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运气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杯敬过往,一杯敬未来
uestc2014xiaoyu 2019-8-6 17:52
其实想写这个文章很久很久了。 从 2015 年开始,当时就想写个《我有个哥哥是中医》的系列,后来总觉得日子还长,所以一直迟迟没有动笔。 在 2016 年自己集中看《运气学导论》以及《黄帝内经》的时候,又一次想要写点儿东西,关于中医,关于五运六气,关于我的中医哥哥,关于宗教信仰,关于人生或者理想等等。 人处在顺境和安逸中的时候,很多珍贵的快乐和幸福感,总是不知不觉飞逝溜走。总觉得来日方长,殊不知,人生的际遇其实如生命一般脆弱。 图 感谢我的学生QLY 提供美图 2017 , 2018 自己忙碌、迷茫、努力、坚定,却忽略了我们和我哥的这份感情。有时我会自责,是否是我们太忙碌了,无暇顾及,还是我们原本就没有走进他的世界。这一切都没有明确的答案,似乎也没有必要去问清楚。 蹉跎和婆娑都是世界面目的一部分, 不是吗? 2019 年,我的 5.12 来临,一切瞬间戛然而止,如霹雳切断了那份内心牵挂。当时的五月,自己身体已经抗议,彻底碎掉,但是内心还觉得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或许至痛就是这样,已经不知道疼痛了,也已经不接受发生的事实了,只想回到过去,只想让自己能静下来,把当时想写的写完,把当时感悟的记录下来。 但是却怎么都不知道该从何而起,从哪里开始倒出这五年的日子。 马上就要三个月了,日子过得很快,时间确实是一副良剂。他在不温不火中,安慰着你,帮扶着你,指点着你。 图 感谢我的学生QLY 提供美图 我和生,也曾讨论过,无论我们以一种怎样正义的名义来去看待这件事情,当那种所谓正义的车轮碾过人心的时候,都还是残忍和戾气的。 一直以来,我觉得爱憎分明、是非善断是一种力量的体现,是一个正能量的源泉,但时至今日,生活给我上了一课,让我对于情、理、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太多的人生问题无解,太多的“我们以为”也是一种偏执。 不管哪般,缘分来时,要珍惜;缘分散时,要感恩。 不管哪般,万般化象,皆有因;花开花落,终有时。 还是感谢文字,文字是我内心倾诉和减压的有效方式。 虽然不能喝酒,还是仪式感地,对着皓皓长空, 一杯敬过往,一杯敬未来!! 图 感谢我的学生QLY 提供美图
个人分类: 蓉•恙|10814 次阅读|0 个评论
根据中医运气学分析指导2011年(辛卯)养生保健的要点
热度 5 张三火 2011-2-26 14:39
自从“ 2011年(辛卯)年气候特点分析及疾病流行情况 ”一文发表以来,受到许多博友的关注,大家很想知道在这一年里,人体养生保健更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现根据中医运气学对本年度的气候特点及规律的分析,做一些简要论述,仅供参考。 辛卯年是水运平气之年,运气始于大寒节气当天,即 2011 年 1 月 20 日。 全年气候变化平静和顺,天地之气以潜藏为主导,气候特点是严寒凝肃,表现为低温寒冷的天气较多。中医认为,寒在自然界起于北方,五行属水,在四季应于冬季,在人体内通于肾。寒太过就会变为致病的寒邪,寒邪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伤肾,所以这一年全年的气温都有偏低的可能,尤其要注意保暖护肾,不要让寒凉之气损伤阳气和肾气,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吃一些温热补肾的食物,如姜、韭菜、栗子,在天凉的时候适量喝点米酒、黄酒等。另外,核桃仁、黑芝麻、菟丝子、火麻仁、胡麻仁、黑豆等都可以更替选择用来煮粥食用。平素肾虚的人或年老体弱偏肾阳虚的人,可以选用附子理中丸或金匮肾气丸或壮腰健肾丸等中成药调治。 由于上半年寒冷干燥,除了护肾之外,还要保护肺。肺最怕寒、怕燥,凉燥的气候最容易伤肺气,出现咳嗽少痰、或干咳无痰,咽痒咽干,口鼻黏膜干燥甚至干裂,皮肤干燥脱屑,大便干燥等。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湿,皮肤护理。饮食上可适当多吃一些杏仁制品、菠菜、蔬菜粥、水果粥、坚果仁等,在天干风大的日子里,不要让肌肤大面积暴露在外,外出时注意防晒防、紫外线照射。下半年的气候应该是更为复杂多变,寒热交替,还会有雨湿盛行、大风等天气出现,防寒的同时,也要注意在气温升高时防热邪伤人,在雨水湿气严重的时候防湿邪伤脾及四肢肌肉,在大风天气里防止风伤肝及筋脉。 由于气候寒冷,受害的五脏是肾,所以手足不温或冰冷(中医称为寒厥)就是重要的表现。还容易发生腰、骨关节病痛,腹胀、腹泻,尿频、尿多或淋漓不畅,耳鸣耳聋、肢体浮肿、畏寒怕冷等病证。因此,平时就有上述症状的人,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找中医治疗,不然,会在本年度更加重病情。 虽然本年度运气相合分析是个平气之年,但是,本年度毕竟属于气生运的年份。所以,在分析运气时,要以六气为主,以五运为辅。而本年度的六气客主加临分析,都属于“不相得为逆”或“臣位君为逆”,六步时段都有可能出现变化剧烈的异常气候,并由此会引起多种严重疾病发生,的确不可轻视。 初之气(大寒日至春分前): 在这个时段里阴寒之气凝聚,天气寒冷肃杀,流水结冰,寒雨下降。人们容易患上内热腹胀、面目浮肿、多困嗜睡、鼻塞流涕、衄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等),多喷嚏、呵欠,呕吐、小便黄赤,甚至出现小便涩痛、淋漓不畅等病证。春寒凛冽,导致春阳之气当生而不得生发,郁闭于内而化热,外寒不断,内热郁积,所以会导致上述诸多病证发生。人们要注意的是,不要过早减少衣物,注意保暖防寒,少吃热量高的肉蛋类烧炙烘烤类食品,多吃清淡蔬菜水果谷物类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防止情志过激化火助热,禁止过度劳累熬夜伤阴等。感冒后要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化热伤肺伤心肌,缠绵难愈。 二之气 ( 春分日至小满前 ): 气温骤然升高后,气候会表现出异常炎热的反常现象,此间可能有严重的瘟疫(传染病)大面积暴发,有突发疾病而暴亡的危险。此时人们要注意增加身体的抗病能力,饮食起居规律,减少到公共场所、人多密集区,运动不要过量,不要让身体出汗过多,以免伤及正气导致体虚。居处经常通风,有发热症状要及早到医院诊治。 三之气 ( 小满日至大暑前 ):这段时间,天气会出现一会儿凉,一会儿热的情况, 凉燥与火热交替出现,燥热过度就会出现下雨,人们要注意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天凉要加衣,天热要防暑,下雨要防雨淋。体质虚弱、容易苦夏的人,在此时尤其应该注意调养。 四之气 ( 大暑日至秋分前 ): 寒湿相合,多雨天而且寒冷。怕冷怕湿的人更要多加注意。容易脾肾两伤,导致多种疾 病,会严重损害健康。平常可多吃一些温性能够燥湿的食物,如白扁豆、山药、薏苡仁、砂仁、白术、苍术、陈皮、白芷、桂皮等,注意居处环境不可过于低温潮湿。 五之气 ( 秋分日至小雪前 ):本年度 这段时期是最佳时期,气候应该是温暖如春,比较宜人,注意在风大干燥的天气里不要让肌肤干燥少水,适当增加饮水量,可以煮梨汁、百合粥等,桃是很好的适宜水果。 终之气 ( 小雪日至大寒前 ): 冬天可能出现气候反温的现象,冬天不是很冷,人们注意少让身体出汗,增加抵抗力,以防感冒流行病发生。暖冬情况下,人容易上火,也容易外感病(温病)流行。穿衣、饮食上,都应该格外小心为好。 总之,养生保健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天气变化与自然环境、人体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人们主动了解天时气候变化规律,适时懂得保持身体的正气,树立防病于未然的养生观念,对于维护个人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希望此文能让大家多多受益、关爱健康、维护健康!
个人分类: 张焱讲养生|4582 次阅读|14 个评论
人类不灭,中医不绝:读《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
sheep021 2009-9-14 12:42
本博认为,中医是研究宇宙(天地人、万物)发展演变的一门学问。其基本研究对象包括:宇宙的本源、物质的构成、生命的演变。这也是现代科学的三大前沿研究方向。而且对人类来说,这三个课题永远都研究不完。 但中医的研究方法、表达方法与现代科学不一样。 中医是以一种象思维,而不是逻辑思维来研究的。易与道都谈象,而医就是道在人体上的学问。所以,要真正理解医,就得真正了解易与道,而要真正了解易与道,就得真正了解术、数、象。这就是一种阴阳术数体系,就是与现代科学思维方式有着本质区别的宇宙生物观。 中医为大学问、大体系,《内经》原本只有十三方、张仲景增至112方,明清时则达多少万方了,一般以为这是中医的发展,但李阳波认为这其实是中医没落的标志。道没有了,道偏离了,于是只剩下了术,而术也未必精了。只剩下方子了。 作者看来,天人合一观念就已把中医看小了一截。他 同时认为钱学森也看到了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等等一些情况,从一些人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潜力,看到了人天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所以也摒弃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而改作了人天观。   在李阳波看来,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根本不是那几大什么发明,那东西迟早都会被发明出来。真正的贡献是《易经》的象辞系统,是河图、洛书、太极、阴阳、五行这些基本模式,以及可能存在的一整套非数理逻辑体系。 他自己不但神游于古之大医的各类学问,还出入于现代光学、电子、生物学、几何学,乃至灾变理论、耗散结构、协同学等学问。他想建立的是一套融合生命工程、易经象辞密码体系及其泛论工程、心相工程在内的阴阳术数构系。就是这样一位天才,这位通过望而知之,并时常在人群中,甚至在熟悉的人中不断去印证某人什么年会得什么病,某人还可以活多少年的预言者,一心试图重振中医的最神奇学问运气学。在他看来,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里的最高级层次,但两千四百年来,对这一层次研究并作能作出伟大贡献的,除了东汉张仲景外,就再也没有别人了。   易经衰落了,儒学没落了,中医也式微了,传统的主要东西都没有了,我们却还在这里大谈特谈振兴传统,承接国学,想来真正是令人汗颜而又害臊不已。   李阳波有着自己最宏伟的抱负。他与自己的三大弟子刘方、刘力红、唐农为未来的中医建构了一副宏伟的战略图景,其战略目标是从传统文化里提出重大的观念并与现代科学的重大观念结合,由此产生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建立一门全新的学问。他设想中的战役任务是:第一是取得对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的感性认识,其次是严肃认真地掌握传统文化,并提出它的重大观念,再次是掌握数学、物理的观念、方法技巧,以及现代科学的重大观念。他还有自己的战术方法,那就是每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李阳波八卦、刘方研理占,刘力红致力象数,唐农研道玄。三人的分工时有人出国、有人出省,有人在家留守。这是一个十分让人振奋的蓝图,一个似乎可以略略窥见到传统的部分复兴前景的设想。它使我想起斯威夫特曾对朋友的一句感慨:我经常试图在所有明智者间建立一个友谊在一代人之中,这样的人顶多三四个,如果他们能联合起来,就可能推动世界前进。是的,这样的时代确曾有过,比如伽利略、哥白尼时代、莎士比亚、达芬奇时代,歌德、贝多芬时代,但令人感到万分痛惜的是,就是这位智力超绝、基本纯靠自学,道立天下的李阳波,终因积劳成疾,心髓耗尽,于1991年3月29日绝世而去,寿45岁。   李阳波虽去,但这些年来的中医发展却让人稍感宽慰。其弟子刘力红更是承继先师遗志,几乎凭一己之力使中医再度成为一门热学,庶几乎能让人看到一丝未来的前景。   不需要再讨论中医是不是科学,科学只会将这个地球带入疯狂,带入一个毁灭更快的轨道。《庄子》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业,圣人议而不辨。所以,还是让我们记住李阳波的话:《内经》也是论而不议的,一议,就把问题弄小了。《内经》不议,《易》与《道德经》也是不议的,一议,东方最有生命力的那点神秘就都没有了。 当然,你嘴上答应了,也还可以议上一议,只是这有一个前提,即你得跳出宇宙的外围来看整个宇宙的变化,这当然很难,因为你首先得把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给推了。光推了还不算,还要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究竟之学。 所以,我不认为中医真的有死绝的那一天,除非人类灭绝了。即使中国取消了中医,那又如何?中医已经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了。不仅中医诊所遍地开花,坐落在世界各地的国际中医学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参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974340100fkpu.html 根据自己的理解,稍有出入。看完《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感悟颇多,本来打算自己写一篇读后感,后来发现这位中庸先生的读后感更深刻。
个人分类: 天下大势|1527 次阅读|10 个评论
2009年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发病规律
张三火 2009-2-14 22:03
运用中医运气学理论分析气候变化与疾病防治 中医运气学说,全称为中医五运六气学说。它是我国古代研究自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生物、对人体的影响,关系到天文学、气象学、生物学、物候学、历法学、医学等多学科的一门学说。它是以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及生物体(包括人体)对这些变化所产生的相应反应作为基础,从而把 自然气候现象和生物的生命现象统一起来 ;把 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体发病规律统一起来 ,从 宇宙的节律上 来探讨气象变化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影响。中医运气学说充分地反映出中医学术理论体系中的整体观念,突出了自然变化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各种节律,在中医基本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运用运气学说理论,可以分析每年不同时节气候变化的正常与否,以及疾病发生的病因病机,预防可能出现的特种流行病等,对于指导临床医疗及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运气学说包括五运(木、火、土、金、水)和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两部分,分别由岁运、主运、客运,主气、客气而组成。而每年的运与气要结合(即运气相合)分析,预测该年将出现的气候变化规律及疾病发生规律,还包括自然界的物候变化特点。推算运气,以干支为推演符号,六十年为一个甲子周期。公元年换算成干支年的公式是: (公元年数 -3 ) 60 ,取余数。余数的个位数代表年干( 0 代表年干为癸),余数减 12 的倍数的差代表年支。如 2009 年的干支为: ( 2009-3 ) 60 ,得余数是 26 , 6 代表十天干中的第六位是己; 26- ( 12 * 2 ) =2 , 2 是地支第二位是丑,所以 2009 年的干支为己丑。根据天干统运、地支纪气的规律,得出下列结论。 一、本年度的运气特点 岁运(主管全年)是土运不及,司天之气(上半年)是太阴湿土,在泉之气(下半年)是太阳寒水,年支的五行属性是土。由于岁运、司天之气、年支三者的五行属性相同均为土,这是《内经》中所说的三合而治,即太乙天符年(在六十年中,这样的年份只有四年,会表现出气候变化特别剧烈)。 二、本年度的气候特点及规律 因是太乙天符的年份,会出现一种气候独胜的现象,全年气候变化将会特别剧烈。特点是会出现一年四季阴雨天气增多,尤其是上半年会以阴云、雨水、雾霾偏多的天气为主,日照较少;下半年气温偏低,以寒冷气候增多为特点。春有大风的灾变,秋有肃杀冷雨太过气候变化。常常会在大雨之后出现大风,在大风之后出现暴凉、气温骤降的反常天气。气候异常变化在中部地区表现明显,灾变涉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隅。容易发生大雨暴雨、泥石流、狂风、沙尘暴、冰冻、暴风雪等灾害。 三、本年度的发病特点 由于气候变化剧烈,寒温骤变,容易流行腹泻、霍乱(中医病名),寒湿太胜,人们易患腹满、身体肿胀、痞闷浮肿、四肢寒冷厥逆、肌肉酸痛、善怒、筋脉拘急痉挛等病。涉及的脏腑是脾、胃、肝等。 一年中六气分步(每四个节气为一步) 气候、物候、病候 的情况如下: 1、 初之气(大寒日至春分前):寒去春来,春风较多,风起云涌会导致风雨交加的天气增多,常常在大风之后会下起冷雨。这一时段,由于气候变化剧烈,对人容易引发各种出血性病变,如鼻出血、咯血、吐血、皮下出血,以及脑出血等。还会导致全身筋脉拘挛,腰脊四肢关节强硬、活动不利,身体沉重,筋脉肌肉萎缩无力等病证。对于患有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的患者极其不利,尤其要注意防范因气候异常变化而引起疾病急性发作。 2、 二之气(春分日至小满前):由于天气转热,雨水不断,气候特点是湿热相结,容易发生温疫大面积流行,波及范围很广,可能引发大面积相同症状的强烈传染病(此与 2003 年时段的情况相同)。现在禽流感疫情又有抬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3、 三之气(小满日至大暑前):天气降雨量多,寒湿气候明显,感于寒湿的病证会增多,易致身体沉重、浮肿、胸腹胀满的病证。 4、 四之气(大暑日至秋分前):天气寒热交替,湿热薰蒸,出现雾霾。容易发生热病、突发出血症、疟疾、心烦满热、腹胀、浮肿等病。 5、 五之气(秋分日至小雪前):天气突然转凉,气温骤降,寒流不断袭来,容易导致感冒等外感病暴发流行。 6、 终之气(小雪日至大寒前):天气寒冷,大雪不断,易患关节炎、腰椎痛等病。 四、本年度养生保健要点保护脾胃最为重要。 1、 药物:在饮食物中,可选择添加苦味温燥的药物,如厚朴、苍术、半夏、白豆蔻、藿香、紫苏等,可以有效防治寒湿病邪侵袭人体。 2、 饮食:宜食用味偏苦温、偏燥的食物,如杏仁、米醋、米酒(将大米加水蒸熟之后,与酒曲拦匀发酵之后制成)、李子、橘皮、槟榔、莲蓬、三七、艾叶等。苦温食物能够健脾燥湿,一般需要烹制熟后,其疗效才能更好地发挥,因此,熟吃苦温食物具有明显的除湿化痰功效。 如果夏天体内湿气过重,可选择食用下列四种苦温食物。( 1 ) 米酒 米酒 150 毫升,放入锅中加水 250 毫升煮沸,打入 1 个鸡蛋,并不断搅拌,做成米酒蛋花汤食用。能温中燥湿,补脾益肺,治疗老年人由于脏腑功能减退,湿邪停聚体内而造成的慢性腹泻、夜尿频多症状效果尤佳。( 2 ) 杏仁 每天清晨取杏仁七粒,放在口中细细嚼碎,与津液共同咽下,能燥湿化痰,有健脾养颜的功效。杏仁与天门冬等量,加水煎煮之后服用,能除体内痰湿,治疗咳嗽痰多、心烦口渴。( 3 ) 李子 选新鲜李子 500 克 ,洗净去核,切成 1 厘米 见方的小丁,加入适量水及冰糖,放入锅中同煮,至汤汁浓稠、果肉软烂时关火即可,可代替果酱配合面包、馒头等食用,有除湿、止渴、利尿的功效,可治疗湿热停聚体内而引起的头晕头疼、胸闷恶心、发热口渴。但李子易损伤脾胃,经常有腹泻、腹胀、嗳气等症状的人不宜多食。( 4 ) 米醋 在炒土豆丝、绿豆芽、白菜等蔬菜或烹制鱼、虾、排骨等时,加入米醋。有除湿、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治疗夏天出汗过多而导致的乏力、食欲减退、口干、视物模糊等症状。 3、 健身:选择健身操、气功、太极拳等运动项目,适当增加肢体的运动量,每日有规律性的锻炼身体,可以增加身体的耐寒能力;适当的活动筋骨,可以有效防止关节强硬、拘挛等骨关节病;气功、太极拳等运动,可以通经活络,温运阳气。
个人分类: 中医研讨|6345 次阅读|2 个评论
《习医心悟》选录(3)
张三火 2008-12-30 19:30
学习运气学所感 08 级科学班研究生 过敏杰 在接触中医学之初,我就听说过有门叫运气学的课程,而且其非常深奥,可以说是晦涩难懂。很多老师都说过:只有学懂了运气,才能真正懂得中医,才把握住了中医学的精髓。本科毕业时,就可惜自己没学过。不想,到了研究生却有机会来学习它,并且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在运气学上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能有机会学习它,这让我感到万分荣幸。而任课的张老师不但学术精深而且教课生动,这无形中又是我们学习中的一大助力,下面我就谈谈我学习运气的一些感受和所得。 五运六气,主要是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的。什么是五运呢 ? 五运,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动。什么是六气呢 ? 六气,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的变化。因为暑和火性质相同,所以运气学说中的六气是指风、君火、相火、湿、燥、寒。五行临御五方,合应五时,就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时气候更迭的主气,反映出一年中气候寒、热、温、凉的变化。故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素问天元纪大论》)。五气和五行,分之则二,合之则一。化气为风、寒、湿、燥、火,成形为木、火、土、金、水。形气相感,形化气,气成形,形为阴,气为阳,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故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天元纪大论》)。五行与十天干相合而能运,六气与十二地支相合而能化。故曰:运气者,以十干合,而为木火土金水之五运;以十二支对,而为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气(《运气易览》)。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变化着的整体。中医学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经历着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规律,它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均有一定的影响。运气运行所形成的正常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一刻也不能脱离自然条件。人们只有顺从自然的变化,及时地做出适应性的调节,才能保持健康。故曰: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苍天之气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素问生气通天论》)。人类长期生活在自然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节律,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顺应自然的变化,调节脏腑机能,保持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如人体的气血运行可因四时气候的不同而发生节律性的变化。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气血也(《素问八正神明论》)。从人体水液代谢和调节上,可以看出运气与生理活动的密切关系,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这是人体为适应气候寒热变化而表现出的生理反应。 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化收藏是必需的条件。但是,如果这些规律反常或变化超越常度,又必然不利于生物的生存,故曰: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丹(《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六气合于四时,在正常情况下,能促进万物的生长,若六气太过或不及,就成为六淫,则为致病因素了。当气候顺逆失常时,人们如果不注意摄生,就会引起疾病。所以说: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素问六微旨大论》)。所以,人们必须经常保养精神,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才能适应气候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而尽终其天年。 古代医家十分注重运用 五运六气 这一理论,悉心研究致病因果与病情的发展,提前预防可知未发疾病,辨证施治已发诸证。因此,现代中医在精通医与药的同时,学习和运用 五运六气 有助于拓宽临床辨证思路,提高临床施治技能和临床疗效。 比如说乙酉年 (2005 年 ) ,乙庚化金,乙为阴干,阴主不及,中运为金不及:酉年为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又属 太乙天符 ( 特殊的运气化合形式 ) 之年。本年第 5 步之客气厥阴风木加临于主气阳明燥金之上,形成主气胜制客气,即金克木,使客气风木无从司令,木化为火。由于金运不及,火来克金,同时木又来反侮,尚且四之运的客运火加临于主运金之上,使凉燥之气减折,气候应凉而反热。《素问 五常政大论》曰: 从革之纪,是谓折收。收气乃后,生气乃扬,长化合德,火政乃宣,其发咳喘,其脏肺 。 2005 年 11 月 7 日 ( 立冬节 ) 中央气象台预报: 11 月 8 日 ,黄河以北气候进入冬季,江南尚为秋季,广西和福建南部,广东、海南为夏季, 1 年四季的 3 个季节以后几日在中国版图上同时显现: 11 月 18 日 ,北京才进入冬季,是五十一年来最迟的一天。本年秋季比往年气候炎热,且持续时间长,尤以华南为甚。这种气候现象民间称为 秋老虎 。 下面是我看到的一个病例,其诊治过程中充分运用了运气学说,并且取得了明显的疗效。患者,男, 65 岁,农民, 2005 年 10 月 7 日 初诊。咳嗽频频,声音响亮,痰色白量少,咳吐不利,咽痒难忍,咳甚则引左侧胸胁疼痛,昼轻夜重,已 20 余日。在县医院诊断为喘支、肺气肿,经治疗效果不佳。近半月又添腰痛、喘鸣、纳差。经亲友介绍找中医就诊,刻诊:此疾每在季节更替之时必发,已 20 余年,逐年加重。望之面色略紫、唇绀,舌紫红苔薄,根部黄腻;切之寸脉滑数,关尺浮滑数有力。辨之为秋燥伤肺,治之以清泻肺热,疏风止咳。方拟栀子豉汤合温胆汤、过敏煎加减。处方:栀子、豆豉、甘草各 15g ,枳壳、竹茹、防风、柴胡各 12g ,橘红、茯苓、半夏、乌梅、五味子、僵蚕各 10g ,杏仁 10g ,萆薢 20g 。 3 剂,冷水煎服。 10 月 10 日 复诊,咳嗽减轻过半,咽痒已能忍受,胸胁痛基本消失。因口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脉滑大劲数之故,栀子、豆豉增为 30g 。前后共 5 诊而平。当年咳嗽未作,次年仲春乃发,但症状轻于往年。按语:本例咳嗽,每到季节更替之时发作,经年医治乏效,此次发作严重,乃是肺之宿疾,又恰逢 三合 之年,更值秋季燥热,感火燥之邪而致。肺属燥金,人身小天地之气暗合宇宙大天地之气,同气相求,导致宿疾提前而发,且重于往年。秋分之后,天气应凉,今反大热,为 邪气反胜 之变,即遵《素问 至真要大论》: 燥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之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 之旨,用栀子豉汤之苦寒,温胆汤之苦甘,过敏煎之酸辛与之,药物平平,效果显著。 运气学说是用阴阳、五行、六气体系来阐述宇宙间万物生长、衰老、死灭过程的一门学问。人处在天地气交之中,天地相交之气必然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为了使变化莫测的天气有章可循,古人用天干地支和五运六气、二十四节气来记录它,就是让后来的人们,遵循这个规律去推求岁运岁气的异同,来认识疾病、预防疾病,为医者提供一种方便的法门,这也是中医的一大特色。明朝徐稚的《运气商》曰: 不明五运六气,遍检方书何济? 马莳又曰: 学者熟究,明其大义,则每年每月气候、病证、治法,无有不应。 《内经 素问》更有 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此之谓也。 【参考文献】 1 清 . 石寿棠 . 医原 . 第 1 版 . 南京 :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1. 2 刘力红 . 思考中医 . 第 2 版 . 桂林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30-131. 3 北京中医学院中基教研室编 . 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 . 第 2 版 . 北京 : 人民卫生山版社 ,1973:154.
个人分类: 教与学|528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