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纸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出版纸质《文明火花淘金》的建议(要点)
热度 3 zlyang 2020-6-16 13:25
“ 一切真理开始时总是在少数人手里,总是受到大多数人的压力。这是一个规律。 ” 为我国2070年开始 的诺贝尔 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客观规律是客观的;独立于人而客观存在。 出版纸质《文明火花淘金》的建议(要点) 淘金的工人,连续挖掘一百掀,不一定挖出一粒真金。但是,TA必须坚韧不拔地挖下去,尽管泥沙远远多于黄金。 先有金矿;后有金库。 1905年到1946年,爱因斯坦证明质能方程 E=mc 2 时共出现七次错误。 正如克莱因(Morris Kline)教授在《古今数学思想 Mathematical Thought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ime》的序言中写到: “课本中的字斟句酌的叙述,未能表现出创造过程的斗争、挫折,以及在建立一个可观的结构之前,数学家所经历的艰苦漫长的道路。学生一旦知道这一点,他将不仅获得真知灼见,还将获得顽强地追究他所攻问题的勇气,并且不会因为他自己的工作并非完美无缺而感到颓丧。实在说,叙述数学家如何跌跤,如何在迷雾中摸索前进,并且如何零零碎碎得到他们的成果,应能使搞研究工作的任一新手鼓起勇气。” 科技文化创新,人类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出版纸质《文明火花淘金》的建议 为了现实地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建议: (1)出版连续性的正式纸质书籍或期刊《文明火花淘金》。 (2)《文明火花淘金》,纸质出版前随时进行网络出版。类似现行的“(录用定稿)网络首发”。待积累待一定数量时,再纸质出版。 二、《文明火花淘金》稿件写作建议 类似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栏目。只出版“核心要点”。 (1)所属学科、领域、方向等; (2)证明“创新”的主流参考文献。即“主流”里没有的新看法。 (3)核心的创新点,最好配上一两副图片。 (4)不要详细的论证,只要核心要点。这样既保证了优先权,又尽力避免将来在主流学术发表或活动中的“重复发表”的麻烦。 投稿时需要两个资料:一个《文明火花淘金》纸质出版稿“要点版”;另一个是稿件的“完整版”,用于评审等。 (5)纸质《文明火花淘金》对应的网络电子版:可由投稿人自行选择“要点版”和“完整版”,或更详细的版本、补充资料等。 三、为什么要纸质版? 网络版的电子文件,太容易丢失了。 真傻曾经将20多个“创新点”汇集在《科学网·群组·综合·个人学术展示》。随着科学网的改版,它们“鸟儿已经飞过,天空没有痕迹”。我点一点鼠标,找不到一点痕迹。 真傻不是“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真傻年事已高、身患数十种疾病。行将就木,“被”挫骨扬灰了。 赫胥黎( 1825-05-04 ~ 1895-06-29 )在1880说: “历史告诫我们说,一种崭新的真理惯常的命运是:始于异端,终于迷信。” Thomas Huxley: History warns us that it is the customary fate of new truths to begin as heresies and to end as superstitions.——The Coming of Age of the Origin of Species, 1880. https://www.brainyquote.com/quotes/thomas_huxley_403887 https://todayinsci.com/QuotationsCategories/H_Cat/Heresy-Quotations.htm 参考资料: 科学网,2008-11-13,《探索》杂志:爱因斯坦一生中的23个错误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8/11/213197.html 中国科学院《科学智慧火花》栏目 http://idea.cas.cn/ 科学创新,社会的责任——读《居里夫人文选》有感 ,科普研究,2010,5(2):82-85。第5 卷总第(025)期。 http://qikan.cqvip.com/Qikan/Article/Detail?id=33866424 http://g.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kpyj201002013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cjfd2010filename=kuyt201002018 中国科学报,2020-06-16 第5版 大学周刊,盲目推崇论文引用率后果严重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0/6/355871.shtm 以论文引用率来评判论文水平的“高低”,最大的问题是极易扼杀原始创新,令原创夭折。 原始创新、高深理论成果论文,一开始“曲高和寡”很正常,而且还有可能因其思想独特、超前而受到排斥。 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谢尔顿来华访问时提到,他的那篇1961年发表并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论文, 发表后好些年几乎没什么引用,而且在开始被引用的时候也并不完全是正面的。 像这种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在获得诺奖前引用次数很低的情况并不少见。 相关链接: 2020-06-04, 科普自己的主要创新观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6400.html 2020-06-15,科技创新基本方法入门《科研原创群》微信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37961.html 2019-06-09,科技成果依赖于研究条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83968.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2706 次阅读|20 个评论
数字化出版真的能取代纸质出版吗?
热度 2 zgsjjseditor 2012-4-4 20:35
之前我也写过关于数字化出版的博文,也提到过有专家曾提出,5年之内,数字化出版可能会完全替代纸质出版。可是最近观察到的一些现象,让我又感到疑惑了。 先不局限到科学专业领域,就说大众传媒领域。即便是网络如此方便,即便是很多公共场合都开通了wifi,去购书中心看看,去方所看看,还是人满为患。区图书馆里也是人潮涌动。电子化的书,网页,真的能够满足读者的各项需求吗?读者需求的可能不仅仅是“看”到了。更多的可能还有要“感受”到,读书的氛围,书本的质感,文化的气氛。 有个传播学老师讲课的时候说,媒体的发展史并不是一个互相代替的过程,而是新旧同时出现,并存的状态。从书,到报纸,到广播,到电视,到新媒体,都是没有哪个是被哪个取代的。直到现在,也都是共存的。 我是有些疑惑了,希望各位能给些意见,共同讨论一下。
4150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