!只有承认一个人知识再多也是沧海一粟才会有出息。承认后怎么办?罗素告诉我们:应该求知,这是唯一的良策;而且,进行孜孜以求的探索时必须对利害得失无动于衷, 这就是善 !恕我孤陋寡闻,我还从来没有把无私无畏的求知当作一种善,真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我们不是追求真善美吗?最容易起步的做法是好好学习,因为这是 善 。 大家已经听了大学者勤奋苦读的许多范例。这里举一个理工科学生不太熟悉的文科大学者的例子:以民俗学和红学享誉文坛的散文家邓云乡。他一辈子著述颇丰,有二十几种著述,诸如《燕京乡土记》、《文化古城旧事》、《清代八股文》、《清代物价三百年述略》、《红楼风俗谈》、《百年商务话旧》、《中国葬礼历史演变》、《李清照词简说》、《水流云在书话》、《云乡话食》等等,涉及领域之广,令人叹为观止。著名学者冯其庸问邓云乡:你文章如泉涌的秘诀何在?邓云乡的回答是: 只有一个笨办法:天天写,也天天读。 面对知识的海洋,要成为有点学问的人,除了天天读,终生学习,别无它途。 还是引用 钱伟长 先生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吧: 可能有人说我这个钱伟长是有才能的,其实不然。我愿意不隐讳地告诉青年朋友们,如果我曾做出了一点成绩的话,那么这点成绩也确确实实是用艰苦学习、不懈努力取得的。 这几十年来,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也无论条件好坏、环境优劣,我都一直是尽力而为的。因为我清楚地知道, 任何人,不管他的天资如何,成就多么大,只要停止了努力就不能继续进步。今天不努力,明天就落伍;长期不努力,那就必然完蛋! 正因为我坚守这个信念,二十多年来虽然经受了各种各样的磨难,但我从未放弃过努力,所以我自信在专业上没有掉队。(《天才出于勤奋》, 1980 年 7 月)。 青年学子应该努力效仿前辈优秀学者,矢志不渝地终生学习。 写于 2010 年 2 月 22 日晨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67774.html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8536 次阅读|6 个评论
頓悟
jiangjinsong 2010-9-21 16:51
群眾之所以不明真相 有時不是因為資訊不足 更多的時候是因為 心理脆弱的群眾 見不得真相 不願意見真相 费劲巴拉地自我欺骗 誰要是膽敢非揭露真相不可的話 他们可能會群起而灌你丫毒藥 蘇格拉底枉為哲學家 連這點屁事都參悟不透 死了活該 邪教徒眾的荒唐行為 其實遠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荒唐 人人都是群眾 都是某一方面的邪教徒眾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248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苏格拉底产婆术
sumon 2010-7-8 16:41
苏格拉底的辩论方法。先给对方提出关于某一事物的定义,然后层层追问,使对方陷入矛盾,这样讨论下去,可能得到关于这个事物的明确定义。这个定义能表现这个事物的普遍性和本质的东西,是人人会同意的。苏格拉底自己称这个方法为产婆术,是将人内部已有的知识引出来。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归纳的论证。 苏格拉底认为,教师的任务并不只是传播真理,而是要做一个新生思想的产婆。他在讲学或辩论时总喜欢采用对话或提问的方法来揭露对方在认识上的矛盾。他并不向学生传授各种具体的知识,而是通过问答,交谈或者争论,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当他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答错了,他不直接指出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错,而是再提出暗示性的补充问题,再通过争论得出正确的答案。正如苏格拉底自己所说的,他虽无知,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好象他的母亲是一个助产婆一样,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够育新的生命。他把这种教学法称为精神助产术,后人称苏格拉底法或产婆术。
个人分类: 教育学|53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孔子杀了苏格拉底
fengzhigu123 2010-5-6 15:41
文/张跃辉 相信很多同龄人都和我一样,要经过很多年,孔丘的形象才会在心里彻底翻身,由少年时期歌谣中痛骂的孔老二,还原为孔子。因此,在我们的日常阅读与思考当中,会对孔子格外留意,也就不难理解了。 根据典籍记载,孔子做司寇(司法部长官)第七天,就杀了少正卯。在少年时期,我曾对这段公案充满迷惑与好奇。千百年来,有人为尊者讳,说这是谣传,近代最有名的辩护者应该是徐复观。而著名史学家钱穆更干脆,他论证说,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少正卯这个人!当然,更多的人则言之凿凿,说孔子的确杀了少正卯,《荀子宥坐》提供的资料是铁证,连史圣司马迁也是持此一说的。 翻看过一些有关孔子的书,在少正卯被杀的问题上,要么语焉不详,要么沿袭旧说,但总会流露出为孔子辩护的企图,而这种辩护,往往又缺乏足够的力量。因此,读王元涛的小说新作《我的朋友孔丘》(古吴轩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最关心的就是,作者会如何处理少正卯之死呢?学界众说纷纭,不妨寄望于小说家言。文学作品若能提供一个自圆其说又富有启示的解释,也当能助我克服阅读的虚无与渴念。 少正卯究竟有何种言论招致杀身之祸,史无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司马迁说孔子杀少正卯基于五大罪状:心险而达,行辟而艰,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我的朋友孔丘》采信了这一说法,但由此,作者生发开去,将少正卯描写成了一个不断追问的人物,他的追问,逻辑严密,字字在理,但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你跟着他的思路,却往往会推演出极为荒谬的结论来。在小说中,沉溺其中的人,有的狂迷了,有的疯掉了,鲁国因此发生了一次自杀潮。总之,持歪理而又能言善辩,这样的人,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都会很凶险。 在小说中,少正卯的追问,有中国古代名家的影子,如著名的白马非马论,这与西方哲学中的飞箭不动疑惑有异曲同工之效,是后世辩证逻辑的朴素发源。因此,作者笔下的少正卯,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只爱智慧,不问世俗功效,正是这一点,让他与孔子产生了深刻的冲突。但是,按小说的设计,少正卯是应民众的要求被处死的,这又与苏格拉底的命运相近。而孔子则在后来沉痛地反省:他的妒忌与民众的鼓噪在相互利用。 尽管小说的笔调是轻松的,但我们能感觉其背后凝聚着作者沉重的思考。也许,这是一种暗示。与西方文明相比,我们的文化传统强调实用而缺乏实证精神,偏重直觉而欠缺逻辑理性,之所以如此,孔子杀少正卯,或许是一个象征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