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节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餐饮安全与节约
陈龙珠 2013-3-16 08:48
神州饮食安全问题,是普遍公认的。 平时居家生活,多买食物,少买食品,既可减轻饮食潜在危害,又能增加做饭炒菜的乐趣,还能节省一点银两。 国人爱面子好热闹,有悠久历史的。 平时聚会餐馆,少点菜肴,不撑吃或打包,既可节省银两,又能不因多吃了不够安全的食品而增加了健康隐患。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向一次性用品说不——我给两会提建议1
sqzhang 2013-3-3 11:42
一次性用品现在几乎遍布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吃、穿、住、行、用均可见到一次性用品的身影。 一次性筷子(方便筷)、一次性塑料包装袋(方便袋)是最典型的一次性用品,这两种东西多年来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指责,而且从国家层面的角度发布了禁令,可是,时至今日,它们仍旧大行其道,方便袋只是退出了大型超市的收款台,方便筷只是退出了一小部分餐馆。 人们既然已经认识到了这些一次性用品的害处,为什么还能屡禁不止呢? 首先,一次性消费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消费习惯。 人们已经不习惯提蓝买菜,反正菜贩已经准备好了方便袋,下班回家的路上就可以顺便把菜买好,还不必操心如何把菜带回家。人们已经不习惯带手帕,而习惯了带纸巾,不仅可以随用随丢,还没有清洗手帕的麻烦。医院已经习惯了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品,患者不必担心交叉感染,医院也省去了灭菌消毒的麻烦和责任。 这种消费习惯应该改变了。因为这种消费习惯首先是浪费了资源,其次是随手丢弃的方便袋,构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随手丢弃的面巾和医疗垃圾则构成了严重的二次感染。 其次,利益驱使。 方便袋、方便筷、纸巾、一次性针头,……等等,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产、销售产业,杜绝了这些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也就意味着这些生产、销售者的停业,甚至关联更多的方面,例如合成塑料生产行业、造纸印刷行业、不锈钢生产行业。 可是,允许这些企业,乃至行业的生存,则意味着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加重。 第三,没有面对灾难的忧患意识 近些来中国以极快的速度在发展,几乎所有的商品都是买方市场,说的更简单些就是,只要有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可是,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不留下一些给子孙;我们还不能不为遇到大的自然灾害时如何面对做些准备;我们也不能不想到,一旦发生了战争如何生存下去有些考虑。 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要有这种忧患意识,全社会每个人的忧患意识是抵御大灾难的最好准备。
个人分类: 杂感杂议|4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评]"小二,来两斤上好净水,三壶新鲜空气"
热度 2 panfq 2013-3-1 15:50
读了新华网上生活杂谈,联想起自己以前在这方面的忧虑与感叹。现把相关内容集结一处: 生活杂谈: " 小二,来两斤上好净水,三壶新鲜空气 " 2013 年 03 月 01 日 来源: 新华网 2 月 28 日,北京天安门笼罩在沙尘之中。 当日,北京出现能见度不足 1 公里的大雾,全市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普遍达 6 级严重污染,且处于大风蓝色、霾黄色预警中,上游内蒙古中部较大范围沙尘也波及北京。 新华社发(何光 摄) 新华网南京3月1日电(记者 朱旭东)同事去北京出差,纠结于是否要自备口罩。于是很认真地建议:“带水,带空气,收拾一切坛坛罐罐,装满,带走。”因为这时南方的空气,似乎还好一点。 多少年以前,这种建议显得很滑稽,现在却显得很必要。多少年以后,在外行走的旅人,累了、饿了,找个地方歇歇,最期盼的,估计是吩咐店里的伙计:“来两斤上好净水,三壶新鲜空气。” 北京的雾霾还没有走干净,沙尘暴又来了。气象台友情提醒做好防护工作,可这无处不在的污染空气,除非能像土行孙般遁地还能不呼吸,才能逍遥,否则,只能“从了它”。 雾霾、沙尘暴、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已经不是一省一市、一城一地之独特现象。有条件的人家,买了空气净化器、净水器等现代装备,打造一个相对纯净封闭的盒子将自己装了起来。可是,人不能从一个盒子走向另一个盒子,更怕从干净的盒子中走进污染的大气中,那样更经受不了环境的考验,倒不如百炼成钢。 因为躲无可躲、避无可避,所以即使忍无可忍,也只能忍着、吸着、喝着。 曾经,空气和水都是干净清白的,并不是乌托邦中才有。而对于每一条生命来说,都不在乎这个P那个P,要的只是正常的生存环境。残酷的现实告诫我们,当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成了奢侈品,GDP们又有何意义?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3-03/01/c_114848907.htm 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思考 目前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当是人和自然的和谐问题。……自然环境,是所有人存在的根本,是危及子孙能否良好生活的大事。无论是腰缠万贯的老板,地位显赫的官员,还是平民百姓,下岗工人,莘莘学子,都不能不要喝水、呼吸空气、享受明丽的阳光吧?那好,每天给你受过或可能受过污染的水喝,每天早晨半死不活的阳光去看和烟雾蒙蒙的空气去呼吸吧(不好的水、空气、阳光没法像垃圾一样搬运到郊区去)。至于慢性疾病的养成,比如呼吸道感染、鼻炎咽喉炎,甚至各种癌症之类,那是一时看不见的东西,跟我们眼前的经济无关,都怨你身体素质不好,免疫力不强所致。都说锻炼能提高免疫力,外面的空气不好,在室内锻炼吧,眼不见心不烦!自欺欺人! 是不是有人说我在“杞人忧天”呢?我说,该杞人忧天了。近几年有关环境污染事件的报道并不鲜见,而且这类事件对人们生活的恶劣影响也日渐升级。……某些村庄就逐渐开始被癌症的阴影所笼罩, 100 多人死于地下水的污染。看来,我们已到了杞人忧天的时候了,我们再也不能麻木了。面对如此恶果,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发展经济究竟是为了什么?   无论国家、个人,努力奋斗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追求生活的幸福,幸福源于良好的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及由此引起的心境。这一点对于环境污染重灾区的人们都有深切的体会。设想你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冬日清晨烟雾笼罩,夏日热闷的空气中带着难闻的气味,当你看见昔日的小河流变成了臭水沟,沟里淌的不是黑水就是污水,还眼睁睁地看到那污水竟然淌到蔬菜和麦苗地里,你能有好的心境吗? 当然人们的感觉是有一定的适应性的。也许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吧,在某个城市呆久了,可能也会习惯了空气中的怪味。然而感觉适应是有极限的,否则,如果人们麻木到底,生命就无法存在。感觉是可以对比的,当你到适于人居的地方住上一段时间后,你才意识到我们的产值( GDP )上去了,生活质量却下降了。 有时连我自己都不得不问,我是不是得了“环境恐怖症”呢?我说,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得环境恐怖症才怪!我真想参加什么绿色组织,上街呐喊一番,但这样能解决问题吗?不是我们的政府不努力,而是环境问题一旦造就,非一日所能解决,政府也可能一时无能为力,这一问题的解决本身又带有可持续性。既然不能一蹴而就,我们应立即行动起来。 看看以前我们是怎么批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依赖无限制的消费主义。一旦消费走下坡,产能就会过剩,工厂就要关闭,工人就失业。当消费强劲时,产能就能扩充,工厂要扩建,工人需求量增加,各行各业都会兴旺,大家都获利,转而再刺激消费,刺激投资,一直循环下去。……至于 消费内容的价值或意义就不是那么重要,有消费就可以。 市场上许多强劲的消费品对生活品质或人类文明的意义其实可有可无,甚至毫无意义,但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上却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大堆不必存在的商品,却因为有人买而大量制造。 这些商品的制造可能要破坏森林或污染河川, …… 因此,我们必须区分发展的目的和手段,重视消费的内容与人的精神生活。谈论经济也要从政治经济出发,不能只有计量经济学。市场只能是手段,目的则需要政府调控。我想这就是我们不能直接采取资本主义制度而选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之原因。 我不会像经济学家一样谈论经济发展的大道理,只是谈谈心理感受。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层次之分,从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如今却相反,寻找一个适于人居的环境、能健康地生活转化成了最高追求,成了自我实现的象征。如今,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谈论才刚刚开始,一些人就开始宏论对环境问题是不是强调的过头了,会不会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然而现实情况是,带有污染的生产比环境问题在决策中更具优势,环境问题更多地停留在口头上,除非到了恶性污染致出人命的时候,如淮河边那村庄的癌症频发。 就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经验来看,发展观也应是不断发展的。任何一项决策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没有放之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皆准的一劳永逸的决策。我们都知道,“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后来违背了它所处的时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起到了重要的纠正作用。但是,在发展经济中如果没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只顾经济的片面发展;如果企业只顾自己的产值和盈利而置社会效益于不顾,地方政府只注重 GDP 之类的经济指标,那么上述恶性事件迟早是要发生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牺牲的只能是长远的利益和后代的幸福。血的教训向我们昭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当然,“科学发展观”绝不是对“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否定,而是在肯定这一决策之上的进一步发展。实际上,即使一切都按经济的字眼来解释,那今天的认识应该是,环境保护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如何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可以从“ 经济”一词 的词义中得到启示。本来,无论是汉语的“经济”,还是英语中“ economy ”,都有节约的意思。由此出发, 节约——倡导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之 一。倡导节约、反对浪费,我们就可以在某些方面少生产一些,对大自然的过分索取、对能源的浪费也就少一些。这种呼吁不仅是为了应对电力紧张之类的能源危机,更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曾几何时,仅仅为了生产量的不断增长,我们在某些方面也曾鼓励大量的消费。今天,观念应该转变一下。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某些大城市提出的“家家有小汽车”的目标是否合适,有待环境容量的考验。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目标 http://blog.gmw.cn/blog-8378-26936.html
个人分类: 政治与经济|3082 次阅读|2 个评论
重新使用钢笔
热度 4 zxj368 2012-5-31 11:27
真的已经想不起来,多少年没有用钢笔了。也不是不写字,只是习惯了用签字笔。 我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还有用钢笔的习惯?真是佩服依旧在用钢笔的人! 其实,还是用钢笔好。 昨天晚上,我整理了一下家中的小写字台,上面有很多笔,其中很多是用过的签字笔,或是用完没有投皮、或是写了半截不出水的、或是少帽等等,总之,大概有十多支需要扔下,不能再用了。此外,还有用过的一此笔芯,也需要扔掉。这样,我扔了一大把塑料呀! 我整理中还发现4支闲得多年没有用过的钢笔,觉着用签字笔实在是一种浪费,应该用钢笔更好一些,既环保,也可以节约不少money呢! 于是,我把钢笔清洗了一下,发现家中还有钢笔水,决定今天拿到办公室来用。 装好钢笔水,写了几个字,发现写得比用签字笔写得字要好看不少呢。 现在人们写字少了,可能用电脑打字更多一些(就像我现在一样,直接把字敲进来),用签字笔方便一些,不用灌水,买着也不贵,但确实也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字体写出来显然没有钢笔那样好看,而且也不环保。 不知道,您是喜欢写字用钢笔还是用签字笔?
个人分类: 杂谈|4461 次阅读|5 个评论
反思自己!鞭策自己!
热度 3 Huira 2012-4-23 19:23
我发表第一篇博文,完全是看了那篇新闻,产生了共鸣——不浪费粮食。这种浪费粮食的现象我看到过很多,在大学食堂里、在小饭店、在大餐馆、在大酒店等等到处都有。科学网刚好给了我一个这样的平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浪费粮食”,同时可以影响更多的人去节约粮食。我为什么不能呼吁一下呢?我花费两个小时的时间写一篇博文,就相当于节省很多粮食,我当然要去写,也要去做。 有人认为我在作秀,我写博文的时候绝对没有想过这些,我只是希望通过醒目的标题能够呼吁大家不要再浪费粮食,以后注意要节约粮食,我就心满意足了。我也没有报名参加博客大赛,不会在乎阅读量或者是否加精,说实话,能够加精我也很意外。因为在我的脑海里,只有那些牛人的文章才能加精,而我绝对不是牛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女教师。当然,加精更有利于达到我的目标。非常感谢科学网! 第一篇博文所讲的事情,都是真实的,绝对没有编造的成分,也没有作秀的意思,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例子呼吁大家吃不完请打包。第三段中说的吃饭习惯,绝对没有夸张的成分,直到现在也保持着这样的习惯。比如没有一粒米剩下,有的人觉得很夸张,但是我觉得这很简单,这真的是我的习惯,在家里喝稀饭或者吃米饭,我都不会剩下一粒米,吃得干干净净的。在饭店,我也尽量做到自己的小碗里不会有剩余的米粒或者饭菜。我不能保证我从来没有浪费过饭菜,以前也有过偶尔的一两次吃不完没打包。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写这篇博文,提醒自己思想不能倒退,不能受到不良习惯的影响,激励自己要时刻记住不能浪费粮食,鞭策自己不能松懈,不要受到社会环境不良风气的影响,不要受到他人浪费粮食的影响,而应该坚持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 第二篇博文中提到我的生活的例子,也是真实的,我的确就是这样做的。我举那么多例子只是为了表明我们自己的确可以做到节约粮食的同时节约其它资源的,也是希望看到我的文章的朋友能够借鉴一二,更是为了鞭策自己,要保持住这样的习惯!有的习惯最近有所松懈,比如,不浪费纸制品的习惯。现在因为房子比较小,四五十平米,住着五口人,房里堆满了老人的、小孩的、我们自己的东西,孩子都没有了活动空间,还堆满了废纸箱加各种废品,家里人对我积攒那么多废纸才能卖几块钱的做法很有意见。其实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合理回收资源的问题。但是他们还是希望把纸制品都扔掉,不要再占空间了。最近就没有积攒这些东西,我只好寄希望于垃圾处理员能够回收这些物品。说到这里,我就想说一件事,关于扔垃圾的。垃圾桶上明确标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可是我却发现有很多人从来不注意这些,随便仍。甚至有的垃圾处理站拉垃圾的时候,把这两种垃圾混到一起。难道标明分类只是为了美观? 我写博文,呼吁了大家,同时,也是在反思自己!
4966 次阅读|6 个评论
第一篇博文——请大家不要再浪费粮食了!很心痛!很痛心!
热度 30 Huira 2012-4-21 17:57
我的博客已经开通好几天了,我却迟迟没有发表博文。开通之前,感觉有很多话想说,想和大家分享;开通之后,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写什么来作为我的第一篇博文。前两天看到关于浪费粮食的新闻,让我很是震惊,我国餐饮业每年浪费的粮食竟然可以养活2亿人(我的分享中有转载)!是了,这就是我的第一篇博文!希望能够借此博文呼吁大家不要再浪费粮食了! 我出生在农村,从小受父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养成了勤俭节约、省吃俭用的习惯。就先谈谈不浪费粮食吧。 吃完饭碗里都是光光的,没有一粒米剩下。不管饭做得好吃不好吃,都会把它吃干净,绝对不会倒掉。馒头发霉了,只把生霉的表层剥去,继续把馒头热一热吃掉。家里吃不完的饭,下顿继续吃,万一馊了,就喂猪吃。学校食堂打饭,也是每次都吃完,而且吃得很干净。 记忆中唯一的一次主动浪费,是在上大学吃晚饭的时候,打了一碗面条,一点味道和颜色都没有,也没有任何菜,只有干巴巴的面条,当时胃口也不好,看到周围有的同学动了一筷子就走了,我强忍着吃了一多半,实在吃不下去了,做了半天思想斗争,觉得打包回去第二天也坏了,剩下的就没吃。后来每想起这件事情,就很后悔,心里对这件事总是耿耿于怀,以至于现在还记得很清楚。 还有一件事情至今记忆犹新,是在上研期间,食堂吃饭。我看到坐在我对面的一名男生打了好多包子,吃剩了两个包子,仍在餐桌上走了。我吃饭一般细嚼慢咽,速度很慢,过了很久,他都没有回来。我想他一定是扔了不要了,那我到底该怎么办呢?捡还是不捡呢?又做了一会儿思想斗争,决定还是捡了,包子是干净的呀,好好的肉包子,又不脏又没坏还能吃,为什么不捡呢?不过捡的时候,还是留心观察了一下周围同学有没有人注意我。 上研期间,记忆中每次同学聚会吃饭,只要我没有提前走,基本上都打包了,不是我就是别的同学。有一两次是陪专家或者老师吃饭,没顾上打包,后来想起来,觉得太浪费了,心里觉得很内疚。工作以后,也是尽量都打包。有一次,是过年的时候,院里组织活动,郊区吃饭,菜量很大,很多都没吃完,甚至有的都是满盘的。我当时脑子里光想着给孩子买什么游泳设备,就忘了打包,等到东西买好了才想起来,真是很心疼啊,可多菜了,全都浪费了。后来跟父母提起,父母还骂了我一顿,也跟着心疼了半天。 很多人打包的时候,会觉得很没面子,怕被人瞧不起。我觉得我们应该把观念改过来。“不打包、浪费粮食才是很丢人的行为!最没面子的行为!谁不打包,谁就没面子,素质不高!”如果大家都是这样想的话,我想浪费粮食的现象一定可以大幅度降低。 中国的面子问题真的很严重,为了面子,可以浪费粮食!为了面子,可以扔掉粮食!没有了粮食,人还怎么生存呢?没有了粮食,你还能活下去吗?还记得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吗?到了绝境的时候,只有粮食才能救你!我国每年要净进口粮食一千多万吨,可是我国每年又浪费了多少粮食呢?我想,如果人人都不浪费粮食的话,我国的粮食净进口数就可能会小于零。 最后再一次呼吁:吃完饭请打包,好习惯素质高!
7099 次阅读|62 个评论
初步形成节约集约用地八项制度体系
vcitym 2012-4-8 07:44
节约用地十几年的发展,学术媒体的关注见图1. 图1 学术媒体关注节约用地的情况 节约用地在我国一直受到关注,无论是政府文件还是学者研究、报纸报道。其中由于2006年开始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工作,使节约用地的关注度形成一个高潮。 关于集约用地十几年的发展,学术媒体关注情况见图2。 图2 学术媒体关注集约用地的情况 集约用地的情况是逐步被人们关注的,而且越来越高。 鉴于我国的建设用地与农用地之间矛盾越来越尖锐,保发展保红线成立土地管理部门面临的问题,必须破解。于是,我们国家开始研究节约集约用地问题,包括政策体系、制度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等。其中制度体系目前已经初步形成。这就是国土资发〔2012〕47号文件《 关于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设的意见 》。其中八项制度是: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制度。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科学确定各类建设用地总量,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安排;实行以人均建设用地为基本标准的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从严控制规划期内城镇工矿用地;实行农村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确保农村现有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实行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控制,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各区域、各业发展用地,强化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布局、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实行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及空间(布局)控制,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并实行永久保护;实行建设用地功能区控制和空间管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扩展边界和禁止建设边界,划定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落实建设用地管制边界和管制区域;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上向下逐级控制,下一级规划不得突破上一级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和分区管制规定;实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公告和调整评估制度,规划编制要扩大公众参与,规划一经批准应依法予以公告;调整规划的,必须就调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等进行评估,依法组织听证和专家论证,并向社会公示。 (二)土地利用计划调节制度。加强和改进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和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数量,降低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过度消耗;实行差别化的计划区域调节政策,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从严控制东部发达地区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计划指标,合理安排中部和东北地区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适当增加西部欠发达地区未利用地计划指标;实行有保有控的产业用地政策,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和农民住房、环保、医疗卫生和现代服务业用地,合理安排重点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新产业、新工艺、新产品项目用地;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围填海用地和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鼓励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利用。 (三)建设用地使用标准控制制度。实行建设项目用地准入标准,修订和实施限制禁止用地目录,控制资源消耗高、环境危害大、产能过剩、土地利用强度低、投入产出效益差的项目用地;实行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完善科学可行的建设用地标准体系,修订和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合理确定城镇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农村宅基地和宅基地建筑占地最高控制面积,控制建设项目用地规模,逐步形成覆盖城乡、覆盖各类产(行)业的建设用地使用标准体系;实行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控制,适时修订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明确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绿地率、非生产设施占地比例等控制性指标要求,实现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和优化配置;探索建立经营性建设项目投资和产出标准体系,综合评定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四)土地资源市场配置制度。实行土地资源市场配置,完善国有土地出让、租赁、作价入股等配置方式;实行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缩小划拨供地范围;坚持和完善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依据规划确定用途,通过市场竞争确定土地价格和用地者;加快推进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改革,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依法取得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按有关规定采取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鼓励集体土地使用权人以土地使用权联营、入股等形式兴办企业,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 (五)节约集约用地鼓励政策制度。实行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鼓励政策,完善开发区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与升级扩区、优先安排建设用地指标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实行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鼓励政策,深化完善工业用地提高利用率和容积率不再增收土地价款的规定;实行优先发展产业的地价政策,各省(区、市)确定的优先发展产业且用地集约的工业项目,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确定。鼓励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完善地上地下建设用地使用权配置方式、地价确定、权利设定和登记制度。实行城市改造中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的鼓励政策,在符合法律和市场配置原则下,制定规划、计划、用地取得、地价等支持政策,鼓励提高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六)土地利用监测监管制度。实行土地供应全程监管,以供地前发布实施供地计划、供后规范履行出让合同(划拨决定书)为重点,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为基础的综合监管平台为支撑,对土地供应总量、布局、结构、价格和开发利用情况实行全面监管,形成“全国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执法督查、社会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实行土地利用巡查,以乡镇国土所为平台和依托,以建设项目开工、竣工、土地用途改变、土地闲置、土地开发利用强度为重点,开展动态巡查;实行土地开发利用信息公开,定期公布批而未供、供而未用、低效用地、合同履行等情况,扩大公众参与,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七)土地利用评价考核制度。实行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以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面积下降为考核重点,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作为控制区域建设用地规模、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依据;定期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开发区升级、扩区的依据;开展重点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全面掌握城市建设用地利用状况、集约利用程度、潜力规模与空间分布,评价结果作为科学用地管地、制定相关用地政策的重要依据。 (八)节约集约用地共同责任制度。努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节约集约用地的领导,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制度。
个人分类: 土地相关|3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飞机上多余的一把刀
热度 9 hujunping 2011-9-26 23:27
飞机上多余的一把刀
飞机上多余的一把刀 今天来上海开会,乘坐的是飞机。飞机上提供了一顿餐,主食有两种选择,牛肉面或者是鸡肉饭。我挑的是鸡肉饭,虽说不上可口,但也能填饱肚子。还有一些哈密瓜块,一小杯酸奶,我另外还要了一杯番茄汁。吃完后,自我感觉比较满意。知足常乐啊,呵呵。 等着乘务员来收盘的时候,同事小陈突然说,“这真是多余的一把刀!”您可别惊讶,小陈可没有携刀登机,她知道那是违反航空规定的。她说的刀,就是这餐具中的塑料刀。 飞机上的餐具是一次性的。一个餐具包装中通常是一套餐具,包括刀、叉、勺以及一张比我们平常用的餐巾纸面积要大许多的餐纸。刀、叉、勺是用一种名为聚苯乙烯的聚合物材料制作,食品级别,品质较好,看起来透亮透亮的,因此称为“水晶餐具”。这种材料一般可以回收处理,打碎了之后,可以作为工业原材料二次利用。 “水晶刀” 想想小陈的那句话,觉得真给力啊。在我虽然有限的乘坐飞机的经历中,包括去美国两次,在餐饮上还真就没有使用上餐具套装中的刀!这把刀,就这么匆匆地来这世界上走了一趟,刚从漂亮的车间出来,都没有派上用场,就要回到脏脏的垃圾堆里了!真是“潇洒走一回”啊。 难道外国朋友要使用吗?“ Fork and knife ”难道要形影不离吗?恰好旁边有位国际友人,我们“偷偷”地盯着人家看了一阵子。“盯梢”的结果是,她也没有使用到那把刀! 等空乘来收餐盘的时候,我厚了脸皮,问道,这把刀有用吗?空乘说,有的餐是需要用的,这是标准的统一包装嘛。善解人意地想想,航空公司大概是考虑,与其需要的时候再提供,还不如一次性全供给了,这也算是对客户服务的周到考虑吧。可是,就算是大批量生产成本再低,常年累月,积少成多,也是不少的耗费啊。这与环保的理念相符吗?说到这,可能有人会说,你坐飞机本身就与环保不符了,还有必要在这些细节上纠缠吗?这其中的因由我可能说不明白,但是,就像购置汽车要提倡大家买小排量的汽车一样,能节约一点还是可以节约一点的吧,何况这根本是没有必要的浪费呢。 对于这多余的一把刀,我不知道航空公司是否可以在生产上走两条生产线,一条餐具套装中有刀,另一条没有刀。在国内航线,因为提供的饮食特点,都可以提供没有刀的餐具。这样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唯一不能确定的是,这样是否会导致管理上的成本超出物品本身的价值?要是这样,航空公司肯定会不乐意的。 我跟小陈说,要不我到航班上做一个调查,看看有多少人用了刀具?她说,你是不是想写个博文?博文又不是论文,至于吗?呼吁一下就可以了吧。的确,今天也太累,我笑一笑,算了。于是,晚上拖着疲惫之躯,爬了一段格子,是为记。 (博文已同意登载《科学时报》,2011年10月1日, A3版 博客@科学网)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1/10/249437.shtm?id=249437 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id=12632
个人分类: 生态之切|6631 次阅读|15 个评论
杂说“教师节”
热度 11 boxcar 2011-9-9 07:15
明天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了,这两天自然也要围绕着教师节来做文章,无论是新闻还是博文。一大早起床,看到邢志忠老师痛批“教师节”的“虚伪”【 1 】,深受启发。决定也来写篇关于教师节的博文,杂说一番“教师节”,不过手法依然老套,还是俺的“撷英” + “拆字”。 “节”字有啥含义?按照咱“白读”来的百度百科的说法,它可以是名词、动词、量词、形容词,有好几十种释义,我在这里不一一解读,随便选取若干,说上几句。 “教师节”一词中“节”的涵义,自然是一个节日,更准确的说是专门为教师设立的一个纪念日。类似的“节”有一些,但似乎并不太多,让人有深刻印象的是具有百年历史的的“世界护士节”( 5 月 12 日),而全世界范围的教师节的历史比中国教师节晚近 10 年【 3 】。全国范围和地方上的按照职业命名的 XX 节也有,地方自行设立的“节”似乎多一些,随便一搜,得知有“环卫工人节”,“养路工人节”等。本来看到这些职业,一向比较孤陋寡闻甚至有点儿孤芳自赏的我觉得,社会只为这些非常强调奉献和吃苦的行业的人们在“国际劳动节”之外设立了专门节日,以示纪念和慰问,但一时好奇再搜索一下,才发现其实也有“商人节”,甚至还有提议设立公务员节的,更别说那些给算不上职业、赚钱还不上税的小三小四们过的“情人节”啥的了。看来设立节日并不难,一年有 365 天,若给所谓“三百六十行”每个都设立一个节日,还能富余出 5 天呢! 既然教师节是一年一度的,那它的量词涵义当然也少不了。作为教师,每过一个教师节,就意味着自己的年龄又长了一岁;作为中老年教师,两鬓会再添几根银丝,在头发不再“扩招”的情况下,脑袋会进一步“减负”,因为顶门的“地中海”继续扩大着面积。 9 月 10 日的教师节,是教师们送走了一届毕业生之后,又迎来了新的一级学生的日子,想当年俺去大学报道,就是在这一天动身的,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不过,许多职业节注定不会形成太大的影响力,因为这些职业与寻常百姓的关系不甚密切。教师节之所以备受关注,那是因为人的一生中会有至少 10 年(按九年义务教育再加一年学前班计算)时间要和老师呆在一起,如果考虑到子女后代(包括孙子辈)受教育,则与老师有关联的时间有可能会占到人生的 1/3 。所以,教师是个与寻常人关系最密切的行业,教师节受老百姓的重视也就不奇怪了。 中国的事儿,全民老百姓一重视,规模的效应立马就会呈现出来,对应的经济(虽然使阶段性的)也自然会红火起来。教师节在最近十几年里也已经变成了一个消费的节日,此时已然见不到中国人传统美德中的节约和节俭了。按照很多中小学生的家长对教师节的礼节的理解,此时必须要给老师“表示”一下的,这种表示的标识就是给班主任老师送礼塞红包,目的自然是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关心照顾一下,这已然成为他们的一个“心结”。不过他们在乐此不疲地送礼过后,一般还要说班主任老师有多黑;老师若“拿人家的手短”,便会按照“竞价”在对待学生时分出远近亲疏来。可是,如果全班同学都按统一标准送礼,估计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和都没送礼一个样了。如此互动的“教师节”,已然把个“教师节”的节变成了需要打通的关节,那些不送礼就给学生及其家长脸色看的教师,已然失去了应有的教师气节。至于那些借着“教师节”勒索的,更是把“教师节”变成了活脱脱的“教师劫”,“教师”此时的形象不大好,似乎更像是教“刀币”。 在教师节设立 20 多年之后“诘”问教师节,是什么让“节”不再“洁”?教师这个行业,伴随着一个又一个“教师节”被金钱和利益所腐蚀之后,正“解”又在哪里?我想至少两个字—— “诫”和“杰”。 参考: 【1】 邢志忠:教师节的虚伪 【2】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99448.htm 【3】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7793099.html
个人分类: 教育|4791 次阅读|20 个评论
恐怖的韩国人和迂腐的德国人
热度 1 sheep021 2011-5-15 18:39
一、恐怖的韩国人 1.节约到牙齿上 在首尔一家料理店,用的牙签是淀粉做的。为的是节约竹子等资源,淀粉牙签用完了,还可吃下去,一点都不浪费。 在汉江上十几座大桥,除了照明用的路灯外,勾勒大桥优美造型的景观灯几乎都不开,被称为繁华的汉江南岸,几乎也是黑乎乎的一片,很少有大楼上开着景观灯的。导游说,这是有关当局规定的,为了节约用电,除了盛大节日外,平时大桥和建筑物上的景观灯一律不开。 2. 汽车司机不敢撞人,竟然停下来等人 3岁多的小男孩,非常顽皮,骑着童车窜到一条单行道马路上,“逼”停了几十辆小汽车,所有的司机都安静地,有的还微笑地看着骑童车的小男孩,没有一个人按喇叭,也没有一个人大声吆喝叫小孩离开,更没有一个人下车,过来驱赶孩子。 3 反思:对比中国,真的韩国人很恐怖 论经济,韩国比中国富,但是他们的节约理念和行动,足以令我们汗颜。中国的大吃大喝是出了名的,他们却节约到牙齿上,哪怕是一根牙签也不放过。我国各个大城市都在千方百计“亮起来”时,他们繁华的汉江南岸,却几乎是黑乎乎的一片。 更令人恐怖的是韩国的司机们,论业务,韩国人不比中国人悠闲。但是他们竟然如此容忍一个窜上马路的顽童,要是在中国,,估计这个孩子早已命丧车轮了,即使第一次没撞死,也会被后面的车接着撞死,反正是“撞了也白撞”。即使只有一辆车,被撞上了,也会被倒车,甚至专门调头在开回来彻底给撞死,因为“撞伤不如撞死”,路边的摄像头也不用担心,不该看的它不会看。 2 迂腐的德国人,原来最有大智慧 虽然出了很多思想家和哲学家,但德国人仍以严谨著称,甚至严谨到迂腐的程度。 有则“嘲剂剂”的笑话:酒会上掉了一枚针,英国人说:让仆人来找;美国人说:再买一个;法国人说:我还要会女朋友去;德国人则跪在地上,拿出尺,先画出一格格,然后逐个寻找,不投机、不取巧。 德国人相信规划,生活中,充满了规划。 德国的门把手,一律“一”横。在中国则五花八门,菱形的、球形的……因为“扭”力比“一”横的柄大,结果故障率高。“一”横柄,往下按,轻轻推,豁然洞开。用力小,损耗低,最符合工程经济学。“一”横柄,看着都省力、顺手。在德国,没有见过其他时髦形状的把手。 在德国,凡事都很合理,合理的背后就是规划,规划的结果是规则,所以,德国人依赖规则,哪怕找针,对规则的信赖几乎达到迷信,哪怕迂腐。 反思:迂腐的德国人,聪明的中国人 在中国,最迂腐的人,莫过于孔子。孔子在中国的日子不好过啊。可喜的是,五四运动之后,孔子就靠边站了。中国人的脑子也活络起来了。中国人的智慧太多了,就是抽水马桶的按钮就能给玩出千百种花样。每次去陌生的公共厕所,我都要花费一些时间去俺就如何放水冲马桶。搞科研就更厉害了,能吓死外国科学家,能让西瓜大爆炸,…… 参考资料: 节约和等待 德国的智慧
个人分类: 聆听自然|365 次阅读|1 个评论
环境污染与人类行为
zhanglixian 2010-12-13 17:57
目前,环境问题是人类的头号问题,解决这一问题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环境污染的起源是人类的贪婪,对资源的无限索取所致,然而人类的贪婪麻醉了人的心灵,解决人的心灵污染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它属于伦理学的范畴;第二,环境治理的对象是被污染的环境,它靠的科学技术。 鉴于此,作者认为:开展节约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先治理被污染了的人心,在此基础上,治理已污染的环境。只有扭转边治理边污染的局面,环境污染才能得到有效的治理。
个人分类: 未分类|4456 次阅读|2 个评论
RT小技巧
guozhiyi 2010-12-8 10:51
RT_PCR 为本课题组常用实验技术。 逆转录的费用比较高,我们如下安排实验: 首先配制 buffer dNTP oligo-dT RNA 等等,然后再配制酶。这样基于两个考虑,第一:便于热处理 RNA ,去除二级结构;第二:第一步地加入对浓度要求更高,而酶则相对差一些,即多加一点酶没有太大影响。 首先,将加样器调到样本到数目稍多一点,比如做 12 个,则调到 12.1ul ,然后加入 buffer 4 次, dNTP 和 oligo-dT 各一次(当然预先配制也可以),这样配成了十二个样本所需到 mix ,然后每个均分 6ul 即可; 水的加入,一般可以分两次,第一次在本步骤,第二次在酶的加入,因为单纯配制酶则很浪费。 然后是 RNA 定量加入每个管子(当然 RNA 已经被提前稀释为 1ug/ul ); 热处理(此步骤可以省略)。 最后,加入酶于侧壁,离心即可。 基本原则: 1 mix 2 用一把枪,或者同一个公司的。 如果枪足够准另当别论。 3 浓度的本质 是比例,所以用一把枪,或 buffer 配制依照此原则。
个人分类: 科研路上|70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的消费
tarimriver 2010-11-30 23:55
有人讲美国节约,好多人都笑了,咱们没有到过美国,不太知道,但根据文字上的东西,也知些皮毛。研究生态足迹曾经比较时髦过,生态足迹是说人在地球上生存就要消费,就要排泄废物,消费的东西是一定空间的生态系统提供,排泄物的分解也需要一定空间的面积,植物、动物叫生态位,人一定生活标准下占有的地球空间叫生态足迹也叫生态占用。按照美国人的生活标准,全球人生存需要3到4个地球,按照欧洲人的标准也要一个半地球。这说明美国人生活不是节俭的那种。 周围去过美国的人也不少,他们认为,美国人吃饭比中国人节俭,最隆重的招待也就是4菜一汤,中国人只能吃半饱,回去还得啃方便面。但其他方面就不一样了,据说,美国人的房子都是恒温的,全年一个温度,这要不要消耗能源? 美国人开车都是大排量的,因为美国的汽油价格相当于中国10年前的价格。汽车开到几成新就仍了,因为花不了几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一辆不错的新车,所以,去美国的中国人或什么国人,多是找这样的车开,电视、家具什么的也可以从街上拣来。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3822 次阅读|4 个评论
旧的东西舍不得扔
cutefay 2010-10-21 22:30
妈妈总是说我太节约了,这是因为我对于用旧了的东西或者用不着的东西总是舍不得扔。东西舍不得扔有两个原因: 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对自己用旧的东西会产生感情,所以舍不得扔掉。虽然物品不会说话,也没有感情,但是使用的时间越长,就会觉得这些东西在逐渐融入自己生命中。尤其是对于一些经常使用的物品,更是如此。 另外一个原因是我觉得用旧了的东西不等于不能用,如果就此扔掉就太浪费了,物品应该物尽其用。所以,对于一些旧的东西或者用不着的东西,我会经常收集整理出一些,把它们送到义务教育促进会的捐助场所,通过义务教育促进会,捐给西部贫困地区。我的这种怕浪费的意识的形成主要源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于大学时的生态学课程。当时我们的生态学老师为了让我们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每次课都会留出一点时间来给我们放一个半个小时的短片,讲述的是中国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种种触目惊心的事情,那系列的短片对我的触动非常大,让我有了很强的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意识。另一方面是源自于硕博时做的课题生物质资源相关的课题。世界各国现在在生物质资源领域上投入这么大的研究力量,无非是因为现在地球上的石油越来越短缺,为了代替石油原料制造我们的日用品,人们试图用生物质资源来代替。正因为课题是与资源相关的,因此搞这行研究的人会更加珍惜资源。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4974 次阅读|2 个评论
穷则思变——也谈科研与经费
boxcar 2010-9-3 00:16
今天从早上忙到晚(研究生选导师、本科生创新计划的方案等),居然连上科学网看博文的时间都没有,所以直到晚上回家才看到今天的头版头条竟然是少花钱做科研这个我本人也深有体会的话题【1,2】,竟然错过了在第一时间去力顶和评论,颇感遗憾。还好,尚有时间亡羊补牢,趁着还没有昏昏然睡去,赶紧写篇博文,谈谈我的看法穷则思变。 学术研究中的创新是什么?或许每个学者或评论家都可以谈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但无论谁说,恐怕都得承认创新:是必须要拿出新东西来的,换句话说,要拿出些与原来不同的、有变化的新东西来,所以变应该是创新的本质特征之一。当然创新出来的东西还必须有价值、有意义,切不可去搞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型的为创新而创新的所谓创新(如果那样难免出现是疮心 )。 创新是从何而来?或许不同的人又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居庙堂之上的高官大牛们有机会在一番顶层设计之后砸大把的钱进去买人雇人、买设备实现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处江湖之远的低门小户里的凡夫俗子们就没这等眼光和气魄了,更何况囊中羞涩,绝不敢奢望这种高投入换来的钱进型创新,如果他们竟然也憋着股劲儿坚持要创新,可行的办法大概只有在玩一些低投入的不入流的小把戏中体现其创造力了。这就像曾经在网上广为流传的那个关于博士后和农民工的笑话:博士后要一个大项目砸几十万进去才解决了空肥皂盒的检测和清除问题,农民工居然花 100 多块钱买一个强力电风扇就能直接把空肥皂盒吹走了事儿。同样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搞创新,花费却是相差悬殊的,最便宜的技术,在实践当中体现出来的不只是简单,更重要的是实用和可靠,这就是没多少钱的私营小企业雇一个农民工来搞出来的创新,一笑之后,我们是不是该有所思、有所悟?! 在我看来,有一类创新(比较偏重技术)来自现实的需求,这类创新的解决方案并不唯一,所以富人可以有富人的办法,穷人一样能有穷人的高招。其实,不独应用技术的开发穷富殊途,基础研究中也不全是必须斥资 N 亿才能开展的工作,总还有一些穷人也能插得上手的基础研究,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您是否有很多钱去做研究,而在于您做的研究是否需要花很多钱。一个穷人坚持要和富人比谁更阔,失败的必然是穷人,导致的结果是仇富。一个穷人如果和富人区比谁活得更开心,失败的也可能是富人,结果可能反而变成了愁富(关于仇富和愁富,前两天一度想写点儿什么,今天先撂一句话在这里)。因此在很多时候,应该选对的,而不是选贵的。穷科研其实是可以搞的,不过在一开始就要明白您是在拿廉价的设备、便宜的材料、聪明睿智的头脑与层出不穷的鬼点子去搞创新,是力所能及,却不见得是利索能及。 之所以穷科研还可以搞,甚至可以搞得很好,关键还在于那个著名的成语穷则思变。这句成语的原意是 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 【 3 】,现在的释义是 在穷困艰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 (这当然是一个相当与时俱进的解释)。在我看来,科研中的穷则思变,一方面是在感觉没路可走的时候所进行的创新,另一方面则是在穷困潦倒、经费短缺的情况下不得已而被逼出来的创新之举。这种创新必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依靠极少的经费投入开展工作,在工作中还必须厉行勤俭节约(这又是一个快被遗忘了的词汇),避免浪费(很遗憾,现在好像更时兴拉动内需,这就难免造成浪费了),比拼的不是谁的钱夯得多,而是谁的思路更巧妙,方案更简洁合理。穷学者们不妨先放下对大把的科研经费的孜孜渴求,穷则思变一下,去搞一些适合自己的创新,离开了需要大把经费作为买路钱的拥挤隘口,没准能闯出一条更宽广和光明的大道来,达到一个别有洞天的境界呢! ---------------------------------------------------------------------- 参考: 【1】 曾庆平: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8496 【2】 孙学军: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8559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142524.htm
个人分类: 科研|7409 次阅读|7 个评论
要省油汽车, 也要省钢建筑
lcguang 2009-7-20 01:32
政府提倡使用省油汽车, 但是没听说提倡省钢建筑。我以为节省钢材也很重要。 铁矿石涨价, 是因为中国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少买。 要想降价, 就必须减少进口数字。 当矿山希望降价多卖时,那时候你才有定价权。 我国应当研究如何少用钢铁造房子。 钢铁用于建筑主要是抗拉和抗弯。 比如一根横梁,最上面用抗压材料(石头就行)好,最下面用抗拉材料好, 所以钢精放在最下面, 效率最高。如果这样设计, 刚才至少可以节省一半。 对于竖立的柱子, 为了抗弯,钢精放外侧效率最高。不同部位也应区别对待, 比如柱子下面钢精要多点, 上面少点或者没有。 再比如农村用的三脚架, 人字臂要抗压--用木材或混凝土就行, 下面横梁要抗拉,用钢精较好。 机械零件,为了抗弯, 也应尽可能用管材。
个人分类: 杂谈|3896 次阅读|1 个评论
北京明天真的没水喝了
铁编2008 2009-2-9 17:28
早就有人警示过,别让人类最后的一滴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但许多人不以为然,对于水资源的极度消耗缺少必要的警觉,更没有采取什么节水的措施。即便是这个冬天北京几乎就没下雪,连续100多天没降水,人们似乎也无动于衷。对此,有的媒体不但没有做必要的提醒,反而给予抚慰,显得太不合时宜了。 6日,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报道了国家首次启动最高级别抗旱应急响应的消息。遗憾的是,北京晚报在报眼位置做的标题新闻中,如此重要的、值得警醒的新闻却成了小字的引题。大好号的黑体字是:旱情不会影响北京用水供给。二版的今日聚焦,连那个引题都没有了。通栏大标题的引题是:本市出现38年来最长无降水记录,本报记者采访有关部门释疑北京旱情。主题还是更加醒目的旱情不会影响北京用水供给。 看报看题。如果读者没有时间再看那一整版的内容的话,会留下个啥印象?哈哈,尽管破了38年的干旱记录,尽管全国都启动了最高级别的抗旱应急响应,首都北京的用水供给照样不受影响!那还有什么必要总是想着拧紧水龙头、为了节约每一滴水而麻烦自己呢? 全国大旱,北京也不例外。而且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就算北京不太旱,也会受到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这是第一层意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全国的严重旱情和北京用水供给放在一起说事儿,显然是不妥当的,而且还易造成事不关己、世界都危我独安的印象。 北京大旱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北京用水供给暂时不会受到旱情的影响也是事实。但究竟哪个事实最重要?是安抚民心最重要,还是提醒公众把节水摆到重要位置上是当务之急?在北京晚报看来,是前者。在我看来,却是后者! 总体来看,我国公民整体的节水意识还十分单薄。特别在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气候变暖、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仍没有树立起珍惜水的观念,更没有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眼下,旱情已经发展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不但不以此为契机,向社会和公众发出必要的警示,还要等何时呢?媒体应该成为社会的先导,媒体对社会有着最显著的影响,作为京城最重要的媒体之一都发出这样的声音,本身就说明对于水,我们还缺少最基本的认识。 其实,北京市水务局和有关专家对市民还是有建议的,可惜的是被记者放在了数千字稿件的最后,而且是寥寥数语、一带而过。这短短的几句话是:建议市民提高节约用水意识,通过避免过长时间冲淋、减少洗车次数、一水多用等方式合理有效地用水。环保专家的观点则是:运用已有技术和方法,城市可减少30%用水、农业减少1050%用水,工业减少40-90%用水,而且丝毫不会影响经济和生活质量的水平。 如果把稿子的角度放在节水上的话,恐怕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了。其标题即便不像本文题目这样耸人听闻,起码应该体现出全国北京持续大旱,节约用水迫在眉睫之类的意思来。危机信息的种类不同,其报道的原则也有很大差异。水资源短缺的信息和与地震相关的信息不同,即便是如实地报道,也不会引发社会恐慌和不安定。对此,媒体的朋友们大可不必多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829 次阅读|4 个评论
为上海电信推出电子账单叫好
jiangxh 2008-12-26 06:47
为上海电信推出电子账单叫好 纪念毛主席诞辰 115 周年 不久前访问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网上营业厅 http://sh.ct10000.com/sh10000/special/node_9974.htm 时 , 发现有 e 账单 服务 , 便欣然地申请了 , 并同时停止了每月传统纸质账单服务。试用两月下来 , 效果很好。这样做不仅为电信部门节约了大量邮资等开销及避免了传统邮递之烦琐 , 而且更快更及时 ( 每月 8 号 ) 更安全 、用户收藏更方便、明细查询更便捷 , 特别是可以节约大量用纸 , 从而节约大量 濒危森林资源 , 极利人类环境保护 , 可谓一举多利之善行 ! 希望上海电信广大用户积极响应 , 尽快改用这种 e 账单 ; 也希望自来水、电力、燃气等行业积极效仿上海电信这一善举 , 大力推行各自纸质账单的电子化 ; 当然也希望不只是上海 , 而是全国各地电信等行业都大力推行 e 账单。 这样 节约下来的 森林资源才可观啊 ! 赶快加入吧 , 还等什么 ?
个人分类: 未分类|1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