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年轻人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年轻人

相关日志

要多帮助年轻人,不能剥削年轻人
热度 10 yuliping 2013-6-5 19:43
刚才看到一个帖子,写到东北一高校某学院制定政策:“在团队内的青年讲师晋升副教授,其论文可以有两篇第二作者(第一作者是团队负责人)”,引起了一些争论,我想谈谈一些看法。 团队的重要性是不要怀疑的,年轻人才到单位工作,如果不能尽快融入和适应环境,对开展工作是相当不利的。我是针对现实问题的客观描述,其实最理想的状态是,一切按照规范公平的制度来,年轻人即使不能很好融入团队,也一样能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当然,这是中国梦。 团队是什么?团队应该是学者为了做好研究工作而形成的一个组织,在一个或数个研究方向下,大家互相支撑,共同做好研究。问题是团队也会异化,变成了少数学科带头人的山头,团队成员必须听话,比如从事学科带头人指定方向的研究,以及从事相关的杂务。如果学科带头人权力很大,本质上对学术是不利的。 据我了解,国内现在一些知名的研究所和部分高校,团队负责人或部门领导权力很大,比如年轻人申报的国家课题,课题经费归团队负责人支配,这是十分荒唐的。 我尊敬的一位老师,他是国内某学科领域的大家,主持的课题很多,但是他将课题经费的绝大部分给做课题的核心骨干和年轻人,真的令人敬佩。 我现在也算一个小团队的负责人,但我多年来自己立下了做人的规矩:要多帮助人,不能剥削人。我一直在科研第一线,自己多辛苦一点没有关系,尽量少麻烦别人。所以目前聊以自慰的是,我的第一作者论文已经超过 100 篇了,许多论文有其他合作者的贡献,但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 对年轻人而言,最好的状况是人为因素不会影响自己的科研,不会影响自己的职称评审、工资收入以及基本生活,然而这太难了,对于一些不够强大的年轻人而言,碰到一个好领导太重要了。中国一切难以靠制度,此外许多不合理的东西变成了制度。 2013.6.5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0611 次阅读|10 个评论
我劝年轻人早日离开北京
热度 14 xupeiyang 2013-5-26 12:58
现今的北京,不是10年前、更不是20年、30年前的北京了。1978年,我们来北京的时候,人少、车少、环境好、北京人特热情,社会和谐,东西便宜,没有什么压力。 北京没有什么好,房价全国最高,空气严重污染,各种压力很大,奋斗20年也看不到希望,80后,特别是85后本科和硕士,甚至博士不如回家乡,不如去小城市。北京是政治、文化、经济、科技。。。。。。中心,但与你没有多大关系,你享受不到首都文明和好处。 当然,上海、广州、天津、深圳等大城市与北京都差不多好坏。 截至5月1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33.6%,而十年前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89.68%。随着离校日期趋近,许多工作未定又不愿离京的应届生开始寻找临时落脚点。在崇文门附近一户130平米的公寓中,住进了40人,以应届生为主,“这里让我们感觉自己离北京没那么远” (北青网) http://t.itc.cn/fpA77 【北京对“大龄青年”说不 如何“移民”北京?】一则关于“北京限制非京籍毕业生落户,本科生不超过24岁、硕士生不超过27岁、博士生不超过35岁”的报道,令不少谋求落户北京的大学生陷入恐慌。有网友称:“悲凉啊!连奋斗的资格都没有了…”那获得北京户口的正常渠道又有哪些? http://t.itc.cn/fmBs7 【北京购车摇号突破150万人 中签率只有1:82】今天北京将举行本年度第5期购车摇号,本月购车摇号个人申请者已超150万人,因弃号加入的中签指标比上月减少了9个,参与摇号的人数相比上月又增加了2万余人,故本月中签率再创新低,达1:82。 【人民日报: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 一代穷世代穷】农村生源在重点大学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读书改变命运,这条路越来越难。农村孩子不愿跃“龙门”弃考现象屡见不鲜,症结在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竞争不公平,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步步落后。补齐农村教育“短板”,非一日之功。 http://t.itc.cn/ftkmu 烈日下环卫工背外孙女扫街 5月23日,在福州街头,一名四十几岁的女环卫工一步步清扫着路边的垃圾,而她身后的小背篓里,有一个1岁左右的小女孩。女环卫工顶着烈日扫完500多米的街道后,在路旁的树荫下坐了下来,趁着休息的间隙,女环卫工赶紧给背篓里的小女孩擦擦汗。(新华网) 这在福州可以,但在北京是绝对不允许的,北京穷人的生存更难。
个人分类: 美丽中国|4379 次阅读|27 个评论
给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
热度 2 sarstone 2013-5-24 12:55
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刚刚走向社会,除了新鲜感,更多的往往总是感到郁闷和纠结。一来,大事小事,自己都做不了主;二者,做事做人,面对上级师长父母,动辄这也不对那也不妥,受到无数批评教诲。怎生一个“烦”字了得! 毛泽东当年有“恰同学少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诗句,何等豪情!尽管时代不同,追求有异,但这种极度自信, 自我中心,和目中少人,其实也是当代年轻人的共同心态和写照。然而,当理想与现实碰撞,批评和教诲纷至踏来,挫折与磨难接腫而至,烦闷,也就不奇怪了。 年轻人进入社会,常常听到旁人说自己“不成熟”,在心理学上就是指“社会化”还不足。人的社会角色是特定的又多样化的,不同的角色要求有不同的行为规范、礼仪要求、和责任担当,当然更要求掌握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和基本行为规范。这些社会化的规定性常常与年轻人的天性相抵触。年轻人特有的品性,有的如闯劲和创新,可以坚持或光大,更多的如矫情和任性,则需要放弃或按下。 社会化要求,早接纳,早适应;多学习,多如意。这里不存在孰是孰非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妥当适应,如何更好更快适应的问题。有的人成年以后还是适应不良,轻者造成焦虑和抑郁,重者如出现“反社会人格”,甚至需要“再社会化”,那样就会演出人生悲剧。 怎么办?年轻人,不能总纠结在个人情绪上。其实,无论是郁闷、还是苦痛,都只是所有人成长必然经历的一部分,没有什么特别!我们必须时刻关注自己人生的长远目标,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理想和价值追求。 任何事物发展都必须有一个时间过程。人生也绝不是一次只有轻松享受的假期,烦闷和痛苦,都是成长必然经历的磨练。学习你该学习的,担当你能担当的。这样,你才会带着、伴着暂时的苦楚,坚定前行、成长。这个过程有三点转变定要把握,在关系维度上,要从自然人转为社会人,即从个人中心转向群体一员;在机能维度上,要从生物人转为经济人,即从单向索取转向劳动取酬;在价值维度上,从只知吃喝玩乐的皮囊转为注重责任义务的担当,真正成为完整独立大写的人。 放下自我,放下自尊,放下自恋;向社会、向工作、向他人取经;尊重周围的一切人事;从批评中学习,在挫折上成长! 用爱心引导自己的前进方向,用信心营建自我的精神家园,用诚心赢得个人的社会支持,用虚心获取人生的成长阶梯,用恒心证明自己的生命力量。让“五心”伴你成就幸福人生!
个人分类: 感悟|5061 次阅读|2 个评论
【马云:年轻人必须思考的4大问题】
seoal 2013-5-20 06:16
【马云:年轻人必须思考的4大问题】 1.什么是失败?放弃就是最大的失败。 2.什么叫坚强?经历许多磨难、委屈、不爽,你才知道什么叫坚强。 3.你的职责是什么?比别人多勤奋一点、多努力一点、多一点理想,这就是你的职责。 4.傻瓜用嘴讲话,聪明人用脑袋讲话,智者用心讲话。
42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年轻人说气话!
wdkingyong 2013-5-16 11:39
最近就南昌大学校长被调查事件,评头论足,老少对骂,由大学之争到省份之论,科网内可谓硝烟四起。 有意思么? 一、就事论事。只说事件,说完罢了。何况,这件事还在调查中,就非议一片,科网这群大老爷们还真(省略1万字)。更甚的是,有些人喜欢马后炮,喜欢倚老卖老,甚至习惯性落井下石,就让人免不了生气,免不了辩护,后面就“对骂”起来…… 有人拉开了事件的导火索,有人加入到对战中,更多的人只抱着起哄的心态“搅和”事件,最后无声地落幕。其实,根本就没有对战,只是世间的是是非非而已,别太当真就行。 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流言止于智者,通过事件,我们可以吸取教训,没必要争得面红耳赤甚至抡胳膊踢腿,真有本事的就去教育部闹闹看。这个世界,用嘴的人总比用脑和用手的人多,我们都是平凡人,不谈治国方略之大论,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如果你能善待他人,不是处处争锋相对,别人不会因为你是南昌大学人、江西人、河北人、山西人……而瞧不起你的,中国是一家,为嘛分个你我他呢?行得正坐得稳,与其评头论足,不如脚踏实地。 三、年轻人可以犯错。不要说“我对这位年轻人的评论真是很无语”,“年轻人可不要这样想啊”,你们也是过来人,有过这样那样的想法,一个“无语”一个“不要”,难道我们的想法就一定得站在你们的高度上了?我不认为谁对谁错,只是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说话更现实一点,也就是就事论事一点。年轻人咋了?你们可以给建议,但不可强行逼迫,更不必无语绝望。那样只是你们自己的事,50年后100年后的世界难道还是你们50后、60后、70后的? 浅薄之处,请拍砖!
4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似乎创业的年轻人中富二代的比例挺高的
热度 9 cutefay 2013-5-15 10:14
我的同学和年龄相仿的朋友中,有个别人自己创业。我发现一个规律:年轻创业者中富二代的比例比一般群体要高;创业做得比较好的,往往都是富二代的。 我认识的七八个创业者中,有两个人是公司开得还不错,其中一位比我年龄小几岁,拥有三家公司,还是其他数家公司的董事,一边开公司,一边做到博士后、去政府部门挂职等,可以说是商界、学术界和政界通吃的人物;另一位则开了一家公司,公司让别人帮忙经营,自己去找了一份其他的工作做做。后来我才逐渐了解到,这两个人的家庭,还是有些背景或财力的。我认识的其他家庭条件一般的创业者中,大多是经营一些小买卖赚点小钱,而还有一位是很有经济头脑的,创立的公司发展很不错。 在以前的年代,似乎从穷人开始,白手起家创业成功还不算太难,而在现在资源越来越集中的情况下,穷人白手起家创业的难度似乎高了很多。一方面,创业需要资本,一般家庭很难拿出大量的创业成本;另一方面,创业往往需要人脉资源,一般家庭也难以有这样的人脉资源。而富二代和官二代在这两个方面还是很占优势的。此外,从思想观念和心理压力上,富二代和官二代也是比一般家庭的人更有优势,富二代和官二代在创业上,往往不用顾虑太多,即使赔了,也没有太大心理压力;而一般家庭的人往往会很怕输,因为输了就一无所有了,并且可能还要背负着大量的债务,所以一般家庭的人往往在创业上没有富二代和官二代那样敢拼敢冒险,因为一般家庭的人顾虑太多,输不起这种顾虑可能会让人有些畏首畏尾的心态,从而失去很多商机。 我这篇博文里探讨的创业者的现象是指年轻创业者,年轻人创业的本金往往是来自父母和亲戚,不是自己的,所以更容易有上述提到的现象和心理。还有一些人创业是中年之后才创业,那个时候他已经有一些资本积累了,也有一定的人脉,虽然他可能出身于贫困家庭,但他创业时其实已经算是有实力的人了,这种就不能算上面说的白手起家的情况。 此外,之前还看到一则微博:比尔*盖茨的老妈是戴尔的董事,比尔*盖茨的第一笔生意就是他母亲介绍成功的;巴菲特父亲是国会议员,现在巴菲特回忆录吹嘘自己是8岁时已经出入证交所,其实第一次去是他父亲带着他去的,美国著名的证券公司高盛集团一个董事还专门出来接待他们。 总之,创业的原始积累还是很重要的。没有原始积累,很难进行资本运作。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5724 次阅读|10 个评论
年轻人爱吃的
xupeiyang 2013-5-4 16:45
今天是青年节,请吧。
个人分类: 食品问题|2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年轻人的心事
热度 7 wangdh 2013-5-2 23:28
年轻人的心事 (王德华) 在博文: 冬天了,想起小时候的农村 后有一则留言,我一直记着。是一位小伙子看到我文后的冰花,感情受到触动,写的几句很有诗意的文字。那是一幅很美的画,画的是一个青春少年在思念一位他喜欢的姑娘。或是夜读突有所思,或是周末在宿舍暗想。姑娘也许知道,也许还不晓得。 寂静的冬夜 在窗户上呵一口气 无心的划 最后是她的名字 .... 我随即回复: 感动。给她打电话吧。 感动心热的文字,会时不时想起来。想起来的时候,又是一阵的心热。 去年初春的一天,突然收到一个学生的短信。学生是有事请假,末了写了几句:老师您的眼睛好了吗?别劳累了,注意休息啊。这是一个很腼腆的学生,平时不善言谈,做事情规规矩矩。这些年来,第一次收到、读到他这样的文字,真的很感动,心热了好一阵子,也一直想象着他的样子。 偶然看到一个链接,听到一首很动听的歌,《那些花儿》。听到“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 ”,突然就有了些感触,心里乱乱的。小学的同学,初中的同学,高中的同学,大学的同学,研究生的同学、朋友,博士阶段的同学、朋友,一股脑儿都出来了。想那些曾经的岁月,想那些过去的青春,想那些我们曾经拥有的春秋和冬夏。等回过神的时候,感觉自己还是很年轻啊。啦啦啦..... 那些花儿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他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他们都老了吧 ? 他们在哪里呀 ? 我们就这样 各自奔天涯 啦 ... 想她 啦 ... 她还在开吗 ? 啦 ... 去呀 !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 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他们都老了吧 ? 他们在哪里呀 ? 我们就这样 各自奔天涯 啦 ... 想她 啦 ... 她还在开吗 ? 啦 ... 去呀 !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啦 ... 想她 啦 ... 她还在开吗 ? 啦 ... 去呀 !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4663 次阅读|14 个评论
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与年轻人共勉
热度 2 tianyizhang6 2013-4-28 22:29
有些朋友知道,我成立“转载圈”的一个直接原因是讽刺科学网选一篇“转载当原创”的博文置顶,而且之后并没有任何说法和解释。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我自己觉得花在科学网上的时间(包括写、读、评)太多,所以要求把这个时间控制在 1.5 小时 / 星期以内。“转载圈”成立后,我觉得自己啥都可以说,于是就只写不读。但这个不是太好,因为人类是需要联系的。如果大部分人都只写不读,那这个世界悲惨得更快。所以我想做出一些改变,决定停止写博文一段时间,而多看看。我的最长记录是两个月不写,看看这次能撑多久。 我现在已经不年轻了,但还是有很多话想说。如此类推,比我年轻的同学们应该有更多话要说。这个世界的现实确实不会令任何还愿意思考的人满意。但话又说回来,我们在现实中要热爱自己,热爱自己所爱的人与事物。为了做到这些,我们还是要努力提升自身价值。 对我来说,在芝加哥大学这段时间的一个收获是可以在这里看到不同层次的年轻人。芝加哥大学算是好大学,但又没有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那样云集的全是最优秀的年轻人。在芝加哥大学可以看到一些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也有一些我认为是做得比较差的。 我认为做得好的和做得差的同学的一个显著区别是他们对时间的管理能力不同。大学同学需要把上课、学习、运动、、 party 、工作的时间安排好。大学的学费很贵,不少同学都要进实验室或者别的地方打临时工。研究生有工资,但上课、作业、研究也可以让他们焦头烂额。在这种情况下,时间安排就显得很重要。一些本科同学可以很按时地到实验室工作,有一些则不定期的出现甚至有时候不来还不打招呼。按我的经验,第一种同学的领悟力、工作态度都要显著地比第二种同学好。从他们的现状,也基本可以预测他们毕业以后的样子。 时间是一个最难管理的小动物,能把时间管好,别的东西也可以管好。所以,我想跟科学网的年轻人说的是: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东西上,也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要提升自己的时间观念,建立自己的时间表。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73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年轻人是否选择科学:梦想、理想、志气和智趣--饶毅
liyibo666 2013-4-26 10:12
年轻人是否选择科学:梦想、理想、志气和智趣 精选 已有 552 次阅读 2013-4-26 09:24 | 个人分类: 科学 | 系统分类: 教学心得 欢迎各位青年学子和家长来北大咨询。因为今天到场介绍的只有我是理科,所以我也顺便推介自然科学。 北大不仅在人文社科长期是全国顶尖的学校,也是理科的顶尖学校。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从约 1980 年到 2000 年为全国高中毕业生申请最热门的学院,原因是本院长期享有出国比例最高的“名声”。在出国和获国外研究生奖学金方面,北大领先全国、生物学领先其他学科。北大生物的毕业生在国际学术界出类拔萃,并非常识、但不久可能会众所周知。 近年来,因为中国不同行业的发展,也因为家长和学生大大方方地表示关心本科毕业后的收入,多数学生和家长不再热衷生命科学,这不奇怪:关心个人收入在正常社会合情合理。 目前,向往本科毕业后高工资的年轻人确实应该优先考虑其他院系和专业。这样的分流对生物学也是好事:可以分开自己真正的爱好和应付他人的答案。长期以来,不少家长和学生为获奖学金留学国外的“高待遇”编织了复杂的故事,最后自己也似乎相信了原本编给他人的答案,出国后发现收入低于当年国内考分不如自己的人而欲分道扬镳,实为理所应当。 在新形势下,北大理科、特别是北大生物希望吸引的青年也许主要是:有梦想做出推进人类知识前沿的发现、有理想做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发明、有志气证明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有智趣对自然进行探索和思考。 当然不必对这四方面有同等的亲和力。也不是说其他学科和行业没有梦想、理想和志气。 很多人能理解自然科学方面的梦想和理想。但这里提出的志气和智趣可能需要商讨。 恐怕没有很多中国人认为需要证明中华民族是否聪明,因为我们在困苦的年代需要忘却现实地为自己鼓劲,也因为一般缺乏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了解和比较。如果大家都清楚我国古代的科学基础远落后于西方、我国近代成就如果能点缀任何一本自然科学教科书就会被用来沾沾自喜,可能头脑会更清醒;如果大家知道简单但冷酷的比较(我泱泱大国本土十几亿人还没突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 0 记录,而 7 百万人口的瑞士有二十多位、一千多万人口的犹太人有爱因斯坦等一百多位、日本本土的科学家从 1949 年至今已十几位),可能会意识到我们中华民族在较易客观比较的领域还没有证据我们特别聪明,尚需证明中国人并非只会背外国人成果写的教科书、做外国人的好学生,而自己能发明大量外国人要使用的成果、产生较多做外国人教材的知识、出现一批全世界推崇的成就。所以说,有志气证明中华民族智慧的青少年,也可以考虑加盟自然科学。 如果有些青少年不仅不被世俗所束缚,也不被梦想、理想和志气所驱动,但追求人类特有的智力深度、为大脑产生的美所激动、对自然界的未知兴趣盎然,那么,智趣可能得到满足的一个行业也是自然科学。 当然,“智趣”也可以说就是“好玩”。 我们现代生命科学与自然科学其他学科一样:很好玩。今天的生命科学,可以出现很美的结果,例如这是 1997 年我实验室发现特定基因产生之 mRNA 在蛙胚的分布,它也在欢迎报考北大的青少年。 下一张图是北大生科院苏晓东老师发表的,这位本科学习物理、后来研究生物的老师通过观察一个蛋白质中原子的分布,可以感到生物学的美早已透过外观而深入到分子层面。   现代生命科学还可能触及哲理。 2006 年起,英国剑桥的 Owen 教授认为通过包括核磁成像等现代物理学方法,可以与部分植物人交流。我希望这能激励青年人以后阐明人类智力的脑基础。 还在 1995 年,瑞士 Basel 大学的 WalterGehring 教授发现,用一个基因( Pax6 )可以在果蝇身体很多部位,如触角、大腿、翅膀,制造眼睛。他的发现提示可用分子生物学制造人工器官。可惜迄今不能在高等动物实现,但这也许正好留给今天的青少年以后有一个极好的机会,盼望你们未来发明制造人类器官的方法。 生命科学在医药、农林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北大生科院邓宏魁老师制造的干细胞可以治疗老鼠的糖尿病。我们希望以后的学生也可以把动物的研究延续到人类,治疗人类的多种疾病。 北大生物本科毕业、现任教耶鲁大学、明年即将全时回国的邓兴旺老师,通过分子生物学理解植物的生长,并试图应用基础研究的知识改善农作物。我们期待今天的青少年、以后的生物学研究者对人民的日常需求有所贡献。 生命科学的研究从原子、分子、细胞、组织、系统、个体到群体、生态等多个层次,涵盖学科如:生物物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行为科学、生物信息学、进化生物学、保护生物学、生态学等。不同的层次和学科适合不同的青少年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自己的爱好。 生命科学的研究也较容易为不从事科学研究的普通人所理解,如分别到访北大生科院的胡锦涛和习近平等在了解了生命科学前沿研究和学习了新知识后,也兴致勃勃。今天的青少年如果以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也较易得到你们的亲朋好友、岳父母等的理解。我十几年来文字介绍科学源于当年口头与朋友的父母们分享他们孩子的研究之乐。 如果你们爱好生物学,而希望得到适合个人特性和兴趣的教育,并获得生物学之外的基础,北大生科院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我们努力建设的特色是: 1 )个性教育; 2 )交叉研究。 我们得到学校的支持,已开始了个性化教育:除少数几门必修课以外,其他的课程全部可由学生在征求老师意见的情况下,制定有学生个人特色的方案,以利发现特长、发挥特色、发展特质。 北大其他学院有相当多的老师实际研究生命科学的重要问题。例如,爱好数学的学生可以和汤超老师等用方程式研究生物;爱好物理的可以和谢晓亮老师等一道用现代光学成像研究生物;爱好化学的更有化学学院很多老师,制造研究生物的化学探针、设计药物 … 。在北大,心理学、医学、计算、工学等等与生物学交叉也很常见。 北大生科院在研究方面努力的目标是有重要和长远意义的发现和发明;在教学方面希望培养有科学精神、有智力传统的学生。 生命科学最有趣的发现不在过去,而在现在和将来。生命科学是青年们大有可为的学科,它等待更多有理想、有梦想、有志气、有智趣的中国人加入。(也再次提醒:在乎毕业后收入的暂请小心)。 当然,以上都是我的偏见,不过谁的选择能脱离偏见?恐怕不容易分开:选择共鸣的偏见,选择喜好的学科。 这很可能是我最后一次为北大生物招生做介绍,我的热情与第一次有增无减。 我们欢迎报考北大的学子;欢迎选择生物的青年;欢迎好玩研究的同学。 祝大家在未名湖畔度过美好的四年。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684106.html
8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好的教育究竟应该赋予年轻人什么
duanrf 2013-4-7 09:52
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探讨教育使命 “好的教育究竟应该赋予年轻人什么” 《中国青年报》(2013年04月07日01版) 本报海南博鳌4月6日电(特派记者任明超)“好的教育究竟应该赋予年轻人什么?”在今天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圆桌会议上,20位来自亚洲和世界各地的政、商、学界青年领袖和点评嘉宾,在主持人芮成钢的引导下,共同探讨教育的使命。 “年轻人要有梦想,更要敢于大胆追梦。”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认为,现在中国太多的年轻人缺少理想,欠缺追梦的勇气。 早前的一次面试让张亚勤深有触动,一位专业对口的名校大学生,最后决定放弃微软而选择公务员,理由是“在那里可以建立人脉,可以拿到房子的补贴,至于具体做什么事不重要”。他觉得,年轻人选择当公务员服务公众是件非常高尚的事,但当大多数大学生为了稳定而放弃追梦的挑战时,在一定程度上不得不说是中国教育的失败。 张亚勤告诫年轻人,人要有梦想,不要被社会大环境所左右,每个人可以追求不同的梦想。爱因斯坦在拒绝以色列政府邀请他出任总统时,讲了一句很著名的话:政治是暂时的,方程式是永恒的。 对于好的教育,张亚勤用“真”和“能力”来概括。他认为,教育最根本的是要真诚、真实,追求真理,现在社会很多的假大空,人们缺少信任及安全感,就是因为教育体系没让我们变得更真实,没把最真的东西开发出来。另外,教育应该是把所有知识忘掉之后的能力,是创新能力,是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教育要把每个人的想象力发挥出来,要把他的个性彰显出来。 谈到中美教育差异,从小接受美国教育,又对中国教育体制有所了解的美国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认为,美国教育体制的优势正是批判性思维,不是教他们怎么做,而是为什么这么做;而在中国更多的是全面教育,中国的教育更重视价值观和想让被教育者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这一点跟美国很不一样,两者可以互相借鉴。 对此,来自台湾的企业家丁广鋐觉得,好的教育就是东方的伦理观念和西方的求知精神的结合。 “教育不是单纯的传与授,而是一种启发。”美国兴腾科国际教育集团执行总裁马振翼认为,好的教育要启发人的自信心、梦想、知识、勇气等,好的教育可以让人思考以前不能思考的东西,想象以前不能想象的事情,完成之前自认为做不到的事情。也许若干年后你不记得大学里学过什么,但你会记得某位老师、某个朋友说过的那句话,因为它在人生的转折点改变了你的思考模式。 通过超级女声一夜成名的歌手张靓颖,在被主持人芮成钢问到,如果当初不参加超级女声而选择继续求学,是否会像今天这样成功时,她非常认真地回答,我相信我同样会很成功,因为我有健全的人格,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事业,而在于你是否有健全的人格和信仰,你有信仰就可以获得快乐,一个快乐的人生怎么样都是成功的。 她觉得好的教育就是“示范”和“引导”,父母给的所有东西只是基础,未来的人生怎么样,一定靠自己。
12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究竟是谁在误导年轻人?!
热度 26 张海霞 2013-3-24 20:00
这几天网战硝烟再起,程老师的力作《愿为真理轻荣辱》可以说是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昨天下午我在家里为全家人读了这篇博文,程老师这种求真求实的精神得到了老少三代的一致支持和敬仰。今天上来就看到另外一篇《中国式公正》,以及曹博主的《公正不等于不食人间烟火,切莫误导年轻人》,真的是有话要说:究竟是谁在误导年轻人?到底我们的年轻人需要怎样的引导?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们不能决定什么世界和未来,我们也不是处在一个“世外桃源”里不食人间烟火,现实的很多问题不可回避,社会上的很多不正常和不公正的现象也不需要回避,但是既然选择了做一个科研工作者、一个知识分子,我们要对科学有足够的敬畏;既然选择了做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教育我们的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学习必要的技能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是混淆视听、颠倒黑白! 科学上,更是容不得半点的含糊,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不因为是谁而改变,这是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知识分子的基本素养!不能够坚持这条底线的,请不要说自己是知识分子! 做人上,人情练达世故圆通,本无可厚非,可是故意的曲意逢迎、口是心非确实不可取,尤其遇到讨论专业问题,更不要采取这些“人情世故”作为借口,否则这世界上就没有了科学的立足之处,因为“Super Leader” 可以决定一切真理,这有意义吗? 人人都有错,出错不可怕,可是这种“执着”地不认错不改错,徒留笑柄!就如同有一位博友的留言:老吴见吴老,情何以堪?无论是谁,都不要是这样的老羞成怒状态,在学生面前,你唯一不误导他的就是要真实地做人,年轻人看得清楚着呢!留一点师道尊严、留一点知识分子的颜面吧,不要在这样的“伪科学”问题上用你“伪导师”的尊严误导青年人了! 为程老师愿为真理争荣辱、敢为公正斗骑墙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鼓掌!愿科学网上这样的真正的导师多一些,那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导师少一点儿!
个人分类: 杂文评论|12996 次阅读|26 个评论
无厘头的一顿乱说···
热度 1 zengshu401 2013-3-19 00:01
今天又一个人在实验楼加班,好安静的环境,突然觉得大学城的安静真的很适合想问题、做科研。 大学读的是中医,感觉自己脑子里已经适应中医,就常会看古文有关中医的书籍,可现在虽说也是中医的研究生,却天天学着西医的知识,做着有关中医的西医化研究,以前喜欢看古文却一点也不喜欢看英语,所以英语一直都不是自己的强项,现在好了,天天都要看外文文献,看了一个星期,可能水平真的不是很强,但是慢慢觉得英语也挺好玩的,前两天跟老板一起吃饭,老板以一个过来人跟我们传授经验,老板觉得中医是很实在的,它就是能解决很多问题,作为年轻人尤其是学中医的年轻人一定不能把中医给丢了,我很赞同老师的观点,可是读书的我们也很无奈,临床要搞,而且这西医水平还不能比西医院校的,所以学中医压力确实挺大的,主观不说我喜不喜欢中医,就是我很喜欢,可我也面临中医的就业难的现实,所以不懂西医能行吗?老板也觉得我们这代活的好辛苦,说句心里话,我也觉得好辛苦,看我现在天天看看文献、天天面对着老鼠,每天两次给大鼠灌胃的工作量啊 ··真的好累,今天做杂活磨得我手都起泡了,天天抓老鼠还是500g的大鼠呢,手也总是酸痛酸痛的,这些苦这些累没办法跟别人说,说出来就是被鄙视的对象了,老板经常说吃亏是福,多干活多做事少抱怨,可是我自己也不知道可以坚持到什么时候,有时候想一个女生有必要让自己那么苦吗 ··坚强吧· ·相信付出总有回报,鼓励一下自己吧··看我刚做完了实验设计的,还是很高兴的,而且还看了篇文献,现在做到不害怕英语,觉得自己也可以很好掌握英语的时候,我也不会忘记中医的学习,加油吧· ·相信美好明天的到来··睡觉去啦· ·
4279 次阅读|8 个评论
现代年轻人的工作压力
热度 3 cutefay 2013-3-15 15:49
有一次跟一位朋友谈起年轻人的话题。我们都发现这样一个规律:现在的年轻人,稍微收入高点的,基本上都工作很忙,经常加班或者经常出差,非常辛苦,有的甚至一个月也休息不了一两天。尤其是年薪在20万以上的年轻人,更是如此。而这些常常加班的年轻人,往往也都是很有能力,或许也正是因为有能力,所以领导希望能够更充分地利用这样有能力的劳动力吧! 其实大多数年轻人其实并不愿意这么拼命地工作,但没办法,工作需要。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就没办法在现在的岗位上继续做下去。为了能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为了能够表现得更好让自己有更多的升职机会,就只能这样拼命地工作。 弟弟在北京一家知名网络公司工作,收入比我高很多,也是经常加班,并且经常通宵加班,第二天领导也不让休息,还要照常上班,他和同事们都很不情愿这样,但不这么做不行,会受到处分,甚至会被开除。我之前还跟一位在某企业担当中层的年轻人聊过,他的年薪大概有三四十万吧,在一般年轻人眼里还是挺多的。但他说,他现在都不敢生病或换工作,因为每个月都要还房贷,虽然金额不多,但总让他感觉压力很大。 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烦恼,虽然我们这代人出生之后就基本上温饱问题可以解决,但我们也有这代人特有的烦恼,大家都在为了美好的生活,艰辛努力地奋斗着。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6356 次阅读|6 个评论
人是需要和他人交流的
热度 3 cutefay 2013-3-15 15:33
人是需要和他人交流的,尤其是外向的人。 之前有很长一段的时间,我办公室里就我一个人,虽然很安静,但时间久了总觉得压抑。尤其是我喜欢晚上在办公室里写东西,有时候晚上写效率更高,但经常这样晚上一个人呆着,总会有些烦闷的感觉。 最近,办公室里的人气足了,有四个人,立刻就感觉办公室热闹了,中午大家一起去食堂吃饭,工作累了的时候闲扯几句,立刻那种烦闷的感觉就不复存在了。并且科研年轻人,即使是已婚的,只要还没有小孩,大多数人都是晚上会继续呆在办公室里工作的,因为科研工作确实还是需要多一些时间,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于是,大家都挺精进的。所以现在晚上办公室的人气也很足,周末的时候,大家还会一起来办公室这边打羽毛球、乒乓球,就感觉生活丰富多彩多了。 以前一个人在办公室时,有时候会有些懒散,而多人在一起工作时,就会有种互相督促的作用,懒散之气也会消除。科研的氛围还是很好的,因为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独立的科研课题,同事之间没有利益冲突,工作中大家相处和合作都很愉快。想想在读博士期间,实验室里也是类似的气氛,那个时候还是很快乐的。
个人分类: 菲亦所思|3734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