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清华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工程院准院士、清华南策文骗项目?
热度 4 冯用军 2009-9-3 22:31
来源:华商网 网址: http://bbs.hsw.cn/thread-625044-1-1.html http://www.xysforum.org/xys/ebooks/others/science/dajia9/nancewen.txt 技术科学部(共4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28 南策文 44 材料科学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南策文真是个好丈母娘一女嫁多家   作者:无语   作为国家级的重点项目,每个项目中都是每年工作不少于10个月,南先生同 时承担好几个国家级别的大项目,真是分身有术。   仔细看来,不外乎,新瓶装旧酒, 内容大同小异,浪费国家科研资源,重 复投资而已。   磁电材料及器件的, 三个项目的研究内容基本上是同一个项目。   教育部2005年度创新团度项目 IRT0506 低维铁性陶瓷材料制备及 电/磁/光功能 南策文 清华大学300万2006-2008年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50832003/e0204 复合磁电薄膜材 料的功能原理与制备科学 南策文 清华大学 260万2009-01至2012-12   863 在沿项目 2006AA03Z101 新型、高性能磁电材料与器 件一体设计 100万 南策文   两个九七三项目, 完全一模一样:   973项目2008年立项项目   2009CB623300 信息功能陶瓷及其元器件的若干基础问题研 究 南策文 清华大学   973项目   2002CB613300 信息功能陶瓷的若干基础问题研究 南 策文清华大学   现在中国的学者,喜欢大而空的研究项目,每个项目都包含的相当广泛,这 样所有的成果都属于甲项目,也都属于乙项目。所有的文章都属于甲项目成果, 也都属于乙项目成果。 海阔天空,随便去发挥。 最终都可以归为陶瓷的 基础问题与器件研究以后是否考虑立项数学的基础问题及应用研究 物理的基础问题研究数学与物理的基础问题研究自然科学的基础问题 研究一切科学的基础问题研究世界的基础问题研究。   中国的科研项目,很多都是这么荒谬和愚蠢的题目。初看起来,应用十分广 泛,包罗万象,其实都是浅尝辄止,没有一项真正有用的或者研究清楚的。   还不如把这些钱用来养猪呢,那样的话。起码中国的贫苦农民过年还可以吃 一顿猪肉。   我从来不相信人是可以没有良心和基本的道德的,但是看了国内著名科学 家都是如此下凑糊弄国家项目, 我无语了 技术科学部(共45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28 南策文 44 材料科学 清华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校友         【学界】     欧进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校长     姜德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程一兵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工学院副院长     南策文 清华大学特聘教授、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顾 明 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王威孚 原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丁烈云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丁汉初 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     陈铁群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     邓铿 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     张建钢 武汉科技学院校长     尚钢 武汉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刘国新 湖北大学党委副书记     吕清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胡社军 广东五邑大学校长     潘春旭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     佘廉 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邹早建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胡以怀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     林程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645872.shtml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议曝光平台|12043 次阅读|1 个评论
清华的天空【组图】
pup 2009-8-23 12:55
直接看图吧,说得好不如拍得好^_^
个人分类: 生活家|421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一个清华志愿者记录的奥运相册
热度 2 远帆 2009-8-23 05:29
A Photographic Memory ofMyVolunteeringDaysDuring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 北京奥运整整过去一年了,那是一段让我永久铭记的日子。那时候,我21岁,穿上印有蓝色祥云的志愿者工作服,别着清华大学的校徽,和我的伙伴们肩并着肩,一起经历了那段激情洋溢的日子。记得一位老师曾问过我们,清华的学生读书不错,干活的经验你们怎么样?北京8月的烈日下站岗站不站得?迎宾台每天上千遍的"Welcome”能保证一样真诚?观众有意见你们能不能处理得了?我想,清华的志愿者们最终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而在这千千万万志愿者中,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又是幸运的。赛前阴差阳错被安排在了国际广播中心参与宣传工作,而我恰好喜欢摄影,这让我能够在采访中接触到各种各样不同岗位的志愿者,了解他们的故事,感受奥运场馆每一个角落的精彩。我所做的的确很少,唯一有意义的,就是留下的这些宝贵照片,这些照片珍藏了我们这些志愿者的一段故事,珍藏了我们的一段年轻的回忆。 后来到多伦多学习,才了解到地球另一面,奥运却非如此成功。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因为斜塔设计过于复杂,再加上建筑工人大罢工,无法按期完工,奥运会在开幕式在没有顶棚和转播塔的体育场中开始。之后由于费用增长,这个场馆直到奥运结束之后11年才完全建成,其间因为投资甚巨引发的经济问题甚至引起了魁北克(Quebec)省与加拿大联邦的隔阂(参见wikipedia Olympic Stadium (Montreal) )。 相比起来,中国可能是大工程、大项目实施的最佳场所,三峡、奥运都是如此。也的确有很多争议与失误,也曾亲眼见到其中的奢侈和浪费,但可能沉睡太久的中国太需要这样的振奋。世界上可能很难再找到这样一个国家有绝大多数的百姓对奥运保持有如此高的热情与支持,也许是百年沧桑与血泪之后的释放吧。 感谢北京!不管如何,先看照片! 场馆建筑篇 国家体育场鸟巢/National Stadium 'Bird Nest' 这是在2008年8月8日开幕式前一天,北京奥运会火炬和点火方式仍在保密中,鸟巢上被盖住的一部分就是万众瞩目的“祥云”。 This was shot on the day just prior to the Opening Ceremony,at which timethe design of the Olympic torch was still not disclosed. People were expecting. 2008年8月8日晚的鸟巢 / 'Bird Nest'on 8th Aug, 2008, during the Openning Ceremony 在一旁拍摄的法国法新社AFP记者把自己多余的一支超广角镜头借给我,于是有了这壮观的场面。女记者说她来自法新社,我说“Wow, Your presidentNicolas Sacoche is there!”——“He can do what ever he wants, and we do not need thepresident. You can keep him here if you like.” 国际广播中心/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Centre 这是我志愿工作的主要场所,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爱荷华州立大学等本地及海外的志愿者。 This is the place where I serve as a media assistant volunteer. Most of us are from local universities like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some areoversea volunteers from Iowa State University, etc. 国家游泳中心 “水立方”/ National Aquatics Centre 'Water Cube' 这是在2007年底的场馆测试赛期间,场馆需要先接受一次预演的考验,而志愿者们也都要经过几轮赛事考验之后再层层挑选。那个春节,我参加了游泳和跳水全部两场测试赛,春节只回家乡和父母团聚了三天。 This was the stadium for water games of the Olympics. Before holding the Games, it went through 2 major rehearsals, namely the Swimming and Diving World Cup. Volunteers are also selected during these events(@_@). ARather Crucial and competitive process. 国际广播中心一角/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Centre 国家体育场鸟巢 奥运闭幕式焰火/National Stadium 'Bird Nest' during the Closing Ceremony. 千变万化的大泡泡 / Lost in colors 从转播塔上远望IBC / IBC as seen on the Broading Casting Tower 浑然天成 从奥林匹克公园远眺,左边是鸟巢,右边是水立方。奥林匹克公园建设者们还曾经在Olympic Park里面放养了一些天鹅,只可惜开放一两天就不见了,但愿不要已成为盘中餐。屡试屡败,只好作罢。 奥运转播重镇 国际广播中心与主新闻中心,分别负责电视媒体与平面媒体报道。 Media Center for 2008 BeijingOlympics 玲珑塔 / Ling-Long Broadcasting Tower 只记得最顶层的转播室是被实力最雄厚的美国NBC租用,转播室面向场馆一面的玻璃是从美国进口的,反光较少利于拍摄,相当昂贵,不用于转播的两侧使用的是国产玻璃。 The Top Floor of the Tower was rent by 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 (NBC) from US. The Studios are all equipted with top grade facilities. 曲线婀娜的国际广播中心 水立方/ Water Cube 沉静与激情 主新闻中心的房顶装饰,一共有“风”“雅”“颂”三种意涵的装饰,而电视媒体使用的国际广播中心则简陋得多,据说是因为装饰主新闻中心花销太大,不得不打住。 萨翁与中国有缘,还仍然记得2001年他宣布“Peking!”的那一刻,7年过去了,他又以前任奥组委主席的身份来北京走走,看看,看看老朋友,看看他一生追求的奥林匹克精神终于传到这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Juan Antonio Samaranch, an old friend to Chinese people. 7 years ago, his announcement‘Peking!’changed China, as well as Olympic Games. Now he is retired, coming back to see somefriends, enjoying the peace. 奥运故事篇 这是我在奥运期间拍摄的照片中最喜欢的一张,这是在清华大学紫荆学生食堂,大家吃完了午餐,却不舍得离开,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男子体操比赛的决赛。我清楚记得,那一次,是杨威拿了冠军! Zijing dining hall at Tsinghua Universiity, the students are watching Gymnastics Games. Nodody wanna leave even after meals! Athletes awedthe worldwith their talents and finally Wei Yang from Team China won the gold medal. 清华志愿者雨中抢险 大厅前台志愿者们用不同语言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服务,提供场馆与交通信息。 Volunteers serve as front desk receptionist. Media staff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an get accurate and updated info about the events and transportation in different languages. 奥运会是多元文化绽放异彩的节日。 Olympics is also a multi-culture festival. 这是8月8日开幕式前,安保大哥千叮万嘱,站岗把关的同学你们一刻都不敢放松! Before the Opening Ceremony, security staff are talking to the volunteers. 换岗休息时间,给海外志愿者们恶补中文基础。 We also teachforeign volunteer some essential Chinese so that they can serve better :-) Children find something more interesting than Olympic Games, hahah. 志愿者别林娜为ABC的记者戴上红色微笑圈 国际广播中心工作的清华大学志愿者 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医疗志愿者为场馆伤员进行现场治疗(这位是我的学姐惠尚懿!) 休息之时,我们也曾坐在草地上,仰望星空,祝福奥运。 场馆饮用水的检验及其严格,空调出风口的细菌含量也由公共卫生团队进行监控,保证场馆安全。当然了,先进设备还依赖进口。 中间的爱尔兰老太太是这家奥运场馆特许餐馆的经理,奥运结束了,几位卫生检疫站工作人员与他们愉快合作两个星期。当我提出给他们拍张合影时,老太太爬梯子到后台墙上取出中国颁发的食品卫生许可证。说实话,我还从来没见过有人把中国颁发的食品卫生许可证这么当回事儿的^_^ 可爱的日本足球迷和中国小观众。体育精神是人类永恒的财富,它让人们摒弃对抗,走到一起。 最后感谢和我一同奋斗在的志愿者李卫光,因为奥运期间一直都在采访其他志愿者的工作,这是他帮我拍下的我在奥运会期间唯一一张留念照片。他现在从协和回到清华生物系,继续学习,他是很棒的同学,好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407 次阅读|18 个评论
有其师必有其徒-再看周森峰抄袭
冯用军 2009-8-15 01:30
29岁市长周森峰抄袭是有原因的 清华导师刘洪玉是伪学者 转载自: http://bbs.66163.com/viewthread.php?tid=1137304 清华才子周森锋市长三句英文摘要错了6处 转载自: http://hi.baidu.com/leonhou/blog/item/ae280995396e26017bf48029.html 29岁市长周森峰抄袭是有原因的 清华导师刘洪玉是伪学者(转帖) 近日,大都会网站(ThatsMetro.com)网友Stone一篇《我所知道的29岁市长周森锋同学,和他的富豪导师刘洪玉》让我对 大学 的学术老师们真的是失望莫及。 据大都会网站(ThatsMetro.com)网友Stone透露,周森锋是其在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的同学,而他之所以写此篇文章的原因是因为他所在单位的领导指着他的鼻子说你们清华的怎么都喜欢抄袭的话!看来周森锋抄袭事件影响的不是他个人,而是整个清华大学学生的声誉。 在该篇文章中,网友Stone一方面谈及了周森锋的职位调动和论文抄袭问题。大家可详阅大都会网站(ThatsMetro.com)网友日志《周森锋的硕士生论文三句英文摘要错了6处》一文。 另一方面,也是此篇文章最让我震惊的原因该文称,刘洪玉只是个打着清华地产研究所的大旗而疯狂套现的学术大忽悠。 据大都会网站(ThatsMetro.com)网友Stone透露,刘洪玉只有硕士学位,却能当上清清华大学建设管理系系主任、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的惊人的内幕是刘教授其实是搜房网的隐形股东,他的主要工作是为搜房网炮制各种毫无学术水准的排行榜,然后向拿奖的房地产开发商索取赞助费和证书费,每年都超过1000万元,这10年他至少赚到了5000万元。而刘洪玉的合作伙伴,也就是搜房网的第一大股东莫天全已经套现20.3亿元人民币!详文各位可详阅《我所知道的29岁市长周森锋同学,和他的富豪导师刘洪玉》一文。 说到这,我真的为 中国 的学术环境和钱奴现状感到悲哀。一个堂堂清华大学的老师,也不过是个利用学术套钱的大忽悠,所谓学术早不知道抛到哪个九霄云外了。 清华才子周森锋市长三句英文摘要错了6处 清华大学研究生水平算我领教了 清华大学一直是国人崇拜和向往的大学,从这篇论文摘要看到了清华大学真实的面目。我鄙视它。令人担忧。 1. 自己的大名中的森(sen)误为(shen); 2. 清华(Qinghua)虽然使用了正确的拼音, 但官方和国内外媒体均使用(Tsinghua); 3. 房地产研究所(Institute of Real Estate Studies)误为(Real Estate Research Institute); 4. 北京(Beijing)误为北疆(Beijiang); 5. 文章标题中价值链(value chain)误为价值中国(value china); 6. 英文摘要一共只有三句话,大家可以找找第一句中的错误:This presents the value chain analysi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y, and concludes the process by using value chain method how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creates value. 注意how从句中的动词。 基于价值链的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Core Competence of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Based on Value China 【下载频次】 ★★★★★ 【作者】 周森锋; 谢岳来; 【英文作者】 ZHOU Shen-feng~1; XIE Yue-lai~2(Real Estate Research Institute; Qinghua University; Beijiang 100084; China);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 【文献出处】 商业研究 , Commercial Research, 编辑部邮箱 2005年 14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房地产; 价值链; 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 【英文关键词】 real estate; value ch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re competence; 【摘要】 运用价值链分析与竞争优势理论方法分析房地产企业创造价值活动的过程,提炼房地产企业创造价值的战略环节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进而归纳和总结了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战略规划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英 文摘要】 This presents the value chain analysi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ory,and concludes the process by using value chain method how real estate enterprises creates value.It generalizes the strategies for these enterprises and the approaches to get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It lastly clarifies core competence covers strategic programming power,resource integrity ability and innovative capability. 【DOI】 CNKI:SUN:BUSI.0.2005-14-050 【更新日期】 2005-10-23 【分类号】 F293.3 【正 文快照】 一、引言核心竞争力即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它是企业独有的,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内在能力资 源,是竞争对手在一段时间内难以超越的竞争力,能使企业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房地产业作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支柱产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议曝光平台|2883 次阅读|1 个评论
如何才能建设一流大学
chile 2009-7-29 19:54
上一篇文章因为义气而发,主要原因是看大家对大楼和大师的讨论,实在够紧跟中国特色的主流。都是要有钱了作为前提条件,来建设一个一流大学,但是即使真的具有中国特色一流大学,实际对我们社会又有多大的作用那?大学还是我们心中的圣殿吗?还是我们最后的精神家园吗?在我们已经没有了多少的精神图腾让我们继承的时候,大学又能给我们多少精神的继承和洗礼那? 就像花费重金找到的高考状元又能怎么样那? 花费高新请了那么多牛人又能对大学教育有多少促进那? 那个建设了国内一流大学校门的大学又能怎么样那? 那么就我一个百姓的角度如何才能建立一流大学那? 第一 建立大学的职业道德规范。大学教师,尤其是校长要以身作则。在行政上要用一个职业经理人的态度,不能每次都是新官上任三把火,要建立一个职业的规范,作为大学的各级领导那些是应该做的,那些不应该做的,要好好实行,不能因为是领导,就可以破坏规矩。然后用一定的规则去约束自己的教职员工,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第二 建立大学的理想,不能做一个没有追求大学,每个大学都有自己什么校训什么的,那么是不是真的在教育中去贯彻那?大学本位就是好好教育学生,那么大学毕业的学生是不是能作为一个称职的大学毕业生那?如果想成为一流大学,就要想社会输出你的理想和价值观,并且让社会也能感受到你的精神的魅力。建立大学的理想也不是一些空喊着一些口号,而是要实际的踏实的去实践一些身边可以实现的事情,积少成多,像个人一样,由小理想到大的理想。 第二 大学要注重内涵的培养。不能总是建设那些高档奢侈的大楼,练好内功才是很重要的。耐住和忍受住尘世的寂寞,不能受着尘世的吸引,你也入市。伴随着世俗而起舞,将自己高尚的理想摔死在充满利益追求的沙滩上。不能因为社会的奢华,大学也要奢华,当大家一直都在追求外内的美丽的时候,我们大学也开始以高档奢华为追求的时候,我们的本应该注重的内功就忽略了。如同武林高手一样,一些花架子看着好看,是不中用的。 说到这里,我感觉上面说了都是废话,其实按照如需必要,勿增实体原则,建设好的大学原则就是: 教学都为了教好学生为理想。 科研都为了科技进步为理想。 行政的都是为了师生服务为理想。 学生都是为了获得知识为理想。 教育的官员们都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理想,尤其是劳动人民后代素质提高。 如果国内有一所大学这样做了几十年,是不是可以真正的成为一个好大学,而不是建立一个好大学那? 如果我们有好多所这样的大学,是不是我们人民之幸事那?如果有这样的大学群,会不会催生出我们的世界一流大学那?
3796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家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钱太少了
chile 2009-7-29 13:33
在建设社会主义一流大学的道路上,清华北大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紧接着发展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请国家继续对清华和北大予以积极的支持,不能小打小闹的给,没钱,就给钱,没地就给地,没人就给人,没脸,就买张美国皮吧! 要建就建设最好的大楼 一建就是要建世界级的 起点一定要高 不行就在喜马拉雅上建立个分校 请就请世界级大师 给大师们最好的待遇, 北京没有,就到各地去挖 中国没有就花钱到国外请 要么就把清华或者北大改个名字,就叫世界一流大学,以后我们就一流了,也省得教育部尽心尽力的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辛苦劳作。 实在不行,将教育部改名叫世界一流大学教育部,然后各地高校改成世界一流大学分校,这样我们的高校就更牛了。 。。。。。。。。。。。。。。。。。。。。 想说的很多,不过也没有什么好说的,给钱吧,加速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 列入 985 工程 建设的高校 (一期,共 34 所) 第一部分:已进入 985 工程 大学所签署的重点建设协议对各高校的定位及资助经费总 量 北京大学     18 亿         (教育部拨款) 清华大学     18 亿         (教育部拨款) 浙江大学     14 亿 ( 7 亿 +7 亿) (教育部拨款 + 省拨款) 南京大学     12 亿 ( 6 亿 +6 亿) (教育部拨款 + 省拨款) 复旦大学     12 亿 ( 6 亿 +6 亿) (教育部拨款 + 市拨款) 上海交通大学   12 亿 ( 6 亿 +6 亿) (教育部拨款 + 市拨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 亿( 3 亿 +3 亿 +3 亿)(教育部拨款 + 中科院拨款 + 省拨款) 西安交通大学    9 亿 ( 6 亿 +3 亿) (教育部拨款 + 省拨款)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 亿( 3 亿 +3 亿 +4 亿)(教育部拨款 + 国防科工委拨款 + 省拨款) 985 二期情况 确定经费的高校 北京大学 18 亿 南京大学 14 - 16 亿 浙江大学 14 亿 复旦大学原则上不低于一期的 12 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则上不低于一期的 9 亿 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没有透露。
3954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下载】朱棣文在清华大学演讲中英文幻灯片和视频
yahuang 2009-7-17 10:39
2009年7月15日上午,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在清华大学发表主题为《应对能源与气候变化的挑战》的演讲,他表示,美国的目标是在八到十年之内开始实现碳捕捉和封存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链接地址如下: 英文新闻的链接: http://www.energy.gov/news2009/7642.htm 中文新闻的链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07-15/1776100.shtml 中文PPT(PDF版)下载链接: 应对能源和气候的挑战:两个国家的故事 英文PPT(PDF版)下载链接: Meeting the energy and climate challenge: A Tale of Two Countries 凤凰网视频链接: 新闻报道+演讲+中文翻译
6270 次阅读|3 个评论
最年轻市长文章涉嫌抄袭续:清华大学称正在核查
qlms 2009-6-26 12:13
今天上午登陆科学网新闻,看到如下一条新闻清华大学称正在核查湖北29岁市长论文涉嫌抄袭事件网址如下: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6/220831.shtm 。 清华这次做的不错,知晓此事之后很快采取了行动,新闻摘要如下: 据了解,目前,核查正在进行中,结果还没出来,因为需要一些时间。学校方面24日已经获知周森锋论文被指责涉嫌抄袭的情况。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校方对该事非常重视,但核查需要一个过程,肯定会给出一个说法。 呵呵,一不小心,最近两天又弄了一个最年轻市长的专题,不过这是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的帖子了,我今后不会在博客里面再谈最年轻市长。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3453 次阅读|5 个评论
最年轻市长的导师是幸运的清华人----没有轻易署名
qlms 2009-6-25 11:06
这几天最年轻市长的话题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今天上午登陆科学网,发现科学网新闻上面第一条就是关于最年轻市长论文涉及抄袭的新闻。 事情越来越朝闹剧化方向发展,强大的网友不仅搜索出市长同学本人涉及抄袭的问题,而且搜集其夫人论文涉及诈骗,选拔程序违规的问题。如果这些最后被证实完全属实的话,那还真的能证明一句俗话是完全正确的,那就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在这场闹剧中,有一个人是值得表扬,那就是市长同学在清华的导师,因为他并没有在这篇涉及抄袭的文章上面署名,现在看,当初不署名是多么正确的选择!记得前几天有一个这里的博主毛飞跃还曾经发文讨论说--小心我用第一署名坑你,网址如下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8725,大意是,要是你想陷害一个人,就把他的名字署在抄袭的文章上。 清华导师不在学生发表的文章上面署名的原因目前不得而知,市长大人昨天也简单回复了记者的其他问题,但是对涉及抄袭的提问三缄其口。不管怎么说,清华的导师是幸运的,至少比那个辽宁大学的校长幸运多了。 猜测一下可能的原因: 1, 导师发现市长同学连自己名字拼音都不知道如何正确书写,连清华的英文称呼都不知道怎么写,感觉其智力低下,进而对文章的水准深表怀疑,所以拒绝署名。 2,导师感觉错误百出,感觉有别人捉刀嫌疑,所以拒绝署名。 3,导师感觉这个刊物太差,发表在上面丢人,所以拒绝署名。 4,导师压根不知道。 最后,再次对这个幸运的导师表示祝贺。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4343 次阅读|7 个评论
清華請回答:誰是“常凱申”?
LEOLAND 2009-6-11 12:46
曲津華 午飯時讀到一篇海外媒體對清華大學最新醜聞的一則報導,很是震驚! 清華怎麼了?HOW ARE YOU(怎麼是你)? HOW OLD ARE YOU (怎麼老是你)?從校長接待臺灣同胞當眾讀白字,到抄襲醜聞,再到這次的天大笑話,我們的公辦大學清華,怕是要再一次受到公眾的指責。 這次的醜聞是,該校的某位海歸博士、副教授、系副主任剛出版了一本書,其引用的資料中有蔣介石先生的英文名。這位博士居然把蔣先生改名為常凱申,把現代名人費正清改名為費爾班德,等等等等。很離譜吧?很低級的錯誤吧?超級低級,低級到不可想像! 兩種可能,一為由年輕的學生代筆又不做審核,二就是其本人的學風和學識的問題,而且問題很大。名校,海歸,博士,歷史學學者,現代史問題,正式出版物,幾個關鍵字都說明了,這是一個完全不該出現的超低級的錯誤。退一步講,不知蔣先生也罷,或者不知道他的英文名也好,但常凱申是誰、做了什麼、怎麼做的、後果如何,總要搞搞清爽好吧啦?歷史上有這個人嗎?这可是一个在中国现代史上发挥过总统作用的人,难道歷史學者会糊涂到如此不屑一顧的程度吗?你們清華的學生就是這樣受教育、受這樣的教育嗎?唉! 再說出版社,那可是中央級的,又是以編譯為強項的,居然也把這樣的偽劣書籍刊行於世,嗚呼! 何時不再看到學界浮躁,何時不再看到學人亂來,何時不再看到劣文橫行? 學界之耻,學人之耻,编辑之耻,中國之耻! 何時改變?拭目以待吧。 P.S. 保守估计,常凯申会成为学界热词,其可持续性看好。 ( 2009-06-11 )
个人分类: 编辑杂感|4652 次阅读|9 个评论
30年所慶有感
jiangjinsong 2009-5-2 17:52
30 年所慶有感 蔣勁松 時光荏苒, 1988 年春天來清華面試的時候,我還是一個充滿幻想和激情的青年,轉眼間卻早已年過不惑。在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體驗了研究生到導師的角色變換,我個人的生命與這個普通而又偉大的教學機構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年耐心教導我們的各位恩師都已經退休,那時還是青年教師的曹南燕、萧廣嶺老師今天已經功成名就,桃李滿天下,成為學界的領軍人物。至於研究所的規模影響、學術成就、人才培養的發展提高,也是有目共睹,學界公認的。當然,與兄弟單位相比,研究所也還存在諸多不足,需要我們全所師生的繼續努力。 在研究所兩年半的學習時間並不長,中間還有長達半年的干擾,但是,這段時間的學習讓我一生受用不盡。導師曾曉萱教授對我和其他同學無微不至的關心,讓人感動。她用言傳身教,讓我們知道作為清華學子永遠都要追求盡善盡美,努力學習,報效祖國。從此以後,每當我懈怠頹廢之際,我眼前都會浮現曾老師身影,想像她會對此如何嚴厲批評。她的殷切期望永遠都是我努力的動力。 還有劉元亮老師的認真不苟,寇世琪老師的清晰條理,姚慧華老師的寬容厚道,他們雖然觀點不同,性格各異,都始終洋溢著一種帶有清華特色的蓬勃生氣,鼓舞著我們克服困難,努力前進。高達聲老師雖然過早地和我們永隔人天了。但是,我直到今天還能清晰地回憶起,他在星期天練習英語,並勉勵我們必須學好外語的情景。 上一輩的這些老師們,經歷了太多的折騰和坎坷,他們耗損了太多的精力和才華,也許他們多少有些遺憾,沒有取得他們本該取得的成就,但是他們的真誠、努力,作為一種精神財富,通過對學生們的潛移默化,已經產生了他們想像不到的長遠而深刻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還將與日俱增,綿延不絕。 博士畢業後,有幸回到所裏教書,從學生變成教師,承擔起傳到授業解惑的重任,俗話說有兒方知父母恩,這才真正體會到老教師們的教誨之恩。雖然,教學上很努力,得到學校的嘉獎和肯定,但是,捫心自問,與老教師們的奉獻精神還是相差太多。 而今天同學們,與我們那時相比,則頭腦更加開放,學習條件更為優越,語言能力與專業素質也更加出色,當然,他們也面臨著比我們更加嚴峻的生計壓力,以及愈演愈烈的就業競爭。他們定將擁有更加燦爛的未來,這是他們努力的結果,也要感謝我們這個高速進步的國家提供的絕佳良機。 面對他們,我常常心中感到惶恐,會不會由於自己的能力不足和不夠敬業,耽誤了他們的發展?也常常會替他們擔心,在如此喧囂的環境中,他們能不能把持自己,珍惜可貴的青春,發展自我,貢獻社會? 有人說,懷舊是年老的徵兆,替青年人擔憂更是落伍的可靠標誌。但是,看到老教師們還精神抖擻,我等後輩小子怎敢言老?在此慶祝建所三十周年之際,謹祝老教師們幸福長壽,快樂平安;也祝願同學們努力學習,進步成長;更要勉勵自己,發奮工作,上不辜負老一輩的精心培養,下不辜负年輕學子的殷切期望,完成學術和精神的承上啟下的使命,在人類綿延不斷的文化長河中履行我們這一代人應盡的義務。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3459 次阅读|4 个评论
标题:转载宝塔诗一首,贺清华大学98周年校庆
Synthon 2009-4-28 10:51
发信人 : eclipsqq (eclipsqq), 信区 : THU 标 题 : 【 合成子 杯征文】念清华 发信站 :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Apr 24 22:57:33 2009) 爱 清华 这四年 色彩斑斓 泪与笑相伴 一切无法重演 青春无悔的誓言 如何书写我的思念 无数熟悉陌生的容颜 在我脑海里闪电般盘旋 唯记得这园子美丽如画卷 每一个角落都让我如此留恋 我们的青春在这里盛开着绚烂 往事一幕幕袭来如幻觉般的光电 想起了很多想不起很多昔日又重现 记不起什么忘不记什么大脑一片混乱 不知用怎样的语言才能表达无尽的怀念 但愿你明白我如此地爱你我的清华我的园 尤记得春日里的细柳莺啼夏日里的百花争妍 还有那冬日的银装素裹秋日的晴空万里碧云天 二校门如雪的汉白玉御赐的金牌匾下凝重的庄严 大礼堂厚重的红漆门斑驳锈迹中掩藏着沉默的气轩 西操场上银发老者手中握紧的线轴另一端高飞的紫鸢 老馆落地窗外斜照进的夕阳余晖轻抚檀木桌上沉睡书卷 荒岛开屏的孔雀笨拙的鸭子密林修竹中掩藏着的水榭亭轩 荷塘戏水的鲤鱼如水的月光下袅娜的开着兀自美丽着的睡莲 工字厅守候的石狮碎银般的积雪觅食的鸽子盛开的腊梅的风范 古月堂斑驳的石砖青褐的琉璃滴水的屋檐满墙满墙爬山虎的盎然 难忘每一片落叶每一株细草每一朵开放着的而或含苞着的花的容颜 亦难忘每一桩往事每一个怀抱每一张匆匆而过的熟悉或者陌生的笑脸 系馆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师兄师姐师弟师妹齐聚一堂彻夜未眠做实验 主楼七层熬夜看书通宵自习作业太多考试太难全班一同艰苦奋战 蒙民伟楼琴声悠悠舞姿婀娜艺术细胞虽先天不足但培养靠后天 东操西操挥汗如雨大步狂奔每年三千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男生节的早餐女生节的玫瑰每一份惊喜点滴感动留在心间 一年一度学生节不管你啥角色即使路人乙也要上台表演 食堂里买面买馅大家一起捏中国的饺子过西方的圣诞 草坪上没灯没蜡全系打着手电借着月光中秋大联欢 桃李麻辣烫十四牛肉饼紫荆免费汤和万人的套餐 小桥煎饼西门鸡翅路边烧烤大排档吃了无数遍 组织生活每周两次国事家事天下事无所不谈 支部活动俺班发起校园义务导游成了经典 随机过程随机而过汇编语言可以不会编 量子力学量力而学实变函数要学十遍 压力虽大生命可贵鹰击长空不能干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永记心间 少说多做勤勤恳恳行动胜于言 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不辱光环 岁月如梭母校九十八寿诞 身在异国此文作礼呈献 细数往昔感慨又万千 四年相遇今生无憾 任光阴流转变换 清华不老容颜 爱恋永未变 天地可鉴 心已言 唯存 念 -- ※ 修改 :eclipsqq 於 Apr 26 09:38:52 2009 修改本文 ※ 来源 :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 mitbbs.com 中国 : mitbbs.cn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298 次阅读|2 个评论
清华大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沙龙82期信息汇总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09-4-21 10:48
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沙龙汇总(第1-78期) 第1期:2001年4月14日,举办第一次清华大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沙龙,报告是蒋劲松博士,报告题目为科学研究规则对自然观假定的依赖性,报告评论人由王巍博士承担。 第2期:2001年5月12日,举办第二次学术沙龙,王巍博士作了题为从语言的观点看相对主义的报告,蒋劲松博士进行了评论。 第3期:2001年6月16日,举办第三次学术沙龙,北大哲学系吴国盛教授作了题为科学与人文的报告,资深学者范岱年教授担任报告评论人,校内外30余名学者踊跃参加了读者讨论。 第4期:2001年9月15日,举办了第四次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沙龙,由刘兵教授进行了题为《STS与基础科学教育改革》的报告,武夷山老师进行了评论,报告后参与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第5期:2001年10月20日,举办了第五次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沙龙,由雷毅博士作题为《激进环境主义与环境运动》的报告,报告评论人为哲学系卢风教授。 第6期:2001年11月17日,举办了第六次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沙龙,由吴彤教授作《文本和意义:复杂性研究的若干问题》的报告,报告评论人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刘华杰副教授。 第7期:2001年12月15日,举办了第七次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沙龙,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刘晓力教授进行了题为《哥德尔的抽象直觉与胡塞尔的本质直观》的报告,王巍博士进行了评论。 第8期: 2002年1月19日(星期六)下午3:00在文科南楼401会议室举行,高亮华副教授(清华大学STS研究中心)做了题为论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的学术报告,中国社科院哲学、《哲学研究》编辑部朱葆伟发表了评论。 第9期:2002年3月16日(星期六)下午3:00-5:30在文科南楼401会议室举行。王巍博士(清华大学STS研究中心)做了题为科学说明与历史解释的报告,叶闯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发表了评论。 第10期:时间:2002年4月20日(星期六)下午3:00-5:30,地点:文科南楼401会议室,题目:经验、理论与整体主义--向柯志阳先生请教,报告人:蒋劲松博士(清华大学STS研究中心),评论人:柯志阳(清华大学STS研究中心) 第11期:时间:2002年5月18日(星期六)下午3:00-5:30,地点:文科南楼401会议室,题目:科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报告人:曹南燕教授 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STS研究中心),评论人:邱仁宗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第12期:清华大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沙龙第十二期举行。时间:2002年6月15日(周六)下午3:00-5:30文科南楼401会议室 题目:Revisiting the First Transatlantic Wireless Telegraphy in 1901: Collaboration or Competition between Guglielmo Maconi and John Fleming? 用英文报告 报告人:Hong Songook Associate Professor, Institute for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Toronto. 第13期:清华大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沙龙第十三期举行。时间:2002年9月14日(周六)下午3:00-5:30,文科南楼401会议室 题目:科学依赖于民主 报告人:卢风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 评论人:雷毅博士(清华大学STS研究中心) 第14期:清华大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沙龙第十四期举行。时间:2002年10月19日(周六)下午3:00-5:30,文科南楼401会议室 题目:真理的概念 报告人:王巍博士(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 评论人:叶闯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 第15期:主讲人: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主题:SSK对科学观的冲击,评论人:刘兵教授,时间:2002年11月16日 第16期:主讲人:李伯聪(中科院研究生院),主题:工程哲学概论,评论人:高亮华,时间:2002年12月14日 第17期:报告人:张迅(博士);题目:现象学与科学;评论人: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时间:2003/3/15 第18期:报告人:肖广岭;题目:科学与宗教的新对话;评论人:张迅(博士);时间:2003年4月19日(周六)下午3点至5点半;地点:清华大学文南楼401 第19期:报告人:吴彤;题目:健康与疾病: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从多学科视野看防治SARS;评论人:曾国屏;时间:2003年5月17日(周六)下午三点至五点半;地点:文南楼401 第20期:报告人:曹南燕;题目:论科学的祛利性;评论人:张成岗;时间:2003年6月14日(周六)下午3:00-5:30;地点:清华大学文南楼401 第21期:报告人:蒋劲松博士(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题目:科学可以凌驾于民主和自由之上吗?;评论人:吴国盛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时间:2003年7月12日(周六)下午3点至5点半;地点:文南楼401 第22期:报告人:Prof. Fritz G. Wallner(奥地利维也纳大学);题目:A History of the Vienna Circle;主持人:蒋劲松博士(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工作语言:英语;时间:9月3日(星期三)上午9:3011:30;地点:文南 楼404 第23期:报告人:张成岗博士(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题目:现代技术问题:从边缘到中心;评论人:高亮华副教授(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时间:2003年9月13日(周六)下午3:00-5:30;地点:清华大学文南楼401 第24期:报告人:成素梅教授(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题目:量子力学与实在论;评论人:王巍博士(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时间:10月14日(周二)下午3点至5点半;地点:文南楼404 第25期:主讲人:杨通进:环境伦理学的三个理论焦点;评论人:雷毅;时间:2003年11月15日(周六)下午3点至5点半;地点:文南楼401 第26期:题目:技术、Cyborg与后人文主义,报告人:高亮华副教授(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评论人:刘兵教授(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时间:2003年12月13日(周六)下午3点至5点半,地点:文南楼401 第27期:2004年3月6日下午在清华大学文南楼401,由王巍(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做报告,题目:结构实在论评析。评论人:曹南燕(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 第28期:2004年4月17日下午在清华大学文南楼404,由Tim Lewens(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讲师)做报告,题目:Realism and the Strong Programme 第29期:2004年5月15日下午在清华大学文南楼401,由田松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做报告,题目:所见即所能见从惠勒的实在图示看科学与认知模式的同构,评论人:蒋劲松。 第30期:2004年6月12日下午 在文南楼401由李建会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作报告, 题目:生命的逻辑与人工生命。 评论人:刘晓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第31期:2004年8月14日在清华大学文南楼401,克里斯多夫胡必希作报告, 题目:技术评估与技术伦理。 第32期:2004年9月18日下午3:00-5:30在清华大学文南楼404由李宏芳(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博士后)作主讲,题目:量子测量与科学实在论,评论人:何祚庥(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33期:2004年10月16日下午在清华大学文南楼404由高亮华主讲,题目:另类技术观之女性主义篇,评论人:刘兵、章梅芳。 第34期:2004年10月23日下午在清华大学文南楼404,Eugene C. Hargrove 教授(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哲学系主任、环境哲学研究中心主任、Environmental Ethics主编)主讲,题目:Why Do We Think Natrue Is Beautiful 第35期:2004年11月13日下午在清华大学文南楼404,曾国屏主讲,题目:也说科学与人文热力学诗人普里戈金的启示,评论人:刘华杰博士(北大哲学系副教授)。 第36期:2004年12月18日下午在文南楼404,范岱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讲演,题目:唯科学主义在中国历史的回顾与批判,评论人:罗嘉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持人:刘兵。 第37期:2005年1月15日下午在新斋324会议室,由朱葆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编辑部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导)主讲,题目: 理性与合理性,评论人: 高亮华 第38期:2005年3月12日下午在新斋353,木本忠昭教授(东京工业大学社会理工学研究科;日本学术会议科学史研究委员会委员长)主讲,题目:日本的技術論,主持人: 高亮华,翻译:姜波(东京工业大学 博士) 第39期:2005年3月26日下午在新斋335,李世辉(总参工程兵第四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主讲,题目:复杂性研究与典型信息法。评论人:冯国瑞(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持人:马晓彤。 第40期:2005年4月27日下午3:00在新斋335室举行,题目:走向产业哲学,主讲人: 雷毅、张成岗、高亮华,评论人: 曾国屏 第41期:2005年5月20日下午在新斋335室 ,吴彤主讲:走向实践优位的科学哲学科学实践哲学发展述评,评论人:蒋劲松。 第42期:2005年6月17日下午在新斋335,主讲人:刘长林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题目:中医的前途与发展方向从东西方科学异同的角度看,评论人:马晓彤 第43期:2005年7月31日上午在新斋335,Prof.Evelyn Fox Keller(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USA)主讲,题目:What impact,if any,has feminism had on science? 主持人:曹南燕教授。评论人:刘兵、章梅芳。 第44期:2005年10月13日下午在新斋324 ,马晓彤博士主讲:科学实践哲学的本土化案例研究:中医学再认识 评论人:吴彤教授 第45期:暨科技哲学前沿论坛第三期(第4讲),2005年11月11日上午在新斋335室,方万全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研究员)主讲,题目: 规范性与语义内容,评议人:叶闯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第46期:2005年11月25日上午在新斋335室,高亮华主讲,题目:技术诗与思,评论人:张成岗博士 第47期:2005年12月9日上午在新斋335室,蔡曙山教授主讲,题目:从语言哲学到心智哲学--20世纪西方哲学发展述评,评论人:蒋劲松博士 第48期:2006年1月6日上午在清华大学新斋353室,朱菁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讲,题目:自由意志新探,评论人:徐向东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 第49期:2006年3月11日下午在新斋353室,张成岗主讲,题目:技术、风险社会及其若干理论论争,评论人:蒋劲松。 第50期:2006年4月21日下午在新斋335室,高亮华主讲,题目:产业哲学的兴起,评论人:曾国屏。 第51期:2006年5月12日下午在新斋335, 刘闯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哲学系)主讲, 题目:Coins and Electrons: A unified Understanding of Probabilistic Objects。 第52期:2006年5月26日下午在新斋335室,主讲人: 曾国屏教授、高靖生博士、袁航,题目:科学理解的再理解。评论人:蒋劲松博士。 第53期:2006年6月30日下午在新斋,雷毅主讲,主题:西方环境伦理在何种意义上需要东方?评论人:杨通进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第54期:2006年7月11日下午在新斋335,Atocha Aliseda教授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Universidad NAcional Autonoma de MExico)主讲,题目:Abductive Reasoning: Logical Investigations into Discovery and Explanation。 第55期: 2006年7月15日上午在新斋335室,主题: Worldviews, Daoism and Sustainability主讲人:Dr Freya Mathews,题目: Synergy, Sustainability and Daoism主讲人:Dr Yeuk-Sze Lo ,题目: Worldviews and Pro-Environmental Attitudes主讲人:Prof Andrew Brennan,题目: Adaptive Management and Global Crisis点评人:卢风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陈霞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持人:雷毅(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杨通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第56期:2006年9月23日下午在新斋335,王巍主讲,题目:有没有情况均同定律(CP laws)?评论人:孙永平副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 第57期:2006年10月28日下午在新斋335,张祥龙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主讲,题目:文化特区与传统技术的复活。评论人:刘华杰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 第58期:暨北京青年学术论坛第8讲2006年11月18日下午在新斋335,刘华杰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主讲,题目: 波普尔、浑沌与可测算原则(Popper, Chaos and the Principle of Accountability).评论人:吴彤教授。 第59期:2006年12月9日(周六)下午在新斋353室,黄翔教授(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哲学研究所)讲演,题目:基切尔的最小社会认识论及其问题。评论人:王巍 第60期:2007年1月6日下午在新斋353,吴彤主讲,题目:科学研究始于问题、观察还是机会?评论人:王巍博士。 第61期:2007年3月10日下午在新斋335,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讲,题目:超越技术乐观主义与技术悲观主义。评论人:高亮华。 第62期:2007年3月30日下午在新斋335,洪允楣(北京无线电厂高级工程师)主讲,题目:工程创新设计构思方法的肯定与否定。评论人:曾国屏。 第63期:2007年4月13日下午在新斋335,段伟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博士)主讲,题目:作为人类有限知行体系的科学。评论人:蒋劲松(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博士)。 第64期:暨第十一次北京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5月19日下午在新斋353,肖显静副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讲:近代科学数学化溯源 从古希腊到经典力学革命。评论人:吴国盛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举办单位: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第65期:2007年6月13日下午在新斋335,曹天宇教授(波士顿大学哲学系)主讲:认知、神经动力学与心。评论人:刘晓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第66期:2007年6月22日下午在新斋324,吴岩副教授 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学校管理研究所)主讲:科幻文学与现代性.评论人:高亮华副教授、蒋劲松副教授。 第67期:2007年9月21日下午在新斋335,曾国屏教授主讲: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从生活科学角度的观察.评论人:刘立博士 第68期:2007年10月27日下午在新斋353,张昌盛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讲:从内在意识到超越世界论科学理论的意向构成问题.评论人:吴国盛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 第71期:暨第十三次北京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1月7日下午在新斋335,黄翔教授(墨西哥莫雷罗州自治大学哲学研究所)主讲:Lipton的最佳说明推理及其问题。评论者:王巍,举办单位: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第72期:2008年3月14日上午在新斋335,陆广莘研究员(中医科学研究院)主讲:医学为何,中医何为?评论人:吴彤。 第73期:2008年4月11日上午在新斋353,韩增禄教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化 研究所前所长,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委员会副理事长)主讲:建筑易学文化与当代中国建筑。评论人:刘兵。 第74期:2008年4月19日下午在新斋353,王路教授主讲:从是到真西方哲学的一个根本性变化,评论人:王巍 第75期:2008年5月16日上午在新斋335,范岱年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主讲:中国科学哲学向何处去儒家传统与科学哲学,评论人:董光壁研究员(中国科学院)。 第76期:2008年6月11日下午在新斋335,刘闯教授(佛洛里达大学哲学系)主讲:重审相对主义Kuhn、Davison与SSK,评论人:王巍(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副教授)。 第77期:主题:合理性的面面观,主讲人:张华夏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评论人:王巍副教授(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时间:2008年9月18日(周四)下午3:005:30 地址:清华大学新斋353(图书馆北) 第78期:2008年10月15日上午,清华大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沙龙第78期于新斋353举行。美国克莱蒙研究生大学(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的费力普 ? 克莱顿(Philip Clayton )教授应邀做了学术报告,主题为How can Process Philosophy Contribute to Social Change for the Common Good?讨论。 第79期: 2009年1月10日下午,清华大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第79次沙龙在新斋353举行。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范岱年做了题为《儒家传统现代文明与人类未来评田松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吗?》的学术报告。 田松博士评论,蒋劲松博士主持。 第80期: 2009年2月23日下午3:00,我校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沙龙第80期在新斋335举行。韩国庆熙大学-韩医科大学的白裕相教授应邀作了题为《21世纪新科学模式的要求》的学术报告。本次沙龙由我校人文社科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吴彤教授主持。 第81期: 2009年3月13日上午10:00,我校科学技术哲学前沿论坛暨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哲学沙龙第81期在新斋335举行。本次论坛由我校STS研究中心和中 国自然辨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中心主任曾国屏教授主持了论坛,并在刘大椿兼职教授聘任仪式上给刘大椿教授颁发了聘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大椿做了学术报 告:费耶阿本德:另类科学哲学的标杆关于另类科学哲学的反思之一。中心副主任吴彤教授对报告做了精彩点评。 第82期: 2009年4月17日下午3:00,在四教301教室,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编审王一方教授做客我校科学哲学与 技术哲学沙龙第82期,为广大对医学人文感兴趣的师生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医学究竟是什么当代医学的精神向度》的报告。王一方教授是国内医学人文学 研究的领军人物,兼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本次沙龙由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蒋劲松副教授主持,并做点评。
个人分类: 科學哲學|4310 次阅读|2 个评论
同样是不幸,台湾清华大学更人性化一些。
quaternary1 2009-3-7 23:05
葉昊定同學追思會  【2009.02.26秘書處】 追思昊定 校長致詞 會場播放紀念影片 教會詩班獻詩 本校計量財務金融系二年級 葉昊定 同學,2月23日下午在校內體育館打球時,由於籃球不慎掉在活動看台後方,因座椅下鐵架漏電,昊定在探身撿球之際,卻遭電擊,並失去反應。現場同學發現後,立即合力將葉同學拉出,由體育老師輪流做CPR,同時緊急通知救護車在意外事件發生25分鐘內送馬偕醫院急救並通知家長。校內教官及師長在接獲通知後,則分別火速趕往現場及醫院了解及協助處理,但仍很遺憾於下午6:30左右急救無效,宣告不治。此事件的發生,除引起社會極大關注,也造成親友及師生莫大的哀傷。 葉昊定同學,1989年出生於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直至小學三年級,隨經商的父親舉家遷回台灣。天資聰穎的他,在父母悉心引導教育下,並沒有因為改換環境,而適應不良,各方面均表現傑出。高中時期,因為自小奠立良好的西班牙文及英文基礎,所以語文方面一直是他的強項,加上從小熱衷足球與游泳,體育亦表現優異,允文允武的他,連續三年都保持校內第一名成績,是學校風雲人物。2007年通過繁星計畫甄選,進入清華計量財務金融系就讀,生命觸角延伸更寬廣,校內外活動均積極參與,熱情投入,尤其進入系上籃球隊後,籃球更成為他的生活重心。無奈無意間的一顆界外球,看似尋常的撿球動作,竟帶來令眾人都難以承受的傷痛。 2月26日於清華大學台積館孫運璿演講廳的追思會場中,擠滿了趕來道別與祝福的親友與師生,整個追思儀式莊嚴溫馨,但卻凝結著無限不捨與哀思氣氛。陳文村校長致慰詞時,沉痛地表示:「我代表清華向昊定的母親及親人致最哀慟的歉意,行政管理的疏失而引起的不幸,造成天人永隔的遺憾,學校不會逃避責任,將協助辦理所有後事及善後事宜,也已全面進行校內所有公共設施,絕對不容許此事再發生,不會讓昊定白白地犧牲。」而昊定的大伯父葉仁基先生則表示:「家屬深切感受到校方的善意,也感謝校方近日的協助。昊定的母親忍痛把他奉獻出去,只希望能喚醒全國各級學校對於校園公共安全的重視,不再有悲劇發生。」 意外發生後,本校已組成五人專案小組,除針對此事件做一個澈底調查,並將對校內所有公共設施進行全面檢討與檢查,同時以昊定同學的名義,來推動校園安全改善措施,希望藉此事件痛定思痛,並呼籲全國各級學校同步進行校園安全檢視及改善工作。
个人分类: 高校研究所信息|1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新中国创造新建筑----创建时期的清华大学建筑系
yaoyaxin 2009-2-24 19:36
建筑师的知识要广博,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与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但最根本的他应当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 这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要为新中国培养的建筑师,更是对清华大学建筑系学生的期许。抗战胜利前夕,时任中国民间学术团体营造学社负责人的梁思成致函清华母校校长梅贻琦:我国各大学实宜早日添授建筑课程,为国家造就建设人才。今后数十年间,全国人民居室及都市之改进,生活水准之提高,实有待于此辈人才之养成。1946年10月,清华大学复员北平之际,在工学院增设建筑工程学系,梁思成受聘为教授、系主任,吴良镛为助教,系馆借用旧水利馆二楼。招收第一班学生15人,学制四年。梁思成赴美访学期间,聘吴柳生教授为代系主任。 梁思成是在受过严格的西方建筑教育、又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和历经二十载中国古建筑实践的基础上创办清华建筑系的,并决心改革国内长期沿用巴黎美术学院教学体系而陈旧保守、不敷时需的建筑教育。建系之初,他赴美考察战后美国建筑教育,遍访赖特、柯布西耶、沙里宁等建筑大师,在耶鲁大学讲学,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对国际建筑理论的最新进展有了深入了解。 学术思想是清华建筑系创建与发展的灵魂。1947年回国后,梁思成率先在建筑系倡导体形环境理论(即物质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将建筑的范畴从单栋房子扩展到体形环境 小至杯盘碗盏,大至整个城市甚至更广的区域。因此,建筑教育就不是仅仅培养设计个体建筑的建筑师,更要造就融通整体环境的规划人才。基于这样的理念,建国前夕建筑工程学系更名为营建学系,取《诗经》经之营之意,营建系不仅重视建筑设计和规划,还重视相关的管理和经营,赋予建筑学广义的内涵和任务。 梁思成在《文汇报》发表清华大学工学院营建系学制及学程计划草案,全面阐述清华营建系围绕体形环境理论的创新教学计划:建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的交集。营建系以融通理工与人文为宗旨,课程包括文化及社会背景、科学及工程、表现技巧、设计课程和综合研究,艺术技巧和理论修养贯穿其中,同时强调社会科学,重视从广阔的历史中探寻建筑发展的规律,通过博而精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的艺术修养。清华营建系并没有全盘接受包豪斯学派和新建筑运动的反历史主义倾向。在教学方法上着重启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强调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树立住者有其房的职业使命。1951年先后成立建筑设计、市镇规划、造园、工艺美术四个教学组,并与社会学系、哲学系、历史系等合办清华大学文物馆,梁思成任馆长,不断拓展建筑学的外延。 作为清华建筑系的创建者和组织者,梁思成广纳贤材。1945年在重庆时他亲邀吴良镛共同开创清华的建筑事业。建系初期,从营造学社、中央大学、重庆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延请教师,构成建筑系发展合理的人才梯队。与梁思成并肩开创建筑事业的建筑师林徽因,以抱病之躯,淡漠名利,为创建清华建筑系殚精竭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并入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人才力量和办学规模随之加强,系馆由水利馆二层迁至清华学堂,正式更名建筑系。吴良镛时任建筑系副主任,他向社会呼吁重视建筑教育的同时,吸取国外经验与国情和本专业教学特点相结合,建立教研室、实验室、图书室和资料室,首次开设毕业设计课程,建筑教学体系日臻完善,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教学中心之一。梁思成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成立不到五年,清华建筑系已开始投入为新中国创造新建筑的各项实践中,取得一系列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设计、抢救北京特种手工艺景泰蓝及其造型装饰设计,无不出自梁思成、林徽因和清华建筑系师生的智慧和辛劳,清华园中尚存的新林院八号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满载这段历史的记忆。梁思成领导建筑系师生完成的中南海怀仁堂改建设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城市规划、国庆十周年献礼工程规划设计等,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开篇之作。解放前夕,梁思成为解放军绘制了保护北京城文物建筑的图录,建筑系教师为南下解放军编写全国文物建筑保护单位目录,最大限度保护了文物建筑。为传承民族建筑文化前瞻性地提出: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祖先和子孙都负有保护文物建筑本身及其环境的责任,不容躲避。 清华建筑学专业在1970年曾一度被取消,直至1978年恢复建筑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教育。1988年成立建筑学院,以建筑学、城市规划和景观学三位一体的学科构成,下设4个系、9个研究所和2个跨院系科研综合体。进入新世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继续开拓者的足迹,在吴良镛先生发展的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指导下,积极应对建设事业迅猛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应对全球化进程中强势文化对民族本土文化的冲击,深入日益广阔与复杂化的建筑实践,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贯彻建筑为国家发展服务的基本职业理念,为着中国精神的复兴,作美感同智力参合的努力。匠人营国,继往开来,走过60载岁月的清华大学建筑系如是前行。 (原载《新清华》史苑2006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894 次阅读|1 个评论
细推物理写辉煌----创建时期的清华大学物理系
yaoyaxin 2009-2-24 19:31
20世纪20年代,在清华建立大学体制与中国起步建设物理学的交汇点上,承载着学术独立与科学教育独立的民族文化使命,清华大学物理系应运而生。当时校内也存在对物理系的现实需求,1921年落成的清华大礼堂音响效果差,由于缺少物理学专门人才,只能依靠自然科学部教师和校内工程师探索解决方案,自然很难切中问题的实质。 1925年清华学校设立大学部,应教务长梅贻琦(清华当时唯一的物理学教授)之聘,叶企孙教授从东南大学回到清华主持创建物理系,1926年秋物理学系正式成立,叶企孙成为首任系主任。此前,清华学校高等科培养物理学专科生,毕业后进入美国大学深造,学成归国的叶企孙、萨本栋、周培源等人成为清华物理系创建与发展的主要力量。 物理系的目的重在研究 系主任是学科建设的引领者。叶企孙认为,大学的灵魂在研究学术,物理系的目的就重在研究方面。物理系成立之初,他带领赵忠尧、施汝为等年轻教师,运用最新的建筑声学理论,通过大量的测试实验,科学地求解清华大礼堂听音问题,并给出可行的校正方案。这既是现代建筑声学向中国转移的开始,也奠定了清华物理系理论与实验相辅、现实关注与教学科研相承的学术传统。 教授是学科发展的灵魂。物理系延揽教授,必拣选研究上已有成绩,并且能够继续研究的人。1928年至1935年,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赵忠尧、任之恭、霍秉权先后受聘为清华物理系教授,以其在物理学前沿追随名师、研究成果显著并被国际学界认可的成就,汇聚为早期清华物理系和形成期中国物理学最直接的推动力。 在引进研究力量的同时,物理系重视实验仪器设备建设。系馆设在科学馆中层和下层一部分,扩充原来供高等科普通物理实验用的设备。新添置的仪器既可满足大学各学程实验需求,更能开展专题研究,并设物理仪器工场。1934年物理系的仪器设备时值十一万元,先进的教学研究条件为当时国内所仅有。 以培养学生主动的研究能力为目标,物理系明确的课程训练方针,是要学生想得透;是要学生对于工具方面预备得根底很好;是要学生逐渐的同我们一同想,一同做;是要学生个个有自动研究的能力;个个在物理学里边有一种专门的范围;在他的专门范围内,他应该比先生还懂得多,想得透;倘若不如此,科学如何能进步? 课程分配遵循理论与实验并重的方针,规定以物理系作为主系的学生,至少需修满五十学分,其中包括实验十二学分,理论二十四学分;每星期实验一次,每次时间在二至三小时;还需必修微积分、微分方程和大学普通化学,这使物理系学生具备深厚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才培养重质而不重量,专修物理学的人数严格限制在每班不超过十四人。同时面向不同层次的社会需求,学生毕业后无论从事研究、应用或中等教育,皆为德才学识精进的良才。1929年第一级大学毕业生施士元、周同庆、王淦昌分别出任国立中央大学、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或主任,清华物理系开始为国内物理学界输送研究人才。 三十年代中国的莱顿实验室 1929年清华大学理学院成立,物理系主任叶企孙首任院长,后由吴有训教授继任。他们主持的理学院,在打通基础学科间联系的同时,注重向工科教育渗透,除造就科学致用人才外,尚欲谋树立一研究科学之中心,以求国家学术之独立。为自主培养从事高深学术研究的人才,物理系首开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之先,1929年成立物理研究所,开设物质磁性与光学、X射线、无线电学、理论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研究方向,由专任教授指导。1935年,清华大学研究院下设理科研究所,物理学部实力最强,并建成X射线、无线电、光学、磁学专业研究室。 三十年代清华物理系研究成果卓著。吴有训完成的论X射线被单原子气体散射的总散射强度等两篇论文,赵忠尧和龚祖同完成的关于原子核内中子共振能级间距实验论文,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是国内完成的研究成果在国外权威刊物发表的先声。王淦昌验证中微子存在的构想极富创造性。1935年,吴有训被德国哈莱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洪堡学会推举为会员,萨本栋受聘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并编著出版第一部大学物理中文教材。 清华物理系推进了形成期中国物理学渐臻隆盛。1930年至1933年的四年内,国内物理、化学领域重要论文共有16篇,清华物理系为9篇。(严济慈语)1932年8月,中国物理学会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举行,物理系教授多届连任学会领导职务。在成立不到七年的时间里,清华物理系逐步实现建成中国莱顿实验室的理想,成为中国物理研究、教学与人才培养的中心,并开始在国际学界展示中国物理学的独立形象。 清华物理系高起点、高质量、敏锐把握学科前沿的发展模式,后启西南联大时期高绩效的物理教育。随着1952年中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物理系绝大部分教师和所有学生并入北京大学物理系。为适应科技与大学发展战略,1982年6月恢复清华大学物理系,1999年在杨振宁先生倡导下组建高等研究中心,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科学实验能力的物理良材的同时,力求在理论物理研究领域有所突破。清华大学物理系正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续写辉煌。 (原载《新清华》2006年)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78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华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方向博士生招生信息(2009年对外招生)
shangsh 2008-8-18 15:04
2009年水文水资源专业对外招生导师及考试科目: 院系所、专业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04 水利水电工程系 081500水利工程 05水文学及水资源 雷志栋 尚松浩 王忠静 ① 101英语 ② 206数值分析 ③ 312工程流体力学 ④ 501综合考试 详细信息可查阅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主页 http://166.111.4.32:8080/yjsy/main.nsf/SecondClassParaShow?openformClassCode=C04
个人分类: 教育|65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华美院的咖啡吧为什么要取消
suqing1961 2007-6-14 16:33
上星期五,我作为评委参加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与设计系两位博士生的学位论文答辩。中间休息时闲聊,几位教授告诉我,美术学院大楼二层的咖啡吧有可能取消。 清华美院大楼我来过好多次,这是一栋很现代化的教学大楼,整个楼的设计和使用都颇具特色,给我感受最深的是方便学生和教师。比如说,一楼设计了好几个陈列室,可以随时展示美术、设计作品,供师生学习、观摩,也可供外来者参观。参加答辩的这天,一楼大厅正好在举办该院2007届硕士毕业生的作品展览。每层楼的教师工作室的外面都安有若干把围成圈的座椅,方便老师和学生课余时间的学术讨论。还有一层过道的一侧是个小卖部,专门出售美术、设计图书以及绘画工具,价格也不贵,每次去那我都看到有不少人交易。 二层的咖啡吧小巧玲珑,别有情调。我陪女儿去年参加美术考试时,曾在那喝过咖啡,印象很好。听女儿说,她们班同学早晨来不及吃饭,中午不愿意回宿舍,都在这里买个面包、喝杯咖啡对付了事,十分方便。教授们介绍说,其实,光顾咖啡吧最多的还是留学生和进修生,他们光顾这里除为垫饱肚子外,更多地是相互交流信息,共同讨论一些感兴趣的问题。 挺好的一个咖啡吧,干嘛要取消呢?我问美院的教授们。 教授们的回答是,为了教育部即将在学校开始的本科教学评估的需要。据说,咖啡吧和大楼的教学环境不协调,所以想取消。 我没有追问这到底是清华大学自己的主意,还是教育部上头的要求。我在高校呆过20多年,对上面不停地搞这类评比、评估所谓重大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及下面应付这些活动采取的一般套路还是有所了解的。为了所谓的管理规范、正规统一、环境优美,上面的要求和下面的行动,常常不自觉地就削弱了学校的办学特色,牺牲了师生的生活便利。 我估计,清华美院咖啡吧取消的结果,也不会是上述判断的例外。 星期六,我把这个不确实的消息告诉回到家里度周末的女儿,女儿回应我的是惊讶的目光和咄咄逼人的反问: 美院的咖啡吧为什么要取消?
个人分类: 信笔涂鸦|4345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