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民办教育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阿牛:100个老板,99个是苦逼出来的,剩下一个还在煎熬
zqb625024295 2015-5-28 10:34
可以说100个老板,99个都是苦出来的,剩下一个还在煎熬。没有谁随随便便就能成功,每一位老板们可以说都有一笔“血泪帐”。事实上,很多老板在日常生活方面,花钱不如职员潇洒,甚至被人说“抠门”,做什么都要“算帐”。其实老板长期生活在成本和利润之间,花一笔钱,自然而然就会细算,经营本来都要精打细算,何况当了老板,就等于是自己的长工,不管生意好不好,收入高不高,你都得扛着。 当一个老板,因为企业是自己的,开弓就没有回头箭,谁也不会因为你的生意不好就同情你,谦让你;该交的税要交,该付的工资不能不付,房租,水电,办公费等,一分也不能少,说穿了,大家都是在这个市场找饭吃,大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首先必须考虑自己,就像打麻将,既然你点炮时谁都不会可怜你,该你和牌,你也绝不会心慈手软。 在严酷的环境中,人最强烈的本能就是生存;老板在激烈的竞争中,唯一的选择就是赢利。 生意场上只有一条出路-----赚钱! 作为老板,企业是你的,只要一天不关门,你就一天不能停止,到处找米下锅。今天有米,谁也不能保证永远有米,所以,老板即使赚了钱,也有危机感,没有赚钱,更是寝食不安,至于亏了本的,那彻骨的焦虑,外人怎么能够体验? 老板过日子,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潇洒。人们看见老板开豪华车,出入宾馆酒楼,就觉得老板活得潇洒。其实他们既然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大多数还是有强烈事业心的,吃苦耐劳,许多人甚至成为工作狂,哪有时间潇洒?他们确实比一般人更多地出入灯红酒绿,但是,多半为了应酬,与潇洒相去甚远。 国外有一个管理故事是这么写的,有一位老板整天都为企业不断发生的种种问题而头疼,有一天在酒吧认识了一位管理顾问,便请教该怎么样才能没有问题,于是管理顾问便将这位老板带到了一块墓地,跟他讲假如有一天你躺在这里了所有的问题就都没了。其实经营企业我们每天都可能遇到不同的问题,但我们必须知道当我们回避问题与困难的时间越长,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就越大。当我们找到了我们自己想要走的路,又摸索着上了创业的这条道,这就是一段很难停下来的路程,在这条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我们都必须去面对,为生存、为发展;经营企业就是在不断的处理与解决各种问题。 而最近几年,很多的传统企业都遇到了困难,面对着互联网不知所措,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一套去做,生意是越做越难。如果去做互联网,但自己又不懂,只是在观望。在这样的转型的十字路口,老板们真的很苦,很愁!就如前面讲的那个国外的故事,苦、愁只是暂时的,老板需要去处理和解决这样的问题。 我们的老板们,虽然目前我们企业遇到了困难,但是要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才是重要的,不要灰心,不要气馁。我们都苦了过来,还有什么苦吃不了的呢。借用单仁说过的一句话勉励我们的老板: 网络时代,没有一个品牌强大到不能被挑战,也没有一个企业弱小到不能去竞争。 对你的老板好一点吧: 老板建立一个自己的事业,就是建一座码头。俗话说,只要有码头,总有船来靠。船再大,始终是漂泊的,码头再小,也是踏实的。 鸬鹚从河里叼住一条鱼,鱼说:“你如果肚子饿,我宁愿让你吃了. 可你辛苦半天,结果自己只能吃一小部分,大部分都被你的主人拿走了。而且你的主人在你捉鱼时怕你吃了,还用铁丝勒住你的喉咙,太残忍了!”鸬鹚听了,毫不动心地说:“我不会上你的当!虽然我现在捉的鱼多,吃的很少,但到冬天,江河封冻,我捉不到鱼时,主人却照样饲养我,我才不至于饿死! 启示一:员工看到老板赚钱时不要光想去共同分享,因为在老板赔钱时你也不会去共同承担; 启示二:跳槽时要对企业心存感激,因为它肯定在不同角度和程度上帮助过你。 百分之八十的老板都有胃炎、神经紧张、失眠、压抑、焦虑。老板都是以生命搏事业。 所以,对你的老板好一点。 老板就是一棵树,员工就是枝干。竞争再激烈,市场再难做,资金再紧张,狂风暴雨、老板们都坚持着屹立不倒,照顾着这树下的一家大小。树大树小,总能遮风避雨。树好树坏,总有个栖息的地方。 当我们的老板或者员工们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希望给你们一点启发,认同的也转给您身边的老板看看吧,告诉他们,我是理解他的,我会努力的去帮助公司,实现价值。 阿牛: 启邦人才网 ,国内唯一一个专注中国民办教育人才服务的师范类人才垂直招聘平台。为民办教育企业提供从校长、教师、市场到客服一站式人才服务。首创人才视频云招聘。人才视频简历。简历返利模式。让你足不出户,就可以与人才面对面的沟通。
个人分类: 月亮集|814 次阅读|0 个评论
阿牛:阻碍中国公办民办教育发展的十大关键因素
zqb625024295 2015-2-9 15:36
1、全民素质普遍中低,三人行必有我师,身边每个可以效仿的人都为师者,高尚标榜群体少,低中素质繁衍迅速。 2、最为良心的三大机构—医疗、公益、教育都商业化,更多教育工作者为了嘴巴而不是为了育人。 3、教育体制烂尾化,教育蓝本、口号虚置,到了最关键的学校乃至每个教育对象的个体,可能学校会花钱,请一顿饭等不作为方式解决任何问题。 4、就业体系腐败阻碍教育进程,莘莘学子寒窗苦读找不到理想工作,谁家没读几天书的孩子正式单位,高工资优待遇,权钱掌控启示教育无用化意识。 5、启蒙教育自由化,父母身边之人是孩子第一批教育者,父母认为自由学习有助优更优,水无渠则乱流,谁知劣更劣,劣超优,总体后退。 6、官方不作为,对教育意识淡薄化,投资力度若有国防一半,大喜。 7、国人的比较意识、自创意识不规则,与人比较,高者伤己低者不懈,平者削低对方而不是自拔。爱效仿,拿来主义便捷,却缺乏后续维护体系的知识。 8、忽略精神文明,偏重物质文明,二者本相辅相成,以人为例,活着舒适便好,贡献以眼见物最好,受益者是自己,心中无他,现代化社会体现了精神文明的重要性。 9、中国人是最不愿意承认错误的人群,认为蒙羞,实则承认错误是迷途知返,正途,进步的方向因素。 10、中国人无一辱俱辱一荣俱荣的团结意识,个人主义扩大化,这点学学日本,错的道路只要团结,那声也是震慑山河,暂时步出困境,而后知返。 新闻链接: http://www.ict5a.com/news/news-show.php?id=232
943 次阅读|0 个评论
阿牛:民办教育“谈钱”或是发展教育事业革新之路
zqb625024295 2015-1-14 14:23
1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如期召开,会上通过了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 民办教育 促进法一系列修改的修正案草案。值得一提的是,草案中增加了“明确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条文。有评论认为,这是教育产业的历史性事件,民办学校将迎来大好机遇。 一直以来,民办学校被定位为非营利性机构,《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尽管《 民办教育 促进法》中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节余中“取得合理回报”。但对于“合理”的具体界定,则没有明确说明。也正因如此,有部分抱着捞一水就走人的民办学校办学结余部分不重新投入教育,导致学校越办越差,学生和家长抱怨颇多。 在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已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教育人才的开发需求,因此顺应潮流,近10年涌现了大批 民办教育 机构,以新东方、学而思、学大、昂立、安博、龙文和环球雅思等为代表的 民办教育 机构相继在国外上市标志着中国教育培训行业正式步入快车道,同时这些机构给教育多元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包括教育形式的转变,也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改革,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 民办教育 的兴起给中国教育事业注入了一股如清泉般的新鲜力量,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国内各种民办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行内人形容中国教育培训行业近10年的成长为“野蛮成长期”,因为入行门槛低、投入不大、要求不高加上家长及学生对培训行业的消费不理性,造成培训行业超速发展,导致行业内部管理乱象丛生,整个行业从业人员也是良莠不齐、素质不一,很多老板本身对教育事业并不了解,也不重视,他们眼中更多的只是利益。正因为如此,社会对教育培训行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加上消费者更加理性化和教育部门的监管,越来越多资质差、口碑差、只关注利益不关注教育本身的机构不得不退出行业舞台。 在很多人看来,教育就应该非营利性,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其实未必,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的现状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在美国 ,最好的学校都是私立学校,尽管收费昂贵,但人们还是趋之若鹜,当然前提是私立学校的教育质量受到学生和家长认可。私立学校没有政府的拨款,必须要营利才能保证能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才能留住优秀的师资,所以没必要一谈到营利就色变,生怕教育染上了铜臭。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 民办教育 的营利性或将被“正名”, 民办教育 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收费了,至于还会不会继续涨学费,我想这是一种市场行为,应该由市场来定价。如果口碑好,可以适当收多一点学费。民办学校想同公办学校竞争,最大的挑战就是教育质量和师资,如果只是一味提高价格而不提高教育质量,只会自取灭亡。
11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wlingj 2013-4-5 1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个人分类: 高教政策|10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wlingj 2013-4-5 12: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个人分类: 高教政策|11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外私立学校的品牌发展战略
wlingj 2013-3-31 21:43
国外私立学校的品牌发展战略
个人分类: 民办高教|11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月薪至少一万以上,还读个啥学位
热度 34 xiegming 2011-10-31 12:05
我一直很关注学生毕业后的发展,希望他们都有一个好的前途。最近得知从我这里没有拿到硕士学位的两位学生都去了一家民办教育机构,辅导中小学生的基础数学、奥数竞赛,毕业考试等等,工作很轻松,收入很丰厚,至少月薪一万以上。 如果这样,确实没有必要还费劲读啥研究生,因为我的很多学生即使硕士毕业了多年,也就能达到这个水平,并且工作还不轻松。 从这件事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1.很多学生本来就不应该选择读研,他们也不适合读研。招进这些学生,即耽误了他们自己的发展,增加了他们的痛苦,也会给老师和实验室带来负面的影响,白白浪费宝贵的研究生名额,让真正想读研适合读研的同学失去机会。今后招生导师一定要尽量避免继续招这种学生,而学生自己更要想清楚。 2.大学毕业后,确实没有必要一定读研。目前的状况是,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很少直接找工作,几乎都是选择出国或在国内读研,因为大家普遍感觉不读研,根本无法进入社会,根本找不到工作。这绝对是一个认识误区,其实社会容量很大,工作机会多多。只不过校内的学生没有机会接触这些,对工作和社会了解甚少,只看到读研这一条路。大家都有从众心理,感觉继续读更保险。我们的大学教育要反思。学生如何度过大学生活要反思。 3.中国教育制度诱导生成了一个绝对中国特色的教育循环。虽然中国的教育制度形式上很完备,但是大批的民办教育机构从某种角度上却成了教育的主角,它们所教的东西是家长愿意让孩子去学的,他们愿意让家长掏很多钱。家长为了所谓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就给孩子补教育。幼儿园的孩子开始学习小学才学的知识,小学生开始接触中学的东西。孩子在正常校园里面上课的时候,很多东西都已经提前学过了,这样就可以比其他的孩子成绩好。这也导致很多老师不再认真上课,他们更多的心思是放在校园之外的辅导课上。长此以往,还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教育循环。以这种应试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适合这种样式的教育和思维,他们大学毕业的时候,不用干其他事情(可能其他事情也干不好),但是没有关系,他们继续投入到这种课外教育中去,以他们的亲身经验继续教育年青的孩子,如此循环下去,可想现在中国培养起来的年轻人都是哪样一种人才,他们最擅长做哪样一些事情。以这种类型的人才,我们如何有创造力,如何去和其他国家竞争。 4.如何打破这样一个教育怪圈,是一道难题。如今很多这种民办教育机构都效益超好,发展迅猛,大家纷纷上市,新东方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真心希望这些公司赚满自己的腰包以后,不只一心维护这样一种教育的循环,而是尝试去打破这种循环,最终让这种循环消失。当然,整个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更大,它必须要有所行动,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要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否则,我真担心将来会有一天中华民族就这么灭亡了。
个人分类: 记忆·感触·工作|14376 次阅读|33 个评论
民办高校-----谁来负责
热度 1 williamwangz 2011-6-22 19:21
这个题目太大了,我也只是一个小卒,本不想说这些,实在是身处民办高校中,看到国内很多民办高校把大学办的竟然是如此,所以不得不发泄牢骚! 说起民办高校,估计陕西成了领头军,但是陕西的经济实力不行,根本没有办法支持民办高校!!!陕西的民办高校多集中在西安,大概是因为西安有很多高校,所以陕西的很多民办高校里的教师多是兼职,这也符合人力资源成本,毕竟对于民办高校,没有必要花大价聘很多专职教师.但是这个好像不符合教育规律,如果这样子办学,就可想而知其大学的办学效果,办学质量根本没有办法谈及!事实上,现在很多民办高校都是如此,可见国内很多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从而引发的问题很多,有了很多的民办高校,无论如何,国内增加了很多本科生,满大街到处是,本科学历贬值,大家开始对本科生看低,很多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等等. 说起很多民办高校,向外吹嘘自己办学机制灵活,管理灵活,其实什么办学机制都没有,管理都不如幼儿园的管理!把学生管理的如幼儿园!学校的所有都是稳定招生是前提,诚然,这个没有错,但是如果这个是最重要的,哪个估计有些偏! 在很多民办高校里面,发现了一个很怪的现象就是办学条件还不成熟,师资队伍什么都没有,实验条件什么都没有,专业就能审批下来,我估计的陕西省教育厅又收了很多银子吧!!!以致于学生都进校半年了,有些学校的培养方案,实验室条件什么都没有办法满足阿!!! 还有些民办高校里面,规定至少17%不能拿到学位,甚至提出至少30%不能拿到学位,我不知道是为了突现自己办学授予学位严格还是为了说明自己的本科办学水平高呢????? 我听说有的毕业生说很多民办高校还会实行让大四学生部分学生不能毕业,却上他们重修,重修却不上课,就是再交一年学费(一万多),然后来年再发给什么毕业证,学位证!不知道这是新的教育法的规定?还是变相收钱,讹诈学生!!!?? 由此听某个同学说自己受了处分,不能拿到学位证,问起受处分的原因,竟然是和自己的男朋友在校园里面拉了个手,被管理学生的副校长发现,说是违背了学校的学生不文明行为准则,呵呵!不知道学校的这个不文明准则是否和法律相矛盾啊?好像法律都允许大学生可以结婚生孩子哈! 说起民办高校的教学,哪个更是灵活,学生上课期间可以直接被导员叫去到校门口值班,学生的成绩可以随时被导员修改,等等! ................................................................. ......................................................... .......................................... 身处民办高校,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再去教书,最近更是对国家民办高等教育感到杯具! 只想轻轻地问下,谁来负责民办高校???谁来负责民办高等教育???
个人分类: 教育杂论|6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规划纲要》为民办教育带来希望
eagerss2008 2010-3-7 17:25
连任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蓝天学院董事长于果一见到记者就感慨地说: 13 年的代表生涯,我一直在为民办教育鼓与呼。    1998 年,作为九届全国人大中唯一的一名民办教育界代表,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于果联合其他 31 名代表向大会提交了 关于尽快出台民办教育法的议案 。这份被列为江西省代表团的 1 号议案,推动了新中国第一部关于民办教育的法律 《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诞生。   此后十几年间,于果每年都会围绕民办教育提出议案。在今年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于果看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文本后坦言: 亮点很多,尤其民办教育部分有些话说得非常好,体现的原则就是两句话:办好中国的高等教育,离不开民办学校;公办学校必须深化体制改革,具有活力,才能办好中国的高等教育。 亮点一: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   【现象】    1. 编制:公办学校教师有编制,退休后有退休金,民办学校教师则没有编制,退休后什么都没有。因此,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师资不能合理流动,从公办到民办不愿意,从民办到公办不可能。    2. 科研:与公办学校相比,民办学校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科研项目很难。    3. 贷款:按照国家有关担保法律的规定,公办学校相关资产可以作为信用质押,民办学校则不行,其实民办学校更需要资金支持。    4. 刊号:与公办学校学报不同,民办学校学报大都是内部刊号,民办学校教师缺少公开发表科研成果论文的平台,影响职称评定。   【点评】   歧视不光在教育界,社会各界都有,因此,这次《规划纲要》文本中 清理并纠正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政策 这句话写得很好,需要国家、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我建议,将部分民办学校列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有利于民办学校的师资稳定和民办学校教师退休的保障,同时也为公办校和民办校之间的师资流动架起了桥梁。 亮点二:开展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   【现象】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属公益性、非营利性。而我国民办学校基本上属社会出资方出资办学,不排除有出资人希望能获得部分收益,近几年,社会资金对民办学校的投入不如从前,民办学校资金来源只能主要依靠学费。   【点评】 全都是非营利的学校不一定代表真实性。《规划纲要》文本中明确了开展试点工作,那么对于营利性学校,就按照企业管理,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办得好自然有人去;对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国家就要给予实际的支持,这就是《规划纲要》文本中所说的 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 。 亮点三:依法明确民办学校变更退出机制   【现象】   所有民办学校都有出资人,以前没有退出机制,也就是说,出资人不想办学或者学校办不下去了,在法律上没有解决的办法。   【点评】   《规划纲要》文本中明确了民办学校的法人财产权依法得到国家保护,民办学校出资人可以依法退出。国家认可出资人的合法权利,尊重出资人的权益,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民办教育领域,促进民办学校更好更快发展。    【集思广益】    来自邮件 sczky@126.com :    多举措治理有偿补课现象   为有效制止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为学生进行有偿补课,应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强有力的生活保障。同时,将这一规定进行立法,并对当地主管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网友许乐洋:    综合完善高校管理机制   选拔适合高校管理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健全教代会的决策和监督机制,赋予教代会更多的权力。行政领导任用推行民主选举、能上能下的办法。    (《中国教育报》 2010 年 3 月 7 日第 1 版 记者 杨晨光)
个人分类: 民办高等教育|2175 次阅读|0 个评论
民办高教出路何在?
hhanb 2009-6-30 11:12
写这个题目或许有人认为有点危言耸听,因为单从表象看,目前我国民办高教已具有相当规模。民办高校在校生规模多则三四万少的也在万人以上,这样的规模维持正常的生存应该不成问题。但常言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民办高教正面临空前危机。 日前有学者在科学时报撰文建议,民办高教最好走职业教育的路子,可以看出有人已经在为民办高教寻找出路了,尽管作者给出的职业教育的路子,只是个人的一厢情愿。一方面民办高教未必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另一方面公办高等职业教育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早已虎视眈眈。但这毕竟说明民办高教潜伏着危机,必须寻找可行的出路。 说句公道话,我国民办高教事业这么多年一路走过来,是很不容易的。最主要的是民办高教一直不能享有国民待遇,不仅得不到政策的倾斜,甚至连基本的公平都谈不上,先天就缺乏公办高教由体制所决定的优越性,还要面临社会大众的种种非议:民办高教招的都是差生,都是没学上了才读民办大学,甚至有的人说民办高教只知道赚钱等等。 事实上,这么多年我国民办高教一直处于高等教育的最底层,难怪人们对民办高教存在偏见。设想一下,要是有一两所像哈佛这样的民办高校,民办高教的声誉就不会如此之差。过去,民办高教基本上完全游离于国家统一招生体系以外,民办高教主要靠自学考试和所谓学历文凭考试生源维持生计。扩招后,一些民办高校才获得了体制内计划指标,可明摆着的是,分配给民办高校的招生指标基本上就是扫尾。教育部这样的安排看上去是给了民办高校一些甜头,其实这样的做法之与民办高教事业本身毫无益处。 民办教育的性质决定其办学思路和办学模式。民办高教要在各种竞争面前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确保做到这样两点:一是提供优质教育,二是要有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可是这些年来,我国民办高教一不是在提供优质教育,而是保障性的低端教育。二始终没有得到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那么这些年来我国民办高教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依笔者不全面的了解,可以说走的是一条四不像的路子。为什么这样说?大家只要看看眼下我国民办高教的结构就一目了然。 每当高考招生来临之际,民办高校纷纷在媒体整版刊登宣传招生广告,看过民办高校招生计划以后,你就会发现很难准确定义这些民办高校究竟是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还是一所专科院校,或者是一所培训学校,再不然就是一个自学考试教育机构,出国预备学校,国际合作教育等等。这样的格局看上去很热闹,显得民办高教全面发展。其实,这恰恰是民办高教危机的开始。 民办高教的生命线是提供优质精品教育,那就绝不能画地为牢,人为地将民办高教定义为职业教育。即使是所有的民办高校统统转型为高等职业教育,也未必就能保证一路顺风。因为,他们将要正面面对这几年各地政府大力兴办的职业技术学院的强有力的竞争。众所周知,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建起了高起点的职业技术学院,不仅硬件设施一流,软件力量也十分雄厚,因为政府有的是钱。可以说,这几年正是各地公办职业技术教育蓬勃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民办职业教育只能干拜下风,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职业教育的路子走不通,普通本科办学之路照样险象环生。因为前有兄弟院校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后有公办大学开办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独立学院、二级学院和城市学院的围追堵截。再怎么说,二级学院、独立学院、城市学院人家毕竟还粘点公字的边,考生宁愿选择这些带点公字的本科,而不会选择纯民办的本科。 今年高考报名人数首次出现下降,对于民办高教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抬头,本科生源的竞争将日趋激烈,民办高教如果不拿出得力的本科教改和高质量的本科教育,以及良好的本科教学口碑,恐怕其竞争力也将不保。 剩下的就只有走专科这条路了,可是民办高校显然缺乏竞争力,因为由自学考试和学历文凭起家的民办高教,最不擅长的就是专科教育。相反,一些老牌专科院校乃至由过去中专升格为专科的学院,都远比民办大学竞争力强得多。 相对而言,还是民办高教看家的自学考试与学历文凭考试类以及出国培训等项目较为稳妥,可是由于这些年持续扩招的影响,自学考试的生源也在持续下降,自学考试未来的发展已成问题,民办高校如果只盯这一块,显然也是难以为继的。 造成民办高教目前这种四不像状况的并非民办教育家个人所为,我相信这也不是他们愿意看的结果。想当初,他们豪情万丈,有的声言要办中国的哈佛,有的誓言要为中国高教谱写新的篇章,有的一心想在合理公正的教育环境中,同公办高校展开公平竞争,为促成二元良性竞争的高教格局做出贡献。如今这批当年尚还年轻的民办教育家们,大多已步入中老年功成名就,有的还身兼各种社会职务,未必再有当年那股子冲劲和闯劲,可是我想对于当下这种既无明确的办学方向,又无明显的办学特色的现状他们未必感到满意,随着生源总量的下降,就业形势的严峻,民办高教的苦日子或许也就不远了。 笔者以为,如果不遵从民办教育的性质和规律,不从公立与民办二元竞争这个全局思考民办教育问题,不在政策和制度上给予民办高教以公民待遇,比如,给予民办高教平等的师资调动权,办学自主权,不人为地设置障碍,限定民办高教于职业教育、自学考试等,否则民办高教事业今后的路子将会越来越难走。民办教育的出路在于教育政策与教育体制的突破.
个人分类: 未分类|33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化解高校债务不妨给民办高校一个机会
hhanb 2009-4-3 16:05
提起高校债务这个话题,让人觉得憋得惶,对有人以高等教育是全民教育和扩招为高等教育做出了贡献为由,要求国家买单这样的说法,感到愕然,话如梗在喉不吐不快。顺便捎带着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解决,于是就有了这个题目,思前想后觉得化解高校债务可以为民办大学提供一个机会,不妨让他们大干一场,或许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说不定中国高等教育由此还能发生结构性变革,形成国立与民办二元竞争的格局,我想这应该是大家乐见的吧。当然,笔者只是一介草民,想法可能太过天真,不过说出来也无妨。 虽然高校债务在有些人眼里不算个大问题,可它也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究竟该如何化解,社会各界众说纷纭,惟独高校不急不慢,似乎有点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味道。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因为债务缠身的高校早已心中有数,不是有知名高校的领导声言:高等教育是全民教育,高校债务主要因扩招造成,所以国家应该买单。其实这样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于情于理于法都说不过去。 首先这种说法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众所周知今天的高等教育实行的是不包分配的有偿教育,这些年高校不仅从国家财政获得巨额拨款,每年还有价格不蜚的学费收入,高校收费过高也不是什么秘密。 其次,高校债务的根源主要不在扩招而在盲目扩建与圈地,把因盲目扩建圈地乱铺摊子造成的债务,转嫁给扩招这样的说法是偷换概念。其实明眼人早就看到了这一点,对此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再次,高校债务国家买单这样的做法有违改革开放精神,也有违欠债还钱的基本常理。 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而高校债务国家买单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社会公平,相反还会造成新的不公。第一是行业之间的不公平。如果高校债务的乱摊子国家收场,那么社会其它行业的债务是否也要国家买单?第二是高校系统内部的不公平。主要表现为高校负债率高低不一,高的多达数亿,甚至超过十亿。胆子大的不仅扩建的楼堂馆所多,圈的土地多,而且从中获益也多。据笔者了解的情况看,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大凡债务缠身的高校,其福利收益一点 不差钱 。更为荒唐的是,在某些高负债高校,教学急需的硬件并没有得到彻底改观,比如某校文科楼已经呼唤了多年,仍迟迟不见成行,而与此同时学校各级领导的办公条件却鸟枪换炮。有的学校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不见提高,可校园里的豪华建筑、奢侈装修却多了不少,大学校门风波就是典型的写照。另外,这些年大学住房标准一再调高直线攀升。据说有的高校住房标准已经由先前的120平调整为160平,今年春节笔者回老家探亲时,从高校同事处得知,这样的标准已是老皇历了,有高校在建的新住宅,面积已经达到创记录的200平。细心的人一定还应该注意到,这些年高校私家车的增长量在排行榜上也不甘人后。为什么享受扩招和大兴土木带来的实惠时没想着别人,欠债还钱时却想到要所有纳税人掏腰包,这说得过去吗?又怎么向那些负债率低的,甚至因未参与扩招,基本没有负债的大学,比如中国科技大学一类的高校交代呢?第三是对民办教育的不公。如果说为扩招作贡献的话,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功不可没,在国家不给一分投资,政策又相对苛刻的情况下,民办高校毅然决然地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担负起最差生员的扩招任务。国家可以为公立高校债务买单,难道就不该为民办高校补偿? 自从民办高校事业开创以来,笔者心中一直萦绕着一个挥之不去的愿望,那就是祈盼中国的哈佛,此前笔者在《科学时报》已经发出过这样的呐喊,可是这些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并未出现这样的结果。我以为此次高校债务危机,为民办高校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让民办高校出资接管部分公立大学事务,或者将部分公立大学转制,都具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这些年来,许多以办中国最好教育为己任的民办教育家们,怀着一腔热血,致力于创名校。有的早几年就许下宏愿,要创办中国的哈佛。他们不甘被定位于第三乃至第四梯队,不甘扫尾殿后,他们试图与公办高校展开公平的竞争,可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是,这些年下来,民办高校虽然积累一定的资产,办学也上了一定的规模,但民办高校的发展已经被人为地定格,这样的话,民办高校不仅永远无法同公办高校展开公平竞争,甚至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走向衰落。一旦出现这样的结局,受伤的不仅是民办高等教育,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局必将受到牵连,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笔者坚信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突破点就在民办与公办二元竞争格局的形成。事实表明,这些年来无论是211工程,还是985工程,人们翘首以盼的名校仍遥遥无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真正的竞争机制,单一体制内的虚假竞争只能造成互相攀比、甚至相互拆台,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竞争。而培植和壮大民办高校是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高教竞争格局的唯一选择。而眼下公办高校的债务危机恰好为其提供了契机,借此机会重振民办高等教育的雄风。民办高校早一天向公办大学叫板,中国的哈佛就有望早一天诞生,同时也会极大地带动更多的高校向世界名校发起冲锋.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68 次阅读|3 个评论
教育规划调研需增加网络教育和民办教育两个领域
黄安年 2009-1-8 08:02
教育规划调研需增加网络教育和民办教育两个领域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8 日发布 昨天看到教育部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调研工作涉及的 11 个领域 , 笔者建议需要增加网络教育和民办教育两个领域 , 理由是 : 在三个面向的新世纪里 , 网络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 , 成为教育阵地的第二学校和课堂 , 需要作为单独领域进行调研。我们所处的时代也可以称作网络时代 , 经济全球化、现代化离不开网络化,国际关系多极化、政治民主化离不开网络化、思想文化多元化也离不开网络化。 网络教育对于加速国际接轨、拓宽教育资源、缩小教育地区差距、提高教育质量、充实师资队伍、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适应多种需求、快速普及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这项调研不是素质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继续教育研究的调研所能概括的。网络教育需要专门的队伍和资金投入 , 几乎在所有类型的教育领域中都存在着网络教育问题 , 这样的问题难道不要作为一个单独领域加以调研吗? 办学渠道多元化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不能走独木桥的老路 , 但是民办教育存在着许多制度性障碍需要专门研究 , 这不是教育公平与协调发展研究、教育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教育发展保障条件与机制研究所能说得很清晰的。民办教育是要落到实处的 , 而那些相互关系研究的调研,搞得不好还是纸上谈兵。 在调研工作的方式问题上 , 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渠道是检验民主尺度的风向标。笔者以为要将网络调查作为求计问策,倾听民声,凝聚共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在这个领域是大有可为的。 附一篇报道摘要 ******************************************** 教育规划纲要调研 11 个领域 涉及 36 个子课题 2009 年 01 月 07 日 16:16:2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在教育部 1 月 7 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办公室调研组组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介绍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调研工作的进展。 韩进指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调研工作共涉及 11 个领域。分别为: 1 、教育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2 、推进素质教育研究; 3 、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4 、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5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6 、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7 、教育公平与协调发展研究; 8 、教育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 9 、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0 、教育发展保障条件与机制研究; 11 、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 .. 第四,关于调研工作的方式。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在听取制定《规划纲要》工作过程当中反复强调,要广纳群言、广集众智,开展教育工作的大调研。因此,我们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之上,也是设计了几种大范围进行调研的方式,可以归纳成四类。 一类是重大战略专题的调研。针对刚才介绍的 11 个战略专题领域,组织了 11 个重大战略专题的调研组,分别对每一个领域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聘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具有比较丰富教育行政、教育管理经验的同志领衔担任专家组组长,组成专家队伍,动员了教育界和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专家力量,组织了在教育研究里面目前来看最高素质的专家队伍。通过专家咨询、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座谈会、文献研究、国际比较、抽样检查诸多方式开展研究工作。 二类是重大项目的调研。选择当前影响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尤其是考虑本届政府能够开始着手实施的、着手解决的重大项目、重大政策进行专题研究,可能不是那么全、那么广,但是影响性比较大,目的是提出可操作性的工程项目、行动计划或者政策措施建议。 三类是组织各类社会调研。 1 、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调查研究工作。包括部署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区发展情况,分析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为制定《规划纲要》提出政策建议。 2 、邀请各民主党派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3 、充分听取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专门委员会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4 、动员教育系统的协会、学会和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专题调研。 5 、组织驻外教育处组,请他们了解所在国家、所在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状况和政策的走向及趋势,为我们在《规划纲要》制定过程中有效的借鉴国际经验提供支持。 6 、委托一部分社会研究机构和有关国际组织做专题研究。社会研究研究机构包括社科院、科学院和清华的国情研究中心,国际组织包括世界银行。 四类是广泛听取社会意见。准备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在全社会范围之内就某些重大问题征求意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求计问策,倾听民声,凝聚共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为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广集众智、广纳群言,我们还聘请了 100 位高层的专家组成咨询专家队伍,这 100 位中有 38 人来自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有 36 人来自教育领域,有 9 位是海外专家,有 8 位民主党派的负责同志,有 9 位是制定分省市中长期规划的政府领导。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9-01/07/content_10619225_1.htm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3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的“哈佛”哪里去了?
hhanb 2009-1-5 11:28
中国的哈佛哪里去了? 我国民办教育事业曾经开展的轰轰烈烈,着实让包括笔者本人在内的许多人士惊喜过一阵子, 值得庆幸的是笔者亲身经历了中国民办教育事业的黄金时期,那是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前后,笔者所在的西安地区一时间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的一片热土。涌现出了一批至今在全国都数一数二的民办高校,比如西安外事学院和西安翻译学院就是其中的 佼佼者。 笔者曾同西安外事学院的黄藤院长有过一次坦诚的谈话,在那样一个如火如荼的岁月,这位当时还非常年轻的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心里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把西安外事学院办成中国最大的民办高等院校。那几年每当到了高校招生时,西安最热闹的一景就是由民办学校发起的招生宣传大战。要知道这种情形在民办高校出现之前,是从来没有过的。因为生源就是民办高校办学的生死线,谁抓住了生源谁就抢占了办学的制高点。而相对于稳坐钓鱼台的公办高校来说,只等着家长和学生主动找上门来,求爷爷告奶奶。据说那些年头公办大学的招办主任是个肥差,因为学生和家长求学位的太多。 笔者当时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有朝一日中国的民办大学能够对公办大学构成强有力的竞争压力那该有多好啊,因为只有这样,不仅为民办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同时可以逼迫现有的公办大学不断进行变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向世界一流名校迈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力,大家较着劲地一起往前走。 就在笔者怀着满腔热情期盼中国高等教育竞争格局早点形成的当口, 1996 年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了一本不起眼的报告文学小册子《为了中国的哈佛》,记述了西安翻译学院及其创办人丁祖诒办学的事迹。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各大新闻媒体,甚至包括海外传媒,对西安翻译学院的评价是中国的哈佛、早稻田也有人将二十世纪新武训的桂冠戴在了丁祖诒的身上。 对此,丁祖诒的回答是这样的,我从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哈佛,哈佛,我总有一天要赶上你。这段话之所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倒不在于中国是否真的有哈佛,而是真心希望从自形成中国高等教育民办与公办二元竞争发展的格局。一旦这样的良性竞争的格局形成,中国高等院校追赶哈佛就指日可待。笔者甚至在心里做过这样的盘算过个一二十年,西安翻译学院或者西安外事学院,能够对西安交通大学构成直接竞争压力,到那时西安地区公办高校体制内虚假竞争的死循环就会被彻底打破。中国高等教育繁荣昌盛的日子也就为时不远了。 遗憾的是这些年下来,不仅中国的哈佛不见踪影,我所祈盼的竞争格局没有出现,就连民办教育自身的发展也处于一种无奈的地步。在遭受一轮又一轮的打压与围堵下,大多数民办高校都已经乖乖地被政府招安了,虽然他们的办学规模都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办学质量与层次则每况愈下。导致这种结局有多种原因,但政策不公绝对是最主要的原因。民办教育从一开始就像是后娘生的,不仅难以享有与公办大学一样的地位和待遇,而且还人为地限定民办大学的办学层级。比如,规定民办大学只能开办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和职业教育。试问这样的限制民办大学还有可能成为中国的哈佛吗? 再就是公办大学的急剧扩招,大量挤占民办高校生源。最损的一招就是,依附在国家名牌大学旗下的城市学院、独立学院的大力开办,无疑对民办大学来了个釜底抽薪。中国老百姓信的就是政府,信的就是国家名牌大学。民办大学名声本来就不好,现在可好了,能招进民办大学的生源越来越差,加上民办大学 任教的 老师又不能享有与公办 高校的 老师一视同仁的待遇,师资力量后继乏人。结果是漏房偏遇连阴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眼看着被强大的公办高校蚕食,却只有听天由命的份,毫无还手之力。 前不久,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民办教育大典隆重推出,丁祖诒获得了民办教育终身成就奖,黄藤也获得了杰出民办教育家的称号。不可否认他们已经为中国的民办教育事业做了力所能及的贡献。然而,原本中国的民办教育可以走得更好,最终带来中国教育事业的腾飞。这或许就是我们回首改革开放 30 年中国教育最大的缺憾之一了。 正如黄藤所说的那样,中国民办教育本 来它应该走得很好,但由于人为的原因,使它前进的道路很泥泞,把一个能迅速达到的目标变得很漫长,而希望的光芒离得很远。 日前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也指出: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大学还没有出现。他认为,中国要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必须引入私立大学,与公办大学一起两条腿走路。 好在中国不缺有志向的民办教育家,也不缺明白事理的民办教育家。据说 俞敏洪自己正在筹划建立一所他理想中的民办大学。 俞敏洪的盘算是这样的:未来中国排名前一百位的大学中,如果有四十所以上是私立大学,那么,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就比较健康了。 显然,这些雄心勃勃的民办教育家们并不满足于当下的处境,就像他们说得那样,中国民办教育本来可以走得更好,可以带来中国教育的大繁荣。创建中国的哈佛,构造公办民办二元良性竞争的教育格局,仍然是新一代民办教育家的梦想,我愿在此祝福他们。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64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3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