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心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学阿Q ,想得开,不生癌
热度 34 何裕民 2013-12-9 15:56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心理因素和身体疾病相关。长期有压力,不善于释放就容易生癌。不是说压力重就一定会生癌,只有任何事情都变成包袱背起来的人才会生癌。因此,我们要学会释放或者转化压力,遇事一定要想得开。国内著名抗癌专家何裕民教授在此教给大家一些实用招数,有助释放压力,走出抑郁,稳定心理,优化个性,让疾病在您身边绕道而行。 换一种方法来思考 要认识到生活中不是所有事都必须认真对待,非达到完美不可的。生活中其实真正非常重要、必须立即完成的事情不会超过 5% ,还有 15%~25% 的事情是比较重要、比较紧迫、比较需要你认真对待的。而剩下 70% 的事情就不那么紧要了,不需要你那么认真。事事认真,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心身疲惫,甚至功能紊乱,最终招来疾病。有时候,很多压力是我们自己加上去的,而卸压的关键是换一种方法思考。 不要去做无谓的联想 很多人有这样一个习惯,他的思维模式是:如果这样,结果一定那样。比如说高考,千万别跟孩子这样说:“你这次考不好,你这辈子就完了。”没这种事情,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还能当世界首富呢!一件事情的结果有多种可能性,即使这里面有一个弯,这边过不去,也许柳暗花明,也许曲径通幽,所以我们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很多事情并不总如你想象的那么糟,因为世间万物在不断选择,不断变化的。 学学阿 Q ,自找平衡 鲁迅笔下的阿 Q 是一个反面教材,傻乎乎的。但是我明确告诉大家,阿 Q 是不会生癌的,即便阿 Q 生了癌以后也会康复得很好。过分认真是健康的敌人。建议爱较真的人不妨学学阿 Q ,稀里糊涂,大智若愚,至少可以平衡一下心理,稳定自己情绪。 活在当下,设置短期目标 也许你碰到了一些坎坷和问题,怎么办?首先学会享受今天,今天要过得好。然后设定一个目标,继续活下去,往这个目标走下去。但这个目标不要太高,要把短期目标设置好,然后不断延伸,把目标不断提高。否则目标太高达不到,就会心灰意冷。而一点一点不断延伸,就会不断成功。所以建议大家不管是什么事情,学会活在当下,设置短期目标。 善于表达情感,及时宣泄郁闷 最近看了一份材料,同样是生癌,女性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要超过男性 40% 。为什么?不是基因问题,主要是女性善于宣泄。两个女人在一起,张家长李家短的相互倾诉,而男人好像“英雄有泪不轻弹”,然而心里慌得很,但又不愿意倾诉。其实,我们每个人作为情感动物都需要宣泄,要善于宣泄。你不向人倾诉,也可以到自然界倾诉,可以通过培养各种兴趣爱好来宣泄。要保持健康就要有多种宣泄途径,学会倾诉。 多结交朋友,取得“社会支持” 当然要交真心朋友,要能够随时倾诉的朋友,不是酒肉朋友。社会支持度越高,心身越容易健康,患癌的可能性越低,即使出了一点问题也容易康复。 培养多种爱好,有助减压 特别是退休以后,千万不要老两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这样早晚要郁闷出问题的。琴棋书画也好,种花养鸟也好,打打麻将也好,只要把握好度,都有助于释放压力。 读本好书,优化性情 经常读好书有助于舒缓情绪、解除忧郁。朱熹就曾经提出“学习优化情性”。 但是不要死读书。比如有的人专门去看各种癌症书,越看越不懂,越不懂越着急。其实这些专业书你不用看。 学会慢生活,享受其中 城市人生癌,常常与高压力、快节奏生活有一定关系,因此,学会慢生活,享受生活至关重要。有人说没有办法,事情太多。其实,事情永远干不完,少了你,地球照样转! 了解心身周期性变化规律 要知道任何人的情绪、心理、体力都是有周期性变化的。低落或心身疲惫时应告诫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走出谷底;千万别就此一蹶不振,且不断消极地暗示自己。这时,最好能做点简单而容易成功的事来激励自己。 给别人宽松,也给自己松弛 长期紧张是健康的大敌。要学会自我松弛,包括给别人宽松,也给自己松弛的机会。大家都在宽松环境当中,那么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才能稳定。特别对下属,对家人和孩子,不妨试试? (原载:家庭保健报)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980 次阅读|32 个评论
[转载]癌症是一种心身疾病
热度 32 何裕民 2012-10-26 14:10
自从何裕民教授提出“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的理念,在癌症治疗领域引起了一场观念的革命,其实心身学对癌症还有很多新的指导性的观点—— 癌症是一种心身疾病 嘉宾: 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 主持人:本刊编辑于静宇 真有“癌症性格”吗? 【主持人】有句名言说“性格决定命运”,医学领域也有“性格疾病”这个说法。“癌症性格”这个词听起来比较神秘,难道真的某些性格的人就容易患癌症吗? 【何教授】由于个性问题过于复杂,心理学对于个性的研究也比较庞杂、丰富,且尚无定论。有些学者先后把人的性格分为 A 、 B 、 C 、 D 四种主要类型, A 型性格的人争强好胜, B 型性格的人容易满足于现状, C 型性格的人总是强烈压抑自己的情绪, D 型性格又称“忧伤人格”。其中, A 型性格者较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C 、 D 型则被认为与一些肿瘤的发生发展较密切地相关。 国外研究表明, C 型性格的中心表现为“息事宁人”,处事以“退让”、“保守”为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专家们研究发现:喜欢抑制烦恼、绝望或悲痛情绪的个性;害怕竞争,逃避现实,企图以姑息的方法来达到虚假和谐的个性;表面上处处牺牲自己来为别人打算,但是心中其实又有所不甘;遇到困难,当时并不出击,到最后却作困兽犹斗等悲观的个性者较易患癌症。他们把这些特征成为“癌症性格”。 通过对比还发现: A 型性格不仅仅有抱负而且有敌意;而 C 型性格,不仅仅是和蔼,也从不表现出不愉快的情绪。他们把与病人交谈的情况录在磁带上给其他心理学家听,可以清楚地辨别出是 A 型性格、 B 型性格,还是 C 型性格。在研究具有“和蔼”、“被动”和“压抑”的 C 型性格并且分析了近 30 年癌症病人的资料后,美国研究人员提出了初步结论:假如病人具有 C 型性格,这乃是疾病变化的一种危险因素。 【主持人】您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吗?或者说哪些种类的癌症更容易受“癌症性格”的影响? 【何教授】例如,我国的恶性肿瘤一度以消化道为主,其中,胃癌最为常见,胃癌死亡率曾占当时癌症总死亡率的 23.03% ,近年的研究表明,饮食因素及精神因素 ( 社会心理因素 ) 是胃癌的高危因素。 全国胃癌综合考察流行病学组指出,与胃癌相关密切的社会心理因素有:①性格特点:性格内向、抑郁、不灵活性;②生活事件:青少年时期或早期的精神创伤。 北京城区调查表明,“好生闷气”居胃癌各类危险因素之首。研究表明,社会内向、抑郁和不灵活的个性还可能和其他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但不同部位的肿瘤是否对应不同的个性,尚须进一步研究证实。 癌症的其他心身因素 【主持人】除了癌症性格的角度, 当今社会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空气、水、食物相差无几,而且几乎谁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致癌物质的污染。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有的人患癌?有的人不患癌?从心身学的角度是怎样解读这个问题呢? 【何教授】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而个人的经历、生活事件和心理承受能力则是十分重要的条件之一。 应激源:生活事件因素 【主持人】我们分开来谈,请您讲讲都哪些生活事件与癌症的生成有关呢? 【何教授】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癌症病人的生活经历有些一致:①可以回顾起他们凄凉的童年;②在工作或生活中情绪表现困难;③生活事件使人焦虑、失望,如:配偶死亡、子女或朋友离别等。 有人将不同疾病人群中出现类似的个性,称为一般性因子 (G 因子 ) ;另外,还有一种界定癌症特定部位和类型的心理精神因素,称为特异性因子 (S 因子 ) 。研究表明,乳癌病人的 S 因子为:①孩子较小或没有;②难以发泄的敌意和被遏制的愤怒;③犹豫不决;④早年生活特征是童年丧失父母,或由于父母冷淡而使童年期较少保护和爱抚,使之常处于抑郁与绝望心境中等等。 用社会再适应量表作比较,癌症患儿在发病前一年内,遇到重大生活事件的比率较高。在心理治疗组中, 72% 的癌症病人在发病前数月到八年期间均受过近亲丧亡的冲击,而其他原因作心理治疗者 ( 对照组 ) 只占 10% 。 内因:应付能力因素 【主持人】 生活事件的发生有很多非人为可控因素,但是我们注意到即使发生同类生活事件,不同人的反应也是不同的。 【何教授】是的。这就涉及到应付能力的问题。应付能力,也称应对急变(应激)能力,系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当生活事件发生时,不同的人可有截然不同的反应。有的人沉着冷静,而有的人则手忙脚乱;有的人表现坚毅刚强,而有的人则悲观失望;有的人好钻牛角尖、无事生非、自寻烦恼;而有的人则表现通情达理,宽宏大量,“宰相肚子里能撑船”。这些截然不同的反应,实际上对每个个体自身的机体产生着完全不同的影响。 有人曾对 106 名抗癌明星做过详细的调查,想从中寻找其共性的因素,以便指导今后的癌症治疗。结果发现共性的因素有三条:①他们都接受过完整的正规治疗;②他们都具有乐观的精神;③他们都具有一个良好的小环境,如:家庭和睦,领导、同事非常关心等等。可见,心理因素对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因素:高危人群的“癌症圈子” 【主持人】那么除了性格因素、 生活事件和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其他因素对癌症的发生造成影响吗? 【何教授】有的。比如社会因素。长期以来,社会因素与癌症发生的关系,一直颇受部分学者的重视,中医学对此也早有论述。研究现已表明:种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文化、经济地位及职业等因素均与癌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例如,宫颈癌好发于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下的人群。日本国胃癌高发,一定程度与日本国民倾向于内省、自我压抑的民族性格有关;喜马拉雅山脉南端的居民易生腹部皮肤癌,与当地人喜欢腹部用烤炉的习惯有关;人们很早前就确定了扫烟囱者易发阴囊癌,近又发现,密切接触烹调时焦油烟者易患肺癌,长期处于粉尘环境中者亦患肺癌;同为发生胃癌,宁波人胃癌中淋巴癌的比例明显要高;女性中首次房事发生过早、有性乱史者,易生宫颈癌;这些均表明,一些社会因素可影响癌症的发生。 然而,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充其量只是现象学层面的,因为它涉及到很复杂的社会因素。同时,研究的方法学也存在一些须改进的问题。尽管如此,社会因素对肿瘤发生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来源 家庭科学杂志)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2640 次阅读|32 个评论
[转载]如何帮助患癌的亲人稳定情绪、确立信心
热度 29 何裕民 2011-10-21 10:52
如何帮助患癌的亲人稳定情绪、确立信心 人为什么会生癌?或者是生活方式不合理,或者是情绪不好,或者是心理长期失衡。所以,要帮他仔细分析。找到一个事物发生的根本原因后,再告诉他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再指点他怎么做才会更好,全面细致地帮助他解决一些问题,包括疼痛、情绪低落等症状。 告诉他,两类癌症患者通常活得很好 经验告诉我们,癌症治疗的第一步,首先是帮患者一把,从认知上、心理上、情感上,帮助患者。下面,我会为大家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 我们注意到癌症康复最好的有两类人:一类是特别糊涂或大智若愚的人。 我特别喜欢治疗农村的老大妈、老大爷,也许他们的病常常比较重(因为病情轻一般不会来上海)。但是给他调整、治疗后,病情都会较为稳定。因为你这位上海大医生告诉他:“没什么问题,你是炎症(或其他什么病),回去好好吃药,就会没事的。”他通常会信以为真,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几年以后,都还活得好好的。 其实,那种自己心里很清楚,天天提心吊胆、时时紧张,吃睡都成问题,嘴里还说不怕的患者,根本没法从容理性地治疗。 处于中间一段的患者,天天都处于惶恐不安的状态。他为什么惶恐不安呢?因为他恐惧,因为他害怕。那么,医生怎么去帮助他呢?用专业说法来说,就是要帮助癌症患者解开心里的死结。这些问题不解决,就算积极进行治疗,效果都会大受影响。 因此,对肿瘤患者和对一般疾病患者的治疗完全不一样。第一步是要帮助肿瘤患者稳定情绪、确立信心。要明确地告诉他:癌症是一类慢性病,生了癌需要积极理性地治疗。 美国乳腺癌患者绝大多数可以长期活着, 90% 以上可以活 5 年以上。肝癌患者中国长时间活着的也有很多。比如一位海门的患者,患肝癌已经活了 19 年了,中间还有过复发。还有,我治疗的胰腺癌患者最长活了 20 多年了,现在 82 岁了。 所以,癌症患者生了癌以后,只要积极治疗、理性对待,就可以走出阴影,就可以像那些得了癌症仍长期生存的人一样,活得很好、活得很长。 《走出冬季》一书中,记载了许多真名真姓的癌症案例。 案例之一: 我叫李清溪 , 洛阳人,现年 60 岁。 2006 年元月 10 日检查身体时发现左肺上叶上面有一个 4.9 × 5.9 厘米的肿块,被确诊为左肺鳞状细胞癌 , 当时真如五雷轰顶 , 天旋地转 , 头脑一片空白。心想完了,常言说“十个癌九个埋,剩下一个不是癌”。这玩意儿咋整啊?元月 17 号进行手术左肺全切,意想不到的是手术时喉返神经被切除 1Cm 。说话已发不出声音。主刀医师说我康复后说话也不会再恢复到从前的声音了。 由于种种原因,返回家后情况非常不好,出现了手术并发症。胸闷,咳嗽,咳不出来,咽不下去,那叫一个粘啊,连团圆饭都不能吃。没有办法,吃了不少中药,野生灵芝水也喝了,均不能解决问题。给医院打电话,让过几天回洛阳复查。眼看我一天天的消瘦,家人万分着急,那个春节都不知道怎么过的,谁叫咱得的是癌症呢?谁还能有办法呢? 这期间,我儿子买了本书叫《肺癌》,我是无意中看到的。这本书里说鳞癌对化疗药物不敏感,也就是说不起作用。化了也白化?于是我推迟了化疗时间。这时,我的一个朋友拿着一份《洛阳晚报》对我说:“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裕民 2006 年 4 月 9 号到洛阳来讲座,专门搞肿瘤方面的治疗与预防。”当时,我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听讲座的,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真奇妙,讲的道理即深奥又通俗易懂。当即我就掉下了眼泪。 听何教授这么一说,我还真有了生存的希望了。因那时我的身体很弱,家不住洛阳,还要赶着回去,大伙让我提前看。当时不能说话,没法语言交流,病情及治疗过程只能靠手写。何教授问术后放化疗没有,我写没有,“没放化疗,就对了。”何教授诊断后对我说:“放化疗对你的癌症不敏感,这种情况下还做放化疗,不仅意义不大,而且还会进一步摧垮免疫系统,恶化体内微环境,给肿瘤复发转移创造条件。”接着给我开了 21 付中药方,还有中医药片剂。他说你先吃着好吗?有什么问题与我联系,随即给我写了他助手的联系电话。我先拿了中药,配着成药吃,这才叫不吃不知道,一吃真奇妙,简直是妙不可言。我吃了三天的药,气管特舒服、特清楚,像含了块薄荷冰糖似的。 第 9 天,奇迹出现了,那天是星期天,我往家里打电话,我爱人接电话。 “你是谁呀?” “你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吗?”我听后已止不住泪流满面。待听出是我的声音后,她大喊:“孩子们快来呀,你爸会打电话啦!”只听电话那头孩子们大喊:“爸爸!爸爸!”孩子们高兴地嗷嗷叫。 我爱人抱着电话,说:“老李呀,你知道这些日子你有病,有多少人为你流泪吗?我为什么在你面前没有掉过泪呢?这种病最怕生气,不能有心理压力,需要有一个好的心情。老李呀,你能理解吗?”说着说着,已是泣不成声了。 我急着说:“理解,太理解了,你别哭了。”我知道很多看我的人,在我面前都忍不住哭了出来,“你看我吃何教授的药这不是好了吗?” 她说:“我哭什么呀,我这是高兴。” 内蒙古一朋友接到我的电话,都愣住了,没想到我这么快就能说话了,还和以前一模一样。 在西医完全束手无策的时候,中医给了我生存的希望,活着,真好。 我想告诉大家:得了癌症别害怕! 案例之二: 我叫李橙香,南通人,退休工程师, 2003 年( 73 岁时)对我来说,是人生道路上面临生死抉择关键的一年。这一年 3 月 15 日,被确诊为前列腺癌。这突如其来的恶讯,真是晴天霹雳。 尽管治疗了,我的病情还在一天天地急剧变化,右肺骨头疼痛,折磨得我难以忍受,脸色焦黄,人逐渐消瘦,身体极度虚弱。 4 月 1 日出院时,证实癌细胞已扩散到胸椎、腰椎、盆腔多处部位。病情已属晚期,生命危在旦夕,也无特效的西医药治疗。 4 月 29 日,我被迫再次住院。在再次住院期间,与我同住院的病友,磷肥厂驾驶员张 xx 、退休职工冯 xx 等和我病情相似的人朝夕相处。他们由于选择化疗放疗,相继去世。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的悲剧一直在我脑海中浮现。 当我在茫茫雾海之中时,得知南通市癌友康复协会可帮助癌友走出阴影。于是,我找到了徐会长、黄郑周同志。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帮助我、指导我正确地对待疾病、正确对待自己,并给我讲癌症不等于死亡的道理和许多癌症康复者的故事,要我树立战胜癌症的决心和信心,千万别被癌症吓倒,并给了我一些何裕民教授的资料。这些,使我茅塞顿开、如获至宝,使我看到了光明,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因此,我与家人商量后,于 7 月 23 日,冒着高温,专车去上海请著名肿瘤专家、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亲自诊断。那天等候就诊的患者很多,排着队,依次轮号围圆桌而坐。当一位患者就诊结束,大家就顺时针移动一个座位。何教授坐在最右边,左边有两个助手协助工作。轮到我时,心情既紧张又焦虑。只见何教授拿起我的病历、 ECT 及其他片子仔细察看。把脉、望舌苔、询问病史,不放过一点疑点,那严谨认真以及和蔼可亲的态度,使我轻松了许多。 从那天起,我按照何教授开的汤药和制剂按时按量服用。两个星期后,奇迹出现了,骨头疼痛有所减轻、睡眠好转。 8 月 26 日,又去上海请何教授复诊。之后,经过三个月的治疗,脸色红润,精神大有好转。后经骨像扫描,病灶基本消失, PSA 正常。 如今,我仍在服何教授开的中药,已经整整 7 年了,康复效果很好。 告诉他癌症只是慢性病,与其他癌症患者结成对子,一帮一 癌症当然要理性对待,不是措施越多越好。至于老年人,我们不一定要和他实话实说,也可以瞒着他。 首先,告诉他癌症只是慢性病,然后告诉他生了癌,我们可以好好地应对。还可以找一些生了癌的,病情与他差不多的、已经康复得很好的,和他结成对子。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这些都是很好的措施,还要经常帮助他分析,及时解开他心里的疙瘩。 我们有个患者——王先生,在事业鼎盛时期生了肺癌。他的老师是上海人,先于他患了前列腺癌,现在我们这里治疗,情况相当不错。 这个患者生病之初特别悲观。他的老师就劝导他到上海待一段时间,并介绍了一些和他一样的肺癌患者,他们这些人天天在一起聊天、玩、练郭林功、吃中药。因为他本身经历非常丰富,有各种各样的故事,他愿意和大家分享,很多人也愿意和他聊,所以他的生活开始充实起来。原来那种失落、挫折、失望、心灰意冷一扫而光。 现在他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了,变成了一个热心的采风者,到处去旅游,然后写文章。所以说,处于困境当中的人,可以找些志同道合的、和你一样同病相怜的人,通过相互激励的方式,走出阴影走向康复。 张某 59 岁那年被诊断为胃癌。下面就是他在《走出冬季》一书中的自述: 我偶尔看了何裕民教授的资料,何教授提出:癌症是一种慢性病,“肿瘤的治疗模式要从战争模式向和平模式转变;肿瘤治疗的原则是科学、综合、合理;治疗的“十二字方针”是“调整为先、零毒为佳、护胃为要”。这些,我是非常接受和认可的,何教授对肿瘤的这些理解不是高深的理论,而是比较通俗的、平易近人的理念,光读他的这些文章,心里就敞亮多了。 我感到癌症并不像以前想像的那样可怕,可以从各个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手术后两个多月我找到了何教授(此后,我一直在接受他的治疗,现在活得很好)。最大的收获是心理上的调整和医疗上的直接得益。 我先做了 3 次化疗,反应很大,但西医还建议我做第 4 次化疗,我跟何教授商量,何教授认为根据我的情况,加强中医调理,第 4 次化疗可以不做。 没有来看中医之前,血常规检查的各项指标上窜下跳,没有几项是正常的。 但中医治疗以后,各项指标如肝功能、血常规、癌胚抗原指标全部正常了,这让我非常信服,也坚定了继续治疗的信心。 现在,何教授让我一周只需要吃三四天的药。他说因为我已经康复 6 年多了。现在只是调整、巩固,你想,这对我来说,是多大的喜讯啊! 最初,何教授还介绍了一些康复了的患者与我交朋友。我印象最深的是朱春女士。她虽然比我小几岁,但当时她的胃癌已康复 8 年了(现在应该 15 年了吧?)。而且,她开刀时是明确有转移的,与她的交往,对于我当时能够走出癌症恐惧阴影,意义重大。 帮他分析原因,指点迷津 人之所以生癌,是有原因的。尽管这个原因一时间不一定说得很清楚,每个人的情况又不完全一样。但是多多少少,我们还是可以帮助他分析。为什么要帮助他分析?因为癌症是内乱,人为什么会生癌?如果原因不明,导致内乱的相关因素就难以消除。就算暂时控制了指标或肿块,内乱的祸根仍然存在。过了一段时间,往往内乱还会再发生,也就是癌症会转移复发。 所以先要告诉患者:癌症只是慢性病。对策很多,很多对策能够较好地解决问题。但要理性地、合理地、巧妙地选择与应对。 其次,要帮患者分析:你为什么会生癌?可能是生活方式不注意,可能是个性过于认真,可能是长期过于压抑自我。总之,要帮他仔细分析。用中医经典《灵枢》中的话来说,就是先“告之以其败”,就是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然后,“语之以其善”,就是指点他怎么走才会更好些。再次,“开之以其所苦,导之以其所便”,积极帮助他解决一些痛苦的症状等问题。 所以,对于刚刚获悉自己病情的癌症患者,尤其是心里忐忑不安、高度恐惧者,要结合其性格特点,帮他进行分析。
2098 次阅读|31 个评论
宁波晚报:心身和谐,守住健康
何裕民 2010-5-25 09:00
心身和谐,守住健康 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何裕民访谈 人物名片:   何裕民,1952年8月生于上海,浙江义乌人。现为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在中医临床方面,何裕民教授从事肿瘤临床治疗30多年,主编出版了中医本科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癌症只是慢性病》等著作30余部。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点支撑项目亚健康课题组第一负责人、十一五重点规划推广图书项目《现代中国营养学》主编,并担任国家医学指导类核心刊物《医学与哲学》、《上海中医药杂志》等5份专业性杂志的常务编委或编委。 5月16日,何裕民教授应邀在宁波书城四楼报告厅作题为《心身和谐,守住健康》的讲座,并签售他的著作《从心治癌》、《癌症只是慢性病》等书。   本报记者陈晓旻    记者:如今,中医养生类书籍层出不穷,畅销势头不减,电视、报纸、网络上教你如何养生的内容比比皆是。首先想请您谈谈对中医养生热现象的看法?   何裕民:首先这代表了大家的主观需求,是个好事情,说明老百姓的保健意识增强,对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重视了。同时,也说明中医在老百姓心目中有地位,中医可以作为一种非消费性的方式来维护健康被广泛接受。但是因为中医来源于生活的经验,不像西医来自于实验室,可以非常明确地制定补充多少维生素剂量或者健身房的具体锻炼方案。所以,要运用各种媒介手段好好宣传中医。当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难在中医理论古朴深奥,难在中医实践经验容易意会不易言传。我们也看到现在存在着泥沙俱下的现象,有些书忽悠的成分大于经验和科学,有些作者根本就不是中医专家。比如有的说吃生茄子可以治疗百病,要知道生茄子是有毒的,这就好像古代为了养生,用炼丹来追求长生不老一样误入歧途。   其实,中医养生根本上倡导的是各种饮食的平衡,心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也包括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从而全面地调节你的心身健康。   记者:您这次的新书是《从心治癌》,为什么提出治病需要从心开始呢?   何裕民:早在二三十年前,我就开始从事心理方面的研究,因为我发现很多人生癌源于心理的压力,很多人快速离世则因为心理的恐惧。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广州的癌症患者有50%就是被吓死的。而以往的观点则完全依赖药物治疗,其实癌症本身就是心身同病的。一个人靠精神支持也许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亲人、朋友、社会的情感支持是绝对不行的。   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对于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的这些现象,重要的不仅仅是对他们进行生物学的治疗,首要的是心理危机的拯救!我自己三十余年临床经验得出结论: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所以,我要把这种理念传达给更多的人。如果我们能够用非消费手段、低碳的简单手段来防范癌症的发生发展,或帮助治疗及康复,其意义不亚于一种抗癌新药的发明。   记者:您提出癌症只是慢性病,也具有心理安慰的作用吗?   何裕民:癌症有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癌症是可以预防的;三分之一癌症经过合理治疗可以延长寿命。美国的数据表明,生癌后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75%,像乳腺癌甚至能达到90%以上。我曾经在《癌症只是慢性病》中提到过一个计算,美国人生了癌以后平均可以活11年。一般的慢性病像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确诊以后平均可以活11年,或许还到不了。根据这些情况,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得出明确的结论:癌症是一种慢性病。这个观点不是我提出的,而是公认的、官方的观点。只不过我强调了一下,加了只是两个字。   为什么癌症会令人闻之色变呢?这是因为过去人们错误且习惯性地将其视为一种存活期很短的致命疾病。因此,竭尽所能地运用各种极端的创伤性手段试图挽狂澜于即倒,而且,无休止地给以打击,终于,许多患者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过度治疗。这就是过去对付癌症的寻找与破坏模式。   其实,事实让人们醒悟到癌症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加强预防、早发现、合理且适度治疗,把癌症当做一种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来对待,从寻找与破坏的观念转换成靶向与控制,建立与癌症共生存的思路,目标设定为有效控制,并兼顾心理、社会等的综合因素,常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所谓癌症只是慢性病,基于两点:一、它发生、发展的过程很缓慢,有一个长期渐进而累积的过程,一般需要5到20年;二、即使发生了,很多情况下可以长期休眠,或基本康复,这就是癌症只是慢性病的医学科学根据。当然,我写书还有一个动机,就是给病人和病人家属一个明确而正确的提示:我国很多肿瘤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对肿瘤的高度恐惧以及恐惧本身带来的盲目应对。   记者:您在讲座中提到好女人现象,给我们归纳下容易导致癌症的性格主要有哪些?   何裕民:确实如此,生活中特别认真、一丝不苟、不爱发火、生活有条不紊的好女人,却是癌症的高发人群,癌症发生年龄也更为提前。我带领的研究小组通过对3万余病例调查后发现,性格、职业和心理因素与癌症有密切关联。研究人员发现,在女性患癌人群中,有四类职业是高发者,包括财会、中小学教师、文秘、办公室管理人员。从事这些职业的女性,通常比较较真,工作压力较大,无法及时自我释放或转化压力,大多从事低控制力的工作,必须服从安排,同时性格比较内向,在社会生活中容易感到孤独。   人格与癌症的研究曾广泛受到各国科学家们的重视,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专家们研究发现:喜欢抑制烦恼、绝望或悲痛情绪的个性;害怕竞争,逃避现实,企图以姑息的方法来达到虚假和谐的个性;表面上处处牺牲自己来为别人打算,但是心中其实又有所不甘;遇到困难,当时并不出击,到最后却作困兽犹斗等悲观的个性者较易患癌症。此外,像周总理那样忍辱负重、压抑自我、委曲求全的个性,和林妹妹式过于细腻、追求完美、多愁善感的忧伤人格,这些特征也被称为癌症性格。   记者:除了跟个性有关,跟年龄呢?好像现在越来越低龄化。   何裕民:由于大多数肿瘤的形成需经10年以上时间,所以癌症患者中以中老年人为多。但是,现在癌症患者有低龄化趋势,以常见的肺癌、胃癌和大肠癌为例,30岁以下的青年患者已占全部患者的5%20%,从心身医学角度看,癌症年轻化的根本原因,还是压力过大、生活方式等问题导致的。   我倒是特别留意另一个现象,我把它称为62、63现象,主要是退休后没有完成社会角色转换而心情郁闷没有寄托导致癌症的诱发。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都需要社会支持,如果忽然与社会断了结构关系,会陷入完全不适合的状态。   刚退休的年龄我把它称为接近老年,他们依然是有能力、有活力的,能够继续实现社会价值的,我们应该倡导有序地退出社会,从而有助于身心健康。我建议,一定要换一种活法,改传统的静养为充实,充实的方式很多,学习、锻炼这是最基本的,比如可以去完成年轻时候没有实现的梦想,甚至去创业,从事年轻时候没能从事的职业,也可以是其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实现社会的价值的方式也是多元、多层次的。我对英国印象特别深,到了那儿发现很多公交车司机都是六七十岁的白发老爷爷,一方面英国没有强制退休制度,同时也考虑到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么辛苦的工作,但你乘坐公交车反而会觉得很有安全感。中国正在加快步入老龄化社会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所以这方面的问题也值得我们重视。   记者:中国人的个性比较内敛含蓄,而西方人比较开朗直接,不知因此中西方的控癌文化有什么区别?   何裕民:应该说,西方的控癌文化比我们有效,当然由各种因素导致。比如他们的个性比较直白,从不隐晦,人际关系相对简单。一旦有什么心理问题,他们会直接找心理医生,而在中国对于精神症状的表达和治疗特别少,一般都习惯于简化为躯体的表达,比如抑郁就只是被当成失眠那样简单治疗,病人极少表达心理的困惑和渴求,这主要是我们文化上不接受精神疾病这个说法。   同时,西方普遍的宗教信仰让他们对死亡能够从容接受,而不是像我们理解的那样恐怖和悲哀,这也提供了有效的情感支持。   另外,中国人比较重视脸面,同时不允许自己失败,一旦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挫折感都会藏于内心很少倾诉,另一方面也缺少释放的途径,导致心理压力比较大,这点在一些高级管理者身上体现很明显。   事实上,关于心因可以致病,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极其丰富的记载。《黄帝内经》一书中就指出,情志的改变可以使人发病。情志即七情、五志。情志的变化和脏腑密切相关,一定的脏腑由一定的情志所主,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忧、肾主恐。上述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个体的精神情绪,进而影响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久而久之,以致癌变。世界上目前对于癌变的具体机理研究发展得很快,被称为精神神经内分泌免疫学。   所以,在我们中国尤其需要这种社会支持和社会呵护,建立正常的渠道、机制和方式应对压力,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这不仅仅只是针对肿瘤患者,也包括越来越多心理压力大而导致精神疾病的患者,这是一个全社会的问题。   记者:这让我想起最近颇受媒体关注的富士康事件,您如何用心理的角度分析这十连跳?   何裕民:富士康是个管理非常严格的企业,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在于整个现代生产模式的高度紧张、枯燥,也就是马克思曾经说过劳动者的异化,他们已经变成了机器的奴隶。如何使他们在劳动过程当中有自我实现的价值,在劳动结束以后有一个轻松欢快的环境,是社会也好、企业也好都应该关注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应该以人为本,应该有更多的人文关怀,这样的话才能够使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避免出现这种孤独、绝望,甚至放弃自己生命的悲剧出现。    记者:如今的现状是:一边是科技的发展和医疗的进步,一边是各种慢性病、癌症等疾病的发病率大幅度上扬。其中,肺癌和乳腺癌过去30年分别上升了465%和96%。国际抗癌联盟在2002年就无可奈何地宣布:人们输掉了这场(依赖生物医学手段抗击癌症的)费用高昂的战争!您对此的看法呢?   何裕民:我们要承认这是一个事实。我想首先还是醒世的意义吧,促使我们对科学主义的反思:曾经我们以为科技的发展可以解决任何问题,医学的发展可以解决人类的一切疾病,但事实证明科技不能解决一切。而且越是高科技越需要人性化,促使科技发展、商业发展只是使得我们效率更高、速度更快。科技是有边界的,最终还是为人服务的,它必须与人文保持张力才能保持和谐,仿佛两个轮子同时前进才能推进社会进步。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科技与人文并重,不要一味地去追求物质和科技。现在不是在提倡软实力么,其实文化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正好像我们宁波书城的建设,就是对城市文化的建设。一个好的城市,一个好的国家必然都如此。任何一个领域也是如此。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中医|4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心理防癌之走出抑郁
热度 28 何裕民 2010-1-12 14:40
1.换一种方法思考 城市里的肿瘤患者,特别是女性患者常常长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压力,以致不堪重负,终致生病。我们认为有许多压力是自己加上去的,卸下压力是第一步,而卸压的关键是换一种方法思考。 认识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要认识到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都非常重要,都必须认真对待,非达到完美不可的。其实,人所遇到的事只有 5 %非常重要或紧迫的; 15% ~ 25 %是比较紧迫的,剩下的大多不像人们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和紧迫。事事认真,势必长期有重压感而心身疲惫,甚至功能紊乱,终致患病。 而所有事务中,没有比自身健康更重要的了。 因此,换一种方法思考,改变认知、态度与自身行为(心理学称其为认知疗法)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2 .不做无谓的联想 临床上,许多肿瘤患者存在着一类错误的思维方式喜欢或习惯于自我联想,且常常以错误的方式自由联想。常见的如如果 怎样,结果一定怎样!。比如:如果某项指标升高,某处有所不适,一定是癌症复发或转移了!肯定需要化疗放疗了,其后果一定不好!结果一定没救了!我及我全家一定完了!这就是错误联想的恶果。其实,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情的后果绝不像自己想像的那么严重,有些事情的恶果是人们错误联想的结果;从容应对倒常常能够柳暗花明。所以说船到桥头自然会直。 3 .有时难得糊涂反而更好 好较真常是这类患者的思维特点,而这也是导致他们长期处于高度压力、压抑甚或抑郁、焦虑状态的关键。因此,过分较真是防癌和走向康复的大敌。我们非常推崇郑板桥的糊涂说,对肿瘤患者来说,有时难得糊涂反而更好!阿 Q 尽管是个负面人物,但这类人患癌率很低,鉴此,有时自我阿 Q 阿 Q 亦未尚不可!至少可以平衡一下心理,稳定自己情绪。 4 .承认和面对现实 许多患者耿耿于怀,自己为人做事都很在理,为什么会生这病?上帝对自己太不公正了!或者后悔埋怨于某些人或某些往事!其实,大可不必!现代研究表明:对所有人来说,生癌只是早晚的事。应看作是上帝在你的人生旅途上设立了一道坎,正在考验考验你,要经得起考验,你首先应该承认和面对现实! 5 .活在当下 活在当下,是句时髦的话,对处于困境的肿瘤患者来说,其意义更为重要!在生命处于危机状态,学会不断设置自己的生活目标,短期为主,不断延伸,不断攀高,常常非常重要。有的患者就先设定近期三个月的目标,过好年!看到孩子考上大学!诸如此类,并不断延伸,越攀越高,就是越来越成功,也就是你生存期不断延长。因为有明确而又可期望的追求,人就有积极的生存动力,生理功能,包括精神心理等也都相对可调整得稍高些,这些,都有助于康复。 6 .要学会及时表达情感 心身医学强调,善于及时表达情感,宣泄郁闷,如此,有助于尽快释放压力,走出抑郁。 7 .多结交朋友,取得有效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度越高,越容易维护自己的心身健康。患癌的可能性越低,即使患了癌,也容易康复。在这意义上,朋友是最大的财富,绝非虚语! 8 .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鸟、书法绘画,包括打打牌、玩玩麻将,等等。这些,有助于释放压力和压抑,解郁悦情,陶冶情性。但须讲究一个度,特别是玩玩麻将、打打牌等,不能无度,切勿太累!前者如种花养鸟、书法绘画等也有优化个性之效。 9 .读好书 经常读些好书,有解郁及稳定情绪之功。朱熹就曾经提出 学习优化情性。因此,此法还有优化个性之效。 10 .学会慢生活,享受生活 城市人生癌,常常与高压力,快节奏生活有一定关系,因此,学会慢生活,享受生活常常至关重要。有人说没有办法,事情太多!其实,要明确:事情永远干不完!少了你,地球照样转!更何况你已有生命之虞,上帝已经给了你一个充足的理由,享受生活,何乐不为呢? 11 .理解心身周期性变化规律 要知道任何人的情绪、心理、体力都是有周期性变化的。低落或心身疲惫时应告诫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走出谷底 ;千万别就此一蹶不振,且不断消极地暗示自己。这时,最好能做点简单而容易成功的事来激励自己。 12 .改变生活环境 必要时,可脱离工作一段时间,或暂时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及节奏。 13 .学会松弛 长期紧张是健康和癌症患者的大敌。要学会自我松弛,包括给别人宽松,也给自己松弛的机会。特别对下属,对家人和孩子,不妨试试? 14 .注重(人文 / 自然)环境保护 环境,是每个都市人赖以生存的空间,注重维护良好的环境,包括努力优化办公室人文小环境等,都有积极的保健防癌之效。记住:潜在地伤害了他人,也意味着你本人有可能受到伤害。因此,这是公民的基本健康意识,人人都能自觉做到这一点,愉快而健康地享受生活、远离癌魔、尽享天年,就不是梦了! 15 .秋冬季多晒太阳 这是国外治疗抑郁症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与调节大脑褪黑素的分泌功能,进而改善睡眠有关。肿瘤患者多抑郁,抑郁又容易促使肿瘤患者转移复发,故应该善于运用这一简单可行的好方法。 16 .适度的户外活动 适度的户外活动有着多方面保健防癌功效,简单易行。例如:多做户外活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消耗能量,而肥胖是城市人生癌的元凶。又如,它可以改善以脑力为主的现代都市人多方面功能,稳定或改善内环境 ,间接防癌之效。再则,有助于松缓压力与紧张,调节心身平衡。还有多做户外活动,也是改善抑郁状态的良方,而抑郁为癌症的催化剂。
个人分类: 何裕民文集|3161 次阅读|29 个评论
《人民日报》健康:心身和谐的统一
何裕民 2009-1-2 20:50
有人对如何保持健康概括为四句话:饮食合理、适度运动、限烟限酒、心理平衡。前三句话易理解、可操作,而后一点则难以做好。但是,心理平衡至关重要,它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心理健康首先在于认知,而心理保健是心身和谐的关键。 何裕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08 年 12 月 19 日 第 14 版)    中国要建立和谐社会,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与内心和谐。   现今,许多人之所以过着一种忧郁、枯燥的生活,其原因之一便是他们不能从那些使自己精神失调、恼怒、痛苦和担扰的事情中走出来,因而他们无法使自己的心身保持和谐。   心理平衡是健康的基础   心身和谐是心身健康的基础,其关键是心理调节作用。心理作用于躯体时,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体内动态平衡,有利于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和协调。现代心身医学十分重视和强调自我意识对机体心身的主动调节作用。   自我意识是人类个体与动物界的显著区别,它是人格发展的核心结构,是一种高级反映形式。自我意识不是生而就有的。只有经过社会化过程,个体意识到自己的社会存在、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并对自己的能力、特点以及前途等有所看法才构成自我意识。主动的自我控制和调节功能,是自我意识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自我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个体不仅能根据客观评价和自我实践的反馈信息形成对自己的意识,而且能根据自我意识来控制和调整自身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这种活动可以通过心理而作用于躯体生理,作用于心身健康。   情绪和心身健康关系密切,任何情绪活动总伴随着生理、生化的变化,控制和调节情绪状态对心身健康影响很大。青年人的情绪虽不再像儿童那样容易起伏波动,但一般也要到青年后期或中年时才趋于稳定。自我意识的水平达到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可以推延情绪发作和发作后适可而止。某些中年人的城府较深,喜怒哀乐可以不形于色,但若不能内在消化心理冲突也会导致结郁罹疾。自我意识调节和控制情绪与对客观的认识与评价、自我评价有关。学会善于掌握自我、控制和调节情绪,适应社会发展情况,对维护心身健康至关重要。    16 种心理平衡方法   研究表明,以下 16 种方法对促进心身健康是行之有效的:   一、换一种方法思考。要认识到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事都非常重要,都必须认真对待,非达到完美不可。其实,人所遇到的事只有 5 %非常重要或紧迫; 15 %至 25 %是比较紧迫的,剩下的大多不像人们自己想像的那么重要和紧迫。事事认真,势必长期有重压感而心身疲惫,甚至功能紊乱,终致患病。而所有事务中,没有比自身健康更重要的了。   二、不做无谓的联想。如果必然常是最不合理,却又最常见、最有害健康的联想。如某事不成功,自然联想到更重大的事的失败,又会联想自己今后的统统失败,自己从此以后就彻底完了从而忧心忡忡,甚至一蹶不振。其实,有许多事情的后果绝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有些事情的恶果是人们错误联想的结果;从容应对倒常常能够柳暗花明,船到桥头自然会直。   三、有时难得糊涂反而更好。记住:要想健康些,有时只能糊涂些!   四、要学会及时释放压力,要善于及时表达情感。如此,有助于抗抑郁。   五、多结交朋友,善于及时宣泄郁闷,取得有效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度越高,患癌的可能性越低,越容易维护自己的心身健康。   六、培养多种兴趣爱好。种花养鸟、书法绘画,有助于释放压力和压抑。   七、读好书,有解郁及稳定情绪之功。   八、任何人的情绪、心理、体力都是有周期性变化的。低落或心身疲惫时应告诫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走出谷底的;千万别就此一蹶不振,且不断消极地暗示自己。这时,最好能做点简单而容易成功的事来激励自己。   九、快节奏、高强度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后应经常改变一下,适度减慢节奏,调整调整,就像在高速公路长途跋涉,应经常休息一样。   十、必要时,可脱离工作一段时间,或暂时改变一下生活环境及节奏。   十一、当别人无意冒犯你的时候,以牙还牙常不是好方法,既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也会使自己精神高度紧绷,且有失风雅,不妨学会努力减少自己的敏感和防范意识。轻松应对可能效果更好。   十二、不要试图同时做许多事情。记住:即使是爱因斯坦,系鞋带时也只能专注于如何穿进鞋孔。   十三、给别人宽松,也给自己回馈松弛的机会,特别是对待部下、同事包括家人和孩子。   十四、常饮淡淡的绿茶或花茶不失为一个好习惯,它也有解郁防癌功效;经常食用一些坚果类食品(如松仁、腰果等)和常食菌菇类灵芝类食品等等也常有较好疗效。   十五、秋冬季多晒太阳,适度进行户外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种有效方法,这与调节大脑褪黑素的分泌功能,进而改善睡眠有关。适度的户外活动有着多方面保健防癌功效,简单易行。多做户外活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消耗能量,而肥胖是癌症的元凶之一。   十六、注重环境保护,人人可享天年。环境,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空间,注重维护良好的环境,包括努力优化办公室人文小环境等,都有积极的保健防癌之效。   如果人人都能自觉做到愉快而健康地享受生活,那么远离癌魔,尽享天年,就不是梦了!   (作者系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个人分类: 访谈与时论|492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7: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