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年轻人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年轻人

相关日志

国内年轻人必须知道的十二大创业资讯信息网站
sw2015 2015-6-4 23:23
国内年轻人必须知道的十二大创业资讯信息网站: 序号 名称 形象标识 网站平台 1 创业邦 http://www.cyzone.cn/ 2 钛媒体 http://www.tmtpost.com/ 3 砍柴网 http://www.ikanchai.com/ 4 追梦网 http://www.dreamore.com/ 5 i 黑马 http://www.iheima.com/ 6 36 氪 http://www.36kr.com/ 7 虎嗅网 http://www.huxiu.com/ 8 众筹网 http://www.zhongchou.cn/ 9 中为智研 http://www.zwzyzx.com/ 10 优米网 http://www.youmi.cn/ 11 快鲤鱼 http://kuailiyu.cyzone.cn/ 12 猎云网 http://www.lieyunwang.com/
个人分类: 企业资讯|1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访谈嘉宾要选合适
热度 12 lin602 2015-5-5 19:23
刚刚吃过晚饭,准备散步,看了会科学网博客,头条: 访谈预告:青年学者如何获得更多机会? 很高兴,这是关心年轻人呀。点开看看,不觉得让人有点疑惑,三个嘉宾中有二个在国外(贾伟与王善勇),一个在国内(薛宇)。 三个嘉宾在科学网上是口碑不错的,他们的学术与为人我没有什么差评,但是,五四青年节,难道就不选择下嘉宾人选? 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工作岗位,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工作地区,甚至一个地区的不同的工作岗位,直到一个高校甚至一个系的教授与讲师,甚至导师与研究生,因为屁股坐的位子不一样,观点是有差别的,我想这是一个共识吧。 农民工能与红二代对社会的感觉一样?红二代能够与富二代想法相同?国外的人与国内的人对生活的感受能一样? 科学网上的年轻人应该是以国内为主,他们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国家需要他们来建设与贡献。 所以对他们进行访谈与励志,我想嘉宾是以在国内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为主的朋友吧。当然,国外的朋友也可以有,但有一个比例问题吧。 在公众面前,人都会有倾向性的,特别是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我想,国外华人学者与国内学者环境的影响,在情感上,思想上,语言上肯定会有‘系统误差’吧。 有个笑话,有个皇帝吃厌了猪肉,他对手下人吩附对受罚的底层饭都吃不上的穷人‘罚他们吃猪肉’。这就是环境差别的误差。 更深层次就不说了,还说不透,这博文可能要得罪人了。不会是酒精作用下胡言乱语吧。 希望贾伟及王善勇博主能够理解我这博文的意思。我对你们很尊重。
2409 次阅读|23 个评论
[转载]科研与炒股
xinliscau 2015-5-5 13:09
http://www.worlduc.com/blog2012.aspx?bid=11342187 有人曾经说过,年轻人念书读学位就像投资,用青春和金钱为自己的未来投资。其实,做科研就是买股票,和姑娘选未来的丈夫一样,潜力股是梦想中的追求,绩优股则是眼前利益。 舍得两字是股票、基金和期货投资的精华。常听人说,有所舍才会有所得。舍弃没有希望的,投资未来效益预期好的,似乎是正确的,可是,大部分人不会在市场上挣钱,而是赔钱,因为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真正在市场中历练,很快就会有这样的感觉,买是容易的,大家都可以买对,而卖则是挣钱和不挣钱的区别点,因为挣钱是通过卖的机会和价格的把握获得的,不挣钱的原因就是大家不知道啥时候该卖,往往是不该持有的还持有,不该卖掉的却卖掉了。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认真思考一下就知道了:舍才是主动的,只要你想就可以舍;而得却是被动的,不是持有股票就可以得,股票之所以会涨是公司的业绩和对未来业绩的预期决定的,公司股票价格随之波动,分红也是跟着业绩变化。所以,真正理解舍得两字的内涵并落实于行动,才是在股市上不会灰头土脸的铩羽而归的法宝。 在俺看来,股市本来不是用于投机的,而是人们分配财富的一种方式。因为自己办不起工厂和企业,所以,利用生活中节省下来的钱投资于一些企业,以便分享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和利益。投机只能是短时的,也是不可能常胜的,除非是黑幕或者老鼠仓,正常的投资者是长期持有才是获利的法宝。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思考投资?股票的选择应该与投资者个人的性格、知识、所从事的行业有关。譬如,如果俺有钱,就会选一部分大型蓝筹股中的银行股作为长期持有,不指望这些股票挣多少钱,却指望这些股票的分红和增值能够超过CPI,让我那节省下来的三瓜两枣不至于被通胀搞得一点没有;另外还会有一些资源相关的股票,因为资源总是越来越少的,只要是公司能够健康存在,资源总是要涨价的,虽然不一定股票就会涨,至少比高科技网络之类的靠谱,不会把省吃俭用的钱打了水漂。至于是否能够发财,那得看上帝是否照顾。 搞科研与股票投资是一样的。对于一个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年轻人而言,选择从事什么,放弃什么,关系到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发展。热门的研究方向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也可能只是昙花一现,就像网络股,说有就有,说没就没;选择传统一点的科研方向,往往象大型蓝筹股,死是不会死,突破却也很困难。结合自身的性格、爱好,领会本学科发展的特点,仔细的观察社会发展的需要,认真思考自己所从事的科研与科学问题或者社会需求的关系,结合上面对舍得两字的分析,或许对决定自己将来从事的科研方向有好处。 年轻人从事做科研这行,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自己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而不是贡献。因为考虑生活的过程其实是舍的过程,追求科研事业就是放弃去公司、当官或者收入更好工作的机会,是可以主动选择的舍;而贡献或者因为贡献获得的荣誉、收入则是得的过程,是被动的,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往往是在上苍的眷顾才发生的事情。大多数的科研工作者是失败者,留名青史的贡献者是少数,所以,不要以为自己投身于科研是多么聪明或者高尚。投身科研的唯一理由应该是爱好或者喜欢,抑或和我一样,除了科研那点事儿,啥也不会,更没有兴趣。需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有能力坚持这个爱好和喜欢,不会因为生活的窘迫而不得不中途放弃,那将是更悲剧的事情。 关于立志和成功学的东西对于大众而言是无效的。什么创造型人才、创新型人才,都是把结果和目的搞混的说法。听到这样的话俺就常常偷笑,大概这帮领导和名家们考大学的语文比我这个不及格的还差。所有的创造和创新都是在努力付出汗水后获得的结果,有了这样的结果才成为那样的人,而不是反过来。不要听信那些关于成功的传言,更不要去模仿任何一个成功者,只需要认真领会成功者的某种精神。专注于一两件事情,融会贯通的开展工作,准确判断中争取合适的舍得,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口号里喊的那种人。 选一个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每天都做最好的自己,常常反思自己走过的足迹,可以保证生活无忧、快乐科研,幸运的话,还可能会有上帝的眷顾。买一些好股票可以让生活无忧,多姿多彩。
个人分类: 转载社区|93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由大疆无人机想到的创新与勇气
热度 13 xdcaxy2013 2015-5-2 20:36
刚才在《新闻联播》里看到了大疆无人机,那种年轻人的创新创业让我感动,这个 占据了全球民用小型无人机约 70% 的市场份额的公司,给新员工的创新创业精神让人感动。 我们的时代需要创新创业,年轻人需要源源不断的活力,依稀记得本科时西电的“星火杯”,每年十一二月都会是全校最热闹的时候,除了考研那年,我参加了三年,从大一开始带着好奇心去看师兄师姐们做的各种电子玩意,到大二大三和同学自己动手参加竞赛,那个时候我们是那么痴狂对技术对创新,自从读了研,仿佛这种感觉就没有了,大家仿佛都是忙得赚钱,有空也是玩游戏,逛街,这些应该有,但不应该是主流,大学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研究生理应担当起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的前沿。 今天看了大疆无人机,有个公司大学实习生有个点子,立马获得了100人左右的团队和5000w的启动资金,这样的企业怎么能不占领科技的前沿,怎么能不占领全球无人机市场的重要份额! 1840英国的坚船利炮打醒了沉睡中的中国,记得小时候,我们的技术不如别人,落后就要挨打,当时作为一个个小学生都以,实业救国为己任,所以在大学选专业的时候,自己毅然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希望凭自己的能力来立足,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多数的我们放弃了这些儿时的梦想。我也深深的感觉自己再慢慢随波逐流,没有了儿时的梦想。今天看了大疆无人机,又一次燃起了我的信心。
3934 次阅读|27 个评论
临终者忏悔的指南意义
热度 25 何裕民 2015-3-10 15:52
近来,不断有年轻成功人士因为生癌而夭折的噩耗。几年前,上海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于娟 30 岁刚刚出头就死于乳腺癌,引起一片唏嘘感慨之声。其实,于娟的事情绝对不是个案。不久,复旦大学又一位年轻女教师因乳腺癌谢世。至于社会上,每天不下数千人死于癌症,许多是年轻人,不少还是十分成功的年轻人。 这些青年精英罹患癌症,其中存在着某种共性。 世界名著《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是根据真人真事编写,其中描述的女主人公崔雅三十多岁,患的也是乳腺癌。大致概况是 活泼、美丽、聪慧的崔雅,三十六岁时邂逅了威尔伯,两人一见钟情,喜结良缘。就在婚礼前,她却被确诊为乳腺癌,于是,引发了两人共同挑战病魔的故事。两人相互依赖且煎熬地过五年,因癌症恶化,崔雅谢世。 临终前,她分析了自己为什么会生乳腺癌的原因,列举如下: ⑴ 长期过度地压抑自我情绪,尤其是愤怒和哀伤; ⑵ 几年前曾经历了一段重大的人生转折、压力和低潮,一连好几个月,几乎每天都在哭泣,情绪过于低落; ⑶ 太过于自我压抑与自我批判了; ⑷ 年轻的时候摄取了太多动物性油脂、蛋白质和咖啡; ⑸ 使命感太强,急于确立人生价值与目标; ⑹ 小时候常觉得非常寂寞、无助、孤立,无法且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觉; ⑺ 长久以来一直倾向自给自足、自制和过度独立; ⑻ 灵性修持(譬如内观等 ) 一直都是她最根本的目标,但没有全力以赴; ⑼ 没有早一 点遇见所爱的人(她恋爱较晚),长期缺乏情感支持。 崔雅虽是美国人,但 上述致癌的缘由,在中国城市的成功人士癌症患者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而根据于娟等国内患者的自我分析归纳,还可以加上几条: ⑴ 拼命工作,忽略所有其他; ⑵ 好胜心太强,信奉“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 ⑶ 生活没有规律;……。 以上这些绝大多数都是心理或行为因素,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避免的。 笔者长期醉心于肿瘤防治,因此,对临终时癌症当事人的想法也很是关注。春秋的孔夫子在《 论语 ·泰伯》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将临死,他说的话是真心话,是善意的!对活着的人,也许是有帮助的。因此,了解癌症患者的临终遗憾,对于今天的健康者,颇有醒世意义。 临床总结表明:中国城市癌症患者临终最为遗憾的,按前后次序排列,大致从高到低,可以分列为: ⑴ 我好的时候,为什么这么拼命! ⑵ 我为什么这么性急,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好它! ⑶ 我为什么平时不努力戒掉烟或酒(此项多为男性)! ⑷ 我为什么不会控制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么爱操心(此项女性为多)! ⑸ 我为什么不早点治疗某种病(常常是肝癌、胃炎、小叶增生等)! 美国有位从事临终关怀的护士,她 30 年亲耳所闻,认为美国癌症患者临终遗憾呈现出下列排序: ⑴ 希望当初我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⑵ 希望当初我没有花这么多精力在工作上,错过了关注孩子成长的乐趣,错过了爱人温暖的陪伴。 ⑶ 希望当初我能够控制一下生活节奏,安排点时间,照顾照顾自己的身体。 ⑷ 我当时为什么要长期压抑愤怒与消极情绪,不及时释怀呢? ⑸ 为什么我不能让自己活得开心点,而只是习惯于掩饰,在人前堆起笑脸? 澳大利亚有位女护士,她的工作就是照看那些生命仅剩下3个月的癌症病人。她记录下了这些临终人死前最为遗憾的五件事: ⑴ 我真的希望我有勇气活出自己,而不是活在别人的期望中。 ⑵ 我真的希望自己以前没有那么努力工作。 ⑶ 我真的希望当初能够经常停下脚步,安排一些像休闲修行类的事情。 ⑷ 我真的希望当初能多与孩子及家人在一起,享受生活乐趣。 ⑸ 我真的希望当时能够让自己活得更幸福些。 日本也有医务人员总结了该国癌症患者临终前的一系列遗憾,涉及更多,按次序,主要排列如下: ⑴ 我为什么要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工作? ⑵ 我为什么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 ⑶ 我为什么始终这么忙,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身体健康? ⑷ 我为什么没有实现当初那个梦想? ⑸ 我为什么没有对某某人明确表白我内心真实的意愿! 很显然,尽管各国文化差异存在,但人们回忆一生(特别是作为癌症患者临近生命终点,痛苦地回忆一生)时,虽然具体表现有些差别,但也有共性的地方:比如,为过去的拼命工作而懊恼,因生活节奏太快而悔恨,对放弃重要的事宜(或稍微跨过一步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却失之交臂)而遗憾,生活失去了不少应该有的情趣,大概可以看做是共性的! 可以说:他们的悔恨,是所有活着的人的镜子! 看来,踮起脚尖,拼命工作;性子急;没有很好生活,都是促使患者后悔的要素。回过来,是不是应该学会放慢点,让内心世界能够安宁些,兼顾些生活其他方面的内容……!一句话,能否尽可能让自我灵魂跟上来! 本人现已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何裕民”即可,欢迎关注,也可以扫一扫二维码: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1959 次阅读|25 个评论
写给研究生7-年轻人要有一股冲劲
热度 2 gaoshannankai 2015-2-22 16:47
自从发了 写给研究生6:又到考研出榜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868027.html 有很多研究生跑来问考研调剂的事情。 其实很多问题都是我里面讲过的,只不过大部分人不去仔细看。 其实我真的觉得现在的信息太多了,我那时没有任何人给指点, 自己走了很多弯路,你们其实还算幸运的。 有些研究生问的问题很好,是原则性的大问题,你比如 我问一下985的牌子重要,还是导师的人脉重要? 或者问问联合培养最后拿谁的毕业证? 但是,有些研究生的问题太过于琐碎,你比如 据说某某学校比另外一所的补助高xx钱? 凡事过犹不及,你知道一些重要信息,是利于决策的。 但是,知道太多,就会患得患失,止步不前,风险与机遇并存。 本来硕士研究生的最大资本就是年轻,有冲劲, 困难不是绝对的,有时本来不行,你闯一下就行了; 如果你总想着困难大,很多人不行,原来你行的也就不行了, 小马过河的道理,小学生都知道吧。 我再给你们讲一部周星驰的电影,周星驰想跟吴孟达学武术, 吴孟达不愿意教他,就骗他滚楼梯,还说这叫“霹雳风火轮”, 然后周星驰傻练了几年,真就练成了。 其实,科学领域,有好多此类例子,就是导师什么也不懂, 骗研究生去做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项目。结果研究生就给 傻干出来了,虽然有点不道德,但是说明了,有时不知道 也未必是坏事。 而且,从整个人生来看,你的未来道路也许很多人都走过,你都问一遍, 把生老病死都看透,你过得还有意思么,是不是就该出家了。 所以,有句俗话“ 知识越多越反动 ”,非常有道理。 你看改革开放都是没文化的人干起来的,那些知道很多的聪明人 后来要么就是给这些没文化的打工,要么就是下岗了。 当然,时代不同了,改革开放这30年的,摸着石头过河不可能再现了, 必要的路线或者方向性的问题还是要问问,特别是请教一下过来人, 不过不能只问个皮毛,更要结合自己情况加以分析,别人行的你未必行, 别人失败了,也许对你就是机会。
213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年轻人如何成为领导者?
ingzha 2015-1-13 00:56
贝一明 Emanuel Pastreich , 亚洲研究所 所长 , 庆熙大学 副教授 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 “领导力”的问题。 每当年轻人听到 “领导力”一词,他们就觉得了然无趣、老调重弹。他们往往将“领导力”同富有预测性的演讲联系起来,这种演讲通常宣扬如何通过自我激励和积极的思维成为一个领导者。从在这个意义上说,“领导力”一词无非是通过各种噱头让人们按照权威人物制定的规则办事,或者使年轻人将“领导力”与所谓的“领导者”,如政府首脑、大公司老板关联起来。由于词语含义的混淆,导致了人们热衷于对“领导力”一词冷嘲热讽。 “领导力”这个题目看上去就像个兜售畅销书的骗局,它分散了人们对当前社会中实际问题的注意力,有时候,它只是一个方便的托辞来证明富人们已经拥有的权力和影响力的正当性。有个很好的例子来说明这种虚伪性:把拉斯克奖( Lasker Award )授予比尔 ·盖茨和梅琳达·盖茨以奖励他们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贡献。这个决定真是可笑,其实获奖者并没有为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任何牺牲,因为相较于他们超过720亿美元的身价,他们为公众健康捐的那点钱实在是少得可怜。也许盖茨可能真正关心过公共卫生,但是其领导力更多关乎他们的个人财富,而非其他事务。 一般来说,那些我们在电视上所看到的总裁、首席执行官和董事长,都不是真正的领导者,他们实际上是追随者。那些在外抛头露面的高管只是跟随利益集团的诉求,屈服于家人和朋友的压力,并回应他们对于成功标志的渴望,不过他们并不完全了解什么才是成功的标志。 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导者,第一步就是不要再追随他人,而试着去带领他人。 当我谈论领导力时,我指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从本质上说,我不是在谈论如何让你变得大受欢迎或盛名远扬,而是你如何开始改变世界,改变自己。这区别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明白,有很多人变得非常有名,但是随着他们变得越来越知名,他们对世界的影响却越来越少。当你变得越出名,你不得不迎合其他富人和名人的做法,让你实际做点什么事来激励人们改变他们的基本习惯会越来越难。结果往往是,这些成功人士处于一种虚伪的状态 ——要求比他们获得利润与保障少得多的人去努力工作,而自己却过着相对奢华的生活。 年轻人最有能力担当领袖角色。他们还不用急于为自己的退休生活而储蓄,或是在同龄人眼中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因此,年轻人能够以诚实的方式面对丑陋的现实。但我们发现,要年轻人之间相互沟通、合作却是件非常困难的事。目前,对于青年和其领导力最大的障碍便是:无法团结起来共事。我们被一个满是视频游戏和自恋影像的世界诱惑着,而这些东西鼓励我们局限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把我们之间的交流限制在通过脸谱网 Facebook讨论一些琐事。现代社会的压力——工作与学业的焦虑,与来自竞争极度激烈且日益缺乏人文关怀的社会的压力相结合,限制了年轻人表达自己、参与社会的能力。 因此,尽管青年是唯一拥有精力与动力来为我们的社会和星球的未来做出真正贡献的群体, 但是他们却出奇地默默无闻 。他们最终只是花了大把时间用于聊天,或避免闯出什么大祸。 一方面,年轻人觉得对于改变整个系统,他们无能为力。另一方面,他们被消费文化诱惑着,如果他们不专注于任何有意义的事情的话,这一消费文化会提供给他们一些暂时的快感。我们都认同今天的中国比过去富强了很多,现在北京挤满了汽车。但是,满大街自行车的过去就真的不好吗?这个问题是严肃的,需要我们认真去问答。只着眼于一时的快感是不负责任的。提出这样的问题也是迈向真正领导力的关键一步。 大多数五六十岁的年长者,就是我们所认为那些权高位重的人,他们本就没有兴趣让社会发生任何真正的改变。大部分人都在思考如何为了自己舒适的晚年生活,而聚敛足够的财富。随着寿命的增长,退休后的生活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样年纪的人甚至觉得考虑到他们的未来,贪婪一点是有道理的。他们觉得,自己不比上一代人生活得好,因此他们需要尽可能赚钱。他们根本就没有为下一代着想。如果他们过多地考虑年轻人的未来,那便会增加他们的责任与负担,从而破坏他们舒适生活的计划。在很多情况下,那些五六十岁的人并不真正关心他们下一代的未来。他们只想要确保自己生活的稳定,他们很清楚,如果开始做任何事情以显示他们对下一代负有责任,那么他们将承受无法安享晚年的风险。 然而,对年轻人来说,领导力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权力。它也不应该是。通过法律法规、让特定的人物当上总统,如果大众的心态和习惯不发生改变,这些都起不了作用。除非文化发生改变,否则新的法律、政策或是提案在实施之前都会被扭曲、形变。当公众的思维与认知发生变化时,真正的改变才会发生,而这种变化会缓慢地,在无形之中,改变政治家和企业高管们关心的重点。 只有你一点一滴的行动才能带来这样的改变。你每天做出的选择,固执地坚持去做你认定为重要的事情,这是极为关键的。你周围的人可能会觉得你的行为是荒很谬,但如果你足够勇敢,并坚持不懈,你将迫使人们更深刻地去思考这个世界以及他们在其中的角色。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听从你的建议,越来越多关于这个世界的所谓 “常识”就会遭到质疑。 通往领导力的第一步要懂得自律。这是万事之首。培养领导力的简单行为都相当低调,但它们需要自律,即使你周边的人都对此表示不屑或不满。自律会让你从一个跟随者变成领导者。自律是一切的起点。正如中国古语所强调的 ——修身。即便身边的人觉得我们的行动诡异,甚至让人不适,我们也不应该为此气馁。使劲讨好那些固守老旧和错误观念的人不是我们的责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例如不再使用自动扶梯,但要持之以恒。这既能节省能源,又有助于健康,这样的决定才能带给你真正的力量。 顺便说一声,我并没有宣称自己已经完全按照我的主张去做了。不过,我已经进步很多了。我身边越多的人和我一样去这么做,事情就会变得越容易。其实,我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因为我知道,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去改变这个世界,而且我们也没有多少时间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领导者,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认识到人无完人。所以,领导者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我们至少真正有权力去控制自己的日常习惯,例如我们的出行、旅游、饮食和烹饪方式。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食欲、购物欲和占有欲。控制消费欲需要我们意识到,消费是怎样破坏了我们的环境和社会本身。当这种意识在人们心中生根时,它将拥有强大的力量,每次你看到纸杯或是塑料袋,就会怀疑你是否真的需要它。对你而言,那是保持清醒的痛苦而又必须面对的一刻——从这一时刻起,你开始对改变世界献出自己的力量。 地球在哭求我们停止浪费资源。每天,我们都有至少十到二十个机会来避免浪费物资和能源。每当我们这么做时,我们不仅克制了自我,也向周围的人施加了压力,迫使他们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加入我们的行列。 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呢?避免使用塑料杯或纸杯,以及塑料餐具和其他一次性物品。在商店里,不用塑料袋或纸袋,而改用随身携带的编织袋。竭尽所能避免用那些不可重复使用的东西,并告诉你所遇见的人,别再提供一次性使用的东西了。自带水杯和手绢以备用。我背包里就常备着水杯。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即便这会让服务你的人觉得有些尴尬。 以我为例,我没有车,尽量步行去任何可能的地方,如有需要我宁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而不打车。这个决定并不关于钱,而是出于环保的考虑。尽管偶尔因为要赶时间不得不坐出租车,但我还是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基本上,我每天都不用扶梯(尽管我的孩子觉得这很奇怪),也避免坐电梯,而去爬十二层楼。这一决定给那些注意到我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样重要的一点是,这项运动还有助于我保持身材。 此外,我想谈谈外表的问题,我们生活在一个外观看似完美的时代,但却是一种悲哀,一种病态的“完美”。如果我们的外表是美丽的,我们就不会想到我们的行为对于环境、对于其他人的影响。 为什么说我们的确生活在“外观完美的时代”?计算机已经能够熟练而精确地制作出完美的视频影像,能够设计出精美绝伦的图片和产品商标,能够精确计算出显示器、电话、耳机等等所有我们家居物品的尺寸。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通常你会发现你想要制作的东西,在商店里早就有现成的商品,且无可挑剔、价格低廉。你整日努力画出的线条或许远不及那些被你丢弃的泡面包装袋上的线条完美。 因此,我们开始对这一切“完美”习以为常:完美的外观、完美的设计,如果觉得无聊,还可以重置我们身边的物品以实现更加完美的布局。当然,我并不是说这些“完美”本身有什么错。从你所品尝高汤的碗勺、到夜间阅读的八卦杂志,一切都没有错。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完美的世界”,对于年轻人来说,其实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负担。学生时代的年轻人被鼓励积极创新,然而事实上,即便是一根 10 块钱 的廉价巧克力棒的包装袋,其设计的完美程度都不是你的手工制作可以匹敌的。 因此,我们对新事物的创造力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从步入 小学之后这种趋势便日益显现出来。我们无法与我们所处的世界抗衡。即便是那些立志成为艺术家的人们,也发觉自己有意或者无意地在模仿他们在图片上看到的那些完美图形。 事实上,这种悲哀比上面所说的更加深重。这些“完美外观”通常被误认为富有深意,因而年轻人们痴迷于那些看起来极富“深意”或“特质”的东西,总是设法让自己变成具备某种“深意”和“特质”的人。“富有创造力的波西米亚人”也许就是这种渴望具备“深意”和“特质”的一类人。但是最终这种“波西米亚风”演化成了对于穿着打扮以及外表的追求,而不是追求行为和思想上的提升。每个人身上似乎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即要使自己看起来很光鲜亮丽,有如游戏中的 神的使者 一般,或是海报上的明星一样。 在这种压力之下,外科整形产业如日中天,这也给我们的精神带来了无形的伤害。在一种压迫之下,年轻男女们不惜花钱进行手术,试图将自己的外表塑造成他们在电影和漫画书中看到的那般完美。但这样而来的完美模样和身材比例都不是天然而成。可惜,在这个充斥着机械复制的年代,这种不自然的美却得到众人的追捧。 无论最初带着怎样的欣喜与激动,过分追逐这种表象的完美而将人生的阅历程度置于脑后,终会遭受惨痛的代价。当一个人深陷于对表象世界的追求中,会唯恐所谓的“完美外观”有裂隙,会担心有哪怕一点点的“不完美”,他们因此更加不敢或不愿直接表达自我。最终,在这被描绘得完美到不真实世界中,他们会陷入对“完美”追求的矛盾之中。若一个人以这种姿态生活在世上,那么他能够感知幸福的机会将会少之又少。最终,这些人会对自己竟是这样的人而感到羞愧。 如今的一些病态价值观,追逐华丽的外表,迫使人人都看起来一样的完美,制造出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人无处可逃,这对年轻人来说实在是非常可怕的伤害。若想打破这悲剧,首先要意识到时刻萦绕在年轻人心头的、对打破“完美外观”的恐惧感,使得年轻人能够即便置身于人海之中,也不再刻意掩饰自己的悲伤。 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外表入手,不去刻意穿着打扮,佩戴那些不必要的装饰品。保持简单的发型,不去穿着那些赶时髦、费面料的服装。避免那些“破坏身体 ”的行为,例如整形手术,迫使自己和他人只去关注肤浅的外表,而忽视了我们生活中深层次的方面。社会急需我们能看到人们真正的美,而避免迎合只看重相貌的庸俗审美。我们能在这场战役中成为领导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浮夸之风可以给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它意味着放弃名牌,穿得简单但有吸引力,购买可以长久耐用的商品,以此证明我们对保护地球所下的决心。 我们同样需要摒弃商业性的性行为。尽管性欲同食欲一样是人类的生理需求,但是这生理需求同时结合了市场经济和消费文化这两种破坏性的力量,成为了一种精神癌症。在性行为的例子里,年轻人把他们自身的价值以及周边人的价值,仅仅看作是性吸引力的产物。他们将与异性关系的价值简化为性行为的价值差异。这种行为破坏了感情关系,把感情当作是毫无意义的、专注于即时快感的欲望交易,或是为了提高身份的欲望交易。这样的压迫扭曲和破坏了性欲,让真情与真爱变得不再可能,而且留给了年轻人深深的、无法满足的空虚感。 我并不是采取极端保守的态度认为年轻人不能有婚前性行为,但我的建议是:男女关于克制性行为的个人决定,不见得是封建思想的负担,而其实是获得自由的真谛。这可能听起来很荒唐。毕竟能与另一半为所欲为看上去好像是自由的体现,但是,事实上这种感觉不过是幻象。 决心对性行为加以克制,以及不花心思去向周围的人展现自己的姿色和魅力,是通向个人解放的第一步。一旦一个人能做到不让关注外表的压力对其想法施加多大的影响,他就能找到真爱,并且不被这个消费社会所操纵。年轻人拒绝沦陷于错误的消费文化 ——能影响他们肉体的消费文化,这是他们实现解放的第一步。 下面是有关劳动的问题。我们面对着一个阶层分化愈演愈烈的社会。这一深远、巨大的变化是无法依靠个人力挽狂澜的。不过,我们仍然可以有所作为。与其为惊天动地的大事冥思苦想,倒不如专注于我们日常力所能及的事情,去解决好问题。 首先,每天都要尊敬劳动人民,每当你遇上清洁工、食堂师傅、保安、售货员或地铁员工时,一定要对他们的工作说声谢谢。用真挚的目光看着他们,并且态度要诚恳。对清洁我们居室的大妈、清扫我们房前街道的工人,以及那些日夜工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的人们也应该这样,同他们交谈,关心他们的疾苦。 告诉你的孩子有很多人都参与到我们日常消费品的生产过程中。让他们认识到我们每天所享受的这些东西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他人辛勤劳动的成果。让他们意识到,有很多人从事着非常繁重的工作,维护房屋与城市的清洁、保障我们的水电与能源供应。告诉孩子们,有很多人保障着我们的粮食供应,鼓励他们总是对服务人员说谢谢。 让我举出一些例子来具体说明,为保护环境,我们可以亲力亲为以及鼓励他人做些什么。 1. 对公共卫生的现实主义态度 在餐厅、医院和其他公共场所,我们需要一套经济、环保的新公共卫生系统。我们包装、储藏了太多不必要的食物、医疗器材和其他物品,而且在人们心中催生了一种不可动摇的观念 ——为了卫生,浪费是必要的。这个结论其实非常可疑,但在这个问题上,我却从未见过任何深刻的讨论。花费数十亿美元去研究一下如何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打造一个无菌环境或许不是一个坏主意。一定有策略确保浪费在一开始就不发生。如果我们下定决心,一定可以想出办法避免商店中塑料袋或是医院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浪费。 2. 回收利用并非上策 我们要破除“回收是最佳策略 ”这样的幻觉。回收利用永远是次优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回收的塑料和纸制品一开始就用不着,这是多大的浪费啊。 我们不应该过分夸大回收利用的意义。毕竟很多材料只能被回收利用有限的次数。我宁愿建立新的标准和规则,让我们在一开始就不生产这些产品。这意味着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和整个生产制造流程。 3. 制造耐用产品 远优于回收利用的做法是生产那些坚固耐用的产品。鞋、衣物、笔记本、家具都应该以长久耐用作为制造前提。政府对生产耐用产品而成本增加的厂商给予补贴也是值得的。 1985年我上大学时买了一件的羊绒毛衣,花了150美元——这在当时是一大笔钱。到2012年我依然穿着这件毛衣,它还像新的一样。如果补贴那些使用年限长达10到50年的高品质产品,我们可以节约大量资源。我们应该推动社会各个阶层都生产耐用的衣服和其他产品。与此同时,推崇这些产品的新文化也必须被鼓励。 4. 修补住房、衣物、自行车与家具 我们需要制造用于在家轻松地修房子、衣服、家具、自行车和其他设备的工具。我们总是最后丢掉一些特好的东西,要么是因为那种 “自恋文化”不允许我们用过时的东西,要么是因为我们认为没法修复它。 5. 环境危机是审美问题,而非经济或技术难题 我们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并不是技术或经济上的,而是审美观上的。我们被驯化为觉得只有钢筋、玻璃和水泥造的建筑才是现代的、迷人的。如果我们走在街上,闻到腐烂的味道,或是淌过水坑,我们会觉得那是向贫穷落后大步倒退的象征。在我们的眼中,注塑成型的东西看上去更有现代感、更可靠,而由小地方手艺人做的东西就要低档很多。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的观念和审美——那些我们判断事物重要性、权威性与美的原则。 6. 不要兜售不可回收利用的产品 所有产品的先决条件应该是便于回收。每一件商品都应该能轻松地回收利用。如果它是由五、六种可回收材料制作的,那么应该把它设计成能被分解成有清楚标识的各个部分,从而被回收。回收场所应该随处可见,并且关于哪些能回收、如何回收的细节性说明也应该列出。不应该出售那些不能被拆解成可回收部件的商品。如果必须要制造难以回收的产品,那一定要有特殊执照才能销售。 7. 学会 “静坐” 你想拯救环境么?首先学会安静的坐着。如果你能在小房间里呆上一天,就像健身、瑜伽、冥想、阅读写作,以及同别人好好聊聊你读的书、做的事,那么你就对保护环境尽了一己之力。多进行一些有意义的聊天,陪你的孩子一起玩,好好享受生活。这样你能节约的能源量会超出想象! 多数人就是不能适应这种生活方式 ——坐在那儿,静静地阅读一整天。然而,两小时的瑜伽和三小时的阅读比开车去商场看电影、过度消费要更有意义。如果我们从小学起就养成整天“静坐”与严肃生活的习惯,我们就已经解决问题的一半了。 8. 重塑消费文化 消费文化必须被严肃整改。贯穿我们社会的购物欲必须受到环保与节约主张的阻击。摧毁我们意志的消费主义,必须从幼儿园起就成为学校热议的中心话题。 我们需要构建一个与之抗衡的“保护文化”。 9. 如果必须砍树,请务必植树! 如果你要砍下一棵树,就必须重栽一棵树。这是一个简单的规则,但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我们要记住,建造一座林中小屋并非热爱环境的举动。把小溪和草地引入到都市的中心地带来,让城市空间变得宜居才更有价值。 10. 创设 GDE(国内环境总值)指标 我们对于经济增长的评估与计算应该把环境因素考虑进来。如果环境被破坏了,国内生产总值( GDP)就不可能正增长。我们需要一个系统来监督和计算地区性和全球性的环境情况,环境数据应该与GDP或股市信息一起出现在每日新闻上。每日和每月的环境情况应该被纳入经济统计数据中,这样的话,那些有害环境的政策和行为将不再被认为是合理的。 11. 评估环境状态的全球系统 我们只有创建一个可以评估环境状态、监测环境变化的精密全球系统,才有可能提出“国内环境总值 ”(Gross Domestic Environment)这个概念。尽管这个数值的计算要涉及很多因素,但是如果我们想要在全球唤起这种意识,这一做法极为关键。 12. 开启耗能监控 每一样东西——冰箱、电视、电脑和烤箱 ——都必须安装一个监控器来显示其耗能量以及对应的能源价格。监控器还能用来显示家中的耗能总量,以便让人们意识到我们每天消耗了多么巨大的能源。 13. 我们必须变得更加 “物质主义” 尽管我们通常为社会上日益增长的物质主义风气感到悲哀,不过我们从未思考过 “物质主义”真正的含义。我们可能认为疯狂的购物欲是迷失于物质世界的结果,不过很多情况下,我们其实是远离了“物质”。消费的增加是由于我们很少关注实物的本质,而过多关注他们的数量与价值。我们不再怎么品尝食物的味道,而是通过塞在口里的食物总量,或是食品的价格来积累满足感。解决的办法在于回归物质世界、日常世界的本性,学会释放掉无限消费的需求,转而欣赏那些日常物品和简单食物。 14. 自主产能(创造自己的能源) 尽管技术并不复杂,但当前个人仍无法往高压输电线中补充能源。我们只是被动的电力消费者,因为自己也从不明白电力是怎么被消耗的。将健身单车连接到太阳能板或电网上,以便将能源返还回去,实现家庭用电的自给自足 ——建造一个这样的系统应该不是难事。事实上,如果你回报的电量超过了你所消耗的,并获得5美元或10美元的奖励,用太阳能电池板或其他手段发电可能会成为流行的兴趣爱好。 然而,目前这样的方案甚至没人考虑。 15. 针对中上层阶级的环保运动注定失败 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闹剧之一就是试图唤起富人阶层的环保意识,这无异于与虎谋皮。除非环保运动能获得广大工薪阶层的支持,并且让底层民众明白环保的价值,不然它的影响就非常有限。新兴的绿色经济就不应该以中上层阶级为首要目标。电动力车应该比烧油汽车售价便宜,而且公共交通应该按需提供,而不是基于当地的平均收入水平。 我认为,单凭一部法律,或者一个总统,都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或许只能是“从我做起”。“我”可以善待每一个人,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杜绝生活中的浪费、尊重劳动者,因为从整洁的街道到餐厅盘中的食物,都是他人辛勤劳动的成果。“我”应当关心环境,让环保成为每日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会同他人交流感受。这,就是第一步。 “我”永远不对他人抱有敌意,即便是强烈反对我的人。“我”应当尽我所能劝说每一个人都加入到建造美好社会的团队中来。 就好像做义工,虽无法帮助到每个人,但是帮助一个是一个。你的想法无法改变每一个人,但是一千个人里面只要有一个人被你说服,那就是胜利;若你心存理想,与其每天怨天尤人、责怪领导不济、政府无能、将错误归咎于他人,不如从自身开始改变。 我希望你们能明白,若想要走向卓越,想要带着乐观和希望,创造出一个崭新的社会,一个足以对我们的人生产生积极变化的文化,认识并理解我们当今所面临的挑战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我们无法让我们面对的问题瞬间消失,但是我们能够用积极乐观的精神和希望对待这些问题,一步一步地进行改变。 学会尊敬劳动人民的另一个方法是跟他们嘘寒问暖。问问身边的厨师、清洁员与司机,他们何时上班和下班?他们的工作中有何难处,有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事?他们的梦想和希望是什么?和我们周边的劳动人民充满敬意的交谈能真正改变我们的社会,这甚至是颁布几条法律条文所做不到的。这些行动不花一分一文,但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文化,给我们带来一片新天地。就像我朋友安娜贝尔·朴( Annabel Park)所做的,你甚至可以采访你身边工作的普通人,然后记录下来他们关于世界、家庭与梦想的看法。这样的交谈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与我们自身。 我的另一些决定是颇具争议性的。例如,我旅行时从不坐头等舱或商务舱,这一决定就偶尔会冒犯到我身边的人,因为这会让他们为难,他们把这样的奢侈看作是创造经济价值的合法过程。我并非要求所有人遵从我的想法,不过我要说的是:当前世界的社会分化已经过于扭曲、过于失去平衡了,所以我绝不会再遵循社会阶层分化的规则了。我可能之前有一段时期也能接受头等舱和商务舱,因为那时的整体社会环境还相当平等。今天这样的平等已经消失了,而我们必须有力地主张更多的平等。 最后,我们应该牢记,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做出有意义的道德行为。一个人必须具备丰富而强大的想象力去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对其家庭和社区所产生的影响力。而我们通常忽视这种影响。在一个人能看到自己的轻率行为是如何伤害他人之前,他要花长时间去想象他人是如何看待世界的。其实,我们没法看到随手扔出的垃圾最终归于何处,也不知道庞大人口消耗的自然资源对地球所带来的影响。总而言之,如果缺乏生动、灵活的想象,我们设想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扮演的角色。每当我们关上灯或拔掉插头,我们都应该设想这样的行为的确对自身和世界都是有意义的。 此外,如果你想提出一个替代性方案,想象力是至关重要的。 在有人能拥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勇气来提出替代方案之前,太多的社会问题都不能得到解决 。 然而,目前太多的人从小到大只知道应付平庸的考试、循规蹈矩,以至于他们变得想象力匮乏,不会另辟蹊径,因此只能困在这个噩梦般的世界。想象力才是通向解放和真正领导力的必经之途。
个人分类: (反)全球化|1149 次阅读|0 个评论
长歌当哭——纪念李小文院士
N5AsF6 2015-1-10 21:54
去年的某个时间,李小文院士因为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阶一6教室上课时穿着一双布鞋走红网络,今天,在国科大阶一六教室浏览网页看到李小文院士去世的消息。抬头看了看空空的讲台,李小文老师走红的时候我还不是这里的学生,在我坐在这里的时候,老师却再也没有来过。 李小文老师的事迹,是我们这一代资源环境领域的年轻人学习的方向。认真学术、简单生活,做一个纯粹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李小文老师的博客,也是中科院诸多院士中活跃的代表,一个优秀的学者,愿意以网络的形式与大多数人交流,李老师尽管不是第一个,也是其中优秀的一个。 李小文老师去世,很多消息还没有公布,听说16号有一个遗体告别,届时应该会回所做实验,不能亲赴现场告别一代大师,或许也是人生的一大遗憾,但是作为一个走在自然科学路上的同行,我想李老师会希望我们这代人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术上吧。 斯人已矣,李小文院士的离开时学术界和科学网的损失,我们能做的,只是在三十年后的国科大,以自己的行动,让人想起当年的李小文院士,无论学术、还是人生。
17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生识字忧患始
热度 3 yurongming 2015-1-5 09:03
刚看到一篇让俺回想起无忧无虑、充满激情与纯真的过往青春时期的美好生活的博文。不禁感叹,是什么使我们的眼神不再那么清澈?是什么使我们曾怀揣的梦想不再那么执着?人生识字忧患始!读到、见到、想到的越多,我们的生命与活力就越是衰败与腐朽。让我们都来回顾一下吧!请看一个从我们当年生活的十字路口走来的年轻人含着泪的诉说。 从林中祥 老师博文——“一位大一学生的感言”我们应能看到,里边这位年轻学子话里充溢着多少青春的不甘呵!俺不否认,这位大一新生经历了感情的挫折。但这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 “这半年,我怕了,因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原来是真的。”“ 这半年,我怕了,因为我们都在向我们曾经最讨厌的那类人转变。” 从“好”的方面说 , 这一代人确实是进步了,因为他们比我们那一代更早的“懂得”了人生。但是,俺还是想说, 这是怎样的从满怀的激情与梦想奔向坠落的伤与痛呵! 为了在这个冷漠的社会生存下去 “这半年,生活告诉我,害人知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一定不能无。” “这半年,我变了,好多看不惯的事情都学会视而不见了。” “这半年,生活告诉我,人与人之间亲近与否,除了血缘外,不在距离,而在心。” “这半年,我变了,更加顽强了,更像一个鲜人掌了,随便丢到哪都能活了。”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生活”教会了他们,更早懂得了珍惜。 “ 上了大学 ,我更明白朋友的珍贵,怀念高中的许多,更懂得要珍惜!” “这半年,我变了,更加在乎父母了,给家人打电话更多了,喜欢陪他们唠嗑了。” 但是,作为他们的老师或长辈,面对这样的质疑与彷徨,我们是否该做些什么?我们能给他们一个什么样的榜样?以使他们真正懂得: “请永远怀揣你的青春与梦想,永远保持你的激情与欢歌,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个人分类: 其他|2408 次阅读|12 个评论
除了AV和动漫,中国年轻人对日本了解多少?
热度 9 liruijiao 2014-12-17 12:37
对于我们的邻国,日本,越南,缅甸,老挝等,虽然是近邻,但是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却远远小于对欧美。对于我,对这些地方抱着一片好奇心。虽然媒体有了解,但也都是片面的,再加上政府之间的对抗,我们总是听到他们负面的消息。争取到了一个机会,可以来到日本,深入对这个国家有所了解。现在在东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工作之余,游历日本各地,阅读日本历史,了解日本文化,学习日本语言,与日本友人交流,参加研讨会,并用相机记录日本见闻。现在想根据自己的经历,在此通过 一系列博文呈现我所了解的日本,分享一些自己对日本文化,生活,历史,教育科研的感悟。日本有很多优秀的值得学习和敬佩的地方,也充斥着很多矛盾和问题。 今天看到一篇和我想写的类似的文章,于是借鉴于此,完成了这篇文章。下面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真的有被感动过,大部分图片都是自己拍摄。希望大家能够抛却政治,民族情绪来看这篇文章,客观看待这些问题,这里没有‌‌“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意思,仅以愚之所见,以示彼之所长吾之所缺 。所谓‌‌“知耻而后勇‌‌”,我们中国人,记住了耻辱,却往往忽视后勇。 中日的历史是一部血泪史,血与泪主要是中国人在流。中国人有足够的理由去仇恨日本,电视上充斥着抗日的电影、电视剧,从小到大我们都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否认铭记历史才能展望未来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看到很多的抗日剧,已经很难去分辨他们是否是承载着某种历史责任去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还是仅仅为了不负责任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这个地方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在党的教育下,在我自己小时候也是一个仇日分子,向来抵制日货,痛恨日本。但后来长大了,也就不那么激进了,会理性地去看待一些问题。 反过来讲,我们除了学会愤怒,有没有真正反思过,为什么我们永远会败给这个‌‌“小小的日本‌‌”,即便是 同样是战后的百废待兴,我们依然远远落后, 我们输在哪些方面,我们是否了解日本这个国家?他们在哪些方面值得我们低下头去做一名学生? 关于身份证 很多人都在说抵制日货,如果真的要彻底的抵制日货,我们就要放弃现在使用的二代身份证,因为我们的身份证就是由日本富士施乐公司制造(据新华社报道),我们中国人要深刻反思,为什么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证,却要依赖日本人的技术?!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哪里?为什么日本人做的比我们更好? 我们通过日本人对待生活中的细节来窥探日本的精益求精和人性化的一面,也许多少能明白日本为什么总比我们做的更好。 关于公共交通 考虑到乘坐地铁的人身高不同,日本的地铁,电车,公交扶手高低不一,以方便不同身高人的需求,座位都是沙发坐,而且座位下面冬天出暖气,夏天吹凉风,细节虽小,却是一个贴心而温暖的细节。 残障人士可以无障碍出行,地铁没有升降电梯的时候,会专门有特殊的残疾人设备,工作人员会帮助残疾人进出站,完全不用陪护人员。 无障碍巴士(Non-step Bus),更加方便残疾人出行,而且对残疾人免费。 为了防止咸猪手而开设的女生專用車 洗手间细节 日本厕所非常强调人性化,里面的设施也考虑到不同人士的需要。有些母婴用的厕所里装有供婴孩稳坐的架子, 为了避免大家如厕时发出尴尬的声音,日本的很多厕所都安装了一款叫‌‌“音姬‌‌”的发生器,她能模仿出水的声音,大家去洗手间手否有过同样的顾虑?可想而知,日本人想问题的细致入微。公共厕所里基本都是带冲洗座的马桶,从来不用担心忘带厕纸。 卫生间的音乐播放器(研究所的厕所里) 关于节约用水 日本的洗手池是和马桶连在一起的,洗手的水会流到马桶中储存,可以冲马桶,以便水的二次利用,这一小小的设计,每年为日本省下的水资源超乎想象。中国虽然一直在喊要‌‌“节约用水‌‌”,但这种靠自发意识去实现,特别是在中国实现是极其困难的,而日本在实际生活中,将节水从可能节约的事情变成一定会节约的事情。 (这个是我的住所里的)。 关于环保-随身带垃圾袋 街上几乎没有垃圾桶,旅游景点也是,温馨提示将垃圾带回家,所以出行是都要准备个垃圾袋。在日本人的观念里,垃圾都是人们带来的,所以要带回家处理。当垃圾被带回家或者旅馆后,会被分类投放到不同的垃圾箱内。即便如此,日本的旅游景点和街道都很干净。即就是大型聚会和游行之后,也是看不到 一片狼藉的垃圾。有一次在京都遇到一群中国小青年把饮料瓶扔到河边,刚好滚到我 脚底下,就捡 起来给他们,还说了一下日本的规矩,小姑娘乖乖把瓶子收了起来。 垃圾分类,从小做起 中国小学生作客日本小学,用餐时,中国小朋友解开奶瓶上的绳子,就立刻有日本小朋友,接过取下来的绳子和瓶盖。 原来,塑料的包装要放在左边的垃圾桶,右面的纸质封盖要在右面。这就是垃圾分类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才会在整个社会延续实施下去。 垃圾分类 日本小学生第一课学习的知识就是垃圾分类,所以看日本成年人一直保持垃圾分类的习惯不足为奇,日本的垃圾桶把各类垃圾标识图形化,每个日本人的好习惯,让整个国家每年可以节约出大量的资源。中国从小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所以成年后的再教育非常困难,所以说中国的素质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要不然会永远落后于日本! 日本对乱扔垃圾的行为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法令,像上面的宣传画或标语在日本经常可以看到,而因为乱扔垃圾被罚款甚至起诉的案例都确实存在。 吸烟 日本吸烟的人很多,男女都有。但是街头很难看到烟头。很多地方都设有像电话亭一样的玻璃屋,那是专门的吸烟室。吸烟室的天花板上装有抽风排烟设备,吸烟的人在里面可以尽情享受,又不影响别人。而且街上和公共场所是禁烟的,其他人也不怕吸到二手烟。 井盖与生活 日本把井盖当作艺术品来做,既显眼也装点了城市,中国的城市井盖是不是也可以考虑下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呢? 其实中国人也能做到,只要认真一点,努力一点。 日本的快递服务 在亚马逊购买的小玩具,看下日本的一个普通的快递公司对顾客物品的保护程度,一个小小的玩具,用这么大的箱子保护,据称在日本的任何一家公司,从没有一例顾客东西因快递出现损坏被投诉的情况。 日本的交通秩序 下面 日本东京最繁华的涩谷和新宿附近过马路的情形,没有一个人闯红灯。所有车辆经过斑马线都不减速,因为不会有一个人闯红灯。当然行人过马路时,所有车辆也会自觉停住,严格遵守秩序和规则,应该说日本已经形成了社会的良性循环,整个社会不需要人去管理,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管理者,自发的去遵守社会的秩序,可能光这一点,至少需要中国花一个世纪的时间才能有所改善。 此外,我们周围刚来日本的人很好奇,按理来说,东京的车应该比上海北京多吧,怎么没见过堵车呢,我也依然在好奇中。 涩谷站前 新宿青梅街道 中国式过马路:不守交通秩序就会混乱,混乱就会造成各种社会问题。各位中国的父母,或者即将做父母的都应该为孩子做好榜样,从自己做起,下一代才会跟着做,这是我们成年人的责任!这是我们教育的责任,这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责任!我们应该拿耳光拼命的扇自己!说,这简直是耻辱啊!只有知道耻辱,才能不去做耻辱的事情,没有耻辱感,大家都没有了耻辱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可以的,所以我们追求一己私欲,毒大米、毒奶粉、地沟油等等失去社会公德心的事情会层出不穷,这对于个人和整个国家都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小孩上学 很少见到大人接送小孩上学,上下班路上看见小朋友都是自己上学和回家的,一方面车辆对行人都很礼让,处处行人优先。而学校附近的道路都 标有 ,有专门的引导员带孩子过马路,所以家长就不用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 交通死亡率 这是日本从1992年-2011年的交通死亡人数,每年递减,已从11000人降低到5000人左右,单单是交通事故方面,中国每年死亡人数就在100000人左右,这简直就是自我种族灭绝啊!死亡人数多,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因为教育!死亡只是结果,原因是什么?很多都是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的。 说一个题外话:那些个政府的贪官们,你们愿意花钱在高档的办公大楼上,为什么舍不得花钱在民族的未来身上,你指望连学都上不了的孩子来建设中国的未来吗???简直可悲又可恨!日本当年战后搞教育,也是非常贫穷的,政府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把教育抓上去,你觉得这样的民族会没有未来吗?我们自己看了就不会感到耻辱和心寒吗? 敬业精神 日本京都某报社门口,取报纸的老人正在认真地码放报纸--报纸落得非常整齐,为了防止报纸被微风吹乱,老人还死死地把报纸用腿压住...有网友说这么对待报纸太累,俺觉得也是…… 码成这样似乎还嫌不满意-上面的那落和下面的没有完全对齐,老先生不厌其烦地继续整理着,直到完全对齐以后才又去取新的报纸...又有网友说这么磨洋工早报都得变成晚报,俺也觉得有道理。 东京的青山,一个清洁工正在用白毛巾仔细地擦拭着路边的消防水龙头——我进了旁边的一家商店,出来的时候这位老哥还在专注而认真地擦着,全然不管身边的人和事...我想,我们汉语词典里有一个词刚好可以用来形容他——忘我。一个网友的评论是:有病! 中国很多人都是‌‌“差不多先生‌‌”,你知道每个人差不多,一个企业就会差很多,整个中国就会差很多。 关于溜狗 在东京看到很多人溜狗 ,但都在早上7点前和晚上9点后,主人一手一个塑料袋和手套,一手一壶水。之前还奇怪为什么要带那么多水呢,狗狗也喝不了那么多啊,直到有一天晚上回家路上才明白。狗在树根或者电线杆撒完尿后,主人会用水冲洗电线杆,除掉臭味,走进之后我闻到消毒水的味道。 关于戴口罩 刚来日本时,看到很多带口罩的人,地铁,商场,电梯里,办公室随处可见。本想日本空气很好,为何要带口罩呢。其实呢,他们带口罩是为了防止传染给其他人,尤其是在公共场所。日本药店里的口罩占据了药店相当的一部分空间。追根溯源,佩戴口罩始于20世纪早期的日本,当时大规模流感在全球夺去了2000万至4000万人的性命,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人们认为脸上蒙上围巾、面纱或者口罩可以抵挡流感,最终流感疫情在1919年底终结了。 关于食品安全 “保护国民健康乃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日本内阁府特命大臣(食品安全及消费者担当)松原仁在对话新浪财经时如是说道。作为后发工业化国家的日本,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较之欧美国家要晚。但是其目前的食品药品安全机制要值得称赞,日本的药店也因此吸引了很多海外游客,东京的闹市区有各种针对海外游客的药店。亲自用过之后的确好用。不过日本在这方面也经历过目前中国目前的痛。 1955年,日本发生森永毒奶粉事件。时至今日,这仍被视为是食品安全问题的头号事件。造成12,000余名儿童砷中毒,并导致131名儿童死亡。 在事发20年后,法院判定森永德岛工厂制造科原科长等对有毒添加剂负责,判处3年徒刑,森永也为此承担巨额赔偿。60年代的日本也出现过一次“地沟油”危机。当时,日本企业将“地沟油”提炼后,与台湾的无良产商勾结,制成食品出口到台湾。 现在日本的地沟油都由专业公司进行回收,日本政府高价买取,并在第一时间将一定比例的蓖麻油加入地沟油中,变地沟油为引起腹泻的“毒油”,切断地沟油源头。2000年6月开始的近半个月时间内,日本关西地区共有1.4万人因饮用雪印乳业公司生产的低脂牛奶而中毒。 事件发生后,雪印对危机处理不力招致民众抵触,经营不善的雪印牛奶工厂不得不宣布倒闭,1925年就已建立的70多年的老品牌毁于一旦。 此后,日本政府出台了新的农业标准,在法律上强化对食品安全的保障。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关于森林资源 日本从不使用自己本国的森林来造纸和制造筷子,日本96%的一次性筷子来自中国,也就是说日本消耗的是中国的森林资源。日本人很注重资源的再利用,一次性的筷子用完,他们会回收,生产出纸张。而中国的一次性筷子,用完便扔掉,这种浪费绝对是一种断子绝孙式的浪费啊!之前看到一个日本电影《Wood Job 哪啊哪啊神去村》被他们的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深深折服了。 再来看一下中国大面积损耗的森林资源,中国人意识不到问题的可怕,以及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 放大看下我们邻国的日本的森林资源,难道我们就不感觉到非常紧迫的危机感吗?我们仅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自私自利,我们为后代留下什么了? 说真的,日本的绿化好到让人惊叹,再拥挤的地方都有绿地和植被,从南到北,自东到西,植被覆盖率特别高,当然也带来了各地四季缤纷的景色,春天的樱花,秋天的红叶甚为壮观。(文后附照片) ‌‌“低头只是一种姿态,抬头才是我们的目标,低头是为了更好的抬头‌‌”!中国人需要向日本这个国家学习的太多,从自己做起,做现在做起!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希望祖国更加强大更文明! 题后 当然,日本社会也存在问题和弊病,而且有很多是和我们类似的,另文详述。 参考: http://yuedu.163.com/contentcenter http://www.huxiu.com/article/102080/1.html http://finance.sina.com.cn/focus/japanfood/ 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4-08/19/content_1824587.htm 顺便欣赏一下一些美景以释心中的愤慨吧:
个人分类: 时评|3764 次阅读|8 个评论
什么样的年轻人可以承担重任
热度 57 stone1971111 2014-12-16 09:11
在过去二十年,中国从形式上完成了文革造成的人才断层补充,并且还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关键的岗位都需要尽快的补充人员,那么就带来一个问题: 谁能够承担那些重任? 当然这时候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选择,那就没有办法,人才匮乏么,只能瘸子里面选将军,正如三国后期,西蜀没有大将,只能就低任用。这种情况下推上来的人只能靠运气,运气好的话,这是个好苗子,可以真正承担重任,运气不好的话,把前辈们好好打下的江山给祸害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若干人可选择,条件类似,从学识,资历,表面能力都差不多,那到底选择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合适的呢? 我们经常听见一句话就是,给年轻人压担子,他们就能够成长 。这句话一方面是对的,任何一个年轻人只要有机会锻炼,总会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长,没有锻炼机会,年轻人永远不会成长为大树。但是这个命题的反面并不完全正确,并不是每一个年轻人得到机会都可以成长为大树。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寄予厚望的人做得并不好,甚至很糟糕。可是机会却已经错过,曾经的机会和事业因此遇到重大的挫折。在我有限的经历和知识看来, 不是每一个年轻人都具备成长为大树的潜力,只有一小部分的年轻人具备这个潜质 。那么这样的人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呢?我想下面几个方面是很关键的。 一、拥有远大的抱负; 一个事业往往之所以称之为事业,并不是简单的工匠活,往往需要多年甚至几十年持续不断地努力,这就需要领导者具有很好的长远眼光 。而只有那些远大抱负的人才可能培养出长远的眼光,否则大多数不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往往都是只顾眼前利益,不是小富即安,就是临阵脱逃。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年轻人成长中被选择和淘汰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人都曾经很有机会,如果告诉他们若干年之后,他们可以成功,我相信很多人都可以有机会做的更好,但是遗憾的是,他们由于缺少远大的抱负,使得他们在困难面前犹豫了,看不到曙光。在任何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事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希望永远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甚至生死的考验,没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作为支撑,没有人能够坚持走下去,即便走下去,路线也可能因为缺少航标而变得走样。 考察一个人能否走得更远,首要一条就是是否有远大的抱负。尽管这些在日常生活中看似多余甚至迂腐,但是关键时候,只有这个能够起作用。 二、具备很好的人文素质; 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为一个事业的领导者,需要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大多数时候我们倾向于选择一个具备很强具体能力的人, 但是一个领导者的关键作用并不是做一个将军,而是要做统帅。 项羽是一个好将军,但是他不是一个好的统帅。他不能控制自己,不能任用不同类型的人才,缺少宽广的胸怀,所有这些都不是具体的工作能力能够取代。而具备这些能力的人都需要深厚的人文素质作为基础。 在每一个人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是他自己认识和定义的,但是客观的世界更加丰富,只有具备很好的人文素质,才能够跨越自己的世界,认识别人的世界,做到求同存异,做到海纳百川 。一个事业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才能够成功,一个团队如果只具有一个特点,这个团队是不会成功的,至少不能走的很远,短暂的辉煌不会得到持续。可是我们在实际经验中,对人文素质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这很难去判断,毕竟这种素质不如其他具体的技能那么更容易判断和考察,所以不容易把握,这才有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三、具有科学的思想; 所谓科学的思想其实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也是因时而异,因事而异的思想,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一种思想。那种一味的猛打猛冲,一味的强调精神的作用,一味的强调有限的经验,都不是科学的 。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人,需要具备在不同时候采取不同的路线,不同的节奏的能力,而这些就需要科学的思想。毛泽东并不是军事学院出身,王阳明也不是军事学者,但是他们在惨烈的战斗中,都能够清醒的抓住当前的本质,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最后获得了胜利。这种对各种知识灵活而恰当的运用其实就是科学的思想。 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唯心主义等等一切都不会走到最后。 不冒进,不守旧,也是科学思想的体现。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即便是所谓的科学家作为领导,并不能符合科学的精神,做事情甚至是反科学的。因此考察一个年轻人是否具备领导的能力,科学的精神是很关键的。 四、具备很好的耐力; 做任何一种事业都不会一蹴而就,往往需要像黄河一样历经九曲十八弯才能到达目的地,更像唐僧一样,需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 也好比跑马拉松,不经历无数次的身体不适,到不了终点。一个好的领导人需要好的耐力,也称之为韧性。一个没有耐力和韧性的领导人往往不能顶过很大的困难带来的压力,在困难面前可能就会倒下,甚至倒退。耐力是一种好的习惯,一个没有耐力的人往往做不成大的事情,作为一个领导就更加有害。在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没有事情可做,而是有太多看似可以做的事情,问题就在于我们是否一直走在我们曾经想走的路上,而不是临时改变了路线,并且最后都不知道走到哪里去。 这种没有耐力的人是不适合做领导的。 五、拥有很好的学习能力; 每一个人的知识不管曾经多么努力,都不会是完备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才可能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挑战。 这就需要具备非常好的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知道在此时此刻,需要学习什么,能够在恰当的时间内学习到足够的知识,并且能够真正应用这些知识。有些知识是临时的需要,有些知识是长远的需求。一个好的团队领导必须不断的学习。但是具备这种学习能力的人其实并不是很多。现实中,我们很少看到一个团队领导去学习,他们更多地时候是埋没在事务中,甚至埋没在权利的荣耀中。 一个不学习的领导很快就成为团队的障碍。考察一个人是否具备长远投资的可能性,学习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六、拥有健康的身体。 中国古代相面术有很多看起来很好笑的说法,比如人小时候的长相能够看到其长大后的富贵与否。这在生活实践中其实有一定的科学意义,这是这些判断仅仅是经验,缺少科学研究的证明。比如一个儿童发育比较完整,其身体素质可能就更加容易保证,在竞争中,不会因为疾病而倒下。有时候,就因为小小的疾病就失去了竞争的机会。 一个具有好身体的人具有更多竞争的机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能专心致志,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更能够集中精力,这些可能导致一个人成长会更加顺利,看起来更加强大 。作为一个领导,考虑的事情往往要多得多,事务也会多得多,没有好的精力就无法应对那些扑面而来的各种事务。比如,现在当国家领导人比跑马拉松要困难, 毕竟马拉松只是短暂的比赛,而当一个领导人需要多年持续的竞赛 。 总的来讲,在这个社会里,尤其是人才不断被选出的时候,我们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年轻人进行培养,推举什么样的人当领导,这是个问题。 但不管我们主观意愿如何,做好一个团队的领导客观需要各种综合的特点 ,那就是需要有远大的抱负,使得事业能够有正确的方向;需要科学的精神,不至于被不科学的做法毁掉整个事业;需要很好的人文素质以海纳百川,以拥有宽广的胸怀;需要非常好的耐力,使得事业能够持续发展;需要非常好的学习能力,使得事业能够快速发展;同时还要有健康的身体,事业能够得到保障。不是每一个年轻人都值得投资,如果作为一个年轻人期待别人的认可,期待做一个团队的领导,上述的几个特点是起码的要求,实际上,做一个卓越的领导,需要的可能还远不止上述几条。 想当官可以,但是我们想好了吗?做的正确了吗?如果没有,即便我们当上了领导,我们也不是个合格的领导,除了自己的失败之外,还会让这个团队失败。这样的案例还少吗? silong.peng@ia.ac.cn 2014.12.16
个人分类: 空闲时光|38798 次阅读|69 个评论
[转载]当创业成为这个时代的必须 全球各国创业面面观
zwzyzx2014 2014-11-26 14:16
一、创业的背景: (1)面对如今经济不景气,年轻人必须作出选择。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企业家正呈现年轻化趋势,许多年轻的商学院和工学院毕业生离开学校就勇敢地埋头创业,实际他们并没有工作经验。唯有创业者朝气蓬勃,方能走出经济不景气这一雾霾。 (2)各国政府在研发及教育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期望尽快转型为创新型经济,但将科研成果与专利商业化,则需要一大批创新者、创业者与颠覆者。 (3)年轻人的父母一代人往往选择进入一家大型集团企业,以求谋得一份常规、稳定的工作。但是新一代年轻人已经没有这种稳妥的保障了。自主创业如今成为了一种自由独立的工作形式,这是大型集团企业所无法提供的。 (4)自主创业是职业向往和个人憧憬的完美结合。根据调查,超过半数受访者表示,选择自主创业这种挑战的动力是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也是为了自身的充分发展。赚钱的欲望反而仅居第三位。最能激励未来企业家的三项个人价值为:人们的尊重,勇气,以及享受工作和奋斗带来的乐趣。 二、世界各国创业面面观: 总体来说,国家越富裕发达,做生意的限制一般就越少。现今世界各国政府及各个机构组织提供的便利条件、优惠政策,都是向学生、创业团队敞开大门的。 (1)美国: 今天的美国,一半以上的公民要么自己创业,要么在创业型的中小企业工作。以前大型企业拥有最新的高科技,大家节省时间的工作方式是在一个大工作室里交流。但是现在每个人都有手机、电脑,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是在家或小型工作室交流。现今,美国无论是创业硬件环境,还是创业资本环境,亦是创业精神与创业内在机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以色列: 过去20年中,全球眼球基本都在投资那些用创新去改变世界的企业家们。当我们谈及伟大的企业家的特质时,就会用“坚韧和乐观”这两个词去看待以色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根据 中为咨询 资料显示,78.8%的以色列人对未来很乐观,89%的以色列人认为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会有人挺身而出。 以色列历经的一系列战争与威胁让变得更加坚韧,而且一点也没有减少他们的乐观。这种坚韧、乐观和幸福是孕育企业家的沃土。他们的创造性可以应对更大的挑战,也会培育出这个创业的国度里的创新性经济体。作为一个小国,以色列的创业故事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其创业精神的或许并不全面,但也足以管中窥豹,并给人以借鉴和启迪。 (3)英国: 英国创业的优势总体来说,门槛更低、政策更灵活、市场更透明。全球创业成本最低的国家中,英国排名世界第三。运营企业的便利性排名,英国位居世界第八。目前英国政府推出创业支持政策,学生在英国只要拿出富有创意的研究或工作成果,以此得到权威金融机构认可的风险投资公司,或政府相关部门(包括学校)的认可,并取得他们的5万英镑及资金担保信,帮助学生投资创业。 (4)法国: 根据调查37%的法国人希望创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更有10%已经着手进行实践。对自由的渴望和奋斗的乐趣是促使他们创业的主要动力。据了解,吸引和留住欧洲创业企业的战争日渐白热化。法国各地公共和私人实业都摆出诚意姿态,向创业者提供廉价的工作环境、特殊签证,甚至是国家补助。在法国,政府都希望能通过新的商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5)德国: 德国人创业情绪普遍不高,只有不到50%的德国人在接受GEM调查时表示创业对他们具有吸引力,而反观他们的邻国,约有65%的法国人,68%的波兰人和79%的荷兰人都对创业表示出了不小的兴趣。根据调查显示,德国自主创业意愿逐年降低的原因一是德国人面对风险非常谨慎;二是对失败不够宽容,经营企业失败的人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首先是由于缺乏资金。小公司需要天使投资人和风险资本来生存发展。不过这些资源在德国非常有限。德国的风险投资者非常谨慎,并不期望公司呈现爆炸性的增长。德国人墨守成规,比较安静,严谨和沉稳。但创业需要的是速度。约有42%的德国人远离创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远远高于美国的32%,许多美国人自豪于他们曾有过失败的创业经历。但这些情况或将会发生改变。如今的大学毕业生或将把创业列入就业范围内,而德国政府也将对此提供适当的帮助。 (6)新加坡创业: 新加坡这个500多万人口的城市国家,以富裕、整洁、高效而闻名于世。这里的人们彬彬有礼,墙上找不到涂鸦;年轻人受到良好教育,循规蹈矩,毕业后可以到政府当公务员、到金融机构当高级白领、在国有企业或跨国公司里体面地存在着,而且新加坡的市场太小,水至清则无鱼,导致新加坡创业率与积极性一直不高。 新加坡虽小,但是五脏俱全,现在政府对在新加坡的创业和投资非常的支持,对于在新加坡入驻的企业,政府一般会做天使和A轮的投资,天使投资的规模是50万美金,A轮政府一般会拿出1000万新币。政府鼓励机构一起来投资A轮,除了承诺给参与A轮投资的机构做LP之外,还会一起共担风险。因此往往大家会把新加坡当作一个中转点,在新加坡创业设立公司。 (7)韩国: 根据调查,韩国的全部创业中,为了维持最低生计的“生计型创业”比例逼近40%。韩国未满42个月的初期创业中,“生计型创业”比例为36.5%。为了提高收入水平的“机会追求型创业”占51.1%。与前一年相比,“生计型创业”与“机会追求型创业”各增加了1.5%与5.1%。虽然从表面上看,高附加值性创业的增幅较大,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韩国的“生计型创业”比例过高。一直以来,以家族化经营为特点的财阀经济占据韩国经济半壁江山。2012年,仅韩国三星、现代、LG、SK四家总销售额7145亿美元,约占当年韩国GDP(1.17万亿美元)的61%。然而,众财阀提供的就业岗位仅占全国的10%左右。 韩国政府最新公布的就业统计结果显示,15~29岁青年就业人数多年呈现缩减趋势,青年层失业率高至7%-8%。头垄断严重、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让韩国政府不得不考虑经济转型。为扶持中小企业,韩国政府喊出了“创造经济”的口号。韩国国内的创业支援主要通过跟韩国的大学合作,在大学内设立创业支援中心,让大学先导事业。支援中心实行“严进宽出”政策。对大学生要求进入创业中心的申请,韩国政府和学校要进行严格筛选。寻求创业的大学生需要提供详细的创业计划书,然后根据创业的方向,由大学教授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组成的评价团来评价决定。如果顺利进入创业支援中心,大学生可以得到“一条龙”的服务,创业所急需的人才、营业场地和资金,在这里都很容易找到。为了进一步减轻韩国青年的创业风险,韩国政府支援创业的另一项特色是建立庞大的专业人才导师库,从而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的创业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根据创业企业面临的具体困难,由不同导师提供差异化的帮助。 (8)日本: 在经历了20年的经济停滞后,日本年轻人“正变得非常、非常保守”。日本文化对失败者欠缺宽容,被认为是创业者们面临的最大障碍。这是日美在创业环境上的最大不同。日本大公司的终身雇佣制度与“年功序列”工资体系对年轻人来说依然具有吸引力,“经济乏力之时,年轻人倾向于稳定。”最新调查也显示,许多日本年轻人并不愿选择创业“披荆斩棘”的生活。在这项以世界13个国家年轻人为对象的工作意识调查中,回答“对创业不感兴趣”的日本人高达58%,在受调查国中最高。打造一个奖励冒险精神的社会,是日本今后的重要课题。日本要成为“创业大国”,必须为创业者打造可持续尝试的环境。 (9)香港地区: 香港是由一批胸怀大志、意志坚定的移民建立起来的,他们孜孜不倦地工作,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因此,以往企业一向受人钦羡,也得以蓬勃发展。香港总体创业活动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基本上局限在消费者服务行业。但这种“起步”精神正在迅速衰落。企业联盟盛行、租金成本过高和资金池缩小,增加了创业的障碍,令小本企业创业困难。 但过去三年全球经济环境稳定,有利营商。而近年信息科技发展迅速,造就商机之余,亦大大减低创业及营商成本。另外,受到成功创业例子、政策配合和社会人士大力推动等因素影响,香港社会逐渐形成鼓励青年创业的风气。譬如香港青年协会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启动金,成功申请者将可获得最高港币10万元免息贷款,作为开展业务的本金。香港青年协会还提供创业指导及专业咨询,安排工贸团体及商业服务机构,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专业顾问服务,并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或协助联系业务运作时所需的硬件、资源及支援,以及为青年创业者建立商业网络。 (10)中国: 根据 行业研究报告 调查,近9成中国人对创业持积极态度,62%的受访者想开创自己的事业,均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对于中国受访者来说,“更好地兼顾家庭与事业,享受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完成个人目标”和“获得额外收入”是最吸引人们创业的前三大原因。同时,“不再受雇于人,做自己的老板”和可能“摆脱失业,重新工作”也是促使人们创业的原因。同时以世界13个国家的年轻人为对象进行了一项工作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中回答“对创业不感兴趣”中国仅为6%左右。此外回答“考虑将来创业”中国,中国考虑将来创业的年轻人达40%。 更重要的是,中国也在逐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通过企业登记制度改革,2013年新登记注册的公司呈现井喷式增长,新增企业数量较2012年增长60%以上。 三、创业的成功定义: 对于年轻创业者们来说,首先要搞清楚一个定义,什么叫创业成功。如今很多年轻创业者可能忙活一番,最后公司倒闭也没赚到钱,可难道这就叫失败吗?如果这位创业者能在他所在领域学到东西,积累了很好的经验,那么这一番创业就不一定是失败的。 四、创业的认知: 创业就是一个职业。 五、创业的关键: 关键是你如何做个“有心人”,并且是否真的心怀孤注一掷、勇敢向前的“创业梦想”。 六、创业的内核: 创业只是“勇敢者的游戏”。 七、创业的素质: 创业者的一些基本特质—冒险精神,对创造和发明的激情,把想法变成产品的执行力,有很好的学习敏锐度,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有号召力、煽动性,能召唤一批人一起干事,时刻想着如何把事情做成等等。在这场创业冒险之中,对于市场的敏锐定位、丰富的职业经验和有发展前景的想法也是战胜挑战的必备武器。着重的还是经营能力。你做什么事儿真的不重要,对于我们这种连续创业者来说,看的全是你对人的把控,核心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人脉、别人对你的认可程度,以及你那个产品本身的可能性和爆发力。 八、创业的理念: 不是以理论指导为主,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九、创业经验之谈: 如果想选择创业,他认为不能做“门外汉”,要真正熟悉这个领域后,再真正进入。毕业后不要着急创业,可以选择你喜欢的领域,找一家大公司工作一段时间。通过在一家运作成熟大公司的学习和经历,年前创业者们会了解公司如何运作的,创业要面对哪些问题,在积累到一定经验之后,再去创业的话,成功的几率会更高些。 十、创业的致胜之道: 在美国,有2300万家小企业,每个月还会新增54.3万家小企业。所以,如果你的公司想要脱颖而出,并取得成功,不仅需要一个独一无二的价值主张,还要有多元化的收入流,以及充足、强大的创造能力。 十一、创业的影子: 如美国现在市值前五位的大公司中,苹果、微软和谷歌都是当年在初创阶段得到过VC的投资和扶持。很多高市值的成功上市公司,比如亚马逊、雅虎和星巴克,背后都有VC的身影。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风投产生巨大冲击,但是风投复苏的速度也是惊人的。基于 市场分析报告 的数据,在2014年前9个月中,全球风投基金已经对5272个项目投资了59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速达45%。至于回报率,复苏势头也很迅猛。2013年的十年回报率是7.8%,而这个数字在2010年是-4.15%。 十二、创业资金流向: 2014 年美国前三季度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总额达330亿美元,超过2013年全年的300亿美元。从行业来看,2014年第三季度,软件行业交易37亿美元,为最热门行业;传媒和娱乐业交易18亿美元,为第二大热门行业;生物科技行业交易11亿美元,排名第三。分阶段来看,第三季度种子期投资1.97亿美元,初创期投资30亿美元,扩张期投资34亿美元,成熟期投资33亿美元。 十三、创业的商业境界: 成为硅谷研发的后院,风投主要来自硅谷,而退出主要是华尔街。 十四、当今创业的特点: 年轻创业者当下把兴趣变为一盘生意,立足于用户去考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推出的产品和服务亦应顺应新的环境而产生,幷且善用互联网推广产品和服务。
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当创业成为这个时代的必须 全球各国创业面面观
zwzyzx2014 2014-11-26 14:16
一、创业的背景: (1)面对如今经济不景气,年轻人必须作出选择。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企业家正呈现年轻化趋势,许多年轻的商学院和工学院毕业生离开学校就勇敢地埋头创业,实际他们并没有工作经验。唯有创业者朝气蓬勃,方能走出经济不景气这一雾霾。 (2)各国政府在研发及教育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期望尽快转型为创新型经济,但将科研成果与专利商业化,则需要一大批创新者、创业者与颠覆者。 (3)年轻人的父母一代人往往选择进入一家大型集团企业,以求谋得一份常规、稳定的工作。但是新一代年轻人已经没有这种稳妥的保障了。自主创业如今成为了一种自由独立的工作形式,这是大型集团企业所无法提供的。 (4)自主创业是职业向往和个人憧憬的完美结合。根据调查,超过半数受访者表示,选择自主创业这种挑战的动力是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也是为了自身的充分发展。赚钱的欲望反而仅居第三位。最能激励未来企业家的三项个人价值为:人们的尊重,勇气,以及享受工作和奋斗带来的乐趣。 二、世界各国创业面面观: 总体来说,国家越富裕发达,做生意的限制一般就越少。现今世界各国政府及各个机构组织提供的便利条件、优惠政策,都是向学生、创业团队敞开大门的。 (1)美国: 今天的美国,一半以上的公民要么自己创业,要么在创业型的中小企业工作。以前大型企业拥有最新的高科技,大家节省时间的工作方式是在一个大工作室里交流。但是现在每个人都有手机、电脑,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是在家或小型工作室交流。现今,美国无论是创业硬件环境,还是创业资本环境,亦是创业精神与创业内在机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以色列: 过去20年中,全球眼球基本都在投资那些用创新去改变世界的企业家们。当我们谈及伟大的企业家的特质时,就会用“坚韧和乐观”这两个词去看待以色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根据 中为咨询 资料显示,78.8%的以色列人对未来很乐观,89%的以色列人认为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会有人挺身而出。 以色列历经的一系列战争与威胁让变得更加坚韧,而且一点也没有减少他们的乐观。这种坚韧、乐观和幸福是孕育企业家的沃土。他们的创造性可以应对更大的挑战,也会培育出这个创业的国度里的创新性经济体。作为一个小国,以色列的创业故事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其创业精神的或许并不全面,但也足以管中窥豹,并给人以借鉴和启迪。 (3)英国: 英国创业的优势总体来说,门槛更低、政策更灵活、市场更透明。全球创业成本最低的国家中,英国排名世界第三。运营企业的便利性排名,英国位居世界第八。目前英国政府推出创业支持政策,学生在英国只要拿出富有创意的研究或工作成果,以此得到权威金融机构认可的风险投资公司,或政府相关部门(包括学校)的认可,并取得他们的5万英镑及资金担保信,帮助学生投资创业。 (4)法国: 根据调查37%的法国人希望创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更有10%已经着手进行实践。对自由的渴望和奋斗的乐趣是促使他们创业的主要动力。据了解,吸引和留住欧洲创业企业的战争日渐白热化。法国各地公共和私人实业都摆出诚意姿态,向创业者提供廉价的工作环境、特殊签证,甚至是国家补助。在法国,政府都希望能通过新的商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5)德国: 德国人创业情绪普遍不高,只有不到50%的德国人在接受GEM调查时表示创业对他们具有吸引力,而反观他们的邻国,约有65%的法国人,68%的波兰人和79%的荷兰人都对创业表示出了不小的兴趣。根据调查显示,德国自主创业意愿逐年降低的原因一是德国人面对风险非常谨慎;二是对失败不够宽容,经营企业失败的人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首先是由于缺乏资金。小公司需要天使投资人和风险资本来生存发展。不过这些资源在德国非常有限。德国的风险投资者非常谨慎,并不期望公司呈现爆炸性的增长。德国人墨守成规,比较安静,严谨和沉稳。但创业需要的是速度。约有42%的德国人远离创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远远高于美国的32%,许多美国人自豪于他们曾有过失败的创业经历。但这些情况或将会发生改变。如今的大学毕业生或将把创业列入就业范围内,而德国政府也将对此提供适当的帮助。 (6)新加坡创业: 新加坡这个500多万人口的城市国家,以富裕、整洁、高效而闻名于世。这里的人们彬彬有礼,墙上找不到涂鸦;年轻人受到良好教育,循规蹈矩,毕业后可以到政府当公务员、到金融机构当高级白领、在国有企业或跨国公司里体面地存在着,而且新加坡的市场太小,水至清则无鱼,导致新加坡创业率与积极性一直不高。 新加坡虽小,但是五脏俱全,现在政府对在新加坡的创业和投资非常的支持,对于在新加坡入驻的企业,政府一般会做天使和A轮的投资,天使投资的规模是50万美金,A轮政府一般会拿出1000万新币。政府鼓励机构一起来投资A轮,除了承诺给参与A轮投资的机构做LP之外,还会一起共担风险。因此往往大家会把新加坡当作一个中转点,在新加坡创业设立公司。 (7)韩国: 根据调查,韩国的全部创业中,为了维持最低生计的“生计型创业”比例逼近40%。韩国未满42个月的初期创业中,“生计型创业”比例为36.5%。为了提高收入水平的“机会追求型创业”占51.1%。与前一年相比,“生计型创业”与“机会追求型创业”各增加了1.5%与5.1%。虽然从表面上看,高附加值性创业的增幅较大,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韩国的“生计型创业”比例过高。一直以来,以家族化经营为特点的财阀经济占据韩国经济半壁江山。2012年,仅韩国三星、现代、LG、SK四家总销售额7145亿美元,约占当年韩国GDP(1.17万亿美元)的61%。然而,众财阀提供的就业岗位仅占全国的10%左右。 韩国政府最新公布的就业统计结果显示,15~29岁青年就业人数多年呈现缩减趋势,青年层失业率高至7%-8%。头垄断严重、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让韩国政府不得不考虑经济转型。为扶持中小企业,韩国政府喊出了“创造经济”的口号。韩国国内的创业支援主要通过跟韩国的大学合作,在大学内设立创业支援中心,让大学先导事业。支援中心实行“严进宽出”政策。对大学生要求进入创业中心的申请,韩国政府和学校要进行严格筛选。寻求创业的大学生需要提供详细的创业计划书,然后根据创业的方向,由大学教授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组成的评价团来评价决定。如果顺利进入创业支援中心,大学生可以得到“一条龙”的服务,创业所急需的人才、营业场地和资金,在这里都很容易找到。为了进一步减轻韩国青年的创业风险,韩国政府支援创业的另一项特色是建立庞大的专业人才导师库,从而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的创业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根据创业企业面临的具体困难,由不同导师提供差异化的帮助。 (8)日本: 在经历了20年的经济停滞后,日本年轻人“正变得非常、非常保守”。日本文化对失败者欠缺宽容,被认为是创业者们面临的最大障碍。这是日美在创业环境上的最大不同。日本大公司的终身雇佣制度与“年功序列”工资体系对年轻人来说依然具有吸引力,“经济乏力之时,年轻人倾向于稳定。”最新调查也显示,许多日本年轻人并不愿选择创业“披荆斩棘”的生活。在这项以世界13个国家年轻人为对象的工作意识调查中,回答“对创业不感兴趣”的日本人高达58%,在受调查国中最高。打造一个奖励冒险精神的社会,是日本今后的重要课题。日本要成为“创业大国”,必须为创业者打造可持续尝试的环境。 (9)香港地区: 香港是由一批胸怀大志、意志坚定的移民建立起来的,他们孜孜不倦地工作,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因此,以往企业一向受人钦羡,也得以蓬勃发展。香港总体创业活动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基本上局限在消费者服务行业。但这种“起步”精神正在迅速衰落。企业联盟盛行、租金成本过高和资金池缩小,增加了创业的障碍,令小本企业创业困难。 但过去三年全球经济环境稳定,有利营商。而近年信息科技发展迅速,造就商机之余,亦大大减低创业及营商成本。另外,受到成功创业例子、政策配合和社会人士大力推动等因素影响,香港社会逐渐形成鼓励青年创业的风气。譬如香港青年协会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启动金,成功申请者将可获得最高港币10万元免息贷款,作为开展业务的本金。香港青年协会还提供创业指导及专业咨询,安排工贸团体及商业服务机构,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专业顾问服务,并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或协助联系业务运作时所需的硬件、资源及支援,以及为青年创业者建立商业网络。 (10)中国: 根据 行业研究报告 调查,近9成中国人对创业持积极态度,62%的受访者想开创自己的事业,均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对于中国受访者来说,“更好地兼顾家庭与事业,享受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完成个人目标”和“获得额外收入”是最吸引人们创业的前三大原因。同时,“不再受雇于人,做自己的老板”和可能“摆脱失业,重新工作”也是促使人们创业的原因。同时以世界13个国家的年轻人为对象进行了一项工作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中回答“对创业不感兴趣”中国仅为6%左右。此外回答“考虑将来创业”中国,中国考虑将来创业的年轻人达40%。 更重要的是,中国也在逐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通过企业登记制度改革,2013年新登记注册的公司呈现井喷式增长,新增企业数量较2012年增长60%以上。 三、创业的成功定义: 对于年轻创业者们来说,首先要搞清楚一个定义,什么叫创业成功。如今很多年轻创业者可能忙活一番,最后公司倒闭也没赚到钱,可难道这就叫失败吗?如果这位创业者能在他所在领域学到东西,积累了很好的经验,那么这一番创业就不一定是失败的。 四、创业的认知: 创业就是一个职业。 五、创业的关键: 关键是你如何做个“有心人”,并且是否真的心怀孤注一掷、勇敢向前的“创业梦想”。 六、创业的内核: 创业只是“勇敢者的游戏”。 七、创业的素质: 创业者的一些基本特质—冒险精神,对创造和发明的激情,把想法变成产品的执行力,有很好的学习敏锐度,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有号召力、煽动性,能召唤一批人一起干事,时刻想着如何把事情做成等等。在这场创业冒险之中,对于市场的敏锐定位、丰富的职业经验和有发展前景的想法也是战胜挑战的必备武器。着重的还是经营能力。你做什么事儿真的不重要,对于我们这种连续创业者来说,看的全是你对人的把控,核心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人脉、别人对你的认可程度,以及你那个产品本身的可能性和爆发力。 八、创业的理念: 不是以理论指导为主,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九、创业经验之谈: 如果想选择创业,他认为不能做“门外汉”,要真正熟悉这个领域后,再真正进入。毕业后不要着急创业,可以选择你喜欢的领域,找一家大公司工作一段时间。通过在一家运作成熟大公司的学习和经历,年前创业者们会了解公司如何运作的,创业要面对哪些问题,在积累到一定经验之后,再去创业的话,成功的几率会更高些。 十、创业的致胜之道: 在美国,有2300万家小企业,每个月还会新增54.3万家小企业。所以,如果你的公司想要脱颖而出,并取得成功,不仅需要一个独一无二的价值主张,还要有多元化的收入流,以及充足、强大的创造能力。 十一、创业的影子: 如美国现在市值前五位的大公司中,苹果、微软和谷歌都是当年在初创阶段得到过VC的投资和扶持。很多高市值的成功上市公司,比如亚马逊、雅虎和星巴克,背后都有VC的身影。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风投产生巨大冲击,但是风投复苏的速度也是惊人的。基于 市场分析报告 的数据,在2014年前9个月中,全球风投基金已经对5272个项目投资了59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速达45%。至于回报率,复苏势头也很迅猛。2013年的十年回报率是7.8%,而这个数字在2010年是-4.15%。 十二、创业资金流向: 2014 年美国前三季度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总额达330亿美元,超过2013年全年的300亿美元。从行业来看,2014年第三季度,软件行业交易37亿美元,为最热门行业;传媒和娱乐业交易18亿美元,为第二大热门行业;生物科技行业交易11亿美元,排名第三。分阶段来看,第三季度种子期投资1.97亿美元,初创期投资30亿美元,扩张期投资34亿美元,成熟期投资33亿美元。 十三、创业的商业境界: 成为硅谷研发的后院,风投主要来自硅谷,而退出主要是华尔街。 十四、当今创业的特点: 年轻创业者当下把兴趣变为一盘生意,立足于用户去考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推出的产品和服务亦应顺应新的环境而产生,幷且善用互联网推广产品和服务。
8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当创业成为这个时代的必须 全球各国创业面面观
zwzyzx2014 2014-11-26 14:15
一、创业的背景: (1)面对如今经济不景气,年轻人必须作出选择。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企业家正呈现年轻化趋势,许多年轻的商学院和工学院毕业生离开学校就勇敢地埋头创业,实际他们并没有工作经验。唯有创业者朝气蓬勃,方能走出经济不景气这一雾霾。 (2)各国政府在研发及教育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期望尽快转型为创新型经济,但将科研成果与专利商业化,则需要一大批创新者、创业者与颠覆者。 (3)年轻人的父母一代人往往选择进入一家大型集团企业,以求谋得一份常规、稳定的工作。但是新一代年轻人已经没有这种稳妥的保障了。自主创业如今成为了一种自由独立的工作形式,这是大型集团企业所无法提供的。 (4)自主创业是职业向往和个人憧憬的完美结合。根据调查,超过半数受访者表示,选择自主创业这种挑战的动力是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也是为了自身的充分发展。赚钱的欲望反而仅居第三位。最能激励未来企业家的三项个人价值为:人们的尊重,勇气,以及享受工作和奋斗带来的乐趣。 二、世界各国创业面面观: 总体来说,国家越富裕发达,做生意的限制一般就越少。现今世界各国政府及各个机构组织提供的便利条件、优惠政策,都是向学生、创业团队敞开大门的。 (1)美国: 今天的美国,一半以上的公民要么自己创业,要么在创业型的中小企业工作。以前大型企业拥有最新的高科技,大家节省时间的工作方式是在一个大工作室里交流。但是现在每个人都有手机、电脑,最有效的工作方式是在家或小型工作室交流。现今,美国无论是创业硬件环境,还是创业资本环境,亦是创业精神与创业内在机制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以色列: 过去20年中,全球眼球基本都在投资那些用创新去改变世界的企业家们。当我们谈及伟大的企业家的特质时,就会用“坚韧和乐观”这两个词去看待以色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根据 中为咨询 资料显示,78.8%的以色列人对未来很乐观,89%的以色列人认为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会有人挺身而出。 以色列历经的一系列战争与威胁让变得更加坚韧,而且一点也没有减少他们的乐观。这种坚韧、乐观和幸福是孕育企业家的沃土。他们的创造性可以应对更大的挑战,也会培育出这个创业的国度里的创新性经济体。作为一个小国,以色列的创业故事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其创业精神的或许并不全面,但也足以管中窥豹,并给人以借鉴和启迪。 (3)英国: 英国创业的优势总体来说,门槛更低、政策更灵活、市场更透明。全球创业成本最低的国家中,英国排名世界第三。运营企业的便利性排名,英国位居世界第八。目前英国政府推出创业支持政策,学生在英国只要拿出富有创意的研究或工作成果,以此得到权威金融机构认可的风险投资公司,或政府相关部门(包括学校)的认可,并取得他们的5万英镑及资金担保信,帮助学生投资创业。 (4)法国: 根据调查37%的法国人希望创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更有10%已经着手进行实践。对自由的渴望和奋斗的乐趣是促使他们创业的主要动力。据了解,吸引和留住欧洲创业企业的战争日渐白热化。法国各地公共和私人实业都摆出诚意姿态,向创业者提供廉价的工作环境、特殊签证,甚至是国家补助。在法国,政府都希望能通过新的商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5)德国: 德国人创业情绪普遍不高,只有不到50%的德国人在接受GEM调查时表示创业对他们具有吸引力,而反观他们的邻国,约有65%的法国人,68%的波兰人和79%的荷兰人都对创业表示出了不小的兴趣。根据调查显示,德国自主创业意愿逐年降低的原因一是德国人面对风险非常谨慎;二是对失败不够宽容,经营企业失败的人会受到来自社会的压力。首先是由于缺乏资金。小公司需要天使投资人和风险资本来生存发展。不过这些资源在德国非常有限。德国的风险投资者非常谨慎,并不期望公司呈现爆炸性的增长。德国人墨守成规,比较安静,严谨和沉稳。但创业需要的是速度。约有42%的德国人远离创业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远远高于美国的32%,许多美国人自豪于他们曾有过失败的创业经历。但这些情况或将会发生改变。如今的大学毕业生或将把创业列入就业范围内,而德国政府也将对此提供适当的帮助。 (6)新加坡创业: 新加坡这个500多万人口的城市国家,以富裕、整洁、高效而闻名于世。这里的人们彬彬有礼,墙上找不到涂鸦;年轻人受到良好教育,循规蹈矩,毕业后可以到政府当公务员、到金融机构当高级白领、在国有企业或跨国公司里体面地存在着,而且新加坡的市场太小,水至清则无鱼,导致新加坡创业率与积极性一直不高。 新加坡虽小,但是五脏俱全,现在政府对在新加坡的创业和投资非常的支持,对于在新加坡入驻的企业,政府一般会做天使和A轮的投资,天使投资的规模是50万美金,A轮政府一般会拿出1000万新币。政府鼓励机构一起来投资A轮,除了承诺给参与A轮投资的机构做LP之外,还会一起共担风险。因此往往大家会把新加坡当作一个中转点,在新加坡创业设立公司。 (7)韩国: 根据调查,韩国的全部创业中,为了维持最低生计的“生计型创业”比例逼近40%。韩国未满42个月的初期创业中,“生计型创业”比例为36.5%。为了提高收入水平的“机会追求型创业”占51.1%。与前一年相比,“生计型创业”与“机会追求型创业”各增加了1.5%与5.1%。虽然从表面上看,高附加值性创业的增幅较大,但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韩国的“生计型创业”比例过高。一直以来,以家族化经营为特点的财阀经济占据韩国经济半壁江山。2012年,仅韩国三星、现代、LG、SK四家总销售额7145亿美元,约占当年韩国GDP(1.17万亿美元)的61%。然而,众财阀提供的就业岗位仅占全国的10%左右。 韩国政府最新公布的就业统计结果显示,15~29岁青年就业人数多年呈现缩减趋势,青年层失业率高至7%-8%。头垄断严重、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让韩国政府不得不考虑经济转型。为扶持中小企业,韩国政府喊出了“创造经济”的口号。韩国国内的创业支援主要通过跟韩国的大学合作,在大学内设立创业支援中心,让大学先导事业。支援中心实行“严进宽出”政策。对大学生要求进入创业中心的申请,韩国政府和学校要进行严格筛选。寻求创业的大学生需要提供详细的创业计划书,然后根据创业的方向,由大学教授和创业投资专业委员会组成的评价团来评价决定。如果顺利进入创业支援中心,大学生可以得到“一条龙”的服务,创业所急需的人才、营业场地和资金,在这里都很容易找到。为了进一步减轻韩国青年的创业风险,韩国政府支援创业的另一项特色是建立庞大的专业人才导师库,从而为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的创业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根据创业企业面临的具体困难,由不同导师提供差异化的帮助。 (8)日本: 在经历了20年的经济停滞后,日本年轻人“正变得非常、非常保守”。日本文化对失败者欠缺宽容,被认为是创业者们面临的最大障碍。这是日美在创业环境上的最大不同。日本大公司的终身雇佣制度与“年功序列”工资体系对年轻人来说依然具有吸引力,“经济乏力之时,年轻人倾向于稳定。”最新调查也显示,许多日本年轻人并不愿选择创业“披荆斩棘”的生活。在这项以世界13个国家年轻人为对象的工作意识调查中,回答“对创业不感兴趣”的日本人高达58%,在受调查国中最高。打造一个奖励冒险精神的社会,是日本今后的重要课题。日本要成为“创业大国”,必须为创业者打造可持续尝试的环境。 (9)香港地区: 香港是由一批胸怀大志、意志坚定的移民建立起来的,他们孜孜不倦地工作,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也因此,以往企业一向受人钦羡,也得以蓬勃发展。香港总体创业活动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基本上局限在消费者服务行业。但这种“起步”精神正在迅速衰落。企业联盟盛行、租金成本过高和资金池缩小,增加了创业的障碍,令小本企业创业困难。 但过去三年全球经济环境稳定,有利营商。而近年信息科技发展迅速,造就商机之余,亦大大减低创业及营商成本。另外,受到成功创业例子、政策配合和社会人士大力推动等因素影响,香港社会逐渐形成鼓励青年创业的风气。譬如香港青年协会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创业启动金,成功申请者将可获得最高港币10万元免息贷款,作为开展业务的本金。香港青年协会还提供创业指导及专业咨询,安排工贸团体及商业服务机构,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专业顾问服务,并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或协助联系业务运作时所需的硬件、资源及支援,以及为青年创业者建立商业网络。 (10)中国: 根据 行业研究报告 调查,近9成中国人对创业持积极态度,62%的受访者想开创自己的事业,均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对于中国受访者来说,“更好地兼顾家庭与事业,享受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完成个人目标”和“获得额外收入”是最吸引人们创业的前三大原因。同时,“不再受雇于人,做自己的老板”和可能“摆脱失业,重新工作”也是促使人们创业的原因。同时以世界13个国家的年轻人为对象进行了一项工作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中回答“对创业不感兴趣”中国仅为6%左右。此外回答“考虑将来创业”中国,中国考虑将来创业的年轻人达40%。 更重要的是,中国也在逐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通过企业登记制度改革,2013年新登记注册的公司呈现井喷式增长,新增企业数量较2012年增长60%以上。 三、创业的成功定义: 对于年轻创业者们来说,首先要搞清楚一个定义,什么叫创业成功。如今很多年轻创业者可能忙活一番,最后公司倒闭也没赚到钱,可难道这就叫失败吗?如果这位创业者能在他所在领域学到东西,积累了很好的经验,那么这一番创业就不一定是失败的。 四、创业的认知: 创业就是一个职业。 五、创业的关键: 关键是你如何做个“有心人”,并且是否真的心怀孤注一掷、勇敢向前的“创业梦想”。 六、创业的内核: 创业只是“勇敢者的游戏”。 七、创业的素质: 创业者的一些基本特质—冒险精神,对创造和发明的激情,把想法变成产品的执行力,有很好的学习敏锐度,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有号召力、煽动性,能召唤一批人一起干事,时刻想着如何把事情做成等等。在这场创业冒险之中,对于市场的敏锐定位、丰富的职业经验和有发展前景的想法也是战胜挑战的必备武器。着重的还是经营能力。你做什么事儿真的不重要,对于我们这种连续创业者来说,看的全是你对人的把控,核心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人脉、别人对你的认可程度,以及你那个产品本身的可能性和爆发力。 八、创业的理念: 不是以理论指导为主,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九、创业经验之谈: 如果想选择创业,他认为不能做“门外汉”,要真正熟悉这个领域后,再真正进入。毕业后不要着急创业,可以选择你喜欢的领域,找一家大公司工作一段时间。通过在一家运作成熟大公司的学习和经历,年前创业者们会了解公司如何运作的,创业要面对哪些问题,在积累到一定经验之后,再去创业的话,成功的几率会更高些。 十、创业的致胜之道: 在美国,有2300万家小企业,每个月还会新增54.3万家小企业。所以,如果你的公司想要脱颖而出,并取得成功,不仅需要一个独一无二的价值主张,还要有多元化的收入流,以及充足、强大的创造能力。 十一、创业的影子: 如美国现在市值前五位的大公司中,苹果、微软和谷歌都是当年在初创阶段得到过VC的投资和扶持。很多高市值的成功上市公司,比如亚马逊、雅虎和星巴克,背后都有VC的身影。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风投产生巨大冲击,但是风投复苏的速度也是惊人的。基于 市场分析报告 的数据,在2014年前9个月中,全球风投基金已经对5272个项目投资了59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速达45%。至于回报率,复苏势头也很迅猛。2013年的十年回报率是7.8%,而这个数字在2010年是-4.15%。 十二、创业资金流向: 2014 年美国前三季度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总额达330亿美元,超过2013年全年的300亿美元。从行业来看,2014年第三季度,软件行业交易37亿美元,为最热门行业;传媒和娱乐业交易18亿美元,为第二大热门行业;生物科技行业交易11亿美元,排名第三。分阶段来看,第三季度种子期投资1.97亿美元,初创期投资30亿美元,扩张期投资34亿美元,成熟期投资33亿美元。 十三、创业的商业境界: 成为硅谷研发的后院,风投主要来自硅谷,而退出主要是华尔街。 十四、当今创业的特点: 年轻创业者当下把兴趣变为一盘生意,立足于用户去考虑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推出的产品和服务亦应顺应新的环境而产生,幷且善用互联网推广产品和服务。
98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