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年轻人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年轻人

相关日志

一个想讲给所有的人听的故事 尹田
xuxfyuwp 2014-4-17 15:07
不久前去河南省法官学院讲课,课后和一些法官一起吃晚饭,席间自然免不了谈论一些法律上的事。一个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的年轻人忽然说想请教我一个问题,接着他讲到他们研究室正在讨论的一个请示案件。原告是一个刚生了小孩的妇女,产前曾去某医院做B超检查,被医生告知胎儿一切正常,但分娩后发现婴儿有残疾(大概是一条腿先天畸形),于是她起诉该医院,主张精神损失赔偿,理由是:如果医院认真检查,则她在发现胎儿畸形后,可以做人工流产。现因医院的过失,导致残疾儿的出生,造成其精神痛苦,故诉请追究医院的赔偿责任。医院的主要抗辩理由是:医生做B超检查确有疏忽,但并未造成任何损害后果(胎儿畸形并非由检查疏忽所致),故不属医疗事故,医院不应承担任何赔偿责任。本案引起的争议问题是:是否属于医疗事故?原告究竟是由残疾婴儿还是其母亲充当?该不该赔偿?赔多少?等等。见我没有马上回答,其他人纷纷发表意见,还争论起来。 我注意地听他们说话,一直没吭声。但我早已知道我将会说什么。此前,同类案件我曾听说过,当时,我忽然想起曾经在一本杂志上读到的让我感动不已的故事,于是我就对当时在场的人讲了那个故事。而今天,我打定主意一定要再讲一遍这个故事。 当大家说完了,我就说到:“对不起,我想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 人们好奇地看着我,静下来。我尽量用平静的语调开始了我的讲述: 很久以前,有一天,美国某个小镇上最有名的医生为一个难产的孕妇接生。情况很严重。医生小心地检查孕妇肚子里的胎儿,忽然心里一紧:那是个女孩,但是没有双腿!他不由自主地想:这个残疾儿的出生无疑将是一场灾难,痛苦和悲伤必定伴随女孩和他父母的一生!能不能避免这场灾难呢?比如,找个借口把在一旁帮忙的护士支开,悄悄地用手术钳夹着的棉花堵住胎儿的嘴和鼻子,只需要一小会儿,胎儿就会窒息死亡。毕竟是难产,谁能保证胎儿不会死掉?可是,能这样做吗?!激烈的思想斗争使医生感到呼吸困难,面色惨白。但仅仅过去了几秒钟,医生便做出了决定,没有双腿的女孩平安出生了。 医生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个无腿的女孩和她的母亲。但是在此后的十多年间,医生一直耿耿于怀,他不知道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一天,小镇学校举行小学生毕业典礼,医生被邀请参加。学生们表演了一些节目。演出快结束前,在美妙轻盈的竖琴声中,大幕徐徐拉开,柔和的灯光照在舞台中间的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身上,她穿着雪白的裙子,轻轻地演奏竖琴,眼睛里闪烁着幸福的光芒。一群装扮成小天使的孩子捧着点燃的蜡烛,随着竖琴缓缓地走出来......医生发现自己的眼睛湿润了。 毕业典礼结束了,医生站在草坪上和校长闲聊。一个妇女牵着一个小女孩走到医生面前,医生一下就认出来,那正是舞台上演奏竖琴的可爱的小女孩!那妇女指着医生对小女孩说道:“孩子,这就是我经常向你说起的那位了不起的医生!”这时,医生已经惊愕地认出面前的妇女就是十多年前的那个难产的孕妇!他的目光下意识地迅速移向小女孩的腿。见此情景,女孩的母亲微笑了,淡淡地说:“她装了假肢。”然后她提高嗓音激动地对医生说道:“我们一家人都对你感激不尽!如果不是因为您,我们就会失去女儿!要知道,我女儿的降临,为我们一家带来了多少快乐和幸福!我想,我的女儿一定是仁慈的上帝特意赐给我们家的最珍贵的礼物!” 我的故事讲完了。大家都沉默不语。顿了顿,我接着说道?“我觉得,当我们讨论本案中医院应不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时,我们也许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人,这就是那个残疾儿!如果我们站在那个残疾儿的角度,或者说,我们就是那个残疾儿,我们会怎样想?事实上,我们所讨论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的,这就是那个残疾婴儿根本不应该出生,他的出生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是一个由医生的疏忽而导致的灾难!可是,我们凭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假如把这场纷争交给一个陪审团裁判,而假如陪审团的成员全部由残疾人组成,面对那个母亲对医院的指控,他们会不会做出医院有罪的裁决?如果你是一个用假肢走路的法官,你会不会判决医院应该向原告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无论如何,我们都得想想,当那个残疾儿长大以后,他会如何面对和评判今天这场法律的审判和法律的讨论!” 我有些激动,完全不像个法学教授。 看了看四周,大家都沉默不语。 摘自《法学家茶座》27辑 (原文写于2009-11-15 10:43:28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文摘|19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各位教概率论的教授您能解答费勒的经典著作中的每一题吗
热度 2 active007 2014-4-12 20:55
各位教概率论的教授,您能解答费勒的《概率论及其应用》中的每一题吗? 如果您没做到,请回去补课,您不配教这门课。当然类似的经典著作任何一本都可以,如钟开莱的《概率论教程》等。最近请教他们问题,结果让我很失望,理由说的冠冕堂皇。哎,没办法只能自己弄,结果自己还真解决了。 如今的教授啊,您真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吗?反正我觉得不行的话,请离开这个岗位,我们年轻人鄙视您。
个人分类: 感想|3145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喜剧】【寻爹记 How I Met Your Dad (2014)】【美国】
lcj2212916 2014-4-12 20:35
导演 : Pam Fryman 编剧 : 卡特·贝斯 / 克雷格·汤姆斯 主演 : 格蕾塔·葛韦格 类型: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首播: 2014 单集片长: 20 又名: HIMYD IMDb链接: tt3300610 CBS电视台今日宣布,正在播出最后一季的《寻妈记》(How I Met Your Mother)将打造衍生剧《寻爹记》(How I Met Your Father),故事如其名,将从女性视角讲述全新(换汤不换药)的年轻人故事。   该衍生剧将依旧由《寻妈记》创造者Carter Bays和Craig Thomas打造,还有《Up All Night》的创造者Emily Spivey。   故事背景设定在纽约的一群小伙伴们,其中一位女性小伙伴在积极寻找自己未来的老公,该衍生剧不会和《寻妈记》有任何关联,而新角色将在《寻妈记》大结局带出。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62378721
220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上开个头~~
热度 2 yuren909 2014-4-12 11:36
其实很多年以前,我就注册了科学网的账号。 但是,从来都没写过博文,而混迹于人人新浪腾讯等客户端。 看了很多老师前辈的博文,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有朝一日,科学网一定会为中国科学研究事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因为,这里是一个学术圈的聊天平台。 看多了各种门户网站,充斥的讨论都是明星的私事和无中生有的谣言, 而这里,参与到老师们、前辈们对国家、民族、科研、教育的讨论才显得更加有益。 一个年轻人,应该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思考和讨论。 去年上李侠老师的课,让我如沐春风, 再没有说教式的意识形态灌输,而是对祖国未来的思考; 再没有社会美好无关痛痒的描述,而是对祖国眼下问题的探讨。 我感到,自己有时候也有很多想法,观点以及思路, 不妨,我也站出来分享一些我的心得。 今天,留下脚印,迈开第一步----- 以博文留下我心智成长的经历, 以文字记载我科研生活的感受, 以分享激励自己不能停下脚步, 努力工作,提高修养,完善自我。 以此为纪。 公元2014年4月12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23 次阅读|4 个评论
柞水火灾的背后
热度 2 Botanicalzoe 2014-3-26 23:02
http://www.cnzhashui.com/html/2014/0324/1700.shtml 当打开这个网页之后,我很难过。柞水,这个我熟悉的不能再陌生的小县城,突然让我感觉陌生了。 看着那些为扑火而失去的人们,仿佛他们就是我的亲人,揪心的疼,无法抑制。 在我的印象中柞水是一个安静,静谧的小城。淳朴憨厚的农人们在早晨的第一缕晨光刚刚挤出地面时就忙碌的开始耕作。洁白的云朵在一片青山绿水中变换着模样...这个我熟悉的小城去哪里了? 再看看这样的一个消息,一个年轻人因为一时的不高兴就把山烧了,多么可笑的一个理由。可是这样看似荒谬的原因背后却是柞水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缺陷。现在的柞水,人口多了,有钱的人多了,可是上学的人似乎并没有按比例增长。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一些空巢的老人和小孩儿。然而另外一些不想去外地的年轻人(如纵火犯)就成了社会的闲散人。他们有过抱负,有过理想,可是到了社会上却无用武之地。其实这并不是他们本身能力强,而是他们没有认识到这个社会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如果这样的情绪一直存在,那么有一天在某个醉酒的晚上,或许又是一个悲剧。仅仅靠宣传英勇事迹和严厉惩罚罪犯会遏制这种事件的再次发生么?如果不从人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素养上下工夫,和谐将是纸上谈兵。 在这次事件中有一个亮点,不容忽视。忙碌的人们都放下手头的工作积极投入到扑火行动中,这些朴实的农人们依然奋不顾身的冲到前面扑火,这是这个县城流传下来的根。无论发生过什么,无论是否相识,在关键时刻,大家都在一起。其实这样的扑火行为我也曾经参加过,上一代人真诚朴实的锄头和一家有难大家帮的精神深深的感动着我。这是在钢筋混凝土的大楼里可能不会有的壮观和磅礴。 传承与开放,终南山给柞水人带来的不只有青山绿水,终南山隧道也需要柞水人用开放的眼光看待自己。文化与道德才是最后的赢家,柞水的发展不只是人们开的什么车。 (注: 以上仅是个人对于这次事件的感悟,不带有针对性)
3255 次阅读|4 个评论
用有限的力量帮助一下年轻人
热度 26 lin602 2014-3-25 07:02
大学毕业三十多年,从年轻人熬成了快退休的老教师了。想当初自己经历的过程,一无所有,没有经费,没有学生,没有研究方向,也改了专业,社会上没有任何人从专业上认可我们,一步步坚持走过来,加上其他非工作因素的困难,回想起来,网上年轻人说的困难,我们都经历过。 年轻时涉及到竞争,要升职称,要得到认可。越是快到退休,这种竞争的因素越低,职称到顶了,院士没有戏,诺贝尔奖是梦,做官要等下辈子了,多做点科研,带好学生,为企业多做点项目,就是自己的最大追求。 反正这辈子做不成大事了。 近期我们院及系来了不少年轻人,他们朝气蓬勃,但他们都‘压力山大’,有的心思重重。高校教师这碗饭不好吃呀。申请课题、写文章、写专利、做企业项目、申报专利等。从科学网博文及教师QQ群都可以看到。 直接帮助他们研究经费,因为自己都温饱,不太现实。而且经费基本上也是一个罗卜一个坑,用于项目研究后所剩不多。毕竟不是官,挣不到多经费,养活自己的课题组与研究生差不多,略有点剩余。不过,如果真是给年轻人经费,名不正言不顺,年轻人未必肯接受。 自己能做的,只是耍耍嘴皮子了。 1 帮助年轻人看看申请书,提提修改建议。因为本人申请到好几项国家自然基金及省基金,写申请书经过二十多年的磨练,虽然命中率不高,也算有点经验,近几年校内外、院内外、系内外的不少年轻人及同事的申请书请我看,我也提了一些修改意见甚至许多重要修改意见,可喜的是,不少人得到了资助。当然是他们的创新点好,但写作技巧及要点还是有点重要的。当看到这些年轻人得到资助时给我报喜高兴的神态,比我自己得到项目还高兴(稍微夸大点)。这是不花自己钱所能做的事。 2 给年轻人介绍点事情做,毕竟我们工作这么多年,外面认识的企业多,别人也认我们,一些项目我们自己做,一些项目介绍给年轻人做,钱打到他们帐上,他们做负责人,我谈判,我拍板,当然别人也认我,其实也承担一些责任。人的科研必须要以项目为载体,必须承担起责任才能成长。近几年做了点这样的事,有的成功了,有的介绍没有成功,甚至有的项目已经到签字没有到钱的地步。但是,即使介绍不成功,年轻人也感受到年长教师‘心还不错’,不黑。 3 尽力将年轻教师介绍给自己的学生老板及企业,看看他们之间有没有缘份合作。因为我们的本科生人数多,许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要安排到企业及其他研究所做,一是培养了学生,二是解决了实验室不足的问题,三是解决了年轻教师带本科生的问题(他们自己也在自己实验室带部分),四是也可以让年轻教师与企业接触,与其他应用研究所的专家接触。十多年来,我们几年年龄大的教师帮年轻教师外送了许多本科生,也介绍了他们接触了不少企业。他们之间有没有机会合作,要看他们有没有缘份了,不过接触企业,就是吃个饭聊个天,也是有点启发与帮助的,至少增加人点社会见识与人脉。 培养年轻人独立做事,这是一个基本出发点。别跟那些大牛们学,也没有资本跟他们学。 自己的经费不富,没有多少能力,只能这样帮‘不出钱耍嘴皮子的忙’了。不过,我们至少有这样的意识,也做了一些成功的事情,即使出了点力没有得到实际效果,年轻人能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热情期望,期望他们早日走出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成为我们学科的接班人。我单位的年轻人跟我关系都挺好的(我可不是乱吹哟,我们院及学校许多人看我科学网博文),而且我们系的年龄大的教师之间关系也不错。一个单位没有大矛盾,能够经常一起高高兴兴喝酒,胡吹乱侃,也是人生一大幸事。 看到科学网上金拓老师博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0942-778912.html ,再看其中的链接博文: 一位高校教师的逆流宣言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7814-567708.html ,这二博文挺好的。看了文中揭露的中国学术界现象,心里不舒服, 随手而写。给年轻人鼓点劲,负能量不少,也给点正能量吧。 高校中大部分普通教师心还不是太‘黑’。普通教师占学校的大多数。
6727 次阅读|30 个评论
研究生的迷茫
热度 6 Botanicalzoe 2014-3-1 19:11
研究生的生活已经过去快一半了,在这已经过去的一半时光里,我一直在为上课,了解自己的研究方向忙碌。可是在面对这即将要来的后一半时间里我却迷茫了。 看着父母蹒跚的步履,两鬓斑白的头发,心里经常害怕‘子欲养而亲不待’,害怕我漫长的求学路会让等待的人被岁月带走... 看着同村年轻人事业有成的归来,家乡人的羡慕,看着周围同龄人领着自己孩子的幸福,脸上洋溢的欢乐,常常会不好意思回家... ... 作为中国研究生大军中的一员,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有着和我一样的感受。 或许是对自己还不够了解,或许是现实的阻碍太多。我总是会在舍和得之间犹豫很久。越长大越觉得家人重要,越觉得家人重要就越发现自己很渺小。从小就被家里养着,直到现在,当父母都老了,自己已经很大了,却还被他们养着,给不了他们任何我能给的。 理想中我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要做一个思考的人,要读博士,要带父母去旅行,要给家人好的生活... 理想中我会成为一个我想成为的人,理想中我的理想实现了。 可是现实好像总没有我们想象中乐观,猛然见发现父母老了,老的走不动,自己大了,大的应该自己独立生活了。然而我可能还会被他们养着... 在矛盾中我焦头烂额,下一站去哪里? 昨天和朋友交流了很久,他的话让我豁然开朗。 尽力做到最好,不要等自己功成名就了再想着报答父母,其实他们要的只是365天中可能多的陪伴,如果想旅行,现在就动身,如果想家人,马上拿起手上的电话。 或许研究生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物质上可能很匮乏,可我们可以让匮乏的物质生活充满精神乐趣。在思考中充实过着每一天,在知识中感受不一样的世界亦然是一种幸福。 世界上总会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不炫耀,不浮躁。可能别人的世界里他从未来过,然而在他自己的世界里他却活的无悔的精彩! 谨以此纪念一个开始
4143 次阅读|10 个评论
[转载]关于教育模式——泰纳的观点
bluesea1215 2014-2-20 18:01
如何才能实现既能提高专业智力,又能高于古典教育水平? 泰纳说:只有在自然且正常的环境中才能形成正确的理念。因此,我们需要年轻人每天从工厂、矿上、法庭、书房、建筑工地和医院获得大量感官印象;他得亲眼看到各种工具、材料和操作;他得与顾客、工作者和劳动者在一起,不管他们的表现是否好,也不管他们是否盈利。也只有采取这种方式,才能使得孩子们对那些从眼睛、耳朵、双手甚至味觉中得到的各种细节,多少产生一定的理解。 这些细节学习人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然后默默地推敲,直至悄然成形,无论怎样相关提示都会产生,只是来早与来迟而已。他们会依据相关提示着手新的组合、简化、创意、改进或发明。
个人分类: 教育|1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地利纪行之四:温酒聚欢
热度 3 sunbaoxi 2014-2-13 13:24
会议的最后一天晚上是Gluehwein Party,晚饭后,苏珊指挥我们把餐厅里的桌子顺着墙壁排成大半圈,周围摆上椅子,又在桌子上放了茶杯和糕点。八点半,晚会正式开始,房间里的电灯全灭了,桌子上的玻璃罩子里的蜡烛全部点亮了,住在其他旅店的人们也来了,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桌子上摆着很多锃亮的不锈钢壶,壶里盛满了温热的红葡萄酒。倒上一杯,入口温润醇香,别有一番滋味。先前我经常和朋友探讨红酒的等级和不同品味,还从来没有温热以后喝过。 那边桌子上传来一片喧哗声,原来是几个年轻人正在掰手腕。过了一会儿,苏珊来叫我参加,显然,她根据我的体量高估了我的力量。我拼尽全力还是输了。接着是科恩先生,也败下阵来。一个美因茨来的壮小伙儿终于把擂主掰倒了。然后是海德堡的S教授对决美因茨的壮汉,最终S教授获胜,S教授荣膺男子组掰手腕冠军。下一个节目是苏珊单挑S教授,苏珊胜了。科恩太太不服气,跑过来和苏珊角力,比赛进行得非常白热化,科恩太太不是苏珊的对手,苏珊夺走了男子组和女子组的双料冠军,科恩太太却成了晚会的明星。 “你能把胳膊练得比大腿还要粗!”S教授蜷起胳膊对科恩太太说。可是,科恩太太更关心如何把腰际的赘肉去掉,其实,她已经很“排叉儿”了。S教授和科恩太太一起批评我平时不锻炼身体,我向他们保证,以后一定要加强锻炼,争取变成一个“肌肉男”。 离开Hirschegg的时候,我签了一张支票,把皮特森教授之家买了下来,委托Uli和苏珊妮代为经营管理。我也在国外有别墅了,以后每年冬天来这里度假滑雪。退休以后把它捐献给我付出了最美好的年华的北京工业大学,让我们的大学在海外拥有不动产。
个人分类: 旅游札记|6135 次阅读|3 个评论
读罗老师的文章,真过瘾,哈哈
Shingrace 2014-1-21 15:56
把罗老师过去一年的博文扒着读了一遍,像买到春节回家火车票一样过瘾,都是庆丰包子大实话。 少有敢这么说出来的,哈哈。 看不懂罗老师的论文,敬佩罗老师的博文 我卑微的以为,以文章数量、sci指数论成败,无时无地不渗着八股的汁水在这制度之中。 我得作论文,年轻人要先生存。
18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几天在农村的所见所想
热度 23 liwawa1983 2013-12-29 09:36
圣诞节,新年到来了,趁着欧洲人放假的时候,我正好休年假,回老家看望父母。从北京乘坐火车到南昌,辗转大巴和班车,来到这个偏远的小镇,我梦中的主角。这里还没有受到现代工业的侵扰,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泉水,还有清晨时起彼伏的鸡鸣声,世外桃源一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也没有改变;每天都有各种新鲜的从菜园里采摘来的蔬菜水果,肉类也都是从自然放养的牲畜所得。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了城市的喧嚣,各种食品问题和空气等负面新闻的困扰,心也慢慢的平静下来。值得一提的是,我认为这里的空气甚至要比荷兰我所呆的城市空气好很多,在这里,鼻子从来没有堵塞过,而在荷兰基本上半天就堵了。 这些天在家里呆着,到处转转,我想说说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最重要的是,人口特别少。小村子里面十几户人家,剩下的人很少,二十个人左右,而且基本上是五十以上的老年人。和我小时候那种热闹的气氛比,现在可以说是太冷清了。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赚钱,还有几户人家在县城买房子。我们这个小村,出了十几个大学生,被当地称之为才子村,所以这部分青年人在外地上班,但是还有其他二十几个青年人在外地打工。我也去过邻村,和我家这边一样,人口很少,基本都是老人。这种现象造成的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很多菜地和耕地都荒废了,杂草丛生。好在小村子里人们团结互助,老人能得到相应的照顾,不然养老将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 其次,现在国家在大力提倡新农村建设,确实,我这次回家,有些地方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印象最深,也是对百姓最实惠的就是修水泥路。以前回家走的都是泥泞小路,一不小心就得鞋子,裤子上全是泥巴。现在路拓宽了,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奶奶告诉我,自从路修好以后,走路都不用担心滑倒。路两旁种了树,在小村中央位置还有小石桌子和给小孩子玩耍的秋千。每家每户都修好现代化的卫生间,上厕所比以前也方便很多。同时,也注意到,为了让村子有崭新的面貌,每家每户的房子全都粉刷成白色,但是对于每家每户的内部并没有什么改变。我认为,与其花钱装饰房子的外貌,还不如把这些钱用到实处。南方的冬天潮湿阴冷,比北方的冷更难受,或许可以想些办法让室内暖和些。还比如说,小村里外部的电网全部改造,焕然一新,但是各家各户内部的线路依然老旧,长此下去,也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最后,我想提下新农业的问题。我们小村里只有两个年轻小伙留守,其中一个想致力于大面积的农业种植。传统的农业种植都是由每家每户经营几亩地,随着大量人口进城,很多户都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给一个人来种植。政府也在资金上大力的扶植,所以一年种植水稻还能有些收入。但是,水稻的种植已经很熟练,不是很依赖技术。当秋天水稻收割完后,想继续种植莴笋,这时候就遇到问题。今年的冬天特别冷,这些天霜冻,导致很多莴笋还没长大就已经冻坏了,可以预见,损失不小。我想这时候,政府在技术上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只是应用以前小面积种植莴笋的经验,来应用于这么大面积的种植,一旦出现情况,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莴笋坏掉,死掉。我曾经在科学网上看到一篇博文,说在美国的从事农业研究的教授有两种,其中一种就是专门负责给当地的农民们解决问题,而这也是他们职业晋升的条件。我想,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或许也有借鉴作用。 现在的农村变化很快,孕育着无限的潜力。我对我父亲开玩笑说,要是当初我报考与农业相关的专业就好了,现在回到在这广阔的天地里,一定大有可为。因为传统思想的原因,农村里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报考农业相关的专业,因为他们认为以后毕业了又成为农民了。希望以后这种思想能够改变,让更多的有志青年回到自己的家乡,开拓另一番天地。 祝愿家乡会越来越好。
个人分类: 未分类|6722 次阅读|27 个评论
活得认真一点
热度 1 oddkidult 2013-11-28 20:13
读研究生已经三个多月了,算上暑假准确的说是四个月。面对新的生活,我难以承担生活之重。每每发现生活不如意的时候,我都来科学网瞧瞧。在我的记忆里,每次都会有所斩获的。要么是某某大牛有了新的发现,研究出新的产品;要么某长辈以自己早年求学的经历谆谆教诲年轻人该如何奋斗;最差的情况也有博士生、博士后讲述自己痛苦的现状。正面的鼓励带来前进的正能量;负面的消沉安慰自己不是孤独的痛苦着。大概是科学网的良好的人文氛围一直支持我坚强地走下去,以至于我忽略了它的任何存在形式。 近来导师提到对我三个月来的工作不满意,认为我所学的知识缺乏新意。刚开始我挺郁闷,每天15个小时左右的学习时间换来的竟然是不屑一顾。须知我仅仅是个菜鸟,每天的课程也不少。他的严厉是不是太过了。种种压力让我开始思考。细细想来,之前巨大压力下的学习缺乏思考缺乏总结,确实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不知不觉间,我变成了那个从早到晚做实验而不懂的思考的学生。 痛苦不堪的时候,科学网就是我的疗伤的灵药。昨天看到王善勇老师的博文《所有奋斗都是为了一个好的生活》深受启发。读罢全文,醍醐灌顶。所有的奋斗都是为了一个好的生活,越是在我们忙碌的时候越是记得告诫自己:生活的目标在于活得更舒服,不可因噎废食。文中有句话提醒我们如何去奋斗,我也受到极大的启发。 在我们适当的阶段,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一味往后拖。不能等到你认为什么条件都具备了再做一件事,因为事情没有完美的时候,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让人不满意的地方。我们做科研也是这个样子,别梦想着有一天,我们期望的所有做科研的条件都具备了,才开始动手做。 其实最让我产生写博文记录的语句是搜资料时无意发现的。嬉笑怒骂成文章,调侃生活的话竟也如此深刻。 记得高中的时候成绩不好,经常犯错误写检讨,反而因为检讨写的真诚深刻受到老师的赏识......如今进入大学真的觉得自己越来越敷衍,反倒没以前活的认真了。写这段话给兄台既是反省自己,亦是希望与君共勉。人还是活的认真一点好。 这段话颠覆了我对生命生活的许多认识。前半句让人哭笑不得,后半句让人肃然起敬。走过大学四年,我早已将“认真”放在了宿舍楼下的垃圾桶里。 谨以此文为仍在追逐梦想的自己敲响警钟。希望能找回曾经踏实的自己,认真的去实现儿时的梦。 2013年11月28日 工科楼
156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路甬祥:创新与坚持是年轻人成功的关键
liyibo666 2013-11-12 09:20
路甬祥:创新与坚持是年轻人成功的关键 ​ 路甬祥 ■本报记者 肖洁 “创新思维受到尊重、对认定的目标锲而不舍,这是年轻人成功的根本原因。”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雁栖湖校区,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路甬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对年轻学子们表达了这样的期许。 这是路甬祥第六次做客由国科大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报告的题目为《从沃森—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分子结构说起》。 今年是《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一文发表60周年。沃森和克里克当年在卡文迪什实验室相识,二人并非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领域的资深专家,却在缺乏实验条件和科研经费的情况下,最终用了不到两年时间,以1000多字、1幅插图、不到两页的短文,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当时,沃森23岁,是肯德鲁教授的博士后,后者主要从事蛋白质结构研究;克里克35岁,是师从佩鲁茨的博士研究生,正从事血红蛋白的X光衍射分析研究。两位年轻人都不相信蛋白质是遗传载体,而认为DNA是遗传物质,解读DNA的分子结构是关键,并对此有着强烈的兴趣。 “兴趣归兴趣,如果导师不允许他们做,实验室不让他们做,也是很难成功的。但可喜的是,卡文迪什实验室和他们的导师尊重并支持了他们的选择,为他们开展研究、取得成功打开了方便之门。这是他们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卡文迪什实验室的优良传统,也是这里大师辈出的重要原因。”路甬祥说。 路甬祥认为,沃森和克里克不怕经费短缺,不怕资历浅薄,满怀自信和激情,锲而不舍、紧密合作、勇于探索、不怕失败、求真唯实,这正是他们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他指出,目前一些青年人不敢于、不勤于、不善于独立思考及培养创新思维,这样当然不会取得什么大的成就。沃森和克里克的成功事例,对年轻人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在路甬祥看来,实验证据和创新思维是突破科学前沿问题不可或缺的两个要素。“我们应下决心转变教育观念,从注重知识的灌输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实验观察和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开展交流合作的能力。” “具备这些能力,不管是做科学研究、技术创新,还是以后做科技管理或者创业,我觉得都一样重要。”路甬祥表示。 《中国科学报》 (2013-11-12 第1版 要闻)
6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使用3号饮料、提高通便效果(协助改善便秘)用法用量的建议
热度 1 zcgweb 2013-11-10 18:07
关于使用3号饮料、提高通便效果(协助改善便秘)的用法用量的建议(CZ) 非常高兴看到一大批朋友(包括老年朋友、男性和女性朋友以及小儿便秘等)使用3号饮料已经可以有效地改善便秘症状、告别痛苦了!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健康养生、逐渐消除亚健康的效果,特将部分朋友的使用经验以建议用法用量的方式提供给大家参考。 3号饮料可在每天早餐前半小时饮用(如果来不及的话也可在早餐前吃第一口饭之前饮用),先从1包起量。如果饮用1包后,餐后1小时内无明显促排效果的话,则可于次日早餐前增加1-3包,直至经过2-4个早餐机会摸索出能够形成稀便的3号饮料用量,然后在后续早餐前可以减量半包左右。有位85岁的老太太40年便秘,目前的稳定用量是每天早餐前3.5包(老人家平时用手抠协助排便,异常痛苦)。我们先前甚至以为老人家已经有了肠麻痹呢,现在正常通便后说明人体各器官的功能的确还是很强大的。另外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的便秘改善方式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喝2包,次日早晨起来之后不使用3号饮料,即可轻松排出软便。现在看起来,年轻人和老年人相比,使用3号饮料促排应该都可以起效,只不过与饮食结构密切相关,例如年轻人通常对于‘肉蛋奶’类营养物质摄入较多,这种情况下需要使用较多的3号饮料(即便是一次饮用5-7包,也没有任何问题,顶多就是水样便,对胃肠道粘膜没有任何损伤,我自己已经体验过十余次了,大家可以尽管放心);而老年人通常对于‘米面’类营养物质的摄入会多一些,饮食结构中的膳食纤维成分也会比较多,因此对于不同人、不同的饮食结构,大家在使用3号饮料的时候都可以进行自我摸索和调整。我个人体会是,如果某一次晚餐大鱼大肉摄入较多、包括饮酒等,通常次日早餐前需要适当增加3号饮料1-2包促进排便(3号饮料会和食物中的油脂类物质结合被消耗,而清淡的食物不会结合太多的3号饮料);反之,如果晚餐吃得比较清淡的话,尤其是水果蔬菜(含哈密瓜、苹果、西红柿、黄瓜等)摄入较多的话,次日只需要使用少量3号饮料即可轻松促排。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人连续使用3-5天3号饮料之后,肠道可能会有一定的抵抗性,即在接下来的几天会有对于3号饮料抵抗的情况,此时可以停用3号饮料1-2天,给肠道菌群进行自我优化和调整提供一个缓冲时间,然后再使用的话,效果会更好一些。总而言之,3号饮料可以明确改善便秘症状。如果各位朋友在使用过程中例如使用3号饮料在3天内还没有达到预期的通便效果的话,欢迎尽快与我联系,我们一定积极协助大家解决此问题。我的微信号是:zcgweb211。也欢迎在这个QQ群里(299184378)讨论。
2905 次阅读|2 个评论
应该是中国年轻人最不懂毛主席
热度 4 xupeiyang 2013-11-1 21:12
应该是中国年轻人最不懂毛主席,因为改革开放后,大家不读毛主席的书了,也不研究毛泽东思想了。 80后并不了解毛主席,90后就更不知道了,年纪大的人还是知道毛主席的。 军事科学院原部长:最不了解毛主席的国家是中国 在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而创意设计的青铜鼎“毛公宝鼎”授赠仪式上,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原部长姚有志说,世界上拥有 最多专职研究毛泽东协会的国家是英国 , 出版毛著作最多的是日本 ,可以说 最不了解毛主席的国家是中国 。 http://t.itc.cn/Hc2kj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20554-740188.html 从文革藏品博物馆到国家文革博物馆 北京师大文革受难者名录 (待补齐) 文革中红卫兵砸毁孔子故居全过程 “文革”期间没有腐败?只因真相揭露得太少 文革中的部分受迫害的专家和不应被遗忘的清华人 文革有多少位留美归国的科学家不堪受辱而自杀 文革结束时的中国实况   10月18日,红后代们相聚在一起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图为纪念活动现场。(中红网李学叶摄) 相关新闻 红二代10年探索中国三农:世上最好的人就是农民 任志强:“红二代”和“官二代”完全不同 毛泽东女儿女婿作品入选红二代书画影邮展 星二代的红与黑 西方“红二代”的中国梦 【毛泽东的生活管理员:主席稿费1亿3000万是天大的谣言】 曾任毛主席生活管理员的吴连登做客人民网,接受访谈称,在中国任何一个储蓄所没有毛泽东一分钱存款,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没有毛泽东一分钱存款。 后来有人造谣,说毛主席有一亿三千万的稿费,那是天大的谣言。 http://t.itc.cn/9qe6Y 关注 新京报 【最大毛泽东金像亮相深圳 重百斤造价上亿元】今日,一尊全国最大毛泽东金像在深圳亮相。该金像用黄金、翡翠、宝石敬造而成,金像长52厘米、宽80厘米,重约50余公斤;底座采用汉白玉制作,重约6.83吨,造价达1亿元。 http://t.itc.cn/9Qwue
个人分类: 文革研究|2443 次阅读|6 个评论
协和院里的年轻人
xupeiyang 2013-10-9 14:08
“ 心连新 · 共奋进”2013级研究生迎新晚会于9月22日19时在信息所五楼学术报告厅召开。胡志民副书记、部分老师和在读研究生参加了晚会。 胡志民副书记对新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殷切期望及美好祝福。各年级研究生交流了学习与生活经验,在晚会中尽展才艺。2013级新生表演的舞蹈《穷开心》活力无限,激发了全场师生的热情;一段展示所馆学生风采的幻灯演示令新生倍受感动,现场气氛温馨和谐;2011级陈薇和2012级杨文、张冉、李陈晨四位女生带来舞蹈《竹林曼舞》,令在场观众眼前一亮;穿插在文艺节目中的游戏“谁是卧底”、“跨越障碍”和“踩气球”,引得全场爆笑连连。最后,晚会在大家的欢笑声中圆满结束。 本次迎新晚会增进了新老同学及师生间的感情,有利于2013级新生了解所馆工作和研究生生活,使他们尽快融入所馆大家庭。 为了迎接建国64周年,活跃职工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在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所馆举办了以“所馆梦、中国梦”为主旋律的诗朗诵比赛,喜迎佳节。 所馆党委书记赵熙同志主持本次活动,她向祖国送上了64周年华诞的深情祝福,并向全体职工及同学致以节日的问候。代涛所馆长讲话,他充分肯定了本次比赛的积极意义,并激励全体职工及同学开拓进取、拼搏奋斗,为实现“所馆梦、中国梦”贡献力量。 研究生们的表演诵《祖国,一首唱不完的恋歌》拉开了比赛的序幕,随后11支参赛队伍次第登场,各展千秋,比赛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职工们激情澎湃的朗诵道出了对祖国、对事业、对未来的无限热爱,道出了追求中国梦、所馆梦的万丈豪情,道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本次比赛鼓励原创,评委们从内容、节奏、台风、感染力、创造性等方面进行了打分,最终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6名。唐小利助理代表评委组对本次比赛进行了精彩独到、专业详尽的点评。 近两百二十名职工和学生参与到本次活动中,大家认真筹备、积极排练,充分展示了团结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为所馆文化建设再添一道亮彩。 研究生队 信息服务部、图书馆业务部队 信息技术部队 医药科技战略研究室、医学信息分析评价研究室、重大疾病防治信息研究室、公共卫生信息研究室队 典藏与流通部队 党群综合办公室、条件财务处队 资源建设部队 医学知识组织研究室、医学信息学理论方法研究室队 所馆办公室、人力资源处、科研教育处队 《医学信息学杂志》编辑部、《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中国卫生政策研究》编辑部、合作期刊编辑部队 行政保障处队 卫生政策研究中心办公室、卫生政策研究室、卫生经济研究室、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研究室、卫生信息管理研究室队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7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年轻人,你着什么急? by 郭嵩
热度 1 JANEWANGJK55 2013-10-8 04:47
http://blog.renren.com/share/244339272/16359746891?from=0101010202ref=timelinefeedsfet=102fin=13fid=23593952781ff_id=244339272platform=6expose_time=1381177547 博士第二年,其实博士生涯开始也没多久,我突然想放弃了,为此挣扎了很久,虽然挣扎的时间并不长,但是这个想法就想伊甸园的苹果,不断诱惑我,刺激我,左右着我的情绪。但是到了现在,逐渐淡了,我想我会继续坚持下去,拿到博士学位。 我把我的这段心路历程记录下来,也许以后迷茫的时候,可以再翻翻。 得益于发达的网络媒体,这个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充满诱惑: 你上人人,看到以前的同学往返于国内外,周末出去游山玩水,喝酒唱歌;看到以前的同学开始谈婚论嫁,忙着结婚、领证、各种写真,恩爱幸福;再看看自己,苦逼的坐在实验室,一个月1千多补助,读个博士要5-6年,怎么想怎么不划算。 于是着急了,也想每月拿个七八千上万的工资,也想周末可以出去花天酒地,也想找个妹子把证领了,然后闭门造人。 说实话,我曾经就是这么想的…… 尤其是发现坐在实验室看论文,一遍两遍三遍看不懂,经常被老板批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的时候,更加郁闷。数次想说,我不读了,直接卷铺盖出去赚钱去了。 可是仔细想一想,读博真的没用么,把你扔到公司里去,你就能保证比待在实验室更好,你一定会活的更开心? 其实并不是,我只是单纯的执着于比。 跟师兄们比成就?比不过,人家发了多少paper,我看懂了多少paper,这没法比;跟工作的同学比拿的钱多?人家每月还要交税,我这都不够交税资格,那这么比有啥意义呢,我并不清楚,从小的教育只告诉我要跟人家比,人的愤怒往往是出于对自己无能的不满,这话说的真不错。 或者常常的还会有借口,比如我不喜欢这个领域,对这个不感兴趣啥的。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能不能写的下来?为了你的兴趣,你又愿意付出多大的努力呢?这样一想,似乎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没那么可爱了。 对自己现在做的事没啥兴趣,这其实是一个常态,大部分人都这样,不同的是态度。你愿意为手边的事花多少心思,决定了你的收获能有多大,随便搞搞是一天,认真钻研也是一天。时间都是一样的流逝,不同的是,你成长了多少呢? 大部分的年轻人其实都会焦虑,大学毕业想找个年薪十万的工作,哪个公司钱多就跳槽去那里,然后赶紧买套房子,讨个老婆,准备生娃,一切赶在30前,等四五十岁后,然后准备换个轻松的工作,做点自己想做的事。 可是真的要这么急么,直接从现在跳到60岁,儿孙满堂,光荣退休好不好? 人生没有好坏对错,每个人都只能经历一次,最重要的是你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呢?是赚钱的多少么?那么赚钱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假如你赚够了500W,你准备干啥呢?做你喜欢的事?还是买套房子接着上班? 人生是一条单行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走法,关键是你看到了沿途的风景么,你活的快乐么? 大部分的人都不开心,工作的在想,要是当初我读研了,那肯定收入比现在高了吧;读研的在想,要是我早点工作,说不定现在已经是XXX经理了。 又是一个围城,看到了吧,这就是现在的社会,大家共用一套价值标准,谁赚的钱多,谁就是成功人士!王朔看的真透,“什么成功,不就是赚了点钱,被一帮sb知道了么!”但就算钱真的变多了,然后呢?不清楚自己的真正需求,于是无数的钱财又变为奢侈品,易耗品,房屋租主权,或者变成小三的月钱,满足了物质的欲望后,却满足不了自己内心的需求,于是继续空虚不满,周而复始…… 真正的富有,是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满足,不攀比,不张望,专注于自己,用心钻研,用心生活。 好比读博士,花上几年时间,静下心钻研,思考一些可能你以后再没有机会想问题,能够顺利拿到学位毕业的,绝对都不是混日子的,个个都是有强大的执行力,时间观念很强,思维活跃之辈。博士学位都能拿到,你干啥不行? 其实不论读不读博士,或者从事别的行业,人生虽然有着多种选择,但你既然选择了,就不用后悔。选择这条路,行!选择那条路,也行!最怕的是,你走着现在的路,还想着另一条路,时刻想着该不该跳过去,多少时间就在这蹉跎中错过了…… 用心、专一,才是真正的生活态度。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个人分类: PhD Life|321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5: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