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Fenn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退休后做出诺奖成果的John Fenn:耶鲁化工系四大导师之三
热度 20 Synthon 2012-1-28 14:30
John Fenn是2002年诺奖得主,与Tanaka(田中耕一)分享了一半的诺奖,奖励他们在生物大分子质谱分析中的贡献。关于田中耕一的段子很多了,大抵是说此人年纪一大把,坚持在公司科研第一线云云,但是关于Fenn的段子并不多,今天咱们就来讲一段。 话说Fenn对于质谱的贡献,主要在于ESI(electrospray ionization)检测器,而这是他在退休前后才做出来的。Fenn的科研生涯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做一个叫做molecular beam的东东,这个东东到底是干啥的,说实话我也不是很懂。他退休前不久,开始对electrospray感兴趣,但是感兴趣了没多久,就要退休啦。当时耶鲁有个强制退休政策,教授到了70岁必需得退休。但是同时耶鲁对退休教师还是提供不少优惠的,比如办公室可以保留,实验室也可以保留一小块,如果有科研经费的话还可以继续做实验。博士生是不能带了,博士后貌似还可以招(这个我不是很确定,代考),当然也可以提供经费跟其他老师合带博士生。 就在这种科研环境下,退休后不久,Fenn发表了ESI的最初文献。据说,当年学校的相关部分找过Fenn了解情况,说这玩意儿产业化前景多大。Fenn说这是纯粹的基础研究,产业化没戏。但是同时,他老人家又自己为这个东东申请了专利,并且基于此专利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事情被学校发现是几年之后,有公司读到那篇文献,找到学校说要购买相关知识产权。学校查了一下,发现两点:1)学校没有申请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2)这玩意儿已经被Fenn拿去了。于是,学校要跟Fenn对薄公堂。学校说,你在为学校工作期间发生的知识产权都应该归学校。Fenn说,我没有为学校工作,我已经退休了,我在耶鲁的Mason Laboratory干活儿是学校给我的退休福利,不是工作,所以干出来的成果是我自己的。十几年后,法院还是判Fenn输掉了官司,赔了差不多一百万刀。 官司打了好多年,但是既然已经撕破脸皮,那Fenn是不可能再去Mason Laboratory干活儿了,于是他应聘了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的教职,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里,他是在VCU度过的,包括2002年在VCU获得了诺奖。这个事情不知道耶鲁有多后悔,反正我05-06年报考研究生院的时候,耶鲁化工系主页上最显眼的位置一直写着,John Fenn由于他在耶鲁的工作获得诺奖。现在这段话貌似找不到了。当然得了诺奖之后大家都为尊者讳,说是由于耶鲁当时的强制退休政策(顺便说说,这个政策现在也取消了),Fenn搬到了VCU,但是请注意,Fenn在耶鲁是1987年“被退休”的,但是加入VCU是1993年,中间这么多年在干啥呢?就在Mason Lab一间小房子里头研究ESI来着。。。 所以,直到现在,耶鲁对Fenn的感觉还是混合的。一方面,他的工作给学校带来了荣誉(以及金钱),而且,他在耶鲁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历史上有重要的贡献。但是另一方面,对薄公堂一事,也确实让校方对他爱也爱不起来。2010年末Fenn在Virginia家中去世,他在耶鲁多年的同事Rosner教授曾多方联系为他在耶鲁开一个追悼会,但最终未能实现。 这两天看见科学网在讨论教授退休的问题,想起了这个陈年故事,又想起我两年前挖的坑还没填上,遂成此文。 相关阅读: 耶鲁大学化工系四大导师 靠关系起家的Benjamin Silliman:耶鲁化工系四大导师之一 Gibbs:耶鲁化工系四大导师之二(待写) John Fenn:耶鲁化工系四大导师之三(本文) Csaba Horvath:耶鲁化工系四大导师之四(待写)
个人分类: 专业介绍|12337 次阅读|3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