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浙西大峡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浙西大峡谷之白马崖
热度 2 huailu49 2014-5-24 06:02
个人分类: 徜徉山水|2585 次阅读|6 个评论
端午节游浙西
热度 9 nightreading 2013-6-19 16:46
我年轻时候,一来有些惰性,也拮据,更是怕负了父亲那个眼神 , 于是很少出去旅游。记忆中,只是去了县城北山的圣泉寺,那里一眼泉水四季流着,清凉透彻,味道有些甜(呵呵,非广告语),周围的居民都取来直接食用。后来因为读书,走了几个城市,还是一样没有心情,如此失之交臂的有黄山、九华山、太白山和华山等,有些遗憾。而立之年,自己离校,开始学会着放松,就鼓励自己出去走走,毕竟父母亲也很少拿“老三届”说事,他们的大学梦应该是间接圆了。 今年端午节,临时起意,鼓了劲带家人出去看看,也 算给女儿的儿童节补偿,就 选了浙西大峡谷(后面简称大峡谷)和大明山。 大峡谷有四个景点组成,包括老碓溪、剑门关、柘林瀑和白马崖。其中老碓溪和剑门关最无趣,走马观花过了。最有些景致的是白马崖,一路流水鸣泉,烟云缭绕,很是不错。一向笑我穷酸的老婆陡然来了一句: “ 看山看水看烟云;听风听雨听松涛 ” ,让我瞠目,近墨者黑?呵呵 ... ... 最后走了柘林瀑,虽然景点很小,却是水声雷动,珠玉飞翠,让人流连再三。有朋友再去大峡谷,就直奔白马崖和柘林瀑吧,半日光景足矣。 第二天是端午节,游了大明山。天公也作美,停了细雨,却凉爽,正适合登山。其间,女儿对山山水水不感兴趣,有些怕了山高水长,所幸遇到浦东的一个姚姓小姑娘,她们结伴而行,速度反倒快了我们很多。于是联想到企业里的事情,员工满意度是多么重要啊。一路由孩子们引路,穿山渡水,经过了很多景点,如大明石、万米隧道、天桥、千亩甸、明妃七峰、悬空栈道等。由于昨日雨水充足的缘故,我站在悬空栈道上,见到一条自己所经历的最长的整幅瀑布,由山顶开始,奔流之下,直奔山脚,曼妙身姿掩映在群山苍翠之中,让人感叹“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话,原来不是语法上的夸张修辞。可惜两个孩子不感兴趣,在栈桥上飞奔,似乎所有的风景都与她们无关,倒是在万米隧道里,兴起阵阵鬼哭狼嚎,很是兴奋。多年来,带她走了不少地方,如今反思,给她的是她喜欢的吗? 两个地方走完,景色算是精致,比较适合一日游玩。恰好有缘欣赏到蔡庆华老师贴出的李元香老师力作 - 浪淘沙 . 端午咏屈原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5535-698768.html ) , 也起意乱和了,一并贴出。 浪淘沙 . 端午节游浙西 浙西雨纷纷,陌路游人。 层峦叠嶂万里云。 大明山顶千亩甸,俯仰乾坤。 先生叹红尘,羽化归真。 流觞曲水近黄昏。 松涛连天江湖远,隐约乡村。 最后想说,国人对 “ 大 ” 比较崇拜,也许想给人家留个好念想,什么景点都是 “ 大 ” 的,大明山借着朱家的嘘头,勉强就算大了。大峡谷真的不算大 … …
个人分类: 生活感悟|3641 次阅读|23 个评论
留住浙西大峡谷的美景
热度 34 tashaxing 2012-4-22 22:35
留住浙西大峡谷的美景
十几年前的孟秋曾造访过浙西大峡谷,当时静谧的原生态美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以至一直想着于不同季节重访。这个暮春时节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可在将层层新绿与那烂漫的杜鹃收入镜头的同时,心头却不禁飘过阵阵莫名的惆怅。与十几年前相比,景区已变得热闹异常,往日的宁静已经荡然无存。尤其是那穿破浙西大峡谷的公路,给大峡谷带来便利的同时,严重破坏了大峡谷的景观,给大峡谷的山体留下累累伤痕。 景区还在大力开发,到处都是工地。最让人担心的是,据说景区被一段段承包给开发商了。无疑,这新一轮开发一定会让景区变得更加繁荣,可这开发恐怕又会给大峡谷留下新的累累伤痕。 带着上面的担心,拍下一组光影记录,但愿我们能留住这大峡谷的美景...... 1 2 3 4 5 6 7 8 9 19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附录) 大峡谷开发之殇 大峡谷的伤痕1 -更能消、几番风雨? 大峡谷的伤痕2 - 这刺眼的巾幡究竟代表着赤裸的利益还是虔诚的宗教? 大峡谷的伤痕3 — 发展之殇 大峡谷的伤痕4 - 当右下角那刺眼的脚手架变成凌空而立、充斥商业气氛的庙宇,这大自然的和谐还会存在吗? 大峡谷的伤痕5 -商业开发之痛 大峡谷的伤痕6 - 失去宁静家园的野生梅花鹿,面对着冰冷的铁栏与络绎不绝的游人,在诉说着什么呢?
个人分类: 海阔天空|7329 次阅读|7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