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喜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以诗联迎新年
suqing1961 2018-1-4 13:10
今天是元旦,是新的一年的第一天、第一周、第一月。告别2017,拥抱2018,辞旧迎新之际,难免会勾起一些回忆,引发一番感慨。 想起了1995年元旦北京理工大学机关党总支举办的那次迎新年联欢文艺会。其时,我在校长办公室任职,终日与同事们忙着接待来自机电兵器系统所属高校的校领导,申请“211工程”项目经费,筹备55周年校庆,编纂学校第一部校志……可谓工作紧张、辛苦有加。当总支书记让我为会场写一幅对联助兴时,我当即就把大家一年来的酸甜苦辣和各种感慨、期盼全部汇聚在了这样一幅对联中:“ 一年劳作幸得半日悠闲何不潇洒一曲清平乐,几度耕耘喜逢元月春光暂且浪漫几步少年游。 ” 是啊,忙碌了一整年,谁不想吼几嗓子解解乏,哪个不想跳上几曲松松气?如今,余已年过半百, “听清平乐依旧,叹少年游已过好时光,恰似空亭日暮晚云高,大江东去,愿效福马郎持得胜令,破阵子,夺锦标。” (注:清平乐、少年游、好时光、空亭日暮、晚云高、大江东去、福马郎、得胜令、破阵子、夺锦标均为词牌名) 上大学时,我的成绩一直处于中上游,一度非常羡慕那些学习始终优秀者。有感于自己的碌碌无为,大三那年元旦,曾写了一首题为《自勉》的短诗激励自己:“ 把羡慕别人的时间/用于自己加倍的努力/这样 终会有人/羡慕你自己。 ”其实,古人早就给过我们同样的教诲: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而我们常常梦想不劳而获、少劳多获,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羡鱼”上,不愿意劳神费力“退而结网”。 前些天,各大影院都在热映冯小刚的怀旧影片《芳华》;这些日子,微信朋友圈都在晒自己十八岁的花样年华照片。叹白驹过隙,日月如梭;恨青春早逝,华发已生。其实,时光这架飞逝的穿梭机,归根结底还是自己在驾驭,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正可谓: “岁月如歌也如梭,无愧青春苦求索。如歌岁月可吟唱,如梭时光手中握。” 青年朋友们,好好珍惜这美好的时代、大好的春光、壮丽的年华吧! 去年元旦,获朋友所赠其父亲张永谦用他所摄花鸟照片制作的2017年精美年历。张老先生,山东人,曾任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1996年退休后,业余时间专事花鸟摄影和诗歌创作,作品丰硕,好评如潮。年历上,每月都是一张张相应节气的花与鸟的摄影合成照,同时配一首短诗进行图解。鲜花与小鸟相映成趣,摄影与诗歌搭配巧妙,画面与文字相得映彰。 无功受禄,我唯以写诗答谢朋友:“ 多谢令尊赐日历,美轮美奂屏呼吸。惟恐心跳传身外,鸟惊云散花羞闭。 ”写完之后,仍觉意犹未尽,再写一首,大赞张永谦老先生童心未泯、青春不老的良好心态,桑榆充盈、不输中年的雄心壮志,耄耋有成、有益社会的奋进精神。 “负机荷镜一老翁,踏遍青山觅鸟踪。人生快意花为伴,桑榆盈实霞作朋。心蕴大爱物皆美,影存小诗情愈浓。耄耋明眸奋追梦,岱岳峰顶不老松。” 有意思的是,今晨醒来,见窗外光秃秃的树杈上,停了好几只叽叽喳喳的小鸟,又联想到了张老先生镜中所拍翠鸟,不禁脱口吟出: “翠鸟如花,怒放枝丫。冬添暖意,醉悦人家。” 残冬已至,新春还会远吗? 注:创作于2018年1月1日, 更多内容请看本人微信公众号。
个人分类: 诗联拾趣|3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求助】哪有喜庆的图片?
热度 4 zlyang 2014-1-20 18:58
【求助】哪有喜庆的图片? 刚才看到一个很喜庆的图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3762 哪有这张图片的大图? 哪有类似的喜庆的“男孩、女孩” 图片? —————————————————————————— —————————————————————————— 这两张哭小孩照片,是悲伤?还是逗乐?
3240 次阅读|10 个评论
无锡前洲家乡父老喜庆“12·9” 冯其庸学术馆开馆
黄安年 2012-12-10 05:44
无锡前洲家乡父老喜庆“12·9” 冯其庸学术馆开馆
无锡前洲家乡父老喜庆 “12 · 9” 冯其庸学术馆开馆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12 月10 日 发布 2009 年 1 月 9 日 , 冯其庸学术馆开馆工程启动 , 经过三年多的紧张工作, 2012 年 12 月 9 日正式开馆 , 这是无锡前洲家乡父老的盛大节日,前洲群众以传统的节日礼仪迎接庆典的到来,庆祝无锡前州人民的伟大儿子冯其庸的学术馆在家乡落成开馆。扎根家乡、自学成才、心系中华、放眼世界的中华学术文化大师冯其庸学术馆的开馆庆典标志着前洲人迈向文化学术事业发展的新起点。 以下的照片 13 张 , 是我作为会议嘉宾走进前洲街道冯其庸学术馆广场时随机拍摄的。 *************** 冯其庸学术馆开门迎客 (2012-12-09 19:49:06) 红学专家冯其庸学术馆在家乡无锡前洲开门迎客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12-09/4393885.shtml 2012 年 12 月 9 日 《中国新闻网》 洪晓红孙权 12 月 9 日 ,在数百名身穿汉服的小学生朗朗吟诵声中,经过 3 年 “ 精雕细琢 ” 、总投资 2000 余万元的冯其庸学术馆在著名红学专家冯其庸老先生的家乡无锡市惠山区前洲街道正式开馆。该馆集中展示了冯老的生平经历与其学术成就、摄影、书画等作品,整体馆型从空中俯瞰似一方中国篆刻,印记在江南水乡无锡这片沃土上。   冯其庸 1924 年出生于无锡前洲,现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名誉院长等职,早年毕业于无锡国专,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 “ 红学 ” 家及西域文化研究倡导者,在 “ 红学 ” 研究中,冯其庸拨开了曹雪芹家世的迷雾,并在版本、脂评、思想艺术探索等方面都取得卓越成果, 2011 年 12 月,冯老获首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   记者在今日开馆的冯其庸学术馆广场前看到,该馆体灰白相间,以长方体带斜顶展览室为核心,外墙融入中国古典建筑透景式风格,兼具中国书法之妙。在学术馆广场东南角小山坡上,一座 2.6 米高的冯其庸全身铜像呈现了其当年 “ 乘危远迈,杖策孤征 ” 的形象。   走进学术馆,是冯其庸亲自命名的 “ 稻乡家世 ” 、 “ 艰难学程 ” 、 “ 翰墨余香 ” 、 “ 瀚海孤征 ” 、 “ 佛缘遗迹 ” 五个展厅,珍贵的馆藏实物详述了冯其庸的成长历程、学术成就、书法绘画、西部文化摄影、古代石刻收藏等内容。其中, “ 翰墨余香 ” 、 “ 瀚海孤征 ” 展厅展出了冯老捐赠的众多书画精品以及他追踪玄奘足迹、十进新疆时拍摄的一批珍贵摄影作品。   据该学术馆馆长介绍,馆内还收藏了由冯老捐赠的新石器时代陶器标本、汉画像石、佛菩萨造像、陶器、瓷器等一大批珍贵文物,其中由 27 件北魏及唐、宋时期石刻精品组成的 “ 佛缘遗迹 ” 展品堪称镇馆之宝。    “ 把自己的手稿、书画、文物等悉数捐给家乡,传递的是一代国学大师对家乡的浓浓深情。从设计方案、馆藏实物收集到最后的布馆,冯老都全程参与。 ” 曾多次进京接触冯其庸的冯老家乡官员许燕云向记者介绍,冯老一生低调谦虚,学术专研执着,家乡情结很浓,学术馆的筹建与布展都得到了老先生的肯定与支持。    “ 学术馆虽冠我之名,但它是无锡人民的学术馆,是用来培养下一代的 ” ,今天的学术馆开馆仪式上, 90 高龄的冯其庸老先生表示,自己在文学上的造诣是在家乡打下的基础,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乡深厚文化底蕴的影响。   据悉,该学术馆既作为展示冯其庸先生对中华文化、学术研究的重要贡献,更是无锡惠山区着力打造的传承国学特色基地,馆内设有多功能展厅、学生互动区、图书馆等配套设施,应用多媒体等手段,对参观者开展免费的国学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4e3970102eaoi.html 冯其庸学术馆无锡开馆 五吨石刻艺术品吸眼球 字号 showComment_03(148836908,84) 欢迎发表评论 0 2012 年 12 月 09 日 16:19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纠错 | 收藏 | 订阅 将本文转发至: 转发到和讯微博 转发到新浪微博 转发到搜狐微博 转发到腾讯微博 转发到 QQ 空间 转发到人人网 转发到豆瓣网 转发到手机网   百名身穿汉服小学生的朗诵声中,展示红学泰斗、文史大家冯其庸学术成就及艺术作品的“冯其庸学术馆” 9 日在老先生故乡无锡惠山区前洲街道开馆。年过 90 高龄的冯其庸将自己毕生 收藏 文物、书画、手稿等无偿捐给该馆,并亲自出席了开馆仪式。   【解说】冯其庸学术馆启建于 2009 年,由当地政府及冯其庸本人参与,经 3 年“精雕细琢”而成。馆内分 5 个展厅,以珍贵照片、实物等详述了冯其庸的成长历程、学术成就、艺术造诣、考古研究等内容。包括冯老“文革”期间逐字逐句手抄而成的心血巨作庚辰版《石头记》,十入新疆、考证玄奘东归足迹时的摄影作品以及个人书画精品,全方位留存了这位国学大师的辉煌成就。   百名身穿汉服小学生的朗诵声中,展示红学泰斗、文史大家冯其庸学术成就及艺术作品的“冯其庸学术馆” 9 日在老先生故乡无锡惠山区前洲街道开馆。年过 90 高龄的冯其庸将自己毕生收藏文物、书画、手稿等无偿捐给该馆,并亲自出席了开馆仪式。   【解说】冯其庸学术馆启建于 2009 年,由当地政府及冯其庸本人参与,经 3 年“精雕细琢”而成。馆内分 5 个展厅,以珍贵照片、实物等详述了冯其庸的成长历程、学术成就、艺术造诣、考古研究等内容。包括冯老“文革”期间逐字逐句手抄而成的心血巨作庚辰版《石头记》,十入新疆、考证玄奘东归足迹时的摄影作品以及个人书画精品,全方位留存了这位国学大师的辉煌成就。   【解说】五个展厅中,由 27 件石刻精品组成的“佛缘遗迹”展厅最夺人眼球,这批总重 5 吨多的石刻,展示了从汉朝至唐宋时期的各类石刻佛像,具有极高艺术价值。   【解说】冯其庸在开馆仪式上表示,从儿时辍学,受教于邻里乡亲,自己在文学、书画等领域的成就都来自家乡,这片浓厚的家乡情结,让他将毕生所藏捐赠于此,希望用于教育后人,弘扬传统文化。   【同期】冯其庸   我只希望这个机构,这个学术馆成为一个文化的中心,让它充分地使用,充分地用来培养家乡的年轻的朋友,年轻的孩子,让他们走上文化的道路,学术的道路,走上为人民创造文化、创造艺术的基地、培养基地。我只用下我的名字,其他都不是我所需要的。   【解说】据介绍,开放后的冯其庸学术馆将用于文化教育、艺术交流、展览等,同时还为当地学生提供学习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   孙文荆 江苏无锡报道 http://shoucang.hexun.com/2012-12-09/148836908.html **************************888 冯其庸学术馆上午在无锡开馆 2012-12-09 16:03 来源:新民网 新民网编辑:张嘉佳 作者:李天扬 T | T 字号: 打印 参与评论 (0) contentimageurl = 'http://image.xinmin.cn/template/www.xinmin.cn/201011/images/e.jpg';   【新民晚报 · 新民网】 89 岁高龄的国学大家冯其庸先生又一次回到家乡无锡。今天,先生精神格外地好,经过 3 年 “ 精雕细琢 ” 的冯其庸学术馆上午在无锡惠山前洲正式开馆。学术馆集中展示了冯其庸先生的生平经历、学术成就以及他的摄影、书画等作品。从空中鸟瞰,学术馆似一方中国篆刻印章,将文化的印迹烙在江南水乡。   冯其庸先生现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名誉院长、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等职,长期从事古代文学史、文化史、戏曲史、艺术史、中国大西部文化艺术历史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均有重大建树。他对于中国传统的史地、考古、文物、书画、诗词亦有精深的研究,特别在 “ 红学 ” 研究领域,考证了 “ 五庆堂宗谱 ” ,撰成了《曹雪芹家世新考》,拨开了曹雪芹家世的迷雾,并在红楼梦版本、脂评、思想艺术探索等方面取得卓越成果。   经冯其庸先生允诺,惠山区人民政府、前洲街道于 2009 年起开始规划设计并建设冯其庸学术馆。学术馆灰白相间,透景式的风格将传统元素嵌于现代建筑之中。学术馆的五个展厅由先生亲自命名: “ 稻乡家世 ” 、 “ 艰难学程 ” 、 “ 翰墨余香 ” 、 “ 瀚海孤征 ” 、 “ 佛缘遗迹 ” ,珍贵的照片、实物等详述了冯其庸先生的成长历程、学术成就和艺术造诣。    “ 把自己的手稿、书画,收藏论证文物等捐给家乡,传递的是一代国学大师对家乡的浓浓深情。从设计方案、馆藏实物收集到最后的布馆,冯老都全程参与。 ” 学术馆馆长介绍说,冯老一生低调谦虚,学术专研执着,家乡情结浓厚。 “ 学术馆虽冠我之名,但它是前洲人民的学术馆,是用来培养下一代的 ” ,冯老质朴的语言,表露了对家乡的深情。   冯其庸学术馆开馆后,将发挥展览、教育、交流、活动等功能,用国学经典、传统文化陶冶和浸润江南人民。同时,学术馆将与前洲中心小学一起开展国学诵读、红楼布艺等互动式、参与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课堂。   据悉,除无锡前洲街道之外,目前新建的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也将开辟冯其庸学术馆。   本报无锡上午电(特派记者 李天扬) http://shanghai.xinmin.cn/xmwh/2012/12/09/17552137.html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37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诗一首】祝贺党的生日—兼贺香港回归15周年
热度 1 Fangjinqin 2012-7-1 18:12
喜迎党的十八大 —兼贺香港回归15周年 2012 年 7 月 1日 方锦清 喜 传神舟上九天, 庆 贺姣龙下海深。 党 史青 垂回归 年, 十 美 两制民为先。 八 面东风春色艳, 大 会迎来五洲朋。 凯 歌高奏 锣鼓声, 祥 云飘洒天外天。
个人分类: 诗词欣赏|4156 次阅读|1 个评论
喜庆的日子
huailu49 2011-11-29 16:33
喜庆的日子
个人分类: 书斋夜话|276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