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审查制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给央视春晚把脉
yanjundu 2012-2-7 21:22
我认真观看了龙年春晚,但是,没有一个节目能让人印象深刻。相信很多人和我有同感。为什么近些年的春晚越来越难看?以我浅薄之见,斗胆给央视春晚把把脉: 1, 不应该把整台晚会定位为“欢乐祥和”,毙掉所有不符合欢乐基调的作品。 正如某种程度上好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都是悲剧,因为悲剧,才发人深思,才会触动到人的心底,才会让人难忘。好听的歌曲,并不一定是欢快的;相反,我认为很多好听动听的歌曲都是慢节奏、甚至是听来忧伤的(如陈升:把悲伤留给自己),可是,央视不会允许“把悲伤留给自己”这类歌曲在央视春晚出现,故而失去了很多好的作品。 2, 不应该定位为“满足所有观众”。 事实上,一台晚会是不可能满足所有观众的,不论你涵盖了所有表演类型:歌曲、相声、小品、舞蹈、戏曲、魔术、杂技。。。一台晚会,能让一半以上的中国人满足,足矣。 1 月初有网友爆料:内地歌坛 “ 一姐 ” 那英或将无缘 2012 央视春晚,原因是那英拒绝迎合春晚方面提出的 “ 将英文歌词改中文 ” 的要求。央视所谓的担心老百姓听不懂,是个荒唐的理由。如果这个理由成立,很多老百姓能听懂钢琴曲吗?能听懂戏曲吗?是不是这些节目都该毙掉?央视终于还是没有让那英出场,按照自己的选择进行了,结果呢,有一半的公众满意这台晚会吗?想满足所有人,结果可能就是所有人都不满足。 3, 春晚应该是一个职业的演出,各司其职,而不是让演员去唱歌,不是让几个男高音歌手演小品。人跨界毕竟不如专业选手,水平低,很滑稽,好闹腾,乱! 4, 演员不一定非要让名人出场 。 很多好的作品在民间,但是由于他们还默默无闻,这些好的作品就不能出现在春晚。而名人,未必有好的作品,事实证明,这几年,有几个小品演员,每次演那么差,还多年出场春晚,全国观众在除夕夜本来期盼一次视听盛宴,总是扫兴。 5, 大大减少歌舞比例。 比如儿童歌舞,我想央视春晚导演组可能觉得应该考虑小朋友的收看,可有多少比例的中国人民能够欣赏歌舞?数字应该少的可怜吧?让 8 亿农民兄弟和一般市民百姓看舞蹈,真是欣赏不了!事实上,儿童更无法理解舞蹈,倒是可以看懂很多其他节目的,比如相声和小品。 6, 不应该有那么严格的审查制度,不要凡事与政治挂钩。 此前一直被看好的姜昆的节目《纠结》,后来被拿下。原因是 2012 年姜昆与老搭档戴志诚提交的作品《纠结》,讽刺地传达了 2011 年出现的多个社会问题,诸如地沟油、老太太摔倒了路人不敢扶等,表现了人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的纠结心态,题材尖锐,所以被淘汰。中国苛刻的审查制度,不光导致春晚出不了好的小品和相声等语言类作品,也出不了好的小说等文学作品。韩寒曾举了几个例子:《肖申克的救赎》,在中国就不能通过审查,第一,中国警察怎么会抓错人呢?第二,就算抓错了怎么还能让你跑出去呢?第三,监狱长怎么可能是坏人呢?不予通过。比如说电影《教父》,不用说了,中国怎么可能有黑帮。不予通过。 比如说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反映社会阴暗和落后的一面,中国怎么可能有贫民窟呢,不予通过。建议将主人公的出身定为普通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学习成绩很好,最后才答对了那些问题。比如说美剧《 SEX AND CITY 》,内容都不用审了,名字直接就给屏蔽了。 一个好的小品或相声作品,最关键的还是剧本就要好,春晚那么烂的剧本,让哪个笑星演,也不会把人逗乐。因此,央视应该给好的作品机会,给老百姓一个满意的春晚,一次值得人们回味的春晚。
个人分类: 杂评|359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