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反渗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终于获得第一个千万级专利应用合同
热度 21 Taylorwang 2019-7-29 07:51
印染工业是用水大户,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紧张,清洁生产要求提高,往往要求提高废水的回用率,从而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及生产废水的排放。 常规的废水处理,将废水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要提高水的回用率,常通过反渗透( RO )工艺,将经预处理后的废水通反渗透膜物理分离为淡水与浓水。 经反渗透处理,淡水滤除了几乎所有杂质,它是近乎于纯水的高质量回用水,而浓水则浓缩了废水中的所有杂质(或污染物)。 印染废水中含有盐,且盐的浓度不低。废水中为什么有盐?原来印染有一道工序,为了使布料更容易着色,在染色过程中需要向水中投加盐,染色工序盐的投加浓度在 3 ~ 4% 左右,这部分废水与其它废水混合后印染废水盐的浓度大约为 0.7 ~ 0.8 % ,经 RO 处理,盐都进入浓水中, RO 浓水中盐的浓度就增加到 1.5 ~ 2% 。 既然印染染色过程需要盐,能不能将 RO 浓水中的水与盐双回收,回用于染色工序呢? 通过大量实验探索发现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与硬度都是影响回用水质量的关键因素。 通过化学氧化法,脱除了反渗透浓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可以减少回用水染布形成的色差;再通过软化法,脱除其中的硬度,就可以免除硬度造成的染色不均匀性。用脱除有机物与硬度的回用软盐水,来代替自来水与盐,按染色的要求,再适当补充一点盐应用于染色工序,发现染色效果与使用自来水与盐的效果一样,色差在 1% 以内,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从而实现了水和盐的双回用。 这方法被实验室小试探索,及工厂的小型染色实验机验证后, 2013 年底申请了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印染废水处理零排放的处理方法”,发明专利申请号: 201310294530.7 ,并于 2014 年获得授权,这差不多是近几年来我们从申请到获得授权所需时间最快的一个发明专利。申请完专利后,课题组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数据采集,在国际期刊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 2015.10, 108: 525-533 ( IF=5.65 ),国内期刊《环境科学学报》及《环境工程学报》上发表了相关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也参加了 2018 年“九通杯”《中国给水排水》水处理技术创新奖的评选,并获得二等奖。 经过测算,将 RO 浓水处理成软盐水,每吨水的处理成本大约 7 元钱,但一吨软盐水,其中含盐约 16 公斤,盐按 500 元一吨,价值 8 元,若一吨自来水 3 元,回收的价值达 11 元,且还没有计算印染废水排放所要支付的排污费。这样, 通过这项专利技术回收软盐水,不仅提高了废水和盐的利用率,似乎还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种既能减少排污量,又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的专利容易推广吗?事实上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困难重重。 几年来,我年年都参加各种有关印染行业的会议,在会上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宣传我这项技术, 许多听了我报告的人,也觉得这是个好技术,但就是没有动力来改造现有的车间使用这项技术。 我也与朋友分析和讨论过这技术难以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一般大型纺织印染企业都建设在河边,水源充足,虽然不少工厂的水处理系统都安装有反渗透( RO )系统,但实际上很少运行。有些 RO 系统是通过申请政府节能节水的补助采购的。取一吨河水制备成工业自来水,一吨水的处理成本只需要 0.3 ~ 0.5 元,而采用 RO ,若以回用的纯水计价,一吨 RO 的纯水成本就高达 3 元以上。印染企业是用水大户,产品利润也相对比较薄,企业主必须精打细算地控制生产成本。 对于企业来讲,取河水处理成工业自来水,是最省钱也是最方便的做法。 若用新的方法,首先 RO 系统要运行, RO 的浓水再进一步处置,另外,还要有专用的回用盐水管道到生产车间。在生产车间,又要增加新的物料管道及相应的操作规程,对于旧厂改造还是相当麻烦的。他们也讲,若是新建的工厂,用我们的这种方法可能更好。其实我知道, 关键还是背后的政府要求和经济驱动力。只有政府的强制要求、资源水的价值提高了,或在缺水地区,这个专利技术才能显示出它的优越性。 在可以使用廉价河水的地区,再好的节水技术也会束之高阁而得不到应用。 近年来,环保执法的力度越来越大,原来工厂或工业园批准的取水量及排水量要求,也越来越要严格执行,且企业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这项既回用水,又回用盐的专利技术,终于有了实际应用的机会。 广州最大的纺织印染企业,该公司与我们已有多年的合作基础,十多年前我们开发的臭氧-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工艺,已在工厂的废水处理运行多年,效果良好。当年开发这项浓水的回用技术,课题组的博士生与硕士生,也借用了公司的小型染色机,来验证回用水的可靠性,故公司对我们这项技术也是了解的。今年公司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减少水资源消耗,提高水的回用率,启动了与我们开展这项专利技术的应用合作。 作为水处理技术,与一些产品开发技术不同,产品开发可通过开发的新产品,能不断给企业带来新产品的高利润,因而产品开发技术的专利费,往往能卖出一个几千万,甚至几亿的高价。而水处理技术更多只能创造保护环境的社会效应,能给企业带来直接利润有限,因而相对而言也难卖高价。这次技术合作金额达 1118 万元,在这个日处理 3000 吨的浓水回用项目中,我们不仅提供专利技术,还要提供相应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关键设备与技术服务。这项目也是我们学院近年来最大的专利技术推广应用的横向科技开发项目。 在水回用领域,在纺织印染行业也常听到 “零排放技术”等口号,如将所有的水都蒸干,冷凝水回用也是可行的,但极高的蒸发成本必然限制了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特别是利润率相对较薄的行业。我们 这项回用技术的优点在于用最小的代价,既回用了废水中的水,又回收了废水中的盐,从而比较经济地提高了水的回用率。 万事开头难,希望这第一个专利技术推广应用大工程能一炮打响,为我国的环保事业与水资源利用作出贡献!
11922 次阅读|45 个评论
饮鸩止渴的应急处理
热度 7 Taylorwang 2018-12-17 07:22
随着中央环保督查的开展,各地垃圾渗滤液的问题陆续被曝光, 似乎只要环保督查到哪里的垃圾渗滤液处理,都能发现许多问题。 六年多前我就揭露了垃圾渗滤液处理采用反渗滤膜法( RO )的造假问题 ,虽然没有人反驳我,但造假依然。随着国家环保管理部门将治理环境的重点从设立高标准向标准的执行方面转变,环保执法的力度越来越大,偷排的现象得到有效地遏制,这 RO 法的弊端也就日益显现出来。 当初政府花费数千万,甚至上亿元建设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由于存在偷排现象绝大部分通过了验收。 但 RO 浓液不能偷排后,对于没有找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可以接纳垃圾渗滤液浓液的填埋场,由于渗滤液中盐的浓度越来越高,渗滤液处理系统的生化处理能力不断下降, RO 的处理能力也在下滑,使得垃圾渗滤液不断累积,不少地方的垃圾填埋场,底部都是垃圾渗滤液,垃圾漂浮在渗滤液上,累积的垃圾渗滤液量,少则几万吨,多则达到数十万吨。 谁都知道,这些巨额存量的垃圾渗滤液存在极大环境污染风险,如发生溃坝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了消除这些污染风险,就要尽快处理这些垃圾渗滤液,要对这些垃圾渗滤液进行应急处理。而 不少地方采用的所谓应急处理方法,竟然还是导致这些垃圾渗滤液积压的 RO 浓缩法! 垃圾渗滤液应急处理采用 RO 浓缩法,它有可能将渗滤液的问题搞得越来越难以解决,这无疑于饮鸩止渴。 多年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运行实践已证明, 垃圾渗滤液 RO 浓水回灌,对渗滤液的水质没有影响是骗人的鬼话,得到这一错误研究结论的专家学者,若不是被利益集团驱使,也应该为自己当初不踏实的研究结果,及因这错误的研究结果而产生的误导作用,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损失感到羞愧。 因为 RO 浓液回灌后,在不偷排的条件下,渗滤液盐的浓度会不断增加,一直到渗滤液不能生化处理。不能生化,渗滤液的盐及有机物会越来越高, RO 的产水量也会越来越低,处理处置成本会进一步攀升。 为进一步减少水量,又有人开发出蒸发这条路。蒸发也是一个运行费用非常高的工艺,且随着盐的浓度增加,蒸发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处理费用与故障率随之急剧增加。大部分蒸发系统,往往只能蒸发到浓浆,而难以形成盐。即使蒸发到最后形成盐或形成浓浆,又怎么处理呢?再回灌吗?那就越来越多地烧钱,且蒸发的效率也会越来越低。 填埋作这些盐或高盐浓浆最终处置?它们必须先进行包埋后才能填埋。高盐及盐浆的包埋,不能用水泥,只能用沥青包埋。一吨浓浆或污盐,要 3 - 4 吨沥青包埋,形成带有污盐的包埋体,这些包埋体,按规定只能到化学危险品的填埋场填埋。这些处置费用一共要多少钱呢?一吨沥青至少 3000 元,一吨污盐或盐浆的包埋费用就要 1 万元以上。包埋后形成的 4 - 5 吨化学危险品,一吨化学危险品填埋费,至少要 1500 元,这样,一吨污盐或浓盐浆的处置成本,高达 2 万元。这些费用有没有考虑到决策中去呢?若当前的地方政府没有考虑这些问题,则一定会将这个越来越难解决的问题留给未来的政府。 我知道这篇博文又会得罪不少人,特别是一些既得利益者,可能这些人中还有我的朋友,但知识分子的良心又逼着我不得不说。这些用浓缩法做垃圾渗滤液处理应急工程的公司, 难道这些公司的管理与技术人员不知道 RO 浓水回灌存在的问题吗?他们肯定知道,他们的眼中只有利益,只不过利欲熏心。 在提供这些所谓应急工程的公司中,不仅有小公司,想不到一些大公司也加入到这行列中。 当年为了解决垃圾渗滤液浓水问题,我们开发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非膜法工艺,研究的结果发表在 Waste Management 上,并被 ESI 收录,同时在国内先后也推广应用了几十家,如杭州天子岭日处理 1500 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这些渗滤液处理厂一直平稳运行,没有一家存在渗滤液的积累问题。当然,我们开发的处理方法仍有不少地方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我指出 RO 法难以解决浓水问题,并不是为了推广应用我的工艺,而是强调垃圾渗滤液浓缩法处理的弊端,从而让更多的人探索和寻找其它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新工艺,而不要在一条死胡同里走到底,将整个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往悬崖上逼! 其实用 RO 浓缩法处理垃圾渗滤液,大家都心知肚明, RO 浓液回灌是不可持续的。 除特别干旱地区,垃圾渗滤液处理厂, RO 浓缩液回灌而能稳定运行几乎是不可能的,真是这样做了,一定存在偷排问题。这也就是中央环保督查组,只要查到哪里的渗滤液处理,若采用 RO 法,都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官员的任期是有期限的,而环境问题,特别是遗留的环境问题是无期的,我们不应该将一些疑难问题,留给未来。对于不少官员,程序合法最重要,他要保证将来出事后,从程序上来检查,他没有过错,从而不可能将板子打到自己的身上。我想,不少官员也知道用 RO 法的荒唐,甚至更多的专家也知道, RO 法就是在烧钱,它就是一个物理的分离过程,并没有真正降解污染物。但在目前这种大的环境下,明知其错了,也只好这样走下去。 由于 RO 的膜,最初全部采用进口的膜,这样进口产品的价格不透明,就掩藏着巨大的利润空间,给项目操作者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从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到环境影响评价,专家评审会,这一路就全部错下来了。决策者顺水推舟地同意,程序是合法了,问题就留下了。但若真的采用一个新工艺,相关的决策者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而不少决策者缺少行为的担当,和改正错误的勇气!
12275 次阅读|19 个评论
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也不一定都是好技术
热度 29 Taylorwang 2017-6-7 07:58
垃圾渗滤液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大,是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中,采用昂贵的反渗透膜法( RO )进行深度处理,经反渗透物理分离后,淡水排放,浓水回灌进垃圾填埋场。这项水处理技术并不是我国原创,而是引进国外的水处理技术。由于反渗透膜基本上都必须采用进口产品,在外国膜的供应商要将产品打入中国市场的利益驱动下;国内的买办代理,由于国外的报价在国内难以透明,从而将国外的产品卖到国内,可产生不透明的高额垄断利润的引诱下;再通过蒙蔽国内的关键官员,获得官员的首肯和支持;打通从项目可行性方案的制定,到环评报告的编制,再到处理方案的专家评审与审核,最后设计院完成设计与招标的所有环节。刚开始,由于打着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招牌,且有高层领导的“指导性意见”,也就一路绿灯地走下来。 由于进口产品存在高额的垄断利润,通过高额利润带来的钱财,慢慢就会形成一条完整的利益链。在这条利益链的腐蚀和维护下,即使后来发现这种引进的所谓国外先进技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 由于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仍然继续大量使用这种不合理的工艺技术,继续浪费国家的外汇到国外采购大量的膜组件。 甚至这项技术在国外原创地,由于了解到这项技术的蔽端,已采取了相应的限制或制止的措施,但国内的一些利欲熏心的企业,对国外的这些限制措施仍视而不见,继续大规模引进,造成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的巨大浪费,且 应用这项不合理技术处理垃圾渗滤液,造成的高含盐垃圾渗滤液浓水积累的后遗症,增加了不少应急事故处置的投入与处理难度,成为许多城市的环境安全隐患。 近年来反渗透膜法水处理发展很快,应用也不断增加,它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给水净化等行业。它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物理分离的方法,将原水分离成纯度较高的淡水,及污染物和盐等杂质比较集中的浓水。最早在德国有人探索,将其应用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淡水可以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而浓水则回灌到原来的垃圾填埋场。德国等西方国家由于饮食习惯等与国内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活垃圾中餐厨垃圾的比例也相对较少,故垃圾渗滤液中盐的含量也应该低一些,再加上一些气候因素,故刚开始浓水回灌对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影响较小。但随着回灌的持续进行,即使盐的浓度低,长时间的运行,仍会使盐的浓度不断提高,盐浓度提高到某个点后,它必然会影响生化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也会使反渗透的淡水排放量持续下降。 2009 年德国垃圾填埋法令就禁止反渗透浓缩液回灌垃圾填埋场。 今年我参加在美国召开的固废处理会议, 美国也有公司使用反渗透法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我问他们反渗透的浓缩液如何处置,他们告诉我,将浓缩液外运处理,并强调不可回灌到垃圾填埋场。 垃圾渗滤液采用高压反渗透膜这个处理方法,也就在 2007 年前后开始引进我国,紧接着 2008 年我国修订了更加更格的垃圾渗滤液排放标准( GB16889 - 2008 ),采用这种高压反渗透膜,虽然投资与运行费用高昂,但通过这套进口的处理设备,在运行初期反渗透的淡水还真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新排放标准。国内也有研究单位开展反渗透的浓液回灌垃圾填埋场,对渗滤液处理系统长期运行的影响进行研究,所得的结论竟然是没有影响!我的直感是有影响的,通过后来的调查也表明,它的影响很大。关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问题, 2012 年 8 月在科学网上写了一篇博文 “一件皇帝的新衣” ,一年后的 2013 年 7 月,又在科学网上写了博文姐妹篇 “再谈皇帝新衣” 。我可以肯定地讲,反渗透浓缩液不外运,一定存在某种形式的偷排现象。我也问过几位实际操作的经理,他们往往都是笑而不答我的问题。 想一想在我国的行政系统中,许多工作都是围着主管的官员做,而这种引进的昂贵废水处理系统,最适合在官员面前做秀了。所谓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与产品,漂亮的外观,只要通电启动,很脏的垃圾渗滤液进去,清亮的淡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领导的时间是宝贵的,领导只看到清亮的水处理出来了,他也不会追究那些污染物哪去了?那些浓水又排到哪里。领导走了,机器就停了,晚上没有处理的渗滤液就偷偷外排了。或白天处理系统运转,晚上就偷偷地排了;而做浓水回灌对渗滤液处理系统有没有影响的研究人员,也只是白天去取样,在渗滤液处理系统经常夜晚偷排的条件下,怎可能发现因浓缩液回灌,使渗滤液的盐的浓度不断增加而带来的各种麻烦呢?若不是近年来加强了环保监管的力度,偷排现象越来越少,这些问题仍然不会被发现。曾听讲几年前有人给环卫部门推销类似的产品,告诉他们,只要他们立项,这人可以帮助申请省级的环保补助,平时也可以要求政府拨付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的维护费。若领导真的来了,将这些机器开起来给领导看看,领导走了,机器关闭,这机器就成为一套能生钱的母机。这不是要卖机器给他们,而是给他们送一个小财神呢。令人不可思议的这样的处理技术,居然还获得了 2015 年度环保部的一等奖。今年国家环保部的督查组,陆续在全国各地发现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的问题, 有朋友开玩笑地告诉我,环保部督查组帮我发现了许多这样的 “皇帝的新衣” ,这样的一等奖也注定经受不了历史的检验,成为国内外的大笑话,以及相关研究、参与和评审人员的诚信污迹。 这十年来,虽然知道在垃圾渗滤处理领域,引进的膜处理技术大行其道,我们仍坚持开发我们原创性的非膜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新技术。最近通过文献及参与国际杂志审稿,了解到 美国,德国的相关研究人员,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上也受到反渗透浓水的困扰,看来他们还没有找到非膜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好方法。 利用我们自己开发的技术,在国内已有三十多家渗滤液处理场成功使用,最长的也已运行 8 年之久,根本不存在浓水的积累问题,今年到目前为止,又有近十家垃圾渗滤液处理选用我们的非膜法处理工艺。我乐观地想, 将来在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也许不是我们引进国外的所谓先进技术,而是乘着我国 “一带一路”的东风,将我们开发的实用处理技术,推向全世界!
13518 次阅读|80 个评论
真希望设立“打假奖”
热度 23 Taylorwang 2015-11-9 08:07
在自然科学领域发现一个新物质,新规律,新方法等,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相应也有各种各样的大奖等着,以鼓励大家对新发现的热情。但也有些所谓“新发现”或“新方法”,刚开始应用时,似乎能解决问题,并得到大规模地推广与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原来没有注意的问题慢慢显现,且有些问题有可能比原来的问题更加严重。这时,由于历史发展的惯性,不少人并不一定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或者由于已形成了既得利益团体,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使即知道存在问题,仍想继续在错误的路上走下去;更有甚者,用一个更大的错误,来掩盖以前的错误。可能也存在一些曾经参加项目决策的专家或官员,不想承认以前由于认识的缺陷,或怕将来被追责而不愿意承认以前的错误,从而继续维持以前的失误。 若有人站出来,勇敢地揭发和披露这些问题,及早地制止这些错误的行为,以尽量减少损失与社会资源的浪费,这其实也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也应该得到奖励与社会的肯定 ! 关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通过反渗透膜处理存在造假的问题,我已发表了多篇文章揭露这个问题。 2012 年 8 月 16 日,我在科学网上发表了第一篇博文,揭露反渗透膜法用于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过程中, 可能存在的造假问题,一件“皇帝的新衣” ,那时认可我的观点的人并不算很多,许多设计院仍喜欢用膜分离法。差不多一年后的 2013 年 7 月 22 日, 我又在科学网上写了一篇博文,再谈“皇帝的新衣” 。第二篇的博文,其影响比第一篇博文大得多,《中国新闻周刊》也作了相关的调查和报导,国内不少网站都转载,并且 引起国家环保部着手调查这种问题。 但不知什么原因,过了一段时间,这事就不了了之,又恢复平静。 让我们看一看这二年来仍用膜浓缩法积累下来的问题。广州新丰垃圾填埋场第二期投了 2 亿多元的采用反渗透膜的项目,原设计的处理垃圾渗滤量一天 1500 吨,目前仍远远达不到设计的负荷。虽然环保法规不允许垃圾渗滤液混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置,但每天都有数百吨或更多的新丰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或反渗透的浓缩液运往广州市各处的污水处理厂。广东江门新建了一个蒸发浓缩的渗滤液处理装置,蒸发后的浓水直接送往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置。我个人认为,这样做虽然不合法规,但也是无奈的合理之举。 若这些渗透液或反渗透浓液不外运,也不偷排,现有的处理系统会越来越难以运行,直至处理系统崩溃。 但问题是,投资了昂贵进口的反渗透设备,花了那么多钱运行,将渗滤液浓缩了,但还是要送往城市污水处理厂,为什么不采用预处理后直接送到污水处理厂,那样做更方便,又省了大量的反渗透系统或蒸发系统的投资与运行费用? 广州又准备上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装置,仍然采用双膜法工艺,听讲也总结了以前浓水回灌引起系统盐分越来越高的教训,这次后面一级不采用反渗透膜,而只采用纳滤膜,可以让一价盐能通过的纳滤膜从而减少一价盐的积累。但问题是:能让一价盐通过,则一些污染物如氨氮,硝酸盐等也可能通过,则渗滤液经过纳滤膜后,还要进一步处理能才达标排放。既然纳滤以后还要进一步处理,为什么一定要用纳膜膜呢?不用纳滤膜,一样也可以处理到排放标准,而用纳滤膜,只增加了投资,增加了将来的运行费用,且纳滤也存在浓水回灌问题, 难道这样做只是因为纳滤系统也要定期地更换进口的纳滤膜,还可以继续养活进口膜的买办及国外膜的供应商? 广东有些地级市,原来的垃圾填埋场浓缩采用双膜法的反渗透,或 MVR 的蒸发工艺。由于原来的监管不严,存在偷排问题,所以问题没有显露出来。 近年来,环保监管越来越严,偷排现场越来越少,问题就越来越大了。 如清远的垃圾填埋场,在垃圾填埋区,已积累了几万吨来不及处理的渗滤液。虽然有一套蒸发浓缩装置,但由于盐分的增加,处理能力也越来越小,一旦遇到括风下雨,相关的管理人员就会担惊受怕,最怕垃圾坝倒塌引起重大污染事故。山东济南的垃圾填埋场,也积存了几十万吨高盐的垃圾渗滤液,目前也找不到合理的解决办法, 这些高含盐的渗滤液,都是采用反渗透浓水,及 MVC 蒸发法浓水回灌引起的恶果。若认真调查,只要在有一定降雨量的地区,使用反渗透或蒸发法的垃圾填埋场,若没有浓水外运处置,或偷排行为,都会产生类似的麻烦问题。 今年 10 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垃圾渗滤液的技术交流会,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支持我的观点,至少没有人在大会上明确地公开反对我的观点。但对于既得利益者来讲,不会轻易地放下这“到嘴的肥肉”。采用反渗透双膜法,及蒸发浓缩法处理垃圾渗滤液,都已经在几年前写进了垃圾渗滤液处理的技术导则,目前仍没有修订,使用这个工艺来处理垃圾渗滤液,也是“合法的”,“专家们”选用这个工艺也有依据,也合符官方的流程,对于主管单位,若不考虑长远的问题,这样做也是程序合法,即使出现问题,也不用担责。所以 目前仍有不少地方,采用这个将来必然引起重大问题的双膜法工艺,或蒸发法的 MVR 工艺。 最近东莞市的环保部门请我做了一个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评审专家,这是一个乡镇的垃圾填埋场,目前已封场,但仍有渗滤液流出污染附近的河涌。设计方案是东北的某大型专业设计院设计的,提出的处理工艺竟然还是双膜法,产生的浓水回灌。我问他们对于一个已经封场的垃圾填埋场,浓水回灌到什么地方去?他们没有办法回答。我不相信一个全国著名的设计院能作出如此荒唐的设计,有可能被借用了资质,但这样砸自己品牌的行为,是将资质借出去赚点小钱远远不能补偿的。我们几个专家一致否决了这个处理工艺,并强调采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必须没有浓水! “打假”并不容易,我这样象祥林嫂一样不断地揭发“反渗透双膜法”, MVC 蒸发法在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的造假问题,并没有产生我想象的效果,虽然认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的人越来越多,但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许多卷入其中的人,仍在这个错误的技术路线上越走越远,浪费越来越多的国家资产。据初步测算,至少损失数百亿元。有时我觉得我有唐吉诃德阻档风车的无奈与悲壮。我希望有“打假奖”,可能有人笑话我自己想拿这个奖。虽然我宣称对事不对人,我知道这样“打假”,一定会得罪不少人,好象我故意要断了他们的财路似的。其实 我并不反对人赚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赚钱时都要摸一摸自己的良心。 开玩笑地拿奖,其实 我真希望能尽早的修改这错误的技术导则,制止这种浪费资源,产生更大污染风险的行为。我真不希望等到某个垃圾填埋场的挡污坝发生倒坍,发生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这时才引起大家的重视, 而否决了这种最容易造假,成为“形象工程”的反渗透法与蒸发法处理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工艺。若真的等到那个时候我的打假行为才得到大家的承认,我真高兴不起来 !
17339 次阅读|65 个评论
改编诗二首: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你见还是不见
热度 1 Taylorwang 2013-12-31 09:09
一年一度的学院教工新年迎新狂欢会,在狂欢会上我朗诵了改编的诗二首。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泰戈尔讲过:天空虽然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真的飞过! 雾霾来了 他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鱼与飞鸟之间的距离,是飞鸟飞在天上,看不到翅膀的羽冀。 北京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上相互了望的星星,而是无风的日子,走在天安门广场,见不到毛主席。 上海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到了菜市场,抽出一百元,看不清毛爷爷。 沈阳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清你的脸。 朋友,雾霾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对它却无能为力! 《见与不见》(仓央嘉措活佛)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 情就在那里 ;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 爱就在那里 ;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变奏:用活性炭处理气体污染 它吸附,或者不吸附;污染物还在那里,不增不减 酸雨或者雾霾 反渗透处理废水 它过滤,或者不过滤,浓液还在那里,不多不少 稀释或者偷排 不要再做假了,要么改进现有的工艺, 或者采用我们的技术王牌。
547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年中值得回味与显摆的几件事
热度 17 Taylorwang 2013-12-29 08:41
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有人讲,随着年岁的增长,一年对已过的时间所占的百分比越来越少,故就显得越来越快。我认为还是要做的事太多,生活节奏太快,这样就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了。 今年是我指导毕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最多的一年了,一共毕业了 8 个研究生。本校的学生都喜欢报我的研究生,虽然每个导师有名额限制,但导师之间还是可以相互调剂的。这些学生有些是直接在我名下,有些我让他们挂在其它老师名下,但跟着我做课题,我支付所有的费用,带研究生的工作量可以不算在我头上,只要学生承认我是他们的老师就行了。研究生多,我就尽量创造一个团结协作的氛围,学院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我们的团体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且八个研究生,都以良好以上的成绩,全部顺利毕业。我这里的研究生找工作还是非常容易找的,明年毕业的所有研究生,现在也已全部预定一空。对学生,我一般不强人所难,问题是动员他们读博士还真的不容易。 今年研究开发的一些实用技术,申请了 6 项发明专利。在这六项专利中,值得显摆的技术有二项,一项是用陶粒制做的臭氧催化氧化剂,制作原理就是在制作陶粒的陶坯中,添加具有臭氧催化作用的活性组分,烧结后成为具有臭氧催化氧化作用的陶粒。实验室的小试及现场中试确认了其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效果后,很快推广应到到神华集团的一个煤制油的废水处理工程中,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东北地区另外二个大型的含油废水深度处理项目,也大量采购了这种臭氧催化氧化剂。国内的一些其它环保工程公司,及研究院所也订购了小批量的样品进行小试或中试,根据我们信息跟踪的结果,不少客户反映这种臭氧氧化催化剂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再加上我们的产品,相对于其它的臭氧催化剂(如活性炭附载品等),具有价格便宜,催化剂强度高,不易破碎,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流失等优点,将来应该有比较好的应用前景。 另外一项专利技术就是印染废水反渗透的浓水回用技术,该技术就是将印染废水反渗透的浓水,经化学氧化进一步脱除其 COD ,并同步进行脱除钙镁软化后,成为软盐水,回用于印染的染色工序,目标是做到印染废水的零排放。印染废水中之所以盐的浓度较高,是因为在染色过程中要投加大量的盐或硫酸钠,以提高染色效率。若回用的盐水中的 COD 足够低,且也脱除了其硬度,实验表明,这种回用盐水,与新配的盐水,在中试规模的染色实验中,所得色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当然,我知道,完全做到零排放是很难的,因为还有水平衡的问题,生产的软盐水量,不一定能做到刚好是染色工序所需要的用水量。但这项技术的应用,将大大减少印染企业工业盐或硫酸钠的使用,也减少了废水的排放。另外从成本核算上来讲,虽然将反渗透浓水化学氧化及软化除硬度的成本不低,一吨水需要 6-7 元钱,但这样回用的一吨软盐水,其水中的盐的成本就大于 7 元钱,真的应用该技术,还有一定的经济收益,无疑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清洁生产新工艺。当然,目前印染废水真正用反渗透对水进行深度处理并回用的企业很少,我国是世界纺织印染大国,随着节能减排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技术储备,将来一定有较大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一年多前,开始在科学网上写博文,到目前一共也已发表了 100 多篇了。 12 月 24 日的博文 “科学网博文的正能量” ,谈了我的两篇博文,促进了国家环保部对国内垃圾渗滤液普遍存在的用膜法处理的造假行为的调查。我另外一篇博文, 2013 年 7 月 4 日发表的 无良企业的“新技术”可能引起雾霾与 PM2.5 ,该文挂出来后,很快引起广东省海事局的重视,省海事局组织召开了有省局领导,中石化的领导与技术人员等参加的一个研讨会,会议通知我参加,但由于我出差不在广州,我就推荐了广东研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VOCs )的顶级专家参加了会议。经多方努力,在 12 月初国家终于出台了对进口调和燃料,及生物柴油的消费税。这对阻塞投机钻营者的偷逃税的漏洞,海事部门的监督管理,及减少燃料引起的大气环境污染都有积极的作用。我想,在这件事上,科学网的博文也起到了一点点促进作用,看来科学网在社会中还是有不小的影响力的。 从我这几篇博文的社会反馈情况来看,大家也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进步。虽然我们在一些博文中揭露了社会上一些造假等丑恶现象。爱得深就恨得切,与发达的国家相比,不少方面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纵向比较,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我国的法制化与民主化还是在不断地取得进展。 2014 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在此我祝大家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进步,万事如意!
6424 次阅读|32 个评论
科学网博文的正能量
热度 19 Taylorwang 2013-12-24 08:08
我在科学网上发表了二篇关于垃圾渗滤液处理造假的博文,一篇是2012年8月16发表的 “一件皇帝的新衣” , 第二篇是2013年7月22日发表的 “再谈皇帝的新衣” ,承蒙编辑的厚爱,这二篇博文都被置精,在科学网引起一定的反响,也被国内一些网站转载。在这二篇博文的所有回复中,没有人质疑我的观点,即反渗滤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浓水不处理,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做假行为,而目前也没有找到合适可行的浓水处理方法;在一些国内的学术会议上我谈论我的观点,也没有人反驳。与一些环保公司老板聊天,一些公司也做过用反渗滤法处理垃圾渗滤液,我讲一定存在偷排现象,他们往往报以微笑,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也知道,对于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从设计规范与工艺方案的确定,到专家认证,具体工程设计,相关部门的审批等,都经过一定的程序,做到程序合法,要惩罚哪一个具体的单位或个人,也不容易界定。也许有些相关的官员被骗了,但设计院与最终的操作者是知道一直在造假的。 我的博文发表后,广州市一个大型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改造工程的招标工作暂时中止,有人讲就是因为我的博文,我并不认可这个观点,可能另有原因。不管我承认或不承认这个上亿元的工程招标中止,就是因为我的博文,但它确实在那个关节眼上暂停了,到目前还没有恢复重新招标。 后来“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采访了我,我也如实地相告我所知道的情况,记者也采访了国内相关专业设计院的其它专家学者,基本证实了我讲的情况,2013年9月10日中国新闻周刊发表了“ 垃圾处理陷 “ 再污染 ” 尴尬 折射国标过严难落实 ”,该文得到了国内许多网站的转载,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 最近终于看到了政府的相关部门采取了积极形动, 国家环保部终于开始着手调查这个 问题 。 我国政府一直提倡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但有不少人,为了迎合“长官意志”,通过弄虚作假的手段,以获得领导的好感,从而得到职务升迁的机会。在环保上,这种弄虚作假现象特别明显。废水处理的作假不少,废气处理的作假也很多。废水的偷排还有其地域的局限性,即只有废水的偷排口附近的人知道,知道的人还不是很多;而废气处理做假,排放了大量的气体污染物,污染物总量在一定的范围内,还不至于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污染物持续增加,终于导致越来越严重的雾霾,将这些做假偷排的恶果,显现在所有人的眼前。虽然雾霾的产生原因目前还没有确认,可能有多种影响因素,但气体污染物的排放,一定是雾霾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社会上形形式式的做假行为,一个有良心的人,有责任揭露这些假、丑、恶现象,努力为诚信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 今天是西方的平安夜,以此博文送给科学网作为圣诞节的小礼品吧!
6350 次阅读|53 个评论
买办太多 研发太少
热度 40 Taylorwang 2013-8-20 08:28
我在科学网上,写过二篇博文,一篇是 “一件皇帝的新衣” ,第二篇是 “再谈皇帝的新衣” ,这二篇博文都愤怒抨击了用反渗透膜法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中存在的弄虚作假现象。读者看了我这二篇博文,大家可能觉得我对反渗透膜法水处理系统有成见,其实不是。我那二篇博文讲得还是比较清楚的,虽然反渗透系统投资及运行费用高一点,但其处理后出水的质量还是很好的,用它处理垃圾渗滤液,最大的问题是浓水没有处理,且被偷排了这种恶劣的做假行为。更令人气愤的是:有不少推销反渗透系统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环保公司,明明知道这个技术浓水不处理就是做假的行为,但仍明知故犯地赚黑心钱! 膜法处理作为水处理的新技术,在给水及废水处理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它具有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等优点。但膜处理技术,特别是反渗透膜,绝大部分仍然依赖进口。对国内环保界了解的人就知道,我国的环保公司多如牛毛。在这些大大小小环保公司中,有不少是代理国外膜产品的“买办公司”。由于买卖膜产品存在巨大利润,故往往能吸引国内的不少优秀的人才,加入到这些膜代理公司的销售队伍。从国内一些水展的膜产品代理公司的装饰,到这些代理公司营销人员对国外公司膜产品的吹嘘,都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雄厚的资金实力及营销人员的素质。问题是国内的这些“买办公司”,他们只知道从国外用低一点的价格进口,再高价在国内卖出,以赚取这高额的差价,但他们根本不对这些膜进行研究,如研究这些膜的最佳应用条件,如何改进膜的使用条件,用什么阻垢剂,杀菌剂延长膜的使用周期等,更不用说这些膜怎样制做更好,怎样改进膜结构来提高膜通量等问题了。 国内虽然有那么多推销膜的“买办”公司,但几乎很少有搞膜的应用研究,更不用说搞反渗透膜的开发。我曾在美国的一本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清洁生产的研究论文,后来杂志社给我寄了一本杂志,在那本杂志上一共发表了 15 篇研究论文,其中,有 7 篇研究论文就是讨论膜在水处理中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反观国内,膜的营销与宣传,搞得热火朝天,但膜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对很少! 去年,我有一个毕业了几年的研究生与我联系,讲他要离开现在工作的单位,准备开一个环境工程公司。我问他开公司主要做什么业务,他回答就是卖国外的反渗滤膜。他讲,买卖膜很容易赚钱的,他知道膜的进价与卖给客户的价钱,一年能买一套,就可以达到和超过现在公司给的工资了。我告诉他,正因为许多人知道买卖膜赚钱,现在做膜买卖的小公司太多了,另外,开了公司,就意味着烧钱,有项目无所谓,刚创业,不一定能拿到项目,那种还没有赚到钱,且本钱也不多,却要天天看着烧钱的滋味是不好受的,我问他有没有做好那样的思想准备? 另外,在广东的不少纺织印染厂,我们都可以看到有不少工厂,前几年为了水回用,在有关部门的主导下,都建有反渗透膜的处理装置,有些装置看上去还很新,但已再也不使用了。问清楚原因,往往是一些环保公司,许诺先给一半的工程款,安装好反渗透设备,另一半,等这些反渗透装置运行一年后再给。但这些反渗透设备,运行 3 个月到半年后,反渗透膜的膜通量下降得太厉害,用化学清洗等措施,也没办法恢复。这些小的环保公司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就撤出了。剩下的一半工程款也不要了。后来我了解到,即使那一半的工程款不要了,因推销 RO 膜的利润较高,不少环保公司还是能赚钱的,故他们不怕,在广东地区推销了许多这些半拉子的 RO 系统,我估计全国的这种浪费现象更多!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急功近利,都想做外国公司的买办赚快钱,而没有人去做基础的膜应用研究工作。这些大小“买办”可能没有想一想,他们是赚了一点不光彩的钱,但国外的公司赚得更多,而国内那些用了这些膜的单位,没有能用好,一定会吃了大亏! 不少国人太急功近利了,水处理技术中膜的应用是“买办太多,研发太少;医药行业的药品呢?也是一样。类似的行业,国内还有不少。最近,国家基金放榜了,每年国家拿出那么多的钱搞基础研究,而美国的研发主力是各大公司,不少公司拿出年销售额的 3-4% 用于研发,我们的大公司呢?不少上市公司的股东们一门心思地争取上市,上市后就等着套现,公司成为从来不进行现金分红的“铁公鸡”公司,但似乎也舍不得拿钱来搞研发,这样的公司,股票市值能不跌
14308 次阅读|88 个评论
再谈“皇帝的新衣”
热度 64 Taylorwang 2013-7-22 08:12
去年我写过 一篇博文“一件皇帝的新衣” ,该博文得到了许多读者的认可,从反馈的意见和留言中看,没有人提出反对的意见,都对这种浪费国家钱财,最容易弄虚作假的采用反渗透膜法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表示愤慨。后来我私下里进一步了解, 用反渗透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艺,在运行过程中做假已成为行业的“潜规则”,我可以负责任地讲,除非反渗透的浓水外运处理,否则 100% 地有偷排做假现象! 但浓水不处理,污染物没有得到消除,那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钱,投入那么多的运行费用干什么? 将浓水运往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就是将渗滤液中有毒物质通过大量的生活污水稀释排放! 本来这些问题,我在上篇博文中已给予充分地讨论,促使我写这篇博文的原因是最近发生的二件事,表明这种做假现象仍在继续,且有新的发展。这样做 浪费的是巨大的纳税人的税款,也为政府将来的管理,埋下重大隐患。 最近我去了江门旧垃圾填埋场,这个填埋场已经封场,但仍有垃圾渗滤液需要处理,同时作为国有公司的工作人员,他们也负责监管另外一座江门市新建的垃圾填埋场的运行。他们就讲,由于他们监管到位,新建的用蒸发浓缩法处理垃圾渗滤液难以稳定运行,机器天天要维修,完全达不到设计的标准与要求。听他们介绍,中标数千万元的垃圾渗滤液处理 BOT 建设运行单位已经开始耍赖, 耍赖的理由是招标书上讲明是采用蒸发浓缩工艺,但现在是这个蒸发浓缩的工艺不行,要想搞好它,政府需要另外再投几千万元改造它。 而当初招标书采用这个工艺,环评单位,设计单位也都能找出自己的理由,其实 最关键的原因是主要设备供应商都买通了这条利益链! 原来负责管理这个项目的相关政府官员,都已全部更换,现在管理这个项目的官员头疼了,政府不再投入,项目就不可能达标验收,政府的财政日益紧张,但如何从财政中再投入几千万元?更严重的问题是:据我所知, 这个在江门项目中采有工艺差不多失败的中标单位,仍用这个他们自己也知道不行的浓缩工艺,继续骗取其它城市的相关政府工程。 因为垃圾填埋场都是建在比较偏避的地方,存在监管不严,这些采用浓缩法的工艺就可以通过偷排来维护系统稳定运行,只要严格监管,就会暴露出不能稳定达标的真面目。若我是这个承建单位的负责人,在环保监管日益严格的今天,我是睡不着觉的。因为总有一天,不是赔钱的问题,而是有可能被关进牢房的!虽然可以推卸一定的责任,从环评方案,到可行性设计,再到招标书,那些反渗滤膜或浓缩蒸发的供应商都做通了工作,已形成了一条黑色的利益链,但 建设单位明知故犯的行为,仍是令人发指的! 另外一件事是广州兴丰垃圾填埋场,一期扩建工程,将原兴丰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一期工程(设计出水规模 565m 3 /d )扩容改造为出水规模 1300m 3 /d 又要开始招标了,招标书的标的高达 1.5 亿元左右。但在招标书中,仍是明确采用的工艺是 MBR 与 RO 反渗透的双膜法工艺。我真不知道,这个决策是怎么下的,因为兴丰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已建好,还正在试运行阶段,拖了二年,目前仍无法通过验收,每天处理 1500 吨垃圾渗滤液,总投资高达 2.4 亿的系统,其每天排出的浓水,在仍没有有效办法处理的提前下(大部分外运污水处理厂处理,但这是违规的),就又匆忙上这个存在同样严重技术缺陷的新的工程项目,且在浓水不处理,运行费用就高达 50 元左右一吨渗滤液,若浓水再经蒸发处理,一吨渗滤液的处理成本,将会更高(目前,这还是一个末知数) !政府是不会产生钱的,这笔钱将由我们众多的纳税人来交。我可以负责任地讲,目前的这个决策,政府将会为它付出高昂的代价。 虽然有可能像江门一样,现在的这个项目的许多决策人,将来有可能已经调离现在的岗位,但肯定给接手的政府官员,留下一个大麻烦!若有关部门真的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在合同上阻塞一切可能的漏洞(如象江门一样,建设单位找到:“不达标是因为标书上指定的处理工艺”这样的借口)。我也奉劝 投标的单位,目前环境监管越来越严,不要希望通过偷鸡摸狗的行为来蒙混过关,将来出了环境问题,不只是赔点钱的问题,有可能要担任刑责! 从企业的良心来讲,我想,用双膜法或不完全蒸发浓缩法做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公司,他们是明知这工艺的缺陷,且也知道要达标稳定运行,都要弄虚作假,但还在推广这件“皇帝的新衣”。 人在做,天在看,一个不讲社会责任的企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将来也许有人会整理出一个“黑心”企业的清单,这些企业,将会榜上有名。这些企业的负责人,也会给自己留下“良心”上的污点! 有时,我真纳闷,双膜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至少在广州它的浓水问题目前仍无法解决,这个缺点绝大多数相关技术人员,甚至政府官员都已有所了解,但为什么这次标书上仍然指定这种“皇帝的新衣”式的处理工艺?想起李克强总理讲的, 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比触动人的灵魂还要难,这句话真是千真万确。 我从来没有要求科学网的编辑给我的博文加精,但我这次要求科学网的编辑给我这篇博文加精,真心希望科学网拓展其功能,为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发挥“正能量”的作用!
10522 次阅读|144 个评论
这事我该不该通知国外杂志的编辑
热度 37 Taylorwang 2013-4-30 10:36
近年来,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是水的深度处理,在印染工业废水处理中,通过我们开发的臭氧 - 曝气生物滤池一体化深度处理工艺,可将印染工业废水经常规生化处理后,再经深度处理,出水 COD 达到 40 mg/L 的标准。这种水,可通过反渗透( RO )系统,在废水的回用率低于 60% 的条件下,淡水完全回用,浓水 COD 小于 100 mg/L ,也可达到排放标准而排放。这种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方法,美中不足是仍有 COD 接近排放标准且含盐的 RO 浓水必须外排,难以做到现在的“零排放”的要求。 上个月收到 SCI 一区杂志“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的一个审稿要求,论文的作者是土耳其人,论文也是研究讨论印染废水处理。他提出了印染工业园的废水,经前段处理后,再经过纳滤( NF )处理,滤过的淡水用于回用,这没问题,浓水,作者采用了传统的“石灰 - 苏打法”,浓水经处理后,硬度脱除接近 90% ,溶解性的有机物( SCOD )的脱除率也高达 93% 。因为在染色工序中,为了增加染色的着色强度,必须添加钠盐(氯化钠,或元明粉硫酸钠),这也是印染废水有时盐度较高的原因。文章讨论了浓水应用于染色工序的可能性,比较了浓水直接回用于染色,“石灰 - 苏打法”处理后的染色的色差,证明浓水经“石灰 - 苏打法”处理后,脱除了浓水中的硬度及 SCOD ,可以应用于染色工序,这样,就能做到印染污水处理的零排放,且能减少工厂盐的使用量。 我的直感就是: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且文章有详细的数据图表,故我只提出一点点小的建议,同意发表。 我也是搞这方面类似研究的,感觉这种好主意有较强的应用背景,它能解决目前我们的技术存在的浓水必须外排的难题,且真正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合符目前提倡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指导思想,故我很快安排研究生,准备做类似相同的研究。我还想,若真的实验做成功了,且找到可以应用这个技术的工厂加以推广应用,真可以写一篇博文,题目都有了:做没有任何收益的国外期刊的审稿员,也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额外收获。 我们从协作工厂取来 RO 浓水,对它进行“石灰 - 苏打法”处理。很快结果出来了,“石灰 - 苏打法”对硬度的脱除率达 90% 左右,与审稿的论文数据基本相同,但对 SCOD 的脱除只有 5-10% ,与文章报导的 93% 相差甚远。重复多次的实验,得到几乎相同的结果。我现在越来越怀疑我审稿的那篇论文,浓水经“石灰 - 苏打法”脱除溶解性 SCOD 效率的可靠性。从理论上来讲,进入 RO 的废水,必须经过前段工序的处理,已脱除大部分的悬浮物,及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留下的都是一些溶解性的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经 RO 处理后,这些污染物的浓度有所提高,但因它一般不是悬浮物与胶体,故经“石灰 - 苏打法”的沉淀,其脱除一些溶解性难降解的有机物是有限的。从这方面来讲,论文得出的 SCOD 脱除率高达 93% 是可疑的。这应是这篇文章的核心亮点,若这个数据可疑,该文就不是发表,而是拒稿了。 网上审稿我已经给了肯定的意见,并同意其发表。一个月后,我才做了这个重复性的实验。若这个实验结果在我审稿时得到,我一定会提出我的怀疑,要求作者加以核实及说明。但现在已是事后,我有必要将这个实验结果,及我的怀疑通知国外杂志的编辑吗?请各位博友给我提供好的建议!
21486 次阅读|93 个评论
[转载]芬兰研发出新能源海水淡化系统
redtree 2013-2-7 09:01
芬兰研发出新能源海水淡化系统 作者:李骥志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3-2-4 11:05:11 芬兰阿尔托大学研究人员日前研发出一种新型海水淡化系统,该系统直接利用海浪能,实现了使用新能源低成本淡化海水的目标。 据介绍,该系统主要包括一个海浪能量转换器和一个反渗透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安装在海水中的能量转换器对海水加压,使海水通过管道输送到陆地上的反渗透设备中,反渗透作用将盐分从海水中去除,进一步后续处理则确保生产的淡水适于饮用。 阿尔托大学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套系统的最大淡水日产量约为3700立方米,每立方米淡水生产成本可低至0.60欧元(1欧元约合1.36美元),成本与目前利用其他能源的海水淡化方法几乎持平。 研究人员表示,该系统适用于海浪能丰富又存在大量饮用水需求的沿海地区,如美国西海岸、非洲南部、澳大利亚、加那利群岛和夏威夷等地。 据联合国水机制组织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有18亿人口生活在缺乏饮用水的地区。与此同时,全球化石能源渐趋枯竭,环境污染日益加剧。阿尔托大学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的新技术有助于缓解饮用水缺乏,还为利用清洁能源开辟了新途径。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11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升职称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做专家了
热度 24 Taylorwang 2012-11-12 14:17
最近网上讨论要不要有“教学型教授”的问题,据我所知,其实在许多高校的实践中好象早已实行了,如我们就有偏重教学的教授,偏重科研的教授,若没有任何本科教学,就不能升教授,只能升研究员了。但只教学,没有任何科研成果,或教学优秀成果,没有发表论文,没有出版优秀教材,即使课教得再好,也是不可能升教授的。偏重教学型的教授,只是课时要求多一点,而科研的成果要求低一点罢了。 至于为什么要升教授,我想最主要是读书人的面子问题。工资有点点差别,但差别是不大的。另外升职称的好处,可能就是可以被外面一些单位请去做“专家”。目前在我们环境领域,项目立项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主管单位就要组织专家搞评价报告书的评审会;一些国家、省、市、部和局的科研项目结题验收,或科技成果鉴定,也必须请专家来评审;工厂开发出的一些新产品,要请专家来鉴定;现在提倡清洁生产,清洁生产评估会也必须请专家来进行,且必须要有一名环境方面的专家;对于请专家,一般必须是副高以上的职称,有些专家评审会,为了强调评审会的重要,就都请正高职称的人来做专家了。做专家的收益,有时比工资要高得多。 我最近到了二家大型食品饮料企业做清洁生产的评审专家,这二家企业同属一家大公司,目前在广州以生产饮料为主,上午评审一个,下午评审另外一个。项目评审流程正常是:参会所有人员介绍,领导、专家、企业负责人、清洁生产依托单位人员等。然后就是由企业做清洁生产情况的介绍,工厂现场考察,专家及领导提问,讨论专家意见,宣读专家意见,企业负责人讲话,领导讲话,结束。 由于在工厂实际干过几年,现在又搞环保,清洁生产验收评审会参加得还是比较多的。一般最常用的中高费方案主要有:用变频器来节省一些动力系统的电耗;用热泵代替直接加热(特别是加热温度不高,且工厂其它工序有需要冷源的场合)来节能;清洗工序改为逆流清洗工序来节水等。作为专家参加这种评审会,政府指定的评审组织部门,会发一笔专家费(一般一个项目 1000 元含税),被检查的单位,有时也给专家辛苦费,有些工厂还会给一些工厂中自己生产的产品。 收了专家费,总要贡献一点自已的智慧,故每个专家都要发表或多,或少的意见,有些是对报告书的格式与内容提出改进建议,有些找出工厂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有提出持续开展清洁生产可以开展的工作。写清洁生产报告书的单位叫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单位,我们没有申请,故也没有作为清洁生产技术依托单位帮其它企业开始清洁生产的项目,这样,对清洁生产的报告书的格式和要求就不是特别清楚。我的特点就是到工厂现场检查,来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认为合理的解决方案。 今天这二个饮料企业,属同一家大公司,二家的生产规模都比较大,且清洁生产的高费方案也几乎相同。听完清洁生产开展工作的介绍,及工厂现场的实际考察,这工厂的设备应是比较先进的,且选用的主要设备,基本上都是进口国外的知名品牌的产品。时间太短,也难以发现比较大的问题,故只找了 2-3 个小的问题,在评审会上提出来。后来,我问单位负责人,目前工厂的生产用水,大部分都进了产品中,进入产品中的水是通过反渗透工艺生产的。反渗滤的浓淡比是多少,他告诉我,工厂目前的浓淡比是淡水 60% ,浓水 40% 。他讲,全国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我知道,广州的自来水,矿化度低,即使反渗滤的浓水,有时矿化度都比北方有些地方的自来水要低,故在广州的饮料生产中,采用二级反渗透系统,自来水的利用率,完全可以从现在的 60% ,提高到 80% 以上。这是二个年消耗 100 万吨自来水的饮料厂,若水的利用率提高 20% ,一年的节水量就是 40 万吨,现在国家节能、节水、降耗的要求不断增加,且自来水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这个清洁生产措施的提出,一定会起到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厂里的负责人听了我的建议,他也知道广州的水比较软,矿化度低,也觉得我提出了一个好的建议。在评审会的最后总结发言时,还再次感谢了我的这个建议。 一天对二个工厂的评审会,专家费差不多 4000 元,我的建议应能提高他们工厂的清洁生产水平,进一步降低他们的产品水耗,也能节约他们产品的生产成本,我自己也觉得,这个建议应该值这个价钱呢。
17357 次阅读|61 个评论
一件“皇帝的新衣”
热度 20 Taylorwang 2012-8-16 12:11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有时也有一定的道理,虽然我不相信有什么“上帝”。人的认识水平,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是有限的,当你看到一个事物或现象,自认为眼见为实,而到处宣扬,且理直气壮时,若这个现象是其他人为的假象,你就变成了一个骗子,可能主观上你并不想骗,只是你被其他人骗了,但又不自觉地做了骗子的帮凶。 前三年参加了一个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会议,有个北京来的大学教授在会上宣读了她的研究论文,结论是垃圾渗滤液反渗透的浓水回灌到垃圾填埋场,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设施没有任何影响。她还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吸附模型。当时我总感觉到这种结论是错误的,但她论文中有二年的现场实验跟踪数据,信誓旦旦地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我没有一手数据,我也相信她不会在数据上做手脚,故不好反驳她,但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反渗透处理工艺本身不能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它只是一个物理浓缩过程。它的优点是只要反渗滤系统开动,其淡水的水质很好,一定能达标排放,但其浓水将渗滤液中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及无机盐浓缩了,再将这个浓水回灌,理论上讲会在填埋场形成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及无机盐的积累,虽然垃圾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但这种积累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许会有一个上限,如盐的浓度,就不会超过其饱和浓度,但随着回灌时间的延长,其浓度应不断增加。作为目前我国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的主流工艺,其在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领域之所以能得到大规模推广,我想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一、反渗滤系统的出水(淡水)是可以稳定达标的,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二、因为进口设备定位的利润较高,国内有一大帮素质较高的人,参与这个设备的推广应用; 三、也正因为利润高,它的商业营销成本也可大幅增加,只要有较高的营销成本,什么关系都能打通; 四、国内环保界某高层人士,在看到反渗透处理渗滤液的漂亮出水后,曾讲过,垃圾渗滤液只能用膜进行处理。 若膜法没有浓水的问题,即使它的投资及使用成本再高,在中国的一线城市,一定会作为处理工艺的首选。 尽管有教授的研究论文,以及膜供应商的各种研究报告,证明膜的浓水回灌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没有影响,但有经验的环保工程师和环境工程领域的专家都对这个结论都表示怀疑。 今年以来,我们陆续地接触到一些使用双膜法运行的垃圾填埋场,一个是广州兴丰垃圾填埋场,另一个是广州番禺的火烧岗垃圾卫生填埋场。特别是火烧岗垃圾卫生填埋场,采用了反渗透的工艺,浓水回灌进填埋场。这个工程是广州亚运会期间才启动的,算起来系统才运行了几个月,反渗透的浓水,已从启动运行初期的 COD 2000 mg/L 左右,升到 4000-6000 mg/L ,总溶解盐的增长更快,比回灌初期增长了 3 倍。回灌水已影响了生化及后续膜处理系统的运行,膜通量也在不断下降。广州兴丰垃圾填埋场、佛山的垃圾填埋场都用膜法处理,都存在了废水越来越浓,盐越来越多,废水越来越难处理的迹象。 这三个垃圾卫生填埋场,都在广州附近,处理系统都受到当地环保部门严格的监管,不存在偷排现象。 了解了这些情况,一种观点在我脑中越来越鲜明了,那就是:只要不存在偷排现象,膜的浓水回灌就会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系统产生影响,就会使渗滤液的盐及不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浓度越来越高,处理难度越来越大。这话反过来讲行不行呢?即 只要是用膜的处理系统,若运行数年,膜的浓水回灌,对处理系统没有影响,运行方一定有“偷排”,无论是偷排渗滤液也好,还是偷排反渗滤的浓水。 有了这个想法,我在给全国垃圾渗滤液处理培训课时,问了二个运行垃圾填埋场来参加听课的员工,他们就是用膜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我问他们浓水如何处理,他们讲,回灌了。我讲对处理系统有没有影响,若没有影响就一定存在偷排。他们心照不宣地笑了。 从原理上来讲,可能全国都存在类似的问题。那个教授也许真的安排自己的研究生去垃圾填埋场取样做了实验,在他们做实验的那几天,没有偷排,或白天他们做实验,没有偷排,他们不在那边的时候,晚上他们不做实验的时候,可能就偷排了。只要存在偷排,就不可能存在不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及无机盐的积累,这样,当一年以后,再去取样做实验,结果就是浓水回灌没有影响了。他们的数据是真实的,但结果是荒谬的! 对干旱地区,用反渗滤,将渗滤液浓缩了,淡水回用,浓水能通过当地的气象条件直接干燥固化,可能还是可行的。若垃圾渗滤液的浓水回灌而导致渗滤液的偷排,则这套昂贵的反渗透处理系统只是一个摆设而没有实际作用了。 我们国家这么大,全国已上反渗透膜法的渗滤液处理厂应有数百家,可悲的事,一个负责人被人误导的错误谈话,导致了一个错误行业的兴起,这笔浪费的费用将达数百亿元,更不要说每年还要装模作样的运行费用。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垃圾渗滤液采用反渗透法来处理,而又不对反渗透的浓水进行深度处理,这种反渗透的处理工艺,就是一件“皇帝的新衣”!
10231 次阅读|47 个评论
[转载]RO是什么?
cjls2000 2011-12-21 21:10
  RO,英文全称,reverse osmosis即反渗透,在自然界的渗透现象,是水由浓度低的溶液透过半透膜流向浓度高的溶液,并且在膜两边形成一个高度差,称之为渗透压。反渗透就是通过人工加压将水从浓溶液中压到低浓度溶液中,故与自然界的渗透作用相反。自70年代发展出第一座海水淡化厂以来,一直是具有竞争力的 海水淡化技术 之一。原海水通过R O膜之前必须先经预处理,其目的是除去可能阻塞薄膜的物质或破坏其构造的成分,如氧化剂等。处理的方法包括凝集沉降、过滤及添加抑制结构的药剂等。经过预处理后,海水由高压泵送至薄膜分离室,借助于半透膜可除去90%~99%的盐类、95%~99%的有机物及将近100%的胶体如细菌、硅胶等。薄膜的组成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海绵状的多孔物质,可让盐类及水通过并支持半透膜;另一部分为厚度仅为数千分之一英寸的半透膜,只能允许水通过。一般商业应用的渗透膜材质可分为醋酸纤维及聚氨脂两类。聚氨脂类的材质通常拥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逆渗透法耗费的电能较大,但与多级闪化法相比有以下优点:1.只耗费电能,不需要蒸气;2.设备系统模组化,安装容易;3.淡化厂的兴建周期较短,厂房占地面积小。    反渗透技术     RO(Reverse Osmosis)反渗透技术是利用压力表差为动力的膜分离过滤技术,源于 美国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宇航科技的研究,后逐渐转化为民用,目前已广泛运用于科研、医药、食品、饮料、海水淡化等领域。   RO反渗透膜孔径小至纳米级(1纳米=10-9米),在一定的压力下,H2O分子可以通过RO膜,而源水中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过RO膜,从而使可以透过的纯水和无法透过的浓缩水严格区分开来。   一般性的自来水经过RO膜过滤后的纯水电导率5μs/cm(RO膜过滤后出水电导=进水电导×除盐率,一般进口反渗透膜脱盐率都能达到99%以上,5年内运行能保证97%以上。对出水电导要求比较高的,可以采用2级反渗透,再经过简单的处理,水电导能小于1μs/cm), 符合国家实验室三级用水标准。再经过原子级离子交换柱循环过滤,出水电阻率可以达到18.2M .cm,超过国家实验室一级用水标准(GB 6682—92)。   目前的主要困难是研制价格便宜、稳定、长期受压无损的反渗透膜 。 中国 从21世纪初开始掌握自主反渗透膜生产技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将该计划列入国家计委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发展专项计划,由国家海洋局下的 杭州 水处理研究开发中心的子公司——杭州北斗星膜制品有限公司承担并研发成功。目前反渗透膜市场95%为进口膜,国产膜只占据了5%左右的市场,中国的反渗透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6.023×10^23/mol水的摩尔质量为18×10^-3kg/mol。 因此可求出一分子水的体积。18×10^-3kg/m^3÷1.0×10^3kg/mol÷(6.023×10^23)≈2.989×10^-29根据体积公式4/3πR^3,则:4/3πR^3=2.989×10^-29,求出一分子水分子直径约1.925×10^-10m。故水分子的直径约为0.4个纳米。
139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