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把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做点正经的小事比耍把戏好
热度 63 cwufp 2012-2-9 10:35
又开学了,大家都回来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大家都很忙,可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而忙,不知道有几个人是清楚的。如果大家都是为了应付考核而忙,我看那真是很悲剧的事情。因为,俺们的考核不是为了科技的发展,也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是为了官僚的政绩,要的就是大家凑个数。在无意中,大家都已经成为政绩科研的帮凶,为自己不断的向下、向下付出了心血。 又有人会说,孤魂偏激了,俺不想争辩俺是否偏激的问题。考核体系一直有问题,从来不是按照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规律制定,而是按照政绩要求制定的,这点,俺坚持,即便是中央领导说俺偏激,俺也不改,更不用说科学网这几个网友。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一直在搞科学和技术,也一直提倡要做出重大的贡献。可是,看见了吗?轿车的自动变速箱在这十年里从 4 速变成了 8 速,我们有吗?芯片的制造技术已经让手机变得比十年前的电脑还厉害很多,那里面有一点我们的贡献吗?看看人家韩国,基本上与我们同宗同族,不管是现代的汽车还是三星的电子,我们有什么可与之相比的呢?回想一下三十年前的韩国,再想想十年前被我们嘲笑的韩国,也想想我们自己,难道这一切是广大科研人员的错?是老百姓的错? 一直倡导创新,强调创新,要冒泡,我看是问题的根源。冒泡,那就是给领导看,只要冒了就好,反正无用,这就是我们的追求,这也是一事无成的原因。很多人把做不好事情归罪老祖宗,可曾记得老祖宗曾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胸怀远大的眼高手低是越来越明显的通病,大谈炸药奖本身就是一种好高骛远;一天到晚谈论怎么获取基金比追求蝇头小利的商贩没有多大差别;整天以重要的应用背景为借口,玩一些追名逐利的把戏,与中关村街上拉人宰客的那些奸商没啥区别。无根之木不可能长成可用之材,即便再勤奋的耕耘也是汗水变泪水而已。 科研的事情还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比较好,以获得赞助、赞许、奖励为目标其实就是一种不自信和奴性。获得的都应该只是结果之一,而不应该成为目的。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只要能解决问题的科研都是好科研,是不是有重大创新或者是否能成为领导青睐的国家项目,不应该成为判断的依据,这是本人一直坚守的原则。那种把写文章就是搞至高无上的科学,而把搞技术看成是下里巴人的奇巧 淫技 ,俺认为是在误国误民。 战争中的什么武器离得开技术?而哪一个技术又离得开科学的认识? 大的不说,看看一些小事情: 保守的吉列花了 7 亿多美元打造了一个三片刀片的传统剃须刀,而自从有了这个刀片,俺彻底的放弃了电动剃须刀,吉列也是一直活得很好的一个企业,几乎没有竞争对手。这里面,有多大的创新? YKK 的拉锁,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东东,可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做到了不用这个,包包就不能成为名牌,即便硬吹成名牌,也无法卖出好价钱。不管你的衣服是多好材料做成的,不是 YKK 的拉锁,人家就不会信任。 衣服出口大国的中国,不知道有什么纤维的纺织技术是自己发明和创造的。当你看到人家发明的提绒技术保暖性超过鸭绒时,当你看到恶劣条件下需要的服装面料都是成本低廉而售价昂贵的 GORE-TEX 时,你会怎么想?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更无需去提什么苹果,佳能,尼康,爱普生 …… ,这些事情,没有科学怎么会有技术的提高?怎么会形成不可替代的产品?怎么能形成誉满全球的商品?同样过了 10 年或者 30 年,人家进步了多少?我们又有什么进步值得骄傲?回头望去,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冒泡的政策毁了国家的事业。 还是多花精力认认真真想想自己是干什么的,做点真正解决问题的事儿,比整天高喊重大创新不知道好多少。少做一些冒泡的事情,少栽一颗无根之木,少取一滴无源之水,就不会废更多的年轻人,也不会把纳税人的钱花在无聊的地方。做点解决问题的事情,不管是技术的还是科学的,比什么都强 。
7132 次阅读|149 个评论
游戏还是把戏
热度 30 cwufp 2012-1-21 11:00
科研是兴趣使然的一种活动,就如笛卡儿( Rene Descartes )所说,我思故我在。即“当我怀疑一切事物的存在时,我却不用怀疑我本身的思想,因为此时我唯一可以确定的事就是我自己思想的存在”。有思想就有动力去验证,那就是有“我”的兴趣。那么,兴趣又是什么呢?互动百科说:兴趣( interest )是在探究 反射 基础上形成的对 事物 或 活动 的 心理 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兴趣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积极性,获得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在学习和工作中,一旦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刻苦钻研、 废寝忘食 。因此,科研是一种自己有兴趣的游戏。 游戏,那就是随心所欲的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即便废寝忘食也无怨无悔。 当科研成为了一种职业,而职业具有社会性,社会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等价交换,问题就出现了:如何能让纳税人心甘情愿的为你的游戏买单?每天游戏的人还能有饭吃吗? 于是,为了讨好纳税人或者代表纳税人的官员,很多的科研就出现了计划。所谓的计划就是一个预期和希望,好听一点就是可能实现的结果和达到的目标,直白一点就是空头支票;为了体现和表彰实现的目标,有一个程序必须有:验收。这个有时候也叫鉴定,更多的时候叫考核。而考核不能简单的用文字来表达,因为官员和大众看不懂其中的科学意义,因此,就有了可考核的量化指标和数据的对比。这样,“交差”这个词儿就出现在科研活动中。一个很完美的可以让很多人赖以生存的循环就出现了:提出计划和预期 ---- 制造结果 ---- 展示结果 ---- 再次计划 …… ;科研从游戏变成了把戏。 一个个与科研本身无关的考核指标出现了,一个个与科研本身无关的评价方式出现了,一个个与科研本身无关的奖励名目出现了,一个个与科研本身无关的科研管理理论出现了 …… 。科研不仅是一种职业,还成为了一种争名夺利的工具,成了一种升官发财的手段。 俺们已经把这种把戏玩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却忘却了那里面还应该有游戏的过程。为了这些把戏,费尽心机,废寝忘食,都不再是为了游戏,而是为了利益、名誉和地位。 是谁让几乎所有科研人员都忘了游戏而玩起了把戏?答案是简单的:政策。 为什么政策会如此要挟科研人员的初心?答案也是简单的:官员的政绩。 重温科研活动的目的:认识世界和改善人类的生活,俺认为是非常必要的。所有的考核和荣誉与利益,首先放在这个目标下衡量,就不难分出科研人员的价值高下,也无需在掰着指头数那些与科研无关的数,更不会无自信到完全按照洋人的数数方式来确定自己所做的游戏的价值。 俺多次说过,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非常细节和繁杂的程度,按照以前对科研活动的分类,即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已经不能准确描述或者表达科研活动所属的范畴,因此,基于科研活动的两个目的,俺一直用“个人兴趣驱使的理论研究和前沿科技研究”区分。当俺用这样的眼光去看自己或者别人的所谓研究成果时,俺只需要看到该结果与科研活动目的重叠程度,无需象别人那样用老外的指标掰断了指头来数数,更不会象一些邪教教徒一样对一些人和事情不知就里就盲目的匍匐在地上崇拜。 当有权者利用制定政策的权力来约束科研人员,而政策上鼓励的部分也都只是为了政绩的时候,把戏盛行是必然的。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是对把戏的最好总结,而识破这种把戏的最好方式,那就是简单的去看问题,对照一下科研活动的两个目的,其它的都可以作废。游戏的价值体现比把戏简单,不管是官员和百姓,只要听了都会明白。而那些满足个人好奇心的研究,根本不用考核,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满足或不满足。 科研活动回归游戏,放弃把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经济上和人才储备上都已经成熟,缺的只是政策。
3951 次阅读|9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