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年轻人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年轻人

相关日志

[转载]中国科学家,你何时能雄起?
热度 4 zhulin 2016-4-19 16:09
杨振宁在《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中说得透彻: “以下的几个长远的因素是使得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能够有辉煌的科技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一个是需要有聪明的年轻人,有头脑做科学研究;第二是需要有重视纪律、重视忍耐心、重视勤奋的社会传统;第三要有决心;第四要有经济条件。 现在有了第四条,可却几乎失去了第三条。看看现在的科研界有多么浮躁,科研造假盛行而且很有市场。看看那些论文代理机构,代写代发行业的发展,期刊杂志版面费的增长速度和垃圾论文的数量就知道了。 即便处于强势传统文化和政治时代,德国和前苏联的科学家也是人才辈出: 德国科学家(广义的,包括数学家)有:莱布尼茨(微积分发明者之一,数理逻辑先驱)、高斯(数学王子)、维尔斯特拉斯(极限的严格定义)、黎曼(黎曼几何)、康托尔(无限集合论)、希尔伯特( 23 个数学问题)、亥姆霍兹(提出能量守恒定律)、克劳修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提出者之一)、基尔霍夫(电路定律)、赫兹(发现电磁波)、伦琴(发现 X 射线)、普朗克(提出最初的量子论)、能斯特(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海森堡(提出新量子力学)、玻恩(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维勒(首次人工合成有机物——尿素)、李比希(有机化学之父)、奥斯特瓦尔德(物理化学创始人之一)、凯库勒(梦中发现苯的结构)、费歇尔(生物化学创始人)、弗里茨·哈伯(发明合成氨的方法)…… 前苏联的科学很牛的。得诺贝尔奖的就有:谢苗诺夫,切伦科夫,弗兰克,塔姆,朗道,巴索夫,普罗霍罗夫,卡皮查---这些全都是原创的成就。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831 次阅读|5 个评论
年轻人与老年人记忆活动的差异
热度 1 rongqiaohe 2016-3-11 10:12
老年人在词汇和词汇含义的记忆过程中,脑内的活动与年轻人显然不同。如图所示,老年人遇到新词汇时,脑的前额叶左右两侧均处于激活状态,而年轻人的脑活动相对局限。也就是说,年轻人用较少的脑区,就可以完成新词义的记忆,而老年人却需要更多的脑区参与,多个脑区反复掂量,最后形成记忆。 老年人遇到问题,左右半脑一起活动,联想多、比较多、掂量多,得出结论慢。而年轻人记忆快、思维快、冲动,得出结论也快。 【推论】:这就是为什么当领导需要到一定的年龄,美国总统竞选人的年龄需要在35岁以上,这完全符合人类的生理、心理以及脑,随着年龄而发育发展的状况。 目前,朝鲜的领导很年轻。刚刚看到一则消息:《金正恩下令朝鲜所有核打击手段随时准备发射》。从人脑的发育过程来看,这样的过激言行,符合年轻领导人的心理和脑认知发展的自然规律。 《金正恩下令朝鲜所有核打击手段随时准备发射》网址: http://news.sina.com.cn/w/zx/2016-03-11/doc-ifxqhmvc2301105.shtml
个人分类: 浅谈|3583 次阅读|1 个评论
究竟是给钱才出活还是出活才给钱
热度 42 SoSoliton 2016-3-7 09:49
科研经费——无论是国家的还是单位的——应该投向谁?如果把科研经费看作资本,资本的本性是逐利,那么科研经费最应该投向那些有可能实现回报最丰或预期有最佳投入产出比的人。这就带来另一个问题:谁最有可能做出最多最好的科研成果? 精准回答这个问题不容易,但从年龄段划出哪个人群最有可能做出最多最好的科研成果,无论从实践经验还是科学规律看,却是八九不离十的。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在30岁以前没有取得科学上的大成就,那么他永远都不会有大成就了(A person who has not made his great contribution to science beforethe age of 30 will never do so.)。时代在发展,把30岁延长到40岁,老爱同志的这条判据应该大致适用于今天。 老爱同志说出这种打击一大片的话,可能一是基于自身经历以及他对科学及其历史规律的考察和总结——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特别是他那时代的物理学家(尤其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群),大多在30岁以前做出各自的伟大成就;二是缘于他老人家的境界实在是太高,超过30岁的人要做出他老人家看得上眼的科学成就是不可能了。但是,要做出应付考核、得到“甜妞”、摘取各级各类人才“帽子”的成果,机会还是大大的有的。 然而,即使是产出 老爱同志看不上眼的科研成果,若干 研究表明,也是年长者(超过40岁)不如年轻者。例如,一篇专门探讨“如何提高科研产出( How to boost scientific production )”(发表在《科学计量学( Scientometrics )》)的论文,通过考察1996-2010年间加拿大科研人员的论文产出及被引情况,发现一定阶段后,年龄是科研产出的大敌!从论文数量看,科研人员在其职业生涯的前12年(如果职业生涯从取得博士学位算起,大概在40岁以前),发表的论文数量逐年增长,但之后,逐年下降,尽管他们获得的科研经费持续增长。数量减少是否因为更加注重质量呢?不是!如果用论文被引次数来衡量论文质量,那么随着科研人员职业年龄的增大,他们产出的论文质量平均来说往往偏低。 之前一项科研产出率与年龄之间关系的研究也发现,科学家的产出高峰在40岁左右,超过40岁,人的创造力和产出开始逐年下降。 年龄大了单干不行,加入团队是否是个好主意?研究发现,研究人员所在研究团队越大,其论文产出率和被引率均越高。然而,这一结论只对年轻人成立,随着职业年龄增大,研究人员在更大团队工作反而会更降低其论文数量和质量。 由此看来,科研并不是越老越红的活儿。这是什么道理?研究人员认为这一点很难解释,但“雄心壮志( ambition )可能是一个关键因素”——年轻人为了在科学界证明自己或者为了找到一个全职教员(Tenure)岗位,可能更具雄心壮志。 至此,科研经费应该投向谁的问题似乎应该有解了。那些专门盯住这个问题的人为了凸显自己研究的价值,毫无疑问要批评科研经费过多地投给了老同志,呼吁应该给 有明显巨大潜力(with evidence of a greatpotential )的年轻人一个机会,而不是继续支持科研业绩已经跨过了顶峰( beyond thezenith )正在走下坡路的老教师。 201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长布莱恩-施密特( Brian Schmidt )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也有类似呐喊。 前不久他抱怨研究机构将大部分资金投向了年龄超过50岁的学者,尽管众所周知的事实是,研究人员的“生产力顶峰”( apex ofproductivity )通常远远早于50岁。他也告诫大学要把研究经费更多地花在40岁以下的年轻人身上。 做科研跟过日子一样,年轻时候最需要钱,也最能干活出活。这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毫无疑问的,但具体哪位或哪些年轻人最终能做出大成就,仍是大海捞针般的难题。此外,古往今来的大科学家,包括曾经的爱因斯坦和今天的施密特,年轻时好像也拿不到像样的钱,他们大多也是功成名就后才“财源滚滚”的。或许正是基于此,科研基金历来并预期将一如既往地继续精准扶富,而不是精准扶贫。纵观各级各类科研基金,总体看,并不是资助研究人员拟开展的研究,而是为研究人员已取得的研究业绩埋单。 在中国的大学,不难见到有年轻老师、特别是有想法急于出活的年轻老师,为了建立起能支撑其干活出活的条件而到处奔波讨钱拿钱,尽管事实反复证明对他们这种年龄段的人来说做这样的事情比攻克一个科学难题还难。年轻人如果早有心理准备,明白究竟是给钱才出活还是出活才给钱这样的“蛋生鸡鸡生蛋”问题的现实而不是理论上的答案,或许更有利于他们迅速成长为未来不干活或干不出活时却也能拿大钱的人。最幸福的人生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拿科研基金也是如此。
个人分类: 谈点正事|16101 次阅读|44 个评论
听母亲讲过去的事情
热度 9 Huangyy 2016-2-23 22:56
现在国家比较富裕,大家过得比较稳定,生活好了,但是中国过去的经历不能忘记,我国的传统不能忘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靠的是以历史经历的事实为依据去阐述和总结。尤其是当前一些人蓄意歪曲历史,搞中国的历史虚无主义,试图在年轻人的思想和理念中较快地削弱其对中国文化的追求和热爱,吹捧西方一些国家的文化,慢慢使得国人不那么爱国,甚至多数人一心为己,唯利是图,进而使得国家没有凝聚力,甚至慢慢听从和追随于西方的势力,回到旧社会半殖民化的思想意识状态。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多听听家里长辈们讲述过去的亲身经历,那丰富而耐人寻味的故事,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懂得祖国所经历的实际情况,而非偏听偏信,误入歧途,要努力支持国家的各项事业,热爱共产党、热爱这个国家和人民。 节日里买了一些家乡的特产,即麻通、芝麻饼等,在品尝的过程中,母亲说:以前她的祖父和祖母,即我的曾外祖父、曾外祖母就是做这些饼和一些粥的小生意的。那是上世纪 30 年代,在广东省钦州县大直镇附近,一个叫滩营的地方,在一条江的岸边,住得比较简陋。家里三个男孩,排行为老五、老六和老七,这是跟同一大家的叔伯兄弟们一起排的。我外祖父为老七,也帮着家里做家务,勤俭为家。 1939 年,那时母亲 1 岁多这样,外祖父和兄弟们商议到钦州的黄屋屯镇去谋营生,几个就到了那。由于穷,没有什么积蓄,开始就租住在一个姓吴的家里,看在都是同姓,因此,多少会感情深点。这家人很热情,很多方面给予了关照。母亲家里做着小生意,其他的两个伯父则大的从医,老六也做点小生意。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也打到了广东的钦州这一带,人们哪里能安心过日子呢?尤其是镇上的人们,日本兵的飞机常飞过来轰炸,黄屋屯的多处房屋被炸坏,尤其是江边的那座很大的资本家盖的洋楼被炸了很多,母亲家租住的吴家的房子也被炸毁了一部分了;搞得广大民众生活常在惶恐之中。由于日本兵要进驻这一 带 ,因此,许多人选择逃离,当时叫做“走日本”,即躲避日本兵的意思。开始先到大直镇等地躲了一阵子,后来到了小董镇(也就是出产广西特产麻通的这个镇),在当地也遇到了好心的人家,几家人同时安顿了我外祖父、外祖母和亲戚们。 在小董镇,由于比较靠近广西的南宁管辖的边界(当年钦州地区,即北部湾沿海地区都属于广东省的,解放后 16 年多了才划给广西的),因此,在做其他小买卖的同时,母亲家里考虑了做点盐的生意,把盐运到离海边远、而很缺盐的南宁等地。开始是几个人结帮,用船从钦州沿海盐场运盐到小董,然后运往南宁等地。当时广西的许多地方确实很缺盐,因此,盐的生意是好做的。母亲说,常常盐从船上搬到库房时,袋子漏了不少的盐,外婆就和几个亲戚弯着腰一路用扫把扫着,铲着,珍稀每一颗细小的盐。 据我的了解, 在民国初年,即1920年以前,民国政府大力进行了改革盐运和贸易的条款,废除清政府的腐朽、垄断的 交纳盐引等条款和做法, 既不利于民众获得盐产品的制度。因为清朝的做法是官监商销,但是需要 少部分人靠交“盐引”等这种较高的 费用 给官府,获得盐贸易的垄断权,其再找帮手联合销 运 ,但却因而抬高了盐价,同时,盐吏又从中受贿谋利。这是很不适合民众需求的做法。因此,进行了大力的改革,提倡和积极推进盐业贸易的自由化。虽然前面的几年由于旧势力为保持其少数人勾结和垄断的利益,还表面按照国家规定做,暗地里还有营私舞弊的非法的垄断的做法。但是许多小的盐商和生意人也可以按规定经营盐的贸易了,经营者只是按规定缴纳税款即可经营。到了 民国的上世纪30至40 年代,广西的缺盐情况依然很明显的,因为其地区 基本是不产盐的。 而广东海岸线长,而且盐场多, 素有“粤自东起朝惠,西抵钦、廉濒海之地,具有盐场”之称,清朝虽然把两广划为一个盐区,但由于广西不产盐,因此,桂盐由广东输入;民国时期,陆荣廷为筹军饷,将两广的盐区的中、西、北柜实行开放,改为自由贩运,广西大部分地区因属西柜而逐渐开始食盐自由贩运。 在民国以后,随着粤盐入桂的逐渐趋向商销与自由贸易,商人作为重要的民间力量在粤盐入桂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对广西的农业、商业及政府的财政等诸多方面也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当时许多广西的农民在集市上都是拿着农产品在自由市场上换取盐,也用货币购买。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给大后方供给食盐, 1938 年 2 月,广西盐务办事处成立, 1940 年 7 月,在政府与盐商的共同努力下,寻找出了 4 条粤盐入桂的路线,其中一条路线就是:以白石盐场为起点,经钦州、陆屋,出平塘、江口而集中于桂平,再经南宁、田东至百色,供给给广西中部及西部地区,直到抗战胜利。新的这些粤盐入桂的路线,使得粤盐在抗战时期仍能源源不断地运销广西,满足了抗战时期大后方对盐的需求(胡莹,高荣芳,清代民国粤盐入桂及其对广西经济开发的影响 .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29 ( 1 ))。 经过几年的辛勤劳作,慢慢家里有了一些积蓄。还买了马,用马车来运盐等。在 1940 年代,大约是 45 年以后,抗战胜利了,母亲家又与几个伯父搬到了黄屋屯镇,在那里建了房子,由于把外国侵略者赶走了,大家也高兴,心里更安稳;因此,做着生意,外婆还种桑养蚕,织些绸子布卖。家里还买了几个乐器,有扬琴、二胡和月琴等。母亲说她也学会了一些。在国共两党的内战开始前和之后虽然内战战事吃紧,但是南方还没被波及的时期,镇子上只是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政府在频繁地抓壮丁,有时土匪常在山里骚扰和抢劫过路民众等。 在大约 1948 年底这样,解放军部分部队已经打到了南方; 1949 年,那年母亲 11 岁了,听说战火就在北面较近的地方了,可是还没烧到家乡的镇子。一天上午,镇子上有人大声地各处叫喊:各家各户都注意了,两军打仗就要打到我们镇了,大家快点躲一躲吧!顿时,各家各户都惊慌起来,可以说是仓促、慌乱地捡了些东西,就一起到了街上。大家商议往哪里躲啊,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往西北方向的山里躲。一个长长的、拖儿带女、扶老携幼的躲避战乱的队伍就这样形成,在弯曲的道路上慢慢地行进着。那时,大家的心情都是紧张、凄楚的,因为不知躲到哪里?带的东西又少。这里值得说的是,为何打仗了大家就要躲呢?因为镇子上的人们见过国民党的军队,对民众是欺负为主的,打人,抓壮丁等,住在母亲家同一条街斜对面的一户吴姓的家里,就是一个男孩,母亲都 60 多岁了,国民党还是到家里把她儿子绑住,拉去当兵,她母亲大声哭喊道:我就这么一个孩子,你们把他抓走,今后我怎么办啊!可是国民党官兵还是不理睬,抓着他儿子扬长而去。后来不知花了多少钱,还是拖了什么人买了关系才把儿子给放回来了。还有,国民党军队之间曾经在镇子旁对打过,不怎么管百姓,因此百姓们看着挺危险的。 躲避的队伍在行进中,正在此时,远方传来嗡嗡的发动机声音,大家较多见过日本人的飞机轰炸的,立即大声呼喊道:国民党的飞机来了,大家都卧倒,顿时,奔跑找低凹地卧倒的人们很多,有的来不及的就在路上卧倒隐蔽了。几架飞机慢慢飞过。母亲说,由于她听过外婆说的一些日本飞机如何轰炸和向民众射击残杀百姓的事情,心里很害怕的。因此,与大家一样很快地找低凹处躲了起来。飞机飞过后,接着队伍继续前行,到了卜家村,大家也都疲乏了,就在此村住下吧。男女老少由于长途跋涉,很是劳顿,因此都很快地入睡。 而到半夜,突然枪声大作,伴随着爆炸声,是国共两军的战斗打响了,而且就在附近。大家在梦中被惊醒,纷纷汇合,看往哪里躲避,然后确定经过胡家村到钟家村躲避,那时,外婆背着一个小的,还怀着一个, 也 照顾不了还是个小女孩的母亲,就对母亲说:你跟着大人们走就行了,母亲点点头,跟着人群在黑夜中急促地奔走。到了钟家村,大家又歇下来,估计应该躲得够远了。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跟着到河边跳水的几个大婶阿姨的后面去河边玩,很远处也有一两个小孩在玩。此时,一架国民党的飞机从远处很快飞来,而且 立即 俯朝着人群俯冲下来, 大人们都懂得匍匐了。这么小的母亲哪里懂?她害怕地从河边向村里的房子跑去; 其他一 个小孩刚跑出一会,就被其 大人冲 上前按倒匍匐; 可是令人愤慨 的一幕发生了, 国民党的这架战斗机却 俯冲得更低, 母亲由于惊慌,还是一直往前跑,这架 敌机开始 追着她用机枪进行扫射 ,子弹在她身边呼呼飞过, 打在她周边的灌丛中,飞起尘土,她还一直跑,看到一座房子,她咬牙急速地向前跑去,终于跑了进去。敌机才罢休拉起飞走。可见国民党当年是多么的没有人道,不顾百姓!这样可恨的政府和军队,怎么能得人心?怎么不失败?这样的政府人民不会支持。当时在房子旁有几个人看到此一幕,后来有人说,那架飞机飞得那么低,连上面蓝白相间多角星的国民党政府的徽章都看得到。 一场惊恐过后,大家都跑过去问母亲怎样,好在安然无恙,大家舒了一口气啊。 待回到村里,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个禾草搭起来的牛棚,母亲走进一看,是一个衣衫褴褛的人,相当冷的天气,可是还穿着短裤,这个中年男子冷得哆哆嗦嗦的。大家问他从哪里来?他说:是昨天晚上与逼他做挑夫的国民党军队一起来到钟家村的,你们大家都在村里睡着了,不知道。可是这帮没良心的国民党队伍里有个当官的说,用炮把钟家村给炸平了吧。好在另一个官还有点人性,说算了吧。他自己则趁着黑夜,钻进牛棚草堆里。那帮匪兵到处找找不到他,才开拔走了。他也才能逃过他们的魔掌啊。大家给了他衣服穿和一些吃的。问他从哪里被抓来的?他说是从高州。(母亲问我:高州是哪里啊?我想了一下,嗯呀,是广东省的高州市啊)。你看,这么远,几百公里呢,国民党兵把抓来的挑夫不当人看待啊。大家都为他感到可怜和同情。 两天以后,逃难的队伍里派人回黄屋屯镇打探,看是不是可以回去了。回来的人报,镇子上注满了大军,但是不是国民党的军队,是解放军。大家都急着问:他们好吗?回答说:放心吧,从没见过这么好的队伍了,他们不打人,不抓人,对我们可热情了。还帮着一些人解决眼前的困难呢。叫大家放心回去吧。母亲听到这么好的军队,心里很温暖和高兴。是不是盼到能赶走可恨的国民党军队的保护民众和为民众分忧的大军了呢?真是盼望啊! 回到镇子上,看到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到处是解放军与乡亲们带着微笑的交谈和互助的场景。可是附近的一户吴姓的家里,男的没有及时跟着队伍躲避,被国民党军队抓去当带路的了。回去看到此景,家里女的大声哭喊,因为,一般认为被这样抓走,可能是回不来的了。接着许多人自愿跟着她去沿着国民党军队走的路线去找,找到了石家村,在山坡上见到了他丈夫的一只鞋,拿到鞋,妇女又马上大声哭起来了,认为可能人已经没有了。大家回到镇上心情低沉的歇了。第二天,她丈夫却奇迹般地走回了家里,大家都喜出望外啊 ! 急问他如何逃离虎口的。他说,那天夜里国共双方打得激烈,在战乱中,他趁风高夜深,到处很暗,就立即躲到石缝中。那群匪兵没找到,便骂骂咧咧地撤走了。这才逃回了家。大家都为此感到高兴。 母亲家里楼上、楼下住满了可亲的解放军叔叔阿姨们,由于亲眼见到和经历过国民党军队如何欺压百姓和对百姓的狠心,因此,见到解放军母亲心里由衷的敬佩和崇敬,很喜欢与解放军同志攀谈。当时的部队在镇子上为群众做了许多好事,同时许多的女兵教大家唱歌,为镇上的群众演出文艺节目,唱得可好听了,解放了;民众可以不再怕有官兵的欺压了。家里也住了一些女兵,母亲说,她们很喜欢与家里人交谈,部队里的官兵来自各省的,其中东北的多一些。我想,这就是东北野战军的部队吧,也就是第四野战军,韩先楚、肖克等带领的部队。因为这支部队在东北的战斗多,因此,当地入伍的也相对多一些。 解放后,在搞土改,也进行了公私合营等工作,一些对待百姓比较狠毒的地主被镇压了,一些大的地主也被关押了。而一些拥有一些地,自己也参与耕种,雇佣很少的民工的小地主、富农和中农,则只是把土地没收了给了农民。没有对他们个人进行打击。解放后,人民过上了稳定的生活,社会的景象为:大家心情舒畅,建设祖国的热情高,社会风气好转,广大的民众可以读书了。母亲也是主要在解放后才读完了小学,成为当时比较少的小学 6 年毕业的毕业生之一。然后帮着家里做工,外公、外婆加入了工商联,要对当地的商品供销做很多的工作。作为家里的老大,母亲一方面帮着做家务,一方面帮着做些外婆所做的工作。伯父的女儿们也挺好的,她们女的这一辈的名字排秀字,六伯父的大女儿叫吴秀珍,好像读到了中专,后来当了人民教师,先在南宁市,文革期间受到一些冲击和影响,随丈夫下放调到合浦县;我母亲叫 吴 秀娟,而秀珍姨妈的妹妹叫 吴 秀英,后来在武汉读了大学,听说毕业后在广州教书,好像还是教大学 的 呢。但不知是哪所学校。前几年秀英姨回老家探亲,还专程看望我母亲,给我母亲买了衣服等礼物呢。 以后经一个做买卖的农村出来的人介绍,母亲认识了我父亲,一位旧社会里家境贫寒的放牛娃,在 1951 年初,抗美援朝战争刚打响几个月就参军的解放军干部,由于上述的母亲对解放军的有着崇敬之心,因而很欣然地同意了。而以前有些镇子上做生意的人介绍过其他人,她都没同意。与父亲相识一段时间后, 1956 年,经组织批准,结婚了. 1957 年, 母亲到了父亲所在的海南岛海口市的解放军 陆军 第 189 医院,成为了一名部队正式的职员,开始在医院院务处、政治处等部门做勤务员,也属秘书科,与警卫员和勤务兵一起工作。后来,院长、政委和处长们认为母亲工作刻苦、努力,表现很好,提议到技术部门,到医院科室当了护理员。部队医院的护理员与护士一样的穿着,只是一些更高技术的工作护士做,其他的护理员做。母亲在部队的大家庭里,热情和充满对军队的热爱之情地为我们祖国的国防事业做着工作。 1961 年初,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建设我国强大的海军的号召,随父亲与部分被选拔出来的官兵和职工一起,转入海军部队,到河北秦皇岛市的渤海之滨、燕山脚下,为保卫我国辽阔的海疆和海岸线做贡献。 以后还有故事,待有空时再写。上述的故事,是在几天内我陆续问母亲,而她慢慢道来的。一些很少的片段,如逃避日本兵的攻占,和在河边遇到过国民党敌机的攻击和读小学的一些事,在 10 多年前她就与我讲过,当时还没很在意听。不应该的。因为这些故事就是我国经历的历史过程,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为何人民群众拥护毛主席和共产党,为何要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人民的政权。为何国民党不得人心,必须垮台。作为我,一个出身在革命军人家庭的孩子,我是那么的热爱这个国家和伟大的党,热爱社会主义社会,热爱祖国的一草一木和辽阔的河山与海疆。因此,每当听到腐败分子的行径,心里就比较的敏感,一种发自内心的气愤。看到社会的一些错误理念和混乱的现象也容易着急。对于目前党中央的反腐工作和纠正政府成员工作中的错误风气和现象,心里很高兴!因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和 祖国的大好局面来的是多么的不易。不整治和肃纪,国家可能就会走向当年国民党在旧社会的那种状态的。因此,为了坚持我们党的为广大人民谋福利的宗旨,必须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把国家建设和保卫好。作为学习和研究生态和生态经济学的我,因此常主动地在社会、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和与之相关的领域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努力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多做一些贡献。心里感到很高兴和欣慰!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7268 次阅读|10 个评论
二月是低视力宣传月
热度 1 lifescience1 2016-2-22 00:45
在国内有一个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在这一天,各大医院都会组织眼科专家医生进行义诊活动,同时呼吁大家爱眼/护眼/正确的用眼。前段时间偶尔看到国外还有一个每年的二月是低视力宣传月。对于国内越来越多的眼病患者,随着近视人群比例越来越高,而且年轻人群所占比例猛增。一年只有一个月是不够的,应该每个月每天都是低视力宣传日。以前学生中近视的人很少很少,觉得戴眼镜都是个稀奇物,让人很好奇,如今迎面走来的10个有6至7个以上是戴眼镜的,还有一个部分是戴隐形眼镜的,眼健康的人成了极少数。今天就看到的一些相关眼知识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用眼/爱眼有所帮助。 低视力—— 传统定义是指手术、药物或一般验光配镜无法改善的视功能障碍, 主要包括视力下降和视野缩小。 新的定义是指患者即使经过治疗或标准的屈光矫正后仍有视功能损害。 保护眼健康的一些知识: 1 吃健康的饮食(大量水果和蔬菜) 2 在太阳下要佩戴太阳镜 3 控制酒的饮用(少量饮酒) 4 每年应做眼健康体检(到大医院进行各项眼健康检查,由于很多眼病在早期不容易被裸眼观察到发病症状,需要借助先进的检测设备才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保护拯救视力非常重要) 5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让自己维持一个健康体重尤其重要。 6 戒烟是必须要进行的。研究发现吸烟会增加患年龄相关黄斑性退行性病变和白内障的发病风险。 7 如果有需要 一定要佩戴护目镜 。
个人分类: 生命科学Lifescience|4165 次阅读|2 个评论
台湾的年轻人不高兴
jiangming800403 2016-1-17 18:28
吕乃基 2016-1-17 17:40 曾经摆在国民党面前的问题,蔡英文同样必须面对 博主回复(2016-1-17 18:25) : 台湾的年轻人不高兴。近年来,台湾经济迟滞,农村和南台湾更是日趋萧条,大量人口(特别是年轻人)向大台北地区聚集,而大台北地区的经济又面临对岸和韩国的强大压力,这是台湾政治版图变色的根本原因,国民党的基本盘只剩下了金门、马尾和台东的两个山区县(当然也有宋系分流选票的原因),在基层立委方面,国民党还是基本保住了长期深耕的中北台湾。当然年轻人可以把帅帅的小马哥选下去,但是却改变不了22k的命运,因为面对大陆和日韩,大台北地区确实没有超过别人的竞争力。太阳花们的诉求——要好生活、不要竞争,这是行不通的,这也是台湾的沉沦。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213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为《人民日报》编辑羞愧!!驳“离婚凶猛!中国夫妻到底缺什么”
热度 8 luckyangelina 2015-11-29 19:50
11月29日,从外面刚回来,人民日报官方微信一篇单发的长文吸引了我《离婚凶猛!中国夫妻到底缺什么?》 因为之前不久写文章的原因,也浅略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于是点开想看看,人民日报的专家有什么深入的见解。 读完,难以用语言形容这篇文章:匪夷所思?浅薄? 容我想用这幅图来表达我的震惊。但是,我词穷却不理屈。 这篇文章说,中国连续10年离婚率递增、每年300多万对夫妻办离婚,是因为:中国人缺浪漫、缺沟通、缺少床笫私话的能力。这是拿几十万的微信粉丝当傻瓜,还是自甘下流,这个微信公众号当随便什么公众号了! 我自己是人民日报微信的忠实读者,有时候半夜也会读一篇励志微信才结束一天上床睡觉,获得了不少的正能量。我不为这篇文章的作者羞愧,我为人民日报官方微信的编辑羞愧!!你把自己当成一些美容养颜、心灵鸡汤的微信公号编辑了?人民日报几十万的粉丝,是因着《人民日报》积累的形象而来的,而不是冲着这些是是而非的心灵鸡汤来的。 往常发点引导年轻人加强个人奋斗的文章,我也会读,也觉得不错。为什么这篇文章我看着实在是难以接受? 因为,中国离婚这么严重,已经是社会问题,而不是个人问题,人民日报起码是给为国理政者参考的平台,是不是该有一点深入的思考,思考不了,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就算了,现在这是什么结论!这些结论和持续攀升的离婚数据相称吗?和“究竟是谁动了我们的婚姻”的三点分析相称吗? 按照这个观点,每年300多万对夫妻没学会“亲昵”就结婚了,因为不会“亲昵”不管不顾就离婚了! 结过婚的人都应该知道,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婚姻的和谐与否,最根本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再放大一点和家庭与社会的循环是否健康有很大关系。 社会急速转型,社会的细胞—家庭生病、破裂,社会的管理者要参与进来,思考如何帮助这些家庭,而不是说,“快回家好好学学说情话”! 另外,我本人对有幽默感、会说情话的人当然很赞赏,但我坚持,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发这样的文章实在不妥。 有兴趣可以参看我的小文章《 北大才女演讲与公共管理智慧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65672-930888.html 文章写的逻辑不清晰,有位仁兄已经批评了。
个人分类: 读书与思考|3161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西镇警魂[第四季01 - 07]中英文字幕高清下载
lcj2212916 2015-11-23 18:16
◎译  名 西镇警魂 第四季 ◎片  名 Longmire Season 4 ◎年  代 2015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剧情/动作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英双字 ◎上映日期 2015-09-10 ◎IMDb评分 8.6/10 from 639 users ◎集  数 10 ◎片  长 40 ◎主  演 凯缇·萨克霍夫 Katee Sackhoff       卢·戴蒙德·菲利普斯 Lou Diamond Phillips ◎简  介   Longmire事实上是我们主人公的姓氏。Walt Longmire丧偶1年,将内心和精神上的伤痛用冷酷的面孔和高深的睿智封存。妻子死后,在他女儿Cady的敦促下,Longmire知道,是时候转身面对生活向前看了。在一位新来的女长官Vic的帮助下,他重新为自己的工作注入了活力。而当一位年轻、有野心的年轻人Branch要和他争夺警长的职位时,Longmire觉得自己被背叛,但他依旧不变地为整个社区的治安奉献自己的力量。 《西镇警魂/Longmire》是一部以西部洛基山脉地域为背景的罪案惊险剧,本剧根据畅销书作家Craig Johnson的《Walt Longmire Mystery》系列小说改编而成。 在痛失挚爱一年之后,Longmire正处于“恢复期”,他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是将心里的伤痛深深埋藏。由于丧妻之痛的煎熬挣扎和女儿Cady Longmire的劝慰,他明白现时已经到了要作出改变的时候了。通过所在工作部门的新来女副警官Vic的帮助,他重燃对工作的热情并且预备参与现任职位的重新竞选。然而当Branch—心怀野心的年轻副警官也决定参与竞选,Longmire就觉得自己被背叛了但仍然继续坚定为人民群众奉献自己的热情。在Longmire让工作和私生活恢复正轨时,他时常向至亲密友Henry Standing Bear寻求支持和帮助,有序不迭。 【角色简介】 Robert Taylor 饰演Walt Longmire警官 Walt Longmire是怀俄明州阿布萨罗卡郡当地的警官,他富有感召力、对工作热情奉献并为人沉稳。Longmire丧偶时间不长,正在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他礼貌的行为举止、充沛的活力和老套的工作方法为众人所熟知。他对法律工作的热情奉献和对西部生活的热情使他成为一名称职的执法者。 饰演Longmire的Robert Taylor是澳大利亚最忙碌的演员之一,他在国际电影电视行业的职业生涯发展非常迅速。他曾在NBC的电视电影《Hercules》里饰演Kiron,并在BBC的电视剧《Ballykissangel》里饰演Vincent。 Katee Sackhoff 饰演Victoria “Vic” Moretti Victoria“Vic”是部门里的新成员,她离开工作了5年的费城警局的凶杀罪案科,现在还在调整自己与这个新地方居民的工作处事。她与Longmire的打闹嬉戏让他们深深的彼此联系在一起,这种关系让她成为Longmire最信任的副官。Vic现在要证明自己可不是一只菜鸟,她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忠诚。 饰演Vic的Katee Sackhoff曾在倍受好评的剧集《Battlestar Galactica》里饰演Starbuck,凭借此角色于2005年获得土星奖电视类最佳女主角奖项。她还在《24》里饰演Dana Walsh,以及出演过《Nip/Tuck》、《CSI》和《Bionic Woman》等电视剧。 Lou Diamond Phillips饰演Henry Standing Bear Henry Standing Bear是Walt的一辈子的密友。作为当地一家酒吧的主人,Henry是一个英俊迷人的夏安族族人,他致力于保护自己的部族。他时常充当Walt和族人的中间人。作为一名商人,在维系自己的过去的同时,他安然地接受文明进步和现代化,这与他的朋友Longmire不一样。 Bailey Chase饰演 Branch Connally Branch Connally是阿布萨罗卡郡的一名副警官,自以为是一名经验老道的高手。他对政治名利的追逐比解决案件要更加的热心。他对Walt那过时的处事方法的憎恨更进一步推动他参与警长职位的角逐,尤其是他觉得自己就是在为警长收拾残局的时候。他想着将阿布萨罗卡郡带入21世纪的生活,并且他希望用其他执法部门正在使用的新技术使这个警局焕然一新。 Cassidy Freeman饰演Cady Longmire Cady Longmire是Walt的独苗,梦想有日成为城中大律师。在她的妈妈去世后,Cady独自一人帮助她的父亲并一起寻找回往日的生活。Cady非常清楚父亲的缺点,她是唯一一个敢于指出他的缺点的人。她的心直口快和幽默感维系着父女二人的情感,尽管彼此都可能会让对方抓狂。 Adam Bartley饰演The Ferg The Ferg是阿布萨罗卡郡的一名警官,高大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弱小的心灵。他为人忠诚,热心、善良并且喜欢讨人欢心。他拥有办案的天赋,知道如何去探寻和解决问题。The Ferg作为一名探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他的工作没有做得十全十美,但他绝对不是一名退缩的胆小鬼。 下载地址: http://page92.ctfile.com/file/133547024
11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動作] [心跳戈壁 (2015)][1080p + 720p][中国大陆][主演: 邵兵]
lcj2212916 2015-11-12 23:39
导演: 甄人 编剧: 甄人 主演: 邵兵 / 董璇 / 彭波 / 陈正华 / 伊利亚尔·阿不力米提 / 更多... 类型: 动作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5-08-27(中国大陆) 片长: 98分钟 又名: Wild Desert 七个来自城市的年轻人,都是户外摩托车爱好者,他们相约穿越人迹罕至号称“鸟都飞不过去”的古尔古特大戈壁。   而他们未曾想到的是,这片看似平静的戈壁中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因为一个指路牌,七个人在戈壁里的一个岔路口走散了。佳一(谢宜 饰)、小北京(那临 饰)、眼镜(杨海超 饰)三个人寻找同伴时,却意外遭遇了戈壁里的另一群人——盗矿者。与这三个人的不期而遇让盗矿者感受到了威胁,一场追杀在苍茫的戈壁滩展开……   而其余的四个人,天山(邵兵 饰)、强子(彭波 饰)、优子(李明 饰)和买买提(伊利亚尔·阿不力米提 饰)全然不知已经发生的事,他们在戈壁中漫无目的的寻找着失散的同伴。直到遭遇了一个持枪人的袭击,才让这几名年轻人意识到这片戈壁无人区里原来还有别人。   没有手机信号、同行伙伴失散、接二连三的受到偷袭,让他们意识到只能靠自己拯救自己。   然而,更大的问题是,他们不仅要面对来自未知的袭击,还要不断面对自己的绝望、痛苦与恐惧。   面对鲜血与杀戮,这些年轻人决定战胜自己的恐惧,绝地反击,一切只为生存而战…… 下载地址: http://page92.ctfile.com/file/131222545
15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年轻人的新 YC(上):生物技术领域的创业公司暴增,针对小而美
xishuaili 2015-10-26 19:22
小石头 • 2014/08/21 17:11 前两天 YC 举办了 2014年 夏季班的 Demo Day,从路演项目来看,这次风景很不一样。05年 成立的 YC 已经走过了 9年 时间,10年 一个小轮回的话,已经到开启下一段旅程的当口了。这次也是 新掌门 Altman 继任 后的第一次 Demoday,29 岁的年轻人对世界的看法,同 PG 这位将近 50 的教父还是挺不一样的,比如,更大胆。 我们挑选了本次 Demoday 上一各类些有意思的项目,其中有做商业核聚变反应堆、量子计算机和发光植物的,也有拍照定制衬衫、一站报税的小而美服务。分为上下两篇,一起来看看吧。 要特别感谢编辑部诸位小伙伴对这组文章的贡献:华强北导师 Leon、No Zuo no die 的四爷、流光逐云(名字拗口,回头再取花名)、小鲜肉周佳阳,以及帅 Jason。 Gingko Bioworks :我们想利用生物技术重组能源 当前, 人们对于健康理念越来越注重,天然成分受追捧,这个市场已经达到了 20 亿美元的规模。 Ginkgo Bioworks 是一家位于波士顿的初创企业,他们要做的事情还是很高大上的,想要加速生物领域的进展,比如基因工程、天然成分培养。最近,他们也在与美国 DARPA 合作,研究治疗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研究利用微生物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研究如何让酵母具有玫瑰的芬芳。 Gingko Bioworks 称,他们可以像生产啤酒一样,在 10 天能培养出这些天然成分,减少 50-90%的成本。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获得了 450 万美元的研发费用,每年1000 万美元的版权费用。这么高大上的公司,员工阵容也是超级强大,几个创始人已经合作了 10年,公司有 15 个博士,还有 2 名 MIT 的教授。 Glowing Plant :让我成为照亮你黑夜的那棵 “树” 这个是我们 36 氪之前报道过的一个项目 ,曾经 在 Kickstarter 上众筹 ,共计筹款 48 万美元。 大概从夜晚的飞机上打望过城市的人都记得这样的场景:浩瀚的光海如同漫天的繁星,令人产生对光明的向往和对人类文明的自豪。然而支持这浩瀚灯海的却是巨大的能源消耗和相应的环境污染。因此,美国的创业团队 Glowing Plant 研发出了可以在黑夜中发光的植物,使得完全环保的光源成为可能。也许多年后,你便可以在散发着荧光的树丛中和恋人手牵着手散步了。Glowing Plant 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从萤火虫的 DNA 中提取生成荧光素的基因,并利用特殊的细菌,将这段基因序列植入到植物的 DNA 内,然后使他们单性繁殖,从而得到这种能够发光的植物的种子。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科幻,然而其实者和许多转基因食物的原理相同,在技术上并不难实现。 Bikanta :早期癌症的纳米 “试金石” Bikanta 确实是一块石头,只不过是金刚石,还是纳米的,可进入人体,用于医疗成像,帮助人们在早期就发现癌症。具体的呈现原理是这样的:将金刚石压成粉尘后,它会发出有反射效果的荧光,能够照亮任何类型的异常分子,信号的强度相比于此前的呈现技术提高了大概 100 倍,这样医生就可以很快识别出来异常。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应用于淋巴结成像,弥补了常规成像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Bikanta 的创始人是安比卡·巴布博士(Dr. Ambika Bumb),掌握有多项专利。成像探头和仪器市场已经有 120 亿美元,而 Bikanta 已经收到了大约 300 万美元的意向订单。 Vizera Labs :随心所欲改变家具视觉款式和材质的投影神器 对于家具卖场来说,在有限的空间里,摆放多个颜色的同款家具绝对是浪费,可是消费者还想多看几种颜色,这个矛盾有解么?Vizera Labs 的做法就是:推出了一款小投影仪,借助全新的 3D 投影技术,利用 Kinect ,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和喜好,在视觉上随意改变家具款式与质感,并直接投射到陈列的家具之上。 如果这一技术能够普及,未来肯定能像 Vizera Labs 的宣传语那样,改变零售业,商家无需摆放太多样品,就可以让顾客选购心仪的商品,运营成本可以降低不少。 Backpack :匹配海淘者和旅行者的代购平台 每次有亲友出国,你是不是都很 high,因为又有人帮你代购省钱了。Backpack 则将这样一次性的场景常规化,将买家与旅行者联系起来,让旅行者带来买家想要的东西。旅行者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而买家也可以省钱。 Backpack 表示,他们的周环比增长已经达到了 15%,仅仅在中国就有 160 亿美元的市场。 MTailor :拍个照就能低价定制衬衫 这年头有钱人都去定制高级时装了,有没有项目嫉妒恨。MTailor 想做的就是帮屌丝也能低价享受定制衬衫。 用户只需要拍一张全身照,上传至 App,MTailor 会根据尺寸生产一款 “量身打造” 的衬衫,而价格只需要 69 美元,比在超市买一件衬衣还便宜。当然,如果你想自行设计你的衬衣,也是可以的,MTailor 会通过 iphone 或者 ipad 的前置摄像头为你量尺寸。 TicketLabs :帮助小型音乐演出吸引更多观众的购票平台 小型演出经常遇到门票销售困难的问题,怎么破?TicketLabs 想到的就是,让演出者只需要一张照片就能创造一个演出页面,简单点几下就能关联 Facebook 页面,并导入 YouTube 视频,借助社交数据流精准营销,帮助小型音乐演出吸引更多观众。这个市场大么?TicketLabs 今年1月1日 写下第一行代码,仅仅 16 天后就获得了第一笔收入。 那买票之后的服务和体验如何呢?TicketLabs 也做了接地气的优化,简化了演出当天的流程。音乐会举办场地不再一套需要连接到票务后台系统的独立硬件扫描器,直接通过 iOS 或 Android 上的应用扫描门票即可。 ClearTax :为纳税人提供一站式报税解决方案 与 YC 一贯喜欢美国公司不同,ClearTax 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印度公司,旨在帮助印度人通简化报税工作。用户所要做的就是以 PDF 格式上传自己的 16号表格,ClearTax 会自动帮主在用户报税。ClearTax 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三种:如果用户想自行报税,ClearTax 提供软件;如果用户希望 ClearTax 的人协助报税,他们也提供这一服务;如果用户希望使用外部会计,ClearTax 提供 TaxCloud India 云服务。 ClearTax 预测在印度有大约 100 万个人电子报税,今年已经有 30 万人使用 ClearTax 的服务,预计明年这一数字将上升到百万级。 Carlypso :论如何更精神愉悦的卖二手车 二手车怎么卖?你可以找经销商,一个小时即可出手,不过价钱你肯定不会满意啦;你也可以自己来卖,价格估价会可心,只不过耗时那就没法控制了。现在你有第三个选择了,那就是 Carlypso,他来帮你卖车,你负责收钱,收到的钱肯定是介于前两者之间。 你只需要在 Carlypso 网站上面注册,填写汽车的信息,Carlypso 会委派有相关资质的汽车机械师和检验员来查看汽车,基于内部数据,提供建议售价,并把售车信息发布到 Carlypso 的平台。期间卖家可以继续使用车辆,闲时可以停在公园,潜在的购买者可以试驾你的汽车,这一切也由 Carlypso 打理,你要做的就是接受或者拒绝这个交易。如果交易成功,Carlypso 会收取 5%的佣金,上限 1500 美元封顶。 Theorem :价格由你来定的服装电商平台 相比与传统渠道,在线购物的价格已经低了好多,那还能砍价么?Theorem 觉得还是可以的。Theorem 提供高级服装,大部分都是出自还不太出名但很优秀的专业设计师之手,这些服装的图片和描述会放在网站上,然后提供一个价格区间。消费者可以自己定价,Theorem 收集这些数据,转发给设计师,最终由设计师选择接受哪个客户的订单。 Theorem 由两名 MIT 的毕业生创建,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推出测试版本。到目前为止,商家接受了 60%的订单,其中 60%的最终交易价格要比最低价格高。 Greentoe : 无所不能的砍价网站 如果说你不只是想低价买定制服装,还想砍价买点别的,有没有办法?还真有。Greentoe 就在做这件事。用户在 Greentoe 网站提交想要购买的商品,Greentoe 会挑选一些在线零售商,并报出他们的价格,然后引导用户报出希望的价格,接着 Greentoe 会使用测量工具会测算,告诉你你有多大的机会拿到那个价格。要是有卖家接受你的报价,那恭喜你,你成功啦。 这种模式适用于各类产品,已经有人在上面就婴儿床、洗净器、烘干机等商品。不过两位创始人也表示在女性时装方面还是空白。目前,Greentoe 的成交额已经达到了 100 万,用户复购率已经达到了 34%。 Unwind Me : 按需提供 Spa 按摩服务的 Uber 按需提供服务的模式已经开始占领我们的生活,洗衣、遛狗、安保、修手机都已经有了,Uber 模式还能往哪些领域渗透?Unwind Me 想到的是 Spa 按摩服务。用户只需要在线预约下,Unwind Me 就会安排一位有资质的按摩技师,上门服务。Unwind Me 已经在旧金山运营了 7 个月,不仅方便了客户,也提高了按摩技师的收益,收入大概是以往专职按摩技师的 2-3 倍。 类 Uber 的服务模式在国外风声水起,在国内暂时还会水土不服。没办法,在天朝大家是在是太忙了, 不太有时间去在空闲时间提供服务。 WalkSource : 全世界的宾馆联合起来 三更半夜去住宾馆,无奈被告知 “客满”,和郁闷。不过,这个时候可能有比你还郁闷的,那就是隔壁还未客满而你却不知道的宾馆。Walksource 就要帮这些未客满的宾馆找到更多用户。Walksource 有一套自己的系统,可以让宾馆之间互通有无,给同区域未客满的宾馆介绍顾客。 从 WalkSource 的运营数据来看,这一需求还是很巨大的。自从 WalkSource 测试版推出以来,六个月里,已经有 33 个城市的 200 多家酒店注册了服务,其中 43%的旧金山湾区酒店注册了服务。 WalkSource 每个月会向酒店收取 200 美元的服务费。WalkSource 未来还想增加类似今晚酒店特价这样的特价房预订功能。 Parenthoods :专为宝爸宝妈打造的移动社区 Parenthoods 是一款专门针对宝爸宝妈的移动 App,用户可以在上面讨论他们每天在育儿方面遇到的难题,寻求其他粑粑麻麻们的帮助,当然爸爸妈妈们还可以在上面组织个聚会或者买卖下儿童用品。这个是不是有点像国内的妈妈圈、辣妈帮?比较有新意的是,Parenthoods 还允许用户匿名提问,这样就避免了提出一些弱智问题的尴尬。 Parenthoods 是 Y Combinator 最新一批孵化企业当中唯一一家完全由女性联合创办的公司,目前还只有 iOS 版本,主要在旧金山地区使用。 San Francisco Open Exchange :发现最低价比特币 作为比特币的投资者,自然希望找到最低价的比特币,不过这个工作量也不小啦。现在,初创公司 San Francisco Open Exchange 就在做这个事情。 低价自然讨人爱,San Francisco Open Exchange 的周成交额已经达到了 5 万美金,去年的比特币成交额是 30 万美金,他们的目标显然不只如此。 Zen99 : 为自由职业者提供一站式的理财服务 在职人员的口袋已经被保险公司牢牢看紧了,自由职业人员那可是还有不少空白。Zen99 就是在为这些自由职业者提供一站式的理财服务,将收入和支出进行统计,给出合理的纳税和保险建议,提供在线理财指导。 Zen99 之所以会成功,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是市场上唯一将税务和保险合二为一的服务公司,而且工具还都免费。Zen99 的税务工具目前在全美范围内可用,而其保险业务暂时只有加州的医疗保险销售许可。 LivBlends :主打低糖概念的冰沙 在硅谷,要赚钱,不仅可以做 IT,如果你不是技术流,那就想想如何靠服务这些高薪 IT 员工赚钱吧。LivBlends 作为一家卖冰沙的公司,就得到了 YC 的青睐。LivBlends 主打健康理念,每瓶冰沙果汁的含糖量只有 14 克,大概只有同类产品的 25%。售价方面,一瓶 8 盎司的冰沙售价为 3.25 美元,16 盎司的则为 6 美元。深处硅谷,自然获得不少人青睐。目前有不少公司批量订购 LivBlends 冰沙,销售周增长率已经达到了 30%。 没有金刚钻,肯定揽不了瓷器活。LivBlends 还有一款自己研发的冰沙神奇,可以在 30 秒内制作一杯冰沙,而用户要做的就是把水果、蔬菜、坚果、冰混合在一起。 下篇: 没错,我们要把量子计算机和核聚变反应堆这些技术商业化 原创文章,作者:小石头 “看完这篇还不够?如果你也在创业,并且希望自己的项目被报道,请 戳这里 告诉我们!”
个人分类: 创业|13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Science:科学家创业,如何能够成功?
xishuaili 2015-10-26 18:59
63 导读 《Science》的职业专栏刊登了几个关于年轻科学家创业过程的故事,并总结了一些创业成功所必要的因素,希望能对准备科技创业的朋友有所启发。 当前的创业大潮让很多年轻人,尤其是那些拥有专业技能和想象力的年轻科学家,看到了实现梦想的机会。然而创业对于很多人来说也充满了神秘感,在他们的印象中,创业者都必须拥有过人的胆识、独特的技能以及推销自己和自己的产品的能力,创业所包含的风险也让人犹豫不决。 《Science》的职业专栏刊登了几个关于年轻科学家创业过程的故事,并总结了一些创业成功所必要的因素,希望能对准备科技创业的朋友有所启发。 第一个故事里,主人公的创业始于偶然。当年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学工程师Armon Sharei正在攻读MIT的博士学位。他的研究项目是开发微流体枪,想把一些“东西射入细胞”。虽然这种枪没有研制成功,但把分子挤压进入细胞这个想法看起来很有前途。Sharei把一个气压系统和微流体芯片连接起来,并用它来输送目标分子。当时他想,“好吧,看起来我们可以开始做一些有用的东西。但是,我们用它来做什么呢?” 2013年,经过一些法律咨询并在导师们的帮助下,Sharei和他的朋友Agustin Lopez Marquez创办了SQZ Biotech公司。从那时起,他们陆续赢得了很多顶级荣誉和总数55万美元奖金,另外还从投资者那里筹集了100万美元,随后的经营产生了可观的收入,并规划了一条通向新型药物投放治疗技术的道路。“我相信科学,并希望努力推动它,”Sharei说。 对于该公司的CEO Sharei和主席Lopez Marquez来说,科学创业并不是买彩票,需要不断向前推动你的想法。他们开始时从自己的积蓄、亲戚、导师(包括麻省理工学院的化学工程师和发明家Robert Langer和Klavs Jensen)筹集了10万美元。然后Sharei和Lopez Marquez把自己的想法送到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 第1课:撰写商业计划书 商业计划书已经不像以前那么普遍了。现在的共识是:它是有用的,但往往会需要反复改写但最终有可能毫无作用。尽管如此,麻省理工学院坚持要SQZ Biotech提交一份计划,既要突出科学思想的重点,又要提供申请专利的理由。幸运的是,Sharei曾经为之前那个不成功的流体枪点子写过一个课堂作业,他用基本相同的市场分析和经营模式修改了这一计划。该计划的策略是在短期就把产品销售给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然后把努力推进其在医疗中的应用作为长期目标。 第2课:得到正确的专利 “科学创业者最早可能出现的失误之一是申请专利中的错误”,参与过20多个创业公司的MIT化学工程师Robert Langer说。对于SQZ Biotech公司的情况,“这个概念是如此的简单,”Lopez Marquez说,“我们确实需要强有力的保障。” Agustin Lopez Marquez 这些创业者申请了一个强大的国际专利,花费为12万美元,这对于这个羽翼未丰的初创公司来说太贵了,但麻省理工学院帮助支付了这笔费用。作为在校园中取得的发明,大学获得专利,并将其授权给公司,同时保留在今后收取使用费提成的权利。 第3课:参加大赛 在寻找便宜办公室的过程中,Sharei和Lopez Marquez听说了一种称为MassChallenge的比赛和组织。MassChallenge仿照麻省理工学院的“100K竞争”模式,邀请所有申请的创业者,争夺进入决赛的128个位置。SQZ Biotech赢得了其中一个位置,这样Lopez Marquez和Sharei在波士顿的海边获得了为期3个月的免费办公空间。 这两个创业者惊讶地发现,他们获得的奖励远不止写字楼。MassChallenge还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工作环境,企业家们在其中可以分享技巧和联系方式。有一个大腕云集的导师群,并有机会被邀请演讲,还有来自赞助商的软件之类的赠品,并且,SQZ Biotech在这里成功搭建了持续得到商务、法律和投资帮助的社交网络。 第4课:资金会以多种形式出现 随后,SQZ Biotech成为MassChallenge共1600个申请人中的四大“钻石级”获奖者,获得了10万美元的比赛奖金,另外还从空间科学进步中心得到20多万美元以把这项技术用于国际空间站。这一金额也是MassChallenge史上最高金额。 赢得比赛还使SQZ Biotech在投资者中更有信誉。在接下来的一轮融资中,Sharei和Lopez Marquez不得不为天使投资设立100万美元的上限,因为更多的投资可能会造成不切实际的期望。然而,从其它来源有更多的钱进来。Sharei的研究小组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400万美元用于采购。Lopez Marquez将公司产品的样品销售给实验室的科研用户。他正将SQZ Biotech打造为一个技术平台,为新一代疗法的研发铺平道路。 投资、基金以及与研究相关的销售相结合,使该公司开始能够专注于治疗方法的研发。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公司的规模扩大了一倍以上,全职员工从5个发展到12个。公司从Sharei作过博士后的哈佛医学院搬出,进入了马萨诸塞州大学在波士顿的生命科学创业孵化基地。 第5课:科学不是万能的 分子生物学家P. Shannon Pendergrast创立Ymir Genomics之初,公司仅仅是个名字而已。他的两个兄弟,Scott和Stephen,都已经是创立并出售了数家公司的计算机科学家,他们两人谋划创立一个新的企业,想要支持他们的兄弟——专门从事RNA技术研究的P. Shannon。 三兄弟于是在2012年创立了Ymir Genomics,因为他们认为这个源于北欧创世神话的名字听起来很酷。“我们创建了公司,没有技术,没有专利,没有商业模式,”P. Shannon说。 公司创立后,P. Shannon用了一年时间阅读文献,以寻找想法。他抓住了三个正在融合的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不编码蛋白质的microRNA、高通量测序、细胞封装RNA的微囊泡,最终找到的方向是挖掘公共数据库中的RNA序列从而发现用于药物开发的生物标志物。 Scott和Stephen写了一个计算机程序,发现了一系列新的microRNA。“但它们还只是存在于程序中,”P. Shannon说。“我们不知道它们是否真实存在。” 第6课:租实验台 2013年初在波士顿,一间不包括细胞培养通风橱、离心机、测序仪的空实验室,每月运行费用约2000美元以上,租赁实验室需要签订1年的合约。P. Shannon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继续将公司局限于计算机?还是动用数百万美元继续深入研发?“但是,如果计算机程序没有效果怎么办?”他很担忧。 他在互联网上搜索,发现了麻省理工学院附近Cambridge BioLabs(CBL)。CBL是Johannes Fruehauf运营的一个新型的实验室孵化基地,Fruehauf自己也是一个MassChallenge的获奖者。通过2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Fruehauf曾经为其第一个初创公司Cequent Pharmaceuticals租用和装备了一个实验室。为了有一定收入来源,Fruehauf将部分实验台空间和设备转租给其他企业家。 Fruehauf的此举很成功,因为他拉到强大的赞助商团队,并于去年3月推出Lab Central作为CBL更关注研发方向的“升级版”。这两者都位于所谓的“波士顿创新超星系”,这里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和一大批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 “这就是剑桥的特点,”Fruehauf说。“人们走出学术界,起步、引导、吸引一些风险投资,得到一些基金资助,并利用这个机会成功。” 这三兄弟于是利用了这个机会,他们在这里租用实验空间,首先在CBL,后来在Lab Central。两年里,这个兄弟团队只花了他们启动预算的四分之一。他们发现了两种从尿中提取生物标志物(RNA和蛋白质)的技术可以推向市场,比目前的试剂盒更好更便宜,并且性能提高100倍。该团队目前正在使用这种技术来推进自己在医疗应用方面的战略。 与此同时,P. Shannon发现与其他企业家共同工作的好处。在Lab Central这样的地方,租户都不像商业对手,而更像协作的学者。创业者交换物品、方法、试剂和关系网,P. Shannon说。他们唯一守口如瓶的一点是他们的关键专有信息,他们所谓的秘密“配方”。 第7课: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 2013年,正在攻读罗格斯新泽西医学院硕士学位的分子生物学家Sourav Sinha听说了一个叫“乳腺癌启动挑战”的比赛。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赞助,这个挑战比赛提供了NCI已经搁置的专利和技术。参赛者没有必要发明一种技术,他们只需要一个有科研和商务专长的组合团队。“想法会改变,”辛哈说,“但人真的不会变,你团队里的成员可以真正决定你的成败。” 因此Sinha联系了他在达特茅斯的本科同学Riley Ennis,Ennis还是一个大一新生时,就创办了研发癌症疫苗的Immudicon公司。他们两个咨询了在新罕布什尔州的抗体公司Adimab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生物技术企业家Errik Anderson,然后写了一份商业计划书,并加入了比赛。 今年三月,Sinha的团队获得癌症研究员Nadya Tarasova开发的技术的授权许可,涉及将抗体与强效的化疗药物用于靶向癌细胞治疗。一个月后,Sinha和Ennis推出Oncolinx。2014年五月,Sinha完成了他的硕士学位,并开始作为公司的CEO全职工作。 第8课:生物技术公司可以是虚拟的 今天,Oncolinx是Sinha称为“虚拟生物技术商业模型”的实例。该策略是将抗体-药物偶联技术授权给制药公司,由这些公司将其链接到现有的肿瘤靶向抗体。 Sinha希望把实验计划提交给临床研究组织(CROs),把药品说明书提交给临床生产组织(CMOs)。CRO会用CMO制作的药物进行从临床前到二期临床试验的药物开发试验。该数据提交给美国FDA和制药公司,而这些制药公司会用自己的平台进行后续试验。 “虚拟生物技术商业模型”利用了已经到位的基础设施。像Oncolinx这样的公司,正在替代传统医药企业风险很高的初期研发部门。回报“不可限量”,Sinha说。用努力而非金钱来投资,以及利用已经到位的资源,允许小公司减少风险,这使得它对潜在的商业伙伴更具吸引力。“我知道有几个生物技术企业家是在他们的卧室中穿着睡衣运行他们的公司,”Sinha说,“而且他们非常成功。” 第9课:创业=经验 Sinha的野心不仅仅是在穿睡衣的同时实现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作为在实验室工作了一辈子的人,我本能的想法是——最重要的是科学,”Sinha说。“这是真正伟大的体验,把自己放在有其他企业家的群体中,可以学到很多,来推动自己的想法取得成功。” 文章引自:http://www.biodiscover.com/news/research/120039.html
个人分类: 生物创业|1142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才都是培养的,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将最终造福人类!
jzhou65 2015-10-20 16:51
一个人不能孤立存在,脱离群体便没有价值。脱离群体得到的是“自由”吗?我说,心里并不自由,而且会渐渐的孤寂消亡。 有感于我们社会群体都是高举手臂,在要资源要钱,我就感到资源和钱财的有限。但这不能说是不学无术,贪得无厌:因为,这里面有深一层次的问题,有钱有资源就可以更好的培养人才,至少这些东西可以将人养的肚大脑肥,虽然有一个弊端就是将人养死,但是这些人毕竟是少数而已。说这么多,我无意于嘲讽任何人和事,因为人是有弱点的,有惰性的,我们常说好的习惯是培养的;我想在这里说如果这些资源和钱让我们有了好的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以后,我们人的身心素质就好了,对于身边的看法也就变化了,对别人的某些不雅行为就会理解,举个例子,说我们80后的年轻人要注意身体别熬夜是好言相劝,但是对于某些为了结婚和还房贷的年轻人来说,拼命工作干损害自己身体的事情那也是被逼无奈?我归纳新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无外乎有三点(提高效率在规定时间内做更多的工作、加班加点可以熬夜、没有条件想方设法的去做事去工作),耗尽精力换来工作使人憔悴。 关于人才的培养,我上面说吃的好人就油光满面。家庭条件好的家庭,要么孩子个子高,要么小孩偏胖,要么有特长......。这是培养的。城市里的孩子整体 来说比农村里的孩子具有这方面的优势,除了吃的好以外,还有教育条件好,这导致最后培养的人才城市的孩子整体上比较好。但是农村的孩子也有优势,那是体能可能越来越好,这也是农村的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社会整体的进步。 从中国历史长河来看,各朝各代都是树立典型,培养人才。让你参与某一项工作,你认真做了就具有这方面的能力,做的多了就是专家就有能力搞创新,否则糊里糊涂不知所云。这里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一个人在接受培养时是有条件要求的,体力和智力能跟的上,否则做不了的事情又如何培养呢?好在人多,一般人是没有很大的问题,只要通过刻苦努力和偶遇合适的发展机会,一个人也就成才了。但是我们还是要多关注一下“偶然的机会”,我们身边有这些机会的人不多,也就那么几个人能够抓住机会,成就人生,这是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反思的问题,为什么不能提供每个人发展的机会,不能使每个人都有一番可以骄傲的成绩,不能将每个人培养成我们现在所说的牛人呢?就说道这,个性化发展将是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努力的方向——将每个人培养成精品。 人才培养比较艰难,现在的情况是除了要钱要资源也要“牛人”。比如说我们单位有了牛人,我们提供更好的条件可以培养牛人,牛人的成就更大。这就是社会人力资源分配的动机和现状。两个人才,一个弱些一个强些,哪个好培养可想而知,而且强些的成就会更大。只是一开始弱的人,如果机会来了,也会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比如诺贝尔得主屠嗷嗷教授。因此,我想说,提供给弱者好一些的条件,弱者也能有所发展,而且发展空间很大,有的时候比强者的发展更好,毕竟弱者占大多数。 成就人才我们国家和社会提供强者太多了,给予的也太多了,不是说不应该提供,但是我们弱者占了那么大的比例,就像法不责众一样,国家和社会给予我们每个人的有多少呢?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整个社会反思的。一个球队不能只有一个人厉害,一个人获得赞誉,没有整个球队队员的团结和努力,又怎能取得耀眼的成绩呢? 谈到投入,国家面临重大的抉择和问题,毕竟资源有限和人口众多。如果高高在上的牛人能够理解这一点,为整个社会做些贡献就会身心投入,否则只是一味的嘲讽我们大多数的弱者?其实我们也不弱,只是资源和钱财我们从国家和社会收益的少些。 我心里渴望的一个景象,每个人都成了人才,社会也就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祥和就像我们很多人的梦一样——伊甸园。
4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口老龄化 是房价增长的推手
热度 1 weiweishi 2015-10-9 23:24
20年后,由于人口减少,房子多的卖不出去?这是一个笑话。 人口老龄化后,整个社会趋向于保守,财富不是以创造创新和劳动生产形式出现,而是坐等不动产升值形式升值,或者更多挤压年轻人生存和上升空间来维持系统的稳定,整体上系统发展进入不可避免的走下坡路漩涡。 俄罗斯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而美国则会长期持续的繁荣。美国建国有240年的历史,其实,这放在中国历史上,已经算一个生命力很长的朝代了,而这样一个持续蓬勃向上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强大朝代不能PK的。 美国才是中国的老师。
个人分类: 生活|817 次阅读|1 个评论
师兄说
hpuliyy 2015-9-1 09:13
鉴于毕业将至,和师兄们聊聊工作怎么样。他们之中几乎没有从事煤矿行业的(现在煤矿企业也不是太好进去了),从事建筑、化学、销售、企事业单位的都有。想到穹顶之下,煤矿行业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呢,老师们说要坚持这个行业,暗淡的时候适合做科研,总会好起来的。师兄们说,年轻人生活于现实社会哪个等的起啊。其中有几个同学进的安检之类的还是挺好的,类似于公务员考试进去的,所以平时学习下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公共基础知识还是有必要的。工作:不求合适,只求适合。
个人分类: 工作|16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休闲和趣味,Professor职业优点之我见
热度 45 dawndream 2015-8-23 15:35
这篇文章是送给在选择中迷茫的年轻人的。 我没有资格以权威的口吻说话,没资格说“是怎样”,或者“该怎样”。我只是站在个人的角度,说一点主观体会。一家之言,谨供参考。 在我看来,Professor这个行业有很多优点。所以,我主张知足常乐,少点抱怨牢骚。 Professor这行最大的优点,就是不用上班。且不论悠长的寒暑假,就是在学期中,大部分时间也可以呆在家里。每周就一两天有课,其余的时间想去哪去哪。我有个同事,家住相邻地区,全无影响。因为他每周呆在家里的时间比同城工作的人还多。还是那个同事,他有个爱好,就是睡懒觉。在没课的日子里,他每天都睡懒觉到11点。当然,夜里睡得晚,夜生活,跟一帮哥们泡泡酒吧,喝喝酒。这也是Professor的生活。 像我学工科的,不当Professor的话,就得进企业当工程师。当工程师更好混,心理压力小。可是,必须朝九晚六,打卡考勤。我曾经历这样的日子多年。那时,我每天早起,然后开车10分钟到地铁站,然后挤地铁45分钟到上地站,下地铁还要步行15分钟才到写字楼,只见满街全是行色匆匆上班的人群。到单位打卡后,才能偷空吃吃早点,上上厕所。午休时候是我最感压抑的。写字楼附近的小馆子全挤满了,人很多,都是戴着胸牌吃午饭的上班族。整个下午继续在办公室的小格子里兀坐。心里感到憋屈,看看窗外的车流,更觉憋屈。搞IT的下班都不准时。等下班到家,天早已黑了。最最压抑的是,这样的刻板生活你看不到头。一年50周,一周5天,都得如此,除开春节两周长假。 Professor这行第二个优点,就是没人对你工作上具体的事情指手画脚。Professor和单位的关系,有点像市场和商户的关系,是一种较为松散的联合体。Professor名义上有组织,实际上自己单干,自负盈亏,自己就是个小老板。没有哪个领导吃饱了撑的管你最近在忙些什么,最近有什么进展,这段时间是进步了还是堕落了。反正你成果多,自然就利益大,升得快;没成果,就利益小,升得慢甚至考核不达标,末位淘汰。考核反正有指标,只要达标就没麻烦。自己把握。 反观企业。则需要每周汇报进展,很细。上司要随时把握你的工作动向。你最常听到的上司的话,就是“干什么呢?”如果你较长时间都不出活,那么就要小心了。 Professor这行第三个优点,就是有趣好玩。各种好玩,简直玩疯了,根本停不下来!谁最喜欢玩?小孩子。小孩子为啥爱玩?因为不爱学习。小孩子为啥不爱学习?因为有压力!要想好玩,前提是不要有压力。这对于大多数Professor来说不难实现,因为中国的单位原则上不开人,这饭碗其实很好端。我老蔡从小就好玩,从小就会把学习当游戏(所以当年高考才能胜人一筹,不表)。所以,我老蔡讨厌任何指标,神马销售额、GDP、升学率、治愈率、就业率...只要是指标,统统讨厌!我跟谢力老师正好相反,没他那种纠结。咱就喜欢干没用的事儿!越是没用的事儿,越喜欢,越爱干!我本来学的是工科,偏要搞纯理论研究,搞交叉学科。图的没别的,就是玩玄的,有美感,有快感!你说体育比赛有神马用?你说“好声音”,唱歌有神马用?你说古希腊艺术有神马用?你说1+1=2有神马用?你说《红楼梦》的主旨有神马用?实现中国梦,推动人类进步,自然有一些胸怀大志的heros去承担大任。咱躲在象牙塔里当当隐士,自娱自乐,也不错。 开学术会议好不好玩?大家一通神侃,高谈阔论一番,然后交交朋友,再吃吃喝喝,再旅旅游。其实“学术会议”,就是人发明出来的一种高级游戏。 “访学”好不好玩?一走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啥都不用操心。反正到对方单位是客,人家就提供一张办公桌,根本不会有神马管理监督考核。我知道很多人,“访学”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散心玩乐,各种旅游,都玩疯了。 别人请你做专场学术报告好不好玩?贴张有你大头像的海报。高谈阔论,自我宣传一番。然后参观一下别人的学校。再访访名胜,吃吃地方菜。不亦趣乎? 当评委好不好玩?比如开题、毕业,各种答辩。参见各种选秀节目的评委。 上课好不好玩?可以尽情挥洒生平所学,卖弄口才,让学生受感染,让学生倾倒。让学生开开眼界,见识一下,什么才是世间真正的学者,年轻人应该怎么学习!像中科院的曹老师那样上课,真的很好玩。 写书好不好玩?写出一本厚厚的专著,署上自己的大名,再往书架上一插,嘿!咱不必管这书有没有用,反正好玩就是。 写论文好不好玩?写作是一种艺术,是一项很大的智力挑战!写作的过程就像艺术家创作一件艺术品一样。当你经过精雕细琢,精心打磨完成一件作品之后。你会觉得这件作品饱含了你的神思,带着你的个性气质,仿佛孩子一样。自己读一读,就会觉得洒落清爽。至于结果,已经不重要了。当然,结果也好玩。最典型的是周涛老师说过的话:“就像玩游戏打怪升级一样”--根本停不下来! 最后说一说收入问题。收入可能确实是Professor这行最大的问题,肯定比不过企业。在我们单位,副教授这一级平均月收入是超过10k的,包括工资奖金。比如:如果一个副教授工作表现正常,每年课时费等工作量奖金有30k+学院级工作量合格奖金10k+发表论文奖金20k+班主任津贴5k,那么他的年工资卡内收入应能达到150k。此外,还能不时有一些劳务费,评审费,稿酬之类的。不高,也不算特别低。够在二线城市生活无忧还是没问题的。 常听人说这样的话:“坚持干几年,干到40岁(或50岁),希望那时就可以干点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了。”我觉得,当Professor,就达到了这个状态,可以随意干点自己想干的事情了。 总之,Professor这个职业,能让人不想退休,不想放假。有心境看看春花秋月,也有时间卧读两卷圣贤之书。 (稍后还会有姐妹篇,Professor职业缺点之我见。欢迎讨论,批评!) PS: 我虽不才,但尹希老师肯定支持我的观点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9/327837.shtm
21628 次阅读|99 个评论
顽固的我的习惯,由不得自己不伤感!
热度 1 duke01361 2015-8-3 13:52
顽固的我的习惯,由不得自己不伤感! 从7月29日到现在,装了windows10已有数日,但总是感觉不习惯!这几天花了很多时间倒腾计算机,真是的! 其实说心里话,windows10 的感觉比先前的windows 8.1似乎好了些,至少汉字显示的不像先前那样榔头榔脑了!但如果继续使用windows10,就不得不努力适应。 不怕各位看官笑话,我喜欢玩一个叫airport City的游戏,这个游戏对于我儿子这类年轻人可能太小儿科了,但我确喜欢它不那么闹腾。但自从换了windows10之后,这个游戏就没法玩了,一下子让我有了一点不知所措的感觉。儿子批评说,成千上万的游戏为什么偏偏玩这个游戏?如果想玩,就等游戏公司修复好之后在玩... 其实,我非常认同这个说法,但习惯总是让我心有不甘! 习惯?什么是习惯?我觉得对于我而言就是好不容易学会或掌握了一套操作,突然又要学习新的东西,在这个转换过程中,心理表现出的畏惧,发怵的那种体验。 说实话,我在中国的时候,中国的计算机还远没有普及,记得我们中国科学院遗传所买了一台386,大家待之如珍宝!当时的我真的很年轻,二十多岁的年纪,一有空闲就去捣鼓那台计算机,而我的老师们和比我大的学长们却像如今的我这般发怵! 而今轮到自己发怵了!因为儿子都成大小伙子了,呵呵...这叫什么?这叫新旧更替,也可以叫新陈代谢! 岁月啊!岁月是什么?岁月在此时此刻就不再是简单的日子了,岁月对于我而言就情同一种腐蚀剂!慢慢地锈蚀着我的肌体和神经!多可怕的岁月?! 生、老、病、死,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也!难道有谁能幸免么? 昨晚读了一些关于和尚修炼的文字,呵呵,其实,我是无暇顾及佛学的,之所以读些佛学的文字,极可能与风传的少林寺大和尚开女人荤给闹得...这样看来,风传的消息却促我了解一些佛学了?呵呵... 和尚恋佛,修正身可以化“舍利子”,什么肉舍利、骨舍利、发舍利.... 为什么这求这些?我斗胆理解却与不忍就死有关吧?!修成肉舍利,圆寂了肉身不腐,可以返世再生?或灵魂如班禅一般可转世? 对此,我是大多数不相信有其实的。呵呵... 这些让我觉得,“怕死”可能是所有人的共性,大家都怕死,不管俗人如我,还是超尘如僧,大家都不自觉地希望回避掉死亡!以德求永生!果如是乎? 至于我,还元不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时候,但无情岁月,凄风苦雨地啃食着我本是那般灵秀的肌体和神经,以至于总会让我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感!这难道不是情同草木面对即来的寒秋么?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也! 趁着年轻华芳,尽情而为之!只有是正道儿,只要不伤害他人,不损人利己做些缺德的事情,年轻人,我要借用一位科学哲学家的话对你说:怎么着都行! 2015年8月3日于澳大利亚
个人分类: Life a Bit|218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950130000客服中心里不服输的“老人”
shanji69 2015-7-21 15:47
都说人到了一定年纪,就会经常体力不支,脑袋反应慢,不管从什么方面都无法和年轻人相比了。这是上了年纪的人一般都会承认的事实。可 950130000 客服中心的一位老前辈,却偏偏不服,那股冲劲与热情是当今年轻人所欠缺的。 950130000 的年轻小伙子,平时工作态度也算端正,可是,一遇到加班熬夜或者搞活动,都拖拖拉拉,要不下班陪女朋去了或者得回家照顾生病的亲人。经常,最后留下来挑大梁担当重责的就是老前辈了,其中就包括一位姓霍的客服代表。 霍代表是个经历了很多风雨的人。现在的他,虽然才 40 出头,可是岁月的痕迹已经在他的脸上和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因为很早出来工作,比同龄人显得老成,看上去像 50 多岁的大叔,再加上现在身体发福,搬个东西也相当吃力。可是他一直努力证明自己不是轻易向时间屈服的人。 周一是最繁忙的时候,累积了 2 天的工作要在当天之类马上处理完。每到这一天,霍代表就跟上了发条似的一刻不停的工作着。大家到了午餐饭点,即使再忙,都会放下手上的活,好好的吃个舒心的饭,以便下午有力气继续工作。可是,霍代表不这样。他最多起身重新打点热开水,然后坐在工位上,一边咀嚼干干的提前准备好的面包,一边继续处理手上的工作。同事经常劝他,不要省钱或者太拼,可是他总是露出一脸灿烂的肉肉的笑容,“没事,我就是没胃口而已。”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就是那种遇到事情就喜欢一次性干完的人,不喜欢耽搁也不喜欢拖拉。可是,经常这样,以致他每每工作一天后,身体开始变得虚弱,连下班迈开的步伐都有点吃力,可是他依旧觉得自己依旧是年轻人的身体,甚至强于他们。不过,只要一回归工作,他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整个人充满了力量与激情。 在 950130000 客服中心,面对这样一位充满激情的老前辈,曾经工作上爱偷懒的我,也开始逐渐把心静下来,踏踏实实地工作。突然觉得,能和这样一位不服老的前辈一起工作,该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个人分类: 95013|1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从学校可以习得领导力吗?
Urbanman 2015-7-21 12:09
要帮助刚从大学毕业的新人适应真实的世界,可能很困难。22岁的乔伊(Joey)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是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毕业生,加入了我的一个顾问团队。他聪明、勤奋、积极进取,但有一些很难戒除的坏习惯。乔伊时常太专注于寻求解决问题的完美答案,而没有考虑到执行层面。他非常害怕会失败,所以会隐藏自己犯的错误,直到情况变得更糟。他只对于把份内工作做得正确感兴趣,很少主动积极帮助团队的其他成员。而且他看到的是阶级分明的世界:我是他的“老板”,除了我,没有人的意见是真正重要的。 乔伊并非真有其人,而是我曾共事的许多年轻人的综合体。但他的缺点无可否认。以上的特点,是我曾一再在许多应届毕业生身上见到的;他们准备不足,还无法承担组织中真正的领导职务。 领导力 是否可以教导,尤其是商学院是否真正在传授领导力,一直很有争论。双方都有持平之论,但我要扩大讨论。我们的整个教育体系,从小学至研究生,在教导年轻人领导力方面架构不良。学校在许多方面做得很好,但往往培养学生一些习惯,是对未来成为领导者有害的习惯。由于我们大多数人都花费了13至20年光阴在教育机构内,这些习惯可能很难戒除。 首先来看看学校对权威的强调。学校是阶级分明的:在课堂上老师是权威;校长或院长管理教师和教授;资深者“排行”(rank)高于资历浅者等等。我们在教育体系内那些年,许多人一直摆脱不了阶级制度的想法。如果我们是“老板”,我们就自认是领导者;如果我们不是老板,我们就听话照做。在现实中,即使是组织内最高层级的人,也不能单靠阶级制度,尤其是考虑到他们亟需身边人才的才智、经验与智慧。领导是一种活动,不是一个地位;隆纳德.海菲兹(Ronald Heifetz)在《调适性领导》(Leadership Without Easy Answers)一书中对这个区别有深入探讨。许多伟大的领导人,比如甘地(Gandhi)和曼德拉(Nelson Mandela),尽管拥有的正式权威极少,甚至没有正式权威,但他们也领导别人;作家们现在纷纷探索没有正式权威的领导方法。虽然一些阶级制度可能有其必要性,但过度依靠正式权威的领导人往往会发现自己和组织饱受挫折、成长迟缓、停滞不前。 现在,很少有单一可靠的“正确答案”,但学校教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有如信息是毋庸置疑而且一成不变的。在我的第一份工作中,我不断因为缺乏指导而备感挫折。如果你给我一本教科书,我可以学会几乎所有的东西。但职场上是没有教科书的。现实世界的问题是复杂的,一直在演变,是组织化和分析性的。而成功往往也有赖于成功且迅速的执行,不只是因为想出“正确的”方法。如果我们了解,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的情况很罕见,就会更有适应力、更敏捷,而且以开放的胸襟接受同僚的思维。但是这样的了解很少是通过教科书和多项选择题测验培养出来的。 如果我们依赖这种“正确答案”,对于犯错就会有根深柢固的误解。学生最担心的是拿到可怕的“F”成绩,但是在大多数领导者看来,失败是成功的重要前提。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发现,他在1980年被 苹果公司 (Apple)开除一事让他获得解脱,变得更富有想像力。他曾说到: “当时我没有了解这一点,但后来发现,被苹果公司开除是我最棒的经历。这种成为新手的轻快感觉,再度取代成功的沉重负担,对每件事情都不再那么确定无疑。这让我自由进入我一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一个时期。” 严格说来,这些失败教导我们反省并提出问题(对自己和他人),使我们能够学习和成长(人生中最严重的失败之一,可能是浪费了一个失败)。失败本身就显示出我们正在承担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并拓展我们目前的能力限度。 最后,虽然许多学校教导我们要为他人服务,但学校的结构很少积极向我们展示,领导者是为他人服务的。在大多数教育环境下,我们的首要目标是为自己服务,以提高我们个人的成绩,为个人的职位竞争,以期有最大机会进入职场、大学。但是正如比尔.乔治(Bill George)在讨论下一代领导力的小组上所说的,“我们不是自己旅程中的英雄。”人们愿意追随的领导者,会关心他们、分享他们的愿景,并且致力于比为自身服务更崇高的宗旨。 针对商学院和企业界传授领导力的方式,许多人都提出了相关问题,但我们需要大幅扩大这个问题的范围。在日益平坦、复杂的当今世界,在各个社会我们都需要有许多能力高强的领导者。但是实实在在培养这些领导者的唯一途径,是构建从小学至大学的教育体系,来训练他们。 本文译者: 管理书籍 http://www.12reads.cn 。本作品采用 ,若非授权,转载时请勿删除文章作者信息及链接,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22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