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印度政府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美国科学:转基粮负面报告动摇印度政府食品计划
蒋高明 2012-8-21 11:24
近日出版的美国《科学》发表了一篇题为“ India: Negative Report on GM Crops Shakes Government's Food Agenda ”(印度:转基粮负面报告动摇政府食品计划)。 感谢刘实先生对关键句子的翻译,详细可参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041670102efc1.html 下面是该文的全文及要点翻译 Science 17 August 2012: Vol. 337 no. 6096 p. 789 DOI: 10.1126/science.337.6096.789 News Analysis India Negative Report on GM Crops Shakes Government's Food Agenda Pallava Bagla NEW DELHI —Sounding what some regard as the death knel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crops in India, a high-profile parliamentary panel here last week recommended that GM crop “field trials under any garb should be discontinued forthwith,” 【犹如对转基因食品作物在印度的发展敲响了丧钟,一个高知名度的议会专案组上周宣布转基因作物的任何形式的现场试验都必须被叫停。】 and that agricultural GM research should “only be done under strict containment.” In a press conference after the report's release, the panel's chair, Basudeb Acharia, was unequivocal: “India should not go in for GM food crops.” 【印度不应进入转基因食品作物领域。】 If implemented, the report's recommendations would paralyze research and erode India's food security, warns India's chief of crop research, Swapan Dutta, a rice geneticist and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here at the Indian Counci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It would be better if India should end all research on GM crops if the country can't embrace it,” he says. The government must take a stand on “whether it seeks to embrace or shun biotechnology,” adds vaccine specialist Maharaj Kishan Bhan, secretary of the Department of Biotechnology here. If it comes down in favor of a ban, he says, hope for GM research in India is lost. Decisiveness won't be easy, considering that the federal government has been sending mixed signals about its commitment to agricultural GM technology. In 2002, the government gave a green light to the first commercial GM crop in India: cotton carrying the gene for the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toxin, which is toxic to some insects. Today more than 1100 Bt varieties account for 93% of all cotton sown in India; production has skyrocketed from 0.02 million hectares in 2002 to 9.33 million hectares in 2011. In February, Prime Minister Manmohan Singh reiterated his support of GM crops in an interview with Science (24 February, p. 907 ). “In due course of time,” he said, “we must make use of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our agriculture.” But some of Singh's own ministers haven't been toeing that line. In 2010, former environment minister Jairam Ramesh put an indefinite moratorium on commercialization of Bt brinjal, a kind of eggplant, after the ministry's scientific advisory panel had given the GM variety a thumbsup. Then in June, environment minister Jayanthi Natarajan told Science that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have no place in ensuring India's food security. ” 【今年6月,环境部长Jayanthi Natarajan 告诉《科学》:“转基因食品在保障印度食品安全上没有地位。”】 The panel came down squarely on the side of GM skeptics. Chaired by Acharia, a member of parliament representing the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Marxist), the 31-member panel labored for 2 years on its 492-page report. It blasted GM crops in part on economic grounds, observing that “the experience of the last decade has conclusively shown that while it has extensively benefited the industry, as far as the lot of poor farmers is concerned, even trickle down is not visible.” 【过去10年的经历表明:尽管对工业有很大好处,但就许多贫穷的农民而言,却是一丁点好处也没看到。】 GM crop researchers in India were under considerable duress well before the report came out. Since 2011, state governments have refused to issue certificates that would allow GM crop field trials to commence. As a result of this de facto ban, “virtually no new proposals come to us to fund research on GM crops,” says Bhan, whose department has funded work on 30 kinds of GM crops, from rice to rubber. “Today the pipeline has almost dried up,” he says. The Acharia panel assailed India's notable GM success, Bt cotton. It pointed out that all Bt cotton grown commercially in India is derived from technology sold by the multinational food giant Monsanto and incorporated in Indian seed varieties. “It is the fear of multinational control of food security that usually leads to a negative approach on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所有印度商业种植的Bt棉都是买跨国公司孟山都的技术得来的。而正是对跨国公司对食品安全的控制才是人对重组DNA技术有负面的抵制。】 says agriculture scientist M. S. Swaminathan, chair of the M. S. Swaminathan Research Foundation in Chennai. The panel notes that 70% of India's 1.2 billion people are farmers, who mostly have “no alternative but to buy Bt cotton seed” 【12亿印度人的70%是农民,他们除了买Br棉种外别无选择。】 because the yields are higher.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ousands of heavily indebted farmers in India's cotton-growing regions have committed suicide. In one of its more contentious statements, the panel asserted that “there is a connection between Bt cotton and farmers' suicides.” 【在过去的几年里,数千受债累累的印度棉花种植区的农民发生了自杀。。。。专案组认为Bt棉和农民自杀有一定联系。】 In a statement to Science , Monsanto 【孟山都】 noted that India has reaped big benefits from Bt cotton: “India has seen a cotton revolution with farmers doubling cotton production using better seeds and technologies along with improved farming practices and other agri inputs.” The company did not address the issue of farmer suicide.【 公司对农民自杀以事未作评价。 】 Taking more direct aim at the panel, N. Seetharama,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Association of Biotechnology Led Enterprises-Agricultural Group in Bangalore, said that “the partial and one-sided arguments put forth in the public domain could harm the national interest.” Ministries now must digest the report and later explain to the panel whether and how they plan to implement the report's recommendations, which carry political weight but are not mandatory. If the government doesn't make a forceful case for GM crops, Bhan says, there may be no alternative but to “stop all use of GM crop technology till it has been totally made in India.” And if Monsanto becomes “a nuisance,” he added, “it can be kicked out.”【如果孟山都成为一个厌物,它将被踢出去。】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35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印度政府投资进军全球植物药市场-zt
wangjws 2012-6-18 10:55
印度政府决定投入1.4亿卢布用于发展印度植物药市场。据了解,印度此举意在提高全球植物药市场的份额。目前,全球植物药市场规模约为620亿美元。   The Union Cabinet于5月13日宣布成立印度传统草医学Ayurveda,Siddha和Unani草药的振兴委员会。主要用于从这些植物药中开发出基于现代药物研究基础的符合市场需求的标准药物。   该委员会选址办公地点Ghaziabad,未来两年将利用政府的1.4亿拨款投建及标准建立工作。委员会将首先列出Ayurveda,Siddha和Unani医药体系的标准。此前,印度已经成立了AYUSH(即Ayurveda,Siddha和Unani草药)计划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负责者三大体系药物标准的回顾整理和印刷工作,以及配方整理,发展标准等。   印度一位高级官员表示:“全球植物药贸易市场高达620亿美元,中我国植物药贸易出口额为190亿美元,而印度则不足10亿美元。新委员会的成立意在提高印度植物药市场在全球的份额。印度传统草药中有1000多种草药配方,目前亟待建立相关标准,包括对原料的控制及原产地的确认。   该官员还表示,将确立Ayurveda,Siddha和Unani传统药物企业的生产过程标准。并且在全印度范围确定草药原料的道地性及可参考文件。   此举将会对印度植物药行业产生深渊的影响。
个人分类: 印度传统医药|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看看印度政府是怎样给海外公民双重国籍的
hty333 2012-5-25 11:20
1999年3月,印度为方便海外印度人回国,印度政府对所有海外印侨发放印裔卡(PIO卡)。这种相当于“回乡证”的身份卡,期限15年,可以延期。根据 印度政府的规定,凡是根据1935年印度政府法令确认的印度裔人士及其配偶,或者其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出生于印度或为印度永久居民的,以及印度公民的 配偶,都可以申请印裔卡。持有印裔卡的人不享有公民选举权,但可以享受一系列国民待遇的优惠,包括免签证自由进出印度;在经济、金融、教育等方面享有优惠 政策;可以拥有除农业用土地之外的固定资产权。 2003年5月,印度议会又通过了对《1955年国籍法》的修正案,对部分国家的印度裔人士实行双 重国籍,此法律已于2004年1月正式施行。目前,印度实行双重国籍涉及的国家有18个,即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荷 兰、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瑞士、希腊、塞浦路斯、以色列、法国、瑞典和芬兰。其中大部分是西方发达国家。这些拥有双重国籍的海外印度人被称为海外印度 公民,他们凭政府发放的身份证(O-CI卡),可以终生免签,基本享受公民待遇。但他们在印度只拥有财产权,没有投票权。 给海外印度裔人士发放双重国籍,极大地便利了海外印侨自由进出、回国探亲和工作,直接推动了人才回流。 海 外华人在世界各国的总人数目前已达3千9百40万人,比海外印度裔人口多1千4百万,但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印度早在1999年就推出了“印裔卡制度”,规定 出生于印度的海外印度人可以免签证多次入境,2003年又给予在美国、英国、欧盟、加拿大、澳洲和新加坡的海外印度人“双重国民身份”,这一身份使他们在 不具备印度选举权的情况下拥有财产权,这些政策令海外印度人产生了归属感,拉近了他们与印度的距离。 西方国家对自己海外侨民的政策就更为宽松,以法国为例,法国不仅承认双重国籍,其宪法还规定海外公民有参政权,上议院给法国海外侨民留下了12个席位,从“海外法国人高级理事会”中选举产生。 被 经常用来和中国做比较的印度在跨入21世纪时才改变以往对印侨不承认不关注的政策,2000年,印度政府成立“印度海外裔群高级委员会”,03年决定每年 1月9日为“海外印度人日”,召开“海外印度人大会”或“海外印人经济会议”,04年印度政府成立“海外印人事务部”, 主管印度海外侨民和外籍印人事务。 据报道,当时印度借鉴了中国利用海外侨民为本国经济服务的做法,称“中国的海外侨民对中国的经济转型所 起到的作用使印度转变了对海外侨民的看法。” 但在如何加强海外印度人的组织领导和相互沟通方面,印度则是向以色列学习。印度在机场入境处设立了海外印度人专门通道,海外印度人可以不受限制地投资印度 房地产,甚至可以投资民航业。 印度政府拉近海外印度人的做法令加拿大华人心生羡慕,要求北京提供“海外华人卡”或“双重国籍”的呼声越来 越高。加拿大目前拥有160万华人,在西方国家仅次于美国名列第二,其中很大数量是近二十年来移居加拿大的新移民,父母家人大都在中国境内,需要经常回去 探亲,此次新的签证规定导致不同政治立场的华人异口同声地对北京提出批评,各同乡会纷纷表示对此政策“无语”,认为“繁琐签证程序并不符合中国现时的国 情”,称“如果外交部能发出长期签证,这条规定还能接受,但按照现在的签证期限,每年回国探亲都要让国内亲人发邀请函,平添了很多负担。” 对此, 中国政府只回应说这是中国外交部在全球所做的统一变更,并没有解释新规定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有加拿大华人质疑此项规定是否出于国内的维稳需要,这种猜测就 更凸显了中国与印度在开放程度上的差异,中国现在还把部分海外华人作为不稳定因素加以提防,而早在2003年首届海外印度人大会时,印度当时的总理瓦杰帕 伊就说:“印度不仅需要你们的投资,还需要你们的思想。印度可以从你们在与世界接触过程中吸取的宽广智慧之中受益。”
72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印度科研:优势与阻碍的角力
热度 1 kejidaobao 2012-3-7 15:05
本刊记者/李 娜 2012年1月,印度科学大会,印度总理辛格承诺增加下个五年计划(2012—2017)的科研经费,由2011年的30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80亿美元。印度政府以发展高科技,提高综合国力为核心的国家战略经过近60年的努力已经显示成效,印度已经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中的科技大国,如今印度如此大幅增加科研投入,展示了印度崛起成为世界科研强国的雄心,但是在累积优势和诸多制约因素的角力之下,印度科研崛起的前景如何,尚有待观察。 迅速发展的成功因素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黄军英曾于2007年7月在《学习时报》撰文(下称黄文),介绍英国最具影响力的智库之一——DEMOS公司对印度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成功的因素分析。 黄文列出了印度科研发展迅速的5个成功因素,首先是印度拥有庞大的人才库,根据麦肯锡公司数据,年轻的印度大学毕业生(拥有7年或以下工作经历的人)的数量大约为1400万。这相当于中国的1.5倍,美国的2倍。印度有229所大学和96所认证大学。这些大学为印度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其次,海归人士强力推动印度科技创新。印度多年来痛心国家优秀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印度终于迎来归国潮,人才流失现象得到缓解。这些海外归来的印度人既熟悉本国文化和社会经济环境,又了解海外的文化和社会状况,同时掌握着先进技术、领导和管理经验。他们与国外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推动着印度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提高。 第三是出现更多研发热点地区。过去印度的科技成功仅限于班加罗尔、海德拉巴、孟买、新德里和钦奈等少数城市。如今,一批新的研发热点城市正在兴起,主要包括普纳、艾哈迈达巴德、加尔各答等。 第四是,继信息技术之后确立新的重点领域——生物技术领域。印度信息技术领域的成功已经为人们所熟知,这不仅改变了欧美对印度的评价,更培植了印度的科学自信。而今,印度又确立了新的重点领域,其中又以生物技术为首。过去十余年,印度生物技术领域的研发投资不断增加,其中重点支持的是生物制药,而非农业生物技术。如今生物技术的收入也高达数十亿美元。 最后一点是,1991年印度经济对外开放之后,印度私营部门的研发和创新越来越活跃。制药业、汽车设计和部分信息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日益增加。 另据报道,印度一些科研领域的优势源自于战略领域的优先政策,比如印度着重发展的空间、核能等领域。另外,印度也在不断提高科技上的对外开放程度和加强对科技人员的海外培训。 什么制约着印度科技? 有媒体报道,虽然印度每年有数量庞大的理科毕业生,但毕业生整体素质堪忧,不少人毕业后又返校进修,而且印度虽有数量众多的大学,但除印度理工学院等少数几所之外,大部分印度大学实力较差。 此外,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邱举良于2008年在《科学新闻》杂志编译发表“透视印度科技研发现状”一文指出,尽管印度有很多出色的优势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数学、天文学、化学和生命科学,但是仍有一些因素制约印度科技发展。邱文指出,一是结构上的弱点——印度近年来科研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到1%,虽然科研投入逐年增长,但增速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不过这一点在印度2012—2017的五年规划中将有很大改善)二是政府资助对象过于集中,大部分预算集中在一小部分机构。即使近几年有所改变,但三个战略领域——空间、国防、核技术仍然占用大部分经费。其他领域得到政府的支持仍然有限。这导致科研设备和基础设施的相对薄弱。三是智力流失问题。印度籍留学生学成回国比例低,而且国内一大批理科毕业生为求高薪,对研究或教学不感兴趣,而是到工资高出2—5倍的企业里去工作。同样,信息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影响到其他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急需人才的各类企业。当然,邱文也指出,这种“智力流失”由于海归科技人士带回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而得到弥补。 除了上述制约因素之外,本刊记者在文德富、唐鹏琪撰写的《印度科学技术》一书中看到,制约印度科技发展的还有另外两个因素:一是印度的科研是建立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体制与模式基础上,其特点是脱离社会和生产实际,除了农业研究、核能研究和部分工业研究等领域能把基础与应用研究结合较好外,印度大多数科研机构都存在重基础轻应用的问题,因此印度科技人员发表的学术论文多,而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却很低。二是印度科技发展基础薄弱——由于印度人口的迅速增长,又加上长期相对忽视基础教育的发展,致使印度至今仍约有约40%的人为文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印度高等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相应阻碍科技的普及推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印度科技的发展。 印度科研崛起前景可期吗?《印度科学技术》一书文末给出答案:印度具备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印度国内外的社会经济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科技的发展,如果印度政府能够充分发挥科技的发展潜力,并能够较好地解决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某些问题,真正调动广大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未来印度的科技将会有很大发展。■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事件|438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科学》刊文聚焦印度科研崛起
lycdenmark 2012-2-28 17:23
近日《科学》杂志发表题为《印度崛起》(India Rising)的文章,聚焦印度科研。文章称,印度在火箭和原子能研究方面非常强大,而在其他领域则少有突破。如今,印度政府投入巨额资金,计划提升所有学科水平,寻求科研强国的地位。 上月,在印度科学大会上,印度总理辛格承诺增加下个五年计划(2012-2017)的研发经费,在2017年经费将由2011年的30亿美元增长到80亿美元。印度期望此举能够加快建立顶尖研究机构,吸引身居国外的印度籍科学家回国,充实科学教育以及配备新的智能实验室。此外,印度还需清除官僚主义的障碍。印度中央政府生物技术部秘书Maharaj Kishan Bhan警告说,若不进行体制改革,研发预算增长将毫无意义。 一些观察家怀疑印度科学界是否能利用好这个意外的“大礼包”。在许多热门领域,印度专家寥寥无几,而且做的都是“查漏补缺”的非主流工作。此外,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是优秀毕业生不愿从事科研,而是转向收入更高的信息技术公司。政府为充实力量,正在通过项目资助吸引海外人才。 文章说,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印度科研前景是光明的。从2000年至2010年,其发表论文数翻番,占世界论文总数比重由2.2%上升至3.4%。随着经济增长,印度可能会迎来海外人才涌入浪潮。 “在印度做助理教授可以比在美国挣得多,”化学生物学家Krishna Ganesh说,“我没有理由失败。”(科学网 任春晓/编译)
个人分类: 科技|154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