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王贻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王贻芳等4人获2019未来科学大奖
redtree 2019-9-8 00:04
王贻芳等4人获2019未来科学大奖 作者:李晨阳 来源: 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9/9/7 15:01:33 9月7日下午,2019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邵峰获得“生命科学奖”;王贻芳、陆锦标获得“物质科学奖”;王小云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每个奖项的单项奖金100万美元。 2019生命科学奖 获奖人:邵峰 获奖评语:表彰他发现人体细胞内对病原菌内毒素LPS炎症反应的受体和执行蛋白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资深研究员。1996年获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事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在病原菌毒力机制和抗细菌天然免疫领域取得系列重要原创性发现。 鉴定出内毒素、鞭毛、三型分泌系统等多个重要细菌分子的胞内天然免疫受体,阐明了其下游的炎性caspase诱导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为败血症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在病原菌方向,鉴定出多个重要病原菌毒力蛋白的全新酶学活性,通过新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抑制宿主防御。 2019物质科学奖 获奖人:王贻芳、陆锦标 获奖评语:实验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特别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 王贻芳 实验高能物理学家。1963年2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籍贯江苏南通。 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91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2016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领导完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北京谱仪III(BESIII)的设计、研制、运行和前期物理研究,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发现了一系列新粒子和新现象,在轻强子谱和粲物理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提出了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方案并率领团队完成了实验的设计、研制、运行和物理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该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2012年全球十大科学突破,获得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提出并领导了江门中微子实验,成为我国中微子研究的发展方向。 陆锦标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1976年在香港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在罗格斯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就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主要社会兼职有:美国能源部高能物理基金与中国台湾“国立”科学理事会基金评估专家,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HyperCP实验发言人,中国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美方召集人等。2007年4月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在清华大学工物系近代物理所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2015年11月9日,2016年科学突破奖获奖名单在位于加州硅谷的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揭晓。王贻芳、陆锦标以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获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是中国科学家和以中国科学家为主的实验团队首次获得该奖项。 2019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获奖人:王小云 获奖评语:奖励她在密码学中的开创性贡献,她的创新性密码分析方法揭示了被广泛使用的密码哈希函数的弱点,促使了新一代密码哈希函数标准。 1993年获山东大学数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兼任中国科协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当选IACR Fellow。 王小云多年从事密码理论及相关数学问题研究。她提出了密码哈希函数的碰撞攻击理论,即模差分比特分析法,破解了包括MD5、SHA-1在内的5个国际通用哈希函数算法;将比特分析法进一步应用于带密钥的密码算法包括消息认证码、对称加密算法、认证加密算法的分析,给出系列重要算法HMAC-MD5、MD5-MAC、SIMON、Keccak-MAC等重要分析结果;在高维格理论与格密码研究领域,给出了格最短向量求解的启发式算法二重筛法以及带Gap格的反转定理等成果;设计了我国哈希函数标准SM3,在金融、交通、国家电网等重要经济领域广泛使用, 并于2018年10月正式成为ISO/IEC国际标准。 代表论文50余篇,3篇获欧密会、美密会最佳论文。获2017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中国首届先知奖;2016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网络安全优秀人才奖;2014年中国密码学会密码创新奖特等奖;2010年苏步青应用数学奖;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年陈嘉庚科学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 诞生于2016年的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大陆首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区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 首位女性得主产生!王贻芳等4人获2019未来科学大奖 李晨阳 科学网 2019年9月7日 9月7日下午,2019未来科学大奖获奖名单揭晓。邵峰获得“生命科学奖”;王贻芳、陆锦标获得“物质科学奖”;王小云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每个奖项的单项奖金100万美元。 2019生命科学奖 获奖人:邵峰 获奖评语: 表彰他发现人体细胞内对病原菌内毒素LPS炎症反应的受体和执行蛋白 邵峰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资深研究员。1996年获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学士学位,1999年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事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 在病原菌毒力机制和抗细菌天然免疫领域取得系列重要原创性发现。 鉴定出内毒素、鞭毛、三型分泌系统等多个重要细菌分子的胞内天然免疫受体,阐明了其下游的炎性caspase诱导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为败血症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在病原菌方向,鉴定出多个重要病原菌毒力蛋白的全新酶学活性,通过新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抑制宿主防御。 2019物质科学奖 获奖人:王贻芳、陆锦标 获奖评语: 实验发现第三种中微子振荡模式,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特别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 王贻芳 实验高能物理学家。1963年2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籍贯江苏南通。 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91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获博士学位。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6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2016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实验研究。领导完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北京谱仪III(BESIII)的设计、研制、运行和前期物理研究,技术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发现了一系列新粒子和新现象,在轻强子谱和粲物理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提出了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方案并率领团队完成了实验的设计、研制、运行和物理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该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2012年全球十大科学突破,获得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提出并领导了江门中微子实验,成为我国中微子研究的发展方向。 陆锦标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 1976年在香港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在罗格斯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989年就职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主要社会兼职有: 美国能源部高能物理基金与中国台湾“国立”科学理事会基金评估专家,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HyperCP实验发言人,中国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美方召集人等。 2007年4月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在清华大学工物系近代物理所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2015年11月9日,2016年科学突破奖获奖名单在位于加州硅谷的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揭晓。 王贻芳、陆锦标以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获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这是中国科学家和以中国科学家为主的实验团队首次获得该奖项。 2019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获奖人:王小云 获奖评语: 奖励她在密码学中的开创性贡献,她的创新性密码分析方法揭示了被广泛使用的密码哈希函数的弱点,促使了新一代密码哈希函数标准。 王小云 1993年获山东大学数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杨振宁讲座教授。 兼任中国科协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 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当选IACR Fellow。 王小云多年从事密码理论及相关数学问题研究。 她提出了密码哈希函数的碰撞攻击理论,即模差分比特分析法,破解了包括MD5、SHA-1在内的5个国际通用哈希函数算法; 将比特分析法进一步应用于带密钥的密码算法包括消息认证码、对称加密算法、认证加密算法的分析,给出系列重要算法HMAC-MD5、MD5-MAC、SIMON、Keccak-MAC等重要分析结果; 在高维格理论与格密码研究领域,给出了格最短向量求解的启发式算法二重筛法以及带Gap格的反转定理等成果; 设计了我国哈希函数标准SM3,在金融、交通、国家电网等重要经济领域广泛使用, 并于2018年10月正式成为ISO/IEC国际标准。 代表论文50余篇,3篇获欧密会、美密会最佳论文。 获2017年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中国首届先知奖; 2016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网络安全优秀人才奖; 2014年中国密码学会密码创新奖特等奖; 2010年苏步青应用数学奖;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6年陈嘉庚科学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 诞生于2016年的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大陆首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关注原创性的基础科学研究,奖励在大中华区做出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不限国籍)。 此前3届未来科学大奖得主包括: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委员共有21位,均是来自生物、医药、物理、天文、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 每个奖项由4位捐赠人共同捐赠,均为关注中国科技事业的企业家、投资人等自愿出资。 生命科学奖科学委员会: 骆利群、饶毅、刘勇军、王晓东、何川、庄小威、董欣年 生命科学奖捐赠人: 丁健、李彦宏、沈南鹏、张磊 物质科学奖科学委员会: 文小刚、薛其坤、毛淑德、杨培东、季向东、余金权、鲍哲南 物质科学奖捐赠人: 邓锋、吴亚军、吴鹰、徐小平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科学委员会 舒其望、夏志宏、励建书、张懋中、李凯、张寿武、李飞飞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捐赠人: 丁磊、江南春、马化腾、王强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2449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能人生”王贻芳:丘成桐支持、杨振宁反对的大型对撞机在争议中挺进
热度 1 Kara0807 2018-11-30 09:44
原创: 小德 德先生 还记得两年多以前杨振宁和丘成桐“论战”的中国大型强子对撞机吗?这场涉及诸多学术大咖的争论焦点在于,中国要不要花上千亿元去做一个超大对撞机来验证存在“上帝粒子”。 近几天,中国大型强子对撞机的新闻再度引发波澜。11月24日,Nature刊发了一篇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的访谈,概述了项目最新进展以及中国未来在高能物理学界的位置等问题。王贻芳在访谈中表示,经过六年的设计工作,对撞机已准备就绪。施工可能最早在2022年开始,如果一切顺利,可在2030年对外开放。 作为正在高能物理一线从事实验工作的科学家,王贻芳曾因带领团队发现了中微子最后一种振荡模式,让中国成为物理学界世界瞩目的焦点。 如今,王贻芳期待凭借超大量子对撞机让中国再次成为全球高能物理界的中心。 王贻芳 面对前辈的质疑,他站了出来 2012年,以王贻芳为代表的科学家提出在中国建造超大对撞机,这一提议受到知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极力反对。2016年9月杨振宁发表文章表示: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型对撞机,这篇文章发表不久,一个反对杨振宁的声音进入了人们的耳朵,而这个声音正是来自于王贻芳。 作为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正面反驳了杨振宁的观点,让他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11月24日,Nature刊登王贻芳最新访谈(来源:Nature) 王贻芳爱省钱在所里出了名的,在他看来,该花的钱,几千万也不皱眉;可以省的钱,多一分也是乱花。所以在投入和影响较大的对撞机项目上,王贻芳却始终坚持。 面对质疑,王贻芳却从容应对。“大家反对的核心虽然是经费,但没有人有兴趣来看细节,都是凭所谓的感觉在说话,有没有人来分析三、四百亿经费问题在哪?合不合理?只说经费太多,要么就是说估得不对、将来还会涨,要么就是说人不够、做不了,或者干脆说你这就是不对。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人有能力和兴趣具体提出科学上、管理上、技术上哪儿有问题?我们的项目是经过专家评审的。如果你有具体的、能说出道理的反对意见,我们很愿意召开专家评审会讨论。或者你在报纸上说出你的观点,哪个地方不对,那也行。没有具体的数字、具体的问题,只有大而化之、没有依据的扣帽子,概念性的假设你怎样。这就没法讨论,这不是科学的讨论。” 面对曾经的诺奖得主、前辈科学家杨振宁,王贻芳表示:“杨先生是我尊敬的前辈科学家,但我更尊重科学和理性。” 在10月20日举行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30周年研讨会上,王贻芳透露,“截至目前,中国‘超级对撞机’——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预研经费基本到位,预研工作全面展开”。 就“超级对撞机”而言,他希望通过5年的努力,解决关键问题,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开建。 结缘中微子 读书上学、留学深造、进科学院做研究,王贻芳走的是中国科研人员最普遍常规的一条路。 如今的王贻芳虽然是蜚声中外的著名科学家,但他的成长故事完全和“学霸”不沾边:从小学到中学全部都是“就近入学”,从没经历过考名校的折磨,学习成绩中上游。如果用现在的“优等生”标准给王贻芳的学生时代做个评估,他甚至不会被列入“潜力股”梯队。 从未显露出物理方面的超常天赋,更没有任何导师为他做过人生规划的王贻芳,顺着兴趣自由成长,探寻科学真理成了他不变的追求,不知不觉就长成现在这样子——中科院高能所所长,三院院士。 2015年12月7日,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右)向新当选的院士王贻芳颁发院士证书。图片来源:新华社 1984年,王贻芳考入了南京大学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他在强手如林的物理系成绩也不算冒尖,只能算是班里的中上游。直到本科毕业时,王贻芳才真正开启自己“开挂的人生”。 时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面向全国招收高能物理研究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高能物理在中国属于“冷门中的冷门”,即使有机会出国深造,愿意在这个领域深入的学者也属凤毛麟角,况且王贻芳本来已经顺利地考上了研究生。 “一来是国内并没有高能物理专业,二是国内实验条件基础差。大家都认为国内今后不可能在该领域开展项目,学习这个学科没有用,以后可能会被饿死。”王贻芳解释说。 最终,在南京大学物理系的推荐下,王贻芳顺利通过了丁肇中的考核,前往其领导的L3实验室深造,开始在丁肇中的指导下研究高能粒子,为他以后从事中微子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1985年到1996年,从意大利佛罗伦萨到瑞士日内瓦,王贻芳在丁肇中的指导下度过了从研究生到博士后的11年。在欧核中心待了10年,王贻芳感到,再在这里待下去将限制自己的发展。“因为年轻人在一个大型项目里,起到的作用和影响都是有限的。” 如果说进入高能物理领域是源于丁肇中的带领,那么王贻芳离开丁肇中的实验室则是另外一个转折。 王贻芳先后向丁肇中请辞三次后才最终离开,之后便在斯坦福大学找到了一个尚在设计阶段的小项目,开启了全新的工作,成为项目的骨干技术人员。 相比于丁肇中那个400多人组成的大实验,王贻芳在斯坦福的实验室仅仅只有20多人,基本上每件事都要亲力亲为,甚至连焊接电路的工作都需要他自己来完成。 正是什么都干,让王贻芳了解了高能物理实验的各个方面,为日后回国开展工作避免了许多弯路。也正是这个小项目曲径通幽,使中微子研究正式走入王贻芳的物理世界。 “海归”成功路 时隔数十年,当年被丁肇中选去参加L3实验的几十位研究生中,至今依旧。 在高能物理领域的还剩下3人,绝大多数已经“上岸”从商,而回到国内的仅有王贻芳一人。 2000年,38岁的王贻芳接到中科院高能所的邀请后,说服了自己的妻子,放弃了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工作,回到祖国成为高能所的一名普通研究员。 本想回国大展身手的王贻芳,却遭遇了“水土不服”。一开始,他想做长基线中微子实验,可那时国内的经费、环境、条件都不允许。十分巧合的是,当时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承担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正进入十分关键的阶段,其中大型粒子探测器北京谱仪Ⅲ更是急需优秀人才。 俯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2009年摄) 就这样,拥有国外大科学工程经验的王贻芳“被”安排到了这个部门,全面负责装置的设计、研制、调试和运行。 没想到,这一干就是10年。在王贻芳的组织领导下,当北京谱仪Ⅲ建成运行后,不但其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还有了一支由300多名来自11个国家50所大学或研究机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合作组,成为中国高能物理国际化道路上的一抹重彩。 虽然置身于繁忙的工作中,但王贻芳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心底的那个中微子梦。 中微子以近似光速运动,悄无声息地自由穿行于地球,有人称它“幽灵粒子”。但中微子却是构成物质世界的12种基本粒子中人类了解最少的一类,也是破译宇宙起源与演化密码最重要的钥匙。科学界从预言它的存在到发现它,用了20多年的时间。 192个8英寸光电倍增管安装在紧贴钢罐内壁的支架上,用于探测中微子俘获时发出的光信号,图片来源:高能物理所 2003年,为了测量最后一个未知的中微子混合参数θ13,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7个国家相继提出了8个实验方案。那时王贻芳就意识到,可以利用反应堆中微子来测量θ13。当时,国际上已经有许多团队打算进行同类实验,所以这是一场竞争激烈的赛跑。 王贻芳果断抓住这一机遇,原创性地提出在大亚湾附近的山体内建造中微子探测器的方案。 王贻芳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察看设备安装情况 然而,整个项目估算下来要1.5亿人民币,虽然项目得到了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支持,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同意,但是没有哪个部门可以独立支持这样一个资金上亿的项目。 没办法,王贻芳只好一个一个“找支持”,经过一番辗转,直到2006年,所有的钱才全部到位。最终,大亚湾项目一共获得了科技部、科学院、基金委、中广核、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共1.57亿元的支持。这也被一些媒体戏称为请来六个“婆婆”。 听说大亚湾实验设计独特、环境得天独厚,美国能源部也主动放弃了自己原先的两个方案,转而出资3400万美元加入该项目。 坚守自主权 大亚湾项目成为中国基础科学领域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虽然国际合作这个名头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也并不是没有代价。 项目之初,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 、美国、俄罗斯、捷克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研究单位的190多位研究人员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团队。以王贻芳为代表的中方紧紧把握了实验的主导权。 为了确定方案,王贻芳“单刀赴会”,和十余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国高能物理学家开始了主导权之争。双方争得面红耳赤,甚至闹得不欢而散。争论的焦点是大亚湾实验采用谁的方案。若按照美国的方案走,可以争取到国际合作,但中方的贡献和地位就有限;反之,可能就没有国际合作,项目可能根本无法在国内立项。 中微子探测器被成功安装在巨型水池之中,图片来源:高能物理所 许多人前去劝王贻芳退一步,哪怕接受对方的部分条件。最终他咬着牙下定决心拒绝了对方的要求。经过半年多的僵持,终于按照王贻芳的希望实现了国际合作。 此后,经过数年蛰伏,王贻芳终于在2012年3月8日代表项目团队宣布,大亚湾实验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并精确测量了表征其振荡幅度的参数:θ13,这一发现为当时正处在“岔路口”的中微子研究找到了未来发展的方向。至此,在这场法国、日本、韩国、中国等多国参与的大科学“赛事”中,中国率先冲线。 中微子的项目成果发布后,不少媒体直接将其同诺贝尔奖联系在一起,理由是此前发现大气中微子振荡、太阳中微子振荡的美国和日本科学家都获得了这一殊荣。2012年年末,美国《科学》评选的2012年十大科学进展出炉。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成功入选。 2015年11月,2016年“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美国加州圣何塞举行, 王贻芳作为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 王贻芳代表大亚湾中微子项目在2015年获颁“基础物理突破奖”(来源:澎湃新闻) 然而,对王贻芳来说,荣誉永远是过去式。现在王贻芳的工作时间三分之一重心在中微子研究,三分之一放在对撞机项目上,三分之一用于所里管理。他用在业务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占去近70%。他从没因为院士头衔或已有的成果躺在功劳簿上,始终认为坚持在科研一线是他的本分。 \0 \0
个人分类: 德先生|4096 次阅读|2 个评论
钱——精英争辩的一千亿与凡人致命的一万
热度 1 flysky97 2016-9-11 17:19
钱——精英争辩的一千亿Vs对凡人致命的一万 文/齐云龙 这两天的新闻热点之一(写得有趣,其中还引了科学网博主吴宝俊的辣评): 杨振宁和丘成桐为200亿美元论战 ,水平也就比宝强高了100个郭德纲 (具体内容附后,也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查看原文)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YwOTM0Nw==mid=2649991746idx=1sn=5987153653147912c2313648b179a129scene=0#wechat_redirect 辩论的艺术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曾经看过杨振宁和范曾在一档艺术节目中的对话,今天看来,杨老比之当日更上一层楼了…… 当然,另外几位大佬也都是重量级的精英,说不定还决定着人类的发展方向呢! 其实,我最关心的还是钱 !200 亿美元论战,掐指一算:这个合人民币得 1000 多个亿吧(特意查了一下,今天的汇率:1美元=6.6778人民币元),平均全国每人 130 多块 …… 噢,我再拿计算器算算:如果房租1000块钱一个月,那就可以租一亿个月;如果房子一万块钱一平方米,那就是1000万平方米;如果房子是100万一套,那就是10万套…… 还有前几天,大佬王健林不经意间说: 先定一个小目标—— 比如 挣它 一个亿 ! 不禁想起了那几位受骗猝死或者自杀的(准)大学生—— 如果那几位弟弟妹妹,能有如此气魄和格局哪怕是一千万分之一,又怎会没了卿卿性命? 杀死他们的恐怕不过区区一万元! 三起学生遭电信 诈骗 猝死或自杀案告破28名犯罪嫌疑人 落网 山东广东等地三起 学生遭电信网络 诈骗 案告破 28名犯罪嫌疑人 落网 假“客服”电话操控 天津研究生被骗 光所有积蓄! 如果直接用200亿美元培养中国的人才,又会是何种结局?有两百个亿美元就真得能吸引5000个顶级科学家?——有多少人能满意目前中国科研的生态圈?就算能吸引来,那中国本土的科学家们都去哪儿吃饭? 我还想: 杀死那几位大学生的凶手到底是谁 ?是那些诈骗犯?是那区区一万的人民币?是他们身体的柔弱、内心的敏感、太低的情商? 也许,当他们离开人世的时候,内心是对他们看到的险恶社会的愤恨和对 卑劣 人性的绝望…… 唉,不愿多想了,也许,凡人都不过是井底之蛙,而那些大科学家们才决定世界的未来…… 可是,未来的世界又会是怎样的未来? 还有,更让人痛心的是:甘肃一位年轻母亲杨改兰残杀4个孩子后,夫妻随后相继自杀…… 甘肃农妇 杀四子 甘肃农妇 杀子案追踪:八口之家只剩两位老人 转 ———————————————————————————— 杨振宁和丘成桐为200亿美元论战,水平也就比宝强高了100个郭德纲 2016-09-10 18:22:00 来源: 酷玩实验室 最近物理学界有大新闻 第一天丘成桐教授发文直指杨振宁 过了两天杨振宁教授竟然回复了 再然后新的科学家又加入 大家争来争去场面十分火爆 虽然跟蛋蛋姐没有半毛钱关系 但是我一直有在关注! 什么,你也一直在关注? 你也是和我一样 为物理学界操碎了心 当然这些事 如果你没听说也是正常的 毕竟正常人都看不懂他们在吵什么 这很让人纠结 看不懂吵什么,都没办法喷! 至于蛋蛋姐呢 我也看不懂啊! 但是人生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 从你看不懂的东西中学习 要不然人生怎么进步对不对? 他们主要在辩论的问题是: 中国今天要不要开始建造超大对撞机? 好了,现在吃瓜群众要提问了 这个超大对撞机是个什么鬼呢? 相信我,不要去百度 不会影响你继续欣赏本文 而且,反正百度了也看不懂 总之,这是一个需要200亿美元的大项目 下面我们就用人话 来梳理一下整个惊心动魄的论战经过 首先,有一个叫王孟源的 发了一篇文章,叫做 《高能物理的绝唱》 还写了不止一篇,是一个系列 大致上是认为没必要建超大对撞机 杨振宁等人认为不要建超大对撞机,中国还在初级社会主义阶段,有很多国计民生的紧要问题要先解决,而且,能出大成果的概率很低。而且,建了也是外国科学家主导,中国人分不到诺贝尔奖 竟然敢取《高能物理的绝唱》 这种题目。。 吃瓜群众看着也知道要出事,你想想要是有人写个 《酷玩实验室的绝唱》 那蛋蛋姐肯定要干丫的 那么这个取题目很敢的王孟源是谁呢? 他的文中署名头衔是: 哈佛高能物理博士 哇哦,博士,高能物理,哈佛的 屌不屌,你就说屌不屌 其实这篇文章发了之后 原本没有在社会上引起什么 特别大的反响 顶多只是在高能物理圈内 各种媒体报道一番大家高潮一下 大家都在等着看高能物理所的回应 结果,让王孟源同志自己也始料未及的是 他本来也许只是想钓鱼 万万没想到钓到一个大boss 丘成桐回复了 丘成桐等人认为要建超大对撞机,虽然要花200亿美元,但是中国花得起,而且可以为中国吸引至少5000个高端人才,能带来超越物理学研究的价值 丘成桐是谁呢? 不了解的小朋友先不要急 我们先看看他说了什么 8月29日,丘成桐教授发表了一篇文章 探讨中国建设高能对撞机的问题 但是在探讨问题之前 丘教授首先批评了新闻工作者 “《财新周刊》在我拒绝他们的采访后,就制造了一个类似采访我的稿子,凭想象和网上看到的传言制造了一些新闻,并基于此而对我做人身攻击。” 他的这些批评当然都是有道理的 毕竟我们大家都知道 记者要提高自身的姿势水平 不要看见风就是雨 然后他就开始讲王孟源 他实际上提了一个跟蛋蛋姐一样的问题 王孟源是(TM)谁? 原文:最近又有记者不断来问我一些可笑的问题,他们要我跟某个我从来没有听过的叫做王孟源的先生对话... 翻译:记者要提高自身的姿势水平 原文:对我来说,这事实在有点意外。因为我兼任哈佛大学物理系和数学系的教授,却从来没有听过王先生的名字(在哈佛大学这么多年来,我是唯一由校长正式聘任并在两个系内都可以投票的教授)。 翻译: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原文:经过多次访寻后,终于有人找到他的导师名字,是一个没有在系中升职的助理教授...据说王先生在他的博士论文后没有再做任何有意思的文章,做生意已经廿多年了。 翻译:王先生(我就不叫他王博士!你来打我呀)其实是个做生意的,顺便混了个文凭 原文:听到这个消息后,我不觉惊讶于中国媒体访问科技专业的能力,实在有限得很! 翻译:记者要提高自身的姿势水平 原文:但是记者坚持要我扯上杨振宁教授,一下子从地下升到天上了,我想应该说几句话吧。 翻译:记者竟然要我扯上杨振宁教授,你咋不上天呢? 接下来的部分, 首先邱教授有理有据地 夸奖了杨振宁一番 夸得十分恰到好处 展示出了扎实的文字功底 和令人仰慕的情商 然后,终于出现了一个 大家期待已久的 “但是” 原文:记者说杨教授反对在这个科学界最基本的学问领域上継续做硏究,我不敢肯定这句话的真实性。毕竟我和杨教授多有过从,却还没有亲耳听到过他反对建立对撞机的事实。所以此话只能作为存疑。 翻译:你这样的大科学家,如果这样讲话,将来出了问题,你是要负责任的 接下来邱教授探讨了一番 中国为什么应该建设高能对撞机 内容有点高深 我们在最后统一解释 大致上是在讲 这是一件有利于全人类的大事情 现在先来看邱教授最后的升华部分 原文:今日的中国,已非吴下阿蒙,难道不需要为这个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做点贡献?难道我们只是在游戏机,在房地产,在互联网上赚点好处,就心满意足?在我记忆所及,中外古今都还没有过这样的大国! 蛋蛋姐:我只想说,我们做游戏机和互联网的不服。。另外,“吴下阿蒙”是什么意思。 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看 科学家“撕逼” 而且是诺奖级的科学家“撕逼” 看到之后才知道 这水平,宝强跟他差了100个郭德纲 说了这么多 这个丘成桐到底是谁呢? 很多同学想必都认识 我们就不展开了 有机会蛋蛋姐单独写一写邱教授 这里先放一放他的履历 主要是为了吓吓你们 1971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数学博士(师从陈省身); 1993年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成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证明了卡拉比猜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是物理学中弦理论的基本概念,对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1982年度荣获最高数学奖菲尔兹奖,是第一位获得这项被称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的华人,也是继陈省身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 还囊括了克拉福德奖(1994)、沃尔夫奖(2010)等奖项。 目前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兼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 我注意到了皮卡丘流形。。 我是不是一个人。。 好了,大概明白了 丘成桐教授是著名的美籍华人 曾经得过数学诺贝尔奖 简直是享誉全球的大boss 唯一有那么一丢丢瑕疵的 就是他的大部分成就是在数学领域 而不是在物理学领域。。 邱教授这个级别的科学家发文 瞬间整个社会就开始关注这个事情了 只不过,高潮才刚刚开始 差不多一周之后 杨振宁教授竟然上线了 杨振宁教授是谁呢? 这个大家是知道的 心系祖国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尤其是老当益壮特别为人称道 杨教授就是不同凡响 人家上来根本就没有自我介绍 而是引用了一段丘成桐夸他的话: 原文:(丘成桐的文章)其中一段说:这些实验背后的基础理论都用到杨先生的学说。每一次突破后,我们对杨先生的学问更加佩服! 翻译:这是他说的,不是我说的。我只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原文:(丘成桐的文章其中一段说:)所以说杨先生反对高能物理需要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使人费解! 丘教授的理解有误!我绝不反对高能物理继续发展。我反对的是中国今天开始建造超大对撞机! 翻译:小样,不要以为拍我马屁就行了,那个“但是”我看到了!! 然后杨教授就开始写 他旗帜鲜明地反对 建造超大对撞机的原因了 言简意赅,有理有据 写了七条 我已经看过了 大家就不用看了 因为看不懂 其中第七条,给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案: 原文:(七)不建超大对撞机,高能物理就完全没有前途了吗?不然。我认为至少有两个方向值得探索:A. 寻找新加速器原理。B.寻找美妙的几何结构,如弦理论所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研究都不那么费钱,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翻译:你们这些败家孩子,干嘛非要买肾7呢?我认为华为就很好啊! 这几句一放出来,明眼人就看得出来 杨教授对于目前的 高能物理的研究方向 是不大满意的 他还提出了不费钱的研究方向 事情发展到这里 感觉有点兜不住了 吃瓜群众却异常兴奋 纷纷进场 下一个推进故事的人 叫做王贻芳 这个人又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换句话说,要不要建超大对撞机 他是第一责任人 王贻芳: 曾师承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专业研究高能粒子。 2012年3月8日,王贻芳团队实验测得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该实验曾入选2012年年末美国《科学》评选的“2012年十大科学进展” 。 2015年11月9日,王贻芳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科学突破奖”单项奖金高达300万美元,远超诺贝尔奖,堪称科学界“第一巨奖” 。 2015年12月,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文章标题叫 如果你看过杨振宁那篇文章的话 他的标题叫做 这剧情,看得人热血沸腾有没有 王贻芳教授写文章也很有一套 他的开头是这样的 原文:作为正在高能物理一线从事实验工作的科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我不能同意他(指杨振宁)的观点。 翻译:我不知道谁是垃圾,反正我不是垃圾 原文:杨先生是我尊敬的前辈科学家,我更尊重科学和理性。如果以下言语有冒犯之处,还请原谅。 翻译: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下面我要开始冒犯了!看好了! 在这篇文章之后 第一个发文章的王孟源 又根据王贻芳所提到的观点 写了一篇回应文章 好了,到这个阶段为止 基本上主要的选手都出场了 中国科学院大学吴宝俊老师 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这一系列争论: 对于建对撞机, 王孟源写了反对文章,没有得到王贻芳的回复,却得到了丘成桐的回复, 丘成桐的文章没有得到王孟源的回复,却得到了杨振宁的回复, 杨振宁的文章没有得到丘成桐的回复,却得到了王贻芳的回复。 王贻芳的文章没有得到杨振宁的回复,却得到了王孟源的回复。 我只能说。。 贵圈真乱!??!! 好了,下面我们来捋一捋 他们到底吵了什么 杨振宁派和丘成桐派 对超大对撞机的客观认识 可以说没什么不同 只不过基于相同的事实所产生的意见 两派大有不同: 事实1、成本200亿美元以上。 杨振宁:太贵 丘成桐:目前中国有这个钱 200亿美金是多少钱 找了几个大项目经费供大家找找感觉 上海迪士尼乐园:55亿美金。珠港澳大桥:1100亿人民币。武广高铁:1166亿人民币。 200亿美金大约等同珠港澳大桥和武广高铁的规模,约为三个半上海迪士尼的投资。 对中国而言,这笔钱不算伤筋动骨,但是确实不少钱啊。 事实2、无具体实用化收益。 杨振宁:项目出成果可能不大,就算出了成果,50年内无实际意义。 丘成桐对此看法无异议。 关键的分歧是最后一点: 事实3、建成后将由国外科学家主导 杨振宁:目前中国高等物理学者不足世界1%,项目建成后必然为外国人主导,为他人做嫁衣。 丘成桐对这个事实也完全认可,但是他的意见恰好也在于此: 丘成桐:预计项目建成后,至少会有五六千名各国一流科学家,为做实验举家迁往中国,且长期居住,这会对中国基础科研产生深远影响。 五六千名一流科学家?能有这么多吗?这个数目应该是丘成桐对照欧洲原子能研究中心(也就是一个著名的对撞机所在地)的数目估算的 那里有来自20多个成员国的3000多名工作人员,每年1万多名合作科学家及访问学者,产生1000多篇博士论文 所以,数目上并不夸张。 这里还有一个补充资料 就是在这个欧洲的对撞机中心 有一位研究员一不小心发明了 万维网 也就是我们今天用的互联网 都是从这里开始 这虽然跟对撞机本身没什么关系 但是丘成桐认为, 这是几千个智慧头脑汇聚在一个地方 产生的超越物理领域的效应 丘成桐:“这会引起西方科学阵营的迁徙,远远超过单独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效果”。 言下之意是, 哈佛大学基金会的钱是300亿美元, 年收益约为10%, 是哈佛大学的最主要本钱。 丘成桐所说的大致就是 建一个超大对撞机的效果 远远超过建一个哈佛大学 总结来说 双方的分歧主要在于: 杨振宁:不应建设大型对撞机。省下200亿美元足够支撑五六千名中国学者在学术上冲击世界一流学者。 丘成桐:应建设大型对撞机。200亿可以让五六千名世界一流学者迁移到中国内工作和研究,推动中国成为世界科研中心。 好了,以蛋蛋姐的姿势水平 差不多只能讲到这里了 我已经尽力了 其实做了这么长的一个整理 那么,中国到底要不要建超大对撞机呢? 蛋蛋姐觉得 无论建或不建 真理越辩越明 而以上科学家 个个都是著作等身、誉满全球 他们大可见好就收、沽名钓誉 然而他们却选择放下身段 认认真真的辩论一番 如果这都不算科学家追求真理 这都不算是爱国敬业 还要怎么样才是追求真理、爱国敬业呢? 在娱乐圈一个出轨新闻 动不动几亿阅读量的时候 这些科学家的声音 就像一股清流 我们在这场争论里看到的 恰恰是一片久违的 赤子之心 要是能多几位这样的先生 中国科学研究何愁不崛起?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个人分类: 人文|861 次阅读|3 个评论
赞王贻芳
hucs 2016-1-19 17:03
赞 王贻芳 胡春松 中微子敢摸? 谢大亚湾佛! 物理学突破! 明年诺奖搏? 注:作于南昌大学,2015年11月15日。 2015 中国科学报“科学精神与中国精神”诗歌大赛征文参赛作品。 简介: “科学突破奖”由俄罗斯富翁尤里·米尔纳领衔资助设立,单项奖金高达300万美元,甚至远超诺贝尔奖,堪称科学界“第一巨奖”。 北京时间11月9日,2016年“科学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美国加州圣何塞举行。中国科学家王贻芳作为大亚湾中微子项目的首席科学家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也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作品自评: 1 五绝“春韵”作品; 2 作者以四个动词“ 摸、谢、破、搏 ”和一个名词“ 佛 ”以及“两个疑问号、两个感叹号”简单而完美诠释了“科学精神与中国精神”。
个人分类: 博士研究|154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