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巡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红头阿三
gl6866 2009-1-1 17:31
董乐山在其《文化的休闲》这部杂文集中提到旧上海把英租界巡捕称为红头阿三 。至于这个词的来历还挺有说头。董先生认为,红头是指印度锡克族巡捕头上包的头巾的颜色(这个现象不仅是在旧上海如此,现在北京一些高级宾馆的门童也有这样装束的印度人)。而阿三为阿Sir的讹音。我们现在看香港的警匪片也经常看到市民称警察就叫阿Sir。按理说,董先生的解释还是可以成立的,但对于阿Sir的讹音说似乎过于现代化。 《民国社会大观》一书中给出了三种解释,认为红头意指头缠红布之印捕。阿三的来源,据说有三,一说源于英语I see的音译,捕房西捕头对印捕训话时,常以I see开首,词意相当于我说,市民不解其意,对于印捕乃以阿三称之;另一说,源于猴子,时人称猴子为阿三,因猴子屁股为红色,印捕头缠红布,其状相同,又山东人到上海演猴戏,猴被任意玩耍于股掌之上,而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无自由可言,故同名。第三种说法则认为印度巡捕是继英捕、华捕之后设立的公共租界第三种巡捕,故称之阿三。 这三种解释加上董乐山的功四种,似乎各有道理。但是时至今日,旧上海也不再有这类头裹红布的印度巡捕,香港收回,以后管警察似乎也不会再有Yes Sir、阿Sir的称呼了,但是这个名称依然反映出当时英国人的那种控制方式,印度人也要比中国人有地位,难怪有人说,印度是英国的宠儿。 印捕出现在上海市比较晚的。1884年为了达到以印制华的目的,上海租界的工部局从印度雇来了16个身材高大,面孔黝黑、头缠红布、人称红头阿三的印度巡捕。所穿制服与西捕相似,但福利比不上西捕但优于华捕,工资高出华捕一半。印捕人数,1901年是168名,到1915年达567名。管理印捕的机构为印捕股,由一名助理总巡主持,直接向总务处负责。印捕亦分散到各捕房工作。后来公共租界于1914年又来了日捕,可以想见,中国当时上海滩上的治外法权(Extra-territorial Jurisdiction)的情况了。
个人分类: 杂谈散论|4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