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动物实验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动物实验

相关日志

狂犬病的潜伏期:陆生哺乳动物实验感染的数据
yanjx45 2020-7-5 16:09
狂犬病的潜伏期:陆生哺乳动物实验感染的数据 目前关于人狂犬病 “潜伏期”问题的主流看法 是: 大多数病例的潜伏期是 1-3 个月。 对潜伏期 1 年的病例, 还存在争议。 这样的病例即使存在,所占比例也是 极 少的。目前全球唯一一个证据较充分的最长潜伏期特例是 8 年。 所以被狗或猫咬伤如果已经超过了一年,通常不必再补充接种狂犬病疫苗,再发病的可能性 极 小。 对更长潜伏期的说法,可信度更低。 如果因多年前曾被狗咬而无法摆脱 狂犬病恐惧症 ,只要在发病前接种完 2针(或以上)狂犬病疫苗,就能 确保过去所有的狂犬病风险全部一笔勾销 。 请参看本博主的 相关博文: 狂犬病的潜伏期到底有多长?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481018.html ) WHO最新立场:狂犬病潜伏期最长不超过一年!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1092743.html  )   近期出版的国际上最权威的大型 学术 专著《狂犬病( Rabies)》 最新版(第 4版) 中 ,介绍了 13种 陆生哺乳动物 实验感染 狂犬病毒后 潜伏期 的统计数据,可供我们在考虑狂犬病的潜伏期问题时作参考。 第 6 章  陆生哺乳动物的狂犬病( Rabies in terrestrial animals ) 作者: Thomas Muller, Conrad M. Freuling ( 德国联邦动物健康研究 院 分子病毒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 6.1.2  潜伏期( Incubation period )    潜伏期 是指从暴露于 狂犬病毒( RABV ) (例如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咬伤),到临床症状和体征首次显现之间所经过的时间。一般来说 , 狂犬病潜伏期的变化范围是从几天到几个月 ( 通常 2 - 3 个月 ) ,取决于 RABV 毒株的类型、宿主的易感性和免疫状态、病毒接种剂量、病毒进入身体的部位、伤口局部运动终板的密度、以及病毒进入部位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距离。   事实上,人们对动物在自然状态下感染狂犬病而产生的潜伏期知之甚少,因为不可能追溯自然条件下暴露于狂犬病的时间点,特别是对于野生动物。即使对家养动物和牲畜来说,在流行地区暴露于 RABV 的具体情况通常也很模糊,而且往往未被注意到。 因此,不同动物品种的潜伏期数据大多来自实验研究,其缺点是只能在有限的程度内反映自然条件下的接种剂量 ( 表6.1 ) 。在实验研究中,通常选择相对较高的接种剂量,以确保实验对照动物死亡。   潜伏期的高度多样性导致了对暴露的动物 ( 主要是狗,但也包括其他动物 ) 通常实施 6 个月 的隔离检疫期 。规定6个月检疫期的依据是, 如果暴露的动物将发展为狂犬病,则该动物最大可能是在暴露后 6 个月之内 发病。 表 6.1  选定的 13 种哺乳动物实验感染狂犬病后最短和最长潜伏期 Species ( 动物种类 )   Incubation period ( 潜伏期 , 天 )  Reference ( 参考文献 ) 动物种类(动物名称英中对照) : Dogs 狗, Cats 猫, Cattle 牛, Horse s 马, Sheep 羊, Foxes 狐狸, Arctic foxes 北极狐 ,  Raccoon dog 貉 , Raccoon s 浣熊 , Jackals 豺 ,  Skunks 臭鼬 ,  Mongooses 猫鼬 ,   Coyotes 丛林狼 . 译者补充说明: 在有实验数据的上述 13 种陆生哺乳动物 中, 狂犬病的最长潜伏期基本上都在 半年 之内 。其中常见的 狗 的最长潜伏期是 92 天(大约3个月), 猫 是 43 天(大约一个半月)。其中较大型的动物 牛 和 马 的最长潜伏期都在一个月之内(分别为 15 天和 27 天)。唯一最长潜伏期超过半年的动物是 臭鼬 ,最长潜伏期为 201 天(超过半年 21 天)。 相关博文: 权威的大型学术专著《狂犬病( Rabies)》最新版已面世   2020-06-29
个人分类: 狂犬病防治|70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制作绵羊动物模型研究肌腱细胞加支架修复肩袖损伤的路线图?
GaoXurenKnee 2020-3-10 22:15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20年3月10日周二。欢迎您来到《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第353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坚持的事情开心做!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没有天生的专家,为了我们的患者,唯有每天在一线坚韧不拔、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实践、思考、分享和提升。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相信持续的力量,将每天的平凡逐渐变成不平凡,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不忘努力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初心! 上图:2020年3月10日星期二,膝肩髋关节关节镜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及康复专家高绪仁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徐医附院)暨徐州二院骨科膝肩髋关节专家门诊为肩关节疼痛肩袖损伤患者进行诊疗。 今天有人问我一个问题:“高主任您好!如何制作羊动物模型研究肌腱细胞加支架修复肩袖损伤的路线图?”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 肩袖损伤导致的肩关节疼痛是我们每天临床上都要处理的问题。 很多大的肩袖撕裂,很难修复。 那么可不可以用可吸收支架材料加肌腱细胞来修复肩袖呢?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Bjo¨ rn P. Roßbach在2020年的美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Rotator Cuff Repair With Autologous Tenocytes and Biodegradable Collagen Scaffold A Histological and Biomechanical Study in Sheep(基于自体肌腱细胞和生物可降解胶原蛋白支架的肩袖修复:一项在绵羊中进行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这篇文章的研究思路路线图值得我们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勤学苦练,造福患家。 “借问肩痛去哪里,路人遥指高绪仁”。全国各地肩关节损伤患者,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肩关节的问题,欢迎您登录高绪仁好大夫在线网站进行咨询!网址链接 https://gaoxurendr.haodf.com/ 谢谢! 高绪仁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骨科关节病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高绪仁膝肩髋关节医疗组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关节外科膝肩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与关节镜手术品牌专家 已致力于膝肩髋关节疼痛的诊断、治疗、康复、医教研与科普宣教22年 参考文献 1 Roßbach BP,Gülecyüz MF,Kempfert L,et al.Rotator Cuff Repair With Autologous Tenocytes and Biodegradable Collagen Scaffold: A Histological and Biomechanical Study in Sheep.Am J Sports Med. 2020 Feb;48(2):450-459. 2 小狗阅读 2020-03-10. 关键词:肩袖损伤 动物实验 路线图 肩袖修复 细胞 高绪仁 肩关节疼痛 肩膀疼 肩膀痛 怎么办 怎么治疗 肩关节疼痛的原因 肩膀疼肩痛不等于肩周炎 肩周炎 冻结肩 肩关节粘连 肩关节损伤 肩关节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肩胛骨骨折 肩胛盂骨折 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不稳 肩锁关节损伤 肩袖损伤 盂唇损伤 SLAP损伤 Bankart损伤 肱二头肌长头腱 肩关节撞击征 肩峰下撞击征 炎症 损伤 撕裂 肱骨头坏死 肩关节镜微创手术 反式人工肩关节及置换手术 康复锻炼指导 中国 江苏 徐州 肩关节专家 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
个人分类: 听高绪仁讲肩关节那些事儿|20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动物实验等于人体实验吗?
jiangjiping 2018-12-3 08:20
动物实验等于人体实验吗? 蒋继平 2018年12月3日 最近在我的一篇【科学研究历来都是不顾伦理的冒险行为】博文中有个读者有如下的评论:“人类在动物上首先都做过类似的实验,对人类的实验只不过是换个对象而已。我觉得您在科学上的认知需要继续深化。” 看到这样的评论, 我首先觉得应该谢谢这位读者的提醒, 我确实觉得自己在科学上的认识需要提升, 然后我的问题是:动物实验等于人体实验吗?在动物身上成功了, 就等于在人体身上也一定没问题?在动物身上采用的手术程序, 在人体上也一定适用? 要是答案是肯定的, 那么, 在医学上还要进行人体实验吗?, 还要有临床实验?。 在我给这位读者的回复中, 我说:“那么您认为您跟动物一样。 牛马吃草, 您呢?” 这位读者然后说我用下流语言, 说他的素养比我高N个档次。 看到这样的评论, 我真的无语, 也许我的素养很差, 但是, 我的科学思维, 或者说逻辑思维至少比这位读者要严密一些。 读者们自己可以从上面的内容看出来, 那位评论者自己首先说在动物上做过这样的实验, 在人体上只是换个对象而已。 他的意思很明显, 人和动物没有什么不同? 是不是?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48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验犬是虐狗吗?不是的!
arthurw321 2018-1-14 13:20
怎么看待网上爆出的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实验事件? 科普一下实验犬。 外科动物实验无论在手术学教学及科研项目的 研究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是的,的确有实验犬。因为论文写的特别好,大家都能看懂。所以我直接截图论文吧。是截图哦。 看。60%的实验要用动物。而犬是很常用的。 健康是第一要素。不健康的不能入选实验犬。 这就是是否健康的标准了。 这是对实验人员的要求。不是谁都可以做实验。 是很严格的。要杂种犬,得查病,还得喂高营养的食物。狗粉你们喂的啥? 这是手术准备。可见很严格。 麻醉方法很多。包括: 1、0 . 5一1 %普鲁卡 因 或 利多 卡 因 局 部 阻 滞 。 2、2一2 . 5 %戊 巴 比妥 钠 静脉 注 射 法 , 20 一 30 m g / k g 体重缓慢注 入 3、用 10 一 20 % 布拉坦溶 液 . 1 . 6 y / k g 体重 可 维持 2一h4 麻醉 。 2 . 5一5 % 硫责妥钠 溶 液 缓慢 静注 , 据 麻醉深 度控 制用 量 , 常用 于 短 小手术及 口 插 管 全麻诱导 剂 4、笑气一氟烷吸 入全麻广泛用 于多 种手 术 麻醉 。 5、 氯胺酮麻醉 : 用 于短时 间 手术 一 次 量 50 一 1 0 m g 肌 注 或 静脉 注 入 , 麻醉 减 浅 时 加用 半量 . 6、椎管内麻醉 : 腰麻于 腰7 骸 1或腰 6一 7 椎间 穿刺注 药 , 用 5 肠普鲁 卡因 , 亦可用 2 肠 利多卡因或 0 . 5 肠布 匹卡因 . 硬膜外麻 醉 一 次可 注药 5一 7m l 这些麻醉方法和人差不多。人也是这么麻醉的。 看还有术中监测。 术后还要管理。绝对不能放着不管。 我觉得,医学实验犬的待遇真是不错了。当然,实验人员只是尽力而为。你把狗当人也不现实。 参考文献: 杨俊生, 张玉翠. 医用实验犬选择与麻醉处理 . 北京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1994(2):38-40.
个人分类: 渭城朝雨浥轻尘-原创|54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种新的寨卡疫苗在动物实验中成功
ericmapes 2017-2-13 19:52
一种新的寨卡疫苗在动物实验中成功 作者:DrewWeissman来源:《自然》发布时间:2017/2/715:17:52 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72715175245342876.shtm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 《自然》 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开发出一种新的寨卡疫苗,动物实验显示仅需注射一剂就能有效防范寨卡病毒。 据介绍,传统疫苗一般用丧失活性或活性减弱的病毒或从病毒中分离出的蛋白质来引起免疫反应,而这种疫苗基于不同的机制,使用了信使核糖核酸(mRNA)这种遗传物质。这些mRNA来自寨卡病毒,在被注射到体内后,会导致细胞生成与寨卡病毒相关的蛋白质,免疫系统检测到这些蛋白质后就会出现免疫反应。 动物实验显示,给小鼠注射一次这种疫苗能迅速引发免疫反应,两周后即可帮助小鼠防范寨卡病毒,即使小鼠5个月后再次接触寨卡病毒,疫苗仍然能起到保护作用。此外,对猕猴注射一次疫苗后,能在5周后就起到保护作用。研究人员推测,这种疫苗的防寨卡病毒作用可能持续数年。 论文作者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染病学教授德鲁·韦斯曼说:“我们发现这种疫苗能带来快速和持久的保护性免疫效应,且不会引发不良事件,因此我们相信它将在全球对抗寨卡病毒的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希望接下来能开展临床试验。(来源:新华社)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6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负能量] “不可信、不能重复”的SCI论文信息(汇集)
热度 4 zlyang 2015-10-19 19:48
现在许多学科或方向的“不可信、不能重复”的SCI论文占了大多数 (1)孙学军,2015-10-14,临床前动物实验结果大多数不可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928004.html Poorly designed animal experiments in the spotlight. High-status journals or institutions no guarantees of carefully-reported trials. Daniel Cressey, 13 October 2015, Nature doi:10.1038/nature.2015.18559 http://www.nature.com/news/poorly-designed-animal-experiments-in-the-spotlight-1.18559 (2) 孙学军,2015-08-28,学术论文,让 我如何相信你!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916523.html Monya Baker, 27 August 2015, Over half of psychology studies fail reproducibility test Largest replication study to date casts doubt on many published positive results. http://www.nature.com/news/over-half-of-psychology-studies-fail-reproducibility-test-1.18248 (3) 孙学军,2015-06-10,美国无法重复生物医学研究年度费用高达280亿美元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896872.html Monya Baker, 09 June 2015, Irreproducible biology research costs put at $28 billion per year Study calculates cost of flawed biomedical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http://www.nature.com/news/irreproducible-biology-research-costs-put-at-28-billion-per-year-1.17711 (4) 许培扬,2014-07-10,CNPS顶级学术期刊论文的实验数据50%不能重现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810594.html Believe it or not: how much can we rely on published data on potential drug targets? 作者: Prinz, Florian; Schlange, Thomas; Asadullah, Khusru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卷: 10 期: 9 页: 712-U81 出版年: SEP 2011 http://www.nature.com/nrd/journal/v10/n9/full/nrd3439-c1.html Phase II failures: 2008-2010 作者: Arrowsmith, John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卷: 10 期: 5 页: 1-1 出版年: MAY 2011 http://www.nature.com/nrd/journal/v10/n5/full/nrd3439.html (5) 张九庆,2015-01-06,科学进步的未来:一个比喻性的总结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42-856902.html 2013年7月31日英国《Nature》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透露,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存在大量不具有可重复性的实验研究。例如,2011年,德国拜尔公司的一项内部调查发现,在67项内部临床前研究中,大约2/3无法验证。2012年,美国加州一家名为安进的制药公司对53项关于癌症的论文进行重复性检验,89%的研究结果无法重复。2013年5月,对美国德克萨斯州MD安德森肿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至少有50%的已发表数据无法进行重复。 NIH mulls rules for validating key results 作者: Wadman, Meredith NATURE 卷: 500 期: 7460 页: 14-16 出版年: AUG 1 2013 http://www.nature.com/news/nih-mulls-rules-for-validating-key-results-1.13469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8019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中医药治癌,也需与时俱进
热度 27 何裕民 2015-3-18 16:03
中医学基本上是一种经验性探索所积累的知识体系,有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判决性”实验的检验,故存在着一些是事而非的结论或经验。正是这些不足,导致了肿瘤治疗界主流认识对中医药疗效的评价差异很大。因此,须基于科学或理性,对有些中医疗法作出重新评估。 传统中需扬弃或需谨慎的 我们认为,下列中医治疗方法需要谨慎: 1、 “以毒攻毒”不足取 基于多年的实践,我们发现:笼统的“以毒攻毒”,并非中医治癌之优势,甚至无优势可言。因为中药中许多毒药,它们的毒性是明确的,但有否抗癌药性,或者说除了简单的药理实验外,临床是否真的有抗癌功效,却是需打问号的(根据分析:在动物实验中,得出某种提取成份有抗癌性和临床真实个体身上有否抗癌性,许多情况下完全不是一回事,前者很普遍,后者却较难得出阳性结论)。退一步说,真的以毒攻毒,那不如找化学合成抗癌药更妥当些?这些药物的问世,毕竟经历过较严格的药理学筛选与实验?! 2、 “活血化瘀”需慎重 “活血化瘀”抗肿瘤很长一段时间很时髦。但许多临床证据表明:对晚期肿瘤患者,特别是肝癌、乳腺癌等患者,一些活血化瘀药不仅会促使肝内转移,而且容易诱发大出血,导致肝昏迷。一些实验结果也证实,活血化瘀药使用不当,会促使肿瘤快速生长与转移。因此,在很多情况下,需慎之又慎!这也引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医学“有是证,用是药”的原则是否永远正确?因为癌症患者的确比较普遍存在着“血瘀”指征? 3、 “软坚散积”有禁忌 再如,“软坚散积”也是常用抗癌疗法,并且以往是作为治疗甲状腺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研究表明,今非昔比,今天海鲜产品全国广泛流通,人们吃的又都是加碘盐,因此,当今大部分甲状腺肿瘤是“碘”依赖性的,而软坚药中不少是含碘很高的,如海澡、昆布、夏枯草、山茨菇等,故这些自属禁忌! 4、 谨防滥用参类补药 滥用参类补药也是一弊祸。我们的研究表明,人参的粗提物在动物实验中有促使肿瘤加快生长之效,临床滥用人参也常见到肿瘤失控的现象,因为参类补药常有促进或刺激代谢之功,可增加细胞活性,包括促使某些状态下的肿瘤患者体内癌细胞增生活跃。简单说,化疗是好坏细胞一起杀,补品也是好孩子坏孩子一起补。而且,坏孩子摄取能力更强,长得更快!因此,亦须谨慎,不可滥用……。 总之,对于习以为常的许多“传统”,应结合今天的临床进展,作出分析与甄别,甚或是扬弃! 内外兼治:需重视及弘扬的 癌症治疗中重视内外兼治,是我们临床的-大特点。传统中医学的治疗手段是很多的。但近年来,由于受众多因素影响,中医治疗只剩下内服一法,外加针灸、推拿了。这在复杂是肿瘤治疗中显然是捉襟见肘的。我们的团队发扬传统,充分利用了各种其他方法,配合肿瘤治疗。如对腹水胸水患者,用外敷方,干湿敷交替,既疗效显著,又避免了服药困难及伤胃(腹水者喝汤剂常很不舒服);肠粘连或有躯体疼痛者可外敷或熏洗;阴部或盆腔肿瘤,可灌肠或蒸熏;口腔、鼻咽癌患者可不时啜服,嗽口或擤鼻;食道癌患者吞咽困难时可用糊剂;乳腺癌根治引起臂肿者,外熏加浸泡消肿;头部虚汗多或哮喘甚者,涌泉穴引火归源,纳气下行;骨转移伴疼痛者或关节疼痛或肝阳上亢者,可中药煎汤浸泡双腿。 总之,只要有利于缓解症状,便可因人而异采用各种外治法,既减轻病痛,又避免了对肠胃的损伤,而且与内服同用,不影响抑制癌肿的这一治病之本。 本人现已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何裕民”即可,欢迎关注,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373 次阅读|26 个评论
[转载]科文:为何对鼠研究并不总能在人类身上重现
热度 2 fqng1008 2014-11-24 10:42
十多年前,当人们开始为 鼠 和 人类 绘制 基因 图谱时,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就开始研究并比较二者之间的“任务控制中心”功能了。期待已久的报告发布在11月20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该报告解释了为什么对鼠的研究并不总能在人类身上重现。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说,他们的研究为解密DNA控制区功能带来曙光,通常人类普通慢性疾病的遗传原因会归咎于此。 “鼠和人类的绝大多数差异来自基因活性的调节,而不是基因本身。”研究团队成员米歇尔·毕耳博士说,“鼠是人类生物学的重要模型工具,我们必须理解这些差异以便更好地研究人类自身。” 在早期的基因遗传学中,研究人员倾向于寻找单个或者多个与疾病有关的基因突变。但是,若没有“任务控制中心”,基因将无法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产生正确数量的蛋白质。“从糖尿病、多动症到帕金森等多数人类疾病是由非常规基因调控导致的,这一点现在越来越清楚了。”毕耳说。 几乎所有的人类基因在鼠身上都有个明确的对应基因,但是蛋白质编码基因只占据了各自基因组的1.5%,基于此,能治愈鼠的化合药物通常对人类无效。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20日(北京时间)报道,为了深入探究这些功能区域,研究组分析了包括大脑、心脏、血液、肝脏、肾脏和皮肤在内的124种鼠细胞和组织,收集了1000多份报告,数据库显示了DNA区域中哪些基因较活跃,特殊蛋白质在何处与DNA结合,以及DNA的复制在何处进行等。 毕耳还发明了一种数学工具,可以比较鼠和人体组织数据库,并识别二者之间最相似的区域。分析证明,当鼠基因处于蛋白质生产等细胞内进程时,与人类的活动模式非常类似,但处于细胞表面活动进程时,其放射性剖面图显示了截然不同的模式。 “这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发现,研究人员可用它来研究细胞间通信、免疫、心血管疾病和其他一系列疾病。”毕耳说,“进化机制已经很仔细地为大多数基础性核心细胞进程保存了调控机制,但是根据每个物种的需求将其余的进程都改变了。” 令人吃惊的是,通过比较鼠和人类细胞及组织的基因活性模式,研究组也发现,在基因活性层面,鼠大脑与小肠中基因模型的相似度,比鼠与人类大脑基因模型之间的相似度要高得多。这意味着,大部分进化中的遗传变化发生在物种或系统层面。
个人分类: 比较医学|1837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动物实验何时才有必要设立阳性药物对照组
热度 2 lianghao118 2014-2-5 21:52
关于在何种情况下才设立阳性对照药物组,我在查阅大量英文文献,许多基础药物实验研究并未设计这样的组。 但我最近在发表文章和申报课题时相继 被某某专家提出要加入阳性药物对照组。 我的理解,药理的研究,比如研究某某药是否通过某通路干预该疾病,不需要阳性药物对照组,但药效的实验应该需要。但国外的文献貌似真的甚至连药效的都没有这样的组。请看如下文献 Song X J, Yang C Y, Liu B, et al. Atorvastatin inhibits myocardial cell apoptosis in a rat model with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heart failure by downregulating ER stress respons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011, 8(7): 564. Methods: Thirty-eight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 heart failure model group (model group), a heart failure plus atorvastatin treatment group (atorvastatin group) and a sham-surgery group (control group). Masao Tsujihata, Chikahiro Momohara, Iwao Yoshioka, Akira Tsujimura, Norio Nonomura, Akihiko Okuyama, Atorvastatin Inhibits Renal Crystal Retention in a Rat Stone Forming Model, The Journal of Urology, Volume 180, Issue 5, November 2008, Pages 2212-2217 Materials and Methods Ten-week-old specific pathogen-free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used. Atorvastatin (2 mg/kg) in 0.5%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was administered orally daily for 2 weeks. The rats were separated into 4 experimental groups, including group 1—water and 0.5%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daily, group 2—water and atorvastatin in 0.5%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daily, group 3—1% ethylene glycol dissolved in water, 0.5 μg vitamin D3 dissolved in 1 ml salad oil and 0.5%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daily, and group 4—1% ethylene glycol dissolved in water, 0.5 μg vitamin D3 dissolved in 1 ml salad oil and atorvastatin in 0.5%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daily.The ethylene glycol model of hyperoxaluria and the effect of atorvastatin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in groups 1 to 4. van Vliet E A, Holtman L, Aronica E, et al. Atorvastatin treatment during epileptogenesis in a rat model for temporal lobe epilepsy . Epilepsia, 2011, 52(7): 1319-1330. Methods:  Rats were orally treated with atorvastatin (once daily, 10 mg/kg) or vehicle for 14 days, starting 7 days before the induction of epilepsy (which was evoked b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angular bundle until rats developed status epilepticus). Seizure activity was monitored continuously until 6 weeks after status epilepticus using video-EEG (electroencephalography). 比如这最后这个癫痫的!!!很明显觉得该有阳性药物对照组! 有没有专家给予解答???小弟不胜感激,什么时候才需要阳性药物对照组!是否有规范!
16331 次阅读|8 个评论
协和舌战全身而退!
热度 15 jiangjinsong 2013-9-13 14:45
到协和医学院去讲动物实验在动物伦理学上的问题,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次去讲动物解放,我曾经估计会遭到强烈反弹,没想到许多同学关注素食的问题,动物实验的问题反而被大家忽略了。这次我把焦点集中在动物实验的问题上,就是想要深入虎穴,与中国最好医学院的研究生好好讨论一下动物实验的问题。 今天舌战群儒,未落下风,全身而退。讨论很热烈,许多同学理解并支持,估计许多人会加入动保行列,表现不错,自赞一个。 邀请我讲演的翟晓梅教授一开始就已经放话要修理我,所以我知道今天必有一场恶战,不敢怠慢,做足了功课,穿好了铠甲,单刀赴会! 在讨论中,先是许多同学提问,被老夫一一化解,翟晓梅教授果然按捺不住,身先士卒,与在下多番辩驳,很是犀利。 蒋科学我也是身经百战的老剑客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最后不但回应了所有的问题,而不失时机地劝诱那些认为“蒋老师的观点很有道理”的同学加入到动物保护的行列中来。 协和礼堂是文物保护单位,古色古香,用来做协和讲堂,真得很棒。 讲完之后,我打电话给素友了解附近的素餐馆。这家静莲斋以前没吃过,真的很不错。它是连锁的,在北大附近也有一家。 午饭吃得很简单:炒丝瓜与香菜莲藕饼。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5549 次阅读|58 个评论
预告:9月13日协和礼堂做学术报告“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
jiangjinsong 2013-8-29 16:20
时间:2013年9月13日(周五)8:30-11:20 地点:东单三条协和礼堂 题目: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 邀请报告的翟晓梅教授已经表示,要给予严厉的挑战和批评,嘿嘿,一场论战不可避免了。 欢迎围观、讨论。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0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技日报:“万能”流感疫苗动物实验获显著效果
fqng1008 2013-7-23 15:20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日前报道,美国马里兰州疫苗研究中心科学家近日宣布,借助一种特殊的方法,他们生产出一种能够抵御绝大多数流感病毒威胁的“万能疫苗”,动物实验显示新疫苗比现今所有市售疫苗具备更好的疗效与广谱性,被认为已向通用型流感疫苗的最终问世迈出了重要一步,但其新手法也引发了一定担忧。 长期以来,由于流感病毒的种类具有随年份与季节变化的特性,卫生部门与制药公司每年都要有针对性地准备疫苗。不过科学家们发现,有几种最主要的病毒从不“缺席”,而如果能够将它们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发明一种以一敌百的“万能疫苗”并不是不可能。 美国科学家的成果便验证了这一点。最新动物实验显示,小白鼠接种新疫苗后所产生的流感抗体水平,是传统疫苗的34倍。 新疫苗的制备原理是:将流感病毒外壳上的一种主要的抗原蛋白血凝素,与血液中的铁离子转运蛋白铁蛋白“焊接”到一起。两者结合而成的血凝素-铁蛋白复合物结构所产生的抗体,可以中和绝大多数的流感病毒,甚至可以预防还未出现过的病毒变种。 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将这一混合蛋白,注入可以被人类流感病毒感染并出现相同症状的白鼬的体内。结果令人十分震惊:这些白鼬获取的抗体,可以抵抗1934年至2007年间出现并流行的所有病毒。 更具新意的是,这种方法比传统的疫苗生产方法更加快速简单。传统方法需要在鸡蛋等细胞培养物中培养病毒,灭活后再将其注入人体内,以便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新疫苗则不需要这一耗费时间的过程。 据了解,研究人员目前正在推动新疫苗付诸人体试验,同时研究如何将生产方法变得更加廉价经济。他们表示今后还将开展HIV及疱疹病毒的疫苗研发工作。 “尽管新疫苗目前尚未真正实现‘万能’,但该研究将引领业界踏上开发通用疫苗之路。”世界上第三大制药企业赛诺菲首席科学官、该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加里·纳贝尔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表示。 不过,由于新疫苗尚未进入人体试验阶段,并且生产方法过于大胆新颖,不少业内人士也表达了担忧与质疑。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的温迪·巴克利教授就表示,面对新疫苗,病毒是否会像对待人体自免疫系统那样,轻易躲开攻击?新疫苗所激发出的免疫反应,到底是不是病毒的对手?这些都是需要得到回答与验证的问题。 (来源:科技日报张梦然) 更多阅读: 《自然》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作者:Gary J. Nabel 来源:《自然》 发布时间:2013-7-15 8:57:46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1572 次阅读|0 个评论
3. 前车之鉴--欧盟全面禁止化妆品动物实验
yanjx45 2013-7-22 11:44
3R 原则与生物制品行业的未来 ( 2013 中国生物制品年会 稿件)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严家新  研究员 3. 前车之鉴--欧盟全面禁止化妆品动物实验 欧盟委员会于2013年3月11日下令从即日起全面禁止在动物身上进行化妆品测试,并正式宣布在欧盟范围内 禁止进口和销售通过动物试验生产的化妆品及原料 。 该项禁令是动物保护组织多年来不断努力的结果,该禁令适用于在欧盟 27 个成员国销售的包括肥皂和牙膏在内的所有化妆品及其原料。 欧洲化妆品行业规模达每年 700 亿欧元(约合每年 910 亿美元)。 目前我国还没有实施 3R 原则,这就意味着我国所有化妆产品已完全退出欧洲市场。 欧盟还特别希望美国和中国在本国也采纳并推行该项禁令。 欧盟还将尝试说服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伙伴跟随欧洲的行动。 中国的化妆品行业如不实施3R原则, 如果中国政府也采纳并推行欧盟的该项禁令,则中国的 整个 化妆品 行业就要失去国内外的所有市场,即彻底消亡。 预计全球其它地区将跟随这一趋势,逐步 禁止进口和销售通过动物试验生产的化妆品及原料 。这种趋势将来还很可能扩展 到生物制品行业。
个人分类: 生物制品|51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最残忍的动物实验照片
xupeiyang 2013-7-21 18:54
图中这只猴子被动物解放阵线(alf)从加州大学河边市实验室救出来,他的眼睑被缝合,头部装上声纳装置   动物实验在道德上或科学上都没有正当理由。那些在做动物实验的人指控反动物实验者对动物“用情至深”,他们自私且自以为是地认为问题很简单:牺牲动物生命是为了救人。然而相对的,反动物实验人士认为问“救老鼠和救孩子哪个重要”是无稽的,他们提出另一个角度:“为什么不努力两个都救呢?”“为什么强迫人们掉入只能二选一的罪恶中呢?”科学奠基在研究结果支持对人与非人动物残酷的研究方法,因为这样能以最低的方法达到最高的成果。动物实验是“坏科学”,18世纪的英国哲学家边沁说:“问题不在他们是否有心智?或是有没有说话的能力?而在于他们是否有感受苦乐的能力?”很明显地,如果拿人类来做活体解剖,他们感受到的痛苦总量既不依于沟通能力,也不依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天才与蠢才感受到的痛苦是一样的。同样的,非人类动物感受到的痛苦跟人类也是一样,那些认为痛苦是罪恶的人,到底他们是基于人道?还是基于维护他们的职业? http://tech.gmw.cn/2013-07/21/content_8346024.htm
个人分类: 动植物学|14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动保人士呼吁中国终止化妆品动物实验
jiangjinsong 2013-7-1 15:59
Animal Protectionists Call for Ending Cosmetics Animal Testing in China 2013-06-29 23:31:27 CRIENGLISH.com Web Editor: Liu Yuanhui Troy Seidle, director of Research Toxicology from 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 speaks at the 'Be Cruelty-Free', the world's largest campaign against cosmetics animal testing, in Beijing, China on Friday, June 28, 2013. 'Be Cruelty-Free', the world's largest campaign against cosmetics animal testing, was launched here in China on Friday to promote beauty without animal suffering. Animal protectionists are calling for industries to end mandatory testing of cosmetics on live animals. CRI's XYee has more. 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 or HSI, is a group that aims to protect all animals from suffering and prevent animal cruelty. In cooperation with domestic NGOs and the help of a Chinese pop singer, they have launched a Be Cruelty-free campaign in China in an effort to end cosmetics testing on animals. Peter Li, China Policies Specialist from HSI, explain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campaign. Today's campaign is about being cruelty-free. And this campaign is coming to China. China is the world's fourth largest market for beauty products, with the total volume being about 22 billion US dollars. And this number will grow even bigger in the future. China is also one of the few remaining nations still requiring animal testing in the cosmetics industry to legally verify products. As Peter Li mentioned, if the Chinese mainland continues to make it mandatory for cosmetics animal testing, then domestic consumers are not even left with the choice to opt for cosmetics that have not undergone animal testing. Equally important is the issue that China's domestically-produced cosmetics products will never enter international markets such as the EU. Earlier this year, bans on animal testing for cosmetic products in Europe came into full force. As of today, cosmetics tested on animals cannot be marketed any more in the EU. Andrew Rowan, the president of HSI explains. Animal testing is expensive, slow, and not terribly good at protecting human outcome. Currently, hundreds of cosmetics companies worldwide avoid animal testing by make use of the safe ingredients and non-animal tests available. However, most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non-animal tests have not yet been officially accepted by Chinese regulators. The situation is beginning to change though. Troy Seidle is the director of Research Toxicology from HSI. So, about the 'Be Cruelty-Free Campaign' in China, there are a number of elements that ultimately were looking to see, such as to end animal testing requirements that the requirements come from the government. So, speaking with the regulatory agencies to discuss how can we move towards a similar approach to what Europe has done, because the EU and China are the largest trading partners. It is not as much a trade issue, as an animal welfare issue, moving them away from the unnecessary testing requirements. Doctor Blain Jones, from the Institute for In Vitro Sciences, a non-profit research and testing laboratory dedicated to the advancement of non-animal methods worldwide, says China is making efforts. China has been receptive to investigating the use of well-developed and validated non-animals methods such as the 3T3 Neutral Red Uptake test for phototoxicity. And this essay should be expected by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ometime later this year or next year. Blain says that the 3T3 Neutral Red Uptake test is the only non-animal test to achieve official acceptance in China. He also said China is the key to change, and they are looking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Chinese regulators, companies and scientists to see animal tests phased out.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383 次阅读|0 个评论
India bans cosmetic testing on animals!
jiangjinsong 2013-7-1 15:48
June 29, 2013 ​ Dear Dan, We did it! Our Be Cruelty-Free campaign has just scored another landmark victory for lab animals -- a ban on all animal testing for cosmetics in India! After more than a year of intensive campaigning and policy negotiations by HSI/India, the Drug Controller General has approved the complete removal of any mention of animal tests from India’s cosmetics standard. India now joins the ranks of Europe and Israel as subjecting rabbits, rats, and mice to painful or lethal testing becomes illegal and is replaced with modern non-animal alternatives. With your help, we can make the victory even sweeter! Urge India's Minister of Health and Family welfare to ban the import and sale of cruel cosmetics in India. HSI and our partners have been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is testing ban, but we couldn’t have done it without the vital help of our supporters and so many elected representatives and celebrities. We thank the compassionate Members of Parliament--especially Smt Maneka Gandhi and Baijayant ‘Jay’ Panda--and other State Legislative Assemblies and Legislative Councils who took the time to press the government to take this step. And we're grateful to the long list of stars who shone for animals by signing our Be Cruelty-Free India pledge, raising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unnecessary suffering endured by animals used for cosmetics testing. But our work isn’t done yet, and we're asking you to stand with us and take the next step -- act now to ban the import of any cosmetics tested on animals to India. If animal testing of cosmetics is illegal inside India’s labs, it also should be illegal on India’s shop shelves. As we did in Europe, HSI is leading the campaign in India for a ban on the import and sale of cosmetics that have been tested on animals anywhere in the world. Only then can India truly Be Cruelty-Free. We need your help, please take action today! A heartfelt thanks to all of you--without your support it would simply not be possible for our Be Cruelty-Free campaign to operate globally and achieve this kind of life-saving progress for animals. Sincerely, Andrew Rowan President and CEO 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399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淘汰化妆品中动物试验为目的“美丽要远离动物残忍”活动启动
jiangjinsong 2013-7-1 15:45
  中国北京,2013年6月28日——“美丽要远离动物残忍”(也译为“终止动物残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为终结化妆品动物试验的全球性活动,现在已经登陆中国大陆。该活动的目的之一,是宣传美丽不能建立在动物苦难的基础上。北京首都爱护动物协会、中国记者动保沙龙、美国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HSI)、全球化妆品零售商LUSH和中国著名歌星王菲菲等,呼吁中国有关部门淘汰用活兔子和老鼠等为化妆品做试验的规定。“美丽要远离动物残忍”的活动,已经在印度、韩国、澳洲、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推动了政府相关政策的改进。   中国是世界第四大美容品市场,价值接近220亿美元,也是为数不多的仍然在法律上要求做化妆品动物试验的国家之一。如果中国大陆继续动物试验的要求,中国内地的消费者就无法通过正常和合法的商业管道获得没有经过动物试验的高档产品。LUSH和Urban Decay等国外优秀化妆品牌也不可能为了中国内地市场而放弃不用动物试验政策。   “美丽要远离动物残忍”得到了欧盟委员博格的呼应。上个月他与中国的相关管理部门探讨过动物试验的问题,在随后发表的一篇声明中鼓励中国“避免不必要的化妆品动物试验”,并且补充说在某些情况下“从对动物的尊重以及动物试验的高昂成本角度考虑,最好还是不要做动物试验”。   世界上有数百家化妆品公司通过采用现有的安全成分和可用的非动物试验方法来避免做新的动物试验。中国大陆目前尚未认可大多数国际上已经接受了的替代方法。HSI把替代法的引进,作为在中国大陆的工作重点,投入了8万美元与体外科学研究院合作给中国的科学家提供有关先进的非动物试验方法的实践性培训。   HSI的科研与毒理学部主任特洛伊﹒席德尔说:“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正在世界各地开展工作,帮助各个国家‘终止动物残忍’,但只有在中国这里我们才看到了在化妆品业内有如此巨大的终止动物试验的可能性。中国是这一转变的关键一步,我们期待着与中国有关部门、企业和科学家们共同合作,让动物试验退出历史舞台。我们跟IIVS的合作标志着一个令人激动的新时代在中国的开始。中国一旦接纳国际上最优秀的做法,在化妆品安全性试验朝没有动物受苦的方向转变,能在国际社会起到带头作用。”   给IIVS的这笔资金是由HSI、美国人道对待动物协会和人类毒理学项目联盟一起提供的,将促使中国的管理者和专家对在技术上最先进的非动物试验方法建立必要的信心,以便他们在审批有关化妆品安全性的报告时能够不再要求经行动物试验。   国际人道对待动物协会将与中国内地爱护动物团体合作增强消费者对化妆品动物试验的意识。   由于欧盟对新近用动物试验的化妆品的销售禁令从今年三月开始生效,所以任何国际和中国的品牌要想在欧盟——全球最大的美容品市场——销售新近用动物做过试验的化妆品都是非法的。   全球性非动物残忍化妆品零售商LUSH手工化妆品公司目前还没有在中国开展业务,因为该公司严格遵守“不用动物做试验”的政策,坚决拒绝妥协。LUSH公司敦促中国有关部门能够尽早取消对动物试验的要求,让中国消费者有多一种选择,也给中国化妆品的出口开启了大门。   LUSH公司的伦理部主任希拉里﹒琼斯说:“LUSH出产很多不同系列的化妆产品,包括洗发液、香皂、香水、保湿品等等,但是我们从来没有也永远不会拿我们的产品在动物身上做试验。每当我们在一个新的市场开店以后,消费者都满怀热情的对我们的产品表示欢迎,所以LUSH目前还不能把这些美妙的、安全的,而且不残忍的美容产品带进中国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终止动物残忍’活动正在给许多国家带来巨大的变化,所以我们为这一项目能来到中国而激动不已。我们认为停止动物试验,能给中国的消费者带来另一种产品的选择。同时,也给中国高档化妆品打进国外市场创造了条件。”   中国的消费者可以到网上签署“ 美丽要远离动物残忍承诺书 ”以表示对中国取消化妆品动物试验的支持。   (结束)   媒体联络人:   中国记者动保沙龙:张丹, zhangdandongbao@188.com   备注:   “不残忍的化妆品”一词是指在某一特定日期以后没再用动物做过试验的化妆品产品、配方和成分,因为自那天开始它们已经被认为是可以被安全的用来做化妆品了。并不是说这些成分、配方或产品以前没有用动物做过试验。   化妆品里的化学成分通常用啮齿类动物和兔子来做试验。这些试验包括皮肤和眼睛的刺激性测试,即把化学物涂抹到兔子被剃光毛的皮肤上或者滴到兔子的眼睛里;连续几周或几个月给动物强行灌服化学物,以发现一般性疾病或者如癌症、出生缺陷等某种特殊的健康危害的症状;还有“致死量”测试,即强迫动物吞服大量的测试化学物以测定导致动物死亡的剂量。试验结束后,这些动物都会被窒息、扭断脖子或者斩首等手段杀死。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都不给动物施用止痛剂。   不用动物的试验方法代表着科学领域最为先进的技术,与传统的动物试验相比具有相当多的优势:不会给动物造成痛苦,试验结果与人类的相关性更贴近,而且费用更低,出结果也更快。例如,现在有一些皮肤试验可以用人类重建的皮肤来做,如EPISKIN, EpiDerm和SkinEthic,用3T3 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来测试由光照引起的“光毒性”,用牛角膜不透明性和渗透性试验来测试对眼睛的腐蚀性。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9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界的未来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3-7-1 10:18
在动物实验的问题上,存在一个严重的悖论:一方面,人们假定那些用于实验的动物,与我们人类毫无关系,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大规模地杀死它们,可以让它们长期承受难以想象的痛苦,丝毫没有任何的顾虑。另一方面,人们又假定这些实验动物,与我们人类又是如此相像,以至于在它们身上做出来的实验结果,可以很有意义地用于说明化学品对于人类健康的影响。人们长期自相矛盾而不自知,根源就是人们对动物福利和动物权利的漠视。这种漠视也极大地影响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健康的保护。 今天,许多替代动物实验方法的开发,可以在不必造成新的残忍的前提下,让我们获得安全可靠的化妆品,促进了生命科学研究的新发展,使得商业发展也可以与动物保护携手并进。所有这些伟大进步的根源,在我看来,都源于一个个普通动物保护人士的长期努力。他们揭露真相,耐心说服,表达抗议,宁愿牺牲自己的方便和利益抵制一切伤害动物的制品,顶住众人的不解和压力,长期宣传,用自己的消费选择去影响那些商业企业。今天欧盟、以色列的立法规定,说明了一个常常被人们忽视的真理:每一个普通人的消费选择具有无比的力量,可以改变科学技术与商业发展的方向,可以改变千千万万动物的命运,可以改变这个世界的未来。 今天欧盟规定任何仍然在利用动物实验来检测化妆品的企业的产品,都不可以销售到欧洲。这就意味着,我们中国化妆品企业的产品,无法打入欧洲的市场。我们中国今天要求动物实验的政策,严重地阻碍了中国化妆品企业进军国际市场,也剥夺了国内消费者享受许多国际知名品牌的选择权。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善有善报因果不爽。慈悲虽然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需要付出和牺牲,但是最终会带来巨大的回报。这些人道的规定说明,虽然在我们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苦难,但是,人人都向往光明,都渴望没有残忍的和谐世界。一部现代世界史,就是人们的伦理关怀在艰难困苦中不断扩展的历史。这种伦理关怀的扩展是真正的进步,也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值此中华民族复兴,和平崛起之际,我们深感中国动物保护事业任重道远。真正的中国梦一定是建设一个生态和谐,保护动物的美丽中国。和谐社会一定是一个人与动物关系和谐的社会。而这一切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掌握我们每一个动保人、每一个普通消费者手中。我们有必要向每一个亲人、熟人以及路人揭示真相,告诉他们动物所遭受的苦难,告诉他们这些苦难是野蛮的、不合伦理的,而且是根本不必要的;有必要向企业、向政策法规的制定者们传递一个明确而坚定的信息:我们不要残忍的美丽,不要残忍的消费。 世界的未来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动物的命运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 2013 年 6 月 28 日 “ 让美丽远离残忍 - 停止化妆品之动物实验 ” 记者会 上的嘉宾发言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蒋劲松副教授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397 次阅读|5 个评论
对欧盟禁止进口和销售使用动物实验的化妆品的评论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3-6-18 08:46
清华学生论动保34: 动物伦理学 -欧盟全面禁止进口和销售以动物实验而成的化妆品 2013 年 3 月 11 日,欧盟委员会下令自即日起全面禁止在动物身上进行化妆品成分测试。该项禁令是动物保护组织多年来不断呼吁的结果,它适用于欧盟 27 个成员国销售的所有化妆品及原料:禁止其范围内的化妆品动物实验,并禁止海外涉及动物实验的化妆品的销售。欧盟将会尝试说服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伙伴跟随欧洲的行动,并愿意分担在研发和执行替代实验方案中的成本。 2012080215 吴正勋 我读了这一新闻之后就感到了西方与我们东方对待动物伦理的差异。新闻中有这样的一段话:“2003年,欧盟制定并施行了力争在2013年前废止化妆品相关动物实验的‘欧盟化妆品指令’。2004年,首先在成品领域禁止进行动物实验。在欧盟全面禁止动物实验的影响下,以色列和印度也作出了同样的决定 ”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西方国家的政治机构已经对禁止动物实验的主张有了很大发展。 至今,全球对动物保护的法律越来越增强。尤其是在动物实验这一类,许多国家发布了倾向于否定的主张,作出了较严格的决定。 其 实从动物伦理学来看 , 动物实验 是相 当于损害了动物权利 的 。 我 认为 人 类 用 动物来试验 而 获得结果的 行 为 是 个 野 蛮的 行 为 。 其原因有三 : 一 , 动物 也是跟人 类 共存共生的生物 。 可以 说为 同 类 生命体 。 同 样 在地球呼吸 , 同 样 在地球吃 , 睡 。 我 们 人 类没有权利给 任何一 个动物动手 而 给它们 受苦 。 二 , 动物 也有自己的生命系 统 。 就是 说 , 动物 本身有自然界的弱肉强食的法 规 。 因此每一科 , 每一 类 , 每一只 动物 所适 应 的自然 环境 不同 。 人 类为了实验 打破 这样的 自然 规律 的行 为 , 是不能 许可的 。 三 , 动物实验时 , 根本不考 虑 着 动物 的痛苦有多 么 大 。 从古至今,没有人考虑动物受苦程度。甚至动物伦理学家都没有说清楚动物受苦与人受苦的程度比较。只掩盖人们的想法,通过这些来缩小思考的范围而已。在我的脑海当中,这是野蛮的行为的认识,是绝对不会变的。 实验家门解释道,“不管是药品或者是化妆品,都用动物来实验的原因是人与动物的皮肤,组织细胞非常相似。都是为了人们的安全。”这是为了说服那些动物伦理学家的发言。可是他们却发现不到这一句话中所体现出来的矛盾。首先他们说了人与动物的组织细胞,皮肤细胞非常相似。听了这一句话,有人肯定会放心。可是‘相似’并不是‘相同’。实验的结果中得到的事实,并不具备100%的真实性。因为动物对化学物品或药品等的敏感程度比人类强的很。因此某些药品与人的抵抗力无关,甚至会导致副作用现象。化妆品也一样。即使动物的组织细胞中有很多营养因素,也不能轻易适用于化妆品上。有的营养因素给人的皮肤造成较大的问题,最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皮肤敏感。还有的组织细胞根本不存在营养因素,可是实验家门把它称为美容因素而获得人们的放心。其实使用化妆品时所出现的副作用当中,这样的欺骗性因素占的较多。他们还说了为了人们的安全之类的话。如果真让我们带来安全,就不能存在‘小心副作用’的句子。这两个矛盾的地方,反而让我失去对那些以动物为实验对象的实验家门。因此我接触到‘欧盟禁止禁止进口和销售进行过动物实验的化妆品及原材料’的新闻就感到了深深地同意感。而且想到了我们亚洲的国家也要作出同样的决定。 具有与我的想法完全相反的人会反驳我的想法。〈副作用果然不是动物实验而引起的,而且世上不存在100%的完全性概率。〉那么我的反驳是这样的:制造一种化妆品,非得使用动物的营养基因吗?制造一种化妆品,非得牺牲超过数百只蜗牛等的动物吗?制造一种化妆品,非得牺牲与我们一点损害关系都没有的,又弱小,又可怜的生命体吗?我认为不用那么做,不用那么杀生。虽然他们不会想,也不会说话,也不会留下伟大的业绩,但是它们也是跟我们人类一样,在这地球上存在着,在这地球上呼吸着。跟我们人类一样吃着食物,喝着水,受着重力压迫的动物,也是个大自然,地球的一部分。以动物来试验的行为只是从人对一生的健康欲,美容欲出发的。这个不能说是艺术,更不能说是技术。这只是人类自私的欲望而已。现在喊着动物保护的人越多,动物实验的领域也变多。牺牲弱小的,比我们弱的小生命体到底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好处呢?通过这一些野蛮的行为,给人类带来的利益又是什么呢?我总留下这样的小疑问。 清华学生论动保33: 实验动物的春天 ——让理性仁慈的曙光也照进科学实验室 清华学生论动保32: 动物也是生命体 清华学生论动保31 玉林狗肉荔枝文化节简评 清华学生论动保30: 由玉林狗肉节及其评论所引发的思考 清华学生论动保29 : 评中学生虐猫事件 清华学生论动保28 : 评观赏性动物被虐事件 清华学生论动保27: 由南海子长耳鸮事件引发的思考 清华学生论动保26: 一只被判死刑的土拨鼠 清华学生论动保25: 清华食堂无羊肉——坏事还是幸事 清华学生论动保24: 放生之过 清华学生论动保23: 金鱼会不会疼? 清华学生论动保22: 从动物伦理学的角度看虐食 清华学生论动保21: 评沈阳动物保护志愿者高速路上拦车救狗 清华学生论动保20: 爱狗,请先尊重狗 清华学生论动保19: 娱乐狩猎——人类之蜜糖,动物之砒霜 清华学生论动保18: “梅花鹿养殖基地与电子商城合作”新闻评论 清华学生论动保17: 李冰冰开启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之旅 呼吁终结非法象牙贸易 清华学生论动保16: 我们都一样 清华学生论动保15: 从动物伦理学角度评论宠物鱼遭文身事件 清华学生论动保14: 由禽流感引发的对动物保护的思考 清华学生论动保13: H7N9:人类的流行感冒,家禽的灭顶之灾 清华学生论动保12: 割鹿茸有道理吗? 清华学生论动保11: 动物园:人与动物没有硝烟的战场 清华学生论动保10: 禽流感屠杀,错的是产业还是人性? 清华学生论动保9: 表演动物的苦难 清华学生论动保8: 我们对待导盲犬的态度有没有问题? 清华学生论动保7:人类权利与动物权利 清华学生论动保6:”虎“与”人“ 清华学生论动保5:春水葬猪魂 清华学生论动保4:“巴塞罗那禁止斗牛”的相关评论 清华学生论动保3:假羊肉案 by 朱启运 清华学生论动保2:谁在施暴? 清华学生论动保1:幼虎栓绳拍照评论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5121 次阅读|3 个评论
实验动物的春天 ——让理性仁慈的曙光也照进科学实验室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3-6-18 00:05
清华学生论动保33: 实验动物的春天 ——让理性仁慈的曙光也照进科学实验室 刘玥 2011012317 生13 新闻事件 2013 年 3 月 11 日,欧盟委员会下令自即日起全面禁止在动物身上进行化妆品成分测试。该项禁令是动物保护组织多年来不断呼吁的结果,它适用于欧盟 27 个成员国销售的所有化妆品及原料:禁止其范围内的化妆品动物实验,并禁止海外涉及动物实验的化妆品的销售。欧盟将会尝试说服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伙伴跟随欧洲的行动,并愿意分担在研发和执行替代实验方案中的成本。 而中国政府的规定截然不同:要求进入中国市场的化妆品必须经过动物实验。一些化妆品公司因此宁愿退出中国市场也不远进行残忍的动物实验,例如 Pengea 公司于 2006 年加入了 Peta ( 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 ,全球最大的维护动物权益组织)的零残忍名单,并承诺其下的化妆品将不伤害一只动物。中国政府迫于国际压力,宣称正致力于寻找动物试验的替代方法。 Peta 和体外科学协会( IIVS )共同帮助中国 科学家进行培训,淘汰 既 残酷又不可靠的动物实验法,而使用替代实验法。 我国十二五 计划 中含纳了 全新的 “ 化妆品毒理学替代实验系统建构 ” 计划 , 旨在批准 和推进 替代实验法 的应用。 我认为,作为世界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化妆品市场,欧盟这一领跑举动无疑是处理实验动物问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仅在行动上有效禁止了动物实验、拯救了无数生命使之免受痛苦,而且也观念上纠正了人们一直以来的误区,告诉人们动物实验并不是非有不可的。 之所以说在化妆品领域动物实验不是必要的有以下原因: ( 1 )数千种化妆品成分已经经过长期的安全性验证,无需不断进行新的测试 ( 2 )已经找到多种替代实验方法 知名动物伦理学家 Peter Singer 和 Tom Regan 在实验动物问题上有相似的看法:在研究中不使用动物不会对医学进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Reagen 曾写过“伽利略同时代的人不打算通过望远镜去眺望宇宙,因为他们已经说服自己他们看到了能看到的一切,而且因此认为没有必要再去眺望。和这些人一样,那些认为不用动物就没法开展研究(或者毒理测试等)的科学工作者是心理习惯的奴隶,真正的科学痛恨这样的人。”这个观点表明,继续坚持动物实验除了残忍无良外,还会限制科学的发展,让人们在惰性心理的影响下不再去探索更好的替代方案。 ( 3 )动物实验某些结果对人体并不适用,有些极端的实验设计得出的结果毫无实用意义。 化妆品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是微量重金属和化学合成有机物,其毒害往往是慢性、温和的;而在利用动物检测毒性的时候,经常会肆意改变实验条件,比如大幅增加剂量、更改敏感程度,这样的方法看似使毒性检测结果更加明确,但事实上偷换概念,得出的结果根本没有意义。举几个例子,通过半剂量致死实验,能得出 100mg/g 的某种化合物能使得一半的实验小鼠死亡,可是却并不能预测含 0.01mg/g 这种化合物的化妆品使使用者在未来 20 年内患血癌的概率提高 60% 。 中国政府的做法可以认为是对本国消费者的一种保护,维护国民身体健康的这份善意值得肯定;只是,政策制定者并没意识到即使通过了动物实验的化妆品也可能出问题,而通过其他方法反复验证过的化妆品也可以是合格的。同时,这还反映出中国对于动物保护、动物福利的重视程度落后于西方社会,现代动物伦理学的概念还刚刚在中国引起关注。 以上是从实际角度论证为什么动物试验不是必要的,其前提还是接受可以用动物来实验的观点。但事实上,“用动物做实验”真的可以接受么? 从 Peter Singer 的功利主义看,应该平等的考虑所有个体的感受,否则将导致“物种歧视”。从这个角度考虑,动物和人类的痛苦是具有同等道德代价的,所以任何一个动物实验只有同样被允许在人类身上进行时才可以进行。如果我们不愿意在一个人,甚至是生命质量很低的人(例如被抛弃的无脑婴儿)身上实验,那么用在在动物身上就是不对的。可惜这种平等观念并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这体现在推行“动物福利”比“动物权利”更容易许多。现实中,出于仁慈怜悯(而非平等尊重),人们制定了多种动物福利规定,并在实验中采取 3R 原则:替代( replacement )、减量( reduction )和求精( refinement ),来规范行为、尽量减少伤害。 我个人认同动物和人类平等的观念,但发现想把这种信念贯彻到日常行为中却是很艰难的。作为一名生命科学学科的学生,我们的必修课程中包含一些动物实验(解剖蟾蜍、家兔、小鼠等,用果蝇、线虫等做遗产学实验),而我感到这些教学实验带给我的收获比起一个个生命的价值简直微不足道;另一方面,中国现今的生命科学研究主要面向人类健康方面,而真正的生命科学应该面向地球上的更广泛的生物群体,这亦体现出人类中心主义。 总之,想要彻底改变人类占据优势的世界观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欧盟禁止化妆品研发使用动物实验的举动是向前迈出了勇敢而正义的一步。 清华学生论动保32: 动物也是生命体 清华学生论动保31 玉林狗肉荔枝文化节简评 清华学生论动保30: 由玉林狗肉节及其评论所引发的思考 清华学生论动保29 : 评中学生虐猫事件 清华学生论动保28 : 评观赏性动物被虐事件 清华学生论动保27: 由南海子长耳鸮事件引发的思考 清华学生论动保26: 一只被判死刑的土拨鼠 清华学生论动保25: 清华食堂无羊肉——坏事还是幸事 清华学生论动保24: 放生之过 清华学生论动保23: 金鱼会不会疼? 清华学生论动保22: 从动物伦理学的角度看虐食 清华学生论动保21: 评沈阳动物保护志愿者高速路上拦车救狗 清华学生论动保20: 爱狗,请先尊重狗 清华学生论动保19: 娱乐狩猎——人类之蜜糖,动物之砒霜 清华学生论动保18: “梅花鹿养殖基地与电子商城合作”新闻评论 清华学生论动保17: 李冰冰开启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之旅 呼吁终结非法象牙贸易 清华学生论动保16: 我们都一样 清华学生论动保15: 从动物伦理学角度评论宠物鱼遭文身事件 清华学生论动保14: 由禽流感引发的对动物保护的思考 清华学生论动保13: H7N9:人类的流行感冒,家禽的灭顶之灾 清华学生论动保12: 割鹿茸有道理吗? 清华学生论动保11: 动物园:人与动物没有硝烟的战场 清华学生论动保10: 禽流感屠杀,错的是产业还是人性? 清华学生论动保9: 表演动物的苦难 清华学生论动保8: 我们对待导盲犬的态度有没有问题? 清华学生论动保7:人类权利与动物权利 清华学生论动保6:”虎“与”人“ 清华学生论动保5:春水葬猪魂 清华学生论动保4:“巴塞罗那禁止斗牛”的相关评论 清华学生论动保3:假羊肉案 by 朱启运 清华学生论动保2:谁在施暴? 清华学生论动保1:幼虎栓绳拍照评论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5033 次阅读|20 个评论
今天是校庆,下午举办动保讲座是最好的庆祝!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3-4-27 10:17
今天是清华大学102周年校庆,请校友邱仁宗教授来做动物伦理学讲座,是最好的庆祝啊!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417 次阅读|16 个评论
也談指數,是否應該搞個A-指數?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3-4-26 11:23
秀清黃一出手就是熱點( C-指数:中国大学最权威十强排行榜! ),這廝設置議題的能力實在是太強,我老人家也不得不跟風炒作! 眾所周知,現代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是建立在對大量動物很殘忍的實驗基礎上的。這種傷害不僅給無數的動物帶來嚴重的摧殘和死亡,也給許多從事科學實驗的科學家帶來嚴重的心理創傷。 那麼有沒有必要設立一個動物傷害指數來量化實驗對於動物的傷害程度呢? 指數可以由這幾個維度來確定:動物用於實驗的數量,動物在實驗中遭受的傷害程度,以及科學家心理健康狀況等等。 這個指數就叫A-指數好了。不僅是因為與動物有關,而且A也是第一個字母,動物傷害指數應該是第一指數,提醒我們生命最為可貴,我們應該盡可能落實3R原則,盡可能地少傷害動物。 動物傷害指數,這個可以有!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431 次阅读|2 个评论
周六清华的讲座就更有意义了:应该拿动物做实验吗?
热度 7 jiangjinsong 2013-4-26 08:44
科学网上的科学家们难得思考动物实验是否应该受到某种限制,开始对动物实验的正当性进行反思了! 肝脏纤维化!多么残忍啊! 如此说来,周六清华的讲座就更有意义了: 周六清华讲座:应该拿动物做实验吗? 西方动物伦理学对此问题早已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而国人则由于动物保护意识淡泊,由于科学主义猖獗,这种反思较少,相信这个讲座会给大家以更大的启发的。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388 次阅读|14 个评论
人人皆有佛性,時節因緣到了自會覺悟!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3-4-25 22:51
重發兄在博文中 肝脏纤维化!多么残忍啊! 批判了動物實驗的殘忍,認識到: 【模糊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界限,所以林嫌才会对自己的投毒那么轻描淡写,那么无厘头的没有动机。 或许这才是真正需要反思的地方。这一次,我难得的跟蒋动保在同一条战壕,或许因为这次出人命了!】 的確很難得,重發這廝讀書不少,思維也很敏銳,但是長期以來對動物保護頗有抵觸,令人不解。 今日觀點有所轉變,足證:人人皆有佛性,時節因緣到了自會覺悟! 但他最後的說明還嫌思考不深,他說: 【PS:显然,这样的动物实验不是必须的,也是残忍的,应该立法严禁,因此林嫌的老板是有责任的。】 這顯然是幼稚的。 動物實驗的濫用,不是哪一個老闆的個人問題,是今天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的基本模式問題,是科學研究的流行文化問題,豈是一兩個人的責任?當然,具體問題上,的確不同的科學家表現有好有壞,但徹底解決必須從根本上顛覆已有的研究模式。 延伸閱讀: 黄洋事件的深度报道 黃洋事件的另一面:動物實驗對實驗者的心理傷害 此時再來聽聽邱仁宗先生的這個講座,就更有意義了: 周六清华讲座:应该拿动物做实验吗?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251 次阅读|7 个评论
黃洋事件的另一面:動物實驗對實驗者的心理傷害
热度 14 jiangjinsong 2013-4-25 21:59
重發說得對, 黄洋事件的深度报道 其實並沒有達到真正的深度。 除去嫌犯個人的生活經歷,他與死者的個人恩怨,他所受的教育之外, 好像很少有人會追問,那可怕的毒藥在復旦大學原來是幹什麼用的? 其實,那本來就是用來投毒殺害的。 “过去3年里,林先后将这种试剂注入数百只大鼠体内,制造肝脏纤维化的样本,然后处死它们,以采集数据。” 對於這段記述,好像很少有人思考、關心:這些老鼠死得很慘。 【抓住白色、长耳的大鼠并反复执行注射——这并不轻松,即使对医学院的优等生林而言,也是一项挑战。他在博客中记录道,“做实验的第一天,事实上,我潜意识里很怕大鼠。每次需要去抓它们的时候,我都要克服自己的恐惧,试好几次才能搞定。” 况且,注射并非实验最后一步,在应用超声技术进行检测后,大鼠还要被处死:林必须用一只手捏住大鼠的脖颈,用另一只手捏住大鼠的尾巴,用力撕扯,导致大鼠脱颈而死。随后,他还要亲手解剖,取出肝脏直接观察。 在实验开始后的两个多月里,林24次更新了“QQ说说”,其中20次鼓励自己“胆子要大,下手要狠”。】 很少有人思考過,嫌犯在處死這些老鼠的過程中,這些殺害行為對嫌犯的心理創傷有多麼嚴重。 現代生命科學、醫學早已把動物實驗當做像我們每天吃肉一樣常規化、制度化的事情,究竟有多少人思考過動物實驗的合理性? 在科學網討論動物倫理學比一般的門戶網站阻力更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裡的博友們許多人自己深深地捲入了動物實驗之中,他們很難理性、客觀地思考動物實驗的倫理學意義。 當一個人長期殺害生命,并把這種殺害當做天經地義的行為,會不會讓他對別的生命也不尊重,這是值得我們考慮、反思的。 既有的生命科學和醫學研究模式是否應該考慮做適當的轉型,是否應該考慮儘量使用替代方式而不去殺害生命? 今天實驗室中還有多少人被迫去殺害生命,他們當中有多少人會受到嚴重的心理創傷? ps:新浪微博的评论: 麦公关 :注复旦投毒案时,我也注意到了。我相信我看的这篇撰写报导的《南方周末》的记者和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杀死(特别是制度化的杀死)(非人)动物和杀人之间的关系,只是就像《哈利波特》的佛地魔一样~社会不敢点破那层纸 有灵也知痛 :给大白鼠投毒后 还要以撕裂的方式处死它--又一个案例 能对动物下毒的人 也能对人下毒 同为生命 都是血肉之躯 都知道疼痛 都知道惜命 动物和人有什么不同吗?动物实验是极其自私和残忍的行为 科学网留言中相关的评论: 5] 吕喆 2013-4-26 06:45 这案子似乎让我们能够理解日本鬼子的731部队和德国纳粹集中营里那些用被囚禁的活人做实验的“医生”是可以如何炼成的了。 延伸閱讀: 肝脏纤维化!多么残忍啊! 人人皆有佛性,時節因緣到了自會覺悟! 此時再來聽聽邱仁宗先生的這個講座,就更有意義了: 周六清华讲座:应该拿动物做实验吗?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5393 次阅读|38 个评论
周六清华讲座:应该拿动物做实验吗?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3-4-23 09:50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169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一种来自DHA的物质能遏制重度流感
xuxiaxx 2013-3-8 17:18
  东京3月8日电日本秋田大学教授今井由美子率领的研究小组日前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一种来自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物质能在 流感 症状恶化后发挥治疗效果。这一发现有望促进开发出新的流感治疗方法。   新物质是DHA在体内代谢时出现的“保护素D1”(PD1)。现有的抗流感药物在发病48小时、症状加剧后,效果就会减弱。研究小组给患了重度流感的 实验鼠 注射抗流感治疗药物帕拉米韦后,实验鼠在18天后的生存率只有不到40%。但是,若同时使用帕拉米韦和PD1,实验鼠的生存率达到100%。   流感病毒中携带遗传信息的核糖核酸(RNA)进入细胞核增殖后,会先释放到细胞核外,进而释放到细胞外。研究人员发现,PD1能防止流感病毒的RNA从细胞核内释放出来,帕拉米韦则能遏制其从细胞内释放出来,所以能达到双重遏制流感病毒增殖的效果。   DHA化学名称为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母乳、深海鱼类和某些植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非常重要。   今井由美子说:“PD1作为治疗药物很可能是有效的。今后将调查应用于人类是否有副作用。”(记者蓝建中) 来源:新华网
14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日本研究发现:干眼症与泪腺内细胞变化有关
热度 1 xuxiaxx 2013-3-7 20:37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报告说,他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作为干燥综合征代表性症状的干 眼 症与泪腺内细胞变化有关。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症状除了干眼症之外,还有 口腔 干燥症等,在日本国内有数十万患者。   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教授牟田达史率领的研究小组说,他们破坏了实验鼠泪腺中遏制细胞死亡的基因后,作为免疫细胞的淋巴细胞就被激活,眼睛周围开始出现慢性炎症,眼泪的分泌量减少,出现了与人类干眼症相似的症状。   研究小组给这种实验鼠的眼睛投放遏制细胞死亡的药物后,结果泪腺的炎症消退,眼泪的分泌量也开始增加,逐渐痊愈。   牟田达史说,实验结果显示遏制细胞死亡的药物对于 治疗 干眼症有效,这将对治疗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新一期《免疫》杂志上。(蓝建中) 来源: http://health.people.com.cn/n/2013/0307/c14739-20705187.html
16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统计意义与科学计量学的发展
热度 1 cosismine 2012-11-22 11:23
看 道听途说,段子一小筐 有关统计的论述,心理五味杂陈,如果科学计量学仅仅在统计学意义上进行,那么这么学科能走多远? 电线杆与统计 做生物医学研究,统计分析必不可少,但统计分析究竟应该怎样做,其结果应该做何解释,却莫衷一是。有些杂志为此雇了专职的统计学家来把关,送出去的论文即使过了同行审议这一关,如果过不了统计学家这一关,还是要被打回来继续修改。写经费申请也一样,一定要说明计划做多少动物实验,统计的依据是什么( power analysis )。但评审人会不会仔细去读,则是另一回事了。我自己审基金的时候,对统计部分通常只是瞄一眼而已。问过几个同行,答案是: It's just an item on the checklist. 某日,听一个学术报告,报告人是做系统生物学的,讲着讲着就拐到了统计上,语惊四座:“统计对于生物学家,就像那醉汉见了电线杆子,可以用来做支撑( for support ),但绝对不是用来照明的( for illumination )。”全场哄堂大笑。
3119 次阅读|1 个评论
协和研究生没人对素食的营养提出质疑!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2-11-19 21:24
在网上宣传动物保护有些时间了,有这样的感受: 关于动物伦理学、素食营养等方面,太多的人缺乏很基本的常识,却自以为真理在握,往往会用自己没有根据的谬见来质疑学界的成果,所以,我常常不得不反反复复地重复同样的回答。后来,我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一些常见问题的答案一篇一篇地写成博文,再遇到同样的问题,赶快复制粘贴回应之。这个办法效率比较高,好像现在工作量比过去少了。 这次到协和讲演,有两个感受: 1,没想到对于动物解放这样比较彻底保护动物的观点,并未引起强烈的反弹。我在讲演时明确提出:动物解放论认为动物实验是无法从伦理上辩护的。近代以来的生命科学和医学模式最终必须做根本的颠覆性改变。 2,在别的地方宣传素食,都会有许多人质疑素食可能在营养上有问题。但是,在协和医学院讲演的时候,可能是协和的研究生水平比较高的原因,没有什么人对素食的营养提出质疑。
2824 次阅读|4 个评论
有多少罪惡打著科學研究的旗號!
热度 19 jiangjinsong 2012-10-31 20:06
英数百只猴子因超重无法用于试验遭屠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31 09:48:30 遭屠杀的猴子被丢弃在实验室的垃圾桶里。    中评社北京10月31日电/欧洲一个名为“废除活体解剖英国联合会”的动物保护组织透露,数百只猴子因体重过重无法用于临床实验,在非洲毛里求斯一个猴子饲养农场惨遭屠杀。   据悉,英国客户只购买体重3.5公斤以下的猴子,那些体重超重和不健康的猴子被注射针剂后死亡。该动物保护组织披露的杀猴图片和录像显示,猴子的尸体被丢弃在实验室的垃圾桶里等待处理。一些怀孕的母猴也难逃一劫。   环球时报引述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毛里求斯一家公司每年将1万只人工饲养的猴子出口到英国、西班牙和美国。动物保护组织呼吁英国政府尽快出台从印度洋国家进口猴子的禁令。   英国媒体称,英国是猴子实验数量最多的欧盟国家之一。2011年,英国用于各种实验的猴子数量超过2600只。 蔣科學按: 今天在電視上看到了可怕的錄像,令人揪心! 這個案例中涉及的是由於動物實驗而刺激的實驗動物繁殖培育市場,在利益導向的經濟活動中,這些可憐的動物僅僅是工具,是奴隸,他們的權利如何能得到充分的保護! 動物實驗的問題非常多,但是在科學技術時代,科學研究的必要成為一道神聖的護身符,遮蓋住了嚴重的罪惡!雖然動物實驗的3R原則(替代、減少、優化)在理論上已經得到了認可,但是,有多少實驗室、科學研究人員真得非常嚴肅認真地貫徹這一原則?科學家真得足夠努力去尋找替代方案了嗎? 當然中國的情況只有更加嚴重! 中國日益增多科研經費將會導致多少生靈遭受殘忍的折磨和屠殺? 動物解放任重道遠,尚需加倍努力!
个人分类: 科學哲學|4189 次阅读|40 个评论
废除非人类动物奴隶制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2-10-21 20:53
动物解放运动所针对的对象不仅仅是一两件令人发指的虐待动物的个案, 针对的不仅仅是残暴对待动物变态的做法, 而是长期以来普遍流行的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观念, 迫害动物的常态性、制度性做法: 如动物表演、动物作为食物、皮草、动物实验等等。 因此, 动物解放运动的反对者绝不仅仅是个别残忍的“坏人”, 而会是社会上绝大多数善良的(用流行的道德标准衡量的)好人。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677 次阅读|5 个评论
心态决定成败——聊聊科研之路
热度 4 qpzeng 2012-10-19 07:21
套用一句俗语:性格决定命运!我认为:心态决定成败! 首先申明,我的看法只在一定范围内适用,是所谓的“相对真理”,呵呵,各位不可推而广之!比如,何谓事业成败,各人观感不同,必然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我只涉及我认为的成败,即大成功小失败,至于小成功大失败不在讨论之列。 我是学理科的,我认为自然科学工作者不应当“信佛”,更不应该“学佛”、“向佛”(不同意的人拍砖吧)。虽然我不完全了解佛教的全部精髓,但它认为“四大皆空”,不是唯物主义,与科学观点背道而驰,而且它提倡“五戒十善”,反对“杀生”(不能做动物实验),岂是科学所能相容哉? 作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除了必须秉持破解自然现象的使命感之外,我觉得还应当具备以下三种心态: 一是竞争心态。在科学如此发达昌明的今天,从事科学研究的巨匠、大师、能人比比皆是,缺乏竞争心态成不了伟大的科学家。如果你的研究方向不处于世界前沿或学科前沿,你所获得的成果只能在末流甚至不入流的刊物发表,很少会受到别人关注,甚至无人问津,很快销声匿迹。如果你写的标书缺乏新意,不足以挑战陈旧的理论或学术观点,你就注定拿不到科研经费资助(无米下锅啊)。如果你在研究过程中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对同行的工作进展丝毫不关心,往往也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研究的正确方向,甚至误入歧途,不知所踪。这样的科学人生只能落得个碌碌无为,毫无建树的下场。 二是好胜心态。不想打胜仗的士兵绝不是好士兵!作为科学家也应该有“战无不胜”的心理暗示,也就是要树立强大而不可动摇的自信心!不要遭遇挫折就轻言放弃,必须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才能大获全胜!我认为既然我们加入到科研队伍中来了,就必须要好好地规划一下自己的科学人生,做到步步为营,节节胜利!比如设定某个特定的阶段要达成既定的目标:第一个计划阶段从事一项基础研究,包括新发现及机理阐述;第二个计划阶段紧盯研究成果的开发前景,并加强应用研究;第三个计划阶段设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样的成就不需要很多,仅有一个就足矣! 三是好奇心和追求刺激的心态。一项创新成果的获得尤其是能被同行及社会大众广泛认可对于科学家而言无异于一剂令人身心愉悦的“强心针”和“兴奋剂”,因此工作上的成就感和追求刺激的心态总是激励着科学家不断探索,永不止步!这也许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libido吧。相反,如果一个人在自己选定的研究方向上开展长期研究后仍旧没有任何赏心悦目的感受,那么他要么放弃旧方向而开创新方向,要么彻底改行,就此淡出科研队伍也不失为明知的选择! 最后,我想说,选择从事科研如同“找对象结婚”一样,科学就是科学家的“媳妇”,夫妻生活既不能“四大皆空”、“五戒十善”(除非精神恋爱),也不能缺乏竞争性、好胜心和好奇心(原因不言自明,呵呵),否则“捆绑不成夫妻”,还是尽早离了吧!
个人分类: 教研心得|2884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英移植人类胚胎干细胞成功恢复沙鼠听力
crossludo 2012-9-15 18:55
英移植人类胚胎干细胞成功恢复沙鼠听力 据《自然》网站9月12日报道,最近,一个由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领导的研究小组将人类胚胎干细胞移植到沙鼠耳内,使后天耳聋的沙鼠恢复了听觉能力。该研究为干细胞能在内耳和大脑之间重建连接提供了首个证据。此前也有研究使干细胞分化成了听觉神经细胞,但这是首例通过移植干细胞成功恢复听力的动物实验。 全球超过2.75亿人有中度到重度听力损失,许多病例是由内耳和大脑之间的神经连接被破坏所导致。研究人员显示了如何用人类胚胎干细胞修复神经连接的关键组成部分——听觉神经,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沙鼠的听力。 “我们已经有了概念论证,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修复受损听力。”论文领导作者、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干细胞生物学家马塞尔·里沃尔塔说,“这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但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可能的。”他花了10年时间研究使人类胚胎干细胞分化为两种细胞——听觉神经元和内耳毛细胞的方法,内耳毛细胞能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这二者是产生听觉的基本要素。 里沃尔塔用了两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3和FGF10对人类胚胎干细胞进行处理,以产生两种不同形状的原始感觉细胞:一种细胞具有类似毛细胞的特征,叫做耳上皮祖细胞(OEPs);另一种看上去更像神经元,叫做耳神经祖细胞(ONPs)。他们先用一种叫做乌本苷的化学药物破坏沙鼠的听觉神经,但药物不会损害毛细胞,然后将耳神经祖细胞移植到它们耳内。经过10周之后,一些移植细胞就长出了突起与脑干连接起来。随后测试显示,移植之后许多沙鼠能听到的声音比以往微弱,它们的听力整体上恢复了46%。 以往发表的论文还显示,基因疗法能恢复天生耳聋小鼠的听力,以及恢复小鼠的嗅觉和视觉,现在又增加了里沃尔塔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都表明,干细胞和基因疗法能恢复感官功能。这些进展令人兴奋,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发育生物学家约翰·布里甘德说,由于内耳具有“精细结构”,所以很多因素都可能伤害到内耳,“治愈听力损失的方法可能不止一种,还会有不同措施应对各种特殊情况。” 斯坦福大学干细胞研究员斯特凡·海勒认为,实现首例人类听力治疗可能还要至少15年,他正在研究用其他方法使干细胞分化为毛细胞和支持细胞。“这方面研究的下一个目标是提高效率和再生能力,确定实验安全性,以及证明移植能带来长期的恢复,然后才能考虑用在病人身上。”
个人分类: 医学前沿|14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反思转基因大米实验,不要动不动就扣“反科学”的帽子
热度 3 Avalon2013 2012-9-2 11:46
我这里就提三个问题: 一, 该实验是否合法? 我对绿色和平组织的指控还是有一些疑虑的。因为一个美国机构在中国做这样的实验是不现实的,这里肯定有中国机构参与。谁在参与,谁批准的,过程是否符合规则的科研程序?相关部门应该说明一下。 二,在拿儿童做实验前,有没有一定规模的动物实验和成人实验? 这是问题的关键,。在我国转基因研究是有严格规定的,而且按常规,应该先进行动物研究,然后再进行成年人研究,再进行儿童的研究。无论是谁直接拿儿童实验就是犯罪,请相关部门出示这方面的资料。 三,用这种大米给中国人做实验的意义是什么? 网络上有一种说法是“该大米能补充维生素A”。好像中国人通过自然平衡的饮食就能补充维生素A吧。有必要用这种高级大米吗?也许该科研机构的目的是解决一些地区的维生素A缺乏症,那干吗要拿中国人做实验? 这个实验的理由应该充分慎重,毕竟民众对转基因大米的安全性是有很大的顾虑的。
1819 次阅读|3 个评论
提供动物实验材料果蝇
lipingren 2012-8-22 08:32
提供生物实验材料果蝇 2. 6号品系小翅、焦刚毛、白眼伴性三突变体; 3. 14号黑檀体残翅非连锁双突变体; 4. 18号野生型; 5. 22号白眼单突变体; 6. e号黑檀体单突变体 ...... qq:1274069191
1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一种蛋白质可改善脑白质损伤
xuxiaxx 2012-8-15 19:15
  日本一个研究团队经动物实验发现,蛋白质去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一种蛋白质)可使实验鼠的脑细胞再生,从而改善脑白质损伤。  日本《每日新闻》网站14日报道说,名古屋市立大学研究生院教授泽本和延等人取得的这项成果,将有望应用于新生儿脑损伤治疗等领域。   据泽本和延介绍,脑白质是大脑内神经纤维聚集的区域,之前的研究表明,脑白质部位的少突 胶质 细胞若受到损害,会出现走路困难等症状。   研究人员用10只出生5天的 小鼠 进行实验。他们把小鼠关进塑料箱,箱内的低氧环境会减少流经小鼠大脑的血液量,进而对小鼠的脑白质造成伤害。这些小鼠逐渐出现了走路困难等症状。   研究人员向其中5只小鼠的体内注入去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而对另5只不采取任何措施。   约2周后,被注入去唾液酸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小鼠 大脑 再生的少突胶质细胞的数量约是对照组小鼠的3倍。约1个月后,前一组小鼠走路的功能恢复到了接近正常的状态。   本项研究的相关论文将于近期刊登在美国《干细胞》杂志网络版。 来源:新华网
1861 次阅读|0 个评论
空气中的PM2.5颗粒可增加心脏病发病风险
duke01361 2012-8-1 21:58
空气中的PM2.5颗粒可增加心脏病发病风险 最近一些年来,中国城乡心脏病发病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对此很多人认为与生活水平提高有关。但是,经过我过去八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这种所谓的“生活水平提高说”并不必然成立。从已有的数据表明,中国城乡中心脏病发病人群并不在“富裕”人群中呈现聚集现象,相对应的许多贫困人群的心血管发病率也并没有明显低于城市和乡村“富裕”人群的相应发病率,这种情况表明,无论贫富,心脏病患者均面对着同样的疾病诱发风险! 最近(2012年6月),美国鲁斯韦尔大学糖尿病和肥胖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他们对空气中PM2.5影响小鼠心血管系统疾病细胞与分子机制的研究结果 (Haberzettl P, Lee J, Duggineni D, McCracken J, Bolanowski D, O'Toole TE, Bhatnagar A, Conklin DJ.(2012)Exposure to ambient air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revents VEGF-induced mobilization of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from the bone marrow.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20(6):848-856.) 他们的研究结果直接表明,空气中的PM(2.5)颗粒可以通过阻止小鼠骨髓内的前体内皮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向其周围血管内的移动而增加EPC细胞在小鼠骨髓内的水平。空气中的PM(2.5)颗粒抑制了该过程中由VEGF-受体激活而引发的信号传导路径,并因此影响到其下游的c-kit的激活。 空气中PM2.5颗粒阻滞骨髓内的前体内皮细胞向周围血管内的转移可以造成血管修复和再生能力的缺陷。 众所周知,血液中可循环的前体内皮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是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的重要疾病风险因 子{参见] 。 相关文献 :空气中的PM2.5颗粒
个人分类: 先哲也闲着|3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波兰科研人员开发的复合材料人造骨成功通过动物实验
热度 1 liyadong 2012-7-11 21:19
波兰科研人员开发的复合材料人造骨成功通过动物实据波兰通讯社报道,波兰卢布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学院的科研人员经过2年的努力终于开发出被誉为人造骨骼的复合材料,目前已经获得波兰专利,正在申请欧洲专利。 这种人造骨骼以类似珊瑚和人与动物骨骼一样的矿物材料羟磷灰石主要生产原料,波兰的发明人把无机的混合物羟磷灰石与有机的糖聚合物组合在一起,使它具有骨骼一样的结构,在干燥的状态下坚硬无比,浸泡后又柔软万分。植入人体后有机材料糖聚合物被分解,替代它的骨骼细胞则固化。 波兰发明人Ginalska 教授宣称,市场上虽然有很多骨骼替代物,但都有各自的缺陷,人造骨骼最大的优势和特性是材质柔软,便于完成移植操作,本身安全无毒,不会成为过敏源。此外使用用途广泛,可以用于口腔和其它外科手术,修复人的骨骼缺陷,如,可以作为修补牙洞的填充材料,嵌入因切除肿瘤而形成的骨骼空洞等。此种人造骨骼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动物的机体对这种材料没有排斥反应。根据项目的进展计划,波兰科研人员下一步将在波兰的几个医疗中心进行临床实验,一旦获得成功将逐步推向市场。 由于此项发明意义重大,Ginalska 教授在波兰工程协会联合会、波兰专利局、波兰发明协会和高科技杂志举办的2011年妇女发明比赛中获得大奖。 http://www.polymer.cn/news/newslist.asp?classid=17
个人分类: 最新技术|6863 次阅读|1 个评论
氢气治疗疾病的临床研究信息
热度 2 孙学军 2012-7-4 10:27
氢气生物学研究目前进展迅速,虽然有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对许多疾病具有治疗作用,但如果没有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证据,则无法获得临床治疗特别是国家医药管理局等的最终许可,也就是说无法获得官方的正式批准用于临床的使用。开展严格对照的临床研究是氢气医学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和手段。也是将来深入研究氢气生物学效应最重要的环境保障和研究目的。 但国际上在临床试验方面进展并不快,到目前为止,临床试验的报道基本都来自日本,这里是从世界卫生组织临床试验注册的信息中检索到的临床试验注册信息也说明这个问题,这些信息显示出日本在神经系统损伤治疗方面的关注度比较大,例如 6 项注册试验中有 3 项属于神经系统损伤治疗效果的研究,分别是中风、巴金森病和中度认知障碍的研究。比较有意思的是,最早报道氢气生物学效应的日本医科大学没有注册临床试验的信息,是他们没有信心,还是没有获得研究经费的资助。因为他们曾经获得来自商业公司的赞助,并成立氢气医学中心。从这一点上看,似乎没有这些问题。但内情不清楚。 第一项:氢气水治疗巴金森病 第二项:氢气水对正常人的抗氧化效果评价 第三项 氢气生理盐水注射对脑缺血的治疗效果评价 第四项 氢气水对中度认知障碍治疗效果的研究 第五项 氢气水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第六项 氢气水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所有信息可从世界卫生组织的临床试验注册网上免费检索,更详细的信息可从 http://apps.who.int/trialsearch/AdvSearch.aspx 检索。 建议检索词为 : hydrogen 。 Recruitment status 选择 ALL 。否则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 详细信息 第一项:氢气水治疗巴金森病 2012 年 3 月 14 日注册的用“氢气水治疗巴金森病”开始实验 2010 年 1 月 1 日顺天堂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联系人 Asako Yoritaka 。日本学者曾经报道使用氢气水治疗巴金森病的动物实验效果,发表论文 3 篇。全部使用自由饮用氢气水。治疗设计 The subjects should make 1000 ml of molecular hydrogen water which contains 1.6 ppm dissolved hydrogen by Aquerable, and consume for 48 weeks . Placebo water which is not contained molecular hydrogen water made from pseudo-machine. The subjects consume for48 weeks. 第二项:氢气水对正常人的抗氧化效果评价 Studies on in vivo effects of drinking a water product dissolving hydrogen gas as an in vitro antioxidant additive 杏林大学 Atsushi Hiraoka 自 2009 年 5 月 1 日开始的针对健康人的一项研究,排除肝脏肾脏功能异常和月经期女性。 Ingestion of 500ml per day of hydrogen gas-dissolving water for 1 week.Ingestion of 500ml per day of control water without hydrogen gas for 1 week.. 观察指标 the levels of serum LPO and urine 8-OHdG in subjects immediately before and after 1-week drinking period for 500ml per day of tap water with or without dissolved hydrogen gas at 0.34mg/l and 1-week before and after the drinking per day. 第三项 氢气生理盐水注射对脑缺血的治疗效果评价 日本国防医科大学神经外科 Hiroshi Nawashiro 于 2011/06/01 开始的 Molecular hydrogen for ischemic stroke 。选择诊断后症状发生 24 小时内脑缺血患者 Patients were eligible for enrollment if they were 18 years or older and had a clinical diagnosi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in 24 hours of symptom onset. They had to score at least 6 on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with at least 2 points for limb weakness. All patients received appropriate routine stroke care as per local treatment practices, including alteplase for eligible patients presenting 3 hours from onset; patients receiving alteplase had to commence the study drug before the alteplase infusion.Exclusion criteria: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beyond 24 hours of symptom onset. 治疗方法为静脉点滴注射氢气生理盐水。效果评价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days 7, 30, and 90), the NIHSS (days 7 and 90), and the Barthel Index (days 7, 30, and 90) Safety Assessments Vital signs were recorded at enrollment and at specified times throughout the infusion and follow-up periods. Routine laboratory data and ECGs were performed at the time of enrollment, at 24 and 72 hours, and on day 7 and were analyzed centrally (ECGs at day 7 were performed only if abnormal at 72 hours). To assess any effect of hydrogen on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after alteplase administration, brain imaging was repeated after 72 hours in patients who were receiving concomitant treatment with alteplase. Symptomatic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was defined as an increase in the NIHSS score of at least 4 points within 36 hours, plus evidence of any blood on neuroimaging after treatment with alteplase. Patients meeting criteria for progressive stroke (NIHSS increase of 4 points within 72 hours) or new stroke in the first week were also reimaged. 第四项 氢气水对中度认知障碍治疗效果的研究 筑波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神经精神学系 Takashi Asada2009/07/01 开始的 A randomized trial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hydrogen-ride dissolution water for the patien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中度认知障碍的研究。 招募对象: Inclusion criteria: 1) Participants of the Tone project. 2) Being able to give a written informed consent to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3) Having diagnosis of the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4) Being able to observe the following requirement: good compliance with the water; participation in the scheduled examinations for assessment; keeping a log-diary recording the consumption of the water. 5) Having a modified Hachinski Ischemic score of 4 or less. 6) Having the 15-item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score of 6 or less. Exclusion criteria: 1) Meeting DSM-IV TR criteria for dementing illnesses. 2) Having serious or unstable illnesses. 3) Having a history within past 5 years of serious infectious disease affecting the brain and/or malignant diseases. 4) Having a history of alcohol or drug abuse or dependence (on DSM-IV TR) within the past 5 years. 5) Receiving any types of anti-Alzheimer drugs. 6) Recent (within 4 weeks) initiation of medications that affect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Age minimum: 67years-old.Age maximum: Not applicable Gender: Male and Female 研究内容: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治疗手段 The patients of hydrogen group will be intervened with 500ml hydrogen dissolution water every-day for 2 years. The patients of placebo group will be intervened with 500ml ordinary water every-day for 2 years. 效果评价 Score in Japanese version of ADAS-Cog and 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Scores in Japanese version of ADCS-ADL, MRI and SPCET imaging, and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第五项 氢气水治疗间质性膀胱炎 Koushinkai Hospital 的 Comprehensive Support Project for Clinical Research Office 于 2008/07/01 开始的 A randomized trial to asses the effects of hydrogen-rich dissolution water in patients with interstitial cystitis 。至少现在没有氢气在间质性膀胱炎方面的研究报道,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临床报道。 研究对象标准: Inclusion criteria: 1) Patients who are able to give written informed consent 2) Patients who has the characteristic finding under hydraulic distension of the bladder in interstitial cystitis by cystoscope 3) It has taken more than 12 weeks after patients took the hydraulic distension of the bladder, and symptom of patients are in stable. 4) More than 7 marks in total of Interstitial Cystitis Score in registration 5) More than 4 marks in Q4 (degree of bladder pain) in Interstitial Symptom Score 6) Age is over 20 years and less than 80 years 7) Patients are able to do the following things in this trial; getting good compliance with intaking investigating food and coming to hospital, and writing the diary and the questionnaire accurately by themselvesExclusion criteria: 1) More than 200ml of an average voided volume at a time before the registration 2) Patients with active infection of urinary tract 3) Patients with bacterial cystitis within 12 weeks before registration 4) Patients with vaginosis 5) Patients with calculus of lower urinary tract or urethral diverticulum 6) Patients with nephrosis syndrome 7) Patients with active genital herpes 8) Patients who have operated the surgery in pelvis or its circumference and it has not taken more than 24 hours after the surgery 9) Patients with cerebrospinal disease 10) Patients with the follow disease or suspected disease; neurogenic bladder, cystitis radiation, tuberculous cystitis, cystitis with BCG, drug associated cystitis 11) Start, stop, or change of the dose of the following drugs within 4 weeks after the registration; (a) Antiphlogistic analgetic (b) Antidepressant (c) Anticholinergic drug (d) Antihistamine drug (e) Ataractic drug (f) Drug treatment for frequent urination and acraturesis (g) Steroid drug 12) Start or stop new bladder training or diet therapy within 4 weeks befor registration 13) Patients who has received bladder instillation therap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therapy, o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within 12 weeks before registration 14) Patients with serious hepatic or kidney damage 15) Patients with serious heart disease 16)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which effect their general status or survival time 17) Patients with the history of serious drug-induced adverse effect 18) Patients who are in pregnancy, while breast-feeding, or have possibilities of them, or desire pregnancy in test period 19) Patients who have taken part in the her clinical research within 12 weeks 20) Patients who have taken part in the her clinical research within 12 weeks 21) Patients who are inadequate, which their physicians assessed itAge minimum: 20years-old Age maximum: 80years-oldGender: Male and Female 治疗方法 The patients will be intervened with hydrogen dissolution water group (hydrogen group) 200ml every three times in a day in 2 months (56days) . After that, the patients in hydrogen dissolution water group will be transferred to the additional intervention term after the end of intervention.And after that, the patients will be randomized to withdrawal terms for more 1 month with hydrogen dissolution water or with placebo water. The proportion of the patients who has been assessed "success" at the end of the intervention Secondary Outcome(s) 1) Changes of the Symptom Score in Interstitial Cystitis Symptom Index(ICSI) 2) Changes of the Problem Score in Interstitial Cystitis Problem Index(ICPI) 3) An Average frequency of urination per day 4) An Average voided volume at a time 5) Degree of urge to urinate; PUF symptom score 6) Degree of bladder pain 7) Impression by patients with GRA (Global Response Assessment) 8) Urine Test; 8-OHdG in urine 9) Adverse Events (we cannot den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food and the event) 第六项 氢气水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研究京都大学医学院 Comprehensive Support Project for Clinical Research Office 于 21/08/2008 开始的 A Randomized trial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hydrogen-rich dissolution water for patients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or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该研究已经发表论文。 研究对象标准: Inclusion criteria: 1) Patients who are abele to give written informed consent 2) FBS is over 100mg/dl and under 126mg/dl in registration 3) Age is over 20 years and less than 80 years 4) Type of practice: outpatient department 5) Patients are able to do the following things in this trial - getting good compliance with consuming investigational food and coming to hospital, and writing the diary and the questionnaire accurately by themselvesExclusion criteria: 1) Patients who have receive drug treatment for diabetes 2) Patients with the diseases which have possibility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3) Patients with serious liver or kidney damage 4) Patients with serious heart disease or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 5) Patients with serious disease in pancreas or blood disease 6)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s which effect their general status or survival time 7) Patients who are in pregnancy, while breast-feeding, have possibilities of them, or desire pregnancy in test period 8) Patients with alcohol abuse 9) Patients who have taken part in the her clinical research within 12 weeks 10) Patients who have taken part in the her clinical research within 12 weeks 11) Patients who are inadequate, which their physicians assessed it Age minimum: 20years-oldAge maximum: 70years-oldGender: Male and Female 研究内容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or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治疗手段 The patients will be intervened with hydrogen dissolution water group (hydrogen group) 200ml every three times in a day in 3 months (84days) . The patients will be intervened with normal water group (placebo group) 200ml every three times in a day in 3 months (84days) 效果评价方法 1)75gOGTT(glucose);0 minute (in the fasting state),30,60,90 minutes later after loading2)Delta AUC(0-120min);The difference of the area under the plasma glucose concentration before and after administration
个人分类: 氢气医学临床|557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美科学家研究发现:吃糖多伤大脑
xuxiaxx 2012-7-1 12:35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英国《生理学杂志》上报告说,动物实验显示,实验鼠摄入糖分过多会导致大脑受损,记忆力下降。   研究人员首先训练了能够钻出迷宫的实验鼠,然后将它们分为两组,一组每天喂食高果糖溶液来取代日常饮用水,另一组则同时喂食高果糖溶液和欧米加脂肪酸,欧米加脂肪酸被认为能保护神经突触免遭损伤。6周过后,第一组实验鼠忘记了钻出迷宫的路径,另一组实验鼠的记忆能力未受明显影响,仍旧能很快钻出迷宫。   研究人员发现,第一组实验鼠大脑内连接神经元的突触活动有所减少,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也遇到障碍,研究人员推测,摄入糖分过多所致的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实验鼠大脑神经突触和记忆受损的原因。胰岛素抵抗即自体能够产生胰岛素,但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   研究人员认为,实验鼠大脑化学反应和人类大脑相似,这项研究表明了长期过量摄入糖分对大脑的不良影响,但这种影响可能并非是永久性的。(任海军) 来源: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7938392.html
13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动物实验成功
xuxiaxx 2012-6-30 15:02
新华网温哥华6月27日电(记者马晓澄)加拿大和美国科学家在一项最新研究中,通过向罹患糖尿病的 实验鼠 移植人类胚胎干细胞,成功使实验鼠恢复了胰岛素分泌功能。   这项研究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扬森研发公司共同完成,并于27日发表在《 糖尿病 》期刊上。科学家希望这一新发现能为寻求治疗糖尿病的新疗法铺平道路。   在研究中,患有糖尿病的实验鼠在接受 干细胞 移植后,研究人员停止向它们注射胰岛素。三四个月后,实验鼠即使被喂食大量的糖,也依然能够保持健康的血糖水平。   论文作者之一、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蒂莫西·基弗说,他们对新发现感到振奋,但这种方法在进行人体临床试验之前,还需要更多研究。   基弗说,研究所用的患病实验鼠缺乏正常运行的免疫系统,而正常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对 移植 的干细胞产生排异反应。他说,现在研究团队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种保护干细胞免受免疫系统攻击的合理方法,从而使移植最终可以在不需要免疫抑制的情况下进行。 来源: http://news.xinhuanet.com/health/2012-06/28/c_123343901.htm
14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FGF13被确定为智障致病基因之一
xuxiaxx 2012-6-30 14:52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张旭研究组日前研究发现,一种名为FGF13的基因,系X-连锁智力障碍综合征的致病基因之一。该研究成果有望用于智障胎儿的早期筛查。相关研究论文6月22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上。   人类X染色体的基因缺陷或变异可以导致大脑发育迟滞,造成儿童智力发育障碍(X-连锁智力障碍综合征)。携带这种缺陷或变异基因的父母,生儿必智障,生女则可能不发病,但其后代仍会发生智障。目前,在X染色体上,虽然已知多个基因与智障相关,但是只有少数基因被证明可以直接致病。   在张旭研究员的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吴青峰、杨柳等通过研究发现,发育期间的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的神经细胞均表达一种FGF13基因,并产生蛋白。进一步小鼠实验证明,如果FGF13基因缺失,小鼠大脑皮层中的神经细胞迁移会发生迟滞,小鼠长大后就会发生智力障碍。实验中,一般小鼠花1周时间,就能学会在水中迷宫里找到目标,但FGF13基因缺失的小鼠怎么也学不会。这样的脑功能异常与X-连锁智力障碍病人相似。这一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确认了FGF13是X-连锁智力障碍综合征的致病基因之一。   科研人员认为,通过实验观察发现,FGF13基因在大脑组织中出现的高峰期,是在胎儿出生前后几周,此后直到成年,含量一直很低。这说明如果FGF13基因出了问题,只能通过早期诊断、早期胎儿筛选来预防,才能确保新生儿智力发育正常。而等到新生儿出生后,再过几年发现智力问题,已无法补救。 来源: http://www.jkb.com.cn/document.jsp?docid=305556cat=09C
1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动物权利论者可以利用动物实验的结果吗?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2-5-23 22:54
动物权利论者可以利用动物实验的结果吗?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520 :动物权利论者可以利用动物实验的结果吗? 動物權利論者當然反對那些會給動物造成嚴重痛苦、傷害、殘疾乃至死亡的動物實驗。這不需要多說。在可能的情況下也一定會選擇沒有動物實驗的化妝品等消費品,以鼓勵那些不用動物實驗的廠商。但是,對於已經做過的動物實驗的成果當然可以引用。這並不構成動物權利論者的自相矛盾。就好像說,我們反對奴隸制,假如真的有哪個廠商出售奴隸生產的商品,我們一定會抵制。但是古代奴隸們所創造出來的那些文明成果,我們當然可以利用,不存在倫理問題。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6819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化医学文献分析与研究进展
xupeiyang 2012-5-4 09:58
陈竺部长出席中国医学科学院、上海交大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与哈佛医学院转化医学联合中心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 http://info.pumc.edu.cn/eapdomain/static/component/cms/cmp_cms_pim_show/showInfoDetail.jsp?infoId=11234config_id=7269 转化医学的概念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上世纪末提出的。当时NIH每年投入的医学研究经费高达200多亿美元,产生了大量的发明、技术、知识和论文,但美国人觉得他们的医疗状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究其原因,问题出在临床前试验到临床运用之间的巨大鸿沟。在美国,临床前作用良好的新药只有约30%能通过III期临床试验,大部分新药由于其毒性、体内分布等种种原因没有体现出比现有药物更好的疗效而遭淘汰。转化医学的研究就是为了比较动物实验与人体临床之间的差异,加快新药的研发速度并降低新药开发的风险。 转化医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破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及公共卫生之间的固有屏障,在其间建立起直接关联;从实验室到病床,把基础研究获得的知识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和公共卫生方面的防治新方法。转化医学致力于弥补基础实验研发与临床和公共卫生应用之间的鸿沟,为开发新药品、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开辟出了一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新途径。转化医学是“从实验台到临床”的一个连续、双向、开放的研究过程。 文献引证分析结果 主题=(Translational Medicine) 时间跨度=所有年份. 数据库=SCI-EXPANDED. 此报告中的引文均来源于Web of Science收录的文献。执行"被引参考文献检索",可查看Web of Science未收录文献的引文。 找到的结果数: 1381 被引频次总计: 14086 去除自引的被引频次总计: 13476 施引文献: 12988 去除自引的施引文献: 12687 每项平均引用次数: 10.20 h-index: 48 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CitationReport.do?product=WOSsearch_mode=CitationReportSID=R2P6EGnIABKa@8M6Edopage=1cr_pqid=3viewType=summary 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http://wcs.webofknowledge.com/RA/analyze.do?APP_RETURN_URL=http%3A%2F%2Fapps.webofknowledge.com%2Fsummary.do%3FSID%3DR2P6EGnIABKa%25408M6Edo%26product%3DWOS%26qid%3D3%26search_mode%3DGeneralSearchSID=R2P6EGnIABKa@8M6Edoproduct=WOSPRODUCT=WOScanRun=yesmode=AnalyzeviewType=summaryparentQid=3db_id=resultSetID=3ua_url=http%3A%2F%2Fapps.webofknowledge.commaxRecs=100000maxSave=100000HISTORY=field=AU_%E4%BD%9C%E8%80%85_Author_enmaxRows=50threshold=2sortType=Valuex=28y=9 字段: 作者 记录 计数 %,共 1381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MARINCOLA FM 18 1.303 % TERZIC A 13 0.941 % FEUERSTEIN GZ 12 0.869 % WALDMAN SA 11 0.797 % ANONYMOUS 10 0.724 % PLEBANI M 8 0.579 % VODOVOTZ Y 8 0.579 % WEHLING M 8 0.579 % AN G 6 0.434 % DAY M 6 0.434 % 字段: 国家/地区 记录 计数 %,共 1381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USA 837 60.608 % ENGLAND 136 9.848 % GERMANY 101 7.314 % ITALY 93 6.734 % CANADA 68 4.924 % JAPAN 43 3.114 % NETHERLANDS 42 3.041 % SPAIN 42 3.041 % PEOPLES R CHINA 40 2.896 % SWITZERLAND 37 2.679 % 字段: 基金资助机构 记录 计数 %,共 1381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NIH 65 4.707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38 2.752 %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2 0.869 % EUROPEAN COMMISSION 11 0.797 % WELLCOME TRUST 8 0.579 % EU 7 0.507 %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7 0.507 %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7 0.507 %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7 0.507 % EUROPEAN UNION 6 0.434 % 字段: 机构 记录 计数 %,共 1381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HARVARD UNIV 56 4.055 % UNIV PENN 40 2.896 % DUKE UNIV 38 2.752 % STANFORD UNIV 36 2.607 % UNIV PITTSBURGH 34 2.462 % NIH 31 2.245 % MAYO CLIN 27 1.955 % UNIV WASHINGTON 27 1.955 % UNIV MICHIGAN 26 1.883 % NCI 25 1.810 % UNIV CALIF SAN FRANCISCO 25 1.810 % MASSACHUSETTS GEN HOSP 23 1.665 % NORTHWESTERN UNIV 23 1.665 % THOMAS JEFFERSON UNIV 21 1.521 % JOHNS HOPKINS UNIV 20 1.448 % UNIV CHICAGO 20 1.448 % UNIV N CAROLINA 18 1.303 % UNIV CALIF LOS ANGELES 17 1.231 % UNIV ILLINOIS 17 1.231 % MT SINAI SCH MED 16 1.159 % UNIV CALIF SAN DIEGO 16 1.159 % UNIV SO CALIF 16 1.159 % COLUMBIA UNIV 15 1.086 % EMORY UNIV 15 1.086 % KINGS COLL LONDON 14 1.014 % 字段: 出版年 记录 计数 %,共 1381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2011 349 25.272 % 2010 283 20.492 % 2009 189 13.686 % 2008 150 10.862 % 2007 101 7.314 % 2012 97 7.024 % 2006 76 5.503 % 2005 49 3.548 % 2004 21 1.521 % 2003 16 1.159 % 2002 12 0.869 % 1996 7 0.507 % 2000 7 0.507 % 2001 7 0.507 % 1999 6 0.434 % 1995 4 0.290 % 1997 3 0.217 % 1994 2 0.145 % 1998 2 0.145 % 字段: 来源出版物 记录 计数 %,共 1381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63 4.562 %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32 2.317 % CTS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SCIENCE 27 1.955 % MEDICAL PHYSICS 26 1.883 % ACADEMIC MEDICINE 22 1.593 % PERSONALIZED MEDICINE 22 1.593 % TRANSLATIONAL RESEARCH 15 1.086 %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MEDICINE 14 1.014 % PHARMACOGENOMICS 12 0.869 % REGENERATIVE MEDICINE 12 0.869 % CLINICAL PHARMACOLOGY THERAPEUTICS 10 0.724 % FERTILITY AND STERILITY 10 0.724 % MOUNT SINAI JOURNAL OF MEDICINE 10 0.724 %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9 0.652 % DRUG DISCOVERY TODAY 9 0.652 % EXPERT OPINION ON DRUG DISCOVERY 8 0.579 % JOURNAL OF INTERNAL MEDICINE 8 0.579 % NATURE MEDICINE 8 0.579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8 0.579 % 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7 0.507 % JOURNAL OF BIOMEDICAL INFORMATICS 7 0.507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7 0.507 % PLOS ONE 7 0.507 %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 6 0.434 %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 6 0.434 % 字段: 学科类别 记录 计数 %,共 1381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RESEARCH EXPERIMENTAL MEDICINE 244 17.668 % PHARMACOLOGY PHARMACY 203 14.699 % CELL BIOLOGY 168 12.165 %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129 9.341 % 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122 8.834 % NEUROSCIENCES NEUROLOGY 86 6.227 % ONCOLOGY 68 4.924 % BIOTECHNOLOGY APPLIED MICROBIOLOGY 60 4.345 % GENETICS HEREDITY 51 3.693 % RADIOLOGY NUCLEAR MEDICINE MEDICAL IMAGING 51 3.693 % HEALTH CARE SCIENCES SERVICES 50 3.621 % CARDIOVASCULAR SYSTEM CARDIOLOGY 49 3.548 % IMMUNOLOGY 42 3.041 % HEMATOLOGY 41 2.969 % ENGINEERING 39 2.824 %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37 2.679 % PSYCHIATRY 36 2.607 %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SEARCH 34 2.462 % MEDICAL INFORMATICS 33 2.390 % PUBLIC 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HEALTH 33 2.390 % SURGERY 32 2.317 %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 31 2.245 % PATHOLOGY 29 2.100 % SCIENCE TECHNOLOGY OTHER TOPICS 29 2.100 % COMPUTER SCIENCE 28 2.028 % CHEMISTRY 27 1.955 % PHYSIOLOGY 23 1.665 % OBSTETRICS GYNECOLOGY 20 1.448 % LIFE SCIENCES BIOMEDICINE OTHER TOPICS 19 1.376 % RESPIRATORY SYSTEM 17 1.231 % MATHEMATICAL COMPUTATIONAL BIOLOGY 15 1.086 % REPRODUCTIVE BIOLOGY 15 1.086 % TRANSPLANTATION 14 1.014 % UROLOGY NEPHROLOGY 14 1.014 % INTEGRATIVE COMPLEMENTARY MEDICINE 13 0.941 % PEDIATRICS 12 0.869 % VETERINARY SCIENCES 12 0.869 %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11 0.797 % EMERGENCY MEDICINE 10 0.724 % PSYCHOLOGY 10 0.724 % TOXICOLOGY 9 0.652 % BIOPHYSICS 8 0.579 % MICROBIOLOGY 8 0.579 % ORTHOPEDICS 8 0.579 % SPORT SCIENCES 8 0.579 % GERIATRICS GERONTOLOGY 7 0.507 % 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 7 0.507 % MATHEMATICS 7 0.507 % BIOMEDICAL SOCIAL SCIENCES 6 0.434 % DENTISTRY ORAL SURGERY MEDICINE 6 0.434 % 参考文献 • 中科院-第二军医大学 转化医学 研究院在沪成立 • 凯杰与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合作成立 转化医学 示范实验室 • 《 转化医学 研究(电子版)》创刊 • 由GWAS热到对 转化医学 的一点冷静思考 • 美国 转化医学 项目获得白宫支持 • 国内首家“神经科学 转化医学 中心”落户八一脑科医院 • 武汉同济医院 转化医学 中心成立 • 首届血管钙化 转化医学 研讨会在北大医学部召开 • 赛默飞世尔科技积极支持并参与“2011年中美临床和 转化医学 国际论坛” • 上海交大“ 转化医学 ”加快步子探路前行 • 2011年中美临床和 转化医学 国际论坛在上海举行 • 吉林大学成立 转化医学 研究院 • 2011 转化医学 高峰论坛在沪举行 • 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参加2011年中美临床和 转化医学 国际论坛 • 国际 转化医学 学会在京成立贺林院士任主席 • 国际 转化医学 学会在京成立贺林院士任主席 • 第四届 转化医学 研究国际论坛在京举行探讨肿瘤治疗前景 • 苏州大学成立 转化医学 研究中心 • 陈竺院士:推动 转化医学 发展应对人民健康挑战 • 上海交大成立 转化医学 研究院王振义院士领衔 • 浙大医学院成立 转化医学 中心聘十余院士培植人造肝 • 上海交大获唐仲英基金会亿元捐资建设 转化医学 研究院 • 北大拟在深圳建立北京大学深圳 转化医学 中心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召开 转化医学 专题研讨会 • 《科学— 转化医学 》人造血小板在动物实验中获成功 • 苏格兰将启动全球首个 转化医学 合作研究中心
个人分类: 转化医学|4345 次阅读|0 个评论
预测纳米粒子的毒性一个模型
zhpd55 2012-4-24 11:30
据CEN周刊2012年4月23日报道的最新消息 [1] ,研究人员将半导体粒子的电气性能和引起发炎能力链接在一起。因为纳米粒子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但是对于其毒理作用的关注不仅仅是消费者,环境科学家对于纳米微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是在不断进行深入研究。最为理想的情况就是开发一种以纳米粒子的化学性质为基础的毒性预测模型。已经有一个研究小组报告称,现在第一个这样的预测模型是采用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电气性能和溶解性来预测纳米粒子的毒性,这项研究成果2012年4月15日在ACS Nano杂志网站发表 [2] 。 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是属于半导体材料之列,在燃料电池和电子产品中推动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在此之前,纳米氧化物对于健康问题的影响已有研究,如电焊工的肺炎就是因为吸入了含有纳米金属氧化物粒子的烟雾所致 [3] 。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Andre Nel想知道纳米粒子的电气性能是否与他们的毒性有关联。每一种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活性都取决于其带隙,即从另外一种化合物或者材料获得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或者使自身失去一个电子给其他化合物或者材料所需要的能量。如果电子被一个细胞吸收,实际上就是纳米微粒与分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ndre Nel和他的研究小组其他成员认为,如果一个纳米粒子的能带隙的要求,与驱动这些细胞发生化学反应的能量相匹配,那么这种材料就可以破坏细胞的特有的良好调节以及严格遵循的氧化还原反应。生物化学家已经知道,如此的扰乱会导致细胞损伤,出现炎症。 为了验证他们的设想,研究人员研究了24种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基于材料的带隙和已知的细胞氧化还原能量,研究团队预测,可能会有6种氧化物纳米粒子具有毒性,他们分别是TiO 2 、Ni 2 O 3 、CoO、Cr 2 O 3 、Co 3 O 4 以及Mn 2 O 3 。然后,将24种纳米粒子分别与人类支气管细胞和鼠血细胞接触。观测纳米金属氧化物粒子对于细胞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除了TiO2之外,另外预言的5种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均可以引起细胞毒性反应,与对照(尚未与纳米微粒接触的)细胞相比较,细胞存活减少高达80%。就连未预言的2种金属氧化物(CuO和ZnO)也有毒性作用,但是与其他测试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不同,这两种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在水中溶解会释放有毒金属离子。基于这些结果,Andre Nel认为毒性模型不仅包括有关物质的能带隙,而且也与其溶解性有关。 然后,研究小组测试纳米粒子对活体动物健康的影响,迫使老鼠吸入纳米金属氧化物微粒悬浮剂,其中含有引起细胞毒性、最终导致动物肺炎的5种金属氧化物纳米微粒。实验结果发现,白细胞数量和细胞因子水平至少是暴露在5种金属氧化物纳米微粒中老鼠或者与其他纳米金属氧化物微粒接触的老鼠的5倍,而白细胞数量和细胞因子水平正是确诊炎症的2个指标。德国慕尼黑亥姆霍兹中心(Helmholtz Center Munich)的Wolfgang Kreyling认为该研究无愧是预测纳米粒子毒性的“一个真正优秀的首次尝试(a really good first attempt)”,其优势就是将细胞毒性与动物数据链接在一起。但该模型未必对于所有金属氧化物纳米微粒都适用,因为纳米粒子的制备很独特,其大小、形状和纯度各异,可能对其毒性产生戏剧性的影响。 [1]Jeffrey M. Perkel. A Model To Predict Nanoparticle Toxicity[J/OL]. CEN, (April 23, 2012). http://cen.acs.org/articles/90/web/2012/04/Model-Predict-Nanoparticle-Toxicity.html . [2]ZHANG Hai-yuan, JI Zhao-xia, XIA Tian, et al. Use of Metal Oxide Nanoparticle Band Gap to Develop a Predictive Paradigm for Oxidative Stress and Acute Pulmonary Inflammation [J]. ACS Nano, [April 15, 2012]. DOI: 10.1021/nn3010087,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nn3010087 . [3]Jane D McNeilly, Mathew R Heal, Iain J Beverland, et al. Soluble transition metals cause the pro-inflammatory effects of welding fumes in vitro[J]. 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2004, 196(1): 95-107. DOI: 10.1016/j.taap.2003.11.021, http://dx.doi.org/10.1016/j.taap.2003.11.021 .
个人分类: 新科技|47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动物实验的理由也支持对弱势人群实验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2-4-17 19:52
动物实验的理由也支持对弱势人群实验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420:动物实验的理由也支持对弱势人群实验 C.S.Lewis1947年在一篇反對動物實驗的文章中說:每個支持動物實驗的論點,也必定可以用來支持對弱勢人類族群的實驗。如果我們剖開野獸的肚皮只是因為它們沒有能力阻止我們,也因為生存競爭,那我們也可用同樣的邏輯來支持我們割開智障者、罪犯、敵人或者資本主義者的肚皮。的確,我們也早就開始拿人類做實驗了。我們都聽說過納粹科學家早已這麼做了。我們也懷疑我們自己的科學家何時也會暗中開始這麼做。 动物福音,安德鲁·林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114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4526 次阅读|4 个评论
反对动物实验者的选择权应该得到切实尊重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2-4-17 15:49
反对动物实验者的选择权应该得到切实尊重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419:反对动物实验者的选择权应该得到切实尊重 想要合理化動物實驗的人除了認為我們有權利犧牲動物以加惠人類,往往也愛高談人類的“選擇權”。最近,在一個討論“跨物種移植”(將豬器官移植到人體)的廣播節目上,我被問到:“你有什麼權利否定別人這項選擇?”“選擇權”好像已經成為今日道德討論中的新標準。我們不再討論事務本身的好壞或對錯,而只在乎行為受到的限制,不管它是對或錯。 所以,支持動物實驗的人常辯稱人們有權利選擇他們所想要接受的治療,如動物器官移植人體——不管這些醫療是如何地昂貴、複雜或高風險。但是,如果個人的選擇權可以作為醫療行為的標準,那麼那些不希望見到動物移植或剝削性醫療的人的選擇權,又被 到那些因為良知和倫理理由,拒絕剝削動物,也拒絕使用由利用動物之醫療的人?目前,我們幾乎完全沒有取得沒有先在動物身上測試過的藥品,但是,選擇的權利如果可以建立,也應該延伸到那些只想接受不牽涉到動物剝削的醫療的人。這簡單的想法將可以帶來革命性的影響。畢竟,反對動物實驗的人也是納稅人,也貢獻了國家醫療服務體系,但是他們的選擇權卻被否定犧牲了。 對於那些說“我們有選擇權”的人,我們應該說,“我們也有權利做倫理的選擇”。這類選擇包括了比方說只接受與我們同樣認同“尊重所有生命”之價值或反動物實驗者的治療與照料,或是拒絕接受經由剝削動物而來之治療。 如果我們要擁抱一個沒有絕對之對錯的多元世界,那我們也應該落實反對動物實驗者的選擇,使它們有實踐上的可能。在一個資本主義社會中,我們作為消費者、納稅者和病人是擁有強大力量的。20年前,如果你寫信給化妝製造商抗議動物測試,他們可能會告訴你,為了人類健康,這是必要的。但是現在,在接到無數同樣的信件和抗議後,化妝品製造商反而會急切地告訴你,他們正努力在淘汰這些實驗或是尋找替代方式,或甚至也有公司已經完全放棄了動物測試。 我說這想法是“革命性的”,因為儘管仍有人希望繼續犧牲其他動物來過生活,但是我卻相信還會有許多人希望擁有一個倫理的生活方式。根據英國在動物福利反面的所做的莫利(MORI)民意調查,有50%的人反對用動物測試藥品,更有超高的77%的人反對用動物測試化妝品。換句話說,近日在英國,早有半數以上的人民反對“動物測試”這最主要的動物實驗。現在正是我們該努力將這道德信念轉化為倫理實踐的時刻了。我們知道,大眾對動物實驗的默許往往是建立在無知之上的。一般人通常並不瞭解動物實驗會帶給動物如何巨大的傷害與痛苦。我們的任務就是該讓這些傷害和殘酷現形,儘量提供基本的資訊,讓人們能在被充分告知的狀況下,做出倫理的選擇。如果主流醫學實驗、藥品公司和藥物治療所吸納的資源和資金可以用來研發各項倫理的替代品,那我們與動物的世界將會如何地不同啊! 动物福音,安德鲁·林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115-117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4061 次阅读|9 个评论
对实验对象的考量永远要放在第一位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2-4-17 10:51
对实验对象的考量永远要放在第一位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418 :对实验对象的考量永远要放在第一位 如果我們要追求的是倫理的科學,那我們必得受到一些道德上的限制,而不是只要科學上做得出來的都可以放手去做。我們已經逐漸在人體實驗上加上了各項道德限制,比如說, 1964 年,世界醫學大會( WorldMedicalAssembly )根據 1947 年的紐倫堡條例( NurembergCode ) , 發表了赫爾辛基宣言( HelsinkiDeclaration ),該宣言強調:“對‘實驗對象’的考量,必須永遠優先於我們對科學或社會的考量。”我們接著所該努力的,就是使這個明智的原則,也能擴展到動物身上。 动物福音,安德鲁·林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15 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374 次阅读|10 个评论
動物實驗難以辯護!
热度 7 jiangjinsong 2012-4-17 00:24
動物實驗難以辯護!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41 7 : 为什么拿小孩做实验是邪恶的! 今日大部分的人應該認為拿小孩做實驗是非常駭人聽聞的,但是,如果我們問為什麼這樣的實驗在道德上會引起我們的反感,答案必定是因為孩童是易受傷的、不受保護的、無防衛能力的、弱小的、沒有同意權的,而且最重要地,他們是無辜的。這些原則我們不是同樣可以應用在同樣脆弱的、未受保護的、易受傷害的且道德無辜的動物身上嗎?我堅信所有對無辜且無防衛能力的人或動物的傷害,在本質上都是邪惡的。 动物福音,安德鲁·林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14-115 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070 次阅读|37 个评论
动物保护者最关心人体受试者!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2-4-16 23:42
动物保护者最关心人体受试者!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41 6 : 动物保护者最关心人体受试者! 在第二次大戰之前的那段時間中,最關心人體實驗的道德問題的人,通常是致力於保護動物的男男女女。這些在解剖刀下拯救貓狗和其他動物的人,警告照看病患的家庭醫師若變成了“床邊的科學家”,將會導致鼓勵“非治療性”的人體實驗。原來,反對人體實驗的運動,是反對動物實驗者所首先帶領的。 动物福音,安德鲁·林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12 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970 次阅读|20 个评论
动物实验的内在悖论
热度 6 jiangjinsong 2012-4-6 21:44
动物实验的内在悖论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408 :动物实验的内在悖论 做活體解剖的人一方面認為動物是與人類足夠相似的“研究工具”,從而可以用於幫助我們認識人類的身體與心理問題;另一方面又認為它們與人類有足夠的差異,因而不像人那樣,而可以任意處置。 动物 权利导论——孩子与狗之间 , G · L ·弗兰西恩著 , 张守东刘耳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 5 年版, 9 0 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435 次阅读|15 个评论
神经再生研究前沿与热点
热度 1 xupeiyang 2012-3-16 16:02
1 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2 干细胞移植与神经再生 3 营养因子、基因治疗与神经再生 4 神经再生领域的新兴技术 5 转化医学与神经再生临床实验 6 动物实验结果的组织及病理学评定 7 动物实验结果的行为学评定 8 神经细胞存活与死亡的评定 9 中枢神经轴突再生后的追踪 10 促进中枢神经轴突再生的策略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2388 次阅读|4 个评论
纳米石墨烯应用于癌症诊断
热度 3 zhpd55 2012-3-7 10:01
纳米石墨烯应用于癌症诊断
据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 CEN )周刊 2012 年 2 月 28 日 报道,美国 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的研究人员 , 已经成功将纳米石墨烯应用于活体老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碳材料可能会使肿瘤成像或者传递抗癌药物具有很低的毒性的主要材料。 通过同位素标记的石墨烯氧化物,应用于老鼠的肿瘤诊断, 正电子断层扫描仪( 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得到的 血管周围的肿瘤目标抗体积淀图示中,黄色箭头所指的就是血管周围的肿瘤目标抗体积淀图示。 石墨烯在医学上的应用研究:首例鼠体肿瘤目标石墨烯基成像剂( first graphene-based imaging agent to target a tumor )研究已经获得成功,其研究成果 2012 年 2 月 16 日 已在美国化学会主办的 ACS Nano ( DOI: 10.1021/nn204625e ) 网站公布。这项研究成果有望成为类似于石墨烯探针,能够使抗癌药物直接到达肿瘤病灶甚至直接杀死肿瘤细胞。采用纳米材料来破坏癌细胞令人担忧的问题之一就是材料本身的毒性。所以科学家已经测试了如碳纳米管等材料的毒性以便寻找适宜于携带抗癌分子的低毒性材料。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chool of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 )的蔡伟波( Weibo Cai 音译 ) 和他的同事想知道石墨烯是否就是这样一种适宜于医用的低毒性材料 , 他们认为碳薄片具有类似于碳纳米管的结构,因此推测碳薄片的毒性应该类似于碳纳米管。石墨烯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 , 从而使它即使没有药物协助也能够杀死肿瘤细胞。 2010 年苏州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以及香港城市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对于近红外光线照射石墨烯处理肿瘤,通过光热疗法杀死癌细胞进行过报道( ( Nano Lett. , DOI: 10.1021/nl100996u ).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原文。 http://doc.sciencenet.cn/DocInfo.aspx?id=8937 http://doc.sciencenet.cn/DocInfo.aspx?id=8935
个人分类: 新科技|6085 次阅读|3 个评论
反對活熊取膽絕不是反中醫,西醫在動物保護方面也很糟!
热度 6 jiangjinsong 2012-2-18 00:22
也許有的主張動物保護的朋友也反中醫 那他們反活熊取膽就是既反對虐待動物也反對中醫 我的態度有所不同 我是中醫的支持者 中醫也一直在變革在進步 動物保護運動可以讓中醫逐步減少動物入藥 更多地開發植物礦物藥 西醫在動物保護這個方面也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尤其是動物實驗方面 問題很大 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動物保護組織必須努力攻克的對象 而且更加頑固 需要我們不斷努力 今後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298 次阅读|23 个评论
印度“小白鼠”
热度 5 yuewenzhu 2011-11-21 10:05
印度“小白鼠”
昨天晚上在CCTV新闻频道看到的一则新闻:“ 印度15万人成“小白鼠” 参与药品试验已致上千人死亡 ”,不管这种在国内主流媒体司空见惯的“世界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的宣扬报道,还是的确从试验伦理道德的角度出发批判所谓的“发达国家的救助恩惠”,但是事件本身所反映的事实依然值得我们思考。 在医学界,人体试验的通用原则是,患者在充分理解试验目的及可能面临的风险之后同意参加试验。在这一点上,西方国家的患者相当谨慎。在美国,只有3%的癌症患者愿意参加新药的临床试验。但在印度,进行这种临床试验的成本要低得多,全球制药业巨头纷纷在印度开设新药测试实验室,众多收入不高的印度穷人为了比月收入还高的“自愿者辛苦费”,纷纷冒着生命危险,沦为“人体小白鼠 ”。 印度在2005年放松药品试验限制后,这项“产业”就蓬勃兴起,目前已经有15万印度人参与至少1600多项临床药品试验,欧美许多著名制药公司都牵涉其中。活动人士说,药物临床试验缺乏监督,替西方制药公司在印度做试验的外包公司从大城市的贫民窟和一些部落地区招募参加试验的病人,其中许多是很穷的人,有的甚至是文盲。虽然不少关键测试依指引进行,但药厂没有向贫民区及部落的民众清楚解释,他们根本不明白同意书的内容便盲目签署。“小白鼠”中介行业乘机牟取暴利。印度人口众多,绝大部分医生通晓英语,加上政府医院配套完善,均为试药创造有利条件。据报道,在印度涉及的“小白鼠”超过15万人,4年内最少酿成1730人死亡。 印度只是许许多多个西方大制药公司做试验的发展中国家之一。2010年,这些大公司花了400亿美元,在全世界178个国家进行大约12万种药物试验和研究。这些大公司如果把临床试验外包出去,估计可以节省60%的试验花费,外包的国家中包括印度、印尼和泰国等国家,其中东南亚的个案近年急升。印度退休内科医生钱德拉收集了10多年来国内的试药记录,数据反映测试缺乏监管,不少主要药厂公然违反印度及国际规范。印度卫生部长年初向国会表示,去年有10家外国药厂向22名因试药身亡的家属赔偿,但每名死者平均仅获23.8万卢比(约3万元人民币)。钱德拉慨叹印度人惨成“小白鼠”,沦为药厂赚大钱的工具,因他们根本买不起如此昂贵的药物。 每一种新药,总要经过一定的临床试验,取得一定的数据支持后,才能投入使用。美国媒体调查显示,美制药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在海外进行新药试验,1990年时还只有271例,而到2008年,已增长到6485例。另据统计,自2000年以来,美国制药企业在173个国家进行了近6万次新药试验,仅2008年一年,美国联邦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收到的新药上市申请报告中,80%都有在其他国家测试得到的数据。而这一切的背后,有着利益驱动带来的风险与危害。 可以肯定的,药物试验的例子不仅仅只是在印度,在中国大部分没有能力去治疗的病人,称为“小白鼠”可能是大部分人唯一选择活命的机会?
个人分类: 环保驿站|3059 次阅读|6 个评论
《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100问》争议点之八:长期食用转基因无害?
蒋高明 2011-11-7 23:06
蒋高明 由农业出版社出版的没有具体作者的图书《农业转基因生物知识100问》第30问有下面的论述: 30. 长期吃转基因食品会不会有问题? 答:关于长期食用的安全性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借鉴了现行的化学食品、农药、医药的验证系统,采取大大超过常规食用剂量的超常量实验,可以评价长期食用的安全性问题。如大鼠90天喂养实验,其实验时间相当于大鼠整个生命周期的1/8,大鼠2年喂养实验是观察其整个生命周期的慢性毒性试验。在食品安全评价中是否需要进行慢性毒性试验,要根据 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结果及是否有蓄积毒性来定。转基因食品与非转基因食品的区别就是转基因表达的目标物质,通常是蛋白质,只要转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不是致敏物和毒素,它和 食物中的蛋白质没有本质的差别,都可以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因此不会在人身体里累积,所以不会因为长期食用而出现问题,蛋白质吃进去就消化掉了,不会长期保存在身体 里。这和重金属污染是不一样的,重金属不能代谢掉,会逐渐累积,所以才会导致短期吃可能没问题,但长期吃可能会有问题的情况。人类食用植物源和动物源的食品已有上万年 的历史,这些天然食品中同样含有各种基因,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转基因食品跟其他常规食品所含有的各种基因不存在差异,都一样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食用转基因食品是 不可能改变人的遗传特性的。值得一提的是,1989年瑞士政府批准的第一个转牛凝乳酶基因的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的奶酪,到现在已经有22年的历史;1994年,转基因番茄在美国批 准上市,迄今17年的历史;1996年,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油菜大规模生产应用,迄今也有15年的历史。这些产品经过大规模长期食用,没有发现食用安全问题。 为回答公众对转基因食物安全性的的疑问,《100问》在620字(含标点符号)的解释中,有三层中心意思:一是90天的大鼠实验,说明没有出现异常;二是推理,即转基因表达的物质通常都是蛋 白质,和普通食品一样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三是举了瑞士、美国等国家食用15-22年转基因食物历史,他们没有出现问题,因此可推论其他国家吃其它的转基因食物也应当没有问 题。 下面就分别来看看,实际情况是否如《100问》作者描述的那样美好? 一、国内外的动物实验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早期英国的Puztai实验、俄罗斯的老鼠实验,几乎家喻户晓,这里不再重复引用。就以今年《欧洲环境科学》发表的《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评估:当前的(实验)局限与可能的(实验) 改进》来看看转基因对动物真的没有影响吗?他们用大规模种植的转基因大豆、玉米喂食老鼠,从19次90天的动物实验数据中得出评估是:43.5%的雄鼠肾异常;30.8%的雌鼠肝异常 ;29.7%的雄鼠骨髓异常;22.8%的雌鼠骨髓异常! 上文的通讯作者为:Gilles-Eric Séralini criigen@unicaen.fr 中国科学家为什么得出与人家截然不同的结果呢?其原因在于,他们选择性地利用了实验结果,实验是转基因的人自己做的,其结果就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其实,在中国大陆,有 三名年轻的硕士用转基因材料做的实验,出现与欧洲科学家实验结果类似的结果,他们用的材料分别是转基因水稻和大豆。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转基因水稻致小鼠肠腺细胞病变增生》摘要(为了保护当事人,这里不介绍该学生及其导师)有下面的描述: 本论文通过五个试验研究转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基因稻谷中所表达的cry1Ac杀虫蛋白对小鼠的体内血清生化指标、胚胎生长发育、脏器指数、小鼠小肠mtDNA突变 的影响;以及外源基因和外源蛋白质在小鼠体内残留程度与转基因稻谷的潜在致敏性,旨在为评价转Bt基因稻谷的食用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并获得了如下主要结果:   试验1转Bt基因稻谷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和器官发育的影响  试验将80只6周的小鼠随机分成两个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小鼠(5只公鼠,5只母鼠),对 照组饲喂同一品种的非转基因稻谷日粮(C组),试验组饲喂转基因稻谷日粮(Bt组)。试验期90d(天),90d时每个重复随机抽取5只小鼠,眼球静脉取血,测定血常规血生化指标; 取血后处死,测定重要器官指数;其中小肠、肝脏、肺脏和脾脏做成显微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常规血生化指标正常,重要器官指数未见显著差异,肝脏 、肺脏和脾脏切片未见明显病理变化, 但小肠切片表明实验组小鼠小肠腺细胞产生了病变性增生 。   试验2转Bt基因稻谷对小鼠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  将试验一的雄雌大鼠按1∶1合笼,每天对雌鼠进行阴道涂片检查,以发现精子之日为妊娠0d,于妊娠20d处死孕鼠进行 剖检。然后对妊娠小鼠体重增加观察各组于妊娠的0、4、8、12、16、20 d称重,观察体重的变化。对妊娠小鼠生殖能力检查观察并记录胚胎称重、着床数、活胎数、死胎数、吸收 胎数。活胎逐一检查记录性别、体重、身长、尾长及外观有无畸形。将每窝1/2胎仔用茜素红染色,检查骨骼项目。将每窝1/2胎仔用Bouin氏液固定2周,用徒手切片法作内脏检查 。结果表明转Bt基因稻谷对孕鼠孕期体重增长没有影响,活胎仔肉眼外观检查结果表明,头部、四肢、尾、躯干、面部、腭、唇均无畸形。用放大镜按顺序检查各脏器大小、形状 及位置,Bt组和对照组均未见异常。   试验3转Bt基因稻谷的致敏性生物信息学预测  用三维结构比较工具比对后发现,Bt毒素蛋白和多种常见的细菌毒素如大肠杆菌素A(ColicinA)、白喉毒素(Diphtheria) 具共同的三维构象特征,都含有由多个疏水的和亲水亲脂α-螺旋组成的α-螺旋束,其长度足以跨过双层脂膜,具有相似的穿孔机制。 据此预测转Bt基因稻谷具有致敏性可能 ,具 体情况有待于进行实验研究。   试验4取食转Bt基因稻谷的小鼠小肠mtDNA突变的研究   选定mtDNA的mtDNA12S RNA和16S RNA全序列片段引物,共设计4对引物,扩增4个mtDNA序列PCR产物条带,将DNA 测序结果与线粒体基因库中的小鼠mtDNA序列对比,得到所有食用转Bt基因稻谷小鼠小肠标本中一致性的2个有意义的点突变,造成了原来位置上氨基酸的改变,分别为337G>C(His →Asp)和1771G>T(Asn→Lys)。 对于实验结果中2个一致性突变,推测它们可能起到协同作用,突变的积累使得线粒体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导致小鼠出现小肠腺细胞病变性增生 。  试验5转基因稻谷中外源基因和外源蛋白质在小鼠体内残留的检测  随着转基因植物在饲料中的应用,人们对转基因植物中重组DNA及其表达的目的蛋白质是否会转移到 动物产品中越来越关注。本试验以转Bt基因的抗虫水稻的稻谷配成日粮饲喂小鼠,90 d时随机抽取5只,无菌条件下心脏取血,以肝素钠抗凝;处死,无菌条件下取小鼠的肝脏、肾 脏、脾脏、小肠、腿肌。采用一对cry1Ac基因特异的引物,以转基因稻谷中的cry1Ac基因的229 bp片段为PCR扩增体系和扩增条件的阳性对照,以小鼠内源GAPDH基因340 bp片段为 DNA提取效果阳性对照,对血液、肝脏、肾脏、脾脏、小肠、腿肌的DNA进行PCR扩增,检测是否有cry1Ac基因229 bp片段残留或转移,结果未扩增出该基因的特异性片段。以转基因 稻谷配制的小鼠日粮为阳性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粪便、肝脏、肾脏、脾脏、小肠、和腿肌是否有由cry1Ac基因表达的抗虫蛋白的残留,结果表明转基因稻谷日粮中的外源基 因所表达的抗虫蛋白cry1Ac在体内被降解,其小分子片段随粪便排出体外,最终并未在小鼠的内脏器官和肌肉中累积。 湖南师大硕士论文链接: http://www.wyzxsx.com/Article/view/201109/262272.html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的陶冉硕士论文:《饲料中转基因成分检测及对水产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初步研究》及相关论文《进口转基因大豆(Roundup Ready)对吉富罗非 鱼生长和生理的影响》指出,将含有30%转基因豆粕的罗非鱼饲料,饲喂罗非鱼, 仅仅经过数小时后,转基因大豆中的外源基因片段能在胃肠道中检出,四周后的检测则发现已经侵 入到了罗非鱼肌体内部,7周后则导致罗非鱼肌体内部产生炎症 !研究显示,在罗非鱼心脏、肝脏、肠、胃、卵巢、精巢、脑、鳃丝、脾脏、胆囊、肌肉等不同部位的DNA中都能检 测到外源基因的存在。该研究还指出,采用巢式PCR检测方法对市场上的豆制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市场上有46.5%的豆制品被检测出含有转基因成分。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黄同学等《转Bt基因水稻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通过分离计数以及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了吴凤实验基地不同种植年份转BT基因水稻对水稻土壤的功能群氨 氧化细菌的影响。 查明种植转Bt基因水稻会影响其根际浅层的可培养氨氧化细菌种群组成,这种影响表现为:种植转Bt基因水稻的时间越长,种植的强度越大,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的影响 也就越大 ,这一现象从A、B、E土样的对比和B、D、E土样的对比中得到明显的反映.同样,转Bt基因水稻也会影响到土壤深层的氨氧化细菌,与浅层土样中的结果具有相似性。 上海师大论文出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71cd810100zvt3.html#SinaEditor_Temp_FontName 二、转基因表达的物质都能被吸收吗? 如果按照上述理论,那么人吃了巴豆蛋白与应当没事,可以降级为氨基酸,并被人类吸收,实际上,巴豆对人体来讲就是毒药,而老鼠吃了则没有事。不要推理,还是让我们来看 事实: 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国家健康研究所(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网站发布加拿大学者发表在2011年2月《生殖毒理学》论文《加 拿大魁北克东部小镇的母亲与胎儿暴露于转基因食品相关的农药》(Maternal and fetal exposure to pesticides associated to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in Eastern Townships of Quebec, Canada)一文。文章指出:在孕妇、她们的胎儿,以及未孕妇女的血液中发现CryAb1毒素(即Bt毒素)。 试问《100问》作者:Bt毒蛋白不是被消化吸收了吗,孕妇血液里的Bt毒素是哪里来的?孕妇血液里的Bt毒素有利于健康吗?不会影响后代吗? 该研究的论文链接如下: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1338670 三、转基因食物在发达国家的命运 最近,旅美学者曹明华在《社会观察》杂志撰文《转基因不是农业发展方向》(2011年第10期)澄清了《100问》中的不实说法。 曹文指出:美国市场上的其他新鲜蔬菜和水果都没有转基 因—— 曾短暂出现过的转基因西红柿、转基因土豆均已于1998年和2001年早就分别被撤下了美国市场 (目前所种植的转基因土豆只是严格供应工业所用),人类食用转基因西红柿历史并非17年,而是仅有的短命4年。美国市场上的肉、禽、 鱼类都没有任何一种被转基因。其实到目前为止,在美国市面上获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只不过两大类: 转入“抗除草剂”基因的作物和转入抗虫害基因的作物。这包括四类农作物:棉花、油菜、大豆和玉米。它们都可用来榨取植物油。而美国白人的传统食用油是白脱油、橄榄油、 棕榈油等,有色人种才会主要消费转基因作物制作的植物油来烹调。除了用作生物燃料、动物饲料及出口,美国用作食用部分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基本上只是用来制作深加工食品 的原料和作微量添加剂用的。以上提到的四类作物中,约68%转入了“抗除草剂”基因,19%转入了Bt基因,13%转入了两者。 另外,占转基因作物市场不到1%的是转入了抗植物病毒基因的下列蔬菜和水果:13%的弯脖南瓜和80%的夏威夷木瓜。除了这两个特例,美国市场上的所有新鲜蔬菜水果都没有被转 基因。美国大多数超市卖的木瓜都是“墨西哥木瓜”而非有转基因可能的“夏威夷木瓜”。 可见,“转基因食物无害论”目前还远不是《100问》作者那样轻松下结论的时候,而是“转基因食物有害论”正在被大量事实证明之中。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2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人工合成水溶性镁有助于抑制大肠癌
xuxiaxx 2011-10-20 08:59
一种在自然界并不存在、而是以氧化镁为原料人工合成而得的水溶性镁,可能具有抗癌功效。日本岐阜大学研究人员公布的一项新成果显示,水溶性镁在动物实验中抑制了大肠癌细胞的增殖。   岐阜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久野寿也和岐阜市东海细胞研究所所长田中卓二率领的研究小组使实验鼠患上大肠癌。在此后的13周内,研究人员向部分实验鼠投放3种浓度不同的水溶性镁。结果接受7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水溶性镁治疗的实验鼠体内癌细胞数量只有未接受任何处置的对照组实验鼠的一半,而接受175ppm水溶性镁治疗的实验鼠,癌细胞数量已降到对照组的四分之一。研究人员推测,癌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呈不均衡分布,正是这种基因的不稳定性帮助了癌细胞增殖,而水溶性镁能减轻这种不稳定性,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来源: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5913733.html
11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化医学研究的本意
热度 3 xupeiyang 2011-10-10 15:22
美国提出转化医学研究项目的本意很清楚,而中国对转化医学研究的认识偏大了,什么都搞转化,谁都可以搞转化。争抢炒作,一哄而上,必成灾难。 美国转化医学项目获得白宫支持 转化医学的概念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上世纪末提出的。当时NIH每年投入的医学研究经费高达200多亿美元,产生了大量的发明、技术、知识和论文,但美国人觉得他们的医疗状况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究其原因,问题出在临床前试验到临床运用之间的巨大鸿沟。在美国,临床前作用良好的新药只有约30%能通过III期临床试验,大部分新药由于其毒性、体内分布等种种原因没有体现出比现有药物更好的疗效而遭淘汰。转化医学的研究就是为了比较动物实验与人体临床之间的差异,加快新药的研发速度并降低新药开发的风险。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0/253594.shtm 参考文献: White House Boosts Translational Medicine, Drug Chip Project http://news.sciencemag.org/scienceinsider/2011/09/white-house-boosts-translational.html Proposed National Center for Advancing Translational Sciences http://feedback.nih.gov/index.php/faq-ncats/ NIH Proposes New Center to Accelerate Drug Development http://blogs.wsj.com/health/2010/12/08/nih-proposes-new-center-to-accelerate-drug-development/ NCRR and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dvancing Translational Sciences http://ncrr.nih.gov/about_us/national_center_for_advancing_translational_sciences/
个人分类: 转化医学|2253 次阅读|4 个评论
应当尽量减少生物和医学教学中的动物实验
seawan 2011-10-4 23:27
下面资料为上网搜索所得, 记录下来以供自己和其他关心这一问题的博友以后参考。 另外有感于国内和全球已经有这么多的人关心这个问题, 觉得自己的这个思考还是有价值的, 世界文明还是有希望的。 思考: 现状:哪些学科需要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和许多伦理宗旨是相违背的。 大部分动物实验是不必要的。 动物实验泛滥的危害:学生人格发展和资源浪费等多方面。 动物实验的替代方案 结论:应当停止不必要的动物实验,必要的实验也应该尽量使用替代方式。 1. 网易科技: 残忍和进步的矛盾 动物实验震撼心灵(组图) http://tech.163.com/05/0523/14/1KENI8PP00091537.html 2. 蒋劲松: 有必要犧牲那麼多動物來做實驗嗎?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4810do=blogid=395574 3. 中华素食网:动物测试-是否有必要? http://www.chinavegan.com/2011/07/2011071102202490.htm 其中提到:有关你能如何帮助实验室中动物的更多信息,请访问美国慈善协会网站 http://humanesociety.org%20/%20animalresearch 4. 生技论坛:动物实验替代的可能性 http://bbs.biogo.net/simple/?t168236.html 5. 新浪:动物福利法专题( 这个资料很重要 ) http://tech.sina.com.cn/d/focus/lawofanim/index.shtml 6.北京市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指南( 这个应该具有官方意义和法律意义 ) http://shiyan.ebioe.com/4546.htm 7.北京大学动物实验方案伦理审查办法 http://www.39kf.com/cooperate/ppt/other/2009-12-18-624041.shtml 8. 人民网:动物实验先过“伦理关”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1062/11767078.html ( 南开大学成立动物伦理委员会,2010年 ) 9.动物实验伦理准则(初稿) http://www.chinabioethics.net/academic/1.html 10. 硕士学位论文 : 动物实验伦理 问题研究 陈功平, 2006 -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哲学·伦理学 以 动物实验 为基础的科学研究自19世纪中叶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动物权利论者认为,拿动物来做实验是不合理的,是不科学的。因为,动物也是有生命的道德主体,动物和人一样拥有平等的权利,人类不应该让动物来承担自己... 关键词:动物实验动物权利动物福利伦理评价评价机制道德行为 查看全文 - 下载全文 - 导出 - 引用通知 11. 其他一些链接: 山东大学 动物实验伦理 审查办法 李伦学术报告“ 动物实验伦理 及其制度化” 动物实验伦理 学章程-基础知识- 医学生眼中的 动物实验 生命 伦理 意识调查及分析 《实验动物福利与 动物实验 科学》出版 关于涉及 动物实验 课题及文章必须进行动物 伦理 审查的通知 动物实验伦理 学章程(法国) 相关论文: 下面是我从万方数据库 查到的论文,以“动物实验”和“伦理”为关键字: 唐道林,肖献忠.动物实验面临的伦理问题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6(5):29-30,32. 马永慧.动物实验在伦理学上能够得到辩护吗——动物实验与人体实验的比较研究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5):51-52,96. 白晶.动物实验"3R"原则的伦理论证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5):48-50. 杨国斌.生物医学研究中如何应对动物实验伦理学挑战 .实验动物科学,2010,27(3):29-31. 赵阿勐,郑亚楠,刘海燕等.医学生动物实验困境的心理分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7):86. 楚丽雅.动物实验和动物手术教学中融入医德伦理教育初探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24(2):257-259. 李鸿,赵炜,孔晶等.医学动物实验应关注"动物福利"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8,22(4):228-229. 张晨,吴鉴今,李嵩等.从动物实验伦理问题问卷调查看医学伦理教育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5):104-105,130. 蒋功成.生命伦理学与科学实验之间的一种折衷主义选择--3R理论在动物实验应用中的启示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23(3):18-20. 尹海林.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动物实验的伦理学评价机制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4,21(3):32-34,36. 贺争鸣,方喜业.国外动物实验替代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法规、培训教育及专业期刊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2,12(1):31-34. 胡樱,杨斐,俞伊军等.比较医学动物实验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发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1,19(2):176-184.DOI:10.3969/j.issn.1005-4847.2011.02.018. 王春水.动物实验在伦理学上可以得到辩护吗?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3):45-46,59. 苏志杰.动物实验"3R"方法的发展概况 .动物医学进展,2004,25(4):36-39. 尹海林.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动物实验的伦理学评价机制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3,20(z1):104-106. 杨立廷,卢云,姜玉等.动物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齐鲁医学杂志,2005,20(6):563-564. 黎娟.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述评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1):76-80. 李学勇,王晓宁,孙岩松等.如何做好动物实验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3,20(z1):114-120. 李凯,周宁.健全医药院校动物实验教学的伦理意识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3):62-63.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1.13.038. 上面的论文可以从下面的链接下载: 动物实验面临的伦理问题Ethic Problems of Animal Experiments 删除 唐道林, 肖献忠 -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3年5期 动物实验在伦理学上能够得到辩护吗——动物实验与人体实验的比较研究Can Animal Experimentation Be Justified Ethically——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Animal Experimentation and Human Experimentation 删除 马永慧, MA Yong-hui -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年5期 动物实验"3R"原则的伦理论证Ethical Arguments for 3R Principles for Animal Experimentation 删除 白晶, BAI Jing -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年5期 生物医学研究中如何应对动物实验伦理学挑战How to Ethics Thinking of Laboratory Animals in Biomedical Research 删除 杨国斌, YANG Guo-bin - 《实验动物科学》 2010年3期 医学生动物实验困境的心理分析 删除 赵阿勐, 郑亚楠, 刘海燕, 刘兴来 -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0年7期 动物实验和动物手术教学中融入医德伦理教育初探Exploration in Integrating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into Animal Experiments Teaching 删除 楚丽雅, CHU Li-ya -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2期 医学动物实验应关注"动物福利" 删除 李鸿, 赵炜, 孔晶, 刘国玲 -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8年4期 从动物实验伦理问题问卷调查看医学伦理教育Discussion on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on Ethical Issues of Animal Experiment 删除 张晨, 吴鉴今, 李嵩, 周启玮, 史滢深, 刘文飞, ZHANG Chen, WU Jian-jin, LI Song, ZHOU Qi-wei, SH 蒋功成, JIANG Gong-cheng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6年3期 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动物实验的伦理学评价机制Establishment of Ethical Standard in Experimental Animal and Improvement of Project Management 删除 尹海林 -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4年3期 国外动物实验替代法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法规、培训教育及专业期刊 删除 贺争鸣, 方喜业 -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2年1期 比较医学动物实验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发Development of a computer-aided design system for comparative medical animal experiments 删除 胡樱, 杨斐, 俞伊军, 高诚, HU Ying, YANG Fei, YU Yi-jun, GAO Cheng -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1年2期 动物实验在伦理学上可以得到辩护吗?Can animal experimentation be justified ethically? 删除 王春水, WANG Chun-shui -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年3期 动物实验"3R"方法的发展概况The Development of "3R" Method in Experimental Animal 删除 苏志杰 - 《动物医学进展》 2004年4期 加强项目管理,建立动物实验的伦理学评价机制Strengthening the Project Management to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System in Experimental Animal Ethics 删除 尹海林, YIN Hai-lin -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3年z1期 动物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删除 杨立廷, 卢云, 姜玉 - 《齐鲁医学杂志》 2005年6期 动物实验的伦理问题述评On the Ethics of Animal Experiments 删除 黎娟, LI Juan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1期 如何做好动物实验How to Do the Animal Experiment 删除 李学勇, 王晓宁, 孙岩松, LI Xue-Yong, WANG Xiao-ning, SUN Yan-song -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3年z1期 健全医药院校动物实验教学的伦理意识Completeness of Students' ethical Awareness in the Anim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删除 李凯, 周宁, Li Kai, Zhou Ning -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13期 泰国动物实验的伦理准则Ethics Norms of Animal Experiment in Thailand 删除 董婉维, 杨葳, 尚昌连, 王禄增 - 《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 2006年3期
个人分类: 学习|44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成才到底有多少是由于先天,有多少是因为后天的教育?
热度 6 SmileyCat 2011-9-22 11:53
刚刚看了刘用生老师的博文“ 从30岁到40岁:“做父亲”的最佳年龄? ”在评论栏里辛苦地码了一大堆字儿,一按发送键却被通知“你没有这个权限”。好好好,就把回复贴在这儿吧。 觉得还是有一个疑问:成才到底有多少是由于先天,有多少是因为后天的教育。对于人类,一般年龄较大的父亲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同时掌握的人生经验也比较多,更有可能给后代比较好的教育。这两个因素都有可能使他们的后代更聪明。 能不能考虑做这样的动物实验:比如,以教会小鼠某种技能所需要的时间作为评判智力的标准,看几组小鼠的后代在智力上有无差别:一组是父母受过同样技能训练的;一组是由年龄较大的父亲生的,但没有受过相应训练的;对照组是由父亲年龄跟第一组近似,但没有受过训练的。
个人分类: 杂文随笔|3354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基因大米是否安全应该问俺们的“米老鼠”
热度 1 刘全生 2011-8-10 22:22
最近旁观了一阵子科网转基因大战,作为一个动物生理生态学出身的苟延残喘在祖国一隅做点小研究的小土鳖,不敢与大牛理论什么,只是感觉他们争来争去没有一个拿出实验证据的,即使是动物实验的结果。建议相关部门立个专项,组织相关专业团队秘密地严格地开展相关动物实验,做出结果再来平息这种口诛笔伐的唾沫点击战吧! 而据我的了解国内已有人开始在室内实验来检验转基因大米是否对老鼠的生长繁殖有不良影响,出于给同行保密的职业操守,咱就不提他们在哪里了,也不点评其专业水平实验设计了。不过最近进展如何我也不太清楚,毕竟人家没必要向我汇报的,呵呵 但是从动物实验设计角度来看,转基因大米的动物实验还真不是那么好做的。你如果天天给动物就吃转基因大米,或许它天性不爱吃大米呢?这样你的对照组吃正常大米也是一种处理,因而就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对照了,这好比在老虎身上做大白菜和小白菜的比较试验一样不太靠谱。这些天正在与我们的米老鼠的数据作斗争,突然想到若是用我们的米老鼠来做这个实验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因为它至少几千年都是喜欢吃稻谷的,抑或上万年,万一人家在人还没驯化水稻的时候就爱吃野稻子呢,而且连英文名字都跟稻谷有关呢,所以这是名副其实的米老鼠,至于长相嘛,当然就要把艺术家塑造的那个剪裁剪裁才能接近了。不过俺现在只有米老鼠祖孙几代上百只,但没有经费去开展,而且这种实验申报项目绝对比国基获批率的“二八”还要低“二的八次方”,为啥呢?多大一个产业了都,整这个不是挖墙脚嘛,所以上文提到只能是相关部门立专项来运作,而且这个相关部门可以是铁道部这样不相关的,因为这样就不会出现最近铁道部查铁道部的失范了,呵呵 行话叫做“第三方”吧! 欢迎对此问题感兴趣的加入讨论,能给点转基因大米外加RMB牌大米,不才定当效蛇猫之劳,管好做好鼠辈实验,给大家一个交代的, ——年初报的各路项目要么没消息,要么拼凑的消息都不利,有点想钱想疯了,诸位看官见谅哈!
个人分类: 学术探讨|2322 次阅读|2 个评论
谜团——环境污染与自闭症
Ripal 2011-8-5 22:32
自闭症很严重! 自闭症患者的父母很痛苦! 但是诱因不明! 环境污染与自闭症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动物实验已经证明了自闭症与环境污染具有相关性。 但是在人类生尚未有充足证据。 实际上早就有人关注了这个谜团! 我是搞医学研究的家长,自闭症确与汞铅有关吗? var GBL_domain="chinaqdautism.org";var DEF_DownKey="ahiowerioweir"; 我是搞医学研究的家长,自闭症确与汞铅有关吗? 黎华,2002-12-21 17:58:23 各位好!我孩子现在普通小学三年级就读,几年来进步不小但问题还很多。我本人做过几年医生,现在医科大学从事科研工作。从北京一位热心的家长处得知以琳网站上有许多关于汞铅蓄积与自闭症关系的热烈讨论,进来一看很受启发,马上去图书馆查有关资料。 汞或铅中毒确有很多症状与自闭症非常相似,自闭症很有可能与汞铅中毒有关。但问题是相似并不等于就是,不说外行人看医书很容易得出自己患有某种疾病的错误判断,就是专业医生也有误诊的时候。如果站在临床医生的角度,仔细分析汞铅中毒与自闭症的症状,同样也很容易得出否定的结论。 我之所以仍对汞铅中毒非常感兴趣,一是因为站在家长的立场,二是因为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其实医学书上有关疾病的症状也是人归纳出来的,或许自闭症就是幼儿期铅汞中毒的一种特殊的病例,只不过尚未被目前的医学发现而已。不管怎么说,对于我们家长都是一条极重要的线索。 问题是驱汞铅治疗无论是DMSA还是其它络合剂,原理都是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而有利于排出体外,因此在排出铅汞的同时也会排出有益的离子。而中药和食疗其原理推测也无非二种可能性:一也是含有络合剂成分,只不过含量比西药温和,故副作用小一些,但效果也难免差一些;二是含有一些促进人体自身排铅汞能力的成分,但这个原理可能对我们自闭症孩子并不一定适用,这得从汞铅引起自闭症的假设说起: 环境汞尤其是铅污染在我国的各个城镇都是很普遍的情况,儿童体内铅含量偏高也是普遍的现象,为什么偏偏我们的孩子得自闭症,我估计与孩子的内因有关,或是排汞铅能力有缺陷,或是神经系统对汞铅特别敏感。 因此初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自闭症与汞铅有关,则排汞铅治疗需长期坚持;如果长期坚持则副作用难免。副作用就是体内各种离子如钙、铁、镁、铜、锌、硒等等的缺乏而影响身体发育甚至神经系统功能,虽说可以补充,但很多微量元素的适当补充也是很困难的事(补多了也不好)。 总而言之,罗嗦了一大篇,我的最终意思是:如果自闭症确与汞铅有关,则驱汞铅治疗的副作用也是完全可以忍受的,毕竟二者相比孰轻孰重是很明显的。但如果仅仅是猜测而非事实,则驱汞铅治疗不成了火上浇油了吗? 因此我觉得当务之急是确定自闭症是否真的是与汞铅有关,至少能估计可能性有多大,其它如汞铅检测和驱汞药物都应该不是非常难的事。因此我希望大家能告诉我有关的信息:首先是这个说法源自何方?还有国外有哪些研究和结论?有些家长试用后有什么样的结果?等等。希望大家参与讨论,也可发E-mail与我联系(jlhjiang@yahoo.com.cn)img src="images/icon_smile_shy.gif" border=0 jiqing,2002-12-21 18:30:51 谢谢黎华! 自闭症的干预太需要科学的态度了,问题是家长中能有多少和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正确的引导呢?"自学成材"其实是情非得已,如此专业的知识学的有点偏差或观察不够全面并不出奇,但对孩子的作用? 如黎华所言以琳网上关注重金属中毒问题的家长很多,我本人也是其中一员,并对有的家长在这方面素有研究深表敬意,我想大家可能都认为有专业研究人员给以正确及时的引导实属必要吧,毕竟是为了孩子! 继青 ------------------------ 1999年2月1日出生的博博,我自闭的儿子,曾创下从六楼坠下而大难不死的奇迹,我要带着孩子再创走出自闭的奇迹! 朱作杰,2002-12-23 09:42:01 黎华 : 我们以前有过联系,真高兴你能在网上与家长们交流。 我真希望学医的家长们能多多联系,甚至可以形成一个小的医学研究组织,为了我们的孩子共同探讨大家所怀疑或猜测的任何问题。 我们的孩子经过训练能够在各方面得到改善,但要真正康复还需要医学的发展。各位在医学上有研究的家长联合起来会发挥彼此的作用的。 上帝将孩子给了我,我永远不会放弃他,我要教导他生活得越来越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作杰img src="images/icon_smile.gif" border=0img src="images/icon_smile_tongue.gif" border=0 wczhou,2002-12-23 22:35:43 我建议学医的家长,有能力的可去申请自然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每年都在这个时候申报,国家级一般在2-3月份申报。挽救我们的孩子还是要靠我们家长自己,希望学医的家长在这某一方面有所突破。中国医学界在这方面基本上空白,某些孤独症如果是以生理生化导致的发育障碍,应该可以拿出一个有效的干预模式来。 Weihong,2002-12-23 23:57:02 请问黎华是北京的吗?如果是的话,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合作申请基金?去年我申请了,被“枪毙”,原因很多,其中一条是应该和医学的研究人员合作。我是学化学的。 与人玫瑰,手有余香 jlh,2002-12-29 14:37:12 谢谢各位的关注!我因密码遗忘或丢失而无法登陆,只好从新注册了一个新名字,麻烦版主帮我查一下后告知。 黎华 申报课题这个思路,我几年前即已考虑,当时准备了一份标书,但结果是难哪!!! 自闭症对我们来说是天大的事,但对医学上的众多未解之谜而言,也就是沧海一粟而已。在我自己的研究领域,以我一个无名之辈的身份,已申请到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一项卫生部课题。而据我所知精神病学领域很多非常著名的学者,似乎还未在自闭症这个命题上申请到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因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是竞争非常激烈的,也就是说优中选优,评价标准包括:立论依据、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研究方法、课题组成员和所在部门的工作基础和实力、预期的研究成果等等。总的来说,我们欠缺的:一是申请者最好是精神病学或儿科学领域的人,而且应该是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二是立论依据必须非常可靠、明确,不能靠推测;三是要有工作基础,即在你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发现了新的线索或需要进一步深入;四是即使让你申请到课题,你也有很大的压力,因为每年都要汇报研究进展,3年到期结题时递交研究结果,而所有这些必须与申请时标书中所预期的相符合。 说老实话,我早就有改行研究自闭症的想法,一边是看着孩子一天长大,机会一天天离我们远去,另一边是每天不得不化费大量的聪明才智在别的医学研究中,而没有精力去探索国际上不断涌现出来的线索(基因缺陷、分泌素、各种边缘医学传说如B6DMG白色念珠菌禁食银杏叶中药针灸、以及现在讨论的重金属中毒等等),心中实在是急啊。但是临床方面我不合适,基础方面无法申请到钱,现在高校都在定编定岗搞改革,不可能有个地方养一个既无经费又不出成果的闲人。我想家长中搞医的人肯定不止我一个,确实真是无奈啊! 不过我觉得Weihong的想法还是有很大的可行性,我觉得可从环境卫生或儿童保健的领域去申报重金属的危害,,这样的话Weihong作为化学领域的申请者,还是有一定的对口性,说不定可能中标。合作单位可选营养、流行病学或儿科的单位,我在上海但没关系,上海和北京也是可以合作的,无非是寄来寄去盖个公章而已,我可以替您联系具体单位。总之有一点希望也要努力,请Weihong与我E-mai联系。 黎华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jlh 重新编辑於 2003/01/05 20:37:22 xwm96,2002-12-30 19:00:02 感谢黎华和Weihong。 施丹 jlh,2003-01-27 12:06:01 各位好: 很抱歉,虽然版主马上将密码发给我,但仍只能以JLH登陆,因为电脑已自动认JLH而无法更改,所以带来的一个问题是我无法知道别人给我的悄悄话。也非常抱歉很长时间未能继续发言。 感谢Sunheyou先生发给我的一份资料,这提醒了我有必要去Rimland博士的网站(美国自闭症研究所,www.autism.com/ari)看看, Rimland和他的同伴们对有关自闭症治疗的新线索的推崇一向是不遗余力甚至过分热心的(他也是家长,心理学博士,故心情可以理解),因此我想哪上面一定有最新的进展,结果是虽然有很多资料,但也无法下结论。又去查了Medline的文献检索和一些网站,得到的感觉是医学资料浩如翰海,有关自闭症与重金属的文献却寥若晨星,相反,各种网站上的信息到可说是铺天盖地,但真假难辨,本人的英语又菜,直看得我头晕目眩,颈椎病发作躺在床上起不来。病好后又逢学校放假前工作繁杂,现在总算定下心来,仔细分析到手的资料,过一天将学习体会向大家汇报。 本来我在以琳上发帖子的目的,是因为我精力有限,希望有研究的家长提供线索给以指点,可使我少走点弯路节省点时间,可能是因为我的方式有欠缺,很遗憾得到的帮助非常少。回想起人民大学一位家长的热心真是让我感动又惭愧,惭愧是面对她的殷殷期望我实在是做不了多少事,还好,我找到了一个捷径,以琳网站有一个搜索功能,打一个汞字然后不久,有关汞讨论的所有主题都会呈现在我的眼前,效率真是太高了,资料也很丰富哎,以琳网肯定为许多茫然无助的家长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虽然查到的发言很多,但比一个个去找方便太多了,待仔细拜读后再发表意见。 黎华 黎华,2003-01-28 15:40:38 在Rimland博士的网站上主要查到3份资料(1. Autism: a unique type of mercury poisioning, 作者为Sallie Bernard等13位,成文于2000年;2. Mercury detoxification evaluation form; 3. DAN! Mercury detoxification consensus group position paper),第1份是提出假说,第2份是驱毒治疗所使用的疗效评估统计表,第3份是2001年在Dallas1召开的DAN孤独症驱汞治疗专题讨论会形成的共识,由James R Laidler(医学博士,有2个孤独症儿子)执笔,凝聚27位人士(大多为MD)的观点。我觉得部分可代表最近的进展,但大家应注意,我觉得Rimland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对未经科学证实的新疗法倾向于表达过度的热情(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因此最好自己给他打点折扣。以下是我觉得此文的一些要点: 1. 驱汞治疗前应先治疗好肠道问题,尤其是有害微生物的过度生长问题,否则驱汞治疗会加重这些问题而使疗效不明显。 2. 确定是否有汞蓄积的问题:血、尿、头发中汞的检测一般会正常,除非孩子最近还在接触汞或因代谢原因在释放组织中的汞,所以正确的评估方法是驱汞试验。另外的一些间接的诊断方法是检测汞中毒可能会导致的酶活性或生化物质改变,如:G-6PD(磷酸二脂酶)、NADPH(谷胱甘肽还原酶)、丙酮酸、尿卟啉、粪卟啉等。 3. 治疗前准备:化验肝肾功能和血细胞计数,矫正微量元素缺乏的状态。治疗过程中也要定期检查。 4. 驱汞方案:主要采用DMSA,剂量、间隔时间等我就不写了,其中提到DMSA也能部分地去除脑中的汞,后面的一个复方制剂中也含有alpha-lopoic acid。 5. 副作用监控:一般的副作用包括恶心、腹泻、厌食、气胀、疲劳、斑丘疹、短暂的语言和行为退步,减少剂量或暂停可消除。较重的副作用包括:血细胞减少(减量或暂停可消除)、过敏(需停用)。 6. 在治疗的同时辅助使用微量元素和各种营养物质等(有一长串,大多为他们一向推崇的)。其中也提到alpha-lopoic acid,有关的叙述摘录如下:alpha-lopoic acid是一种天然的螯合剂和有力的抗氧化剂,在德国被用于治疗糖尿病性精神病有非常好的效果。它的抗氧化效应可能对孤独症孩子非常有帮助,因为许多`证据显示孤独症有抗氧化能力的缺陷。alpha-lopoic acid是人类细胞的天然产物因此毒性非常小。从理论上说,它可与DMSA结合而降低双方的效果,但临床上没有发现这种情况。另一个问题是它会降低谷胱甘肽对甲基汞的排除作用,因此它必须与DMSA合用。还有证据显示它会降低铜的排泄,但DMSA可增加铜的排泄,故2者合用可解决。主要的问题是它会促进汞进出细胞,因此可使细胞内的汞游离出来而有利于DMSA与汞结合而排除汞,但没有DMSA的配合,则它可将汞带入其它组织(本人注:当然也可能是脑)。 7. 汞与驱汞治疗与孤独症的关系究竟如何?文中说:Although no outcome studies have yet been published,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a number of practitioners has been extremely encouraging. 文中还提到,有部分孩子,经治疗后虽然汞排泄未增高,但病情也有很大改善,究其原因,可能是其它重金属中毒,或驱汞药从其它途径作用于孤独症(如改变硫磷比例、抗氧化效应等)。 我的观点: 1. DMSA的上述副作用都不足虑,医学上每种药都有副作用,外国人在说明书上尤其写的耸人听闻(不担法律责任)。其实上述的副作用在许多常用药中都存在。一般对人体的影响是不大的。倒是长期使用对人体微量元素的影响则应予认真考虑,用上几个月我想问题还是不大的。 2. 汞究竟是否真的与孤独症有关,我想目前还无法下结论。如果医学上已有肯定的研究结果,Rimland他们一定会大力鼓吹,因此至少截止2001年5月,也就是上文写就之日还没有结论,以后的时间我已查了Medline文献检索,初步看了好象也没有结论,待我细看后再向大家汇报。 黎华,2003-01-28 21:51:57 我的邮箱被sunheyou先生的邮件给爆满了,提醒我新开了一个信箱,以后各位有信请发到这个邮箱:jlhjiang@citiz.net, 谢谢! jiqing,2003-01-29 09:22:39 黎华: 您好!发给您的新邮箱的邮件被退回来了。 博博妈妈 ------------------------------------------------- 1999年2月1日出生的博博,神的手托住他创下从六楼坠下而大难不死的奇迹,我要伏在神的面前求神引领他为他再创更大的神迹! font size="1" color="darkblue"Edited by - jiqing 重新编辑於 2003/03/06 23:42:07 黎华,2003-01-29 20:59:45 抱歉!刚才我去试了试,邮址没错,但接和发都不稳定,不行还发原来的信箱。 我觉得我们全国各地的家长可相约在雅虎通的语音聊天室交谈(yahoo.com.cn上可下载,然后安装,准备一耳机话筒即可),距离立刻可以拉近。 黎华,2003-02-02 23:41:44 各位新年好!祝大家三羊开泰否极泰来 Medline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建立的医学文献检索系统,国际上略未象样一点的医学杂志基本上都被收录,因此主流医学取得的结果应该都能查到。我查了2001和2002年的记录,打一个检索词autism,2001年得到362篇,2002年(最后几个月可能收录不全)得到231篇。有关孤独症的文献数量近年来呈明显增加(国内也是一样),说明重视度在增加,但科学家重视的是科学进步而不一定是家长的焦虑,因此很大一部分文献是聚焦在基因研究还有心理学探索,倒是分泌素方面有不少文章(因为对于分泌素美国媒体曾有轰动性的报道),非常遗憾的是基本上都是否定的结果(但我觉得他们的研究从病例数、观察时间和分析方法上都有欠缺,完全下结论似嫌太早)。另外有一篇综述是总结别人的研究结果,对禁食疗法得出了肯定的结论。还有一篇是双盲法观察DMG治疗孤独症效果,结论是阴性。 之所以叙述这些与重金属无关的内容,是因为约3年前我也曾兴高彩烈地在上海联谊会的刊物上讨论分泌素是如何如何地可能是我们孩子的救星,以后北京的会刊等也转载了我的文章。当然我这么做绝不是头脑发昏,其实当时美国的很多家长也是同样地兴高彩烈,记得Rimland博士的网站上好象也有encouraging之类的形容。其实Rimland博士和方静老师也一直在大力鼓吹禁食疗法。现在的“科学”结论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分泌素无效禁食有效。 其实任何新疗法都不会是空穴来风:一个可能是分泌素对少数病人确有奇效但对大部分人无效;更大的可能性是,很多家长确实观察到了自己孩子的进步(但不是病情彻底消除),这些进步对家长来说足以引起兴高彩烈,但在科学的双盲对照试验中却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在使用安慰剂(没有用药)的对照组中,也可以观察到同样的进步,因为孩子在不断成长,家长在不断努力训练。 因此,要确定汞铅确与孤独症有关,光有家长摸索和观察是没有用的,必须要进行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其实也很简单(在国内有20万经费就可以拿下),可准备120名病人和60名正常对照,先测血或尿中重金属浓度(估计不会有很大差异);进一步应做驱汞试验(如果有差异,则可初步肯定,如无差异则还不能否定);最后应将病人分为2组,1组用DMSA,另1组则用安慰剂(最好用含巯剂药物),使用一定时间后评估孩子的变化(DMSA用上几个月应该不会有值得考虑的副作用),如果2组间差异显著,则我们的孩子就有救了,如果无差异,我们以后就没必要在这个角度劳神费力,我们的孩子更可避免新的伤害。 遗憾的是,至今似乎还没有人做这么简单的事,在查到的600篇文献中,只发现4篇文章(粗看了标题和摘要,不敢肯定没有遗漏)提到了汞,都是综述类文章,推测性地提到汞与孤独症的可能关系,只有1篇引起我的兴趣,发表于Med Hypotheses 2001;56(4):462-71, 估计就是上次提到的Rimland网站上的文献1。之所以感兴趣是可以判断,Bernard s,等所提出的假说既然敢于放到医学界去讨论,其可信任度自然比只在家长中传播要可靠,至少可排除骗钱等别有用心。看来下一步,只有去深读这篇文章了。 黎华,2003-02-05 16:54:55 Sunheyou说得很有道理,我也一直认为孤独症可能分为许多亚型,病因各不相同。所以双盲对照研究也应该适当作一些调整,即在第一轮观察下来后,将用药组和对照组中有进步的哪部分病人,继续研究下去。碰巧有进步的病人不可能一直进步下去,因此如果用药确是有效的话,用药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最终还是会显示出来。这也是我认为有关分泌素的研究设计有欠缺的理由之一。 硫柳汞的问题网站上已讨论很多,我就不多说了。 汞吸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我觉得应该注意鱼,鱼中汞浓度高的原因是生物富集,即浮游生物吃许多藻类将他们的汞集中在自己体内,小鱼虾米吃大量浮游生物再进一步集中,到了大鱼吃小鱼,体内的汞就集中的很多了。除了海洋的大型鱼类很危险外,我认为淡水鱼也有危险,因为我就看见农村中很多鱼塘边就是垃圾堆,其中有很多电池,我想我国汞的主要污染源就是电池。 黎华,2003-03-05 22:10:26 看了前述Bernard S 的文章,印象非常深刻,但我不知该怎样评价它,主要是怕误导大家,待我深入分析后再发言。文中提到美国儿童出生头两年从疫苗中接受的汞量可达237ug(micrograms),而我在《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0年3期也查到,美国儿童头14周接受的汞量最高可达187.5ug(DTP 75ug、乙肝37.5、Hib75ug),高于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标准(0.7ug/kg体重/周)和WHO(3.3ug/kg/周)。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康复与疗养杂志》1996年2期,查到一篇文章“青岛市市售食物汞含量及居民摄入量的调查”,文中数据摘录如下:汞含量平均粮食类0.01,蔬菜类0.007,水果类0.008,肉蛋类0.015,海产品0.231,奶类0.006 C/mg.kg-1 ,按人均年食物消耗量,粮食121,肉类22,蛋类14,奶类8,海产品11,蔬菜145,水果40 m/kg计算,年人均从中的汞摄入量为,1.22,0.34,0.22,0.05,2.66,1.16,0.32 m/mg,全年合计5.97mg(其中海产品占了大头,2.66)。人均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量为0.27ug(1mg=1000ug),文章中结论是低于WHO标准(0.7ug/天/kg体重),现在我算来,已高于EPA标准。 而且大家也可以推论,即使孩子小时候主要汞摄入源是疫苗,但存留到现在其实也已是微不足道(237ug对5.9mg),所以我们排汞的目标应是现在摄入的汞,更容易做到的是减少新的汞摄入,主要是少吃海产品和鱼。只是可怜了我们的孩子,一会儿是禁奶类麦类,现在又冒出个鱼来。我在《宁夏医学院学报》1997;4-11上查到,草鱼似乎是最安全的,宁川地区池塘3种鱼的汞含量分别是鲢鱼0.023,鲤鱼0.016,草鱼0.009 mg/kg。 黎华,2003-03-08 12:29:02 假如孤独症确与汞有关,我觉得因果关系是这样的:遗传基因的缺陷使身体不能很好地排汞或容易吸收汞,而食物中的汞来源是不可避免的(母乳也不例外,只是量多少而已)。汞在体内的蓄积,导致对神经、消化、免疫等系统的损害。所以我们为难之处就是,排汞必须长期维持,则副作用无法避免(即使香菜我想也不是例外),所以我们的任务1是确定是否真是汞,2是寻找副作用小的排汞策略。 对于免疫我还是比较熟悉的,如果要说免疫异常是孤独症主要原因,我觉得不象。可能与免疫有关的一些方面有:1脑部的结节性硬化症可引起孤独症的表现是有科学结论的,但这部分孩子症状进行性加重,诊断起来比较容易,北京医院的许贤豪教授对多发性硬化症比较有造诣,但我想大部分孩子都不是这种情况;2食物不完全消化产物通过通透性过大的肠道(即大家所提的肠漏)进入体内,诱发自身免疫,是一种可能性推测;3对某些病毒的免疫缺陷也有可能导致病毒损害神经系统;4最令人感兴趣的是肠道白色念珠菌(即大家广为流传的白假丝酵母)等有害菌的过度生长则可能与免疫有关,但肠道本身的功能异常是另一个很大的可能,我感觉肠道的异常“肯定”与孤独症有关。 其它的线索还请大家多交流,shun 的文献请发一份给我 乌肖文,2003-03-11 12:06:55 我是一位新新会员,也是医学研究工作者。作为一名自闭症儿童的家长,我有许多观点是和黎华老师一致的,其中我认为遗传有可能是最根本的原因,由此引发重金属中毒、某些蛋白酶的缺乏等而导致的神经免疫系统的异常。我非常想开展此方面的研究,若有可能的话,我想我们的家长可以联合起来申请基金开展一些研究。虽然我本人不是从事这方面的研究(我主要是从事变态反应的研究),我也很清楚跨学科申请的难度。但我认为为了我们的孩子一定要去试试,套用美国人的一句话:Everything is possible! 我本人是在杭州工作,去上海很方便,若有可能我十分想很黎华老师具体谈谈。 黎华,2003-03-13 20:24:23 太好了!请发电邮与我联系。jlhjiang@citiz.net和jlhjiang@yahoo.com.cn zc,2005-09-20 11:36:46 以琳真好,大家可以看看!我估计争论还会持续。 最可爱的星星,2005-09-20 12:38:34 BLOCKQUOTE id=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 Arial, Helvetica" id=quotequote: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 此文由zc发表 。 以琳真好,大家可以看看!我估计争论还会持续。 hr height=1 noshade id=quote/font id=quote/BLOCKQUOTE id=quote 不想争论了, aridus基于美国政治推导出的汞致病说,基本否定了绝大多数正直的学者、医生的正义感,话说到这个份上没有意义了,以琳上的一些家长已经深陷到排汞的狂热中。只愿孩子们得到平安
4059 次阅读|0 个评论
SMT C1100:有望对所有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发挥特效
热度 4 zhpd55 2011-5-9 16:53
SMT C1100:有望对所有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发挥特效
《科技日报》2011年5月7日报道了黄堃从英国伦敦5月5日发来的消息,英国牛津大学5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可简单口服的药物能治疗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动物实验显示这种药可提高实验鼠的肌肉强壮度。与以前一些疗法只对部分患者有效不同,这种药可能会对所有患者都有效。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主要影响男孩的遗传疾病,全球平均每3500名男婴中就有一人罹患此病。患者在两三岁时就会出现肌肉无力症状,行走困难,一般到十多岁就会彻底丧失行走能力,需要坐轮椅,到二十多岁还可能会因心肌、肺肌无力而死亡。目前医学界尚无有效疗法。   过去研究显示其病因是基因缺陷导致肌肉中缺乏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因此现在一些疗法探索集中在基因手段上,试图修正这个基因缺陷,但由于每个人的基因组都不完全一样,每个具体的基因疗法往往只适用于部分患者。然而,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及其国际同行寻找了一个新思路,即探索用一种名为utrophin的蛋白质来替代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实验显示,对患有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实验鼠而言,如果用药物提高这种蛋白质的含量,实验鼠的肌肉能力可得到明显改善,在行走测试中的成绩可提高50%。研究人员测试了大量的药物,发现一种名为SMT C1100的药物在这方面效果最好。来自牛津大学、意大利和美国的三个小组分别对其进行了测试,都得出了一致的结果。领导研究的凯·戴维斯教授说,由于相关测试结果的支持,这项研究现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接下来将根据临床试验结果对这种药物的配方进行优化。重要的是,这种药物可能会对所有患者都有效,并且可以口服。 其实关于SMT C1100的研究,早在 2008 年 4 月 29 日 英国顶尖的生物技术公司——牛津的 Summit 公司就 对外公布了该公司研制的治疗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药物 SMT C1100 ,开展的临床前实验中积极的数据。在一系列标准化的临床前对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实验鼠的实验中,服用 SMT C1100 的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较之没有服用 SMT C1100 的同伴肌肉的力量有了明显的增强,同时减少了运动期间的肌肉疲劳 ( 有能力行走更长的距离 ) 。 2008 年 4 月 27-30 日在美国新奥尔良召开了肌肉生物和疾病新方向会议上,该公司将最新研究的数据呈现在神经肌肉疾病领域的科学家和生物技术公司面前。这项实验在意大利的 Bari 大学进行,由神经肌肉疾病领域的顶尖专家具体操作。该公司准备在 2008 年末结束临床前的实验,并马上开展一期临床实验。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神经肌肉疾病研究者在评论这一研究成果时说:“这一令人鼓舞,如果能够在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身上复制,将有希望对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进行长期的治疗。” Summit 公司的首席科学官 Richard Storer, DPhil 说:“我们的治疗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项目能够得到进展,使我们感到高兴。在临床前的实验中, SMT C1100 显示了积极的结果,也使我们有信心不久将这一药物运用于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如果能够在人体的临床中也获得成功,这将是第一种对所有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都有益处的药物。” 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一种儿科的致命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几乎都是男孩。由于遗传缺陷的原因,患者肌肉细胞膜上缺失保持肌肉细胞膜完整的抗肌萎缩蛋白,导致患者肌肉组织萎缩,患者的行动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而且大多数患者会在30岁之前,死于心力衰竭或者呼吸肌麻痹,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用皮质类激素,使用皮质类激素可以使患者延长行走的时间,但是皮质类激素有很强的副作用。 Summit 公司拥有专利的 SMT C1100 ,是一种小分子药物,它被用于调高与抗肌萎缩蛋白相类似的 utrophin 蛋白,以弥补抗肌萎缩蛋白的不足。该公司认为这一新颖药物的优点在于该药可以被制成口服药,而且可以针对所有的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而目前其他正在研究的治疗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方法,只针对某一特定基因突变的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SMT C1100的结构式如下: 更多信息请浏览: http://doc.sciencenet.cn/DocInfo.aspx?id=809 or http://www.ox.ac.uk/media/news_stories/2011/110505_1.html
个人分类: 药物动态|11256 次阅读|1 个评论
接受动物实验培训的几点体会
热度 7 孙学军 2011-4-27 08:37
来美国加州已经整整 1 个月,昨天才刚刚办好学校的身份卡,终于可以正式接受动物实验培训了。今天上午,本来是一个来自印度的博士负责培训,但后来她需要去上课,临时换成一个华裔博士(他不会说中文,我只听他说过“剪头发”三个字),这个陈博士很有一些侠客风骨,什么事情都比较主动帮助。他告诉我,最近几天的时间他都可以给我支配,让我十分感动。本文也作为来美 1 月的体会小结吧。 我要学习的具体内容是如何神经外手术后脑损伤动物模型,就是把老鼠的大脑大概 1/6 的部位切除。这个实验最重要的是保持手术过程的一致,由于手术容易脑出血,因此手术操作尽量轻柔。 今天上午 9 点前我早早来到实验室,等到 10 点后,陈博士过来来说现在就可以开始,我说很遗憾, 12 点我必须离开,因为我女儿的入学体检安排在 1 点,第一次做实验怕干不完,言外之意是等明天再说吧。他说没关系,干到什么程度你随时可以离开,我心里说那多么不好意思,如果试验进行到一半,后续的整理要老师来负责。不过我也希望能早点开工,于是就接受了。毕竟开始的有些突然,我本来是准备在他指导下自己来做全部的工作,结果大部分事情都是他帮忙,包括把动物从动物房拿到实验室,准备手术器械,准备手术显微镜等。整个实验中,所有的准备工作几乎都是陈博士代劳,我只做了最核心的工作,我想起在国内读博士的时候,许多技术活都是从打下手,当学徒开始的。 由于第一次做这个实验,动作比较缓慢,到 12 点才终于把脑子切掉,后面的缝合,以及动物护理等都没有时间做了,这些内容都留给陈博士了。 开始前,陈博士问我为什么要用这个模型,你过去不是做脑出血的模型吗?我说主要是觉得这个损伤是属于计划性损伤,比较符合临床实际,很适合开展预适应方面的研究。另外我觉得在中国目前使用的比较少,我也希望能把这个模型引进到中国。他听后非常高兴,认为我的观点是非常好的,他也这么认为。 结合最近见习的训练的情况,我觉得这里关于动物实验方面值得学习的内容有许多。这里暂时只讲几点体会。 一是对动物的管理非常严格。动物房的条件非常好,比实验室的卫生条件还要好,居住空间有明确的规定,一只大笼子内只能有 2 只大鼠。进入动物房必须登记,拿走几只动物,动物的编号和实验目的要详细记录。 二是实验步骤的记录非常详细。到具体实验过程,详细的记录更能体现。每只动物都有一个档案,编号,体重,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每一个具体的操作步骤都有详细的记录。动物模型做好后,经过适当恢复,送回动物房,仍需要登记。当处死动物前,每个都需要进行行为学的记录,进行动物一般情况的观察和记录。然后处死动物,处死动物必须采用安乐死。动物处死后取出大脑要进行照相记录,然后根据实验目的对脑组织进行后续的处理。总之,在关于动物实验的整个过程都有非常详细的记录。如果那个动物有可能出现异常结果,可以回头寻找原因。过去有许多老师在进行研究生培养的督导时,经常建议能作好原始记录,但都是强调记录本如何规范,对内容和细节并不关心,实际上记录本的方式并不是理想的记录方式。原始记录不一定都要在一个本子上体现。 三是协作精神。我来这里一个月,听到最多的问题是,你要做什么研究,我们是否可以谈谈,实际上大家都非常相互关心别人的研究内容,随时开展相互讨论,相互请教的事情也随时可见,也有许多人出来结果过来请教如何解释。我的研究内容涉及到几个基本的内容,其中一个是动物模型,因为过去没有做过需要从头学习,结果本组内至少有一大半人都积极要求指导。即使那些不主动的,去看他们实验也是随时停下来让我看,并耐心给我解释注意细节。总的感觉是他们都希望把自己所有经验,所有技巧都不作任何保留传授给你。另外一个研究内容是动物行为学检测,这个因为需要其他人协助双盲对照,结果早就有人预约说可以帮助解决。总之,在这里大家的相互协作精神非常的普遍。你不会看到有人怕别人学走你的思想,怕别人掌握了你独门绝技。 模型重要参考文献 Surgically induced brain injury in rats the effect of erythropoietin..pdf MMP Inhibition Attenuates Edema in SBI.pdf Neuroprotection against surgically induced brain injury..pdf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3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動物實驗科學家們常有的自欺
jiangjinsong 2010-12-21 09:38
蔣科學曰: 從事動物實驗的科學家們往往持有一種自相矛盾的觀點。 在他們強調動物實驗必要性的時候,會主張動物與人類的共同性,否則就不能說明動物實驗對於理解人體的參考價值。 在他們強調人類不必考慮動物的感受,對於動物不負有道德責任的時候,又會強調動物與人類的根本不同,在人類身上是感情、意識,在動物身上就是無足輕重的本能,這樣來推卸責任,迴避批評,也自我催眠,讓自己看不到動物實驗中的殘酷。 —————————————————————————————————— 艾丽丝?海姆是反对漫无目的进行动物实验的少数心理学家之一。她说: ? 动物行为的研究总是用科学的、看似清静的术语表述,向纯朴的、非施虐狂的心理学学子灌输,使他们心安理得地去从事这些实验。因此,“消除”技术其实是表示用饥渴或电击来折磨动物;“部分加强”一词,是指先把动物训练成存在某种期望,却只是偶尔满足动物的这种期望,造成动物沮丧或挫折。“消极刺激”是指给动物的一种刺激,动物对这种刺激只要有可能逃避,就会立刻逃避的。“避免”一词可以使用,因为这是一个可以观察到的活动,但“痛苦的”或“惊恐的”刺激就不可以用,因为这些词汇拟人化了,意指动物有感觉,或许同人的感觉类似。这样的词汇是不允许用的,因为不符合行为主义,是不科学的。(而且也是因为这会吓住年纪较轻和尚未老练的研究人员进行某种有创造性的实验。他可以让他的想象力有所发挥。)在“动物行为”研究领域的实验心理学家,最大的违规是把动物拟人化。然而,要是他真的不相信人类和低人一等的动物相类似,那么即使他连自己也会认为他的工作是毫无意义的。 动物解放,彼得·辛格著,祖述宪译,青岛出版社,2004年9月,47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421 次阅读|20 个评论
有必要犧牲那麼多動物來做實驗嗎?
jiangjinsong 2010-12-20 22:27
蔣科學曰: 眾所周知,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中,對動物大規模的、制度性的迫害中,除了肉食之外,另一個就是動物實驗了。 在中國這樣一個科學主義猖獗的社會中,大家通常會認為,動物實驗的合理性無可置疑。 爲了科學嗎!誰敢反對? 問題是那些給實驗動物帶來難以想像痛苦和死亡的實驗,真的很有必要嗎? 人類真的已經盡可能地減少動物不必要的痛苦了嗎? ------------------------------------------------- 1987年4月17日《科学》杂志: 不必要的实验仍然在摧残着许许多多的动物,这不仅是由于过时的规定,也因为现有的大量资料不易查到。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毒理部主任西奥多?法柏就说,该署有42000个已经完成的实验结果和16000个LD50实验的档案。如果把这些资讯输入计算机便于检索,对于消除多余的动物实验非常有用。法柏又说:“我们法规毒理学的许多人,眼看着同样的试验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动物解放,彼得·辛格著,祖述宪译,青岛出版社,2004年9月,55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770 次阅读|4 个评论
小菜鸟飞行日记(九)-----大鼠眼眶取血
Catherine08 2010-5-9 00:15
早上看师妹抓大鼠,感叹人不可貌相哈~大鼠是做实验剩下用来练手的,已经长得非常肥壮了。师妹是超级小巧文静的那种,抓起大鼠来却一抓一个准儿,比师弟利落多了。我们开玩笑师弟白长大高个了~~ 我其实也比较胆小,看药剂的师兄在那眼眶取血,感觉自己眼睛直疼 动物实验还是得动手练吧,一开始不敢下手,看到老鼠流血不忍心,后来就淡定了。只有果断下手才能减轻它们的痛苦。 赞一下师兄的取血技术!学习!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73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习魏于全院士的造假论文,提高识别弄虚作假论文的能力(三)
silusheng 2009-9-18 21:20
只要稍微有点免疫学常识的人,一看到魏于全院士Nature Medicine论文中的免疫印迹插图,都会不假思索的得出结论说,那是一个绝对的拙劣的造假。对于初学者或者不大熟悉现代免疫学的人来说,当然一下子可能上当受骗。我这就来说说,我认定他的这个实验结果是绝对胡编乱造的,不可能的,违背免疫学基本规律的根据。人体(也包括其它哺乳动物)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是由淋巴细胞,主要是T细胞和B细胞介导的。人体的淋巴细胞,无论是B细胞,还是T细胞,都是极不均一的群体。淋巴细胞通过其抗原受体识别抗原进行免疫应答的,一个淋巴细胞具有一种抗原受体,严格地说,一个特异的抗原表位的受体,也就是说,一个淋巴细胞只能识别一个特异性科研表位,与特定的抗原表位结合以后,活化,分裂增生,即克隆性增生。B细胞活化后产生抗体,T细胞活化后,产生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T细胞,实现对带有相应抗原的分子和细胞的清除。因为人体内有一大群B细胞和T细胞,所以可以识别自然界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成千上万的抗原,在一个正常个体,凡是通过注射途径进入的任何外来的抗原性物质,都可被识别,并对之发生免疫应答。而且与自体抗原差异越大的蛋白一般会引起越强的反应,也就是说抗原性越强,引起的免疫反应越强。种属特异性抗原肯定是强抗原。进化中比较保守的蛋白分子,如粘附分子,内皮生长因子的受体的抗原性肯定要比种属特异性抗原要弱。魏于全院士免疫动物用的是异种内皮细胞。一个细胞的结构自然要比一个病毒,一个细菌复杂得多。一个细胞所含有的蛋白和其它的具有抗原性的物质有多少,没有人统计过,现在也无法统计。因为B细胞识别的是抗原表位,一个比较大的蛋白分子就可能有多个表位,一个细胞有许多蛋白分子,每个蛋白分子又有多个抗原表位,所以可以想像把一个异种内皮细胞注射入小鼠体内以后,必定会引起许多不同的B细胞活化,即许多克隆的B细胞活化,产生许多不同的抗体。我们举个例子,乙型肝炎病毒,结构比一个细胞简单多了,进入人体后都会产生不同的抗体,如抗表面抗原的抗体,抗核心抗原的抗体,e抗体,和前s抗体,而且每个抗体都会存在不同的克隆。另外,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能力很强,即使是只有一个氨基酸序列的差异都可能被淋巴细胞识别,引起其产生不同的抗体。人的白细胞抗原是一类很多形性的抗原,人的每个有核细胞都带有白细胞抗原,正是由于它的多形性,夫妻两个人的白细胞抗原可能是不同的,多孕多产的妇女就可能因为性生活,怀孕而产生抗其丈夫的白细胞抗原的抗体。可以想像,淋巴细胞识别外来抗原的能力是多麽强大。魏于全院士的免疫印迹图片显示,用全细胞免疫的动物的血清和全细胞匀質做抗原所做的免疫印迹居然只得到了那么6条反应条带,这简直是免疫学的奇迹。他认为两个主要条带是VEGFRII和一个整合素分子,对于其它几个条带他也认为可能是他们新发现的与血管生长有关的因子。在他的整个文章里都没有描述,也没有怀疑过这些条带的蛋白分子是否有内皮细胞的其它与血管增生无关的,即其它功能结构蛋白分子的可能。一口笃定的说,他的小鼠所产生的抗体都是与血管生长有关的抗体,是介导他的小鼠肿瘤血管消失,肿瘤退化的分子。魏于全院士的实验结果简直要改写免疫学的基本原理了。他向小鼠注射的是人或牛的内皮细胞,他的小鼠的免疫系统竟然只识别人或牛内皮细胞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和整合素中的一个分子以及其它的可能与血管生长有关的分子,只产生与之反应的抗体,而对人和牛的内皮细胞的其它功能结构蛋白分子,甚至抗原性更强的种属特异性抗原一概不能识别,不予反应,不产生抗体。魏于全院士的这一实践成果说明,曾经把诺贝尔奖金授予建立单克隆抗体技术的Kohlor和Milstone是完全错误的。用魏于全院士在这一论文中所建立的技术免疫动物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近乎单克隆的目标抗体。单是拥有这么一种小鼠,这样一个技术就是超国际水平的,就应当申请国家专利,深入研究一下,再多写几篇有关论文,就可以稳拿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了。怪不得中国政府机构,中国科学院直到今天还不惜巨资,不惜成本大力支持魏于全院士,原来就是等待着这一天呢?还有一个重要的,魏于全院士忘记了的重要问题,就是,B细胞识别的抗原表位主要的是构象依赖性表位。而魏于全用以免疫小鼠的内皮细胞都是经过戊二醛固定了的,戊二醛固定引起蛋白变性,蛋白变性以后,其抗原表位和天然状态下绝对不同。用这种固定了的抗原所产生的抗体往往不会结合天然状态下即生理状态下的抗原表位。魏于全院士用固定的血管内皮细胞免疫小鼠所产生的抗体竟然和小鼠内皮细胞有那么好的结合特性,这不能不说是又一个免疫学理论与实践的奇迹。魏于全院士还忘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肿瘤免疫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一般的感染免疫,移植免疫。用通俗的讲笑话的比喻来说,肿瘤细胞和免疫系统似乎在玩警察与小偷,猫与老鼠的游戏。肿瘤细胞与免疫活性细胞总是在藏猫猫,肿瘤细胞已经在进化中获得了逃逸免疫监视的能力,而免疫活性细胞也还有帮助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监视,助纣为虐的一面。这正是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难于突破的一个重要障碍。魏于全院士,坐在自己的书斋里,只凭自己的空想,让自己的免疫小鼠产生自己预想的结果,按自己的预想结果编制谎言,绘制图表,把文章写的天衣无缝,只能唬住一些没有做过类似实验,对免疫学只有肤浅了解的年轻学子和他自己的学生。我个人的圈子很小,国内外的学者认识的也不止数百,包括四川大学的在内,我和他们也多次交换过意见,他们都没有一个人相信魏于全院士的论文是真的。他们许多人都是不屑一顾的说,it is too good to believe.当然,魏于全院士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度,特殊的时代,也可谓之的确是生逢其时,才会如此飞黄腾达。
个人分类: 未分类|6663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习魏于全院士的造假论文,提高识别弄虚作假论文的能力(二)
silusheng 2009-9-15 21:28
1. 内皮细胞疫苗治疗肿瘤,能行吗? 请看魏于全的试验结果。 对内皮细胞疫苗治疗组小鼠,魏于全院士明确指出是在肿瘤接种后一周开始治疗的,每周两次,连续 4 周。在结果中,魏于全院士说道,经内皮细胞疫苗治疗的荷瘤小鼠,肿瘤进展延缓,最终退化。用 GEN-T 或 HUVECs (即内皮细胞疫苗)处理的小鼠较未治疗或用 SVEC4-10 治疗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但是,魏于全却一时犯了糊涂,编谎时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给出了这样一个肿瘤生长曲线图,和 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定量直方图。这一下子捅了个大漏子。魏于全论文的图 2 提供的肿瘤生长曲线。可以明显看到,在肿瘤接种后的第 14 天左右,治疗组小鼠的肿瘤已经开始停止生长,此后肿瘤呈进行性缩小,直至完全消失。这就是说,魏于全院士的荷瘤小鼠,仅仅接受疫苗注射一次,经过一周,即刚刚建立原发性免疫,尚未或刚刚开始加强注射,继发性免疫尚未建立时,肿瘤已经开始停止生长 , 更不用说,在加强免疫时一般都会引起抗体水平的暂时性减低。仅仅一次免疫接种就能引起如此有效的免疫效果,即使在传染病的疫苗预防中也不多见,对于肿瘤免疫更不可思议。如果真是像魏于全说的这样的话,的确是个奇迹,只可惜魏于全的这一结果发表后,至今已经有近十个年头,却不再见到魏于全在这一方面的任何类似追踪研究,这一事实已经再清楚不过的证明了,他的文章中的结果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了。然而中科院和科技部,教育部还要对之一再包庇,还要给予那样大的经费资助,这难道是对人民负责的麽。 Figure2 Nature Medicine 6 , 1160 - 1166 (2000) doi:10.1038/80506 Immunotherapy of tumors with xenogeneic endothelial cells as a vaccine Yu-quan Wei, Qing-ru Wang, Xia Zhao, Li Yang, Ling Tian, You Lu, Bin Kang, Chong-jiu Lu, Mei-juan Huang, Yan-yan Lou, Fei Xiao, Qiu-ming He, Jing-mei Shu, Xing-jiang Xie, Yun-qiu Mao, Shong Lei, Feng Luo, Li-qun Zhou, Chong-en Liu, Hao Zhou, Yu Jiang, Feng Peng, Liang-ping Yuan, Qiu Li, Yang Wu Ji-yan Liu Figure2. Induction of the therapeutic anti-tumor immunity. Meth A fibrosarcoma cells ( a and e ), H22 hepatoma cells ( b and f ) and MA782/5S mammary carcinoma cells ( c , d , g and h ) were introduced subcutaneously into mice, and then the mice were treated with fixed SVEC4-10 cells ( ), HUVECs or GEN-T cells ( ) or PBS alone ( ). a , b and d , Tumor sizes in mice treated with HUVECs ( ). e , f and h , Survival of mice treated with HUVECs ( ). c and g , Tumor sizes and survival of mice treated with GEN-T cells ( ). Previous | Next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魏于全院士论文的核心,他的整个肿瘤治疗理论的核心是使用异种内皮细胞疫苗免疫小鼠后,小鼠体内产生了抗血管内皮细胞的抗体和免疫活性细胞,由此引起小鼠肿瘤的血管闭塞和消失,导致肿瘤缩小和退化,这就是说,血管数量减少,血管消失在先,而肿瘤缩小退化在后。然而魏于全在其论文中提供了图 5 以做为支持他的这一理论的支柱。但是,这个直方图恰好又一次证明魏于全在实验和论文组织中撒了弥天大谎。魏于全论文的图 2 显示,肿瘤在接种后的第 14 天开始停止生长,然而在图 5e 中显示,在肿瘤注射后 14 天,内皮细胞疫苗组和对照组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定量并无差别,到第 21 天时才显示疫苗注射组肿瘤组织中血管数量才稍有减少,第 28 天和第 35 天更形减少。这张图表的数据不是和他的理论显著矛盾吗?即在肿瘤停止生长时,肿瘤组织中的血管并未减少,这不是自打嘴巴麽?从这两张图表中,魏于全院士在组织这一实验和论文过程中撒谎,编造结果的行为不是铁证如山了吗。 2. 内皮细胞疫苗能预防肿瘤吗? 魏于全院士说,小鼠经内皮细胞疫苗免疫 4 周后,给其接种肿瘤细胞 1 10 5 1 10 7 细胞 / 小鼠。他的内皮细胞疫苗免疫预防效果很好,这些小鼠完全得到了免疫保护,而且是持久的。不过,他提供的图 1 显示,疫苗预防组的小鼠大约在肿瘤接种后,肿瘤均已长出,大概在第 3 , 4 天时,达最大体积,直径约 2-3mm 大小,约第 7-8 天时消失( b,c, 和 e )而 d 显示约在 12-13 天消失。这里的问题是,既然用了不同数量级的内皮细胞疫苗接种,又用了 3 个不同数量级和不同种类的瘤细胞接种,为什么在这里只给出了一个结果,尤其是无论在正文内和图注中都没有写明注射的做为疫苗的内皮细胞的数量,也没有写明接种的瘤细胞的准确数量,这绝对不是诚实的表现。魏于全自称是肿瘤生物治疗专家,自然懂得疫苗的预防效果和免疫方案(包括疫苗的量和注射的时间,次数等)有关,接种 1X10 2 和 1X10 7 的疫苗免疫效果绝不相同。既然花钱花时间花人力做了那么多的实验,为什么不提供这一方面的结果呢?另外,在他的免疫预防组,使用了 3 个不同的数量级肿瘤细胞给小鼠接种,为什么在结果中不明确告诉读者他的这个试验所接种的瘤细胞的具体数量。做过这种实验的人都知道,接种 1 10 5 瘤细胞时,即使未受过免疫的正常小鼠,往往也会有一部分甚至大部分小鼠长不出肿瘤,或长出肿瘤后发生自发退化。 既然魏于全院士实验的目的是要证实其疫苗预防的效果,就应当在论文中将上述问题交代得清清楚楚,是绝对不能马虎 的。魏于全既然是专家,他知道在组织这样的论文时,该强调什么,什么是重点。在论文中他为什么不叙述清楚,不能不让人怀疑他自己心里有鬼。另外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是,既然注射的疫苗是有效的,那么,为什么对刚刚接种的瘤细胞没有杀伤作用,而要等到瘤细胞倍增几次以后都长到直径 2-3mm 时才开始杀伤。我不知道,魏于全院士又该如何解释。 总之,撒谎很难不露出马脚的,编谎总是很难编得园的。只要在阅读论文时,把作者的结论,材料与方法和结果反复核对,尤其是所附图表与结果认真核对,那些喜欢弄虚作假的学术骗子总会不经意间露出马脚的。对于稿件中含糊不清的内容一定要让作者阐述清楚,必要时,要求作者提供原始数据,这样严格把关,才有可能从源头上预防和根治学术腐败,为净化我国的学术空气做出贡献,也才能提高自己刊物的信誉。
个人分类: 未分类|53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习魏于全院士的造假论文,提高识别弄虚作假论文的能力
silusheng 2009-9-5 08:37
学习魏于全院士的造假论文,提高识别弄虚作假的科研论文的能力 魏于全院士的那两篇弄虚作假的论文,已是木板钉钉的事,是绝对没有办法否认的事情。不管中国科学院和四川大习学的领导怎么包庇,事实就是事实。 魏于全院士造假的技术并不高明,应当说,是十分低级拙劣的,只要稍微有一点点科研常识,经过很初步的科研训练,或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时稍微做过一点实验都不会漏出这样的没有水平的破绽,简直是让人能笑掉下巴的荒谬的错误。只有稍微有一点头脑,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不迷信海归不迷信教授,权威,更不迷信院士,而又稍微受过一点生物医学训练的人,就可以看出其中的破绽。但是,他的论文怎么能忽悠过那么些专家,院士,懂行的领导,甚至能被卫生部评为当年中国卫生战线的十大事件之一,而且凭着这篇论文获得那么多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举手,获得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头衔。我想,一是,对于绝大部分年轻的科学工作者,杂志的编审人员来说,主要的就是缺乏质疑的精神,一见是名人署名的文章,就不敢怀疑 ,就信以为真,自热而然的成了俘虏,受了骗,上了当。曾经有一位北大的学人写过一篇网文,说是他们一家三代人中有七位是北大学子,只有最老的一代一人是49年以前的北大毕业的。说49年以前和以后,北大学子的最大区别是,49年以前教学生,对什么都要质疑,就是一个疑字,40年以后的学生是对什么都信。教给学生的就是一个信字。至于对于院士们,尤其是从是生物医学,特别是免疫学的院士来说,那就是另外的理由了。我想,很可能不是他们没有水平,最大的可能是私情大于科学精神,也许是为了互相关照,共同提高。我这样想是因为就在我给NATURE Medicine编辑部就魏于全的那篇论文写那个评论时,就有一位魏于全和我都认识的院士,给我打电话劝我说,都是熟人,都是朋友,不要写那个东西了。我想,中国科学院至今对我所揭露的事实 ,采取不闻不问,敷衍,应付,忽悠的态度,就是很自然的了。 最近看到一篇网文,说现在中国政府急于发展中国的医药事业,开创新药研究,不惜投入巨资。但问题是这个从49年改天换地以后已经有60年历史的,或者说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有了30年历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怎么竟然做不出一个新药。这不是太不可思议了吗?只要看看最近国家新药研究班子中魏于全院士的大名(晒晒新药专项数十亿资金是如何分掉的?作者:孙远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9917该文提及川大那个颇有争议的魏院士拿了近3亿,饶大校长一共搞了8亿多,陈部长的 夫人太谨慎了,才要了1000万。),就一点没有必要感到奇怪。我只是觉得中国的纳税人太可怜,中国人的血汗钱就是这样的连甩也听不到一个响声。 尽管现在中国科学院的领导还尽最大的努力包庇魏于全,不过我觉得年轻人,在读的硕士生,博士生,甚至于博士后,乃至一些年轻的期刊编辑人员,审稿者还是应当好好读读魏于全院士的那两篇论文,从中可以学到好多东西,一定会大长见识。 魏于全院士的这两篇论文要分析起来很长,我们还得分几次讨论。 一,用几万只小鼠进行一次实验, 可能吗? 肿瘤动物实验中, 一般一次实验所用的纯种动物多半不超过百只,最多也就是一二百只。没有人能像魏于全的那个NatureMedicine论文中一下子就要用数以万计的动物。这在现实中根本没有任何可能,实际上也没有这个必要。 魏于全在其论文的材料与方法,建立肿瘤动物模型的一段说,他用不同的内皮细胞疫苗或T/GHAVSMC以及RPMI7666细胞或PBS腹腔或皮下免疫动物,所用剂量是(1 1021 107 cells/mouse),内皮细胞他用了HUVEC(原代细胞和HUV-EC-Cs)和HDMVEC以及GEN-T,此外还使用了SV40感染的小鼠淋巴结基质的内皮细胞。经过上述方法免疫的动物,再给以进行1 1051 10 7 活肿瘤细胞接种,以观察疫苗对肿瘤的预防作用。接种的瘤细胞株有Meth A纤维肉瘤,H22肝癌,MA782/5S,FM3 A以及Lewis肺癌,一共5种。另一个大组是内皮细胞疫苗的治疗性实验。对于治疗性实验组,一共建立了五种肿瘤的动物模型,每个肿瘤细胞株是一组,10个小鼠,在肿瘤长出以后,用上述疫苗进行治疗,每周两次,连续4周,这里他并未指出所使用的疫苗的剂量。我们姑且说他只用了一种剂量,那么5种肿瘤每个都用上述的内皮细胞疫苗和几种对照疫苗及PBS,一共是8种,这样一共就应当有5X8=40组,注射PBS的一组动物,可以作为观察肿瘤的实验条件是否合格的对照。而接种的肿瘤细胞是1个数量级,那么就是40组。每组10只,就是最少400只。但是如果魏于全院士是按 免疫预防组那样进行疫苗接种的话,那所需动物就更多了。 而他的内皮细胞疫苗的预防肿瘤实验,我们就更难说清楚了。按他的叙述,如果真是像他说的是从1 1021 107 cells/小鼠进行一级一级爬坡的话,那么最少应当是按6个级,这样6个等级,疫苗+对照疫苗是8种,而试验预防疫苗预防效果的肿瘤细胞同样是5种,那么总共得多少组动物呢,应当是6X8X5=240组动物,注射PBS的动物接种肿瘤,观察所用瘤株,动物和实验条件是否合格的对照,那么就应当是240组动物。这样以来魏于全的这一个实验最少得多少动物,那就是240,再乘以10 ,就是2400只动物。在结果中,他提到使用了1 1051 10 7 三个数量级的肿瘤细胞进行接种,这样就需要7200只小鼠。那么,整个实验,7200(免疫预防组)+400(免疫治疗组)=7600只。这是建立动物模型所需动物的最低数量。但是,凡是做过动物实验的人都知道,要想使实验取得成功,在订购实验动物时,一定要比这个数目大上个百分之二三十,因为无法保证每一个动物都能使用,比如有的动物过大或过小,接种肿瘤以后,有的肿瘤未能长出,或者长得不一样大小,过大过小,这些动物都不能使用,都得剔除掉,更不用说,有的动物中途死亡。所以,订购动物数一定要留有余地。这样以来,魏于全院士就起码需要10000只动物左右才能开始进行实验。 不要忘记了,魏于全院士的实验中还包括了两个需要更多动物的实验,一个是决定受免疫的动物的免疫球蛋白抗肿瘤效果的在体和体外实验,他的在体实验是给动物接种肿瘤细胞(1 1051 107 )前一天先注射一次和接种后再继续注射经过内皮细胞疫苗免疫动物的免疫球蛋白3周,每周两次,这样就一共7次,每次注射剂量是10-300Mg/Kg,而对照组使用的是经过固定的异种内皮细胞(这里,他未指出用了哪种异种动物和几种异种动物)或VSMC吸收过的免疫球蛋白。这一组实验加上对照又是多少动物,魏于全并没有描述清楚,他只提了用受免疫动物的免疫球蛋白,还用了3个不同数量级的肿瘤细胞接种。如果他还是使用了上述的分组和肿瘤细胞株,那么应当是8种疫苗,外加经过固定的异种内皮细胞或VSMC吸收的免疫球蛋白,又是两个系列,这样再加上5个肿瘤细胞株,而他接种的瘤细胞数量是3个级别,这样最少应当是3个不同级别的分组,再说他给动物转输的过继性抗体,即免疫球蛋白又是从10-300Mg/Kg的不同剂量,这样就得 又分成若干个不同剂量的组,如果按一般规律,应当最少是自10,20,40,80,160,300Mg,这样的顺序分组,就是6组。那么就得6个10X5X3=800组,每组10个共8000只小鼠,同样用注射PBS的动物做空白对照。这种体外实验当然需要的免疫动物的免疫球蛋白量是很小的。所以我们暂且忽略不计,只计算在体实验的部分。为了给这些动物转输免疫动物的免疫球蛋白,事先得免疫动物 制备免疫球蛋白,按魏于全的实验设计,得准备注射8000只小鼠所需的免疫球蛋白,即10-300Mg/Kg除以50(按每个小鼠20g计),再乘7次的免疫球蛋白量。到底制备这麽多的免疫球蛋白需要多少小鼠呢,因为每株纯种小鼠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不同,按一般认为的取个中间数,大约是10mg/ml,每只小鼠的血清不到1ml,约0.5ml,这还是要采血和分离技术 最好的人才能做到。所以每个小鼠只能提供大约不足5mg的免疫球蛋白,仅就一只小鼠转输的免疫球蛋白一次300mg/kg这一组来说,一只小鼠一次就需要最少300/50即6mg的免疫球蛋白,免疫7次,就需要7X6=42mg免疫球蛋白,那么得多少只小鼠为其提供免疫球蛋白,按这样推算仅为准备这种免疫球蛋白所需的小鼠到底是多少,说起来真让人害怕,还真能把人吓死。我真不敢计算了。大家可以算一算,8000X42mg的免疫球蛋白,得多少只小鼠,大约得8000X8,即需要8只小鼠的血清才能够提供一只小鼠所需要的免疫球蛋白,这样就最低需要约64000只小鼠,这还只是一个只注射300kg/kg 的一组,还没有算10,20,40,80,160的其它几个级别。这里还需要说明一点,就是我们不知道他的制备这些免疫球蛋白的动物的免疫方案,如果按他前面说的那种从1 1021 107 cells/mouse来进行分组的话,那就更多了。魏于全院士的另一组实验是删除免疫细胞的在体实验,他分别给用内皮细胞疫苗免疫过的小鼠注射不同的单克隆抗体以删除CD4,CD8和NK细胞,然后再给动物接种1X1061 107 瘤细胞,观察删除免疫细胞以后肿瘤的生长。这又得多少动物呢?应当是最少为3种不同的单克隆抗体加上对照用的同型免疫球蛋白,一共4组,接种5种瘤细胞,(又是两个不同的数量级)的经内皮细胞疫苗免疫后的动物,如果是前面说过的8种不同的疫苗以及不同剂量的疫苗,组合起来应当是比以前实验内皮细胞疫苗免疫性预防肿瘤更多的小鼠,这样说有点让人害怕,退一步说,起码比前面的试验内皮细胞疫苗的治疗性实验的动物要多四倍以上,约1600只。还有就是这篇论文中,还提到他用了不同的合成肽进行了动物实验,还有进行了试验抑制血管生成效果的微囊实验。因为在这些实验中,他的叙述很不细致,无法计算其实验动物数量,但是单看他的合成肽治疗肿瘤实验,给动物接种的瘤细胞数是1 1051 107 来说,也是要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组的。还有必要指出的是,魏于全在结果中还有一句是他的预防性疫苗的免疫效果是持久的。小鼠在免疫后的12周内,对数次不同起源的瘤细胞接种均能抵抗,都未长出肿瘤。这些实验少说也得上百只动物。如此,就是不算做流式细胞,做免疫印记,做免疫组化等所需的对照动物和屠杀的实验动物,魏于全院士这一组实验最低也需要10万只动物是没有问题的。我这样说,魏于全院士是承认的。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当有记者问到他如何能养那么多动物时,他就回答说,他的动物室可以养40000只动物。当然,魏于全院士的这一实验所用的动物可以是分批买的,但最少的一批也得买近10000只动物左右。 当然魏于全院士是国内外著名学者,又是院士,又是共产党员,得到学校和地方乃至中央政府重视,经费来源十分充足,盖一个养40000只小鼠的实验动物大楼并不困难。但问题是,养纯种动物,得买纯种动物,或自己繁殖,这么大的动物数量得要人,一次买几千只纯种小鼠,乃至一万只纯种小鼠,在那个动物中心也是买不来的。实验动物中心一般只保存很少几对种子群动物,需要时才按计划繁殖,扩大成扩大群,进一步再繁殖成生产群。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没有一个动物中心愿意把扩大群和生产群动物弄得很大,因为这些动物,只用于生产,不能用于实验,没人买就得杀掉。而繁殖10000只小鼠就得至少要2500对生产群小鼠,哪个动物中心愿意做这种亏本生意,白白的养上这么多专供生产用的小鼠。那魏于全院士的动物中心 能自己繁殖出这么多的小鼠吗?除非他自己又有一个最少100多人的动物中心,而且不计成本,否则是不可能的。有了动物不算,还得管动物的人,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人。做实验的人都知道,给动物注射,接种肿瘤,测量肿瘤大小,采血,都是一个细致活,马虎不得。一个研究生一上午注射个50-60个动物都是很紧张的。因为得消毒,得取,得拿,得放回笼子里,这都要时间,那么接种1000只动物就需要差不多20个研究生,接种10000只就得200个研究生。魏于全院士带的研究生很多,能多到一批招收几百名研究生吗?研究生越多,指导教师也就越多。在魏于全这篇论文发表的前后,他同时发表了好几篇论文,每个实验的时间都是重叠的。而且他的实验都是长期观察的。像Nature Medicine这篇论文的实验就是肿瘤长出后观察一年的。这样一来,魏于全院士的团队得有多大,单是做动物实验的人恐怕得有一个团,一个师的编制吧,还不算他的生物治疗的临床部分。四川大学当然对魏于全是特别厚爱的。但也不至于就给他一个人一个团的编制吧,因为四川大学毕竟还是一个综合大学,还有那么多专业,不是只有一个魏于全的肿瘤生物治疗中心。 其实,凡是真正的科学工作者都知道,设计实验时,一定得参考前人的经验,阅读文献,选出最节省财力人力和时间的实验路线,制订最佳的方案,先做预试验,再扩大到正式实验,而不是盲目的瞎闯,搞人海战术。魏于全院士的这一个研究并不是首创性的,关于免疫动物的方案,关于肿瘤接种的记录多得不能再多了。只要看看文献就完全不会写出这样的纰漏百出的论文。比如说免疫动物用的细胞数,谁也不会搞这样的1 1021 107 cells/小鼠,进行一级一级爬坡的分组,去试验免疫的效果。即使文献中没有记载,真正的科学工作者也会先进行一个小规模的预试验,然后再扩大到正式实验。只有白痴和疯子才会一上来就这样用多种不同的疫苗和不同的肿瘤细胞株,这样盲目的进行实验。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新中国的魏于全院士不仅不会做实验,连应当如何设计实验的能力也没有,这在他的那篇中华肿瘤杂志的文章中就充分暴露了。凡是做过实驗肿瘤的人都知道黑色素瘤细胞株接种给小鼠以后,20天应当长到多大,决不至于像魏于全论文中记录的那样,还长不到黄豆大小。博士生的这样拙劣的试验结果,魏于全也看不出来,还敢发表,还敢授予博士生正式学位。 无知者无畏,从这里不难看出,魏于全的这篇论文绝对是臆造出来的。只有没有真正做过肿瘤实验,或者说没有一点实验肿瘤学常识的人才能,也才敢在看了几篇洋人的文献,坐在那里想当然,瞎想,空想,然后生编臆造,瞎编出来这种文章。因为凡是做过肿瘤实验的人或者稍有经验,而心智正常的人是绝对不敢也不会写出这种文章的。就这样水平,这种德性的院士,中央竟然能让他来做新药开发研究的领导工作,一笔经费就是2.9个亿,加上配套经费就是5.8个亿,你说,中国纳税人到底冤还是不冤。 这四川大学的领导还敢这样包庇魏于全这样的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你说,怪还是不怪。这当然只能是这种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中国的产物。这四川大学的声誉,尤其是华西的声誉让爱护他的人说什么好呢?四川大学的校长,党委书记难道就不怕被关心这个学校的教师,学生,职工及其他朋友的唾沫星子淹死。 中国科学院院长有了像魏于全这样的院士也不知道他晚上夜深人静时,想过没有,他怎么能对得起那个先进分子的称号,怎么向他的组织汇报他的工作业绩呢? 大家对遏制学术腐败都很着急。许多人出了不少主意。其实,我觉得十分简单。只要那个执政党能把它的党员管好,不要造假,不要抄袭,中国的学术腐败不能说全部绝迹,起码也能少个百分之九十。君不见,像魏于全这样的,像新语丝上曝光的那些校长,党委书记,市长,还有我说的给我打电话的院士,有几人不是先进分子? 以上这两段完全是题外话,因为我早已不对在这种体制下能解决这个学术造假的问题保有任何希望,任何幻想了。 最后,还是言归正传,建议年轻的学者和杂志工作人员,在看到这种数量庞大的动物实验的文章时,要特别提高警惕,别再让这一类的假学者给懵了,骗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67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比利时鲁汶大学使用猴子做实验遭到游行抗议
drqian 2009-3-22 20:34
3月21日,在比利时反滥用动物联合会的组织下,约300名抗议者在比利时鲁汶市举行示威游行,抗议使用猴子做实验,而矛头直指鲁汶大学。抗议者列举了鲁汶大学所进行的部分使用猴子做实验的图片,并指出这种一种非人道和不恰当的实验,要求立即停止这类实验。 虽然动物实验相关伦理准则早就出台,但是其是否能真正规范这类动物实验,仍然受到广泛质疑。也难怪有些极端的抗议者提出应该拿人作为实验对象,而不是猴子。这类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伦理困境如何得到解决,看来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智慧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180 次阅读|1 个评论
谁为我们而死
eloa 2009-2-23 14:45
桔子帮小帮主 发表于 2009-02-23 10:37 讲几个笑话开头吧 1. Rotation时候的实验室做的是视网膜,实验材料来自小鸡胚胎。一次看老板取材,她不知道身后除了我还站着一位初来乍到的本科生。只见老板拿过鸡蛋,娴熟地哒哒敲敲,蛋壳破掉,一只弱小的脑袋在汤汤水水里微微蠕动了一下;老板二话没说地拎起,一剪子下去,鸡头落地。本科生应声脸色大白,以豹的速度冲出实验室。我们从此再未谋面。 2. 后来听说有用成年鸡做实验的科研老手,连剪子也不用,使手一拽,卡嚓一声脖子就掉下来,身子下边的翅膀还在扑腾,顺手按在一只箱子里,待平息方可处理那无头身躯。 3. 其实这个手法在实验室处理小鼠的时候屡见不鲜,只是可以滴血不见,起了个庄严的名字The Pencil of Death。具体操作:左手持死神之笔,压住小鼠后颈,右手轻抚小鼠身体至尾端,趁其紧张情绪稍稍平复,用力拽尾巴;伴随手下咯嗒一响,脊柱在皮肉内分为两端,天堂里多了一只小鼠;也有好心人怕给小鼠徒增痛苦,用力过猛,头连皮带肉脱掉,血溅四方;更有甚者,心里一软手下缺力,只把小鼠拽了个半瘫,可怜程度无可名状 4. 小鼠的另一个作用是做滋养癌细胞的活温床。老板学生时代曾把一管癌细胞注射到小鼠腹部,以致其腹腔胀大形似怀孕,不同是怀的东西比一月怀胎长得快,如果此时用针头把内容物抽出来看,满腔全是飞速扩增的癌细胞。 5. 老板隔壁也做小鼠,据说那位老板做事干净利索,致死小鼠的方法是:拎其尾巴抡圆了胳膊敲向桌边,命中率接近100%。接近的意思是:击中头部或脖颈小鼠即刻毙命,击不中的时候脸上就只淌过一摊鼻血。 6. 还是老板学生时。去Chinatown买活鱼提线粒体,回来放进水池不知如何杀死。那是一个没有google的年代,他提起一把快刀,闭上眼向鱼的方向猛刺数十刀完毕后所幸肝和肾尚在,老板获得实验材料,得以毕业。 未完待续 以笑话作噱头,不过我想你的注意力一定已经不在那些手足无措的人;这篇文章的主角也刚巧不是他们,而是那些掉脑袋或开膛破肚的、一生只为一死的小家伙。 为什么要蹂躏实验室动物 动物实验,科学家称之为Animal Experiment,中性词;反对者则喜欢用Vivisection这个词非常象形地表现了活生生地剖开的意思,同时带有很重的严肃气,使得厨房里活体解剖的行径自惭形秽地不能归入它的行列。尽管今天Vivisection所涵盖的内容已经扩展到其它类型的动物实验,但那股血腥味道却毫无疑问地携带下来。 动物实验中争议的焦点是哺乳动物,或至少是有中央神经系统的脊椎动物,上文中的鱼、鸡、小鼠都算。若换算成具体数字,那么我们在此讨论的是1亿根脊椎骨支撑起的生命(全球每年)。无脊椎的虫子和蚯蚓,至少到现在仍被争议双方默契地躲开。 今日的医学知识,包括血液循环、麻醉技术和心脏手术等等,无不是从剖开动物身体开始的。中学生物课本中这样描述经典而简单的巴普洛夫条件反射试验:给狗喂食的同时总是摇铃,将来脱离食物只摇铃的时候,狗嘴就会分泌唾液,于是条件反射被人为建立起来。看着这段话,我眼前出现了长胡子的巴普洛夫爷爷一手摇着铃铛一手扒开一张大嘴的欢愉景象。然而多年后,我却看到了那张大嘴的真实照片唾液腺被外接到一根管子,而管子再通过外科手术固定在狗的脸侧,这只狗就是戴着这样的装置期待着铃声响起,并将自己的唾液徒劳地贡献给一根冰凉的管子(图)。 活体解剖王子贝尔纳又被誉为生理学奠基人,用来奠基的砖头是动物尸体,他使解剖地位窜升,并成为了一道标准实验程序,请注意,十九世纪那个时候还不流行使用麻药。举一个不太血腥而且卓有成果的例子,他曾经用一些小猫小狗验证植物中Curare这种成分的麻痹作用,具体做法是先对动物进行药物注射,然后想办法令它们疼痛。强力的药效使得这些动物可以感知,却无法用身体做出应对和自我保护;实验划时代地向人们展示了反射弧的组成(接受刺激和传出动作指令是分开的),但想必小猫小狗也生不如死。贝尔纳的名言是:生命科学是一座雄伟华丽的殿堂,但是到达它的必经之路是一间又长又可怕的厨房。 再请看你身上的印记:牛痘、百日咳、白喉为了这些疫苗,不知有多少动物倒在了实验台的血泊之中,它们的生命轨迹看似与你的并无相逢,其实你身上这颗痘早在百年之前便和它们的命交织在一起。 举例说。脊髓灰质炎是我们常能听说的一种病毒疾病,主要袭击三岁以下的儿童。它的病毒从口中进入人体、进入血液,然后侵入中央神经系统,破坏四肢、躯体以及脑干的神经细胞,最后造成瘫痪甚至死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诞生了疫苗,终于将病毒逼到了一个小角落。但在它的开发过程中,首先便遇到了获取实验材料的问题只有利用活的神经细胞,才能模拟引起瘫痪的过程。那个时代还没有培养人类细胞可以用,所以第一步所需就只能杀动物取细胞。另外,疫苗的原理是用灭活病毒侵染动物体,一个个灭活的候选者就像一座座休眠火山,个别时候有毒性重现的危险,于是在选拔过程中,一些运气不好的猴子就做了人的替身,被迫变成了脊髓灰质炎患者。现在,人们又懂得了如何对小鼠进行基因改造,让它们对人的病毒易感,和猴子相比,它们又小又便宜,生命周期短,繁殖也快,于是这些原本被病毒看也不看的小家伙,也主动地将病毒揽入体内。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承认动物实验的必要性。有人称,动物实验不仅残忍地把身体置于一种非自然状态,而且在许多情况下,动物的状况并不能准确反映人体状况,再加上动物在痛苦的情况下可能做出反常的应对,不能对其结果过于依赖。 而许多国家也曾由政府出面,对动物实验进行限制,比如要求尽量减少杀死实验动物的数量;尽量减少动物承受的痛苦(这就是为什么有时要采取坚决果断的致死);利用麻药;术后加强照料或实行安乐死。 以一幅有趣的图片作为这段的结尾吧。同《创世纪》相反,纳粹对动物疼爱有加,1933年,他们颁布了欧洲最详尽的动物保护条例,几位领导也坚持素食。只是其原因有点小心眼他们认为动物实验是犹太人的科学。图中骨瘦嶙峋的实验动物满脸穷酸,却直挺挺地振臂,用我们恐怕不能懂的语言高呼:嗨希特勒~ 人类眼中的动物 让我们从人类的诞生讲起。 西方宗教里,上帝最爱人:《创世纪》中描述了一棵树,它没有好好为人类结果子,上帝就把它阉了再说动物,亚当和夏娃犯错误以后,上帝将他们赶出伊甸园,却交给他们权利去统领海里的鱼儿,空中的飞鸟,陆上的牲畜以及一切在地表爬行的活物。动物是为了人类利用它们而存活的;人便可以取它们性命,吃它们血肉。上帝当时究竟有没有给人类授权另当别论,毕竟这个事实是由人口转述,然而在现实中另有一些白纸黑字,记录下了历史上各种理论,以及争论。 亚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几百年便实施过动物解剖,他那时的理由是动物不会推理,没有智力、信仰、情绪,只是对外界信号产生功能性反应,因此地位低下,生来只为给人服务。在此基础上诞生了许多诱人的推论,某不便公开姓名的哲学家说:臭虫的存在是为了在早上叫人类起床;老鼠的存在使我们可以记得扔掉陈旧的食物于是,蹂躏动物自然算不得一项罪行。亚里士多德德高望重,再加上比较符合《创世纪》的精神,他的理论直到几千年后还对西方的思维方式施加影响。 人对哲学问题以及伦理的思考,向来同对世界的观察以及兴旺的文艺创作紧密联系。动物权利被人屡屡探讨,正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笛卡尔在哲学、文学、数学领域颇有建树;不过我不得不说,他似乎并不怎么了解动物:据说,他在私下似乎对动物还是不错的,却得出动物没有痛觉,甚至根本没有知觉;只是一个复杂机器的结论(图)。这个让人颇为费解的主张,成为了后来几百年间很多人讨论人和动物关系时的依据(当然也包括讨论残忍的动物实验是否合理时)。同我一样,伏尔泰也颇为不解地说:一些野蛮人抓住狗,把它们钉在桌上,剖开它们展示其五脏六腑。你看到它的体内装着和你完全一样的器官。回答我,机械师们,难道自然就是这样将感觉的器官安插在动物体里,却不赋予它们任何感觉么? 而康德则回避开动物是否能感知疼痛的焦点,一如既往地审视人心,在他看来,对动物不好,让它们受苦,伤害的恰是人自己的同情心和人自己的感情。这是一个十分谦逊和以人为本的想法,突然想起现代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实验室中,一般人都只会耍弄别人的小鸡和小鼠,对自己的则保持决然不同的冷峻态度;真可爱啊这种赞美也只有对别人的实验动物才夸得出口没有规定,但已经变成一条约定俗成的规矩。人类世界的中心还是人本身啊。 生物学家也许是最能真切体会动物实验两难处境的人。刚刚200岁的达尔文说:你问我的意见?我非常同意为了生理学的研究使动物受苦或剥夺它们性命,但动机绝不是简单为了解决人的好奇。这是一个令我由于惧怕而恶心的问题,因此我不会再说一个字,除非我晚上不打算睡觉了。1822年,在他和其他人的努力下,第一部明令管理动物解剖实验的法律在英国诞生了。 死得其所 为了感谢你看到这里,来讲点轻松的。法国电影《蝴蝶》中有这样一段:八岁的小姑娘和一位蝴蝶专家爷爷在丛林里看到一只母鹿带着一只小鹿。她在看我们!不,她在闻。如果风吹向她的方向,她就能从中闻到我们的味道。小姑娘聚精会神、纹丝不动地看,周围鸟声虫鸣。砰的一声枪响,母鹿在小姑娘的注视下倒下去。爷爷抱住小姑娘,说:这是非法狩猎者。 后来,小姑娘在爷爷的指导下捕到一只漂亮的蝴蝶,爷爷说,放到沾了氯仿的棉花下,它们就能没有痛苦地死去。小姑娘瞪大眼睛,说:非法狩猎者?爷爷怔住,随即点了点头。 看来,科研并不能够理所当然地给动物实验挂上合理的标签。相反,在动物权利斗争中,一条实验室灰狗引发的血案(Brown Dog Affair)曾经掀起巨大风浪。你看,狗同人的性情最接近,它们是人最亲密的朋友;所以人在最需要牺牲他人的时候也最先想到它。于是1906年的英国才诞生了这位狗权卫士尽管它并非自愿。 一个相对和气的版本是这样记录的:这条苦出身的灰狗也曾是一条宠物狗,被主人无情遗弃之后又被卖到了实验室。生理学家甲切开狗的肚子展示胰管缝合手术,然后将之搁置了2个月;在经过2个月的痛苦煎熬后,这只狗又被带入讲堂,仰八叉绑在木板上,嘴套上笼子以免出声,缝合的肚皮被重新割开,展示前次手术的结果;这只生命力顽强的狗的噩运还没有完结,他又被交给生理学家乙进行第三个手术,切开脖颈露出唾液腺,接受电击并展示唾液分泌和血压之间的关系;在反复实验半小时后,生理学家乙宣布实验失败,将狗交给一位明日的诺贝尔奖得主学生丙,令其摘取胰脏然后用刀夺其性命。争议的一个焦点在于,教授们说他们使用了麻醉,然而在场几位动物保护主义者声称并没有闻到任何麻醉药物的味道,同时看到狗的挣扎惨不忍睹。 伦敦的动物保护组织于是联合起来捍卫狗权,不仅在城市的中心为它竖起雕像,还在下边添油加醋地写一句:英国的男士和女士们,这件事我们还能容忍多久?这句话触怒了医学院的学生,他们常常在夜里集结起来偷袭雕像,搞得警察必须24小时看护这只灰狗。4年过去了,伦敦警察终于烦死了,只好把狗雕像藏起来。不过据说后来还是没能看好,灰狗雕像惨遭损毁;70载春秋过后,另一尊再度在原处树起,并成为反对实验虐杀动物的图腾。 说这个例子并不是想让大家痛恨动物实验,而是想说明现如今和它相关的每条法律都是实验动物的鲜血换来的。尽管研究人员一般并不会因为手段残忍而被检举,各个条例也总是令人无奈地加上如果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然而法律毕竟已明文规定:要尽可能使用麻药;同一个动物个体不能参与多于一次实验;如果实验动物的痛苦不能通过药物和照顾解决(包括被取了身体部件、抑郁、止疼无效、大型动物五天以上无法进食),那么必须将之杀掉。 你看出来了么,其实法律悄悄对动物实验表达了支持的态度,如果我们用耸人听闻的方式解读一下,它实际上默许了不施麻药、不让动物复原、持续不断地操作一只动物等做法法规尊重动物,但更尊重科研必要性。于是,生杀大权还是交回到科学家手里。 如今多数科学家都认为,动物是可以承受痛苦的,因为让动物痛苦的负罪感,可以被带来人类幸福的成就感所中和。 这其实已经默认老鼠、兔子,甚至猴子都比人类低等。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究竟多么低才算低?我们和其它动物的区别究竟有多大?也许,小姑娘手中的蝴蝶在听到爷爷要给她施用氯仿的时候没有能力思考这种死法的人道程度;不过,或许小猴子可以,它们也许还会用我们无法定义的方式思考问题,或者具备我们不具备的感情呢? 权衡利弊的思路还有另一个问题,它让人不由得想起广受批评的功利主义道德标准。功利主义认为,考虑一项行为是否符合伦理,就要综合每一个元素的幸福和痛苦的总和,比如,如果动物实验总的来说增加了地球万物的幸福程度,那么道德上就是正确的。 听起来还不错么? 1999年的时候,NATO轰炸了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勒,炸毁了中国大使馆,导致3人死亡。在事后英国外交官接受BBC采访时,他评价说:考量了近期所有成果,这点小失误最终还是为促进地区和平做出了贡献,是给科索沃人民带来幸福过程中一个小小牺牲。 大家明白我的意思了么,功利主义的致命伤就在于:它只在你考虑所有他人的幸福和疾苦时成立;但轮到你的时候,谁也不愿去当那个被别人的幸福掩盖的人。你没有权利决定谁是那个他人。 尾声 有一个哲学概念叫自然主义谬误,它描述了这样一种错误观点,即认为得知足够多的事实和真相,便可以解答一切伦理问题。 因此,科技发展到某一天,我们也许可以精确定义什么是思维,定义什么是一只蛤蟆和一个人,我们能钻进小鸟儿的脑子,看它们究竟有没有伤春悲秋,再钻进小鼠的脑子,看它们是不是因为实验而产生了痛苦和怨气然而知道了这一切,该如何进行动物实验的争论仍将继续,而且人类仍然会选择牺牲动物来换取人类快感我们向来不乏让自己摆脱愧疚感的能力。 在最后审判日,兔子来了,上帝问:你这辈子都做了什么,兔子回答:穿越原野生了一堆小兔子;小鸟来了,你这辈子都做了什么?,飞向空中生了一群小小鸟;麋鹿来了,我在林间高歌生了许多小麋鹿;单峰驼说:我冒险穿越山峰生了许多小骆驼;野狼说:冬天,我奋力猎食,所以我吃掉兔子;小狗来了,说:我对主人忠贞并生了许多小小狗;最后,人出现了,他说:我认真工作努力赚钱,并且生了许多小孩儿,你的孩子都到哪里去了?他们全都在战争中死掉。上帝宣判大家统统上天堂去。动物大叫,连人类也可以么?上帝回答说,对,连人类都上去!都怪我太心急,只用7天造万物,若用15天,造物也许能够更加完美无暇 不完美的我们会生病,且希望自己不生病;而我们那无法完美的伦理,也可以宽恕我们权衡利益,最终作出不公平的决定。 伦理问题的答案只在你的心中,因为它们超越真相之界。 去到蟠虬的树枝缀满新红的花园 去到风骨俊逸的汉字书写的诗篇 去到光明的中国,洁净的街道 去到男欢女爱的美丽人生 去到没有主义,没有霸权的解放心灵 去到既不迷信宗教,也不迷信科学的自由境界 去到窗明几净的家, 去到苹果、啤酒,和食物丰盛的晚宴 去到蝴蝶、蜻蜓都逃离标本的自然 去到多元而不是单一 去到丰富而不是贫乏 去到生,去到死,去到梦,去到现实 去到面对天地,富有自知之明的人类世界 去到容纳异类,深入宇宙,日日更新的快乐时光 《圣人孔子》
个人分类: 生物|149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13: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